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語文新課程標準范文

語文新課程標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新課程標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新課程標準

第1篇:語文新課程標準范文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3、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guī)范、端正、整潔。

二、閱讀: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習作:

1、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

2、能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的內容;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和社會并能書面表達;

第2篇:語文新課程標準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標志著我國語文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深入理解《語文課程標準》的精髓,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是不斷推動語文教學改革前進和保證《語文課程標準》推廣,實驗成功的必要前提?!墩Z文課程標準》從課程的性質與地位、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課程的目標以及課程實施建議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說明,它不同于過去的《教學大綱》,是語文教學適應時展和與時俱進的必然產(chǎn)物。

一、教師角色的定位

傳統(tǒng)的教學對教師的認識是教學中的主體,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程的開發(fā)者,是教學策略的實施者?!墩Z文課程標準》對教師的定位是“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就是說課堂教學教師不是唯一的主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轉播者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啟蒙者,不僅是課程的開發(fā)者也是促進學生開發(fā)課程的引導者,不僅是教學策略的實施者也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這樣的定位就是把學生看成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是教育思想提出“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xiàn)。

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必然帶來教學過程意義上的真正改革,那么現(xiàn)代的課堂教學是什么樣呢?語文教學應是師生平等對話、雙向交往、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以尊重、理解、相信學生為前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到全面的發(fā)展。

二、深化教學方式的改革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墩n標》中提出語文教學“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是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而提出的有效的教學策略。其目的就是要改變原有單一、被動、僵化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進行學習。

要切實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fā)展主體,是“教學之本”。教學重心要從以教師為主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使學生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中將引起的轉變是重心的轉移,這一變革、一種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學中從地球中心轉移到太陽中心一類的革命。在這里,兒童變成了太陽,教育措施要圍繞他們組織起來?!倍嗄陙恚覀兣囵B(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但教師還沒有全面的解放思想,那種主宰式的教學痕跡依然存在。教學要實現(xiàn)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教師就必須徹底的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要放下“架子”,放棄權威,與學生平等對話,相互合作,共同交流。首先,語文教學要淡化教師的講,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教師的講,主要是引導,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點撥。在課文的關鍵之處、聯(lián)結之處、過渡連接之處,以表達的精彩之處,教師要善于“畫龍點睛”“指點迷津”使學生舉一反三。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指變過去掌握結論式的學習為探究性學習、反思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應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錯誤,因為沒有經(jīng)過挫折的成功,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其次,合作、探究是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相互啟發(fā)、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fā)現(xiàn)、學有所得,而且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也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一個不會合作的人是不會把事做好的。讓學生學會合作,教師要盡可能的尊重學生,盡可能的要求學生。一方面教師要實現(xiàn)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使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的權利;一方面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誘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其重點,一是提供交互式的學習平臺,也就是創(chuàng)造氛圍、空間,提供學習實踐的機會,使語文教學有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愉悅的氛圍,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時時、人人有提問、發(fā)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精心組織學習活動,要點有:組織好自學,核心是讓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施教學目標??傊獎?chuàng)設有效的合作學習情境,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構建,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漸提高語文素養(yǎng),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

三、更新課程觀念

第3篇:語文新課程標準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語文;作文教學;個性化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4-0201-02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寫作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作文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的高中作文教學卻存在著種種弊端,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發(fā)揮,思維流暢性也得不到提高。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加強對高中作文教學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盡管我國高中在作文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并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是在實際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很多問題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在作文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探究高中作文教學策略,為我國高中老師在作文教學方面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借鑒。

一、高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在高中作文教學方面存在著眾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傮w來講,高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重語言訓練,輕思維培養(yǎng)。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接受的是語言訓練,這種傳統(tǒng)的作文訓練方式使得學生文章寫作成為新八股,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第二,教師影響學生的作文思路。很多老師自身在作文寫作方面存在著問題,但是還要引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訓練,使得學生寫作初始便得不到正確的指導。第三,脫離創(chuàng)新偏重模式訓練。由于作文在高考語文中占了大半個江山,很多高中語文教師便會圍繞作文開展一些模式化的訓練,以使學生能夠獲得高分。但是這種脫離創(chuàng)新偏重模式的訓練方式嚴重影響著學生寫作思維的創(chuàng)新。第四,忽視評價的重要性,使學生無法得到個性化指導。教師對作文的指導過程主要分為講解技法、指導練習、講評修改三個步驟,但大多數(shù)的教師只注重前兩個步驟,卻忽視了“講評修改”的重要性。

