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對漢字文化的認識范文

對漢字文化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漢字文化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漢字文化的認識

第1篇:對漢字文化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漢字;文化意蘊;漢字教學。

一、漢字的文化特征。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它是人類的祖先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創(chuàng)造出來的。它不僅是書寫的文字,而且有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

1、 漢字總數(shù)很多,常用字卻很少。

從古到今,漢字的總字數(shù)已達到80000多個,據(jù)資料統(tǒng)計,現(xiàn)代漢語用字在10000左右,國家公布的!現(xiàn)代漢語通用字表? 收錄漢字7 000個, !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 收錄漢字3 500 個。漢字總數(shù)雖然很多, 但是常用字也就3 500 個。認識100 個字, 日常文章中有40% 的字可以認識。

只要認識1000個常用字,日常文章便有90% 的字可以認識。

2、 漢字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

漢字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漢字的創(chuàng)造在我們今人和古人之間搭了一座橋, 使我們能走進古人的內(nèi)心, 知道他們在想些什么。由于表意文字 的義和形 具有聯(lián)系, 因此讀者能做到見字識義 。每一個漢字里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 通過分析, 就可以了解漢字里所要表達的信息。如家 字, #宀?

字下一個豸字,豸在古代是豬的意思,家字最早的字形是房里有豬便是家,豬的繁殖力強,而古時候人是最主要的生產(chǎn)力,所以不難看出古人造家 的意思便是希望自己家能夠人丁興旺, 以生產(chǎn)能力強的豬來象征自己家中的人口興旺, 生活殷實。由此可見, 我們的先人造字的用心所在了。漢字以字形表意, 細細探究, 每一個漢字都代表著古人不同的心理和思維。漢字所負載的豐富信息、所包含的深厚內(nèi)涵值得我們回味無窮。[格式]

3、 漢字構詞靈活, 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變化。

社會在發(fā)展, 語言也隨之發(fā)展, 一個新事物出現(xiàn)往往要使語言中增加一個或幾個新詞, 如果原來的文字不夠就要造新的文字。但對漢字來說, 現(xiàn)有的漢字足夠組成新詞。而這些新詞的生成過程又不需要學習新的漢字。例如我們學習了電 字, 可以和別的有意義的漢字組成電話、電燈、電線、電視、電影 等等。

4、 漢字的自身特征使其演進為書法藝術。

漢字是最美的, 它是平面型方塊體漢字, 字形本身就是藝術。每一個漢字都是方方正正的。

漢字作為一種藝術更是中國獨一無二的。今日,書法已經(jīng)是提高文化修養(yǎng)、修身養(yǎng)性的途徑, 甚至書法已然是國人禮儀的基本要素。然而更令人稱道的是, 每一個漢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構圖、恰當?shù)谋壤?使這個符號被賦予了太多的藝術內(nèi)涵。總之, 只有這樣一個中國才能產(chǎn)生這樣的書法。它屬于漢字, 更屬于中國文化。

二、漢字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 漢字教學中文化意識的缺失。

中國人從小學一年級( 甚至更早) 就開始學習漢字, 使用漢字。但是我們?yōu)槭裁匆獙W習漢字? 往往被理解為讀寫的工具 , 這是不錯的。

語文教學的本身就具有一種工具性, 但是現(xiàn)在我們又號召給語文的教學中注入人文的氣息, 而語文的人文性有一部分又是從漢字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中得來的。漢字是形音義的統(tǒng)一體, 漢字的形音義之間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據(jù), 但在實際的教學中, 很少有教師能認識漢字的文化意蘊, 能從分析漢字的形中解析漢字的義, 所以在教學中寫字形、講字義, 而沒有把兩者有效地結(jié)合起來, 寫字僅僅是為了鞏固字形的認識, 而沒有看到漢字中所蘊含的漢字文化, 也不去揭示這種文化。

2、 枯燥的書寫練習, 使學生喪失了學習的興趣。

漢字總數(shù)很多, 學起來難免枯燥、乏味。漢字難認、難寫, 為了鞏固對字形的認識, 現(xiàn)在的中小學教師普遍采用寫字訓練的策略, 在教授生字詞時的一貫做法是讓學生十遍、幾十遍, 甚至幾百遍地重復書寫一個漢字, 這種機械式的書寫記憶往往讓學生不知所寫, 只是應付了事, 更別說對漢字有著什么樣的興趣了。另外課堂教學中教師平淡無奇的講解, 忽視了漢字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使得漢字教學成了無源之水, 無本之木, 使學生學起來感覺更加枯燥乏味。

3、 漢字構詞靈活, 構詞能力強, 容易導致錯別字的出現(xiàn)。

認識漢字便能認詞、造句。學習了幾個獨立的漢字, 便能組詞造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會學生一個字, 在遇到同音字的時候, 學生往往會把這兩個字混淆, 而胡亂組詞造句, 造成別字、白字的出現(xiàn), 同音錯別字、形近錯別字層出不窮。

4、 年輕教師的漢字書寫水平越來越低, 傳統(tǒng)基本功底欠佳, 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現(xiàn)在學校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xiàn)象, 年輕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水平較高, 但板書布局凌亂, 字體不規(guī)范。板書在課堂上可以有很多的閃光點, 這需要老師和學生互動才能產(chǎn)生。而且文字存在的形態(tài)是意象, 忽視文字的不確定性, 簡單以媒體直觀形象取代文字意象, 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 導致文學含蓄性的消失和學生想象力的弱化。

三、如何解決漢字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 提高教師的漢字文化意識。

析形解義、因義記形, 建立音形義的牢固聯(lián)系, 此法主要適用于單個漢字的教學。漢字以其形表其義, 每一個漢字細細品來, 都蘊含著一種內(nèi)涵。如果在教學中能夠加強中小學教師對漢字文化的認識, 使他們懂得所教漢字的文化韻味, 在給學生講解時, 可以通過分析漢字的形來了解漢字的義 , 讓學生不僅僅是為識字而學習漢字, 如此這般, 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學生學起漢字如魚得水, 老師教起來也得心應手。同時, 我們的漢字文化也得以繼續(xù)傳承下去, 如此兩全其美, 我們何樂而不為之?

2、 掌握漢字規(guī)律, 把漢字教學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

知道漢字的高頻詞, 依據(jù)漢字的規(guī)律進行教學, 可以降低學習漢字的難度。語文教學中的漢字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應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漢字過程中的應用能力, 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加強漢字的實踐性, 不要刻意追求漢字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漢字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 無時不有。因而, 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漢字材料, 在大量的漢字教學實踐中掌握運用漢字的規(guī)則和規(guī)律。

3、 強化漢字的藝術性, 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漢字具有很強的藝術性。作為唯一一種文字藝術品, 我們應該重視漢字的書法藝術, 在校園里為學生營造書寫的好氛圍, 將書寫文化作為學校文化中的一個部分來重視。

可以這么說, 加強漢字文化的認識是提高學生學習漢字興趣的基礎。應該組織多樣化的練習, 提高學生學習與書寫的興趣, 以更利于增強漢字的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 郭錦桴。漢字的永恒性、豐富性、優(yōu)美性兼倡議建立全國性漢字文化博物館 [J].漢字文化,2008(1).

[2] 聶春梅。 論漢字的繁復與簡易[J] . 船山學刊, 2008(3):109- 111.

[3] 蘇瑞琴。 對外漢字教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J] .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8(3):59-60.

[4] 李春霞。 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N].隴南報: 副刊, 2008-7-2.

[5] 彭小明。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論[J] . 教育研究, 2008(1):84- 87.

