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醫(yī)學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文名稱:Practical Geriatrics
主管單位:江蘇省衛(wèi)生廳
主辦單位:江蘇省老年醫(yī)學研究所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9198
國內刊號:32-1338/R
郵發(fā)代號:28-207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86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lián)系方式
【關鍵詞】 老年?。粌瓤茖W;教學方法
老年病防治日益成為我國衛(wèi)生保健事業(yè)關注的重點,國內許多醫(yī)科院校均已將老年醫(yī)學設為重點課程。由于老年疾病具有特殊性、脆弱性、高危性等特點,診療過程與中青年人有很大的區(qū)別,因此如何搞好老年醫(yī)學教學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結合近幾年老年內科疾病教學實踐中的一些經驗,對老年病內科學本科教學方法進行淺顯的探討。
1 教學內容的的設置
1.1 加強總論內容、突出老年病的特點。老年醫(yī)學是醫(yī)學科學中一個新的邊緣性專業(yè)學科,涉及臨床、流行病學、預防醫(yī)學、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教學不能全部涵蓋以上范疇,內科學本科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老年醫(yī)學的基本特點、老年人常見病、多發(fā)病的基本知識以及老年疾病的治療處理原則。比如1、多臟器病變,疾病基本沒有單一性,以老年代謝性疾病為特征;2、起病隱匿,疼痛感覺差,網狀內皮系統(tǒng)反應減弱,感染時發(fā)熱不明顯;3、發(fā)病癥狀迥異,如以房顫發(fā)病的甲亢,以納差發(fā)病的肺炎等;4、有病而往往不自知,如體檢時發(fā)現(xiàn)惡性腫瘤,心梗急性期等。在強調這些特點的同時,還要將老年人常見病、多發(fā)病的基本知識與中青年相應疾病進行比較,以便學生理解,記憶。在總論中,在課程的設置上還應該充分考慮近年提出的“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等內容,增加相關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為進一步學習具體疾病的特點作好知識鋪墊。
1.2 合理調整結構體系、豐富教學內容。在章節(jié)編排上,既要考慮到本學科基礎與臨床的先后順序,又要照顧到各章節(jié)內容的相對獨立性。老年醫(yī)學課程應放置于內科學和神經病學教學之后,因此時學生已對眾多的疾病有了一個明確的概念,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識記老年疾病的特點,又有利于鞏固已學過的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學知識。在具體結構上,要貫穿從老年病學概論、老年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到老年消化系統(tǒng)疾病、老年內分泌和新陳代謝疾病、老年性腎病,再到老年性貧血、老年性癡呆,最后到腫瘤、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體系,層層講述,最后集中在多器官功能不全,從而貫穿整個內科系統(tǒng)。選取有代表性的老年人高發(fā)疾病重點講解,如在心血管系統(tǒng)中選取高血壓、冠心病、老年瓣膜性心臟病。
重要疾病根據各自特點從不同側面講解,突出老年疾病的特點。第一,老年病以多種疾病并存為主,如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腦梗塞等,講授中要針對衰老和代謝病這條主線,使學生對三者的關系有理性的認識。第二,有些疾病的教學以診斷為主,但老年醫(yī)學教學時則以治療為主。如對高血壓病,我們并不重點講授鑒別診斷排除繼發(fā)性高血壓,而是重點介紹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和老年高血壓的治療,因要考慮老年人代謝的特點、器官功能狀態(tài)、常合并其他疾病等綜合因素,我們強調降壓藥物的聯(lián)合應用和器官保護作用,重點講解不同于內科高血壓治療的一些特點。第三,如果內科學教學以治療為主,老年醫(yī)學則應以疾病的預防保健為主,如骨質疏松病癥涉及內分泌、骨科等多個學科,教學重點放在骨質疏松癥的預防保健上。另外穿插最新的循證醫(yī)學證據,使學生能掌握到學科發(fā)展的最前沿知識。
2 教學方法的改進
2.1 歸納式和暗示式教學方法的探索。過去的教學觀點側重于對“教”的分析,忽視了對“學”的研究,往往限制了學生自我的思考過程,使其被動地接受知識,失去了對問題整體綜合分析能力。我們通過課前以專題的形式提出問題,將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情感傾向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使之在生動活潑的課堂環(huán)境中帶著問題來學習,將學生知情智力整合統(tǒng)一起來,形成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同時打破傳統(tǒng)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已有的專業(yè)知識為基礎,突出專業(yè)特點,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知識來獲取專業(yè)新知識,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2 重視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單調封閉,學生被迫死記硬背,教學效率低。我們運用了多媒體形象教學這一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對教學重新設計,配以聲音和圖片,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學習,形成形態(tài)與功能相結合、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的感性境界,既有助于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又在教學內容和方法上具有擴大微觀、縮小宏觀,不受時空限制等特點。通過運用這樣新穎的形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獲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整體觀念,學生在學習老年病知識的同時,需要兼顧相鄰學科的有關內容,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老年病學是一門年輕的學科,需要精益求精,在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上投入更多的資源,以適應社會發(fā)展新階段所賦予的責任,摸索出更加符合老年醫(yī)學的教學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 朱繼民,李白坤,葉冬青.醫(yī)學統(tǒng)計學多元化教學方法探討.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09;13(2):197―199.
[2] 喬敏.“以問題為基礎學習”的醫(yī)學教育.醫(yī)學教育探索,2005;4(2):67-68.
[3] 徐剛.談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01;15(3):131―133.
