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范文

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

第1篇: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人文教學;課程建設;發(fā)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0-0275-02

一、“十三五”課程建設現狀分析

1.基本情況。計算機人文教學課程目前沒有管轄的學生,主要承擔全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和人文素質類課程的教學工作。計算機文化基礎教研室成立于2002年,2014年與語文教研室合并組成計算機人文教學課程,共管理8間計算機基礎實驗實訓室,其中長校區(qū)5間,里建校區(qū)3間,占地總面積約為900平方米,資產總值200余萬元。

2.辦學成績:師資、實踐教學、技能競賽、科研成果等。①師資隊伍。教學課程共有9人。其中,計算機專任教師共5人,實驗實訓室管理員1人,人文素質類教師3人。具有高級職稱1人,占11%;講師5人,占55%;助教2人,約占22%。碩士研究生或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共6名,約占66%;雙師教師4人,約占44%。除此之外,每年根據選修課實際開設情況的不同,團隊外來上選修課的兼職教師10余人,他們全都具有相關的資格認證。②實踐教學。近三年來,除了講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外,鼓勵教師進行新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滿足學生對不同課程學習的需求,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促進了教師的職業(yè)教育教學能力,課程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二、存在問題、發(fā)展瓶頸

課程雙師比例、職稱比例有待提高;公共基礎課邊緣化,課時減少,開設時間較短,課程建設有待進一步進行,課程體系不完整,課程設置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公共基礎課學期教學任務分配不均衡,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

高職院校公共基礎課的開設不僅是學生學好所在專業(yè)職業(yè)技能和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們在職業(yè)技術技能型人才求學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公共基礎課包括:高等數學、大學語文、公共外語、計算機基礎等,不是特指某一專業(yè)的考生學習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課程,而是保證培養(yǎng)專門人才的根本。公共選修課則是有針對性地為某些特定專業(yè)的考生專業(yè)拓展、提高或根據學生喜好開設的課程。學生有的學這方面的選修課,有的學那方面的選修課,也有的學生會為了將來就業(yè)做準備有選擇地學習這類選修課程。無論如何,這些選擇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也就是說學生們只能在專業(yè)考試或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課程內進行選擇。

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畢業(yè)生們找到工作后普遍感覺很迷茫,工作沒幾天就覺得不適合,某“90后”入職三個月跳槽兩次。而作為用人單位的企業(yè)負責人卻“看不懂”年輕人,談到這群新入職的“90后”,覺得他們對工作太隨意,動不動就請假,讓單位領導和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傷透了腦筋,因為這會打亂單位的工作節(jié)奏,讓原本計劃好的項目推遲,而不得不再臨時招人。新進的大學畢業(yè)生很有主見,但他們過多的從自身角度出發(fā)思考問題。事實上,百分百合乎心意的工作是不存在的,職場新人應該學會去主動適應環(huán)境。培養(yǎng)人才的高校、就業(yè)的學生和需要用人的企業(yè)到底是哪方面出了問題,或者說是什么環(huán)節(jié)存在問題?至少說明作為承擔人才培養(yǎng)任務的高校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高超的技術技能,而且要有文化知識的積淀、誠信的人格品質、積極的職業(yè)態(tài)度、正確的做事方法,這才能體現出育人的根本。高職院校近些年來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得到了很好的落實,但是對文化育人缺乏應有的理解和尊重,導致高職院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專業(yè)知識面窄、文化底子薄,發(fā)展后勁不足,自我學習能力嚴重缺乏,無論是第一次就業(yè)還是將來換崗擇業(yè)都處于相對的“弱勢”地位?,F在人們換工作頻繁,員工離職現象在勞動力市場化的今天已經很普遍。作為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各行各業(yè)職業(yè)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是否需要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能否在讓學生們學好專業(yè)的同時學會做人?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這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我院的嘗試是:將公共選修課融合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職業(yè)核心能力一起進行培養(yǎng)。教育部在2006年16號文件中明確指出:“高等職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職業(yè)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yè)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培養(yǎng)出一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要“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xié)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就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在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中要求測評學生的“自我學習、信息處理、語言文字表達和合作協(xié)調能力”。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意見稿)中也明確了教育應“強化能力培養(yǎng)。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與此同時,教育部與其他部委的相關文件中也一再強調學生以及職業(yè)人士的職業(yè)核心能力的重要性,無一不體現了國家與部門對高職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和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

三、發(fā)展規(guī)劃與研究

1.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通過課程建設的目標進行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以及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來立基點,重點加強計算機人文教學“雙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對原有的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將課程考核由原來的期末統(tǒng)考改為分階段考試,即“學完一個模塊,考核一個模塊”,建設以點帶面、以模塊覆蓋全局的教學新模式,建立基于校園網的課程網站,設計一個合理的模塊化教學的方案及分階段考試的考評體系。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根據計算機應用對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需求,結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大綱和實訓操作要求,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訓場地的建設。

2.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主要的措施。①知識目標:文字編輯、word圖文混排、表格編輯掌握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基本操作表格數據的計算、統(tǒng)計、匯總。②能力目標:能夠使用拼音或者五筆輸入法快速編寫文本;能讓學生通過財會類、工程類文本來設計、編輯表格;能讓學生學會裝扮、使用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的基本操作;能讓學生具備對財會類、工程類表格數據進行計算、統(tǒng)計、匯總;能讓學生進行設計演示文稿。③素質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課程合作精神;鍛煉學生的模仿能力;培養(yǎng)學生理解文本,根據文本要求設計表格以及演示文稿的創(chuàng)新能力。④人文類選修課發(fā)展規(guī)劃。采用“專業(yè)能力+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內涵、“雙元制”的培訓模式,以及“行為導向教學法”在獲取基本知識的同時加強動手動腦能力、提高個人素質的培養(yǎng)不僅是我國教育目前所倡導的重要方向,也是國外教育部門及學者極其重視的領域。培養(yǎng)核心技能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社會適崗能力的培養(yǎng)。高職高專學生只有不斷提升自我,達到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平衡發(fā)展,加強職業(yè)核心能力建設才能在社會發(fā)展及職業(yè)規(guī)劃中獲得更大成功。

3.計算機基礎實訓場地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隨著高等學校教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實訓教學場所在數量及硬件條件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為了使實訓室的軟件建設能跟上硬件建設步伐,必須增強體系的內涵建設,綜合應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實訓室的利用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本項目意在設計與實現一個基于WEB技術的實驗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主要實現課程的管理,包含申請、實訓室安排、排課及查詢等功能。

4.校企合作規(guī)劃。校企合作在職業(yè)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本著“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為學生聯系到計算機產品銷售公司、網絡公司等企業(yè)實習的機會,同時安排教學一線教師制度性地下到企業(yè)工廠學習、參觀、交流,提高專業(yè)技能,擴大信息量,指導教學。

5.資金投入規(guī)劃。未來三年,結合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整體規(guī)劃,每年向學院申請資金用于計算機基礎實訓場地室的建設?!吨腥A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35條第3項規(guī)定了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短年限:電子設備、汽車、工具、家具等5年。電腦屬于電子設備,按第3項規(guī)定折舊年限為5年,而實際上,一臺PC機的實際使用年限平均為4年零8個月。我們目前正在使用的機房,最長的為7年,最短的也有4年!

