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術營銷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它對當前學習既有積極的功能,也有消極的影響。
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活動中經常碰到學生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其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又該如何克服呢?
一、思維定勢消極影響產生的原因
1.日常生活概念的干擾。
例如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學生往往易受詞的生活意義的影響,假如詞的生活意義和幾何概念的科學意義一致,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反之則起負遷移功能。
如“垂直”在日常概念中總是下垂,是由上而下,所以當學生在接受“自線外一點向直線作垂線”時就由于日常生活經驗的干擾,只能理解點在上方,線在下方這一種情況,以致產生認為點在其它方位時作垂線是不可能的錯覺。
2.原有書寫格式的干擾。
不同內容的知識,都有規(guī)范格式的書寫要求。但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其思維缺少批判、開拓的品質,往往輕易產生書寫格式的錯誤干擾,表現為短時間內的不適應。常見的錯誤有摘要:①計算小數乘法時列豎式②求4的倒數是多少列式為4=1/4;?③將60分解質因數為2x2x3x5=60;④解方程受遞等式的影響摘要:4X=80=80/4=20等等。
3.已有知識經驗的干擾。
小學生受年齡和認知心理的局限,對數學的本質屬性理解不深,輕易被非本質屬性所述惑,由于已有知識經驗的積累限制,對后面新知識輕易產生思維障礙。
如低年級學生學習實際數(量)進行比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則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級學習分率比較時受前面知識的干擾,看到甲數比乙數多25%,則錯誤地推導出乙數比甲數少25%。
4.已有認知策略的干擾。
學生利用遷移規(guī)律通過已有知識的推導學習新知識,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不失為提高教學效率的一種捷徑。思維過程中的正遷移固然對學習有啟迪功能,但已形成的認知策略對后繼學習的消極影響也不可忽視。如有學生這樣計算,產生錯誤的原因在于受已學過的帶分數加減法法則摘要:“整數部分、分數部分分別相加減”的影響,結果誤入歧途。
5.新知識對舊知識的后攝干擾。
如學生接連演算幾道進位加法后,出現不進位的加法,有些學生仍然在前一位上進上1后再加,?即先前的演算經驗形成一種動力狀態(tài),支配了眼前的演算思維而產生錯誤。再如學習了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后對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產生了負功能,部分學生分不清公式的適用范圍。
6.教師教學習慣的干擾。
某些教師的教學習慣有時也會成為消極定勢的根源。低年級教師往往因知識比較簡單,教學中總是按照固定的思路(模式)講課,學生被動地按照一定的程式機械重復地進行某種練習。心理學實驗表明摘要:某種單一的信息反復刺激大腦,就會產生思路上的慣性,勢必造成知覺偏差,易導致定勢的消極效應。如在二年級教學除法應用題時,某教師作這樣的小結摘要:列除法算式時總是較大數除以較小數,以致學生認為“3元錢買6支鉛筆,平均每支鉛筆多少錢?”列為“3÷6”是錯誤的。
二、克服思維定勢消極影響的辦法
1.建構促進調整。
消極心理因素的影響是隨著熟悉結構的擴充和更新而產生,并又隨著認知結構的更新和完善逐漸地部分地得到克服。只有建構才有利于“同化”、“順應”,有利于消除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如教學周長和面積時,可讓學生比較左圖中甲和乙誰的面積大?誰的周長長?以防學生受“面積大,周長也較長”這一不正確的經驗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擴充完善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
2.變式防止泛化。
小學生對于相似刺激往往輕易產生泛化,這就要求應用變式的規(guī)律組織學習。
如“頂”和“底”的教學,可以畫出不同位置的等腰三角形,使底邊在頂角的上方、右方和其它位置,學生通過這些變式圖形,就會排除“底”一定在“頂”下邊的定勢干擾,防止了思維僵化,從而正確理解幾何圖形中“底邊”、“頂角”這些概念的本質。
3.比較掃除障礙。
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能避免定勢的負效應,把干擾及時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之中。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運用比較方法,通過比較分析、找出異同、發(fā)現新問題,使學生對知識的可利用因素和易混的因素進行辨析分化,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一根鐵絲長5米,?①截下去1/2米,還剩多少米?②截下1/2還剩多少米?”
