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記憶生物知識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三生物 教學質量 設計規(guī)劃
眾所周知,高考無論是在我國的社會發(fā)展和人們的關注上都占據著很大的比重,這種重要程度也決定了人們對于高考的重視度,而高三作為準備高考的特殊時期其重要性不言自喻。在高考中,生物占據著很大的比重,因此也理應引起人們的關注。
一、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理念
雖然目前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提倡應試教育,但是考試的題目還是很具有參考價值的,它是我們進行教學的指導和方向,尤其是在目前考試題型變化很多端的情況下更需要我們進行必要的研讀。經過我針對多年的高考生物試題的研究發(fā)現,當前生物試題考試多傾向于考查一些實際問題,也就是和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很貼近的試題,尤其是考察一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常見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已經很少出現一些專門的考察課本上的純理論的知識了,知識的應用性漸濃。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就應該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結合實際的解題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多注意引用一些生活中常見到的現象來讓學生們分析其中藏著一些什么樣的生物學理論,如何運用這些理論解決這些實際的生活問題,慢慢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感覺出現以后就能夠在解題中獲得一定的優(yōu)勢,進而獲得高考的成功。
二、編制合理科學的知識網絡
我們都知道,任何答題的技巧都是以扎實的理論基礎為前提的,所以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為學生打好堅實的知識基礎。教育心理學研究發(fā)現,學習一門課程的首要條件就是要了解這門課程的知識框架,通俗點講也就是說要知道這門課程講的是什么,大體了解一下該門課程的知識脈絡。這主要也是教師的責任,首先,教師要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一個比較完善的科學的知識脈絡,并且這個知識網絡還應該是易于記憶的,易于我們理解的。其次,引導學生給這些知識脈絡增加一些具體的知識內容,這樣能夠更加便于學生自身的理解和記憶,最后就是在于學生的使用,也就是從這些知識網絡中調取我們在考試或者生活中會遇到的一些知識內容,這就得益于平時的學習鍛煉了。
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
遷移能力在教學中的作用是極其巨大的。教育心理學上講,不論是正向遷移、負向遷移還是橫向遷移、縱向遷移都會對于我們知識的學習產生巨大的補充作用,這種遷移作用就是指我們學習一點知識的時候就可能會牽連到另外的一點知識,或者說是在解題過程中想到了一個知識點就會進而聯想到另外的一個知識點。在進行遷移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依托于表格和圖像的形式進行,這樣能夠更加主觀形象的幫助學生在各個知識點之間建立一種連結,在提取知識的過程中便能夠很好地進行關聯性的提取,在此基礎上,逐漸的培養(yǎng)遷移能力,廣泛遷移能力的建立便能夠使得整個的學科學習達到很好的效果。
四、比較法的合理利用
其實我這里所說的比較法的合理利用和上一方面的遷移能力是有很大相關的,只不過遷移主要的注重于兩個或者多個知識點之間的相關的內容,而比較法則更為全面,可以是兩者之間關系比較密切的正向相關,也可以是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的幾個知識點,總之就是把這些知識點放在一起來進行記憶,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記憶的壓力,增加記憶的強度和牢固程度。在比較法的運用中表格的作用是最為顯著的,通過列圖表的方式可以增加對于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知識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整理和記憶。
五、注重材料題的復習
材料信息題應該說是未來考試中的一個重點問題,這主要是因為這種題型考察的內容是比較全面的,它不僅是單純的考察學生對于某個知識點的記憶,還能夠考察出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的牽連能力,因此,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全方位的教學。教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多多引入一些具體的題例,然后鼓勵學生自己進行思索,慢慢的理解這一類題型的解題過程和解體的思路,形成一種“理解——搜尋——答題”的基本過程,進而完全征服該類題型。
六、關注當前的一些熱點問題
除了上文中我所提到的一些和生活實際聯系比較密切的知識點以外,我們還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就是當前最近發(fā)生的熱點問題。在考試當中也是極為出現的一類題型就是結合目前最近發(fā)生的大事件進行出題,這類題型需要我們多加注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多多結合當前發(fā)生的一些大事,思考下哪些知識點和這些事件之間存在這必然的聯系,并且最好是主張學生自己進行必要的思索,這樣能夠使得學生自身的思考起到主導作用。
七、重視實驗設計
在生物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會遇到一些有關實驗的問題。因此,在進行考察的過程中實驗設計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實驗設計說白了就是考查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和科學性,要求學生在進行試驗設計時考慮周全。在教學中可以使用實際操作的方法使得學生加深對于實驗過程的記憶和理解,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實驗我們都需要進行具體的操作,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實驗要求學生進行科學的操作即可。
八、結語
綜上所述,在生物學科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多種措施針對學生學習質量的進行提高,本文主要是結合高三學生生物課程學習的現狀,從七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全方面的加強學生的學習質量,增強學習的效果,但在具體的知識點中如何運用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還有待于我們奮斗在一線的教師進行具體的設計規(guī)劃。
參考文獻:
[1]翁青玲.從生活中尋找學習生物的興趣[J].考試周刊,2010,(17).
