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輔導的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盜傳必究
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案例材料
小明上小學二年級,是一個搗蛋鬼。上課時坐立不安,小動作不停,不是東張西望,就是擺弄鉛筆和橡皮,或者找同學講悄悄話,下課總是容易和同學發(fā)生矛盾。他說自己老是分不清楚b、d,覺得語文、數(shù)學、英語太難了不喜歡上,而在美術、自然常識等課程上表現(xiàn)卻特別積極,常常老師問題還沒說完,他就站起來脫口而出。回到家,小明也是一個麻煩人物,做事有頭沒尾,沒有興趣愛好;他喝水時也沒看看杯子里的水是涼是燙,拿起來就喝,結果被燙了,就發(fā)脾氣、大哭大鬧,媽媽怎么哄也沒辦法。
在家訪中,你了解到小明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針對小明的問題,采取了以下輔導對策:
對小明嚴厲要求,對其多動、沖動等行為即時制止,同時制定了學習、生活的多項細則,要求小明遵守。
為了改善其活動過多,注意困難等問題,給小明報名參加了書法和圍棋班。
訂立嚴格的作息制度,保證小明休息、學習和玩耍時間的規(guī)律。
對小明表現(xiàn)的良好行為,即時給予物質獎勵。
限制小明糖的攝入量。
每天提供給小明喜歡吃的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蘋果、西紅柿等。
二、綜合檢驗
題目1
1.【單選題】通過描述,小明存在的主要發(fā)展問題是(
)。
選擇一項:
A.
自控問題
B.
多動癥
C.
攻擊性行為
D.
課堂搗蛋行為
題目2
2.【多選題】家長的輔導對策中,正確的有(
)。
選擇一項或多項:
A.
對小明嚴厲要求,對其多動、沖動等行為即時制止,同時制定了學習、生活的多項細則,要求小明遵守。
B.
為了改善其活動過多,注意困難等問題,給小明報名參加了書法和圍棋班。
C.
訂立嚴格的作息制度,保證小明休息、學習和玩耍時間的規(guī)律。
D.
對小明表現(xiàn)的良好行為,即時給予物質獎勵。
E.
限制小明糖的攝入量
F.
每天提供給小明喜歡吃的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蘋果、西紅柿等。
題目3
3.【多選題】家長的輔導對策中,不妥當?shù)挠校?/p>
)。
選擇一項或多項:
A.
對小明嚴厲要求,對其多動、沖動等行為即時制止,同時制定了學習、生活的多項細則,要求小明遵守。
B.
為了改善其活動過多,注意困難等問題,給小明報名參加了書法和圍棋班。
C.
訂立嚴格的作息制度,保證小明休息、學習和玩耍時間的規(guī)律。
D.
對小明表現(xiàn)的良好行為,即時給予物質獎勵。
E.
限制小明糖的攝入量。
F.
每天提供給小明喜歡吃的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蘋果、西紅柿等。
題目4
4.【多選題】為了改善活動過多,對過多的精力給予引導,可以建議家長為小明提供的活動有(
)。
選擇一項或多項:
A.
樂器類
B.
體力勞動
C.
打球、登山等運動
D.
瑜伽
題目5
5.【多選題】從案例中看了,除了多動癥的問題,小明還伴隨的發(fā)展問題有(
)。
選擇一項或多項:
A.
課堂搗蛋行為
B.
學習困難
C.
易沖動急躁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課程;團體輔導能力;評價方式
團體心理輔導作為應用心理學的專業(yè)課程,應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為教學目標。但在我國高校教學中,團體心理輔導課程出現(xiàn)教學目標和培養(yǎng)目標脫節(jié),教學方法單一,實踐教學模式不足,缺乏師資和實踐教學環(huán)境等問題,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能力。筆者認為,本課程應以培養(yǎng)團體輔導能力為教學目標,采用講授、演示、實操練習、實踐等多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應結合理論和實操,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團體心理輔導的專業(yè)能力。
一、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現(xiàn)狀
根據(jù)教育部十二五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指導思想,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應著重培養(yǎng)具有從事行業(yè)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團體心理輔導作為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心理咨詢方向的一門重要課程,應以培養(yǎng)學生團體心理輔導能力為目標,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重視實踐教學。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卻存在許多問題。
(一)教學目標與培養(yǎng)目標脫節(jié)
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中指出,本科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設計部門、工商企業(yè)、醫(yī)療、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門從事教學、管理、咨詢與治療、技術開發(fā)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應用心理學專業(yè)強調課程設置的應用性,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具備一定專業(yè)實踐技能的應用型人才。但在當前高校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過程中,基礎理論教學仍是主要組成部分,缺少對學生團體輔導能力的訓練,難以將理論知識轉化成專業(yè)實踐能力,導致教學目標和培養(yǎng)目標脫節(jié)[1]。
(二)教學方法單一
教學方法對團體心理輔導課程的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方面,需要進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選擇一些適宜的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實踐教學效果。比如,課堂中穿插模擬團體練習,可以讓學生對團體輔導有直觀地體驗和觀察學習的機會,進行分組團體實操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團體輔導能力,多種團體實踐教學可以鞏固專業(yè)技能。但是當前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中,主要采用的還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教學思維,缺乏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影響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三)評價方式單一
教學評價是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團體心理輔導課程主要采用統(tǒng)一標準的評價方式,如考試、終結性評價等,這種單一性的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難以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價值[2]。在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展開教學評價,只注重最終結果,并未關注學生參與心理輔導活動過程中的思維升級、認知提升、態(tài)度改變等因素,更忽視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致使評價結果不夠準確。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單一的評價方法已經(jīng)不適合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的發(fā)展,因此,改革勢在必行。
(四)缺乏師資和實踐教學環(huán)境
團體心理輔導課程特有的操作性,需要大量師資和教學資源來配合實踐教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團體輔導課程師資匱乏,一般只有一位教師授課,并且教師接受專業(yè)訓練不足,導致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化,實踐僅僅是知識講授加課堂演練。另外,因為團體心理輔導還沒有被社會廣泛接受,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機構較少,學生缺乏專業(yè)實踐的環(huán)境,導致很多實踐只能停留在教師演示的環(huán)節(jié)上,大多數(shù)學生在畢業(yè)之前接觸團體輔導的機會少之又少,不利于畢業(yè)后開展相關工作[3]。
二、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探究
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在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基礎上,認為可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一)以培養(yǎng)團體輔導能力為教學目標
在以往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中,往往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根據(jù)教育部十二五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指導思想,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應著重培養(yǎng)具有從事行業(yè)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團體心理輔導作為專業(yè)課程,具有很強的實操性特點,應以實際操作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4]。因此,筆者將本課程教學目標定位為使學生系統(tǒng)理解和掌握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在中小學獨立設計和實施團體心理輔導。具體而言,包括三個目標:一是掌握團體心理輔導理論,二是學會團體方案設計,三是具備帶領團體的能力。掌握團體心理輔導理論是基礎,學會方案設計是成功實施團體輔導的前提,培養(yǎng)帶領團體的能力是最終目標。
(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門理論性和實操性都很強課程,既要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又要掌握相關實操技能,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達成此目標,因此,該課程教學需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團體輔導的過程主要包括熱身—自我探索—總結三個階段。在實踐探索過程中,要想在教學過程中獲得預期良好的效果,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結合團體活動的方式,靈活地采用講授法、演示法、實操練習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在行為、情感和認知上積極投入。第一,講授法。在理論授課部分,教師采用講授法能夠幫助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tǒng)的團體輔導理論知識,為后面的團體實操學習奠定理論基礎。值得注意的是,在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和手段作為輔助工具進行知識講授,如幻燈、投影、錄音、電視、錄像、計算機等,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彩。第二,演示法。觀察學習是團體輔導技能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帶領一個團體進行現(xiàn)場演示,學生通過觀察模仿,可以直觀地學習團體輔導中的技術、方法,為實際進行團體輔導做好準備。第三,實操練習法。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團體輔導的技能,而掌握技能的最佳方法莫過于實操練習。讓學生自主進行分組團體練習,把理論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訓練技能[5]。第四,討論法。針對團體演示和實操練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和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成因和解決辦法,幫助學生學會反思和自我修正。具體討論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對一個共同問題的出現(xiàn)原因和解決辦法深入探究,還要在討論中聽取他人的意見,發(fā)表和不斷修訂自己的看法,使團體輔導教學達到預期效果。團體心理輔導課程教學重在體驗、領悟,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達成團體心理輔導教學目標。
(三)結合理論和實操的“四步走”教學模式
在教學模式設計中,既要關注理論講解,又要突出實踐教學,筆者經(jīng)過多年教學實踐,探索出以實踐為導向的“四步走”教學模式,分別是理論授課、團體演示、分組實操和課外實踐。第一步包括六次理論授課,講解團體心理輔導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將在第1、2、4、6、8、10周進行。理論課是學生掌握團體心理輔導技能的基礎,授課內容以團體發(fā)展歷程為主軸,依次講解團體準備、創(chuàng)始、過渡、工作、結束五個階段,以及團體輔導在中小學的應用。第二步包括四次團體演示,將在第3、5、7、9周進行。教師帶領12名學生進行一輪團體輔導,其余學生觀摩學習,并做觀察記錄。團體演示根據(jù)團體發(fā)展歷程設計,包括創(chuàng)始、過渡、工作、結束四個階段,分別在相應理論課后進行,使理論和實踐有機融合。每次團體演示80分鐘,之后用20分鐘對團體進行反思討論。第三步包括五次分組實操,將在第11~15周進行。將班級學生分成4~5個小組,小組合作設計團體輔導方案,經(jīng)教師指導修改合格后,分組展開團體實操。每次實操80分鐘,教師輪流對各小組觀察記錄,之后教師用20分鐘進行督導反饋。第16周進行分組實操總結匯報及本課程總結。第四步是課外實踐,包括團體工作坊和中學團體實踐。每學期教學實踐周(兩周)期間,授課教師帶領一組學生連續(xù)開展5次以上的團體輔導活動。同時,教學實踐周期間教師也會帶領學生到中學觀摩團體心理輔導。學生在教學實習中,授課教師帶領畢業(yè)論文組的學生需要到中小學開展6~8次團體心理輔導實踐。通過這些課外實踐,幫助學生在更深入掌握專業(yè)技能。
(四)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