四、結語

整個發(fā)展規(guī)劃需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構建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健康成才為目標,通過改革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手段,落實以真實工作項目為載體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以企事業(yè)信息化建設工作流程重新構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體系;通過強化實踐工作能力,加強“雙師”結構和“雙師”素質計算機人文教學團隊的建設。通過開設選修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能力、崗位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

第2篇: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微課;中職;計算機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23-0066-02

近年來,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信息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目前微課作為教育中的一種新型學習的方法,主要憑借時間短、針對性強以及微小精悍等特點,成為課堂教育的新模式。微課通過根據學生的視覺優(yōu)勢,可以有效地滿足各種學生的要求,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習效率。本文主要通過對中職學生的計算機課程引用微課進行教學,取得的效果進行分析,具體如下所述。

1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條件

微視頻教學在職計算機教學中具有學科的優(yōu)勢,而且操作新比較強,知識面廣泛。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并不算難,更適合采用微視頻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先將課本教材的內容制作成一個(或者多個)微視頻,通過互聯網提前發(fā)給學生觀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針對性對那些重點、難點進行講解,或者通過易錯點進行演示等方法來進行教學,對那些學生可以掌握的就不用重點的講解,這樣就可以騰出時間為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練習。同時,由于中職學生的基礎自學能力比較差,且自主性不強,但是對他們來說計算機這門操作性強,理論知識弱的學科,大部分學生都不會產生排斥和畏懼的心理,相反他們對計算機課程還很有興趣。因此,對學生發(fā)放微視頻教學,學生就可以提前預習和鞏固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還可以加深記憶力。例如:通過教材中的第一節(jié)的內容,教師可以將計算機的發(fā)展史制作成一個微視頻,通過故事的講解,從而引導學生進入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并且在課堂上讓學生自主發(fā)揮想象力去估計和預測目前計算機的發(fā)展。同時,在顯示預測計算機的發(fā)展史使要適當的引導學生從軟件和硬件兩個方面進行預測,讓他們通過實際生活中進行闡述計算機的應用,隨后教師可以用微視頻來展示各行業(yè)中計算機的應用。

2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微課的核心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總結分析,得出微課在教育工作中的方向。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是當前計算機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事業(yè)的進步,下面針對微課在實踐教育中的狀況進行分析探討。

2.1 微課結合了計算機教學與學生的思想

為了促進中職計算機的教學工作,把微課應用到中職計算機教學之中,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將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課程有效地結合起來,同時,還充分的發(fā)揮微課教學的作用,更好地建立教學體系結構相互適應的教學模式,有效的完善當前的教育理念在當前新形勢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首先需要明確中職的教育工作是以學生為主導思想為核心的,所以需要將微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一起,在進行教學目標制定之前,需要依據學生的興趣為基礎,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學習態(tài)度,同時更加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對于當前的教育發(fā)展形勢,中職計算機的教學模式需要進行全面的創(chuàng)新,首先中職計算機教師需要重視將微課的教學理念,其次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最后需要中職計算機教師和學生一起努力將中職計算機教學的創(chuàng)新工作做好。將微課教學的特點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使得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辦公軟件應用的教學時,可以把Office辦公軟件的運用方式,通過建立電子表格的方法,利用電子表格的編輯的方式,將辦公軟件的重點更好的展現在學生眼前。 教師在計算機課程的研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發(fā)揮中職計算機教學的特色,在教師進行計算機授課時,老師可以依據學生喜歡的插圖功能,可以對圖片色彩、大小進行編輯,可以加強課程教學特色,同時能將課程的設計可以更加生動靈活(如圖1)。中職計算機教師在制作課件的時候,可以依據學生的興趣進行一些主題性的設計制作,這樣不僅加強了趣味性的效果,還能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更加容易讓學生記住課程內容的重點。再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近期流行的電視劇來命名,如“來自星星的一封信”為主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地融合微課的現代思想,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2 微課結合了計算機的教學模式與理念

對應教學設計

在實踐的教學中,微課的教學思想與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有效的銜接。同時,由于我國的傳統(tǒng)教學經歷的時間比較長,其中有關的教學理念、思想等方面,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這些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有著巨大的作用,相對于如今的中職計算機教學觀念的改革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要從根本上對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思想等進行全面的分析,才能有效地促進微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發(fā)展趨勢。同時,教師應根據計算機的教學標準以及發(fā)展需求進行教學,在微視頻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的基礎知識為準,并設立完善的教學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加強教學的靈活性,同時固定對學生進行輔導。例如:在微課教學結束后,可以采用視頻問答的方法進行探討,從而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從而加強學生知識的鞏固,明確所學的內容、知識等,利用微課可以有效地補充常規(guī)課堂的不足之處。

而現今廣大教師授課的工具是PPT,為了滿足將課堂PPT講授轉換成能讓所有用戶通過移動端學習的網絡公開視頻的需求,一些專業(yè)的錄屏軟件相繼面世,例如CamtasiaStudio、CyberlinkYouCam、Screencast-O-Matic、SnagIt、屏幕錄像專家等。CamtasiaStudio是美國TechSmith公司出品的一款功能強大的屏幕錄像和編輯的軟件,該軟件以其強大的屏幕動作錄制、視頻剪輯功能和簡便易學的特點深受廣大微課制作者的歡迎。例如制作一個《計算機網絡技術》中的一個難以理解的原理――交換機工作原理,以上介紹制作該微課的過程。

1)根據教學要求進行該內容的教學設計。

2)根據PPT內容進行微課制作

導入PPT的內容,點擊錄制工具框右邊的紅色“rec”按鈕,出現3秒倒計時錄屏工作準備。將要講解的PPT切換到放映模式,錄制開始。錄屏時講解者可以一邊講解一邊移動鼠標來指引講解內容。

此外,錄制屏幕前應關閉屏幕下方的所有任務欄或將其隱藏,這不但可以避免擾亂微課學習者的思維,還可以起到美化視頻畫面的作用。

利用CamtasiaStudio還可在視頻文件的某個畫面上添加標題、批注或字幕,使微課的內容和邏輯更加清晰、易學。如果在微課使用過程中發(fā)現有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可以修改那部分的PPT,然后僅僅重新錄制該部分屏幕得到一個置換的視頻,在CamtasiaStudio中將原始的camrec文件分割,把重新錄制的視頻文件置換進去即可,這大大降低了微課的修改和更新難度。由此可見,CamtasiaStudio軟件不但具有強大的錄屏和視頻編輯功能,而且用來制作微課不需要專業(yè)的設備,一臺計算機、一個攝像頭和一個麥克風就可滿足要求;具有計算機操作基礎的教師一個人就可以獨立完成微課的制作,這些優(yōu)點使CamtasiaStudio軟件成為目前國內眾多教師微課制作的首選工具。

