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聲樂課的建議范文

對聲樂課的建議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聲樂課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聲樂課的建議

第1篇:對聲樂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獨立學院;聲樂小組課

獨立學院聲樂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式有別于專業(yè)音樂學院和高等師范院校。其側重點偏向于社會基層群眾性演出事務,常常要求畢業(yè)生具有多種才藝,特別是活動策劃和組織能力。因此,我們的教學設置中舞臺實踐需要占更多的分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其組織協調、以及擔任多種角色的能力和素質。創(chuàng)新性聲樂小組課這一教學模式可以為聲樂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成長平臺。以下是從背景、特色、效果及展望和存在需要改進的缺陷幾個方面對特色聲樂小組課論述。

一、特色小組課設置背景

社會經濟大發(fā)展必然帶動文化產業(yè)的繁榮,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必將飛速增長。增長的不只是數量,更多的是質量,主要體現在要求藝術人才綜合能力的提升。舊的聲樂培養(yǎng)模式已經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需求,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課程改革。獨立學院的教學模式改革擁有快速反應的特點,在課程創(chuàng)新之路上有能力跟上社會的步伐。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聲樂專業(yè)在2013年上半年開始了有別于母體學校的特色聲樂小組課的教學改革。

聲樂專業(yè)是全國各類高等院校較為普遍的一個專業(yè),社會對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需求量分為多個層次和類別。獨立學院作為三本院校,在師資和生源以及硬件方面都無法與有著雄厚實力的專業(yè)藝術院校以及公立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學院相比較。為此,獨立學院轉變思維模式,將人才培養(yǎng)方案作出調整,揚長避短,不走“高精尖”路線,把目標定位在基層社會需求。特色聲樂小組課的產生是順應了社會發(fā)展和對人才需求的要求,應運而生。

二、特色小組課的主要特色

聲樂小組課指的是在一個擁有表演場地進行的一對多聲樂教學模式。它本身具有實踐性和觀摩性的特點。特色聲樂小組課將對原有小組課模式進行升級,更加注重學生能力和創(chuàng)意素質的培養(yǎng)。主要體現在課堂的衍生性操作和個人多角色變換的能力培養(yǎng)。

(一)課堂的衍生性

大學課堂最難得的因素是課堂外的衍生,特色聲樂小組課的這方面的效果主要體現在課前的準備和課后的總結。以往的聲樂小組課只需要學生到堂演唱與觀摩。特色小組課需要學生做更多的準備。包括策劃與分工組織,場地的安排與布置,曲目的組織與編排等。將一臺活動所有要涉及的內容及流程進行實踐操作。強調創(chuàng)新的思維,發(fā)展集體活動能力,培養(yǎng)組織策劃能力。教師由原來的主導地位變成協作者,由總管變成了愛提建議的觀眾。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由局外人變成了主人、演出?zhí)行者。學生在課后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行動來滿足需求,產生了更多人際交流和協作,課堂變成了一種具有生命力的搖籃,未來工作的實驗室。

(二)個人角色的變換

單一功能的角色已經不能滿足基層社會對人才的期望。一場活動的策劃可能還是鋼琴伴奏,或者是音響師等等。特色小組課上的聲樂學生除了演唱之外還需要為別人的演唱做幕后工作,有可能還需要擔任該小組課的主持人。在新型小組課形式比較成熟之后,開展輪換角色。保證一學期后,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崗位輪崗,將這些工作納入最后的評價體系。

三、特色小組課成效及展望

特色小組課首先是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性與創(chuàng)造性,改變了傳統小組課較為枯燥的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他們通過各種途徑來充實和改造他們自己的演出,創(chuàng)新節(jié)目不斷涌現。特色小組課多種角色的變換改變了學生能力單一的自我心理暗示,為之后的學習和工作增強了自信心,即便是在專業(yè)能力很強的競爭對手面前,也能找到自身的價值。組織與協調工作的參與,讓他們增加了團隊協作的經驗,為今后的工作環(huán)境提前培訓了團隊協作能力和思維。

大學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體,新型小組課為他們建立了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平臺。他們的經驗反過來也會為特色小組課模式帶來寶貴的經驗,使得這一模式越來越成熟。

四、特色小組課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和建議

1.教學設備缺乏:特色小組課不同于正式的演出活動,沒有經費的支持。演出場地規(guī)格也高低不一。有時候限制了學生想象力和積極性的充分發(fā)揮,建議一:在道具、服裝、化妝等方面根據情況建立專門的管理和使用機制。建議二:利用校外資金更好地開展實踐活動。

2.課程模式調整:一方面,課程繁多,學生疲于應對,缺少自主活動的時間,建議將課程精簡,突出重點課程;一方面,課程系統化體現不夠。建議根據核心課程選擇設置輔助課程。

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觀念和指導學生進行智力活動與操作活動的方法。它用于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觀念、論據原理和闡明規(guī)律,但學生從理論到實際應用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而通過特色小組活動的方式更好的增加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動態(tài)的教學中學會知識。

【參考文獻】

第2篇:對聲樂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聲樂課;互動教學;作用意義;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237-01

音樂沒有國界之分,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也是我們表達情感的最佳途徑。音樂還起到了開發(fā)智力、發(fā)散思維的功效,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良好的認知水平、陶冶高尚的情操以及愛好,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當代聲樂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一)聲樂教學的重視不夠,教學設施不完善。在我們現階段的教育來看,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音樂課所占的比重非常輕,最多一周兩節(jié)。更有甚者,很多學校的文化課老師,會把音樂課時改為文化課。還有一些縣城、農村,教學配置遠遠不足,如此一來,音樂課的教學質量,自然不盡如人意。

(二)聲樂課內容枯燥乏味,師資素養(yǎng)有待提高。我國聲樂教學的師資力量良莠不齊,很多中小學的音樂老師并非專業(yè)的科班出身,甚至有些老師在聲樂方面還是零基礎。再說說聲樂課堂,教學形式非常單一,大部分都是老師唱一句、學生跟著學一句,完全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聲樂課互動教學的作用及意義

(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當前的教學當中,聲樂課的知識還是非常豐富的。增師生間的互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參與意識一強,能體驗到學習聲音的樂趣,進而樹立起學習聲樂的信心。

(二)有助于學生陶冶情操,加大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毋庸置疑的是,音樂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感受世界,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通過互動,師生間能加強交流,互換觀點,從而激發(fā)大家的創(chuàng)造力。這樣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藝術、貼近藝術。潛移默化中,就啟迪了我們的思維,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審美的品位。

(三)有助于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老師教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這二者是不可割裂的,當互動教學模式形成的時候,不僅僅是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老師也會找到存在感,從而更好地調動起教學的積極性。

三、提高聲樂課互動教學的改革策略

(一)完善聲樂教學師資力量,為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首先,我們的老師,需要先從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做起,其次,教學的設施也要不斷完善,要讓先進、有用的教學工具真正落到實處。再次,我們還要多多鼓勵學生,為大家樹立學習的信心。一些學生可能較為內向,或者音色不好,五音不全,這時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鼓勵、支持,讓他們大膽開口,這樣才能提高聲音學習效果。

(二)豐富課堂內容,增強情景教學。要想提高聲樂課的互動教學,我們首先應當從豐富課堂的內容入手,只有將課程的內容豐富化、生動化,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同學們參與其中。而情景教學法,就是老師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讓大家自由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三)書本知識要合理配置,采取因材施教。書本中的知識,難易程度不同,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導致了學習的效果也大不相同。作為教師,應當多聽聽學生的意見,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四)多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fā)大家對音樂的熱愛。音樂對人的影響,非常深重。我們可以盡可能多地開展音樂欣賞課,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給學生們欣賞最新的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民族音樂等等多元化的內容,讓大家都能全方位地了解音樂,從而培養(yǎng)起對音樂的熱愛。不僅是欣賞,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自編自唱,采取分組的教學方式,讓大家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曲子,一起討論、交流,給曲子填上歌詞等等,利用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讓同學們都能在音樂中獲得樂趣。

(五)組織音樂演唱,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多組織一些音樂匯演、歌曲聯唱,目的在于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不僅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更讓自己所學到的東西有了施展的舞臺和機會,從而大家也會更加的想學、樂學、愛學。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促進聲樂課的互動教學,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需要我們正視現階段所存在的問題和弊端,及時改正,加以匡扶,采取更好的模式,來展開聲樂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陳紫靈.聲樂教學中的師生心理互動[J].邏輯學研究,2007.

