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體育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體育教學、思維訓練、探索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部規(guī)律性的間接和概括的反映。體育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既有體育知識的學習,又有動作技能的形成,其顯著特點在于學生的身體直接參與活動。體育教學中應該把動作技能的訓練與學生的思維訓練結合起來。操作思維是指反映肌肉動作和操作對象活動的規(guī)律及其相互關系的思維活動。體育心理學指出,思維訓練是當代體育教學中所應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對策之一。確實如此,我在高中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感到,在學生動作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對動作技能的掌握和改進有很大的幫助。讓學生“思維著去感知”,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時,通過積極地思維,運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質屬性和內部規(guī)律,來幫助學生理解領會動作的原理和要領,從而較快地掌握和改進動作,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如何使學生達到高中體育課程標準的目標,發(fā)展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我認為高中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經(jīng)過初中階段的學習,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智力與動作技能的基礎。在這一階段,教師必須要注意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努力提高學生掌握動作的能力,才能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
案例1:
前滾翻分腿起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復習前滾翻的動作,然后就前滾翻分腿起的動作進行示范和講解。接下來讓學生進行幾次練習,結果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感到完成動作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結束時,不是站不起來,就是站起來兩腿有彎曲。于是我就請學生思考和比較:前滾翻和前滾翻分腿起兩個動作完成難易的關鍵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動作的圖解,讓學生找出在做兩個動作時,身體重心的變化。結果學生發(fā)現(xiàn):前滾翻時,人的身體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滾翻分腿起,人的身體重心有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結束姿勢時,重心有較明顯的提高。然后我再請學生想一想,怎樣用已學過的力學的原理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學生的議論,我因勢利導地給她們指出兩點:一是如何增加一個動力,幫助提高身體重心;二是如何在動作結束時有一個適當降低身體重心的姿勢。動力的獲得可通過兩個方面:一是在動作開始時增加兩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體有較快的向前滾翻的速度;二是在滾翻至身體坐墊時,兩手及時靠近胯前推墊獲得。兩手推墊的時機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處。如果兩手推墊過早或位置離身體較遠,推墊的結果不是動力,而是一個向后的阻力。如何適當降低動作結束時的身體重心,就要求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做好折體,并加強髖關節(jié)的柔韌性練習。經(jīng)過啟發(fā)式的講解,學生對動作的要領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練習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肌肉的感受。通過學生間相互觀摩指正,最后學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滾翻分腿起的動作。
案例2:
在進行單杠支撐后回環(huán)的教學時,有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不好動作。這中間除了一些心理上的恐懼感外,主要還是對動作的技術原理不清楚,我就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想一想物理課中學過的力偶原理。我就用力偶轉動的原理來分析支撐后回環(huán)的動作原理。兩腿積極前擺和上體的主動倒肩是力偶中的一對方向相反的力。腹部貼杠是身體在回環(huán)的過程中有一個支撐點。在動作練習時,如回環(huán)力量不夠,就必須做好兩腿經(jīng)后擺后的有力前擺和上體的積極主動的倒肩。如在回環(huán)時,身體落下,就必須掌握兩腿經(jīng)向后預擺后腹部要及時貼杠。然后在學生練習時,要求他們先想一想教師的示范動作和動作的要領,再接下來做動作。我加強對學生練習的保護與幫助,并及時用簡短的語言提醒形學生,如“擺、貼、倒、抬、翻”。這樣學生在學習中能較快掌握動作要領,并且進一步改進動作。原來一些存有恐懼心理的學生,看到其他學生能順利完成動作,對他本人也是一種促進,我就及時鼓勵他們大膽去做,特別注意要做好保護和幫助。在他們動作完成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勇敢果斷的品質。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一)背景
1.集體教學與個性差異的矛盾亟需解決當前高中語文教學基本采取班級授課式的集體教學模式,一個班級大約有50個學生,教師按備好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統(tǒng)一傳授給全體學生,這種整齊劃一的教學方式很難全ixnaadi面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別。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內容的影響,形成不同的個性。學習方式、方法、對生活的理解也是完全不同的。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也有強有弱。集體教學在凸顯學生個性和平衡差異方面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也可能會成為展示學生自我學習的舞臺,但展示是少數(shù)人的,每一個學生都受到關注則是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說,集體教學很難做到因材施教,無法適應學生個體的不同需要,無法扶植與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因材施教的原則形成不可調和的矛盾,不符合倡導個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社會要求。另外,傳統(tǒng)教學實踐中,集體教學的優(yōu)勢局限于教師的權威控制并未能發(fā)揮作用,學生的學習更多地體現(xiàn)為集體學習背景中的單獨學習,同伴交往增進個體認知、情感、社會性、價值觀等方面發(fā)展的功能在課堂上得不到體現(xiàn)。實際上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并不在于其集體性,反而恰恰是沒有真正發(fā)揮出集體學習的優(yōu)勢,忽視了課堂上同學交互作用所具有的教育功能。
2.新課程注重學生自主學習,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必須顧及學生在原有基礎、自我發(fā)展方向和學習需求等方面的差異,激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fā)展。”這凸顯了全新的語文教育理念,其核心是注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實施新課標的實踐中,倡導語文個性化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在閱讀教學上指出“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tài)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應鼓勵學生敢于批判質疑,要尊重學生個人的見解;對作品做出有個性的反應。”在寫作教學上指出“應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因此教學方式應該本著根據(jù)學習內容和目標的不同,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現(xiàn)代化的學習手段;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主動、富有個性的過程。
3.個別化教學的優(yōu)勢“個別化教學是為了適合個別學生的需要、能力、興趣、學習進度和認知方式的特點等而設計的教學方式,但它并不單純意味著個體獨自學習。在個別化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的學習任務以及進行的輔導必須以學生的學習準備、教學條件和個性特點為依據(jù),教師的作用也主要表現(xiàn)在指導和幫助學生自學以及進行獨立鉆研,幫助學生由不會學轉變到會學”。
(1)注重差異:個別化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個別差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通過個別化教學、或者具有個別化特征的小組學習,才有可能針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快更好地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2)與集體教學的互補性:個別化教學真正做到有教無類,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彌補集體教學的不足,是班級教學以及其他教學組織形式的有益補充。
(3)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個別化教學的目的并不是給學生補充多少東西,個別化教學的宗旨是訓練學生獨立學習、獨自承擔學習責任、自主鉆研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個別化教學有利于學生個性培養(yǎng)。
(二)研究意義個別化教學(individualizedinstruction),是指在班級式教學里,為了適應個別差異的學習特性,由一位教師針對全班學生的特性和差異性設計不同的學習計劃,包括課程、教材、教法、評量等方面,亦即提供個別教育方案,這正是個別化教學的真諦。個別化教學不是個別教學,個別教學是指教師以一對一的個別方式教導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而個別化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試圖打破僵化的班級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靈活教學活動,使其在功能上能夠發(fā)揮適應個別差異的效果,而不在于形式上是否表現(xiàn)為一對一的教學形態(tài)。個別化教學一方面要維持班級的形態(tài),一方面要發(fā)揮因材施教的功能,因此必須由教學歷程及設計來下功夫,所以個別化教學是一種講求設計的教學。當前背景下,為優(yōu)化教學適當運用個別化教學作為集體教學的補充,是必要的,高中語文讀寫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核心,而學生的讀寫能力千差萬別,教育技術學家在評價計算機模擬實驗的這種個別化教學的意義時指出:“這給學生一個相對無限制的探究機會,他們將在業(yè)余時間,以自己的進度,迅速、準確、深入地進行這項探究??梢匀我庵貜湍承┎糠郑部梢宰费约旱乃悸?。”