[4] 辛彥娜,韓志英,喬蓓.典型病案教學法在內科學教學中的應
計算機和網絡應用越來越廣泛,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大量運用圖片、視頻、動漫、圖表內容,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因此,在老年醫(yī)學臨床課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學習老年人猝死的救治、心肺復蘇(CPR)一節(jié),我們利用視頻資料,將如何識別心臟驟停、呼救以及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除顫和復律的內容,并將這些內容通過多媒體形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可以在短時間內更好地掌握知識點,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多媒體教學還可以節(jié)省大量的講解、板書時間,使學生有更充裕的時間演練,教師有更多時間和充裕的精力對學生進行指導。另外,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自身綜合素質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順應醫(yī)學發(fā)展,加強學科建設
在教學過程中安排適當內容的科研,讓學生參加科室的科研申報、研究生答辯、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等。同時,在上述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選拔優(yōu)秀學生,重點培養(yǎng)。當然,在內容選擇上,要考慮本科生的實際情況。
完善評價體系,健全考核方法
目前,老年醫(yī)學臨床課屬選修課,考核方式簡單。為健全考核方法,需完善評價體系。為此我們改革了考核方式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一是問卷調查,于課程結束前0.5學時,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問卷調查形式進行綜合能力的評價,探討教學模式對培養(yǎng)學生自身綜合能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學生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師的能力、態(tài)度的看法和希望;二是試題,試題內容分為選擇、填空、名詞解釋、簡答、問答、分析論述題六個部分;三是學生座談,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班各派2名代表(班長和學委)參加座談會,全體指導教師(4人)參加。
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極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臨床綜合應用能力,為今后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己朔绞礁母锖?,目前已經取得了初步成績,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帶教老師的答疑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老年人 高血壓 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
中國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號: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0-152-02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性問題,目前全世界60歲以上人口已超過6.3億,其中80歲以上者占12%。《中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06-02-04)》顯示,2005年底65歲以上人口約占7%,預計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增長至17.17%,其中80歲及以上人口將占老年人口的12.37%。高血壓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據我國流行病學資料報道,我國≥60歲高血壓患者占36.1%~63.8%,其中一半左右為收縮期高血壓,而高血壓的患病率與10多年前相比增加了16.5%~30%[1]。研究表明高血壓的心腦血管并發(fā)癥是老年人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而有效的降壓治療可明顯地降低老年人腦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2]。本文擬通過對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社區(qū)1 278名≥60歲老年高血壓病患者降壓治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可能影響病人治療方法、治療藥物選擇的因素,為完善社區(qū)高血壓治療提供改進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我們于2009年4月至12月對鎮(zhèn)江市主城區(qū)京口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共調查1278例,年齡60~85歲,平均(69.8±5.1)歲,其中男576例,女702例,>80歲者90例。
1.2方法:采用直接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高血壓病史,既往史、用藥史、用藥類別、血壓控制情況及目前血壓數值。高血壓診斷根據2005版我國高血壓治療指南的診斷標準[3],即血壓≥140/90 mmHg。血壓“三率”(指控制率、治療率、達標率)統(tǒng)計方法按文獻介紹方法進行[7]。
1.3統(tǒng)計資料采用 χ2檢驗,P
2結果
2.1治療率:在調查的1278例老年高血壓病患者中,未治療者178例,占調查人數的14%。單藥治療的人數為722例,占總人數的56%,用2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人數為280例,占總人數的22%,用3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人數為98例,占總人數的8%,總的治療率為86%。見表1。
2.2高血壓治療達標率:單藥治療的達標率為49.3%(356/722),聯(lián)合治療為79.9%(302/378),總的達標率為59.8%(658/1100)。單藥治療達標率有隨年齡增加而下降的趨勢。見表2。
2.3用藥種類:本研究患者用藥以傳統(tǒng)藥為主,以服用相對價格便宜的復方降壓片、珍菊降壓片、尼群地平片為主,分別為14.1%和14.8%和20.1%,其次是國產長效硝苯吡啶緩釋片,為22.6%。少數聯(lián)合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受體阻滯劑(ARB)、利尿劑及β受體阻滯劑。
3討論
目前我國≥60歲老年人已達1.69億,占總人口的12.43%,并且每年以1000萬的速度遞增。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常幾種疾病合并存在[6]。高血壓是一種嚴重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常見疾病,血壓是否控制直接關系到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但現(xiàn)有的些統(tǒng)計資料顯示,高血壓的控制率較低[5]。隨著血壓升高,動脈管壁上壓力負荷的主要承擔部分內彈性纖維向非彈性膠原轉移,動脈順應性隨之下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心腦血管病病死率及總死亡率顯著高于同齡正常人,是老年人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有效的降壓治療可明顯地降低老年人腦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2]。臨床試驗已顯示降壓治療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腦血管病死亡和病殘的總危險,尤其在我國腦血管病是高血壓的主要并發(fā)癥及致死原因,提高高血壓的控制率非常重要[4]。從本調查結果顯示目前鎮(zhèn)江市區(qū)老年人高血壓的治療率較高,可達86%,這比全國治療率的平均水平(28.8%)要高,這可能與近幾年城市有關高血壓防治工作開展較好,病人對高血壓治療認同有關。本研究的研究者是工作在第線的醫(yī)生,研究的病人是自己長期跟蹤隨訪的高血壓病人,采用的是直接詢問病人,直接測定血壓,故可靠性高,應能更真實地反應鎮(zhèn)江城區(qū)高血壓治療的狀況。
然而,雖然本研究中社區(qū)老年高血壓的治療率高,現(xiàn)有的59.8%達標率已明顯高于全國調查的 18.1%的平均水平。此外、數據分析表明單藥治療的達標率更低,49.3%,而采用聯(lián)合用藥可以顯著提高達標率,這里聯(lián)合用藥達標率可達79.9%。總達標率不高的可能原因為,第一,大多數(56%)病人為單藥治療;第二,多數病人使用的是短效制劑,如復方降壓片、珍菊降壓片、尼群地平片等,而長效降壓藥選用較少;第三,聯(lián)合用藥偏少。從表2看單藥治療達標率隨年齡增高呈降低趨勢,而聯(lián)合用藥達標率明顯增高。此外,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是老城區(qū),具有典型的當地飲食文化地域特征,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層次低,經濟狀況偏差,常食用腌制品,造成鈉攝入量高,此種生活方式也不利于血壓的控制。
本文研究表明,雖然高血壓的治療率在城市社區(qū)有了顯著的提高,但達標率仍然很低,不到60%。從表1還可以看到未治療人數占14%。說明積極進行高血壓仍面臨巨大挑戰(zhàn)。對老年高血壓的防治及如何提高高血壓病人的服藥率和控制率,避免高血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顯得尤其重要。我們的體會是:教育和鼓勵老年人經常去社區(qū)或醫(yī)院測量血壓,做到早期檢出高血壓。以便能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
今后重點除了動員患者進行治療外、在治療過程中應主要改變用藥觀念,改變只服藥不問效果的局面,勸導病人應服用長效降壓藥物,對單藥治療效果不好或高危高血壓患者應及早采用聯(lián)合治療。同時老年人應減少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如少或盡量不飲酒、采用低鹽膳食、低脂、低膽固醇飲食,限制動物脂肪、內臟、魚子、軟體動物、甲殼類食物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肥胖者控制體重,減少每日總熱量攝入,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過飽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適當的戶外活動,避免劇烈活動和情緒波動,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的睡眠,學會自我心理平衡調整,保持樂觀情緒。服藥劑量必須遵醫(yī)囑執(zhí)行,不可隨意增減藥量或突然撤換藥物,教會患者或家屬定時測量血壓并記錄,定期門診復查。若血壓控制不滿意或有心動過緩等副作用應隨時就診。從而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薇,趙冬.中國老年人高血壓的流行病學[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5,24(4):246.