第3篇:對聲樂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 藝術素養(yǎng) 公共聲樂 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10

How to Enhance the Art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Public Vocal Teaching

PAN Xiaoxing, CHEN Zhihong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China's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prosperous, more attention paid to the cultivation of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ublic vocal music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t education, and for enhancing the art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an important catalytic effect.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a study of vocal music education for college, hoping to find ways to improve the artistic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students; artistic quality; public vocal teaching; advice

藝術素養(yǎng)是學生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好的藝術素養(yǎng)可以提高學生的情商和學生的交際能力,尤其是在這個比較注重團隊合作的時代,高情商的人可以和他人更好地開展工作,并對周圍人產生積極的影響。公共聲樂課是高校大學生開設比較多的藝術課,現就以公共聲樂課為例。

1 藝術素養(yǎng)對高校大學生的意義

藝術素養(yǎng)作為一種穩(wěn)定的審美力及價值觀,是經過不斷的實踐而逐漸成熟的一種認知,同時兼具藝術的內在知識和外在表現的一種綜合能力,包括藝術創(chuàng)造力、藝術觀察力和藝術感悟等。藝術素養(yǎng)是一個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影響著一個人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②藝術素養(yǎng)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內涵,卻不必要具有藝術家那樣的高度。

1.1 提高高校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是人才全面發(fā)展內在要求

科學強調真理的重要性,揭示客觀規(guī)律,教人學會理性,提升人們的智慧。而藝術則更好地詮釋了美的意境,提高人對美的享受,提升人們對美的創(chuàng)造能力,教給人們感性與激情。科學和藝術是人們生活和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內容,二者相互促進共成一體。在人的生命中,既不能只有科學也不能只有藝術。③據調查顯示,很多取得輝煌成就的科學家和藝術家除了具有非凡的智商,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外,還具有很強的形象思維、創(chuàng)造力及很高的情商,他們在進行真理探索的時候都懷有一種對美的追求,這種審美情懷多數和他們在年輕時接受的藝術教育及所形成的藝術素養(yǎng)有關。藝術素養(yǎng)不僅可以提升審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而且也是促進人才全面發(fā)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因此也是促進新一代高校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1.2 藝術素養(yǎng)有助于培養(yǎng)人生觀和世界觀

藝術對人們德育的幫助不言而喻,它所帶來的意識形態(tài)是無法替代的。優(yōu)美的音樂可以使人身心放松,消除人心靈的緊張感和身體的疲憊感,優(yōu)美的畫卷可以提升人們對美的鑒賞能力,喚起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憧憬。④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科學技術不斷更新進步,對人們的素質要對不斷提高,高校大學生所面臨的各項壓力不斷增加,眾多的壓力極有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并產生消極的價值觀。提高學生藝術素養(yǎng),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還可以利用藝術的真、善、美影響學生保持一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形成一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1.3 有利于提高整個社會的藝術修養(yǎng)水平

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不再需要只具有單純文化知識和工作技能的人才,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全面發(fā)展。現在企業(yè)中團隊合作比較多,因此一個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yǎng)的人才可以對和她一起工作的人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高校教學中就要提高對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具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可以對學生就業(yè)帶來一定的幫助,提高學生的情商,進而提高社會整體的藝術素養(yǎng)。

1.4 藝術素養(yǎng)可以促進大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交流,一個不會交流的人,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作為在社會中發(fā)展的人,除了要具備一定的工作技能和專業(yè)知識外,還應該具有一定的交流溝通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商。⑤在當今這個競爭比較激烈的社會中,生活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信息,很多工程巨大的項目,單靠某一個人的力量遠遠不能完成,所以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與他人進行溝通與合作,高情商的大學畢業(yè)生在市場競爭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擁有好的藝術素養(yǎng)的人通常心理素質也比較好,工作中與他人合作融洽,具有很好的團隊精神。因此說好的藝術素養(yǎng)可以促進大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

2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聲樂教學現狀及不足

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一直比較注重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及傳播,比較重視專業(yè)知識的理解以及專業(yè)技能的提高。導致很多高校大學生在學習期間比較喜歡與科技相關的內容,一味地追求科學技能的提高和片面地掌握科學知識。⑥忽視了人文素養(yǎng)、人文知識的學習。

2.1 目前高校大學生聲樂教學的現狀

(1)歌唱已經成為高校美育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聲樂在高校中已經逐漸得到發(fā)展,很多高校成立了聲樂社團。聲樂教學已經開始實施,必將成為大學生喜歡的藝術課之一。據有關調查顯示,被調查的已經開設聲樂課的高校,上課主要以鑒賞名曲的方式開展教學,其中很少學校以培養(yǎng)聲樂技能和技巧為主,而在開設音樂鑒賞的高校中,上課的方式主要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自由討論式以及師生互動式等,調查結果告訴我們,單純的老師講解式教學和學生自由探討等方式都不是學生喜歡的方式,只有師生互動方式最受學生歡迎。

(2)近幾年,我國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各大高校對聲樂教育做出了不斷努力,很多大學生對聲樂課程充滿了期待。很多高校的聲樂課程也邁入了新的臺階,目前高校聲樂課程包括:《聲樂藝術鑒賞》、《聲樂藝術實踐》等。⑦同時部分院校已經對高校聲樂課程安排展開了思考。

2.2 高校大學生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聲樂教學在高校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很多藝術活動也逐漸豐富起來,但是高校聲樂卻存在發(fā)展不平衡現象,主要表現如下: (1)由于之前教學重理輕文的思想,淡化了人們對聲樂的學習,不符合對人才全面發(fā)展的要求。上課方式過于死板,以老師講為主,學生互動為輔,不利于學生主觀性培養(yǎng),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藝術素養(yǎng)提高。(2)在教學中學生容易產生兩種極端心理,當學得好的時候就沾沾自喜,反之學習差的時候,就垂頭喪氣。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更要注重因材施教,做好疏導工作,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3)高校聲樂課內容比較單調,不豐富,缺乏系統性和規(guī)則性。沒有完整的教學體系和結構。學生選擇范圍有限,教師上課選用的教材不適宜,因此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直接選擇一些曲目講解,多數以合唱課或鑒賞課的形式進行,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

3 針對以上問題給出建議,提升高校大學生藝術修養(yǎng)

(1)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普通高校大學生基本沒有什么聲樂基礎,因此他們學習聲樂也會比較困難,鑒于這種情況,聲樂教師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教學態(tài)度,在教學中要有耐心,從而帶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老師要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yōu)缺點,并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會學生學習聲樂的方法和技巧。⑧使學生明白自身的學習狀況,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在聲樂教學中要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對彼此的認同,加強對彼此的理解和引導。(2)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聲樂教學注重內心的自由想象,自主性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在高校公共聲樂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主要是因為課程設置符合學生的興趣喜好。如何提高學生對聲樂公共課堂的學習興趣,是老師需要思考的主要問題,首先老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采用多種授課方式,避免方式單調乏味導致學生對課堂產生厭煩心理。(3)發(fā)掘每個人的獨特性,并實現整體的協調發(fā)展。公共聲樂課是很多學生一起上課,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老師要綜合所有學生的特點,設計出大家都喜歡的上課方式,提高課堂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協調好所有學生,在兼顧學生整體學習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除了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有關工作技能之外,還要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其中藝術素養(yǎng)對學生的重要性是其他所有教育都無法替代的。提高高校大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是所有高校必須執(zhí)行的重要內容。社會和有關教育人員要提高對學生藝術教育的認識,并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手段。將大學生藝術教育真正落實到位,為國家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祖國未來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湖南省一般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高校公共聲樂教學中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XJK012CTM024

注釋

① 王利群.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現狀調研[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2:156-157.

