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補習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寧靜地深讀
新課程背景下,不少高中語文教師熱衷于在備課時制造所謂的“亮點”:或多媒體肆意渲染,或濫用表演、放羊式,或整堂課空泛地搞“人文精神”的探究與拓展……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吸引學生的“看點”上,致使課堂喧鬧而浮躁,嚴重缺乏對課文到位的深讀。于是乎深讀課文的寧靜蕩然無存,學生遠離課文、架空內容、天馬行空地發(fā)表所謂獨立見解,課堂教讀的“語文味”越沖越淡,甚至造成學生思維的淺化與弱化。為此,筆者認為,教讀課文時,教師一定要能夠引領學生心靈寧靜地讀到課文深處,走進課文的生活和作者的心靈。
二、寧靜地體驗
高中學生閱讀活動中的體驗一般有兩種,即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所謂生活體驗,就是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充分調動個人的經歷、閱歷、思想和認識等,進而把這種生活體驗融入到對課文的理解中去,借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加深學生感受、理解和認識的深度。某種程度上講,閱讀其實就是讀自己,就是讀自己的生活體驗,或者說憑借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閱讀。因此,我們還可以這么講,生活經驗越豐富,閱讀的感受、理解和認識也就越豐富而深刻。由此可見,在課堂教讀中,我們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他們帶著自己的生活體驗走進課文生活和作者生活,用生命和心靈與課文和作者深度對話,并在這樣的對話中深度體驗課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等。毋庸多言,這種用生命和心靈與課文和作者深度對接、高度相融的體驗,顯然是必須要以學生心靈的寧靜為前提的。
三、寧靜地品味
美文的語言是需要心靈寧靜地進行品味的,不如此就難以“嚼”出語言規(guī)律,獲得言語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一般而言,要通過以下一些途徑。
1.心靈寧靜地在語境中品味.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章。語言的運用都不是孤立的,詞語用得是否恰當,是否富有表現力,關鍵要看字詞或語句是否最適合當下的語言環(huán)境。所以,筆者認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具備較強的文字敏感力,一定要能夠從課文的一字一詞出發(fā),教學生把關鍵字詞或語句放到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品味、咀嚼,把課文的語言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思想情感等聯系起來加以分析,從而使他們洞幽燭隱,見微知著,把握精髓,深刻領會詞語的內涵和作者的匠心。
【關鍵詞】選修課 語文教師 中學生 教育教學
語文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一般來說語文教師注重的是必修部分。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選修課出現了多樣化、個性化等變化,成為了語文新課改下的重點。高中語文選修課具有學科性、基礎性、發(fā)展性、綜合性、實踐性等特征,其對語文選修課實施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語文教育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重視課程文化;變革教材內容,重構教材體系等方法完善教學,讓語文課程也漸漸地充滿活力。其中高中語文選修課的實施就是一個亮點,但其選修課模糊不清,給語文教師帶來一些困惑。比如說:語文選修課的目標定位不清楚、選修課服務主體存在的問題、課程評價的公平性存在的不足等。這些新的困惑需要教師在課程改革中進行思考。因此,無論是高中語文教師還是中學生,都需要重視語文選修課實踐,對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等有很大的提升,也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一、高中語文選修課的新變革
第一,更新教育理念,構建課程文化。首先,語文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根據國家教育方針的相關要求,語文教師必須開拓視野,既要關注科學教學又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比如:某學校的素質定位為:自立精神、共生意識、科學態(tài)度、人文情懷等。其次,主體意識增強。突出教師是“教”的主導地位,學生是“學”的主體地位。再次,對語文的研究自覺性增強。語文教師主動參與培訓、與學生對話、加快語文專業(yè)化發(fā)展。語文選修課的深入,使得教育文化、學習文化漸漸地整合為“語文選修課文化”。
第二,教材內容更新,建構教材體系。新課改以來,語文教材編寫呈現多元化。選修教材按照五個模塊: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和文化論著選。從課程來看,語文選修課融入了“領域、科目、模塊”;從教程編排來看,打破了以往的“文選、知識、助學、鞏固系統(tǒng)”等編程。語文教師更加積極的探索建構學習目標、內容、評價、資料、方法、指導、實踐活動等體系,為語文選修課體系的多元化、開放性奠定了基礎。
第三,教學方法的完善,構建新體系。語文教師應認識到“自主合作探索”實現知識建構的重要性,通過接受性和自主性探索實現語文選修課課程實踐。
二、高中語文選修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高中語文選修課中需要處理的矛盾關系。第一,語文選修課程與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的關系。課程專家分析:選修課程與校本課程標準不同不能劃分為同類課程,但要做到選修課與必修課相對應,校本課程與國家、地方課程相對應。目前一些學校開設的語文選修課程,都是圍繞高考,雖然突出了共性特征,卻缺少了個性特征。第一,有的語文教師把選修課當作必修課來教,使選修課校本特征被淡化,導致選修課實踐與課程目標不一致。第二,不能很好地處理語文選修課與必修課的關系。如:選修課成了點綴、還有的選修課成了必修課。第三,語文選修課資源不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第四,課程教材選用與自主開發(fā)教材關系不合理。
其次,高中語文選修課實踐方面的不足。第一,語文教師選課及選課指導存在不足。比如:語文選修課限制太多、學生選課過于盲目,沒有收到好的效果、選課被教師或家長包辦、選課指導過于功利性,忽視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第二,語文教師教學與管理不足。比如:照本宣科,按照書上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把選修課當成必修課的復制品;選修課授課方式隨意,忽視了教學主體,沒有收到良好教學效果;選修課學習時間過長,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教師開設課程及配置不足。第三,課時與開設時間存在問題。如:語文選修課內容多,但是時間少;必修課和高考訓練占用了選修課時間;選修課集中在高二,容易造成營養(yǎng)過剩與知識消化不好。第四,評價存在不足。語文教師通過評職稱、定獎金為升學率標準;學生對語文選修課評價過于形式化;任意的評價;語文選修課在高考中體現不明顯。
最后,高中語文選修課其他方面的不足。第一,選修課與必修課銜接內容不夠。如:開設時間、教材內容、教學方式銜接不夠。第二,選修課“非語文化”現象。如:不同學科都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yǎng),不能把什么都歸入語文素養(yǎng),語文選修課不等于文學課。第三,高中語文選修課任意性存在尷尬局面。如:一些文學賞析類課程需要利用圖書館和閱覽室的資源,還有網絡資源,但在這方面教學條件缺乏。第四,高中語文選修課充滿功利性。
