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范文

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

第1篇: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范文

關鍵詞:學生;多媒體;空間觀念

學生在從空間知覺到空間想象力的發(fā)展過程中,是以空間觀念為表象的。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本身對文字、圖像、動畫和聲音等信息的獨特處理能力,把抽象枯燥難以想象的圖形教學變得直觀、具體、形象,充分創(chuàng)造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tài)等方面的不足,使學生對“空間圖形”的運用切實達到“形”之有效。

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豐富表象

依據(jù)小學生認識事物具有形象性的特點,我們在教學空間與圖形時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獲得對簡單幾何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jīng)驗。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使他們能借助這些具體的形象進行思維,逐步理解掌握知識,使無“形”變?yōu)橛小靶巍薄?/p>

鏈接1: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平移和旋轉》的時候,我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如推玻璃,電梯上、下運行,電風扇,摩天輪……通過讓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比畫、自身體驗,化抽象的概念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現(xiàn)象,他們就能輕松地找到生活中許多有關平移、旋轉的現(xiàn)象。如打氣筒打氣時做上下平移運動,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時做平移運動而車輪卻在做旋轉運動……有了一系列這些空間變化的表象后,學生對平移、旋轉現(xiàn)象的理解就深刻了。

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一旦學生對某些知識的表象增加了,那么對抽象知識的理解也就由量的積累到質的理解,這樣就能使空間圖形的教學顯得更有“形” 了。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抽象事物的特征,形成概念

空間圖形的概念是對事物形體的本質特征的反映,正確理解概念是形成初步空間觀念的基礎。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依據(jù)教材內容和教材需要,動靜結合,直觀展示圖形的變化,引導學生反復觀察,突出本質內容,能使學生最終理解抽象的概念。

鏈接2: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中,教師運用多媒體顯示自行車、汽車的模型,并提問:如果將圓形的車輪換成正方形的,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隨著多媒體演示,學生很輕松就得出結論:只有圓形的車輪,才能在行駛過程中保持穩(wěn)定,因為圓形中半徑處處相等。接著再用多媒體將車輪依次換成長方形、圓形,進一步驗證上面的結論。這樣,借助多媒體的動畫功能進行對比教學,學生對圓的半徑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空間圖形概念教學中,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利于學生觀察并抽象出事物的特征,真正把空間圖形概念的內涵理解透徹。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突出重點,凸顯知識的形成過程

利用多媒體的動態(tài)演示功能輔助數(shù)學教學,可以向學生提供具體的感性材料,將空間圖形知識的產生過程形象地顯示出來,解決教師難以用語言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建構。

鏈接3:在教學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課件: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經(jīng)過旋轉、平移,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特殊時拼成長方形、正方形),學生很清楚地看到所拼成的平行四邊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底和高相等的關系,從而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經(jīng)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學生就更加直觀、形象地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而且這一推導過程也為后繼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提供了幫助。

由此可見,在學生一定的操作基礎上,經(jīng)由多媒體課件的動態(tài)演示操作過程,可以誘發(fā)學生的思維,加快知識的形成過程。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想象畫面,發(fā)展空間想象力

空間想象力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最好的思維活動。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誘發(fā)學生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讓學生真實地經(jīng)歷數(shù)學圖形的“形”,才能為空間觀念的順利發(fā)展打開大門。

鏈接4:在教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一課時,練習設計中我是這樣安排的:①至少給你幾個面,就能確定一個長方體。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是三個面,我順勢用多媒體展示出一個面,再出示另一個面后,很多學生由課件的展示就能想象出長方體了(這說明至少給定兩個面就能確定一個長方體的大?。?。②給你幾根小棒,就能想象出一個長方體。學生回答后,再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從一個頂點衍生出三根小棒,分別作為長方體的長、寬、高,就可以確定出一個長方體了。經(jīng)過兩次猜想,輔以多媒體課件的適時引導,既幫助學生解決了空間思維上的困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歸納整理,提高空間觀念

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不斷整理、歸納,把有關的知識溝通起來,使學生學到的空間圖形知識不斷地“厚”積“薄”發(fā)。這樣,學生的認識結構得到發(fā)展,運用知識的能力越來越強,就會提高他們的空間觀念。

鏈接5:在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整理和復習》一課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課件:把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這五種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用多媒體課件逐一演示,形成下列知識網(wǎng)絡結構圖(圖略)。

引導學生觀察:從左往右看,可以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其他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從右往左看,在探索一種新的圖形的面積計算時,往往可以把它轉化成已經(jīng)學過的圖形。由此,學生能體會圖形與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非常密切,使學生明確了必須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循序漸進地學習。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的整理復習課中,多媒體的集成性展示,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整理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總之,要突破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圖形掌握困難、空間觀念薄弱的問題,就要求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學習圖形知識的氛圍,發(fā)揮多媒體在空間圖形教學中呈現(xiàn)出來的獨特優(yōu)勢,著力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空間圖形在學生眼中更有“形”。

參考文獻:

[1]馬云鵬.小學生數(shù)學教學論[M].合肥:安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范文

一、多媒體的特點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把文本、圖表、圖像、動畫、聲音等運載信息的媒體有機整合,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即時、交互操作的信息技術。它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點。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感官來獲取信息,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同時,由于采用了圖形交互界面、窗互操作、觸摸屏幕技術,使人機交互能力大大提高,實現(xiàn)了信息的雙向交流。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中有利于知識的獲取,有利于知識的保持以及課堂教學內容的再現(xiàn)。

二、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模式的探討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構成的教學信息傳播過程,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設計時,應該系統(tǒng)科學地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有機的整合,做出整體安排。在眾多的物理教學模式中,既符合“學教并重”的教學理念,又較好實現(xiàn)多媒體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有兩種:以教師使用課件為主的“探究性”教學模式和以學生使用課件為主的“協(xié)作式”教學模式。

1.以教師使用課件為主的“探究性”教學模式

多媒體技術可以動態(tài)呈現(xiàn)物理現(xiàn)象的變化發(fā)展過程,將緩慢的變化和高速的運動清晰表現(xiàn)出來,將實物放大或縮小,為全體學生的充分感知創(chuàng)造條件;還可以重新組織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促進學生形成穩(wěn)定清晰的表象,為學生學習概念規(guī)律創(chuàng)造條件。以教師使用課件為主的“探究性”教學模式主要應用于概念課、規(guī)律課、習題課、復習課和講評課。