[2]何志學,馬瑞香.生物教學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03,(7).
關鍵詞:適應能力 高中生物 課堂教學 高三復習
筆者在近十年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感覺到,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生物課程學不好從而害怕學習生物課程。學生普遍認為,生物課程知識點零散,要記的非常多,學生時常在知識的復習課程中迷失了方向,因此,筆者就高三學生如何復習生物課程談幾點粗淺的見解。
一、注重基礎知識的有效記憶
生物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很廣,但知識點又比較零散,學生要記憶的內容很多。所以,如何才能有效地記憶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不能拿到書本就漫無目的的亂讀。要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這樣才能記得牢,不易忘。如細胞分裂是高考必考的一個重要知識點,其中減數分裂中的非同源染色體、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體、等位基因這幾個概念抽象枯燥,難以記住。那么,教師在講授的時候,就不能只對這些概念文字照本宣科,而一定要利用掛圖,利用細胞分裂圖,讓學生自己去畫,去比對,去抓住精髓部分。抓住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隨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自由組合這一關鍵點,這樣的話不僅區(qū)分了概念,同時也聯系了孟德爾定律的實質。
其次,要做到由被動記憶向主動記憶轉變。生物高科技在不斷地發(fā)展,生物教學也不能脫離實際。教師要聯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來向學生講解問題,用我們學到的知識去解釋一些實際問題,這樣不但能掌握而且能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如復習植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生長素的兩重性的時候,可以以我們生活中窗臺上的盆栽向外生長,被風雨刮倒后植物植株會自己站起來這些現象為例,引導學生發(fā)現這些現象的發(fā)生與生長素分布有密切關系。生長素受單側光照射及重力的影響,會由向光的一側向背光的一側運輸,或由遠側向近側運輸,從而導致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生長不均勻。這樣的復習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記得就會相對扎實一些。同時,要注重對零散知識的梳理,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
二、加強學生思維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
靠單純記住簡單的概念來進行高三生物的復習已經難以應對當今形勢下的高考了。所以必須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比如,生物中的圖解、圖表非常多。如育種過程圖、光合作用和呼吸過程圖、細胞分裂圖、種群數量變化曲線等。學生對此類過程、曲線等題目的分析能力往往較差,無法很好地從題干中獲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例如,對于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綜合題中關于速率的坐標曲線的解讀,第一步就要先讀出橫縱坐標代表的含義,然后再找出曲線關鍵點,對曲線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其內涵,那么,解決問題就事半功倍了。這種坐標曲線我們也可以轉換成相關數據的表格圖,去尋找相關條件下的變化。
再如,復習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時候,可以通過展示掛圖比較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tài),通過DNA染色體曲線圖去分析DNA染色體的數量變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提高對圖表、圖形、曲線等相互結合、相互轉化的能力,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分析、審題能力并形成思維遷移的能力。
三、利用現代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tǒng)課堂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嘴走到底”已經過時了。如今的教室基本都配備了投影儀、電腦等先進的教學設備,使教學更加具有直觀性、靈活性、動態(tài)性。
比如,在復習DNA的復制、轉錄、翻譯過程時,由于內容微觀、抽象,難以理解,傳統(tǒng)的口述很難讓學生流暢地想象、理解這些過程。而如果利用FLASH動畫展示這些過程,就能把抽象又微觀的內容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了。不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地提高了,在課時有限的條件下也能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再比如,在進行基因工程中利用PCR技術提取目的基因的復習時,需要幾種引物。引物如何結合到模板上,模板鏈如何解旋,引物如何去延伸子鏈,以及PCR過程中的計算問題等,通過連續(xù)的動畫過程,一目了然。學生作業(yè)中典型的錯誤如果能通過投影呈現出來,肯定要比隨口一說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避免再次發(fā)生。當然,作為教師,基本功不能荒廢,除了要會運用這些多媒體課件,漂亮的板書更能錦上添花。
四、注意高強度學習壓力下學生的身心教導
經過了高一、高二兩年辛苦的學習,接下來是學習強度更高的高三。學生在此期間難免會有堅持不下去,甚至要放棄的想法。所以每年這個時候,在離大學僅一步之遙的時候,總會有個別學生選擇放棄參加高考,放棄了十幾年的努力。作為老師,此時做好釋壓解壓的工作非常關鍵。
如何做才能幫助學生調節(jié)身心呢?這個階段有的學生會拼了命地去學習,所以要給學生時間休息,甚至強迫學生休息。同時,通過大課間的跑操、體育課的娛樂活動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做到張弛有度,千萬不要剝奪學生難得的放松時間。注意身體健康的同時,學生的心理壓力要通過老師的談心進行疏導,讓學生看到自己在不斷進步。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引導學生遇到問題或困難時,不要鉆牛角尖,要主動與老師、同學、家長溝通。如2011屆高三我的生物科代表,在距高考不到50天的時候,常常在課堂上走神。經過談心得知原來她可能會是她們家族的第一個大學生。除了爸媽,還有伯伯嬸嬸等親人的期盼,導致她壓力越來越大。我以自身也是家族第一個大學生為例和她聊了一個小時,最后她想通了,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笑著回到了教室。如今已上大學的她每年寒暑假都會來學??纯次覀?。