第2篇:對漢字文化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漢字;文化;教學

漢字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漢字不僅承擔了語言的交際功能,還蘊藏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我們教授漢字課程,不僅僅是教留學生學習文字,更重要的是了解漢字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同時,漢字文化教學也促進了對外漢字教學的開展。從漢字文化角度講解漢字,可以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增加留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一.漢字文化教學的意義

1.增強學習漢字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漢語也不例外。留學生在學習漢字時,常會被漢字復雜的形體、相似的讀音困擾。常會因為枯燥、無趣的記憶產(chǎn)生厭煩情緒。教學者從漢字文化角度出發(fā),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漢字。大多數(shù)留學生對中國文化充滿興趣,我們在開展?jié)h字教學時應該旁征博引,增加漢字課堂的生動性。通過趣味的故事提高學習漢字的興趣,更好的識記漢字。2.提高書寫漢字的正確率漢字形體復雜,形近字、同音字多,留學生在學習中死記硬背,枯燥的記憶,導致書寫漢字的正確率低。這都是由于留學生對漢字的結(jié)構認識不清,缺乏對漢字形義關系的理解。從漢字文化角度出發(fā),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漢字結(jié)構的認識。適當?shù)闹v解漢字的造字理據(jù),從漢字的部件、結(jié)構入手,優(yōu)化學習過程。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對漢字形音義關系的掌握。從意義上區(qū)分漢字形體的差異,對形近字進行歸納,提高書寫漢字的正確率。3.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傳播文化是語言教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漢字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我們開展?jié)h字教學的同時結(jié)合文化知識的講解,不僅可以促進對外漢字教學的開展,還有利于傳播中華文化。要準確的掌握漢字,必須了解漢字所屬的文化。如果單純的分析漢字結(jié)構、漢字形體,就無法深入了解漢字的魅力,不能掌握其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所以,加強漢字文化的教學,在漢字教學中融入文化知識,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

二.漢字文化教學的原則

1.適用性原則由于教學對象的復雜性,我們開展?jié)h字文化教學時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文化信仰,兼容并包。開展課堂教學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了解學生的文化信仰,這樣有助于我們進行教學設計。比如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動機,設置相應的文化知識,有目標性的提升學習效果。還可以根據(jù)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設置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更好地吸收文化知識。而對于有特殊信仰的學生來說,我們要避免一些文化禁忌,尊重他人文化,兼容并包。堅持適用性原則,可以更好地開展?jié)h字文化教學。2.階段性原則學習是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層次性的。漢字文化教學應該把握階段性原則,循序漸進的開展對外漢字教學。在初級階段,要求學生對漢字的形體、結(jié)構有初步的認識。介紹漢字的來源和發(fā)展,通過動態(tài)的圖形和趣味的故事,減少學生對漢字的陌生感。對于掌握一定數(shù)量漢字的中高級段學生來說,可以開展更加豐富的教學活動,比如漢字游戲、部件組合等多種方式將文化信息融入課堂教學??梢蚤_展更加深入的文化教學,介紹中國風俗習慣、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等。堅持階段性原則,可以更好地的開展?jié)h字文化教學。3.得體性原則漢字文化教學是漢字教學的一部分,起到輔助的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識記漢字。開展?jié)h字教學不能本末倒置,我們要把握漢字文化教學的度和量。首先課堂時間有限,我們在傳播文化知識時,不能占用過多時間,應該恰當?shù)呐c教學內(nèi)容相融合,以服務漢字教學為核心。其次,漢字蘊藏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講解漢字文化要突出重點,切合教學目標。我們可以選擇學生易于接受,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文化內(nèi)容,增強得體性,更有助于我們開展?jié)h字文化教學。

三.漢字文化教學的策略

1.運用漢字的造字法進行漢字文化教學漢字對留學生來說比較陌生,他們?nèi)狈h字結(jié)構的整體認知。從漢字的造字法入手,一方面可以加強其對漢字形體的認知,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漢字的產(chǎn)生,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種。象形字的教學,可以通過描摹事物的整個外形或顯著特征創(chuàng)造出來,可以直觀的反映出漢字的意義。比如說日、月、人,這些簡單的漢字,都可以從圖形了解到它們的涵義。從這些象形字入手,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興趣。指事字的教學,可以通過添加抽象的符號來區(qū)別字義。比如說木、本、末的區(qū)別就在于“木”上的一點添加在何處?!氨尽痹跇淠镜母幖由戏?,表示樹木的根本。“末”在樹梢處加上符號,表示樹木的樹梢。會意字的教學,可以通過組合部件,整合意義來理解漢字。比如兩個木是“林”,很多樹木是“森”,兩個人一起行走是“從”。形聲字的教學,可以通過偏旁的表音、表義功能理解大部分漢字。比如與“水”有關的都有“氵”,如:江、河、海、溪等。比如“支”作聲旁的讀音相似,如吱、枝、肢等。所以從造字法入手,是最基本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漢字來源,對漢字形體、結(jié)構形成初步認知,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字感”。2.利用漢字的部件音義規(guī)律進行漢字文化教學漢字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其中合體字較多,由兩個及兩個以上的部件組合而成。我們可以從部件的音義規(guī)律去掌握漢字的意義,利于學生深入的學習,掌握更多的漢字。合體字是由多個部件組合而成,每個部件在形、音、義上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我們通過分析部件的形體、讀音,歸納部件的意義,起到類化漢字的作用,可以減少學生的記憶負擔。特別是對某一類部件的文化意義進行歸納,使學生舉一反三,掌握同類漢字的意義。比如“讠”是由“言”字演化而來,一般以這個為部件的漢字都與說話、語言有關,如:說、話、語、談等。還可以從聲符上建立語音的關系,比如以“當”為部件的漢字“擋、檔、襠、鐺”讀音相近。多個部件組成一個漢字,我們可以從其組合部件的文化意義入手,比如“掰”,表示兩只手從物體中間分開,就是掰開、分開之義。比如“休”,表示人靠在樹上休息。從部件的音義規(guī)律入手,不僅充滿趣味性,還將音、義密切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識記更多漢字。3.通過漢字的文化故事進行漢字文化教學漢字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故事可以成為漢字文化教學的資源。從漢字的文化故事入手,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避免學生呆板、機械的記憶漢字,還可以讓其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深入體會中華文化的魅力。漢字的文化故事內(nèi)容豐富,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比如分析漢字本身的文化內(nèi)涵,讓學生了解漢字所蘊藏的文化意義,加深其對漢字的印象??梢越柚袊膫鹘y(tǒng)習俗、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jié)h字教學。比如中秋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是:一家人團圓,賞月、吃月餅?!霸隆?、“團”、“圓”、“家”、這些字都有了更加生動的涵義??梢酝ㄟ^趣味故事將漢字的意義聯(lián)系起來,依據(jù)漢字的字形、字義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進行漢字教學。還可以通過充滿哲理的寓言理解漢字,讓學生學習漢字的同時,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4.借助多種練習方式進行漢字文化教學為了防止課堂的枯燥,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方式展開教學。增加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性,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梢酝ㄟ^寫書法、漢字游戲等方式開展?jié)h字文化教學。書法,作為中國的國粹,無論從書寫工具,還是表現(xiàn)內(nèi)容上來說,都體現(xiàn)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書法藝術與漢字文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可以通過欣賞書法與練習書法的方式,讓枯燥的寫字變得有趣。從開始臨摹到自主書寫,提升學生書寫漢字的興趣。結(jié)合漢字的造字原理,對漢字進行字形歸納、字義的解釋,使學生對漢字形體有進一步的掌握。練習書法將傳統(tǒng)文化和漢字教學良好的結(jié)合,一舉多得。我們還可以組織豐富的漢字游戲,活躍課堂氣氛。比如“猜字謎”,通過字謎讓學生對漢字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如:一加一是王;一百減一是白;一只牛是生;王先生白小姐坐在石頭上是碧。比如“誰是臥底”,通過每個學生對詞語的描述,發(fā)現(xiàn)誰拿到的詞語與他人不同。通過描述,考察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特征的把握情況。趣味的漢字游戲,提升了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漢字文化教學在對外漢字教學中有重要的意義,是漢字教學重要的內(nèi)容。一方面我們要將文化教學貫穿始終,循序漸漸,促進學生對漢字的學習。另一方面我們要把握中華文化的內(nèi)涵,在掌握語言能力的同時,傳播中華文化。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注[M].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孫德金.對外漢字教學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6.