[2]劉國樹.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11):878.
[3]2005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6年4月
[4]陳鵬,吳連拼,李繼武,等.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因素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雜志,2004,18(5):267.
[5]邊平達,潘宏華,丁進軍,等.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和降壓藥物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4,18(4):222.
關鍵詞:老年期癡呆;心理干預;綜合康復訓練;療效分析
老年期癡呆是老年期各種癡呆的總稱,主要包括阿爾茨海默?。ˋD)和血管性癡呆(VD)。此病是老年人中常見的慢性腦病綜合癥,80%以上癡呆患者在疾病的某個階段表現(xiàn)為精神行為癥狀,是患者被收住院的最常見原因[1]?;颊咧饕憩F(xiàn)在記憶力、計算力減退,情感和行為障礙,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喪失。我院在心理科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心理治療,康復訓練重點是進行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自我認知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及對周圍環(huán)境記憶能力的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延緩了老年癡呆的進程,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質量得以提高[2]?,F(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康復科收治了經精神病醫(yī)院診斷,符合CCMD3診斷標準,病程1-5年,無其他精神疾病,既往無精神病史,來我科進行康復治療的46例老年期癡呆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齡56-84歲,平均年齡(67.8±6.9)歲。
1.2、方法
1.2.1、心理治療方法
由于老年期癡呆患者伴有抑郁、攻擊、幻覺和妄想等所謂精神和行為癥狀(BPSH)[3],家庭照料非常困難。我科在精神科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適量抗精神病藥物的治療。鑒于癡呆患者年齡大,藥物動力學的特點,給予利培酮口服液減輕精神癥狀,利用心理學的理論糾正老年癡呆患者的病態(tài)心理,使患者保持好的心理狀態(tài),為康復訓練的實施提供好的心理基礎。
①開展工娛療活動,激活老年患者對周圍事物感興趣的能力,減少和消除精神癥狀,改善患者的情緒,提高患者對外界的適應能力。
②多與患者進行思想交流,心理疏導,耐心聽取患者訴說,從情感上減輕患者的孤獨感。
③鼓勵患者回憶過去的美好經歷,幫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4]。
④心理治療師盡量滿足老年癡呆患者的合理要求,根據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采用鼓勵、安慰、暗示等方法予以心理疏導。
⑤老年期癡呆患者多住綜合科治療而非精神科[5]。因此,我科開展積極的心理治療,防止患者功能衰退,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環(huán)境,如聽音樂、講故事、做健身操等,使患者心理與社會功能得到提高。
1.2.2、綜合健康訓練
1.2.2.1、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對于輕度老年癡呆患者,康復科醫(yī)生、護士指導患者從日常生活方面的事情做起來,如穿衣、洗漱、鋪床、疊被、沐浴、進餐、入廁等生活基礎方面進行訓練。對于中度癡呆患者,主要向患者介紹現(xiàn)在做什么事情,怎樣做,由護師或康復治療師向患者示范,最后讓患者共同參與訓練。進餐時,盡量讓患者自己進食、自己拿筷子和勺子,訓練患者手與大腦的協(xié)調作用。
1.2.2.2、記憶能力訓練
患者記憶力障礙,主要表現(xiàn)近事遺忘,甚至瞬間即忘,事后也想不起來。隨著病情發(fā)展,遠事記憶力逐漸衰退。
①我們采取問答式進行記憶力訓練,如“你家住在哪里?”“你的家人分別叫什么名字?”“你原先從事什么工作?”“你現(xiàn)在住在哪里?”“你住幾號病房?”“你的床號是多少?”
②采取簡易選擇的形式,對于記憶力較差及智能嚴重減退的患者,設計一些簡易選擇題,讓患者做肯定或否定回答,或進行2:1訓練,即給出兩個答案供患者選擇,答對的給予鼓勵和表揚。
③根據患者記憶能力的差別和實際接受能力,不定期調整和修改記憶力訓練計劃,反復刺激,反復訓練,不斷強化,增強記憶,逐步提高康復訓練效果。
1.2.2.3、認知、思維能力訓練
老年期癡呆另一個明顯特征就是思維和判斷力障礙,詞不達意,絮絮叨叨,語言表達不流暢,敏感多疑、計算力、判斷力、智能活動全面下降。訓練方法:
①計算力訓練,如給患者面前放幾個蘋果,后拿起兩個等,讓患者算算還有幾個?伸出手指,讓患者讀數,問算數2+5=?等等。
②讓患者說出自己家屬和自己的關系,是否記得他們的名字。
③對失語患者采取一對一訓練方式,鼓勵患者發(fā)單音,指導患者看圖,或用紙上書寫方式與患者交流。
④注意力訓練。注意力減退是認知障礙的一個方面,也是中心問題。我科對患者加強了注意力訓練,記憶、學習、交流、判斷力訓練,有效地促進認知、思維能力的恢復。
1.3、評估方法
采用簡易智能量表(MMSE),巴氏指數(BI)進行評估,評估患者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①智能量表MMSE19項檢測,包括17道問題和兩項操作,量表總分為0-30分,內容包括時間和地點的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力,回憶、語言復述及閱讀理解等。