二、同類課題研究綜述
(一)綜述:由于資料占有度和時間問題,本部分主要是通過網(wǎng)絡與訪談形式獲得資料。得出較粗略的認識。根據(jù)網(wǎng)上資料:國外同類課題研究起步早,研究已經(jīng)頗有成效。當前,我國個別化教學應用于智障學生方面的研究教多,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實行個別化教學的教學模式的誕生,實行小班制或小組制的個別化教學也比較多。
(二)課題例舉:1.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語文個性化教學實驗研究”(課題批準號:fhb011580)2.網(wǎng)絡環(huán)境與個性化高三作文輔導實驗研究(提綱)北京師大附中鄧虹3.盲生個別化教學之管見(作者余壽祥)從總體上看,在這些課題及論文論著中,以實施個別化教學的理論性研究為主,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運用信息技術實行個別化教學的模式研究也應運而生,但是對于具體的學科教學以及學科核心內容教學,實施個別化教學的研究還較欠缺,而且對這種運用個別化教學方式解決學生差異的質性研究還偏少。所以采用質的研究方法對高中語文讀寫個別化教學還是一種較新的嘗試。
三、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主要是為解決集體教學中無法顧及到的教學對象的個體差異問題,對于學習效果差不能很好適應集體教學進度的學生予以特殊關注,對于學習效果極好而集體教學不能滿足其學習需要的學生也應給予關注,目的是為通過個別化教學尋求適合所有成員在語文讀寫學習上能夠滿個性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最終培養(yǎng)學生個體的讀寫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所以,本課題的研究方向為多個層面的展開,包括:對研究對象讀寫學習效果達成的追蹤描述;研究教師實施讀寫個別化教學的方式方法;個別化教學與集體教學互補的教學模式研究;個別化教學對象與非個別化教學對象的比較研究;個別化教學班級集體成長與非個別化教學班級集體成長的比較研究。最終各個方向集中為具體的在個別化教學條件下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者力圖通過對教學對象的追蹤指導,破除教學對象讀寫學習的障礙,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讀寫能力。
研究者在具體的指導過程要面對一系列的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具體問題:從讀寫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到閱讀中屏除荒謬理解,從引導教學對象體驗生活、積累素材到形成文章,從發(fā)現(xiàn)學習問題到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從盲目讀寫到形成個性風格等等。正是在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過程中,尋求教學的最佳方式方法,最后解決研究的核心問題:集體教學模式下如何進行自主讀寫學習的方式。
四、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個別化教學理論:個別化教學是一種打破僵化的傳統(tǒng)教學,強調學生自我控制學習速度及個別評量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的重心,由教師轉至學生,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者,而是主動的學習者、診斷者、協(xié)助者。相對的,實施個別化教學時教師必須付出更多時間與精力,設計教材或教法,以符合學生的需求。1.鼓勵自我競爭,提升挑戰(zhàn)性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師針對不同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挑戰(zhàn),以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后,教師宜鼓勵學生向較高水平的目標挑戰(zhàn),以提高學生的表現(xiàn)。2.強化教師的認識及角色扮演教育活動中,教師是實際教學的執(zhí)行者,教師本身對教育的看法及其在教學中的角色扮演,常是決定教育實施程度及品質的重要因素。就個別化教學而言,實施成敗的關鍵也在教師,教師應把握下列重要原則:認同每位學生都有調試及進步的基本動力,并做適當?shù)囊龑?;不要過低或過高的期望,要合情合理;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其學習困難的原因;從處理學生學習困難中,不斷檢討學習目標、內容、方法、情境等適切性,必要時做適當?shù)恼{整;幫助每位學生更快樂、更有效益地學習和成長。
(二)由于本課題的研究內核仍然是語文教學問題,個別化教學只是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途徑,所以具體研究過程中仍然需要語文理論的指導。本課題依然采用大語文教學觀的理論,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斯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讓研究對象把語文的學習放到與生活相聯(lián)系的大背景中,激活生活中的語文資源,讓生活成為提高讀寫能力、完善人格的源頭活水。
五、研究方法的選擇
本課題采用質性研究與量的對比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質的研究方法:是在自然情景下對個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會組織的日常運作進行研究,對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義建構作出“解釋性”理解,提倡研究者對研究情境的參與,與研究對象的共情,直面事實,參與過程,通過“深描”細節(jié)與事實,在重組片段成故事的過程中,讓事物的質通過研究者的移情解釋而逐步地呈現(xiàn)。利用這種研究方法研究具體的個例,可以深入而細致地將研究對象的具體學習過程一一展示,在他的學習心理、學習方式及所取得的學習效果中,探討實施讀寫個別化教學的一些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問題,這是一種比較新的研究方法,在這個角度上,本課題也是一種嘗試性的研究。為了保證課題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本課題除運用質的研究方法以外,在比較性的研究中采用量的對比的方法,建立一系列研究對象的最初各個狀況的量化表、對比量化表和最終量化表,來證明研究對象的變化,以及考察個別化教學的是否有效,以此作為輔的參考標準。
六、研究過程的設計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整體兼顧原則:把集體教學下的一個組織形式,通常是班級作為一個整體,從中選出幾個個體,以利于運用個別化教學方式的班級與未運用個別化教學方式的班級做對比,從而更好地突出個別化教學的優(yōu)點或不足。選擇性原則:將集體內部分層后,選出典型代表,選取的個別化教學對象應該是集體各個層次(主要分為成績、品德、能力、興趣等方面)的代表。規(guī)范性原則:選取的對象一旦確立,要嚴格遵守研究者所規(guī)定的程序和要求,以保證研究的信度和課題的順利進行。選取對象初步定為一個小組和三個個體。
(二)個別化教學課程設置課程設置不僅僅是狹義的上什么內容的課,這里的課程應該是大課程觀,不僅包括教學的具體內容,還包括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和教學進度;不僅包括教師具體操作方式,還包括學生學情的考察、分析及對學生不同情況而定的教學內容。具體操作包括:1.建立適當?shù)膶W習目標2.提供多樣性教學內容3.設計彈性化的課程4.階段性的對比
(三)研究結果的呈現(xiàn)形式論文、案例,條件成熟可以結集成書。具體的研究還沒有開始,所以,最后結果的具體呈現(xiàn)形式還難以明確。
關鍵詞 高職高專 公共英語 自主性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們整體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自我國加入WTO,成為國際舞臺上重要的一員以來,國內對于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愈加重視,包括高職高專院校在內的國內各大高校都開展了英語教學,為促進我國真正走向國際化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雖然在現(xiàn)今社會中,多數(shù)人認為高職高專院校出來的學生多數(shù)從事“灰領”類職業(yè),但是社會現(xiàn)實發(fā)展情形告訴我們,不管哪行哪業(yè),對于英語能力都同樣要求,因而我們也必須重視在高職高專院校中的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下面,本文將首先闡述目前高職高專院校中的公共英語教學實際狀況,并繼而為如何在其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提出具體的措施建議。
1 目前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現(xiàn)狀
為了探究目前高職高專院校中公共教學的具體教學現(xiàn)狀,我們可以通過對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師與學生這兩方面進行觀察。
首先,我們需要對高職高專院校中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考察。在目前,我們發(fā)現(xiàn)多數(shù)高職高專院校中,學生對于英語的能力掌握往往僅僅停留在聽與寫階段,也就是說,所接受的是“啞巴教學”,本身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高。而在學生的公共英語課堂上,我們可能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是為了應試而背單詞、背課文、背語法,在教師的強制性要求之下進行英語學習,本身則缺少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廣西邕江大學的外語系教師黎丹在其著作的《廣西高職高專藝術類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一文中,以實際調查案例表現(xiàn)邕江大學2009級學生中162為被調查學生的總體英語水平。從文章的報告中,我們能夠看到,類似于邕江大學這類高職高專院校中,新生的英語能力總體偏低,而且其在學習策略的應用中也沒有很好地把握認知策略、情感策略等,而是更多利用傳統(tǒng)教育下的記憶策略,以死記硬背為英語學習的主要手段。
其次,在高職高專院校中,我們發(fā)現(xiàn)從事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師其本身英語水平也有限,未能達到流暢的英語表達能力,而是將其傳統(tǒng)意義下的英語聽與寫的能力傳遞給學生。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英語教學能力,高職高專院校應當為公共英語教師開展相關培訓課堂,使教師本身在英語發(fā)音、表達等方面獲得一定的提升。最后,我們總結來說,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仍舊處于黑板、粉筆、教材這種“三點一線”式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脫離不開教材與考綱,學生更是脫離不開教師與課堂,整體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標準都亟需改善。