[3]崔永華.對外漢語教學設計導論[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4]胡文華.漢字與對外漢字教學[M].學林出版社,2008

[5]孫瀟.文化視野下的對外漢字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第3篇:對漢字文化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初級階段;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5-0163-02

對于大多數(shù)外國留學生而言,漢語是一種較為難學的語言,而且由于漢字是音、形、義的結(jié)合,具有類似于各種線條構成的筆畫結(jié)構,更是讓學習漢字的留學生覺得漢語是毫無規(guī)律可循的語言,因而許多留學生始終把漢字的學習作為漢語學習的難點。因此,為了幫助留學生學好漢語,教師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基本的漢語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語的能力,尤其是漢字學習的能力。一直以來,漢語學習者學習漢字的學習策略是漢語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因此,筆者對初級階段留學生的漢字學習策略進行了分析與研究,以促進對外漢字和漢語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對初級階段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進行研究的目的

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漢語在世界上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在漢語的國際地位日益增長的社會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漢語,因而對外漢語教學顯得越來越重要。然而,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與重點,漢字教學問題一直是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如何培養(yǎng)外國留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外國留學生學習漢字有什么策略?如何讓外國留學生學好漢字?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值得思考的。本文對漢字學習策略進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以下幾點進行此次研究的目的:第一,結(jié)合相關資料,對當前學術界關于國外留學生漢語學習策略的研究進行總結(jié)與分析;第二,對外國留學生所采取漢字學習策略進行了解;第三,分析留學生所運用的漢字學習策略的成敗情況,為學生提供好的漢語學習策略,并且為教師提供對外漢語教學的有利參考。

二、對初級階段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研究的意義

在對對外漢語教學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時,要從“教”和“學”兩方面入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從“學”的角度分析,外國留學生在學習漢字時的學習策略是影響漢語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一個好的學習策略,不但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習成績不斷提高,而且可以改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漢字、認識漢字??傊?,對初級階段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研究,具有以下意義:

首先,對漢字學習策略的研究,可以對漢字教學研究過程中研究較少的方面進行補充,以促進漢字教學研究的全面發(fā)展;其次,由于以往的語言教學研究大多是面向“教”,而本次對漢字學習策略的研究,可以很好地將學者的目光轉(zhuǎn)向“學”,使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相平衡;第三,為外國留學生漢字的學習提供一些幫助,以促進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

三、初級階段留學生漢字學習時遇到的困難

一般情況下,對許多初級階段的留學生而言,漢語口語的學習是相對簡單的,而由于受到漢字學習的影響,漢語書面語的學習就相對困難了。漢字學習困難的體現(xiàn)及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由于視覺習慣而造成認知困難。相比于由字母組成英語、法語等語言,漢語不但有拼音,還有漢字,結(jié)構較為復雜,尤其是漢字,在許多外國留學生眼里就是由一些復雜的線條組成的奇怪圖形,毫無規(guī)律可循。

在頭腦中沒有形成一定的漢字處理機制。經(jīng)心理學實驗證明,人腦對語言處理的分工是不同的,對文字的處理機制也會不一樣,外國留學生為了學習漢語,就要在頭腦中重新建立一套與母語文字處理機制不同的機制。

缺少漢字文化的積淀。如今的漢字是數(shù)千年來一點一點演變過來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外國留學生在學習漢字時除了讀和寫以外,還要了解漢字的內(nèi)涵,這就為漢字的學習增加了難度。

四、提高初級階段留學生漢字學習水平的建議

(一)對母語為表音文字的漢字初學者來說,先學拼音,后學漢字

在對外漢語教學的過程中,漢字教學應從什么時候開始,一直都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問題。而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外國留學生認為先學完拼音再學漢字比較合適,這是非常符合以字母為母語背景的留學生的認知習慣的。尤其是通過1998年Everson的一項調(diào)查可以發(fā)現(xiàn),美國的漢語初學者在記憶漢字時不只是依賴于漢字的字形,而且還依賴于漢字的發(fā)音,漢字的發(fā)音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記憶漢字。此外,國內(nèi)學者江新的研究也進一步證實了對于母語為表音文字背景的學生來說,漢字記憶可能依賴漢字的讀音觀點。因此,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對母語為表音文字的漢字初學者來說,應采用先學拼音,后學漢字的教學模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拼音教學時不是不能出現(xiàn)漢字教學,只是將教學重點放在拼音教學上??傊?,在對初級階段留學生進行漢字教學時,提倡先進行拼音教學,,后進行漢字教學,但要注意漢字教學的時間不宜過晚。

(二)將漢字學習與結(jié)合中國的文化相結(jié)合

經(jīng)調(diào)查顯示,大多數(shù)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都是因為對中國文化和漢字充滿了興趣,尤其是歐美留學生,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熱愛是他們學習漢語最大的動機。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距較大,對于西方學生而言,中國的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因此,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外國留學生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熱愛,將漢字學習與中國文化相結(jié)合,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幫助學生克服漢字學習過程中的種種困難。漢字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形成的,每一個漢字都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其歷史由來也是相當豐富的,因此,教師在進行漢字教學時,應將漢字的形成的背景展示出來,讓學生了解造字的原理,并且能根據(jù)造字原理對漢字進行記憶。

(三)讀寫分開學漢字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外國留學生希望教師將漢字的讀和寫分開進行教學,而且希望教師要求他們會讀的比會寫的多。而在現(xiàn)實的漢字教學過程中,漢字的讀和寫基本上是同步的,換句話說,也就是教師既要求學生會讀漢字,也要求學生會寫漢字,而且要求學生會寫每一課的生詞。但是實際上,除了一些日韓等漢字圈國家的學生,幾乎沒有學生能達到教師的要求,這種情況不但不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而且對學生的漢語學習也有嚴重的影響。因此,對外漢字教學的方式必須有所改變,采用讀寫分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先認后寫、多認少寫,將漢字學習的困難降低,減輕學生對漢字學習的畏難情緒,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正字意識

所謂正字意識,是指對漢字的書寫形式的意識,它代表了一種對漢字的認識,這種認識包括構成和書寫形式兩個方面。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初級階段外國留學生由于對漢字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所以正字意識是非常薄弱的,因此,要培養(yǎng)他們的正字意識。正字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漢字記憶的規(guī)律,不再認為漢字是一種復雜的圖形,進而建立起一系列的漢字記憶體系。當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了漢字的特點,能夠?qū)h字的結(jié)構進行分析,并且可以清楚認識到漢字之間音、形、義的聯(lián)系時,就證明了他已經(jīng)完全具備了漢字的認知能力,其學習漢字的效率也會顯著提高??傊訌妼W生正字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消除漢字學習的畏難情緒,促進漢字學習能力的提高。

(五)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好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在漢字學習過程中慢慢尋找出來的,對于初級階段的留學生,其接觸漢字的時間較短,只會用聯(lián)想記憶等比較普通的記憶方法對漢字進行記憶。此外,由于留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他們的學習特點或者風格都會有很大的不同,這就可能導致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會有所不同。但是,基于學習策略的共性就是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在漢字教學時適時地導入學習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為了更好地幫助他們學習,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漢字學習策略。

(六)減輕學生漢字記憶的負擔

調(diào)查顯示,許多留學生覺得漢字的學習充滿了挑戰(zhàn),但他們可能會因為學習的困難而放棄學習漢字。因此,幫助學生減輕漢字學習的負擔勢在必行。首先,在對外漢字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加大生字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頻率,通過讓學生一遍遍的看這些生字,漸漸對生字熟悉,進而記憶,提高漢字的學習效果;其次,要注重生字的顯著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將一些相似、相近的字、詞組織到一起來記憶,組成網(wǎng)狀的結(jié)構,有效提高學生的記憶力。

五、結(jié)語

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漢字教學一直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對于初級階段的留學生而言,漢字還是非常陌生的,教師應對他們多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漢字學習策略。通過對初級階段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進行的研究,作者希望能對教師的漢字教學有一些幫助,以促進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范祖奎,胡炯梅.中亞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和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0(03).