②巴氏指數BI共10項,包括進食、穿衣、控制大小便、上下樓梯、上廁所;總分100分,>60分為良,生活基本自理;41~60分為中度功能障礙,生活需要幫助;20~40分為重度功能障礙,生活依賴明顯。
2、結果
46例老年期癡呆癥患者經12周心理治療,康復訓練后,簡易智能量分和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明顯比治療前分值增高,見表1
表1、患者12周后二種量表評分情況(例)
3、討論
本組患者MMSE增加8分,BI增加21分,說明經心理治療,綜合性康復訓練,對記憶力減退,認知功能下降的老年癡呆患者有著重要作用,有利于延緩老年癡呆病程的發(fā)展。我科在收治老年期癡呆患者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患者對外界事物的興趣。參加康復訓練的患者在維持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每天由康復護士帶領去康復中心參加康復訓練,康復科的醫(yī)生、治療師根據患者患病的程度制定詳細的康復計劃和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專人負責的康復訓練,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
老年期癡呆的特點是起病緩慢,早期癥狀多種多樣,以延期記憶力障礙為最常見的表現(xiàn)。因此,在心理治療和康復訓練過程中從4個方面著手:
①心理疏導,緩解精神方面癥狀,如躁動、攻擊、壓抑、焦慮等;
②治療癡呆的基本癥狀,如記憶、語言、注意力、定向力、智能等,主要通過綜合康復訓練;
③減輕疾病的進展速度;
④延緩疾病的發(fā)生[6]。
主要治療手段仍是藥物治療與康復訓練相結合,重在控制精神癥狀,做到針對患者不同年齡、患病不同程度、不同病情特點有針對性進行康復治療。
綜上所述,心理治療結合康復訓練,有效地促進了老年癡呆患者的認知能力的康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適應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老年醫(yī)學及康復醫(yī)學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參考文獻:
[1]田金州 血管性癡呆[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18
[2]張慶華、趙紅 老年性癡呆患者的護理現(xiàn)狀及進展[J] 白術恩等醫(yī)學院學報2007.5(6):361-362
[3]龔廣厚、姜可、沈青峰等 利培硐口服液治療老年期癡呆患者精神行為癥狀的研究 精神醫(yī)學雜志2008.21(3):386-387
[4]趙春燕、張元珍 56例老年性癡呆癥患者的護理干預 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2(3):469-470
老年人口的相對和絕對增多,帶來了一系列社會、醫(yī)療、健康照料等問題,對老年醫(yī)學、神經學、心理學、社會學、行為醫(yī)學等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過去,老年醫(yī)學領域的研究者們一直對疾病、殘疾、死亡和癡呆(簡稱"4D",取四個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傾注了大量的研究熱情,卻未注意到在正常老年人群中,還可進一步劃分成功老齡與常態(tài)老齡,從而忽視了對成功老齡群體的研究。
何為成功老齡?
所謂成功老齡,簡單地說,就是指那些與增齡相關的功能狀況沒有改變或改變很少的老年人群。這部分人盡管年事已高,但記憶力、判斷力、理解力等諸多方面保持得好,有著良好的心態(tài),軀體沒有重大的疾患和殘疾;而常態(tài)老齡,則是指有與增齡相關的改變但未達到病理變化或殘疾程度的老年人群,或介于病態(tài)老齡與成功老齡之間的“正常人群”。成功老齡有時也與許多名詞意義相近,如健康老年化、積極老年化等。
領先于成功老齡研究的美國學者認為,成功老齡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①發(fā)生疾病和疾病相關殘疾的機會少。不僅無疾病或殘疾,也包括無疾病的風險因素。②與老年前期相比,仍保持較高水平的智能和軀體功能。③對生活的積極參與。包括許多形式,最重要有兩個:人際交往(與他人接觸、交往、信息交換、情感支持、直接幫助等)和具有生產力的活動(諸如有償或者無償工作,志愿者活動等)。請看圖示,成功老齡者同時具有這3方面的特點:
怎樣才算成功老齡?
澳大利亞著名的成功老齡研究者Jorm將成功老齡具體定義為:
(1) 生活在社區(qū)的老人;
(2) 良好的自我健康評價;
(3) 無日常生活能力殘疾;
(4) 簡易智能狀態(tài)檢查(一種簡短的智力測驗, 簡稱“MMSE”,滿分為30分),獲得高分(28至30分)。
而病態(tài)老齡則符合下列標準:生活在護理機構或醫(yī)院,或有很差的自我健康評價,或日常生活中有一到兩項殘疾(如個人生活需要照料),或MMSE低于界值分數24分。常態(tài)老齡處于上述兩者之間。
近年來,我國的老年心理醫(yī)學專家張明園教授和吳文源教授也開展了一系列較大規(guī)模的成功老齡研究。他們結合我國的文化背景,從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心理狀況自評和軀體殘疾情況共四個方面對成功老齡進行了定義。按照此標準,上海社區(qū)成功老齡占社區(qū)全部老齡人口的比例為:75~79歲占1/3,80~84歲占1/5,85歲以上者近1/10。
成功老齡的決定因素有哪些?
成功老齡的決定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國內外的研究證實:個體的生理特點、生活方式、經濟因素、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得到的醫(yī)療保健服務等因素相互交織在一起,對不同的個體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下面的圖表摘自聯(lián)合國有關成功老齡化的文件,它概括地總結了成功老齡源自多方面的決定因素。
怎樣才能擁有成功老齡?
結合我們多年來系列研究和國外同類研究的結論,提出實現(xiàn)成功老齡的10條建議:
1.不吸煙。如果您吸煙,現(xiàn)在停止還不算晚!
