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垃圾分類新聞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語言;特點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117(2012)03-0308-01
近年來,隨著廣播電視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從中央電視臺到地方臺各種形式與內容的新聞節(jié)目不斷推陳出新,新聞語言的風格也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各大知名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都一改過去“新聞腔”“命令式”等模式,力爭使新聞節(jié)目從內容到形式更加向平民化、口語化和通俗化方面發(fā)展。如何能讓數億計的受眾,從廣播電視中獲得更豐富更實用的信息,使廣播電視節(jié)目真正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成為擺在新聞業(yè)內人士面前的重要課題。而還原新聞語言的“本色”,無疑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新聞語言的基本要求及特點是:清晰準確,連貫完整,簡單明了,規(guī)范化,口語化,便于聽知和聲畫結合。提倡新聞語言要平民化、口語化和通俗化無非就是新聞語言“還原本色”,以更好地服務于廣大電視受眾群體,讓更多老百姓所接受。下面結合本人幾年的新聞采編工作經歷,淺談自己的看法。
一、新聞語言的平民化
作為電視媒體,受眾人群是普通的老百姓。平民化就是要讓新聞語言與老百姓(普通生活)保持一致。當然,這并不是簡單的語言文字上保持一致,而是指平民化的風格,即不要讓新聞語言及播音總是對著普通百姓“發(fā)號施令”,以一種命令、機械式的方式灌入受眾的思想。回顧以前電視廣播新聞語言及播音特點,由于受當時歷史條件及習慣的影響,比如解放初期,我們的新聞播音方式都是一種口號式的,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無論是文字語言,還是發(fā)聲腔調都居高不下。這是當時歷史條件所限。而現在,在個別電視臺新聞播音中,仍然有傳統的痕跡,腔調還是高于我們日常生活的語言基調,音量比平時要高,語義總是上綱上線,播音總帶一種居高臨下的政治姿態(tài),這在客觀上給廣大受眾造成一種不平等的感覺。久而久之,廣大受眾就會覺得新聞如同嚼蠟,離自己很遠,索然無味。
新聞語言的平民化,首先要求我們要改變自身舊的新聞觀念,從思想上將高姿態(tài)的架子放下來,主動親近人民大眾,找回自己亦是人民大眾當中一員的理念。在文字稿的形成及語言語氣的表述上都有要平和平易,盡量做到生活化,實現生活與藝術的統一。最近,看到中央電視臺及各地方臺開展的走基層,將鏡頭對準普通百姓,深入他們的生活,與他們吃住在一起,這就是新聞語言平民化的具體實踐。不論從節(jié)目內容、形式,還是語言語氣等方面都顯著變化。2011年央視走基層欄目在內蒙古采制的“達茂旗:土豆大豐收銷路遇難題”的新聞播出后,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在后續(xù)報道中,我們看到通過商務部組織的農企對接,解決了土豆的銷售問題。將鏡頭對準老百姓,以記者日記等形式為老百姓做實事,解決實際問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真正發(fā)揮了輿論媒體的宣傳服務功能,讓我們真正成為老百姓的貼心人。
但應該注意不能將平民化等同于“土化”。所謂土化,就是指土里土氣,沒有現代意識,缺少文化味道,一開口就知道是城里人還是鄉(xiāng)下人,是農民還是知識分子,平民百姓身上語言風格,照搬過來,不加修飾,一味追求真實化生活化,這也是不妥的,我們講的平民化是一種系統綜合的風格,是語言風格要貼近百姓,應該是像兩個老朋友的促心長談,文字上富于情趣,散文化給人親切感,讓新聞真正走進百姓,拉近新聞與百姓的距離。
二、新聞語言的口語化
口語化,可以理解為我們日常的說話,我們經常說的娓娓道來更接近這種風格,它以語式靈活多樣,語言親切自然,而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給人一種全新的親切感覺。很長時間以來,廣播電視語言風格為學院派所主導著,使一些向往主持工作,又口才出眾但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望而怯步,他們不想被機械的擺布,而失去個人的談話風格。實現新聞口語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在新聞稿件初成時,要減少書面語,減少生冷名詞,句式簡單短少。而且播音時,一些口語語氣助詞,甚至于口頭禪,還要自然的帶出來,以及在說話時要自然停頓,語氣平易,態(tài)度平和等?,F在一些電視臺的“說新聞”報道方式就應運而生。中央電視臺最早的馬丁讀報、吉林電視臺的天天五味評,安徽衛(wèi)視的新聞故事會等都將鏡頭對準老百姓,側重民生,講一些老百姓感興趣的話題。它區(qū)別于傳統的“播新聞”,而更注重口語表達。主持人以敏捷的思維,順暢又不乏幽默的語言表達,使新聞充滿新鮮感,新切感。但應該注意口語化不是方言化。方言作為地方可以使用,但若用來跨地區(qū)交流顯然是行不通的,它有著區(qū)域狹隘性。推廣普通話,用普通話交流表達,才是新聞播音的基礎,也是我們必須追求的方向。
