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范文

班級網絡文化建設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班級網絡文化建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班級網絡文化建設

第1篇: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范文

[關鍵詞]無紙化辦公 校園網 網絡建設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應用以及網絡時代的到來,網上辦公即無紙化辦公便應運而生。無紙化辦公不僅能節(jié)省大筆文印經費,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各部門的辦事效率。無紙化辦公網絡的建設被很多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提上日程,尤其是作為教書育人的學校,應用好該技術,在充分為學生服務的同時,還可以影響學生的思想,從而影響將來的社會。

網絡平臺是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必須從網絡信息體系建設的全局考慮,將無紙化辦公網絡建設為一個高起點、易于擴充、升級、管理和使用的網絡系統。以下是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一、先進性和實用性

網絡規(guī)劃既要從現實需要為出發(fā)點,又要考慮長遠發(fā)展的需要和潛在的擴充,盡可能采取先進而成熟的技術和產品,使之在一定時期內都能保持較先進的水平,使網絡帶寬性能不僅適應現在的需要,還可以滿足未來幾年數據量的要求。在網絡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實用性,使之易操作、易管理和維護,并且易于用戶掌握和學習使用;其次要考慮采用成熟的網絡通信技術和設備,保證投資。

二、可靠性與安全性

系統安全可靠運行是整個系統建設的基礎。鑒于網絡信息的重要性,要求網絡系統要有較高的可靠性,各級網絡應具有網絡監(jiān)督和管理能力;要適當考慮關鍵設備和線路的冗余,使其能夠進行在線修復、更換和擴充;要確保系統數據傳輸的正確性以及為防止異常情況發(fā)生所必需的保護性措施。根據具體情況采用訪問控制列表、子網隔離等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證網絡安全運行,拒絕未經授權的訪問。

不僅要求網絡能夠長時間的安全運轉,同時要求網絡設備具有較強的容錯能力。在系統設計上,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保證網絡的可靠與容錯:1、選用高可靠性的網絡設備,在網絡的關鍵部位采用冗余備份設計,避免單點故障,保證網絡長期運行的可靠性;2、采用優(yōu)秀的網管系統對網絡進行實時監(jiān)控,以便及時發(fā)現網絡故障,采用優(yōu)秀的用戶管理組件,對接入網絡的用戶進行實時監(jiān)控與保護,從接入層面對網絡進行防護;3、采用可靠的備份系統,通過TFTP服務器定時備份網絡設備配置。系統設計能對關鍵數據提供可靠的保護,對網絡病毒提供防范措施。網絡數據要有可靠的備份,備份系統要求讀寫速度快,保密性好,可靠性高。

三、開放性與標準化

系統采用的硬件平臺、軟件平臺、網絡協議等符合開放系統的標準,并能夠與其他系統實現互聯,將采用大多數廠商支持的國際標準協議。具體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開放性和標準化:1、采用工業(yè)標準TCP/IP協議;2、網絡互聯設備應支持多種協議,能與其他廠家設備互操作;3、采用支持SNMP協議的網管軟件。

在總體設計中,應采用開放式的體系結構,使網絡易于擴充,使相對獨立的分系統易于進行組合調整,有適應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即在外界環(huán)境改變時,系統可以不做修改或僅做少量修改就能在新環(huán)境下運行。

網絡選用的通信協議和設備要符合國際標準或工業(yè)標準,將不同應用環(huán)境和不同的網絡優(yōu)勢有機地結合起來。也就是說,要使網絡的硬件環(huán)境、通訊環(huán)境、軟件環(huán)境、操作平臺之間的相互依賴減至最小,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同時,要保證已有網絡的互聯,為信息的互通和應用的互操作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四、經濟性與可擴充性

1.擴展和升級。系統建設要考慮將來的擴展和升級,以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網絡設計不僅要滿足當前的需求,還要為將來的擴展留有余地,保護投資。網絡設計采用國際標準的技術和符合標準的設備,系統軟件或硬件升級都不應影響整個系統的運行。建成的網絡系統必須具有良好的可擴充性和升級能力,其擴充和升級將以最低成本花費為前提。

2.易于管理和維護。網絡系統的所有設備都應是可管理的,會支持遠程監(jiān)控及對故障的過程診斷和恢復。通過網絡管理工具,可以方便地監(jiān)控網絡運行情況,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對網絡的優(yōu)化提供依據。另外,網絡的設計應采用簡單易用的網絡技術,降低運行維護的費用。

3.經濟性。學校不是營利單位,資金有限,所以必須考慮可以和現有網絡無縫的連接,同時可以提升現有網絡的性能。

基于前面所做的分析,現提出以下的設計思想,以供參考:(1)在產品選型上采用業(yè)界最先進的產品,可以保證網絡具有長期的產品升級、支持和維護;(2)在考慮網絡建設成本的同時,必須兼顧先進性與適用性,求得最佳的性能價格比;(3)網絡必須面向應用,支持變化,以滿足新的應用的需求;(4)必須制定周密的網絡安全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證網絡安全;(5)做好全面的網絡管理與后期維護工作。

以上是網上辦公的一些建議和設想,請大家批評指正。讓我們攜手搞好網絡基礎建設,迎接無紙化辦公時代的到來!

[參考資料]

1.謝希仁編《網絡基礎》

2.郭衛(wèi)泳編《計算機網絡技術與局域網組建簡明教程》

第2篇: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范文

[論文摘要] 計算機給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帶來無限的挑戰(zhàn)與機遇,正以愈來愈凸現的文化屬性,滲透在人類物質文明合和精神文明的各個領域。以網絡化,數字化為基礎的校園網絡文化逐步形成,沖擊和改變著大學教育的傳統理念。只有抓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才能使網絡文化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

21世紀,信息化給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帶來無限的機遇與挑戰(zhàn),計算機正以愈來愈凸現的文化屬性,超越了其原有的工具、技術和科學知識的屬性的局限,成為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乃至意識形態(tài)、精神理念、價值觀念等社會文化范疇中的重要成分的因素,滲透在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各個領域?!坝嬎銠C文化”的出現,標志著人類文明已經邁向了前所未有的嶄新的網絡文化階段。大學作為人類文化、知識傳承和發(fā)展的基本基地,在信息時代,加強加快以網絡化、數字化為主要支撐的信息文化校園網絡建設,不僅的高等教育大變化的需要,也是大學革命的需要。在“計算機文化”理念這一前提下,本文敘述了網絡文化建設的思考和探索三個方面有機聯系的內容,說明只有抓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才能使網絡文化真正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

一、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沖擊

網絡不只是一個技術概念,他同時具有更為廣泛的社會文化概念。網絡文化是文化發(fā)展進步的新形勢、新趨勢。校園網絡文化在兼有技術與社會文化有重內涵的同時,還被賦予了教育本身含義。網絡文化的興起與發(fā)展,對高校師生的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精神世界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同時,由此形成的網絡文化對傳統校園文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1. 校園網絡文化改變著大學的傳統辦學理念

高校信息網絡文化的迅猛發(fā)展,急劇改變著大學的傳統辦學理念。在大學追求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實現人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fā)展這一新型理念上,在大學實現多元化交流與發(fā)展,以普及和提高高校的社會服務功能、培養(yǎng)全球化發(fā)展所需要的專門人才和多能型人才目標上,在創(chuàng)新信息開發(fā)者、知識傳播者和學習者共同團結平等互助的開放式管理模式上,在創(chuàng)建多項選擇的、無時空限制的、以個性化為主的協作型教育模式上,校園網絡文化起到了和正在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動作用,折射出了現代大學辦學理念的新理念、新思維。

2. 校園網絡文化改變著校園文化的學習環(huán)境和手段

現代網絡技術、教育技術和廣泛應用,始創(chuàng)痛的教育模式開始發(fā)生空前變化。根于教育需求,師生可以進行多種有利與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的開放空間教學組合,從而打破那中僵化的限制教師與學生活動自由的傳統教學格局。網絡對學習環(huán)境和手段的改變,將會逐漸打破傳統的以教育為中心的班級授課模式,而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個性化教育為模式的新的格局正在形成。在網絡環(huán)境下,計算機給學生創(chuàng)造的網絡閱讀、網上答疑、網上練習、網上交流等條件,打破了社會、學校、班級及學科的界限,實現學習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滿足學科和教學的需求。

