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簡單小實驗三年級范文

簡單小實驗三年級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簡單小實驗三年級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簡單小實驗三年級

第1篇:簡單小實驗三年級范文

一、通過日常生活發(fā)現(xiàn)寫作素材

在作文教學中老師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們對作文這個“陌生”的“客人”產(chǎn)生好感與興趣,才能把他們自己心中“最好”的東西拿來“招待”這些“陌生的客人”,從此,他們才會變成“無話不談”的良朋摯友。這樣也能夠解決學生不知道怎么樣寫作、害怕寫作與寫作時無話可寫的尷尬局面。特別對三年級剛剛接觸作文的小學生來說,這個興趣更需要老師的精心培育和小心呵護。

1.“說”身邊熟悉的事情,是學生“會”寫的前提?!皶憽笔墙⒃凇皶f”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一個學生連口頭表達自己思維的能力都不具備,那如何能讓他們寫出好的習作?為此,要在學生“寫”之前對他們做專門的“說”的訓練,只有學生說得“滔滔不絕”,在寫的時候才能“妙筆生花、行云流水”。而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就成了他們“想說”和“會說”的前提。例如:在上學的路上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些學生身邊熟悉的小事,不僅可以讓他們津津樂道,更培養(yǎng)了他們口頭表達的能力。久而久之,這也成了他們“會”寫的前提。

2.“寫”身邊熟悉的素材,是學生“樂”寫的關鍵。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多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身邊各種各樣的帶有插圖的兒童書籍有著濃厚的興趣。我們就可以此入手,讓他們隨意地寫這些故事中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完后讓他們互相交流,相互評價。當然,老師更要給他們創(chuàng)建展示“習作”的平臺,如“把我的習作讀出來”活動。再進一步選擇一些典型性的習作舉辦班級作文展覽。另外,利用學生每天必看的“動畫片”,在看完后要求他們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以日記的形式寫下來,從而培養(yǎng)他們堅持寫日記的良好習慣。

3.“察”身邊熟悉的事物,是作文生動的重點?!坝^察”是把作文寫具體的重要前提和有效手段,也是想象作文的第一步。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適當?shù)嘏囵B(yǎng)學生這種觀察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的作文不僅僅有簡單的枝干,還有鮮嫩的綠葉。例如:在指導《我的老師》這一習作的時候,在學生準確地描述出老師的外貌形象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老師平時面部表情或衣著的變化來想象老師的心理活動。

還應該注意的是,三年級的學生作為作文的初學者,在教學中我們只是要培養(yǎng)他們簡單地“察”和簡單地“想”的意識,并在習作中能夠初步體現(xiàn)出來就行了,而不應對他們有過高的要求?!安臁焙蟮摹跋搿边@對于他們只是一種思想的滲透,而不必在觀察細節(jié)后精確地闡述。

二、通過課文教學促進習作練筆

教科書上的課文,都是名家的名篇,是適合這個年齡階段學生學習的典范之作。例如《做一片美麗的葉子》《西湖》《拉薩的天空》《小露珠》等等,這些紀實、想象與優(yōu)美的課文是初學作文者的“范文”。所以,三年級的作文教學,可以依托課本當中這些典型的“范文”,讓他們在學習這些“范文”的同時去熟讀、去精選、去感受、去模仿。

1.仿寫課文。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人從兒童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們因模仿而獲得最初的知識,模仿就是學習。”小學的作文教學除了不拘形式地寫自己想寫的內容,還要從“范文”中“仿”出寫作的形式、結構與基本技巧,課本中優(yōu)秀的“范文”,就是學生仿寫的最佳素材。例如:教學完《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后,學生仿寫的“讓我們蕩起秋千”“讓我們踏上火車”……在寫出學生自己心里話的基礎上,更是有了現(xiàn)代詩歌的“形式”與“韻味”。

2.續(xù)寫課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好多在最后都留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可以通過續(xù)寫課文來讓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并培養(yǎng)學生們的發(fā)散性思維。例如:在教學完《哪吒鬧海》一文后,老師說:“東海龍王父子被制服了,但是幾十年后龍王的孫子――這個“官三代”又開始欺壓當?shù)氐臐O民了,哪吒又是怎么做的?請大家想一想、寫一寫?!边@時的學生都覺得有很多話要寫,課文中經(jīng)典的詞句與精彩的打斗場面都會出現(xiàn)在他們續(xù)寫的“文章”中,而學生平時在其他動畫片當中看到的或由此想到的種種“精彩鏡頭”同時也會為他們的文章增添更多鮮活的畫面。

3.改寫課文。改寫課文就是把適合表演的課文改編成課本劇劇本,在改寫課文過程中,通過學生簡單的“劇本創(chuàng)作”,培養(yǎng)了學生處理文字與寫作的能力。如蘇教版第五冊的《小露珠》《小稻秧脫險記》等這些童話故事,在老師的指導下把課文作了改寫,并初步形成了適合排練的劇本。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更是一種全新的練筆與寫作的模式。