新課標下生物課堂教學存在很多困難,但我們要知難而上,經過老師學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創(chuàng)造我們生物科目的輝煌戰(zhàn)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動有趣;古詩名句;口訣諧音記憶;現實生活
生物科學是以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為主的自然科學,因此,相對于語文、英語等人文性學科來說,知識體系更具抽象性、理論性與邏輯性,而這顯然為高中生的日常學習實踐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在此情況下,如何讓生物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確保高效率、高質量的教學效果,就成為擺在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道亟待解決的教學難題。綜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筆者對此上述問題形成了自己的認識與看法,現總結、歸納如下:
一、妙用古詩名句,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
古詩名句是我國傳統(tǒng)燦爛文化的集中體現與杰出代表,既簡潔、有趣,朗朗上口,又富含有一定的哲學道理。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若是能將經典的古詩名句靈活融入高中生物知識點講解過程之中,相信對于營造一種耳目一新、新穎別致的教學氛圍,有效突破教學重點與難點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與意義。
例如,我就引用了龔自珍《己亥雜詩》中“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一經典詩句向學生詳細闡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質的循環(huán)”這一知識點:凋零的“落花”逐漸腐爛,其有機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逐漸分解,變成含有有機物質以及豐富礦物成分的養(yǎng)料,這就是所謂的“春泥”;“春泥”中的營養(yǎng)成分又被花所吸收、所利用,更好地滋潤了花的生長,重新起到了“護花”的作用……如此,借助這一古詩名句,巧妙向學生闡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質的循環(huán)”這一知識點,在帶給其新鮮感與別致感的同時,幫助他們實現了對這一內容的更深刻認識、理解與靈活掌握,從而為有效突破這章內容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奠定了良好的
基礎。
二、編寫口訣或者諧音,幫助學生輕松記憶
高中生物中有大量需要學生進行背誦與記憶的知識與內容,教師若是能依據具體情況,對這些復雜、枯燥的理論知識點進行口訣或者諧音的編寫,相信能促使學生在輕松、詼諧的氣氛中實現對于生物知識點的深刻理解與快速記憶,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最佳記憶效果。
我在生物教學實踐中就經常有意識地對一些復雜、不易記憶的知識點進行加工整理與編寫,并都從學生處收獲了良好的反響及回應。例如,在概括“食物的消化與吸收”這一知識點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記憶,我為他們編寫了如下的順口溜口訣: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腸胰葡萄糖;蛋白消化從胃始,胃胰腸液變氨基;脂肪消化在小腸,膽汁乳化先幫忙,顆?;爝M胰和腸,化成甘油脂肪酸;口腔食道不吸收,胃吸酒水是少量,小腸吸收六營養(yǎng),水與維生進大腸;再如,教學“DNA結構特點”時,我則帶領學生背誦“雙鏈螺旋結構,極性反向平行。堿基互補配對,排列順序無窮”這一簡便口訣……此時,高中生物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不再僅僅只是沉重的壓力與負擔,而是一種愉悅、快樂而享受的過程,在構建生動、有趣課堂的同時為高水平、高效率生物課堂教學目標的構建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三、注重生物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幫助學生實現對所學知識點的深刻認識與理解
生物科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醫(yī)療保健、環(huán)境保護、經濟活動等方面密切相關?!镀胀ǜ咧猩飳W課程標準》在其基本課程理念中更是明確指出“教師應注重生物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促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
新課標的這一指示無疑為我們高中生物教師構建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指明了前進的道路與發(fā)展的方向。因此,通過對新課標精神的認真學習與研讀,我將這一理念靈活運用到了日常的生物教學實踐活動之中。如,教學“無氧呼吸”這一生物知識點時,我就借助人們喜食泡菜與長跑運動結束之后普遍感覺腰酸背痛這兩大常見的生活現象對其背后蘊含的生物科學原理進行了講解與闡述:即使在無氧條件下,乳酸菌仍可進行乳酸發(fā)酵的化學反應,而其產生的酸味適當,充分契合了人們喜愛酸食的味覺感官,因此,人們對味美可口又不易腐敗的泡菜情有獨鐘;人們進行長跑運動或訓練時,自身的氧氣明顯供應不足,這時,人們體重的細胞就會進行少量的無氧呼吸,并在此基礎上產生一定的乳酸;當人體組織中的乳酸積累過多,達到一定的量或標準時,人體也就產生了腰酸背疼的感覺……如此,就實現了生物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目的,在為學生巧妙營造新鮮有趣、活潑生動課堂氛圍的同時,為幫助他們實現對于“無氧呼吸”這一生物知識點的深刻認識、理解與靈活掌握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總而言之,只要我們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大膽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實踐,將更多新鮮、有趣且真正富含效果的策略與方式方法應用到自身日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相信,就必定能在構建生動、有趣生物課堂的同時保證教學效果的高效率與高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勝紅.如何構建高中生物有趣課堂[J].考試周刊,2012(07).
