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藝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手段,更是一門非凡的語言藝術。提問藝術對于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素來很重要。它還直接影響學生的語言、語感訓練,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和諧的審美情趣養(yǎng)成。
關鍵詞:提問藝術;語文課堂審美情趣
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是在教學中常常使用的一種手段,通常是教師依據(jù)教學目的、內(nèi)容而進行問答教學的一種形式,也是一門非凡的語言藝術。提問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展示著教師教學風采,對于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影響素來也是很重要的。
近幾年來,很多教師在課堂“演繹”風采,進行大量的問與答,學生激情澎湃,教學內(nèi)容卻華而不實,淡化了課堂教學這個主戰(zhàn)場 ?;蚴窃诜此紓鹘y(tǒng)語文教學中,相當多的教師又摒棄生動的課堂提問,讓“填鴨式”大行其道,生硬地給學生一些知識、答案,欲將學生培養(yǎng)成考試的機器。這些做法都與素質(zhì)教育顯然是背道而馳的。我覺得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提問無效、無序的問題,對于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和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有現(xiàn)實意義。對學生進行語言、語感訓練,培養(yǎng)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和諧的審美情趣,具有積極而實際的價值。
提問藝術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用得最多卻又很難用精、很難用巧的語言藝術,一門非凡的語言藝術。在眾多的語文教學方法中,提問的誘導啟發(fā)比問題思考過程、問題解決過程還要顯得重要。提問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著后續(xù)教學的質(zhì)量。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更加認真思考和努力探討這個重要課題:怎樣落實提問,使思考不再成為學生思想上的負擔,而成為身心上的愉悅享受。
語文課堂中,學生們歡迎合作、討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倘若教師提出的問題簡潔準確,幽默含蓄而有啟發(fā)性,那么學生就樂于思考,樂于回答,有進一步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就不至于在課堂上呈現(xiàn)“一潭死水”。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提問總免不了干癟空洞,甚或嘩眾取寵,學生作“簡單”的問答,表面上看起來課堂教學任務完成得好。實質(zhì)上,這樣做是簡化了思維能力的訓練,淡化了學生審美情趣的養(yǎng)成;教師本身也“偷懶”,更談不上完善科學的審美情趣,有效提高學生整體素質(zhì)。
如何恰如其分地用好提問藝術?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解放思想、拓寬思維、創(chuàng)設和諧平等的審美氛圍,提出更高水平的問題。在當今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正經(jīng)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考驗。語文教師有責任傳播,而且更有義務挖掘在教材字里行間滲透的優(yōu)秀文化,采用民主平等的新方式提問來著手宣傳,利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完善學生和諧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
具體到教學實踐中,關于提問,至少有三點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第一,提問本身就有著極強的藝術針對性。提問是啟發(fā)式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學生的眼中就是藝術的“美”。有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中小學教師若不諳熟發(fā)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易成功的”。如何恰如其分地提出問題并巧妙誘導學生回答,這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正是美的一種表現(xiàn)。提問的過程中,教師詮釋對美的理解;學生在回答提問的語言、語感訓練過程中,體驗美的情感,收獲美的情趣,提升文化品位。因此,提問不單是教師傳授知識、反饋信息的手段,它還是師德師風的展臺,更是創(chuàng)造精神藝術化的基石。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現(xiàn)狀
課堂提問是初中語文教學中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手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少初中語文教師的課堂提問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問題。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對課堂提問的重視程度不夠,深入研究的熱情度不夠高,課堂提問流于形式,只為片面地追求活躍的課堂氣氛。
從教材方面看,首先,教師提問的度和量不明顯,問題設計不合理。有的問題概括性太強,問題一提出來,學生解答無從下手;有的問題過于膚淺平庸、機械單調(diào),學生只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缺乏啟發(fā)性。而且教師設計的問題過多,會導致學生們應接不暇。其次,問題設計缺乏邏輯性。部分提問表述不清,問題流于瑣碎;或者脫離課文,隨意延伸地提問,教學效果不明顯。從學生方面看,教師不顧學生的興趣和知識水平,只顧自己一味地提問,課堂從以前的“滿堂灌”變成了現(xiàn)在的“滿堂問”,忽略了被提問對象及對其回答的評價,達不到提問的目的。諸如以上課堂提問,不但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活躍性,促使學生養(yǎng)成問題意識;反而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違背課堂提問的宗旨,難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
二、課堂提問中問題的成因分析