可啟發(fā)引導學生主動參和比較,提高自覺克服負效應的積極性。
4.反饋利于強化。
一般地說,學生初步練習時產生的錯誤在教師的指導下比較輕易糾正和克服。
因此教師應及時地糾正學生的不良思維習慣,強化正確的思維方法。
5.反思克服惰性。
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形成反思和評價的習慣,善于從策略上、方法上評價和反思,?可使學生不拘常規(guī)、不死套模式,加速思維的優(yōu)化和暢通。(1)鼓勵學生多思、多想、善思、會想,如教學4600÷1500時,可啟發(fā)學生想摘要:①怎樣算簡便?
②余數是100還是1??為什么??這樣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提高思維質量。
(2)?多角度多方向的解題。學生解題時常會按習慣了的單一思路去思索數學新問題,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角度變換思維方向。比較2/17、3/19、5/23的大小,可另辟捷徑用統一分子的方法去解決,以克服思維的依靠性、呆板性、懶惰性,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6.突破促進創(chuàng)造。
“適應”,廣義地說,是教學必須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必須適應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必須適應人類思維發(fā)展的目前狀況;狹義地說,就是教和學要相互適應,教師和學生要相互適應,教法和學法及教材要相互適應。
“適應”不是目的?!斑m應”的目的是為了“轉化”,是為了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智力上,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實現“由低到高、由差到好、由弱到強”的轉化,從而獲得適應二十一世紀要求的、符合黨的教育方針的有效發(fā)展。
近年來,在運用“適應和轉化”這一教學辯證法的基本原理進行教學改革方面,我們有以下幾點心得摘要:
一、課堂教學結構必須和教材特征和學生實際相適應
課堂教學結構是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等要素間相互關系和聯系的表現形式。其經常從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表現出來,所以課堂教學結構又稱教學過程中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間的相互關系和聯系。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需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就要精心布置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優(yōu)化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組合。此中最重要的依據就是教材特征和學生實際。即課堂教學結構必須和教材特征和學生實際相適應。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有概念、性質、法則、公式等基本知識,有計算、應用題和幾何初步知識。不同的教材內容要求不同的課堂教學結構。例如概念教學,必須按照“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深化——概念的鞏固——概念的應用”這一遞進的步驟設計課堂教學結構,而應用題教學,則必須按照“審清題意——明確數量關系——列式計算——檢驗和寫答”的進程設計課堂教學結構。
另外,課堂教學結構還必須和學生實際相適應,絕不能抓了教材,忘了學生。
例如學生的學業(yè)基礎好,自學能力強,可放手讓學生自學新知,通過獨立思索和課堂討論、自練互批等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反之,就要加強點撥講解、示范指導的比重,實行多攙多扶、小步邁進的教學。
課堂教學結構和教材特征和學生實際相“適應”,著眼點是使教材結構有效地“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為了“轉化”必須“適應”。
二、認知程序必須和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相適應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熟悉活動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展開的。精心設計認知程序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核心。設計認知程序的依據是把握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使認知程序和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相適應。
課堂教學新知識,學生的思維活動一般是沿著“復習舊知——直觀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消化鞏固——具體運用”的規(guī)律向前推進的。認知程序的編排只有和此相適應,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教學,設計的程序可有以下七步摘要:1.舊知鋪墊。復習面積、面積單位,用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長方形;2.拼拼擺擺。?用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擺成3x1、3x2、4x3平方厘米的長方形;3.看看想想。?每排擺幾個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長”有什么關系?一共擺幾排?和長方形的“寬”有什么關系?
4.看圖,腦子里擺圖形。想摘要:長和寬和面積有什么關系?先擺長方形長4厘米,寬2厘米,面積是多少?再想像摘要:長擺6個1平方厘米的學具,寬擺4排,面積是多少?