一、注意前后知識的聯系,將知識進行比較掌握
知識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一定的前后聯系,前面的知識往往是后面知識的引導、鋪墊,有了前面知識作臺階,學生才有理解、記憶后面知識的抓手和階梯,如果將以前幾個類似的知識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學生不僅可以“溫故”而且可以“知新”,從而達到“記憶”的效果。例如:七年級生物教材中有兩個重要的生理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這兩個作用就可以放在一起進行前后聯系和比較,比較反應式、場所、條件、分解(合成)有機物、能量、原料和產物等,這種聯系就是培養(yǎng)學生一種前后知識的整體思維意識,而進行二者的比較讓學生的記憶更深刻,并且不混淆。
二、多樣化的展示教學內容
(1)呈現知識的媒介要多樣化。一些重要知識可以是板書的呈現,可以是課件的呈現,可以是模型、教具的展現。以七上生物《消化系統(tǒng)》一節(jié)為例,該節(jié)內容的重點為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包括器官名稱、位置、大致形狀、功能等,學生識記的內容比較多,這時可以先利用課件展示消化系統(tǒng)的模式圖,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消化系統(tǒng)”,然后板書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最后展示人體模型,讓學生進行拼裝。三種方法多角度地呈現了該節(jié)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眼手結合,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記憶。
(2)呈現知識的方式要多樣化。一個知識點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利用這些形式的不同,使得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更加靈活。例如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書上是一段文字,描述得很詳細,學生通過誦讀可以記憶大致內容,而之后呈現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可以對概念進行概括,更直觀認識這一過程,最后針對相關過程實驗的原料、條件、產物,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一過程。
(3)呈現的層次要多梯度。在教學過程中,內容由易到難的講授方法是常常用到的,在呈現教學內容時也應當將知識點進行變式,由易到難地展現給學生。
三、一次性刺激的強度要足夠大
心理學家格思里認為:刺激的某一組合,如果有某種運動伴隨它發(fā)生,在它再次出現時,那一運動將會隨之而產生,他認為一切學習都歸結為刺激和動作的同時結合。如何達到刺激的閾值呢?
(1)學生親自參與的刺激。耳聽不如眼看,眼看不如親自去嘗試。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直接決定了該內容對其的刺激強度。比如上臺演示、黑板上板書、在座位上動手操作等都是很強的刺激項。例如“細胞結構”一節(jié)中,筆者任教的各班全體學生均完成的手繪細胞結構圖,學生對細胞各結構的特點就非常熟悉。
(2)教師行為、語言的刺激。課堂的主導是教師,教師的把控能力是課堂成敗的關鍵。①語言刺激。例如:七上生物《生態(tài)系統(tǒng)》一節(jié)中有植物可以利用分解者分解產生的無機物進行生理作用一個知識點,但學生總記成植物的根可以吸收有機物,這時筆者舉了一個例子,農村以前將人畜的糞便作為肥料,人畜的糞便中就有大量的有機物,如果蔬菜直接將糞便中的有機物吸收了,那蔬菜該是什么味了。學生聽了哈哈大笑,從此記住了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無機物這一知識點了。類似幽默的語言還有很多,這種課堂幽默的效果對于學生的刺激很大,記憶效果很好。②行為刺激。例如《人體呼吸》一節(jié)中人體呼吸時各器官變化是個難點,尤其是膈位置的變化由于在身體內部,不能直接觀察,更是難點中的難點。上這節(jié)課時,筆者利用了一個手勢對學生進行刺激,雙手十指交叉自然放置于胸前,兩臂放松下垂,隨著呼吸的進行帶動雙手指尖有節(jié)奏的上升或下降,學生很容易就能記住該知識點。
四、形成認知的沖突
在與外界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個體往往會遇到已有經驗無法解決的現象和問題,在新舊經驗不一致的情況下,學生的思維就會產生認知沖突,但這時恰恰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利用這一認知沖突的規(guī)律,完成自己的教學。認知沖突很容易在我們利用知識聯系實際的時候出現,認知沖突產生時可以讓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然后我們再總結,效果會更好。
關鍵詞:初中生物;概念教學法;教學質量
所謂生物概念,就是指對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生命活動現象及規(guī)律的總括,能夠反映出生物的結構、生物的原理、生命活動以及生命規(guī)律。生物概念教學就是以生物概念為基礎,讓學生明確生物概念,從而掌握生物知識,提高自身的生物素養(yǎng)。那么,教師如何能夠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靈活運用概念教學法呢?筆者在本文中將依據自身在生物教學方面的經驗談談生物概念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一、以生活經驗為切入點導出概念教學
如果說學校是學生的第一教學課堂,那么,生活便是學生的第二教學課堂,所以生活經驗無疑會是生物概念教學的最好切入點。那么如何能夠找到相應的生活經驗作為切入口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如問題情境,針對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教師設問并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中,抓住生物的核心概念進行講解,從而促進學生對生物知識點的理解。
