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四年級信息技術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攝像機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以培養(yǎng)小學生信息技術素養(yǎng),提高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并初步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操作為目標的課程。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的提倡和教育均衡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小學,特別是廣大鄉(xiāng)鎮(zhèn)小學,配備了專門的計算機室以及信息技術師資,使得該課程得到了相應的普及和重視。由于信息技術課程趣味性和靈活性較高,非常強調學生觀察、模仿、創(chuàng)新的教學。但是,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wěn)定、持續(xù)時間短、活潑好動、自制力不強、意志力差等特點,傳統(tǒng)的“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的教學模式常難以收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微課教學是以短時長的視頻為主要載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主題鮮明、內容精練、針對性強,且微課視頻時長較短(一般在5~8分鐘之內,最長不超過10分鐘),契合了當今學習片段化、教育信息化與網絡化的發(fā)展趨勢,使得學生可以在多媒體信息化設備的輔助下,自主、高效地利用課堂內外的時間展開學習。因此,本研究擬將微課的教學方式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當中,較為具體闡述課程設計的原則與方法,給出設計實例,并開展教學實踐。
一、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的設計原則
1.時間要短
根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通常低年級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時間大約為5分鐘,中高年級的時間稍長,但也一般不超過10分鐘。因此,在設計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時需要選定適宜的時長。對于小學低年級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如,認識計算機設備、鍵盤鼠標的操作等內容宜安排在5分鐘之內,中高年級的教學內容,如:簡單的文字處理、表格數(shù)據(jù)處理等內容,可根據(jù)教學內容的復雜程度,安排在5~8分鐘之內。
2.切入要迅速
小學信息技術微課時長較短,通常只有傳統(tǒng)教師授課時間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因此,微課切入知識點必須迅速,直入主題,開門見山,不可拖沓,要盡最大努力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赏ㄟ^設問、疑問、懸念,或者直接給出操作結果、展示教學內容中最具吸引力的動態(tài)效果等方式來切入主題,力求在緊密結合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別出心裁。
3.內容需短小精悍
由于時間短,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的內容一定要避免過于冗繁。需要精心設計,堅持做到主題鮮明、突出,一次只需要講透一個知識內容即可,若5~8分鐘之內不能講透,則必須進行剪裁或者再細分為若干小知識點進行組織。如,小學四年級的“Word文檔的格式設置”一節(jié),分為“字體設置”“段落設置”“篇章設置”等多個內容,在微課教學方式下,必須將知識點逐個細分,分別制作微課視頻。當然,微課教學也可以安排綜合性的內容,例如:可設計一個學生在5分鐘之內即可掌握的小型綜合性例子。此外,微課教學內容短小的另一種優(yōu)勢是微課視頻所需的輔助與配套資源總容量不大、要求不高。如,一個微課視頻只有幾十兆的容量,可在多媒體計算機室內利用局域網較為迅速地傳輸,也方便有條件的學生攜帶回家,在家中繼續(xù)學習。
4.形式類型要多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有講授型、實驗型、探究型、問答型、啟發(fā)型、小組活動型等。微課獲得成功的前提是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因此,微課教學的類型不宜過于單調。以小學四年級的《表格數(shù)據(jù)處理》為例,微課教學可通過設問啟發(fā)學生對統(tǒng)計本班同學的身高、體重的興趣,通過小組活動組織課堂,利用問答來糾正部分學生表格處理中出現(xiàn)的錯誤,使整個教學活動師生共同參與,生動活潑。
二、微課制作方法
1.所需的軟硬件工具
(1)硬件:計算機、耳麥、繪圖板或手寫板(可選)、攝錄機(可選,也可用普通數(shù)碼相機替代)。
(2)軟件:動態(tài)視頻錄制工具,如Camtasia Studio;屏幕截圖工具,如Snagit;幻燈片型課件演示工具,如PowerPiont;動態(tài)課件演示工具,如Flash;教學專用軟件,如Scratch;音頻處理與編輯軟件,如Cool edit;視頻編輯軟件,如Corel Video Studio繪聲繪影等。
2.錄制方法
(1)錄屏軟件錄制法。
依據(jù)教學內容設計課程教案并制作幻燈片PPT或動態(tài)課件flv;在計算機屏幕上同時打開視頻錄像軟件和課件,展示課件并錄制教學內容,同時,利用耳麥錄制解說聲音,對錄制好的視頻運用視頻編輯軟件進行剪輯、壓縮處理。
(2)“錄屏軟件+手寫板+畫圖工具”法。
依據(jù)教學內容設計課程教案;一邊使用手寫板和繪圖板工具進行教學演示,一邊通過動態(tài)視頻錄制軟件進行錄屏,錄屏過程中可通過耳麥同時錄制解說聲音;對錄制好的視頻運用視頻編輯軟件進行剪輯、壓縮處理。該方法特別適合錄制有公式推導或需要繪圖進行解釋的內容。
(3)錄像機拍攝法。
依據(jù)教學內容設計課程教案;使用黑板進行板書并展開教學,整個教學過程通過事先架設好的攝像機將全程攝錄下來;對錄制好的視頻運用視頻編輯軟件進行剪輯、壓縮處理。該方法對運用信息化教學設備較為困難的教師尤為適用。
三、微課的優(yōu)點和不足
1.微課的優(yōu)點
(1)隨時隨地進行網絡學習。
(2)內容少,效果立桿見影。
2.微課的不足
(1)碎片化,不系統(tǒng)。
(2)不適合長期學校教學??梢宰鳛榻虒W輔助,鏈接。
微課在傳統(tǒng)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基礎上作出了繼承和發(fā)展,形成了一種新型的更加便捷、實用的教學資源。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具有教學信息資源主題鮮明、短小精悍、針對性強,對知識點的講解透徹等特點??茖W合理地使用微課教學能使小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注意力集中,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以明顯地提升。事實上,微課教學也同樣適用于小學各學科,通過展開進一步的工作,深入探索其更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合理安排;精心設計;提高效率
目前多數(shù)農村學校的信息技術課在三、四年級開設,每周僅開1節(jié),每節(jié)課40分鐘。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一點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雖然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但應試教育抓得踏踏實實,在老師、家長和孩子的眼中,信息技術不過就是一節(jié)可上課不上的“副課”,很多課時就被“主課”老師占有。這就使得信息技術老師不得不好好思考,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如何使師生在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等方面的投入或教學消耗獲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一、合理安排教學進度