3. 學校主流文化面臨著網絡文化的威脅

網絡文化是一把雙刃劍,他在帶給人類文明的同時也帶來嚴重威脅。它的虛擬性特征既給人以創(chuàng)造,有產生虛假;其交互特征即傳播信息文明,又產生信息垃圾;其開放性特征即給你廣闊自由,又帶來失律失去范。諸如,“信息霸權”的威脅、“文化殖民”的威脅、“信息垃圾”的威脅、“信息欺詐”的威脅等。因此校園主流文化正面向著網絡化的威脅與挑戰(zhàn),如果不慎重的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就勢必會影響大學校園信息化的發(fā)展質量和進程。

二、網絡文化時代必須選擇校園網絡建設

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科學技術帶給世界的發(fā)展變化是如此巨大,可能昨天還是一個概念、一個設想、今天一下子就變成了現實。伴隨網絡、多媒體等全新的信息傳播環(huán)境的生成,使文化傳播出現了一個新的飛躍,人們不再像以往一樣簡單地、被動地接受信息,網絡的交互性讓人們掌握了傳達信息的主動權。

1. 建設校園網絡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計算機是思維的工具,是人腦的延伸,但單個計算機的容量和功能畢竟是有限的,無法與蘊藏著巨大潛能的人腦相比。在這個全新的環(huán)境中,擁有信息時代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就擁有充滿機遇和希望的新世紀?,F代教育技術如何研究信息化、網絡化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如何駕馭新的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模式,培養(yǎng)受教育者具有適應新時代的學習與創(chuàng)造能力,將成為衡量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標志。

2. 建設校園網絡是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戰(zhàn)略制高點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智商和知識將作為社會的主要資本不斷代替機器和廠房。建設教育網絡,創(chuàng)建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文化對于轉變陳舊教育思想和觀念,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加快建設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有決定性作用,因為21世紀既有來自高科技的挑戰(zhàn),又有來自生態(tài)系統、道德危機、情感危機等系列全球性重大問題的挑戰(zhàn)。通過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來培養(yǎng)學生具有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維與行為方式,不僅是改革教育模式的制高點,更是提高國民素質水平的基礎步驟。  3. 建設校園網絡是教育現代化得重要標志之一

在跨世紀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教育現代化的步伐,其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為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教育是人類自身再生產再創(chuàng)造的復雜系統工程,其效益和現代化程度固然是至關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的教育信息化程度還停留在靠一本書、一支粉筆和一張嘴來工作的重復性勞動中,要想把我國的教育信息化變革速度加快,實現教育領域從勞動密集型行業(yè)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yè)的轉變,就要將學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尤其是大眾傳播媒介的隱形教育融為一體,實現教育中人力、物力資源的多層次開發(fā)和合理配置。

三、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思考和探索

目前,高校校園網的發(fā)展很不平衡,有的剛剛起步,有的初具規(guī)模,有的良性來運作,有的管理不善。因此,加強校園網絡建設,使校園網絡文化步入積極健康的軌道,依然是當務之急。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應抓住信息化發(fā)展機遇,以多種形式推進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1. 加強“兩個管理”?!皟蓚€管理”,即對校園網絡文化進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管理。依法管理主要指校園網絡的管理和建設要嚴格遵守國家關于網絡管理的法律規(guī)定;行政管理主要指高校自身在校園網絡建設中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fā),結合教育教學特點和大學生自身特點,制定可行的網絡管理規(guī)章制度,使校園網的管理運行有章可循。

2. 引導“兩個自律”、“兩個自律”,是指在校園網絡化建設發(fā)展進程中經營者的自律與上網者的自律。高校是教化人的基地,高校的網絡經營與社會網絡經營盡管在技術、手段、程式運行等技術特征上沒有什么不同,但在其功利目標上有著本質的差異。前者的功利目標是教化,后者的功利目標是營利。因此,不能把高校網站變成社會的網吧,高校網站的建設者和經營者務必規(guī)范網上秩序、嚴肅網上紀律,不能制作、復制、傳播各種違法亂紀和不利于先進文化建設的信息。在網絡信息資源的生產與提供上,一定要高度自律,以優(yōu)秀的信息文化陶冶人。

3. 加強“五個建設”?!拔鍌€建設”,是指校園網絡文化的硬件設施、軟件設施、網站建設、隊伍建設和網絡學科建設。一是硬件設施。目前,一般高校的校園網建設初具規(guī)劃,較好的不僅有計算機房、多功能教室,而且網絡早已進了課堂,進了宿舍,進了圖書館,進了辦公室,有的已實現了“三機”電視機、電話機、計算機)同進室舍的建設目標,為學生從網上獲取知識和信息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huán)境。二是軟件建設。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中,大力發(fā)展有利于網絡文化健康發(fā)展的中文軟件,是刻不容緩的事。三是網站建設。校園網絡文化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優(yōu)秀的校園網站。校園網不僅僅是“人及交互”的工具,而且是師生交流互動的主渠道。四是隊伍建設,為了提高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思想性、藝術性、積極性、教育性和指導性,就必須建立一支強有力的網絡技術人員隊伍。五是網絡學科建設。大學應把網絡文化視為一門學科,成立專門的跟蹤調查和理論研究,研究網絡文化心理、行為、現象,以引導和促進網絡文化的發(fā)展。

4. 正確處理好硬件與軟件的關系。事實上,在校園網建設中占據首要位置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等理念的建設。要真正班這種理念水平提高上去,才能帶動軟件建設,提高硬件的利用率。

總之,通過多渠道建設與科學管理,使以網絡化、數字化衛(wèi)基礎的校園網絡文化逐步形成,使以知識、信息的傳播為基點的大學教育培養(yǎng)具有獲取、加工、處理、利用各種知識信息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目標得以實現,唯此,真正意義上的校園網絡文化才能成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平臺,推動高等教育進一步走向深層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詠今. 校園網絡建設的意義與實踐探索..2002.11.19.

[2]衡均 .關于大學校園網絡文化的定位于發(fā)展. 西北師范大學.

[3]萬新恒. 信息化校園. 大學的革命.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第3篇: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范文

一、提煉“和美校園”精神,充分發(fā)揮引領作用

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靈魂。良好的校園精神具有催人奮發(fā)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的教育作用,可以激勵鞭策師生健康成長。學校在面向全體師生征集提案的前提下,經年段,處室,校務會,黨支部等各個層面多次討論協商形成了我校的“一訓三風”。學校上下一心,共同提煉的校園精神,充分發(fā)揮了其引領作用。它指導著全體師生的行為,促使全體師生為其共同目標而奮斗,得到了顯著地成效。學校獲得“南安市語言文字示范?!?、“南安市平安先行學?!?、“南安市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定點學?!薄ⅰ叭菔兴刭|教育先進?!薄ⅰ笆∠冗M教工之家”、“全國優(yōu)秀(示范)家長學?!?、“泉州市家長學校規(guī)范化建設實驗?!薄ⅰ叭菔姓Z言文字示范?!?、“泉州市文明學?!钡人氖囗椉w榮譽。

二、強化校園安全管理,保障“和美”校園環(huán)境

“和美校園”,安全第一。學校始終把強化校園治安和普法教育工作放到首位。一方面,學校積極開展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各項安全規(guī)章制度,制訂各項應對突發(fā)事件的預案;另一方面,學校每月進行一次安全檢查和安全隱患排查登記,確保及時發(fā)現和整改安全漏洞;此外,學校每學期組織多次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應急演練并且不定期邀請專家蒞校開展教育活動,做到了師生全覆蓋,全參與,提高和鍛煉師生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力。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幾年我校無重大安全事故發(fā)生,“平安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這為我校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軟硬兼修”,彰顯特色,建設“和美”校園文化

(一)在軟件建設方面:

1、管理文化建設:學校從教師到門衛(wèi),人人職責明確;從教務處到總務處,處處權責分明;從教育教學到后勤服務,事事有章可循。學校通過逐層分解,細化規(guī)則,夯實過程,讓工作常規(guī)化克服了教師工作的繁忙無序,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自覺、自主意識。這使整個校園教育教學秩序井然。