這里列舉一個案例:筆者在教學動物的先天這一內容的時候,結合了生活常識創(chuàng)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并提出相關問題:小貓咪是不是一出生就知道了怎么進食,怎么睡覺呢?小貓咪會不會跟你一樣會做數學題呢?這樣兩個問題看似類似,都是圍繞貓咪而展開的。可是二者又有區(qū)別:前者與動物的先天相關,而后者跟動物的后天相關。這樣與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兩個問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先天”和“后天”的概念。
二、以概念的關鍵詞為切入點,精準把握生物概念
鑒于生物概念一般具有較強的總結性,所以其中的關鍵詞對學生理解掌握整個概念會有影響。因此,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概念中關鍵詞的推敲,引導學生抓住概念的本質,從而掌握生物概念的精髓。
例如,在講到“遺傳與變異”這一節(jié)內容中的“相對性狀”這個概念時,筆者就概念中的兩個“同一”與一個“不同”這幾個關鍵詞進行分析,即對“同一生物”“同一性狀”以及“不同表現形式”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確“相對性狀”這個生物概念中的幾個要點,從而避免出現混淆概念要點的現象。此外,抓住關鍵詞進行分析也可以減少學生的記憶量,從而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
三、借助模型與實驗推導生物概念
概念是由語言文字組成的,這點毋庸置疑,因此,概念也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從而影響學生對其的理解。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感性的教學工具,如模型或者實驗,來幫助學生將抽象的生物概念形象記憶,從而達到更好的理解與記憶效果。同時,學生的感性認知也會得到一定的滿足,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生物的求知欲。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體呼吸器官的知識點時,可以將人體器官制作成模型,比如說利用塑料管與塑料瓶以及氣球等材料制作相應的氣管、外界以及肺,從而模仿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這一過程,賦予硬邦邦的生物概念生命力,讓其變得形象生動起來,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與記憶。
除了生物模型的制作以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做一些簡單的小實驗,既強化了相關知識點的記憶,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例如,針對“植物呼吸”這一知識點,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動手做相關的小實驗。首先,教師可以講植物呼吸作用的相關知識點概念,讓學生對植物呼吸作用的過程、原料、條件以及產物有了相應的基礎知識,然后讓學生在課后為學校里的小樹苗(具備綠葉)套上一個塑料袋或者塑料瓶,并且密封,然后第二天早上解開塑料袋或塑料瓶觀察其現象。這樣一個小實驗操作簡單,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概念分析能力、動手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一舉多得。
四、合理運用概念圖梳理生物概念
面對多且雜的生物知識,如果光憑語言文字來記憶的話,學生必然會感到厭煩,因此,教師便可以借用概念圖來輔助學生梳理生物概念,并強化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言,概念圖形象具體的特點在理清龐雜的知識點方面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例如,講解“遺傳與變異”的內容時,教師則可以利用概念圖理清染色體、基因以及DNA之間的聯系:DNA在染色體上,而基因在DNA上。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理清這些重點知識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五、找到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深化理解
初中生物知識點看似龐雜、零散,但卻相互聯系。通過概念教學法,學生可以很好地找到它們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同時也可以深化自身對其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講組織、器官與系統(tǒng)這三個概念的時候,先讓學生了解這些概念,再讓學生找到其中的聯系與區(qū)別,比如說多個組織可以構成一個器官,多個器官又可以構成一個系統(tǒng),最終形成一個人體。這樣便可以讓學生找到各個概念之間的區(qū)別以及聯系,明白生物概念既獨立存在又相互聯系,進而更加高效率地學習生物。
總而言之,概念教學法的引進對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幫助極大,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確生物概念,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的相關知識點,還能綜合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當合理有效地運用生物概念教學法,全面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何廣海.試論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J].考試,2013(01).