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存在問題的原因來自多個方面。首先,像高中生一樣,當下初中生同樣面臨著嚴峻的升學壓力,一旦中考失敗,就會面臨退學或上技校的命運。因此受升學壓力的影響,教師為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完成,用條條款款把課堂固定起來,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其次,不少初中語文教師從業(yè)、教學經(jīng)驗不足,提問的內(nèi)容、目的和意義不明確,使課堂提問流于形式。第三,部分教師根本不了解課堂提問的藝術策略,因此只是機械單調(diào)地提問,很難提高教學效果。最后,初中生還屬于發(fā)展中的人,思維認知水平正處于未成熟到成熟的過渡時期,有的教師忽視了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按照成人的思維能力設計問題,使提問缺乏針對性。另外,當下初中生都是零零后,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由于語文課堂一般比較輕松,過多的提問導致課堂氣氛過于活躍,對課堂紀律的控制成為某些新教師的一大挑戰(zhàn)。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藝術策略
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克服以上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呢?除了教學經(jīng)驗和知識儲備之外,初中語文教師還應掌握以下課堂提問的藝術策略。
(一)多角度提問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直問、曲問、反問、閑問等,面對不同的知識點,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角度新穎,靈活應對。直問是一種最直接的課堂提問方式,開門見山,揭示主旨,減少了學生思考的瑣緒。直問主要應用在一些簡單問題上,如教師檢查背誦性任棧蚩梢雜迷文直接回答的提問中。曲問與直問相反,是一種旁敲側擊式的提問方式,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學《桃花源記》一文時,“妻子”一詞出現(xiàn)在句子“率妻子異人來此絕境”中,在講到古今異義詞“妻子”時,老師可以這樣提問:世外桃源中的人們?yōu)槭裁粗粠ё约旱钠拮幽兀可贁?shù)學生則回答:他們也帶了孩子。老師則問: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說:妻子應該是妻子和孩子的意思。老師又問:看來古代重男輕女的現(xiàn)象很嚴重?。W生回答說:子應該是指兒子和女兒,不是只指兒子吧。老師總結說:非常好,這就是妻子的古今異義。反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快速地認識自己的錯誤,并且在教師反問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了問題,極易獲得成就感,培養(yǎng)學習的信心。閑問則是教師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隨口進行的提問,一般比較主觀,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針對課文中的重難點,進行多角度提問,易于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
(二)有層次提問
課堂提問應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富有邏輯性、層次性和啟發(fā)性。如果剛開始提出的問題就很難,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提問不是教學的目的,學生們通過被提問掌握知識才是關鍵。例如,在教學《故鄉(xiāng)》一文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教師設計了如下問題:現(xiàn)在的故鄉(xiāng)和記憶中的故鄉(xiāng)有哪些不同?文章開頭為什么要進行環(huán)境描寫?文章為什么寫記憶中的閏土和現(xiàn)在閏土的巨大差異?如何理解“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段話?學生隨著問題的層層深入也逐漸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抓住時機,適時提問
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的心理狀況,一旦發(fā)現(xiàn)所講的知識點觸碰到學生思維的火花時,就及時地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進行闡述,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當上課時間過半,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時,教師正好可以通過提問,重新引起學生的注意。另外,在教學重難點處或需要重點記憶的地方都可以設問,教師可以通過尋找具有可比性的詞語、表達技巧等知識點進行提問,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而且可以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鍛煉總結歸納的能力。
(四)互動性提問
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采取分小組討論的方式,每個組選出一個代表答題,各小組之間互相點評?;蛘邔W生分小組學習,主動提出有疑問的問題,其他小組可以輪流解答,最后由老師進行指導點評。互動性提問很容易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們在探究、發(fā)現(xiàn)、提問、解疑的過程中,逐漸加深了對文章主旨的理解。這種互動性質(zhì)的提問,由學生間的互問逐漸過渡到師生間的互問,對鍛煉學生的膽量和激發(fā)學生的質(zhì)疑意識有很大幫助。
(五)適當?shù)膶Т鸷驮u價
課堂提問固然重要,但是問題提出后并不就是萬事大吉了,教師在提問問題的同時要做好認真傾聽的準備,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應熱情地鼓勵學生,積極為學生的回答提供線索,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有助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放松心態(tài),更好地整理思路。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做出回應,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的答案。相反,學生在緊張的氣氛中則很難作答。適當?shù)膶Т鸷驮u價當然也屬于課堂提問的藝術策略。
結語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每一位教師都不能忽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地位,運用多角度、富有層次性、互動性的課堂提問藝術,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提問,并做出適當?shù)膶Т鸷驮u價,這樣可以及時地喚起學生的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優(yōu)化課堂結構,進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白楊.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藝術[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4,(2).
[2]沈曉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的藝術[J].教師教育,2015,(12).
[3]鐘蔚文.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藝術舉隅[J].教師博覽,2012,(7).