② 王芊霖,鄧江.淺論理工類院校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4:33-36.

③ 陸慧.公共藝術素養(yǎng)課程“2+4”立體教學法研究――以攝影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4.1:140-141.

④ 朱英萍. 普通高校公共聲樂教學形式探析[J].藝術教育,2014.8:116-117.

⑤ 王文杰,王秀彥,郝蕊. 提升理工科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途徑研究――以北京工業(yè)大學藝術實踐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3.2:102-104.

⑥ 薛莉.當代大學生藝術素養(yǎng)基礎理論研究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13.11:183-185.

第4篇:對聲樂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高專院校;音樂教育;聲樂教學

一、高專音樂教育中聲樂教學現狀與問題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這是教育的目的體現,高專音樂教育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結構的教育,還應該對學生將來從事的業(yè)務奠定扎實的基礎,培養(yǎng)他們的表演能力。這些學生將來大部分都會從事小學音樂教學,所以要通過讓他們學習職業(yè)道德相關,培養(yǎng)其敬業(yè)能力。從上述闡述來看,聲樂教學培養(yǎng)目標應該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因此要側重學生音樂天賦和音樂潛力的開發(fā);為學生提供學習音樂的氛圍,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的教學環(huán)境,尊重學習音樂的興趣,從總體上對其音樂素養(yǎng)予以提升。教學過程應該因材施教,從學生自身特征出發(f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從學生的就業(yè)方向著手進行培養(yǎng),更多的在教學中增加實踐環(huán)節(jié),達到教學目標與就業(yè)目標的吻合。大多數授課教師的授課過程往往會體現他的老師的影子,這一點高專院校的聲樂教師也不例外,他們會按照自身學習的過程進行授課,雖然這種授課也經過了專業(yè)的訓練,但是其效果并沒有多顯著,授課對象的聲樂學習并沒有取得很大的進展,也就是說,這種教學方式并不一定適合現代學生。實際高專院校課堂教學模式的采用,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與專業(yè)音樂學院的模式也不一樣,因此教學要從培養(yǎng)目標入手,一方面注重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升,另一方面要考慮學生將來的就業(yè)方向,教學要為其提供必要的實踐操作環(huán)境。

二、高專音樂教育中聲樂教學建議

從實際情況分析,專業(yè)音樂學校的教學模式并不一定適應開展聲樂教學的高專院校,高專院校要培養(yǎng)的是未來的教師,而不是歌唱家。這就要求教師要準確規(guī)劃上課模式,課程的教學與培養(yǎng)方向密切結合。學生的學習是為了能夠勝任教師的職責,所以教學要不僅僅是教會他們演唱歌曲,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分析歌曲,如何在音樂課上有效組織教學。

(一)教學中的聲樂作品科學并難度適中

與專業(yè)音樂學校的教學不同,高專聲樂的教學要注重實用性,這與綜合性大學的聲樂教學也有本質的區(qū)別,因為相關學校的聲樂教學更加側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因此他們更多的側重的是技能訓練。并且他們們在訓練開展的過程中對音樂曲目有一定的要求,中國聲樂作品和外文聲樂作品是他們的首選。但是相對于高專聲樂的教學來說,首選曲目應該與他們將來的就業(yè)方向緊密相關,因此其曲目的選擇要體現針對性,以中國作品為主,其他作品只能作為輔助教學的曲目來學習。從高專畢業(yè)之后,這些學生大多會成為中小學的音樂教師,因此實際教學的開展,應該主要側重基礎音樂教學,包括初級中國聲樂作品,同時還包括適合兒童學唱的曲目,課程開展還應該對中小學教材中的歌曲進行參照。對于外文聲樂的教學,也可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教學,目的應該只是對學生的藝術視野予以開拓,最終對學生的審美能力予以提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不能成為教學的重點,只能是對教學起到輔助作用。

(二)采用集體、小組授課形式

從教學目的來分析,高專完全不同于專業(yè)音樂學院。高專音樂教學的開展,對于教學模式可依據實際情況展開,可運用集體課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更有效的小組課的形式。教學形式的展開應該從提升教學效率入手,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是對教學資源的有效節(jié)約。高專音樂教學的展開要與學生將來的就業(yè)緊密相連,因此教學要以教授基礎音樂知識為主,包括準確科學的發(fā)聲訓練等,要保證是從興趣的角度出發(fā)予以培養(yǎng),而不是采用培養(yǎng)歌唱家的方式進行。對于學生發(fā)聲概念的教學可采用集體課的形式,但是發(fā)聲方法的掌握就可以采用小組課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能夠讓學生科學掌握發(fā)聲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為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奠定基礎;其次,高專課程的開展與學生就業(yè)方向的緊密聯系,集體課和小組課教學方式的采用,能夠幫助學生盡早進入教師角色,因此這是一種有拓展性的教學方式。再有聲樂課的開展要結合中小學音樂教學法的內容展開,課堂教學可對定量的聲樂作品進行教學,而這些作品應該是中小學教材中的兒歌或青少年歌曲,這樣的教學一方面可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另一方面還能幫助學生學到教學方法,為他們未來適應教師角色奠定基礎。

(三)課堂內容的合理安排

高專聲樂教學應主要圍繞兩方面展開,一是發(fā)聲技巧的練習,二是歌曲的演唱練習。前者的練習主要是氣息、喉頭位置、共鳴的練習。后者是為了更好地演繹作品。就當前教學實際分析,90分鐘的課時,因此無論是哪種課型,都應該注重授課時間的合理安排。筆者對此的觀點是發(fā)生技巧的練習應該不少于30分鐘,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基本發(fā)聲方法的教學,從最基本的呼吸教學開始,包括清晰地斷句,包括準確的時值,包括聲音的強弱變化等,科學發(fā)聲的概念從一開始就要教給學生,讓學生盡快養(yǎng)成科學合理用嗓的習慣,再有歌曲演唱也應該在30分鐘左右,為了提升學生興趣,可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演唱,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演唱中的問題,最后要留10分鐘的時間開展集體演唱。課堂的教學要保證有效性,要讓學生在課上學習掌握聲樂基礎知識和演唱基礎知識,對歌唱的基本原理進行領悟,學生演唱狀態(tài)的發(fā)揮,可借助小組互動模式予以促進。

第5篇:對聲樂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聲樂基礎理論 授課方式 突出重點 互動交流