教師在安排教學進度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根據(jù)每個年級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進度。例如:三年級的小朋友剛接觸電腦,很多學生都是第一次真正和電腦面對面,所以要引導學生去看、去動、去想。課時安排上應該是先松后緊,讓學生先把基礎打好,為以后的學習服務。我在打字這個模塊還M行了拓展,每節(jié)課上課前都讓學生練習打字,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打字速度得到了明顯提高。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在教學安排中我進行了適當?shù)暮Y選,博客這塊的內容我刪除了,首先考慮到學生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頻率較少;其次這個模塊的內容很難學,需要博客平臺,難以控制。刪除掉知識我又找了其他知識填充,WORD是今后辦公很重要的一個軟件,所以我把WORD表格進行了拓展,教授表格的美化等內容。
二、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必須吃透教材、根據(jù)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抓住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對有些內容進行合并,有內在聯(lián)系的內容要遷移,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信息技術一般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任務驅動教學方法。
1,情境創(chuàng)設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例如《復制與粘貼圖形》一課,我利用了學生以前語文課堂中學過的一個童話故事《螞蟻與蟈蟈》,設計了情境,并且把這個情境貫穿始終,讓學生在一個童話故事中學習各個知識點,學生學習的興趣濃烈,教學效果非常好。
2.任務的設計。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實例中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fā)他們求知和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huán)。如《復制與粘貼圖形》一課,任務一:在情景小螞蟻找到了一個食物,千辛萬苦地背著食物回來了,但是實在走不動了,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幫助它回到小伙伴的身邊。出示任務一:把小螞蟻移動到小伙伴的身邊。小朋友們都能夠按照老師的任務要求積極地完成第一個任務;繼而引出第二個任務:情境小螞蟻約上了幾個好朋友又去尋找食物,他們看到了一條大青蟲,他們首先自己上前去搬大青蟲(對前面移動知識點的鞏固),發(fā)現(xiàn)搬不動就要想辦法請小伙伴們來幫忙,小朋友們能幫助他們找來小伙伴嗎?出示任務二:請同學們至少要幫他們找來三個小伙伴。(復制與粘貼知識點的學習)。最后還給了一個拓展任務:冬天來了,小螞蟻們躲進了自己的窩,開始幸福的生活,他們在洞里是怎么樣幸福的生活呢?用圖畫表現(xiàn)出來。并且提供一些范例讓學生參考。(對復制粘貼命令的綜合運用)。
三、努力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好課堂中的40分鐘。
1,內部挖掘、力保教學時間。教師要增強為學生服務的意識,為學生爭取每分每秒的學習時間。在教授過開、關機后,老師在上課前先幫學生打開計算機,檢查好多媒體網絡。課前5分鐘到班級去帶領學生進入機房,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復習和預習的工作。
2.向外延伸、爭取廣闊空間。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不能被教案約束,不能被學科約束,要敢于、善于把信息技術課與其他學科整合。在聽《圖片的獲取》這節(jié)課時,老師為了創(chuàng)設照片變皺的情境,刻意把照片折皺,引起了很多老師的爭議。許多教師就認為這樣的情境不真實,容易引導學生把照片折皺,做出不道德的行為。在畫圖模塊時,我們可以在學生創(chuàng)作作品時適當?shù)夭シ乓恍┮魳?,讓學生在輕松喻快的氛圍中創(chuàng)作作品。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fā)
信息技術課程目前的狀況是:與生活實際相配套的教材缺失,編制成書的教材中有些章節(jié)內容與學校的教學實際脫節(jié),如小學五年級下冊中第三課教材所選的中華網聊天室在現(xiàn)實中已不存在。已經失去了指導意義,而且也沒有適合小學生的聊天室。這給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增添了困難。所以當務之急,急需結合所選用的教材開發(fā)出符合本校發(fā)展特色的信息技術校本課程。根據(jù)自己近年來的教學情況,談談小學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
1.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應以學生的實際、學校的實際為出發(fā)點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最終目標。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對待每個學生的差異,研究他們的個性、興趣、認知差異,確立最佳的教學角度和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繼承的基礎上探究,實施因材施教,層次教學,關注全體學生,開發(f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比如教學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十四課《在文章中插入圖片》使用我的家鄉(xiāng)洪雅照片和文章,既讓學生學到了插入圖片的知識,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學生感到十分真實親切,學習也十分認真。六年級上冊第八課,《在作品中插入“電影”片段》我沒有使用教材中的首次太空旅行的題材,因為沒有相應格式的錄像而且缺乏時效性。我使用了自己的錄像《2010年洪雅縣實驗小學秋游實錄》,加強了反映小學生實際生活的內容,容易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學習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五年級上冊第七課《制作統(tǒng)計表》,我采取分組活動的形式,制作小學生健康統(tǒng)計表。既學習了制作美化表格的知識,同時也使學生獲得自我教育的機會,杜絕不良生活習慣,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教育。
另外,信息技術是一門特殊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在特定的環(huán)境、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生存和發(fā)展,也就是離不開適當?shù)挠布l件,因此學校應爭取國家的資金支持對設備進行更新。同時立足于學?,F(xiàn)有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最大限度的整合、開發(fā)、運用資源環(huán)境,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提高學校的聲譽和知名度。比如教學五年級下冊第二課《網上討論》,我首先想到在我校的網站中的教育論壇中的校園論壇組織學習進行討論,既使學生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學生對學校網站建設的參與,同時也擴大了學校網站的影響。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眉山市第十一屆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有三十多幅作品參賽,受到縣教委裝備股的領導的表揚。
2.確定信息技術課程開發(fā)的目標
根據(jù)本校實際情況,反復論證,確定學?,F(xiàn)階段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目標為:
(1)通過信息技術學習,培養(yǎng)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
(2)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長,通過信息技術教育,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一技之長,為他們今后的自我發(fā)展提供空間。