三、完善高中語文選修課的策略
首先,落實與完善高中語文選修課標準要求。第一,把握好選修課教學原則。如:語文選修課教學基礎性和時代性原則;選擇性和個性化原則;語文選修課教學多樣性與層次性原則;創(chuàng)新性和人文性原則。第二,符合語文課程結構和要求,規(guī)范其開設和教學。高中語文選修課開設需要遵守課程目標要求,不能草率隨意、不能單純從教師知識儲備和喜好決定教學內容、不能把選修課作為必修課的補習課等;選修課的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不同;語文選修課需要個性與特色。第三,語文選修課與必修課需要銜接,提高學生全面語文素養(yǎng)。在開設時間、教材內容與教學方式上進行銜接。第四,重視語文任意選修課的開設,確定好開設思路。比如根據學生的情況開設語文選修課;根據不同文學體裁開設選修課;根據學科知識的需求開設選修課;根據自主、講座等方式講授選修課。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27-0045-02
一、高中語文教學效率的現狀及原因
受多元化文化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人認為語文是一門效能度很低的學科。高考改革雖然加大了語文分值,突出了其母語學科的地位,但由于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因而教學效果并未得到明顯改觀。尤其是對農村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其語文學習仍然存在很大困難。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業(yè)負擔過重
在高中階段,學生每天至少要學八九門學科的知識,學習時間很長,很多學生早上六點之前就起床,晚上十點以后才休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比較差,特別對中下游的學生而言,既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也缺乏學習的信心,常常處在渾渾噩噩之中。長期下去,學習就成為他們的負擔,對于效能度很低的語文課更是不感興趣。
2.重視程度不足,學習方法不當
對于語文學習,有些學生包括家長都不是很重視,感覺無從下手,補習又沒有效果,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不積極努力。有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聽得懂,記不得”的狀態(tài),總是感覺書本知識和考試內容關系不大,即使認真學習了書本知識,到考試時還是無法準確回答題目,學生自己也很郁悶,感覺像是一拳打在棉花上,使不出力來。
語文學習不是一兩天的事,而我們又不能要求學生重新回到小學再學一遍。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在一線語文教學中積累了些許經驗,發(fā)現提高課堂效率是解決以上問題的好方法,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實際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其成績。
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途徑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將知識點串聯起來
課前準備是教學的重要階段,備好課是課堂高效率的前提。備課不是照搬照抄參考資料,它是研究教材的過程。對于高考必考、重點考查的內容,要結合課本中已經學過的知識點進行強化,多準備相關的鏈接,讓學生認識到考試所考的內容就是書本知識的演化,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經典作品,能夠融會貫通這些經典作品是考好試的前提。
比如在教學王實甫的元曲《長亭送別》時,在“滾繡球”中有一句“碧云天,黃花地”,這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聯想高一下學期學習過的李清照的詞《聲聲慢》,李清照在《聲聲慢》中也用到了這一句。王實甫化用了前人的詩句,李清照也搬用了前人的詩句,臺灣著名作家瓊瑤有一本小說的名字就是《碧云天》,將三者串聯在一起,學生的想象空間就擴大了,學習不再是記憶一個單調枯燥的知識點,而是意識到抽象的不可捉摸的詩情畫意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是聯系在一起的,自己也完全可以模仿前人的作品,于是,在不知不覺中學生也便學會了作文的技巧。語文不是“云中月,霧中花”,不能貼近生活的語文,在學生的心中是扎不下根的。
(二)提高教師實際操作的能力,注重課堂細節(jié)
每個教師的教學風格也許不同,但是每個學生都喜歡和風細雨、井井有條、講解透徹的教師。學生喜歡與否,是衡量一個教師好壞的重要標準之一。如何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的思維跟著教師走呢?教師除了具備基本的教學實踐能力之外,還應該注重課堂細節(jié)。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要放慢語速,特別是要重點強調的地方,應該加大聲音,或者直接明了地告訴學生這是考試的重點,是某次高考考過的知識點,這會立刻引起學生的注意,有助于其記憶的強化。
第二,對于經??疾榈闹攸c要多次重復。學生學習的科目多、任務重,對所學的知識點會常常遺忘。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對重要的、零碎的知識點多次強調、重復是有必要的。
第三,不要對學生發(fā)脾氣,無論哪時、哪刻、哪位學生有多么令人生氣,無論他是在你的課堂上看課外書,還是打瞌睡、發(fā)呆、做其他小動作,我們都要控制自己的脾氣。發(fā)火、大聲訓斥對高中學生來說作用不大。他們從小到大聽的大道理太多了,如果現在還是用一通大道理來教訓他們,只會引起他們的反感,起不到教育效果。筆者一般是“點到為止”,或是用眼睛示意,或是提醒全班同學調整好坐姿(其中自然就包括了“那位”),或是突然加大聲音,總之盡量避免學生尷尬,維護學生的自尊心。
第四,在課堂上要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課前要備好課(最好是能夠將本節(jié)課所講授的內容熟記于心),不能在課上出現卡殼的現象,老是時不時地看教案。一位好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做到游刃有余,目光要能接觸每個學生,要不停地環(huán)視四周,確保大部分學生不開小差。
(三)分層次漸進完成練習,一步步夯實基礎
課后作業(yè)是復習鞏固的過程,所以,每天必須安排好學生的作業(yè)。作業(yè)不能局限于書面試題,要能夠引導學生自己整理、復習當天或本周的知識點。
每個學生的情況不同。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強,容易接受新知識點,而且舊知識點遺忘得也比較少,他們的復習就不需要太長的時間,需要整理的內容也就少。這樣既不浪費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但是,對于那些基礎本來就很薄弱的學生,筆者不要求他們每天必須完成大量的作業(yè),只要求他們盡自己的努力掌握知識,但是要做到準備無誤,不能和其他知識點混淆。比如某個字的讀音包括聲調、前后鼻音和其他讀音等,學生即使不能掌握每個字,也能夠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用排除法做題,這樣能夠很大程度地提高做題的準確率。時間長了,基礎薄弱的學生也會有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語文基礎得以夯實。
語文是一門復雜特殊的學科,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是我們語文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的課題,也是我們不懈努力和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秀娟,馬永峰.高中語文教學中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J].現代教育科學,2014(2).