目前,聲樂基礎理論課是針對高師院校一年級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開設的課程。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自1993年開設此課程,走在了兄弟院校的最前沿。全國絕大部分高師院校都是1999年后受高校擴招影響才開設了聲樂基礎理論課,主要是解決擴招后聲樂師資嚴重不足的問題,因此,全國高師院校把聲樂課原本一對一的教學形式,變成了一對多的多重教學形式。聲樂基礎理論課就是采用一對多的教學形式,并且是高師院校獨有的課程。通過全國高師院校聲樂教師的艱辛探索和共同努力,使這門課不斷發(fā)展成為基礎課和特色課。隨著課程實踐和理論學習的深入,筆者認為聲樂基礎理論課是非常具有發(fā)展前景的課程,還可以進入專業(yè)音樂院校,成為公共基礎課;進入普通高校,成為公共選修課,進入社區(qū),為建設和諧社區(qū)做貢獻。聲樂基礎理論課是具有專業(yè)性和普適性的課程,因此,在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深化、授課方式改進、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探索。

一、了解學生情況,關注學生需求

在開課前,教師必須全面細致地了解學生情況,關注學生需求,才能把課程講授的形式和內容考慮得比較妥帖,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了解學生的情況,關注學生需求顯得非常必要,具體辦法有很多種,如與學生交談、聽學生演唱、參考學生其他科目的成績和個人資料等,較為直接和高效的辦法就是設計學生基本情況調查問卷,在開學第一課就發(fā)下去讓學生填好收回,教師課后認真歸總。

聲樂基礎課講授聲樂基礎理論知識,促進學生演唱水平的提高,使學生具有真正的聲樂演唱、教學、訓練和輔導能力,能夠勝任中小學音樂課的唱歌教學和課外聲樂活動的輔導工作。學生在入學前或多或少受過聲樂方面的訓練,但對于聲樂基礎理論方面的知識都很薄弱。聲樂基礎理論課就是要幫助音教專業(yè)的學生對歌唱不僅有感性的認識,也要在理性上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目前課程內容包括歌唱器官的生理構造、嗓音保健、歌唱姿勢、歌唱的呼吸與發(fā)聲、歌唱人聲的分類、聲區(qū)及共鳴、歌唱時的喉頭位置、歌唱的咬字吐字、歌曲的處理與表現等。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既要有表現音樂作品的能力,還要結合理論知識對聲樂有很好的判斷力和解決聲樂問題的方法。因此,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和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安排。

二、抓住剛上課的前15分鐘

教育有其要遵循的規(guī)律,一堂課的律動猶如一出戲的結構,要組織好起承轉合,吸引學生注意力集中地順利聽下去。

眾所周知,電視劇是45分鐘一集,一堂課也是45分鐘,而聲樂基礎理論課是兩節(jié)課連排,即90分鐘一次課。為什么要抓住剛上課的前15分鐘?因為這是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黃金時段。幼兒園的一堂課是15分鐘,晚會導演將開演前的15分鐘稱為“黃金15分鐘”。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15分鐘,可以用5分鐘回顧上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作為暖場,學生定下神后開始集中精力講解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因為這段時間最為寶貴,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到重點突出、條理清晰。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提升、豐富和精煉授課內容,不能講太多的枝節(jié),使學生先入為主地獲取清晰準確的知識。

如講“歌唱的姿勢”,教材的內容安排是先講正確姿勢與歌唱的關系,再講正確的歌唱姿勢。教師在講授時可以首先講正確的歌唱姿勢,一邊對照教材敘述,一邊要求學生起立積極配合實際運用。教師認真地把要點念三遍,讓學生連續(xù)同步做三遍以加深記憶,將多年教學總結的精華加以強調和突出鞏固,然后再按教材順序詳細闡述。

三、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逐一進行講解

教師可以酌情用50至60分鐘,放慢講課節(jié)奏,把重點、難點從不同角度分層講透。一定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為配合課程內容的講解配有大量生動的圖片和音像資料,使學生在非常感興趣的情況下不知不覺地接受和鞏固知識。聲樂基礎理論課是理論聯系實踐非常緊密的課程,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平時也很活躍,非常喜歡課上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請學生談體會做示范,還可以帶領全班學生進行適當的練習來消化領會剛講授的內容,也可以分組討論,每組綜合闡述觀點和體會。

這一時段是課程的主體,教師要控制好學生的注意力,要想課程出彩和有吸引力,必須認真安排設計。如做好PPT,課件的形式與內容同樣重要。按照人的大腦皮層接受信息的順序,視覺接收略先于聽覺。在一臺晚會中,舞美設計的藝術價值占整臺晚會藝術價值的30%至40%。而在平時授課中,很多教師的PPT都用同一個模板,喪失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陣地,非??上?。教師的PPT要做得明亮鮮活,符合學生審美和課程內容需求,其字體、圖片和構圖本身也是向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和調節(jié)學生情緒的重要手段。在內容安排上,必須力爭做到所展示的圖片、音頻、視頻能深刻鮮明地說明理論,同時要注意對學生聲樂鑒賞力的培養(yǎng)。如教師在介紹女中音聲部時,選用凱瑟琳?詹金斯的《圣母頌》演唱視頻。凱瑟琳?詹金斯唯美的形象和溫潤甜美的聲音一下子就吸引了全體學生,讓學生認同女中音聲部,并愛上和珍惜自己的聲音。有些女中音學生很聰明也很有條件,但不喜歡自己的聲音,從而影響學業(yè),畢業(yè)后轉向其他專業(yè)。因此,聲音的鑒賞力培養(yǎng)對學習聲樂至關重要。

在課程的內容安排上,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音樂家的經典小故事和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精彩片段,用來說明理論常常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在講到中國字的聲調時,筆者問一位江西籍的同學:“你一人來上課,伴奏呢?”她說:“不知道唉?!彼选暗馈弊值囊粽{拉得往上拋了一下又直接落了下來。當筆者學完她的語調后全班大笑,同時也理解了語言的聲調之豐富,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課程的綜合回顧與提升

經過上述步驟,教師引領學生基本完成了教學內容,最后要注意切合學生接受能力和審美需求,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安排一些著名聲樂教育家對相關問題的闡述,如觀看他們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教學片,或者聽一些國內外著名歌唱家的精彩表演唱段,同時講解鞏固課上理論。這階段看起來沒有太多的教學任務,學生會感覺很輕松。但是,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重要的總結與提升,不僅要精心策劃,爭取做到內容集中、有序、有趣,激活學生對本節(jié)課理論內容的理解和鞏固,并且要擔負起育人的責任。筆者曾在上海音樂學院旁聽過周正教授的德奧藝術歌曲課。每到課程即將結束,周老師都會送給大家一句名人名言、音樂家典故,或者人生啟示的短片等,非常妥貼地點滴滲入學生心田,幫助學生樹立奮斗的目標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這是一條很好的值得推薦的教學經驗。

結語

綜上所述,授課是一個結構復雜的過程,多媒體設備的介入極大改善了聲樂基礎理論課的授課效果,也大大降低了教師的體能付出,但教學手段要求更加精煉豐富與立體化。聲樂基礎理論雖然是理論課,但許多基本的重要知識點僅靠理論講述是無法解決的。學生的技巧能力與藝術表現力需要不斷地實踐磨練才會逐漸改善與豐富提高。在每學期結束考試時,筆者在考卷中專設一題:“請談談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對你聲樂小課的幫助及本課程需要加強或改進的地方?!焙芏鄬W生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如希望聲樂基礎理論課突出實踐性,增加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在講到換聲點問題時,希望教師能介紹一些解決問題的練聲方法和練聲曲;在精彩演唱視頻播放完之后,增加師生鑒賞交流環(huán)節(jié);請學生上臺演示正確的歌唱姿勢;教師利用課間檢查與幫助每一位學生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等。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拉近了師生距離,使教學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聲樂基礎理論課在強調共性的基礎上要適當照顧學生的個性需求,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教師,在要求學生認真努力學習的同時,也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精心設計課程,精選授課內容,使聲樂基礎理論課真正滋養(yǎng)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婭.高師聲樂教學中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探究[J].藝術研究,2010(11).