【關鍵詞】課堂提問;難易適度;目的明確;啟發(fā)思維;激發(fā)興趣;及時評價
在眾多的語文教學方法中,課堂提問的誘導啟發(fā)藝術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節(jié)語文課的優(yōu)劣成敗,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將制約著學生思維訓練的發(fā)展。
現(xiàn)代教學論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是一個多變量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在該系統(tǒng)的運行過程中,不單是知識的傳授、智能的培養(yǎng),還存在著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存在著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同時還存在師生與外界環(huán)境的多側面、多層次的相互作用。向?qū)W生提出問題,這是語文課堂上基本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甚至“問題教學法”本身,也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打破“注入式”的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模式。
課堂提問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藝術,并且是教學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難用精、很難用巧的藝術。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教師不諳熟發(fā)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容易成功的?!闭Z文教學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釂柡颓擅钜龑W生作答。課堂提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重視課堂提問,掌握課堂提問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課堂提問呢?
一、課堂提問要難易適度,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教師設計課堂提問要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要難易適度。過大、過深、過難的問題,學生難于回答,失去提問的意義;過小、過淺、過易的問題,學生不假思索即能對答如流,不僅對知識的掌握沒有任何意義,還會使學生養(yǎng)成淺嘗輒止的不良習慣。那么,如何正確地掌握課堂提問的“度”呢?有位教育家形容得好: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這個比喻生動而準確地告訴我們: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而應讓學生“跳一跳”――開動大腦積極思維后獲得正確的結論。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會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也會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目的性
課堂提問的目的性原則中明確指出了課堂提問的四個基本作用,即評價學生、檢查教學、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和啟發(fā)式教學的重要形式。為此,教師設計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出發(fā)點和準確的針對性。出發(fā)點就是兩個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其二是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教師不應離開教學目的,節(jié)外生枝提出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不相干的問題。所以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教師在備課時應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shù)量和質(zhì)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
三、提問要重視遷移,啟發(fā)促進學生思維
利用已學知識去閱讀新的文章,利用己具有的能力去想象、創(chuàng)造,舉一反三,擴展知識領域,所以還要編排一些遷移性的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避免在課文的細節(jié)上糾纏不休,絮叨個沒完。例如在教《項鏈》這一文時,可以提問:“女主人公在得知花了十年的心血償還的項鏈是假的以后,她會怎樣想,怎樣做呢?”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新的思維情境,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展開想象的翅膀,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多種可能性中去分析思考判斷。
四、作好層層鋪墊,巧設問題,激發(fā)興趣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如果總是處于一種興奮的、愉快的狀態(tài),他的思維就會有超常的發(fā)揮,他接受外面信號的速度就會非??旖荨_@就是說,作為一個老師,課上必須注意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氛圍,讓學生時刻處在一種輕松自如的情緒中,那么無論是記憶,還是思維,都會得到最好的發(fā)揮。
教師在提問時,要讓學生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否則再好的技巧也是無益的。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優(yōu)秀的提問者總是能在吸引住對方,調(diào)動起大家的注意力時提出問題。巧設懸念,激發(fā)興趣。在教讀《變色龍》一文時,教師首先向?qū)W生設置懸念:變色龍是動物蜥蜴的一種,它的皮膚的顏色隨著四周物體的顏色而改變,課文是寫這種動物嗎?不是,那為什么課文卻以“變色龍”為題,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答案。引導學生帶著懸念,主動、積極地學習,加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性認識。
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在通往知識的道路上,善問者不妨來一點故弄玄虛,甚至作作“秀”也是無礙的。上海的于漪老師在教《孔乙己》一文時,就很注意發(fā)問的技巧。她一開篇就問學生,“孔乙己姓甚名誰?”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一下子回答的問題,很自然迫使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教者在此基礎上,接著因勢利導,學生認識了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梢?,抓住契機,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激發(fā)了興趣,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
五、提問要注意分層次設計,化難為易,化大為小
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需要教者站在高處,從整節(jié)課、從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tǒng)化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才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從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把疑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問,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fā)展。
