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命中的遇見范文

生命中的遇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命中的遇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生命中的遇見范文

我們第一次的對話是在軍訓一個星期后,你跟我說“沒關系”。那天我當值為隊友置飯。因為手腳混亂慌張,灑了一盒飯的我,看著滿地白花花的米飯,正無助地準備哭泣時,你遞過和你的那盒飯,讓我逃過一次責罰。而你卻承受了二十圈四百米跑的無妄之災。可是那時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而你也不知道一直站著遠遠的看著你的我。

也在同一天我知道了你,知道了你的名字,知道你每天起床的時間,知道你身邊的友人,知道你軍訓過程中每一個動作,知道你向后轉身容易絆到的左腳,知道你唱軍歌時洪亮的嗓音。就這樣失神地注意著你每分每秒,即使被教官責罵了一遍又一遍仍舊忍不住轉移對你的視線。可你不知道有我,那時候的我只是平凡無奇的我,遠遠地站著,站在你的視線之外。

軍訓結束后的一年時間里,我們依舊沒有交集。你的班級在我的樓上。我只能每天早起,為陽臺澆花的同時等待你出現(xiàn)在上落的樓梯里,然后安安心心地開始那一天的學習。在晚飯后找一個球場的角落里靜靜地坐著,看你奔跑,助攻,奪球,上籃,每一個帥氣的動作。然后結束那一天對你的癡念。

那時候,學校風靡著明曉溪的小說,那部“會有天使替我愛你”。我坐在窗臺邊剛剛看完,抬起頭看到你陪同這一個較小可愛的女孩向校門走去。頓時淚水模糊了視線,分不清哪一個是你的背影。朋友調侃我說,那只是小說,不至于讓我傷心成那樣嚎啕大哭。其實我只是真心的心痛。這個只屬于我的愛戀,沒有任何人知道的我的愛戀,我只是遠遠地望著,不貪婪,不強求,原以為這只會美好,不心痛。但卻不然。

那個女孩,讓我看著就是美好的。他們說,那是你喜歡的女孩。他們說,那是個溫柔可人的女孩。他們說,那是個才華橫溢的美女。他們說……他們說……。他們說的一切都好,就如我看著的那樣美好。那個與你匹配的女孩,與你一樣有樣貌,有學識。像天上燦爛的星辰。而我,只是平凡無奇的我,像童話里的丑小鴨,卻沒有童話中化作天鵝的能力。即使如此,即使你有了你的戀人,我依舊關注。向著心的方向流動,執(zhí)守著這份只屬于我的一個人的愛戀。( 散文網: )

在這一份傷心慢慢平靜過后,我們竟然有了相識的機會。你是團委的代表,我是學生會的協(xié)助成員。那是一個關于健康互信的心理活動的籌備。那段美好地令我顫抖的時間。每天我可以看你對我露出的笑臉,聽你喊我的名字。還有我們一起制作的畫板。更令我激動的是,那個女孩,并不是你的戀人。于你而言,她只是一個普通的相識的女孩。不會在你心中留下什么特別重要的痕跡。這是一個令我欣喜若狂的消息。

在那天相識之后,如此卑微地望著你的我開始走進了你的視線。也掀起了一份屬于我的貪婪。我開始期盼,期盼是否會出現(xiàn)一個千萬分之一的機會。于你,我會有個特別的存在。因為認識我,然后了解我,最后喜歡上這個如此平凡卑微的我。但我知道事實上,我只是和很多人一樣,只是一位你知道名字知道樣貌,而且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就會被忘至腦后的普通的同級生。因為你根本不記得有我,上一次的交集,只是你眾多的助人為樂的事跡中的一次伸手,但于我卻帶來了無比的震撼。

依舊帶著小小的貪婪和一份無比虔誠的感恩來度過每一日活動籌備的時間。期望著更多跟你相處的時間,感謝著這一次的活動能與你一起參與的巧合。卻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活動結束的那一天,你留下來等待整理現(xiàn)場的我,并給我遞上了一瓶香滑的奶茶。你說,你感謝我的幫助。你說,我是個很有魅力的女孩。你說,你在很早就認識我,知道我。你說,你的朋友很早就告訴了你有這樣一個關注著你的我。你說,在你的高中計劃里沒有愛情。你說,你最低的目標是中山大學。你說,你希望能夠有緣在大學里跟我說你好。

第2篇:生命中的遇見范文

【關鍵詞】生物教學滲透生命教育實踐

生物科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這門科學研究的對象就是地球上包括人在內的生命。社會發(fā)展、生物學本身的特點,決定了生物學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根據(jù)學科特點,生物學科在培養(yǎng)人的生命意識和學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和獨特的優(yōu)勢,生物教師應責無旁貸地挑起這一重任,在傳授生物學科知識的同時滲透生命教育,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生命觀。

一、拓寬教學內容,挖掘豐富的生命教育素材

生物學是一門以理解生命、愛護生命、發(fā)展生命為主題的學科,有著開展生命教育的豐富素材。生物教學實踐中,需要教師圍繞教學大綱,多方位拓展生物教學內容,除了能給生物教學帶來無限生機,課堂變得生動活潑,還能促進學生生命質量的提高。

滲透生物史

生物史中蘊涵著豐富的生命教育素材??茖W史是一部思想史,是人類精神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維度,能夠揭示科學暗含的人性,有助于學生內化為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評價、欣賞科學事業(yè),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的熱情。

揭示科學美

自然生物界物種繁多,形態(tài)各異,色彩斑斕,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價值,生物科學的直觀生動使得這門課程成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生命教育的強大而鮮活的陣地。人類具有偉大的天賦――對自然界的審美感,生物學教學中挖掘、體現(xiàn)這種對自然界的審美感,能實現(xiàn)生命教育的認識生命、欣賞生命、熱愛生命的具體目標,這是其他學科難以比擬的。

交流科技信息

中學生對周圍世界具有積極的探求態(tài)度,對生物科學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教師需要在教學中結合有關章節(jié),深入淺出地介紹仿生學、遺傳工程、免疫學等方面的新技術及其應用的發(fā)展前景,還可以組織學生課堂五分鐘演講,及時交流層出不窮的科技新信息。在交流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討論:面對各種現(xiàn)代生物科學發(fā)展的成果,人類該如何選擇和取舍,該如何趨利避害?從而培養(yǎng)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人的責任心和對科學技術的決策能力。

關注身心健康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有了生命的樂趣?!苯】凳莻€人發(fā)展的主要資源。通過健康知識的普及,幫助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正確對待友誼、愛情、家庭,培養(yǎng)自尊、自愛、自信、寬容的品德,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不斷追求、挖掘生命的最大潛能,讓生命之樹結出成功的果實。在生物教學中,需要教師貼近生活滲透健康的行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二、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升華生命教育的情感體驗

生命不僅需要學生去認識,更需要學生去體驗?!罢嬲纳逃怯|及心靈的教育,是感染靈魂的教育,而主要不是傳授知識、技能的教育。所以生命教育必須通過體驗教學來實施?!睂W生有了實際體驗以后,就更能理解他人在某種情境下的需要,因而能更好地與他人共處,從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在角色扮演中體驗

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能讓學生換位思考,獲得生命感悟。

如:結合“胚胎發(fā)育”內容,教師可以安排了一個活動:《媽媽帶我去散步》。所有學生將書包(育兒袋中的小寶寶)端放在腹部,扮演懷孕媽媽,在操場上走兩圈,再上一趟廁所。以這樣的角色扮演來讓學生體驗孕育生命的艱辛。

在資料分析中體驗

生物學知識中實例和數(shù)據(jù)比比皆是。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巧用實例和數(shù)據(jù),不僅加深學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理解,還能啟發(fā)學生感悟人生。

如在“動物行為”中,引用如下例子:松毛蟲幼蟲排成一路縱隊,每一只尾隨前面的那一只,由帶頭的幼蟲率領去搜尋食物。法布爾有意將帶頭的幼蟲放到最后一只幼蟲之后,結果這些小蟲不停地兜圈,累得動彈不了。由此學生很容易理解:動物的本能,一般有益其生存,但也可能是盲目的。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學生思考:毛毛蟲的愚蠢之處在于,沒有明確的目標,只知道跟在別人屁股后面。在那么多的毛毛蟲中,如果有一只與眾不同,它就能改變命運,告別死亡。