〔2〕李春燕.國內(nèi)留學生漢語學習策略研究綜述[J].內(nèi)蒙古財經(jīng)學院學報(綜合版),2010(04).

第4篇:對漢字文化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漢字 形體結(jié)構 審美 文化氣質(zhì)

[中圖分類號]H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10-0103-02

民族文字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而是民族文化整體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以其特殊的性質(zhì),成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體。漢字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容,“蓋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這句話既是說漢字在傳承中華文化方面的功績,也是對文字一般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

一、對于漢字和文化的認識

漢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圖畫、象形文字為基礎,進而發(fā)展成為音、形、意三位一體的文字系統(tǒng)。漢字的發(fā)展和演變,是人們主觀活動作用下的產(chǎn)物,反過來,又成為作用于人的文化因素。簡單來講,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文化審美和文化心理,都會規(guī)定和制約漢字的形體結(jié)構和書寫特征,而漢字的形體和書寫特征,也會給書寫的人帶來較為獨特的審美感受。漢字的存在,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審美觀念和特殊的民族心理,具有豐富的文化蘊意。

中國是一個崇尚文字的歷史古國。漢字在造字之初,漢字的構形往往是它所記錄的詞義的形象化、具體化,人們用近似簡筆畫的方式把詞義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而這些“簡筆畫”大多以當時的社會生活為背景,通過對某種生活場景的描繪建立起字與詞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漢字構形便與古代的社會文化具有了極為密切的關系,從而使后人從文化的角度解讀漢字的構形成為可能。再加上漢字的悠久歷史及其跨時代性的特點,更使它具有了較大的文化考古價值,成為研究歷史文化及其變遷的重要依據(jù)之一。而且,漢字自古至今一直頑強地堅持自己獨特的表意性,始終沒有割斷同文化的聯(lián)系,這使得漢字構形的文化解讀對各個歷史階段都有一定的適用性。

漢字本身的方塊字形,給我們一種穩(wěn)固實在的情感。從漢字的結(jié)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宇宙?zhèn)ゴ蟮膴W妙。我們透過漢字的結(jié)構,會發(fā)現(xiàn)世間萬物流露出的諸多美學因素,基本上都可以從漢字結(jié)構中找到原型,比如,中國人極為講究的對稱美、平衡美、錯綜美、曲線美等等。這種漢字結(jié)構所引發(fā)的美,會引發(fā)人們的無限想象。漢字的文化氣質(zhì),就是通過漢字書寫中書寫者的自我感受和閱讀者對漢字的視覺印象兩個過程體現(xiàn)出來的。

二、漢字的文化氣質(zhì)與漢民族文化特征的一致性

有一種說法: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根,可見,漢字與中國文化具有源遠流長的關系。漢字能記載思想和語言,其文化氣質(zhì)與漢民族文化特征的一致性,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面來討論:

(一)漢字的形態(tài)特征與文化

漢字之所以具有文化氣質(zhì),是與它本身的形體結(jié)構特征分不開的,而這種形體結(jié)構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漢字的方塊形態(tài)。漢字形體結(jié)構的首要特征,無疑是其方塊形態(tài)。漢字是表意文字,“漢字獨特的價值就在于它的表意性,即能夠通過字形來顯示它的意義。正是漢字的表意性,使得它與漢民族的社會生活緊密地結(jié)合到一起了。”漢字圖形作為漢字發(fā)展過程中的一種獨特文字形式,其本身必然帶有表意屬性,而且這種表意性也是漢字及漢字圖形區(qū)別于其他世界語言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說,漢字是記錄人們認識客觀世界、思索外部世界及內(nèi)心世界的載體,它的出現(xiàn),就是為了表達人們情感的需要,而這種對世界的認識,就體現(xiàn)在了漢字的間架結(jié)構當中。漢字的楷書端莊典雅、比例適當、重心穩(wěn)定、合乎規(guī)范,這種方塊特點和漢族先民喜歡方形的心理特征有密切聯(lián)系。在古代,漢族先民在房屋布局、家具器物等方面,都較為喜歡方形,意為“方正”“圓滿”之意。一些“天圓地方”“布局方正”等思想也都體現(xiàn)了漢族先民的這種心理特征。

2.漢字的平衡對稱。隸書、楷書、宋體、黑體幾類字體在今天的視覺傳媒文稿中很常見,但不同的字體因結(jié)構造勢的變化,而使所用字體的情感不一,由此反映出了不同的漢字文化。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這些字體時,就反映了他們的不同心理情感,如今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古人的創(chuàng)作物來傳達不同的情感,這就是一種文字文化上的共鳴,或許這其中的內(nèi)聚力就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而在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楷書字體的平衡對稱所帶來的文化感受。

無論是獨體字還是合體字,無論是古文字還是隸化以后的隸書、楷書,漢字構形的平衡對稱是始終如一的。雖然漢字的筆畫繁多,線條變化復雜,書寫困難,但整個漢字的形體是整齊的、對稱的。在漢語中,漢字全字的重心位于方塊對角線的焦點上,這樣顯得端正典雅。為了保持這種審美特性,對漢字的筆畫、部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處理,是被其他人完全理解和接受的。于是出現(xiàn)了長則短之,寬則窄之的處理方法。一般來講,漢字大多數(shù)是形聲字,但為了保持這種漢字字形的平衡對稱,古人在造字時有時會犧牲字形表詞的明確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書寫漢字時,必須保持這種平衡對稱,否則就會被看成是不規(guī)范的書寫。這就是漢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種取向及其表現(xiàn)形式,也就是漢字的文化氣質(zhì)。

(二)漢字字體演變與文化演變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何九盈、胡雙寶、張猛先生主編的《漢字文化大觀》指出:“任何一次大的社會革命(如秦王朝統(tǒng)一中國,清王朝被),新的技術革命(如計算機的出現(xiàn)),都會引起文化結(jié)構的變化,在這個變化的潮流中,作為文化載體的漢字往往首當其沖,而漢字始則被動,甚至令人失望,但最終總能發(fā)揮自己的應變能力?!睗h字是一個民族記憶的留存,從內(nèi)部結(jié)構到外部形體都可以捕捉到這種記憶。漢字構意反映著漢民族的文化認識,社會文化的演變和語言文字的演變是密切關聯(lián)的。漢字構意變化的背后是其所依存的文化內(nèi)容的變化,社會文化事件往往成為漢字字體演變的推動力。漢字的幾種主流字體,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的形成,與文化都不無關系。

漢字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發(fā)展至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總的來講,這是一個由繁至簡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伴隨著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演變而進行的。舉例來說,甲骨文的產(chǎn)生與古代以神為本的文化有關,甲骨文是殷商王室刻在龜甲獸骨上的占卜記錄;金文的發(fā)展與青銅器的藏禮作用有著密切的關系;戰(zhàn)國文字最突出的特點是形體歧異多,文字書寫的隨意性過大,而它的形成正是來自于當時歷史文化的影響;戰(zhàn)國文字很快被小篆所取代,是由于秦始皇兼并了天下而頒行了標準字體。由此可見,文字的發(fā)展演變其實就是對于當時期文化的適應和應變,這就屬于漢字的文化氣質(zhì)。

三、結(jié)語

漢字是漢文化的特殊一部分,其發(fā)生、發(fā)展和演變都要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和制約,是承載和傳播漢文化的工具。在漢字的形體構成和構形的歷史文化背景方面,漢字與漢文化互相滲透,共同發(fā)展,這就使得漢字的文化氣質(zhì)逐漸凸顯。可以肯定,漢字的文化氣質(zhì)是在文化的發(fā)展中逐漸形成的,是客觀存在的。

【參考文獻】

[1]蘇新春.文化語言學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2]劉志基.漢字文化綜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何九盈,胡雙寶,張猛主編.中國漢字文化大觀[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4]曹先擢.漢字文化漫筆[M].語文出版社,1992.