2 開展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的關注點
2.1 關注公共英語教學的理論依據(jù)
所謂的要對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理論依據(jù)進行關注,所指代的是要對教育本質、教學模式的作用機理以及英語教學的系統(tǒng)性理論進行關注。例如現(xiàn)在各大高校再英語教學中推廣綜合性語言教學模式,即意味著在公共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各方面的能力,不能為了迎合考綱而使學生在其英語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教學效果的片面性。從語言學上的理論依據(jù)來講,在英語教學中同時注重聽說讀寫四項能力的培養(yǎng),是為了系統(tǒng)性地掌握某一門語言技能,不至于導致語言學習的半殘疾。而且聽說讀寫這四種技能本身是具有一致性的,聽讀過程實際上就學習者自外而內獲取語言知識,即輸入過程,而說寫則是學習者將所學知識自內而外的再現(xiàn)過程,即輸出過程。
2.2 關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分級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考量學生的英語能力的時候,有時候能夠通過對學生進行單詞量測試,也就是說我們往往認為單詞量掌握得越多,則英語能力越強。而目前,國內一些院校中為了在英語教學正式開展之前對學生總體英語能力進行摸底考察,往往也通過單詞量測評系統(tǒng)。而院校一方之所以需要在英語教學開展之前了解學生的英語掌握能力,其實質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分級教育,而這一點正是高職高專院校在開展公共英語教學時所需關注的重要一點。這是因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教授的英語知識往往是細分于某一階段的,例如初中教師所教授的只是初中范圍內的,而高中教師也不會在英語教學中仍舊講述初中的英語知識內容。因而,根據(jù)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的差異,進行分級教育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2.3 關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
為了促使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所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全面性綜合素質,英語教師在其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對學生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避免學生所掌握的是“啞巴英語”。首先,我們應該明確,目前社會教育體系中之所以加強對學生進行英語教育,正是因為意識到了新時代的學生將來走出社會之后所要面對的英語交流場景,因而英語能力必須是其必要知識儲備。倘若高職高專學生花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所掌握的卻仍是一門無法開口表達的英語,那么這種教學實質上是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
3 如何提高公共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
3.1 讓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只要讓學生從心理層面意識到了自主學習的必要性,學生才會配合校方與具體授課教師的培養(yǎng)方針,從而自主提高其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從哲學上來說,學習者在其具體學習進程中,是有進行自我選擇的權利的,而不必要在社會或者學校內一些強制機構的推動下進行學習。其次,從現(xiàn)代教育理念來說,在學生對自己所缺內容缺乏興趣與學習積極性的時候,無論教師一方如何進行知識傳授,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度都是比較低的,也就是說,缺少自我積極主動性的學習過程都是低效的。最后,由于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課堂本身設立的時間就有限,因而學生不可能僅僅依靠課堂幾十分鐘的時間就對英語知識有一個整體性且牢固的把握,主要依靠的還是學生在其自主學習中的消化理解過程,課堂與教師只能說是為學生指明了一個具體的方向,而這條英語學習之路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索。
3.2 從改變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高職高專的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往往是決定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的關鍵,因而我們必須首先通過改革教學模式來激發(fā)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從而間接地提高學生對于公共英語的自主學習能力。高職高專院校應該從改革教學模式中使整體英語教學變得個性化,脫離傳統(tǒng)古板的教學模式,融入更多受現(xiàn)代學生喜愛的教學元素,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另一方面來講,改變教學模式不僅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更多進行自我學習的時間,也就是說,教師不必要把每一條知識都說得詳盡徹底,通過為學生留出思考空間,來增加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時間。
3.3 改革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評價機制
為了改變古板枯燥的學習模式,高職高專院校應當結合社會教育力量來改革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評價機制。首先,就院校范圍內的英語教學考核來看,我們可以采取說與寫雙重考量環(huán)節(jié),既讓學生參與期末的考卷答題過程,也設立語言表達考量過程,來落實學生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其次,從社會范圍看,目前多數(shù)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需要參加大學英語三級考試,而目前英語三級考試制雖然加入了聽力環(huán)節(jié)的測驗,但是對于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尚沒有強制性參與要求,而在英語三級的具體考題設立中,多數(shù)也是以單詞和語法的考量為主,因而可以通過改革融入更多的對于語言情境評估的考核。
參考文獻
[1] 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2] 戚雨村.現(xiàn)代語言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關鍵詞】會計課堂;教學效率;案例教學模式
一、會計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因素及案例教學模式的內涵
1、會計課堂教學效率的影響因素
教學效率是指學生的學習收獲與教師、學生的教學活動量在時間尺度上的度量,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有無效益、效率高下的唯一指標。高效率的課堂教學,至少具有以下四個特點: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規(guī)范、教學方式多樣、多數(shù)同學受益。
因此,對于會計課堂來說,教學效率主要受以下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教學目標,要符合會計專業(yè)課程標準的要求,還要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相適應。關注到學生的差異。二是學習條件,要積極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選用恰當?shù)慕虒W手段,學習活動所需要的材料充足,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處理科學。三是學習指導,要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根據(jù)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恰當?shù)臅媽I(yè)問題情景,并及時采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四是學生活動,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其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或發(fā)表個人見解,能按要求正確操作會計專業(yè)相關實踐任務。五是課堂氣氛。要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師生積極平等地交流,學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學生的討論和回答問題、質疑問難得到鼓勵。
2、會計案例教學模式的內涵
案例教學法是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模擬成供學生思考分析和判斷的案例,并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美國哈佛大學于20世紀20年代首創(chuàng)和倡導案例教學法,并成功地進行了運用,培養(yǎng)了大批杰出的工商界驕子。
而會計案例教學模式,則是指在學生學習掌握一定會計與財務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教師引導與剖析案例,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模擬實踐之中,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分工協(xié)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會計課堂案例教學模式的現(xiàn)狀及不足
1、會計課堂案例教學模式的基本情況
在當前的會計教學中,眾多大專院校、職業(yè)教育學校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益,本文簡述如下:
第一,三維立體式案例教學模式。主要通過三個層面來構建:教師、學生、企業(yè)三維一體的教學主體;理論、方法、實務三維一體的教學體系;學習、思考、應用三維一體的學生思維引導模式。通過以上幾個方面,使學生、教師和企業(yè)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完成知識傳遞、信息交換的過程,形成一個三維立體的共振系統(tǒng)。
第二,基于信息技術的案例教學模式。是指建立在現(xiàn)代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基礎之上,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和由其提供的無限信息資源,構建一個良好的會計專業(yè)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習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案例教學模式。