(3)通過學習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主義榮譽感。
(4)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給孩子創(chuàng)造個性發(fā)展的空間
信息技術課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上機來實現(xiàn),在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引導和激勵學生的求異思維,不強調統(tǒng)一;鼓勵學生善于動手、勤于思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參加眉山市第十一屆中小學生電腦制作活動中,我只講了金山畫王2006的基本操作和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的主題兩個方面稍作引導,基本上是學生自由發(fā)揮,結果還是很不錯,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超出我的預期。除此而外,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的信息科技小組活動,比如制作小報小組、制作班級網站小組等活動,不僅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特長,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鍛煉、成就一大批學生,為他們的成才奠定扎實的人生基礎。
4.建立小學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
為促進小學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指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張揚學生的個性,形成學校特色,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4.1 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老師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的評定,包括:教學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tài)度等方面評價,這樣可以指導老師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評價以教師自我評價為主,同時重視聽課、學生、家長、教師同行,校長對教師評價。方法有調查問卷、教案、課后反思等。
一、課堂教學活動要圍繞什么展開
【案例1】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小數(shù)大小的比較”
教師:“同學們,李教師要到超市購物,想買火腿腸、牛奶和玩具小汽車。(出示:火腿腸3.50元4.50元,牛奶2.50元2.35元,小汽車0.09米0.075米)現(xiàn)在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在圓圈內應該填‘大于’還是‘小于’號,再給老師建議買哪一種合適,為什么?”學生以四人為一組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五分鐘后,教師請其中一個組匯報:“你們組建議老師購買哪種火腿腸?”該組代表說:“我們組建議老師買4.50元的火腿腸。因為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有的假貨還會害死人呢?!苯處熍d奮地說:“說得好!”在購買哪種小汽車的問題上,學生就意見不一了。有的組說要買0.09米的,因為這種小汽車長一點更好玩;有的組建議購買0.075米的,說玩具短,更好隨身攜帶;……結果誰也不服誰,這種情況下老師表示:“我家寶寶喜歡長一點的?!?/p>
我們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只關注手段,卻忽視了教學目標,如案例1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大小的比較方法,能正確比較小數(shù)的大小,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思考、討論問題。這位教師所組織的合作學習,看似很熱鬧,學生也真動起來了,可是,我們看到的是學生討論的不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而是選貴的還是便宜的。其實由于包裝規(guī)格的不一,就是同一品牌的商品,價格也會有差異,再說價廉就不能物美了?教師應讓學生對每組的兩個小數(shù)進行比較,不但要知道大小,而且要能說出每組數(shù)中兩個小數(shù)比較的方法,這才是學生應考慮的首要問題。另外應購買哪一種玩具小車,雙方都說得有道理,教師都應予以肯定,例如“好的,大家都說得有道理,我回去把你們的建議告訴我的小寶寶,謝謝小朋友們!”
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可以說是課堂教學的主旨,課堂上的一切教學活動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如果說某個環(huán)節(jié)與教學目標脫節(jié),不管如何精彩,都必須剔除。
二、不用課本的例題就是科學地重組教材
【案例2】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解決問題”的例題1
教師在進行了必要的復習鋪墊之后,出示“超市運來黃豆和大豆共60桶,其中黃豆占總數(shù)的3/5, 大豆有多少桶?”來代替例1。課后,我詢問該教師:“你吃過大豆嗎?”該教師頓悟,黃豆和大豆是同一物品。我再問:“用什么桶運黃豆?木桶、鐵桶、還是塑料桶?這里的單位用千克行不行?”該教師說:“我沒細想,我原來的預案是直接教學例1,聽說有教研員來聽課,我才臨時改的。”
新課程使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展、重組。有些教師就認為是可以隨意調整、更換教材,只要更換教材,就是科學地重組教材,甚至于整節(jié)課都不使用教材。這實在是誤解。教材是出版社組織眾多學科專家、教育專家反復論證而編寫,并經一線教師使用后修訂出來的,教材的編寫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材的內容也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科學地重組教材,并非無視教材,亦非無度地去開發(fā)教材。因此,作為教師應研讀教材,掌握教材的基本內容和編寫意圖,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只有體會教材中蘊含的教學理念,才能把握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當然,由于地域的不同,城鄉(xiāng)之別,教材在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等方面總有一些不足之處,對教材進行必要的改進和補充是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千萬不能為所謂的“科學地重組教材”而去重組教材!
三、利用教學設備輔助教學,除了現(xiàn)代信息技術,還有別的選擇
【案例3】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
教師先在黑板上板書三道整數(shù)加減法混合的式子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并指出“分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順序相同”,然后讓學生打開課本117頁看例題,教師在學生看書的同時在黑板上板書例1 。教學完例題后,教師又在黑板上板書練習題讓學生做。課后,我詢問該教師:“為什么不利用學校教學的設施?” “遠程教室被別的老師用了?!薄俺诉h程教室,就沒別的可用?你在課堂上板書那么多,不浪費時間嗎?為什么不提前把這些內容預先板書在小黑板上?”……
曾幾何時,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成了課堂教學的時尚,優(yōu)質課、觀摩課、研討課都充斥著多媒體信息技術,好像不用多媒體就不是好課似的。久而久之,我們教師眼高手低,重現(xiàn)代信息技術,輕傳統(tǒng)教學設施的使用。實際上,上課時利用小黑板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課前用小黑板把新授課相關的練習寫上去,反饋練習時用一用小黑板,這樣可以節(jié)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甚至下課了,小黑板上的練習題還可以適當保留,可以說小黑板能起大作用。因此,當多媒體在農村學校尚未普及時,還得提倡使用小黑板!