課程評價方式既能夠評價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又能夠有效引導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采用多種評價方式有助于全方位評價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首先,將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包括團體演示中學生的觀察記錄、分組實操的方案設計及實施效果,以及學生參與討論,出勤情況。結果評價是對每位學生獨立設計的團體輔導方案進行評價[6]。其次,教師和學生都參與評價。團體實操中如果單由教師評價,那么學生參與似乎僅是表演給教師看,缺乏主體意識。請學生對自己參與團體、實際收獲進行評價,作為成績的一部分,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對學生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的表現(xiàn)、團體輔導方案的水平進行評價,能夠比較客觀地評價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學校;團體心理輔導
中等職業(yè)教育擔負著培養(yǎng)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任務,是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1]。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是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技術人才的基礎[2]。青春期的躁動、與同學關系緊張、找不到適合的學習方法、父母的婚姻關系破裂等問題,都是導致中職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到自卑和煩惱的關鍵因素。我校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自2009年起成立學校心理健康咨詢工作室,及時對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指導和幫助。
1 團體心理輔導的內涵及優(yōu)勢
團體心理輔導也叫團體咨詢,是在團體情景下進行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的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3]。
相對于個體咨詢,團體心理輔導具有以下優(yōu)勢:
1)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提高心理輔導的效率。
2)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接納自己。
3)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4)團體心理輔導容易讓成員獲得歸屬感。
5)團體心理輔導為成員提供了一個多維視角。
6)團體心理輔導有益于發(fā)展社會性。
2 我校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情況介紹
我校心理健康咨詢工作室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問卷調查,并結合前來進行心理咨詢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目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來自于四方面:人際關系問題、情感問題、親子關系問題、學習問題。掌握如何與人溝通、交往的技巧;學會如何正確處理男女生間正常的同學關系;如何平穩(wěn)地度過狂風驟雨般的叛逆期,與父母和平地相處;如何重新點燃學習的斗志,這些都將對他們的生活及日后的職業(yè)生涯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因此,我校固定在每學年的上學期開展有關增進與改善人際關系和有關學習方法指導的團體心理輔導,在下學期開展有關正確面對情感困惑和有關正確處理親子關系的團體心理輔導,根據(jù)不同主題的輔導目標納入相應的團體輔導活動方案。參與輔導的學生均為自愿參加,一期輔導為期四天,利用每天下午第二課堂的時間,約為兩小時。
學校團體心理輔導不容忽視效果評價,有效的評價能夠發(fā)揮甄別、教育、改進和激勵功能,而且評價的過程還是促進學生成長、教師發(fā)展和教學實踐不斷改進的過程[4]。每期團體心理輔導后通過學生書寫的心得體會作為效果評價,經(jīng)過對心得體會的閱讀與分析后發(fā)現(xiàn),每期輔導后學生均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收獲。例如在一期以“走進新生活,快樂共成長”為主題的新生人際關系的團體心理輔導中,學生這樣感悟:“通過團體心理輔導,讓我不再害怕與人交往,使我變得自信起來,同時我懂得了與人相處最重要的是學會信任和包容。”通過一期以“掌握方法,學會學習”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學生分享:“以前在日常學習中總是出現(xiàn)馬虎、著急的問題,通過活動讓我明白了學習要有意志力和耐心,每個人都會犯錯,人無完人,但重要的是要用心不重復犯錯。”在一期“建立純潔友誼,綻放青春光彩”的團體心理輔導中,學生這樣說到:“處于青春期的我們都希望被異性關注,成為受歡迎的人,但是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任務要去完成,我們現(xiàn)在的首要任務是刻苦學習,為以后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币黄谝浴伴L大后我就成了你”為主題的親子關系團體心理輔導后,學生分享到:“以前總是不愿與父母多說話,感覺自己不能被理解,通過活動讓我認識到父母對我的愛,以后要多與父母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
每期團體心理輔導后,我校心理咨詢教師會對參加輔導的學生進行追蹤調查,并結合班主任教師及年級輔導員教師對該生參加輔導后的表現(xiàn)進行綜合評價。調查顯示,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學生在人際交往、情感問題、親子關系、學習問題等方面確實有所提高和進步。
3 加強團體心理輔導在我校的實際應用
目前中職學校進行的團體心理輔導形式多樣,但都處于探索階段。主要包括:1)嘗試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使團體心理輔導得到深層和廣泛的應用。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有利于打破成員之間的陌生感,增加親密感;2)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作為朋輩團體心理輔導者,使更多學生受益。朋輩之間年齡相似、發(fā)展階段相似、面臨的心理問題也相似。對一批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進行心理學專業(yè)知識的介紹和團體心理輔導師的培訓,由他們來執(zhí)行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縮短了學生與團體心理輔導的距離,緩沖學校團體心理輔導教師缺乏的不足,使更多學生受益;3)在新生入學教育中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學校可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使新生在最短時間內互相了解,建立互相信任,盡快融入新的集體,縮短適應期;4)在學校輔導員工作中引入團體心理輔導。輔導員經(jīng)常深入學生中間,是與學生建立心理聯(lián)系最多的人。在專業(yè)團體心理輔導教師的指導下,安排輔導員有計劃地完成學生團體輔導計劃,不僅能夠縮短師生溝通的距離,同時提供輔導員自我成長和發(fā)展的空間;5)將團體心理輔導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把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技術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過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的學生看成一個團體,以團體活動的方式教學,讓學生在團體活動中感受、體驗、討論、反思等,使學生在團體活動中獲得支持和幫助;6)對畢業(yè)生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團體心理輔導。就業(yè)問題是中職學校畢業(yè)生面臨的頭等大事,其所帶來的壓力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開展職業(yè)生涯團體輔導,能夠幫助中職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還可以讓學生疏泄消極的情緒,有助于緩解壓力,促進心理健康。
4 關于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思考
4.1 保證參與團體心理輔導成員的固定性
盡量選擇自愿參加團體心理輔導或確實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學生。如果團體中有個別非自愿者,與其他成員的合作意愿會降低,較少參與到輔導中去,不能保證每天的按時活動,或對活動表現(xiàn)出較少興趣,則會直接影響團體效果。
4.2 提高成員對活動的投入程度
首先,在目標的確定上:盡量使預期實現(xiàn)的輔導目標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學習和生活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和興趣。其次,在方案的設計上:盡量使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案做到前后呼應,上下銜接。使團體成員在參加后續(xù)活動時,切實感受到之前的輔導對自己帶來的變化和影響。最后,輔導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方法與技能,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質,使學生在與其的互動和交流中,不斷獲得新的收獲和感悟。
4.3 對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應進行長期追蹤調查
心理輔導對個體性格的培養(yǎng)和人格的養(yǎng)成是長期和潛移默化的,同樣,團體心理輔導也應關注成員長期的心理和行為的變化,不能只衡量輔導后的即刻效果或短期成效。心理咨詢教師應與班主任教師及年級輔導員教師共同參與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關心學生的點滴進步。對參加輔導后的學生,進行多方聚焦,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對學生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和判斷。
4.4 團體心理輔導應與個別咨詢相結合
盡管團體心理輔導有許多優(yōu)越性,但是它并非適用于每一個人。由于時間的限制,單純的團體輔導往往難以兼顧每個個體的特殊需要,個體的問題有時不能得到適當?shù)奶幚?。個別輔導服務可以安排在團體心理輔導以外的時間進行,如果某個成員的需求是團體輔導不能滿足的,則應當鼓勵這個成員轉為個體輔導。
綜上所述,團體心理輔導以其特有的優(yōu)勢在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不斷拓寬和探索新的應用途徑,使團體心理輔導在中職學校得到更好地開展與運用,能夠讓更多的中職學生受益。對于開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應引起團體心理輔導教師的重視和注意,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與能力。相信在未來,團體心理輔導將成為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和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王靜,陳杰.中專學生心理需求的特點及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發(fā)展[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5):424-427
[2] 李愛華.中專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J].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2005,2(1):73-75
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考試焦慮團體心理輔導理性情緒療法放松訓練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實踐中可以發(fā)現(xiàn),對大學生內在品質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內心力量的增強。具有較強內心力量的學生,能靈活應對所面對的壓力和困境,而內心力量較弱的人稍微受到打擊就可能難以承受。但是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大學生內心力量并不是很強,在面臨各種壓力時,很多大學生并不能堅強應對,卻選擇逃避甚至自殺。
對于考試焦慮的界定,不同的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例如,MandlerG認為考試焦慮是一種個體處于失助和紊亂狀態(tài)下的情緒;WolpeJ提出考試焦慮是一種習慣性的、條件性的情緒反應;Albert和Haber認為考試焦慮是由某些應試情境所引起的,對作業(yè)成績起促進或阻礙作用的情緒反應,等等。而目前,在我國影響最大的是鄭日昌關于考試焦慮的界定,他指出考試焦慮是在一定的應試情境激發(fā)下,受個體認知評價能力、人格傾向與其它身心因素所制約的,以擔憂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不同程度的情緒性反應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在事關人生重大轉折的考試面前,不少考生由于把考試份量看得太重、期望值定得過高、把考試想象得很難。總認為別人復習得比自己好,自我感覺心理很亂,以至出現(xiàn)睡不著覺、整天彷徨不安、甚至無法集中精力復習等過度的焦慮反應,這對他們的考試能力會造成明顯損害。近年來,隨著就業(yè)壓力增大,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是在校大學生取得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是用人單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學生在面臨英語四、六級考試時往往表現(xiàn)出較高的焦慮水平。大學生,作為社會的后備力量,為了讓大學生能夠更好的調節(jié)學習、考試、生活帶給自己的焦慮情緒,進而能夠將這種自我調節(jié)能力遷移至自己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目前關于考試焦慮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很多,但針對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的團體心理輔導研究則非常少見。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科學性、有效性,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指導。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從東北師范大學(一本)、長春大學(二本),隨機抽取備考英語四、六級考試的400名大學生。挑選英語四、六級考前焦慮水平偏高且得分相近的30名大學生。將其隨機分配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15人。干預組有2名被試退出。