在實踐實驗中體驗

通過實驗實踐體驗,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提升人生境界。

平時的教學中,需要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可以采用同桌合作學習、課后學習搭檔組合、課堂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培養(yǎng)合作精神,學會分享、溝通、理解尊重他人。

還需要教師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引導學生對周圍的環(huán)境現(xiàn)象及各種環(huán)境問題展開探究,讓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去親身體驗生物實驗所帶來的信息,從而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識體系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思考和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三、整合廣闊的教學資源,提高生命教育的實效性

生命教育是一種開放式教育,應該將學校、家庭與社會的生命教育資源加以開發(fā)和整合,以提高生命教育的實效性。

家庭具有教育的優(yōu)勢環(huán)境,家校合作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資源是學校開展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條件。在“生殖發(fā)育”內容教學中,教師整合家庭教育資源,可以讓學生更珍惜生命、更尊重父母……

城市里其他公共資源,都可以作為生命教育的場所和教材,包括:公園、社區(qū)、科技館、博物館、美術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媒體和網絡等等。如在開展保護環(huán)境的行動實踐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區(qū)、利用當?shù)氐穆糜尉皡^(qū),做環(huán)保志愿者,撿游人扔下的垃圾;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在社區(qū)的菜場里檢舉賣青蛙的小販;呼吁市民集中回收廢電池……利用公共資源開展一系列的課外實踐活動,使得學生不僅是環(huán)保的呼吁者,而且是環(huán)保的行動者!

參考文獻

[1]阮海洋,生命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踐[J],教學與管理,2006.1

[2]朱小穎等,在生命科學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生物學教學,2007.6

[3]濮濤,在生物學教學中體驗生命教育[J],生物學教學,2006.11

[4]周俊,開展探究教學、強化生命教育[J],生物學雜志,2003.12

第3篇:生命中的遇見范文

內容摘要:生態(tài)文明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積極改善和優(yōu)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在建設有序的生態(tài)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過程中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綜合。隨著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開展,政府治理的作用日益凸顯。文章指出,政府轉變治理觀念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前提;政府加強宏觀管理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關鍵;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是政府的重要職能。

關鍵詞:生態(tài)文明建設 政府定位

生態(tài)文明是指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積極改善和優(yōu)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在建設有序的生態(tài)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過程中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綜合。政府治理,概括地說,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管理過程,其本質特征在于它是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民、政府與市場對公共事務的互動合作管理。隨著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開展,政府治理的作用日益凸顯,其具體定位如下:

政府轉變治理觀念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前提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政府治理觀念創(chuàng)新是關鍵,生態(tài)文明建設呼喚生態(tài)型政府新理念。所謂生態(tài)型政府,也可以稱為綠色政府、環(huán)保型政府或環(huán)境友好型政府等,它是指能夠將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作為基本理念,將遵循自然生態(tài)規(guī)律和促進自然生態(tài)平衡作為基本目標,并能夠將這種理念與目標滲透、貫穿到政府制度與行為等諸方面之中去的政府。政府應對生態(tài)危機需要構建生態(tài)型政府,由生態(tài)危機引起的各種問題深刻而普遍,其全局性、綜合性、長期性決定了它是人類面臨的重大而緊迫的公共問題,只有政府主導,整合社會資源,設計公共政策,加強公共管理才能得到切實解決;經濟發(fā)展要求構建生態(tài)型政府,隨著生態(tài)危機的日益加重,市場和消費者生態(tài)安全的需要正在逐步提高,傳統(tǒng)市場經濟正在向生態(tài)市場經濟發(fā)展。政府要履行促進經濟發(fā)展的職能,就必須順應這一趨勢,逐步把整個國民經濟轉變到生態(tài)市場經濟和循環(huán)經濟軌道上來。把生態(tài)行政管理作為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能,是歷史的回歸,同時也是政府管理觀念的創(chuàng)新。

生態(tài)型政府應該是節(jié)約型政府,政府在對其內部事務和外部公共事務的管理中,克服對自然資源無效消耗的低層次消費,避免對自然資源、新能源高耗低效的高層次消費。生態(tài)型政府應是全面承擔責任的政府,也就是說政府要在承擔政治責任、法律責任、經濟責任、道德責任之外,還要承擔生態(tài)責任。 生態(tài)責任是政府在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及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所應承擔的義務和職責,政府履行生態(tài)責任就是維護公眾的生態(tài)利益,調動社會中的有益力量共同維護生態(tài)平衡。生態(tài)型政府還應該是解制型政府,即對傳統(tǒng)政府取消一些限制和制約,可以將工作處理得更有效率,在生態(tài)文明方面,則會使政府在應對突發(fā)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危機時,能夠擺脫繁瑣的行政程序和規(guī)則的束縛,以問題為核心來妥善處理事件,從而減少生態(tài)危害。

政府加強宏觀管理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關鍵

生態(tài)系統(tǒng)是由各種因素構成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整體,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切事物都是相關的,與其相適應,政府作為管理部門,其職能必然具有統(tǒng)一性、綜合性、整體性和協(xié)調性。在我國,相當時間內環(huán)保工作主要由環(huán)保部負責,可持續(xù)發(fā)展工作主要由科技部負責。盡管兩大主要部門之間進行定期交流、會商問題,但是從實踐方面來看,可持續(xù)發(fā)展工作和環(huán)境保護工作并沒有實現(xiàn)很好的融合,難以適應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需要。特別是在當前,參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部門日益增多,這就需要政府擔負起全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領導協(xié)調職能來協(xié)調各部門的工作,并解決跨地區(qū)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問題。

在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過程中,政府要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規(guī)劃和技術指導,發(fā)揮協(xié)調指導作用。生態(tài)型政府的建設要求遵循協(xié)同原則,社會系統(tǒng)要形成合力促使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贏,而在這個社會系統(tǒng)中,政府要發(fā)揮協(xié)調作用,夯實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共同組成的行政體系,增強整體性,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踐行整體原則,保證系統(tǒng)的整體利益。尤其是涉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補償?shù)念I域,應該以生態(tài)利益為主,達成共識。政府要將生態(tài)、經濟、發(fā)展三方面的共同發(fā)展協(xié)調一致,不能顧此失彼,以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優(yōu)先,對發(fā)展所涉及的各項利益都應當均衡地加以考慮,以平衡與人類發(fā)展相關的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這三大利益的關系。此外,政府還要統(tǒng)籌規(guī)劃全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行動,需要適應生態(tài)文明時代的新要求,對全國各地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行動加以總結,對原有的生態(tài)文明建設規(guī)劃加以完善,通盤考慮全國各地的生態(tài)現(xiàn)實和生態(tài)需求,制定實施方案,為全國各地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方向指引,確保生態(tài)文明建設能夠上下聯(lián)動、部門配合。

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是政府的重要職能

制度是法律的補充和完善,生態(tài)文明建設能否規(guī)范有序進行,制度與法律法規(guī)相配套的生態(tài)制度體系建設至關重要。影響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因素很多,但是我國尚未建立起生態(tài)文明建設有效的政府公共管理機制是一個重要因素。我國部分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片面強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而忽視對環(huán)境和資源的保護,有些地方政府政績考核側重經濟增長,忽視全面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生態(tài)文明建設。建設生態(tài)文明需要通過體制完善和制度創(chuàng)新,著力克服長期制約環(huán)境保護發(fā)展的制度,完善有利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和建設的制度保障。建設生態(tài)文明,必須按照生態(tài)文明的本質要求,明確發(fā)展思路和目標,著力建立與完善有利于促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制度保障,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政策和制度的支持。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建立體現(xiàn)科學發(fā)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綜合評價體系和干部實績考核評價體系。政府要完善干部政績考核制度和評價標準,全面衡量干部政績,把生態(tài)建設和保護成效納入干部考核評價體系之中,建立科學的干部考核指標體系和綠色GDP指標體系。其次要完善生態(tài)稅制。到目前為止,我國也有一些與生態(tài)保護有關的稅種和優(yōu)惠政策,但是還沒有建立起真正的生態(tài)稅制,鑒于我國環(huán)境狀況的嚴峻性,加快生態(tài)稅收體系建設已刻不容緩。主要表現(xiàn)為完善資源稅,擴大征收范圍,完善計稅依據(jù),調整稅率;改善消費稅,適當提高環(huán)境污染產品的消費稅稅率,并對不同產品根據(jù)其對環(huán)境友好程度,設計差別稅率;引入“綠色”關稅,在關稅中加入一部分“綠色”條款保護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完善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和耕地占用稅,建議將農村非生產用地納入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的征收范圍,切實達到保護土地資源的目的;開征獨立的生態(tài)稅種,如大氣污染稅、水污染稅、垃圾稅、噪音稅等等。最后,要建立行政問責制,嚴懲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為,杜絕一切環(huán)境違法亂紀行為。

