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政治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新課程改革條件下要搞好高中政治教學,筆者認為應該重視以下幾個問題的思考和研究。
一、教學理念轉變
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重知識內容和結論,輕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重認知教學,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的問題。新課程改革針對這一問題,首先就要求教學理念的轉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yǎng)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但是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些教師追求教學設計新穎,但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沒有改變,仍然是在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一些教師只是注重學生一堂課下來對教材基本觀點的接受,對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對于學生有勝過教師的獨到見解也不予以鼓勵。面對學生的不同意見,有的教師回應“這道題就這么答,不能改了”,“教參”便成為問題的標準答案。足見在一些教師潛意識里依然關注的是教案,總希望學生沿著自己事先設定的思路回答問題,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間開展“自主”活動,最后圓滿地實現預定目標。豈不知,這種教學恰恰把學生的學習引入死胡同——為認同而學習,為標準答案而思考。這些看似正確、深刻、全面的標準答案,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fā)揮。
我們的教師們做到了真正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教為學服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嗎?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應僅停留在口號上。我想我們應該建立這樣一種理念:注重學生發(fā)展,關注學生個性需要;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體現與人文的結合;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多樣學習方式;注意學科滲透,改變學科本位觀念;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應是充滿創(chuàng)造的過程,應是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過程。關注我們學生的需求,給學生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吧。
二、教學方式、方法轉變
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方法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理念不轉變,方式、方法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方法不轉變,理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傳統(tǒng)的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五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是與“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yǎng)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的應試教育理念相適應的。
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第一,教法和學法的開放性
教學中,實施教學方法的開放和學習方法的開放,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按之去進行探究活動,最終了解一些知識,學會一些技能。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于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并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外匯的“賣入價”和“賣出價”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第二,從教材的利用者到課堂教學的設計者
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當好一堂課的設計者,要學會挖掘素材。政治教師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將當今國內外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三,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guī)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演示、幻燈、錄音、錄像等可以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參觀法、實際演練法、研討教學法及情感體驗教學法都可以嘗試。
第四,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
15—0039—01
一、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教學的四個弊端
1. 以教定學。教師的主角意識濃厚,表演欲望強烈。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存在,忽視了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忽視了對學生情況的分析。結果設定的教學重點與實際的教學點不相吻合,很難看到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很難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 以本為本。教師視教材為金科玉律,成為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的傳聲筒。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無遺漏、毫不越位地傳授教材內容視為課堂教學目的, 所授內容僅僅停留在課本上,觀察和實踐被束之高閣。
3. 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受教學活動計劃的影響大。教師認為教學的最理想狀態(tài)是按照自己的課前預設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節(jié)外生枝”。每當學生的思路與預設不吻合時,教師往往會千方百計地把學生的思路“拽”回來。教師期望的是學生按預先的設想作出回答,整個教學過程就像上緊了發(fā)條的鐘表一樣,什么時間講授,什么時間提問等都設計得“絲絲入扣”。
4. 學法單一。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經常處于一種緊張甚至對立的狀態(tài),缺乏信息交流。課堂上很少看見同學間的交流和探討,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和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封閉。
二、反思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果
反思一:在新課改條件下政治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yǎng)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在學生培養(yǎng)方面,教師要把教學目標定位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角度。要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在參與和實踐中實現自我感悟,在反思學習中重構自己的經驗,從而形成自己的行動策略和方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探索及學習能力。
反思二:新課改條件下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
要把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教為學服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等新教育理念落到實處,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學生自由支配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讓課堂教學成為充滿激情的過程,成為展示學生個性的過程。要給予他們思考和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允許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更多地關愛學生、鼓勵學生、相信學生和尊重學生。
反思三:新課改條件下教師在課堂中要轉變教學方式