(1)概念課的模式。概念課的教學模式就是在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景(或者演示實驗)的基礎上,用計算機模擬實驗現(xiàn)象的物理過程,從而強化學生的表象,促進學生識別實驗現(xiàn)象發(fā)生及變化的條件,然后再進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規(guī)律或找出物理現(xiàn)象的共同特征。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學生的觀察具有滯后性和被動性,并且實驗現(xiàn)象往往很快消失或者不清晰,容易造成學生的觀察困難,難以形成鮮明豐富的表象。利用計算機模擬實驗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

(2)規(guī)律課的模式。每個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都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規(guī)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循著前人研究的思路來重新“發(fā)現(xiàn)”這一規(guī)律,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有些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要經(jīng)歷十分漫長的過程(如牛頓第一定律),有些規(guī)律的探索實驗因為受中學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重復(如α粒子散射實驗、庫侖定律等),都需要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

(3)習題課的模式。在習題課中,計算機主要用于展示問題情景,動態(tài)模擬問題情景中包含的物理過程及物理模型,幫助學生抓住問題的核心,理清解題思路,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習題教學的效率。如受力分析、分析電場、磁場等抽象問題的多過程的變化等等。

(4)復習課的模式。在復習課中可以利用計算機在短時間內重復出現(xiàn)彼此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公式、圖表、圖線,以激活學生的記憶,對學生的物理認知結構進行“刷新”,然后提供典型的物理問題情景,分析解決問題,總結方法規(guī)律。

2.以學生使用課件為主的“協(xié)作式”教學模式

以學生使用課件為主的“協(xié)作式”教學模式在目前物理教學中還比較少見,仍處于探索中,主要有兩種模式。

(1)網(wǎng)絡化教學模式。這是在網(wǎng)絡教室,學生通過網(wǎng)絡進行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可以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及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指導。該模式可應用于一些實踐活動課,如航天技術的發(fā)展,移動通訊技術的應用等等。

(2)計算機輔助實驗教學模式。這是采用計算機、無線數(shù)字通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基于物理實驗的基本原理,實現(xiàn)實時控制、實時測量、數(shù)據(jù)采集、數(shù)據(jù)存儲、數(shù)據(jù)處理、圖像處理、實驗模擬、實驗評價〔報告、結果分析〉、學生自測、問題答疑等功能的一種教學模式。其特點是現(xiàn)代化手段與傳統(tǒng)的物理實驗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多媒體實驗教學環(huán)境。擴展了傳統(tǒng)的物理儀器的功能,賦予基本的物理實驗新的內容,突出了現(xiàn)代化測試手段和方法的應用,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其適應科技發(fā)展的能力。

三、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的原則

1、必要性原則。教師在使用多媒體之前,要充分論證這節(jié)物理課的內容是否有必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很多實驗必須通過學生的親手做或教師的具體演示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如果把真實的實驗全部用電腦加以模擬,勢必降低實驗的可信度,也會影響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這樣做有悖于素質教育理念,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主導性原則?,F(xiàn)代教育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學生、教師、教材、媒體四個要素的各自地位和作用,不能離開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對象來進行多媒體教學,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略學習的對象和主體。

3、科學性原則。科學性是自然科學中首先必須具備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個性質。因此我們在使用多媒體計算機課件進行物理教學時一定要注意不能犯科學性錯誤,否則不但不能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反而會給學生學習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第3篇: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范文

關鍵詞:媒體;多媒體;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08)18-20000-00

The Definition of the Intension and Extension of Mulmeida Technology

ZONG Xiao-zhong,Gong Hua-lang

(Shazhou Polytechnic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jiagang 215600,China)

Abstract: Multimedia information is not only the essence of the integration, is also integrated equipment and software integration, through logical connection formed organic whole, but also interactive control, it can be integrated and interactive multimedia is the essence, and its compatibility and Scalability.

Key words:Medium,Multimedia;Technology;

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多媒體技術是成為21世紀最受關注的熱點之一,世界各國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多媒體技術,許多學者和專家紛紛轉入多媒體的研究與開發(fā),許多公司、研究單位和大學爭相投入開發(fā)、生產和使用,并以宣稱自己的產品具有多媒體功能而自豪,應用多媒體技術已成為了21世紀社會的時代特征,全世界已形成一股聯(lián)合開發(fā)多媒體技術的浪潮。今天如果你不知道多媒體或者你的公司不沾多媒體的邊,你就好象比別人矮了一截。那么,究竟什么是多媒體技術? 它的本質是指什么?

概念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科學認識的成果,都是通過形成各種概念來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概念有內涵和外延,只有明確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才能正確地運用概念。我們要全面、正確地理解多媒體技術這一概念,必須要理解以下三個基本的術語,即媒體、多媒體、技術的涵義及其聯(lián)系。

1 媒體

媒體(medium)一詞原有兩重含義,一是指存儲信息的實體,如磁盤、光盤、磁帶、半導體存儲器等,中文常譯作媒質;二是指傳遞信息的載體,如數(shù)字、文字、聲音、圖形等,中文譯作媒介。

在計算機領域中,媒體(Media)也有兩種含義 “一是存儲信息的實體,二是表現(xiàn)信息的載體”。如紙張、磁盤、光盤和半導體存儲器等都是存儲信息的實體,而諸如聲音(Audio)、視頻(Video)、圖形(Graphic)、圖像(Image)、動畫(Animation)等則用來表現(xiàn)信息的載體。

2 多媒體

前面我們討論了媒體的含義,那么什么叫“多媒體”呢?多媒體一詞譯自英文“Multimedia”,而該詞又是由mutiple和media復合而成的。關于多媒體的定義或說法有多種多樣,各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對多媒體給出了不同的描述。多媒體,顧名思義,是相對單媒體(Monomedia)而言的,從字面上看,當信息載體不只是數(shù)值或文字,而是包括有圖、文、聲、象等多種媒體,而且多媒體有機結合成一種人機交互的信息媒體時,就稱為多媒體(Multimedia)。