3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的展望

對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進行拓展,有利于進行分層教學。由于計算機這門課程在教學中操作性比較強,理論知識點少,教師在課堂上演示一遍,多數學生可能會記不住,如果一步一步地教就比較浪費時間,從而導致會的學生不做,不會的學生又跟不上教學,這樣不僅浪費時間,還使得教學質量不好。因此,教師可以將教學任務教學分解制成微視頻,發(fā)給學生,可以讓不會的學生以及基礎差的學生進行反復觀看,直到學會為止;對那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對于那些已經掌握的內容可以選擇跳過去,從而做到那里不會點哪里的教學。同時教師要詳細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使其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實現大范圍的資源共享。由于計算機這門課程需要連接因特網,如果學校沒有實訓的場地,教師可以在家自己錄制一個無線網絡連接的微視頻,這樣就可以彌補學校實訓條件不足的情況,還可以讓學生提高課外學習的能力。通過微視頻的教學,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這樣就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并且在互聯網上實現微視頻教學共享的操作。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的教學理念現在已經成為目前計算機教學發(fā)展的重要關鍵,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伴隨著現代化信息的發(fā)展,中職的計算機教學的理念、教學模式還需要加強完善,才能有效地應對時代的挑戰(zhàn)??偟膩碚f,微視頻教學是一種優(yōu)秀的教學模式,它不僅可以進行預習和復習,還可以用于實際操作與課后復習等,當然還可以跨階段的重復使用。目前,在中職學校中,這種微課的數字化教學的應用還比較少,現在還處于初級階段,在教學中還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在互聯網發(fā)展的今天,微課必定成為當代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篇: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范文

隨著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衛(wèi)星數字壓縮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它們在對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對院校的電化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面對現代教育技術發(fā)展的新形勢,不論是地方高校,還是軍隊院校的電教工作者都在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著電教發(fā)展之路。尋找著新形勢下電教工作“轉型”(即由電化教育向現代教育技術)的最佳切入點。筆者認為,在世紀之交,在電化教育向現代教育技術過渡之時,電教工作者應及時轉變觀念、敏銳把握機遇、迅速占領制高點--現代教育技術,與此同時,更應重視加強教育技術專業(yè)隊伍建設,提高專業(yè)人員的綜合素質。

一、電教專業(yè)隊伍的現狀

縱觀我軍院校電教中心的發(fā)展過程及目前電教專業(yè)人員的現狀,可概括的歸納為年齡老化、知識陳舊、學歷偏低,各層次人員組合和分布不合理等。其產生的主要原因:第一,教學媒體制作手段和設備發(fā)展過快與人員流動過慢。七十年代末到八十代,電化教學主要是以視聽媒體(投影、幻燈和電視錄像等媒體)為主,當時的電教工作者奉獻精神強,工作熱情高,制作出的高質量投影、幻燈教材和電視教材為我軍合格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同時也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多種媒體組合教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然而,多年來,在以視聽媒體為主導的電化教學工作中,電教中心引進人才的專長是以懂“電”為主。忽視了對懂“教”的人才及計算機人才的引進與培養(yǎng)。第二,對電教中心職能錯誤定位,造成了知識結構和學歷結構的不合理。在電教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究竟電教是姓“電”還是姓“教”,以及主要工作職能是“保障”還是“教學”的問題,一直是制約電教工作健康發(fā)展。一些單位的領導在認識上將電教工作視為純服務性的教學保障單位,在客觀上就造成了電教專業(yè)人員長期處于低層次的被動式服務,從而產生了地位的動搖;重“技術”輕“教學”,即懂“電”的多,懂“教”的少;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及方法手段研究的少,對電教媒體在教學中應用,特別是新興媒體的制作與應用重視不夠。因此,電教專業(yè)人員的知識結構多為維修、攝像和照相等。學歷結構多為本科、大專甚至中專。第三,電教工作的性質造成了年齡結構的不合理。由于電教工作技術性強,專業(yè)人員培養(yǎng)周期長,工作相對穩(wěn)定,這在客觀上造成了電教專業(yè)隊伍中部分教員年齡過大,年齡結構趨于老化,缺乏生氣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二、現代教育技術召喚高素質的教育技術專業(yè)人才

計算機網絡技術、數字視頻技術、視音頻壓縮技術、光纖通信技術、有線電視雙向傳輸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育領域的運用,以及電視制作設備的數字化,未來教育技術專業(yè)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電視教材制作設備數字化,要求教育技術專業(yè)人員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應用水平。數字視頻技術、計算機視音頻處理技術引起了電視節(jié)目制作設備和編輯手段、編導思路的重大變革,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影視制作工作站、數字化攝錄設備及計算機播出系統(tǒng)在電視教材中的運用,預示著電視和計算機這兩大媒體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分化發(fā)展后,已開始趨向融合,并正在呈現出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發(fā)展趨勢。這對專業(yè)人員計算機操作能力、專業(yè)知識、業(yè)務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多媒體教學和網上教學等新的教學模式的出現,要求教育技術專業(yè)人員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具體體現在:一是精通教育理論,熟悉教學規(guī)律;二是能利用各種教學開發(fā)軟件設計和開發(fā)多媒體教學軟件;三是能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多媒體教室和進行校園網組網、管理和維護;四是掌握網上教學和現代遠程教學的規(guī)律、方法和手段;五是具備較強的學術科研和從事教學實驗研究能力等。為充分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有效地規(guī)范電教人員的未來發(fā)展,國家教委電教委員會曾委托上海市智力開發(fā)研究所對電教人員能力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調查結果表明,電教人員視聽媒體使用能力最好;視聽媒體制作器材的使用與維護能力、電教產品信息掌握能力、推廣電教服務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掌握一般;最差的是運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而現代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的操作和使用為物化平臺的,因此,提高專業(yè)人員的綜合素質已成為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所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加強專業(yè)隊伍建設,提高專業(yè)人員教育技術素質

現代教育技術是指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學與教過程和學與教的資源的設計、開發(fā)、使用、評價和管理,以促進學與教的優(yōu)化的理論和實踐。其主要工作:一是建構和探索新型教學模式;二是通過設計、開發(fā)、決策等技術,提供學習者學習資源;三是設計現代化教學環(huán)境;四是研究和建立現代化的網絡教學系統(tǒng);五是建設現代教材體系;六是建設高素質的電教隊伍;七是開展教學實驗和研究。教育部部長陳至立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一文中指出“要深刻認識現代教育技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現代科學和社會發(fā)展對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要求”。這段話一方面表明了教育技術在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上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向從事教育技術的工作者指明了提高自身素質的方向