十七大第一次明確把“建設生態(tài)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提了出來,強調要使生態(tài)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反映了黨和政府對于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高度重視。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也是人類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它需要全社會的共識與行動,政府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轉變發(fā)展觀念、做好宏觀管理、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是關系到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能否成功的關鍵。政府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的準確定位,對于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建設“五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一個對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負責任的大國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徐汝華.生態(tài)型政府的模式選擇與推進策略[J].行政論壇,2009(2)

2.金菊,洪富艷.構建生態(tài)型政府:理論體系與實踐路徑研究[J].中國農業(yè)經濟, 2009(5)

3.劉國軍.論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制度保障[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0)

第4篇:生命中的遇見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生命教育;實踐

現(xiàn)在社會中經常能夠聽到投毒、自殺、吸毒的字眼,其中不乏名牌大學生及明星,不禁要去問,為什么會產生這些行為,對于他們而言,生命真的是一文不值?為了能夠讓每個人在成年之后能夠正確認識生命、敬畏生命、保護生命、探索生命,在其青少年時期的生命教育就愈發(fā)刻不容緩[1]。

一、生命教育淺析

1964年,由于日本唯物主義教育廣泛傳播,導致民眾自我意識及主觀想法的缺失,因此日本學者谷口雅春出版了《生命的實相》,提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吧逃彼枷胧窃?968年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提出,其后在全球得到廣泛的運用。在20世紀90代我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也出現(xiàn)了意義上的生命教育。對生命教育的理解有所差異,每個國家對于生命教育的重點也不盡相同。美國的生命教育通過死亡教育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而在我國談論生死則是一個比較忌諱的話題,更不能去當作生命教育的教材。因此我國的生命教育就具有濃烈的中國色彩。

(一)自我認知教育。對學生進行自我身體、倫理等方面進行教育。通過性教育,認識兩性知識,提高倫理及安全意識。對倫理知識進行教育,增強對社會關系的學習,對未來的生存及發(fā)展做好基礎工作。

(二)自我發(fā)展教育。自我發(fā)展包括生存及生活兩個方面。在生存教育中學習生存知識、避害知識,去了解生命的脆弱,減少傷害事件發(fā)生[2]。在生活中,通過對自我生存的教育,去避害的同時能夠去減少生命的消亡。

(三)生命本質教育。生命本質教育就是死亡教育。人類本質就是自然界的一個物種,此消彼長來滿足自然界的平穩(wěn)發(fā)展。人類從出生伊始,就在一步步地走向死亡。萬物生長凋零是自然界的生長規(guī)律,沒有人可以去打破它,因此我們死亡就是必須面對的事情。不去懼怕死亡,坦然的接受,從而在平時的生活中能夠更加的尊重生命及敬畏生命就是生命教育的意義[3]。

二、語文教學策略

(一)教師策略

1.增加生命教育培訓。目前對于生命教育的中國國內培訓教材及課程比較少,但是國外對于生命教育的教育已經發(fā)展良久,有充分豐富的教材及培訓課程,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學習,去學習更加完備的生命教育知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適合中國學生特點的內容展現(xiàn)出來。

2.提高生命教育意識。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在面臨學生有困惑的時候,教師就要對其講解,因此教師本身的自我修養(yǎng)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在語文教育本身,就有對學生價值觀的教育特點,教師通過自我的學習進步要能夠承擔起學生的指明燈角色[4]。

3.與學生深入交流。課堂中的教育大部分都是知識的傳授,對于生命教育僅僅是偶爾提及。這對于語文教學的本身是沒有好處的,脫離了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在課上課下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提高學生的知識的同時,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的自身特點,對于生命教育有促進作用。

(二)學生策略

1.閱讀。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不僅僅是在解答語文知識,更重要的可以從閱讀文章中了解更深層次的東西。在生命教育中閱讀已經不局限在語文課本,更應該增加課外閱讀,不僅是書籍,還有圖畫、音樂,體會自然、社會、人倫等生命情感。在這些閱讀中感受生命的小橋流水及波瀾起伏。

2.創(chuàng)作。閱讀是在體會別人的情感,別人眼中的世界。創(chuàng)作則是在找尋自己的生命情感,通過寫作、繪畫等形式去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生命教育使人類了解生命、認識生命、感知生命,最終實現(xiàn)自我生命價值的展現(xiàn)。

3.郊游。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旅程中感受閱讀中無法體會的東西。去體會春風綠水拂面,去感受沙漠熱情如火,真實去體驗生命在大自然中存在價值。去草原體會人類的渺小,去探訪動物生育,從大自然中體驗生死之謎,直面死亡[5]。

4.交流。在信息發(fā)達的社會,很多人都成為“宅男宅女”,拒絕交流,遠離社會。見多方能識廣,走出去,不在僅僅局限于網絡,恢復正常的交流,同時對于自我的感知增強。很多學生就是連點一線的生活模式,在家里就是寫作業(yè)、上網,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多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去感知生命的交流活動。

語文教育被賦予了生命教育的更多價值和責任,但是生命教育不僅僅局限在語文教育課堂上,讓學生在自然社會去感知生命存在的價值,百聞不如一見,只有真正地見識到生命,才不會去揣測生命的渺小和強悍。

參考文獻:

[1]姚晨.高中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實踐策略探析[J].教育導刊,2014(1).

[2]劉慧.推進學校生命教育的實踐理路[J].當代教育科學,2015(8).

[3]馮梅,禹永紅.生命教育視域下語文教學探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1(8).

第5篇:生命中的遇見范文

【關鍵詞】探索 物理課堂 教學改革 生命教育 充滿活力

初中物理蘇科版教材用充滿人文化、生活化的鮮活素材使物理課顯得生機勃勃,如果物理教學中能夠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以活動為主線來組織教學,使知識技能、學法指導、德育滲透有機整合,讓教學關系更具"親力",教學內容更具"潛力",教學活動更具"活力",教學評價更具"動力",一定能使物理學科魅力四射,充滿生命活力。

一、點擊生活,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物理課"活"起來

教師要富有時代使命感。作為一位物理教師,要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鞭策自己,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探索,大膽實驗,走出一條嶄新的路子,使課堂成為學生最向往的地方,讓物理課"活"起來,使物理課充滿生機和活力。

(一)教學內容情景化、生活化。讓物理知識走進生活,讓生活演繹物理知識。蘇科物理教材在聲、熱、光、力、電等每個物理知識點都有來自生活的寫照,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在寬廣的人文背景中展開,使學生感覺更加親切、豐滿和人文化,更有利于學生認識立體化的物理,豐富生活常識。

(二)教學方法互動化,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推動著教師觀念的更新,也推動了教師角色的轉變。通過師生的互動,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投入,善于參與到教學中來。要學會與他人交流,質疑問難,互問互議,各抒已見,教學相長,相益得彰。

(三)課堂社會一體化。這要求物理課必須注重把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應該設法將社會知識引進課堂,讓課堂內容面向社會,使學生從小課堂跨出來,向大社會邁進。例如,教師可以憑借實物(比如電動機、發(fā)電機、水泵、杠桿、滑輪等等很多物理器材)、模型圖畫(熱機四沖程圖、日食月食圖、海市蜃樓圖等)直觀教具教學,甚至很多視頻資料,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實驗課、物理制作課、室外參觀考察課等,增強對物理的真實感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激勵賞識,創(chuàng)設情感情境,讓物理課"樂"起來

(一)微笑面對學生。微笑是最溫暖人心的語言。課改專家郭元祥曾專門做過一項調查:老師的微笑、眼神、聲音、服飾、學識等外在因素,尤其是老師的微笑,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教育是播撒陽光的、普照眾生的事業(yè)。教師對學生信任、親切的情感流露,不僅能縮短師生雙方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使學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滿足,而且學生一旦感受到這種熾熱情懷,就會激起對教師的信任和愛戴。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學。