廣義上來講,多媒體一詞是多種信息媒體的表現(xiàn)和傳播形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流時,可以通過聲音、文字、圖形、圖像、手勢和體態(tài)進行信息傳遞,還可以通過嗅覺、味覺和觸覺系統(tǒng)來感受外界信息,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人是一個多媒體信息處理系統(tǒng)。

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多媒體是指人們用計算機及其它設備交互處理多媒體信息方法的和手段,或指在計算機中處理多媒體的一系列技術。這其中有幾層含義。一是指媒體的表示形式,如數(shù)值、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二是指處理多種媒體的聲卡、視頻卡、DSP芯片等硬件設備;三是指用以存儲信息的實體,如光盤、磁帶、半導體存儲器等。

從教學的角度,單從多媒體的概念來理解,一切為教學服務所提供的聲、圖、文等信息媒體的綜合就是多媒體。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在教學中,絕大部分的教學內容一直就是通過聲、圖、文等多媒體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目前國內對Multimedia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譯法:

1)譯為多媒介。媒介即信息載體,信息的存在形式或表現(xiàn)形式。多媒介即具有通過一種以上介質(Media)傳遞信息的能力,或是多種信息表現(xiàn)形式,例如聲音、圖像、文字等的集成。確切地說是將圖形、文字、電子數(shù)據(jù)表、符號數(shù)據(jù)混合、匹配、排序、演示等。而其中視頻、圖形和聲音是多媒介概念的主要部分,中文的媒介也稱為媒介和介質,英文都是Media一詞。

2)譯為多媒體。媒體即信息存儲實體,多媒體也就是可以存儲、處理、傳遞多媒介信息的實體,實際上指一個處理和提供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形式的計算機系統(tǒng)。更確切地說,是計算機成為能存儲、處理、傳播聲音、圖像和文字等多種媒介的實體,它是一種全新的信息傳輸?shù)膶嶓w。

因此實際上,當前人們普遍認可的“多媒體”概念指的是計算機交互式的綜合處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等多種信息,使它們建立邏輯連接,集成一個系統(tǒng),或者是一種由計算機驅動的交互式通訊系統(tǒng),它產生、存儲、傳送以及檢索由文本、圖形及聲音信息構成的網(wǎng)絡。

3 技術

“技術”的英文為technology,其詞根為techne,來源于希臘語。在在希臘語中“技術”(technolofy)的本義就是“對純藝術和實用技巧的論述”,因此,它的詞根techne就意味著“藝術和手工技巧”。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技術一詞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它的理解和表述也越來越多樣化。但在本文中對此采用現(xiàn)代涵義的定義。我們要全面、正確地理解多媒體技術這一概念,必須首先弄清楚“技術”一詞的現(xiàn)代用法中確切涵義。

在我國學術界,對“技術”一詞的解釋也是不同的。一種是以《辭海》為代表的解釋,即把技術定義為:(1)泛指根據(jù)生產實踐經(jīng)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fā)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2)除操作技能外,廣義的還包括相應的生產工具和其它物質設備,以及生產的過程或作業(yè)程序、方法。另一種是以《科學辭典》和《科技詞典》為代表的解釋,即把技術定義為:是為社會生產和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服務的,供人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質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總和。

前一種定義定得比較窄,幾乎只局限于技術的有形的物質性方面。如果按照這種定義來看特多媒體技術的“技術”,勢必就以為多媒體技術只包括“硬件”和“軟件”,把多媒體技術等同如錄音機和錄音帶、錄像機和錄像帶、計算機和程序、課件等有形的東西。在這種理解下,多媒體技術就是多媒體設備。對“技術”的后一種定義顯然已經(jīng)意識到現(xiàn)代用法中“技術”一詞所包含的內容除了有形的物質性方面之外,還包含無形的非物質性方面。這種“無形的非物質性”方面技術是客觀存在的,是在人們的社會實踐中起到實實在在作用的。而且,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方面技術的作用并不亞于有形的物質方面的技術,更不能為后者所取代。因此, “技術”的涵義,指的是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的總和。本文中對于多媒體技術也應在這個涵義上來理解。

多媒體的內在實質不僅是信息的集成,而且是設備的集成和軟件的集成,通過邏輯連接形成有機整體,又可以實現(xiàn)交互控制,因此可以說集成和交互是多媒體的精髓,是其內在本質。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現(xiàn)在大家所說的多媒體技術就是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不是多種信息媒體的簡單復合,它與純粹的文字上的“多媒體”的意義有著本質的不同。集成性是多媒體技術的主要特點,它不僅是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集成,也是硬件和軟件的集成。它提供了人與電腦間一個極為自然的學習,溝通方式。它可以形成人機互動、提供操作環(huán)境以及模擬身臨其境的場景。因此交互性也是其主要特點。同時它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擴展性,目前,它已廣泛地深入到教育各領域,它對整個教育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傳統(tǒng)教育陳舊的教育方式、面貌大為改觀。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是一種以計算機科學為中心,把音像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四大信息處理技術結合起來,形成一種人機交互處理多種信息的新技術。集成性和交互性是其內涵,兼容性和可擴展性是外延。我們可以大膽的預言,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的內涵和外延將會不段豐富。

參考文獻:

[1] 鄂大偉.多媒體技術基礎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君俊華.教育技術學導論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鐘玉琢,沈洪,冼偉銓,田淑珍.多媒體技術基礎及應用 [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第4篇: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范文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多媒體教學 資源優(yōu)化整合 支撐與促進

在多元化教育形式占主導地位的當今社會,在科技日新月異、信息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在日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和能力化目標的學校教育領域,“教師―學生―計算機”的三元交往正以不可逆轉的發(fā)展趨勢逐步替代傳統(tǒng)的“教師―學生”二元交往,從而呈現(xiàn)出師生合作交流、學生自主探索和教學相互促進的新型教育開放模式。這既是時展的良好機遇,更是歷史進步的正面挑戰(zhàn)。對此,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主導者和合作者,我們應當具備勇于進取、敢于實踐和善于創(chuàng)新的責任精神,聚焦各類有效資源并努力優(yōu)化之,為謀求教育事業(yè)的改革和發(fā)展作出不懈努力。本文從初中數(shù)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化整合出發(fā),試簡要闡述之,以期收獲一些商榷和指正。