三、新聞語言的通俗化
通俗也就是易懂,能使大多人所理解和接受。通俗的語言要求文字不能過于深沉晦澀,不能半文半白、奇詞僻字,更不能羅列術語和書面語匯。新聞作品給受眾的第一印象,一般源于記者表述事實的方式,因而表達方式的選擇關系到新聞的可讀性,這種方式無非兩種:敘述和描寫。讓受眾一讀就懂一看就明的表達方式,無疑是通俗要達到的目的。在眾多的新聞采寫中,科技新聞是最難通俗化的,但是為了使新聞通俗易懂,就要掌握一定技巧。例如,科技新聞中科學術語是最難懂的,如果通篇新聞中是生僻的科學名詞,讓受眾如何消化這條新聞呢?其實受眾對專業(yè)術語并不感興趣,他們關注的是科技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如一則新聞的導語是:“科學家經過實驗證明,在核酸長鏈中,各種核苷酸的不同排列組合,決定蛋白質的合成,進一步決定了生物的各種性狀”。這樣的導語肯定失敗,艱澀的術語讓人不知所云,失去閱讀興趣。換一種通俗的寫法:“美國,英國和西德的一批科學家分別通過實驗,初步確定了生物中決定蛋白質合成的密碼是什么”,這樣寫法,避開了專業(yè)術語,又注入了懸念,能引起受眾的興趣,這正是通俗化的表現。
通俗的目的是讓受眾“易懂”,能抓住受眾的興趣點,但又不至于使受眾產生歧義,而一旦有流俗化傾向,會容易使新聞成為垃圾。因此,要正確把握通俗化的標準與方向,使新聞真正成為老百姓的精神食糧。
新的形勢要求廣大新聞工作者不僅要深入群眾,采集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還要立足實際,追求新聞語言的平民化,口語化,通俗化,真正還原新聞語言的“本色”,以滿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學生植樹節(jié)活動方案一
一、活動名稱:xxxx大學首屆植樹節(jié)栽樹活動
二、 活動時間:3月12日(星期x 下午 3:40)
三、活動主辦方:xxxx大學
四、 活動承辦方:xxxx大學外聯部
五、主要活動內容:栽樹以及許愿等
六、 活動前期準備
1、聯系場地:大活南面空地(3月5日 前)
2、確定植樹地點、訂購樹苗(3月7日)
3、踩點規(guī)劃:根據現場情況確定劃分各種樹木栽植的區(qū)域,并計算估計出大概需要多少棵樹苗(這個工作可以交給我部地生院的同學負責)
4、贊助
于第一次例會便分配好拉贊助的同學,并且設定一定的指標。其中我們可以聯系花木商店,讓他們于活動當日在現場賣樹或者讓我們自己的同學幫他們賣樹,從賣樹中所得的費用拿出一部分給我們作為贊助費。為了爭取賣樹的收益最大化,我們所送的樹種類不要多,檔次低一點,然后我們讓所賣的樹種類繁多一點,最好再準備幾種比較貴的樹苗,賣給一些比較有錢或者一些比較虛榮的同學。在樹的噱頭上我們也要造足了,比如說友情樹,親情樹,愛情樹,班級樹,宿舍榮譽樹等等。
大學生植樹節(jié)活動方案二
一.活動背景:
早春三月,草長鷹飛間,冬天的寒意還未褪盡,春天帶著綠色的氣息向我們走來,春風吹綠了枝頭上的嫩芽,吹綠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動了我們的熱情。為了保護我國的林業(yè)資源,美化環(huán)境,保持生態(tài)平衡; 1979年2月,中國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 日定為中國的植樹節(jié),為提高大家義務植樹的意識,提高大家愛護花木,珍惜綠色的責任心,社聯組織大家開展種一棵小樹,綠一方凈土的植樹節(jié)愛樹護樹活動,做到人人參與,宣傳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從而令大家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加對植物生長的了解,增強環(huán)保意識,生態(tài)意識,以達到為班級、學校、社會增添綠色,凈化、美化環(huán)境的目的。
活動目的:
植樹節(jié)是為激發(fā)人們愛木、造林的感情,促進國土綠化、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通過立法的節(jié)日。以三月份為植樹節(jié)契機,借著與市林業(yè)局合辦的機會,在全校學生和全市人民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植樹綠化護綠行動和植物種植實踐體驗活動,做到人人參與宣傳與實踐行動相結合。從而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加對植物生長的了解,增強環(huán)保意識,以達到為班級、學校、社會增添綠色、凈化、美化環(huán)境的目的。