(二)多些贊賞與激勵,讓學生在得到肯定的氛圍中愉快學習。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但是,渴望得到別人賞識的愿望人皆有之。他們在老師的表揚、贊許、關愛、尊重下,體會著被賞識的快樂,感受著被肯定的欣喜,喚醒了自信的力量,找到了進步的支點。所以,教師要善于在各種場合、從各個方面、用各種方法給予學生激勵與贊賞的評價。

(三)建立適當?shù)亩嘣獙W習評價模式。改變長久以來以教師為主體的單一評價現(xiàn)象,逐步改為有教師、學生、家長乃至社區(qū)教育人員共同參與的交互過程評價,既是遵循了教育發(fā)展的要求,也是教育人性化、民主化的體現(xiàn)。

三、探究實驗,讓物理課"動"起來

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讓學生在實驗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在課前準備、課中教學、課后鞏固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能有所體現(xiàn)。

(一)課前準備。像語文等主要學科一樣,物理課同樣要指導好學生對教材的預習。除此以外,物理課要特別重視物理實驗的能力。學生實驗的過程,也是他們接受物理教育的過程。明確課程學習主要內容、要達成目標重、難點,明確學習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有什么聯(lián)系點,引導學生回憶或組織參與現(xiàn)實生活;學生在學習前有了嘗試后的初步體驗,能激起主動地、發(fā)現(xiàn)式地去學習,自己悟出道理,并指導行為。

(二)課中深化。學生有了初步的物理知識、情感體驗,還需進一步深化明理,激發(fā)道德情感。在課堂教學中,經??梢栽O計這樣的表演情境:假如你是......你準備怎么設計實驗?讓學生進入角色進入思維、實驗。在氣體和液體壓強學習中,探究流速大的位置壓強怎么樣?引導學生向兩張自由下垂的紙中間吹氣,這兩張紙會怎樣運動?先猜想后實驗。稍微加以分析就能得出結論。通過學生身邊的器材做實驗探究,他們會很興奮的。在講解練習時,有的題目是實驗型的,我們就用做實驗去解決。

(三)課后拓展。物理課堂教學需要加強,課外活動同樣需要強化??梢猿浞掷卯?shù)仄髽I(yè),去參觀學習,了解電氣設備、工作原理等等,知道物理知識學會后是很有用的。針對初中物理教育方式單一死板,難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以及初中學生求知欲強,接受能力快和活潑求新的特點,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物理課外活動,例如物理專題報告會、物理發(fā)明展示、物理小制作成果展、播放錄像片,舉行物理實驗操作大賽等等。通過多種多樣的物理課外活動,使學生既豐富了物理知識,又提高了素質,還培養(yǎng)了能力。

總之,物理課堂要煥發(fā)生命活力,教師就要以學生為本,挖掘教材,整合素材,并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投入到豐富多彩、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并以其親身生活實驗為基礎,從中體驗并獲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才能使學生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獲得全面發(fā)展,才能使品德課成為魅力無限的一門課程,才能使學生的知行達到真正的和諧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解讀

第6篇:生命中的遇見范文

[關鍵詞]生命樹;敘事治療;心理健康教育

使用隱喻發(fā)展結構化的干預技術是近年來敘事治療在團體和社區(qū)工作中的一大創(chuàng)新,在治療過程中逐漸發(fā)展出“生命樹”“生命風箏”“人生菜譜”及“愛與關懷之扇”等干預方法。[1-4]生命樹是由澳大利亞杜維曲中心(DulwichCentre)的CherylWhite、DavidDenborough及南非的NcazeloNcube一同創(chuàng)立的,最早在南非因為艾滋病而經歷喪失的兒童群體中應用,隨后逐步應用于加拿大、俄羅斯、巴西、巴勒斯坦、印度等地,應用人群也由兒童擴展到成人。[5]這一技術方法簡便易行,不僅能幫助人們很好地回顧人生,重新找回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人生知識、生存技能、對人生的希望和夢想等,而且能圍繞人生困境探尋應對方法。

一、生命樹技術

生命樹技術分為生命樹、生命森林、當暴風雨來臨以及證書歌曲等四個部分。[6]

(一)生命樹在生命樹部分,治療師首先與治療對象談論他們成長環(huán)境中熟悉的樹,有時還會挑選一首歌曲或一支舞蹈來熱身。隨后治療師介紹生命樹這一隱喻,并指導治療對象畫出自己的生命樹。1.樹根:標注自己的出生地、家族成員、家里最喜歡的地方,以及當?shù)氐囊皇赘枨蛭璧浮?.地面:標注自己現(xiàn)在的居住地、日常活動和興趣愛好。3.樹干:標注自己的技能,并講述相關故事和重要影響人物。4.樹枝:標注自己對人生的愿望、希望或夢想等,并講述相關故事和重要影響人物。5.樹葉:標注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并講述這些人物的特別之處,對彼此生命的貢獻以及相關的回憶。6.果實:標注生命中收到的重要禮物,禮物可以是物質性禮物,也可以是精神性禮物,如他人的幫助、友善等,并邀請治療對象講述對方送他禮物的緣由,對方眼里喜歡或欣賞他的部分等。

(二)生命森林當治療對象完成自己的生命樹后,治療師邀請所有治療對象將生命樹貼在一面墻上組成一個生命森林。自愿分享的治療對象可以上臺講述自己的生命樹,治療師通常會通過一些提問邀請治療對象分享與生命樹相關的故事、發(fā)展歷史和重要人物。

(三)當暴風雨來臨這部分活動的主題包括:1.生命中遭遇的困境及其影響;2.如何應對這些困境。治療師在這一過程中尤其注意避免治療對象在談論困境時遭受二次創(chuàng)傷。分享的重點是關注治療對象曾經如何應對這些困境,從中發(fā)展出了什么人生知識和生存技能。(四)證書和歌曲在生命樹證書中,治療師標注治療對象特定的技能、希望或夢想,并感謝特定人物對治療對象生命做出的貢獻。隨后會有正式的儀式頒發(fā)證書,在活動結束前還會有貼合當?shù)匚幕膴蕵坊顒印?/p>

二、生命樹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研究者曾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生命樹技術。該群體是大三學生,即將面臨考研或就業(yè)的人生選擇,很多學生感到很迷茫。根據(jù)本土文化以及該群體的特點,研究者調整了生命樹的內容和過程。研究者將所有學生分為六個組,每個組安排一名組長。研究者在活動前給每位組長提供了相關培訓并安排了學習任務,以便他們能事先了解生命樹的內容和過程。

(一)破冰活動所有學生組成一個大組,研究者首先邀請部分學生分享成長記憶中熟悉的樹,并講述一個相關的美好回憶。在學生分享時,研究者通過提問引導講述,使之更加具體生動,例如:“當你想起柳樹時,你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什么特定的畫面或記憶?”“回顧柳樹在你生命中曾帶給你的這些美好記憶,你覺得柳樹對你有什么意義?對你來說,它像什么?”通過分享熟悉的樹和相關的美好記憶,團體氛圍開始變得輕松融洽,學生彼此之間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二)生命樹所有學生進入小組,組長帶領學生繪制自己的生命樹,并引導他們講述相關的歷史、人物和故事。組長對每個學生的分享都認真做筆記記錄,以便能將重要內容加入生命樹證書中。除了通常步驟外,研究者對生命樹的內容做了以下調整。1.樹根在樹根部分,除了請學生講述出生地、家族成員外,受人生菜譜這一技術的啟發(fā),同時考慮到中國文化對美食的偏好,加入了“在家里最喜歡吃的一道菜”這一內容。研究者指導組長通過提問來邀請學生分享這道菜相關的做法、家庭人物和美好記憶。例如:“在家里,通常誰來做這道菜?她做這道菜有什么特別之處?當你回想起這道菜時,你心里有沒有回想起特定的畫面或記憶?”如果學生自己會做這道菜,組長還會邀請學生用菜譜的形式來講解具體做法。分享家庭美食的過程充滿了溫暖、歡笑和樂趣,學生對活動的認同度和參與度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2.樹干在樹干部分,針對該群體即將面臨考研或就業(yè)的壓力,研究者指導組長邀請學生分享有助于他們考研或就業(yè)的相關技能,并通過一些提問來引導他們講述這些技能的發(fā)展歷史和相關影響人物,例如:“你能不能談談‘堅持不放棄’這一技能在你生命中是什么時候發(fā)展出來的?誰曾經幫助你或啟發(fā)你發(fā)展這一技能?”在分享完這些內容后,組長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應用這些技能來應對當下的迷茫,例如:“如果你使用這一技能來應對你當下對未來的迷茫,你覺得這一技能會促使你做些什么?這會讓你有什么不同?”3.樹枝在樹枝部分,組長引導學生分享對職業(yè)發(fā)展和未來生活的希望和夢想,并通過提問引導他們思考這些夢想的意義、重要人物和行動計劃,例如:“這個夢想對你有什么意義?它反映出你在人生中重視什么,珍惜什么?誰曾經認可或支持你堅持這樣的夢想?”“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現(xiàn)在的你可以做些什么?如果你堅持這樣做,你覺得這個夢想正在讓你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4.樹葉在樹葉部分,組長引導學生分享那些曾經啟發(fā)或支持他們度過人生困境的重要人物,并通過提問引導他們講述彼此對對方人生所做出的貢獻和意義,例如:“在你生命中,誰曾經幫助你應對迷茫?他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你,表明在他眼里,他欣賞你,喜歡你哪些地方?”“你對他的生命又付出過什么?你的這些付出為他的人生帶來了什么?”