4.寫讀書筆記。課文的思想內涵是文章的靈魂所在,課本中的課文大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對這些課文教學的同時,更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思想情感教育,而交流學習心得或寫讀后感都是一種不錯的形式。例如:讀了《狐貍和烏鴉》一文后你有什么感想,《烏鴉喝水》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等諸多問題的設置,會讓學生在“讀后的寫”中得到新的提升。

第2篇:簡單小實驗三年級范文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來引導小學生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數(shù)學,是當前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課題。江總書記高瞻遠矚地指出:“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辈⒅赋觯骸皹淞⑷褡宓膭?chuàng)新意識?!敝挥袠淞⒘巳褡宓膭?chuàng)新意識,才會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而中小學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黃金時代。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緊急而迫切的任務。那么,怎樣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

一、搭建平臺,民主教學,點燃創(chuàng)新火花

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教學上只重視了知識傳授,忽視了創(chuàng)新意識到培養(yǎng),因而也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創(chuàng)造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可見,要點燃學生心中的智慧火花,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必須那里創(chuàng)造平等、教學氛圍,才能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做,誘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的實踐中,只有教師相信學生能力發(fā)展的可能性,才能發(fā)現(xiàn)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閃光點”。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一課時,我讓學生先想想又什么辦法來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這時學生開始觀察、思索、點畫等,一會兒,學生們紛紛舉手,生1說,把平行四邊形轉換成所學過的三角形就可以計算了;生2說,放在方格板上就可以計算出來;生3說,把平行四邊形轉換成長方形就能算出來等方法。在教學中搭好平臺,給學生足夠的思維創(chuàng)新空間,使得人人有言可發(fā)。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和參與,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梢?,有些知識老師告訴學生,還不如讓學生動起來,從中自己獲取知識,尤其給學生“黃金”,不如讓他掌握“點石成金”的方法,這樣在學生過程中,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地愉快,也演繹了學生精彩的創(chuàng)新過程。

二、置身幕后,突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小學數(shù)學教學作為基礎教育,雖然教學內容比較簡單,但只要我們?yōu)閷W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營造寬松活潑的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主動發(fā)展的教學環(huán)境,就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在教學中,我們只有遵循學生學習中的“實踐—提高—再實踐—在提高”的原則,就不難做到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1、創(chuàng)建多向交流,營造合作學習氛圍。

傳統(tǒng)的教學,一般是教師問學生答,甲同學答錯或答不上來,再請乙同學回答。在這種一對一的交流形式中,學生只能老老實實地坐著,規(guī)規(guī)矩矩的舉手,耐心地等待發(fā)言的機會。這樣不但埋沒了許多聰明學生的智慧潛能,還扼殺了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機會,也不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在教學中,我提倡多向交流,使學生能夠在一種幸福的體驗中去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多向交流即可以面向學生個體也可以面向學習小組。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教學內容時,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其中1、2組的同學分別制作等底但不等高的圓錐與圓柱;3、4組的同學制作等底等高端圓錐和圓柱;5、6組的同學制作等高但不等底的圓錐與圓柱。并準備足夠的沙子做實驗。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后,并進行交流,學生提出了不同的結果。1、2、5、6組沒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但3、4組的同學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時,就有學生問這是問什么呀?同學們通過對本組學具的觀察以及與其他組同學的交流,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奧妙,原來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圓錐的體積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正是在動手操作、觀察思考及相互間的交流過程中,學生理解掌握了知識,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開啟了創(chuàng)新的萌芽。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性地經(jīng)歷獲取知識的過程,哪怕是有一點進步,也是發(fā)展,也是成功。

2、創(chuàng)設良好教育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展。

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數(shù)學的再創(chuàng)造活動,是在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精神和初步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學生獲得知識并不是簡單地接受知識,而應在情感體驗、領悟和創(chuàng)造中學習,主動構建機子的認識結構,在與原有的認識和經(jīng)驗的相互作用下,逐步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已有的認識結構,從而獲取知識,實現(xiàn)主動發(fā)展,也促進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我盡力優(yōu)化教學組織形式,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于學的全過程。盡可能把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成個性發(fā)展、合作交往的過程。如:在教學“統(tǒng)計”內容時,我讓學生走進社區(qū)進行人們生活中獲取信息媒體的使用數(shù)量調查,收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數(shù)據(jù),再利用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填寫統(tǒng)計表并制作統(tǒng)計圖表。

小小調查員

固定電話

手機

電腦

地域(對別)

結果許多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統(tǒng)計表數(shù)據(jù)制作出漂亮而又有創(chuàng)意的統(tǒng)計圖表。從而達到了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獲取知識,通過主動實踐和自身情感體驗,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由教“學知”轉變?yōu)閱ⅰ八紕?chuàng)”