[2]裘鴻維.大型晚會的“黃金十五分鐘”[J].視聽縱橫,2010(10).

[3]何齊宗.教育原理與藝術[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余篤剛.聲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第6篇:對聲樂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高師 聲樂課 教學

在步入新世紀深化教學改革以來,國內很多高師院校相繼開設了音樂學(音樂教育)專業(yè)的聲樂課程。與其他師范專業(yè)學科不同,高師聲樂教學既具有師范專業(yè)課程的基本特點,又具有高度的專業(yè)性,需要教師掌握特殊的教學方法,進而實現聲樂課教學的目的。當前,很多高師院校在開展聲樂課教學的過程中,在嘗試采取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及手段,以提高聲樂專業(yè)課教學水平,雖然這些嘗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其針對性不強、實際教學效果不足等問題。

聲樂作為一個專業(yè)學科,包括聲樂理論、聲樂作品鑒賞、聲樂發(fā)聲訓練與練唱、聲樂表演實踐等多門課程教學,這是一個系統的學科體系,是不能自學的,只有其藝術性和科學性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并掌握科學原理,用科學的方式、方法進行嚴格訓練。高師聲樂課教學的主要目標包含兩方面:一是以培養(yǎng)聲樂專業(yè)教師人才和專業(yè)科研人員為主,主要從事聲樂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和理論研究等工作;二是以培養(yǎng)聲樂專業(yè)表演人才及藝術人才為主。在明確高師院校聲樂教學總體目標的基礎上,各高師院校及教師都在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方法去提高聲樂課教學水平。鑒于此,筆者提出幾點思考。

一、聲樂課的教學模式

一般來說,現今國內高師院校聲樂課教學主要采取的是聲樂理論、發(fā)聲訓練與練唱、演唱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具有幾方面特點:

1.理論教學所占比重相對較高。作為區(qū)別于藝術院校的高師院校,很多院校對于聲樂專業(yè)教學的理論性要求很高,甚至將其視為與藝術類院校的最主要區(qū)別之一。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很多高師院校在設計聲樂專業(yè)課課時時,都將課堂理論教學的比重設計得較高。以筆者任職的院校為例,在每學期音樂課程中,樂理基礎知識、聲樂理論基礎知識、中外音樂史等理論教學所占的比重超過了70%,實踐與訓練課課時所占比例僅為30%左右。

2.傳統教學模式占有很大比例。在高師院校中,很多教師采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具體來說,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以傳統的單向度教學模式為主,即由教師進行集中理論灌輸(學生機械記憶和理解)與教授專業(yè)技能(學生被動接受)。

二、當今聲樂課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1.師資方面。首先,高師院校聲樂課教學師資的專業(yè)理論性不強,很多教師雖接受過專業(yè)系統的學習或具備相關的專業(yè)教育背景,多數人只顧教唱,對其理論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將實踐經驗提升為理論指導教學,在教學專業(yè)水平上還有待于提高;其次,聲樂課教師的教學總體目標不明確,沒有按照高師院校聲樂課教學綱要的總體目標,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開展教學,因此導致高師院校聲樂教學的教和學不成正比,加之其敬業(yè)精神欠佳,使很多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被埋沒;再次,高師院校聲樂課教師的教學能力有待提高。實踐證明,傳統的單向度教學模式(即教師單方面向學生滿堂灌的教學)已不能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教育,特別是聲樂課專業(yè)教育的需要,學生必須要在一個雙向度的(即教與學互動)、教學信息傳播接受相對平衡和對等的環(huán)境下,才能有效地在單位時間內提高其信息接收量。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傳授和灌輸,這種方法往往使學生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存在一定距離。作為高師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應鍛煉與拓展學生對聲樂教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激勵他們積極主動地提高學習能力。此外,當代大學生的認知模式也已經發(fā)生深刻變化,教師則善于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把很多深刻、精辟和化抽象為具體的信息內容準確地傳遞給學生,使聲樂教學效果更加顯著?,F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絕非成就一堂高質量聲樂課的關鍵,教師在聲樂教學中的核心作用必須給予重視和強調。

2.學生方面。首先,高師院校聲樂專業(yè)在校生學習主動性不高、興趣不強。究其原因是受到聲樂專業(yè)就業(yè)率相對較低等現實狀況的影響,不愿意主動鉆研歌唱、歌唱理論、樂理知識等。此外,還有專業(yè)教師的教學專業(yè)能力不足、很多學生在學習相對較為抽象的理論內容時很容易出現厭惡情緒,這種情緒長期得不到解決,導致他們對于專業(yè)課程學習的熱情與信心下降。其次,有些學生存在投機取巧的心理和急躁情緒。聲樂課程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為了具備高水準的專業(yè)理論與技術能力,學習者必須要經過長期艱苦而系統的學習和訓練,絕對不能一蹴而就。當前很多聲樂專業(yè)學生在尋求學習過程中的“捷徑”,試圖找到不通過刻苦鉆研和努力訓練而成功的方法。實踐證明,投機取巧不但浪費大量的寶貴時間,而且會在心理上產生負面影響,出現煩躁和急躁等不良情緒,影響學習效果,更為嚴重的還會導致厭學乃至退學。

3.高師院校方面。第一,對于聲樂教學的課程結構設置不合理,導致聲樂課的教學模式不科學,原因在于忽略了學生起點較低、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各行其事地采用4種不同的授課形式進行,即個別課、小組課、集體、理論與實踐大課、聲樂實踐課,有時是聲樂理論教學課時所占比例過小或過大,有時是實訓教學環(huán)節(jié)或有或無不成比例,這樣一來,一方面造成許多學生因學習理論知識認知不足而產生厭倦情緒,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學生沒有聲樂理論知識為基礎就去應用踐行,從而影響教學實效。第二,對于聲樂教學團隊專業(yè)化能力提升的重視程度不足,既沒有根據實際需要及時組織教師進行業(yè)務培訓,又沒有廣泛聘請社會專業(yè)人才加入教師隊伍中,提高專業(yè)化水平。第三,聲樂專業(yè)教學考核方式不科學,現有的考核方式不能從根本上準確、全面地檢驗出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和水平。

三、解決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1.全面提高高師院校聲樂教師教學能力。首先,院(系)要逐步優(yōu)化聲樂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結構,加大人才培養(yǎng)和引進力度,促進聲樂教育教學的內涵式發(fā)展。可制定聲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中、長期規(guī)劃,制定師資人才戰(zhàn)略的實施和構想,開展師資的長期培養(yǎng)方案。高水平的聲樂教師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決定著聲樂教育培養(yǎng)的人才水平和科研發(fā)展水平,是推動音樂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注重從學科建設、專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常年聘請一些具有較高專業(yè)水平和威望的聲樂教育專家加入教師隊伍,進而全面系統地考量與設計聲樂教師的人力資源配置和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建立客座教師制度,聘請藝術領域的名師、專家作為客座教師,定期為學校教師、學生授課。其次,明確高師院校聲樂專業(yè)教學總體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因材施教的學期教學計劃,逐步提高聲樂教育教學水平,杜絕流于形式走過場。最后,在教學中善于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學工作的質量。