第一,聯系實際,重視實踐。高中政治課中的一些政治概念和原理很抽象,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只有理論結合實際,學生才能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理論所概括的內容。教育家贊可夫說,要把沸騰的生活“請進”課堂來,讓“大社會”走進“小課堂”。新課程強調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活動,這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第二,在巧妙設疑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實質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巧設疑問。同時,要鼓勵學生質疑,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現問題,而不是單純被動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政治課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可以把圖畫、幻燈片、錄音、錄像等直觀教學手段和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充分運用到政治教學中去。
《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提出了“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的理念,指出“本課程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觀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的課程模塊?!彼裕處煴仨毦o跟政治教育思想的發(fā)展,轉變理念,與時俱進。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意三個“要”:
一、教師要重新審視自我,提高自身素質
1. 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引領著教育、教學實踐的方向,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教師要準確把握素質教育思想的內涵,廣泛涉獵、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古今中外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并把各種理論觀點進行對比分析,把握它們的本質。學生能引起對教育基本觀、基本價值的重新思考,不斷充實、更新、發(fā)展自己對教育的認識,并以這種新認識反思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只有這樣,才能脫離“教書匠”的層次,才能真正為素質教育作出貢獻。
2. 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并且看桶里的水是“新水”還是“舊水”,是“活水”還是“死水”。桶里的水如果是死水,實際可用量就會降低。知識系統(tǒng)是教師教學決策和行動的基礎。它包括教師所具有的特定學科知識,教師成功進行教學所必備的教學知識以及當代科學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識與大量的實踐知識等。盡管教師在上大學的時候獲得了一些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但是大量的知識仍來自自身的教學實踐和自我反思。教師要不斷地反思知識系統(tǒng),清除自己理論上的誤解和偏執(zhí),增強對教育實踐及其復雜情境的洞察和見識。特別是現代教師應該具有教育理論、學科專長、相關學科、職業(yè)技能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同時還要具有廣博的人文科學知識及跨學科知識。
二、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在課堂上,教師力爭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想為核心,育人為宗旨”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動起來。這種動實際是師生互動,是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
首先,要求教師轉變三種角色。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tǒng)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引導者;由傳統(tǒng)的填充知識占有者成為動態(tài)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師以新的角色實踐教學,使教師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走下三尺講臺,貼近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要求教師以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fā)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裁判員,積極參于其中,與他們交換意見,在情感上與學生建立朋友關系,使他們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
例如:在解答分析材料題時,要打破常規(guī)“一講到底”的方法。首先講幾道大家容易做錯的題,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然后再給全班聲明:“下面大家有不懂得題可以提問”“如果教師講了還有不懂得可以繼續(xù)提問”“即使你有最簡單的題不懂得也要放心大膽地提問?!边@幾點聲明縮短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大家踴躍發(fā)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不僅解決了學生不懂的問題,而且學生也感到教師的平易近人,為以后的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高中政治教學的困惑
1.新舊教材內容設置的差異,使教師倍感困惑。內容的高度概括、高度濃縮是新舊教材的最大不同之處,比如,舊教材《經濟常識》兩冊內容濃縮到了新教材的《經濟生活》中,新教材中的名詞、概念及結論性的東西少了,“活動”“閱讀”和“案例”等問題探究的形式多了,而教案和教師用書并沒有給出相應的解釋和說明,這些使我們的老師感到很不適應:一方面受傳統(tǒng)教學經驗的影響,老師對學生總不放心,老想幫學生挖好坑,引好水,結果越挖越深,知識層面盲目擴大,陷入新課改的誤區(qū);另一方面,由于高一政治課在課時安排上每周只有 3 課時,上課進度緊,課時少,課堂上無法補充太多的內容,使得很多教師感覺到課時不夠,無法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很多活動只是走過場,流于形式。
2.學生活動形式化、泛濫化,嘩眾取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標強調要注重活動教學和合作學習,提倡“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通過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創(chuàng)新的熱情,但這并不是對學生學習方式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的否定,不能斷章取義,將其片面理解為教學中活動越多越好,并形成了固定的活動—討論—發(fā)言的時尚所適從,教學質量根本無法保證。
3.片面理解自主學習,割裂教師講授與學生思考的關系。學生作為新課程教學的主體,他們是影響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重要因素。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是新課程改革教學成敗的關鍵。毋庸置疑,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但有些教師則據此認為,學生自主學習就是讓教師成為“旁觀者”,奉行“少說為佳”,更有甚者提出“教師不講乃最高課堂教學境界”的論斷,對此,筆者不敢茍同,新課程強調的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對教師講授作用的全盤否定。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對于那些離學生較遠空泛的理論知識,不可能全部讓學生獨立思考和理解,此時,教師恰當的講授,生動的舉例,就會啟發(fā)學生的同時,帶來事半功倍的好效果。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思考是統(tǒng)一的,師生互動才能真正實現情感的升華、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質量的解決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認真學習把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師生觀、教育觀、質量觀。通過轉變教學觀念,真正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由傳授者、管理者轉化為促進者、引導者,增強教學的民主意識,用愛心去與學生平等的溝通交流。面對高中思想課程的教學參考資料不一,學生評價方案和高考制度等相關配套方案尚不太明朗的現實,處在新課程第一線的高中政治教師要以發(fā)展的觀點改革課堂,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駕馭課堂,妥善處理新與舊、師與生、教與學的矛盾,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正真樹立新課程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