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注重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教師要盡可能少用一些扼殺學生個性的“標準答案”或習慣方法來“排斥異己”。在現(xiàn)代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假設,發(fā)表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探尋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新方法。能讓學生自學的讓學生自學;新知識能讓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的讓學生去探索;能讓學生思考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俗話說:“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就會發(fā)問,就會激發(fā)思考的興趣。在教學中,問題有教師提出與學生提出大不一樣,教師提問是針對教學目標,目的是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設置好的題目,學生提出問題則是針對知識的疑點,目的是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障礙,那么在教學中,讓學生先進性創(chuàng)造性地試一試,在試的過程中將知識的疑點提出來,引起教師和同學的注意,大家都來想辦法,動腦筋解決這個問題,個人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考慮問題,解決問題,并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地發(fā)展。古人語:“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彼栽诮虒W中,要讓學生主動提出疑問,啟發(fā)學生思維“大進”例如,我教學“一般應用題”時就特別重視學生的思維闡述過程,也就是學生的問題反饋意識。在兩步應用題中,提出一個中間問題,三步應用題中提出兩個中間問題。如:“新鎮(zhèn)小學三年級有4個班,每個班有4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讓學生讀題分析,理解,列式計算,有一學生列出:40×4=160(人);38×3=114(人)。讓其口述解題過程,題中告訴我們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問題是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我就必須知道四年級和三年級各有多少人?用圖表示:

三年級有多少人?

四年級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人

班數(shù)已知,每班人數(shù)已知

班數(shù)已知,每班人數(shù)已知

合并

第3篇:簡單小實驗三年級范文

一、“色”在精彩

不少學生在課堂觀察活動或是實驗操作時很活躍,參與熱情高,討論得熱火朝天,可是到了要描述和總結的時候,大多數(shù)學生或是沉默,或是詞不達意。小學科學是一門關于探究的學科,通過這門課程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我們的生活和自然界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些規(guī)律。這種發(fā)現(xiàn)是能動的、積極的,而不是教師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或者教科書上的總結內容完全灌輸給學生。我們要努力讓學生主動去觀察、張口去描述,首先要給學生呈現(xiàn)出豐富而精彩的課堂,讓學生切身體會并感受到知識點中蘊含的無窮的能量。

在“尋訪小動物”的過程中,我?guī)ьI三年級學生尋找校園中的小動物,要求他們準備一個小本子,將自己觀察到的小動物的狀態(tài)與活動軌跡記錄下來。他們很雀躍,有的看到了樹枝上的小鳥兒,有的發(fā)現(xiàn)了草地里的蛐蛐,還有的學生觀察到了池塘中游泳的小金魚。我引導他們邊看邊進行描述: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小動物長成什么樣子,它們的形狀、顏色、特點是怎樣的……學生在精彩的課外實踐中濃厚了興趣,隨身帶的小本子上大多記得滿滿的。

二、“香”在趣味

孔夫子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の兜恼n堂往往是教師們所追求的,然而受到很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本應充滿樂趣的課堂更多地成了一潭死水。我們只有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科學學科的“好玩”,他們才會善于并且樂于去觀察生活,主動探索和發(fā)現(xiàn),并且主動提問,遇到一些有趣的事物或現(xiàn)象,才會迫不及待地樂于與其他同學、教師一起分享。

我引導學生觀察一片片各式各樣的樹葉,它們的形狀、顏色、特點,然后鼓勵學生將采集來的樹葉拿到課堂上一起交流:為什么樹葉會有不同的顏色、形狀和大???為什么秋天很多樹葉凋零了可是楓葉卻紅彤彤的?學生提出了很多有趣的問題,在師生和諧的交流中,他們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在有效的互問互答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了。

三、“味”在民主

三年級的學生渴望有一個民主的課堂,但我們的不少教師卻忽略了這種需求,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說話比較簡單、粗暴,挫傷了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積極性。我們要真正轉變理念,以生為本,設身處地地為學生的成長著想,可以就某個備受爭議的問題反復進行觀察和描述,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在教學“浮和沉”時,我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開展探索。以馬鈴薯作為實驗對象,看看它在水中會不會浮起來,如果在水中加了鹽會不會浮起來。在進行實驗的時候,學生試著往水里加一些物質,比如糖水、鹽水、味精水等等,通過調制液體來反復驗證物體在水中實現(xiàn)沉和浮的有關規(guī)律。我還將學生進行了分組,小組學生分工進行實驗,填寫有關觀察表格,開展共同探究,并進行小組間的競賽:小組的每一個學生都進行實驗的描述,每人說一條,不能重復。通過這樣的小比賽,學生觀察與表達的積極性更高了。