2、班級文化建設:從本質上說,班級文化是一種教育文化,它能給班級學生一種精神上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對于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培養(yǎng)生機勃勃的班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我校在班級文化建設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是班級要有個性化的班訓和名人警句;二是教室的布置要整潔、新穎,充分體現班級特點,要有展示學生個性或優(yōu)點的欄目(科普角、評優(yōu)欄、作品展示欄、公告欄、學習園地等),并定期更換;三是正常開展班級活動、主題班會:一個月至少一次主題班會(要有詳細書面材料),經常性地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和自己組織的各項活動。

3、網絡文化建設:學生是校園網絡文化的參與者、建設者和主體,開放式校園網絡文化又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催化劑,學校運用網絡,開通校訊通與寶蓮中學校園網,便于學校與家長聯系,開展“書香八閩”讀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全方面的素質。積極開展網絡法律知識競賽、網上祭英烈等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設專門的網絡引導老師管理員,加強網絡道德建設。每年開學初,與學生簽定《文明上網承諾書》,使文明上網和健康上網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4、刊物載體建設:為了給學校全體師生一個展示才華、拓寬見識的平臺,學校堅持每年至少出版一期教師教育教學論文集《求索與創(chuàng)新》,每學期出版2-3期的校報《寶蓮之光》。

(二)在硬件建設方面:

1、立足校情,不斷優(yōu)化辦學環(huán)境。辦學環(huán)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基礎,我校在環(huán)境文化建設方面努力追求校園布局園林化、科室裝備標準化、教學設施現代化、信息傳輸網絡化、校園場地綠色化、廚窗專欄知識化,構建四季常青,鳥語花香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極力營造一個文明和諧、凈潔美觀的校園環(huán)境。

2、充分展示學校每個角落的育人功能。為了達到聽視覺文化育人的目的,我校充分利用校史館、學校榮譽室、圖書閱覽室、素質教育專欄、廣播室、文化墻、墻壁走廊文化和標語的作用,讓文化科學知識、人文薈萃、實踐理論和名人名言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在校園各個角落貼掛名言警名,規(guī)范和要求,既美化了教學樓,同時也讓學生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達到了環(huán)境陶冶人,墻壁會說話,石頭、花草蘊含生命的靈動的良好環(huán)境文化教育功效。

3、以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為契機,進一步充實學校圖書館,班級圖書角的相關設施。每位學生一進入校園就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通過讀、記、講、 悟四個過程,讓師生將讀書、誦讀習慣化,使學校校園文化的內涵更加豐富。

四、異彩紛呈的校園活動,彰顯“和美校園”文化特色

校園文化的載體主要是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因此,多年來我校一直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做到了多樣化,既有思想性,又有知識性;既有娛樂性、趣味性,又有實踐性:

首先,堅持每周升國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利用有紀念意義的重大節(jié)慶日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節(jié)日,積極開展各種專題文化活動。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

其次,定期舉辦一年一度的“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和“趣味運動會”。在這些活動中,涌現了不少優(yōu)秀的藝術和體育人才,對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效益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學校認真加強特色項目――校園足球建設,廣泛地組織足球興趣小組活動。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學生的興趣,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取得顯著的成效。兩年來,我校組隊參加南安市中學生足球賽,均獲得女子組冠軍佳績。

第4篇: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范文

關鍵詞:以人為本 班級文化 建設與評價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在班級管理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體驗、情感生活、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我們實施“以人為本班級文化建設與評價實踐研究”,必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堅持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策略,建設班級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活動文化、精神文化,開展班級書香文化、日記文化、網絡文化的專題文化建設,構建以人為本的班級文化評價策略,開發(fā)班級文化建設的人力資源和潛在資源,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

一、以人為本,建設班級物質文化

班級物質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基礎,也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載體。教室布置是班級物質文化的主要體現。我們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創(chuàng)建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讓每一面墻都要說話,讓每一個角落都有育人功能。我們根據“以德立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服務”的辦學宗旨,按照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要求,組織班委會成員研究教室布置的整體布局和布置風格,采取小組競標,分工協作,創(chuàng)建以人為本的班級物質文化建設,展示班級的物質文化的獨特個性,營造和諧民主、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

二、以人為本,建設班級制度文化

班級制度文化是學生共同認可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以人為本的班級制度無論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都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校德育工作的要求,按照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征、成長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班級制度。我們以班委會成員和小組長為主體,在充分發(fā)揚民主的基礎上,制定了班名、班訓、班規(guī)、班級規(guī)約等規(guī)章制度,從紀律、學習、衛(wèi)生、活動、儀表、考核等方面規(guī)范了學生的行為。在班級制度的執(zhí)行過程中,我們嘗試實施值周班長制度,讓每一位班干部、小組長,甚至每一位組員都有機會擔任值周班長,使班級的每一位成員都有崗位,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了班級管理的效益。

三、以人為本,建設班級活動文化

班級活動文化是以人為本班級文化建設最重要的載體。開展班級活動不僅可以更好地建設班級物質文化,還可以將班級制度內化為學生的良好行為,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自我管理,促進學生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因此,我們十分重視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班級文化活動開展,在活動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通過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和總結,激發(fā)了學生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落實了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思想。按照學校安排,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每年五月份開展的“校園藝術月文化活動”和九月份開展的秋季學校運動會;根據教務處安排積極參加上級教研部門和學校組織的各學科競賽活動;利用板報、廣播站、櫥窗、班級日記、學習園地、走廊弘揚傳統文化,宣傳班級好人好事;開展主題班會和周一升國旗儀式;利用節(jié)日、紀念日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等。

四、以人為本,建設班級精神文化

“在班級文化系統中,班級精神文化是核心與靈魂,是一個班級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在以人為本的班級文化建設中,班主任應該高度重視班級精神文化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一般包括班名、班訓、班規(guī)、班歌、誓詞、班級目標、班級口號、班級公約、班級輿論等。在以人為本的班級精神文化建設中,我們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制定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素質教育要求的班級奮斗目標,促使學生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獲得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思想品質。我們根據學校文化建設的要求和本班特色制定了班名,如“國學班”“書香班”等;班主任從實際出發(fā),充分發(fā)揚明主,和同學討論制定了班訓、班規(guī)、班級八榮八恥等;根據高效課堂文化建設的要求,將學生分組,每組制定了組名、組訓、組號等。通過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班級精神文化氛圍,促進了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五、以人為本,建設班級課堂文化

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創(chuàng)建班級課堂文化,必須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我們實施的新課堂改革是以小組合作為基本的學習形式,因此,以人為本的課堂文化建設主要指小組文化建設。我們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個性特長等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4-6人學習小組,又在組內建立2-3個互助組,每組選拔組長和副組長各1名,分別負責小組學習和紀律管理,其余組員擔任錄人、發(fā)言人、聯絡人等。每組都擬定組名、組訓、組號等。課堂活動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單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組長檢查,梳理問題;課中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成果;課后反饋檢測,實施小組評價。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傾聽、學會尊重,學會學習,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健全學生的人格。

六、以人為本,建設班級專題文化

以人為本班級文化建設,不僅要建設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動文化、課堂文化,還要努力探索班級文化建設的新策略、新方法。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中我們主要探索了班級書香文化、日記文化和網絡文化建設的新策略。第一、打造班級書香文化。我們主要建立了創(chuàng)建了書香教室,建立了班級圖書館。學校給每個班級配備了圖書專柜,書籍來源主要是學生捐書和校圖書室提供,由學生自主閱讀、自我管理,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活動。第二、實施班級日記制度。每組一本日記,由小組成員按照日期輪流寫作,其他組員跟帖評價,表揚班級好人好事,提出班級存在的問題,定期開展班級日記檢查評比活動。第三建設班級網絡文化。建立校園網站班級主頁、QQ群、博客,為學生布置作業(yè)、交流學習、勵志教育等搭建平臺,溝通了家長、學生和學校之間的交流。

七、以人為本,探索班級文化建設評價策略

我們是以小組為基本的班級管理單位,因此班級文化評價主要以小組文化建設評價為主體。為了進一步推動班級文化評價實踐研究,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優(yōu)良的班風學風,我們制定了《以人為本班級文化建設“星級小組”評價細則》,開展了“學習之星、讀書之星、日記之星”等“星級小組”評比活動。通過爭創(chuàng)星級小組活動,創(chuàng)建了以人為本班級文化建設評價策略,促進了學生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

總之,教育必須以人為本,把握學生的內在需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實踐評價研究,不斷探索班級管理的新策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現代班主任管理的必然選擇。