2.如果您有飲酒的習慣,那么一定要適量地飲酒(黃酒或葡萄酒最佳)。適量的飲酒可以降低心臟病發(fā)生的概率,過量飲酒則導致殘疾和折壽。
3.使身體處在經常性的活動狀態(tài)。找到自己喜歡的活動并且有規(guī)律地去做。鍛煉身體有助于增強記憶力,減少心臟病、抑郁癥、癌癥等疾病的發(fā)生。
4.膳食平衡。限制脂肪的攝入,每天最好能吃5種以上的蔬菜和水果。
5.避免肥胖。明顯的超重與心臟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有關。
6.保護聽力和視力。許多日常活動需要較好的聽力和視力,使您與他人交往中能保持良好的關系。
7.得到良好的醫(yī)療保健和預防服務,它有助于您避免許多疾病的發(fā)生。
8.保持一個活躍的社交網絡和緊密的人際關系,它有益于您的健康和晚年生活的豐富多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醫(yī)學》課程是一門面向我校本科生開設的人文通識類選修課,以探尋中醫(yī)學產生、發(fā)展歷史進程中的文化動因為背景,是貫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醫(yī)藥學理論的交叉型課程。本課程的目標不僅要開拓中醫(yī)學生文化視野,更要領會到中醫(yī)藥文化之真精神,提升中醫(yī)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中醫(yī)學生獨立的思想、求新的激情、進取的靈氣,進而為復合型和創(chuàng)新型的中醫(yī)藥人才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但是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基本仍偏重于擴展學生知識面,停留在對知識的一般了解,而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與再造過程,從而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塑造。這種局面的造成,是與長期比較單一的教學方法密切相關。因此,筆者希翼通過"兩線并行"教學方法的探索,彌補傳統(tǒng)方法的缺憾,在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后,教學效果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得以明顯加強,在此作一分享。
1 "兩線并行"教學方法
"兩線并行"即教師知識傳授線與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線并重,共同運用于教學實踐。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只有一條線,即知識傳授線,教師將教材內容傳授灌輸給學生,這種方法以教師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缺乏深入探究,不利于知識內化以及能力的養(yǎng)成。因此,需要增加一條線,即自主創(chuàng)造線,在第一條線的展開過程中,教師通過諸如"成果導向"等教學模式的構建,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研究基礎上達到知識的內化和創(chuàng)造,這一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以及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2 "知識傳授"教學方法的改進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醫(yī)學》課程中以教師為主體對于傳統(tǒng)文化及中醫(yī)學的一些基本理論的介紹是必不可少的,必要的"灌輸"也是需要的,這樣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進而為深入研究、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創(chuàng)新打下堅實的基礎。但這種"灌輸"需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工夫,才能使學生將知識銘刻于心。
2.1教材語言轉換為教學語言 由于教材語言文言色彩較濃,專業(yè)術語、引經據典頗多,理論性強,照本宣科顯然不適合本科生教學。因此,教師需要經過內化后,深入淺出,轉變成通俗的、簡單易懂的教學語言,以學生能最大限度的理解為宗旨。同時可用案例、圖象及影視資料播放等教學方法作為理解的輔助手段。
2.2形象案例教學 收集與課程相關的各種人物傳記、逸聞趣事、醫(yī)事典故、歷史文化小故事等,一方面作為教學內容的有力支撐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案例教學使教學內容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易于學生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目前,本課程已收集到了諸如《中國歷代名醫(yī)傳》、《中醫(yī)藥趣聞》、《冷廬醫(yī)話》、《肯堂醫(yī)論》、《先哲醫(yī)話集》、《醫(yī)醫(yī)病書》、《吳鞠通醫(yī)案》、《臨證指南醫(yī)案》、《古今醫(yī)案按選》、《葉天士醫(yī)案精華》、《掃葉莊醫(yī)案》等十多種文獻資料中的案例。在此基礎上爭取進一步加以擴充,構建材料更為豐富并與課程具有密切相關性的案例類資料庫,進而使教材抽象的思想理論形象化、具體化與直觀化。
2.3藝術感染教學 通過播放影視視頻資料,使學生內心受到震撼。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醫(yī)學》課程中,已經收集到的視頻資料,如《跨越時空的文明--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紀錄》、《江南貢院》、《孔子萬世師表》、《黃帝內經:中醫(yī)醫(yī)史文化、醫(yī)理文化、養(yǎng)生文化》、《亂世郎中》、《醫(yī)癡葉天士》等近20部,下一步的工作即對這些資料進一步整理、篩選,提煉出適合向學生展示的視聽資料,不斷地推陳出新,尋找和收集使學生易于接受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并具有時代精神的優(yōu)秀視頻資料,構建視聽資料庫。
2.4文化體驗教學 主要有兩種形式:①組織觀摩,即針對相關授課內容,選擇中醫(yī)文化景點組織觀摩,使學生更為感性的掌握授課內容。比如可依托上海中醫(yī)藥博物館的有利條件(此館即設在我校內,免費對外開放),把教學地點遷移到館內,針對授課內容帶領學生參觀各個相關區(qū)域,并做重點講解,如講到〈道文化--養(yǎng)生文化〉這一內容時,就帶領學生走進養(yǎng)生康復館。②學生自行體驗。由于課時有限、經費緊張等現(xiàn)實問題,教師推薦一些反映中醫(yī)文化的民間博物館、民間中醫(yī)診所等讓學生自行前往,直覺體驗中醫(yī)文化的力量。
2.5重視互動教學 在知識傳授中要注意的是,這種"灌輸"不是一言堂,在講課期間,教師應根據學生思維活躍、樂于互動的特點,不斷通過穿插提問、討論甚至辯論、表演等豐富多彩的互動形式進行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與此同時更能加深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 "自主創(chuàng)造"教學方法的設計
隨著第一條線的展開,學生對新知識已初步掌握,而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下通過人際協(xié)作與互動實現(xiàn)意義建構與生成的過程。"[1]因此,學生需要通過協(xié)作探究來提升認知的層次,達到對新知識的遷移、應用和創(chuàng)造水平,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這是教學的真諦?;诖耍P者通過設計"成果導向"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進行知識的自主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3.1"成果導向"教學 William Spady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一個教育學領域的新理念,隨后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高校實施,取得了明顯效果,得到了廣泛好評。成果導向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出發(fā)點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成果導向教學不是以學生必須學什么為出發(fā)點,而是以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做什么,能夠具有什么樣的能力、技能等競爭力[2],即在知識內化同時,培養(yǎng)各種能力。知識成果是形式,能力技能是實質。因此,它是一種強調能力培養(yǎng)、能力訓練的教育系統(tǒng)。[3]筆者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醫(yī)學》課程中注重貫徹"成果導向"理念,取得一些有益經驗。
3.2"成果導向"教學方法的實施
3.2.1 學習成果的設定 如筆者在講授到"儒文化與中醫(yī)學"這一單元時,在講解儒文化三個主要發(fā)展階段(先秦、兩漢、宋明)及其基本思想后,即提出"儒文化對中醫(yī)學的影響"這一課題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研究,撰寫研究論文,作為學習成果,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3.2.2 開展協(xié)作探究活動 上述課題可以分解成儒學三大發(fā)展階段的每個階段對中醫(yī)學發(fā)展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六個子課題展開論證。因此,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知識構
