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范文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

第1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范文

論文摘要:我國城鎮(zhèn)化和工業(yè)化不斷加快,進城務工人員不斷增多,這是我國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必然趨勢,由此農村留守兒童也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龐大群體。由于父母不在身邊,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首先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量的農民涌進城市打工,目前我國進城務工人員達到2.3億,龐大的進城務工人員造成約2000萬農村留守兒童出現(xiàn)。農村留守兒童是指農村地區(qū)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在家鄉(xiāng)、由他人照管的正常兒童。這些留守兒童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思想成熟期,但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嚴重缺失。從而使得農村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上都偏離成長發(fā)育的軌道,對兒童今后的認識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性格上的缺陷

由于農村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開,基本上屬于隔代撫養(yǎng),而隔代撫養(yǎng)中由于長輩精力有限或者處于對孩子的溺愛,對小孩的管教不嚴,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同時由于缺少父母的愛,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內心的活動很難向外傾訴,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孤僻,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具體表現(xiàn)在缺乏自信,過度怕羞,拒絕交朋友。

2.心理上的障礙

親情對于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情感來說至關重要,在父母的關愛下,在家庭溫暖的環(huán)境中,兒童從小就在心理播下愛的種子。而農村留守兒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親情,在留守兒童身上很難找到這個年齡孩子們應有的那種天真與活潑,被錯誤地認為他們懂事了,卻又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種不可替代的。缺少關愛和交流的留守兒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礙。比如有困難沒地方傾訴,有焦慮、孤獨傾向等問題。這些心理障礙造成農村留守兒童經(jīng)常不能集中注意力來學習,經(jīng)常不能夠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yè),甚至不愿意回家。

3.認知行為上的偏差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孩子有疑問都無法得到解答,使得他們不能對事情有個正確的認識,造成認知行為上存在偏差。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現(xiàn)出簡單化、片面化的傾向,這樣就很容易造成農村留守兒童情緒化。

二、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建議

1.發(fā)揮家長的教育作用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諸多問題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邊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視發(fā)揮家長在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心理成長中的作用。筆者認為,家長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教育:(1)要多跟孩子交流,盡可能地保證每天跟孩子通電話,多跟孩子談談心,多跟孩子溝通,對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關注。(2)家長要主動跟老師聯(lián)系,不要等老師來主動聯(lián)系你,通過跟老師的交談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同時可以跟老師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夠及時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

2.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對于農村留守兒童我們應該高度重視,盡量營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特別是學校,更要高度重視,不歧視老師兒童,平等地對待他們。要特別關心留守兒童的思想狀況,多給留守兒童一些熱情的幫助,比如城里留守學生之家和心理咨詢室,以解答學生成長中的煩惱。村里可以聘請離退休的老師當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員,負責孩子思想、情感輔導。

3.建立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在留守兒童的成長中,學校要負起更大的責任,必須建立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以培養(yǎng)留守兒童健康的心理。筆者認為學校應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成長記錄袋,但不能讓留守兒童知道,以免刺激孩子。對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活動中的表現(xiàn)及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以實現(xiàn)對農村留守兒童成長道路上監(jiān)護的缺位。在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中,可以通過講座、“夏令營”之類的活動來進行。同時在“進步之星、三好學生”的評比中向留守兒童傾斜,并且樹立標兵,在留守兒童中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教學氛圍。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未來建設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絕不能忽視對2000萬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共同參與,從而構建完善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2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范文

工作計劃是包羅萬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門、不同的職別,他的著眼點和出發(fā)點會不盡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計劃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勤學考試網(wǎng)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幼兒園留守兒童工作計劃,僅供參考!

幼兒園留守兒童工作計劃一

為更好地發(fā)揮少先隊組織的實踐育人功能,深入推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根據(jù)我校實際,結合我鎮(zhèn)留守兒童成長狀況及實際需求,更好地發(fā)揮關工委、政教處、少先隊組織的實踐育人功能,深入推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是我們中心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學“留守兒童”教育領導小組領導之下開展工作。以少先隊組織為主采取游戲、活動、體驗、實踐等多種方法,以及活動課、專題講座等多種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面向全體留守兒童,普及學會學習、人際交往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識;以預防為主,幫忙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自我完善和健康發(fā)展。

二、工作定位

“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是我鎮(zhèn)中心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組成部分。是在中心小學“留守兒童”教育領導小組領導之下開展工作。依托關工委、政教處、少先隊組織采取游戲、活動、體驗、實踐等多種方法,以及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等多種渠道,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面向全體留守兒童,普及學會學習、人際交往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常識;以預防為主,幫忙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認識心理異?,F(xiàn)象,建立必要時求助的意識,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自我完善和健康發(fā)展。

三、工作目標

1、提高留守兒童心理素質、開發(fā)心理潛能、培養(yǎng)健康心理品質、預防心理疾病、促進人格健全發(fā)展。增強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適應、自我調節(jié)、適當求助、健康成長的本事,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2、在實踐及活動層面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質、環(huán)境、師資等相關方面構成長期運作、效果明顯、切實可行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工作機制。

3、進一步加強和推進關工委、政教處、少先隊組織在學校素質教育中的工作力度,為提高留守兒童綜合素質做出應有貢獻。

四、工作原則

1、全體性與主體性原則。面向全體留守兒童開展活動,培養(yǎng)留守兒童健康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尊重留守兒童的主體地位,鼓勵他們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強。

2、實踐性與實效性原則。以留守兒童親身實踐、參與活動、體驗學習為主要方式,經(jīng)過隊日活動及開設活動課、實踐課、專題講座等多種渠道開展工作。活動要具趣味味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3、科學性與系統(tǒng)性原則。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運用心理學、教育學、輔導學的原理、方法和技術,針對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問題開展系統(tǒng)性教育活動。

4、整合與互補原則。將少先隊組織長期開展實踐教育、體驗教育活動的工作經(jīng)驗、理念和優(yōu)勢與心理健康教育課題整合起來,開展工作。要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與學校各類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與少先隊其它工作,與校內外、課堂內外其它健康教育活動相互補充,共同完善,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教育整體氛圍的構成。