二.活動主題:
保護環(huán)境,綠化地球
活動對象:
東華理工大學藝術學院青志協全體成員
三.活動地點:
夢湖及人民公園
四.活動準備階段:
1、到夢湖及人民公園聯系場地,聯系來去車輛,向學校物管部門借好水桶鐵鍬
2、確定植樹地點、訂購樹苗
3、活動宣傳 ,招募志愿者、籌備費用,統計參加人數和名單
4、召開志愿者會議通知各事項并交代注意事項。水和必備藥品自帶。要求各志愿者自己準備寫好愿望的卡片和繩子,植樹時將卡片掛在樹上。
5、踩點。確定植樹地點和路線等相關事項。
6、橫幅制作:由宣傳部做好活動橫幅種一棵小樹,綠一方凈土以及活動的主辦單位以及贊助商名稱。舉行簽字儀式。
五.活動時間:
20xx年3月12日
六.活動內容:
1、綠地認養(yǎng) 可在3月10日左右的時候,召集各部部長開會。會議內容是進行綠地的認養(yǎng)動員,并要求各部門對認養(yǎng)的綠地定期除草、澆水、開展撿垃圾、落葉、擦花壇、養(yǎng)護綠化等活動。
2、植物書種掛牌可成立生物興趣小組,成員在1015人內,并由老師帶領各小組對我們學院的植物樹種進行分類,制作精致的卡片給植物掛牌。
3、開展植物生長知識交流會:由各部部長收集植物常識的資料,并要求對有關植物生長知識在班會上交流、宣傳。
4、植物繪畫活動,讓各部門以綠化地球為主題展開想象力,制作植物繪畫的藍圖 ,然后由各部部長交至協會的宣傳部,并由宣傳部進行評比。
5、植樹節(jié)短信互動,由各班團支書動員班上同學以短信的形式給身邊的老師、朋友、同學發(fā)送植樹節(jié)短信,并倡導我們身旁的人們播種綠色、播種文明。
七.活動安排:
1、宣傳部必須做好宣傳的工作,配合撫州市林業(yè)局加強對植樹節(jié)的來歷,及其意義做充分地理解,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活動中去。
2、其它部門要對活動的開展做好監(jiān)督的工作,并且要配合各部們開展工作,發(fā)放宣傳單并倡導我們對植物進行保護。
八.注意事項:
1.活動人員必須統一配戴?;眨b整潔。注意乘車安全。
2.活動人員必須服從負責人統一安排,不得擅自離開隊伍。
3.植樹時安全使用工具,服從組織者安排。
大學生植樹節(jié)活動方案三
一、活動背景
在全球環(huán)境日益惡化的今天,綠色就是生命的源泉,綠色就是生命的源泉,綠色就是生命的希望。
一年一次的植樹節(jié)又和我們相遇了,而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大學生,自然要成為植樹節(jié)活動的先鋒。
為了弘揚環(huán)保精神,并響應xxxx大學黨員服務站的號召,xxxx大學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決定在黨員中開展你由我來養(yǎng)為主題的活動。
二、活動目的及意義
通過讓黨員了解植物的生長,并自己親自付諸實踐,親身體驗呵 護一個生命的過程,使他們深刻的了解十年樹木的艱辛,進一步 提高學生黨員的環(huán)保精神,生態(tài)意識。
三、活動對象
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預備黨員、部分入黨積極分子。
四、活動內容
1、觀看相關材料 觀看相關的 PPT、環(huán)保短片,讓黨員們充分的了解植物的生長原 理和成長過程,通過視覺上讓他們領悟自然的偉大和神奇。
2、種子領養(yǎng) 實現此次活動的主題你由我來養(yǎng),讓黨員領養(yǎng)植物種子,在 一段時間之后,我們還會對大家養(yǎng)的植物進行評比,選出較好的實行 獎勵,這主要是讓黨員們不僅僅局限于了解,更讓他們能付諸實 踐。
五、活動安排
1、通知好需要參加此次活動的相關人員(給定時間和地點) ;
2、提前準備好主持稿和活動所需要的材料
3、申請好學院教室。
4、由辦公室負責活動參與人員,到場人數的統計,以及活動通知。
5、由紀檢部負責到場簽到。
6、由宣傳部負責現場拍照和更新微博。
7、具體活動安排將提前發(fā)放至各部門,以便熟悉場地了解活動 流程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
六、舉辦單位
xxxx大學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黨員服務站。
七、活動時間
20xx年3月11日下午。
八、活動要求
1、參加活動的人員準時到場,參與者按照規(guī)則進行活動,聽從組織者安排;
2、活動開展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準備好活動所需要的種子、PPT、主持稿等;
3、保持好活動現場的良好秩序,和活動現場的良好氣氛;
4、活動結束后,由宣傳部負責撰寫發(fā)送新聞稿;
5、工作人員上交工作總結。
九、注意事項
1、拍照留影,清理場地;
2、活動整個過程確保所有人員安全; 3、在活動過程中,也要掌握好時間的分配; 4、各參與者務必依照規(guī)則進行活動,聽從組織者安排; 5、本活動最終解釋權屬于xxxx大學大學生地理與環(huán)境學院 黨員服務站。