二、高中作文教學策略探析

1.協(xié)調語言與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高中作文教學從一定程度上講是對學生進行語言和思維的訓練,作文寫作過程也是學生進行語言和思維訓練的過程。為此,要想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就一定要從語言和思維方面入手,對詞語、修辭、句式、意蘊等語文寫作的多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訓練。同時,在對學生進行這些方面的訓練時,還應該結合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作文寫作素材。老師可以指導學生針對課文中的文章進行仿寫,例如在學完《滕王閣序》之后,可以安排學生仿寫第一段。模仿只是起步,創(chuàng)新才是最終目的。老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多角度思維訓練,訓練學生對事物進行多角度寫作練習,提高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作文教學。高中老師在利用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時,應該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以語文教材為主,注重多媒體使用的適度性和適宜性。多媒體的運用要適度指的是在實際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多媒體的運用頻率不能過高,否則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倦,進而對多媒體作文教學產(chǎn)生反感。多媒體的運用要適宜指的是多媒體運用度的問題,多媒體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運用要恰當、合理,合理運用多媒體,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提高作文水平。

3.高中作文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作文水平與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是存在著差異的,老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認識到這一問題,努力做到針對不同學生的作文水平與能力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和教學。從一定程度上講,過于忽略學生的個體性差異是導致作文教學出現(xiàn)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應該改變那種以老師為中心的作文教學模式,轉變?yōu)橐磺幸詫W生為中心,傾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在作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學習水平與能力的差異性。另外,老師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作文水平與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保證學生作文學習的順利進行。

4.優(yōu)化評價方式,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個性化指導”。在高中作文寫作過程中,評價是相當重要的,學生不可能寫出完美無缺的文章,通過寫作中的反復修正才能讓文章更加完善。這就需要教師重視評價過程,在評價階段給學生有效的反饋,讓學生明確自己作文的優(yōu)缺點、需要改正和努力的地方。

三、總結

作文教學號稱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隨著高考的不斷改革,作文的比分有增無減,面對這種情況,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已遠遠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高中學生作文水平需要正確的方法引導和平時的豐富積累才能取得有效的提高。高中作文教學必須在語言和思維的協(xié)調發(fā)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為高考也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國高中在作文教學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取得了重大的進展,但是在實際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很多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高中老師作文教學水平以及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高中作文教研人員應該深入研究我國高中的作文教學現(xiàn)狀,創(chuàng)新高中作文教學策略,為我國高中老師在作文教學方面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鄭淑清.高中校園文學活動與作文教學的九點結合[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8,(09).

[2]劉正旭.淺談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作文教學的整合[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1,(02).

第4篇:語文新課程標準范文

一、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建立

新課程教學理念下的課程設計與傳統(tǒng)的課程設計大有不同。1.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與傳統(tǒng)教學備課的不同:在傳統(tǒng)教學的備課活動中,是以書本為中心、以老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則克服了這種局限,教師不再一味地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來教。對學生的深入了解成了教學的第一要務。教師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結點是引導學生如何學。2.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與傳統(tǒng)教案的不同: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并不局限于針對某一種教學內容,也可以是一個單元。3. 學生學習的不同:新課標把教師定性為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因為教師個人綜合素質對實現(xiàn)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整合有著重大的影響。4.教學評價的不同:教學評價主要是通過檢驗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形成教學反饋,為教學設計的修改提供依據(jù)。在評價中要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的能力

初中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該大力提倡和實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播的同時,更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出現(xiàn),使教師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尤為重視。讓學生勇于探索,對課內外的知識多問幾個為什么,這樣才能培育出新世紀的人才。授人以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都需要教師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新的課堂情境來實現(xiàn)。

1.多給學生一些自主安排的時間。學生的生活,讓他們自己去靈活安排。作為教師,只給學生們一個預定的目標,不要注重他們學習的具體過程。多找學生們談談心,聊聊正確的學習方法。多陪他們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新的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并且讓他們在娛樂中不經(jīng)意地學到新的知識。

2.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能在日常生活中去尋找正確的答案。

3.新課標強調教師應著手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筛鶕?jù)教學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些題目,以助于增長他們的知識,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中學語文實驗教材就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 小亮幫70多歲的張爺爺取晨報,張爺爺提出每天給小亮一元錢, 小亮不要, 張爺爺就說, 如果小亮不愿意收這個錢, 以后每天就自己去取晨報,不再讓小亮替他取晨報了。小亮聽張爺爺這么說,真不知道如何是好。到底是采用張爺爺提出的建議,還是從此不再給張爺爺取晨報了呢?教師在處理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時,可以進行以下分組討論: 先讓全班學生分成兩個小組進行辨論:小亮應該怎么做?正方同意收下這個錢,反方反對收這個錢。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教師要對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收與不收的利弊。同學們在討論時爭得面紅臉赤,在討論的過程中成長起來,并且明白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最終得出的觀點可能有點幼稚,但對于初中生來說,學到了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成績是可喜可賀的。