2.提高自身素質,突出教學重點,開發(fā)潛在資源。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關鍵在于一線廣大教師,如果原來說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具備一缸水的話,那么面對新課改,教師就要具備川流不息的源頭活水,我們要加深對新課程的理解,不斷豐富和改善自己的知識儲備,使自己的教學視野更加開闊。多讀書,廣涉獵。
除了要有各項專業(yè)知識外,還應當要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開發(fā)潛在的教學資源,不能像部分教師那樣熱衷于新舊教材的比較,甚至把舊教材當做新課程的參考書,盲目的對課堂知識進行補充,導致學生知識體系的混亂,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無益吾事,切不可為,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貫徹新課程理念,恰當運用本學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新的教材體系中。
3.深入了解學生,優(yōu)化教學策略,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取得預期效果,首先必須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狀況,明確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點、接受度。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采用靈活的策略處理好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品質,使不同個性的學生都得到發(fā)展。
三、在新課改教學理念下,政治課教師要積極探求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彎教學觀念,變“指揮者”為“引導者”。要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教程中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自我定向、自我探究、自我評價、自我調控、自我激勵。
2.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教師要由單純的講解式教學方法走出來,向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轉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技能、創(chuàng)新人格,創(chuàng)造一個愉快、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良好的教學風格是教師向學生有效傳授知識的促進因素,對學生的學習將產生很大的影響,與學生在情感行為、認知領域的學習有密切的關系。友好的態(tài)度、坦誠的性格、富有戲劇性變化的語言和行為使教學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學是一門創(chuàng)新型藝術,作為我們一線政治教師,必須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突破思維定勢,吐故納新,提高自身素質,以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培養(yǎng)高素質現代化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羅明.也談政治課有效教學課堂的構建[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6)
[2]黃萍.淺談政治課課堂結構的改革[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2)
[3]王發(fā).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中的生活滲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5)
關鍵詞 高中政治 探究教學 新課改
高中政治是一門以社會生活為基礎的學科。探究是了解社會最本質的特征之一。如何將接受式教學轉化為探究式教學,通過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思考的問題。探究式教學強化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內容目標和過程目標的有機聯系,克服了應試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重內容目標、輕過程目標的弊端,有利于全面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在政治課實施探究教學的模式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更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情感覺悟,進而實現政治學科教育“知、情、意、行”的有機統(tǒng)一。
一、高中政治實施探究教學的實踐
(一)概念教學中的整合探究。
高中教學作為基礎教育來說,強調“雙基”教學。政治學科,同樣如此。概念和概念之間存在著聯系,理論與理論之間也存在著聯系,充分利用這些關系是有效實施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開展探究教學的一個研究視角。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嘗試著用聯系的觀點整合探究。
通過這樣的探究教學,就把《經濟生活》第四單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知識與第一單元影響價格的因素,通貨膨脹的知識,第三單元財政的作用這些知識點都聯系了起來,進行整合探究。一方面讓學生對基礎的理論有了更深的掌握,同時也能對課本前后知識融會貫通,達到鞏固基礎的目的,使教學和復習都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讓學生在探究中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原因,歸納總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整合知識的能力。
(二)小組教學中的合作探究。
學習行為是一種社會化行為,唯有同他人溝通、互動,才能取得較大的成效。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成員之間的互動與競爭,不僅能夠使學生踴躍參與探究活動,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分析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探究效果,多一次鑒賞同學成果從而提升自己成果的機會。
(三)問題教學中的變式探究。
復習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全面掌握課本知識和技能,提高復習的效率和針對性,在復習的過程中可以以問題為導向,隨時回歸教材,找到知識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通過探究教學,不斷完善和深化中學政治知識。例如在高三居民幸福感熱點專題復習教學中,抓住其本質規(guī)律進行變式探究,找到知識主線,既培養(yǎng)能力,又提高復習效率。
二、高中政治實施探究教學的反思
(一)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教師要敢于探究。
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考試評價制度仍然是束縛一線教師開展探究教學的重要因素。探究教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勢必會影響課堂上知識的傳授量,影響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因此雖然表面上新課改進行的如火如荼,但很多教師不愿在常規(guī)課上進行探究嘗試。只有在公開課上為了體現新課程理念而進行探究設計。因此,要想充分發(fā)揮探究式教學的積極作用,一要求改變課程考試評價機制,二要求我們的老師要真正為學生出發(f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敢于探究。
(二)以新課程目標位導向,教師要善于探究。
政治探究教學是“過程與方法”、“能力與知識”的豐收,有些教師認為只要采用“辯論、小品、討論”等形式就是進行探究式學習,既不對探究活動開始之前的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也不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適時介入或在探究完后進行整合小結,對學生的探究活動放任自由,重形式輕內容。在教學實踐中要求我們教師加強合作交流,把自己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與大家一起分享,讓探究不在成為表面的熱鬧!
總之,探究教學是師生共同的精神生活過程,是學生自我探索和發(fā)現真理的過程,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活動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它必將融入教學的主陣地,成為課堂教學的新亮點。我們希望通過探究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學習動機,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升能力!