五、工作資料

(一)總資料: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根據(jù)不一樣年齡階段留守兒童心理成長任務、特點、規(guī)律及問題,開展教育引導工作,幫忙他們構成正確的觀念;體驗心理健康常識——幫忙留守兒童在活動中體驗學習、交往、生活的健康心態(tài)與思維方法,并養(yǎng)成良好習慣;注重心理保健——幫忙他們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jié)方法,認識心理異?,F(xiàn)象,培養(yǎng)對自身心理健康成長的關注與求助意識。

(二)分階段資料:按照不一樣年齡、不一樣年級留守兒童成長規(guī)律及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加強分類指導,從學會學習、學會生活、人際交往等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小學低年級(1—3年級)的留守兒童:適應新環(huán)境;養(yǎng)成學習好習慣;初步培養(yǎng)生活自理本事;熱愛團體,樂于與教師、同學交往。

——小學高年級(4—6年級)的留守兒童:掌握有效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提高生活自理本事,關愛家人;樹立同學間合作意識,鍛煉抗挫本事;初步了解情緒調節(jié)方法。學會溝通,與教師、同學、家長和睦相處;了解自我本事、特點,初步學會接納自我、他人。

(三)進取開通學生、家長、教師同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要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培訓,同時要盡可能地吸納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營造學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huán)境。

六、方式及途經(jīng)

1、按照“體驗教育”的理念,把不一樣年級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資料經(jīng)過情景設計、主角扮演、問題辯析、游戲輔導、娛樂活動等方式傳遞給留守兒童,幫忙他們在參與式、互動式活動中體驗做人做事的道理。

2、開設專家心理知識講座、心理熱線輔導,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忙他們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

3、開展心理項目素質拓展訓練,采用素質拓展訓練項目進學校與專業(yè)基地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針對不一樣年級留守兒童的本事及特點開展心理項目素質拓展。

4、在全校范圍開設心理健康咨詢室,借助各種媒體開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七、組織實施

1、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實施工作的領導和管理。各班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充分認識到實踐、活動、體驗教育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和管理。學校進取支持少先隊組織開展工作,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

2、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的評估力度,確定評估指標。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納入學校工作計劃,有領導分管落實,有年度工作計劃,有專人負責開展工作,有專門的時間保障。要有年度“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工作報告。

3、加強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專業(yè)知識的培訓,納入繼續(xù)教育學分體系。“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關愛行動”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從事這項工作的少先隊輔導員必須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培訓須納入繼續(xù)教育學分體系加以認定。少先隊輔導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應保證他們的精力和時間,并計算相應的工作量,給予相應報酬。

幼兒園留守兒童工作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為了樹立留守兒童自強自立的精神,激勵留守兒童不畏困難,學會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做生活的強者。我校將把幫扶活動繼續(xù)深入地開展下去,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關心幫助留守兒童,架設起愛的橋梁。

二、情況分析

水湖鎮(zhèn)是一個勞務輸出大鎮(zhèn),很多青壯年勞力舉村外出,留下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隔代撫養(yǎng)現(xiàn)象十分突出;監(jiān)護人的文化程度明顯偏低。

老人溺愛孩子,對孩子的學習基本不作要求,導致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各學科基礎薄弱,在摸底考試中成績很差。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特制定教師幫扶計劃,并引導進行一對一互助。

三、具體措施

1、摸底造冊,建立留守兒童特別檔案。學校德育組成員和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的情況深入了解,隨時關注留守兒童的動態(tài)。

2、任課教師要了解學生在家中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發(fā)現(xiàn)潛在的問題,幫助他們解決生活與學習上的困難。主動、真誠地關心、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

3、在班級開展“手拉手、結對子”活動,讓留守兒童與班級同學成為“手拉手”小伙伴,一起學習,一起游戲,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來自小伙伴的關懷與溫暖。組成幫扶小組。

4、優(yōu)先輔導。班級要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yè)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成果。每個留守兒童由教師牽頭確定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

5、實施教師結對幫扶留守兒童制度。

在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配對幫扶教師要經(jīng)常與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寄宿在校的留守兒童,教師要不時與留守兒童互相交流、溝通,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生活情況;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對已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幼兒園留守兒童工作計劃三

一、指導思想

為了進一步加強和諧社會建設,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更好地發(fā)揮學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確保留守兒童在我校健康快樂的成長,使留守兒童家長放心,為社會的進步與穩(wěn)定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結合我校留守兒童成長狀況及實際需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工作目標

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同時,要加強領導,形成合力,將目標落到實處。

三、主要措施

1、成立組織領導機構

①學校成立由校長、主任和班主任組成的“54321關愛留守兒童行動”領導小組。(見另一表格)

②分工負責,確保措施落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tǒng)一領導和管理,保證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認真落實到位。

2、加強制度建設,確保方案實施

①制定關愛行動實施方案各班主任,領導成員人手一份,確保按方案逐步實施。

②定期召開會議,每月討論一次有關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問題。

③將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納入班主任的常規(guī)工作,在《班隊工作手冊》中,每周要有工作安排,有關愛行動的記錄。

④將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績效與班主任考核掛鉤,在關愛行動中做出優(yōu)秀成績的,年終給予優(yōu)秀班主任的優(yōu)先評選。

⑤年底各班都要認真總結經(jīng)驗,寫一份關愛行動的小結。

3、加強關愛行動的計劃性,使關愛行動扎實有效開展。

①明確關愛對象:父母雙方在外連續(xù)打工3個月以上的農村兒童。

②明確工作內容:實施“54321”關愛行動:五即要做到“五個清楚”:基本信息、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健康狀況、父母及監(jiān)護人聯(lián)系方式清楚。四即“四個優(yōu)先”:安全上優(yōu)先教育和監(jiān)護,學習上優(yōu)先幫助和輔導,生活上有限關心和照顧,活動上優(yōu)先參與和指導。三即“三溝通”與留守兒童本人,與在外打工的父母,與在家照看兒童的第二監(jiān)護人保持溝通。二即雙管理:實行班主任與第二監(jiān)護人協(xié)同管理。建立一即“一對一”的幫扶機制。努力營造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優(yōu)越環(huán)境,為在外打工的父母解決后顧之憂。

③明確關愛行動的具體目標:以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為宗旨,以班級為關愛載體,以同學、教師、黨員為關愛的主體,以彌補留守兒童的感強缺失,提高道德修養(yǎng)和文化成為主要內容。

(1)學習上優(yōu)先輔導。班級要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yè)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