一、當前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存在的問題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優(yōu)化是指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語文選修課程模塊的限制性與靈活性之間的調控以及各選修模塊之間最優(yōu)化的組聯方式。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和學生對語文教育的期待,《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標》)將高中語文課程設置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其中選修課程設計為五個系列: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運用、文化論著研讀。并指出:“學校應按照各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根據本校的課程資源和學生需求,有選擇地設計模塊,開設選修課。對于模塊內容組合以及模塊與模塊之間順序編排,各學??梢愿鶕嶋H情況靈活實施。”[1]然而,這種理念上的初衷只是“看上去很美”?,F實當中,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可謂問題叢生,具體表現如下。
1.選修模塊多樣有余而科學不足
高中語文選修課程設置了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運用、文化論著研讀等五個系列。圍繞這五個系列,各個學校集思廣益,結合實際開發(fā)出了各種各樣的選修模塊,如“論語選讀”、“中國小說欣賞”、“外國小說欣賞”、“影視名作欣賞”、“中國民俗文化”等等,不一而足。然而縱觀來看,這些選修模塊在表面的“熱鬧”下卻掩蓋不了暴露的缺陷。首先,選修模塊大多限于語文學科領域內的“自娛自樂”,缺乏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糅合,少有的一些交叉內容卻也僅限于簡單的移植。顯然,選修模塊的狹窄視野必然帶來學生學習視野的狹窄。其次,選修課程模塊對學生發(fā)展關照不夠。我國普通高中需要完成兩個層次的教育任務,“第一層次的教育任務是,按照國家對高中學生提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個性的要求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對全體學生進行基本的全面素質教育,使之達到高中畢業(yè)的標準。第二層次的教育任務,是按照高三學生對于升學和就業(yè)的不同選擇而分別進行升學教育與擇業(yè)就業(yè)教育”[2]。而從現實來看,大多學校語文選修課程模塊只是關照到第一層次教育任務以及第二層次教育任務的升學教育目標,而擇業(yè)就業(yè)教育的目標卻極少體現。這與西方發(fā)達國家選修課程相比,是有很大出入的。再次,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以及校本特色凸顯不夠。一些學校選用了某一版本的必修課教材后,接著就選用該版本的選修模塊教材,這樣,校本、地方特色的語文選修模塊開設空間就顯得非常狹小了。最后,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實施時間保障不足。大多數學校往往在高二學年集中實施選修課程,以致學校無論如何加快速度,最多只能開設三個或四個選修模塊。而《課標》建議:“從五個系列的選修課程中任意選修四個模塊。對于語文學習興趣濃厚并希望進一步深造的學生,建議在此基礎上,再從這五個系列里任意選修三個模塊?!盵1]顯然,時間的保障不足可能帶來選修模塊的“走馬觀花”以及學生學習的“消化不良”,并且給學校的師資、場地條件帶來巨大的壓力。
2.選修模塊限制有余而自由不足
區(qū)別于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之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與拓展,其主旨在于關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志向,關照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自由與選擇是選修課程的最大特征,這也是落實選修課程目標的關鍵所在。然而,囿于傳統(tǒng)認識、教學設施、教學任務、教師水平和時間精力等因素的限制,許多中學在語文選修課程模塊的開設上作了很多限制。這些限制可以概況為三種:一種是完全以高考為“指揮棒”,明確要求只開設與高考內容相關的幾個選修模塊,并且要求全體學生都選這幾個模塊,如此導致選修課程“名存實亡”,湮滅了選修課程的本真含義和價值。一種是由于學校師資、教學設施限制,或沒有更多的教師來開設選修課,或沒有更多的教學場地提供給學生走班、自由選課,因此,學生只能“看菜吃飯”,統(tǒng)一時間、室、師指定選修課程。第三種情況是由于必修課程任務繁重,高三升學壓力較大,許多學校干脆大量擠占和壓縮選修課程的時間,使選修課程僅僅停留在靜態(tài)的課程設計層面。
3.選修模塊功利有余而功效不足
《課標》要求“選修課與必修課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補習課和應考的輔導課,也不能照搬大學里的選修課”[1]。然而,當前大多高中語文選修課的實施狀況卻正應驗了這種擔心。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選修課上成必修課。教師在選修課例教學時,照常按照慣性思維大肆訓練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至于新課程要求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關注歷史與現實的意識等等或無從顧及或視而不見。二是將選修課上成高考專題輔導課。如開設“詩歌與散文”模塊時,許多教師就選擇古代詩歌、文言散文或詩詞散文閱讀專題訓練;開設“小說與戲劇”甚至“文化論著研讀”模塊時,也是把相關的文章作為閱讀專項訓練的寶貴題材。三是簡單照搬大學選修課教學模式,教師單純從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喜好出發(fā)決定教學內容,從而導致教學漫無計劃,凌亂隨意,效果甚微。
二、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的優(yōu)化思路
科學設計語文選修課程模塊是一項系統(tǒng)且復雜的工程,涉及到諸多要素。要有機整合各種要素,就要求學校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圍繞學生的語文基礎、語文興趣、語文能力,在語文必修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提高,凸現課程的選擇性,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要有效優(yōu)化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模塊設計,可以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課程結構入手。
1.宏觀結構――探索“雙軌并行+同步穿插”的選修模塊實施模式