(一)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專業(yè)隊伍的思想素質。

回顧我軍院校電教中心的發(fā)展史,不難看出,電教事業(yè)有今天的光輝成就,是與老一輩電教人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忘我精神分不開的。目前,電教事業(yè)的發(fā)展又處于“再創(chuàng)業(yè)”的關鍵時刻,必須教育年輕一代教育技術工作者樹立強烈的事業(yè)心、責任感,強化為教育技術事業(yè)奮斗終身的獻身精神;加強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加強職業(yè)道德素質教育;倡導團結協(xié)作、相互理解、互相幫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弘揚敢于探索、改革創(chuàng)新的開拓精神,力爭為教育技術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更新教育理論,轉變觀念,培養(yǎng)復合型教育技術人才。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運用,使得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手段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因此,作為一名教育技術工作者應始終站在學科發(fā)展的最前沿,把握住其發(fā)展的方向,掌握其理論精髓,及時完成由電化教育向現代教育技術的轉變。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在平時注重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教材觀。

根據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及主要工作來看,教育技術工作者的素質必須是一專多能復合型的。首先,應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熟悉教學規(guī)律。其次,應精通計算機硬件操作、多媒體教學軟件腳本的編寫和制作、掌握網絡教學的規(guī)律、方法和維護,第三,探索出成功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并和學科教員一起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推廣和普及工作。

(三)改善知識結構和學歷結構,建立一支科研型的教育技術專業(yè)隊伍。

改善教育技術專業(yè)隊伍的知識結構和學歷結構,建立一支科研型的專業(yè)隊伍是教育技術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基礎,也是現代教育技術深入教學改革的,提高教學效益的前提。其主要方法:一是加強在崗培訓。通過聘請知名專家、學者來院講授有關現代教育技術理論、遠程教育教學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及媒體的設計、開發(fā)與應用的等高新技術知識,提高在職專業(yè)人員的教育技術理論水平;通過舉辦培訓班輔導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教學設計等技術知識,提高專業(yè)人員教學設計能力和軟件開發(fā)、制作水平。二是將有發(fā)展?jié)摿Φ哪昵嘟虇T送學深造,提高教育技術專業(yè)隊伍整體知識結構。三是通過遴選優(yōu)秀大學畢業(yè)生或學校內部調整等手段,多層次全方位吸收高層次的現代教育技術和計算機方面的人才,逐漸形成一支具備研究、教學軟件制作、教學設計、網絡教學管理與維護等多專業(yè)、多層次的教育技術專業(yè)隊伍。四是向兄弟單位學習電教工作的成功經驗。五是大力加強學術研究,實現由“經驗型”、“教學服務型”向“教學科研型”的轉變,增強專業(yè)人員科研意識,提高專業(yè)人員科研能力。

第4篇: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課堂;教學;提高;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1 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現狀

計算機教學是一門應用性相對較強的學科,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要與其它學科區(qū)別開來,依照計算機學科獨特性進行思考、實驗和總結。由于教學的主體主要是教師與學生,這里便從這兩方面對現狀加以探討。

1.1 學生方面

很多學生自身缺乏認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這類學生一般學習目的不明確,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一旦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喪失學習的自信心,進而進一步失去學習興趣。其次,有不少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如上課時不注重教師引導與對重難點的講解,對于教師所講解的不積極思考,對于老師布置的任務應付處理,抄襲嚴重,對于新知識,課前不預習,課后不及時鞏固,而對于疑惑不解之處又不求甚解。另外,很多學生能力也較欠缺,不能準確把握問題的實質,思維方式較單一,對于一些理論東西不能夠理解透徹,生拉硬套,不夠靈活。

1.2 教師方面

不少教師教學觀點還是需要進行糾正和改變的,畢竟計算機屬于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而很多教師不思改變,主要依賴教材以及以往經驗進行教學,欠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如今教育改革下,教師也應靈活處理,將學生是主體這一改變落到實處,不能注重師生互動,欠缺對學生想從課堂中獲得什么知識的考慮,而是以完成任務方式進行傳授,尤其在如今,雖然未經過正式計算機教育但不少學生已會一些基本操作的情況下,如此方式顯得不夠靈活與有效,很易導致學生厭倦,不重視計算機教學的情況發(fā)生。另外,目前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專業(yè)性相對不高,由于師資隊伍資源有限,不少計算機教師都是半路出家的,其教學水平有限。

2 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建議政策

2.1 改革教學體系與課程內容

(1)學校的計算機教學設計應以就業(yè)為導向,尤其是職業(yè)學校,是以為用人單位培養(yǎng)出生產、服務和管理等工作崗位的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因而能夠熟練掌握實際操作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設計要以學以致用為原則,以就業(yè)為導向,結合與學習和工作生活等相關的素材,加以設定教學任務,進而引導學生去完成。通過這種與實際相結合、利用以后工作的綜合訓練,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

(2)課程設置要順應時展,適度超前。很多學校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圍繞計算機發(fā)展史以及工作原理等基本知識,對學生就業(yè)缺乏一定的實用性。對課程內容的設置應隨著社會變化而變化,應在理論基礎上加深、拓展,追求少而精。應以工作崗位的職業(yè)需求去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以適用為度。因而不同學校應結合本校特色和教育目標開發(fā)教材,教師在教學中講解教材時不斷補充教學內容。與此同時教師要根據社會的時效性把握好教材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后會用、能懂、夠用、如可以大膽舍棄“數據結構”“匯編語言”等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可以把側重點放在“Photoshop”“Flas設計”“網頁設計”“電子商務”等面向市場的實踐教學上,從而讓學生更好的適應畢業(yè)后的市場需求。而對于“匯編語言”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可以結合這些實踐課進行具體講解,更易讓學生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改革成績考核方式,把計算機考核重點由筆試等轉到實訓考試,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考核。

2.2 豐富教學方法

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計算機學科,教師要注重課堂中的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情緒。不少教師在課堂中整體都用課件演示,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增大了課堂信息量,但由于缺乏互動,很易引起學生的枯燥感,課堂有效性得不到提高。因而在整個教學中,要注意將“學生是課堂主體”的原則落實下來,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這里列出幾種較常用的教學方式。

(1)對于理論知識,可以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設計相關課件,內容豐富又直觀,有利于學生對計算機中以抽象概念居多的理論知識的理解。

(2)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內容,可以結合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靈活教學。傳統(tǒng)教學主要按照傳遞到被動接受模式進行的,即行為上表現為刺激--反應,學生處于知識被灌輸和被接受的低位,任務驅動法是在“建構卞義”教學理論上發(fā)展而來的。它既發(fā)揮教師的卞導作用,又體現學生認知的卞體作用,形成鮮明的“雙卞模式”。其特點是改造傳統(tǒng)的“傳遞一一接受”的教學活動進程,而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有時處于中心地位,但并非自始至終。學生有時處于傳遞一一接受學習狀態(tài),但更多的時候是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卞動的

思考與探索;計算機有時成為學生自卞學習的認知工具,這些要素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有機的統(tǒng)一體。

項目教學法是一種能力本位的教學法。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實地進行,使學生能夠了解、把握項目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基本要求與整個過程的重點和難點。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把教學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提出由表及單、逐層深入、逐步求精的學習途徑,便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好知識和技能。給予學生成就感,