(2)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教師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食堂要注意營養(yǎng)搭配均衡,有益身體發(fā)育。留守兒童患病時,要及時診治,悉心照料。要指導學生學會生活自理,養(yǎng)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3)活動上優(yōu)先安排。高度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jù)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yǎng)獨立生活能力。

4、開展幫扶活動學校針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實行“一對一”幫助機制,每一位“留守兒童”都有一位老師和一名優(yōu)秀的學生來共同幫助;積極開展“留守兒童手牽手”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班主任每期開學的時候制定出本班“留守兒童”的幫扶計劃,平時作好記錄、期末寫好總結,讓他們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讓他們受到更多的監(jiān)督、照顧與關愛。學校設立留守兒童親情電話,讓留守兒童定期與在外務工的父母進行親情交流。

5、建立談心制度學校要定期召開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或委托監(jiān)護人座談會。要求班主任每月與“留守兒童”談心一次,詳細填好記錄卡,對少數(shù)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fā)展不健全、道德發(fā)展失范、涉嫌違法的“留守兒童”要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積極開展人文關愛活動,讓留守學生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fā)展的消極影響。

第3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對策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fā)展,農民工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據(jù)調查,我國留守兒童已達6100多萬,并且在逐年增加[1]。本文分析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并從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個方面提出解決對策,以期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

一、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1.自卑心理普遍。有關研究顯示,留守兒童自卑感比較普遍[2]。由于父母不在身邊,他們得不到正常的家庭教育與關愛,對外在世界缺乏安全感。此外,大部分兒童具有攀比心理。當看到同齡兒童與自己父母在一起,其樂融融時,他們會產生失落感。認為自身生活狀況相對困難,父母拋棄自己外出打工只為了掙錢。與父母在身邊的兒童相比,家庭經(jīng)濟條件比較差,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不敢與同學交流,產生自卑心理。

2.性格孤僻。由于自幼與父母分離,缺乏親情的撫慰與關懷,留守兒童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雖然祖父母很疼愛自己的孫子、孫女,但這代替不了父母的關愛。留守兒童如果長期處于無父母關愛的環(huán)境中,就逐漸不想與父母交流,也不會與別人分享自己情感世界,變得內向、孤僻。大量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的孤獨感較強。在隔代監(jiān)護中,祖父母一般年紀偏大,與留守兒童存在巨大“代溝”,易產生溝通問題,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最終形成孤僻的性格。

3.逆反心理嚴重。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現(xiàn)象,逆反心理在留守兒童中尤為突出。兒童處在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與父母的有效溝通,可以促進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據(jù)有關學者研究,偶爾與孩子交流的父母占56.5%,從來不與孩子交流的父母卻占15.4%[3]。由于缺乏與父母溝通的機會,不能及時關注子女的成長,當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父母不能給孩子提供正確的指導。久而久之,雙方的關系淡漠,留守兒童不再采納父母的建議,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4.厭學心理。據(jù)調查,近1/3的留守兒童由祖父母照看[4]。在傳統(tǒng)思想觀念的影響下,他們對留守兒童過度溺愛。全國婦聯(lián)2012年調查顯示,有8%的祖父和25%的祖母未上過學。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有的不重視孩子的成績,忽視對其正確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父母也沒有時間監(jiān)管孩子的學業(yè),使留守兒童的學習處于“放羊”狀態(tài)。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時,留守兒童沒有可以交流學習的對象,會感覺孤獨無助。有的留守兒童自律性比較差,學習疑難不能及時解決,問題越積越多,學習壓力增大,導致成績下降,學習熱情受到打擊,從而使學習興趣下降。長此以往,留守兒童易產生厭學心理。

二、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對策

1.強化政府主導功能。(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政府應該開展專題立法研究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切實維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通過法律手段,規(guī)定留守兒童父母或監(jiān)護人應盡的義務,并強調心理健康教育對于留守兒童成長的重要性,提高其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法律意識。對于娛樂性的場所,比如歌廳、網(wǎng)吧等,政府應該制定嚴格的經(jīng)營管理制度,切實保護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同時,執(zhí)法監(jiān)督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強化管理,以保障相關法律法規(guī)發(fā)揮應有的作用。(2)提高公共財政投入。根據(jù)實際情況,政府要合理調配公共財政資源,提高公共財政投入。學校方面,政府應該提高教育資源建設的資金。比如,在義務教育階段,合理發(fā)展寄宿制學校。生活方面,對于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政府要給予一定的經(jīng)濟補助;對單親家庭或輟學等有特殊情況的留守兒童,要給予特殊關愛與幫助。社會福利方面,加強農村的文化建設,不斷豐富留守兒童的精神生活。(3)保證平等受教育權利。對于在城市上學的農村兒童,政府應該放寬限度,降低公辦學校的入學門檻,給農村兒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權利,以促進留守兒童到城市學校學習。同時,政府要重視農村中小學教育。教育管理方面,在資源合理分配的情況下,改善留守兒童的生活條件。加強校園建設,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規(guī)范管理,強化制度。此外,提高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與改善教學環(huán)境相結合,鼓勵優(yōu)秀教師到農村教學,保障教學質量。

2.發(fā)揮學校教育功能。(1)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學校要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切實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素質,建設一支經(jīng)驗豐富、理論知識扎實的高素質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在招聘教師時,學??梢酝ㄟ^特崗計劃等方式,引進心理學專業(yè)的教師。此外,圖書館應增加與心理健康相關的書籍,并建立心理教育網(wǎng)站,以便于教師自學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同時,學校對教師進行考核,以確保教師掌握相關知識,不斷提高專業(yè)素質。(2)健全心理健康課程體系。由于大部分留守兒童不了解心理健康知識,開設課程對于普及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知識變得尤為重要。在農村學校中,雖然不具備進行學科教學的條件,但可以通過集體教育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專題講座等。此外,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聯(lián)系實際,注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3)加強對留守兒童的人文關愛。學校努力營造關愛留守兒童的校園文化氛圍,樹立平等、尊重、互助的理念,摘掉有色眼鏡,平等公正地對待留守兒童。建立家訪教育機制,鼓勵教師關愛留守兒童,重視學生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配備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教師,關注情感需求,因人施教,及時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留守兒童感覺到的家的溫暖。體育課時,教師要善于組織一些鍛煉兒童意志的活動,提高學生面對困難的能力。