基于新課程理念而言,“走班制”應當是選修課程實施的最佳方式。然而,考慮到高中教育需要保障相對穩(wěn)定而有序的教學秩序以及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等軟硬條件限制,高中選修課程實施要完全實現從傳統(tǒng)的行政班授課制轉到理想化的“走班制”,在當前多少是不可實現的。因此,實行“雙軌并行”應當是高中選修課程實施的可行路徑。所謂“雙軌并行”是指把選修課程模塊分為兩軌,且兩軌平行進行。其中,限定選修模塊(即每個學生必選的課程模塊)為一軌,任意選修模塊(學生可真正自主選擇的課程模塊)為一軌。限定選修模塊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安排,并在原有行政班基礎上統(tǒng)一實施。而任意選修模塊則由學生根據興趣自主選擇課程,并打亂已有行政班格局真正實行“走班教學”。學校可以每周確定一個固定時間,全部安排任意選修課程。這種開設組織形式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學生自主選課的需求,也緩解了大規(guī)模走班上課所引發(fā)的教學秩序混亂和教學設備不配套的矛盾。
在選修課程模塊開設時間安排上,許多中學基本上是先上完必修課程后,再集中開設選修課程。這種安排的弊端在于必修課上得太匆忙而沒落到實處,而選修課過于集中導致學生身心疲勞,學習效率低下。因此,選修課程的開設可以實行“同步穿插”的方式進行,即在時間上適當同步,在內容上必修與選修相互搭配,交叉安排,協調推進。具體而言,學??梢岳L選修模塊的學習時間。在高中12個學段內(將以往的學期制改革為學段制,一學年分為4個學段,每個學段10周,其中9周學習,1周考試),第3~5學段開始設置趣味性的任意選修模塊,第6~8學段集中開設限定選修模塊,第段開設偏向文理升學方向和就業(yè)方向的選修模塊。必修與選修同步穿插的課程實施模式,會給學生從學習內容到學習方式上帶來新鮮感,有利于學生科學的學習方式養(yǎng)成,有利于提高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
2.中觀結構――構建“統(tǒng)一集中+自主選擇”的選修模塊組聯模式
高中階段,“語文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和提高”,必修課程是主要和核心,選修課程只能是“錦上添花”,這一性質決定了語文選修課是在約束性下的選擇性修習。因此,在高中12個學段的劃分范疇內,學校在第1~2學段可只開設必修課程,原因有二:一是高中第一學期學生大多來自不同學校和地區(qū),語文基礎參差不齊,語文習慣各不相同,有必要對語文常規(guī)、語文基礎、學習習慣進行統(tǒng)一的教學;二是以行政班為單位的必修學習有利于班級凝聚力、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第3~5學段可以開設趣味性的任意選修模塊,原因有二:一是這一學段學生的語文基礎還不夠,不能開設具有一定難度的、專題性的選修模塊,以防挫傷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二是趣味性的任意選修模塊有益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第6~8學段集中開設限定選修模塊,一是因為這一學段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在必修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提升有了可能;二是必修任務大多已完成,有充裕時間集中選修,為學生的專業(yè)方向的發(fā)展和學生的個性特長發(fā)展奠定基礎。最后,學校可在第段開設偏向文理升學方向和就業(yè)方向的選修模塊,主要解決高三學生分流,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以上選修課程模塊組聯模式,通過興趣選修模塊進入限定選修模塊,再到專業(yè)提升和擇業(yè)就業(yè)準備選修模塊,模塊切換頻度適中,基本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既注重學生的語文學習基礎、學習興趣,更注意關照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需要。
3.微觀結構――施行“有機整合+遴選優(yōu)化”的模塊內容選擇模式
“高中階段的教育,仍然是基礎教育,選修課程在整個高中課程結構中不應該占據主導地位,適當控制選修課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必要的。”[3]可見,各個學校有必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語文選修課程的內容進行整合和遴選。
《課標》把語文選修課只確定到“系列”,而沒有直接確定到具體模塊,這為語文選修課程模塊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此外,《課標》規(guī)定:“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有的側重于實際運用,有的著眼于鑒賞陶冶,有的旨在引導探索研究?!盵1]據此,可以將《課標》所確定的五個系列再次進行優(yōu)化,即將高中語文選修課程分為三大系列:“語言文字應用”、“作品閱讀與鑒賞”和“文化論著研讀”。其中,限定選修課程部分又可以在“語言文字應用”和“作品閱讀與鑒賞”系列中設置4個模塊,即“語言文字應用”、“中國古今詩歌散文欣賞”、“中外小說欣賞”、“中外戲劇名作欣賞”,不同發(fā)展方向的學生根據自身意愿或在教師的指導下選修這4個模塊。此外,任意選修課程部分也可以設置若干模塊,學生至少選擇其中一個模塊,模塊內容要多樣化,可增設文史方向的“中外文學名著選讀”模塊,也可以增設理工方向的“中外科普論著選讀”模塊、就業(yè)方向的“口語交際”、“常用應用文寫作”、“網絡文化”等模塊。
語文選修課程模塊內容的遴選是一項復雜的工作,既要考慮與必修課的內容相聯系,又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還要考慮現實環(huán)境等因素。語文選修課程模塊內容的選擇和設計應注重點面結合,點具有專題性、面具有綜合性。以“作品閱讀與鑒賞”系列里的模塊為例:第一,模塊教材以單元為組聯方式,每個單元以某一領域的“上位”的文化知識作為單元的學習內容。如設置“中國古今詩歌散文欣賞”這一模塊,可以設置詩歌、散文兩個大類,詩歌部分又設置詩歌意象、詩歌意境、詩歌語言、詩歌主題思想、詩歌藝術手法部分;散文部分設置散文特點、散文形象、散文藝術表現手法等部分。第二,單元里的文章相互關聯,文章必須是難度適中的“經典文章”。如“中國古今詩歌散文欣賞”模塊中的散文形象單元,可以選擇《祭十二郎文》、《項脊軒志》、《與陳伯之書》等幾篇文章,這些文章屬經典范文,理解難度不大,散文形象豐滿,感情充盈,是必修課文《陳情表》等系列文章的拓展和提高。第三,單元體例設“單元提示”、“精讀”、“略讀”、“思考與探究”、“補充材料”?!皢卧崾尽泵鞔_重難點、學習方法等,“精讀”、“略讀”、“思考與探究”是對單元內幾篇文章的進一步融合,“補充材料”則是引導學生向專題縱深發(fā)展和探究。如在《論語》十則、《老子》五章、《孟子見梁惠王》、《庖丁解牛》等一組單元文章中,精讀前兩篇文章,略讀后兩篇,并以“儒道互補”為主題探討本單元。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老師的提問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說讀能力,學生在回答、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再次閱讀課文,然后將相關信息進行整理,表述出來,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如果能正確、流暢地表達出來,這無疑也同時提高了寫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生在課后的語文學習中無法達到的。真正會學習的人都善于利用課堂時間。