四、農村小學教師教學工作繁重,如何做好備課工作
【案例四】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觀察物體”的例1和例2
“同學們,我們這節(jié)學習觀察物體。”教師把一只小藥盒子放在講臺上,然后讓一個學生上去觀察該盒子的前、后、左、右和上五個面,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畫簡筆畫,一邊畫一邊問學生看清楚沒有?然后,把盒子拿起來,問“從下面看,我們會看到什么?”接著馬上轉入例2的教學。
課后,我與這位教師交流,為什么不多準備實物給全班同學觀察?該教師回答:“這節(jié)課是靜止物體的觀察,通常只從前、后、左、右和上五個面進行觀察,至于從下面看,讓學生想象一下就行?!蔽覇査n本里三個小學生的發(fā)言表示什么意思?他答不上來。最后我問這個教師備課沒有,他實話實說:“我同時教五、六年級的數(shù)學,沒有時間寫那么多教案,只備了六年級的課,再說五年級我去年剛教過?!?/p>
整合應該以實現(xiàn)所教課程的重難點為目標,以突出學習內容的主體結構為中心,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和直觀,使得學科教學手段更加多樣化。
下面,我將從我個人的體會出發(fā),談談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見解。
一、數(shù)學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中的一些優(yōu)勢
數(shù)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豐富學科知識、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優(yōu)化學生認知、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的作用。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求知欲。
在教“三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乘法”時,因為要結合路程的公式,使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情境:在一條公路上行駛著自行車、汽車速度不同的交通工具,同樣的時間它們行駛的路程是不同的,設問:誰能說說路程怎么求?用什么方法呢?一下子就激發(fā)了學生對公式的認識的興趣,并順理成章的引出三位數(shù)成兩位數(shù)的簡便算式的列發(fā),并自然的總結出路程的公式。
2. 變抽象為直觀具體,突破重難點。
多媒體的優(yōu)勢在于能針對教學中的難點,提供直觀生動的flash圖像,誘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解決重難點的興趣。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的數(shù)學廣角中,用華羅庚的事件的最優(yōu)化的方案為主線,的教材113頁,給出了一個場景,但不夠直觀,可以用動畫再現(xiàn)此景,然后加上說明和旁白,學生們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最優(yōu)化的理念。
3. 獲取網絡信息,擴大課堂信息量。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和老師能夠在網絡上進行有目的獲取所需信息資源,并把這些資源融合在課程教學中,還可以利用數(shù)字化平臺和信息資源,師生、生生之間開展討論,并通過對資源收集再利用,再發(fā)現(xiàn)知識。但對于小學生來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 借助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增加課堂密度,強化學習動機。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學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規(guī)律。借助多媒體計算機信息量大的特點,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進行人機對話,計算機對學生的答案即時作出反應,對的會出示一個小孩子哈哈笑的聲音,或會發(fā)出掌聲、動聽的音樂聲和以示表揚的說話;做錯時,那小孩子會難過得流淚,或發(fā)出沉沉的聲音表示再動腦筋,重做一次;及時的反饋,使學生很快知道學習結果,滿足其求知欲望。這樣,不但能增加課堂密度,縮短反饋時間,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
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能使數(shù)學課上得更生動、更活潑,讓學生在輕輕松松之中邁進數(shù)學王國的大門。
三、數(shù)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1.忽略學科課程的主體地位。
數(shù)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其主體是課程,而非信息技術。不能為了上公開課或試驗課單純?yōu)轶w現(xiàn)新課標的整合理念,把一些不適合本課教學或是和本課并無太大聯(lián)系的信息被不切實際的搬到了課堂上,一節(jié)課看起來很是豐富卻偏離了正題,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被花俏的外表吸引但卻沒有掌握課程的要害內容,得不償失。
2.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學生學習動力的開發(fā)者及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者。往往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一昧追求在課堂多媒體課件放出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視音頻材料來代替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或在上面操作、講授一個知識的產生、學生在下面被動地接受,不能親身體會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更不能從實踐操作中探究問題,總結規(guī)律和方法汲取知識。
這樣的教訓不勝枚舉,我不再搬弄具體的實例。不論那科的老師都可能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
3.過分依賴和相信網絡資源
在現(xiàn)代學習中,資源的重要性得到很多教師的認同。
一方面,教師在尋找合適的教學資源的過程中急于求成,結果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教學時,只是把通過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相關信息提供給學生,大量的有用無用的素材羅列在一起,既沒有無關信息的過濾,也沒有對主題相關的資源進行分類,以為這樣就是完成對資源的學習過程,完全進入誤區(qū)。
另一方面,網絡上的資源并不是完全的正確和好用,很多網站對同樣的問題有各種的解析,不能不甄別使用,最起碼先建立起自己正確的認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網絡上對“火”字的筆畫順序可以給出不止三種不同的答案。
四、數(shù)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需要教師首先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
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的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熟練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教學。
1.教師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教師轉變?yōu)檎n程的設計者、學習的指導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學生從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探索學習和研究性學習,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教師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支持認知過程,激發(fā)探索興趣,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來理解學生的具體觀點和意見。
2.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軟硬件操作和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師要熟練操作一定的硬件和軟件,并運用到教學中,把信息技術當作一種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
在教學過程中,教案編寫可以用Word完成,演示文稿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體課件可以用FLASH或Authorware等,另外大量的學習資源可以通過Frontpage集成,在網上,供學生瀏覽。事實上,教師掌握了常用軟硬件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一、微課的概念
對于微課的具體內涵,在國內沒有明確的定義,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下有著不同的見解。最早提出微課概念的胡鐵生老師,他對微課的解釋是“按照新課標及其教學實踐的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而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教授認為,微課是從翻轉課堂引申出來的概念,它就是“時間在十幾分鐘之內,有著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某一個知識點的小課程”。