關鍵詞:網絡使用;網絡文化;媒介素養(yǎng);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250.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5-0223-04
一、計算機網絡在浙江紡織服裝學院發(fā)展的現狀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生源大多來自職高學校。學生專業(yè)成績比較突出,有較好的專業(yè)基礎,在大學里學習增加了學生上網的可能性和經常性。在電腦上,女生購物成為時尚,還有刷微博、看電影,在學習上主要是做PPT、畫時裝圖、制版、做各種項目作業(yè)等等。由于學校女生比較多,看電影和電視的時間、人數多于打游戲。瀏覽網頁查看QQ空間、微博,還有各種時尚時裝圖片展、各種走秀視屏,以及服裝配飾的收集、欣賞,關注時尚類的人物和新聞。學生中團干部利用電腦工作的時間也很長。例如,寫新聞稿、活動策劃、各種計劃總結等等,還有利用QQ群討論活動。同學也都有QQ群,方便了大家交換信息和了解各種通知、招聘啟事、校園動態(tài)。各班組織的社團都申請了社團,這樣網絡成了大學生的必需品,增加了網癮形成的幾率。
1.網絡對大學生的身心影響
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對網絡是喜愛的。調研對象均表示有過上網的經歷,說明網絡已經被大學生普遍接受利用,而且大部分的同學能控制自己,使自己不至于過分地沉迷網絡而不能自拔。有的同學曾受到過網絡不良信息的傷害,心理有陰影?,F在學習和平時生活中網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越來越多的活動需要通過網絡平臺來完成和實現,網絡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轉變觀念,保持心態(tài),把握適度,學會正確利用互聯網,對大學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2.大學生上網的目的
從調研的結果看,大學生的網絡行為以獲取信息、交友聊天、休閑娛樂為主,男女生使用網絡目的基本一致。學生們對于網絡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局限在娛樂、交友方面,也會將網絡上豐富的科技和學術信息資源為我所用。針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特點,要加大對學生網絡使用的輔助工作并正確的引導。
3.大學生上網的狀態(tài)
從表4的數據說明,學生單次的上網時間在2-3小時左右,基本呈正態(tài)分布取向屬于正常范疇。來自城市的學生上網時間要長些,來自農村的學生上網時間稍短一些。縱向來分析部分學生的上網時間集中在周末或假期,正是空余時間段;選擇在其他時間的僅占1/4,有少部分學生經常長時間甚至通宵上網,顯示出上網絡時間過度。給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都會帶來不良后果,學校要加強教育引導和監(jiān)控,防止學生上網過度。
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有85.41%的大學生上網的費用每月50元以下,上網費用的開支在學生的月生活費中的比例控制在10%以下,上網花費比較合理。很多同學表示是50元左右的上網費是可以接受的。由于校內外網吧收費之間的差異和學生自身經濟能力的差異,有近80%的學生認為上網的消費水平一般,有近10%的同學認為消費較大。同時調查也顯示,大學生上網的費用大部分是從家庭提供的生活費中支出的,有的學生是通過打工賺錢支付自己上網的消費,學校也提供能夠免費使用學校公共上網資源機會。
4.大學生的網絡法律知識
在調研中發(fā)現,部分學生對網絡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太了解,占61.98%,只有5.37%的學生表示完全理解。學生的網絡法規(guī)意識淡薄、觀念不強,是學生在網上做出違法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很多的學生表示應該加強對網絡行為管理,完善網絡運行的管理建立健全網絡法規(guī)制度,加大對網絡犯罪的懲治力度。
5.大學生的網絡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是起自內心的一種需求,包括自尊心、責任感、歸屬感和成就欲等,具有多層次并存的鮮明個體差異。在積極心理需求中,有56.31%學生選擇了情感交流這一項?,F實生活中社會的復雜性和大學生心理的單純性,使學生常常遭受挫折,在交往中出現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障礙,使情感交流得不到滿足,因而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學生通過聊天方式與外界聯系和交流基于動機,有28.64%的學生選擇求知欲,學生對知識有著強烈的渴求欲望;有15.05%學生選擇自由平等的參與,學生崇尚民主、自由的交流方式。在消極的心理需求中,有52.76%學生基于逃避現實的心理,由于社會就業(yè)壓力的增大,試圖借助網絡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在性別方面,男女大學生在網絡心理需求上也存在差異,男學生的自我價值感遠遠高于女生,男生喜歡爭強好勝和強烈的表現欲,而女生的自卑心理卻遠遠高于男生。