一、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語文的預習,主要是指學習對有關語文知識或短文的閱讀和思索。要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就要提出明確的預習目標(內容)和采取具體的預習方法。預習目標(內容)應該包括課堂上老師要講授的各方面的內容:讀課文,學字詞,分析課文結構,歸納中心思想,總結寫作特點。
二、利用好語文參考書
大多數同學手中都會有些參考書。在參考書的幫助下,學生很快就能掌握相關內容。但參考書只能教會學生要掌握的知識,但語文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知識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語文,培養(yǎng)語文能力。有很多家長和老師不大贊成學生過分依賴參考書。其實,只要善于利用參考書,參考書用好了,對學生的幫助是無法估量的。
把自己設想成老師,把預習當作備課,帶著這種心理運用參考書,學生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不同的老師對課文會有不同的理解,這些在參考書中體現為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在參閱參考書時,可看出,寫參考書的老師在講這篇課文時,先講什么,再講什么,這時,要思考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設計。等到在課堂上聽課時,聽聽老師在講這篇課文時,又是怎樣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兩位老師有什么不同之處,又有什么共同之處。
同時在預習時也許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參考書中對課文的分析,有些地方會和參考書所想的一樣,但又存在著不同的見解,如果能向同學借到有不同分析結果的參考書,則更好,不同的見解能讓學生思考,哪種更合理,這個思索過程實際就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許會有很多問題,如果學生的想法和參考書不同,學生就要問自己,為什么會這樣想,參考書的結論是如何得出的。上課時,學生可以帶著問題聽老師怎么講的,這樣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課文的把握也會更準確,這大大減輕了學生復習時的負擔。
三、在預習課文的基礎上學會聽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有聲語言做信息載體,通過朗讀、提問、分析等多種教學手段,把有關的知識概念傳達給學生;學生則通過對語言信號中的有關信息進行感知、體會、分析、理解以達到對知識概念的識記和掌握??梢?,聽課的過程不僅僅是“聽”的過程,還包括聽、看、思、寫的多種行為能力的運動過程。
聽課的目的在于聽懂。聽懂的關鍵在于會聽。
1.學會帶著問題聽課,在聽中求解
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的聽課一般應達到三種作用。第一是完成對預習內容的再認識,從而達到加深印象,加強理解和增強記憶的作用。第二是完成對預習中存疑內容的釋疑,從而達到提高認識,釋疑解惑的作用。第三是完成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把握貫通,從而達到感悟、自得的作用。在這三個層次中,釋疑解惑的層次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
2.學會聽重點
一堂課為45分鐘,但老師講課的精華只集中在其中的20分鐘的講課內容中,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很多,我們要學會抓住聽課的重點。首先要根據課前預習的情況,重點聽自己預習時沒弄懂的部分,爭取通過教師的講解,把疑難點解決。其次,要抓住教師講課內容的重點。要善于抓住教師講課中關鍵的字、詞、句,注意老師如何導人新課,如何小結,抓住老師反復強調的重點內容。
老師曾經也當過學生,他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同時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他深知什么是關鍵,在課堂上會反復強調與講解。老師積多年的教學經驗,非常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在什么地方出錯和如何避免此類差錯。所有這些都是教科書上沒有的,只有全神貫注地聽老師講解才能領會與掌握。所以對學生來說,認真聽老師講課是學好語文最關鍵的一環(huán)。
其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沒有明顯的提高,語文學科在中學教學中的地位也沒有隨之提高。
據筆者平時的觀察和了解,無論是過去的“3+2”,現在的“3+x”,還是將來的“3+大綜合+x”;無論是高中文科班,還是理科班的學生,對語文課的態(tài)度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對于理科班的學生來說,數理化和英語是他們心目中的主課和得分的重要保障。學生在這幾門學科上花費的時間和投入的精力至少是語文課的幾倍。而文科班的學生則苦攻他們“又恨又愛”的數學、英語,狠背能讓他們得高分的政、史、地。誰都忘記了語文這門課的存在。不管語文教師對學生費多少口舌,講多少道理,也無法改變他們的選擇。因為班主任、課任教師和家長和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達成了這樣的“共識”:文科生能否考上大學關鍵在于數學和英語兩門課,誰能把這兩門課的成績考上去,誰就是高考的贏家。
在教育部門的課程標準中,語文始終是排在“大三門”之首的主課,可在學生自己的課程表上,卻無情地把它排在了所有高考學科之尾。在平常的學習中,語文課既不屬于學生愛上愛學的“小四門”──音、體、美、計算機,又無法和“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數理化以及最熱門的英語相提并論,他們怎么會有熱情去學習它呢?在大多數學生的心目中,語文課下多大的工夫也不見能得高分,少花點精力也未必吃多大虧;多學少學、學好學壞、學與不學都一樣。用學生的話說就是“學了90(分),不學也90(分)”。在學生的心目中,語文連“雞肋”都不是,哪能算得上主課呢?
不可否認,在學生中不乏真正愛好語文的學生,但在高考的重壓下,在現實利益的驅使下,他們都不得不忍痛割愛了。在這樣一個功利主義盛行的年代,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也是無可指責的。需要說明的是,隨著新大綱的頒布和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大多數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沒有多大的提高,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也沒有根本的改觀。如果說,學生對數理化的態(tài)度是“又恨又愛”的話,那么,對語文課就是“想說愛你不容易了”。