三、指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社會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最難的,學生也最怕上作文課。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在這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作文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在于學生平常的積累。

第5篇:語文新課程標準范文

1.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取向

1.1 加強文本的朗讀引導價值取向?,F(xiàn)行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僅語言美,而且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感情, “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音韻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蘊之深,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文章的風格之新、手法之巧”。所以,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使學生充分感受文本的意蘊,獲取價值取向。

1.2 注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引導價值取向。每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個性氣質都不相同,閱讀同一文本就應該有豐富多彩的個性情感反應,教師應鼓勵并引導學生全方位地去感受體驗文本中的感情,并說出或寫出讀后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閱讀教學就要讓學生在經(jīng)歷和“實踐”中感受體驗文本蘊含的感情,逐步形成一定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導向。

2.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取向

《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應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p>

2.1 交際取向??谡Z交際是面對面的直接交流,一方要根據(jù)另一方的反應做出相應的回應。因此,雙方都應有交際意識,講話者應該心中有聽者,要“根據(jù)交流的對象和場合”,調整自己的內容和方式;聽者應該認真耐心地傾聽他人說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第6篇:語文新課程標準范文

一、教育目的觀:教育是“人”的教育

語文新課程標準開宗明義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應是人的教育。教育應始終把發(fā)展人的素質、提高與擴展人的價值看作自己的軸心,看作自己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從表面上看,“教育是人的教育”這句話幾乎接近于廢話。但這句話里面隱藏著多種歧義的可能,可以對它做出多種解讀。要培養(yǎng)怎樣的“人”?怎樣進行“教育”?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實際上就是對教育目的的定位問題。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會有不同的理解。在封建專制時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培養(yǎng)經(jīng)世濟時的政治人才,這就決定了要通過政治倫理灌輸來實現(xiàn)其目的。時代的發(fā)展必然引發(fā)教育目的的變化。三十年前,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指出,要“為一個新世界培養(yǎng)新人”,“培養(yǎng)完人”。進入二十一世紀,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必然對人才和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

由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涵與特征可以明顯地看出它充分體現(xiàn)了新世紀的人才觀和教育目的觀。實施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梢哉f,語文綜合性學習把學生看作是完整的人,真實的人,生活中的人。它不僅著眼于學生當前的發(fā)展.更著眼于學生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它關注的不僅是學生的當前,更是學生的未來。所以說,語文綜合性學習蘊含了當今的教育目的觀。

二、課程觀:課程是過程

以往,人們一提及課程,往往指稱的是已經(jīng)列入教學計劃(或課程計劃)的、在課堂上通過授受途徑進行教學的學科課程。隨著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這種狹隘的課程觀逐漸被消解。當代的課程觀已經(jīng)從封閉性、靜態(tài)性向開放性、動態(tài)性轉變,認為“課程不僅僅是存在于“觀念狀態(tài)”的可以分割。開的“計劃”“預期結果”或“經(jīng)驗”了,課程根本上是生成于“實踐狀態(tài)”的無法分解的、整體的“教育活動”。這樣,課程就由先驗的存在變?yōu)楝F(xiàn)時的創(chuàng)造,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意義創(chuàng)造的過程。課程作為過程,則意味著進程和變化,意味著課程不是預設的一套要實施的計劃,不是作為客觀的學習內容生硬地擺在學生面前,而是一個具有生成性的展開過程,是學生獲得體驗的歷程。