5.大膽設想。長8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面積可能是多少?驗證之后得出結論摘要:長方形的面積=長×寬;6.課內練習。內容分三個層次;7.課堂小結。
這七步認知程序,充分反映了學生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非凡是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建立表象和運用表象進行形象思維,很自然地過渡到抽象思維一環(huán),這是教學和學生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相適應的結果。
三、教學方法必須和學生需求相適應
由于先天素質、教育影響和個人主觀努力的不同,同班級的學生在學業(yè)基儲學習能力和發(fā)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著差異。
這種有差異的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是不盡相同的。學生學習需求上的差異性要求教師實行有差異的教學,以適應各類學生學習上的實際需求,促使各類學生獲得最優(yōu)的發(fā)展和提高。
由于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相適應,調動了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業(yè)成績普遍上升,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這是“適應”促“轉化”的見證。
四、學注指導必須和學生學法水平相適應
有利于豐富網絡的素材是豐富多樣的,教師不僅可以查到各種各樣的圖片,還能找到與英語相關的視頻,以及一些課外的知識,這些內容在課堂中呈現在學生面前,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課堂中很容易就集中了注意力,這就使得教學內容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而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也更容易記住和掌握這些陌生的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多媒體的教學更加直觀和豐富,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知道教學的內容,學生也更能接受。總之,信息技術的運用對于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意義重大。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原本的小學英語教學由于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單一,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往往枯燥乏味,小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下,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小學生來說,小學的英語學習更是培養(yǎng)英語學習的興趣的好時機。這就需要英語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來豐富教學的內容,增加教學的方式,用多種方法來構建一個和諧且充滿趣味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并且在這樣一個積極且富有樂趣的環(huán)境中吸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營造一個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并愿意去認真的學習。在興趣的激勵下,學生的學習也能達到更加好的效果。當今的時代大背景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的語言,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與這個世界交流,就需要非常優(yōu)秀的英語能力。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英語也正發(fā)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對小學生來說,要想以后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發(fā)展的大潮流,就需要從小培養(yǎng)起自己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不斷努力成為能為社會貢獻,能適應社會前進步伐的人。而信息技術的運用,正發(fā)揮著這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養(yǎng)成上有很大的幫助。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般來說,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是課本和老師多傳授的知識,此外很少有什么學習的材料,學生在學習之余很難找到更多的英語學習方法,英語的學習主要依靠老師,對英語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信息技術的運用,就大大豐富了英語學習的素材,網絡上不僅有圖片、視頻、還有語音,報紙以及一些益智的英語學習的小游戲來鞏固課堂內容的學習,學生在課后通過查閱網絡的方式來豐富自己的英語學習內容,學習到課堂上由于時間的限制無法學到的東西,給英語的學習增加了無限的可能。課堂的學習加上課后學生的自我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在雙重學習之下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對實現英語教學點的目的很有好處。不僅如此,學生在自我學習的過程中,接受了更多的知識,增加了自身的知識儲備,而這又是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學生在學習的知識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力,對英語的學習會有更多的感受和領悟,這又使得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更上一層樓。信息技術的運用是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方法。
四、結語
(一)教師隊伍整體教學水平較低
隨著我國大學英語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開始及不斷發(fā)展,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但在各個藝術類院校的英語教師隊伍卻存在著師資嚴重不足,經常需請外聘教師來維持教學、教師學歷和職稱層次總體偏低、科研能力較為薄弱、教學方法比較傳統等問題,這些問題就造成了當前藝術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總體水平較低諸多問題,師資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首先,大學英語屬公共基礎課,隨著近幾年學生規(guī)模的日益擴大,教學任務日益沉重,師資短缺問題突出。