3.重視家庭核心功能。(1)更新教育觀念。留守兒童的父母應該加強自我教育,更新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把教育孩子放在首位。當賺取經(jīng)濟收入與照顧孩子不能兼顧時,應適當放棄經(jīng)濟利益,多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金錢沒有了,以后還可以賺,但對于孩子的培養(yǎng)是不可逆的。如果沒有抓住教育孩子的關鍵期,以后花更多的金錢、精力也不能挽回。此外要客觀評價孩子的能力,當學習成績好時,不能認為孩子各個方面都好,以防產生驕傲心理;當學習成績不理想時,父母應該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孩子,幫助其樹立自信健康成長。(2)強化家庭教育責任。父母要認識自身的教育責任,與孩子溝通時,不僅要了解學習情況,更要掌握孩子生活、成長等方面的情況,關注心理變化,重視并滿足孩子精神和心理需求,給予家庭溫暖。與學校溝通時,通過老師的觀察,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長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時,對癥下藥、及時補救,以促進孩子健康發(fā)展。此外,提高公益活動參與度。在公益活動中,一方面可以提高父母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又為父母提供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幫助解決生活教育問題。因此,父母要多參加公益活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3)言傳身教樹立榜樣。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言行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孩子提出要求時,一定要自己先做到,這樣可以提高父母的信服力。比如,不讓孩子上網(wǎng)、玩游戲,父母自己也應該做到。對于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父母要嚴寬適度,既不能過分溺愛,又不能施暴管理孩子。引導孩子認識自身的錯誤,并主動改正,以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此外,父母要言而有信,并教育孩子信守諾言,答應的事情一定完成。當然,也不能隨意許諾。同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當遇到問題時,不要急于告訴答案,而是引導其從不同方面思考問題,全面分析,從而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4.凝聚社會集體功能。(1)整合社會資源,完善教育體系。在大部分農村地區(qū),留守兒童社區(qū)教育比較缺乏。為了更好地促進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長,應建立以社區(qū)為單位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定期開展社區(qū)教育活動,提供心理健康輔導。通過提高農村教育條件,吸引優(yōu)質資源向農村流動。如大學生村官,他們的文化素質比較高,教育理念先進,有利于開展社區(qū)教育工作。留守兒童社區(qū)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努力,退休的干部、教師等人員,可為社區(qū)教育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重視社會組織力量。在發(fā)達國家中,有很多社會組織解決兒童存在的問題。然而,我國的社會組織卻較少。社會組織不僅有利于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還可以幫助其父母,讓他們掌握相關教育知識,以更好地管理兒童。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日益突出。政府應該大力支持社會組織的發(fā)展,使社會組織的作用得到有力發(fā)揮。同時,媒體應加大社會組織的宣傳力度,引起更多有愛心的社會人士關注并加入社會組織,加大幫扶力度。(3)鼓勵志愿者幫扶。志愿者身體力行,應鼓勵其關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尤其鼓勵在校大學生。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積極參與留守兒童的教育。大學生可以利用假期時間,在偏遠山區(qū)或原籍所在地,對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不僅豐富大學生的實踐經(jīng)驗,提高組織交流能力,還有助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作者:穆玉芳 何英姿 單位:廣西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旭東,孫宏艷,趙霞.為留守兒童守住一片天———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存在問題及對策的調研報告[N].光明日報,2015-06-19(5).

[2]胡林招.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J].廣東農業(yè)科學,2012,(7):199-201.

第4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范文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意義

改革開放后,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化進程加快,中國整處于社會轉型期,在這樣大大背景下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環(huán)境問題、道德問題、城鄉(xiāng)差距、貧富差距擴大等等。在農村地區(qū)留守兒童已經(jīng)成為新興的弱勢群體,相關統(tǒng)計顯示留守兒童在性格、人際交往、行為習慣等方面不同于非留守兒童,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穩(wěn)定性、輕松性和自律性等方面都不如其他兒童,他們更容易形成不良的人格偏向和學業(yè)偏向。容易世界觀、價值觀的偏離和個性發(fā)展的畸形,部分甚至走向犯罪的歧途,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令整個社會擔憂。

一、留守兒童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一下六個方面

1.自我封閉,自卑心理嚴重

留守兒童長期缺少父愛和母愛,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為其祖父母,祖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雙方容易產生矛盾,很多留守兒童缺少歸屬感和安全感,易產生情緒不穩(wěn)、性格孤僻、等心理健康問題,表現(xiàn)為隱性,對自己和他人都會產生影響。

2.交友方面

留守兒童在情緒上、學業(yè)上的問題使其與他人的交往能力搜到很大 的影響,在交友方面呈現(xiàn)出兩個極端即交友困難和交友不講原則,從而對自己的前途產生很大的影響。

3.內心迷茫

很多留守兒童在內心世界有自己的向往,但是在現(xiàn)實世界的沖擊下去卻覺得自己的希望很渺茫,大多數(shù)的留守兒童的父母文化素養(yǎng)并不高,對子女的終身發(fā)展也缺乏較為清楚的認識,往往只顧眼前利益忽視家庭的長遠利益,在讀書遇到困難時要求這些兒童過早的走入社會,所以他們在徘徊中迷失了真正的自己。

4.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留守兒童與人交流時充滿警惕甚至敵意,對老師、監(jiān)護人、親友的管教和批評產生較強的逆反心理。有些留守兒童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學習上降低要求,上進心不強。由此形成了自私、任性、霸道、蠻橫的作風,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性格。

5.消極模仿,盲目從眾心理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經(jīng)濟條件得到一定改善,加上親友的溺愛和放任,等同的傾向性和相同的環(huán)境使這些學生容易通過密切交往而形成一個非正式的群體。在群體中,他們不是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而是比誰穿得好、吃得好,消極模仿大眾傳媒中的“孤獨英雄”,從而形成心理的誤區(qū)

6.虛榮心理

由于無法與孩子生活在一起,為了彌補對孩子的愛,父母寧肯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以為這樣便可能補償對孩子的愛。殊不知,孩子的虛榮心正是這樣被培養(yǎng)起來的。孩子無法體會父母的艱辛不易,也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心安理得的坐享其成,他們在同學面前顯闊,用虛榮心來掩蓋自己孤獨的心。