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對數理化老師的課“盯得很緊”,如果對這些老師的教學態(tài)度、水平和方法感到不滿意的話,他們馬上就會做出一定的甚至是強烈的反應;而對于語文課,相當一部分學生完全抱著一種無所謂的甚至是冷漠的態(tài)度,覺得語文老師教得好壞都無所謂,甚至不屑于評價語文課。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語文課可聽可不聽,可學可不學,學好學壞無所謂。作為我們的母語課,作為最重要的一門工具課,作為一門最具人性、最具感染力和親和力的人文學科,在學生的心目中竟然處于這樣的位置,落到了這樣尷尬的境地,每個有責任感的語文教育工作者都深感失落和憂慮。
其二、基層中學的語文教學現狀沒有根本性的改觀。
新大綱頒布、新教材投入使用已經四年了,2000年入校的學生現在已升入高校或進補習班復讀。他們是完整、系統(tǒng)地學完了高中語文新教材的第一批學生,可以說是新大綱、新教材的第一批受益者,也可以說是第一批實驗品。那么,他們的語文素質──也就是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呢?同往屆的學生相比,是否有了質的變化呢?
據筆者的觀察和了解,新課程實行以來,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素質并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甚至看不出和以前有什么兩樣,更沒有“舊貌換新顏”的感覺。
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盡管語文教師試圖按照新大綱的理念和新的課程標準施教,但收效甚微。學生在課堂上仍然不愿開口說話,不肯積極發(fā)言,課堂氣氛還和以前一樣沉悶;學生的口頭表達還是那樣糟糕、拙劣;寫作文時還是那樣痛苦,寫出的作文是那樣生澀、蹩腳;大量的作業(yè)和試題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根本沒有課外閱讀的時間,閱讀能力的提高更是無從談起。
盡管這幾年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高考試題的結構和題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把考查的重點放在了閱讀和寫作上,題型也由過去以客觀題、選擇題為主改為以主觀題、問答題為主,而作文的考查形式也由以前的命題作文、供料作文改為話題作文,目的都是為了配合新課程的改革,引導學生多讀、多想、多寫、多練。盡管教育主管部門和高考命題組的專家們用心良苦,但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讀寫能力提不高,語文水平的提高也就無從談起。究其原因,是大多數學校對語文新大綱新教材的學習、研究很重視,但對于貫徹、落實并不熱心,甚至擔心新課改會影響語文課的教學質量。
語文教師雖然都接受過新大綱和新教材的培訓,但由于受傳統(tǒng)評價體系的影響,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卻不敢放開手腳搞課改。再加上大多數學校對語文課教學和學習的投入不夠,語文學習的資源嚴重不足,學生缺乏學好語文的土壤和環(huán)境,學生在語文課的學習上花費的時間、精力,同其它課相比,嚴重不成比例。在高考的形式不斷發(fā)生變化的過程中,高中階段開設的課程越來越多,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越來越重,在哪門課都向學生要成績的情況下,學生不愿也不可能在語文課的學習過程中投入太多的精力、花費過多的時間。
一、開好頭,事半功倍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的第一節(jié)課,尤其是剛接的一個新班,第一堂課尤為重要。不僅給學生留下重要的第一印象,而且直接影響以后課堂受歡迎的程度,會影響學生聽課的效果及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語文教師要特別重視第一堂課。
首先,要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展示教師的親和力。老師上的第一節(jié)課,學生大多懷著好奇熱切的心情:老師是男的還是女的?長得什么樣?教學水平怎么樣?對學生厲害嗎?可以說,學生就是在這樣的心理支配下盼望著老師走進課堂。針對此,教師要注意儀表大方得體、面帶笑容,盡量用輕松、幽默的語言簡單地介紹自己,甚至可以扯一些題外話,從情感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和諧、寬松的氛圍,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記得我從髙三回高一接一個新班的時候,一走進教室,看見一張張稚嫩的臉,發(fā)現我的年齡和他們要懸殊20歲。教室鴉雀無聲,一個個都顯得比較拘謹,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開場白:在這樣一個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一(1)班航船載著大家開始了新的征程。我手持一張舊船票,登上了你們的客船,不知大家歡不歡迎?今天能走在一起,也就算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我們今天就先聊聊天,談談大家的人生之路,談談你們的理想,商談我們這一年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要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以什么樣的信念做。
通過營造這種輕松的氛圍,一下子將話匣子打開,打破師生之間因年齡差距而產生的僵局。
可以抓住學生心理,通過生動的故事,激勵斗志,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為今后的教與學打下基礎。2015年我上了一個理科補習班,走進教室發(fā)現學生都垂頭喪氣,還沒有從失敗陰影中走出來,見此情景,我用“阿來和阿土”的故事打開第一節(jié)課:阿來和阿土都是老實漁民,都夢想著成為大富翁。有一天,阿來做了一個夢,夢見對岸島上的一座寺廟種有四十九棵株槿,其中開紅花的一株下埋有一壇黃金。阿來滿心歡喜地在一個秋天來到對岸小島上的寺廟里,一直等到來年春天朱槿花盛放的季節(jié),結果沒有找到開紅花的那一株,阿來只好垂頭喪氣地駕船回到村莊。
阿土知道這件事后也去了那座島,并找到那座寺住了下來。他堅持等到了第二年春天,株槿花凌空怒放,寺里一片燦爛。奇跡就在彼時發(fā)生:果然有一棵株槿盛開出美麗絕倫的紅花。阿土激動地在樹下挖出一壇黃金。后來,阿土成了村莊里最富有的人。
抓住這個契機,我告訴學生:常人只習慣于守候第一個春天,面對第一個季節(jié)的空蕪,我們往往輕率地將第二個春天棄之于門外,將夢交歸于夢。然而聰明的阿土沒有這樣,阿土把夢帶入第二個燦爛花開的春天,贏得人生的財富,在座的各位就是聰明的阿土。當第一個季節(jié)沒能收獲累累碩果,當夢中的那朵絕艷的株槿花還在你的心靈深處搖曳,你們拿出了勇氣、耐心和執(zhí)著的精神把夢變?yōu)楝F實,相信夢中的株槿花一定會在明年的六月凌空怒放。
事實證明:有了這樣的好開頭,以后的教學中學生與我關系非常密切,他們也很樂意聽我的課,語文成績自然不差,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二、備好課,有的放矢