參考文獻:
[1]閏承利.素質教育課堂優(yōu)化策略[N].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8.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答題規(guī)范化;專業(yè)術語
考試所要考查的各種能力最終要通過學生在答題過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試卷上。 能力測試型的題目,需要學生依據學過的概念、原理,用恰當的政治學科專業(yè)術語,去解釋人類經濟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遇到的經濟問題、哲學問題和政治問題。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既是教師長期忽略,也是學生所普遍欠缺的,所以能力測試要求的提高和學生文字表達能力普遍較差的矛盾也就顯現出來了。規(guī)范化答題問題已成為教師和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在平時教學中必須予以重視并加以培養(yǎng)。下面我談一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一、答題不規(guī)范的表現
1.答題方向性錯誤,即答非所問。例如,題目要求用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回答,學生卻用政治常識解答;題目要求用辯證法的知識,學生卻用唯物論的知識來解答。2.沒有使用政治學科專業(yè)術語答題。口語化、事例化、答題答不到題目的要點,文字表述不準確,錯別字多。 3.使用專業(yè)術語不規(guī)范,導致文字表達不準確,甚至表述錯誤。例如,人民民主寫成公民民主;資源配置說成是資源配制;矛盾的斗爭性說成是矛盾的戰(zhàn)斗性;經濟效益的提高寫成利潤的提高等等。
二、學生答題不規(guī)范化的原因
學生答題不規(guī)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原因,又有深層次的原因。(1)心理因素。據心理學家分析,75%的考生臨考前都有焦慮、恐慌、緊張情緒,因此容易怯場,導致記憶混亂,思維受阻發(fā)生失誤而失分。這主要是對知識點的掌握不深刻而造成的。(2)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床坏皆囶}中的“隱含題意”,所謂隱含題意就是沒有明確設問的形式和要求,只能根據題目的情境設置具體分析作答。而考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歸納能力,錯誤地或不能全面地理解材料的隱含題意。(3)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靠。對概念和原理缺乏必要的理解,因此解題時不能很好地結合所給材料分析,造成概念、原理與材料內容脫節(jié)。又由于基礎知識不牢靠,答題時不能很好地運用政治術語和時政語言,使得答題語言不規(guī)范而失分。
三、規(guī)范化答題的要求
政治規(guī)范化答題的要求是使用政治學科專業(yè)術語進行答題,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語言去答題。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專業(yè)術浯,如經濟常識中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價值規(guī)律等等;哲學常識中的物質、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量變、質變、認識、實踐、人生價值等等;政治常識中的國家職能、國家政體、共和制、民利、依法治國、國家利益、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使用專業(yè)術語答題時一定要做到科學、嚴謹、準確。例如,意識的能動作用不能寫成意識的反作用,人民民主不能寫成人民,自由不能寫成宗教自由,對人民負責原則不能寫成對人負責原則。
四、如何讓使學生答題規(guī)范化
1.構建全面、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結構是進行規(guī)范化答題的基礎。所謂全面是指知識結構中需包含考試說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識點,為進行規(guī)范化答題做好相應的知識儲備。所謂系統(tǒng),就是要對眾多的知識點進行良好的組織,在大腦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識結構。要構建這種應用功能強大的知識系統(tǒng),必須拋棄陳舊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和消極、被動、機械的學習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2.建立以學科思維能力為核心的能力結構是提高答題的針對性、邏輯性、條理性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地討論和交流,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精選典型試題進行思維訓練(平時加強簡答題和辨析題的訓練);讓學生對照標準答案進行反復分析理解;對答題中出現的不規(guī)范化的問題及時點撥,以幫助學生自我反思等。
而要解決好學生們的這些問題,讓他們把思想政治學好,我認為最好的捷徑就是古話“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只有靠學生自己孜孜不倦的勤奮努力,夯實基礎,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才會開發(fā)學生思維。具體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要認真反復地看書,理解每課或者單元的知識結構
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為學生對書本知識的不了解,頭腦里根本就沒有保存答題時所要的知識點,因此,學生在做題時當然只能是有問不答、答非所問和廢話連篇了。所以,要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就必須要求學生認真反復地看書。所謂認真看書,首先就是要看目錄,了解全書的知識體系,列出每一課的提綱及觀點;其次要抓重點,記要點,對理解、活動類的知識要重點掌握;再次,要將重點、要點知識擴展開來,再現相關的全部知識,系統(tǒng)復習。在學習或復習時可采用歸類法、比較法、列表分析法等掌握;還可以把有關的知識串在一起進行復習,找出容易掌握的方法。而所謂反復地看書,就是因為我的們記億能力具有有限性,孔子就曾經說過“溫故而知新”嘛,通過認真反復地看書,并力求在實踐中做到舉一反三,見一葉而知天下之秋,融會貫通地運用書本知識,只有把書本知識轉化成自己的知識,才是終身受用的知識,從而在答題時就不會出現一葉障目,不得要領了。所謂的理清知識結構就是明了問題的來龍去脈,追根求源,以達到一目了然、融會貫通。比如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的知識體系是:
二、要熟記基本知識點
要想夯實基礎、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就必須熟知教材中的基本知識點。一定要熟記在心,裝在腦子里,這就好比我們平時在網上下載的東西,一定要存進硬盤,一旦需要用它的時候,就從電腦里把它“搜索”出來,這樣就可以運用自如,運籌帷幄自然就可以決勝千里了。當然,我們人類的記憶可不是電腦,人的記憶具有遺忘的特點,因此思想品德的識記要運用小時間,勤記憶,多反復的方法,穿插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間,這樣既可以協(xié)調各科的學習,又收到很好的效果。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做到各有所長,不偏科從而各科協(xié)調發(fā)展。比如文化生活第10課的知識點有:1、 思想道德建設基本內容?為什么加強?怎樣加強?(面對道德修養(yǎng)不高的現象如何應對?)2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公民如何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3. 社會主義榮辱觀含義?為什么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4.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科學文化修養(yǎng)的含義以及關系?5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huán)節(jié)?