2.院(系)要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首先,舉辦各類型學術講座,引導學生端正專業(yè)學習態(tài)度,通過典型案例教學,幫助學生樹立專業(yè)學習的信心;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由被動轉為主動,積極參與教學,提高思維的活躍和思辨能力。其次,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要將聲樂專業(yè)的學習規(guī)律全面、準確地傳遞給學生,根據每個學生的聲音特點制定中短期和長期目標,從而制定相應的練聲曲和聲樂作品,通過學習,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材施教;師生共同通過制定階段性教學目標與方法,將長期的總體教學目標進行分解,使學生通過階段性的努力就可以達到預期目標,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長期系統的訓練,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和主動性,將學習培養(yǎng)成一種良好習慣。通過考核來實現近期目標,通過能力培養(yǎng)實現長期目標。最后,教師還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多幫助學生解決一些心理問題,做好心理輔導,使他們始終保持健康的學習心態(tài)。

3.高師院校要全面優(yōu)化聲樂課程設置和教學環(huán)境。首先,院(系)應當合理安排聲樂課程設置。院(系)的目標是培養(yǎng)合格的音樂教育人才,聲樂課教學應糾正“重技能、輕理論”的偏向,持“理論與實踐并舉、教學形式多樣化”為原則展開教學。筆者所在學校的音樂教育專業(yè)有主修聲樂專業(yè)的小課,也有主修舞蹈專業(yè)和器樂專業(yè)的聲樂小組課和聲樂大課,而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好的教學內容只有借助于完美的課堂結構形式才能達到圓滿的教學效果。在適當開設原有的技能小課的基礎上,可增設和充實以聲樂基礎理論和聲樂教學法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的聲樂大課,還可增設一些聲樂選修課程,如,多聲部合唱教學、中小學歌唱活動訓練、歌唱心理教學、歌唱與系統發(fā)聲訓練、聲樂作品鑒賞與舞臺演唱、歌唱整體素質與能力的培養(yǎng)等,大大拓寬和提高了學生學習聲樂課的視野和專業(yè)能力,同時,將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充分結合起來。其次,加大教學資金投入,逐步分期、分批地購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樂器裝備,方便師生使用,強師生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最后,要改變現有的聲樂專業(yè)考核模式,建立更加科學有效的方式,如,院校各種技能大賽、測評、社會各種賽事的選拔等,全面檢驗學生的專業(yè)理論與技能的學習能力。

結語

已步入新世紀的高師院校培養(yǎng)音樂教師人才的聲樂課教學,是一門理論性高、專業(yè)技能性強的學科課程,且時代賦予其培養(yǎng)、完善人才的人格與素質的責任、任務任重道遠。由于專業(yè)歷史的淵源,其教與學上存在著難以突破的瓶頸,成功、合格的人才不多,我國現階段音樂教育的普及提高仍是困難重重,需要高師院校的教師與專業(yè)同仁同舟共濟,破解教學難題,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娜.高校聲樂教學的完善與發(fā)展研究[J].藝術評論,2013(2).

第7篇:對聲樂課的建議范文

一、地方普通高校傳統聲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不少地方普通高等院校聲樂專業(yè)的教學普遍沿襲專業(yè)音樂院校的傳統聲樂教學模式,即一對一或一對若干的授課模式。但目前隨著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的擴招,有些聲樂教師一周要面對十幾名甚至數十名程度不等的學生,受教師的時間、精力所限,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難以適應現在的教育發(fā)展形勢。

與此同時,因為教師自身的經驗、技術、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在面對存在不同程度歌唱問題的學生時,有些教師不僅能夠發(fā)現癥結,還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而有些教師盡管能窺見問題,但在解決問題上卻效果不彰;還有些教師雖然在學生身上下了很大工夫,但學生仍然無法輕松自如地掌握正確的歌唱技藝。于是,經常出現學生更換門庭的現象,但問題是,有些學生即便是更換了很多聲樂教師卻仍然起色不大。

針對地方普通高校傳統聲樂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努力尋求適合自身發(fā)展需要的新措施,尤其是新的教學手段,已成為當務之急。而有效借鑒會診法,合理利用現有的教師資源,讓更多的“諸葛亮”共同參與到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進和完善之中,發(fā)揮集體智慧,共同探索適合普通高?,F狀的聲樂教學新模式,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應該是值得我們努力思考和實踐的。

二、利用“會診法”解決傳統聲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1,在傳統聲樂教學模式基礎上實行“雙導師制會診法”

目前新的音樂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是:“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掌握音樂教育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高素質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在傳統的一對一或一對若干的授課模式中,教師往往“單兵作戰(zhàn)”,在學生人數不斷擴大的形勢下,這種人才培養(yǎng)模式很難滿足社會對聲樂人才的實際需求。

“雙導師制會診法”則是將原來由一位指導教師獨立完成工作的形式轉變?yōu)橛梢幻鲗熀鸵幻o助導師來共同完成對學生的教學任務。其具體操作程序是,平時上課以主導師為主。即每學期四分之三的課由主導師講授,四分之一的課由輔助導師講授。每位聲樂教師都有做主導師或輔助導師的機會。即便是職稱較低的教師也可以在教學經驗得到不斷積累和提升后被確認為主導師。院系要成立“聲樂教學評估專家小組”,由聲樂學科帶頭人和院系相關業(yè)務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協調主、輔導師之間的關系,以及師生各方面意見的及時處理。學生入校半學期后可以開始申請輔助導師(有些學生跟隨主導師學習成效明顯則無需再申請輔助導師),輔助導師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接納學生。主、輔導師要事先把學習計劃和進程向學生交待清楚,兩導師也可以一起給學生上課,在特定情況下主、輔導師也可以互換位置。若主、輔導師出現嚴重分歧,由聲樂教學評估專家組來最終評議、裁決,并及時調整主、輔導師的重新組合和搭配;對于主、輔導師的最佳搭檔,專家組應給予表彰、獎勵。

“雙導師制會診法”實際上是一種“規(guī)模最小的會診教學法”。通過兩位導師的共同磋商、合作,以在最短時間內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同時,實行“雙導師制”便于高校聲樂教師的傳、幫、帶工作,有培養(yǎng)和強化師資隊伍的作用。

2,由聲樂教學指導小組實行“群議性教學會診法”

在一對一、雙導師制基礎上,由多位教師組成的聲樂教學指導小組定期對一位或若干學生進行授課的教學方法,叫“小組會診法”,又稱“群議性教學會診法”。

就像醫(yī)院主治醫(yī)師負責牽頭為病人進行醫(yī)療會診一樣,普通高等院校音樂院系也可根據自己的師資結構情況,對現有師資力量進行優(yōu)化組合,并分成若干個聲樂教學指導小組。每個聲樂教學指導小組指定一位大家公認的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果顯著、社會聲譽良好、深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擔綱組成,其他教師則按職稱、年齡、學歷、性別等不同比例安排到各個聲樂教學指導小組之中;也可以根據小組帶頭人的業(yè)務方向把聲樂指導小組分成不同類別的教學組,并把相關方向的教師都集中在一個小組,以便于開展學術研討工作;也可把擅長西洋聲樂教學和擅長民族聲樂教學的教師打亂安插在各個教學指導小組,組成一個聲樂技術和理論比較全面的團隊,以發(fā)揮集體能量和智慧來為問題教師和學生把脈問診。

每個聲樂教學指導小組的成員名單在新學期開學前公布在校園網上,供學生選擇。平時由學生選中的主導教師給學生上課,該教師定期向教學指導小組負責人匯報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基本情況,負責人根據匯報情況,及時召集小組成員群策群力,解決存在于教師或學生身上的問題,如:調整教學方案、糾正教學偏差、調換指導教師等。

3,利用常規(guī)聽課制實施“暗會診法”