二、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原因

1.家庭因素

農村留守兒童基本缺失了父母親對其在衣、食、住、行、安全、能力、愛好、審美、人格、品格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特別是基本缺失了對父母親的心理歸屬和依戀,因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個體早期發(fā)展中,父母的愛、支持和鼓勵容易使其建立起對初始接觸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這種感覺的建立,保證了兒童成人后與人順利交往。相反,早期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乏,會使兒童逐漸形成一種孤獨、無助的性格。

2.學校因素

農村辦學條件、教育理念、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不利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許多農村中小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心育。農村中小學校教育現(xiàn)在仍是應試教育占主流,素質教育疏于形式,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對于留守兒童特別的心理、感情需求更無法顧及。

3.社會因素

政府部門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關注不夠。一些地方政府開始關注留守兒童,如責令當?shù)氐闹行W校關照其教育問題,但多停留在形式上,實際解決其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并不多,而且對其心理健康狀況關注較少。

三、對策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解決,需要學校、家庭及各種社會群體共同努力,從政策、法律、文化、教育、管理等各個層面著手,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

1.政府方面

政府有責任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有關部門應當積極采取措施,制定和實施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計劃與方案。要加快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家庭附近就業(yè)的機會,從而縮短農民工回家的周期。同時針對目前農村學校普遍的經(jīng)費不足、人員流失、教學設施差的現(xiàn)狀,要加大對農村社區(qū)的教育投入,真正重視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2.學校方面

首先提高心理輔導教師素質心理健康輔導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從事這項工作的教師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論。因此,必須努力提高心理輔導教師素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yè)教師隊伍。而且學校應定期與與父母交流溝通,了解其生活和思想狀況,全面掌握孩子的情況,共同探討促進其健康成長的方法。

3.家庭方面

父母應該利用多種方式和途徑對在家孩子的學習、生活各個方面加以關心、教育和指導,例如多打電話給孩子及監(jiān)護人、老師等,并向其詢問孩子的基本情況。要注重與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也可通過講述打工的經(jīng)歷,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生活觀。

4.社會群體方面

第5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范文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學校輔導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6-0134-01

迫于生活和其他種種原因,大量的農民涌進城里打工,龐大的進城務工人員造成約2000萬農村留守兒童的出現(xiàn)。這些留守兒童正處于生長發(fā)育和思想成熟期,但由于遠離父母,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方面教育的嚴重缺失。從而使得他們在思想、行為和心理上都偏離成長發(fā)育的軌道,對他們今后的認識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越來越多的留守兒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學中占據(jù)十分重要的位置。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性格上的問題

因為農村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開,基本上屬于隔代撫養(yǎng),而隔代撫養(yǎng)中由于長輩精力有限或者對孩子溺愛和管教不嚴,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同時由于缺少父母的愛,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內心活動很難向外傾訴,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孤僻,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具體表現(xiàn)在缺乏自信,怕羞,拒絕交朋友等。

2.心理上的障礙

父母對于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情感來說至關重要,在父母的關愛下,在家庭溫暖的環(huán)境中,兒童從小就在心里播下愛的種子。而農村留守兒童由于感受不到完整的親情,在他們身上很難找到這個年齡孩子們該有的那種天真與活潑,表面上看似他們懂事了,卻又無時無刻不渴望得到父母那種不可替代的愛。缺少關愛和交流的他們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使得他們經(jīng)常不能集中注意力來學習或不能夠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yè),甚至不愿意回家。

3.認知行為上的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孩子有疑問都無法得到解答,使得他們不能對事情有個正確的認識,造成認知行為上存在偏差。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現(xiàn)出簡單化、片面化的傾向。

4.學習熱情不強,學習目標不明確

在遠離父母的日子里,由于這些中、高年級學習較差的“留守兒童”臨時監(jiān)護人監(jiān)護不夠,使得這些孩子出現(xiàn)學習觀念淡薄,學習熱情明顯不如其他學生。尤其是在學習上碰到困難,沒人指導,加之作業(yè)本上不斷出現(xiàn)的紅色“X”,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有的“留守兒童”認為現(xiàn)在學習好壞無關緊要。自己的父母沒有文化,照樣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掙錢,甚至比農村的“知識分子”們賺錢還要多,這就使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學習成績明顯下降。

5.學校對他們的有效管理相對薄弱

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和社會密切配合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教師對這些中、高年級學習較差“留守兒童”的了解不可能只憑幾節(jié)課,還需要向家長和社會了解這些“留守兒童”的表現(xiàn)。但是,由于這些“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師無法向家長了解他們的真實情況。有些調皮的孩子抓住這個空檔,在學校欺騙老師,在家里又蒙騙父母委托的監(jiān)護人,使學校對留守兒童的管理陷入尷尬的境地。

二、如何進行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

1.發(fā)揮家長的教育作用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家造成的。因此,要重視發(fā)揮家長在農村留守兒童健康心理成長中的作用。作為教師,應該和家長溝通讓他們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教育:(1)要多跟孩子交流,盡可能多的跟孩子通電話,多跟孩子談心、溝通,對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給予關注;(2)家長要和老師聯(lián)系,不要等老師來主動聯(lián)系你,通過跟老師的交談來了解孩子在校的狀況,以便能夠及時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

2.班主任的輔導

(1)在留守兒童的成長中,班主任和其他老師要負起責任,平時多注意留守兒童的思想和行為表現(xiàn),有不正常表現(xiàn)時要提前進行心理輔導防患于未然。

(2)同時班主任要及時家訪,詳細了解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并給與指導和教育。在班級里,多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建立這些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自信而快樂的學習生活。對學習和學校生活有正確的認識。

第6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范文

一、留守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性格孤僻。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在外,跟隨年邁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缺少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二)心理自卑。他們中絕大部分存在比較嚴重的自卑感。他們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沒有依靠和保護,因此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障礙。

(三)逆反心理嚴重。根據(jù)我們下發(fā)的調查問卷,我們感受到絕大部分留守兒童逆反心理極強,同長輩、老師、家長、同學的對抗情緒很嚴重。

(四)電視、網(wǎng)絡成癮。一些留守兒童愿意借助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消磨時間,漸漸成了“小電視迷”、“網(wǎng)上游民”。

(五)行為道德缺失。有些留守兒童在行為習慣上容易發(fā)生消極變化,但是很難及時得到糾正。

二、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每年溝通交流的形式多以電話和網(wǎng)上視頻為主。溝通交流時間、次數(shù)有限,導致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二)學校教育的弊端。農村小學,經(jīng)濟條件差,師資薄弱,缺少,甚至沒有專業(yè)的心理健康老師。對于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不能及時有效的疏導和教育。