1.2工具
研究采用自編的《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量表》,為干預組、對照組前測和后測時使用。
《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量表》是本研究結合大學生英語四、六級的實際情況編制而成的,它包括四個維度(情緒情感、認知、生理喚醒、行為)共17個題目。并采用6點評分法。內部一致性(Cronbacha系數(shù))和分半信度(Spearnman―Brown系數(shù))分別為0.9238、0.8957,表明信度指標較高。與TAS考試焦慮量進行效標關聯(lián)效度分析(r=0.683,p
1.3干預方法
1.3.1干預方案制定依據(jù)
Hembrees(1988)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合理情緒療法能夠有效降低或緩解學生們的考試焦慮。根據(jù)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引起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的原因主要包括:擔心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影響自己的前途、自我評價、以往創(chuàng)傷經(jīng)歷。分析表明,這些原因主要源自于他們不合理的思維模式。介于大學生已經(jīng)具備獨立思考和行為調節(jié)的能力,因此,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制定參照理性情緒療法,引導者著重通過改變被試以往的不合理的信念,從而降低焦慮情緒對自身的困擾。
此外,為了讓大學生能夠在短期內更加有效的進行自我調節(jié),本方案還參考了行為療法中最為常見的肌肉放松訓練和呼吸放松訓練。行進式肌肉放松,即PMR(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是一種放松技術,讓身體所有不同的肌群按一定次序收放。這個技法于1929年由埃德蒙?雅各布森(Edmund Jacobson)創(chuàng)立。練習將身體分為四個主要的肌群:手臂、頭、軀干和腿。呼吸控制訓練,改編自尼克?梅西(Nick Masi)的磁帶錄音《生命的呼吸》(1993)這個練習。呼吸控制訓練是放慢呼吸和防止與恐懼緊密相連的大口呼吸的特別有效的方法。如果剛出現(xiàn)焦慮的跡象就放慢呼吸,常常可以避免最糟糕的應激癥狀。
1.3.2干預方案實施過程
參與本實驗的所有被試挑選遵循互不相識原則,保證對照組不會接觸到干預組團體心理輔導的相關內容,從而有利于數(shù)據(jù)的精準性。干預組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對照組不參加團體心理輔導。《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在考試前6周進行,共分5次,每周1次,每次1小時。
1.3.3干預效果評估
在團體心理輔導前、后,讓干預組和對照組填寫《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量表》,對干預效果進行定量評估。
1.4統(tǒng)計方法
將數(shù)據(jù)輸入SPSS11.5,對干預前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后干預組和對照組、干預組干預前后、對照組干預前后進行t檢驗。
2結果
采用獨立樣本和匹配樣本t檢驗分別對干預前后兩組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量表評分的組間、組內進行比較,結果見表2。
由表2可見,干預前兩組被試在考試焦慮水平上無顯著差異(p=0.698>0.05);干預后,干預組被試的考試焦慮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0
3討論
首先,對照組被試的后測成績顯著大于前測成績。可以看出,考試的臨近加劇了考生們的焦慮水平,不利于考生的發(fā)揮。而干預后的干預組焦慮得分顯著低于干預前,即干預后,他們的焦慮水平顯著降低,這有利地證明本次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緩解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水平。綜上所述,本團體心理輔導對面臨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大學生是必要和有效的。
其次,本干預的有效之處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團體心理輔導自身的優(yōu)勢。高效性,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一對多的咨詢模式,引導者可以將面臨同一問題的多個個體組成一個團體進行輔導,相對于一對一的心理咨詢而言,它會減少很多時間與精力,這是本干預在短期內收到良好效果的原因之一;影響源的多樣性,更易調動成員的積極性,團體心理輔導是多向溝通的過程,他們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集思廣益,提供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更有利于讓被試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對策。
(2)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的結合。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在治療過程中試圖改變外界環(huán)境實屬無能為力,只能從改變治療小組成員主觀認識及對外界壓力的應付能力入手。故在考試焦慮的集體治療過程中選用認知――行為療法較為適宜。
(3)鞏固與應對復發(fā)階段。與林紅,劉國秋在2007年《關于大學生考試焦慮的團體心理輔導研究》及2008年李悅的《大學生考試焦慮的干預訓練》等研究相比,本研究增加了鞏固與應對復發(fā)階段,不僅可以強化個體所學技能,還可增加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持續(xù)性,使個體能積極應對焦慮情緒的再次困擾。
最后,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如下:
(1)本研究只是從本市的兩所院校中隨機選取被試,被試的代表性存在不足。
(2)研究結果雖顯示,干預組的整體干預效果明顯,但是對那些具有特質焦慮的個體,進行短期的團體心理輔導是否有顯著的效果仍需進一步研究。
(3)在距英語四、六級考前多久實施團體心理輔導,效果能夠達到最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4未來研究方向
部分大學生在英語考試中表現(xiàn)出的高焦慮水平是語言類學科考試高焦慮的一種表現(xiàn),因而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的團體輔導的方法是否能夠有效遷移,以緩解語言學科考試焦慮,需要繼續(xù)進行實證研究。特質焦慮的人群在生活諸多領域均表現(xiàn)出較高的焦慮水平,那么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焦慮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法是否有影響,目前還沒有定論。
參考文獻:
[1]滕秀杰,崔麗霞,李旭培.認知行為團體心理輔導促進大學生心理彈性的實踐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8(7):875-878.
[2]Mandler.G,Sarason,S.B.A study of anxiety and learning[J].Journal of Abnormal andSocial Psychology,1952,(47):166-173.
[3]Woipe.J.Psychotherapy by reciprocal inhibition[M].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58.30.
[4]A1pert.R.,Haber R.N.Anxiety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situations[J].Journal of Abnorma1and Social Psychology,1960,(61):207-215.
[5]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1993(增刊).31-35.90-92.
[6]丁正員.考前焦慮團體心理輔導實踐及探討[J].致遠的沉思.
[7]Hembrees.Correlates.causes and effects of test anxiety.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1988,(1):47-77.
[8][美]馬修?麥克凱(Matthew McKay),瑪撒?戴維斯(Martha Davis),帕特里?克范寧(Patrick Fanning)著.思想與情感[M].王鵬飛,李桃,等,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54.95.
[9]魏心.高中生考試焦慮集體治療探討[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14(3):191-192.
〔關鍵詞〕心理輔導;個案研究;教育契約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0)12-0014-04
一、問題的提出
本人先后在小學、中學擔任心理教師,常常面對一些班主任或家長轉介過來的學生,這類學生大都并不是純粹的心理方面存在不可調節(jié)的問題,而是行為習慣不良,他們都有這樣的特點:一是主動訴求改變的需求不強,有些甚至是覺得班主任或家長“逼”他來找心理老師的,所以不愿意配合心理輔導老師的輔導;二是對父母和老師的戒備心很強,不但不領會父母和老師的教育,而且經(jīng)常為自己的不良行為找的借口就是父母和老師的不妥的教育措施;三是自律心和自控力很差,稍微沒有外界的監(jiān)控和引導就會“犯錯”,因此,這類兒童通常是家長和教師的“頭痛孩子”。面對這樣的學生,單是運用各種心理咨詢的技巧與他進行有計劃的面談,是很難收到改變效果的。因此,本人在困惑許久的同時一直在實踐怎樣的輔導方法能夠對此類學生的輔導有成效。
后來嘗試了“教育契約”法,發(fā)現(xiàn)即使對此類兒童的改變艱難,但比其他方法確實行之有效。因此本文試圖結合本人所實踐的兩個案例――一名小學生和一名中學生,談談自己的實踐與思考,希望能給眾多跟本人遇到同樣問題的心理教師一些啟發(fā)。
二、對“教育契約”的認識
說起“教育契約”,人們首先聯(lián)想到的是它的法律意義:契約涉及雙方平等主體――各級各類學校,作為教育服務的供應方;家庭,作為教育服務的需求方。有關“學校校長與家長簽署了一個‘教育契約書’,在教育領域引進合同方式”的報道常見于各種報刊及教育刊物中,引起教育界和社會的廣泛評論和爭議。還有可能會聯(lián)想到在家庭教育中出現(xiàn)的學生與家長簽訂“親子合約”“母子公約”或“父子公約”,一些專家認為,此“家庭契約”會忽視家庭教育所需要的氣氛和兩代人之間所慕求的和諧,令孩子感到父母只是在履行契約的職責,而不是付出真正的關愛。
本人在此運用的“教育契約”與上述學校、家庭之間的契約有相通性,但本文并不是企圖去解決上述存在的爭議,而是思考“教育契約”在心理輔導工作中的運用,探討“教育契約”在教師、學生、家長三方對改變青少年不良的行為所產(chǎn)生的相互作用。本人認為,“契約法”也是和“代幣制”是一樣屬于教育心理輔導的方法,“代幣制”是平時老師和家長都慣用的方法,“契約法”一直為老師和家長所忽視,因為操作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家長、老師、學生三方面的情感融合。因此我設計這樣的一個“教育契約”, 希望通過這個“教育契約”來規(guī)范行為偏差學生的某些不良的行為,發(fā)展其積極的心理和道德品質,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本文就是呈現(xiàn)筆者在這方面探索的具體操作和思考。
三、研究個案
個案1:三年級學生小燁
小燁的家長經(jīng)常為接到老師和其他家長們的“投訴”而傷神,小燁的不良行為表現(xiàn)為:經(jīng)常跳上跳下忽左忽右,甚至不知道危險的動作,不能自我控制好自己的行為,有時會對班上同學有意無意地做一些危險性的攻擊行為。他的班主任每一次對他的行為糾正、再糾正,講道理、樹規(guī)范、豎起“大拇指”和寫表揚信等方法都用過,但是收效甚微;他的家長也配合老師的教育,經(jīng)常到校和老師一起探討輔導孩子的對策。本人經(jīng)過一年多的了解,跟他面談多次,與他一起對他的行為和心理作認知分析,并沒有起很大的作用。
個案2 :初一學生小夕
小夕并非生性多疑,但最近總懷疑周圍的同學有意找她茬兒。愛吃零食,到處借錢,日積月累,借了那個還了這個,總是欠債,班上好多同學都是她的債主,最后發(fā)現(xiàn)她多次偷竊。并且不愛干凈,剛上初一住校時被同學發(fā)現(xiàn)不刷牙不洗澡,因此遭到很多同學取外號譏笑,跟同學的關系漸漸處理不好。學習上經(jīng)常不做作業(yè),老師檢查作業(yè)時說忘了做,爸爸在家問起作業(yè)就說老師沒布置。本人多次跟她面談,感覺每次面談效果非常好,她很配合我對她的分析并進行反思,但是回到她的生活中還是一切照舊。而且面談時,她都會提到她單親的爸爸會用很粗暴的方式懲罰她,比如動手打她,或是讓她跑三千米等,然后就簌簌落淚,讓人感覺這孩子又是不幸婚姻的犧牲品,不良行為的產(chǎn)生是不負責任的家長造成的。
四、“教育契約”應用于心理輔導的實踐
面對以上兩位學生的不良行為表現(xiàn)和他們各自的個性特點,我都嘗試了自行設計的“教育契約”的方法,因為年齡、心智、環(huán)境等因素不同,所以對他們采取的輔導方案也有所不同,以下將具體闡述“教育契約”輔導方法的操作。
(一)輔導方案的設計
個案1:四年級學生小燁的輔導方案
首先,本人設計“小燁健康成長計劃”合約,融合老師、媽媽、爸爸和他本人的承諾;其次,結合了“代幣制”的方法設計了“小燁的超級積分卡”,分為“校園版”和“家庭版”,因為這只是一次輔導計劃,不可能把小燁的不良行為全部納入計劃進行糾正,因此只是針對他在校和在家各四項最需糾正的不良行為入手。
“小燁健康成長計劃”合約
老師們承諾:
1.小燁每做好一件“超級積分卡上”的事,都會豎起“大拇指”給他。
2.每天在放學的時候,檢查小燁的“校園超級積分卡”,一天中如果小燁做好積分卡上的事,就給一顆紅星星;小燁沒做好“超級積分卡”的事,就給藍星星。
3.老師每周會把“校園超級積分卡”拿給媽媽,讓爸爸媽媽來簽名。
4.老師相信并鼓勵小燁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好“校園超級積分卡”,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媽媽承諾:
1.每天給小燁四個“一定”:一定檢查輔導小燁的功課,一定讓小燁學會做一件家務,一定陪小燁練二十分鐘的書法,一定檢查小燁的衣服和書包整不整潔。
2.每天晚上睡覺前,檢查小燁的“家庭超級積分卡”,如果小燁做好積分卡上的事,就給一顆紅星星;小燁沒做好“家庭超級積分卡”的事,就給藍星星。
3.媽媽每周把“家庭超級積分卡”拿給老師,讓老師來簽名。
4.媽媽相信并鼓勵小燁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好“家庭超級積分卡”,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爸爸的承諾:
1.一周記錄一次小燁的“超級無敵積分卡”,把“校園積分卡”和“家庭積分卡”里的紅星星記錄到“超級無敵積分卡”上。
2.一個月內總算一次小燁的“超級無敵積分卡”,卡里的紅星星超過一定數(shù)目時,頒發(fā)一次“神秘”小禮品給小燁,鼓勵小燁。
3.一定相信,并鼓勵小燁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小燁承諾:
1.每天做到“家庭超級積分卡”和“校園超級積分卡”的事,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2.假如自己不小心沒做到,給班集體、給同學、給自己造成傷害時,愿意接受來自老師和爸爸媽媽的適當懲罰,并扣掉積分卡上的紅星星,換成藍星星。
爸爸媽媽、老師、小燁都不得反悔自己承諾的事情??!