四、“美”在贊賞

心理學理論表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著較強烈的叛逆心理,他們對于不少問題的想法、看法容易片面,如果進行簡單的批評教育,很可能會引起他們的不滿甚至抗拒,勢必帶來學習與生活上的種種困擾。所以,要重視評價方式的改進,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與共同進步。我們應該積極引導,耐心等待,切不可用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對待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知道說錯了也沒有關系,敢于大膽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來。

第4篇:簡單小實驗三年級范文

一、科學教學器材的開發(fā),人盡其“材”

我們分析,科學課教學器材問題的困擾及課堂教學低效的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客觀因素造成的:相關部門還未開發(fā)科學課教學器材;學校沒有配備教學器材或配備不足;雖配備了科學教具、學具,解決了一部分教學器材問題,但像動植物類教學器料和一些時效性很強的教學器材,仍需科學老師自己解決。

有許多老師在苦叫:“準備材料太困難”“許多材料找不到”“太浪費時間了”……那是因為沒有未雨綢繆。等到要上課了,你才發(fā)現(xiàn)什么材料也沒有,再千方百計去尋找,那當然就困難嘍!怎么辦呢?

開具“材料藥方(清單)”。下表就是教科版四年級上冊《溶解》單元的材料清單:

有了這份清單,就能做到有的放矢的在平時的生活中開始積累上課需要的材料了。當然,前提條件是科學老師必須要在學期初就能熟悉教材,如果能做到“熟讀”教材的話,我相信你積累的材料一定會對學生的探究活動更完備,更有實效。

二、科學教學器材的利用,“材”盡所用

科學教師一方面想借助器材組織教學,另一方面又顧慮于時間、精力和課堂的掌控。對于兼職教師而言,更是矛盾重重。教師對科學教學價值觀的不同認識也影響著科學教師的教學行為。我們在注重對科學教學器材的開發(fā)積累的同時,積極推進教學器材的資源共享,追求教學器材更科學、合理、高效地服務于科學教學。

(一)“一材”多用:挖掘一種材料的多種用途。

實驗器材分為計量儀器、通用儀器、專用儀器、模型、標本、掛圖、玻璃儀器、藥品等,教師在選擇器材準備給實驗時,一定要注重挖掘每類器材的特點,特別是拓寬其使用項目,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好每種器材的使用率,更好地為實驗教學服務。

例如:對于玻璃儀器中水槽的使用,我??茖W教研組共挖掘出其四種不同類型的科學實驗作用:

1.進行有關液體實驗,如:探究固體在水中的沉浮。三年級《液體一單元》等。

2.飼養(yǎng)動物的載體實驗,如:養(yǎng)蠶。四年級《蠶》一單元等。

3.種植實驗。如:種一種植物。三年級《植物的一生》等。

4.空氣的有關實驗,如:蠟燭的燃燒。四年級《空氣一單元》等。

(二)“小材”大用: 挖掘器材本身特點。

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些材料很容易獲得,例如:各種飲料的瓶子;而有些就顯得不易取得。能不能讓容易取得的那些材料發(fā)揮最大的功效呢?這樣一來,我們準備的材料不是可以更單一一些嗎?經(jīng)過嘗試,還是有可能的。例如:簡單的礦泉水、飲料瓶子可以做些什么呢?(下圖)

A當容器:

可以當裝水的杯子(減掉左邊部分)

當物體沉浮實驗的水槽(大點的瓶子)

當放置其他科學材料的盒子(實驗盒)

當制作生態(tài)瓶中的魚缸(最大的,像金龍油的瓶子那樣的)

……

B做屏障:可以透過瓶子觀察螞蟻、蝸牛等;做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實驗……

第5篇:簡單小實驗三年級范文

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探究實驗教學模式

探究實驗教學以實驗為基礎,觀察為前提,探究為核心,以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方案-實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創(chuàng)新為主線的教學模式,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和學生的主體探究,在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的氛圍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充分發(fā)掘其學習潛能,充分展示其聰明才智。

《誰流得更快一些》是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水和空氣》中的第三課,學生通過前兩課的觀察,已經(jīng)認識到液體是會流動的。本課中學生通過對水、洗潔精、油三種液體的流動速度進行比較,加深“液體是流動的”這個基本屬性的認識的同時,認識了液體流動的快慢與液體黏度有關。本課是學生上科學課以來第一次嘗試自己進行較為簡單的實驗方案設計。由于剛剛接觸科學,他們的科學思維習慣、科學實驗習慣、科學技能從此課探究活動開始逐步得以培養(yǎng)。

看起來較為簡單的探究實驗,如何讓學生走好探究實驗的第一步呢?在經(jīng)過與研究小組老師的一番磨課后,設計了以下探究實驗教學思路:在設計流動比賽實驗方案時,不需要學生寫出完整的方案,只進行簡圖實驗設計,并讓他們對如何做實驗、保證實驗公平交流他們的看法。最后通過小組討論改進實驗方案,利用開放材料進行探究實驗,得出結果驗證猜測,解決問題的完整科學實驗探究過程的經(jīng)歷。