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有效實現(xiàn)激趣促學目標

心理學研究和實驗表明,興趣是從事社會活動的內在動力和調動主觀能動性的原發(fā)動力。在學校教育中,興趣教學是永不褪色的第一原則。只有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從中真正產生學習的成效、能力和創(chuàng)新。因此,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興趣教學為抓手,通過多媒體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制造和生成”興趣元素,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學活動,努力提升教學質效。形象直觀、操作自如的動態(tài)演示,既有效地吸引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又能在他們頭腦中形成比較深刻持久的印象。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有效拓展學習思維能力

筆者從教學實踐中深刻感受到,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活動,以其形象生動、快捷靈活、方便實用的優(yōu)勢功用,能夠使得學生從中獲得豐富翔實的信息資料,做到圖文并茂、聲像和諧、渾然一體,既快速省時又生動形象。在初中數(shù)學信息教學過程中,圖形的自由變換,角度的有效分析,能夠全方位地展現(xiàn)幾何圖形,對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大有促進和幫助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老師的積極引導和有效啟發(fā),可以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對學習方法獲得比較清晰而完整的感性認識,為更進一步地發(fā)現(xiàn)和領悟知識打下良好基礎。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有效觸摸重點突破難點

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思維能力等因素的種種限制,概念性知識的理解運用既是學習數(shù)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基礎,也是整個數(shù)學學習中的重點內容。再加之數(shù)學概念的學習相對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讓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數(shù)學概念和掌握數(shù)學原理,并進行實際操作運用已然成為數(shù)學學習中的難題。特別是對于有些數(shù)學概念,盡管教師的講解描述比較到位,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和令人滿意。對此實踐證明,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操作輔助,則能有效地改變這一不良狀況,從而發(fā)揮化難為易的促進作用。例如,在對于平行線內容的教學時,我們完全可以把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關系的圖形借助多媒體技術予以充分展現(xiàn)出來,給學生傳遞一個感官上的平行概念,然后再用直線代替圖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如此,則能把簡單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轉換為生動形象的數(shù)學圖形,既方便于學生的充分理解又容易引起學習興趣,使數(shù)學概念更易于理解。所以說,多媒體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能夠有效促進初中學生對數(shù)學重難點知識的有益獲取與長久保持。

四、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傳統(tǒng)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時,其內容、策略、方法、步驟甚至鞏固練習都要經(jīng)過事先安排,而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其中。在這種“喂教”模式下,教師的主觀意識一直占據(jù)首要地位,學生則完全處于本末倒置的被動狀態(tài),其學習主體地位根本無法得到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鮮明地確立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關系,并強調實現(xiàn)“三維目標教學”。這種以發(fā)展學生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強烈召喚著把發(fā)揮學習主體作用要滲透教學過程的始終。因此執(zhí)教者要注重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從而引導他們能夠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活動。對此,多媒體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補充和展現(xiàn)大量的學習信息,可以增加課堂密度和節(jié)約時間,可以實現(xiàn)一定程度下的“機教”狀態(tài),以積極引領學習思維,有效幫助學生開展以合作探究為主的自主學習活動,從而為落實數(shù)學新課標“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發(fā)揮積極作用。并在減少學生“學習無趣”和“學業(yè)重負”的同時,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習效能,對促進教學相長也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第5篇: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大學生;英語語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

1.語用能力的綜合概念探究

語用能力多指個人在語言應用方面的能力,但“應用”屬于一種意義模糊的詞匯,其涵蓋的能力范圍并不明顯。因此相關學者常常針對語用能力的所指范圍進行研究,就目前而言,語用能力的意義范圍主要包含兩點,其一為語言能力,其二為交際能力。語言能力指的是人們腦中所含的專業(yè)語言知識,例如詞匯儲備、語法儲備、語音儲備等知識。而交際能力則指與人對話的能力,重點指向“有質量”的對話能力。在交際能力的定義范圍內,包含四個分項種類,其一是形式正確。即語用能力的使用者必須要能夠在交際狀態(tài)下,使用正確的語言形式開展交際行為。其二是手段可行。即交際環(huán)節(jié)中所產生的所有對話,包括所有的語言對應手段,都必須具有配套性質,也就是必須要答即所問。其三是語境中的適當性。英語交際中跨文化和跨語境情勢實屬必然,故交際者必須要考慮到雙方的語言語境,才能保證自己能以正確的角度發(fā)揮語用能力。其四為現(xiàn)實中的實施性,也就是說,在應用語用能力時,所有的話語模式和對應技巧,都必須能夠與真正的英語母語者對答如流。如果語用能力的實施范圍僅局限在同種語言范圍內,則不構成完善的語用能力。以上就是語用能力的綜合概念。從其概念所含范圍和具體的含義意義中我們不難得知,語用能力基本上都與社會實際相關聯(lián)。因此,高校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實際上就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專業(yè)能力以及綜合長效能力。語用能力可能會生疏,但絕不會被遺忘,其屬于一種終生能力。

2.高校語言教學環(huán)境中以多媒體技術為主創(chuàng)新語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必然性

2.1多媒體技術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體系中的核心輔助手段

多媒體的廣義含義可表示為“多樣化(多種)”的媒體表現(xiàn)形式。而具體的媒體形式則多包括音像、動畫、文本、數(shù)字等內容。多媒體的表現(xiàn)形式受限,其只能在計算機設備中展現(xiàn)形態(tài),但從當前國內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態(tài)勢來看,這種“限制”反而會起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實際作用。同時,多媒體技術支持編輯和存儲,只要教學人員具有編輯和重復使用的意愿,一切再生和傳輸工作都可以在計算機設備中完成。并且,多媒體技術也能夠將多種媒體技術融合展現(xiàn),即音像、文本與視頻完全可在同一個頁面內展示。因此,就當前國內高校的教學環(huán)境而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明顯已成為大勢所趨。