第三,逆向法案例教學模式。該模式要求教師提前做好若干套賬套,學生引入后,要求學生做相應的逆向操作。通過逆向法案例教學,學生才能真正理解ERP環(huán)境下會計信息系統(tǒng)的基礎設置與日常業(yè)務處理間的關系,還可以較扎實地掌握會計信息系統(tǒng)的原理。
2、會計課堂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于當前在會計課堂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眾多專家學者也都進行了深入探究:
戴瑋煒等人認為,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本科教學應用中的問題主要是:教師、學生對“什么是案例教學”、“如何進行案例教學”存在著不同的見解;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依賴心理較強;學生在案例教學中難以把握重點、存在表述不清、離題萬里、甚至概念錯誤等情況。
王春梅則認為,當前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案例”教學的標簽被泛化,“案例”的選取或設計過于簡單;案例教學的功能擴大化,降低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功效;案例教學課堂設置形式化,學生參與度不強等問題。
本義認為,除了以上問題外,還存在:案例庫源供應不足、質量欠缺;案例教學方法不新穎,無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案例教學過程組織不夠嚴謹,課堂效率有待提高;教師主導作用發(fā)揮不充分,師資隊伍整體素質需要提升,等等問題。
三、完善案例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針對會計課堂在實施案例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1、再造會計教學流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
首先,要再造會計案例教學流程。案例教學對教師和學生都有較高的要求,參與案例教學的教學雙方要根據(jù)教學目標與教學需求,按照“案例準備——小組討論——班級討論——教師講評”的流程,努力開拓學生的思維視野,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索的興趣,才能形成各種新穎而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使案例教學基本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次,要不斷創(chuàng)新案例教學方法。應積極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信息量。通過放映教學錄像片、多媒體課件、互聯(lián)網(wǎng)案例庫等方式,最大可能地給予學生強烈的感性認識,使枯燥無味變得生動有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營造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2、調動學生參與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要明確學生是案例教學的主體。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處于核心地位,案例教學主要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有效的參與案例的分析討論,使學生的認識更加全面深刻,并且增強其分析能力、溝通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
其次,要努力提高會計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辯證地處理傳統(tǒng)教學方法與案例教學方法的關系,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宗旨,根據(jù)所教授內容的特點靈活選用適合的教學方法。以財務會計中“項目投資分析評價”為例,這部分內容就可以先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教授基本的理論知識,而后再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實施模擬案例教學,精心組織教學過程
首先,要積極探討模擬案例教學。以講授“會計結算程序”為例,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四組,分別扮演付款單位、收款單位、付款單位開戶行及收款單位開戶行,讓其模擬整個結算過程。在幾輪模擬中,注意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從而熟悉各環(huán)節(jié)的具體操作程序,這樣一來,教學活動生動有趣,學生不僅熟練掌握了各種結算方式的操作,而且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其次,要精心設計案例教學過程。教師要精通案例材料,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分析問題,開拓他們的視野。還要預測學生對案例的反映,制定案例討論的計劃。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在案例課之前預先思考一些問題,探析布置的問題,想象課堂上的討論情景,思考討論領導者的風格等。
4、準確定位教師角色,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關鍵詞:心理暗示;高校教學;體育舞蹈教學
就目前而言,我國越來越多高校相繼開展了體育舞蹈科目,將其隸屬高校體育教學范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不能夠適應這一新學科的教學要求,心理暗示逐漸被應用于該科目日常教學活動中。心理暗示能夠從學生角度出發(f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對于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1 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應用心理暗示教學方法的問題
1.1 心理暗示教學方法過于形式化
雖然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開設了體育舞蹈科目,同時也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革,逐漸將心理暗示方法應用于該科目的日常教學中,但過于形式化。受傳統(tǒng)影響較嚴重,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難以改變自身的陳舊觀念,教學方法也多為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教學方式單一。同時又由于高校教學制度相對來說較為松散,日常學習多靠學生的自覺性,教師很少監(jiān)管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熱情等,久而久之學生會產(chǎn)生比較嚴重的厭學心理,對于日后教學活動的開展造成一定阻礙作用。
1.2 學生學習態(tài)度懈怠
就目前而言,我國各大高校擴張現(xiàn)象比較明顯,本科大學生招生率逐漸上升。但是高校在擴招的過程中并沒有健全完善與之相對應的管理制度,對于學生日常教學活動管理不嚴、每學期僅是通過期末成績考核作為一切衡量標準,無論是從高校教師的觀念來講還是學生個人觀念來講,體育教學均不被重視。教師對于體育課考勤情況考核不嚴,很多學生不認同體育舞蹈這一科目,男生更傾向于籃球、足球等比較激烈的體育運動項目,顯然“舞蹈類”難以調悠溲習熱情,女生對于大部分體育互動興趣均較低,很多學生到體育舞蹈課時多逃課、不認真聽講、不觀看教師示范等,學習態(tài)度懈怠,學習成果不理想[1]。
1.3 家庭教育方式不合理
家庭的關愛及合理教育方式是培養(yǎng)學生個人素養(yǎng)的關鍵部分,從上述闡述內容中能夠明確受高校教學環(huán)境、教學理念的影響,對于學生學習情況的管教過于松散,當前家庭在日?;顒又幸矝]有予以學生過多的關愛和引導。大多數(shù)家長還認為良好的物質條件就是對孩子最大的關愛,但是其并沒有從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和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去考慮,沒有更多的關心孩子的內容及健康情況,導致學生厭學心理過于明顯。
2 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應用心理暗示教學方法出現(xiàn)問題的解決對策分析
2.1 落實心理暗示教學方法
相比于其余的體育活動而言,體育舞蹈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身體柔韌性、協(xié)調性和音樂領悟能力等,就于此不同學習能力及文化功底學生學習表現(xiàn)是存在一定差異的。部分沒有舞蹈功底或者音樂功底學生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緊張、焦躁等情緒,教師要落實心理暗示教學方法,可以通過播放調整音樂節(jié)奏的方式對學生予以暗示。學生的情緒通常能夠通過面部表情表現(xiàn)出來,當學生表現(xiàn)焦躁、緊張、不耐煩時,教師可以將音樂調整成舒緩的輕音樂或高山流水聲等,就于此暗示學生放平心態(tài),不驕不躁;學生學習興趣不佳、音樂節(jié)奏反應慢時,教師可以將調整成快節(jié)奏或者重金屬類音樂,通過強有力的節(jié)奏感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共鳴,應用心理暗示方法教學能夠有效調節(jié)學生情緒變化。
2.2 調整學生學習態(tài)度
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應用心理暗示教學方法,要保證學生處于完全放松的心態(tài)接受教學活動。由于心理暗示教學方法過于形式化,導致其具體落實情況差,長此以往影響體育舞蹈教學在學生中的心里地位,很多學生不重視該科目的學習,使該科目逐漸變得邊緣化。在進行體育舞蹈教學之前,教師要與學生一同進行準備活動,這能夠使學生的骨骼和肌肉逐漸舒展,處于舒適的感受中,學生整個人無論是身體還是大腦精神均會得到有效放松,這種情況下更易于接受教師的心理暗示。教師通過語言對學生予以心理暗示,多說積極向上、具有鼓勵意愿的話語,對學生的心里活動進行影響,能夠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其樂于接受體育舞蹈教學并積極參與其中,這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2]。
2.3 家庭教育合理化
家庭方面也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家長除了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以外,還要對學生的內心世界予以關懷。多于學生進行溝通并組織多項不同種類的家庭聚會活動,可以是跟家人的聚餐休閑活動、跟朋友的聚會活動,也可以是與陌生人、陌生家庭的集體踏青及爬山等活動,通過這些互動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家庭的關懷,通過戶外活動參與對學生形成心理暗示,有利于樹立學生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觀念,對于學生的體育舞蹈學習具有一定促進性予以。
3 結束語
將心理暗示應用于體育舞蹈教學中,從學生、學校及家庭三方面入手,有利于達到該科目預期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及體育精神。
參考文獻
[1]汪慧.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心理暗示運用[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2,(22):F0003-F0003.