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前提是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這是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備課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教學能力,提高自身素質。正所謂“藝高人膽大”,只要做好充分準備,上課就是迎刃而解的事情了。備課這個永談不衰的話題,永遠值得探討研究。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剛要》的要求和規(guī)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應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備課時必須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認真鉆研課標。課標就是教學的標準、教學的依據。深入鉆研課標,有利于吃透教材精神,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知識之間的聯系及基本線索和總體構架;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有助于掌握語文的教學基本原則和方法;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其次,認真鉆研教材。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的教學資源非常豐富,但我們要以教材為基礎,創(chuàng)造性地有效利用教材。正如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得靠教師善于運用。”因此,教學內容應該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只有深人鉆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才能根據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合理取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再次,充分了解學生。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任何好的教學方法都必須通過學生才能發(fā)揮作用。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根據學生實際因材施教,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從而高效完成教學任務。
最后,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這直接決定教學效果,合理、科學的教學設計可以使教學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fā)揮,提高教學效率。
三、常反思,亡羊補牢
新課程非常重視教師的教學反思。在實際教學中,盡管你如何精心準備,當上完課后都會發(fā)現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甚至會因某個問題而萌發(fā)一些體會和感悟。如果及時、經常進行課后反思,就能在較短時間內針對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并根據實際用于以后的教學。這對于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授課藝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大有益處??梢哉f,認真反思每一節(jié)課是一個教師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言以蔽之,要上好語文課,讓課堂真正有效、高效。只有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恰當的方法技巧,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樹立自信,使學生各方面都得到均衡發(fā)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最后真正增強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選修課 思考
語文選修課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學校的課程體系,有效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完善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為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出復合型人才。
選修制從上世紀初就已傳入我國,但到新課改實施之前,選修課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由于各種原因,選修課幾次被提出,又幾次被擱淺,最終都沒能真正實施。隨著新課程改革的腳步,選修課終于可以不再是只被提起,而是真正落實到實施層面。語文選修課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我國語文選修課開設地時間短,實踐經驗不足,加之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在語文選修課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進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其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學科獨特的母語地位,選修課更應該開展的有聲有色。以下就是在工作中的一些思考。
一、對如何認識語文選修課的思考
選修課這一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呢?施良方認為:“選修課程指那些為了適應學生興趣愛好和勞動就業(yè)需要而開設的、可供學生在一定程度自由選擇的修習的課程”。張華認為:“選修課程是指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與發(fā)展方向,允許個人選擇的課程,是為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而開發(fā)的課程。”這兩個定義指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興趣和就業(yè)需要。《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也指出:“選修課也應該體現基礎性,但更應該致力于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fā)展”。但在語文選修課的實施過程中,很多學校沒有認清這一事實,誤把語文選修課上成了知識點歸納課,把語文選修課上成了補習課,一切以必修為準則,學生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谏厦娴膯栴},要求我們必須對語文選修課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語文選修課與語文必修課擁有同等重要的價值,語文選修課的設置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習、更好的發(fā)展。新課標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但學校、老師和家長卻把必修放在第一位,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中國這樣一個教育體制下,必修樹立了絕對的權威,必修改變著學生們的命運。確實,在中國這樣一個考試大國,考試的作用遠遠高于它本身的價值??晌覀兊恼Z文選修課還要繼續(xù)走下去,所以,我們必須提高對語文選修課的認識,明確選修課設置的目的,盡可能地去尋找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和必修的一個平衡點,而不是一味地以泯滅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代價。