有些普通高等師范院校為了督促青年聲樂教師不斷進步,每年定期組織離退休教師組成督導組對青年教師進行常規(guī)聽課。督導組可事先通知被聽課教師做好準備工作再去聽課,也可根據情況隨機走進教室聽課。對聽課過程中涌現出的優(yōu)秀教師,督導組可推舉其參加院系每年舉行的聲樂公開課教學活動;而對教學中存在不足的教師,督導組成員匯總看法后要拿出統一的口頭或書面改進意見,在課后及時與該教師溝通。

這是一種十分富有成效的會診手段,在此基礎上可以改變一下組合方式,由一至兩位督導教師帶領一兩位青年教師組成聽課評議組,青年教師不固定,可以是骨干教師,也可以是一般教師。普通高校聲樂教學與行醫(yī)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之一就是都需要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那些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遇到并“醫(yī)治”過無數“疑難雜癥”,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而青年教師的特點是接受新知識、新觀念比較快,工作熱情高,精力充沛。由這些成員組成的聲樂聽課評議組必定能夠有效地促進聲樂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給授課和聽課的青年教師一個觀摩教學的機會,促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克服年輕教師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教學通??;更重要的是,通過與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思維碰撞,可以有效提高青年教師的授課技巧,積累教學經驗。由于是通過私下對話和溝通的途徑解決問題的,所以該方式稱之為“暗會診法”。

4,利用聲樂公開課實施“明會診法”

不少普通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院系無論是聲樂課還是器樂課都有上公開課的傳統。然而,有些公開課往往只是走過場,缺乏全面、系統、客觀、公允的點評。

為了確保公開課達到理想效果,并將之納入規(guī)范化的會診教學系統,可在公開課之前舉行小范圍的“暗會診法”。由專家組委托或指定有關教師在公開課之前審視課程,把一些明顯的異議提出來,并讓教師及時加以解決。正式的公開課時,聽課師生可以各抒己見,使問題趨于立體化、明朗化、清晰化?!奥犝n評議小組”負責把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做歸納總結,并及時與授課教師進行溝通,以便糾錯補遺,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

這種“廣開言路”的會診法因其公開、透明而被稱之為“明會診法”。這是一種比“群議會診法”參與面更為廣泛的“博覽會診法”。

5,利用專家的聲樂公開課施行“對照會診法”

第8篇:對聲樂課的建議范文

素質教育開始實施以后,我們的課堂教學面貌已經大為改觀。但仍存在著教師講解多、學生活動少,學生獨立操作多、互助合作活動少的現象。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不夠,輕情感傾注;而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不夠,輕自主學習;教師重傳授、學生少操練;教師重問題解決,輕問題意識培養(yǎng)……這些存在的問題,給我們提出了一個難題――該如何轉變教師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如何克服學生學習的消極被動情緒?如何把幼師專業(yè)聲樂教學的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fā)現在聲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一個有效而實用的解決方法。

一、組建學習組,座位巧編排

組建學習小組時,可以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來進行。“組內異質”就是對于每個小組成員來說,他們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具有各自的優(yōu)勢項目,各項能力的發(fā)展也有著高低之分,才藝各不相同;“組間同質”則是指就各個合作小組來說,它們之間在人員數目、小組綜合實力等方面是相似的,各組間無明顯差異,小組之間力求均衡,不存在優(yōu)劣之分,便于公平競爭。

在聲樂課堂教學中,綜合考慮所教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個體差異,我?guī)蛯W生組建了八個6人學習小組。在組建學習小組時, 我盡量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分組原則幫助學生進行分組。這樣組合成的合作小組,能充分調動每個小組成員的參與意識,避免小組在完成任務時出現質量上的明顯差異,還有利于教師對小組展開評價,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

此后,我又精心巧妙地編排學生的座位。我根據聲樂課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人數情況,采取了多種座位排列方法:有扇形排列法、雙馬蹄形排列法、“T”型排列法、田字格排列法、梅花形排列法等等。學生座位的這種編排,使我的聲樂課堂教學中的信息交流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師生單向或雙向交往,而是呈現了師生間的雙向、多向、立體多層多向的互動。在這種互動中,教師成為群體中普通的一員,師生間平等、廣泛地進行信息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成為我聲樂課堂教學中最具時效性的一種學習方式。

二、培訓“小先生”,打造領頭羊

對“小先生”的培訓是“小先生制在幼師專業(yè)聲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小先生制”正式實施前,對“小先生”的培訓就應該開始了。因為盡管同學互教有很多益處,但若不教給學生相互指導的技能,就會變得得不償失,降低學習效率。教師應該讓每位“小先生”明確自己的職責,并樹立為同學服務的思想。同時要讓她們明白,這也是一種能力的鍛煉,它對自己深入掌握所學知識、發(fā)展組織和交際能力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如,在教學《鼓浪嶼之波》這首難度較大的歌曲時,我是這樣培訓“小先生”的:首先,強化“小先生”的識譜能力,把樂譜的拍子、力度、速度明確地告之“小先生”,進而安排她們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基礎較為薄弱的組員,在小組練習中循序漸進地加強識譜;然后,為“小先生”詳細分析這首歌曲的風格、內容、曲式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練習,幫助她們唱好歌曲,并指導她們組織本組成員進行分段排練,以便有效加強練習效率;最后,幫助“小先生”理解作品情感處理,正確表達歌曲意境,讓她們以此去引導本組成員體驗歌曲情感。就這樣,一個個“小先生”出現了;就這樣,一個個小成員在“小先生”的指點下進步和成長起來!

以音樂為紐帶,獲得相互之間的尊重和音樂中互動的審美感和滿足感,大概是作為領頭羊的“小先生”最大的體會和感受了。

三、小組齊努力,合作創(chuàng)雙贏

“小先生制”下的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也即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活動相互調整、相互改進、互補共效的過程。每個組員的學習行為將會不斷受到來自伙伴的建議、提醒和修正,同時每個組員也要關注他人,經常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這就要求同學之間學會尊重,善于接納、尊重他人的勞動和業(yè)已作出的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在堅持真理的過程中,認真虛心接納他人的合理化建議,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無忌而又從善如流、主動配合、和諧默契的心理氛圍中,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第9篇:對聲樂課的建議范文

【關鍵詞】建構主義 高校聲樂教學 應用分析 元認知

作為心理學和認知學習理論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它在整個學習理論的研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并逐漸成為整個教學活動和課堂學習的重要理論依據。盡管當前已經有部分關于聲樂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研究,但是這些方面的研究理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還是比較薄弱的,撰寫的著作和論文數量明顯不多。

圖式作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的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學習個體的理解和思考方式。因此圖式也成為了人類認識事物的重要基礎,換句話說,人類認識發(fā)展實際上就是圖式的變化與發(fā)展。當個體在外部的刺激下汲取以前產生的圖式,使之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這就是同化。倘若以往的圖式未能同化新的刺激,那么此時就需要對以往的圖式進行重組或改編,以此來更加適應環(huán)境,這樣的過程則被稱之為順化。伴隨著同化、順化的不斷發(fā)展,個體通過自我調節(jié)之后將會把原有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向更高的狀態(tài)上過渡,這樣也將會引起圖式方面的變化,從而使個體達到了新的認識水平。

高校的聲樂教學,在注重聲樂教學的內容之外,還需要注重教與學之間的密切聯系,讓學生能夠掌握聲樂學習原理與方法、過程與規(guī)律。高校聲樂教學過程將會傳輸給學生大量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一般來說,學生在接受新刺激的時候,都是用自己已掌握的聲樂知識與方法去吸收、接納新的知識,倘若獲得了成果,那么便會達到暫時平衡的狀態(tài),反之,倘若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體系未能掌握新知識時,那么學生就必須調整原有的知識結構與體系去適應新的刺激,以便達到在認知方面新的平衡。高校的學生只有不斷地進行同化與順化這一系列的過程,才能更好地學習聲樂技能,才能提高自身的聲樂演唱水平。