無論是哪種理解,大家對于微課的定義無非在于微課是一種課程還是一種教學資源。就筆者來看,從字面上的意思,微課就是微小的課程,它的本質就應該是一種課程,只是這種課程的時間較短,其教學的模式是借助教師設計的信息化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習者學會自主學習,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小學信息課教學現(xiàn)狀
小學信息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興趣,能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為將來學生學習相關課程奠定基礎,但是目前小學信息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依然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這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生年齡太小,生玩,對于知識的學習本來就處于培養(yǎng)狀態(tài),把信息課程的學習當作一種娛樂,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并不在意。二是教學內容過于枯燥,并不能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沒有吸引力,學生們不感興趣,信息課的教學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
由于小學學生剛開始步入學習階段,所接觸的后天環(huán)境有所不同,導致了學生在知識的理解上存在差異,對信息技術的了解與掌握也參差不齊。有些學生從小就對相關知識就有所涉及,所以實際操作起來相當順手,而另一些學生從未了解過相關內容,對于普通的知識點都難以掌握,教師的教學精力有限不能顧及每一個同學,教學質量就會下降。而利用微課就可以進行分層教學,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資源進行學習,就可以很好地解決差異問題。
3.課堂效率不高
信息課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但是實際用于教學的基本只有兩種教學模式。一是教師一邊教學,學生一邊演示,學生只需要跟著老師操作就好,這種教學模式學得快忘記也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會自主去思考,只知道依葫蘆畫瓢,課下更不會去練習,掌握不了實際的操作方法。二是教師先把所有的教學內容演示完,再布置上機任務,讓學生根據(jù)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去完成作業(yè),這種模式上機實踐的時間較為集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記憶去探索,但是由于課堂講解的時間過長,學生記憶有限,遺忘的內容也會增多,課堂效率也會大打折扣,所以需要引入微課這種新的教學技術來輔助教學。
三、微課的設計要素
1.微課設計要體現(xiàn)“微”的特點
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它最突出的特點是就是短小精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時間的簡短同時也帶來了教學內容的簡單。所以在對微課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如何權衡時間和教學的內容,怎樣做到在盡可能短的教學流程中,完成一套具有完整教學方案的一堂課,包括教學目的、方法、內容及總結,同時還要突出微課件、微教案、微練習等配套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
2.微課設計要有互動反饋
運用微課對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主要是為了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能把學習的效果反饋回來,其最終要獲得的是學生的反饋信息。所以微課課程的設計要具有導向性,問題的引入需要逐步推進,具有層次,內容要體現(xiàn)微課學習環(huán)境的學習方式和互動方式,例如,可以O計學習反饋模塊、教師反思模塊、學生評價模塊等等。
3.微課設計是單元整體設計
由于微課的教學形式短小精悍,內容又需要完整性,這就要求微課的設計是單元的整體設計。所謂單元,就是一節(jié)微課講述的不是一個大的課題,而是課題下的一個知識點,從這個知識點的提出到最后的解決過程就是一個單元。這樣信息課的內容就會分成各個單元,層次分明,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學習。
4.微課設計應具有趣味性
趣味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做到學生能對信息課產生興趣,設計內容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個好的微課設計,要讓學生具有帶入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一步步去挖掘與探究,最終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需要設計的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并且設置有一定的懸念,勾起學生們探索的欲望。
四、微課的教學案例分析
教學內容:插入表格
科目:信息技術
教學對象:小學四年級
課時:第4課時
1.學習內容分析
在小學信息課的教學中,插入表格屬于教學演示類的知識,是一項很重要的基礎操作課程。本課時的內容分析包括兩個板塊:教學分析和微課分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在word文檔插入一個表格,添加或刪除表格的行與列,調整表格的行高與列寬,合并與拆分單元格等。微課內容主要包括“導人”“插入”“添加與刪除”“調整”以及“綜合訓練”的相關視頻。
2.學習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無論是從聽覺、視覺還是記憶力方面都發(fā)展到了一定水平,對于知識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注意力也慢慢有所增加,基本可以達到20分鐘左右,最重要的特點是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開始活躍,對于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想象力豐富。正是因為學習者具有這樣的特點,微課的教學就更加具有優(yōu)勢,以制作精美的表格與視頻動畫相結合作為吸引點,教學開始就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好奇心,讓他們更加有興趣去學習,再逐步遞進,達到教學目的。
3.教學目標
在技能方面,學生需要學會操作在word中插入一個表格的方法以及如何編輯表格的行與列;在過程方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上面講解與演示,演示完后學生在下面操作。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會出現(xiàn)遺忘,會遇到阻礙,這時引入微課視頻,學生就可以自主觀看并進行反復操練,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情感價值方面,微課的引入讓學生更加意識到表格的制作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性,信息技術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4.教學過程設計
(1)微課內容:“引入”
教師活動:同學們,今天森林里迎來了一件大事,大象爺爺已經60歲了,他想邀請森林的小動物們來參加自己的六十大壽,但是他年事已高,不記得他們的聯(lián)系方式了怎么辦呢?于是他想請同學們幫幫他做一個通訊錄,大家說好不好?
學生活動:好。
教師活動:播放微課視頻,視頻內容包含由表格制作出來的各種通訊錄。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
教師活動:大家覺得這些表格做得好不好?大家想不想幫大象爺爺也做一個這樣精美的表格呢?
學生活動:想。
教師活動:好,但是做表格之前我們要知道表格是怎樣構成的,大家看到了覺得表格是什么樣的?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大家的說法,表格分為行與列,每一橫排就是行,每一豎排就是列,每一個小格子就是單元格。
(2)微課內容:“插入”
教師活動:大家現(xiàn)在知道了表格是什么樣的了,那么我們該如何制作一個表格呢?我們不妨去問問猴子先生。(播放微課視頻)
學生活動:觀看視頻。
教師活動:通過視頻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如何制作一張表格了,下面同學們幫大象爺爺做一個2×6的表格,在表格里輸入小動物的名字以及他們的聯(lián)系方式,大家注意一定要看清楚要做幾行幾列的表格,再滑動自己的鼠標選擇,我們看看哪個同學做得最快最準,剛剛沒有看清楚的同學視頻已經傳到了桌面上,大家可以再看一遍。
學生活動:在word中插入一個表格,并輸入文字信息。
教活動:總結在制作表格中存在的問題。
(3)微課內容:“添加與刪除”
教師活動:在制作表格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一個問題呢,小動物那么多,有的同學會漏掉一個或者多做了幾個,如果重做的話就會很麻煩而且可能會再次出錯,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再去問問猴子先生吧?。úシ盼⒁曨l)
學生活動:通過觀看微視頻,開始自主研究解決方法,嘗試操作如何添加與刪除行與列。