三、典型題要練習
多訓練典型例題,加強鍛煉,強化記憶。讓學生先通過自己獨立審題,開卷做答的形式,然后對照標準答案尋找與自己答案不一樣的地方,再回到材料看,找一下設問和材料中有哪些提示自己沒有考慮到或者哪些知識點和角度自己漏答了,再尋找與參考答案不同的原因,這樣反復練習,就可以逐步提高審題、解題的能力,并且在做答時也可能盡量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盡量少說口水話,如此反復,學生就會慢慢的做到“有話好好說了”。比如文化創(chuàng)新是文化生活第五課的重點,也是文化生活全部內容的重點,所以圍繞這一重點,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材料反復練習反復訓練,最終達到熟悉套路、融會貫通的目的。
一、加強中學政治教師教學反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中學政治教師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1、教學反思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政治課程的新課改要求改變過去的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的觀念,注重素質教育。實現新的課程目標,從知識目標,過程、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著手,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改變過去的傳統(tǒng)應試教育,進而實現素質教育,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綜合性人才。所以需要政治教師從新課改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知、情、意、信、行。政治課程是一門緊跟時展的課程,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我們更多培養(yǎng)的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轉折時期,心理和生理的成長朦朧期,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在某種程度上比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政治課程更注重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度和理解度,進而升華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因為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基本成熟,這就需要對于知識的掌握度更加清楚[1]。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個有學識的、善于思考的、有經驗的教師,他并不花很長時間去準備明天的課,他直接花在備課上的時間是很少的。但他確實一生都在為上好一節(jié)課而準備著。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斷豐富自己的頭腦”??傊还苁悄膫€階段的學生,作為政治教師,我們不僅僅要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適應時代的要求,也就是從人的發(fā)展角度來說,做一個對自己對社會有用的人[2]。
2、教學反思是適應政治課程特性及改善政治教學現狀的內在需要
政治課程本身帶有明顯的時代性。政治知識的更新速度快,尤其是時事政治,需要教師及時關注時事,要精、要準,這是教師基本的素質,只有教師本身具備了敏銳的觀察能力,才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來。從對幾所中學的調查來看,政治課程在初中屬于同學們心目中的副科,政治老師也只是運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完成政治教學,課后幾乎沒有作業(yè)。在高中文科政治作為一門主課,而理科的同學們更是對政治課程不重視,這就造成了只有文科學生學政治,而在所有的幾所學校里,理科班的學生遠遠多于文科班的學生,因此,政治課程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可學可不學的一門課,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受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習書本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怎樣做人,而政治課堂就在教學生怎樣做人這一點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3]?;诖?,政治課程呈現出的現狀就需要所有的政治老師反思自己,應該面對不同年級,不同科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運用不同的教學目標施展教學,這樣才能夠完成新大綱、新課改對政治課的要求,也能使每一個學生達到真正的受教育目的。
(二)中學政治課教師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1、教學反思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一節(jié)好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還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都體現出教師專業(yè)水平。如果一直處于一個重復的狀態(tài)那么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興趣降低,覺得老師的知識更新速度太慢,學習效果將會不理想;如果一個老師不斷反思教學的問題,知識的新穎度,以及學生的需要等等,這樣就會將學生和課堂融為一體,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迅速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尤其是政治課堂,本身知識的枯燥性,如果政治老師沒有根據課程的設置進行良好的教學設計,那么一節(jié)課堂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堂,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將會失去學習政治課的動力。因此,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自己的思維觀念,知識觀念,適應時代要求,不斷反思,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2、教學反思能夠促進教師專業(yè)的成長