(三)生命森林當學生在小組內制作完生命樹后,研究者邀請所有學生將生命樹貼到一面墻上組成生命森林;所有學生重新組成大組,每個小組有一名自愿的學生在大組中分享自己的生命樹,在學生分享自己的生命樹時,研究者通過一些提問引導;分享結束后,所有學生輪流觀看生命森林中各種不同的生命樹。研究者邀請學生去識別不同生命樹之間的共同之處,當學生感到被觸動或有共鳴的時候,還可以在別人的生命樹上寫下自己的感受或祝福。這一過程讓生命樹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類似的價值觀、希望或夢想所激發(fā)的感動、共鳴也把學生彼此之間的生命聯(lián)結起來。

(四)當暴風雨來臨研究者邀請學生挑選一個曾經經歷并克服的人生困境,首先對這一困境進行命名,然后講述如何應對這一困境的相關經歷。研究者使用菜譜的形式,通過一些提問引導學生總結在這些經歷中應對困境的知識和技能,例如“如果請你總結這些經歷中幫助你走出這一困境的有利因素,就像制作一道菜所需的食材和調料一樣,你會說有哪些有利因素幫助了你?你能否將這些因素一條條列出?”這些因素包括積極的心態(tài)、重要人物的支持、特定的想法或思考、曾經采取的主動行動等。敘事治療通常會使用心理治療文件來傳播應對特定問題的知識和技能。[7]當學生列出克服困境的有利因素后,研究者采用心理治療文件中清單的形式,邀請每個學生制作出特定困境的應對清單。標題是“某種困難的應對方法”,然后請學生一條條寫出,他如何使用上述總結的有利因素來克服這一困境。隨后自愿分享的學生上臺分享自己的應對清單。研究者在學生分享時通過提問引導其思考這些轉變的意義,例如:“回顧你做出的這一成長和轉變,你覺得這反映出你身上有什么應對困境的技能?”“你堅持做出這一轉變,表明你對人生有什么希望和夢想?”“這一轉變反映出你對人生有什么目標或方向?如果你堅持往這一目標或方向走下去,你覺得接下來你還可以做些什么?”

(五)證書和慶?;顒赢攲W生在分享應對清單時,幾名組長在一旁制作生命樹證書。證書是用一張漂亮的明信片制作,在證書中注明學生特定的技能、人生目標、希望或夢想等。隨后研究者將證書頒發(fā)給每一位學生。組長端上準備好的水果和飲料,所有學生圍坐在一起分享食物。學生自愿分享自己參加生命樹活動的體驗和收獲。

三、生命樹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的經驗總結

(一)根據(jù)本土文化進行創(chuàng)新

敘事治療應用在不同文化中應根據(jù)本土文化對實踐進行調整。如果照搬其他文化發(fā)展出的技術方法容易導致文化殖民。家庭和美食是中國本土文化的要素,研究者將這兩個要素加入到生命樹中,引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和共鳴。這一創(chuàng)新為整個活動設定了一個良好的基調。

(二)活動圍繞學生群體所面臨的問題來設計

如果活動主題不能貼合學生群體當前面臨的主要困境或問題,只是泛泛而談,很難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因此活動主題應該圍繞學生群體面臨的主要問題來設計。本次活動是圍繞學生未來發(fā)展的迷茫來設計,但如果針對大一新生,活動可以圍繞“適應大學生活”“如何結交新朋友”“如何自律”等主題設計。確定主題也不是單純由教師決定,而是在和學生充分溝通后由對方決定,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圍繞學生的困難設計活動,也有利于學生在未來解決這些困難。當他們從過往經歷中回顧總結出特定的知識和技能后,他們就可以帶著這些知識和技能積極主動地采取行動來解決困難。

(三)使用提問來引導分享和促進聯(lián)結

研究者在整個活動中積極使用敘事提問來引導學生進行分享。提問能夠影響分享的內容和方向。Freedman[8]曾指出,我們使用提問不是來收集資料,而是去引發(fā)經驗(generateexperience)。當學生分享一個特定主題時,研究者通常使用提問來引導對方講述一個相關的故事。引入具體的人生經歷可以讓分享有更多的細節(jié)內容,促使講述的人和聽眾都有體驗的卷入。除此之外,研究者還使用提問來引導學生總結人生經歷中所蘊含的知識和技能,并通過治療文件來記錄和傳播這些知識和技能。敘事治療還特別強調圍繞類似的價值觀聯(lián)結人生,研究者使用意義提問引導學生反思特定行為和轉變的意義,及其反映出的人生目標、價值觀、希望或夢想等。當學生之間彼此傾聽和見證類似的價值觀,他們就會感到強烈的共鳴,彼此之間也因此產生聯(lián)結感。作為敘事治療在團體和社區(qū)中應用的一種有效方法,生命樹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得到應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中國本土文化中應用和推廣生命樹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DenboroughD.Collectivenarrativepractice:respondingtoindividuals,groups,andcommunitieswhohaveexperiencedtrauma[M].Adelaide:DulwichCentrePublications,2008:71.

[2]DenboroughD.Kiteoflife:fromintergenerationalconflicttointergenerationalalliance[M].Adelaide:DulwichCentreFoundation,2010.

[3]WoodN.Recipesforlife[J].InternationalJournalofNarrativeTherapyandCommunityWork,2012(2):34-43.

[4]Oolagen.Fansofloveandcare:unfoldingstoriesacrossgenerationsinimmigrantcommunities[M].Toronto:OolagenCommunityServices,2015.

[5]SardanaS,AryalM,KumarS,etal.Listeningforalternativestories:narrativepracticewithvulnerablechildrenandyoungpeopleinIndia[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NarrativeTherapyandCommunityWork,2015(1):57-99.

[6]NcubeN.Thetreeoflifeproject:usingnarrativeideasinworkwithvulnerablechildreninSouthernAfrica[J].InternationalJournalofNarrativeTherapyandCommunityWork,2007(1):3-16.

[7]NewmanD.“Rescuingthesaidfromthesayingofit”:livingdocumentationinnarrativetherapy[J].TheInternationalJournalofNarrativeTherapyandCommunityWork,2008(3):24-34.