事實上,三年級的學生有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而且與高年級學生相比,他們自由、活潑、有探究的欲望,對事物的好奇心更強。由于年齡關系,學生想出的流動比賽的方法并不是很全面,有的甚至存在問題。此時,只要教師適當鼓勵引導,其他學生就能很快提出質疑與建議。這樣一步步,學生流動實驗方案在自己小組的充分討論和研究中形成,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比賽是否公平公正?讓學生自行思考實驗需要注意控制的干擾因素(變量的控制),最后對自己組的實驗方案進行修改,并完成探究實驗得出結果。整個流程就是:提出問題--猜測--驗證--結果--檢驗猜測是否與結果一致,最后教師小結這個科學學習的主要方法。相信這樣的教學設計,教學策略必定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記,給他們日后開展探究實驗打下基礎。

二、選擇簡單的身邊材料開放探究

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核心,科學探究學習不是先從教師那里直接獲得結論,再加以驗證。而是學生參與并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從而建構起對科學的認識。創(chuàng)建開放式的探究,學生能以自己“個性化”的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去發(fā)現(xiàn)獨特的問題,尋找獨特的規(guī)律,獲得對科學的獨特理解。

在探究證明空氣真的在我們周圍時,教師提供給學生吸管、保鮮袋、抗病毒口服液的小空瓶、點心餐喝完的包裝盒、燒杯、水槽等,這些材料簡單隨手可得,學生選擇2至3種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實驗,想出許多不同的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并把實驗中如何放小空瓶到水槽中能看到更多氣泡的方法也畫在筆記本上。在通過小組合作參與、研究實踐活動,學生在親自參與的開放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體驗并內化,感受到了學習科學的樂趣。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實驗方法雖然不同,但是他們都圍繞同一個中心,在活動中,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自由組織材料,表現(xiàn)出你追我趕的思維靈活性、變通性、創(chuàng)造性,久而久之,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能力。

第6篇:簡單小實驗三年級范文

據(jù)上學期科學老師介紹:學生非常喜歡科學實驗,四個班級由于課堂常規(guī)的不平衡,導致綜合能力差異較大,具體表現(xiàn)在,觀察不仔細,操作欠規(guī)范。

二、教材簡析: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

從使用工具開始,提出研究問題,然后研究最簡單的機械—杠桿,由此開始認識杠桿類機械,再研究非杠桿類機械,最后以自行車為載體,以齒輪研究為主要內容對本單元的研究作一次總結與提升,讓學生對機械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機械指的是利用力學原理組成的各種裝置。杠桿、滑輪、斜面等都是機械。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2、有的機械可以省力,有的機械不能省力但能發(fā)揮其他作用。

3、能根據(jù)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需要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機械。

過程與方法:

4、通過實驗和收集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問題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釋。

5、對于自己的預測,用實驗來證實。

對于自己的探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樂意與同學進行交流。

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

引導學生們對紙的抗彎曲能力進行研究。并運用學到的形狀和結構的知識,做框架、建高塔、造橋的活動中,知道結構具有不同的特點能滿足不同的需要;發(fā)現(xiàn)改變物體的形狀結構可以改變其承受力的大?。惑w驗科學技術對社會進步的巨大影響,提高探究興趣,發(fā)展探究能力。

第一部分(1——7課)是探究形狀結構的科學道理。1——6課分別研究條形、拱形、框架等結構。7課是認識橋梁的結構。

第二部分(第8課)“用紙造一座橋”是設計科學合理的形狀結構。

教學目標:

1、知道增加厚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某些性能。

2、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點是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了解圓頂形、球形等有與拱形相似的特點。

3、三角形框架具有穩(wěn)定性,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物體穩(wěn)定性強。

4、形狀和結構與它的功能是相適應的。

5、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把探究的結果與最初的假設相比較,得出合理的結論。

6、在探究中能既大膽假設又能小心求證。

7、發(fā)展尊重他人,認真傾聽,敢于發(fā)表自己意見的品質。發(fā)展樂于動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難的品質,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

第三單元: 能量

從學生最熟悉的電出發(fā),探究電生磁,制作電磁鐵,觀察玩具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把電能變成機械能。然后以電能與其他能量的相互轉化為中心,認識各種不同形式能量及其相互轉化,再擴展到認識太陽能,了解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絕大部分能量都來自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顒臃譃槿糠?。

第一部分(1—5課),探究電流怎樣產(chǎn)生磁性,制作電磁鐵并研究電磁鐵的磁極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電動機怎樣轉動起來,感受電能轉化成動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6—7課),通過尋找電的用途,研究電的來源,認識電能和其它能量間的轉化。