三、知識觀:回歸人性化

傳統(tǒng)的知識觀只關注學科性知識、學問性知識、內容性知識,其結果是導致了學校教育的非人性化現(xiàn)象。一方面表現(xiàn)為,由于過于強調知識的專門化、學科化而忽視知識間的聯(lián)系,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另一方面,由于僅僅關注學問性知識與理性知識的學習,使得學生遠離了生動的現(xiàn)實生活。再一方面,由于偏重內容性知識而忽視方法性知識,使得學生缺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積蓄。與此相應,當代的知識觀正逐漸轉型。其一,由僅僅關注單一學科性知識向同時關注跨學科性知識轉變??鐚W科性知識最基本的特征是強調各學科的交叉與融匯,以完整的人認知完整的世界,而不是以肢解的人去認識肢解的世界。所以,關注跨學科性知識實際上是用人性的眼光對待學生。其二,由僅僅關注學問性知識向同時關注體驗性知識轉變。學問性知識是學者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普適性的知識,它往往要求全體學生面對同一問題尋求教師所認同的唯一正確答案。體驗性知識,也稱經(jīng)驗性知識,一般是通過日常經(jīng)驗而獲得的知識,它具有主觀性、情感性、個別性,重視個人的直接感受和經(jīng)驗的積累過程。因此,體驗性知識具有人性化。其三,由過多地關注內容性知識向同時關注方法性知識轉變。內容性知識如“這是什么?”、“這是為什么?”、“什么是什么”等等,我們常說的“知識、理解、技能”即是。這種知識通過記憶、傳授的方式而獲得。由于當今是知識爆炸、信息劇增的時代,內容性知識已無法解決信息的無限性與生命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因此,掌握方法性知識成為必然。由上可見,當代知識觀是對知識人性化的回歸。

四、學習觀:自主、開放、合作

第7篇:語文新課程標準范文

一、低學段學生的特點與教學中的問題

當前低學段的學生與幾年前的學生相比多有不同,具有自己明顯的特點。具體表現(xiàn)為:

(一)學生基礎水平差距大,兼顧不同學生難度高。目前家長對孩子的學前教育非常重視,很多幼兒園,特別是城市的幼兒園大都設有識字類的課程。但由于不同幼兒享受的教育資源不同,各幼兒園的教學水平也有差距,所以致使新入學的學生,即便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學習基礎差距也非常大。根據(jù)我們對某個班的隨機調查,有70%-80%的孩子在幼兒園學過識字,但也有少部分孩子確實沒有學過。老師們普遍反映,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差距較大,所以難以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教學管理也造成了相當大的困擾。筆者在一次聽課中就發(fā)現(xiàn),當時坐在我身旁的一個學生幾乎沒有聽課,一直在動來動去。當詢問他為什么不聽課時,他說那些字他全部認識。這就產(chǎn)生了老師們最關心的問題:如何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二)生字量大任務重,教學低效水平低?,F(xiàn)在有一些社會和語文教育人士對語文教學提出嚴厲的批評,認為現(xiàn)行語文教材識字量小、識字速度慢。比如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崔巒就認為,識字也可以從一年級開始,但至少要讓學生“都能在一年之內認識2 000字”才比較理想。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第一學段兩年時間學生的識字量才不過1600個,還沒有達到理想目標的一半。即便如此,許多老師還是認為每篇課文后有十幾個生字,識字量太大,教學任務過重。社會上關于“識字量小、識字速度慢”的批評是實情,老師們“生字量大、教學任務重”的感覺亦不矯情。一方面是識字效率太低的批評,一方面是識字任務太重的抱怨,我們不禁要問,這其中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三)兒童語言發(fā)展明顯超前,語言教學相對滯后。經(jīng)常和孩子接觸的人會有這樣一個明顯的感覺,現(xiàn)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了,尤其表現(xiàn)在語言發(fā)展方面(主要是口頭語言),剛剛入學的孩子就已經(jīng)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他們不但擁有令人驚訝的豐富的詞匯量,而且能根據(jù)語用情境的需要,用完整復雜的語句表達自己的需求。其中的原因除了絕大多數(shù)兒童是獨生子女外,電視等現(xiàn)代媒體的普及以及家長有意識的教育是重要的相關因素。盡管老師們也注意到了孩子語言發(fā)展水平提速和超前的現(xiàn)象,但并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也很少有人注意這一現(xiàn)象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影響和變化,使得現(xiàn)在的教學活動實際上相對滯后于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水平。這也為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一個亟待回答的問題,語文教學中如何善用和進一步發(fā)展這種能力?

(四)母語文化受到削弱,學生漢語能力下降。近年來,社會上輕視漢語的意識在逐漸增長,很多家長似乎覺得母語學不學好無所謂,外語一定要學好,而且要“從娃娃抓起”。外語教育的不斷升溫,不僅削弱了語文教育,使兒童錯失了學習母語的大好時機,而且造成了漢語能力的下降。中小學生使用的詞匯量大幅度減少,多局限在網(wǎng)絡用語,且很不規(guī)范,這已影響到學生思維的豐富性、縝密性。教育部、國家語委的《2010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認為,由于很多人重視外語學習,輕視漢語學習,當前社會存在漢語應用能力危機,母語文化受到削弱。特別是由于“廣泛使用電腦、手機等電子產(chǎn)品,使得人們普遍手寫漢字的機會減少,致使?jié)h字書寫教學逐漸邊緣化,國人漢字書寫能力下降。母語運用能力水平下降退化的困境倒逼我們不得不思考,在小學低學段應該讓學生打下什么樣的漢語基礎?