(三)社會不良環(huán)境的熏陶。留守兒童是處于學齡期的孩子,效仿心理、好奇心較強,很容易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

三、改善留守兒童現(xiàn)狀的教育對策

(一)加強家庭教育,給予留守兒童更多關愛。首先,出外打工的父母要與孩子定期交流和溝通,交流內容除了孩子的生活、學習外,更要注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溝通。其次,父母還要主動跟老師聯(lián)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狀況。最后,臨時監(jiān)護人或者其他親屬要真正擔負起教養(yǎng)孩子的責任和義務,不能過分溺愛和放任,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以學校教育為主導,發(fā)揮學校的教育功能。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要盡可能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一是組織學校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了解兒童心理規(guī)律,使學校逐漸有專業(yè)性較強的心理輔導老師。二是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資料。班主任要建好班級留守兒童檔案,包括學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外出務工地址、聯(lián)系電話、家庭狀況等。三是進行家訪活動。教師只有走進學生家庭,才能更加了解他們,才能取得家庭的支持,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四是辦好農村家長學校。發(fā)揮家長代表的榜樣示范作用,定期組織家長座談會,交流家庭教育的優(yōu)秀經(jīng)驗、方法,引導家長改變陳舊的教育方式。五是要定期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學校可以利用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舉行校園文藝表演、演講賽、才藝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多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展示機會,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老師、同學的關愛和集體的溫暖。六是重視感恩教育。很多留守兒童認為父母外出務工,不關心自己,他們在外賺錢就應該滿足子女的所有愿望,這是父母對他們的一種感情償還。這種偏激的思想必須及時糾正并加以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理解父母的辛酸,尊重父母。

第7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范文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教育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父母一方,其他監(jiān)護人或者兒童自己看護的年齡在16歲以下的兒童[1]。農村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這就使得農村留守兒童無法享受到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導致他們的情感常常處于“情感饑餓”狀態(tài)。兒童正處在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期,但對于農村留守兒童而言,這種親情的缺失常常使留守兒童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從而有礙于他們的成長和發(fā)展。對于這種情況,應及時實施有效的干預,否則,這種情況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極有可能會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探尋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顯得相當重要。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分析

1、親子依戀關系的缺乏。美國心理學家約翰·鮑威爾(1951)對親子依戀行為研究指出,一些過早離開父母,沒有在早期形成依戀關系的孩子不能很好地與人相處,常感到不安,缺乏對人基本的信任感,怕冒險、怕探索、怕發(fā)現(xiàn)超過他們身體之外的世界、乃至自己等。鮑威爾根據(jù)此得出結論: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東西就是嬰幼兒應當有一位母親或一個穩(wěn)定的母親之間親密的、連續(xù)的情感關系。早期母嬰依戀的形成,有助于兒童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良好的社會行為的產生。而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大部分都是從小與父母長期分離,有的甚至從小到大一年都難得見到父母幾回,更有甚者是由于各種原因被多個親戚輪換監(jiān)護,這些情況下要形成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顯然是難度很大的。

2、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教育責任和教育意識的缺失。西方有句名言“一個母親相當于一百個優(yōu)秀的教師,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钡?,不少留守兒童的父母卻錯誤地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是老師的事。比如筆者目前所帶的一個七年級的班級,總共有學生共57人,留守兒童高達45人,但是這些留守兒童的家長極少主動聯(lián)系老師,甚至老師主動聯(lián)系留守兒童的家長時,他們也只關心孩子的成績,而對于思想和日常行為表現(xiàn)很少關注。這些家長沒有認識到自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他們片面地認為,作為父母他們只要供給孩子吃穿用住就行了,就是要為孩子提供豐富的物質條件,但是他們就沒有意識到,精神需求其實與物質需求同樣重要。由于不少留守兒童的父母重養(yǎng)輕教,忽視與孩子的思想交流和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導致孩子缺少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易于產生思想認識上的偏離,乃至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

3、學校教育和監(jiān)護不力。據(jù)統(tǒng)計,80%以上的農村留守兒童是由爺爺、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監(jiān)護,由于他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他們只是解決孩子的溫飽問題,根本無力監(jiān)管孩子的學習和行為。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師資力量薄弱等原因,給留守兒童提供特殊的教育受限,加之家庭與學校之間缺少溝通,導致數(shù)量較多的留守兒童厭學、逃學、輟學現(xiàn)象。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就學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初中階段后,農村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歲農村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正脫離普通兒童的成長和發(fā)展的正常軌道,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教育對策。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原因,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的教育對策。

1、改善家庭教育環(huán)境。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家長能否構建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是關鍵。從嬰兒期到兒童期、青春期,這是一個孩子的個性、品德、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如果家長能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將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益。留守兒童家長可利用節(jié)假日回家探望、電話、書信等方式實施親情教育。家長要選擇最有利于孩子成長與發(fā)展的監(jiān)護人,因為他們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留守孩子。此外,家長還應該經(jīng)常與學校、老師保持聯(lián)系,定期主動與老師交流溝通,不但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還要經(jīng)常關注子女的思想與生活的變化與成長。總而言之,家長要密切關注子女的成長變化,使子女感受到,雖然他們無奈留守在家不能時刻與家長在一起,但是來自家庭的關愛卻時刻與他們在一起。

2、增強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的教育教育責任感和教育意識。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根本對策,就是要給他們提供心靈的慰藉,即建立穩(wěn)定的親子依戀關系,而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起著關鍵的作用,而且這個作用其他人是無法完成的。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還是要從留守兒童的父母身上入手。要轉變留守兒童的父母的教育觀念,讓他們知道教育不單單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長也是教育的責任人,孩子的教育需要學校和家庭互相配合形成合力。要增強農村留守兒童父母的教育教育責任感和教育意識,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孩子成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必須在防范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上起主要作用。

3、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在寄宿制學校里,應該配備專門的具有專業(yè)背景或接受過專業(yè)訓練的生活指導教師,這樣可以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jiān)管和照顧,也可以較好地疏導他們的心理問題和輔導他們的學習。但是,目前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不管在校舍修建和資金配套等硬件建設上,還是在政策以及師資配備等軟件建設上,都不夠完善,還不能滿足農村留守兒童寄宿的需要。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門要把寄宿制學校建設納入學?;窘ㄔO規(guī)劃中去,使寄宿學校變成農村留守兒童精神家園。