構成、能力傾向與認知水平,自行選擇研究方向并組成小組,通過收集資料、交流協(xié)作、探索研究共同完成研究論文的初稿。
3.2.3學習成果的研討與提交 學生在完成研究論文初稿后,在課堂中進行匯報與展示,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和評論,同時教師進行輔導,提出完善建議,并說明理由。在多方意見的指導下,研究論文加以改進,并提交終稿。
3.2.4學習成果的評價 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對學習成果的評價打分,對于能在高質量的論文期刊上得以發(fā)表的論文、獲得學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活動計劃"經費支持的研究論文等優(yōu)秀學習成果,還要追加分數并發(fā)放小禮品。總之,有了成果,學生體會到了求知的快樂、收獲的喜悅、激勵他們取得更多成功。
3.3成果導向教學體現(xiàn)的獨特價值 在小組協(xié)作探究,撰寫研究論文,獲得研究成果同時,更是培養(yǎng)了學生諸多能力。
3.3.1遷移運用能力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會自覺地運用古代思想精華引導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如在宋明儒學對中醫(yī)學影響的研究中,學生發(fā)現(xiàn)自宋以降,在儒學影響下形成的儒醫(yī)群體,其高尚的醫(yī)德、精湛的醫(yī)技,是推進宋代醫(yī)藥繁榮、醫(yī)患和諧的重要力量。而在醫(yī)患糾紛不斷、醫(yī)生道德價值受到嚴重質疑的當下,如何培育醫(yī)學生核心價值觀成為日益關注的問題。學生認為可以擷取儒醫(yī)仁愛濟世、刻苦習業(yè)、求實不欺、人際和諧等思想精髓,有的放矢地融入到"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大氛圍中,進而使醫(yī)學生價值觀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這種思想不僅表現(xiàn)出較強的遷移運用能力,而且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
3.3.2分析批判能力 在對先秦儒學"仁愛思想"的深入分析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儒家的仁愛思想存有差等,而這一思想也滲透進不少醫(yī)家的思想觀念和行醫(yī)活動。如張仲景主張醫(yī)藥"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把患者區(qū)分為上中下三等,有明顯的差等思想,對患者不能一視同仁。因此,學生認為對兩千多年前形成的儒家仁愛思想,不能全盤接受,對其糟粕,我們應堅決予以批判,這樣才能體現(xiàn)"醫(yī)乃仁術"的精神實質,進而構筑和諧的醫(yī)患關系。
3.3.3開拓創(chuàng)新能力 通過協(xié)作探究,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關注當下老齡化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作為醫(yī)學生希望在老年醫(yī)學的養(yǎng)生保健和疾病證治方面有所貢獻。在研究成果中,學生開創(chuàng)性的發(fā)掘出儒家所倡導的仁孝之倫理道德觀,天人合一、形神兼?zhèn)渲w和諧觀以及注重日常生活之世俗觀念等對傳統(tǒng)老年醫(yī)學產生了重要影響,并推動了傳統(tǒng)老年醫(yī)學的發(fā)展。這種發(fā)現(xiàn)另人振奮,為現(xiàn)代老年醫(yī)學的發(fā)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與探索。因此,我們決不能低估學生的開拓性,只要教法得當,創(chuàng)造力就會迸發(fā)。
3.3.4交流溝通與團隊協(xié)作能力 探究活動是以小組協(xié)作方式展開,學習成果也是以小組團隊形式體現(xiàn)的,因此在探究過程中組員之間的交流溝通必不可少,精誠合作相當重要。在整個成果獲得過程中,師生之間、協(xié)作組內、協(xié)作組間交流溝通非常頻繁,學生表達溝通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為日后踏上醫(yī)務崗位,建立和諧醫(yī)患關系奠定了良好基礎。與此同時,組員間相互信任、相互扶持、相互幫助的團隊協(xié)作和團隊榮譽精神亦處處得以體現(xiàn),這也是中醫(yī)藥科研事業(yè)謀求更好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4 結語
"教師傳授知識"使學生了解知識,"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使學生內化知識并培養(yǎng)能力,兩線并行運用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中醫(yī)學》課程中,能真正體現(xiàn)課程教學目標和宗旨。筆者的教學實踐也證明,運用兩線并行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增加,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所提高,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但因為實施時間不長,特別是成果導向教學這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還在進一步探索中,需要在日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老年婦女;子宮脫垂;曼氏術
【中圖分類號】R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553-01
子宮脫垂是臨床上老年婦女常見的疾病之一,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或者子宮全部脫出于陰道口以外【1】。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婦女子宮脫垂發(fā)病率明顯增加【2】。老年婦女子宮脫垂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雌激素不足,子宮韌帶失去彈性,整個盆底支持組織松弛無力。手術是治療子宮脫垂的主要手段,其中曼氏術和陰道子宮全切除及陰道前后壁修補術應用比較多【3-4】。本文具體對比了上述兩種方法治療老年婦女子宮脫垂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2010年6月至2013年0月間在我院婦科行手術治療的60例老年婦女子宮脫垂患者,入選標準:符合子宮脫垂的診斷標準;年齡≥60歲;宮頸及內膜組織細胞學檢查無惡性病變;患者知情同意;無絕對手術禁忌證。年齡最小61歲,最大80歲,平均66.25±6.52歲,患者平均絕經時間為45.43±8.73歲,病程最短4年,最長16年,平均6.99±2.12年。I度脫垂15例,II度脫垂20例,III度脫垂25例。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分為治療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術前后一般情況對比無顯著差異(P>O.05)。
1.2 治療方法
患者取頭高臀低截石位,均采用全麻,治療組行曼氏術,對照組采用陰道子宮全切除及陰道前后壁修補術。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術中與術后指標,術中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便天數與術后住院時間,而術后指標為并發(fā)癥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2.2 并發(fā)癥對比
3 討論
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子宮脫垂作為中老年婦女的常見病,嚴重影響著老年婦女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在病理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項生理機能相對衰退,盆底支持組織經歷著從堅固到松弛的變化,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子宮脫垂老年患者常以自覺陰道內容物脫出為主訴入院,且經常感到陰道分泌物增加、下墜感及腰背酸痛等不適癥狀【5】。
隨著手術在婦產科領域中的不斷開展,手術治療老年婦女子宮脫垂已經成為了標準方法。其中曼氏手術和陰式全子宮切除及陰道前后壁修補術其手術目的都是為了矯正盆底韌帶、組織和筋膜的病理解剖狀態(tài),使脫垂生殖器官恢復到正常位置。兩種手術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對于陰式子宮切除及陰道前后壁修補術,找到并打開膀胱子宮返折及直腸子宮返折是手術難點。二者術式均不能直視下探察盆腔,故術前要嚴格掌握好手術適應證。本文所有患者都治療成功,兩組術中出血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兩組在治療中要注意以下事項:修補后壁應充分切除會陰皮膚疤痕,恢復外陰正常狀態(tài)。適當上推膀胱,縫合陰道筋膜及膀胱柱,防止膀胱再度膨出。切除宮頸應盡量切除到宮頸鱗柱交界的組織學內口,以防宮頸癌變。生理鹽水內加入縮宮素,將陰道筋膜層膨起可使組織疏松,操作順利,迅速且不易損傷膀胱。手術中必須要認真徹底的止血,手術操作不留死腔。嚴密觀察老年婦女的生命體征,控制輸液量。
總之,手術是老年婦女子宮脫垂治療的標準方法,臨床上要根據患者情況而選擇合適的手術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朱建平,張宗明,陳以安,等.80歲以上老年人外科疾病的圍手術期處理[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6,20(2):123.