(二)學生狀況
1.藝術類專業(yè)院校學生英語水平相對較低,英語基礎較差
我國高等院校藝術類專業(yè)招生以專業(yè)課成績?yōu)橹?文化課錄取分數明顯低于其他專業(yè),這就從某種程度上引導考生重視專業(yè)課,輕視文化課、英語課。大多數報考藝術類專業(yè)的學生從高中起就把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對專業(yè)課的研習上,無暇顧及英語。還有不少學生是從職高、中專、工藝美校等直接考入大學的,未經過高中英語系統性學習,英語學習嚴重脫節(jié),其結果是除了人文專業(yè)、建筑專業(yè)和史論專業(yè)等專業(yè)學生英語水平較好以外,絕大多數藝術類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明顯低于入學要求,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很差。
2.藝術類專業(yè)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不足
據相關調查表明:對英語的學習,除外語專業(yè)外,理工科學生的積極性最高,而藝術類專業(yè)學生積極性最低。其中有多種原因:首先是他們大多數覺得學習英語對他們畢業(yè)后從事的工作沒有用。其次是藝術類學生本身英語基礎差,教材又沒有藝術專業(yè)特色,我校長期使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大學英語》系列教材,該套教材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公認的好教材,但是里面的內容與學生所學的專業(yè)脫節(jié),導致了學生對英語學習普遍缺乏積極性,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針對我院的具體情況如何加大英語教學改革力度勢在必行。三、改革措施探索及實踐
(一)教學模式:實行分類分級教學模式
通過對藝術類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情況認識的深入,結合這些年來的英語教學實踐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以及專業(yè)設置的具體要求,在滿足學生各自不同專業(yè)的發(fā)展需要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制定一個適合藝術類專業(yè)學生的教學模式。具體實施如下:
1.大學英語教學類別分為A類(理論類),B類(非理論類、非舞蹈類),C類(舞蹈類)三個類別,以學生所在專業(yè)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劃分依據。
2.A類英語實行分級教學。在大學一、二年級通過必修課完成,分快慢班進行教學,最終達到院級大學英語四級基本要求。
3.B類英語實行分級教學。在大學一、二年級通過必修課完成,分快慢班進行教學,最終達到院級大學英語三級基本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學習時間內提前達標的,可申請進入大學英語四級學習。
(二)教學內容的改革
由于實施了分類分級教學,為了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各類各級的教學內容上也需進行相應的改革,具體實施如下:
A類:理論類、史論類專業(yè)學生。由于此類專業(yè)學生入學英文基礎和水平是三類中最高的,他們已經具備了很好的詞匯量、語法知識、讀寫能力,課堂接受能力強,自學能力也強,課堂氣氛一般都很活躍。所以針對此類專業(yè)學生在日常教學內容中既要體現趣味性、實用性又要兼顧一定的難度,以便使此類專業(yè)更多的學生能通過國家四、六級以及參加并順利通過考研。
B類:非理論類、非表演類專業(yè)學生。此類專業(yè)學生在英語基礎和水平方面處于三類中的中間位置。此類專業(yè)學生水平可以說是三類中最參差不齊的,他們當中有基礎非常好的,也有極其差的(有的高考僅得了30多分)。所以在此類學生中分快慢班授課是相當明智和合理的。針對此類學生中的快班,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教學內容按照A類的教學安排和內容進行授課。而對于慢班的學生,可以在一年級的時候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加強英語基礎知識上。
C類:舞蹈、表演類專業(yè)學生。該類專業(yè)學生由于專業(yè)的特殊性,他們的英語基礎一般都較低,總體上是三類之中乃至全國全部大學所有專業(yè)中最低的了。所以針對此類專業(yè)的學生,教學內容上如果和其他專業(yè)的學生一樣是不現實的。因此對他們更要“因材施教”,獨立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多年對此類專業(yè)學生的教學實踐,我們總結出了相關經驗,即:該類學生的優(yōu)點是,有非常突出的表演欲望,膽子大,對課堂活動積極響應。他們自身的問題有:英語基礎差,非常頻繁的日常排練和演出任務而影響學習。
(三)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藝術性
英語是一門語言的藝術,是感性的,是審美的。英語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出色的英語教師總是努力將教學藝術化,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yè)和教學水平,特別是藝術類專業(yè)院校的英語老師還必須注意提高自身的藝術專業(yè)修養(yǎng)和知識,努力使得課堂英語知識與學生所學專業(yè)最有效地結合起來。
(四)社會和學校各相關方面的重視和支持
英語課在藝術類專業(yè)院校里歷來都是一門不受歡迎和重視的文化課,甚至還被認為是影響學校和學生發(fā)展的“累贅”。因此,進行大學英語改革必須要求包括社會和學校各方面、各部門,特別是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這樣才可能使大學英語改革得以順利開展和進行。
綜上所述,藝術類專業(yè)院校的大學生是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征,我們必須對藝術類院校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最適合藝術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學模式。而“分類分級教學模式”是體現“因材施教”原則,尊重學生個性,促進所有學生發(fā)展
的有效模式。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藝術類院校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當前藝術類院校普遍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對如何進行有效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以便更好地推進全國大學英語改革進程。
【關鍵詞】藝術類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
參考文獻:
[1]王靜.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淺談[J].高教研究,2007,(4).