農村留守兒童是一個在城市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殊的社會現(xiàn)象,其形成有著復雜的社會根源。相應地,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形成也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其解決需要綜合的措施以及長效的機制。因此,家庭、學校、政府及其他各個方面應該共同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并有效協(xié)調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從而讓農村留守兒童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第8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主要原因;建議與對策

自從“留守兒童”這個名詞在我不經(jīng)意間看到,我便不斷的留意相關報道。有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安全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等。提倡和諧社會、努力縮小貧富差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很多媒體包括報紙、電視都對農村的留守兒童有所關注。據(jù)保守估計,留守兒童在各地農村不會少于千萬。這支規(guī)模龐大的“留守兒童”隊伍中的很多孩子,因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無法享受到同齡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都面臨著問題。而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隨著城市化進度的進一步加快,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留守兒童”的隊伍不僅不會縮小,而且必將進一步擴大。怎么樣使留守兒童有一個正常、健康的心理,讓他們和同齡人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已成為一個十分現(xiàn)實而又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我這樣一位農村教師正在不斷思考的問題。

1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的背景

城市化是現(xiàn)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城市化進程中,整個社會要從一個以農村為主的社會轉變?yōu)橐粋€以城市為主的社會,其結果必然出現(xiàn)人口流動。“農民工”在“背井離鄉(xiāng)尋富路,離田離土求發(fā)展”的時候,絕大部分仍然把其子女留在自己的出生地,讓他們繼續(xù)在當?shù)剞r村學校上學,從而在教育學領域出現(xiàn)一個新興的名詞――― “留守兒童”。所謂“留守兒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鄉(xiāng),并需要其他親人照顧,年齡在十六歲以下的兒童。即沒有能夠跟隨外出務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當?shù)剞r村上學的農村流動人口的子女,故又稱之為“留守子女”、“留守孩”、“留守兒”、“留守學生”等等。

2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

2.1 留守兒童存在的情緒問題。出于受經(jīng)濟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所迫,父母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外出打工,農村留守兒童過早地品嘗生活的艱難。一方面,由于遠離父母,缺少家庭的溫暖,他們在情緒方面極不穩(wěn)定、固執(zhí)、孤僻、為人處事不合群、多疑敏感,以致同周圍的人際關系緊張,甚至仇視一切。另一方面,面對復雜的社會,生活的壓力導致他們過早的開始思考一些對他們而言太過承重、太過成熟的人生問題,如“我們?yōu)槭裁茨敲锤F?怎么才能掙到許多錢?”在經(jīng)歷由生活的貧困到父母的離別到生活的改觀的一系列過程后,孩子的心理變的比同齡人敏感、早熟。因此經(jīng)常產生消極情緒。

2.2 留守兒童存在的人際交往問題。 留守兒童在人際交往上表現(xiàn)出一定的自我封閉性。部分孩子在父母雙方外出后,有一種嚴重的失落心理,在一段時間里不愛交談,不愿和別人交往,性格抑郁。再則,既使隔代監(jiān)護或監(jiān)護,這些兒童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但終究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他們的心事無處說,只能用自己幼嫩的雙肩扛下所有的問題,這很容易形成精神或人格障礙。沒有父母的關愛,他們自慚形穢,怕別別人看不起,不敢參加集體活動,把自己嚴實的封閉起來,甘心生活在被別人遺忘的角落里。這樣交往問題就導致其他心理問題,內向一些的孩子就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等性格。

2.3 留守兒童存在的自卑心理問題。留守兒童和正常兒童比較起來,沒有父母的貼身呵護,形單影只。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疼愛,留守兒童有種被遺棄之感,久而久之,他們便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另一方面,他們總覺得是自己的原因,父母才離家外出,所以處于深深的自責之中,這樣也導致極度自卑。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他們沒有求助的對象,不像其他正常兒童那樣有父母的指導,而只能依靠自己解決。出現(xiàn)錯誤和問題后,他們會后悔不已,缺少自信心。

2.4 留守兒童存在的逆反心理問題。有些留守兒童和貧困兒童缺乏自身安全感, 對周圍一切充滿了懷疑, 他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他們拒人于千里之外, 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是充滿了不信任感, 這種潛意識中的不信任導致了他們的逆反行為, 常表現(xiàn)為“不聽話”、 “不禮貌”、“不謙虛”、 “惡作劇”等, 凡事喜歡背道而馳。

3 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就我這就年對留守兒童的認識,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3.1 學校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3.1.1 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增設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的內容。班主任不僅需要了解班級內留守兒童的一般情況,而且應密切關注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tài)、情緒變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人,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應有的心理歸屬,把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3.1.2 在學校教師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幫助農村教師樹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掌握心理輔導的基本技術,挖掘各科教材中蘊含的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素材,加以利用,體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使各科教學都能起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作用,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許多研究表明:留守兒童在敵對性、焦慮程度上都高于正常兒童,加之無法與父母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導致排解不暢,往往會有嚴重的情緒困擾。在所有教師中普及心理知識,以增加他們的傾訴途徑,及時發(fā)現(xiàn)和診治留守兒童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

3.2 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協(xié)調各方面力量關愛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正如前面的原因分析,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不僅僅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學校雖然是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但學校僅靠自身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爭取家長和社會的積極配合。

3.2.1 學校應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承擔與留守兒童家庭的聯(lián)系,實施全天候跟蹤管理。學校應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承擔與留守兒童家庭的聯(lián)系,實施全天候跟蹤管理。如建立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檔案、建立與留守兒童父母及監(jiān)護人的聯(lián)系卡,以制度形式保障與留守兒童父母及監(jiān)護人經(jīng)常性的聯(lián)系。

3.2.2 呼吁社會各界都來關注留守孩子。學??梢园淹诵堇细刹俊⒗瞎と?、老教師組織起來成立留守兒童活動中心;加強同社區(qū)、村組的合作,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學校要主動與當?shù)匚幕?、工商、婦聯(lián)等部門配合,調動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力量,啟動留守孩子關愛工程、開設關注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熱線等,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產生合力效應。

參考文獻

[1] 張厚粲.行為主義心理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Guy R.Lefrancois著,王全志,孟祥芝等譯.孩子們―――兒童心理發(fā)展[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 蘇燕霞.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研究[J]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

[4] 關于新洲區(qū)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研報告[EB/OL].