[2] 蔣樂萍,蔡奚梅,郭金娥,等.老年婦科手術83例圍術期特點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5,19(1):50.
[3] 劉珠鳳,郎景和,孫大為.陰式子宮切除術25例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2009,34(8):456-458.
【關鍵詞】 老年人 跌倒 危險因素 預防
跌倒是老年人常見的問題,而且是老年人群傷殘、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2]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和期望壽命延長,為保持老年人較高生活質量,降低醫(yī)療費用支出,減輕社會疾病負擔,老年跌倒的預防控制已成為公共衛(wèi)生問題和健康問題。隨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的發(fā)展,如何有效預防社區(qū)老年人發(fā)生跌倒已成為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的重要內容。國外對老年人跌倒的相關問題研究較多,國內的研究多集中于護理機構中老年人的跌倒,針對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的預防與控制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為借鑒國內外經驗,做簡要介紹:
1 概述
跌倒是老年人所特有的癥狀,常為某種疾病發(fā)作或惡化的表現(xiàn),可導致骨折、硬膜下血腫、嚴重的軟組織損傷、心理創(chuàng)傷等嚴重后果,是老年人傷殘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為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的首位原因。目前,我國城市社區(qū)的老年人口眾多,老年人跌倒已成為公眾關注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3]。跌倒的定義:出現(xiàn)突然發(fā)生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改變而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
2 跌倒的危險因素
2.1 跌倒者內在因素
2.1.1生理學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加,機體保持直立姿態(tài)的本體感覺、前庭感覺、視覺三大系統(tǒng)的傳入感覺功能和中樞控制能力明顯下降,骨骼肌肉系統(tǒng)功能、四肢肌肉力量下降,造成步態(tài)不協(xié)調、平衡功能下降,從而使老年人易跌倒。尤其視覺,視力減退、視覺分辨能力下降將增加跌倒的危險性或跌倒所致的骨折發(fā)生[4]。
2.1.2病理和藥物因素 包括心血管疾病(如腦梗塞、脊椎動脈供血不足、小血管的缺血性疾病、性血壓過低),神經系統(tǒng)疾病(如腦萎縮、小腦病變、帕金森綜合征),功能損害(如深感覺障礙、認知損害、特殊定向損傷、以前有腦血管事故的證據、肌肉運動失調),運動器官的畸形(如纏足的婦女),以及風濕關節(jié)炎病、甲狀腺病、視覺損害、眩暈病、骨質疏松癥和體質虛弱[5]。藥物因素有:使用鎮(zhèn)靜劑,如催眠藥、抗焦慮藥、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強安定藥、抗高血壓藥、強心劑皮質甾類藥、非甾體類抗炎藥、抗心律不齊藥、抗組胺藥劑、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瀉藥、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肌肉松弛劑、血管擴張劑以及任何影響平衡的藥物等均可引起跌倒。這些藥物可使反應變慢或削弱認知能力、心律不齊、意識錯亂等,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危險性。據Nygaard研究顯示,使用安定藥者比不使用安定藥者跌倒的危險性高4倍[6]。因此精神類藥物與跌倒顯著相關。接受高血壓治療的病人發(fā)生性低血壓的概率幾乎是其他人的2倍。
2.1.3心理因素 沮喪、抑郁、焦慮以及不佳的心理狀態(tài)及其導致的與社會的隔離均能增加跌倒的危險。沮喪可能會削弱老年人的注意力,潛在的心理的混亂也和沮喪相關,都會導致老年人對環(huán)境危險因素的感知和反應能力下降。另外,害怕跌倒也使行為能力降低,行動受到限制,從而影響步態(tài)和平衡能力而增加跌倒的危險,形成“跌倒-喪失信心-更容易跌倒”的惡性循環(huán)。
2.2 外部環(huán)境因素
包括老年人周圍環(huán)境的危險、無序和老年人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下降等。Franchi2gno ni F研究指出,戶外環(huán)境危險幾乎在所有的社區(qū)均存在[7]。除戶外環(huán)境,室內不良的環(huán)境如地面濕、滑或不平整,地毯、腳墊過厚、不平,臺階過高過長、寬度過窄,無夜燈,馬桶過低等也是導致老年跌倒危低血糖而發(fā)生跌倒。
3 引起跌倒的疾病
在老年人跌倒事件中,暈厥是跌倒的一個主要前兆。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腦缺血,誘發(fā)心絞痛、黑蒙、暈厥,而導致跌倒的發(fā)生是最為常見的。
3.1 室性心律失常 心臟節(jié)律紊亂是暈厥和跌倒的最常見和有害的病因之一。心律失常性暈厥和跌倒的最常見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占暈厥原因的11%。由室上性心動過速引起的暈厥和跌倒被認為與改變了血管緊張度有關。與預激癥候群有關的心房顫動可誘發(fā)快速的室性心律失常,導致暈厥、跌倒。
3.2 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 在老年人中,由于竇房結功能不全的緩慢性心律失常是跌倒的重要原因。在40%—50%的暈厥患者中有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表現(xiàn)。
3.3.心臟傳導阻滯 持續(xù)的或間斷的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嚴重心動過緩會引起患者易于發(fā)生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導致暈厥和跌倒。
3.4 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征 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征被認為是老年人反復發(fā)作暈厥和跌倒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約5%—25%的無癥狀的老年人患有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征,其中有5%—20%發(fā)生暈厥。有研究結果提示,頸動脈竇超敏綜合征患者均為老年人,其發(fā)病與年齡和心血管病有關,頸動脈竇粥樣硬化是其可能的發(fā)病機制。