2.2多媒體技術可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學生提供完善的模擬語境

在以往的大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中,語言教師基本上都會以三點為核心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即為朗讀、速記以及口語練習。從實際中看,這三種鍛煉方式雖然比較全面,但仔細分析后可看出,該類鍛煉方式又比較片面,僅能從書本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而當代大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更加適應以現(xiàn)代技術為主的教育形式。故這種完全不涉及到現(xiàn)代技術的練習方式,若長時間被應用,就必然會被學生所厭煩。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恰好可以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相匹配,且能夠最大限度的構建“學生主動”課堂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自我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我國為漢語國家,若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境,就必須構建出一個相對專業(yè)和穩(wěn)定的英語語境。這一點傳統(tǒng)教學課堂基本無法做到。但在多媒體技術應用背景下,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充實學生的觀感與聽覺,即通過模擬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的語言訓練環(huán)境。并且互聯(lián)網(wǎng)中可用的英語語用能力培養(yǎng)素材較多,只要教師具有教學創(chuàng)新的實踐意識,多媒體技術就能將語言課堂中的現(xiàn)代化語用能力培養(yǎng)途徑“無限化”。

3.多媒體技術在大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中的創(chuàng)新研究

3.1多媒體技術應充分與語言課堂教學相融合

教師需明確,在創(chuàng)新大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過程中,課堂教學始終都是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而多媒體技術僅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素材而存在。故在設定創(chuàng)新方向時,教師需要重視課堂結構,以課堂環(huán)境和結構為主,將教學創(chuàng)新點分為理解和表達兩個層面。也就是說,教師在編輯多媒體素材時,需要以課本中的教學主題為核心,既要保證多媒體內置的語言教學元素必須符合語言學的語境模式,也要保證學生能夠在多媒體素材所給出的教學節(jié)奏中,真正理解跨文化語言交際的活性模式和一般規(guī)則。例如一些隱喻、明喻和文化差異,都需要學生在語境模擬的學習過程中充分掌握。

3.2多媒體技術在大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中的應用原則設定

3.2.1需保證應用行為完全將學生作為核心主體

本文中的創(chuàng)新研究僅以大學生作為活動主體,并從本質上強調學生的習得成果。教師需堅定這一創(chuàng)新原則,學生也需要做出一些相應的配合舉動。因語用能力培養(yǎng)定義較為專業(yè),與通常所講的語言應用存在一定差異性。因此學生也需要在課程模式開展前,對語用能力相關的概念、學習活動、考核進程等專業(yè)性內容進行認知形態(tài)的了解。同時,學生也需要明確自身的核心地位,不能保留依賴教師這一心理。學生要充當本位者,研究語用能力任務、調節(jié)自主學習節(jié)奏,以及主動開展與教師和組內同學的交流。只有當學生和教師都能夠將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一項可長期運行的任務時,在高校語言學課堂環(huán)境中開展的創(chuàng)新大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行為,才具有開展意義。

3.2.2教師必須保證課堂中的教習語境具有絕對的專業(yè)性特征

語用能力直接面向語言的專業(yè)性應用,因此語用能力的創(chuàng)新原則,就應以高度落實教學情境的專業(yè)性特征為主。專業(yè)的語用能力培養(yǎng)有別于單項“聽、說、讀、寫”技能的培養(yǎng)。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語言要點、語義知識以及英語國家的時政知識均包含在應學范圍內。且只有教學素材能夠與當前世界國家的時間線相匹配時,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才能具有切實的培養(yǎng)價值。大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中,學生要熟練掌握跨語言和跨語境文化知識,就必須學習“語言百科”,并將百科中的內容盡數(shù)記憶。而教師要保證學生在記憶過程中所接觸到的一切語言文學和語言技法知識,都具有絕對的專業(yè)性特征,如此才能在根本上保證大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手段,具有實際的創(chuàng)新價值。

3.2.3創(chuàng)新手段需以增加互動概率為主

因高校教學環(huán)境、教學條件受限,多數(shù)高校實際上不能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的跨語境訓練素材。但在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狀態(tài)中,教師能夠通過技術編輯,為學生提供最專業(yè)的模擬語境。故在此期間,教師若要實現(xiàn)真正的創(chuàng)新行為,就必須要提升課堂中的互動屬性,而不能將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變動為單一的“播放PPT”教學。教師可以將互動行為擴充至兩個層面,其一就是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課堂中,教師需為學生提供許多可選的語言行為訓練模式,例如邀請、請假、請求等簡單的口頭語主題,充分鍛煉學生的語用能力。其二即為互聯(lián)網(wǎng)途徑。教師可以為學生羅列一些素材清單,例如具有語用能力培養(yǎng)價值的影片,如《羅馬假日》、《生活大爆炸》等,也可以針對語言能力較強的學生,為其提供一些商業(yè)形態(tài)、科技形態(tài)的無字幕交流影片,從而以更加專業(yè)的角度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能力。

3.3以多媒體技術為核心,創(chuàng)新大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具體路徑

3.3.1以元知識為主,利用多媒體技術傳遞社交原則

傳授元知識是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第一步。一切創(chuàng)新手段都必須建立在學生具有扎實語言能力的基礎上。其一,教師需要按照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相對應的多媒體應用和素材,例如講義、PPT、網(wǎng)絡資料等內容。所選素材需要以講解行為特征和語言應用模式為主,重點在于認知和積累,元知識傳授階段不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完全性”培養(yǎng)。例如在“請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劃分不同級別的對話狀態(tài),如兒女對父母進行請求時的語言習慣,下屬對上級有所請求時需要掌握的語言技巧等。具體的掌握過程可以先由學生作為主導,即學生先依照教材和網(wǎng)絡資源,查找不同“請求”語言環(huán)境的語言特征,查找完畢后要求學生將具體的資料按照不同情境,以目錄形式作以區(qū)分。其二,在此期間,教師需要不斷在投影或白屏中為學生提供一些素材的拓展方向,例如企業(yè)交易情境中的“請求”、不同社會地位的陌生人之間的“請求”等。教師不提供具體的話語技巧內容,僅對學生的查找思路進行適當提示。如若本班學生的語言基礎能力比較扎實,則教師不應做出引導行為,僅做方向觀察作用,時刻注意學生的總結方向是否出錯。當學生完成信息搜集和目錄形態(tài)的概括后,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出學生對應的教學素材,例如電影、動畫、圖文音樂等內容,從而使學生從更加直觀和專業(yè)化的角度,充分掌握語言交際在具體語境中的應用形式。其三,教師需要鍛煉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具體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能力均等的行動小組,要求學生以影片或音頻內容為主,分析每個不同情境中“請求”的語言區(qū)別。當學生給出的答案完成度較高時,教師要及時對學生進行鼓勵;當學生總結的內容中出現(xiàn)冗余或錯誤現(xiàn)象時,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語言分析方向加以改正。