[5] 關于“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調查與思考[EB/OL].

[6] [英]安東尼?吉登斯.社會學[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7] 謝高橋.社會學[M] .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86.

[8] 國家統(tǒng)計局農村社會經(jīng)濟調查總隊編.2002中國農村統(tǒng)計年鑒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02.

第9篇: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范文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1.情感互動的缺失。情感的互動交流能夠觸及兒童的內心世界,對兒童的情感成長至關重要。農村留守兒童由于長期感受不到父母的呵護和關愛,心靈深處愛的種子就不能萌發(fā),所以他們沒有了這個年齡段孩子們應有的天真與活潑,他們渴望得到父母那種不可替代的愛,以至于出現(xiàn)了內心焦慮、孤獨等問題。

2.外部因素的影響。父母常年不在家,留守兒童基本上由長輩撫養(yǎng)。由于長輩們精力有限或出于對孩子的溺愛,管教不嚴,使孩子缺乏必要的約束,孩子往往任性,不服管教。孩子們盲目地接觸社會,過早地與社會上的人員接觸,最終導致一部分孩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家庭是人最初的教育環(huán)境,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基礎是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與兒童的德、智、體及個性能力等密切相關。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备改笇ψ优袧撘颇慕逃饔?,父母正確的教育和關愛是子女形成健康心理和意志力不可或缺的條件。

2.學校因素。學校是兒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由于學校教育一般重智育、輕德育,課程偏向以及農村學校無專業(yè)的心理老師,任課教師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偏差,也是造成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

3.社會因素。農村文化環(huán)境對留守兒童有重要影響。農村地區(qū)文化生活比較單一貧乏,不能滿足孩子們的成長需求。然而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網(wǎng)吧在農村地區(qū)逐漸多了起來,現(xiàn)在的農村孩子都喜歡“泡吧”。由于孩子們自制能力不足,容易被網(wǎng)絡上的不健康內容吸引,導致心靈受到污染。

三、干預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策略

(一)家庭方面的策略

家庭是人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庭因素比學校及社會因素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就家庭因素而言,父母的外出務工直接對留守兒童生活、心理產生影響,父母對留守兒童的過高或過低期望、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經(jīng)濟狀況都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產生影響。所以,父母應當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承擔起維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責任。

1.減少外出務工的次數(shù)、時間及人數(shù),能不外出就不外出。父母外出務工的家庭中必然存在著親子分離、家庭教育缺失等問題,最終帶給留守子女負面的心理影響。因此,改變務工造成的親子分離狀況的最根本方法是父母不外出務工,子女們結束留守的狀況,回歸到與其他非留守兒童同樣的家庭結構中。

2.注意恰當?shù)募彝ソ逃绞健<议L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是家庭教育價值導向的具體表現(xiàn),否定的、懲罰式的消極教育方式是心理問題的重要影響因素,而父母給予的情感溫暖和理解與鼓勵則會促進子女健康成長。無論是由父母一方單獨看護的兒童,還是其他方式看護的兒童,其看護人都應該使用恰當?shù)慕逃?,既不能過于嚴厲、過分干預,甚至是否定、拒絕他們,也不能過度偏愛他們,輕松民主而充滿溫情的教育方式是最合理的教育方式。

3.家長要注意調整和矯正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期望。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是家庭情感教育中的隱性內容,對子女身心發(fā)展有明顯的導向作用。因此,父母要充分考慮各種先天、后天因素,根據(jù)留守子女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的現(xiàn)狀,來調整和矯正自己的期望。

4.減少家庭經(jīng)濟問題給留守兒童帶來的不良心理影響。家長要了解并滿足留守子女在物質方面的合理要求,避免讓子女感受到家庭經(jīng)濟的壓力,減少因家庭貧窮給子女帶來的壓力。

(二)學校方面的策略

學校要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工作,如建立心理檔案、開設親情熱線等。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為留守兒童建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堅決杜絕那些對留守兒童心理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培養(yǎng)出身心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1.建構和維護良好的師生關系。①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包括專業(yè)素養(yǎng)、心理素質等。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因材施教,要改掉對學生的粗暴態(tài)度,營造輕松融洽的班級氛圍,使學生敢于與老師交流、樂于與老師交流。 ②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的內涵豐富,包括學習環(huán)境、課余文化生活等方面。校園文化是隱性課程的重要來源,它總是以潛在的、無形的方式對師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留守兒童在輕松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中,必定能夠發(fā)揮其多種才能,豐富其精神世界,促進其身心全面發(fā)展。 ③為教師和留守兒童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除了要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工作外,最為實際的改善和維護留守兒童與教師關系的辦法就是為他們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學校要建立制度,出臺政策,把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工作納入到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考核評比內容中,使廣大教師能充分提高認識,把此項工作當成大事來抓實抓好。

2.通過師生交友,開展同伴教育,幫助留守兒童建立融洽的同學關系。對留守兒童進行交友指導。要教育留守兒童正確認識交往中的角色關系,使他們理解不同的交往關系具有不同的行為準則;教育他們在交往中做到自尊、自重和關心他人,使其人際關系正常協(xié)調;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留守兒童的異往問題,引導他們正確處理友誼與學業(yè)的關系。可以為留守兒童組建“同學小組”進行同伴教育,引導他們在互助中快樂成長。選擇同班級、同年級、同居住地的思想素質和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交朋友。讓他們進行交流互動,在彼此交流中傳播健康向上的思想,喚起共鳴,從而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三)社會方面的策略

留守兒童并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比非留守兒童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社會,各種不良的社會因素對他們的影響更為巨大。因此,要除歪風,樹正氣,為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1.為留守兒童提供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不在學校附近設立網(wǎng)吧、游戲廳,杜絕各種不良社會事件的發(fā)生,避免造成留守兒童的不良社會經(jīng)歷。要積極發(fā)揮鄉(xiāng)村圖書館、文化站、少年宮的作用,引導好留守兒童的精神需求,培養(yǎng)留守兒童“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精神風貌。

2.鼓勵社會上相關組織和有能力的個人,如婦聯(lián)組織等,組建專門為留守兒童提供支持的機構,妥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可能遇到的生活、學習問題,保證留守兒童基本權益。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