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送別詩名句范文

送別詩名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送別詩名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送別詩名句范文

可是。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對古代的離別有一種深刻的向往,是心靈和靈魂深度的向往。離別如風,卻是最純凈的空氣,可以醫(yī)治現代人靈魂的勢利和空虛。古代詩人揮手的瞬間,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了詩意的經典。

譯 文

(一)

渡荊門送別

[唐] 李 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賞 析

第一首詩中的送別,其實是李白自己造出來的。詩人要出蜀了,對于蜀地來說,這也許不算什么,但是,在李白的心目中,這無疑是驚天動地的大事。青年詩人要去建功立業(yè),這是“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所以,作者的景物寫得博弘闊大、氣勢奔騰,故鄉(xiāng)的山水,不只寄托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還來主動遠送優(yōu)秀的兒子去他鄉(xiāng)開創(chuàng)事業(yè)。這就像一個孩童,總是想弄出點大動靜,引起大人注意一樣。

第二首詩,是真正的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比李白大十歲已經詩名滿天下的孟浩然,而李白寫得絲毫沒有小弟弟對大哥哥、“粉絲”對偶像的崇拜的情感。詩仙的眼中只有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地區(qū)、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景物,背后其實是繁華的心靈。就是孟浩然也成了李白“繁華生命”中的一個因子:那片“孤帆”,不就是友人孟夫子的化身么?

練 習

1.兩首詩的結尾兩句寫“離別情感”很有特色,請分析。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中的“隨”、“入”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分析好在何處。

答 案

1.兩首詩都是送別詩,都表達了離別情感?!抖蛇h荊門外》是李白剛出蜀時所作,“故鄉(xiāng)水”送自己的“行舟”,這是擬人手法,故鄉(xiāng)水都懷著深情厚意,萬里相送,從對面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的鄉(xiāng)情之深?!端兔虾迫恢畯V陵》的結尾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實際上是景中寓情。詩人佇立江邊送別朋友的細節(jié),將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寫出來了,李白的情意不正是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么?詩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么?以渺遠的景物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

2.“隨”字,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和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山逐漸消失,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地平原野?!叭搿弊?力透紙背,用語貼切,寫出了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寫出了景中蘊藏的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譯 文

(二)

鞭蓉樓送卒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別嚴士元

[唐]劉長卿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晴。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賞 析

從心靈的堅守開始,你們穿越風雨,穿越世俗的名利,一路走來!我在千年后的桌前汲取你們厚重的情感,滋養(yǎng)貧瘠的心田。你們冰清玉潔地在寧靜中堅守,堅守生命中純凈的精神;你們?yōu)⒚撨_觀地在艱難中行進,行進出文學史迷人的詩意。你們是熾熱的火,點燃我孤寂的心靈;你們是濕衣的細雨,時而輕舞飛揚,時而凝固成冰,內核之深處,我們分明看見了一顆輝映千古的“冰心”。

別離,從艱難的塵世開始,一直抵達每個人敏感的心靈,這得益于詩人高超的表達。是誰,在寒雨的夜晚為我們點燃“冰心玉壺”的意象,讓痛苦的別離有了精神的力量?是誰,在歷經風雨的生命旅程中將苦難釀成反思的美酒,讓憂傷融合成“閑花”的永恒?送客流連的楚山,草綠鶯啼的湖南,都有我們詩人的足跡,它們穿越時空,成為后人靈魂中的一圈漣漪。

練 習

1.好的詩歌都有名句傳世,試分析“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和“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能夠傳世的原因。

2.比較鑒賞,談淡其在立意上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

答 案

第2篇:送別詩名句范文

常言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倍n本本身就是我們很豐富的寫作素材“活水源”,其實,我們的課本就是這樣一個豐富多彩的素材庫,只是我們沒有有意識地去開掘罷了。這個問題主要在于:一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淡化甚至漠視了課內文本素材的積累和引導,二是不少同學“只緣身在此山中”而難識“廬山”真面目,結果一味地積累引用課外素材,走了很多的冤枉路。

可想而知,如果能靈活運用好我們課文中的素材,一定能解決作文寫作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難題,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學內涵及文化底蘊,可以說是一舉多得。因此,高中階段的學生多角度的分析、論證課文中素材,通過個性化的解讀,豐富作文內容,加深作文深度,就成了我們找到寫作中 “活水源”的捷徑之一。