【關鍵詞】高中生物 讀圖能力 基礎圖形 創(chuàng)新題型 自主探究
高中生物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生物學習不僅注重基礎、注重知識結構、知識遷移,生物學習還已改注重讀圖、識圖能力的發(fā)展。美國圖論學者哈拉里說過:“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就是在強調形象化的重要性。生物課本上到處可見各種插圖,圖形也是一種語言,教學用圖就是知識的另一種呈現方式,而學生讀圖過程就是對知識的提取、分析、綜合的過程。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學為切入點,分析如何提高高中學生的生物讀圖能力。
從歷年生物高考可以看出圖形以多種形式高頻率的出現在考題中:系譜圖、曲線圖、柱形圖、表格、示意圖、流程圖等。系譜圖,大多是遺傳系譜圖,是解決遺傳學問題的簡明手段,由方框、圓圈和線段構成,用以直觀顯示各親子代的遺傳性狀,這是形式極為簡單的一種生物圖形,但也是最典型的一類題目。高中生物的考試命題大多是將一種或兩種遺傳病放在一個系譜圖中,題目給定幾個限定條件,學生推算親子代里某幾人患病的概率。曲線圖、柱形圖和表格主要以數據傳達信息。
示意圖簡潔的描述生命過程或現象,比如基因重組的題型就會以示意圖的形式出現。流程圖使用簡潔的文字通過箭頭連接,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過程,選修的基因工程方面的題以流程圖為典型手段來出題。圖形題不僅可以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也考驗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表達能力,所以讀圖能力是學生學習生物的一大關鍵。以2015年山東理綜試卷為例,除了前四個基礎選擇題沒有圖,其余題型均帶有各種類型的圖形,可見圖形題在生物試題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也說明提升學生讀圖能力是生物教學十分重要的方面。
一、讀課本基礎圖
往往試題中的圖形題并不是課本上的原圖,那么教師要想訓練學生的讀圖能力首先就要對課本基礎圖形熟悉,以下是幾種讀課本基礎圖的方法:
1.運用學案專題訓練法。教學學案也是一個很好的輔助教學手段,可以有多種形式,比如預習、檢測、總結等,這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那么老師可以出一份生物用圖的專題學案,涉及各種帶圖的生物題型和知識點,尤其是重點、難點、易混淆點,還可以有補圖的題,比如給出一個細胞有絲分裂的前期圖,讓學生根據所給信息自己補足后面的圖,這可以很好的檢驗學生對有絲分裂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同時也可以看學生對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是否混淆。這樣學生做學案時不僅可以復習知識,還可以發(fā)現自己在圖形題方面的不足,如知識點是否清晰、難點是否突破、易混淆的地方是否能區(qū)分開,同時學生要自主總結圖形題題型以及重點知識,在老師講解的過程抓住重點,做好筆記標注。
2.自主繪圖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名言也適用于生物讀圖能力訓練。學生看圖十分鐘不如拿筆自己畫一遍記得多。在用筆自己畫圖的同時會加深印象,再加上對圖形的文字描述,對讀圖能力的提高必然有所幫助,并且老師可以把課本上的圖形簡化畫在黑板上,旁邊標注重點知識,這樣也有助于新課的傳授和講解。同時學生也可以模仿老師的圖畫做筆記,在課下復習的時候用雖然簡單但覆蓋全面的簡筆畫,邊畫邊整理文字知識點,不僅幫助學生理解圖形更有助于記憶。簡潔形象又不失重點的圖形可以適當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對以后的復習也非常有益。
3.聯系對比法。在學習完各個圖形的知識點后,如何清晰的記憶各個圖形的知識點更加重要,這也很大程度的影響學生讀圖能力的提高。對于圖形的學習運用聯系對比的方法尤為有效,比較出兩個圖的相似點和不同點,聯系對比記憶,提高記憶效率。以真原核細胞結構為例,真原核細胞都有細胞膜、細胞壁、細胞質、核糖體,顧名思義,原核即原始的細胞核,真核就是真正的細胞核,所以真原核細胞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有無真正的細胞核,這也正是本節(jié)知識的重點所在。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但它有一個特殊的擬核,而擬核和真正的細胞核的區(qū)別是擬核只是的環(huán)狀DNA分子,真正的細胞核里有染色體,染色體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那么學生就可以根據這一點,看給出圖形中細胞里是環(huán)狀DNA分子還是細胞核,就可以很輕松的區(qū)分真原核細胞,讀圖能力自然也會相應提高。而通過真原核細胞的關系,又可以聯系到真核細胞里的動植物細胞,同理動植物細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各種細胞器,也有區(qū)別,就是植物細胞特有的液泡、葉綠體和細胞壁以及動物細胞特有的中心粒。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很輕松的聯系到四個圖,并且對比了彼此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學生可以清晰的記憶,訓練讀圖能力也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訓練
對課本基礎圖形的熟練達到一定程度,那么就需要更高層次的提高:
1.教師創(chuàng)新。老師不要僅僅局限在往年試題中的題型,適當的開發(fā)自己,創(chuàng)造新題型,對學生讀圖能力的訓練也有很大幫助。例如可以數形轉換,之前總是以表格或圖表形式出現的數據可以轉換到坐標圖上,訓練學生的靈活應對能力。加以在坐標圖上隱藏點對該題重要的信息,發(fā)掘學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這樣學生在考試中遇到新題型起碼不會緊張害怕,能從容應付,仔細分析,逐個攻破。
關鍵詞:生物;特點;記憶
“生物”從字面意思理解,“生”即為“活”,則生物即為有生命的、活的物體。那么,生物學這門課研究的即為自然界有生命的、活的物體。如何區(qū)分活物與死物呢?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有無新陳代謝,即有無化學反應的發(fā)生。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鄙飳W這門課有什么特點呢?因為生物學研究的是自然界中有生命的物體,且這些生物體特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客觀存在的。我們人類只能夠去探索、發(fā)現、認識其特點,然后加以利用,所以我們學習時,只能去記憶,而不能臆想、創(chuàng)新,對生物體的一些特點隨意捏造。例如,豆科主要特點為:葉常為羽狀或三出復葉,有葉枕;花冠多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為二體、單體或分離,子房上位,莢果。而不是別的。
什么是記憶呢?記憶等同于背誦嗎?背誦,是指將一些知識機械記住,而記憶是在背誦的基礎上將雜亂無序的知識經過理解、聯系、融會貫通,最終綜合成為有序的知識框架。
那么,要如何記憶呢?