學習文章要從整體著眼,感知整體,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及主題思想。局部的精讀,也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整體。整體理解是基本目標,提問必須圍繞這個目標,而紛繁瑣碎、零打碎敲的提問則偏離或失去了目標。學生思維也是一個整體,是由觀察感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想象聯(lián)想、比較辨別、推理等思維形式和過程組織起來的。提問應當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使學生有充分的自由思維去理解各種問題,掌握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技巧。
六、課堂提問要及時評價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提問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00035
在教學中,教學方式方法的不同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因此,教師應探尋課堂教學中的藝術性提問,在問題設置時要標新立異,力求讓精彩的課堂教學提問能啟發(fā)學生的靈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空間,使學生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從而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更加和諧。本文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從以下幾方面談一談關于語文課堂教學的提問策略。
一、提問要圍繞教學目標
一切教學目的核心都是圍繞著教學要求展開的,因而,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的過程中,要以教學重點、難點為依據(jù),同時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設置一些更加具有特定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這樣就會一方面考察了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吸收和理解的情況,另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于教學重點的印象。
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的時候,兩個孩子進行的辯論,連孔夫子都無法分辨出孰是孰非,因此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個文章想要告訴我們的并不是哪個孩子的觀點正確,而是要讓我們明白對待同一事物、同一問題,我們從不同的視角看問題,所得出的結論也會有差異。除非是數(shù)學的固定得數(shù),不然很多事情都不存在絕對的正確和錯誤。因此,在這篇文章設計問題的時候,授課教師要把文章所表達的這層深意即教學重點包括進來,讓學生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事物。
又如在講解小說《故鄉(xiāng)》時,學生們大都會對“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理解得不夠透徹,為此,在教學時教師就應該設計一系列由簡到難的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內(nèi)涵,進而實現(xiàn)對這句話中的“路”的引申含義即“希望”的理解和體會。
二、提問要準確把握層次
語文教材是按照由低年級到高年級、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生層次標準設計的,也就是說,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認知過程是由淺入深的過程。于是,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問題,也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段和心理特點,帶有一定的層次性。一方面,要兼顧學生之間知識水平的層次差異,問題的設計要考慮全班學生的接受情況,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設計一些與具體答案相關的問題,而對于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則要設計一些需要深入分析思考的問題,以滿足這些學生的求知需求;另一方面,從教學效果的角度來說,要設計出一些與教材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內(nèi)容的分析與領會,還要設計一些開放性較強的話題式問題,讓學生可以相互交流,展開聯(lián)想,從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他們進行探究。通過以上兩方面的綜合運用,讓學生能夠從難易得當、層次清晰的問題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例如,在講解《生命的舞蹈》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中國殘疾人藝術團表演的舞蹈節(jié)目《千手觀音》作為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殘疾人有初步認識,教師可以隨著文章的深入逐漸提出問題,讓學生通讀課文后提出:“作者起初關注殘疾人和小女孩時產(chǎn)生的感情是怎么樣的?之后又產(chǎn)生了怎樣的變化?”這樣的問題學生只要熟讀課文就會在文章中找到答案,而隨著教學的進一步深入,筆者再提出:“‘生命從一降生,就穿上了一雙紅舞鞋?!@里邊的紅舞鞋象征著什么?”“你能說一說‘生命的舞蹈’的含義嗎?”類似這樣的問題學生就需要通過自己對文章進行分析并且加入自己的理解才能總結出答案。這樣,隨著對文章的深入學習,自身的閱讀和理解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三、提問要充滿挑戰(zhàn)與創(chuàng)新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它具有語言的豐富特性,這也就決定了語文學科的大多數(shù)問題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同一思想可以用多種表達形式表現(xiàn),反之,同樣的表達方式也可以代表不一樣的思想內(nèi)涵。對于課文來說,學生從多方面理解文章也正是我們所提倡的思維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就應該考慮到問題的挑戰(zhàn)性與創(chuàng)新性,盡量設置一些不需要固定答案的問題,讓學生們能夠集思廣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合理想象,廣泛作答。
那么,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提問呢?課堂提問的方法很多,筆者把平時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提問片斷經(jīng)過收集整理,總結,略舉一二展現(xiàn)出來以供大家參考,如有不當之處,請予以批評指正。
一、依次設置,化大為小