上述這四方面學生明顯且重要的特點,對低學段語文教學有著特別重大的影響。但就目前低學段語文教學的整體現(xiàn)狀來看,并沒有針對這種明顯且重要的變化做出積極的、適當?shù)姆磻?,語文教學依然在固有的軌道上慣性運行。有些老師在教學中往往脫離課文的語言文字運用情況,沒有把“識字與寫字”作為主要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通常是課文內容講得多,意義講得多,常識講得多,但識字與寫字講得少,學生寫字的時間少,而且識字與寫字教學活動簡單化。

二、“識字與寫字”在低學段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通過對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與實驗稿的比對發(fā)現(xiàn),在實驗稿的基礎上,修訂版語文課程標準提高了對“識字與寫字”任務的標準和要求,在教學建議及其它有關部分中對“識字與寫字”補充增加了相當重要而具體的內容,進一步提高了“識字與寫字”在低學段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明確了“識字與寫字”在教學方面的標準和要求。

第一,強化了“識字與寫字”的基礎性地位。修訂版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與實驗稿相比,除了繼續(xù)強調識字與寫字是低學段的教學重點外,還特別增加了“也是貫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把識字與寫字任務擴展到整個義務教育階段。這種表述方式是針對當前低學段語文教學存在的常常偏離識字與寫字這個“教學重點”的問題向教師們發(fā)出的強烈信息,既然識字與寫字都已經(jīng)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那么在低學段就更應該毫不猶豫地堅持以識字與寫字為教學重點不動搖。

第二,明確了“識字與寫字”教學的綜合性要求。修訂版語文課程標準在幾個方面特別增加和強調了語文學習的“綜合性”要求。在課程性質部分增加了“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定義。在課程基本理念部分增加了“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lián)系”的理念。在教學建議中又再次強調“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tǒng)籌安排教學活動”的意見,而且還增加了“溝通聽說讀寫”的具體要求。除此以外,還在寫作教學的具體建議部分,增加了“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其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建議。因此,作為語文教學基本任務的“識字與寫字”教學應該而且必須落實好讀與寫、說與寫之間的綜合與整合,發(fā)揮和利用兒童口頭語言能力發(fā)展超前的優(yōu)勢。

第三,提出了“寫好漢字”的審美性標準。修訂版語文課程標準提高了對漢字書寫的質量標準,提出了“寫好漢字”的具體要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增加了“按照規(guī)范要求認真書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和“提高書寫質量”等重要內容,還在關于識字與寫字的評價部分再次強調要“引導學生提高書寫質量”。這增加的內容使課程標準對識字和寫字的要求更加全面完整,也是針對“漢字書寫能力退化”這一現(xiàn)象有力的糾正。

第四,突出了“增強練字意識”的實踐性內容。修訂版語文課程標準在以下幾處增加了“練字”的內容和要求,在具體建議中提出“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tài)度、審美趣味養(yǎng)成的過程”的觀點,明確要求在“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的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而且將書寫的要求延伸到寫作教學,建議“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作練字的過程”。我們認為,修訂版語文課程標準對練字的強調,是對新課程實施以來語文教學淡化基本訓練問題的強力矯正。

三、低學段語文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策略

根據(jù)低學段學生的特點和新版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我們在教學中總結和形成了對低學段語文教學的基本認識。我們認為,識字與寫字是低學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重心。所謂重點,就是小學低學段語文教學要以“識字與寫字”為主要教學任務和基本教學目標,重點解決漢字的識寫問題。所謂重心,就是低學段語文教學要圍繞“識字與寫字”這一教學重點展開,“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任務在兼顧的同時,要為“識字與寫字”教學服務。為此我們確立并實施了“把握隨文認讀、集中重點強化、力求識用結合、溝通聽說讀寫”的教學策略。

把握隨文認讀 從低學段與中高學段語文教學的比較來看,低學段應該少講(內容)多讀(課文)。少講(內容)就是對課文的內容意義或常識性的東西不過多地講解說明,學生只要略知大意初步理解即可。多讀(課文)就是讓學生多讀、熟讀,有的課文甚至需要背誦下來,讓學生在讀中再認、鞏固和強化所呈現(xiàn)的生字,并通過上下文和語境感受和理解生字的意思與語用習慣,同時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