3.3.2增加課堂中的知識點輸入

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分為兩部分,其一是語言能力,其二是交際能力。故教師應該針對這兩點內容,以課堂環(huán)境和多媒體技術為主,增加課堂中的知識點輸出。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前充分查閱各類音像素材,盡量用當代大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方式來擴充多媒體教學的內容。例如當代大學生更加喜歡“冒險”形態(tài)的信息,他們喜歡在細微的線索中自行探尋知識點的全貌,故教師可以將查找到的網(wǎng)絡素材加以碎片化處理,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線索,而并非提供整體的知識點結構。以隱喻為例,教師可以剪輯一些細碎的電影畫面,在畫面中打好相應的字幕,詢問學生這種對話情境和肢體語言一般會在哪種交際情境中出現(xiàn)。這時學生就會根據(jù)自身的語言知識點儲備和常識經(jīng)驗,對多媒體所展示出的細碎素材進行充分的語言研究。其次,教師可以設定一個行動計劃,計劃中包含完整的語境訓練內容。在第一階段,學生需要根據(jù)計劃中給出的語境影片選段對其語境內所包含的話語進行模仿。模仿的重點在于掌握語音語法以及固定的交流句式。第二階段,學生需要根據(jù)給定的語境情境兩兩一組進行自主對話,這一階段重點考量學生對于元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需要格外注重對學生的思維模式和語言習慣進行糾錯,切勿讓學生在進階階段中養(yǎng)成錯誤的交際習慣。

3.3.3將輸入行為調整為輸出

輸出行為通俗而言即為檢驗行為。大學生語用能力需要培養(yǎng),也需要在檢驗中得出當前計劃是否可能的相關結論。具體的實施步驟可分為兩點,其一,教師再次在班級中規(guī)劃行動小組,并設定清晰的角色扮演計劃。該計劃應具有一定的宏觀性特征,即一整節(jié)課都需要以學生扮演各自的角色展開交流,交流時應保證本節(jié)課全部為英語交流。這樣一來,教師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班級內交流環(huán)境的專業(yè)性,也能夠輔助全部學生都能進入完整的英語語境“社會”中,開展社會行動,在行動中檢驗自身的語用能力。其二,教師應該加大計算機技術與學生之間的交互特性,在高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電腦構建虛擬語境,即組織學生與虛擬的“美國人”、英國人”進行對話。應用計算機技術實現(xiàn)模擬具有兩點優(yōu)勢,即既可以保證對話的即時性,減少對話反饋中的語法錯誤,也可以將學生的交流語言加以記錄和判斷,這種方式要比生生互動更具專業(yè)性。

3.3.4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創(chuàng)新后的培養(yǎng)計劃提出反饋

教學評價是高校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多媒體技術的加持下,教學人員可以在教學階段搜集學生的對談表現(xiàn)以及創(chuàng)新性的語用思維,并將這些重要的評價信息以圖表或表格的方式呈現(xiàn),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直觀和程式化的評價結構。而學生既可以在課堂環(huán)境中對自己和他人的表現(xiàn)作出評價和經(jīng)驗交流,也可以自己保存一份電子版資料,供自身在課余時間或復習階段再次依照這些成型的交際經(jīng)驗來精化自身的語言能力儲備量。而教師若要保證這份教學評價具有實際的復習參考特征,就需要格外注重記錄的形式,形式需精煉清晰,切勿長篇大論令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4.結語

第6篇: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范文

關鍵詞:小學思品;多媒體教學;應用;優(yōu)勢

由于現(xiàn)代化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成為小學思品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方法。多媒體技術因其自身形象性、生動化的特征對以往的小學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進,不僅活躍了小學思品課堂的學習氣氛,還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

一、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原則

1.堅持互動的原則: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技術主要體現(xiàn)了小學思品學科老師和學生進行情感互動的過程,在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因先進技術而削弱了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作為思想品德學科的老師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及時引導的作用,發(fā)揮出一個教育者應當具有的導向作用,愛崗敬業(yè),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采用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并及時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課下多與學生互動,促進師生之間的友好交流,有效提升小學思品課的教學水平。

2.信息篩選的原則:在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思品課教學的過程中,要將現(xiàn)代技術和實際教學整合起來,思品老師應當明白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的多樣性,對相關的信息能夠進行判別和篩選,舍棄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尤其是對那些垃圾信息要及時做出處理,從而有效避免相關信息不會受到污染的不利影響,成為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的決策者,為學生帶來準確、有利的思品學科資源。

3.針對性的原則:在小學思品課教學過程中,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中一定從實際出發(fā),明確教學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仔細研究,在給學生講課時要突出重點和難點,堅決杜絕形式主義。作為思品老師,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首要任務,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任務。多媒體教學的內容一定要和課堂的知識有一定聯(lián)系性,老師要掌握教材中的內容,還要會操作多媒體,同時將相關知識采用多媒體形式展示給學生,做到有針對性的教學,激發(fā)學生對思品的求知欲望。

4.適度的原則:盡管多媒體技術更為直觀、更形象,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能過度,應當在教學中讓多媒體技術和其它教學模式融合起來,實現(xiàn)不同教學模式的交替使用。這樣一來,有效避免了學生大腦的疲勞,確保學生有較高的集中力進行思品學習。