這種提問根據(jù)教材的邏輯順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語文一般是按事件的發(fā)生,人物出現(xiàn)的順序,論點論據(jù)提出的先后來提問。對一些繁難復雜的問題,教師可以將它轉(zhuǎn)化為一系列小問題,特別是在中學低年級,學生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不高,如果問題提得過于寬泛,學生會感到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對問題產(chǎn)生畏懼心理,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在課堂中,教師能圍繞教學重點或難點,尤其針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應當注意化大為小,循循善誘,由近及遠,由難及易,化大為小,在解決一個個小問題的基礎上逐步深入到中心問題,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因為文章內(nèi)容龐雜,有些還不易理解,直接讓學生分析“百草園”與“三味書屋”給“我”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恐怕難以做到,我們可以就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分別提出一些小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第一:百草園中有哪些迷人的景物?第二:你聽了美女蛇的故事后的什么感受?第三: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冬天雪后捕鳥情境的?第四: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你讀后對他有什么印象?第五:我問“怪哉”,先生為什么生氣?第六:寫三味書屋后面的小園有什么作用?第七:先生與“我們”讀書的內(nèi)容苦澀難懂,引出來有什么作用呢?第八:寫我畫畫的目的是什么?這樣的提問把統(tǒng)領全文的大問題給予分解,便于學生逐步認識學習,自然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當然,問題設置也不能事無具細,問題提問小,太簡單,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深度。在課堂提問時,還要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要根據(jù)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不同層次提問,要讓優(yōu)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要讓全體學生享有煅練的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抓住重點,綜合設問
抓住重點詞句設問。
重點詞句是理解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師若能準確抓住重點詞句,并進行適當?shù)臍w納綜合,設計的問題,必能引導學生透徹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和思想感情,使“文”與“道”的教學融為一體。例如:在教學莫泊桑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時,不按循序提問:為什么于勒本來是全家的“恐怖”,后來卻成為全家唯一的希望?他到美洲先寫了怎樣的一封信?第二封信又說些什么?等等,而是采用綜合法提問:于勒耗盡了家產(chǎn),是個花花公子,為什么若瑟夫會對他流露出深切的同情?學生要得到正確的結論,就必須在掌握全文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上,對于勒前后的不同,分析他給菲力浦兩封信所表達的思想,透過于勒在船上當水手時的服裝、神情、動作以及他的那只手,看到他思想發(fā)生的變化,從而認識莫泊桑譴責的那個資本主義社會。在討論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判斷、推理、分析、綜合,需要速讀和“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閱讀本領。
三、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
一、課堂提問的基本原則
1、了解學生。教師要對學生的能力、水平、年齡及性格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最初上課提問時,可提問那些積極主動、思維活躍、樂于回答問題的學生,以帶動全班。
2、充分準備。上課前,教師要對所提問題進行認真充分的準備,圍繞教學目的做出科學的安排,做到胸有成竹,以便讓不同層次的問題落實到不同類型的學生去回答。
3、調(diào)控思考的時間。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時,由于每個學生的反應速度不同,問題提出后不要馬上指定某學生回答,以便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問題、組織答案。學生回答完問題后也應有幾秒鐘的停頓時間,以使回答問題的學生回味一下所回答的問題是否完全正確或需要補充,使班里其他學生有識辨所回答問題正確與否的時間,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使教師對學生所回答問題的評估有回旋的余地。
4、慎重選擇對象。教師在提問時應防止隨意性,根據(jù)內(nèi)容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提問對象。如果是鞏固復習舊課,應該提問中等程度的學生;為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則可以提問程度較高的學生;如為檢查基礎知識的教學效果而提問,則可以提問程度較差的學生,以達到鼓勵其大膽運用英語交流的信心。
二、課堂提問的基本策略
1、問題本身要能高度體現(xiàn)學生應掌握的知識,能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較深層次的思索。
2、所提的問題要能調(diào)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啟發(fā)他們的思維,使學生對學習英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把課堂教學活動推向。
3、提問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以此來啟迪學生的思維。課堂提問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基本方式,它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供思考的空間。通過教師的設懸置疑,可以激發(fā)學生思考,啟迪他們?nèi)フJ識問題,使其思維處于積極主動的探究之中。通過這樣的提問和探究,可使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化,思維能力得到提高。
三、課堂提問的最佳時機
1、導入新課時提問。有經(jīng)驗的老師非常重視導入新課時的藝術性,他們往往用設問的方法,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奧秘的強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好效果。轉(zhuǎn)貼于
這樣由復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既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同時啟發(fā)了學生思維,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把新舊知識很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學生理解新語言的一種障礙,為新語言的教學創(chuàng)造條件。
2、過渡時提問。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連貫地表現(xiàn)為等待、探索和行動?!边@樣課堂活動就能順利高效地進行,直接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教學時,從一個知識點講到另一個知識點要銜接自然,否則學生會覺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知識點的銜接,多角度、多方位設計各種問題,發(fā)展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lián)想等思維,使學生不單單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nèi)容,而且利用現(xiàn)有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chuàng)造、去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根據(jù)前面設計的問題讓學生逐一回答,然后再來回答基本句子,學生就比較容易回答了。這樣,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設問,既可以復習舊知識,又能引出新知識,有利于突出知識的整體性。同時,在過渡處提問,可使學生養(yǎng)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并能夠有效地訓練學生敏捷的思維能力。