有些學校在開設語文選修課時對它有了一定的認識,學生也可以自主選修,但語文選修課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學校沒有制定相應的選課制度,也沒有正確的選課指導,學生盲目的選課。新課標指出:選課的指導,首先,是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所開選修課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并且要讓學生明白,選課既是為了滿足自己當前的學習需求,也是為了鍛煉自己,學習自我規(guī)劃。其次,要幫助學生了解在若干選修課中哪一門或哪幾門最適合自己,學會正確行使選課的自。但是由于學校和老師認識上的偏差,語文選修課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使許多學生在選課的時候認識不同,甚至許多學生在選課時首先考慮哪一門容易考試,以混學分為最高目的。所以,學生選課前學校應進行一些選課指導,另外,語文選修課可以考慮根據學生發(fā)展需要開設任意選修和限定選修,并且學校應該設置開設語文選修課相應的制度,那些對學生意義重大的課程應該設置成限定選修,這樣才能全面均衡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對語文選修課時間分配和安排的思考
語文的時間分配應該上語文選修課比語文必修課稍多,這種安排明顯偏于語文選修課,從而相對地減少了語文必修課的時間。語文必修課重視基礎性和均衡性,學生的語文學習也應該重視語文基礎的學習。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溫立三指出:“應大大壓縮選修課的分量,增加必修課的比例,提高必修課的地位。要堅持把語文課作為貫穿始終的必修課,在此基礎上,適當開設幾門選修課供學生選擇?!蔽乙舱J為語文選修課的比重過大,從而忽視了語文必修課的學習,不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均衡發(fā)展,應該適量減少語文選修課的時間,增加必修課的分量。但在開設選修課時要因學校學生情況而定,不可偏廢,使選修課在時間上必須有保證。
再就是在時間安排上,很多學校采取的是先開語文必修課,語文必修課全部開完之后再開語文選修課。語文必修學習完成之后,每學期開設兩個語文選修模塊,但這樣的安排并不十分合理。例如,開設唐詩宋詞鑒賞這一模塊,唐詩宋詞是中國的文化瑰寶,具有無限的魅力,一首首詩詞組成了一桌豐盛的文化大餐,但是中國諺語有“寧缺勿濫”的古訓,學生在學習開始的時候津津有味地咀嚼,但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產生審美疲勞,再美的詩詞也提不起興趣。這樣,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大大降低教學的效果。針對這個問題,學校根據不同情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而不是死板的開完全部語文必修課之后再開設語文選修課。對此,我認為學??梢愿鶕陨淼木唧w情況實行不同的辦法,可以使語文選修課與語文必修課交叉進行教學,或者是幾個語文選修模塊交叉同步進行教學,以期取得好的效果。
三、對語文選修課實際教學實施的思考
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語文選修課程的教學也應該因課制宜。語文選修課包含了很多系列,對于每個系列的課程目標,新課標都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它跟必修課程目標有些不同,教師要認真研究課標提出的語文選修課的教學目標,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教師應多注意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師生要配合,讓語文選修課上出精彩。對于語文選修課的學習,學生不滿足于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教師也不應該仍然依循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教師也不能把探究流于表面,更不能漫無目的地進行探究。老師是應該讓學生學會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但也不能把探究作為唯一的目的,而忽視了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在語文選修課的實施過程中,有些學校的語文選修課遠遠高于學生的學習實際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使語文選修成了空中樓閣,學生可望而不可及?!斑x修課比必修課有更大的探究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應該是選修課程教學的重要導向,但是要講究探究的價值,重視探究的質量,防止無效性?!闭Z文選修課的教學對象是學生,在語文選修課的教學中,我們要把握好探究的度,過猶不及,要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探究。
實際中可以開展的語文選修課有多種,涵蓋文學、漢語、文藝理論、文學欣賞、寫作等各方面。不過在實施中學生往往熱衷于選修實用型課程、短期見效型課程,這反映出學生的功利性和浮躁心理,上選修課時部分學生也存在出工不出力和隱形逃課現象,從長遠看這是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需要學校對選修課教師、對授課手段、開設辦法、考核方法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同時要注意教學課程設置的靈活性。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與時代的發(fā)展,尤其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我們看到語文選修課已在各校蓬勃開展,這是可喜的一面,同時我們也應該不斷地總結思考,及時發(fā)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解決,為推進教學實效和促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施良方.課程理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