[2]張藝凡.探討“心理暗示”在舞蹈教學中的正確應用[J].大眾文藝,2015,(4):257-258.
【關鍵詞】高中體育;學生主動性;影響因素;改進策略
一、高中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主動性的因素分析
體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還可以發(fā)展學生健康的身體,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高尚的集體主義精神。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強對體育課程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優(yōu)化,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從目前的高中體育教學來看,影響學生主動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教學觀念傳統(tǒng)僵化,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2)不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難以做到個體與集體共同發(fā)展;(3)體育教學內容過于表面化,不能因地制宜開展恰當?shù)捏w育活動。當然,影響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積極性,必然不是一兩個問題所造成的,還包括個人的喜好,教師授課的一些細節(jié),學校對體育課程的關注程度等都會影響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主動性。本文擬針對高中體育教學中影響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構建高效的高中體育課堂提供參考。
二、提高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主動性的策略
1.不斷完善教學思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長期以來的體育教學中,很少有教師注意到這個問題,基本上課堂都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沒有或者很少有發(fā)言的機會,因此也導致了學生對課堂缺乏興趣。另一方面,課堂教學方法呆板,或者是教師講,學生聽;或者是教師演示,學生模仿。這種教學方法早已過時,無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無法適應新時期的教學改革。因此,要想真正提升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主動性,還需要不斷的完善教學思路,多方面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需要積極的推進教與學之間的溝通,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在這方面,可以通過轉換師生角色,比如每堂課給學生留出幾分鐘,讓學生說一說如果這堂課是他講的話會怎樣講,就像老師一樣,每節(jié)課學生們輪流上。這樣一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會被激發(fā)出來。另外,在激發(fā)學生興趣方面,教師也需要多方面的改進教學方法,比如結合中學生好動的心理,教師可以嘗試開展“體育俱樂部”,讓相同愛好的學生在一起切磋、探討,相互促進和提高,這樣也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
2.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分層分類開展教學
教學,其實是一種雙邊活動,由“教”和“學”共同構成,只有“教”和“學”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這才是成功的教學活動。不同的學生之間,對體育的愛好,自身身體條件的差異都很大,因此,我們無法通過同樣的教學過程,讓這些學生都能達到同樣的收獲。相反,如果教師過分的強調有教無類的思想,倒是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正如體育新課改中所提出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的了解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教學思路,這樣才能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屬于自己的最大收獲,并逐步的樹立自信心。比如,喜歡籃球的,身體素質好的,而且有培養(yǎng)潛力的,我們就可以嘗試著向籃球特長生培養(yǎng);而那些不喜歡體育,不喜歡運動的,我們就是培養(yǎng)他對體育的興趣,用一些游戲、體育趣聞等激發(fā)他喜歡體育,達到強身健體,掌握基礎的體育技能為目標。
3.豐富教學內容構成,挖掘體育課程內涵
教學內容不應該單單就是教材上的例子,還應該結合各地不同的情況,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不同民族的學生,設計一些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既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又達到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積極性的效果。比如,現(xiàn)代的舞蹈、戲劇、雜技等藝術形式很多都與傳統(tǒng)體育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可以有效挖掘體育課程與傳統(tǒng)體育的聯(lián)系,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比如,廣西壯族著名的《扁擔舞》就是從田間休息時玩耍扁擔、鏈枷的民族傳統(tǒng)體育活動發(fā)展而來;運動傣族的《潑水舞》則是由潑水游戲發(fā)展演變形成。如果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根據(jù)調查結果,合理的安排教學案例,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覺很新奇,進而萌發(fā)學習主動性,而且還會使學生除了學到體育知識外,收獲其他很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結語
眾所周知,在高中階段的體育課程中,很多教師都認為體育課程對高考的影響比較小,因此,對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方法改進慢,這也直接導致了學生主動性不夠。這也最終導致了高中體育課堂上學生主動性不高。因此,還需要社會以及學校不斷的調整思路,完善教學理念,最終才能真正有效的調動高中體育課堂上學生的主動性,為進一步提高高中生綜合素質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陳軍.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淺議[J]. 中國體衛(wèi)藝教學論壇,2007,(4).
[2]紹興市職教中心:發(fā)展個性 培養(yǎng)能力——談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體育組 馬怡推薦)[EB/OL]
[3]要富美.差異化教學策略談[J]. 甘肅教育,2011,(13).