第5篇:對漢字文化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字源文化 識字教學 應用策略

識字教學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為了提高識字效率,一些老師開始探索將字源文化融入識字教學。字源文化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是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及其各個階段的特點,充分挖掘漢字以形表音、表義的特點和規(guī)律,揭示漢字形體結(jié)構下的內(nèi)在機理,建立漢字形音義整字的聯(lián)系,智慧情趣地將漢字的產(chǎn)生和演變歷史展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在圖文并茂的情況下識記漢字,培養(yǎng)漢字思維,潛移默化地繼承中國文化。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識字教學的問題,提出了在識字教學中運用字源文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使識字教學效果有所提高。

一、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識字學習存在的問題

1.低年級學生的感知能力不足。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而且對事物的感知以整體輪廓為主,辨別細節(jié)的能力差,觀察的精確性低,排除干擾的能力差,導致低年級學生只能觀察到事物的大體屬性或整體輪廓。對精細的漢字不能做到分毫不差的地步。

2. 對生字的學習方法是死記硬背,不能有意義的去識記生字。

在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以無意識記、機械識記為主,抽象思維能力未建立,不善于對記憶材料進行思維加工。

3.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有許多同音字、多音字等,讓學生產(chǎn)生混淆。

低年級學生由于自我能力的不足,不能指出事物最本質(zhì)最根本的特征,他們的思維必須與具體事物相聯(lián)系,對抽象的符號化語言――漢字難以掌握。在此外,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數(shù)量繁多、讀音相差無幾,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漢字的阻礙。

(二)教師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1. 識字教學忽視基本理論指導,片面追求形式,識字隨意性強。

現(xiàn)階段教師把課堂的重點放在課堂活動的組織上,在識字教學中注重課堂的表面形式,沒有時間指導學生寫字,對識字教學的基礎――漢字的根本性質(zhì)和構字規(guī)律更是置之不理。低年級學生在不理解漢字意義的情況下茫然地依葫蘆畫瓢,機械的抄寫,導致書寫的隨意性較大,錯誤率較高。

2. 教學方法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

教師要對文字學理論和漢字構字理論有較強的知識素養(yǎng)。但現(xiàn)在的教師對這些都不熟悉,反而過分強調(diào)生字的字形、字義,忽視生字結(jié)構,使小學生的識字教學流于外在形式,缺乏內(nèi)涵。

3. 教師不能讓學生學到的漢字及時運用。

學生學到的漢字如果不及時的進行鞏固,按照遺忘曲線,學生對漢字的掌握只限于課堂。

二、字源文化的形式

漢字是一種特殊的文字系統(tǒng),其字數(shù)繁多,結(jié)構復雜,形體眾多,音義復雜等,造成了其不易被學生快速便捷的學習。所以要借助字源文化。所謂的字源文化,彭萬勇認為:“通過分析并遵循古人造字的原始思維,充分挖掘漢字以形表音、表義的內(nèi)在特點和規(guī)律,從漢字的演變歷程揭示漢字形體結(jié)構下的內(nèi)在機理。”漢字的字源文化有以下四種形式。

(一)象形字

象形字是歷史最早的漢字,與原始圖畫聯(lián)系密切。許慎說象形字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這也表明象形字表現(xiàn)事物本身的形狀。[2]象形字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卻是漢字造字的基礎,構字能力極強,所以象形字的基礎地位是必然的。

(二)指事字

指事字也是歷史最早的漢字,與原始圖畫有聯(lián)系,有些字以象形字為基礎。許慎對其的定義是 “視而可識,察而見意”。[2]多數(shù)的指事字含有象形的成分,不同在于有一定的比較抽象的指事符號,且只能有一個部件成字。

(三)會意字

所謂的會意字,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義符組成,來表達一種新的意義。所以會意字是以象形字為基礎的合體字。會意字分為通過字形表意的義符(以形會意)和通過字義表意的義符(以義會意)。

(四)形聲字

現(xiàn)代漢字中,形聲字占比例最大,至今所達比例已超過90%。由此可見,形聲字是富有活力的、有很大優(yōu)勢的構字方法。形聲字是合體字,由兩個部分構成,組成形聲字的兩個部分或表義,或表音。因為形聲字音義俱全,只要確定了義類,加上合適的義符作為偏旁,一個新的形聲字就誕生了。

三、字源文化在識字教學中的價值

字源文化運用到識字教學中,可以:

(一)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識字教學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字源文化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是通過追溯漢字的起源及其各個階段的特點來學習漢字的一種途徑。[1]把字源文化滲透到識字教學中,是將現(xiàn)代漢字與其原始的創(chuàng)字意圖和原始面貌跨越時空聯(lián)系在一起,給予學生視覺、聽覺和思維的沖擊,促使學生對漢字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獲得識字的樂趣。

(二)提升學生漢字思維

學生通過字源文化中學習漢字,教師將漢字的起源與演變傳遞給學生,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漢字的思維。學生在學習漢字的時候,會自覺思考,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漢字。將字源文化融入到識字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歷史淵源和美感體驗,當漢字的教學變得更形象、有趣,更富實效,孩子們在懂得漢字內(nèi)涵的同時,也間接地培養(yǎng)漢字思維,學生會更加熱愛漢字,熱愛民族的歷史和文化。

(三)對中國文化的繼承

中國的漢字是中國的一種非物質(zhì)文化,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只有學習了漢字,才能繼承和傳遞中國文化。而字源文化在識字教學中的運用,學生一定會對漢字的歷史淵源產(chǎn)生興趣,才去深究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四、字源文化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正因為字源文化對識字教學擁有如此大的優(yōu)勢,所以把其融入識字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尤為可行。那如何將其滲透到識字教學中呢?

(一)演示象形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了解字的由來

象形字是人類社會最早產(chǎn)生的文字,是由圖形構成。人們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所以象形字的識字教學在于利用其特點,形象直觀,有助于理解字義、掌握字形,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實物圖,然后再展示具有實物抽象特點的黑白線條輪廓圖,即象形字。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共同點。最后將具體字的演變過程演示出來,讓學生了解字的變化過程。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理解從圖畫到漢字的整體形成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象形字的歷史演變過程,同時也要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對于象形字的教學,教師也可以抓住其象形表意的特點,讓學生用圖畫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理解字義,記憶字形。運用實物教學象形字,教學效果直觀又容易讓學生明白。

(二)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理解指事字的造字規(guī)律

指事字是有指示性的符號,是心中的圖像。所以對指事字要遵循指事規(guī)律,運用直觀性的原則,幫助學生識字,提高識字有效性。

教師要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直觀教授。指事字大多數(shù)是由描述實物的象形字所構成的,可以借助實物來認識指事字。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未發(fā)展完全,對于指事字所表示的意思會比較難理解,所以把指事字的原型展示出來,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字義。通過對指事字的特點進行教學,學生能更好地認清和掌握字形,糾正錯別字,區(qū)分形近易混字。

(三)動畫展示會意字的內(nèi)涵,借助形象理解字義

會意字是由幾個形體組合起來的,所以分析起來會非常的生動有趣,而且有利于釋義和辨形。會意字分為通過字形表意的義符和通過字義表意的義符。

在講授會意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會意字,因為會意字多是由描繪實物形狀的象形字和給象形字加記號的指事字組成,適合用實物講解。[2]之后教師可利用動畫等效果,把漢字的整體意義通過分析、綜合的方式揭示漢字的意思。而有的會意字要聯(lián)系生活,從而讓學生對漢字的理解更加透徹。利用會意字的構字規(guī)律,可以使學生認清筆畫復雜的生字,理解字義,區(qū)分字形。