簽約: 日期:
超級積分卡――我是小燁,我能行?。?!我最棒!?。。ㄐ@版)
1.我能做到每節(jié)課堂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不干擾老師、同學上課。
2.我能做到不隨便借同學的東西,我會禮貌地問他們,他們同意后,我才拿來玩。
3.我能做到不和同學打架,和同學發(fā)生矛盾時,我會請求老師幫忙解決。
4.我能做到不隨便爬欄桿,爬窗臺,爬柜子,那是很危險的。
超級積分卡――我是小燁,我能行?。?!我最棒?。。。彝グ妫?/p>
1.我能做到在學校不隨便爬欄桿、爬窗臺、爬柜子,那是很危險的,會讓爸爸媽媽擔心的。
2.我能做到在學校收拾好自己的書本和不弄臟自己的衣服,每天很整潔。
3.我能做到不和同學打架,不讓爸爸媽媽傷心。
4.我能做到每天很樂意跟媽媽講學校的故事,而且能耐心地聽爸爸媽媽、老師們的話。
個案2:小夕的輔導方案
對于初中生小夕,“代幣”的積分卡已經(jīng)吸引不了她了,合約書也讓她有 “一種被監(jiān)視,被哄著來改變”的幼稚感覺,她沒有答應簽訂書面的合約,但是答應我、她的爸爸和她三方現(xiàn)場握手為誓??紤]到心理輔導首先是尊重輔導對象的意見為前提,我沒有設計類似于小燁的積分卡和合約書,我約了她的爸爸和她在一起進行了家庭咨詢,口頭約定我們的計劃大致如下:
1.小夕會努力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爸爸也會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脾氣。
2.小夕準備一本家校聯(lián)系本,平時用來登記作業(yè),每周五放學,老師會在本子上寫評語,記錄小夕在校一周的表現(xiàn),周末爸爸也在本子上寫評語記錄小夕在家的表現(xiàn),一起為小夕加油。
3.小夕不會再發(fā)生偷竊的行為,這是不道德的,會讓爸爸擔心和操心。
4.爸爸答應不體罰小夕,因為這是對小夕成長不利的方法。
5.小夕會學著規(guī)劃自己的零用錢,每周不得超支,不經(jīng)常買零食。
6.每周一回校時爸爸只給一周的伙食費和零用錢,爸爸有權通過老師到飯?zhí)貌樵冃∠Φ娘埧ㄏM記錄。
7.小夕每周末把作業(yè)登記本上的作業(yè)完成后,爸爸必須抽出時間來檢查,并且簽名。
8.老師和爸爸承諾家校聯(lián)系本不是交流小夕的“犯錯”,而是鼓勵小夕能自己修正自己的行為。
(二)輔導過程
雖然輔導過程中充滿變數(shù),充滿細節(jié)問題的泛化,或是突發(fā)問題的干擾,但本人對這兩個學生的輔導過程可以概括如下:
1.以心理輔導老師的名義發(fā)出家長意見征詢書,征得家長的同意才實行以上計劃。
2.分別和家長、學生、班主任三方各自進行面談,并告知輔導方案,征詢輔導方案的修改意見。
3.和老師、家長、學生、班主任進行集體面談,明確此次輔導的目的、方案和過程的注意事項,兼顧孩子的心理感受,本人將這次會談命名為“愛的承諾”,而且這次會話的立場偏向學生。
4.定期檢查學生的積分卡,了解家長、老師、學生三方有沒有履行各自的承諾,并觀察學生的行為有沒有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是否良好,學生的認識是否有了初步的進步。
5.與班主任交流輔導方案實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6.跟家長交流學生的情況。
7.根據(jù)所了解到的情況,總結、反思、評估輔導的成效。
(三)輔導成效的評估與跟蹤
1.對個案輔導成效的評估
總的來說,比起之前只是和學生進行的多次面談輔導來說,這種輔導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小燁對“合約”表現(xiàn)出空前的興趣和恪守承諾的“斗志”,在剛開始進行輔導的那段時間,某些不良行為確實得到顯著改善,比如,不再爬欄桿,上課不干擾老師和其他同學,不隨便拿人家東西等。小夕不洗澡、不刷牙、愛吃零食等生活上的不良習慣也得到改善。遺憾的是在之前設計輔導方案時沒有設想到對個案進行前后心理測量,通過數(shù)據(jù)來觀察他們的心理道德素質的改善情況?,F(xiàn)只能通過對個案的行為觀察和與班主任、家長的交流來感受。
2.后續(xù)跟蹤
雖然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但個人認為這不算很成功的輔導。小燁最終還是沒能擺脫“問題孩子”的標簽,后來因本人的工作單位變更,沒有繼續(xù)跟蹤。小夕在表現(xiàn)好了一段時間后,不知是外界因素的干擾,還是她在脫離輔導方案后回歸原樣,之后又發(fā)生了說謊、盜竊行為。說起這件事,成為我心中永遠的遺憾,那段時間老師和家長們都發(fā)現(xiàn)她進步時,我也送給她一支原子筆,不久就聽聞她疑似再次發(fā)生盜竊行為,我為表示輔導的權威和嚴肅,收回原子筆,理由是她并沒有真的進步,繼續(xù)犯這種她最不能犯的錯。也許這件事是導致她后來疏遠我的“禍首”,她接下來不再信任我,見到我就躲,這是我從事心理輔導工作以來感到最挫敗的一件事。
五、“教育契約”應用于心理輔導工作的思考
(一)經(jīng)驗
1.“教育契約”是可以應用到心理輔導工作中的,由于結合了行為治療技術,因此能夠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對個案的輔導可計劃、可觀察、可追蹤、可監(jiān)控。
2.“教育契約”在處理品德行為不良青少年的問題上有其特有的優(yōu)勢,尤其適合用在小學生的心理輔導中,因為小學生對來自教師、家長的“平等式”的承諾比較信服,特別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個案中的小燁聽到跟爸爸媽媽、老師簽訂“合約”,非常興奮,每天關注他得了多少顆紅星星,看到藍星星貼上的時候,總是一副很不服氣的樣子。小夕每周五回校時準時拿她的家校聯(lián)系本給我,等我寫完評語后,總是很著急地拿過去看,而且愿意跟我交流她家庭更多的事情。
3.區(qū)別于其他只是和個案進行面談咨詢的輔導技術,“教育契約”的輔導是全方位的輔導,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可以做到對問題學生的輔導,而且還和家長和老師一起進行多次的溝通和思考,共同探討對策,能對家庭教育和師生關系的改善起到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優(yōu)化問題學生的教育環(huán)境。這一點在兩個個案輔導中都有明顯的體現(xiàn)。
4.“教育契約”法通過師生、親子、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承諾,讓學生從他律狀態(tài)過渡到自律,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自律性和自控性。對于那些班主任或家長轉介過來的,不是主動求助的學生來說,這個方法只要取得他的認同,也會是比較有效的一個方法。
5.“教育契約”輔導方法需與其他輔導方法相結合,如:在小燁的個案中運用了“代幣制”輔導技術;在小夕的輔導中,引導小夕反思自己的不良行為,設計自己的零用錢規(guī)劃,用日記本記錄自己的成長喜悅等認知輔導家庭作業(yè),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6.“教育契約”輔導方法并不能純粹地在親子或師生之間強調“契約”的承諾和責任。采用“教育契約”方式輔導孩子,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宜過分夸大。家長、教師應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解、理解孩子上,把握孩子的思想脈搏和行為軌跡,從孩子的健康發(fā)展與社會的和諧共存出發(fā),及時溝通和引導,才是教育的高境界。
(二)不足
1.“教育契約”的輔導涉及的關系較廣,較難控制操作的過程。因為這種輔導除涉及到基本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家校關系外,還涉及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但這些心理輔導工作者都不可能隨時關注和干涉,因此,輔導過程較難掌控。
2.由于“教育契約”的輔導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將“問題學生”的不良行為寄希望于學生、老師或家長在遵守承諾的基礎上發(fā)生改變,因此,對于輔導過程中的兒童情感變化,心理輔導老師的關注和及時的引導都顯得很被動。
關鍵詞:朋輩心理輔導;社會支持系統(tǒng);團體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2-0172-02
朋輩心理輔導即是經(jīng)過一定培訓的朋輩輔導員向需要幫助的同學提供的心理輔導活動。作為新生事物,它具有遠大的發(fā)展前途和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目前朋輩心理輔導已成為學校心理教育的重要補充力量。國內對于朋輩心理輔導的研究只停留在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的重要性、體系構建及具體實踐等方面。但是從理論上來說,朋輩心理輔導之所以能夠有效地調節(jié)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也正是由于朋輩是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朋輩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影響機制,并引入團體心理輔導這一近年來逐漸興起的輔助教育形式,探究優(yōu)化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方法。
一、對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內涵剖析
1.社會支持的定義
所謂“社會支持”,一般是指個體與社會大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當個體遇到外界環(huán)境的威脅以及困難時,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得以強化,進而可為個體提供精神上或物質上的幫助,是心理社會壓力與心理障礙之間的中介因素之一[1]。
社會支持的概念來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精神病學的研究。近二三十年來,社會學家、社會精神病學家及流行病學家分別從各自研究目的出發(fā)來研究社會支持,提出了對社會支持的不同定義。國內學者肖水源把社會支持分為三個方面: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有些人雖然可以獲得支持,卻拒絕別人的幫助[2]。Cohen和Wills(1985)根據(jù)社會支持所提供資源的不同性質將社會支持分為四類: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工具性支持、歸屬性支持[3]。
2.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內涵
社會支持系統(tǒng)通常是指來自社會各方面包括父母、親戚、朋友等給予個體的精神上或物質上的幫助和支持共同組成的系統(tǒng)。根據(jù)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四級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研究表明,心理咨詢師、心理委員、朋友或同學、家庭成員、學生輔導員處于大學生社會支持的核心層[4]。對于處于危機中的大學生來說,核心層的成員與危機個體始終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最先發(fā)現(xiàn)危機個體的危機狀況,對危機個體的社會支持的力量是最強大的。
3.大學生社會支持來源的變化
我國學者陶沙[5]研究了大學新生不同來源的社會支持的特點,發(fā)現(xiàn)入學前,父母和老師提供的支持較多;入學初期,各支持源提供的支持顯著降低,但父母提供的支持程度相對較高;在入學近一學期時,父母、同伴提供的支持明顯上升,老師提供的支持程度繼續(xù)下降。易進認為,就大學生而言,從家庭獲得的支持類型多為情感支持,同伴側重于工具性支持和陪伴支持[6]。
二、朋輩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影響機制