6.大學生的網絡人際關系
從調查的結果中可以看出,44.89%學生在網上交往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其次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因為大學生的年齡范圍都在18—24歲之間,正值青春期,隨著生活空間的擴展和閱歷的不斷增加,他們渴求交往的愿望及長大成人的感覺日益強烈,期望通過網絡來擺脫現實生活中的煩惱,在網絡世界重新樹立自信心,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7.大學生對網戀的態(tài)度
態(tài)度的認可隨著年級增高逐漸降低,低年級的學生對網戀的態(tài)度積極樂觀,而高年級的學生有43.46%對網戀持否定的觀點,有32.97%的同學對網戀持觀望的態(tài)度,支持網戀的同學占23.57%。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心理的逐漸成熟及就業(yè)等現實問題的壓力,使高年級大學生的戀愛觀更加成熟,對事業(yè)和愛情看法更為現實。而低年級的學生對網戀懷有一種神秘的色彩,覺得網戀更浪漫。在男女性別上男生對戀愛比較現實一些,認為網戀缺少誠信。
8.大學生網絡成癮現狀
1997年,在美國召開的心理學年會上,經過眾多學者們的討論,最終形成了一個比較一致的網絡成癮診斷標準,認為判斷網絡成癮的幾種主要癥狀有:耐受性增強;戒斷癥狀:上網頻率總比事先計劃的高;縮短上網時間;花費大量時間在互聯網;上網使成癮者的社交、職業(yè)等受到嚴重影響;雖然能夠意識到上網帶來的嚴重問題但仍一如既往。如果網絡使用者在一年中出現其中3種或3種以上的癥狀,就可以被初步診斷為網絡成癮。
依據自編的《大學生網絡成癮量表》,當被試學生的總得分等于或大于85分以上,就可診斷是網絡成癮,所以在所調研的學生中網絡成癮人數為238人,占調研人數的16.23%。
據調查,每周上網的時間、網絡聊天、網絡游戲和成癮總分、強迫性、戒斷性、耐受性、時間管理、人際健康存在與亞健康相關;而網齡和其他與成癮總分、強迫性、戒斷性、耐受性、時間管理問題、人際與健康問題無顯著相關。學生每次上網時間越長,產生網癮現象的幾率越大;學生運用網絡進行網上聊天、娛樂越頻繁,網絡成癮現象越嚴重;單純的網齡長短不能說明網絡成癮可能性的大小。
二、大學生上網存在問題的原因
1.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大學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學生成人感和獨立性特別強烈,好奇心和好勝心強,精力旺盛,世界觀和人生觀還處于不成熟階段。學生在大學前把大學的生活想得過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后覺得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大,內心感到失望,精神空虛,有些學生就到網絡中尋求精神寄托。有的學生對網上污染抵制能力差,經不住網絡游戲的誘惑和吸引,靠打網絡游戲、聊天和看電影等尋求“刺激”來放松自己。在大學,由于學習方法和環(huán)境發(fā)生巨大變化,學生不能積極地適應大學的自覺、自主、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特點,不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等等,從而把網絡當成伙伴,走進網絡世界尋求解脫。
2.互聯網的原因
互聯網具有全球性、互動性、表現形式的豐富性和使用的便捷性等特點,給以盈利為目的業(yè)提供了便利和施展的舞臺。一些非法組織和個人在網上擾亂政治經濟的黑色信息,蠱惑大學生,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識,誤導青少年行為;有些網站為吸引顧客,在網絡上,使在網上沖浪的都能有意無意地看到。在大學生的心靈和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完全成熟時接觸這些不健康信息,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不良影響。
3.學校和家庭的原因