具體操作中,我們可以結合課內文本閱讀,通過對學生學習經典課文的解讀,引導學生多角度解讀分析并積累與運用。從多角度分析而言,可引導學生對課本進行個性化解讀,諸如我們學習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可引導學生通過對林沖人物素材的片段描寫的閱讀分析,進行相應的《林沖,我想對你說》個性化解讀的隨筆練習;通過學習屈原《湘夫人》一文,將其聯(lián)系我們學習過的《離騷》一課對比解讀,進行相應的《屈原,其實我你》個性化解讀的隨筆練習;通過學習《長恨歌》一文,我們也可以以“懂你”為話題要求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練習,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相應的文本解讀,如可以從“唐玄宗和楊貴妃凄美的愛情故事”或“文內白居易筆下的情感語言的體驗”等角度進行個性化解讀。

從積累來說,可引導學生積累課文經典片段,積累課文經典人物,積累課文經典語句,積累作家經典小故事,積累古詩名句等相關課內文本素材。諸如積累課文經典片段,我們可以通過聯(lián)想、想象,結合《荊軻刺秦王》一文中對荊軻人物形象的個性化解讀,對“易水送別”課內經典片段加以擴寫;積累課文經典人物,比如我們在必修三小說單元,可以對《紅樓夢》中林黛玉等人物個性化解讀,《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可以對林教頭進行個性化解讀,《祝?!芬晃奈覀円部梢越Y合對“祥林嫂”特殊的命運經歷進行多角度個性化解讀對“祝福”的不同理解;積累課文經典語句,我們可以對《老人與?!芬晃膬?,桑迪亞戈的“可是一個人生來不是要給打敗的”、“你盡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等經典語句進行積累,進而在相應的材料話題作文中加以引用,并化用成自己的論據素材。

從運用來說,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思維,思考哪些材料可以為哪些話題服務、如何為話題服務,進而使教材文本素材成為學生的“寫作源”。對此,一、要求我們加強平時的教學賞讀,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個性化思維的意識;二、分組討論,加強學生間思維啟發(fā),打開思路,,活學活用;三、在具體寫作練習中指導學生使用課內文本材料,緊扣作文要求進行合理引申,并適當剖析,應用時注意變換角度,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從不同的話題角度或命題意圖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分析,靈活使用。

第3篇:送別詩名句范文

關鍵詞:詩歌 小學語文 語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c)-0186-01

古典詩詞作為我國文學當中的瑰寶,在我校進行課本教授時,選取的都是我國歷代古典詩詞的佳作,這其中不僅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同時擁有著很強的感染力,使得詞句優(yōu)美、韻律和諧,節(jié)奏性強,易讀易記,非常適合小學生進行誦讀。怎樣才能指導學生進行誦讀古詩詞,從而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結合我自身的教學經驗,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進行指導。

指導朗讀,流露感情。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崩首x是一種加強識記的好方法,把文字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地讀出來,變視覺形象為聽覺形象。時下,有些小學生盲目喜歡唐詩,囫圇吞棗,生搬硬讀,缺乏感情,沒有享受到其帶來的審美和陶冶的作用。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學生只從表面上模糊誦讀,沒有認真思考詩人融入的感情。詩人借助了“明月―霜”來抒發(fā)“思―故鄉(xiāng)”的離愁,滋生別離故鄉(xiāng)別離妻子的情愫,形成“觸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師要抓住詩人的感情主線,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身心投入,走進高雅的境界,享受古詩韻律的美妙,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學生可利用課前課后大量誦讀家喻戶曉的唐詩經典名句。引導學生賞析詩歌,享受意境美。小學生學習唐詩不能僅僅為讀詩而讀詩,光靠記憶,死記硬背,這樣不利于學生享受意境美,陶冶情操,學習蘊涵哲理的詩名使人思維靈活、身心曠怡、坦然處世。例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痹娋涿鑼憳嬃鴺涞逆鼓榷嘧?,千萬條枝葉像綠絲打扮著的少女。這樣的美麗和楚楚動人,是出自哪個妙手點美呢,啊,原來是二月里的習習春風。詩句的點睛之處在于意境美,一幅春景圖豁然出現在眼前。在背誦古詩時,最好理解滲透,進行想象,和作者思想貼近,想象作者當時的意境。背誦古詩還應該把自己當成作者,發(fā)生了什么,要干什么,一切要清楚。這樣就能提高背誦古詩的能力。