一、要反復看書
看書時,要特別注意書中的標題、藍體字、黑體字間的相互關系。例如,必修3第五章《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穩(wěn)定性》下設五節(jié)內容,第一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第二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第三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第四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信息傳遞》,第五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第一節(jié)介紹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第二、三、四節(jié)介紹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三個功能,即一至四節(jié)從結構和功能介紹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第五節(jié)介紹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維持,這樣節(jié)的設置和章題目間關系就清楚了。再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這一節(jié),藍體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范圍介紹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定義;黑體字――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結構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和食物鏈、食物網兩個標題。而我們知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和營養(yǎng)結構(食物鏈、食物網),這樣每節(jié)小標題的設置和節(jié)題目間關系就清楚了。
二、單純從字面意思來理解記憶某些基本概念
例如,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原細胞―初級母細胞―次級母細胞―/卵細胞/極體這幾個概念,原細胞不具備減數分裂能力,經過間期后,形成能分裂的母細胞,這個細胞因為要經過兩次分裂,才形成最終的子細胞/卵細胞/極體,所以此時的細胞相對于/卵細胞/極體而言是第一位母親,減二時期是生成/卵細胞/極體的第二位母親,即初母和次母。
三、利用流程圖和“拍照”結合的方式來記憶
例如,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我們可以只看圖片,觀察圖片中細胞中的結構,即可清楚各個時期特點和染色體、DNA、姐妹染色單體的數量變化。清楚之后,可以把這些圖片像拍照片一樣印在腦海里,需要哪張,就將哪張調出來。
四、利用比較分析的方法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中,還可以將兩種分裂方式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這樣可以更加深印象。當然,上面的這些方法都和我們最基本的機械背誦分不開的,雙管齊下,才可對課本知識有很好的把握。
如果要對知識有更深刻的記憶,就需要強化記憶?!爸R運用得越多,記憶就越深刻”,主要是多做題,多總結,多積累。
為了有效地做題,對于選擇題,每個選項都要弄明白,每個知識點不清楚的及時翻書;對于大題,一定要先思考和寫,再對答案,力求表達標準、準確。做了很多題,要助理梳理、總結、積累。
對于大題,還要多記一些經典題目。因為大題是對某一塊知識的綜合,記一個經典題目,即可對此塊知識有總體認識。
最后,需要學生的信心和恒心,只要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一定可以把生物這門課學得很好。
參考文獻:
一、培養(yǎng)注意力
記憶信息加工理論認為,外界信息通過感官進入感覺存儲器,只需極短的時間,其中被注意的信息轉入短時記憶或直接進入長時記憶,而未被注意的信息則立即消失。信息從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過程中,某些情節(jié)性的信息通過自動過程編入稱為“自動編碼”,而另一些語義性的信息則要求注意加工才能獲得,稱為“注意編碼”,只不過是無意注意罷了。在信息的提取過程中,也少不了注意。因為,無論信息從感覺存儲進入短時記憶,或者是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還是提取,都少不了注意。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注意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有目的地進入學習,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學好生物基礎知識,提高生物素質。
科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時,心情會處于極度興奮狀態(tài),身心放松,精神集中,是接收外界信息的最佳時機。但是,注意力的集中,要有意志作保證,要有興趣和動機作支撐。由于受生理的影響,在生物教學中,學生在一節(jié)課45分鐘內持續(xù)保持注意力集中,專心聽課,集中精神學習,需要一定的意志控制力,也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指引。
注意力作為一種心理傾向,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后天訓練培養(yǎng)的。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集中精神投入學習?