第三部分(第8課)探究煤、石油、天然氣能源礦產(chǎn)與太陽能之間的關系,認識我們使用的能量幾乎都源于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

教學目標:

1、電流可以產(chǎn)生磁性。

2、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chǎn)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性質。改變電磁鐵的正負極接法、改變線圈的繞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電磁鐵磁力大小與線圈的圈數(shù)、電池的數(shù)量等因素有關。

3、經(jīng)歷一個完整的較深入的探究過程,研究電產(chǎn)生磁、電磁鐵磁力大小、小電動機轉動原理,體會到探究中證據(jù)、邏輯推理及運用想象的重要性,將自己的分析結果與已有的科學結論作比較。

4、認識能量有多種形式,能相互轉化并儲存在一些物質中。意識到重數(shù)據(jù)分析,用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得出結論,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留意觀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第四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本單元所關注的是物種的多樣性。引領學生認識生物種類的多種多樣,認識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認識生物個體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與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多種多樣生物存在的意義。

1-2課記錄統(tǒng)計校園中的動植物種類,用生物分布圖描述,感受校園生物的多種多樣,建立認識。

3-4課從校園生物拓展到自然界生物多樣性認識。通過分類活動,領悟分類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進一步建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5課研究人類自己,認識生物個體與個體之間也是千差萬別的。

6-7課引領學生認識不同環(huán)境中生活的生物的特殊身體結構,生物形態(tài)結構,體會生物多樣性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8課運用資料分析,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大自然賦予生物生存的權利。

教學目標:

1、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

2、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tài)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要保護它們賴以生活的環(huán)境。

3、能觀察到生物之間可辨識的不同特征。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能用實驗、調查、查閱資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能傾聽他人的報告,并能用適宜的方式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 小編推薦與 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關聯(lián)的文章:

| | | | | | | |

到 欄目查看更多內容 >>

4、能夠關注周圍生物所生活的環(huán)境,具有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能夠認同人類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員,愿意與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員和諧相處。

5、能夠體會到仔細觀察常會有許多新發(fā)現(xiàn),發(fā)展研究生物的興趣。

三、教學措施:

1、用豐富多彩的親歷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記錄、收集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能力。

2、用激勵的評價語言激發(fā)他們的興趣,用展示成果的活動彰顯他們的能力(四人合作小組:組長、實驗員、記錄員采取輪換制)

3、以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指導他們規(guī)范操作實驗(控制變量的對比實驗)。

4、提供成果展示平臺,評選制作作品(建高塔、美麗的橋、生物多樣性小報……)迎接學校主題開放活動。

5、建立經(jīng)常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考核制。課堂常規(guī)30%(發(fā)言、傾聽、不同意見、獨特觀點)+實驗探究30%(記錄表、實驗報告、成果資料)+卷面測試30%+小組合作自評10%。

操作:常規(guī)記錄1人(制表格),科學課代表1人收集活動記錄、實驗報告、成果資料。小組自評表。

四、教學進度:

周 次

教學內容

課時與地點

1

1、使用工具 2、杠桿的科學(一)、(二)

3實驗室

2

3、杠桿類工具的研究(一)、(二) 4、輪軸的秘密

3實驗室

3、

5、定滑輪和動滑輪 6、滑輪組 (一)、(二)

3實驗室

4、

7、斜面的作用 8、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一)(二)

3實驗室

5

國慶黃金周

6、

1、抵抗彎曲 2、形狀與抗彎曲能力(一)(二)

3實驗室

7

3、拱形的力量 4、找拱形 5、做框架(一)

3實驗室

8

5、做框架(二) 6、建高塔(一)、(二)

3實驗室

9、

7、橋的形狀和結構 8、用紙造一座橋(一)、(二)

3實驗室

10

1、電和磁 2、電磁鐵 3、電磁鐵的磁力(一)

3實驗室

11、

4、電磁鐵的磁力(二) 5、神奇的小電動機

3實驗室

12

6、電能和能量 7、電能從哪里來 8、能量與太陽

3實驗室

13、

1、校園生物大搜索 2、校園生物分布圖

3生態(tài)園

14、

3、多種多樣的植物 4、種類繁多的動物

3標本館

15

5相貌各異的我們 6、原來是相互關聯(lián)的

3生態(tài)園

16

7、誰選擇了它們 8、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3生態(tài)園

17

整理評價資料、學生自評、小組考評

5實驗室

18

卷面考查

1實驗室

19

教學總結

1實驗室

  2   小編推薦與 六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關聯(lián)的文章:

第7篇:簡單小實驗三年級范文

1.課題的名稱

名稱:普小教材進入聾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2.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2.1 滿足聾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隨著特殊教育事業(yè)的迅速發(fā)展,開辦聾教育的高等學府日益增多,而目前使用的聾校小學到初中教材的教學內容,教學進度都不能和普通高中教材相銜接,隨著社會發(fā)展對聾人有越來越高的素質要求,而現(xiàn)在聾校教材已不適應這一變化。