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使學生體驗到知識的探索、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的喜悅。如office辦公軟件系列、Internet等操作都可采用任務驅動法或項目教學法,而計算機硬件等相關理論可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

(3)計算機專業(yè)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教學對象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由于學生能力差異,學生起點參差不齊,形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不同,被成功地刺激的來源不一樣,學生之間學習動機強弱有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了學生的不均衡發(fā)展。由于上述差異的存在,教師的教學設計很難同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課堂教學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對教學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內容的難度和坡度。對優(yōu)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教師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分層教學,對于提高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學科的教學質量有重大意義。

2.3 教師提升自身職業(yè)素質

作為一個專業(yè)計算機教師,需要把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了,才能真正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善于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向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經常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公開課,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實踐,多方交流,學習和運用各種先進的教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快樂學習。只有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高才能帶來教學能力的提高,以至于最終育人能力的提高。

3 結語

計算機學科是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自學與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門學科。其具有操作性強、發(fā)展迅速的特點,作為計算機教師,就需要多思考、勤動手,打破傳統(tǒng)教學思維模式,敢于創(chuàng)新與嘗試,結合實際加以靈活變通,激發(fā)出學生的智慧與興趣,從而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第5篇: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范文

1.對計算機的發(fā)展史進行簡單的了解;

2.了解計算機的基本組成;

3.掌握計算機存儲器的容量單位并能夠進行換算;

4.了解幾種比較常見的外存儲器;

5.掌握對計算機硬件配置信息查看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基本掌握計算機硬件的相關知識。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機存儲器的容量單位,并能夠對容量單位進行換算。

三、教學設計說明

在步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電子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中必不可少的現代化工具,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都離不開計算機的幫助,其在信息處理方面的貢獻也是不可估量的。新時代的學生對計算機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能對計算機進行簡單的操作,但是他們大部分還不夠了解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對計算機的硬件以及軟件方面的知識認識不夠清晰,這使得學生將來在學習以及工作中,對計算機的應用必然會遇到一些難題。因此,這節(jié)課我將帶領學生一起了解計算機的硬件組成,通過硬件實體的觀察以及圖片橫縱剖面的分析來幫助學生認識計算機。

通過音樂導入課程,音樂強烈的節(jié)拍能夠調動課堂的氛圍,使枯燥的課堂更加活潑、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接下來的課程教學奠定基礎;通過對最普遍的臺式計算機的了解,使學生能夠基本掌握計算機的外觀組成;然后利用圖片和實物的展

示,將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通過計算機與人腦的對比,加深對計算機軟件的了解。

四、教學過程

1.音樂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喜歡TFboys吧,上課之前我們一起聽一首他們的歌曲吧(教師播放歌曲,并利用多媒體放映改動過的歌詞)。

歌詞:“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這電腦 給你快樂

你有沒有愛上我 跟著我 鼻子 眼睛 動一動耳朵 鍵盤 鼠標 換不停風格 電腦有太多 未知的猜測 學學知識算什么 主機擦亮 換上硬盤 佩戴上一克拉的夢想 我的電腦充滿電量 帶我到達想要去的地方 這世界 的迷茫因為電腦才能帶我探索 這知識 的海洋 有它才閃 亮有我才能發(fā)著光?!保ㄖ黝}:計算機)

師:這首歌里主要唱的是電腦對吧,那同學們指導為什么計算機又叫電腦嗎?可以從字面上來分析,第一個字“電”,是因為它必須通電才能工作;第二個字“腦”是因為它能夠快速處理信息,與人腦有相似的作用,因此被稱為電腦。那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與人腦相似的機器――第2課認識計算機。(導入課題計算機)

導入課題的設計意圖:首先,TFboys的歌曲是現代中學生最耳熟能詳的歌曲,而且節(jié)奏明快適合學生的課前熱身,調動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對課程的參與熱情。

2.師生互動,學習計算機

(1)外形各異的計算機

師:計算機大家都認識嗎?

生:當然認識。

師:那你們家的計算機平時都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用來查學習資料、學習。爸爸用來玩游戲、聊天、看電影、媽媽用來購物等。

師:同學們你們都在哪里見過電腦?

生:學校、家里、商場、爸爸媽媽的公司……

師:你們覺得計算機像什么?

生:電視、盒子、箱子……

師:同學們見過哪幾種計算機呢?

生:臺式、筆記本、平板電腦。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目前比較常見的就是這三種計算機,下面我們看一下圖片(課件,為學生展示三種類型的計算機)。這三種計算機中,臺式機的組成最復雜,體積也最大;筆記本計算機也叫作手提式計算機,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體積上都比臺式計算機簡單;平板電腦也被稱為掌上計算機,它的體積更小,能夠被握在掌上操作。但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還是臺式計算機,我們機房中的計算機也是臺式計算機,所以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來認識一下臺式計算機。

設計意圖:這種互動式的講解,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避免課堂的枯燥。

3.臺式計算機的組成

師:同學們看一下你們面前的計算機,它們的組成都有什么?

生:顯示器、鼠標、鍵盤……

師:好,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計算機,老師給你們展示幾張圖片(課件,出示臺式計算機的各個組成部分)。同學們看一下這些組件中有沒有被你們忽視的,下面老師隨便指這些組成部分,你們說出它們的名稱好嗎?(包括:主機、顯示器、鍵盤、鼠標、音像)同學們,這些電腦的組成都是你們能看見的是嗎?那么這些能夠被我們看見的組成部分我們都可以把它們稱為硬件。雖然這些硬件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只有它們計算機也是無法工作的,要想讓計算機正常工作必須要有軟件的支持,而軟件是我們看不見的,它們又藏在哪里呢?(課件,出示計算機的硬件以及軟件圖片)

同學們,其實電腦信息處理與我們人腦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我們需要用眼睛看、耳朵聽和身體的觸摸來獲取信息,而計算機也同樣需要利用一些硬件設施來對信息進行獲取,比如鼠標、鍵盤、話筒等,而這些我們可以將它們看成是對大腦中樞系統(tǒng)的輸入,

因此也被稱之為輸入設備;我們思考主要應用的是大腦,而電腦應用的是一個叫做CPU的處理器(出示實物),它就相當于我們的大腦中樞系統(tǒng);我們大腦處理過的信息需要能夠表達,我們可以通過動作、表情以及嘴巴說出來,而計算機如何表達呢?

生:顯示屏顯示、音響播放……

師:恩,同學們說得非常正確,也包括打印機的打印等,我們將這些成為輸出設備。

師:我們經過的事情都會記得,那電腦如何記憶呢?