第7篇:生命中的遇見范文

關鍵詞:音樂教學;生命觀;滲透;成才

讀陳浩武先生的文章《教給孩子正確的生命態(tài)度》,我很認同他的觀點?!皩W校向學生傳授的知識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論證、復制、推導的知識,即自然科學,如公式、定理等;另一類是不可論證、復制、推導的,即人的精神理念。而人的精神理念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對生命的態(tài)度?!?/p>

學校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就是面對生命。當今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使知識的傳播速度加快。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可以加快對自然科學的學習和理解,但網絡對學生精神理念的影響不一定都是正面的,所以當今學校對學生生命觀的教育更顯得重要。音樂新課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目標:“建立對人類、對自然、對一切美好事物的關愛之情,進而養(yǎng)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這個目標對音樂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生命觀方面作出了要求。

那么什么是生命觀的教育呢?它是一種幫助人們了解生與死的本質,認識生與死的辯證關系,珍惜生命,直面死亡,并增進人們對生命的欣賞,激勵人們積極地投入生活,賦予生命更無限的價值的教育?!叭松罡咦顐ゴ蟮氖履^于探索生命;人生最有意義的事莫過于研究生命;人生最讓人心花怒放的事莫過于敬畏生命;人生最讓人平心靜氣的事莫過于沿著生命的軌跡前行?!边@是詩人雪峰積極的生命觀。我想這也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的理念。

音樂教學中生命觀的教育三個方面的因素很重要:教師、學生和教材。

一、 教師方面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是熱愛生活、關愛生命的人,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相對其他自然學科的教師更應該多一些活力,要讓學生在我們的言行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堅強。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積極面對,平心靜氣地解決。在我的音樂課堂中曾經碰到這樣一位學生,他上課的時候老是會用手去摸同學,他周圍的同學經常向我“投訴”,我一開始找他談,他認錯態(tài)度很好,可就是改不了。終于在一節(jié)課上我在課堂上大聲批評了他,但當我在課后給他家長打電話時才知道這小孩患上一種叫“抽動癥”的病,他有時控制不了自己。通完電話后我趕緊上網查找資料才明白確實是有這樣的病,而且這種病大部分在成年后會自愈,但如果孩子受的壓力越大病就越難好。這件事讓我很后悔,對我觸動很大。我想如果在此之前我能以研究生命的態(tài)度了解學生,能認識到生命是有著不同生命特征的,能在內心深處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生命特點,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從這以后,我在課堂中再也不武斷地指責學生。當有學生出現(xiàn)異常行為時我總是認為這也許是這位學生有著與眾不同的生命特征而已,我會禮貌地給他提出建議,課后再了解情況。學生對我也就更有禮貌了,自己的心情也好了許多。所以說只有當我們把學生當作不同特點的生命個體看待,認識到每個生命個體都有他存在的意義,我們才會平靜地對待不同生命的差異。所以教師也需要有正確的生命觀。

二、學生方面

說到差異,我們從學生的角度來分析一下。每個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不一樣,有的音高感覺好,有的節(jié)奏感好,有的情感體驗敏銳。每個學生的嗓音條件和身體的協(xié)調性不同就會造成歌唱能力與舞蹈能力的不同;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式不同會造成學習效果的不同。在音樂課堂中,對待這些差異,我們應該以一種“敬畏生命”的態(tài)度來對待,要認識到每個生命都是可發(fā)展的,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也只有教師有了這種認識,才能讓學生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才能像詩人雪峰說的那樣“平心靜氣地沿著生命的軌跡前行”。所以在我的音樂課堂中,我對學生的評價總是先表揚他們的長處,然后再提出建議。這樣學生就更敢于表現(xiàn)自己,也更能正視自己的錯誤。

三、 教材方面

(1)提煉教材。音樂課的教與學的載體是教材,音樂教材的內容很多選材體現(xiàn)了人對生命生存狀態(tài)、生命意義、生存價值的思考、理解與尊重。以花城版音樂教材為例,教材選材廣泛,多是古今中外的經典音樂作品。這些作品涉及到人的生活、勞動、情感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說這些都是以生命為載體的,作品體現(xiàn)了生命的各種狀態(tài),也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對生命的認識和態(tài)度。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嶺南春早)中嶺南地區(qū)的民歌,如客家山歌《吾唱山歌禾吾長》(歌詞:吾唱山歌心吾爽哩、吾車水來禾吾長)?!顿u雜貨》等這些多是反映人們勞動、生活的歌曲,這些作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體現(xiàn)了勞動人們樂觀、積極、進取的生命觀。第二單元(音樂與人的情感)中《歡樂頌》體現(xiàn)了貝多芬平的等生命觀;《愛的奉獻》體現(xiàn)了生命的相互關懷;《一個真實故事》歌曲以真實人物徐秀娟為救一只保護區(qū)的丹頂鶴不幸遇難為創(chuàng)作背景,歌曲情感真摯,凄美動人。尤其是歌曲結尾的音樂漸行漸遠就如同一只仙鶴載著潔白的靈魂離我們遠去。這首歌其實也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敬畏,歌中的真實人物不是不珍惜自己生命,而是懷著一顆敬畏所有生命,關愛弱小生命的仁愛之心。教材上還有很多音樂作品都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如李叔同的《春游》,歌詞輕松愉快:“春風吹面薄于紗, 春人妝束淡于畫。 游春人在畫中行……”從這些歌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熱愛生活的人肯定是熱愛生命的,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學習,能增進學生對生命的欣賞,激勵他們積極地投入生活。所以,我們要在音樂課堂中滲透生命觀的教育,還得對教材進行提煉。

(2)運用教材。生命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反映生命狀態(tài)與情感的音樂作品也就如此的豐富。我們可以在每一個音樂作品中挖掘出與生命觀相關的內涵,并結合音樂課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生命觀的教育。當然音樂教學的重點不能脫離音樂本身,我們應該在學生對作品比較熟悉和理解并有深刻情感體驗的情況下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有關生命觀的問題。

比如在上《搖籃曲》這一課,我把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確立為“通過學唱歌曲體會歌曲中濃濃的母愛,并引導學生認識到我們的成長是多么的不易,我們應該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所以在導課時我找個別同學說說自己對母親的印象。當整個教學教程完成后我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我們如何報答母親”學生有的說幫忙做家務,有的說長大了給母親買喜歡的禮物等。于是我說:“同學們都很有孝心,都懂得感恩,其實報答養(yǎng)育之恩最基本的一條就是好好活著?!蓖瑢W們一愣,進而又恍然大悟的樣子。接下來我講到:“不光要珍惜自己的生命,還要關愛他人的生命,如果認為一個人可以隨意處置自己的生命,并用死逃避人生責任,那就是一種自私,一種對自己、對父母、對社會的不負責任,是對生命的褻瀆,是可恥的行為?!蓖瑢W們都投來贊同的目光。這節(jié)課我想我的教學目標已達到,珍惜自己和關心他人生命的意識在同學們的腦中應該更加牢固。

又比如在一個班學習欣賞《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曲,我的情感與價值觀的目標是“通過欣賞歌曲,產生情感共鳴;感受歌曲所表達的對救鶴英雄徐秀娟深深的懷念和贊美之情,并思考生與死的意義”。聽歌曲之前我先讓學生完整地了解故事。讓學生知道主人公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自然的品德高尚的人。當教學過程快完成的時候,我設問:“徐秀娟為了救一只丹頂鶴犧牲了生命,是不是一位不珍惜生命的人?”這個問題引起許多討論與思考。當我引導學生從徐秀娟的對生活、學習、工作的態(tài)度來思考時,同學們的觀點趨向一致――她是一位對生命充滿敬畏的人!最后我用自己的總結結束這節(jié)課:“徐秀娟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自然的品德高尚的人。她保護動物就是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就是保護人類。她不光熱愛自己的生命而且對其他生命也充滿關懷。她在救那只丹頂鶴時不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她那種對一切生命的關懷讓她忘記了自己生命的安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她的生命的消失讓我們對生命意義有更深刻的認識?!蔽抑v完后,全班同學若有所思。

當然除了音樂教材上的內容,還有很多課外的音樂作品我們也可以引入課堂,滲透生命觀的教育。汶川地震時期也有很多音樂作品表現(xiàn)了生命之間的相互關懷,表現(xiàn)了生命的堅強與不屈。這些音樂作品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堅強,認識對生命有更樂觀的態(tài)度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我也曾將這些歌曲引入課堂,作為滲透生命觀的教學素材。