在此“隨文認讀”與于人們通常所說“分散識字”是有區(qū)別的,主要強調認(識)字和讀(準)音。它分為生字的定位,識讀與再認三個階段,目的是加強學生對生字的短時記憶。比如,在上課時老師先不示范和領讀課文,而是讓學生先自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畫出來,并通過自己查拼音解決。在完成上述生字定位和識讀兩個階段后,教師再指導學生再重新讀課文,這時的“讀”要求是正確流利。正確就是學生能把課文中的生字再認出來,即能正確識別且把音讀準;流利就是對生字更加熟悉,能立即辨認出來,語言流暢,不猶豫遲滯。

集中重點強化 現(xiàn)在的語文教材基本上是以白話文為主,以人教版第二冊語文教材為例,每篇課文的字數(shù)在150-450個字之間,生字數(shù)約7-14個左右。盡管漢字的學習仍不能脫離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但生字以這樣分散的情形出現(xiàn),確實不利于學生的長時記憶,因此集中重點強化是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集中識記是在學生在閱讀課文初識生字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活動,它可以是生字的集中呈現(xiàn)和集中講解,也可以是生字的集中歸類。集中的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對生字的印象,通過不間斷的各種方式的練習和訓練,引導學生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掌握字義,減少遺忘,把短

時記憶盡快變成長時記憶。重點識記是對每個生字的學習和時間分配上要有所側重,不搞平均主義,要特別關注學生容易遺忘和混淆的字,或特別有價值的字。強化識記就是“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進行有一定強度和時間的練習、復習和鞏固訓練。

力求識用結合 “用”是“識”的目的,同時“用”也是“識”的手段,“用”是溝通語文知識和學生生活之間的橋梁。所以我們堅持以“用”為核心和突破,將學生熟知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發(fā)揮和利用學生的語言能力水平(主要是口頭語言)提速和超前的特點和優(yōu)勢,并把它作為低學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和重要的資源,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

語文課程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這種工具,但學生必然是通過“運用”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來逐漸熟練和提升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為此我們要求在教學中,必須“善于把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給學生創(chuàng)造或創(chuàng)設更多的運用和使用文字的機會主動識字,甚至有“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作練字的過程”的強烈意識。

溝通聽說讀寫 語文課程標準把語文教學分類為“聽說讀寫”四大基本任務,有些語文教材也在其中單獨設置了“口語交際”和“習作”之類的內容,但這四項任務的教學并不能也不應該截然分開,整合在一起效果反倒會更好。所以低學段語文教學盡管是以識字與寫字為主,但在教學中卻并不能孤立地識寫漢字,必須堅持貫徹“溝通聽說讀寫”的綜合性原則,將“聽說讀寫”整合在一起。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們指導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想象和創(chuàng)造說一句話或編個故事,盡可能多地使用上面列出的“我會寫”的字和“我會認”的字,說話時使用的生字越多越好,隨后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讓學生在寫話中進行有意義的寫字訓練。

這種教學設計把識字、寫字和寫話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不僅緊密服務圍繞于教學目標,更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深度和品質。開始前,老師覺得這個活動難度較高,擔心學生做不來。實際上學生對這種挑戰(zhàn)性活動非常喜歡,多數(shù)學生都進入了積極思考的“憤”和“悱”狀態(tài)。在老師的示范、啟發(fā)和引導下,學生說的話、編的故事越來越有創(chuàng)意,表達也更加生動豐富。這個活動具有挑戰(zhàn)性和開放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進行不同水平的語言實踐,使每個學生的語言能力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它既是有意識的生字識寫練習,也是真實的口語交際,還是自然的寫話練習和發(fā)散思維訓練。

我們認為把識字與寫字作為低學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重心是有建設性和有意義的探索。識字是語文教育的起點,是奠基中第一塊最重要的基石。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對小學生來說,一旦突破了識字的語言障礙,便有了自我學習和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因此把這識字和寫字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重心,不但未降低和影響課文其它教育價值的實現(xiàn),而且是其它教育價值實現(xiàn)的前提和基礎。

第8篇:語文新課程標準范文

一、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情境,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個性

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主動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的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變革舊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1.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課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思維具體、形象、直觀,如果在講課伊始就通過圖片、錄像等直觀教具,創(chuàng)設一個最佳的情境,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感受,就會使每一個學生都如同身臨其境,能主動參與進去,積極探索,積極地尋求答案,激起學習新課文的興趣。