關鍵詞:中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
體育課能夠幫助學生舒緩由于升學及家庭帶來的身心壓力,使學生身心愉悅。另外,學生能夠在體育課堂中找到自我,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磨練自身的意志力。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分析探討,并提出了幾點對策。
一、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體育教師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chǎn)生直接影響,因而,體育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多關注一些體育雜志,如《中國學校體育》《當代體育科技》《環(huán)球體育市場》《教育與職業(yè)》等,將體育教學與時展相結合,同時還要加強對體育理論知識、體育教學方法的學習,積極借鑒一些成功的教學案例。此外,體育教師還應該與不同年級的授課教師開展調研、研討會等交流活動,共同討論提升課堂有效性的最佳教學方法,進而找到符合我國體育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國情的教學內容,選擇教師與學生都樂意接受的教學方式。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及評價反饋活動,讓學生突破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全面發(fā)展。
二、做好課堂教學設計方案,使課堂合理有序進行
預先做好課堂活動計劃方案,能夠保證體育課堂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活動之前,要充分考慮到教學內容的限定、學生的興趣方向、學校場地安排、體育相關配套設施的完善等,這樣有助于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體育教學活動能夠在規(guī)定時間內高效完成。具體內容設計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師在設置課堂環(huán)節(jié)時,要以課堂為主,注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并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認知水平、心理特征等進行內容設計,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第二,規(guī)范體育運動動作,掌握好理論講述時間,盡量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練習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第三,依據(jù)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學習壓力,設計一些能夠舒緩身心壓力的運動,為學生減壓,同時,還要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例如:首先,體育委員整合隊伍,集中四列橫隊,帶領隊伍做熱身操,并進行輔助練習,包括:跨欄跑擺和原地雙腿剪絞、跨欄坐姿模仿練習;其次,正式練習,進行擺腿及跨腿動作,練習起跑跨欄,完成全程三個跨欄練習。教師在教授時要示范兩次,并運用多媒體播放專業(yè)運動員的跨欄動作,然后進行分組指導、糾錯。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整體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生樂于學習、善于學習、主動學習。因而,中學體育教師應該在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翁作用,以學生的實際體能情況為出發(fā)點,將學生的興趣作為內容選擇的依據(jù)。首先,在體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以理論作為課堂基點,注重體育技能訓練,使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增強感悟體驗;其次,教師要尤為注重體育課堂教學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適當調整課堂結構,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最后,體育教師要學會利用時機,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準確的判斷能力。例如:針對一些平時喜歡運動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學生,體育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增強學生在運動訓練中的自信心與成就感,使學生愛上體育。
四、依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式
現(xiàn)階段,在體育課復習階段,通常采用糾正錯誤法、練習法、比賽法;在進行新課講授時,通常采用分解法、語言練習法、完整法等教學方法。教師在教授或者指導過程中,要保證示范動作的標準性,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式,使學生不斷進行思考。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模式選擇時,要考慮以下方面:一要按照自身能力選擇,切不可超越能力之外;二要依據(jù)學生各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例如:成長階段、個性差異、認知水平、身體素質等;三要以教學目標作為主要依據(jù),采取階梯式的教學方法,以便學生更容易接受。
五、結語
提升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體育教師在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專業(yè)技術水平等的基礎上,合理設計體育教學方案,在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主動性、積極性,選擇合理的教學模式,大膽創(chuàng)新,進而提升體育課堂活動的有效性,為我國中學體育教育事業(yè)開辟新的發(fā)展路徑。
作者:李金泉 單位:梅縣區(qū)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張幼芬.中學體育教師教學實踐智慧自我提升之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0.
關鍵詞:體育教學;高中生;心理健康;針對性教學
一、研究目的
在當今這個高壓力的時代,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身上承載著學校、社會、家庭太多的關注和期望。因此他們所承受的來自自身和周圍環(huán)境的壓力也必然要大于其他人。這種壓力導致了高中生在身心健康上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問題。
高中時期是培養(yǎng)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從事體育教育的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更是不容忽視這點,應根據(jù)自身的體育項目及項目特點,在體育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教學,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們不只是達到健身的目的,也讓他們從心理上充分得到“鍛煉”,在輕松、愉快、低壓力的氛圍中獲得進步,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尊、自強、團結、互助等優(yōu)秀的品質,敢于在挫折中成長,不怕失敗,保持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讓快樂的體育融入情感的教學,全面促進高中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文獻資料、實驗法、對比法、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觀察法
(一)研究對象
2005年9月―2007年12月,以河北黃驊中學高一、二、三年級學生共1000人左右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1.實驗法。采用前后對比的實驗方法,體育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及手段對學生實施教學。
2.調查法。訪問式調查、開放式問卷(自由式)調查。針對有代表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實地調查。
3.觀察法。通過平時上課對學生身心的觀察,對有針對性教學方法實施后的觀察進行記錄。
4.文獻資料法。查閱、搜集大量相關資料,對其進行歸納整理。
5.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三、結果與分析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心理健康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心理健康狀態(tài),個體處于這種狀態(tài)時,不僅自我感覺良好,而且與社會處于和諧的狀態(tài);二是指維持心理健康、減少行為問題和神經(jīng)疾病的原則和措施。可概述為:尚實際、有創(chuàng)見、建知交、重客觀、崇新穎、善堅定、愛生活、具坦誠、重公益、能包容、寓幽默、己信人。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五個方面:智力正常、心境開朗、意志頑強、人格統(tǒng)一、心理適應。
2005年9月至今,筆者針對在校學生上體育課中的表現(xiàn),通過對他們的觀察、調查、訪問及一些資料的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高中生心理健康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問題:
(1)人際關系與社會交往問題:與同學、知己、師生相處,自信心不足、交往中受挫折;(2)學習上的問題:學習受挫,導致迷茫的厭學情緒;學習上競爭的壓力、學習沒目標;(3)人格問題:怕挫折、怕苦怕累、知難而退、意志薄弱、責任感等;(4)適應問題:生活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等。
(二)改善高中生身心健康的途徑
1.學校體育?!绑w育”即身體教育,身體教育即體質教育。這一觀點曾被認同一時,不論在大、中、小學的體育課都更注重的是體質的操練。本人通過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根據(jù)專項及特點,針對高中生身心健康存在的問題,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有目的性地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技能的同時充滿興趣與快樂,在努力與拼搏、挫折與成功的交替中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參與意識、團結互助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全面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和體育的真正價值。
2.根據(jù)運動項目教學內容針對高中生教學。體育課程中的運動項目很多,筆者從事武術套路的教學,通過調查學生們的身心健康情況,采用正常教學與有針對性教學的方法進行對比,通過觀察學生們在身心上所發(fā)生的變化,進行集體或個人訪問并加以記錄與總結。
一般體育課結構,分為四個部分: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1)開始部分。在武術課上,課堂常規(guī)中有一項是師生問好的環(huán)節(jié),問好可以采用相互行注目禮、相互行抱拳禮兩種方式。讓學生采用相互行抱拳禮的方式進行問好,讓大家懂得它的精神,真正地理解其含義,使學生學以致用,受益終身。
(2)準備部分。在熱身活動的環(huán)節(jié)上,有目的地安排有針對性的游戲讓學生進行活動。如:對高一的學生來說,剛剛進入高中的他們對高中的生活充滿好奇與期望,新的生活環(huán)境,新的伙伴,新的學習環(huán)境等等,不時會讓他們感到孤單。在安排游戲中,會選擇像“聽數(shù)抱團”這類的游戲,組織學生在場地上圍成一個大大的圓圈并勻速運動,聽教師的口令,聽到教師喊哪個數(shù)就幾個人抱成一團,反復進行游戲。(教師喊的數(shù)盡量讓學生都能湊成團)通過這個小游戲不僅發(fā)展了學生們的反應能力,還培養(yǎng)了同學間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讓他們彼此間拉近了距離,又達到緩解疲勞與壓力的效果。
(3)基本部分?;静糠质墙虒W內容實施的主要過程,傳授運動技能的重點環(huán)節(jié)。
①在傳授技能的同時,不斷根據(jù)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情況針對性教學,讓學生通過學習、練習的過程達到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目的。如:武術套路項目,對動作規(guī)格要求與意識表現(xiàn)力較高,對初學者有一定難度,在教學中可根據(jù)學生們接收能力,來變換動作學習的方法,讓他們由淺入深地學會動作,不會因同一個動作反復的練習而感到枯燥與厭煩。要想練好某個動作,要經(jīng)歷無數(shù)次的失敗才會成功,而學生們的意志品質也就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得到很好的鍛煉。
教師在語言上正確的引導、鼓勵與教導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們學會怎樣去克服困難而戰(zhàn)勝它,從心理方面得到釋放,敢于在困難面前,知難而上,挫折面前,戰(zhàn)勝自我。從中體會到苦盡甘來,讓學生們自己感受失敗后的成功是一種幸福的喜悅。
②對于學生們不喜歡的運動項目,首先要知道他們不喜歡的原因,然后讓他們對這個項目有個重新的認識與了解,不論是在理論方面還是在思想方面都要先培養(yǎng)他們對這個項目運動的興趣與愛好,循序漸進地走入這項運動,讓他們慢慢地喜歡這項運動。同時針對他們自己專業(yè)上的問題,在頭腦中貫徹同樣的思想,讓他們懂得干一行,愛一行;學一行,精一行的道理。凡事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積極進取的精神,學會自我調解的方法,這樣身心才會健康的發(fā)展。
③學生們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因為個體能力的差異,身體條件的不同所以他們之間的接受能力也就會出現(xiàn)很大差別。往往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會有一種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在動作沒有完全學會的情況下,在演練時被老師或同學看到后,他們會很不好意思地去做,甚至放棄去做。針對這一問題在教學中常會出現(xiàn),教師在鼓勵與教導那些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的同時,還應在他們完成動作后給予相應的認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④體育學習過程中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在體育教學中常會采用集體或分組練習的形式進行鞏固性練習。如:在練習過程中,采用分組練習的方法,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幫助較弱的學生改進動作,學生們也可以一起討論,在這個練習的過程中通過語言的溝通不僅增進了友誼也增強了同學之間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⑤在學習接受動作過程中,學生初學時常會掌握不準動作的要領,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做的錯誤動作,進行模擬演練,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找出問題的所在,在大家面前講解發(fā)現(xiàn)的錯誤動作及如何改正動作。這樣不僅要求他們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最主要的是鍛煉學生們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了不小的進步,比如,在某種程度上膽子大了許多,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不會有以前那些恐慌感,相比沒有進行這方面鍛煉的學生,他們有了一定的優(yōu)越感與自信。
(4)結束部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放松,然后總結本次課的內容。對于學生而言他們不大能理解放松的真正含意,但通過我們的講解讓學生重視放松的意義與實施放松與不放松后給他們帶來的不同感受。如,一堂武術套路課下來,放松時要針對腿部放松,除了簡單意義上的放松緩解疲勞感,重要的是,有了好的放松,對下次課會有更好的訓練效果。在放松的同時,也是在緩解疲勞與壓力,讓學生從中除了懂得放松的意義還要學會健康保養(yǎng)的常識。
通過階段性的教學,在學生心理健康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就此進行了又一次調查:一是在學生的自信心與意志品質的提高程度上,8%的學生認為有很大提高,83%認為有較大提高,9%認為沒有提高;二是對學習上產(chǎn)生的問題49%認為有緩解作用,50%認為作用一般,10%的學生認為沒有作用;三是對自我人格的培養(yǎng),50%的學生認為較重要,46%的學生認為重要,4%的學生認為不重要。
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在實施有針對性的體育教學后,與其之前的調查相比較,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已朝好的方向發(fā)展。
四、結論與建議
1.在身體鍛煉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敢于從失敗走向成功。
2.在人際交往中,敢于展現(xiàn)自我,坦誠相對。
3.在教學中給予學生機會,讓他們自己學會嘗試。
4.在認知體育鍛煉的同時學會如何讓自己更自信,擁有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會讓自己更完美。
5.通過體育教學讓學生們學會在體育學習中感受快樂與幸福。
參考文獻:
[1] 王占春.體育與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育課程改革中體育教師面臨的問題這種在課程改革中對教師培養(yǎng)的忽視和對教師繼續(xù)教育的輕視似乎蘊涵著這樣一種認識,即課程改革沒有教師的參與和投入也能夠取得成功。忽視教師條件而能取得課改成功的認識無疑是荒謬的。美國肇始于20世紀50年代末的結構課程改革,在開始階段也曾進行得轟轟烈烈,在兩年之后開始舉步維艱了,實驗學校從最初的占全美的90%下降至10%左右,改革的發(fā)起者布魯納終于在1963年發(fā)表“需要一種教學理論”的講話,指出教師的素質與課改要求的差距以及相應教學理論指導的缺乏是造成改革失敗的主要原因。美國課程改革的前車之鑒啟示我們,處在一線的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如果體育教師對新課改的精神沒有充分了解,對于課程實踐的條件沒有實際的把握,那么新課改的初衷與實際效果將存在巨大落差,再先進的體育課程新理念、新內容、新方法都只能成為空中樓閣,只能是“新壺裝舊酒”或“穿新鞋走老路”。新一輪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中體育教師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我國體育教師的素質水平與新課程的推進所需要的教師素質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當布魯納在60年代初苦悶于美國教師在推行“結構課程”所表現(xiàn)出的素質問題時,美國教師職業(yè)的最低學歷標準已經(jīng)達到本科了。