一、提升同化與順化的動力

通常來講,學生在主動學習發(fā)現事物的時候同化的積極性比較高,此時再納入到自己的圖式中就會引起原有的圖式發(fā)生變化,從而導致在新認識和理解方面引起質的升華。因此,提升學生同化與順化的動力之后,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探索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倘若遇到了暫時不能同化的知識,學生便會主動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以便能夠更好地進行知識的順化。

高校聲樂教師可以采用激情的范唱、獨特情境的設計、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形式多樣的音樂會等做法來增強教學效果。如面對聲音緊迫、生硬,歌唱時喜歡控制喉腔,喉音嚴重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繼續(xù)按照錯誤的發(fā)聲方法來進行訓練,經過一小段時間的實驗與觀察,學生自己就會感覺越長越吃力且嗓子沙啞、疲勞。在學生有了這些體會之后,再告訴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所在,然后教師便可用正確的演唱方法來激情示范,讓學生認真傾聽進行對比感受。學生在發(fā)現原本掌握的知識結構與當前的現實狀況不協調時,便產生了進行強烈改變的心理愿望,他們就會通過調整自身知識結構體系來適應來自外部的刺激,達到平衡的心理狀態(tài)。

高校教師采用這種精心設計的、有目的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于聲樂知識的理解,比單純的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學習方式更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聲樂教師傳授的知識也更容易被學生所同化和順化。

二、提倡、指導學生采用元認知的策略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想要獲得知識的深刻理解,作為學習者來說就需要不斷地調整、組織自身的認知過程,也就是在知識的同化與順化的過程中,通過采用有效的元認知的策略,讓學生學會獨立的思考,掌控自身的認知過程,采取有效的學習策略,達到實現知識同化與順化的目的。在提高學生元認知的能力方面,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引領學生進行自我監(jiān)控

在高校學生的聲樂學習與認知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領學生監(jiān)控自身整個的認知過程,指引學生隨時檢查自身認知活動的結果,倘若發(fā)現問題,必須進行及時的修正或調整認知的策略進行補救,使學生的學習行為更加準確,認知更加全面。如高校聲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及時做好課后自我監(jiān)控筆記,主要內容可以設計到每堂聲樂課教學的主要內容及側重點;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已經解決的程度;教師對聲樂作品的分析以及學生自身對于知識的理解等。實行學生自我監(jiān)控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夠讓學生每次聲樂課的學習目的比較明確,能夠讓學生在聲樂學習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和總結,理順聲樂學習的思路,更正不恰當的學習方法,及時、適度調整原有的知識結構體系,提升聲樂教學的學習效率。實際上,高校大多數的聲樂學生都會思考自己學到了什么,他們往往比較注重學習的結果,而很少注重學習的過程。實行記筆記能夠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了解學習進展,增強自身在學習上的監(jiān)控能力和學習的自信心。

(二)凸顯問題的求解過程

高校的聲樂教師通過語言表達的方式將問題解決的思維全過程展現給學生,換句話說就是通過“出聲的思維”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領悟他人在解決問題時的認知過程,并以此為契機尋找出最佳的解決策略。如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采用何種表達情緒完整地處理了聲樂作品,面對難度較大的演唱地方,又是怎樣做的等。教師在講述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及時地了解感受教師處理問題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思考能力,進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采用提問、質疑的學習方法

高校的聲樂教師從形式上說,是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整個的聲樂教學過程最主要是靠教師耳朵來辨別出好與壞的聲音,特別是當面對部分教師沒有注意到一些聲音細微差別時,這就需要學生自身具備發(fā)現問題的基本能力。通過學生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呈現出自己的質疑內容,這本身也是學生自我監(jiān)控的一個部分。如:“我的呼吸方法是否正確”“這首作品我的理解恰當嗎”……經常性地開展學習方法的質疑,有利于學生增強元認知的技巧,提升他們學習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引導學生準確地評估自身的綜合能力

學生成功的前提就是需要對自身的能力進行準確的評估。高校學生在聲樂學習方面的能力大致包含接受與理解能力、歌唱與表演能力、聆聽和感受能力等。教師正確地引導學生對自身的能力進行評估,能夠讓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能力,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及時調整恰當的學習方法,有效監(jiān)控自身整個的學習過程。

三、促進新舊知識的合理重組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對新知識的認識,建構自身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之上。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便成為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也成為同化與順化的核心內容。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因為新知識的出現而發(fā)生了相應的調整、改變和重組。

(一)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想要新舊知識重組,必須出現新舊認知沖突,引發(fā)對原有舊知識和舊觀念的不滿。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采用直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他人的思維過程以及成功、失敗的一些嘗試,通過對比讓學生發(fā)現自身原有的學習經驗、方法與新興事物之間存在著矛盾與沖突,并予以改正。如一些酷愛聲樂的學生,常常因為沒有接受專業(yè)教師的指導,而借助于音響資料來學習歌唱,他們的練習帶有盲目性,時間長了之后便分不清聲樂的正確與否,并且還形成了不良的歌唱習慣。這種因為長時間缺乏指導而形成的習慣大多都是下意識的,作為聲樂教師想要改變學生的這些頑固的錯誤歌唱方法,必須引起學生在認知方面上的沖突,讓他們對于原有的唱法感到不滿,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積極配合聲樂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好地去探求新的演唱方法。

(二)提升在新知識上的精準性

在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之后,有些學生仍會出現排斥或不信任教師的現象,甚至還會采用機械的記憶方式來接受新事物。因此,高校聲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做到“量體裁衣”,為不同的學生選擇合適、恰當的教學內容,提升其準確性。所謂的“精”就是要求新知識的教學內容必須精練,高校聲樂教師應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學生提出合理、科學、合適的建議,否則學生則會出現無的放矢的現象,甚至拒絕接受新知識。所謂的“準”就是要求新知識的教學內容必須準確,控制在學生的認知范圍之內,倘若超出了學生認知范圍,則不利于學生的理解與學習,讓學生產生不信任感,不能夠很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更不利于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解決,進而導致知識重組的失敗。符合“精”與“準”的要求之后,學生才能夠反思和修改原有的認知結構,接納新的理論。

(三)反饋性的逐步練習

高校的聲樂學習需要日積月累,不可能一步登天,因此,聲樂教師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日積月累,讓學生逐步接受新知識。在高校的聲樂教學中,練習是學生重組、轉化知識的重要方法,這種練習并不是單純的技能重復,而是需要學生在懷有改進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的愿望基礎上進行練習,那些直接讓學生望而生畏的練習是絕不提倡的。聲樂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沖突,準確、恰當、合理地將新知識增加到練習之中,提升了聲樂練習的新穎性和難度,進而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轉化。

總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不但豐富了高校的聲樂教學理論,還能夠為教師的聲樂教學提供切實可行的教學建議。與此同時,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也為學生在聲樂學習方面提供了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因此,無論是高校聲樂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認真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并加以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姚姚.建構主義學習論指導下的聲樂教學[J].音樂創(chuàng)作,2011(3).

[2]韓勛國,莊虹子.聲樂技術心理調控與審美感受的哲理思辨[J].黃鐘,2006(3).

[3]王晉華.聲樂教學要重視歌唱心理研究[J].中國音樂,2006(2).

[4]黃文杰.聲樂教學中演唱的情感表達探析[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2).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