根據(jù)這一特點,筆者在教學《五彩池》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五彩池》。我們學校許多老師都沒去過五彩池,我想請你們?yōu)槔蠋熢O計幾條宣傳五彩池的廣告語。為了寫好廣告語,我們必須通過學習課文來了解五彩池的特點。你們有興趣完成這個任務嗎?”學生紛紛響應。然后,筆者出示精美的圖像,并以二、三段內容作解說,接著又請學生們討論并準備談一談自己觀看五彩池景色后的心情和感受。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他們主動參與,認真看,盡情說,為深入地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2.創(chuàng)設良好的交流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教學

本次課程改革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小學生好與人交往,喜歡表現(xiàn)自己,依據(jù)這一心理特征,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要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為學生提供一個集體活動和共同解決問題的空間。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討論的問題。問題要有思考或討論價值,要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發(fā)他們獨特的見解。

如筆者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從“體面”這個詞入手,引導學生討論:“我們要不要講體面?”學生通過理解“體面”一詞的表面含義后,各執(zhí)一詞進行深入討論。最后師生引起了共鳴――生活中要講體面,但要講究對國家、社會有益。通過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營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像教師一樣具有獨立的人格,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在交流中思考,在互助中啟迪,完善自己的想法,使靈魂得以凈化,人格得以升華,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3.創(chuàng)設民主氛圍,尊重每一名學生

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探索和合作學習。做為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探索與交流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為了營造這種氛圍,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作風,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和樂于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不可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看法。在學生發(fā)表意見或小組交流學習時,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做一個旁聽者,認真傾聽,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和欣賞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親密往來,參與探索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看法,并及時給予學生恰當?shù)?、鼓勵性的評價。即使學生說錯了,也不要橫加指責。同時教師應要求學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學會鼓勵和贊揚他人。長此下去,師生間、生生間必然建立起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情感。學習氣氛才會更加民主、寬松、愉悅、和諧。

二、培養(yǎng)多元化的思維方式,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新課程標準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一個創(chuàng)造型的人必須善于多元化思維,敢于打破“固定的鎖鏈”,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嘗試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求“多”、求“異”、求“深”中尋找靈感,點燃創(chuàng)造的火花。

1.求“多”

教師要鼓勵學生深入思考,運用擴散思維,尋求多方面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在教學《麻雀》一課的結尾時,通過討論,許多學生認為結尾不能令人滿意。他們提出:獵人只喚回獵狗就走開了。這時,那只可憐的小麻雀仍待在地上沒有脫離危險,獵人一走,它還是會被兇猛的野獸吃掉的。就算不被吃掉,它也會被餓死的。筆者抓住這一想法,鼓勵學生們給這篇文章?lián)Q個結尾。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紛紛發(fā)言。

從上述例子不難看出,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火把需要教師點燃。課堂上,教師要激發(fā)每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感知、主動質疑、主動思維的積極性。主動的核心是創(chuàng)造,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性靈感的火花,創(chuàng)設語言文字訓練的氛圍,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發(fā)動學生發(fā)表意見、獨見、創(chuàng)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2.求“異”

敢于標新立異,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從思想上引導學生明確認識任何學者、權威都不可能窮盡真理的長河,任何人都有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可能,要敢于樹立“班門弄斧”、“異想天開”的思想。在學習方法上,讓學生注意兩點:

(1)凡事都要問個為什么,到底是否真有道理,經(jīng)過衡量比較,提出自己的新觀點。

(2)在思考問題時,不僅從正面想,而且從反面想,提出新看法。

有的學生在學習時習慣于獨立思考,常常能提出不同凡響的問題。例如:有的學生在學到《買櫝還珠》這則寓言故事時,他沒有批評那位商人的弄巧成拙,而是提出了“包裝”的藝術,令人耳目一新。

3.求“深”

比較、分析,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也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通過對事物內在本質屬性的比較,增強識別能力,達到“從這一點想開去”,從而產(chǎn)生思維的悟性和靈感。例如,在學習《南轅北轍》一文時,有的學生認為那個人的行動和目標并不是相反的,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他最終還是能到達楚國的。這種觀點看起來是沒錯的,但是通過學生之間激烈爭論后不難發(fā)現(xiàn),如果僅靠坐著馬車就想繞大半個地球,去一個其實并不是很遠的地方,雖然也達到了目的,但不符合思維經(jīng)濟的原理。通過比較、分析,形成學生思維的廣泛聯(lián)系,養(yǎng)成深入探索的良好習慣,引導他們邁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境地。