我國基礎教育只重視智力教育,以應試為目的,忽視了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進入大學以后,家長主要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將大量的時間放在了工作上。學生在外求學,家長對學生上網監(jiān)督不夠,監(jiān)管不力,對子女心理上的成長關心較少,很多學生只能在網絡世界中去傾訴心中的苦悶。學校作為大學生接受教育的場所,是學生成長中的最重要一環(huán),學校忽視對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回避青春期問題的教育,學生缺乏正確的引導和網絡道德意識培養(yǎng)。當前很多高校還主要依靠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忽視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開展心理咨詢的渠道單一,對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三、建議
1.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網絡態(tài)度
大學生應志存高遠、奮斗不息,理想和信念應是其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后,并沒有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因而對現實生活中的東西不感興趣,精神空虛,缺乏人生追求。個別大學生胸無大志,缺乏對生存問題的理性思考。知識經濟時代到來對學生的要求更高。大學生應志存高遠,奮斗不息,努力創(chuàng)造輝煌的人生,對社會多做貢獻。有了這樣人生追求的大學生,自然就沒有那么多網絡問題了。
2.大力加強網絡管理
大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針對大學生網絡問題普遍而嚴峻,學校要加強學生公寓個人入網電腦的管理,有效地限制學生的上網時間,加強對大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經常化、制度化管理,以防止大學生無節(jié)制上網。這樣,就把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建立一支思想品質過硬、技術精湛的高?!熬W上警察”隊伍,及時堵截、刪除、查找制造垃圾信息的人,做好校園網絡管理工作。
3.加強校園網建設,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進一步加強學校網絡設施的硬件建設。面向學生,豐富學校網站服務項目,擴大學校網站服務內容。通過服務項目和服務內容的拓展擴大影響力,要把學校的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校本管理等方面資料通過校園網站充分上網交流,讓有興趣的學生利用學校網站制作個人網頁,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以及個人才能。利用校園網絡把廣播、電視和圖書等通過移植到網絡上,實現大眾傳播媒體和思想教育的互補,建立和完善學工信息系統網站,積極為學生提供學生的管理信息、招生和就業(yè)信息、日常教學管理等信息,并用大量科學而翔實的信息建構生態(tài)綠色網絡工程,增強校園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供一個自由寬松的網絡空間,滿足大學生對文化生活的多樣需求,用正確、積極和健康的思想文化建構和占領網絡陣地,推進校園網絡信息文化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重視學生社團的建設,要以學生社團為中心點,帶動學生在活動中體會現實交往的快樂,經常開展對廣大同學有吸引力的校園文體活動,最大限度地豐富學生的文化娛樂生活,使他們擺脫機器的束縛,不再沉迷網絡中。
4.加強心理輔導
學生作為上網的主力軍,網絡在給大學生帶來無限樂趣同時,對他們的心理也產生著強大的沖擊,因此對學生網絡心理輔導不可忽視。高校的心理咨詢室的咨詢師,要對大學生進行網絡咨詢與輔導,配合學生工作部門在大學生中進行廣泛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對過度上網帶來的身心問題有較多的了解,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5.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解鈴還須系鈴人”。專家們提出,對待網絡成癮,應利用好網絡平臺來治愈它。據了解,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已成立了心理咨詢網站。通過借鑒多種方法,如在網絡中利用聊天室的功能開展團體咨詢,還可參照朋輩心理咨詢的原理,讓部分治愈者成為志愿者,互相促進,幫助解決。目前世界發(fā)達國家已開始著手進行青少年網絡成癮癥的預防與矯治研究工作。我國高校應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不斷探索更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