(四)利用形聲字的結(jié)構,編制猜字游戲,增加識字趣味性

由于是形聲字在小學課本中所占比例較大,而且構字規(guī)律比較方便,造出的形聲字半音半義,形旁表義,聲旁表音,從而有利于解釋字義。

形聲字的教授,教師也要顯然學生觀察字形,說說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再通過游戲來加強記憶。教師要通過游戲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字的意思,不然學生會很容易就出現(xiàn)混淆。畢竟形聲字是通過形旁來表示字義的,但聲旁是一樣的,教師如果不講清楚,學生就會混淆。所以教師一定要幫學生理清思路。在學生理清思路之后,學會生字,教師要及時的鞏固。在枯燥的理論講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編猜字游戲,既幫助學生通過比較理解字義,又增加識字的趣味性。

(五)重視規(guī)范寫字練習,提升識字成就感

漢字擁有它獨特的魅力,優(yōu)美的楷書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

在學完生字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讀寫訓練,特別應該指導好書寫。書寫時,教師要注重范寫,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筆順以及間架結(jié)構的合理安排等。在此基礎上還注重聽寫,這是學生對所學生字的再認識過程,可以強化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持久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當學生看到一個個優(yōu)美的楷書在自己的筆下形成,會產(chǎn)生成就感,從而對漢字的書寫更加熱衷,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識字的興趣。

利用字源文化進行識字教學,嘗試改變現(xiàn)有的識字教學方法,利用漢字自身的規(guī)律學習漢字,把學生從“地獄”中解脫出來,使他們由被動便主動,積極參與識字教學中去。字源文化是在學生的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漢字,學生的識字效果會有所改善。但這只是我的理論基礎,還未經(jīng)過實際認證。

第6篇:對漢字文化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原因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3-006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41

曾經(jīng)有一種觀點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教學已經(jīng)沒有問題了,不需要再研究了。我們今后應該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語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上。此言一出,一片嘩然。

我們不僅要問: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是什么,難道真的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嗎?我們的學生對識字教學方面真的就一點問題也沒有了嗎?于是,我深入幾個學校去切身調(diào)查了一番,結(jié)果讓人觸目驚心。寫字姿勢方面,學生的正確率僅有5-30%;回生率達到了29%;書寫工整率僅為17%。這些數(shù)字能夠說明我們的識字教學已經(jīng)沒有問題了嗎?已經(jīng)到了沒有必要再去研究的地步了嗎?小學沒有學好,沒有掌握好,會把這些問題帶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里面去。因此,我認為,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教學仍然是教學的重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責無旁貸地將識字教學上好,讓學生學好。

一、造成小學識字教學沒有上好的原因

(一)識字量過多與讀寫之間存在著矛盾

眾所周知,學生要想學會閱讀,就要先進行識字教學,也就是先認識漢字。不認識漢字就談不上閱讀,更不用說作文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先讓學生認識漢字,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是很大的。

在我國古代,學生用兩年的時間讀《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讀完以后,學生大概就會認兩千多漢字了。然后再去讀“四書”和“五經(jīng)”,最后學生才開始學習寫作。但是到了近代,受西方教育的影響,開始引入西方思想,讓學生在樂中學,也就是片面強調(diào)提高學生的興趣。這時的教材內(nèi)容開始貼近學生的生活,致使學生的識字量明顯減少,學生認識的漢字少了,閱讀就有了困難。為了提高閱讀質(zhì)量就要增加學生的識字量,在低年級就要學生掌握2000-2500的漢字,這些字既要認,又要寫,學生負擔過重。于是,我們又開始提出了“減負”的口號??傊R字量過多與閱讀、寫作之間的予盾始終沒有解決。

(二)對漢字有偏見

很多人一提到漢字就是難讀、難記、難寫等,總之,一無是處。其實,這些說法都是片面的,漢字也有很多優(yōu)勢。

1.漢字具有表意性。漢字是表意的工具,發(fā)明漢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過漢字來表達一定的意思,成為人們相互交流的工具。比如,當你聽到“石獅市”這三個字的時候,我們馬上就能猜想到這可能是一個城市的名字,并且這個城市還與石獅子有某種關系。這就是漢字的表意性。如果我們寫成拼音“shí shī shì”,恐怕就沒有幾個人知道它的意思了。

2.漢字是讀音和含義的結(jié)合體。大部分的漢字都是形聲字,也就是由形旁和聲旁組成的,形旁代表漢字的意義,聲旁代表漢字的發(fā)音??吹綕h字后,基本上就能明白這個字與什么有關系,它的讀音是什么。

3.漢字具有拼組功能。我們認識三四千個漢字以后,就可以將其靈活組合,形成幾萬、幾十萬個新的詞語,而這一點英語是萬萬做不到的,英語每個單詞的意思都比較固定,幾十萬個單詞,學起來就困難多了。

(三)將寶貴的傳統(tǒng)文化丟棄了

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是隨著把中國的大門叩開以后,西方的文化也隨之流入中國,對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造成強烈的沖擊。語文識字教學也沒能幸免。其實,中國古代的很多傳統(tǒng)文化并不是像他們所說的那么一無是處,都是經(jīng)過多少年,多少仁人志士、至尊圣賢積累出來的寶貴經(jīng)驗,都有很多可取之處。

二、策略

(一)讀和寫分開,對漢字多認識少書寫

因為學生學的漢字多,所以寫起來比較困難。筆者建議讓學生多識字,少書寫,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漢字,又不至于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心理。所謂“讀和寫分開”,就是讓學生多認識漢字,減少學生的書寫量,要求學生將識字和寫字分開。學生學到的漢字有兩種:一種是既會認又會寫,另一種是只會認不要求學生書寫。這樣,不僅使學生的識字量上去了,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切實可行的。

(二)教會學生漢字的構成規(guī)律

1.結(jié)合圖畫理解字義。 結(jié)合圖畫內(nèi)容就可以明白漢字的意思,這種漢字主要指的是象形字和會意字。這些漢字基本上在低年級學段出現(xiàn)得最多,學生結(jié)合圖畫很容易就能理解漢字的意思。比如,“人”“從”“眾”三個字,所配上的圖畫是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澳尽薄傲帧薄吧比齻€字,所配的圖畫是一棵樹,兩棵樹,三棵樹。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些字的意思。

2.學會形聲構字原理。形聲字在漢字當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教師教會學生形聲字的構字規(guī)律對學生理解漢字意思是非常有幫助的。比如,“青”字配上不同的偏旁就會組成不同的漢字,學生通過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這些字聲旁相同,所以它們的讀音相近;形旁不同,因此表示的意思就會不同。什么樣的偏旁就說明這個字與什么有關系,學生很快就理解并記住了。

3.根據(jù)部首辨字義。在小學低年級課本中有很多漢字的部首是相同的,學生記住了這些常見部首進而就學會了很多漢字。通過記住部首的意思,學生很快掌握了大批的同部首的字義。

(三)傳統(tǒng)經(jīng)驗教學法

第7篇:對漢字文化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漢字;漢文化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1-0094-01

漢字與文化的關系曾經(jīng)并不為人們所重視,但是最近20年,隨著漢字文化學學科的建立和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漢字作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以表意為主體的文字,“構形的最大特點是它要根據(jù)漢語中與之相應的某一個詞的意義構形,因此,漢字的形體總是攜帶著可供分析的意義信息。”雖然說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無不凝結(jié)著一定的文化信息,但漢字在它自身的結(jié)構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反映了漢民族的文化特征,這一點在象形意味濃厚的古代文字中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是其他表音體系文字無法比擬的。因此,漢字與文化的關系越來越為人們所樂道,再加上歷史底蘊的深厚,我們在認識漢字、更深層次理解漢字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漢字與文化的關系