只要我們有滲透生命觀的教育意識,在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滲透生命觀的教育。比如前幾天我上音樂作品《思鄉(xiāng)曲》的欣賞課,整個課堂老是靜不下來,時不時有人在小聲說話。于是我停下音樂,說了一則新聞:吉林一夫婦把車停在自己開的小超市的旁邊,把他們才幾個月大的孩子留在車上,準備到超市開了暖氣再來抱小孩。一盜賊偷去這輛車,當這盜車賊發(fā)現(xiàn)車內有一小孩時竟然狠心地掐死了這小孩。接下來我講到:“我們欣賞音樂的目的就是從音樂中體會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豐富我們的情感體驗,使我們能敏銳地體驗到自己與他人的喜怒哀樂……我想這位盜車賊如果是一個情感豐富,內心敏銳的人,他就能夠在下殺手之前體驗到父母和孩子的痛苦而下不了手”。聽過這一番話后,同學們都靜下來認真地聽音樂,紀律特別好。既加強了學生的課堂紀律,又加強了學生的生命意識,學生懂得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內心敏銳,珍愛生命的人。

相信只要教師們有意識地在音樂課程中滲透生命觀的教育,學生的生命意識會得到加強,他們的生命之花會開得更加美麗、絢爛、堅強。

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愿世界充滿和平的樂章!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京

第8篇:生命中的遇見范文

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呈現(xiàn)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趨勢,學者們主要從職業(yè)技能、專業(yè)知識、政治素質、人格特征、輔導員職業(yè)的終身性等方面對高校輔導員職業(yè)化的內涵進行了界定。但是,輔導員職業(yè)化建設中面臨著的困境是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的問題。如何消解輔導員的職業(yè)倦怠問題成為輔導員隊伍職業(yè)化建設的首要問題。

一、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的困境

當前對于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的研究,我們多采用的是學者馬勒詩(Maslach)的劃分方式,他認為職業(yè)倦怠是由三個維度構成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即情緒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個性化(Deperonal lineation)和個人成就感低落(Dim in 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而高校中,輔導員隊伍建設也面臨著職業(yè)倦怠的困境。

1.工資待遇偏低,上升空間受限

以浙江某高校為例,工作兩年以內的輔導員工資水平在2800元-3200元/月之間,與杭州市市屬高?;竟べY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元代學者許衡也說過:“為學者治生最為先務,茍生理不足,則于為學之道有妨。”[1]待遇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輔導員的工作最主要是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在與學生的交流、溝通過程中占用了大量業(yè)余時間,無暇進行教學和科研,因此在職稱評聘、工資待遇等方面與同期的專業(yè)教師相比較低,進而導致輔導員在科研立項、評優(yōu)選先等方面更是處于劣勢,這直接影響到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建設。此外,輔導員的職業(yè)期相對較短,很多輔導員僅將這項工作作為一種過渡性質的臨時性工作對待,換崗意愿相對比較強烈,工作幾年后往往被分流到高校中其他行政管理部門,與輔導員職業(yè)的相關度不高,也是影響輔導員隊伍職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2.面臨較高的職業(yè)風險

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的安全穩(wěn)定是高校中最基礎的工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影響高校安全穩(wěn)定的突發(fā)性危機事件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校園現(xiàn)象。學校、院(系)領導是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而輔導員則是最直接責任人。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以及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大批1990年左右的獨生子女成了高校學生主體,這部分學生普遍存在著心理脆弱、自理能力差、自律意識弱以及易沖動等特點,因情感問題、就業(yè)壓力問題、貧困問題、心理健康問題等會隨時引發(fā)校園危機。而高等學校總體上要按師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設置一線專職輔導員崗位,但是很多輔導員師生比遠不止于此。因此,輔導員心理長時間處于緊張的應急狀態(tài)中,并且在處置突發(fā)事件的過程中,輔導員必須要全程參與,往往導致身心的疲憊、心理疾病的產生,從而產生了職業(yè)倦怠。

3.輔導員角色定位不清

根據(jù)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輔導員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具備教師與黨政管理干部的雙重身份。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輔導員長期接受學校各級部門的多頭管理,雖頂著“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的光環(huán),卻實為“學生生活中的高級保姆”。與此同時,高校中普遍存在重視教學科研人員的現(xiàn)象,而輔導員的工作主要包括心理輔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黨建等工作,普遍處于“樣樣都懂、樣樣不精”的尷尬境地,長期扮演著“邊緣人”的角色,導致了一種強烈的角色沖突,引發(fā)失落感,產生職業(yè)倦怠。即使存在著各種形式的教師培訓,但是此種指令性的管理模式容易忽視教師的主體性以及在其生命實踐中的自然本能與需求,教師長期處于被控制、被管理的境地。因此,“面對上級部門的各種教師發(fā)展的培訓,有些教師雖然迫于各種壓力認可并勉強接受,但敷衍了事。”[2]

輔導員的職業(yè)倦怠問題不僅阻礙了自身職業(yè)化的發(fā)展,同時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還會對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不良影響。本文將從生命觀教育的維度審視輔導員職業(yè)化建設,為解決輔導員職業(yè)倦怠提供源理論支撐。

二、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的生命維度解讀

當前許多高校都通過各種方式來開展生命觀的教育,但基本上是在學生層面上展開的。讓學生學會呵護生命、提高生命的質量、實現(xiàn)生命價值。但是,在解決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的問題方面,生命觀教育在輔導員隊伍建設方面并未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從生命觀教育論域中審視輔導員的職業(yè)化建設,將有效地辨析輔導員職業(yè)倦怠的癥結所在。

1.用物質財富來衡量生命的價值

幸福是生命的重要價值旨趣,一些輔導員過分抬高物質財富對于生命的意義,將其與幸福等同來看待。跟其他職業(yè)甚至跟同期的專業(yè)教師相比輔導員的工資等待遇確實存在相對偏低的現(xiàn)象。與此同時,社會的期望值往往偏高,輔導員在對于生命價值的認同過程中,經常會產生一種矛盾,即個體的自我認同與他人、社會對他的認同之間會產生一種差距甚至背離。因此,心理方面的落差,產生一種生命價值追求的困惑,嚴重挫傷了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也極大地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生命過程的無限可能性

生命是一個生、死相繼的過程,當生命并未完結時,就存在著無限的發(fā)展可能性,面對著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性事件輔導員長期處于焦慮狀態(tài)。從概率學上來講,高校中發(fā)生突發(fā)性事件是客觀存在的,部分輔導員長期處在應急狀態(tài),當身邊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時,情緒更會因此受到影響,壓力驟增。并且輔導員要全程參與突發(fā)事件的處理過程,往往造成身心俱疲,同時突發(fā)性事件的后續(xù)影響具有長期性、持續(xù)性等特點。輔導員可以依靠自身以及組織的力量妥善處理突發(fā)性事件,但是在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前后,很難保持一種豁達的心境,對于突發(fā)事件所帶來的不利影響久久不能釋懷,導致心理壓力堆積,引發(fā)職業(yè)倦怠。

3.誤讀“活在當下”的生命觀,對生命缺乏明晰的規(guī)劃

面對著渺茫的上升空間以及并不太清晰的發(fā)展方向,“活在當下”這句時髦的話語有時成為輔導員對工作無奈的嘆息,只能寄希望于走一步看一步。生命是一個自我意識慢慢獲得與展現(xiàn)的過程,一些輔導員面臨著角色沖突的難題,對自己的工作范圍以及發(fā)展路徑沒有清晰的定位,陷入煩瑣的學生日常事務管理當中,以一種消極、麻木、否定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同事和學生,忽視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溝通,逐漸對輔導員這項職業(yè)失去激情與動力,產生了職業(yè)倦怠。

三、樹立科學生命觀升華生命境界

教師是一個生命的存在。這種生命是一個以內在沖動為核心的、自然的、歷史的、文化的、經驗的、具有時間延續(xù)性與空間廣延性的整體的存在[3]。從生命觀教育視域中審視輔導員職業(yè)化建設是一種對“源”問題的探索。只有堅持科學的生命觀、不斷升華生命的境界,才能更為有效地消解職業(yè)倦怠,積極推動輔導員隊伍的職業(yè)化建設。

首先,從生命觀教育的內容來看,積極拓展生命的內涵與意義。生命不僅具有生理性的向度,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對生理生命的超越。人的生理生命只是一個單向發(fā)展的過程,“活著”就是生理生命最重要的特點。但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4]。社會性的生命才是人生的真正內涵和本質所在,其具體表現(xiàn)為生命與生命之間相互交往的現(xiàn)實過程,而生命所追求的幸福也就存在于生命之間的交互。因此,輔導員應樹立科學的生命價值觀,注重對生理生命的超越。即使身處繁雜的學生日常事務管理中,也可以在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體會生命的價值,因為這種交流不單單是輔導員個體生命的運行,也是與學生之間的生命交互,在此過程中,生命得以升華。