生:……(思考、疑惑)

師:電腦有自己的一套記憶設備,那就是存儲設備(課件,硬盤、光盤、內存條等圖片)

第6篇: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范文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松、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chuàng)造?,F淺談如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1.搞好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感到哪位任課教師更平易近人,教學指導更有耐心,更愿意傾聽學生、和學生交流,更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他和這位老師的關系就更好些,他學這門學科的興趣就更高些,自然效果也好些,反之亦然。在我看來,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對開展好本學科的教學工作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2.進行新穎導入。

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很重要的一點在于上課的導入。這是教師完成一節(jié)課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一堂課知識的開始,從授課開始教師就要以各種豐富多彩的導入抓住學生的心思,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燃他們求知的熱情來進行教學。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例如:在講授"給幻燈片加上動畫效果"這一課時,我先播放事先制作好的幻燈片,學生們看到連續(xù)出現的動畫,很是驚奇。我說:同學們,這樣的動畫好看么?你想不想也自己動手制作這樣的動畫?想不想嘗試自己做一下導演?學生們大聲說:想!整一堂課,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忙得不亦樂乎。

3.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科學的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低年級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邏輯思維的能力處在萌芽之中。由于生活經驗和學習技能的初步發(fā)展,在低年級上信息技術課的知識非常困難。但是孩子們對有動感、有情節(jié)故事和有強烈色彩的東西有好奇心。我利于這個特點涉及了與教學有關的動畫片,引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在導課中,我將教學內容編制成動畫故事并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欣賞,等他們沉浸在奇妙的故事和場景中時,慢慢停下來告訴他們這些都是計算機制作出來的,以此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再講解計算機的神奇功能,使學生產生最初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中教師可以給孩子們一組時間數據,讓孩子們猜測第一臺計算機是什么時間出生的?孩子們都很積極地投入到熱烈的討論中。教師再加以正確引導后可以簡單介紹計算機的發(fā)展史,并請他們展開討論:想像今后的計算機會發(fā)展成什么樣?通過這些問題,可以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大大開拓了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4.開展競賽活動。

幾乎每個學生都有好勝心,都有較強的榮譽感。 電腦游戲由于具有極強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戰(zhàn)性能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兒童的敏感性。 適時 組織學生進行比賽,成績優(yōu)秀的可以得到小紅花,他們的興奮勁一下子就被提起來了。針對這一特點,可組織學生開展競賽,"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定時的進行競賽,既活躍了學習氣氛,也增添了學習的主動性,同時學生在競賽過程中達到了"練"的目的。我在計算機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各種競賽:在鍵盤操作練習時,進行鍵盤錄入的比賽;在畫圖教學時,評選最佳小畫家等。

5.進行游戲教學。

既然學生愛玩游戲,那么就讓學生通過玩游戲來激發(fā)他們想學的愿意。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菰锏?,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fā)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這是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的。

相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而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比較多,學生對相對枯燥的基礎知識卻普遍感到乏味,學生雖對計算機的興趣值頗高,但對教師講起理論知識卻不感興趣,任憑老師費盡口舌、筋疲力盡,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仍似是而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6.注重自主實踐。

信息技術學科所要教學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可謂浩瀚無邊,不可能完全掌握這么多內容,只能無限地提升,不斷地獲取。學生的知識技能如果完全依賴老師的教導,那是死讀書,只能坐以待斃,被時代所淘汰。因此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努力讓學生多動手,從操作中、從實踐中去領會方法,而不是靠教師的長篇闊論、面面俱到,包辦代替學生所要做的一切。這樣學生不但可以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而且更可以去掌握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教師作現場指導。而多操作,多動手,也能對各種基本的操作,如鼠標運用,鍵盤的使用變得越來越熟。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第7篇: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問題驅動;師生互動;知行合一

文章編號:1672-5913(2013)01-0049-04

中圖分類號:G642

計算機網絡是一門理論與實踐、軟件和硬件相結合的課程,它是計算機專業(yè)本科生的必修課,更是網絡工程專業(yè)的主干課程。鑒于該課程的上述地位,當前出現了諸多圍繞該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但他們大多圍繞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改革等方面展開。在教育部相關研究課題的支持下,我們重點梳理了計算機網絡教學的目標和手段,提出了基于“科學思維模式”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法,以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導向,在教學內容組織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中突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在教學手段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踐訓練上注重知行合一,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和問題分析能力。從而全面提升網絡課程在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能力方面的功效,使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質量大為提高。

1 突出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的教學設計

計算機網絡是網絡工程專業(yè)的一個核心基礎課程,其教學效果對于學生的后續(xù)專業(yè)課程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學生普遍反映計算機網絡課程學習起來比較困難,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課程的涵蓋面很廣,且知識點之間聯系性相對較弱。對此,教師在整個課程教學中的內容組織和教學掌控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大綱規(guī)定了教學的基本內容,但將這些內容以何種方式傳授給學生則體現了教師的能力和價值。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改革中,我們著重從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人手,教學內容的組織上突出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使學生的知識獲取過程成為一個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過程。

鑒于計算機網絡本身的復雜性,采用分層結構組織教學內容已經成為共識。采用這一結構進行授課的優(yōu)點顯而易見,它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復雜的網絡體系結構。然而過分強調分層結構則容易使學生忽略網絡體系結構的概念,腦海中出現的只是各個獨立的知識點,缺少對網絡整體的認識,進而造成學習的困難。

其實,學習計算機網絡的過程就是在學生的知識空間內“構建”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過程。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將所有知識點均放在網絡系統(tǒng)的大環(huán)境中進行討論,理解它們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如圖1所示,在講授網絡中每一層時,首先向學生概述該層的作用,與其他層次之間的關聯,其次圍繞該層的核心概念開展具體分析,最后在總結中進一步對該層在整個網絡體系結構中處于什么位置,解決了哪些問題,為其他層次提供了哪些服務,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利用了另外哪些層次為其提供的服務等。使學生始終圍繞網絡體系結構展開學習,做到“胸有網絡”,各個看似分散的知識點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有機的串聯在一起。一方面避免因知識點太散而影響學習效果;同時又使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始終有一個整體觀和大局觀,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現象的產生。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為以后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奠定基礎。

針對每一個網絡協(xié)議,我們在講授過程中都要啟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其設計背景是什么?能夠解決什么問題?換一種設計方法行不行?在網絡的發(fā)展史上,為什么一些技術成功了,而另一些在當時看似非常先進的技術最終卻銷聲匿跡了?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歷程,同時也為學生以后從事相關方面的研究提供指導。通過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解決和協(xié)議的設計,將網絡知識的傳授過程變?yōu)椤翱茖W發(fā)現”和“科技創(chuàng)新”的過程,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貫穿于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和掌握知識,從而使學生變?yōu)閷W習的主體,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動手實踐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統(tǒng)一。

2 強化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手段

在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中,知識的傳授是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目標。也就是說沒有知識傳授作為基礎,所有的創(chuàng)新之說只能是無本之木。不去有意識地進行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那么知識的傳授過程也就無法體現其價值所在。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的組織上,按照“課前猜想、課堂研討、實驗驗證、課后思考”四個步驟進行,并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建言設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

2.1問題驅動的理論課堂教學

要在授課中達到既傳授專業(yè)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的雙重目標,首先要從教學方法改革入手。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現象,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將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榭茖W發(fā)現過程中的引導者。這一教學模式的基本流程,在每部分的預習環(huán)節(jié),選擇一個網絡中重要而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預習和猜想;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結合猜想組織研討,然后由教師重點講授該知識點,將被動的知識傳授過程變?yōu)橹鲃拥闹R發(fā)現過程,最后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如圖2所示。