在漢字沒有產(chǎn)生之前,先人通過口語進行交流,憑借記憶一代一代往下傳,但記憶容易遺忘或走樣,同時還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不能長遠流傳。因而,我們的祖先在生存、發(fā)展的過程中,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努力,逐漸創(chuàng)造了漢字。從沒有語言到語言的產(chǎn)生,是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大飛躍;從沒有文字到文字的產(chǎn)生,是人類進化史上的又一大飛躍。某種程度上可以這么說,由于漢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自古以來漢民族長期積累的哲學、文化、科技和歷史才得以記載和流傳至今;我們祖先的思想、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才得以廣泛傳播和日益提高。所以漢字是既反映文化又與文化相互依存的文字體系。

二、漢字推動漢文化的發(fā)展

(一)漢字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發(fā)展

漢字推動了漢文化中書法藝術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爸袊鴷ㄋ囆g是以中國漢字的文義為內(nèi)容,以某種字體的書寫為形式,書寫出來的有章、有法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隨著中國漢字的產(chǎn)生、發(fā)展而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

(二)漢字推動了篆刻藝術的發(fā)展

漢字推動了漢文化中篆刻藝術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篆刻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漢字、書法雕刻相結(jié)合的藝術。在紙張發(fā)明之前,人們的書寫材料為龜甲獸骨,青銅器,石器,木簡等。人們是將漢字刻在材料之上,這為篆刻藝術的產(chǎn)生奠定了基礎。而漢字的以形表意所具有的圖畫性、藝術性及字體多變性又是其產(chǎn)生發(fā)展的條件。

篆刻藝術起源于實用,開始只是作為商業(yè)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及當權者表示象征權利的證物,后來發(fā)展成為一種獨立的,作為欣賞的藝術。

(三)漢字推動了修辭藝術的發(fā)展

漢字推動了漢文化中修辭藝術的發(fā)展。在古漢語中,詞匯多為單音詞,即一音一詞一字,這樣字與詞就建立起一對一的關系。而漢語表義是靠語序排列的,這就為同一語句的順讀,倒讀皆可誦提供了可能,而這種同一語句的順讀,倒讀皆可表義就是回文。

三、研究漢字與漢文化關系的意義

(一)有利于正確認識漢字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漢字不是落后的。有人認為漢字是落后的。漢字是漢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與發(fā)展都要受到漢文化的制約和影響,甚至可以說什么樣的文化決定什么樣的文字。如果棄之不用,人們就不能通過研究漢字來考察遠古已逝的文化。

其次,漢字不是萬能的。漢字負載著大量的文化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漢字都與漢文化有關,二者并不是一對一的對應關系。漢字是反映一定的歷史文化,人文信息,但絕不是每個字“都是一頁恢宏的歷史”。

(二)有利于拓寬漢語言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現(xiàn)今中國漢語的研究,多用國外研究拼音文字的方法加以研究,且不說這種方法是否適合漢語,但可以肯定地說,研究漢語只用這種方法是完全不夠的。因為漢字與拼音文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字,漢字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這需要人們用符合其特點的方法加以研究,這需要人們不斷地探討,深入地研究。而將漢字與漢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一并研究,從漢文化的角度看漢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及漢字是如何構形等,這可以說是漢語研究的一部分,擴大了漢語的研究范圍。

四、結(jié)論

由上可知,漢字是漢文化的一部分,漢文化推動了漢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漢字又是漢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漢文化的載體,反映了大量的漢文化信息。同時,漢字又推動了漢文化的發(fā)展,推動了書法、篆刻等藝術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二者相互影響,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漢字與漢文化的關系了解漢字構形的原因,及由此反映的漢文化信息。這樣可以駁斥“漢字落后論”,并且避免片面夸大漢字功能,增加漢語的研究范圍。

第8篇:對漢字文化的認識范文

下面,我們從以下四個方面具體分析: 

一、介紹漢字來源及發(fā)展 

訓詁學從漢字的來源,從漢字的演變、發(fā)展上對漢字進行分析,加強留學生對漢字結(jié)構、形體的認識。比如分析漢字結(jié)構時,我們結(jié)合許慎“六書”的原理解釋漢字的形體?!跋笮?,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指事,視而可識,察而見意;形聲,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會意,比 類合誼,以見指撝;轉(zhuǎn)注,建類一首,同意相受;假借,本無其字,依聲托事?!?通過[1]“六書”的理論分析漢字的造字理據(jù),充分解釋漢字的形、音、義的關系,深化學生對漢字本質(zhì)特征的認識。具體看看“四書”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應用(轉(zhuǎn)注、假借是用字方法,這里暫不作討論): 

1、象形字 

象形字指用描述事物輪廓或形狀的方法表示字義的造字法,可以通過字形看出字義。比如:日、月、火、山、水等,象形字的結(jié)構與其所表示的事物具有相似性。我們可以通過通過圖畫式、實物式等教學方式展開漢字教學,將字形結(jié)構與圖畫、實物進行比照,使學生對該字構造和意義形成具化認知,加深學生對漢字形體的認識。 

2、指事字 

指事字是指用象征性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號來表示字義的造字法。比如:上、下、刃、本、末等?!吧?、下”就是通過橫線的位置來區(qū)別,長的弧線表示地面,在上面加上一個短的橫線表示“上”,在下面加上一個短的橫線就表示“下”?!叭小痹诘兜匿h面加上提示符號,表示刀的鋒利部分?!氨尽痹跇淠镜母幖由戏?,表示樹木的根本?!澳痹跇渖姨幖由戏枺硎緲淠镜臉渖?。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圖示、標記表示漢字的本義,加深學生對漢字字義的區(qū)分。 

3、形聲字 

形聲字是由聲符和形符構成的,形符表示漢字的類屬,聲符表示漢字的讀音。我們可以通過形符猜測出漢字的涵義。比如“氵”表示與水有關漢字,“火”表示與火有關的漢字,“忄”表示與心情有關的漢字。可以通過聲符推測出漢字的讀音,比如“功、貢、鞏、攻、珙”這組字讀音都與“工”相近。雖然這種方法不能完全類推,但是不能否認聲符和形符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我們開展對外漢漢字教學可以利用形聲字的特征,引導學生記憶漢字,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學習。 

4、會意字 

會意字即用兩個或幾個部件合成一個字,這個新字的意義是由這些部件的意義整合而成 的。比如“休”,由“亻”和“木”組合而成,即人靠在樹上休息,表示“休息”的意思。比如“林”和“森”,分別由兩個木和三個木組成,通過“木”的數(shù)量來區(qū)別漢字的涵義,直觀明了。比如“從”,由兩個人一前一后組成,表示“跟從”之意。我們開展對外漢字教學時,就可以通過漢字形體的組合、歸納,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漢字的本義,加深學生對漢字字義的理解[2]。 

二、區(qū)別形近字與易混字 

漢字形體復雜、多樣,有很多部件相同、相似的形近字給學生的學習造成困擾。比如“木” 和“本”、“ 未”和“末”等。“木”和“本”,《說文·木部》記載:“本,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币粰M放在“木”字的下面,表示草木的根須所在。所以從字義上區(qū)別了這兩個字?!澳焙汀拔础毙误w相似,容易混用?!墩f文·木部》記載:“末,木上曰末。從木,一在其上。”一橫放在“木”的上面,表示草木的樹梢所在。而《說文·未部》記載:“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薄拔础北硎尽拔兜馈钡囊馑?,六月青果子的滋味。從字形上看,“未”是在木上加一小橫,表示枝繁葉茂的樣子。而未是用一長橫表示樹梢延伸到很遠的樣子,這樣兩個字就區(qū)別開來了。還有很多像“冫、氵,廠、廣”,由于筆畫的增減導致漢字的錯誤,還有一些像“土、士,貝、見”,由于筆畫長短、曲折形近發(fā)生錯誤。[3]總之,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和易混字。我們要利用訓詁學,從漢字的音、義、形展開教學,具體分析漢字的本義,讓學生從本源上區(qū)分漢字形體,識記漢字意義。當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對比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更好的記憶這些形近字和易混字。通過游戲、圖片等生動有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這些漢字的印象。 