1.朋輩輔導員為當事人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
朋輩心理輔導的行為干預原理是出自社會學習理論、合理行為理論、參與教育理論等社會心理學的理論支持。
近年,國內高校在借鑒國外的經(jīng)驗基礎上,掀起了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研究的熱潮,紛紛在校內成立各種學生組織開展特色活動,或培訓朋輩輔導員,或建立健全班級心理委員制度。以合肥工業(yè)大學為例,該校已連續(xù)數(shù)年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班級心理委員培訓班,并在每個學生寢室設立了心理聯(lián)絡員。這一體系的建立,本身就旨在構建學校、學院、班級、寢室自上而下的四級心理危機干預反饋機制,并通過朋輩的力量,最大范圍和最快速地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實現(xiàn)反應,這也是對朋輩心理輔導理論的有效實踐。
由于大學生獨特的心理特點和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他們面對心理危機時更愿意向熟悉的同學、親密的朋友訴說。而朋輩輔導員正是這樣一群與當事人享有共同的價值觀念、經(jīng)驗、生活方式的“朋友”,他們具有年齡相近、性別相同或者所關注的問題相同等特點。因此,朋輩輔導員所做的主要是傾聽當事人的困惑,在一定層面上給予當事人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同時,朋輩輔導員又是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的,對同學間的心理危機有初步的判斷能力。如果發(fā)現(xiàn)有問題的學生,他們會馬上進行干預并向上級匯報,聯(lián)系周圍的朋友和家庭成員,根據(jù)個體需要為其提供社會支持,盡可能協(xié)助個體擺脫危機的影響。同時,馬上聯(lián)系心理咨詢師和學生輔導員,做好信息的收集者。因此,朋輩心理輔導又被美國心理學家伯納德(Benard)稱為“心理干預的天然磁石”[7]。
基于這一特點,將朋輩心理輔導運用到構建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中,為他們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形成大學生穩(wěn)固的危機個體社會支持的核心層,并成為心理危機的四級社會支持干預系統(tǒng),是學校心理教育的重要補充力量。
2.朋輩心理輔導促進朋輩輔導員自身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完善
朋輩心理輔導本身具有優(yōu)勢,表現(xiàn)為:易于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涉及范圍廣,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在處理問題的同時又利于自身成長,是一個助人自助的過程。對于求助者來說,它是一種獲得幫助的有效途經(jīng),是在專業(yè)心理輔導尚未完全普及,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解決心理困擾的重要方式。對于助人者來說,進行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對自我不斷完善、不斷成長、不斷發(fā)展的過程。蔡秀娟認為,在朋輩心理輔導中的助人者和當事人的角色通常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說,助人者和當事人可能隨著環(huán)境和心境的改變而相互轉換角色[8]。所以,“朋輩心理輔導”有相互性,可以認為是人際交往中需要互補的產(chǎn)物。
筆者在合肥工業(yè)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對23名同學開展了朋輩輔導員的相關培訓,其中大量的采用了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工作人員在培訓前后采用問卷法考察了23名朋輩輔導員對于自身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認知變化以及相應的問題。結果發(fā)現(xiàn),培訓前,80%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社會支持系統(tǒng);培訓后,60%的人領會了社會支持系統(tǒng)對于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并且開始意識到同伴作為解決問題的首選求助對象,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在回答“碰到問題首先找誰商量”時,有70%的人回答找同伴,10%回答找父母,8%回答找老師,12%回答找其他對象。可見,通過參加朋輩輔導員培訓,也給他們個體自身帶來了一定的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
與專業(yè)心理咨詢一樣,在朋輩心理輔導過程中,輔導員也會出現(xiàn)來自工作中的煩惱和困惑,感受到自身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不夠完善,甚至面臨一些心理危機。指導教師會根據(jù)每一個朋輩輔導員的情況進行督導和培訓。在督導中,指導教師會幫助朋輩輔導員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特點和局限,達到自我完善[9]。
三、朋輩心理輔導對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優(yōu)化方法
1.團體心理輔導形式的引入
20世紀70年代后,朋輩心理輔導在美國學校教育中得到大規(guī)模的推廣,從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到生活、學習輔導,拓展出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朋輩心理輔導活動。目前,國內多是采用團體輔導的形式,對以各種形式組成的學生團體進行心理干預,有治療性的目標,也有發(fā)展性的目標,因實施方便、推廣性強、見效快等特點逐漸受到重視。這種心理輔導的過程可以引入到朋輩輔導員培訓中或者由朋輩輔導員帶領到團體中。團體輔導的開展可以增強朋輩之間的相互信賴程度,在團體內形成良好的氣氛,對于團體成員人格的改變和社會支持系統(tǒng)核心層的建立與優(yōu)化都非常重要。團體輔導之所以能有良好的成效,是因為成員們,即朋輩間有著接近的年齡、價值觀、生活方式、經(jīng)驗,共同的理念使得輔導者與尋求幫助者容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朋輩輔導員能夠更為積極地提供傾聽、支持與其他幫助,因此這種心理輔導的過程能達到的效果非常明顯。
張傳柱等人研究將朋輩心理輔導應用于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教育中,輔導形式是在朋輩心理輔導員帶領下的團體活動,方案如下:(1)破冰游戲――“棒打薄情郎;(2)魔鏡;(3)抬棺游戲;(4)重要事件管理;(5)飛奪瀘定橋;(6)我的情緒我做主;(7)相親相愛一家人[10]。研究結果顯示,以團體輔導為主要形式,實施朋輩心理輔導,一方面借助朋輩輔導員自身存在的優(yōu)勢使得團體內的其他成員更易于打開心扉、相互交流、傾訴煩惱;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資源,降低了大學新生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焦慮與戒備心理,營造一個安全、溫暖的氛圍,更有利于學生獲得歸屬性支持。
2.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與社會支持理論的有效整合
團體心理輔導利用了包括認知行為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團體動力學和個人中心治療等多種咨詢理念,通過在團體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采用了開啟、催化、保護、支持、折中、連結、摘要、整合、示范等技術, 充分發(fā)揮團體輔導的優(yōu)勢[11]。特別是在內容設計方面,要求根據(jù)輔導對象的特點設計具有針對性和合理性的內容。
社會支持理論中談道,社會支持是一種資源, 是個人處理緊張事件問題的潛在資源, 是通過社會關系、個體與他人或群體間所互換的社會資源。這種社會資源觀啟發(fā)了我們,在設計此類團體心理輔導方案時,要運用團體動力學及人際溝通理論,創(chuàng)造一種信任、民主的團體氣氛和高度的凝聚力,指導團體成員的溝通、增進自我了解和他人了解、在協(xié)調人際關系中獲得成長和社會資源。因為人際溝通不僅是大學生日常活動所需的基本技能之一,而且還可以作為一種資源來合理地運用。當父母不在身邊時,同學間的幫助和關心對大學生來說是及其重要的。這類似于農村留守兒童[12]。大學生要學會了解彼此的需要,理解彼此的情緒和反應,學會恰當?shù)臏贤ǚ绞?。比如,在團體初建階段,選出隊長、設計隊歌、隊徽、口號,“同舟共濟”等活動,使成員從陌生到熟悉,創(chuàng)設互助、和諧的小組氛圍,為成員傾吐心聲奠定心理基礎。再如,“解開千千結”,“信任之旅”,增進成員對解決心理困惑的信心,進一步增進成員的信任和團體凝聚力。
社會支持系統(tǒng)觀告訴我們,社會支持需要深入考察, 是一個系統(tǒng)的心理活動, 它涉及行為、認知、情緒、精神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主觀支持,它強調主體在社會中所感受到的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體驗和滿意程度。因此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領導者要引導每位團體成員在活動的同時一定要將注意力集中在體驗當下的情緒和反應上,而不是一味地沉迷在“游戲”中。因為主觀支持總是比客觀支持更有意義,感知到的現(xiàn)實是心理的現(xiàn)實作為實際的(中介)變量影響人的行為和發(fā)展 [13]。比如,在由朋輩輔導員組成的團體中,通過角色扮演、個案分析等手段,回憶成長過程中給予他人的幫助,以及開展“求助者的訓練”,體會求助者和助人者的感受,感知朋友的關心,提高獲得社會支持的能力。
此外,正確、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我,即對自己的生理狀況和心理狀況,對自己與他人和社會關系的認識、評價、期望,社會關系的認識、評價、期望,也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基礎和主要內容[14]。因為當自我認知出現(xiàn)偏差時,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假設該團體是由朋輩輔導員組成的,那么通過此類活動的設計即可達到使朋輩輔導員進行自我心理調整,維持和提高自尊水平的目的。比如,在由朋輩輔導員帶領的團體中,設計“價值大拍賣”、“照鏡子”、“我是誰”等活動,促進團體成員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自我,學習新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
綜上所述,朋輩心理輔導對于優(yōu)化大學生社會支持系統(tǒng)有顯著的作用,不僅為被輔導者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支持,也促進朋輩輔導員自身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完善。而團體心理輔導的引入,則利用它的優(yōu)勢,使團體成員體驗到理解與被理解,尊重與被尊重,支持與被支持,在獲得社會資源的同時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是行之有效的。
參考文獻:
[1]周澤志.高校社會支持系統(tǒng)研究[J].學理論,2012(11):201-202.