3、突出重點時提問。設計課堂提問抓住了重點,主要訓練內(nèi)容也就抓住了。備課時,有經(jīng)驗的教師會在教學內(nèi)容中找出重點,然后以此為主線,串起其他教學內(nèi)容。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學生對重點內(nèi)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再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加以補充與糾正,并讓學生反復操練,循環(huán)往復,以突出重點,加深學生的印象。
一、關于情境創(chuàng)設的問題
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有不少教師意識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情境。但實際問題往往比較復雜,如果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合適,本末倒置,則起不到預期的效果。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中一定要摒棄以下幾種情況:1.為情境而情境;2.效率低的情境;3.虛擬情境過多。
二、關于合作交流的問題
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所提倡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但在實際課堂中有不少教師采用了形式主義的做法,以為“合坐就是合作”,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沒有進行認真的設計。具體表現(xiàn)在:
1.編組的隨意性。雖然合作交流的合作小組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幾人一組,但絕不意味著編組的隨意。為保持小組合作的有效性,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一般說來,合作小組不宜過大,在進行編組時應考慮到學生的各種因素,應盡可能保證小組成員的多樣性,激發(fā)更多的觀點,使全組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要防止學生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尤其要注意避免出現(xiàn)由優(yōu)秀學生的意見、想法代替全組其他成員的意見和想法,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陪襯。
2.問題的隨意性。有的教師為了表示自己在教學中應用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較好的形式,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都要在小組里討論,而不是關注到提出的問題是否有數(shù)學味,提出的問題是否有數(shù)學思考的意義、是否具有數(shù)學思維的含量。
3.交流的隨意性。教師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不是一個引導者而是一個仲裁者,教師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學設計,把學生往事先設計好的框架里趕,只關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而不關注小組合作交流的內(nèi)容,即不關注小組同學之間是否在按照要求進行交流、小組同學之間是否在數(shù)學交流。
三、關于自主探究的問題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钡簧俳處煂ψ灾魈骄窟M行了錯誤的理解,具體表現(xiàn)在:
1.探究的形式化和庸俗化。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在各種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合探究性學習,那些關于數(shù)學名稱、概念、事實等方面的陳述性知識就不需要學生花時間去探究。沒有探究的需要而進行探究,只能是對探究價值的貶損和摧毀,從而導致探究的形式化和庸俗化。其實,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絕不意味著用一種學習方式去代替(否定)另一種方式,而是強調(diào)由學習方式的單一性轉(zhuǎn)向多樣性,不能由學習方式的新舊來判斷其好壞。
2.探究的神化。探究的神化則是把探究人為地拔高,用科學家的探究性質(zhì)和水平來看待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一種情況表現(xiàn)為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不屑一顧,在實際教學中,表現(xiàn)為不尊重、不信任、不引導,課堂上即使出現(xiàn)了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也是草草了事、急于收場;另一種情況表現(xiàn)為過分關注和挑剔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不是把著眼點放在學生“科學基本素養(yǎng)”的提高上,從而導致了學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喪失。
四、關于教學評價的問題
隨著新課程實驗的全面展開,評價問題成為影響課程實驗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新課程環(huán)境下評價制度的改革,促進了評價方法、形式、內(nèi)容的更加豐富、科學和完善,變了過去單一的只靠一張試卷決定學生的學習情況的評價方式,使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關注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關注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而有的教師在評價方面出現(xiàn)了偏頗。
1.應付式的鼓勵。新課程強調(diào)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于是有的教師便不管學生表現(xiàn)如何,—味給予表揚。正如一味批評并不可取,一味的表揚同樣弊大于利。對學生而言,過多的表揚會導致上癮,迷戀表揚對學生的發(fā)展無益;過多的表揚也會讓學生習以為常、無動于衷,也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尤其是教師脫口而出的表揚不僅不能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價值導向,反而可能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和應付的學習態(tài)度。
張智華(1959-),女,四川省會理縣人,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
摘要:課堂提問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的紐帶。有目的地設計提問,不僅有助于教學效果和質(zhì)量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nèi)容,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愿望、啟迪學生的思維,有著積極的意義和作用。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嘗試探討課堂提問的基本原則和技巧,旨在提高英語教師對課堂提問這門藝術的重視和應用程度,從而全方位地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鞏固,使外語教學邁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課堂提問;原則;技巧
一、引言
目前在我國外語教學中教育者們都在大力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如何在教學實際中用好這一模式?筆者認為把握好課堂提問這門藝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課堂提問是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推進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研究發(fā)現(xiàn),課上問答交互活動幾乎占課上一半的時間,對語言習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提問可以保證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通過問題的調(diào)節(jié),語言會更加清楚易懂,更加適合學生,對交互活動的開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英語教學當中,教師在經(jīng)過充分細致的備課,完全把握教學結構的前提下,所設計提出的問題應該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藝術性。設計精巧的提問能活躍學生課堂情境思維,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學生的課堂參與,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檢查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這樣就達到師生之間進行和諧的信息交流的目的,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二、課堂提問的基本原則