三、歸納漢字形體及意義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歸納和總結(jié),使自己的水平不斷提升。訓詁學可以幫助學生歸納漢字的意義,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比如以“木”字旁為代表的字表示與“樹木”相關的涵義,如:李、林、森、楊等。以“氵”字旁為代表的字表示與“河流”相關的涵義,如:江、河、湖、泊等。以“礻”字旁為代表的字表示與“衣服”相關的涵義,如:襯、衫、袍、褸等。所以通過形體的歸納,我們還可以推測出漢字的涵義,舉一反三,利于學生更好的識記漢字。 

我們還可以針對這些特征對漢字進行歸類的學習。低年級的學生通過這些部件的總結(jié),加深對漢字的記憶,觸類旁通,學習更多的漢字。高年級的留學生對漢字進行部件、字形的分析,展開深入的研究,對漢字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訓詁學的應用使留學生對漢字有了理據(jù)性的理解[4]。 

四、了解漢字的文化和內(nèi)涵 

留學生不僅對漢語感到興趣,對中國的文化也充滿了學習的熱情。特別是高級階段的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已經(jīng)無法滿足于單純的漢字知識。通過訓詁學,或者開展?jié)h字的文化教學,可以更好地豐富課堂知識,更好地開展對外漢字教學。而開展?jié)h字教學的同時滲入文化知識,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價值。訓詁學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知識,融合了中國的古老傳統(tǒng)。教師在展開教學的時候,一定要融會貫通,靈活的組織教學。一方面,文化知識為我們的教學課堂增添活力,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文化知識對我們的教學具有深遠的影響,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所以,語言的教學和文化的教學息息相關、密不可分,二者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如果單純的學習語言知識,是無法真正掌握一門語言的,你不能滲入的內(nèi)部去理解語言的來源。而了解一定的文化知識,不學習基礎的語言,也無法駕馭你的知識儲備。所以,訓詁學就像是一座橋梁,溝通起古與今的世界,將現(xiàn)代語言與背后的文化知識緊密相連,讓留學生更好的掌握漢字。 

總而言之,訓詁學在對外漢字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從漢字的形、音、義出發(f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漢字知識。以漢字的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為新的切入點,提升留學生學習漢字的水平。特別是訓詁學為我們開展高階段留學生的對外漢字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溝通古今,使留學生真正的掌握漢字、學會漢語。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 M].徐鉉校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6:314. 

[2]周祖謨.文字音訓訓詁講義[ 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3]魏雪.《說文解字》與對外漢語教學[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4). 

[4]董超旭、郭秋燁.現(xiàn)代漢語與訓詁學關系芻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6). 

第9篇:對漢字文化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識字 寫字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70 小學語文教育階段,是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和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教師對小學語文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對小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影響。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主要是識字和寫字以及簡單的小文章的閱讀和寫作,而在識字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小學生識字的數(shù)量和學習新字的速度,更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識字的質(zhì)量和興趣方向,從而發(fā)現(xiàn)和挖掘漢字所蘊含的深遠意義,真正的讓小學生感悟到漢字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內(nèi)涵,體會我們漢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诖说幕A上,筆者從識字寫字教學的意義、識字寫字的教學方法和目標方面展開文章。

一、識字寫字教學的意義

(一)識字寫字是小學語文的基礎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過程主要就是認識漢字和會寫一部分的漢字,這個過程是逐漸學習和積累的過程。在新大綱的改革中也是充分體現(xiàn)了多識少寫的特點,這一點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多認識字,為小學生更早的進行閱讀而提供條件。小學生作為低年級的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都屬于零基礎的階段,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這就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要求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策略上都要做足準備工作。不能單一的在課堂上,單純的只教小學生每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更加需要典故和漢字構造的原理,從而讓小學生對漢字的印象更加深刻,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漢字的興趣,讓他們樂于學習漢字,從而為后期的閱讀和寫作打下穩(wěn)定的基礎。

(二)識字寫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Z文素養(yǎng)

在小學生沒有識字寫字之前,小學生自己是沒有閱讀能力的,他們對文字魅力的感知來自于父母的閱讀,而這種間接的接受知識的方式,會因為父母閱讀時心情和父母工作時間,以及文化水平等一系列的因素影響,會對小學生對語言魅力的感受產(chǎn)生一定的偏差。通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小學生對漢字有了一定的積累和掌握之后,每個小學生都有自己的感興趣方向,會在課堂以外的時間,關注自己感興趣方向的相關文字內(nèi)容,增加自己的閱讀時間,而這一過程就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通過自己對文字的一手閱讀,感受會有所不同。而小學生和成人對同一件事物,同一段文字會有不同的看法,正如“一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但正因為如此,它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思考和自我判斷意識,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二、識字寫字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從漢字結(jié)構入手,遵照構字規(guī)律

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反饋的是課堂效率的問題,而小學生作為初接觸漢字的學生,對漢字的構造和詞義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從而致使小學生在認識漢字和書寫漢字的過程中,經(jīng)常犯低級錯誤,不是寫錯就是記不住漢字的寫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授漢字的讀音是要按照標準的拼音的讀法,教授漢字的寫法時,也要靈活適當?shù)闹v解這樣構造漢字的原由。尊重漢字的構造規(guī)律,從而使小學生在學習了一個漢字的讀音和寫法的基礎上,能夠展開和拓展相近漢字的讀音和寫法,做到觸類旁通。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學習的效率,也能使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促使他們多加理解和思考,從而激發(fā)小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講授“人”字的寫法之后,進而講解“你”和“徠”,就是把“人”作為偏旁部首,而發(fā)明的后兩個字都是人的行為活動。教師在講“言”字的讀音和寫法之后,進而講解“語”和“談”字的讀音和寫法,后兩個字是在“言”字的基礎上,被后來人發(fā)明和沿用至今,而“語”和“談”字也確實都是體現(xiàn)語言用處和用法的描述詞。

(二)重視學生感受,課堂內(nèi)外結(jié)合

因為小學生年紀小,對于一件事情的關注時間是很短的,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小學生的感受,在小學生感興趣的方向上,多下工夫,多花時間。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讓小學生能夠參入進來,而不是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使他們的大腦、手、耳朵、眼睛都關注在漢字的學習上。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在教某個具體的漢字時,可以通過簡筆畫或者實物的方式,使學生直觀深刻的體會到這個漢字的意思和用法。例如:在講授“木”字時,就可以指著課室內(nèi)是木頭做的東西??梢宰寣W生摸得著,看得見,從而加深他們對“木”字的認識,從而拓展到“林”和“森”字,這兩個也都是和木頭有關的,可以指著課室外的樹林里茂密的樹木和他們講解“林”字,讓他們組詞,“樹林”“果林”等等。

需要引起大家共同的認識的是識字和寫字的過程不是僅僅靠課堂的學習就足夠的,應該讓小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去留意廣告牌、宣傳欄這樣的文字比較多的地方,通過看和讀這些文字,鞏固課堂上學的內(nèi)容。也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讀早報的習慣,通過每天早晨對早報的閱讀,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識字數(shù)量,也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培養(yǎng)小學生關心和了解周邊發(fā)生的事情,熱愛生活。有不認識的字或者詞語不理解的,可以通過父母的講解,從而拓寬學生的識字的寬度和廣度。這樣不僅能夠讓小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也能培養(yǎng)學習留心觀察生活,將所學的內(nèi)容用到生活中,這就是學習的最初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