領悟詩人的寫作風格,學習詩人的愛國情懷。唐代詩人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發(fā)展的巔峰時期,涌現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詩人,其中不乏飲譽古今中外的偉大詩人,他們?yōu)橹腥A民族的文化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原野的草生長茂盛,每年它都由枯萎到繁茂。任憑野火燃遍,野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春風吹拂又生機勃勃。這生命的頑強,賦予一種精神,學生的情操得到熏陶。這些詩人的寫作風格,無不留給學生深刻的印象,更要學習詩人的愛國思鄉(xiāng)情懷。一定要把字詞梳理好,理解了后自然就化成想象,還原了詩中景象,也就理解了。一切的記憶根源于理解??梢酝ㄟ^范讀、領讀、齊讀、單個讀,一起背誦,聽錄音等形式。目的就是使孩子們形成語感。古詩本身是抑揚頓挫、富于音律感的,這種出聲的誦讀過程中,孩子們就會像唱歌一樣的記住了古詩。而且,很難忘記了,一生都會受益的。這也是古人學詩的方式―― 誦讀、濡染。

了解作者背景、時代背景、表現手法。包括作者此時的人生跡遇,是窮困潦倒還是心花怒放,是壯志難酬還是躊躇滿志,是剛被罷黜還是新官上任。不同的時間作者的心境也會不同,就說杜甫,雖然一直走的憂國憂民的悲情路線,但總有幾首透露著歡快,像那“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蹦菚r他在杜甫草堂過著安定的生活,所以詩中也流露著喜悅祥和。時代背景、國家的安定與否,是否昌盛,關系著作者寫詩是的心態(tài)。怎么說古代的詩人也是些知識分子,總會牽掛著自己的祖國,自己的人民,會為自己的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所以了解詩詞的所在的年代,是欣賞古詩文的必要前提,知道了自作背景,才能對整首詩有一個大體的把握,明白這首詩的精魂所在。表現手法、古詩文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經常運用一些修辭手法或者表現手法,像現在依舊常用的比喻、擬人、借代、對比,以小見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揚先抑,等等。不要小看這些,這些手法是使詩文變得優(yōu)美含蓄的法寶,也是鑒賞古詩時必須考慮的因素。如果說前面的背景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深度,那么這些表現手法則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學造詣,這也是所謂的文采的一方面。音韻之美。我國古代的詩歌都講究押韻,一首詩的韻腳一般都要相同。押韻不僅指韻腳,還包括平仄的區(qū)分,一首律詩或者絕句,前一句是怎樣的平仄,后一句是怎樣的對應,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我們老師說,連教授也搞不清楚到底古代的詩歌是怎樣的寫作要求。中國的古詩讀起來都朗朗上口,就是因為講究押韻的緣故,像兒歌一樣易讀,又像散文一樣深刻。所以說,音韻之美也是鑒賞的一個方面。古詩的鑒賞主要不是靠背,是靠理解。但是小學么,肯定體會不到詩人的意境。建議小學生這樣理解古詩,譬如說望廬山瀑布,心理面想著瀑布的情景,根據翻譯理解詩句中描寫的風景,譬如這樣去想,日照香爐升紫煙,太陽出來,照到了香爐上面的煙,煙的顏色是紫色,遙看瀑布掛前川,遠處看瀑布掛在山前,瀑布的樣子就是飛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高,好像是一條銀河從九天之上飛瀉而下。這首詩主要抒發(fā)了作者對美景的贊嘆,是一首純寫景怡情的故事。其余的也可以用這種方式,想象出來,有助于自己的理解。

總之,古詩的教學,感悟為重。小學古詩教學,目的在使他們在感悟中領會古詩意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我們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為他們創(chuàng)造體驗、感悟的條件,把他們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詩情畫意地教古詩,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當然,對于生活積累有限的小學生來說,體會意境是很難的,所以,我們除了牢牢抓住朗讀、背誦這樣的基本方法之外,還可以創(chuàng)設模擬場景,讓學生嘗試詩人的感受過程,畫一畫,議一議,想一想,演一演,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