一切學習活動包括語文學習活動在內都應該有濃厚的興趣伴隨。作為教師應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認真去研究、敏銳地捕捉,我們就會擁有多種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的手段和方法。
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呢?語文教學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多媒體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顯示出其優(yōu)勢。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CAI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一種再現課文情境的氛圍,讓學生在聲音、圖形、文字的效果下,學會理解作者的思想和運用文字的技巧。如學習劇本《奴隸英雄》(節(jié)選),如果只是講讀劇本,能調動八九歲的小學生多少情感的投入?但放一段演出錄像,整個氣氛又將怎樣?記得當我為學生播放《斯巴達克》時,學生對古羅馬的奴隸的悲慘生活就有了切身的體會,再來理解文本的內容就容易多了。
二、運用多媒體,突出教學的重難點
提高教學效率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只通過教師的講,學生不能真正地理解,有時學生只能死記硬背記住這些知識。運用多媒體,學生能夠直觀地感知,很快就能理解,比老師單獨的講好幾遍效果還要好。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學生通過觀察,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課堂效率。
在教學前,要合理地選擇好電教媒體至關重要,否則就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怎樣才能選擇合理呢?一是要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的,知識的重點、難點,要解決教學中的是哪些問題;二是要找準實現教學目的,突破知識重點、難點的方法;三是要分析使用哪些電教媒體最簡捷、最合理,效果最好。把好這幾關,你就能在上課前合理地選擇好電教媒體,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作用。
三、利用多媒體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英特爾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克瑞格貝瑞特博士在英特爾未來教育中說:我們整個業(yè)界都認識到,如果教師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技術,所有與教育有關的技術都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通過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媒質,以多種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創(chuàng)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境,產生動靜結合的畫面和智能性啟發(fā)誘導功能,使枯燥的概念和內容變得直觀化、具體化、富有感染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情感、興趣等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狀態(tài),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松下圍棋,松子忽隨棋子落;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部分,我充分運用動畫,制作了兩幅Flash,使課文內容生動、具體、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不但大大壓縮了空間感和距離感,而且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課件開發(fā)程序是用Authorware,片頭制作用的是Flash,從對聯的起源再到它的演變的過程,產生電影效果,拉近了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超越了時空,制造了懸念。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到對聯形成過程中漫長的歷史長河情景,又通過動畫效果演示和圖片資料展示部分名聯,形象直觀地表現了歷代名聯的形成與形式;同時,還利用Authorware極強的交互功能,制作了對應的練習,讓學生現場操作并回答,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尾展示的是我國歷代部分名聯,利用圖片制作成演示效果,同時,配以古箏《平湖秋月》,使用同學們在意境深遠的音樂聲中回味和加深對課文知識掌握,教學效果極好。
四、多媒體教學體現語文教學規(guī)律,實現課堂教學的大語文教育思想
大語文教育實際上是語文的素質教育,它要把師生從語文知識的微觀教學中解脫出來,升華為語文能力、思維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課本上的范文雖為名家名作,是前人經驗的總結,但并不是瞬息萬變的世界的全貌,生活中還有無涯的知識等待我們去學習與開拓。要在學好教材的基礎上,把教學的觸角伸向更為廣闊的空間,讓學生把學習之根扎在廣袤的土地上。學完《埃及的金字塔》后,可引導學生在網絡上搜索世界其他的七大奇跡的相關資料。學習《長江之歌》時,讓學生在網上搜尋,查找更多的感性資料:觀賞長江的視頻,閱讀有關長江的故事,感受其磅礴的力量與博大無私的胸襟,為激起學生愛國情懷提供基石。由此看來,學校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積累、體驗,將生活作為課堂語文學習的最好注解,并將語文能力運用到生活中,這是大語文教育的根本要求。