2.2 促進聾生語文能力及其他學科學習能力的提高。聾?,F(xiàn)在教材內容陳舊,缺乏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而普小教材與聾校教材相比,詞匯較多,篇幅較長,注重能力培養(yǎng),對聾生語言積累和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

3.課題研究的現(xiàn)狀

聾校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遠遠落后于普校的學生,很多聾校五年級的學生都不會做普校一、二年級的活題,如果這種現(xiàn)狀任其發(fā)展下去,隨著時間的流逝聾校的學生將會被人們所遺忘,被社會所淘汰,所以,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發(fā)生,提高聾生知識水平已經(jīng)刻不容緩,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聾生利用普校教材進行教學已迫在眉睫。

4.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目標和內容

課題研究的目標:

4.1 豐富聾生的詞匯量,擴大聾生的知識面,低年級實驗班學生識記詞匯量達到2000左右,中年級實驗班學生識記的詞匯量達到4000左右。

4.2 開闊聾生的視野,拓展其知識面,全面提高聾生素質。

4.3 實驗班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好于普通班,能寫出想表達自己意思的話,能看圖說寫幾句通順的話,詞語顛倒,語法錯誤的現(xiàn)象明顯減少。

4.4 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反應靈敏,接受能力比較強,課堂效果好。

4.5 實驗班的學生語言文字、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運用語言文字的實際能力明顯提高。

(下轉237頁)

(上接236頁)

4.6 實驗班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和積極性好于普通班。

4.7 實驗班教師能在課堂上借鑒和使用普校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業(yè)務素質和教學水平明顯提高,促進聾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5.研究方法、過程

5.1 研究對象。我校三年級1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只限于研究語文數(shù)學兩門學科。

5.2 研究方法和過程

(1)、普校教材與聾校教材特點分析及比較。

①普校教材信息量少,內容陳舊,練習形式單一

②、普校教材信息量大,教材內容體現(xiàn)時代氣息,練習形式多樣。

(2)、普校教材與聾校教材的實驗研究。普校教材最大的特點是涵蓋面大,但聾童由于聽力缺陷,如果教學進度和普校同步的話,對聾童來說難度偏大,為了解決教材特點和聾生學習特點之間的矛盾,我們在實施方案將教學內容加以調整,如:教學進度設計為一、二年級完成聾一、二年級的課程,三年級作為切入點,完成普校一年級1、2冊課程,四年級完成普校3、4冊課程......以此類推,這樣可以使教材的使用達到最充分,最完全。

在課堂教學的實驗過程中,教師認真鉆研普小教材,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最終探索出普校教材在聾校使用的實驗研究的有效方法,隨著實驗班學生語文知識的逐步增多,語言表達能力不斷提高,為了促進聾生與正常人的語言交流,提高聾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接下來我們還打算用實踐法,多搞些增強學生語言能力的活動。

普校教材提倡課前多預習,要想讓學生具有自學本領,作為教師就要重視預習方法的指導,因此,在給實驗班授課時我根據(jù)聾生的特點、年齡及認知情況,給孩子教了幾種預習方法:

(1)、讀。讀是一種重要的預習方法。讀要做到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讀破句,正確把握語音、語氣,遇到重點段落難以理解,要反反復復的讀,品其含義。

(2)、查。查字典。掃除字詞障礙,弄清、弄懂字音、字意。把一些不懂的、難以理解的字詞劃出來,請教老師。

(3)、寫。即勤動筆。預習時,在不懂字音的字上標上讀音,不理解的詞上寫上注釋,不理解的句子上畫上問號,生字組上幾個詞等等。

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我班孩子每上新課前必須查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熟讀課文,這點對于聾生來說剛開始比較困難,缺乏自學能力,這只能慢慢培養(yǎng)。普校教材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將學生們帶入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教學,為此,實驗班的老師課前必須認真分析教材,制作課件,用形象的直觀的情景再現(xiàn)法,讓學生輕松理解課文。普校教材還提倡團隊合作,也就是說小組合作學習,授課過程中,四人一組,共同分享學習成果,討論問題等,為此,在給實驗班孩子們授課過程中,簡單地滲透這樣的教育理念,如:互相檢查讀課文,查字典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等,畢竟我們的孩子有著生理缺陷,你讓他像正常孩子一樣思維敏捷,自學理解課文,那是不現(xiàn)實的,我們能在實驗班慢慢滲透這種理念,慢慢培養(yǎng)這種學習習慣就可以了。

此外,多媒體一直是普校教學的主要輔助手段,我校領導為了支持

實驗班的研究,給我們實驗班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實驗班的語數(shù)老師積極學習現(xiàn)代化理念,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使課堂教學多樣化,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全校領導很重視實驗班的上課情況,組織語數(shù)老師上