第5篇: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范文

關鍵詞:校園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67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部與外部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針對大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面臨著全新的問題與機遇。隨著我國與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外來思想的大量涌入,在國內掀起了多元化文化的浪潮,廣大大學生面臨著各式各樣的價值選擇,多元化的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如社會當中一些不良的現象――腐敗,對于人們自身信念與行為產生扭曲,導致部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擾,致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這個不斷發(fā)展的社會。同時,當前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學習積極性低下,甚至出現反感的情況,各方面的因素都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法實現其既定的教育目標。所以,當前急需改革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從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率。

1 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制度育人機制

高校的校園文化屬于一股潛在的教育力量,具有巨大的文化引導與融合能力,能夠從人文關懷的層面對高校學生的人格塑造、道德觀念以及思想品質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構建良好的教育氛圍與文化氛圍。這就要求廣大高校在落實國家與教育局的相關規(guī)定的同時,還應當針對學校自身制度的缺陷,嚴格按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要求制定出符合學校特點的細則,最終形成別具一格的大學校園制度文化。此外,高校還應當從組織制度、廉政制度以及考核制度這幾個方面入手,將制度的隱性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使得廣大大學生在受到外在制度規(guī)范的同時,又將制度文化內化成為自身的內心行為準則。

2 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利用環(huán)境熏陶教育資源

高校校園的各種物質文化組成部分是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資源之一,應當將高校物質文化當中的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的模式充分發(fā)揮出來。高校文化當中的物質文化屬于校園文化的承載體,其凝聚著高校人的文化的物質存在形態(tài),是高校在長時間的發(fā)展進程中所累積形成的物化形態(tài)存在的總成。高校的物質文化能夠從側面映襯出這個學校教師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綜合素質,而高校物質文化所營造出來的意境與環(huán)境,對于長時間處在其中的學生能夠起到良好的“環(huán)境育人”效果,采用學生共同構建的周圍環(huán)境、采用豐富集體所產生的所有東西來實施教育,這本身也是教育進程當中無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1]。

高校需加大基礎設施與校園景觀的建設力度,利用這些設施不僅能夠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環(huán)境,同時還能夠對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比如,在校園重要行路的兩邊或主要建筑物旁,在學生聚集較為密集的地方設置標語牌、標識牌或者宣傳欄,運用豐富多彩的文字,通過各類型的報紙等來構建高校文化場景。宣傳櫥窗、高校出版社、高校廣播電視、??约靶蟮臉嫿?,能夠將高校文化的宣傳輿論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在各個教學樓的內部貼上醒目的標識,比如“節(jié)約用水”等,能夠有效的督促大學生,使其養(yǎng)成環(huán)保、節(jié)約的良好習慣,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貼上“不要亂丟垃圾”、“手機鈴聲調成振動或靜音”等相關標語,能夠提醒大學生注重公共場所的秩序。此外,高校還應當將學校內部的櫥窗利用起來,將高校的學風、校風以及教風等情況張貼在醒目的地方,又或者張貼學校的優(yōu)秀事跡、內部的??c校報等,使得學生能夠受到高校文化氛圍的不斷熏陶。

3 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強化精神育人導向

隨著高校校園網的持續(xù)發(fā)展,高校網絡文化已經涉及到校園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ヂ摼W給廣大大學生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生活、學習模式,對大學生的行為方式與思想道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ヂ摼W文化拓展了高校校園的領域,高校網絡是對高校校園實體的延伸,所以必須要加大高校網絡文化的建設力度,注重互聯網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但必須注意的是高校網絡文化的持續(xù)發(fā)展對于高校文化建設造成了非常大的干擾,互聯網文化的多元性對于高校價值觀念的整合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在互聯網當中,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多重價值判斷準則、特別是一些完全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觀念的廣泛傳播,必然會對大學生的思想造成負面的干擾。而互聯網文化在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平臺的同時,也使得社團、院系以及班級等這些傳統的人際交流平臺受到影響,導致人際關系朝著疏離化與虛擬化的趨勢發(fā)展,使得部分大學生對于實際生活當中的人際交流出現排斥的情況,對其心理造成嚴重的影響[2]。

鑒于此,互聯網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困擾,不僅是挑戰(zhàn),同時也是一個機遇。這就需要廣大思想政治教師仔細分析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互聯網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互聯網文化的特點,運用這些特點來對大學生實施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高??梢栽诨ヂ摼W上創(chuàng)建自己的主頁,透過主頁向廣大學生傳遞高校的信息,同時要加大校園網絡的管理力度,注重網絡游戲、BBS文化、短信文化、QQ文化以及微博文化等的管理,并通過這些平臺來吸引大學生的興趣,從而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綜上所述,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當中,高校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思想政治導向,在高校制度文化建設、高校物質文化建設以及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進程當中,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構建一個濃郁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從而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率,為祖國培養(yǎng)出合格的棟梁之材[3]。

參考文獻:

[1]楊娜,劉朋.校園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新手段[J].學術論壇,2009,(3).

[2]張忠迪.高校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評述[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1).

第6篇: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范文

論文摘要:當前,網絡文化的構建已經成為大學文化建設中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大學教育者必須高度重視并積極探索破題之道。本文在分析網絡文化特性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大學網絡文化的思路:重視大學網絡文化參與者之間的有效溝通,強化大學網絡文化的服務性功能,在大學網絡文化的構建中重視并善于利用技術,以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信息技術爆發(fā)出人類社會變革力量的時代中,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對社會文化產生著深刻和長遠的影響,尤其是對于處在劇烈社會變遷中的我國。面對當代文化發(fā)展態(tài)勢,如何做好網絡文化建設,通過網絡文化促進社會文化健康、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是我國文化建設者的一項十分重要和緊迫的工作。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是受網絡文化影響的主體人群,他們對于文化的理解、接納和傳承必然將標定一代人的整體文化高度。因此合理利用網絡,提升青年群體的精神文明層次,構建優(yōu)質先進的大學網絡文化,從而促進大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思想政治水平的不斷提高,應當是大學教育者高度重視并積極探索的課題。 

大學網絡文化是大學文化與網絡文化的融合,是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為主體參與者,以網絡為載體和平臺,以數字化信息的為主體內容,以大學校園為聚合點,以大學精神為核心內涵的文化。它是參與者在校園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下,在通過網絡進行的大學文化行為中形成的文化。同時,大學網絡文化亦是大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文化的價值需要通過網絡得以傳遞和放大,要做好大學網絡文化的構建,必須要首先認清網絡文化的特性。 

 

網絡文化的特性 

從構成網絡文化的幾個基本要素:人、技術、經濟、社會來看,其主要特性表現為如下幾點。首先,網絡文化具有大眾性。網絡上的活動者為數眾多、身份迥異,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將自己融入或脫離于網絡文化。在網絡文化的參與中,任何人都具有通過合法的方式從網絡獲取信息的權利,同時也具有通過合法方式傳播信息的權利。網絡文化的衍生依賴于無數的參與者,沒有“人”的因素,“文化”自然無從談起。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和信息的無限性,少數人對信息和知識的壟斷難以為繼,網絡的參與者可以不再接受單一渠道的信息,而是獲得更多更廣的信息,并將從他人那里所獲的信息與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在網絡文化中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這些是任何人都可以進行的網絡行為,當某種公眾思想和集體行為可以通過網絡左右社會文化風潮時,網絡文化就很可能衍生出了新變化。其次,網絡文化具有技術性。從以門戶網站為代表的web 1.0到社會化網絡盛行的web2.0,時間只有10年。互聯網自身的進化速度是驚人的,當今的社會化網絡正是由不斷成熟和創(chuàng)新的網絡技術催生出的。人類發(fā)展的過程中,每一個物質或精神文明快速進階的時代,都會伴有相應的社會文化產生,而文化的傳承,往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特別是在人類科技飛躍的年代中,科技進步改善了人類的生存條件,解決了人類的很多社會問題,社會文化的產生和變化與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關系愈發(fā)緊密。網絡文化產生于信息技術發(fā)達的時代,也只有信息時代才能為網絡文化的衍生提供物理基礎和時空環(huán)境。再次,網絡文化具有商業(yè)性。這一特性與前兩個特性不可割裂,相生相伴。一方面,眾多的參與者使網絡文化具有商業(yè)價值的基礎條件——信息消費者。同時,網絡技術為商業(yè)活動的網絡化提供了可行性;反之,新的商業(yè)理念的不斷出現給予了網絡技術應用不斷進步的動力,而具有文化性質的商業(yè)活動,又吸引和聚合著網絡文化參與者,特別是那些想通過網絡文化實現商業(yè)目標的參與者。沒有商業(yè)性質的網絡文化,難有創(chuàng)新性的技術進步,也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公眾參與的熱情。最后,網絡文化具有制度性。網絡文化既體現了時代特征,又與其身處的文化制度和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網絡文化的衍生受制于它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制度;同時,只有合理的文化制度和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才能促進網絡文化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優(yōu)質的網絡文化在發(fā)展到一定廣度和深度后,會對文化制度和社會環(huán)境起到積極的改善作用。 