[2]肖水源,楊德森.社會支持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87(4):41-45.
[3]王雁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關系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2004(5):1175-1177.
[4]張亞君.基于社會支持理論的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的構建[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2009.
[5]陶沙.大學新生社會支持的特點與變化的研究[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0(1):1-5.
[6]許芳.大學生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7]石芳華.美國學校朋輩心理咨詢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7(8):52-55.
[8]蔡秀娟,黃東,鮑金勇,等.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的實踐與探討[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4):64-68.
[9]姚斌,劉茹.高校朋輩心理咨詢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8(9):126-127.
[10]張傳柱.朋輩心理輔導在新生入學適應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3):172-173.
[11]楊珊.團體干預對提高示范性高中學生社會支持的效果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2(24):57-62.
[12]蔣美華.農村留守兒童領悟社會支持短程團體輔導的實驗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
傳統(tǒng)教學的最大特點是知識的灌輸性,教師在備課時預設好教學環(huán)節(jié):比如設定教學目標,將授課的知識點即重點,難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引導學生重點解答,若學生無法正確會到,老師則通過引導將設置好的問題答案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注重本書的權威和絕對性,教學效果通過預設環(huán)節(jié)來完成,是一種強調師本位,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的關鍵,使教學過程變成了灌輸知識的過程。在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也是如此,“按授課計劃完成認識性的教學任務,是心里健康課堂教學的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授課教師是主動的,是支配者,學生是被動者,是服從者。教師在教學中傾向自身的主導地位,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個別老師甚至在課堂上搞起一言堂,用單一的語言講述來實現(xiàn)知識的傳授,束縛的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種教學模式已經(jīng)跟不上時展的步伐,學生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下已經(jīng)不能滿足教師的這種灌輸是授課方式。有學者在探索性的研究“新基礎教育”時曾提出:一個課堂教學的真實過程就是營造一個師與生、以及多種教學因素間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動態(tài)推進的,并且是在新的狀態(tài)不斷生成的選擇過程中推進的,并影響下一步發(fā)展的過程。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團體心理輔導”模式
設計團體心理輔導,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協(xié)助與服務來助人自助,它是一個教育過程,具備教育活動的性質,其目的是以是促進人格的健全發(fā)展。而心理健康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根本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適合社會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提高學生的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團輔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兩者的目標都具有相似性,可以把兩者的理念相互融合,進一步拓展、創(chuàng)新。因此,筆者根據(jù)團輔理論,借鑒專業(yè)的技術,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特點,嘗試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團體心理輔導”模式:
1根據(jù)授課內容設計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
根據(jù)高職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包括大學新生的心理適應、高職學生自我意識的完善、高職學生成才與學習心理、人際交往的策略與訓練、高職大學生情緒的調節(jié)、高職學生戀愛與性心理的調適、高職學生挫折心理的調控、高職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因此,要推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團體心理輔導”模式,必須設計針對以上教學內容的活動主題,使教學內容變得既生動有趣又便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如教授“高職學生自我意識的完善”這一情景時,可以設計“我是誰”的團輔活動,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同事進行了自我剖析。
2根據(jù)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方案設計
實施辦法在一個情景的教學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團輔活動的設計可以單一,也可以采用多重形式和方法,只要能夠密切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即可,不要本末倒置。如過游戲環(huán)節(jié)設計時間過長,雖然學生互動性高,課堂也會很活躍,但是這樣占用了過多的時間,就不能進行充分的分享和討論,后期的理論分析階段學生也就很難進入,教學效果不好。
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
“團體心理輔導”模式的具體操作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下面以情緒與調節(jié)單元為例,闡述筆者在課程教學中所實施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教學內容:高職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教學目標:使學生認知情緒,識別自我情緒的多樣性,通過情緒輪穩(wěn)定性測試嘗試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緒。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1)探究自我的負面情緒:讓學生雨大家分享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的負面情緒,要求描繪得盡量具體。請其他同學相互討論,幫助分析出引發(fā)這種負面情緒的行為或心理的原因。
(2)收集情緒形容詞匯:將學生分成六人一組,要求每組在五分鐘內盡可能多的在一張卡紙上寫出表現(xiàn)基本情緒的詞語,寫好后讓其中一組學生和大家分享其想到的詞匯,其他組別分別進行補充。
(3)討論放松情緒的方法:通過組織學生互相分享自己有效調節(jié)情緒的心得體會,找出共性的內容,組織起來,變成通俗易懂的放松情緒的方法。
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團體心理輔導”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網(wǎng)絡平臺;高校;職業(yè)心理;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04-0077-03
研究的動因
高校職業(yè)心理輔導日益受到重視 同志曾經(jīng)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中提出:要就“如何引導大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更好地應對人生和社會的各種問題和矛盾”進行探討,要根據(jù)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制定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yōu)良品格,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1年頒布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的通知》,要求各高校組織實施相應的心理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的教學工作體系,開展多渠道的心理輔導,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的教育。其中,職業(yè)擇業(yè)心理輔導是一個重要內容。
良好的職業(yè)心理素質可緩解大學生就業(yè)壓力 2012年10月,世界知名辦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工作壓力最大的國家之一。職業(yè)心理健康已成為全球管理領域的新課題。近年來,大學生就業(yè)難已經(jīng)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在就業(yè)過程中,大學生集中表現(xiàn)出焦慮、自卑、從眾、依賴等問題,缺乏對職業(yè)選擇的正確認知和遇到問題時的調適方法。其實,用人單位看重的并不僅僅是與工作直接相關的技能和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大學生學習和融入工作環(huán)境的速度,包括與他人能夠相互融合、順暢銜接的良好心理機制,這一點其實就是職業(yè)適應和角色轉化的能力和速度。能夠做到這一點,使大學生的職業(yè)心理實現(xiàn)動態(tài)變化,可有效緩解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
以網(wǎng)絡為平臺的心理咨詢的興起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傳統(tǒng)的心理輔導方式也悄然發(fā)生變化,利用QQ平臺、網(wǎng)絡語音、電子郵件、BBS等工具的心理輔導應運而生,這些現(xiàn)代網(wǎng)絡交流方式逐漸運用于心理咨詢行業(yè)。特別是對于咨詢前的預約了解,如社交恐懼傾向等特殊人群的約見,都有很好的幫助。同時,網(wǎng)絡心理咨詢空間和時間上便捷、保密性強等特點都能成為傳統(tǒng)心理輔導的有效補充。已經(jīng)有一些醫(yī)院、機構或個人建立心理咨詢網(wǎng)站或網(wǎng)頁,開展心理治療或健康教育。由于高校局域網(wǎng)的建立與健全,以網(wǎng)絡為平臺的職業(yè)心理輔導條件已經(jīng)比較成熟。