美英兩國在20世紀50年代就基本取消了本科以下的師范學校,體育教師大部分由高等學校培養(yǎng),日本也在1970年左右實現(xiàn)了小初教師本科化(或以上)、高中教師碩士化(或以上)。而對照我國,截至1999年,小學專任教師共計5860455人,學歷情況為0•74%(大本)、15•52%(大專)、72•89%(中專),初中體育教師152850人,學歷情況為12.31%(大本)、64.27%(大專)、23.42%(中專及以下),高中體育教師38502人,學歷情況為50.44%(大本)、44.05%(大專)、5.51%(中專及以下)。[1]從我國新頒布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來看,整個體育課程框架主要是以借鑒新西蘭、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的體育課程模式為主,以發(fā)展中國家的經(jīng)濟基礎和體育師資條件駕馭發(fā)達國家的體育課程方案,必然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不適反應。二是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要求實現(xiàn)整個基礎教育體育教師的角色轉換,即由體育教學大綱的“實施者”或“執(zhí)行者”轉向體育課程的“開發(fā)者”或“設計者”。作為“執(zhí)行者”,并不需要過多關注如何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設計教學內容,因為這是行政管理人員和課程專家的事,教師所要做的只是“按照藍圖施工”。
而一旦教師的角色發(fā)生轉型,體育教師有限的體育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fā)設計能力就顯得捉襟見肘了,以致有教師反映:“以前按體育教學大綱還知道怎么上體育課,現(xiàn)在按照課標都不知怎么上課了”。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改革中所面臨和經(jīng)受的不適和困惑課程改革的照理也是正?,F(xiàn)象,因為任何改革都會存在過渡期的“陣痛”,這不能成為逃避改革的理由,然而,如何克服這一“陣痛”卻是不容回避的,否則,新一輪體育課程改革就將最終流于形式。
2“母機”滯后:從遇到的問題反思體育教師教育存在的問題
實際上,體育教師所處的困境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培養(yǎng)他們的教育領域的一些由來已久的問題。首先,“運動技能”取向的體育教師專業(yè)性定位制約了體育教師實踐智慧的釋放與發(fā)展。在體育界,尤其在學校體育界,我國在體育教師教育目的論層面上始終占主導地位的是“運動技能”價值取向,人們評價一位體育教師是否“專業(yè)”,主要就是看其自身是否具有或曾經(jīng)具有相對較高的運動技術技能水平。形成這種價值判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體育教育科學理論以及教育科學理論的水平不高,因為制度化的體育教育以前以及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體育教師對教育內容的把握無需借助附加的外在力量,而簡單的限定好的教學內容也使“教學方法”問題并不突出,現(xiàn)實生活化的模仿與實踐基本能夠滿足需要。因而,體育教師自身可外顯的運動技術技能便成為其職業(yè)培養(yǎng)與培訓的全部。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體育科學和教育科學的飛速發(fā)展,運動技能取向的體育教師教育已經(jīng)不能夠滿足由傳統(tǒng)經(jīng)驗的體育教育演進為科學的體育教育的特殊要求。因為很顯然,“學科專業(yè)的智慧不同于以學科專業(yè)為職業(yè)的人的智慧,具體說就是數(shù)學教師的數(shù)學智慧不同于陳景潤的數(shù)學智慧,李吉林的語文智慧不同于文學家的語文智慧,米盧的足球運動智慧不必相同于場上球員踢球的智慧”[2]。
將“運動技術技能”作為體育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基點,不僅使體育教師“專業(yè)”被替代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有了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種目的論上的“狹隘性”造就的更多的是一批適應新環(huán)境能力差、創(chuàng)新乏力的“匠”才,原本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實踐智慧被規(guī)約于一個狹小的空間內。二是體育教師教育部門與體育教師使用部門的隔離形成了體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位差”。自1903年《癸卯學制》規(guī)定設“體操科”以來,中國在近100年的時間里一直把體育學院及師范院校體育系科看成是培養(yǎng)體育教師的惟一途徑和體育教師隊伍的惟一來源,并由此而形成了堅不可摧的壟斷性體育教師市場。體育教育“母機”的先進性、導向性以及對學校體育的指導性無從體現(xiàn)。三是對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忽視制約了體育教師專業(yè)的成長與發(fā)展。在當前世界各國轟轟烈烈的以“教師專業(yè)化”為核心理念的教師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師繼續(xù)教育被提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這一概念來突顯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科學化、連續(xù)化、終身化和個性化內涵。即使在北京這樣的經(jīng)濟發(fā)達城市,有研究表明占62.2%的體育教師接受繼續(xù)教育來自于外部刺激,即把繼續(xù)教育源于強制性政策及評定職稱晉級的需要,而28.4%的體育教師接受繼續(xù)教育的主要推動力來自自身素質提高的需要,只有9.5%的體育教師參加繼續(xù)教育的動機是出于對自己工作的不懈追求和實現(xiàn)自身人生的價值途徑。[5]可以說,對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的忽視已經(jīng)成為制約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瓶頸。
3與時俱進:體育教師教育改革的策略
美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整個教育改革與教育研究的焦點實現(xiàn)了一次從“課程”向“教師”的范式轉變。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稱這是一種戲劇性的轉換,因為直至20世紀80年代中葉,一直處于邊緣地位且近乎空白的教師研究的領域,一躍而為教育研究的核心領域。[3]當然,在范式轉換之前,教師的重要性并不是沒有得到論述,只是沒有像轉換之后那樣形成一種明確的觀念:不論倡導什么改革計劃,也不論提供怎樣的課程,在課堂里實踐計劃與大綱的是教師。教師的素質、能力與思想是決定教育成敗的要件。因此,在體育課程改革之初,同步或優(yōu)先改革我國體育教師的教育模式是一項有效的實踐策略。
3.1重視對體育教育專業(yè)的配套改革當前基礎教育體育學科領域所經(jīng)歷的這場變革,對學校體育觀念和體育教學實踐的理解都與以前有所不同。中學體育教師正接受著新課程理念的培訓,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試行,新教材在實驗、試用,新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在嘗試性地運用,這些對以培養(yǎng)體育教師為本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無疑是一個亟需認真面對的挑戰(zhàn)。因而,在基礎教育體育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開展對體育教育專業(yè)的配套改革顯得極為重要。首先,加強對體育教師的“教師”的課改培訓,共同實現(xiàn)體育教師內在角色的轉變。其次,建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PDS),實現(xiàn)體育師范教育和中小學學校體育的對接。最后,深化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體育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應該實現(xiàn)四個轉變,即課程結構上實現(xiàn)由“剛性結構”向“彈性結構”的轉變,增強學生選課的自主性;課程形式上實現(xiàn)由“重外延”向“內涵與外延并重”的轉變,強調課程綜合化;“術科”的課程目標上實現(xiàn)由“運動訓練取向”向“教學能力取向”轉變,突出運動技術教學能力;“專業(yè)課”的課程內容要實現(xiàn)由“理論課與實踐課彼此隔離”向“理論課與實踐課相互貫通”,重視體育教學案例的診斷分析。
3.2重塑體育教師專業(yè)化基點,構建和完善體育教育學學科體系體育課程改革主要解決的是“教什么”的問題,而體育課程的整體水平還不能僅決定于“藍圖”的質量,正如一首好曲子、一部好電影并不單單是因為其歌譜和劇本,往往主要是演奏者高超的技藝和導演出色的創(chuàng)作。體育課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體育教師“‘如何教’知識和能力”,這種知能(expertise)應該是體育教師的專業(yè)性所在,因此就應該成為體育教師專業(yè)新的發(fā)展基點。換句話說,“學會教學”是當前體育教師專業(yè)化的致力點。對于體育教師教育而言,體育教育學類課程則正是體育教師獲得這種知能并實現(xiàn)其專業(yè)發(fā)展中“不可替代性”的理論基礎。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性在于“體育教育”,相應的體育教育專業(yè)的支撐課程即專業(yè)課則應該為體育教育學類課程。體育教育學科體系的構建與完善是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或培養(yǎng)專業(yè)化的體育教師的理論前提,而且這種理論支撐和指導并不是局限于本科階段,而是貫穿于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全過程。體育教育學的構建至少應包括三個層面或領域。[4]1)從哲學意義和原理意義上探討體育教育與人的身心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探討體育教育目的任務、內容及原則方法的關聯(lián)性。2)探討體育教育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實施和評價問題,即體育課程的編制問題。3)體育教育方法與體育學習方法的統(tǒng)一問題,以及各自的特殊性問題。這樣構建的體育教育學將會是一個學科體系,它可能會有體育教育史、體育教育目的論、體育課程論、體育教學研究、體育(運動)學習論、體育方法論、體育教育評價論等多個分支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