 

從網絡文化特性透視大學網絡文化的構建 

大學網絡文化是高校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它具備網絡文化的一般性質,同時又具有一定差異。最顯著的是,大學網絡文化被賦予了教育意義,需要實現的是學生思政教育、大學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以及社會主流文化的深化和再造,其商業(yè)性被很大地削弱。構建優(yōu)質的大學網絡文化,實踐者須立足于大學文化的本質,深刻理解網絡文化的特性,在實踐中緊跟時代和社會變化,做到以人為本,尊重技術,不斷優(yōu)化制度,提高信息化校園的管理效能。以下幾點思考在大學網絡文化的構建中具有一定意義。 

(一)重視大學網絡文化參與者之間的有效溝通 

社會化網絡是一個信息開放而繁雜的環(huán)境,各種現象、各種聲音裹挾著不同的價值觀,沖擊著每一個網絡參與者的思想。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難免受其影響。就我國來說,每一代青年學子都有其特有的思想特征和思維方式。60、70年代的大學生艱苦奮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80、90年代的大學生身處改革開放的初期,信仰知識改變命運,堅信集體的力量;而新世紀后的學生,更注重自我內心的感受和個性的釋放,物質的極大豐富和社會價值倫理體系的多元使很多學生出現“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他們面臨的是多元文化環(huán)境,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海量信息通過網絡傳播,這些信息集知識性、政治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對我國傳統的價值觀、道德觀造成一定沖擊。在外圍文化和自身文化的碰撞中,學生的內心很容易產生沖突,迷失自我,失去對文化追求的正確導向。 

在當前的網絡文化環(huán)境下,居高臨下式的單邊性的信息傳輸已經不易令被教育者接收,要讓思政教育起到切實的作用,教育者應當學會通過網絡聆聽并與被教育者深入對話,這樣才能讓網絡信息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成為一種深入人心的文化力量。大學生在同齡人中雖然文化水平比較高,但畢竟會在成長中遭遇很多困惑,如果這些困惑不能及時地向外傾訴,往往容易使學生在對待問題時產生偏激、錯誤的心態(tài);而作為校園內利益相關者的一方,被教育者一定會有各種利益訴求,需要教育者及時準確的回應。由于網絡具有隱蔽性和非面談性,學生通常都傾向于通過網絡渠道表達觀點,分享真實觀點。因此,教育者應當借助網絡,建立多種有效的溝通渠道,如博客、論壇、貼吧、qq群、sns社區(qū)等,由專門的教師團隊輔以優(yōu)秀的學生團隊負責管理,定期查看學生在這些渠道中表達出的對校內活動和焦點事件的看法,關注學生心理變化,解答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困惑,此類渠道最好能以輔導員老師為帶頭人,以班級、團學組織為單位。這種良好的網絡溝通機制一旦形成,教育者就能及時地、深入地了解學生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然后通過策略性的溝通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使學生的疑惑和訴求獲得較為滿意的反饋。學生的內心需求獲得了滿足,校園內的網絡聚合力就會不斷增加,優(yōu)質校園網絡文化的構建也就有了扎實的基礎。同時,對于校園外部的網絡渠道,教育者也應當高度重視,并由專人負責聆聽學生聲音并與之對話,整合內外部網絡資源,確保網絡輿情危機能及時、有效地得到處理。 

(二)強化大學網絡文化在校園中的服務性功能 

“大學就是受教育者知識消費服務的提供方。為了向學生提供優(yōu)質服務,大學必須融合社會辦學資源;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已經從社會邊緣走向了社會中心,大學有義務向社會提供優(yōu)質服務,主要指提供優(yōu)秀畢業(yè)生和科技服務。”這已經成為國內外高校普遍接受的理念。牛津大學校長盧卡斯認為,大學一直是服務于社會的,同時不斷調整自身以回應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宏觀上,服務社會應當是大學文化及科研建設中始終堅持的理念;而微觀上,通過高校網絡文化的建設實現高校內部的服務,才是實現高校社會服務的重要前提。高校內部的服務對象容易被簡單地認為只有被教育者,其實不然,校內服務的主體應為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雙方。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可以既是服務的需求者,也是服務的提供者;教育者為被教育者提供服務的同時,也可以從被教育者那里獲得服務;教育者也應當注重在服務于被教育者的同時,鼓勵和幫助被教育者自我服務。 

高校網絡文化構建的成功與否,關鍵之一是能否滿足高校師生在工作、學習及生活中對于高品質文化的需求,能否提供相應的學習生活服務和信息文化服務。傳統的大學文化往往是在大學中提供一些固定的場所,師生在里面進行一定形式的文化活動;而在網絡文化中,文化活動更多的可以在虛擬載體中進行,而且在時間上更為靈活,形式也可以更多樣,這正是網絡文化的優(yōu)勢所在。高校師生對文化服務有著不同的需求,教師的文化需求往往是貼近于科研學術、行政管理、家庭生活、個人職涯發(fā)展等方面;而學生的文化需求更多偏重于交流學習經驗、提升綜合素質、展示自我青春風采,參加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心理輔導、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等方面。 

要構建好大學網絡文化,實踐者應當堅持服務理念,努力為師生提供文化活動的網絡平臺,并提供服務功能。比如,數字圖書館、期刊數據庫、讀書類網站、學術類網站由于載入并集合了大量的科研動態(tài)、古今典籍、前沿觀點等文化成果,為師生查閱學習資料提供了極大地便利;門戶網站、綜合信息網站、新聞網站、電子期刊滿足了師生獲取各類信息的需求;視頻網站、網絡電視臺、社區(qū)網站、交互式網站、ftp等,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交流、思想互動的網上家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網站、心理咨詢網站、勤工助學網站,對學生在校期間各方面問題的解決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在構建校園網絡文化的過程中,以服務功能滿足主體參與者的文化需求,再通過上文中所述的主體參與者之間的有效溝通,結合教育者自身的智慧,將不難在高校內發(fā)掘出更多潛在的文化需求,若能把握好需求的趨勢并加以實現,必將因為內聚人心的文化引力而有助于促進大學網絡文化的繁榮。 

(三)在大學網絡文化的構建中重視并善于利用技術 

現代高校在自身的運作和實現服務的過程中愈加依賴于信息技術,而數字化校園正是構建大學網絡文化、改善信息服務的基礎。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十分迅猛,人們還沒有來得及完全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生活,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應用又隨之迅速涌入人類社會。大學文化是要通過長久的積淀才能形成的,但網絡文化的構建和活力的保持,也需要建設者在技術應用上跟得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如果不懂得尊重技術,不去持續(xù)學習新技術,不敢大膽嘗試應用新技術,即便是大學文化有著很深的內涵,但由于技術應用的陳舊乏新,網絡功能差強人意,不能給使用者帶來很好的用戶體驗和文化體驗,大學文化的網絡載體一定會逐漸失去對主體參與者的吸引力。 

對新技術的跟進和學習,應該交由專門的團隊,最好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去做,讓學生和教師一起研究新技術,然后將新技術應用到校園網絡中,為校園文化的構建提供更豐富的形式和更穩(wěn)固的平臺。比如,目前移動互聯網的終端應用愈加成熟,使用者數量也不斷增加。然而在國內,高校的應用似乎極少。高校能否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精準便捷的校內信息服務,以及優(yōu)質網絡文化的傳播,是很值得探究的。對此,具有信息技術科研優(yōu)勢的理工科高??梢源竽憞L試,在校園中應用前沿的、適用的、實用的物聯網技術,若能更早地將新技術融入到校園網絡文化中,就可以構建出更具特色的數字化大學文化。 