教師活動:對一些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現(xiàn)場輔導。
(4)微課內容“調整”
教師活動:制作表格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長頸鹿、穿山甲、啄木鳥、貓頭鷹和梅花鹿是合租在一個房子里的,所以只有一個電話號碼,我看到有的同學就做了5行都是用一個號碼,有的同學把5個動物都塞進表格里,結果格子都脹破了,后面的名字都看不到,那么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么做呢?(播放微視頻)
學生活動:通過觀看微視頻,了解怎樣調整表格的長度與寬度,怎樣合并與拆分單元格。
教師活動:由于這一部分可能大家有點不明白,老師帶著大家操作一遍好不好?然后大家再反復琢磨視頻,自己操作。
學生活動:通過跟著老師的操作,反復看視頻,完成了一個精美的表格制作。
5.微課的應用策略
從上述的教學課程設計,我們可以看出微課的應用可以分為四種形式:一是作為引導資源,這就需要選好學生可以接受并且感興趣的題材;二是作為示范教材,學生可以通過微課掌握具體的操作流程;三是自主學習材料,學生在不懂或者沒有記住的情況下可以反復觀看教學視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四是輔助教學工具,教師通過微視頻帶著學生一起操作,這樣不僅可以方便教師的教學,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更加輕松。
五、結語
又是歲末,回顧這個學期所從事的微機教學工作,基本上是比較順利地完成任務。當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獲喜悅,也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一些存在的問題。我所享有的收獲我會用于下個學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問題我要認真思考想辦法解決。從教學上講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微機室管理方面
在本學期,我的主要工作是進行微機教學,及微機室的管理工作。要保證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所以我盡職盡責,保持微機室有一個清新、衛(wèi)生的環(huán)境,保證微機的正常使用,無故障產生。為了做好微機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為教學服務,本學期繼續(xù)以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學生為輔助小教師,具體分工,連帶促進,使每個班在上課時都能分好組,每個組都能相互幫助,形成良好風氣,使學生的精神面貌及文化素養(yǎng)得到改觀,增強集體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義務感、及主人翁意識。在學習時,要求了學生嚴守微機室規(guī)章制度,按老師要求進行正確操作,使學生在本學期養(yǎng)成了較為良好的習慣,為以后學習打下基礎。
二.課堂教學
1.做到期初有計劃,有教學進度,使教學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下去;在備課過程中我對每節(jié)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的處理等進行研究,選擇出適合本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行了反復的研究、討論、實踐,找到一種既符合我校的硬件和軟件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采取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為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備課活動中,積極征求其他學科教師的意見,并提出個人不同的見解,進行討論、分析,合理的進行采納。同時,在課堂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成為“主體”,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使學生能做出有創(chuàng)新、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通過一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掌握技巧,使他們有成就感,學生上了每一節(jié)課都有收獲。雖然還沒有實現(xiàn)每節(jié)課都能有以上的結果,但我正在努力實現(xiàn)這種教學模式。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微機室在今年從小學部搬到了中學部,雖然微機數(shù)量增加了,能夠滿足學生的需要,但是學生每節(jié)課從小學部到中學部路途較遠,本來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由于課節(jié)與課節(jié)間不能發(fā)生沖突,所以無形中減少了學生課堂學習時間,但由于事先組織計劃及安排的比較好,所以并沒有給工作帶來影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進行,使得學生在學習到大量電腦知識過程中培養(yǎng)了班級間相互融洽的氛圍及交流與學習的良好習慣。當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學生在以前實踐機會少,導致現(xiàn)在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這個問題已向學校匯報,因為學校課節(jié)數(shù)量安排不開,所以有待于學校的重視和以后解決。
2、按照學校工作管理規(guī)定,認真?zhèn)浜谜n,寫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同時完成部分領導的材料打印工作。微機課學校安排的課時比較少(一周每班1節(jié))這對于學生來講是很重要的1節(jié)課;對老師來講是比較難上的1節(jié)課。所以能夠上好每節(jié)課對老師、對學生都是很關鍵的。除了備好課、寫好教案外,我還要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由于本學期為迎接上級領導的檢查,所以學校的材料比較多,以至于耽誤了學生的信息技術課程,我計劃在下學期利用課余時間或興趣小組時間將課程補上,以利于學校整體工作的開展和完成上級規(guī)定的課時計劃。
3、利用學科特點,和自身條件,組織部分學生參加電腦興趣活動?;顒拥某晒窍踩说?,如三年級學生的繪畫比賽,四年級學生的鍵盤速度比賽,五年級的電子報刊評比等。
4、在轉差促優(yōu)上,我也注意在教學中或教學之余以各種形式如與部分家長利用課余進行溝通等形式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轉化差生,促進他們的發(fā)展。
5、在教學之余,我也注重自身發(fā)展進步。除了參加聽課,評課,參加教研活動外,我還注意到要自學。從思想上,利用聽評課機會端正自己教學態(tài)度;從行動上參加各種對微機教學有益的培訓活動,以學習電腦技術、教學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為人師表。
三、教學業(yè)務方面
教學工作是教師的中心工作。在本學期里,本人認真擔負本職工作,認真書寫教案、備課,并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課堂上,耐心細致地講解,為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書本知識,并能夠在操作上學會正確操作,我認真研究學生、鉆研教材,盡量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易學易懂的情境下進行學習,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以自己在實踐中摸索到的教學模式去進行教學。同時,認真研究相關教育理論書籍,與實踐相結合,以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四、教育教學能力及自身素質方面
適逢教育改革的大趨勢及實施“課改”的嚴峻挑戰(zhàn),作為年輕教師,我積極響應上級教育部門及本學校的號召,利用業(yè)余時間,閱讀有關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資料,使自己首先具有一種先進的教育意識及理念,為新學期的教學工作不斷積累理論知識。同時將理論知識與自己的實踐結合,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打下更扎實的基礎。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信息技術與各學科嘗試性的改革,以適應新的教學理念的發(fā)展。末,網頁作品《趙州橋》在第二屆長春市中小學教師網頁作品競賽中榮獲一等獎;信息技術課《我為班級添色彩――課程表》在長春市小學中青年教師新課程教學大賽中榮獲三等獎;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正和優(yōu)質課大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與此同時,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工作的經驗撰寫了論文,總結經驗,彌補不足,為下一個目標的努力確定了準確的方向。撰寫的《訓鯨師的啟示》發(fā)表在吉林省教育廳主辦的《新教育》第2期上。并且在被評為“長春市信息技術學科骨干教師”,這將更加激勵我在以后的教育崗位上再接再厲,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同時,起到骨干的帶頭作用。那一世
“教學是一門藝術”。這就需要教師本身具有多方面才能,以適應和滿足自己工作的必須。為此,在本學期里,我繼續(xù)每天利用一定時間,練習基本功。書法、繪畫、體育、音樂等都要有所涉及,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相應的技能。同時參加計算機高級水平的培訓以適應最新的信息化教學觀念,并且計算機高級內容已經全部通過,正等待答辯通過。