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的變化發(fā)展是從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的過程。教學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不斷自我否定自我發(fā)展的過程,教師通過對自身存在問題的分析,不斷思考創(chuàng)新尋求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不斷適應課堂和學生的需要,使教師領悟實踐發(fā)展的原理,通過對問題的思考,不僅提升了自己的思維靈活性,同時對于問題的解決更加具有靈活性,不斷促進自身專業(yè)水平的發(fā)展。政治課本身需要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功底,同時也需要教師具有發(fā)展性的眼光和創(chuàng)新性的思維。一節(jié)好的政治課堂不僅是學生的收獲,更是政治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對問題的把握和教學的把握以及經驗積累的良方[4]。
二、加強中學政治教師教學反思水平的對策
(一)強化中學政治教師的教學反思意識
意識是行動的向導。有良好的教學反思習慣,對于教學和自身的成長具有很大的作用,中學政治教師的教學反思意識的薄弱,對于教學效果和自身素質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制約。因此,必須重視提高教師努力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強化中學政治教師的教學反思意識主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做:
一是學校應加強教學反思意識的宣傳。政治學科不同與其他學科,他體現了的與時俱進性。學??梢赃m時進行教學反思意識培養(yǎng)的專題講座,摒棄教師一節(jié)課重復幾屆學生講的這種習慣,要求教學反思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二是學校應注重培養(yǎng)教師自我提高的內在動機,激發(fā)教師的反思活力。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不再是單純的“教書匠”,不僅要適應時代要求,提高專業(yè)技能成長,還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此政治教師要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對外界事物要善于發(fā)現,積極探索,不斷發(fā)展。同時政治教師還應堅持否定之否定原理的批判懷疑精神,對于任何事物都要產生自己的想法,敢于質疑,這樣才能得到自我發(fā)展。
(二)營造良好的中學政治教師教學反思氛圍
環(huán)境是影響人發(fā)展的因素之一。中學政治教師缺乏濃厚的反思氛圍,這對于反思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限制。作為學校,應該為教師創(chuàng)造輕松自由的教學反思環(huán)境。一是學??梢悦刻旖o教師提供幾個小時在一起工作的時間,教師對于教學預案的設計,教學方法等等問題相互交流,一起來探討課堂教學,以此來促進教學過程的改進和提高,幫助有疑問的老師解決問題。二是學??梢蚤_展政治教學研討會,教師可以提出自己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大家一起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最終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達到共同成長。三是基于學科特點可以組織教師利用集體空余時間進行時事政治的評析,通過大家共同對于熱點問題的自我認識,將其引入到課堂,共同思考,以培養(yǎng)教師的學科思維[5]。
(三)優(yōu)化中學政治教師的教學反思方法
很多教師沒有好的教學反思方法,對于問題只是停留在記憶在腦海里。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對于產生的問題教師應該實實在在的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才能夠有助于教學反思水平的提高。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
一是寫教學日志。寫教學日志是反思的一種基本方法。教師課后寫教學日志的過程也是教師教學自我反思的過程,可以對于教學中產生的問題,教學的成功之處等等進行記錄,課后進行對問題的剖析,自我回顧,以實現自己的成長。
二是寫博客。網絡技術的日益發(fā)達對于教師來說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教師可以課后將其課堂的講授情況寫成博客,在網上,讓更多的專家同行進行評析,對于遇到的問題提出建議和意見,大家集思廣益,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對于政治老師來說是一種教學反思及其簡單有效的方法。
三是檔案袋反思。對于教學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專業(yè)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學生產生的問題,教學的成功之處,失敗之處等進行記錄,做好個人教師職業(yè)生涯成長的記錄簿,并作出思考,不斷對其中所產生的問題,經驗進行分析總結,這對教師實現自我發(fā)展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四是集體小組的討論學習交流。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教師在教學中的各個方面的問題,可以通過教學小組的討論研究,提出小組意見,教師并通過思考將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才能得出精確的答案。這對于教師教學的重建和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很大的作用[6]。
(四)理清中學政治教師的教學反思維度
政治教師有了教學反思的目標,才能夠成長。一般而言,教學反思的具體維度可以從下幾方面考慮:
一是從自身反思。教師作為傳授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知識的講授必須正確,因此教師在教學完后可以對于知識的系統(tǒng)性學習是否完整、正確進行回顧思考。還要反思自己的專業(yè)理念是否新穎,專業(yè)能力是否提高、師德修養(yǎng)是否體現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應該考慮的。
二是從學生反思。教師上完一節(jié)課,需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存在的問題,例如課上學生的表現,回答問題的正確錯誤原因,學生組織能力的狀況,學生的課堂氣氛等等關于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學生的行為變化來對自己的處理方式進行思考,這樣教師對于問題的解決也會上升一個層次。