事實證明,作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只有正確把握,有機整合、科學合理地運用,就能使多媒體技術有效地為解決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服務。教學過程就會從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把抽象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學生更為廣泛地吸取更多的信息資源,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并促進學生的心智和各種能力的和諧發(fā)展,緊跟新課改的步伐,在課程改革中不落伍、不掉隊。
關鍵詞:小學數學;快樂教學法;應用策略
數學是一門知識具有抽象性的嚴謹學科,相對而言比較枯燥,對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針對這樣的情況,需要教師找到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小學數學教學充滿樂趣,引導小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快樂教學法是一個理想的選擇,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豐富多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減低知識的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么我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淺談快樂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1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在新課程改革的引導下,誕生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其中情境教學法就是高效教學的代表,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可以為學生建造一個更好的理解平臺,學生可以依托情境實現更好的理解。那么在應用快樂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就以“簡單的幾何圖形”的教學為例,這一章主要引導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了解這些圖形的性質。針對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系統加入多樣的素材,比如圖文、視頻等,教師可以借助動畫視頻向學生直接地演示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的旋轉平移等知識點,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圖形的形成。接著教師可以再次利用多媒體系統向學生展示這個豐富的幾何世界,比如有哪些實際的設計運用到了幾何圖形的性質,借助生動的畫面讓抽象的知識點變得生動豐富。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教師還利用借助多媒體系統將其設計成活動的動畫,使知識連貫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多媒體系統幫助教師更好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面對這樣直觀生動的課堂,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科學設計趣味教學游戲
小學生始終擺脫不了愛玩的天性,于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加入有趣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實現寓教于樂的效果。但是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要認識到課堂的本質,切記不可為了游戲而游戲,忽略了教學的意義。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的教學時,常常要引導學生練習一定的習題加深知識的掌握。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計趣味的游戲,比如先準備好學生喜愛的動漫玩具,當學生看到這些玩具后便立馬被吸引產生了強烈的參與欲望。這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習題,在動漫玩具上標上各種數字,學生先完成習題的練習,算出正確答案,再從玩具堆中找到標有正確答案的玩具,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就能獲得玩具,但是學生回答錯誤了則要表演一個簡單的節(jié)目。面對玩具的誘惑,學生會主動地參與到游戲中,同時提升計算習題的效率。通過這樣的方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完成練習,既讓學生感受到游戲的樂趣,還讓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提升了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解題能力。