四、其它方面
在本學期做到了嚴格要求自己,配合主任室進行材料的打印,以及本鄉(xiāng)《課改論壇》期刊的編排刊發(fā)工作。同時認真執(zhí)行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遵守作息時間,按時參加繼續(xù)教育學習,并認真做好筆記,努力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做到學以致用。服從領導分配,積極配合領導工作,勇挑重擔。
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我時刻警醒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時代感,在教科研中具有領先意識的優(yōu)秀教師。
午汲鎮(zhèn)南馬莊村位于武安市城南十公里處,學校座落在南馬莊村北。始建于1996年,是一所不完全小學。學校占地4500平方米,建筑面積690平方米,覆蓋人口1460人。學?,F(xiàn)有七個教學班,其中小學一至四年級共四個教學班,學生61人;三個幼兒班,適齡兒童44人;共有教師8名,其中本科學歷3名,大專學歷5名,學歷達標率100%。下面就學校在信息化教學和網絡教研方面幾點做法向大家匯報一下:
一、遠端校網絡教研產生的背景
前幾年,南馬莊學校是全鎮(zhèn)硬件配備最為薄弱的學校之一學校沒有電腦、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沒有網絡、也沒有懂信息化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長期處于“一根粉筆一張嘴,一根教棍一本書”的原始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教師教的沒勁,學生學的沒趣,一節(jié)課下來有時會一無所獲,大大制約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再提教研活動,長期以來,我校一直延續(xù)教師包班教學制,在學校內,教研活動形同虛設,即使組織起來搞教研,他們各教各的年級,沒有“同類項”,坐在起搞教研實際上就是拉拉家常,聊聊天,沒有任何實質意義。學區(qū)教研效果也不理想,間周一次的區(qū)域教研活動,教師須騎車到幾公里之外的中心校去,交通安全是第一大隱患,況且鎮(zhèn)區(qū)本來名師就少,組織的教研活教師從中獲益甚少,遠不能真真正正地提升教師教學素質和教學效果。
學校教師全部為包班制,教師到三四年級時面臨七八科的教學任務,教師精力和能力都有限,僅在熟悉教材方面,也會顧此失彼,部分教材不精通,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還有在藝術學科,有的教師在音樂課上就是放放錄音機,聽聽歌,美術課上就是“照葫蘆畫瓢”,組幅畫照著畫就行,沒有一點專業(yè)知識,直接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實施網絡化教學和教研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武安市教育均衡發(fā)展的不斷深入,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學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電教設備信息化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小學四個教學班全部配備了65英寸大屏幕互動電視,三個幼兒班安裝了50英寸液晶電視,接通了100兆廣電光纖,與市區(qū)光明小學、富強小學等十多所市內名校、幼兒園建立信息化教學共同體,校園實現(xiàn)了無線網絡全覆蓋。全部教師配齊筆記本電腦,實現(xiàn)無紙化辦公;每個班都能通過網絡直播平臺隨時輕松、便捷地收看市內名校的課堂直播,并與市內名師開展網上互動教研,真正實現(xiàn)優(yōu)質資源共享。以上辦學條件的全面改善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辦學聲譽的提高注入了強大動力。
硬件設施已經達到全鎮(zhèn)一流,可是學校教師的“軟實力”遠遠滿后,學校教師平均年齡近45歲,教師相對老齡化是信息化應用和普及的主要瓶頸,過硬的硬件設施配備后,提升教師實踐操作能力迫在眉睫。自2016年以來,鎮(zhèn)中心校多次安排溫高超、梁曉陽等專業(yè)人員到教育局儀器站參加操作能力培訓,培訓后,他們親自深入我校對教師進行手把手二次培訓,對教師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現(xiàn)場解答,解決教師的各種困惑。其次,學校組織教師到市區(qū)學校進行學習取經,深入課堂面對面學習操作方法,結合自身在課堂中存在的不足和市區(qū)學校教師進行交流學習,直到學會、學透為止。再次,學校教師和儀器站技術人員建立學習交流群,適時在群中向專業(yè)人員進行請教學習。為把操作技術學會、學精,學校教師克服重重困難,犧牲很多假期,盡自己最大努力在最短時間學到了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各項操控水平已完全能夠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
二、遠端校網絡教研的優(yōu)點
(一)、網絡為遠端校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過去教師要想學習教育理論、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學?;騻€人訂的有限幾本教育教學雜志,以及圖書室中已陳舊的理論書籍,學習渠道極為狹窄。網絡的明顯優(yōu)勢在于其擁有無限的信息資源,而且不受時空限制,搜索查詢資料十分方便。在信息社會時代,網絡已經是教師知識來源的主要窗口,網絡資源是教師最大的參考書,網絡電子文本資源具有數(shù)據(jù)量極大、數(shù)據(jù)內容異彩紛呈等優(yōu)勢。在網絡上有許多優(yōu)秀的教學案例、教學素材、教學課件、網絡課程、電子書籍、教育專題網站等。而且網絡資源更新快,可以保持數(shù)據(jù)的完善與新鮮。這些不是書本這種古老的傳媒載體所能比擬的。
(二)、網絡能營造和諧、民主、互動的教研氛圍
網上教研教師間交流的方式主要以寫帖、讀帖和回帖的方式進行,交流是互動的,讀帖回帖之間就如言來語去一樣的直接。隨著交往的深入,一些不便在上面貼出來的,可以用“悄悄話”來實現(xiàn)交流,還可以借助聊天的工具如微信、QQ進行更直接的交流,就如同面對面的交談一樣。但這種交流不同于現(xiàn)實中的交流?,F(xiàn)實中面對面的交流不可能給你過多的時間去思考,容不得你縝密地去組織自己的語言。而網絡教研卻不同,讀帖之后,有感要發(fā)有話要說,可以斟酌好了再寫帖發(fā)言,斟酌不好可以不“說話”,只瀏覽。網絡學習和交流是非常輕松隨便的。更重要的是,在交流過程中,沒有校長、主任,大家都作為朋友進行交流,因此更顯得和諧、民主。
(三)、網絡為大家提供了廣闊的交流空間
平時我們的教研范圍僅限于同組的老師之間,范圍再擴展一些,也只能是鄉(xiāng)鎮(zhèn)同年級、同學科。網絡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教研天地,我們可以足不出戶,便可參與全市名校的學科教研。
在全市教育平臺上,集結著來自全市名校的一線教師,也有市教育專家、名師、教學骨干。我們可以聽他們的講課藝術,實地觀看他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聽他們對課堂教學中新的教學觀點和論述,同時,我們教師可現(xiàn)場通過平臺進行面對面對話交流,咨詢自己在教學和班級管理中的困惑。教師們在與“名師”的交流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深入研討,在交流中解決實際教學中的難題,在交流中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豐富信息。
三、遠端校網絡教研的形式
學校信息技術多元化主要目的就是服務教育教學、服務全體師生,減輕教師、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校是農村教學點和市區(qū)學校相比有諸多不足,如教師全部為包班專業(yè)化水平不高,學生認知能力也遠不如市區(qū)學生,為此,學校采取“三同步、一跟進”的方式進行互動教學。
一是同步備課。各年級教師通過網絡互動平臺和市區(qū)對口學校對接,直接參加市區(qū)名校的集體備課活動,在備課中遇到問題直接參與討論交流,結合本班學生特點向優(yōu)秀教教師請教解決方案,提高備課的適用性。
二是同步上課。課堂上,對于專業(yè)性強的學科采取全程同步課堂,和市區(qū)小學“同上一堂課”,共同分享市區(qū)名師的精彩講課,相關活動在班主任指導下和市區(qū)小學保持一致,大大減輕了包班教師的課業(yè)負擔。
三是同步教研。各年級教師定期參加市區(qū)對口學校的網絡教研活動,通過網絡直播平臺觀課或講課,觀課可直接學習市區(qū)名師的精彩課堂,講課可向對口教研組展示自己的課堂風采,然后再通過網絡教研互動平臺進行評課,既可在同科教師的精彩點評中從不同角度提升自已,又可把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困惑 向同科教師咨詢,尋求更佳途徑去解決,從互動教研中快速提升教師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四是跟進式教學。根據(jù)城鄉(xiāng)學生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差異,同步課堂許多學生會跟不上節(jié)奏,所以對于語文、數(shù)學、英語學科采取網絡跟進式教學,儀器站把市區(qū)對口學校教師的教案、課件和課堂實錄視頻等教學資料全部上傳公共資源網,本校教師結合各項教學資料,進行二次備課,精選教學實錄視頻中的重難點部分進行精準地加工剪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自己授課為主,結合本年級實際情況進行有計劃地適時點播,合理把控,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