課堂提問是啟發(fā)式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其目的是激發(fā)學生思維的動機,指引思維的方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這一目的,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針對性原則。教師的提問要目的明確,針對性強,用詞簡潔、清楚,緊緊圍繞教學中心,切忌含混不清、模棱兩可。學生接收到提問的信息后,才能積極地投入到捕捉正確答案的思維活動中去,最終做出正確回答。
2.啟發(fā)性原則。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fā)性,要由淺入深,循循善誘,給學生問題使其思考,點撥他們正確的思維方法和方向。問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fā)展思維能力,而不能為提問而提問。
3.全面性原則。課堂教學要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課堂提問同樣適應多數(shù)學生積極參加,力求多數(shù)學生有回答的機會,讓不同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幫助他們發(fā)展智力;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從提問中了解他們的學習困難,幫助他們提高。因此,教師的提問應全面兼顧。
4.新穎性原則。教師的提問要新穎多變,靈活有趣。別致的提問,可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新鮮感,從而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教師可根據(jù)需要,交換形式和搭配,采用問題型、選擇型、填充型或判斷型等各種類型進行提問。
三、課堂提問的技巧
1.合理規(guī)劃,精心設計。一堂課,如果僅僅是依靠紀律來約束學生以保證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教學效果一定不是最理想的,只有依靠授課內(nèi)容本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應根據(jù)授課班級學生學習能力的具體情況,精心設計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用一個個問題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2.難度適應,梯度適中。鑒于外語教學的特殊性,在設計提問時,要考慮問題語言的難易度,問題表述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智能水平,年齡和經(jīng)歷,設計問題,必須按照由淺入深,以舊導新,從易到難的認識規(guī)律,使學生的認識逐漸深入和提高。因此,提問最好是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層到深層,由聚合到發(fā)散,由是非問題到what問題再到why問題(Taba,1984)。教師還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不同難度的問題,應盡量避免按學生的座位順序叫答,因為這樣會導致問題難易程度與學生層次不匹配的現(xiàn)象,也會使其余的學生無所事事,袖手旁觀。
3.貼近生活,新穎有趣。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如果教師提問能誘發(fā)學生興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動力,這是啟發(fā)教學的關鍵。因此,教師應盡量從學生的生活和實際經(jīng)驗出發(fā)設置問題,貼近生活,走進學生,問在興趣點,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出引人入勝,富有趣味性、針對性、啟發(fā)性的問題,用藝術、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積極思考。
4.控制時間,保證質(zhì)量。這個時間指發(fā)問和答復之間的間隔。等待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回答的質(zhì)量和學生對問題的態(tài)度。研究表明,當?shù)却龝r間只有一秒鐘時,學生將無思考的余地,回答的質(zhì)量則難以保證,而將時間提至三到五秒時,學生的回答相對延長,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回答的準確率提高,回答的檔次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Ornstein,1995)。
5.適當評價,尊重學生。成就感是每位學習者的心理需求,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十分關注學生回答問題的成就感。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Yin Jing 2000),絕大部分同學希望教師能對自己的回答給予明確的評價。合理的贊揚可以給學生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問答活動。批評則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心,扼殺其學習動機。對于不能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應盡可能地鼓勵,幫助他們做出正確回答。但應注意,對于正確的回答也不能一味地稱贊。如問題比較簡單,最好不要直面表揚,學生會認為是對其能力的低估。
四、結束語
課堂提問是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在知識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紐帶;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恰當適時的藝術提問,可以起到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動機、興趣;是提示重點知識,強化記憶,檢查學習效果的途徑;也是促進學生的心智活動,發(fā)展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作用;更是英語教師搞好教學的一項重要技能。所以,正確、恰當、定時、適時的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在堅持合理原則的基礎上,正確靈活地運用提問設計的方法和技巧。這樣才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興趣,激發(fā)、鼓勵和啟迪學生的英語思維,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教學內(nèi)容,有效提高課堂效率,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成都;610039)
參考文獻:
[1] Orstein,A.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M].Wm.Brown Communication Inc,1995.
[2] Taba,H.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ought Processes [J].Teachers College Record,(Fall) 1984.
[3] Yin Jing.2000.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in Questioning: A Study in ESP Courses.MA paper.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2000.