其次,生命價值的傳遞是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徑。生物性的生命傳遞是由家庭來完成的,文化性的傳遞大部分是通過學校教育來完成的。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輔導員在日常學生事務管理過程中與學生有著比較多的交流、溝通,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輔導員自身的價值,往往通過教育過程與教育結果表征。思想政治教育要的需要的是教練型的教師,關鍵看他是否具有幫助學生、激勵學生、引導學生自我轉化的能力[5]。因此,輔導員必須樹立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奉獻自己的青春,努力提升自身的生命價值。

再次,樹立積極的、建設性的“向死而生”生命觀。這是從生命的另一向度來觀照生命,以生之努力換取死之時安心的生命觀,通過對死亡的思考,激發(fā)我們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生成人的生命價值。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輔導員產生職業(yè)倦怠的原因除工資待遇偏低之外,對于職業(yè)發(fā)展的定位以及方向也存在一定的迷茫,從而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意義產生懷疑。因此,輔導員要轉變“活在當下”的生命觀,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進行清晰的規(guī)劃,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創(chuàng)新工作理念,以應對新媒體環(huán)境下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增多的挑戰(zhàn),并且進一步明確專業(yè)化與職業(yè)化的發(fā)展路徑。

最后,應追求一種豁達的生命境界。當前輔導員出現(xiàn)的工作壓力過大、心理疾病都是輔導員隊伍建設中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遇到突發(fā)性事件時,輔導員的心理壓力在不斷增強。要解決這個矛盾,就必須從有限的個體中超,以高蹈之姿態(tài)去思考生命的終極意義和價值,追求一種對困惑的“覺解”(馮友蘭語)。在這一過程中,首先意識到突發(fā)性事件是客觀存在著的;其次要用心、盡責地處置好突發(fā)事件?;磉_的心態(tài)可以讓輔導員冷靜思考,有助于突發(fā)事件的妥善解決,對于輔導員自身的身心健康也是起著積極的作用。

四、啟示

第9篇:生命中的遇見范文

關鍵詞: 體育與健康 生命安全教育 健康第一

一、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現(xiàn)狀及其原因

從1996年起,國家把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一定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2007年國務院又轉發(fā)了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公共安全教育包括預防和應對社會安全、公共衛(wèi)生、意外傷害、網絡、信息安全、自然災害及影響學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大模塊。要求學校在學科教學和綜合實踐課程中逐漸滲透公共安全教育內容,充分利用班、團、校會、專題講座、參觀和實戰(zhàn)演練等形式,多方位、多途徑、多角度地開展公共安全教育,幫助和引導學生了解基本的保護個體生命安全的知識,樹立和強化安全意識,掌握保障生命安全的方法和技能?!扼w育與健康》的新課程標準中把“健康第一”作為最基本的指導思想,把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向學生傳授體育文化知識、增強學生體質、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育、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等”。[1]然而,當我們看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中有5335名學生因來不及逃生或不會自救而最終遇難;2009年12月7日,湖南省湘潭市育才中學學生下樓梯時,一同學跌倒,結果釀制了8人死亡,26人受傷的慘??;2010年11月29日,悲慘的一幕再次上演,新疆阿克蘇市第五小學也是因為一位同學下樓梯摔倒,導致近百名學生受傷。如此災難一次次發(fā)生,令我們深感痛心,感嘆生命的脆弱,但又不得不思考:為什么學校會一再發(fā)生這種災難?學生的應急逃生技能為何如此低下?他們的生命安全意識為何如此淡?。?/p>

一幕幕悲劇發(fā)生的背后必然會有各種層面的原因,從體育教育的角度而言,可以說是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是日常教育教學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目標的背離。長期以來,學校體育教育受到“競技體育”的影響,在教育實踐中秉承傳統(tǒng)的生物觀理念,強調“增強體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和社會層面的人文關懷。雖然新課程改革要求在《體育與健康》等課程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但是往往只是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學生缺乏實踐性的操練,或者僅僅強調了運動本身安全常識,沒有涉及應對突發(fā)災害時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一旦遇到突發(fā)危急情況,就仍然無法正確應對,最終導致許多本可以避免的慘劇。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意義

生命安全教育是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學校的實際出發(fā),針對遭遇突發(fā)性、災害性事件時所需要的應急和應變知識與能力的教育,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保護與安全防衛(wèi)能力,從而避免人自身的生命和財產受到侵害。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安全防范知識,而且要進行安全防范技能的實際訓練。從某種意義上說,《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就是人的動態(tài)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回歸生命本源體驗。生命安全教育就應該成為《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應該是《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的深化與拓展。以生命的視角審視體育教育,達成人的生命的本源回歸,體育教育所要做的就是通過最具體的體育實踐創(chuàng)造活動和情感體驗活動喚醒生命、激揚生命,引導學生展示生命的魅力,使生命通過體育教育而獲得自身的透明性,體現(xiàn)自身生命質量的完美性和完整性。[2]

三、《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徑與策略

把生命安全教育滲透到《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中,通過學校體育獨有的優(yōu)勢,在教學中踐行生命安全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技能,需要學校、社會、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

(一)學校要高度重視,營造良好氛圍。

首先,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制定或出臺相關文件,把生命安全教育納入體育教育中,嘗試構建學校體育、生命安全教育一體化的課程教學體系,變零散的被動式的安全防范教育為系統(tǒng)的全方位的生命安全教育。同時,學校要把生命安全教育納入體育教學考核和體育教師考核的內容之中,獎勵在體育教學中生命安全教育實施較好的教師,樹立先進,榜樣示范,不斷推行生命安全教育。其次,學校要加強對體育教學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宣傳,通過黑板報、專題宣講、校園廣播(電臺)、知識競賽、主題運動會等形式,向師生們宣傳生命安全知識,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使得生命安全教育入耳、入心,成為師生生命的一種自覺。

(二)充分發(fā)掘社會資源,形成教育合力。

學生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提高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水平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吨行W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學校要與公安消防、交通、治安和衛(wèi)生、地震等部門建立密切聯(lián)系,聘請有關人員擔任校外輔導員,根據(jù)學生特點系統(tǒng)協(xié)調承擔公共安全教育的內容,并且協(xié)助學校制訂應急疏散預案和組織疏散演習活動。例如,請公安民警給學生作安全防范及自我保護方面的講座,請消防隊員給學生講解火災預防知識和進行火災現(xiàn)場自救演練,請醫(yī)院的醫(yī)生給學生講解食品安全知識、疾病的預防和食物中毒的救治,等等。從而把學校和社會的力量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助推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開展。

(三)加強體育教師在職培訓,提升從業(yè)技能。

教師是第一課程資源,是課程改革的關鍵因素。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目前中學的許多體育教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轉崗而來的,有的教師即使畢業(yè)于師范院校、體育院校,但是由于高校體育專業(yè)傳統(tǒng)的課程內容很少涉及生命安全教育,因此,當他們走上教學崗位后,對生命安全教育也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專業(yè)能力,再加上生命安全教育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新興門類,還沒有明確的操作內容和評價體系,導致體育教師在踐行生命安全教育時往往無所適從,不知道教什么,如何教。為此,對中學體育教師的培訓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新課程理念的解讀、課堂教學規(guī)范、運動技能的掌握上,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培訓,讓他們了解體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內容、目標、評價措施等,也可以編寫或開發(fā)相關教材資源,使得體育教師有章可循。

(四)加強學生自覺性教育,促進自我學習。

學生既是受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生命安全知識,形成生命安全意識與心理,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如果在教育過程中,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挖掘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則必然會導致學生不配合。毫無疑問,不管教師采用何種方法,教育的理想效果將不可能達到。因此,點燃學生心中的火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就成為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為此,體育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珍愛生命的意識;在教學中要更多地強調學生的主體體驗,建立起學習的積極情感,從而轉化為自覺的學習行動。

《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一種生命教育的載體,生命安全教育就是體育教育回歸生命本源的應然。只有體育教師真正理解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真正落實,才能真正實現(xiàn)課程的教學目標;只有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都積極行動起來,才能更好地推進生命安全教育,才能真正讓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