高校職業(yè)心理輔導手段比較傳統(tǒng) 我國高校開展大學生的職業(yè)心理輔導起步較晚。一般高校對學生進行職業(yè)心理輔導主要有入學時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設計和畢業(yè)時的就業(yè)指導,還有由學工辦心理健康協(xié)會開展的一些心理輔導工作??傮w來說,手段比較傳統(tǒng),一般都是面對面?zhèn)€體咨詢或團隊輔導,由傳統(tǒng)的人際渠道進行心理問題的輔導,速度比較慢、時效比較差,如高校中出現(xiàn)多起惡性殺人事件都與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導有關。如何建立有效的實時交流的網(wǎng)絡平臺進行職業(yè)心理輔導,已成為高校管理的一項重要課題。
網(wǎng)絡平臺作為職業(yè)心理輔導手段的特點
安全私密,顧慮小 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在被認為“有心理問題”的時候,學生往往在社會功能上,如交往、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受到影響,會承受更多的壓力。所以,有些學生遇到心理問題也不愿意積極咨詢,生怕暴露自己的信息從而產(chǎn)生不良影響,更不愿意將職業(yè)心理相關問題當作“心理問題”看待。相比之下,網(wǎng)絡心理輔導比直接到心理咨詢室咨詢更能保護學生的隱私,如學生可以匿名咨詢,克服心理阻礙。利用網(wǎng)絡平臺的職業(yè)心理輔導在激發(fā)咨詢者的主動意識、采取咨詢行動方面,可以減少學生的顧慮,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
方便靈活,有實效 網(wǎng)絡使人們的交流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也使心理咨詢更加方便。學生自我覺察心理問題往往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常規(guī)的心理咨詢安排時間,所以,不能在第一時間與心理咨詢師接觸并獲得幫助,而心理測量工具的應用等,則可以不局限于心理咨詢室的時空約束,更加方便快捷。每次心理輔導的案例記錄和存儲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整理,而網(wǎng)絡技術為信息留存提供了經(jīng)濟、省時的方式,可極大地提高輔導教師進行督導和研究工作的效率。
關系平等,更主動 在醫(yī)院的心理咨詢工作中,是醫(yī)生與病患的關系;在學校的心理輔導工作中,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這種傳統(tǒng)的上下級關系,前者的權威性都會給后者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甚至產(chǎn)生阻抗。在網(wǎng)絡平臺的交流中,可讓這種關系更為平等,有效消除學生的戒備,可以更真實地說出自己的困惑。同時,可以選取學生關心的普遍性、敏感性、傾向性的問題在網(wǎng)絡上進行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自由暢談,互動交流,平等地發(fā)表看法。學生作為求助者也同樣可以幫助別人,更深刻地體現(xiàn)“助人自助”的理念。
當然,網(wǎng)絡平臺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職業(yè)心理輔導中關系不穩(wěn)定、媒介交流獲取信息不全面、受制于一定的技術條件等,所以還需要傳統(tǒng)的團隊輔導活動、面對面咨詢等傳統(tǒng)心理輔導技術加以補充。但是兩者并不沖突,可以對兩種方式的互補性做一些有益嘗試。
職業(yè)心理輔導網(wǎng)絡平臺系統(tǒng)的構建
高校的職業(yè)心理輔導主要以指導學生職業(yè)活動和支持學生職業(yè)發(fā)展為內容,是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豐富學生的職業(yè)心理體驗,鍛煉學生的職業(yè)心理素質,讓學生自覺向職業(yè)角色轉化,加快職業(yè)適應的過程。所以,職業(yè)心理輔導是個系統(tǒng)過程,涉及部門比較多,項目比較豐富,活動時間也比較長。目前,職業(yè)心理輔導普遍存在目標不明確、任務不清晰、工具較單一、缺乏針對性和系統(tǒng)性的輔導方案等問題。所以,“網(wǎng)絡心理輔導平臺”的構建需要確立明確目標,完善組織框架,采取適當方法,具備軟硬件設施等,各方面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使職業(yè)心理輔導更為專業(yè)、規(guī)范。
第一步:確立職業(yè)心理輔導目標,“一定、二專、三入職” 根據(jù)高校教育管理的特點,結合教學管理系統(tǒng)和職業(yè)心理輔導的要求,制定的職業(yè)心理輔導目標是“一定、二專、三入職”,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職業(yè)適應能力。其中,“一定”是指對一年級學生進行“職業(yè)人的心理素質”的“定向”輔導。這一階段把以強調職業(yè)意識為主的職業(yè)人的心理要求作為主要內容,是將一個大學新生轉變?yōu)槁殬I(yè)人的心理準備訓練?!岸!笔侵笇Χ昙墝W生進行與職業(yè)技能相結合的職業(yè)心理輔導?!皩!笔侵笧楦咝瓿上鄳殬I(yè)活動提供的心理動力支持,如細心、耐心、誠信、正直、責任心、自覺性等方面的心理輔導。“三入職”是指對三年級即將進入實習崗位的學生進行擇業(yè)前的職業(yè)心理訓練,以職業(yè)選擇和職業(yè)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主要內容進行相應的輔導,為良好就業(yè)做心理準備(見圖1)。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可以使職業(yè)心理輔導更加有針對性,能有效地把各個階段的活動結合起來,分類、分段管理,點面結合,突出重點,便于評估。
第二步:確立團隊,責任到人 高校各部門已經(jīng)分擔了職業(yè)心理輔導的部分內容,但是一般都局限于本部門的事務性工作,比較零散、瑣碎。同時,也會造成相互交叉、重疊。所以,應建立職業(yè)心理輔導團隊,有效整合各種資源,突出主線,強調特色,圍繞目標更有效地開展工作。團隊由學校主管副書記牽頭,起到核心的作用。就業(yè)處提供最新職業(yè)輔導的政策信息,團委和學生處負責人做好節(jié)點的管理工作,由相關學生部門或社團具體執(zhí)行,做好網(wǎng)站的維護工作。同時,專業(yè)的職業(yè)心理輔導教師具體負責整個方案的分工和進度,負責心理咨詢和團隊活動的輔導工作。當然,條件允許時,可以一人扮演多個角色,完成多項工作。整個團隊要明確目標,知曉在系統(tǒng)中的責任和作用,積極發(fā)揮團隊成員的主動性和參與熱情,形成有凝聚力和執(zhí)行力的隊伍。
第三步:網(wǎng)絡平臺的建立 根據(jù)目標和團隊分工,確立職業(yè)心理輔導的任務和方法。以網(wǎng)絡平臺為主的職業(yè)心理輔導主要解決的問題:一是職業(yè)心理知識的普及。職業(yè)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分支,主要研究人們在選擇、從事和改變職業(yè)過程中的個體差異和特點,不同的職業(yè)要求從業(yè)者具有不同的性格特質,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職業(yè),要了解自我并進行與職業(yè)的合理匹配,必須以學習為基礎。所以,應設置“心理資訊”模塊,及時更新職業(yè)心理相關的各項資訊,主要包括各行業(yè)最新動態(tài)、創(chuàng)業(yè)政策、職業(yè)規(guī)劃、職業(yè)決策、職場減壓等,還應包括各個專業(yè)的職業(yè)能力體系。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職業(yè)心理相關知識,掌握動態(tài)信息。二是職業(yè)心理評估。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人適其職,職得其人”,通過測量和評估,讓學生更加了解自我,進行職業(yè)定位。測量包括學生入學時全體學生的心理普測和針對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各項測量,主要有職業(yè)性格、職業(yè)能力、職業(yè)興趣、職業(yè)發(fā)展、人格測試等,根據(jù)測試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心理問題的自檢。同時可以與教師交流溝通,進行診斷和評估,如有特殊個體,可進行專家合議,給出針對性報告。三是職業(yè)心理輔導。主要是建立職業(yè)心理學習資源庫,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生動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與職業(yè)相關的電影、故事、課程、心理圖片等,增加心理輔導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職業(yè)心理的理論知識。其中,有關各個行業(yè)的影片,在生動故事的背后呈現(xiàn)出職業(yè)特點和規(guī)范、職業(yè)發(fā)展和晉升等,可在很大程度上便于學生建立職業(yè)認同,掌握職業(yè)技能。四是職業(yè)心理咨詢。即運用多種咨詢形式開展群體和個體咨詢,通過QQ群、電子郵件、BBS進行在線咨詢與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決求職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念,獲得良好的心理支持,更加勇敢地面對職業(yè)問題。具體如圖2所示。
第四步:職業(yè)心理輔導網(wǎng)絡平臺的維護 網(wǎng)站建立之后,要進行有效的團隊管理。一是教師團隊的專業(yè)培訓和學習;二是學生管理隊伍的講座和交流;三是各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會議。要分期、分批有重點地進行隊伍素質提升,提高網(wǎng)絡職業(yè)心理輔導的質量。常規(guī)工作主要是安排定期輪班進行職業(yè)心理輔導,對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與分析,監(jiān)測學生的職業(yè)心理動向,維護網(wǎng)絡平臺的運轉等。
探索與關注
職業(yè)心理輔導網(wǎng)絡平臺系統(tǒng)的建立,可增加高校心理輔導的主動性、針對性和科學性。通過在校三年系統(tǒng)的職業(yè)心理輔導,可使學生獲得應對職業(yè)選擇與發(fā)展的良好心理準備,引導學生關注職業(yè)生活,提高學生對個人、職業(yè)和社會的辯證認識,為學生實現(xiàn)動態(tài)的人職雙項匹配提供幫助,同時,可增加學生的心理抗壓、抗風險能力等,發(fā)展在未來職業(yè)工作中所必需的優(yōu)良心理品質。
同時,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職業(yè)心理輔導在新的媒體環(huán)境下,需要高校多部門協(xié)同配合,集中對學生職業(yè)心理問題進行關注和輔導,這是集合專業(yè)教師團隊、就業(yè)指導部門、心理咨詢室、校外就業(yè)管理系統(tǒng)等多層次共同工作的有效嘗試,也是教學管理和思政教育的有益融合。
但是,網(wǎng)絡畢竟是一把“雙刃劍”,在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引發(fā)一些思考。所以,以網(wǎng)絡為平臺的職業(yè)心理輔導還需要繼續(xù)關注三點:(1)網(wǎng)絡是心理輔導系統(tǒng)中的一個有效平臺,信息技術提供了互動交流的機會,但更要注意與傳統(tǒng)職業(yè)心理輔導方式的相輔相成,兩者結合,揚長避短,起到互相促進的作用。(2)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資料的收集和整理、討論主題的發(fā)起、網(wǎng)站的維護等,應在統(tǒng)一目標的指導下,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3)網(wǎng)站的更新和維護要及時,根據(jù)當下的心理輔導熱點、需要集中解決的學生心理問題等,及時更新資料,同時,應做好網(wǎng)絡信息的存儲與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
[1]楊映秋,孔燕.高校心理教育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系統(tǒng)實踐和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6(6).
[2]李晶,李向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體系的構建[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4).
[3]宋建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2).