三是從同事角度反思。對于同樣的課堂,其他老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與自己的不同,其他老師的教學設計的優(yōu)缺點,老師的教學風格等等都是作為一個教師應該反思的問題。同時在跟同事的交流過程中,他們對問題解決的思路與自己的不同,這些都是教師反思的內容。
四是從理論文獻的角度。例如對于教學中所產生的問題,相關的專家如何作一解釋,與自己的想法相比較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與專家的思想相碰撞,產生新的思維火花,這樣才能夠使問題的答案富有創(chuàng)新性[7]。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教學氛圍 教學策略 引導
傳統(tǒng)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弊端,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政治教師,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新標準的試行為我們解決這一弊端提供了機遇。可當我們冷靜、仔細地觀察作為培養(yǎng)人的主陣地之一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時,發(fā)現存在著如下兩種情形:一是在各類公開課、優(yōu)質課、評比課中存在著以追求吸引和滿足學生感官刺激為目標的教學傾向,還美其名曰為“新課程理念的課堂教學”。二是在日常教學課堂中存在著以各類考試分數為目標的教學追求,彌漫著一心提高考試技能的濃厚氣氛。這些值得提醒廣大一線教師。
一、“吹氣球式”課堂教學
在許多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發(fā)現教師大多數時候只采用講授為主的單一形式傳授知識和解題技能,學生得到的是暫時性的知識擴充和解題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試過后大部分還給了教師。我們稱之為“吹氣球式”課堂教學,即學生如同“氣球”,在學習期間,教師不斷地對著“氣球”吹氣,吹到一定程度后,放手讓其沖出去,即參加各類考試;不論沖得遠還是近——考上或考不上,沖完后,氣球中的氣也就泄完了,學生腦中仍空空如也。這是完全背離新課程理念的。
這些教師一般采用這樣的講解策略:首先檢查學生過去已經學習過的內容,然后呈現新的內容,并使用大量的時間予以講解;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以鞏固新的學習內容;最后布置較多的作業(yè)來強化訓練,提升學習效果。
我們都知道,在不同的課型下存在著因采取不同教學策略而產生不同教學效果,但就此就認為策略和效果之間存在著機械的一一對應關系,則是一種簡單化思維。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面對日益豐富、充滿靈性的課堂教育教學實踐,必須在課堂教學策略上樹立“棄佳求適”觀念。換句話說,教師在實際教學時面對眾多的教學策略,任何時候、任何情況都不要相信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應該針對不同教學內容,依據教學設施、自身及學生特點加以分析、選擇,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思考而形成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在教學《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一課時,我有意識地組織了一次關于價值取向的討論。我讓同學們在課前對社會上流行的一些價值取向進行分析,形成觀點,然后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上課了,我讓同學們自由交流,分組討論,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觀點的同學集聚在了一起,幾個討論小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們在小組內通過討論把各自的思想迅速進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組的鮮明觀點。十五分鐘后,科代表作為主持人宣布全班討論開始,各小組分別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陳述了他們各自的觀點,然后大家開始對這些觀點進行討論。有趣的是大家討論的焦點并不是拜金主義或享樂主義價值取向,而是一個小組提出的“利他而無回報的活動是無意義的”這樣一個觀點。為什么這個觀點會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討論熱情?我想,正是因為這個觀點就來自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并且在社會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會現象給學生在價值取向上帶來的困惑,因此必然會引起大家的思考。討論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學會想問題、辦事情,這樣的討論對于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不讓學生去思考和討論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者僅僅把討論當作是一種形式的話,書本上的知識就會變成死的教條,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就純粹是應試的需要,那么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又從何談起呢?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操作時,筆者以為堅持以下做法很有必要:1.教學策略要與教師的教學風格相對應。不同風格的教師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對同一教學目標也會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策略才會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既讓教師自身得到成長,也使學生得到發(fā)展,以杜絕“東施效顰”的不良現象。2.教學策略要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相匹配。這里的相匹配主要指教師所采用的教學策略對學生來說不很熟悉,帶有一定的不適應性和挑戰(zhàn)性。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戰(zhàn)勝不適應性和挑戰(zhàn)性以顯示自己能力的渴望,滿足自己的成功欲,從而得到發(fā)展。3.教學策略要與學生的天性相符合。人的天性一般而論主要涉及人的行為方式、思維習慣、語言交流及價值觀等。不同的教學策略所提供的環(huán)境會對學生上述天性的發(fā)揮產生不同的影響,既可能使學生原有的天性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也有可能使良好天性潛能受到壓制甚至被扼殺。所以不論是發(fā)現策略還是講解策略,對不同的學生和教師而言,都存在著合理性,只要應用得當都能成為最佳的教學策略,不必強硬搭配。