3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與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在今后學習中取得更長遠的進步。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就決定著教師要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廣的學習平臺,同時豐富的教學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這符合快樂教學法的初衷。比如在進行“分類和比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理論教學,讓學生進行實際的動手學習,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要求學生準備好基礎的工具,比如有書本、筆、玩具等材料,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學生知道了類別的含義,從而按照“文具”、“玩具”等類別進行分類。再比如教師在進行“角度”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好紙條、量角器等工具,教師先向學生講解角度是橫量一個角大小的概念,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讓學生利用簡單的紙條折成各種角度,再用量角器量出它們的角度,實際的動手幫助學生實現理解性學習。通過這些活動,教師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組織了豐富的教學活動,學生可以獲得全面的學習體驗,數學學習不再是機械的理論學習,而是用實際動手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效果。4有效聯系生活實際背景關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初衷,教師是希望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從而利用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同時聯系生活實際之后,數學學習變得輕松有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以“統計與猜想”的教學為例,這樣抽象的知識很容易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可以提出與學生生活相近的問題,比如“同學們,你們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你們的生日在哪個季節(jié)?假如我想知道我們全班同學的生日,我要怎么統計呢?”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組建簡單的學習小組,學生選擇確定的研究方案對全班同學的生日進行統計,再借助柱形圖、餅狀圖等圖形進行表示。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觀察圖形,并且提出問題:“同學們,我們來看一看我們班哪個季節(jié)生日的人最多?哪個季節(jié)生日的人最少?”學生再一次投入到觀察中。通過這樣的方式,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借助輕松的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和觀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
以制備工藝流程為主線,對各種劑型進行講解,工藝流程是制備各種劑型的關鍵[4],以此為主線講解,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以片劑為例,我們在授課時以阿莫西林為實例以其用藥形式引出劑型——片劑,結合臨床用藥需求講解片劑的特點、分類,根據據工藝流程圖依次講解輔料、制粒、壓片、質檢等內容,并將散劑、顆粒劑、膠囊劑等相關章節(jié)內容有機聯系起來,使學生更快地理解新知識。再者,藥物制劑基本理論是藥劑學發(fā)展的源泉,對藥劑學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但抽象、理論性強,是學習的難點,為此我們改變章節(jié)順序,將藥物基本理論貫穿到相應劑型中講解,如將表面活性劑部分穿插在液體藥劑章節(jié),使學生對增溶、乳化等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將粉體理論放在固體制劑章節(jié),把粉體的流動性、潤濕性、吸潮(臨界相對濕度)等性質與固體制劑的裝量差異、崩解、防潮等內容聯系起來,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幫助學生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合理設置《藥劑學》實驗內容,加強實驗課教學