1. 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有一種心理目標指向。學習一課的內容,老師首先要把學習目標告訴學生,讓學生心中有數。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了,就會產生學習動機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專心聽課學習。
2. 指引學生進行有意義的識記,引導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結構。比如讓學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可以讓學生從原料——CO2和H2O;條件——光能,場所——葉綠體;產物——有機物[(CH2O)]和O2入手。讓學生用化學反應式表示光合作用的過程:在有意義的識記過程中,學生的注意率是比較高的。
3. 讓學生用警醒的話激勵自己,也可以請周圍的同學提醒自己。例如,可以用鄒承魯院士“辦老實事,說老實話,做老實人!”做座右銘,時刻激勵自己,成為對自己的鞭策和動力。時間一長,便養(yǎng)成了自覺注意的習慣。
4.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fā)興趣,能有效刺激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的實效。例如,學習“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段”,我先講述發(fā)生在1998年6月的一宗入屋兇殺案:一對中年商人夫婦晚上9點多鐘正在室內看電視,突然門被撬開,闖進兩個蒙面人。這對中年夫婦還未來得及反應,就被蒙面人用封口膠封住了口,綁住手腳。歹徒把室內的財物洗劫一空后,為了殺人滅口,竟喪心病狂,用水果刀把夫婦倆活活砍死。后來公安機關接到報案后,提取在室內現場留下的指紋進行DNA技術鑒定。根據鑒定檢驗結果,案件很快被偵破。3天后,這兩個殺人兇手被緝拿歸案。那么,什么是DNA指紋技術呢?在現代刑偵領域中,DNA指紋技術有什么重要作用呢?DNA與基因遺傳有什么關系呢?今天我們學習這一節(jié)內容,就會為你一一解密,進行回答。這樣的導入,創(chuàng)設了懸念,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了學習新課內容的心理傾向。
二、培養(yǎng)觀察力
觀察是獲得知識的窗口,一切科學實驗,一切新發(fā)現,新規(guī)律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在生物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首先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如對用化學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時,就要引導學生觀察還原糖的變化情況。在檢測實驗時,觀察試管中出現的顏色變化,以減少學生觀察的盲目性。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觀察事物時,一般要遵循先整體后部分,先外后內的觀察方法。如對脂肪和蛋白質的實驗檢測,就要通過對待檢測的組織樣液中所加滴的染液外部,進而觀察試管中樣液被染色的情況,內部結構出現的顏色變化,并根據觀察到的實際情況如實記錄,對觀察的與課本上的不同之處要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并敢于提出質疑。通過實驗觀察的實踐使學生逐漸學會觀察的方法,養(yǎng)成周密、細致、精確、系統(tǒng)觀察的態(tài)度,提高觀察力。
三、培養(yǎng)記憶力
一、嚴抓課堂45分鐘。一定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
1.在新授課中如何抓課堂45分鐘
(1)每當預備鈴響起,生物課代表必須帶領全班同學讀書本,內容是上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章節(jié),將整節(jié)內容從頭到尾讀,這樣既能復習已學的知識,又能讓學生進一步地熟悉教材。
(2)將課堂45分鐘進行分配:①教師在25分鐘之內將新課內容講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青少年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25至30分鐘,30分鐘后老師講得再多已沒有多大的效果,為了保證學生的聽課效果,我一般將新課內容控制在25分鐘之內。②給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閱讀書本,將這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在書上劃下來,讓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有個系統(tǒng)的認識,同時要求學生自己歸納知識點,整理筆記。實際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訓練學生的讀書、歸納和理解能力,學生通過讀書將所學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認識,將被動接受知識轉化成主動理解知識。③給學生3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記憶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方式是將前后桌的學生4~6人分成一個小組,選出2名組長負責監(jiān)督記憶和檢查。④5分鐘左右的時間我檢查全班同學的知識記憶情況,形式是分小組競賽,每個小組有必答題和搶答題,這種競爭性的檢測形式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⑤余下大約7分鐘時間做課堂作業(yè),要求學生合上書本,相互間不許討論自己獨立完成,這樣做有四個目的:一是杜絕抄襲作業(yè)現象發(fā)生;二是讓學生自我反饋通過本節(jié)課作業(yè)了解自己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掌握;三是我心中有數:學生這節(jié)課大體掌握情況,能及時發(fā)現那些沒掌握的學生,如果有掌握不好的學生一般是讓他停止做作業(yè)再單獨記憶,一次二次盯住了,往后他也不好意思了,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自尊心還是很強的。而且一旦哪天他能像別的孩子一樣能獨立完成作業(yè)時,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四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專注的好習慣,由于我在學生做作業(yè)時限定了時間,學生的時間觀念也強,在做作業(yè)過程中就不會分神,而且效率也高。
2.在復習課中如何抓課堂45分鐘
每節(jié)課要有明確的復習任務,并且將復習任務分配到具體的時間里,比如這節(jié)課要復習兩節(jié)內容,就將這兩節(jié)內容進行如下安排:每一節(jié)內容要求學生必須在15分鐘之內完成(要求學生每節(jié)內容從頭到尾通讀本節(jié)書本至少3遍,對教材有個整體了解,然后再自己歸納知識點。最后記憶)。5分鐘時間我來串知識,一般是以提問的形式來串知識。給學生留出10分鐘時間自我檢測。檢測內容是我將每節(jié)課所復習章節(jié)的知識點都以填空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填寫,學生通過填寫能馬上知道自己這節(jié)課復習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