網絡教研活動為學校注入新鮮血液,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我們要珍惜這個大好機遇,充分利用好各種資源和平臺,讓優(yōu)質資源服務每位教師、每個學生,同時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各項操作技能,使信息技術和各學科教學高度整合,并滲透到學校的各種管理中,讓校長管理高效、讓教師教學高效、讓學生學習高效。
關鍵詞:運用 信息技術 提高 語文素養(yǎng)
隨著計算機的不斷普及,以多媒體和網絡為主流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走進了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語文又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語文學科本身在教學內容上的多樣性、多元化,加之教學方法的靈活性,語文課在借助各種信息媒介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把課本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因此,語文學科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機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F(xiàn)代信息技術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工具,在語文教學中通過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是智慧和靈感的源泉。小學生首先要對語文產生深厚的興趣才會觸動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學生學習中,興趣有著定向和動力作用,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基礎。有了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就會使教學更加生動有趣?,F(xiàn)代信息技術不僅圖、文、聲、像并茂,而且能把靜態(tài)、枯燥、難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維空間,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產生極其活躍的動態(tài)畫面。這種化虛為實,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這種新穎的學習形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能增加感知深度,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之中。如,我在教《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考慮到學生對秋雨的感受不深,沒有什么體驗,就采用多媒體畫面秋天的雨景來導入新課,“瞧,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秋天的雨景。你們想欣賞嗎?”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在優(yōu)美的畫面中學生們感受到了秋天的雨是一曲豐收的歌,是一首歡樂的歌。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過程,提高效率
我們都知道小學語文的識字,寫字教學一直以來都比較單調、枯燥。老師厭教,學生厭學。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就能“化厭為喜”了。我時?;蛳螺d或設計一些識字游戲,如“摘蘋果”“找朋友”等應用于識字教學中,學生們學得開心,記得也牢。還有寫字教學,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性給學生們做出最好的示范。在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中,運用活動課程與小學語文課程有機地融合起來。多媒體教學尤其是課件的適當運用,是推進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可根據(jù)課文內容自己發(fā)揮想象,利用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的心理,把課本上的知識以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制作成課件,學生便在愉快的教學情境中掌握所學知識,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課文,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在教學《自己去吧》口語訓練時,我利用計算機給學生展示這樣一段動畫場景:草地上走來一直小鴨子,小鴨子來到媽媽身邊叫媽媽帶它去游泳,媽媽輕輕的撫摸著小鴨子的頭,說“孩子你自己去吧”。結果孩子學會了游泳。在播放這一段時將他們的對話也播放出來。(這里我將他們的對話的聲音都不播放)然后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①它們都說了些什么?②我們可以吸取什么經驗?③告訴我們什么道理?這時同學們的話匣子打開了,他們紛紛要求發(fā)言。這樣,我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語言環(huán)境,使他們在模擬的情境中產生了強烈的“說話”欲望,變“要我說”為“我要說”,課堂氣氛顯得輕松愉快,從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中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語文素養(yǎng)。
三、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內容,開拓視野
網絡信息技術能為閱讀教學提供詳實的資料,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共享。那么學生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時,他們對課文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本身,而是引入時代活水,把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學習內容更加豐富,視野更開闊。
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學習無處不在,如果只憑借教材這一本書來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在提倡大語文教育的今天是遠遠不夠的。生活的外延在不斷擴大,語文的外延也在不斷擴大。語文課應當是沒有圍場的放養(yǎng),將學生帶到“水草豐茂”的地方,讓他們自己去品味。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世界遺產這組課文,只學習幾篇課文是無法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多彩的。所以,我在教學中,首先利用媒體資源搜集圖片,資料激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再讓同學們自己上網去學習,去了解;最后把收集的資料圖片整理好。學生們在學習中不但學到了書本以外的大量知識,感受到了中華世界遺產文化的豐富多彩,而且開拓了視野,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遺產。提高學生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語文素養(yǎng)。
四、運用信息技術,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審美感知是人對于能夠引起愉快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審美過程的起點,學生對于鮮艷的色彩、動聽的聲音特別喜愛。利用這一點,把語文課中美的形象、事物利用信息技術展現(xiàn)出來,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知審美對象、產生美的情感,進而陶冶起情操。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讓學生觀看課文錄像,錄像展示出了海水的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海洋生物的豐富多彩。這時學生的興趣濃厚,在美的畫面與音樂中感受到了西沙群島的美麗與富饒,增強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總之,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著較強的視聽效果,它將音、像、視、聽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fā)興趣、再現(xiàn)情景、營造氛圍,提高教學內容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tài),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進而使學生在有效的40分鐘內獲得獲取最多的知識,使語文課堂教學再現(xiàn)輝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結束語:沒有礁石,大海便沒有了激昂澎湃的浪花;沒有沙粒,河蚌便沒有了光亮美麗的珍珠;沒有綠葉,紅花便沒有了婀娜多姿的嬌艷……萬物之美麗,都要借助于他物的支持或襯托;萬物之精華,無不是自己與他物精美絕倫的結合。因此,我要說:借信息技術之精華,以鑄學生語文素養(yǎng)之輝煌。
參考文獻:
[1]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1992年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