例如:計算機網絡中的“協(xié)議”概念,一開始學生往往覺得太抽象,不好理解??梢耘e出生活中兩人約定一起看電影的例子,讓學生思考制定一套規(guī)則使得兩個人能夠正常完成這一任務,并針對學生制定的規(guī)則不斷進行引導,例如若學生提出規(guī)則“幾點幾分,在某某電影院門口不見不散”這樣的規(guī)則,則可以提出“萬一某人有事去不了,又沒有其他辦法告知另一人,這時該怎么辦”等,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另一方面又能夠將網絡協(xié)議這個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消除了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知識的神秘感和畏懼感。隨后教師講解網絡協(xié)議的概念,并隨后根據課程進度介紹HTTP協(xié)議,在實驗課程中,則讓學生通過Wireshark分析HTTP協(xié)議的具體格式和交互時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互驗證。此后在學習其他協(xié)議時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進行類似的分析。

再如,在講述可靠數據傳輸過程中,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我們連續(xù)地通過以下問題啟發(fā)學生:網絡中存在哪些不可靠現象?分組傳輸過程中出錯了怎么辦?丟失了怎么辦?數據丟失和確認丟失效果是否一樣?為什么會出現分組冗余現象?該如何處理?超時計時器該怎樣設置比較合理?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完善其最初猜想的可靠傳輸協(xié)議機制,最終實現問題的完美解決。因為在課堂上重現了整個協(xié)議的設計過程,并讓學生全程參與,其效果遠遠優(yōu)于簡單地將概念介紹給學生。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課前預習效果的好壞對課堂教學效果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實踐中我們采取了課堂表揚、增加平時成績的激勵措施,并通過教師的淵博知識和對本學科的熱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學生對我們選擇的內容很感興趣,在他們提出的方案中,也能看到很多創(chuàng)新性的思想,起到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作用。而且,這種教學方法能給學生帶來很強的現場感,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yǎng)了其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課堂參與度和學習主動性都有比較顯著的提升。

2.2師生互動的專題研討

鑒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發(fā)展迅速、與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等特點,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提高課堂學習的參與度,我們還設計了針對網絡中一些重要概念和熱門應用的專題研討課,讓學生針對某些概念和網絡應用發(fā)表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以得到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開闊學生眼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針對計算機網絡的層次結構,在網絡體系結構、數據鏈路層、網絡層、運輸層、應用層各設置了一個研討課題,如表1所示。這些研討課題的設置主要基于如下標準:

1)計算機網絡的基礎和核心概念,如分組交換、路由選擇等;

2)一些重要但又相對較難的知識點,如可靠數據傳輸協(xié)議設計、TCP擁塞控制等;

3)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放性題目,如對網絡發(fā)展過程中的著名應用、協(xié)議及其設計者的深入剖析等。

在課程開始之前,將學員劃分為4人每組,教師提前兩周將下次課要討論的內容布置給各小組。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和思考題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課下以研討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討論,提前一周以小組為單位上交一份研討稿,教師幫助學生修改研討稿,并選擇3個小組上臺報告成果,報告過程中,老師和其他同學隨時針對其報告內容進行提問質疑。最后,教師對所有報告進行點評總結。

在組織學生研討時,教師要能夠掌控教學過程,一方面要對學生做好引導,要求他們加入自己對研討內容的思考。另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新,從而激發(fā)其學習和研究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另外,組織研討的過程中要關注到全體學生,我們采用了平時成績加分的方式,激勵各個小組積極參與報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倡導知行合一的實踐訓練環(huán)節(jié)

就計算機網絡教學而言,網絡協(xié)議的交互過程復雜且難以觀察理解,網絡實驗是不可或缺的。針對計算機網絡的層次結構,我們設計了9個實驗,授課時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從中選擇5個實驗課題。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并能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利用好課堂上有限的實驗教學時間,我們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強調實驗預習的重要性。我們要求學生在每次實驗之前必須預習實驗內容,設計實驗方案和步驟,并按要求完成實驗預習報告。

其次,注重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的引導作用。例如,通過報文結構分析驗證理論課堂上學習的協(xié)議首部格式等。當出現一些錯誤時,引導學生利用原理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實驗步驟逐步排除問題,而不是越俎代庖?guī)退麄兘鉀Q。

例如,在“配置路由器的路由選擇協(xié)議”實驗中,一些學生經常會忽略了配置主機默認網關而導致無法Ping通其他設備,此時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默認網關的作用是什么?主機為什么需要默認網關?當學生完成協(xié)議配置并測試成功后,可以進一步啟發(fā)他們思考:分組在從PC0到達PC1的過程中其IP地址與MAC地址分別是怎么變化的?并讓其在PacketTracer中實際模擬分析。可以說,通過教師有效的引導,學生在一次實驗中的收獲要遠遠大于實驗本身。

最后,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還要做到因材施教,讓優(yōu)秀的學生有成就感。例如在套接字編程實驗中,有些學生具有較強的能力素質,很快就完成了布置的基本Socket通信程序,此時可以鼓勵他們通過分析HTTP協(xié)議,進行Web服務器和多線程Web服務器的設計和編程實現。當看到自己編寫的Web服務器程序正確響應瀏覽器的請求后,不需要教師的任何表揚,學生亦可受到巨大鼓舞。

第8篇: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范文

一、充分重視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必需環(huán)節(jié),課堂的導入是學生主體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有效的導入能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學習思維的健康發(fā)展,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效果的獲得。一個恰當的導入既能展示教師的教學功底和教學才能,又能顯露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了解。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導入方案時,首先要領會教學內容的內涵和外延及其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位置、作用;其次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把握引導的方向;同時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干擾學習的因素;最后根據實際條件選定導入的方法。

二、利用實物和模型進行教學,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現階段微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通過用實物、模型等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易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學理論有深刻理解,為良好的記憶和操作奠定基礎。

教師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利用學生對實物和模型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硬件系統(tǒng)時,首先打開主機讓學生觀看主機內都有哪些硬件,每個硬件都是什么名稱,學生在已有這個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概念、原理、實物相結合,使學生印象更深刻。

三、靈活處理教材,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中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如果在教學中按部就班地講授,先講微機基本構造、發(fā)展史等,學生只是聽記,不進行操作,勢必會影響學習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首先應理清所教內容,然后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教學順序。我們知道計算機操作不像其他基礎學科那樣注重知識的連續(xù)性,所以,我們在講授時必須要讓學生明白“信息技術只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能”,進而合理安排教學層次和順序。如:我在講授網絡的使用時,不按教材順序講授,而是先介紹如何瀏覽網上內容,在網上找到自己所需內容,再學習如何申請電子郵箱、管理郵件、發(fā)送郵件等。