二、小學思品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

1.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教學內容的情境化,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興趣是小學生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思品課教學中,老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相關知識的情境化,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作為思品老師應當在教學中更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將多媒體的最大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給學生播放相關內容的視頻和歌曲,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美的享受,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2.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更為具體化:對于小學生來說,思品學科的概念多,理論性又強,因此,如果不及時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會使教學的內容顯得空洞,很容易造成學生的乏味。利用多媒體有聲有色的將思品知識講給學生,會便于學生理解,尤其是將一些道德觀點更為具體、形象化的呈現(xiàn)給小學生。例如老師在給學生講文化之旅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展示文化、風土人情的圖片,同時配上解說詞,讓學生在欣賞美好景物的同時掌握更多的思品知識。

3.多媒體教學實現(xiàn)對思品課難點知識的突破: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比較弱,因此要理解思品課的知識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應用多媒體計算教學,通過對概念的形象化展示,呈現(xiàn)相關知識的視頻型,動畫型,有效增強消學生直觀印象,同時多媒體技術也成為突破思品教學重點的重要教學手段。

三、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思品課教學的應用

1.動畫在小學思品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由于動畫自身具有生動、形象的特征,因而得到大部分學生的喜愛和青睞,動畫成為較受小學生喜愛的一種多媒體表現(xiàn)的方式。在思品課教學中,老師給學生播放相關動畫,能夠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把學生帶到一種動畫的意境中,實現(xiàn)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感受生活,有效激發(fā)學生對思品課的學習興趣,也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2.多媒體中的視頻資料在小學思品課中的應用:教育學經(jīng)過多次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聽覺中得到的知識記憶占百分之十,而在視覺中得到的知識記憶占到百分之二十五。如果采用同步設備,實現(xiàn)視覺和聽覺的有機結合,這時的記憶力可以達到百分之七十。所以,在小學思品課教學中應用視頻資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3.音樂播放在小學思品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聽音樂可以舒緩人的心情,音樂是表達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在多媒體教學中,給學生播放思品課相關的音樂,能夠提高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從而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得到啟發(fā),收到感染,逐漸的培養(yǎng)自己的認知能力。例如,老師在給學生講解“生命權”的時候,要先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歌曲,比如《健康歌》,讓學生隨著音樂的伴奏動起來,活躍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對健康歌曲的播放,讓學生更好的感受生命與健康的重要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熱點在小學思品課教學中的應用:熱點、焦點問題是小學生比較敏感的話題,因此,思品老師要將熱點問題及時引入到思品教學中來,例如,可以將大家都熟悉的焦點訪談節(jié)目進行重要片段的剪輯,展示給學生。例如在講到互相尊重的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播放剪輯的錄像,即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思品課上直接頂撞老師。這個學生不僅不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還不利于同學之間的友好關系。

四、結語

多媒體技術因其自身形象、生動、具體、不受時間限制的特點被小學思品課教學得到廣泛的應用,應用這種先進教學技術不僅活躍了學習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有效提升小學思品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俊強. 試論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思品課教學的\用[J]. 考試周刊, 2015(34):135-136.

第7篇: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范文

一、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概念

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就是概念,它是邏輯思維最基本的形式。物理概念屬于科學概念的范疇,是自然科學的一部分,是反應物質屬性的一種思維形式。物理概念不僅具有一般概念的屬性,而且還具有自身的特性。物質本身的物理性質或某方面的特征是物理概念的主要反映,它還反映運動的某一狀態(tài)或過程的物理特征。物理概念的建立是在大量的物理事實和物理實驗的基礎上,它反映了物理事實的一種本質的。

中學的物理教學中,學生要真正的學好物理,就要熟練掌握物理概念,只有這樣才能夠正確的理解物理事實,掌握物理原理和物理規(guī)律,提高分析和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物理概念教學是中學物理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順利地建立起概念,并逐步理解直到完全掌握,這也是學好物理的基礎。在進行相關的概念教學時,老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引入這個概念的目的,為什么要引入這一概念,通過認知的定向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需求。通過從現(xiàn)實生活總結出來的概念,要用歸類的方法找出它的共性;對比較抽象的概念,除了概括出其共性以外,還要挖掘這些共同特征所反映出來的物理本質和物理屬性,并用簡潔的語言定義出概念的特征或屬性。最后,應通過提供充分的概念應用實例來幫助學生了解該概念及之間的相互區(qū)別和聯(lián)系,以達到深入理解概念的目的。結合多媒體去進行物理概念的教學,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體提供豐富學習資源可促進學生理解與運用物理規(guī)律

物體規(guī)律是物理現(xiàn)象或物理過程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發(fā)展和變化的必然趨勢及本質聯(lián)系的反映,它包括定理、定律、定則和原理等。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之間是有區(qū)別的,其區(qū)別在于物理概念是思維形式,物理規(guī)律是客觀規(guī)律,前者是無條件的,后者是有條件的。相關物理觀念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是通過物理規(guī)律來反映。物理規(guī)律是構建中學生物理知識結構體系的樞紐,是中學物理基礎知識最重要的內容,也是中學物理教學的中心任務之一。物理學研究表明,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概括,都需要通過思維進行加工。無論是物理實驗學習中的形象思維,還是物理概念學習中的抽象思維,都必須經(jīng)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和抽象等思維環(huán)節(jié),構成物理規(guī)律學習最基本的思維過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征過程――即物理概念的逐漸建立過程。建構主義還認為,建構是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事物。利用多媒體進行中學物理規(guī)律的教學,有助于學生掌握規(guī)律的本質。

三、運用多媒體豐富的視聽資源擴大物理實驗教學

新課程標準將實驗分為多種形式,如課堂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設計性實驗、探究性實驗、調查類實驗等。教師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更應該重視課堂演示實驗及學生實驗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物理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儀器還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演示現(xiàn)象持續(xù)時間短、可見度低、使用模型時實驗儀器內部各部分的活動情況無法看到等。這些因素的存在會使演示實驗的目的打了折扣,同時也對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不利。利用數(shù)字化的實驗平臺和演示實驗教學儀器等視頻設備進行中學物理教學,學生通過觀看生活中常見的視頻有了感性認識之后,通過投影機還可以觀看演示實驗現(xiàn)象,進一步通過數(shù)字化的實驗設備還可以獲得理性的認識和分析,準確地描述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學習物理更加容易。