3.5 血壓調節(jié)障礙 性低血壓是血壓調節(jié)障礙的突出表現(xiàn)。性低血壓由美國神經病學學會定義為:站立后3分種內,收縮壓下降2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伴有或不伴有癥狀。性低血壓常常發(fā)生在清晨、進食后和運動后。性低血壓與跌倒的關系,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大部分回顧性研究顯示,與跌倒有相關性。
3.6 短暫性局部缺血性發(fā)作 短暫性局部缺血性發(fā)作亦稱小卒中。是由于頸動脈或椎一基底動脈系統(tǒng)一過性供血不足導致流向大腦的血液暫時被中斷而引發(fā)的暫短性腦缺血。最常見的癥狀為眩暈。多數誘發(fā)跌倒,也是老年人跌倒的常見原因之一。
3.7 餐后低血壓 進食后的消化運動需要大量血液供應,而飯后立即活動,會使骨骼肌血流量增加,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勢必會減少心、腦部位的血液供應,而誘發(fā)暈厥以致發(fā)生跌倒。
3.8 排尿、排便 排尿、排便可引起血壓降低而致暈厥,可能與內臟血液重新分布、血壓不能代償穩(wěn)定有關。
3.9 心肌梗死 暈厥和跌倒可為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現(xiàn)。
4 防范措施
4.1 預防生理性因素所致的跌倒 對年齡偏大、活動不便的人群,日?;顒尤缙鸫?、散步、入廁及洗漱等應隨時有人照顧防止跌倒;視力、聽力差的老年人外出一定要有人陪同。
4.2 思想上的重視 意識不清、躁動不安的患者有約束帶等防護措施,故不易發(fā)生墜床、跌倒等,而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無論護士、家屬等均較麻痹,瞬間的意外就因此而發(fā)生[8]。
4.3 正確合理用藥 正確指導老年人用藥,對于服用鎮(zhèn)靜安眠藥的老年人,勸其未完全清醒時勿下床活動;服用降壓、降糖藥的患者應遵醫(yī)囑服用,并注意用藥后的反應。對于門、急診的老年患者應進行耐心細致的用藥知識宣教。
4.4 建立適合老年人的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 老年人的居室應布局合理、安全,入室有充足的照明,避免燈光直射,最好有夜間燈且電源容易觸及。地面應平坦,保持干燥,最好是防滑木地板。物品擺放有序,通道無障礙物。沙發(fā)勿過度松軟、凹陷;座椅應較高,使之容易站起。著鞋應合適,最好穿膠質底或布底鞋。衣褲避免過大過長。走廊、樓梯、廁所和浴室要設扶手,特別是在意外發(fā)生而周圍又無人扶時,扶手對保持身體平衡能起到必要的支持作用[9]。最好安置一個能升降的大便坐椅,防止患者跌倒。取消不必要的門和坎。
4.5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賹π凶卟环€(wěn)的老人,選用“三腳杖”、“前臂支持型手杖”以及其他合適的手杖,并將其放于容易觸及處,以便隨時取用。②老人移動或換乘動作時不要太急,應緩慢進行,不要在老人行走時突然召喚而分散其注意力,他人也不要在老人面前或身邊擦過。③對勉強能站立和行走的患者要特別注意,禁止在無人扶持的情況下站立行走。④告訴老年人在大便起身、上下床、夜間小便、低頭彎腰拾物等動作時一定要慢、穩(wěn),以免發(fā)生意外。對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建議夜間在床邊放置一小便器就近小便,減少因多次到衛(wèi)生間小便而跌倒的可能。注意做好日常的保護,行動時盡可能從容,避免做事匆匆。夜間或清晨起床,要注意“三個半分鐘”:醒過來不要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鐘、坐半分鐘、兩條腿下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鐘,防止腦缺血引起跌倒。⑤老年人預防性使用維生素D對減少跌倒有效。每日同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對預防跌倒有較好效果[10]。
4.6 安全健康教育 采取老年人保健知識講座、咨詢、發(fā)放資料、定期體檢等形式幫助老年人調整心理狀態(tài),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向高危人群講解跌倒的后果及預防措施。對理解力記憶力不斷退化、性格又較固執(zhí)的老年人,安全教育要不厭其煩,邊講解邊示范,要隨時反饋,不斷強化。告知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不要羞于別人的幫助,應把需要隨時告訴別人,以獲得及時幫助。對年老體弱、獨居的老人提供社區(qū)支持和家庭保健服務,使其保持較好的健康狀況和較高的生活質量。
參 考 文 獻
[1] 夏慶華,唐傳喜.社區(qū)老年人跌倒情況及危險因素研究[J].
[2] 林茵.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及預防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3,1(23):36-37.
[3] 潭朝暉,于普林.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現(xiàn)狀及進展[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5,24:711-714.
[4]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世界衛(wèi)生組織疾病分類合作中心,編譯.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tǒng)計分類ICD210.第10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839-841.
[5] 于普林,覃朝暉,吳迪等.北京城市社區(qū)老年人跌倒發(fā)生率的調查[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6,25(4):305—308.
[6] 周白瑜,于普林.老年人跌倒和心血管疾病[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06,25(3):224—257.
[7] 呂筠.老年傷害研究回顧[J].疾病控制雜志,1999,3:300-303.
[8] 庫洪安,王艷麗.男性老年患者跌倒狀態(tài)及跌倒認識的調查[J].中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06,4(8):13-15.
[9] 胡逢祥.因跌倒所致骨折的危險因素[J].國外醫(yī)學物理醫(yī)學與康醫(yī)學分冊,1999,15(1):18-19.
[10] 玉蘭,馬騰宵,王勇琴.老年腦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與步態(tài)的評分析及護理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5,23(5):29-31.
[11] 李林濤,王聲勇.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研究[J].疾病控制雜志,2001,3(6):227-229.
[12] 吳迪于普林.老年人跌倒和神經系統(tǒng)疾病[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經病學雜志,2006,7(13):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