四、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給學生一個學習的樂園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的過程。由于建構主義學習活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而且是真實的,因而學習者就更具有興趣和動機,能夠進行批判型思維,更易于形成個體的學習風格。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創(chuàng)建真實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zhàn)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操作性以及明顯的時展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這一教學法既符合計算機系統(tǒng)的層次性和實用性,也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備課時要將整體性的教學設計過程分解為諸多要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并掌握和發(fā)展整個教學設計過程。要從教學系統(tǒng)和整體功能出發(fā),保證“目標、學生、策略、評價”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輔相成,產生整體效應。具體到每一個知識點,都要深入研究教材和課標,然后精心選擇素材,設計好相應的任務,每節(jié)課都做到能夠提供三個層次的任務:

1.基礎任務,就是能夠基本達成教材和課標要求的任務,一般要求簡單,能夠利用教師提供的現有素材完成任務就行。例如,在講FLASH按鈕時布置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根據教師提供的教程,給上節(jié)課所做的校園風景畫面添加跳轉效果。

2.鞏固任務,即對基礎知識加以簡單運用并能鞏固所學的任務,一般在基礎任務基本完成后,教師通過點評學生作品,或者就某些多發(fā)的錯誤和操作的技巧提示,讓學生對自己的基礎任務有一個認識和對照的過程,并激發(fā)他們繼續(xù)完善學習的興趣,這個任務主要起到一個溫故知新的作用。筆者在講FLASH按鈕時,設置的第二個任務就是根據教程為自己的作品添加退出功能的按鈕,并設置好鼠標指針。

3.延伸任務,就是要照顧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他們探究深層次知識的提示性任務。一般可以從網上尋找相關知識點的最新進展或者根據實際的社會熱點和新聞進行加工,形成有興趣點和創(chuàng)新點的任務。根據當時的情況,筆者設置了第三個任務:結合2008年春節(jié)的雪災,讓學生根據教程示例,自己制作一個個性化的按鈕,教師提供許多救災物資和救災場景的圖片和小動畫作為素材,鼓勵學生利用已學的photoshop知識對相應的素材進行加工。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既強化了所學的知識,又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獲得一種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及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五、揚長避短,相互欣賞;“師”“徒”結對,強弱搭配

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相比,在教學內容上不是非常有“傳遞性”,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將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先讓水平不同的學生以自愿為原則,然后老師再做適當調配,結成 “強弱搭配” 的學習小組,引入適度競爭機制,讓小組內部謀求共同成功,在問題和任務的驅動下,讓那些學有所長的學生充當我的“小助手”,讓他們充當同學的“小導師”去指導基礎較差的同學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這樣一來,課堂上的他們很興奮,做得很認真,一堂課下來 “小助手”、“小導師”們很有成就感,基礎較差的同學也很有成功感,所有學生都樂在其中。幾節(jié)課下來,爭當“小助手”、“小導師”的學生越來越多,有的為了能當上 “小導師”他們還在課前花時間去預習教學內容和操作方法,使信息技術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逼我學”為“我必學”。現在我教的那幾個班已經形成了這種你追我趕的良性循環(huán),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另外,這種方式還有利于培養(yǎng)同學之間的感情,據學生的反饋,通過這種方式教學以后,同學們在平時都更加愿意溝通,更加注重團結協(xié)作,同學之間也不再搬弄是非,而是相互信任,相互欣賞了。

六、講解理論,巧妙生動

第9篇:計算機發(fā)展史教學設計范文

一、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比較

對廣大《高等數學》授課教師而言,已習慣了“純板書”的教學方式,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沿用許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但是與多媒體教學相比,在實際教學中傳統(tǒng)“純板書”教學的局限性非常明顯。一些概念的引入、圖形的描繪、立體的展示等方面采用純板書教學,不但浪費時間、教學效率低下,而且黑板上的文字、符號、圖形往往比較單調,無法顯示動態(tài)效果,擦掉的板書在需要時也無法再現,無法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更有效的理解所學內容。而相比于純板書教學,多媒體教學有很多優(yōu)勢,如利用多媒體課件中的圖形和動畫,使以前在黑板上較難表現的空間曲線和曲面的圖形都能得到較好的演示,形象直觀便于理解;重要的定義、定理、關鍵詞,幾何圖形中關鍵的點或線,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可采用不同的字體、不同的顏色,或加上動畫等效果來突顯,有助于教學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穿插數學發(fā)展史、科學家介紹等知識,以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習熱情;《高等數學》課程多為合班教學,教室較大,板書字體稍小則不易識認,多媒體教學大大改善了這種情況,根據需求選擇恰當的字號、字體便于學生學習。

相比之下,在黑板上一邊講解一邊推理演算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注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之間課堂上的溝通交流,這更符合學生的思維模式和認知規(guī)律。而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教師臨場發(fā)揮,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適當增加相關知識或習題,靈活地調控課堂進度。而單純的多媒體教學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在課件中如果將整個定理、計算全過程等內容一起展示給學生,缺乏循序漸進的過程,便不易于學生理解與接受;多媒體教學容易缺乏與學生新想法相呼應的靈活性;教師過分依賴計算機,自己變成了“放映員”和“解說員”,學生則成為了“看熱鬧的觀眾”,降低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等。

二、教學中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在《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中適當的融入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可能適當的降低教學內容的繁瑣及抽象程度,提高教學效果。但如果多媒體教學設計不當,就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或是把學生搞得顧此失彼,反而降低了教學效率。為了更合理的應用多媒體,更好的發(fā)揮其優(yōu)勢,授課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要明確多媒體教學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教學

多媒體只是教學過程中的輔助手段,它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尤其是對《高等數學》這門邏輯推理、計算過程嚴密的學科,黑板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知識、經驗和體會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平臺,定理的推導、例題的計算等內容,只有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邊寫邊講,才會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也更利于師生溝通交流。因此傳統(tǒng)的板書式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仍是極其重要的,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應完全取代傳統(tǒng)教學。

2.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采用多媒體教學

在《高等數學》的具體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分析什么內容適合傳統(tǒng)教學,什么內容適合多媒體教學,靈活地改變教學方法,只有教師和多媒體兩方面的優(yōu)勢都發(fā)揮出來,才能達到一種完美的結合。例如,對于定積分應用、空間解析幾何、重積分等教學內容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利用計算機畫圖、動畫等技術,就可以將抽象難懂的問題通過幾何圖形直觀顯示出來,方便學生理解;對于一些重要的定理、公式的推導,就必須用板書詳細講解,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能使學生印象深刻并能更好地掌握運算技巧;而對于那些不是很重要的推導、演算,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的快捷、容量大的優(yōu)勢完成教學。

3.要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制作適合自身教學的課件

網絡上的《高等數學》多媒體課件有很多,但都是教師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結合自身教學特點和風格制作的,這并不一定適合其他教師的教學。想要成功的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授課就要求教師不僅能夠熟練、靈活的操作多媒體設備,還要能夠結合自身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從學生認知角度出發(f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制作適合自己教、適合學生學的課件。

4.要注重師生交流與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