(四)在大學網絡文化構建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從大學的社會功能上講,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具有普適性,但同時不應當過分追求普遍化、同質化,用過于固定的模式培養(yǎng)出千人一面的學生,否則將有悖于現代大學制度下大學文化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本的大學文化建設首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重視學生的共性需求和個性發(fā)展,學生既是大學網絡文化的營造者,又是大學網絡文化的受益者,大學網絡文化的構建要以學生為本,同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多創(chuàng)造大學網絡文化的空間和融入大學網絡文化的條件。 

首要地,大學網絡文化的構建要與大學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相契合。大學之于學生,首先是“育人”。育人應當因材施教,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其個人道德品質往往會成為學生認知、接受并促進自身多方面素質提升的基礎和導向。缺乏個性的學生群體勢必缺乏創(chuàng)造力。大學網絡文化的建設要緊緊圍繞著學生個體獨立性、個體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來進行,應以學生個體的能力培養(yǎng)為主旨,而不是完全按照教育者的意志組織實施。其次,教育者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同時,必須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給予適當的引導,確保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會歪曲或走向極端。在引導的過程中,切不可一味地采用灌輸式的說教或是強制性的管理等舊有方法,而應該秉持尊重學生、服務學生的理念,與學生有效地溝通,用人文關懷促使學生心靈健康成長,通過改革使教學方法能夠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最后,讓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教育者的行政管理干預。教育者通常情況下適當引導大學文化走向正確的方向,規(guī)范網絡文化構建中學生的個體行為,激勵學生主動投身于網絡文化的建設中。教育者還可以幫助學生組建出具有較高文化水平的學生社團,承擔起部分大學網絡文化的建設工作。發(fā)揮被教育者在大學網絡文化中的主體作用,將促使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成為現實,極大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大學網絡文化的構建并非一蹴而就、朝夕可成。我們在構建優(yōu)質大學文化的過程中,網絡自身的發(fā)展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革有時也會使傳統的經驗和方法陷入困境,這就需要我們保持開放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在實踐中適時反思,不斷找到適宜的路徑。國內的大學為何鮮有國際級的名校,我們的大學培養(yǎng)出的學生為何難以創(chuàng)造出世界級的科技和人文成果,大學文化的弱勢是關鍵因素之一。如何結合每所大學自身的定位和優(yōu)勢,以開放的心態(tài)、先進的理念、長遠的目光,構建出既秉承傳統文化精髓,又具有創(chuàng)新求異特色的大學文化,應當是我們大膽思考和深入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第7篇: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范文

關鍵詞:寢室文化;學風建設;精神文化;網絡文化

正文: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大學的不斷擴招,許多學校的硬件設施不能及時跟上,其中自習室不足、寢室不足等問題表現明顯,影響也較為深遠。我院學生僅大一有自習室,大二以上學生通常在圖書館或者寢室自習。在硬件設施逐步改善的長期過程中,如何短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生活水平、精神面貌成為了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1997年,國家教委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重視加強大學生社團文化、寢室文化的建設,強化大學生社團和寢室的育人功能”。寢室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學生每天在寢室的時間遠大于在教室、校外。因此要加強學生精神文明建設,提升學生個人素質,有必要建立良好的寢室文化。

1.提升寢室學習文化

學生在寢室學習的效率普遍不高,在自習室緊張的情況下,如果能高效利用在寢室的時間學習,學生的整體成績會大幅度提升。與自習室相比,在寢室學習也有許多優(yōu)點,如室友間相互帶動,優(yōu)勢互補。相比老師的耳提面命,同寢室同學之間朋輩教育[1]的帶動作用更能喚醒同學們的學習動力,使得學生間產生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良好作用,學生間互相鼓勵,相互監(jiān)督,在寢室內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進寢室共同進步,有效地促進優(yōu)良學風建設工作的開展,結合我校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讓良好的學習習慣代替無聊散漫的打發(fā)時間,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在寢室開展小組文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創(chuàng)業(yè)計劃等。

2.提升寢室生活文化

我校寢室硬件條件較差,設施陳舊,學生對寢室設施愛護不足,衛(wèi)生狀況較差,在完善管理規(guī)定的同時,也應提升學生的歸屬感。如可在現有寢室條件基礎上,將寢室美化與團學活動、日常查寢結合,將寢室布置美化評比常態(tài)化,定期交流展示裝飾心得,打造人性化寢室,提升歸屬感。在注重寢室內部生活文化的同時,也應喚醒同學們對公共區(qū)域的愛護意識,讓同學們愛護寢室的同時,延長寢室的使用年限。另外,靈活調整寢室人員安排,有利于規(guī)律作息,培養(yǎng)衛(wèi)生習慣,加強生活技能。

3.提升寢室軟文化

在對硬文化加強的同時,活用我校樓委會制度,完善管理體系,加強相鄰寢室的溝通交流促進寢室軟文化的提升,如在寢室間引入“鄰里文化”互助模式,借鑒社區(qū)日常管理,采用樓委負責制,加強自主管理,調解寢室內部矛盾,組織開展各類日常文體活動,定期舉辦寢室文化節(jié)等[2]。目前我校的大學生主體都是“95后”,95后學生與以往學生相比,更加自我,集體觀念差,吃苦耐勞精神差,更加難以溝通。因此,對待這類學生,我們應轉變觀念,由單純的“抓違紀”轉變?yōu)椤八枷虢逃?、“意識培養(yǎng)”。遇到問題不能只想著解決,而要抓住根源,尋找對策,從本質上發(fā)現并解決問題。許多高校提出了寢室管理與思想教育工作脫節(jié)的問題,思想教育不能只在課堂里,應伴隨學生走入寢室。多宣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倡正確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積極性,改變學生對現有“寢室文化”的認識,從而升學生的思想認識,如從無所事事的打發(fā)時間到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時間??梢栽谌悍秶鷥刃鸞3]傳優(yōu)良寢室、優(yōu)秀學生先進典型,榜樣就在身邊,發(fā)揮耳濡目染的作用,引導學生對榜樣的向往。扎實有效利用班級干部、黨員的先進帶頭作用,提升班級整體精神文化。充分利用寢室公共空間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傳遞正能量。

4.提升寢室網絡文化

隨科技的發(fā)展,網絡新媒體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擔心學生網絡沉迷,一味地遏制學生少上網甚至不上網并不科學,有時還會適得其反。利用網絡迅速便捷的特點,可以將部分宣傳通知工作轉移到網絡上,如開通寢室微信公共賬號,實時各類生活信息、接收報修信息、宣傳寢室活動信息、網絡心理咨詢、傳播有深度有內涵的軟文,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為學生開辟一塊心靈凈土。寢室文化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文化,許多學生不能將在寢室的時間好好利用起來,導致大把時間荒廢,帶著遺憾畢業(yè)。寢室文化作為提升大學生素質水平的手段,應持續(xù)加強建設,不斷完善。流于形式的寢室文化建設并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寢室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每一名學生。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現“宿舍育人”的功能,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寢室文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劉海春.論朋輩教育和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耦合與運用[J].高教探索,2015(2):36-39.

[2]祝星.高校寢室“鄰里文化”建設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5):53-54.

[3]高姍,王悅.論高校寢室管理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6(29):151.

[4]邵薔,劉守春.正確利用網絡加強寢室文化建設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136-137.