關鍵詞:幼兒教育學;課堂提問;思考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币簿褪钦f,課堂上巧妙的提問,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中職生絕大部分文化基礎薄弱、怕考試、厭學、習慣懶散、不自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巧妙的提問對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樹立信心顯得十分重要。
一、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課堂提問要科學,符合邏輯。提問要做到:直截了當、干脆利落、條理清楚、主次分明、語言規(guī)范、概念準確、短小精悍、清晰可辨。最為重要的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內(nèi)在動力。比如,充滿趣味的導入設問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活躍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達到默契的交流,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把他們從抑制狀態(tài)中激奮起來。
大部分中職生文化基礎比較差,教師應多設置一些難易程度適當、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例如,筆者在上《幼兒園游戲的指導》一課時,事先準備了角色游戲要用到的大量玩具,再配合兩個問題引入上課內(nèi)容:幼兒園的角色游戲有哪些?指導幼兒玩角色游戲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筆者引導學生結合平時的見習活動,回憶在幼兒園角色區(qū)的游戲內(nèi)容,思考角色游戲的類型,分析每一種角色游戲應該如何指導才能更受孩子們的歡迎……通過角色游戲玩具的視覺刺激,學生的興趣被調(diào)動了起來,形成了一種“急盼” “渴求”的心理狀態(tài),課堂氣氛調(diào)動起來的同時,學生也展開了熱烈討論,最后,問題在大家各抒己見的過程中消化了。
二、課堂提問要有針對性,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課堂提問的“針對性”指教師不僅要針對教材的重難點進行提問,而且還要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恰當?shù)卦O計課堂提問的方式。針對教材的重難點設計一系列問題,應層層深入,有的放矢,有利于課堂教學的有序進行,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施;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提問,教師則要根據(jù)中職生的特點,從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出發(fā)設計提問。
對于一些重要的幼兒教育學概念,一般情況下學生往往以為自己能復述就算理解了,其實不然,幼兒教育學的一些概念比較籠統(tǒng),單純的復述并不代表已經(jīng)掌握,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針對概念提出一些題意明確、指向清楚的實際問題,誘發(fā)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克服盲目的自滿情緒,這樣對提高學習效率、突破教學難點很有作用。特別是在學生一般認為理當如此的地方,可以提出與常規(guī)看法相悖的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引導學生對已解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索,或從題目的本身出發(fā)提出疑問,或通過變換題目的條件來拓寬學生的視野,誘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增強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上《幼兒體育》一課時,筆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幼兒園為什么將幼兒良好的習慣,如生活衛(wèi)生習慣、行為習慣、學習興趣與習慣等的培養(yǎng)作為教育的重要任務?”這一問題一提出,迅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各抒己見,很快就有了各種見解獨特的答案了。這種目標明確的巧妙提問,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不但能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提問應講究平等性,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中職生基礎較差,對理論性較強的專業(yè)學習缺乏信心。教師在課堂上的提問應當是針對大部分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理解能力提出的,爭取引導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動腦筋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幼兒教育學課堂提問應有較大的輻射面,既要培養(yǎng)優(yōu)生,也要轉(zhuǎn)化差生,達到共同提高??偟膩碚f,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問,引起每位學生的思考,比如通過師生對話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的良好習慣。
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提問并非是教師的專利,教師要善于將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促使學生履行提問的義務。大量的幼兒教育學教學實踐證明,多誘導學生自主提問,更能夠有效對學生進行語言、語感訓練,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激勵他們養(yǎng)成科學的審美情趣。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設疑,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后,教師應對其發(fā)言予以分析評價,使問題有明確的結論,強化他們的學習動機。必要的歸納和總結,對知識的系統(tǒng)與組合、認識的明晰與深化、問題的解決以及學生良好思維品質(zhì)與表達習慣的形成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上《幼小銜接工作的內(nèi)容與方法》時,筆者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仔細思考可以針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哪些問題,結果,大家興致勃勃地提出了各種問題,比如:幼小銜接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幼兒入學前,教師應該為孩子做些什么工作?家庭在孩子入學前該為孩子做好哪些準備工作……通過大家的互相提問,課堂氣氛被迅速調(diào)動起來,教學重點和難點也順利得到了解決。
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總是和語言分不開的,課堂提問便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地掌握學科語言表達能力的契機。如在演示幼兒教師教學實況視頻的過程中,筆者采用了邊演示邊提問讓學生回答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如在《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兩個問題:①幼兒園日常生活活動包括了哪些環(huán)節(jié)?②組織領導幼兒日常生活活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圍繞這兩個問題,筆者鼓勵、引導學生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這一點,對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尤為重要,因為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日后與小朋友及家長的溝通。
總之,教師的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門學問,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只有不斷實踐,不斷摸索,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充分發(fā)揮提問的教學功能。
(作者單位:汕頭市澄海職業(yè)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