四、利用多媒體整合學習資源促進物理習題教學

第8篇: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范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課堂教學;重要性 作用

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讓多媒體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及手段已無法適應改革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方針指導下,研究如何讓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一課題,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多媒體技術的概念及其特點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建立起一定的邏輯關系,實現(xiàn)人機交互作用的技術。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形象教學和模擬展示來實現(xiàn)知識的傳授和轉化,具體表現(xiàn)在電子教案、形象教學、模擬交互過程、網(wǎng)絡多媒體教學等方面。

多媒體技術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育技術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1)信息載體的多樣性,課堂教學的內容可以以圖文、動畫、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為載體進行講授。(2)教學過程的交互性,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實現(xiàn)人機互動,教師或學生可以與計算機的多種信息媒體進行交互操作,便于更加有效地控制和使用教學信息。(3)教學方式的生動性,多媒體技術為課堂教學提供了形式生動多樣的手段。(4)突破了時空限制,課堂教學內容可以隨時隨地轉換和再現(xiàn)。

(二)多媒體技術應用的重要意義

多媒體技術本身具有的特性與功能正是諸多其他教育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必然對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宏觀層面,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于教育思想、教學理論的提高、對于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完善以及教學模式、教育體制的改革意義深遠;微觀層面,多元化的多媒體手段在增加課業(yè)內容的趣味性和生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及參與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二、目前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一)多媒體技術應用現(xiàn)狀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電子產業(yè)的興起、教學設備現(xiàn)代化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進入課堂教學,成為教育手段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演示和教學已經(jīng)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在小學和中學的固定教室基本都配備了投影儀、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或專門配有進行多媒體教學的語音影像教室。各學科教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利用先進的影音傳輸及成像設備可以將預授課程生動、形象地加以展示和闡釋,學生可以通過制作電子作業(yè)等形式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的多媒體互動。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多媒體技術一定程度上在課堂教學中得以應用,但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還比較有限,存在著諸多問題:(1)多媒體技術應用種類較單一,目前,在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主要利用了其生動形象演示的作用。教師在課前制定了固定的播放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機械的予以展示,學生被動的接受展示的內容。多媒體技術是一項復雜靈活多變的技術,除了利用投影儀和計算機進行展示外,還具有其它重要的教學功能,比如將紙質課本變成電子課本,利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無紙化學習。(2)機械的使用展示功能,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多媒體技術的先進不僅在于可以生動、形象地將課程展示給學生,更重要的在于師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有效的互動。

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先進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廣泛推進,不斷鉆研,才能使現(xiàn)代中小學課堂教育設備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多樣化、教育成果豐富化。要想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先進作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一)對學校教師進行多媒體技術課堂教學的專項培訓,使教師充分掌握和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該組織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的專門培訓,使教師能夠充分地掌握多媒體的應用技術,而不僅局限于使用其展示等簡單功能。

(二)加大力度進行多媒體應用技術軟件的開發(fā)和利用,增加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育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加強資源建設,提高多媒體課件質量,加緊制定應用多媒體技術從事課堂教學的統(tǒng)一標準,規(guī)范多媒體教學。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和學校的素質教育做出貢獻。

(四)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更好的發(fā)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利用多媒體教學,讓教師從繁重的課堂板書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對學生的引導和課程控制上。利用多媒體技術的交互性特點,增強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結  論: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必將引起教育方式的巨大變革,我們需要做的是不斷彌補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努力掌握更多更新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思維,讓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更大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9篇:多媒體技術概念和特征范文

一、化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促進教師在教育理念和教學形式上發(fā)生轉變

1.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樹立新理念,使自己成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改變傳統(tǒng)的、陳舊的教學手段,使教師成為教學的創(chuàng)造者、開發(fā)者,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建立多實踐、多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要認識到化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就是要使自己從原來的知識“講授者”的角色,自然地轉換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監(jiān)督者。

2.學生地位的轉變

新課標為每個學生提供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切實參與到教學中來,一切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教師要認識到化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能讓學生進行個別化學習和選擇性學習,能將學生由傳統(tǒng)教學的單純聽講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轉變到自主學習與積極探索知識的主體地位。在多媒體技術環(huán)境中,教師要盡可能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知識和能力層次,設計、選取適合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學習方式讓學生來進行學習。

3.教學過程的轉變

教師必須認識到,使用化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能使教師在多媒體技術環(huán)境下靈活地應用各種教學資源和課件來為教學服務,指導學生應用各種化學資源和課件來開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活動?;瘜W課上,教師可使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自己創(chuàng)作的或下載的化學課件,給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的化學知識,增大化學課的教學容量,還可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恰當?shù)慕虒W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來學習化學知識,從中去發(fā)現(xiàn)知識、理解知識和自主構建化學知識體系。這樣充分地調動起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有更多、更自由的機會去探索化學知識,培養(yǎng)獨立獲取新知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4.時間、空間的突破

化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在時間和空間上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使化學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書本、教室和實驗室,使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延伸和擴展。在多媒體技術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案和課件在校園網(wǎng)或Internet的中學教學網(wǎng)站上,供學生在課余時間上機查詢和使用,給學生的預習、復習提供了良好的課外學習環(huán)境。學生和教師可以建立電子信箱,跨躍時間和空間,利用網(wǎng)絡中的在線討論與不同人群進行交流,相互討論,相互合作,逐步學會共同學習。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幫助,提供不同的有價值的學習資料,交流不同的學習體驗,實現(xiàn)資源共享。

二、化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整合具有良好的優(yōu)越性

1.多媒體技術可以模擬抽象的化學知識和微觀知識

多媒體技術能把文字、聲音、圖像、音像、動畫等傳播方法集于一體,并賦與教學信息傳播的交互功能,它把各種信息通過細致的手段完美地結合。中學化學中有一些化學概念及原理比較抽象,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難以理解。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動畫模擬,能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微觀粒子的運動特征,變抽象為形象,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微觀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理解化學原理,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多媒體技術可以展現(xiàn)難以操作的實驗和危險性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