第8篇: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范文

關鍵詞:開放教育環(huán)境;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一、前言

高等院校校園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有著重要地位的構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精神文化建設有著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與其他省級廣播電視大學構成的一個以統籌兼顧、分級管理教學為辦學理念的現代化、開放化、遠程化的教育系統的發(fā)展和深入推廣,電大系統的學生團隊逐漸壯大開來,通過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初步創(chuàng)建滿足教育要求與規(guī)范且有著電大特色的校園文化,從而形成較為全面的、系統的校園文化。通過營造和諧團結、內涵豐富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氛圍,從而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電大系統的教育事業(yè)保證社會中的每一位都能夠享受到終身教育,這對貫徹我國具有獨特魅力的大眾化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積極影響。

二、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理解性偏差

1、開放教育校園文化的建設重視不夠

由于電大系統的教學工作量比較大,沒有時間來計劃和籌謀校園文化建設工作,而且大部分學生是正在任職期間就讀,年齡跨度大,同樣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加開放教育校園文化的建設。但是研究結果表明,任何大學一旦沒有其健全的、系統的、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對其辦學思想、教學理念的統一,人才的培養(yǎng),向心力的增強,校園形象和影響力的提升等有著消極影響。

2、電大系統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展開上存在一定的困難

在部分人看來,電大學生大多數是在職就讀,來自社會各個方面,在職業(yè)與年齡方面跨度大,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花在學校里學習,在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展開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然而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學生在積極參加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還能夠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得到校園文化對自身素養(yǎng)的陶冶。解決該問題關鍵在于校園文化建設活動要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趣味性,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參加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向心力與歸屬感。

3、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職責存在錯誤理解

在許多人看來,單純把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當成是學生會或者團委的工作任務,與其他部門沒有太大的聯系。隨著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文件的頒布,校園文化建設理念逐漸深入學校各項工作環(huán)節(jié),在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建設特色的校園文化成為全校師生共同的發(fā)展目標。

4、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存在錯誤認識

在許多人看來,開放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實質是組織安排學生進行相關的活動實踐,這種看法存在著片面性。校園文化不單純是展開人文活動,也是在物質環(huán)境支持和遵循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的基礎上,通過領會展現學校特色的精神文化來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過程。

三、特色校園文化在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的建設方法

1、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相關責任部門,完善校園管理制度要創(chuàng)建具有針對性的開放教育管理部門,在建立特定的工作機構的前提下,保證在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有效進行。部分廣播電視大學已經把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特色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歸入相關責任部門的職責領域。加強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制度建設尤為關鍵。制度不僅表現了人的價值觀念,還能對校園文化的有效、順利建設起著保障作用。健全完善的校園管理制度不但對學生與教師的行為準則與價值觀念起著凝聚作用,還對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起著推動作用。完善管理制度的意義關鍵在于擬定一系列完整的、科學的、系統的管理制度,確保電大系統高效、透明、規(guī)范的管理。所以,健全完善校園的管理制度,營造科學、良好、有效的校園管理文化,也是特色校園文化在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的重要建設內容之一。

2、注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在開放教育環(huán)境的背景下,達到校園特色文化建設的效果,在增強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學習能力與創(chuàng)造理念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比如在網絡多媒體資源與學生自主學校相結合的前提下,構建新的教學模式,那就是通過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教學平臺,實行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進行指導、輔助、促進教學為輔的人性化、系統化、制度化的教學管理模式。

3、重視師生人文教育在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重視老師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行為規(guī)范,確保教師的開放教育工作得到科學的指導,保證學生的行為得到科學的約束和規(guī)范,徹底貫徹治學嚴謹、學風良好的辦學理念。

4、重視校園網絡文化平臺的建設

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不僅給電大學生帶來了開放的交流學習平臺,還為電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交流的機會,電大系統可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資源共享,開放較多的學習通道。創(chuàng)建互聯網學習平臺,在該平臺上,學生可以進行針對性、適宜性的學習,與老師、同學進行互動交流,這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建立具有專業(yè)、班級特色的網站,官方微博或者微信訂閱號,創(chuàng)建形式多樣化、內容豐富化的網絡文化,同時對特色網站、微信訂閱號進行一定的評比,不斷增強專業(yè)班級對校園特色文化的理解和創(chuàng)造力。還要設置網絡心理咨詢平臺,根據成人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特點,對其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和就業(yè)指導等。利用現代化互聯網信息技術,順應時代潮流的發(fā)展和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自學的要求,推動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積極消除開放教育帶來的距離感,努力營造溫馨、和諧的電大特色校園網絡文化氛圍。

5、重視開放教育校園特色文化平臺的建設

電大系統的學生對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有著強烈的期待與渴望,有滋有味的校園文化生活不但滿足了電大學生多樣化、人性化、個性化的精神需求,防止電大學生對自身形象的單一化塑造的現象發(fā)生,還促使有特長的電大學生找到能夠發(fā)揮自身特色和才能的平臺,并在該平臺上找到自身的價值所在,這對激發(fā)電大學生的自尊心、自立性以及自豪感,樹立積極向上的自我形象,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有著至關重要的積極意義。因此,將具有相同愛好、志趣、專長的學生組織起來,形成多種形式的學生社團,促使學生之間進行相應的感情和心理方面的溝通交流,使得雙方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感,也使得受教育者之間、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有著適宜的溝通交流把有共同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同學組成各種社團,讓他們可以進行感情的交流和心理的溝通,這對學生認識別人的同時還能夠深入的了解自己,培養(yǎng)較強的心理素質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受教育者在融入社團活動時,不僅能夠確保理論知識與實際活動很好的結合起來,還能夠增長受教育者的見識,增強他們的專業(yè)技能和社會實踐技能,在興趣愛好發(fā)展的同時還能夠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而且,電大還要通過電大系統自身特點和現代化、遠程化教育的優(yōu)點來創(chuàng)建多樣化校園文化建設舞臺,傳承和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內涵,提高電大系統老師與學生的歸屬感、團結力。

四、結語

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事業(yè)現代化、多樣化發(fā)展,特別是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發(fā)展,其不僅有大學校園特有的規(guī)范性、教育性、創(chuàng)新性、傳承性等基本特性,還對受教育對象有著導向、塑造、凝聚、調節(jié)等作用。電大系統將遠程開放教育、其特有的校園特點與校園文化結合起來,進行適宜的修正、調整與創(chuàng)新,從而確保其滿足電大系統校園文化建設的要求。換而言之,在明確自身特色、確定自身定位的前提下才能建設電大系統校園文化,不能單純將工作重心放在物質文化的建設上,要在建設物質文化的基礎上重點體現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涵,同樣,電大系統在學生管理與學生的思想教育方面不能單純依賴校園文化建設,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現有普通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要在切實貫徹開放教育的發(fā)展目標的前提下,有效地建設特色校園文化,同時還要將特色校園文化建設落實在電大系統教育的發(fā)展規(guī)劃上,提高全體教職工和學生參與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順應時代潮流的發(fā)展,持續(xù)探尋和不斷嘗試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發(fā)展形式與發(fā)展路線。在提倡文化強國的建設理念的今天,為了促進電大教育系統積極向上、健康發(fā)展,要加大電大校園文化的建設力度,增強電大系統在辦學方面的綜合實力,提升電大文化形象,增強電大系統在社會的號召力、影響力。

作者:楊在英 單位:長春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王冬梅,姚艷.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背景下成人通識課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探索———以臺州電大開放教育通識課教學模式改革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3,(4).

第9篇:班級網絡文化建設范文

1 宿舍文化的內涵

宿舍文化是指大學生在宿舍及周圍場所這個特定的空間里,在宿舍現有的客觀物質條件的基礎上,在學校管理框架的約束下,通過從事各種活動,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情趣愛好、生活方式、行為模式等方面達到彼此融合的狀態(tài),形成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宿舍成員的思想和行為,是校園文化在特定空間、特定群體的直接體現[1-8]。

2 宿舍文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

2.1 硬件條件尚不完善

宿舍硬件條件的不完善不僅沒有使宿舍成為學生的第二個“課堂”,更影響了學生對于宿舍感情的投入,不能使宿舍成為第二個“家”。宿舍的硬件條件與現代學生的家庭條件相差太遠,缺乏文化設施,同時又連年擴招,許多高校出現宿舍緊張現象,不僅擁擠不堪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

2.2 宿舍內部氛圍較差

首先,環(huán)境內部氛圍較差。很多大學生不疊被子、不倒垃圾、不整理衣物,特別是男生宿舍,垃圾堆積、臭味沖天、臟亂不堪[4,9]。其次,宿舍內部文化氛圍較差。由于宿舍文化活動的缺失,賭博、抽煙、酗酒、網游、開商店、養(yǎng)寵物、污言穢語等不良行為屢見不鮮,嚴重的影響了宿舍文化建設以及學生的身心健康[10]。

2.3 缺乏相應規(guī)章制度

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制定了宿舍相關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但是由于各個高校的重視程度不同,管理水平不同,部分高校存在規(guī)章制度不完善,不全面,貫徹落實難的特點。同時,高校較為重視各種違章的處罰等,對于宿舍文化建設的相關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僅僅停留在紙面上,執(zhí)行力度遠遠不夠[11]。