研究課,通過反饋,教學研究得到了領導的好評。

6.研究成果

6.1 實驗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水平明顯提高,實驗班學生與老師的生活老師交流時,口語、手語發(fā)展同步,意思表達清楚。

第8篇:簡單小實驗三年級范文

[標簽:三年級 人教版 教學計劃 數(shù)學]奧數(shù)精華資訊 免費訂閱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有余數(shù)的除法,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四邊形,千米和噸的認識,時、分、秒,可能性,數(shù)學廣角和數(shù)學實踐活動等。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以及四邊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會筆算一位數(shù)乘二、三位數(shù),并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shù)和商是一位數(shù)的有余數(shù)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shù)(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shù)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shù)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并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形成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9、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本班學生,兩年來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借助遠程教育資源上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fā)言,作業(yè)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表內乘法,能提出并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對位置、圖形、統(tǒng)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但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后要加強輔導。

1、深鉆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備好課,好課,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

2.、改進課堂教學,結合遠程教育資源加大課堂密度.運用激活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及時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的訓練,并注意他們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5、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長補短,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

6、加強集體教研,掌握上下兩個年級的知識銜接,深鉆教材,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教學。

7、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知識要有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進行。

8、注重培養(yǎng)學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

9、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上的課件,案例,教學實錄等媒體資源結合教材,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加強引導。

四、教學進度:

一、測量(7課時)

千米的認識………………………………………4課時左右

噸的認識3課時 …………………………………3課時左右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9課時)

第9篇:簡單小實驗三年級范文

一、對小學生英語寫作的認識

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學生必須從低年級開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jīng)歷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的過渡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從最初的仿寫句子到能用所學詞匯和句型造句、填空完成句子、回答問題,到改寫課文、看圖寫話、依照學過的題材寫小短文,再過渡到教師引導下的命題寫作。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教師可放手讓學生進入自由寫作的階段。從基本要求做起,逐步提高要求,每一步都做到切實可行,讓小學生在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同時掌握英語寫作方法。

二、在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寫作上的具體做法

1.對于三年級學生的作文指導

我們這里的學生從三年級起步開始學習牛津小學英語3A。對于初學英語的學生,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從已學的課文中選定若干單詞和詞組,將它們連成一個意義連貫的語句,即連詞成句。由于學生剛剛接觸到英語學習,還不會寫,所以我就引導、鼓勵學生先在口頭上練說,為下一步寫作做好鋪墊。例如,學生學習了句型I can. 我就要求學生嘗試用“I can...”說說自己的才能。學習了句型I’m ...I’m a Chinese boy/girl. I’m from... I’m fat/ thin. My eyes are big/small.,我就讓學生一句一句地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練說,而后把這些句子整合在一起進行一個完整的自我介紹。學生興趣盎然,一點都沒感覺到口語表達的痛苦,當我高興地告訴大家:如果我們把這些話寫下來,就是英語作文了,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會寫英語作文了。學生們別提多開心了。

2.對于四年級學生的作文指導

通過三年級一年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初步的書寫能力及一定的詞匯?!杜=蛐W英語》四年級教材主要以情景會話為主。教學中,由于學生所掌握的詞匯量有限,我有時根據(jù)教材的主題或語言內容設計學生易完成的寫作任務。如將情景會話中的一些關鍵詞或詞組挖空,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猜詞填空。有的時候,在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會話問答的基礎上,將所描述的句子讓學生嘗試著整理成一段話。如,在《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8 Open day中,主要學習的是There be 句型,我讓學生回答What’s in our classroom?學生紛紛作答:There is a big blackboard. There are some desks and chairs. There are two pictures. 我緊接著問:Where are the pictures?學生答:There are on the wall.當學生回答There is a bookcase時,我緊接著問What’s in the bookcase?在進行了一系列的問答之后,我讓學生在開頭和結尾分別加上My classroom is big and bright. I like my classroom.嘗試著描述My classroom,結果效果很好,學生有話可說,而且說得也很好。

3.對于五、六年級學生的作文指導

目前的小學英語教材文體豐富,為學生提供了開放的思路、豐富的視野和想象空間。教材中有很多課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值得學生進行仿寫。通過模仿進行寫作訓練,學生能更加輕松地掌握寫作技巧。

因為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詞匯,所以在英語寫作中,可以適當提高要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充滿童趣的直觀情景,如,一幅圖畫、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生動的表演、一種社會現(xiàn)象的描述等。這些情景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材料,并在瞬間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寫作熱情。對于一些難度較大、范圍較廣的寫作內容,可以通過開展合作寫作來完成。例如,學完Festivals這一主題時,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搜集各大節(jié)目的有關資料,然后制作成手抄報,并把所有手抄報展示在全校。在合作中寫作,既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空間,又可促進他們互相幫助與學習。這種教學策略既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