研究結合上海大學朋輩心理工作室的實際運作開展,聚焦團體輔導與朋輩互助的交叉領域,運用單次團體輔導和系列團體輔導培訓學生朋輩,結果發(fā)現(xiàn)團體輔導受到學生朋輩好評,系列團體輔導能切實提升學生朋輩的抗逆力,增強助人與自助的能力,而朋輩心理工作室建設對團體輔導在高校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有助于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配置,完善和創(chuàng)新高校團體心理輔導模式。
關鍵詞:團體輔導;朋輩心理工作室;朋輩互助
DOI:10.15938/ki.iper.2016.05.029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6)05-0130-04
一、問題提出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借助團體力量和各種心理輔導技術,通過團體內人際互動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最終達到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人格全面健康發(fā)展的目的。[1]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銳亮點,其優(yōu)勢在于為青少年學生提供互動平臺,能夠模擬社會情境,在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改善學生情感體驗、增強學生生涯意識等方面效果顯著。[2-6]
朋輩心理輔導是指年齡相當者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的同學和朋友給予心理開導、安慰和支持,提供具有心理咨詢功能的幫助。[7]朋輩心理輔導是一種實施方便、推 廣性強、見效快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心理教育的主動性,它有利于充分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培養(yǎng)學生樂于助人的品格,有利于助人自助目標的實現(xiàn)和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8]近年來,大多數(shù)院校建立的“學校―院系―學生”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為構建朋輩心理互助體系提供基礎。[9]
2013年,基于生活社區(qū)的上海大學“朋輩心理工作室”在大類招生和通識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學校組織優(yōu)秀心理輔導員組建朋輩工作室指導團隊,并面向社區(qū)招募一批對心理感興趣并有志愿服務意識的學生組成朋輩互助的骨干力量,由心理輔導員指導學生朋輩在心理工作室中實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10]
本研究結合上海大學朋輩工作室的實際運作開展,聚焦團體輔導與朋輩互助的交叉領域,在排解學生朋輩自身心理壓力的同時,提升學生朋輩的專業(yè)技能,增強助人與自助的能力。團體輔導與朋輩互助的結合,還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優(yōu)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配置,滿足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需要,幫助高校建立更為完善的心理健康三級網(wǎng)絡體系,為我校朋輩心理工作室的建設總結經(jīng)驗、提供建議。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上海大學社區(qū)學院朋輩工作室學生骨干47人,都來自大學二年級,身心健康,有比較強烈的認識自我、提升自我的意愿,對心理學感興趣,性格友善坦誠,愿意為學生心理健康提供服務。其中有12人參與抗逆力成長小組系列活動,男生4人,女生8人,平均年齡為19.33歲。
2.研究工具
抗逆力成長小組的效果評估使用中文版心理韌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簡稱CD-RISC),該量表共25個項目,分屬于堅韌(13項)、力量(8項)和樂觀(4項)三個維度。于肖楠等研究認為,其信度指標令人滿意,中文版具有良好的效標效度。[11]該量表的英文版的信效度也得到證實,且有研究證明其能夠反映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患者治療之后的全面改善狀況。[12]
本研究所采用的《團訓效果評價表》借鑒復旦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相關資料基礎上修改而來,采取五分制,共4個維度,其中課程適用性(2項)、培訓內容評價(6項)、培訓師評價(6項)、反思和建議(4項)等。
3.研究步驟
第一步,心理輔導員在專職心理咨詢師的指導下,根據(jù)團體輔導方案資料、團體輔導理論,結合研究對象的特點與需求,制定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見表1)。
第二步,實施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由心理輔導員擔任團體心理輔導帶領者,對上海大學社區(qū)學院朋輩工作室學生骨干開展一系列活動。
其中抗逆力成長小組的輔導活動共7周,每周1次,每次2小時,總活動時間為14小時。成長小組成員固定,7次活動為一個連續(xù)的整體,包含小組破冰和熟悉、小組建設和成長、結束三個階段。每次活動亦嚴格按照團體心理輔導的標準模式,由熱身活動開始,之后聚焦一個事先確定的主題開展工作,最后以小組分享結束。工作主題大致包括相互認識、自我覺察、沖突處理、人際交往等,活動形式包括團體輔導活動、會心交談、沙盤游戲等。
第三步,評估團體輔導活動效果,采取過程觀察法、量表評估法和個別訪談法等三種方式進行。一方面在活動過程中及時了解成員表現(xiàn)和團體特征,及時調整活動進程,改善團體活動過程;另一方面在活動結束后了解團體成員對團體的滿意程度、對團體活動的看法、感受及收獲等,以便于客觀評定活動效果。
4.統(tǒng)計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
三、結果
1.學生朋輩對團體輔導的效果評估情況
對上海大學社區(qū)學院朋輩工作室學生骨干開展的部分單次團體輔導活動進行評估,結果如表2所示,不再贅述。
抗逆力成長小組系列團體輔導活動的總體評價均值為4.71分,其中課程適用性4.29分、培訓內容評價4.46分、培訓師評價4.72分。經(jīng)差異顯著性檢驗發(fā)現(xiàn),抗逆力成長小組的總體評價顯著高于單次團體輔導活動的總體評價(p=0.03
2.團體輔導前后抗逆力得分差異的結果分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經(jīng)過7周的團體輔導活動之后,學生朋輩骨干的抗逆力總分得到顯著的提高(p
四、討論
1.上海大學朋輩心理工作室的建設理念
其朋其輩心理工作是踐行錢偉長校長的“學生培養(yǎng)更重要在課外”思想,變革學生管理和服務模式,打破學院屏障,在社區(qū)學院打造一個面向全體南區(qū)學生的,集心理互助、人格發(fā)展、素養(yǎng)提升、交流分享、危機干預等功能為一體的學生朋輩活動區(qū)域,探索基于生活社區(qū)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大類招生分流后大學生協(xié)同培養(yǎng)模式。[13]
朋輩心理工作室建設注重將發(fā)展性心理教育與危機預防干預有機結合,努力將成長危機轉化為發(fā)展動力,普及危機干預常識的同時加深自我了解、促進人格全面發(fā)展。心理服務接地氣,朋輩互助進樓宇,這種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正被越來越多的學生接受和喜愛。
心理輔導員堅持“走近學生,近距離指導朋輩工作”,通過團體輔導活動等形式,不斷增強朋輩成員識別危機信號的意識和能力,并給學生朋輩骨干創(chuàng)造分享心理知識的平臺,鼓勵學生朋輩踐行體驗式學習理念,積極參加心理健康宣傳活動。
2.團體輔導運用于朋輩心理工作室建設的效果評估
朋輩心理工作室建設中的核心問題是學生朋輩的選拔和培訓。[14]學生朋輩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朋輩互助的有效性。[15-16]本研究中,通過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團體輔導培訓效果加以檢驗,如表2所示,學生朋輩對單次團體輔導和系列團體輔導的總體評價都是非常良好的。
在對團體輔導效果的個別訪談中,學生朋輩們表示“參加活動很開心”“游戲環(huán)節(jié)十分有趣,也能引發(fā)人思考”,既能“舒緩心情,放松壓力”,又能“學到很多以前未涉及的東西,有助于提升自己”,還能“增強同學關系及團結度”,“是在繁忙學習中一次很好放松”。學生朋輩對“朋輩互助”的理念也有了新的認識,體會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愉悅感??梢?,受眾對活動本身的總體心理感受是滿意和有收獲的,感覺活動設計合理,內容有趣有益,培訓師帶領得力,在活動中很快樂,能有所思考,還能將收獲運用于生活中,“希望把這種好的氛圍、愉悅感受傳播開去,帶給更多同學”。
學生朋輩對單次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主題、活動頻率、培訓師控場等方面提出的想法和期待,如希望“游戲更富有趣味性”“形式更為豐富多樣”“增加活動頻率”,建議“培訓時間控制地更精準些”“給參與者反思時間多一點”等,也在系列團體輔導上得以改進,因而可能出現(xiàn)“抗逆力成長小組總體評價顯著高于單次團體輔導活動”。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學生朋輩骨干抗逆力水平在7周團體輔導之后得到顯著提高(見表3),說明抗逆力成長小組確實能夠提高學生朋輩的抗逆力,與滕秀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團體心理輔導顯著提高實驗組的心理彈性水平,體現(xiàn)在自我效能、變通性、樂群性、情緒沖動性、情緒恢復性、情緒破壞性等方面。[17]而學生朋輩抗逆力的提升對于學生朋輩自身成長與朋輩心理工作室發(fā)展都有重要推動作用。林靜將團體輔導運用于朋輩心理咨詢員培訓,發(fā)現(xiàn)前后存在顯著差異,[18]王玲針對朋輩輔導員自我管理設計并實施團體輔導,取得理想效果。[19]
3.朋輩心理工作室建設對團體輔導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許靜的調查研究顯示,在上海高校中團體心理輔導的活動形式受到師生歡迎,團體心理輔導的優(yōu)點得到師生認可,但是團體心理輔導的開展情況尚不令人滿意,在學生參與度、心理輔導關注度、輔導人員專業(yè)質量和學校的資金投入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困難。[20]團體輔導參與朋輩心理工作室建設,一方面有利于普及團體心理輔導,充分發(fā)揮學生心理朋輩和廣大輔導員的作用,提高師生對心理輔導的關注程度。另一方面檢驗了心理輔導員專業(yè)素質,心理輔導員所帶領的團體輔導無論在主觀或客觀上都令人滿意,證明心理輔導員已經(jīng)具備較高的團體輔導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為團體輔導的進一步推廣提供了強大的師資力量。
以往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普通輔導員帶領團體心理輔導的認同度尚可,[21]今后可嘗試讓具備經(jīng)驗的心理輔導員以“Train the trainer”的方式培訓普通輔導員,讓更多人掌握基礎團體輔導技能,擴大團體輔導覆蓋面,讓更多學生享受團體輔導樂趣。
通過活動體驗與系統(tǒng)培訓可以培養(yǎng)出具備團體輔導理論與技能的學生朋輩骨干。吳素梅等人發(fā)現(xiàn)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人際交往狀況,緩解社交焦慮,減輕交流恐懼效果顯著。[22]朋輩團體輔導可用于新生適應、寢室人際、職業(yè)自我效能感提升等方面。[23]盡管可能由于權威感的關系,朋輩帶領團體輔導在學生中的認同度還有待提高,[24]但學生朋輩更具時代感和創(chuàng)造性,更了解同齡人的需求,可通過提供展示平臺、加大宣傳力度等方式,樹立專業(yè)形象,讓他們在朋輩互助的實踐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助人同時自我成長。當然,朋輩帶領團體輔導的效果仍待未來檢驗。
五、結論
第一,團體輔導運用于朋輩心理工作室建設受到學生朋輩好評,總體評價在4.50分以上,且系列團體輔導的總體評價顯著高于單次團體輔導。
第二,抗逆力成長小組系列團體輔導切實能夠提升學生朋輩的抗逆力水平,特別表現(xiàn)在堅韌性上。
第三,朋輩心理工作室建設對團體輔導在高校的發(fā)展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孫時進,高艷. 團體心理輔導:理論與應用的多維度思考[J]. 思想理論教育,2006(3):60-62.
[2]張新奎. 團體輔導對大學生適應能力的影響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0.
[3]許靜.大一新生抗逆力團體輔導的實證研究[J]. 心理科學,2010(2):474-477.
[4]趙小青. 大學生生涯輔導課程設計與實施[J]. 思想理論教育,2007(10):76-78,93.
[5]肖秋萍. 團體心理咨詢促進大學生自我接納水平的實證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9.
[6]韋敏. 積極取向的團體輔導對大學生中輕度自殺意念的干預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1.
[7]成靜. 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
[8]張元洪. 高校開展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工作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6):121-123.
[9]祝秀香,陳慶. 加強朋輩心理輔導工作完善大學生心理援助體系[J]. 中國高教研究,2006(10):67-68.
[10]上海大學學生工作辦公室. 朋輩工作室[EB/OL].[2014-10-30].http:///Default.aspx?tabid=10448.
[11]Yu X,Zhang J.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in Chinese people[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2007,35(1): 19-30.
[12]Connor K M,Davidson J R 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 2003(2):76-82.
[13]上海大學社區(qū)學院. 學院簡介[EB/OL].[2014-10-30].http:///Default.aspx?tabid=20429.
[14]苗秋生,翟瑞,楊慧琴,等.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服務體系建設初探[J]. 廣州化工,2010(7):233-234,263.
[15]蔡曉軍. 對高校朋輩心理輔導的探索[J]. 教育與職業(yè),2013(2):72-73.
[16]倪瀟瀟,李東艷,曾子秋. 高校朋輩心理輔導體系建設與探索[J]. 北京教育(德育),2013(6):53-55.
[17]滕秀杰. 大學生心理彈性的評估與干預[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
[18]林靜. 團體心理輔導提高朋輩心理咨詢員心理素質的實驗研究[J] .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9):769-771.
[19]王玲. 高專院校朋輩輔導員自我管理的團體輔導方案設計[J]. 中國校外教育,2010(S1):465-466.
[20][21][24]許靜. 團體輔導與心理健康三級網(wǎng)絡相結合的模式探索――以上海高校為例[C]//上海大學生心理咨詢方法與途徑國際研討會. 哲學社會科學論壇(8). 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4: 1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