2.4 網絡文化影響很大

宿舍網絡的普及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網絡的優(yōu)點毋庸置疑。高校中網絡文化對于學生的影響十分巨大。網絡正在逐漸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模式,生活方式,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觀念。缺乏自控能力的大學生逐漸的成為網絡的奴役,沉迷于網絡、網游成癮、瀏覽不健康網站,嚴重影響他人生活學習的同時也耽誤了自己的學業(yè)與身心健康發(fā)展,嚴重威脅了宿舍文化建設[11]。

2.5 公共道德意識較差

宿舍樓內總是出現各種設施的損壞,如燈泡、開關、水龍頭、門窗等;同時出現更多的是公共道德問題,如廁所不沖水、燈長亮、水長流、鞋印、球印遍布、廣告隨意張貼、隨地吐痰、隨處扔垃圾、留宿他人、夜不歸宿等行為[9]。

2.6 消費攀比現象嚴重

現在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家人都十分疼愛子女,盡量滿足其物質要求。當走出家門,自己開始管理自己的生活與開支,盲目的跟從以滿足自己物質要求,從而心理獲得別人所謂的“認可”。因此,為了追求時尚、名牌、高檔,為了相互攀比,不惜犧牲自己其他必須的開支,有的甚至會為此欺騙家人、偷竊等[5]。

2.7 人際關系相對緊張

現代的大學生多是從“1+2+4”的家庭中長大,在長期以自我為中心的環(huán)境中成長,到了大學很難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常年的校園生活中,缺乏人際關系的鍛煉,不懂得忍讓與包容,不關心他人[5]。同時,由于性格、家庭環(huán)境、興趣愛好的不同,在宿舍內很容易形成各個團體,有時甚至會出現摩擦與爭斗,形成緊張的宿舍人際關系。

2.8 模范作用很不顯著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在宿舍內與普通同學一樣,起不到積極帶頭的作用。有的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甚至在回到宿舍后展現截然相反的一面,影響十分惡劣。同時,宿舍內的學生樓長,學生管理員,宿舍長對于宿舍文化建設工作不重視,也影響到了良好宿舍文件的建設。

2.9 專職管理隊伍缺乏

高校普遍存在著缺少專職宿舍的管理隊伍。很多高校僅僅是臨時聘請年紀大的婦女或者保安來負責宿舍管理工作。然而,他們的工作職責、文化素質、技能水平決定了他們只能負責基本的登記、衛(wèi)生、維修的初級工作。同時,在管理體制上多為學院后勤部門、學生管理部門、系部學生管理人員和輔導員教師“多頭”管理,職責與權力相互交叉或混淆不清,給宿舍文化建設構成了嚴重制約[8,12]。

2.10 安全意識十分淡薄

宿舍是學生集中休息的地方,密度較大,安全保障十分重要。很多高校的管理人員對于安全保障重視不夠,安全檢查缺失,不能發(fā)現并及時處理安全隱患,對于學生的安全教育也不夠。同時,很多學生認為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僅僅是個人問題,不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損失與傷害,這些都反映出學生的安全意識淡薄[13]。

3 加強宿舍文化建設的主要對策

3.1 強調宿舍文化建設重要性

宿舍文化建設關系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心理等各個方面,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對于宿舍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并非所有的相關人員都可以理解。因此,學校領導、行政主管、學生處、團委、宿管中心、輔導員要對宿舍文化建設的意義有統一的認識,摒除宿舍僅是基礎設施的傳統觀念,深入研究宿舍文化建設規(guī)律,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制定科學合理的措施,才能從指導思想上保障宿舍文化建設有序進行[9]。

3.2 發(fā)揮宿舍文化的教育作用

宿舍作為第二“課堂”,教育作用理應得到延續(xù)。在宿舍文化的建設過程中,使各類活動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滲透,積極開展思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艱苦樸素教育、熱愛勞動教育、遵紀守法教育、文明禮貌教育等,充分利用宿舍這塊寶貴的陣地,通過宿舍文化建設,完成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教育任務,充分發(fā)揮其積極的教育作用[6]。

3.3 樹立以人為本的文化理念

樹立以人為本的文化理念,管理理念,教育理念,就是要營造以“人”為中心的宿舍文化建設。管理者要保持先進的思想,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堅持以學生為重心,通過先進的文化理念育人,通過宿舍文化建設育人,通過科學規(guī)范管理育人,以達到育人為主,關心人、激勵人、支持人、尊重人、幫助人,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才而不斷的努力奮斗[14,15]。

3.4 開展豐富的宿舍文化活動

宿舍文化活動應該是宿舍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簡單的填補學生的課余時間。宿舍文化活動要豐富多彩,要利用所學知識,要增進思想溝通,要提高技能水平,要結合學風建設與文化建設,要培養(yǎng)求知與探索精神[16]。可以根據專業(yè)特色舉行“宿舍文化節(jié)”、“宿舍文明月”、“宿舍征文”、“宿舍裝飾”、 “創(chuàng)意寢室”等活動[17],提高活動的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2],來激勵學生參與宿舍文化建設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精神,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陶冶學生情操[18,19]。

3.5 加強宿舍管理隊伍建設

宿舍管理隊伍建設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開展。首先,從橫向上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管理水平,保持先進的思想觀念,從人才培養(yǎng)的有機組成部分的高度來認識宿舍文化建設,通過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與學生評價機制,保持管理隊伍的持續(xù)發(fā)展動力[20]。其次,在縱向上,學校領導、職能部門、教師管理隊伍、學生管理隊伍要形成統一的管理理念,培訓相關技能,協調一致。領導要保持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與時代敏感性;職能部門分工要明確,權責清晰;教師隊伍要有責任心、有較高的文化素質、有較強的業(yè)務能力;學生隊伍應充滿熱情與積極投入,盡職盡責與帶動同學,達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14,20]。

3.6 堅持黨團工作深入宿舍

隨著學分制的實行,班級觀念的薄弱,宿舍便成為穩(wěn)定開展黨團工作的新陣地,新的切入點[21]。老師應把黨支部,團支部或者各種黨團活動與宿舍單元緊密聯系起來,在提高學生思想政治修養(yǎng)的同時促進宿舍文化建設。具體而言,可以開展“黨員宿舍展示”活動,在推優(yōu)入黨時聽取宿舍成員意見,定期開展以宿舍為單位的座談會[16],關注學生思想情緒變化,利用網絡、宣傳欄、標語[11],充分發(fā)揮黨團的引導作用,營造特色的宿舍文化,形成良好的宿舍氛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18]。

3.7 完善宿舍文化制度體系

完善的宿舍文化制度體系如“風帆”般保障著宿舍文化建設的動力與前進的方向。很多高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了《宿舍文明行為管理條例》、《文明宿舍檢查評比細則》、《文明宿舍獎勵辦法》、《優(yōu)秀宿舍長評比辦法》、《宿舍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條理》、《學生宿舍安全保衛(wèi)制度》等規(guī)定和制度,將宿舍文化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評比等緊密結合,發(fā)揮了積極的引導作用,形成外部機制[3]。好的制度的建立也要有規(guī)范、科學、長期的管理與執(zhí)行才會產生意義。因此,老師在管理,指導,執(zhí)行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時候要公平、公開、公正;學生也可以通過“自律委員會”等形式,積極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11],保障宿舍文化建設有章可循,有規(guī)可依,形成內部驅動力。

3.8 抓好物質文化環(huán)境建設

宿舍物質文化環(huán)境建設首先要在觀念上轉變宿舍僅是休息場所的觀念,在最初的規(guī)劃設計時就要考慮物質文化環(huán)境建設的需求。從各類宣傳櫥窗、活動室、會議室以及相關的科學配套設施開始,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同時也自然形成了教育場所。良好的硬件設施僅是基礎保障,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20],宿舍、走廊、活動室的布置與美化[6],營造內涵豐富、高尚健康的氛圍,促進宿舍文化建設。

3.9 營造良好精神文化氛圍

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圍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有利于心理健康成長,同時在提升自身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環(huán)境中的每一個人。首先,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重師長,勤勞簡樸,誠實守信,樂于助人;其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最后,就是利用好傳統與現代的宣傳手段,廣播、宣傳欄、網絡微博等,營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圍[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