第9篇:語文新課程標準范文

一、情感

教材中有許多文章文質兼美,無不寄托著作者豐富的情感,無不蘊藏著巨大的審美價值。情感是審美感知的動力,只有當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懷著一種強烈的期待情感時,才會產(chǎn)生審美感知。

(一)入情。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動機,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氣氛,使學習“變苦為樂”呢?我覺得必須讓學生“入情”。如:教學《小鎮(zhèn)的早晨》,我鼓勵并帶領學生到河邊欣賞美麗的日出,再看看菜場熱鬧非凡的景象,然后到學校北邊的建設路邊觀察上班的車流和人群。有了較豐厚的生活積淀,學生在學習課文是更好地把握文章思想情感,領略小鎮(zhèn)早晨的無限美好的風光,激發(fā)他們對生活、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教學故事性較強的課文時,就把最感人的內容先介紹給學生,也可設計懸念,把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深深的吸引過來并鎖定。

(二)動情。怎樣才能使學生從“入情”到“動情”呢?兒童情感的產(chǎn)生、發(fā)展與他們的認識緊密相聯(lián)。因此,重要的一環(huán),就是讓學生去認識,去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例如:《黃山奇石》,精讀課文第三段時,從“抱著、蹲著、望著”和“一動不動”等詞讓兒童體會此時的猴子不同于往日的頑皮。接著出示“猴子觀?!钡慕虒W掛圖,引導想象:猴子在想什么?它怎么會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促使觀察與想象相結合,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體會到黃山的奇石真是有趣極了。這種內心的情感發(fā)展,驅動著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

二、個性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蔽覀円獮閷W生營造一種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習個性,各抒己見、甚至相互爭論的研究性學習氛圍。表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大力倡導個性化學習,教師應注重創(chuàng)設滿足學生需要的個性化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引導學生進行體驗,特別是學生個體的體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實踐操作、創(chuàng)設情境、語言訓練、組織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內心的體驗,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個性化。教學《猴子種果樹》一文時,當進行到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請小朋友們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同一學習組練習講一講這個故事。教師話音剛落,教室里頓時炸開了鍋,同學們紛紛爭搶自己喜歡的角色,遲遲不能進入正題。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學生都希望能根據(jù)自己的個性來選準要扮演的角色。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鼓勵學生個性化。

(一)鼓勵對文本理解的個性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這一過程的教學完全迎合了學生的學習和表達的需要,教師的指導、活動的組織也完全滿足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學生在受到情感熏陶的同時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素質,所有的學生都在無拘無束的活動中獲得了最大限度的發(fā)展。面對同樣的語文材料,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體驗感情等方面的差異,而產(chǎn)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老師只有正確認識這一點,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發(fā)展。如教學《我愛你啊,中國》時,有的同學提出:“‘濃妝淡抹’通常用在女子身上的,可這里為什么說杭州西湖濃妝淡抹?”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想法去審視、去發(fā)現(xiàn),讓問題把學生從課文帶回個性化空間。閱讀教學中要從尊重學生的個性需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能充分滿足學生學習語文需要的個性化氛圍,努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讓學生流暢地讀、主動地說、甚至大膽地唱、活潑地跳、自由地畫……讓學生的良好個性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得以健康、自由的發(fā)展。

(二)鼓勵對作業(yè)選擇的個性化。作業(yè)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應力求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fā),滿足個人的需求,從而促使個性化的發(fā)展。結合教學實際,我設計三種作業(yè):(1)自主型作業(yè),教師設計難易有別的多梯級作業(yè),給學生留有選擇的空間。(2)實踐型作業(yè),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活動的機會。(3)鑒賞型作業(yè),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材料進行鑒賞活動,促使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增加文化沉淀。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及各種有利的外部條件,自由完成作業(yè)。實踐證明,個性化的語文作業(yè),引導學生強化實踐操作,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發(fā)展,在實踐活動中進行體驗,有利于擴展學生知識,發(fā)展學生智能,將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合作

合作學習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自由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小孩子得到言論自由,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創(chuàng)造力?!?/p>

(一)師生合作。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友好合作。比如:在教者、學者、作者三情聚焦,產(chǎn)生共振的過程中,可能由于孩子語言單薄影響了共振的效果,這時,教師要運用自身的文化語言提升孩子的語言。如在指導學生觀察珍珠鳥一文的主題畫時,師問:“你會給這幅畫起個什么名字呢?能說說理由嗎?”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老師的因勢利導,使學生潛移默化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