我們經??吹浇處煵捎萌缦抡n堂教學程序:教師先拋出帶有爭議或有新意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好奇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等活動;在討論期間教師關注學生的具體反應,適時通過提問來了解學生是否達到要求;最后設置情境,為學生將新學到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提供機會。很明顯,上述課堂教學活動反映出教師的課堂教學以發(fā)現教學策略為主,這不失為一種合理的構想。
二、“洋蔥式”課堂教學
在各類公開課、比賽課中,我們經??吹胶芏嘟處煵捎梅浅XS富的課堂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刺激學生的思維,極力營造熱鬧的教學氛圍,以此增加課堂教學的生動性,進而爭取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但更多時候,我們卻發(fā)現實際教學效果和主觀期望并不一致,學生得到的可能多為頭腦中的快樂體驗。我們把他稱之為“洋蔥式”課堂教學,即如果我們將教師的教學形式一層一層剝去,始終不會出現有價值的“內核”。換句話說,只見各種形式的輪流上場表演,不見真實的教育教學內容,存在著很大的缺陷。
筆者曾聽過一位老師的公開課,講授高一經濟生活《多變的價格》,該教師設想借助《老漢殺雞》漫畫創(chuàng)設《蛋市》情境,讓一名同學扮演養(yǎng)雞場的老板,部分同學扮演成賣雞蛋的,另外一些同學扮演成買雞蛋的,模擬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據“蛋市”供求關系的變化和雞蛋價格的變動及時作出是擴大規(guī)模多養(yǎng)雞多生蛋以賺取利潤還是殺雞以減少損失的決策,并要求大家對“老板”的決策進行評價。按照設計,“老板”的每一次決策都由學生激烈的討論。本來這種情境設計貼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的設計有利于學生在濃厚的興趣支配下,成為課堂的主體,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相當不錯的教學創(chuàng)想。然而實際效果是整堂課過于活躍,學生發(fā)覺象在“演戲”,故而極力做秀一番,隨意添加莫須有的場景,全然拋離了書本知識。特別是后來還出現了一個插曲:當“老板”發(fā)現雞蛋價格下跌時,突然大喊一聲“殺!”,并且做了一個夸張的下砍動作,結果同學們哄堂大笑,隨即就有不少男生學做下砍動作,口中大喊“殺!”,此時,該教師未能及時引導學生以實現教學效率。
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主張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主體角色,但如果營造氛圍只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會形成放任自流,一盤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們在營造氛圍時要牢記自己“組織者”的身份,我們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確定合適的教法,結合學生特點對課堂教學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組織,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形象,及時發(fā)現“散漫”的苗頭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圍的營造要堅持適度原則,我們應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卻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學生,這樣才能課堂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這個問題,筆者在教學時也經歷了。如前文提到教學《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討論教學中,前15分鐘小組討論時,我就到各個小組了解了他們的觀點,并簡要地作了些指導。當全班討論開始后,大家對“利他而無回報的活動是無意義的”這個觀點的討論漸趨激烈,有同學嘗試著從理論上駁斥它,但持贊同意見的同學不斷用事實講話:“中午放學我把一輛倒在地上的自行車扶起來時,車主卻責怪我推翻了他的車,你說我這不是活該嗎?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閑事了”,“你幫助別人卻不圖回報,這不是鼓勵小人嗎?”,結果,反對者的聲音越來越小,大家開始不斷訴說他們在生活中所聽到遇到的“利他而無回報的活動”,討論學習逐漸變成了“訴苦大會”。我一直在旁邊聽他們討論,一來是被討論的內容所吸引,二來也想借此機會聽聽他們的心聲,但是當聽到一個同學說“學雷鋒也要與時俱進”時,我意識到這次討論教學失敗了,因為這句原本正確的話竟然通過討論被理解成了“雷鋒過時了”。我趕緊以討論者的身份發(fā)言,試圖扭轉大家的思想,但是沒等我說幾句,下課鈴響了。盡管我后來又精心準備了一堂課,繼續(xù)討論這一問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這一次不成功的討論課的教訓卻是深刻的:個人情感體驗或觀點在集體討論交流中會產生集體認同的放大效應,如果當錯誤的情感或觀點有可能被放大而我們卻沒有及時因勢利導的話,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會背離我們的教育教學目標。
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重要的是老師們能夠腳踏實地地不斷進行教學實踐和創(chuàng)新嘗試。有些老師認為教科書厚、教學內容太多,而課標規(guī)定的課時太少,實際上這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在教教材的理念作用下老師仍逐頁逐句照搬教科書,加上一開始試用高中政治新課程教科書時,擔心高考,不少老師“舊鞋”之外套“新鞋”。我們高中政治教師要更新觀念,轉變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學改革的實踐者,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學會解決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