人常言“百聞不如一見”,實驗課教學是藥劑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能力,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針對藥物營銷專業(yè)實驗學時大幅壓縮的狀況,我們對實驗內容、實驗安排做了調整,結合藥物營銷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我們選擇開設常用劑型注射劑、顆粒劑、片劑、軟膏劑、栓劑及溶出度等實驗,不再開設理論性較強的微囊、脂質體、緩釋制劑等實驗。眾所周知,實驗課教學包括兩個部分,首先是實驗課講解,以往我們多采用老師照本宣科,語言描述,學生如“霧里看花”,對實驗的注意事項、操作關鍵、產品特征等不能準確把握,為次我們改革以往授課形式,將部分實驗制成視頻,利用多媒體,將實驗視頻、工業(yè)生產錄像播放、文字整合,讓學生對實驗的關鍵操作有更直觀的認識;其次是實驗操作,我們將原來的手工操作,改為機械生產,使實驗盡可能與生產實際接軌,將多功能提取機組、滴丸機、制粒設備、臺式制丸機等制藥設備應用于學生實驗,將制藥設備與制備工藝相結合,開闊學生的眼界。實踐證明,新的授課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提高實驗課教學效果。
改進《藥劑學》考核方法
藥劑學成績包括理論成績、實驗成績兩部分,考慮到該課程在藥物營銷專業(yè)是限選課,以往藥劑學實驗成績僅包括實驗報告、實驗操作兩部分,學生對實驗課重視不夠,為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我們改革實驗課考核方法,增加實驗操作考試。學生一人一組,隨機抽取實驗內容,獨立操作,限時完成,并對某些學生隨機提問。通過實驗考試不僅檢驗學生對基本操作的掌握情況,同時也是對教師實驗教學效果的檢驗。
關鍵詞:班級文化;歸屬感;大學生
一、班級文化的定義
(一)概念
“班級文化主要是指班級內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是一個班級內在素質和外在形象的集中體現?!雹侔嗉壩幕且粋€班級的靈魂所在,是班級生存和發(fā)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
(二)內容
根據班級文化的定義,可以將班級文化劃分為三個方面,即班級物質文化、班級制度文化和班級精神文化。班級物質文化,主要是指班級的內部環(huán)境,是一個班級各種可見的,有形的、客觀存在的文化特征,它屬于班級文化的硬件,包括教室、桌椅、黑板等等。班級制度文化,是指班級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道德行為規(guī)范、班級管理模式等等,它是對班級文化中軟件的固化。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它屬于班級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是一個班級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二、大學生校園歸屬感定義及現狀
(一)校園歸屬感的內涵
“歸屬感,或稱隸屬感,指個人自覺被別人或被團體認可與接納時的一種感受。”②中國學者徐琴美等人指出,校園歸屬感是學生對自己所就讀的學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認同和投入,愿意承擔作為學校一員的各項責任和義務,及樂于參與學?;顒?。
(二)現實生活中學生缺乏歸屬感
大學被人們稱之為“象牙塔”,在高中階段,學生們將其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在這里有學生們向往的崇高與自由。在高考完填寫報考志愿時,除了考慮高考分數、地理位置等客觀因素,學生在主觀上也同時非常重視自己是否喜歡這所學校。然而,進入大學校園之后,學生每天按時上課、下課、吃飯、睡覺,除了以寢室為單位組成的小團體,班上的同學之間互相了解甚少,更不用說互相關心了。這時,即使是自己當初發(fā)自內心喜愛而選擇的學校,仍然會讓學生覺得自己是一個局外人,對自己所在的校園并沒有強烈的歸屬感。另一種情況是學生的第一志愿沒有得到錄取,落到第二或第三甚至是后面的志愿,這種情況學生在剛進入校園時,就是帶有不情愿的心理,認為不該來到這所學校,從一開始就對學校沒有認同感,加上高校的生活學習方式,會讓學生更加對學校缺乏歸屬感。
三、班級文化對大學生校園歸屬感的影響
導致大學生缺乏校園歸屬感現象的原因復雜,筆者認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學生自身、高校師生關系以及高校班級文化。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說,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變,使大學生對學習、生活突然感到迷茫,加之“考上大學就可以好好放松”的心態(tài),部分學生在學校里過著“輕松心態(tài)”的生活,不關心校園。從高校師生關系來看,大學大多采取的是學分制教學,教師只需要按進度完成教學任務即可,一般都是上完課便離開教室,與學生缺乏溝通交流。大學教師與高中教師不同,高中教師關心班里的每一個學生,但大學教師卻連班上學生的名字都叫不出來。這并不是大學教師的失職,只是因為其教學任務和性質與中學教師是有所區(qū)別的。但是本文認為大學校園歸屬感缺失的主要影響因素是高校班級文化的缺失,下面將從三個方面具體展開論述。
(一)班級物質文化的缺失
高校通常沒有固定的班級教室,而是在不同的教室輪流上課。因此,對于大學生來說,班級物質文化這一部分幾乎是空缺的。大學生沒有自己固定的黑板、桌椅,沒有展現他們思維和才能的黑板報,沒有墻壁上醒目的班訓,沒有體現班級特色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欄等,而他們有的只是學校冰冷的公用桌椅,上完課直接走人,更不用打掃教室衛(wèi)生。流動上課的方式,雖然讓大學生不必再為班級物質文化“操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班級的凝聚力。班級在大學生的意識中,變成了因為上課而臨時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大學生上課,大多以寢室為單位結成若干個小團體而去,或者是一對情侶學生,或者是獨自一人,上完課,大家便各自離開。課后,沒有人在教室里自習,沒有人在教室里討論問題,甚至,沒有人在教室里聊天,因為,這個不是他們自己的教室。他們都匆忙回去了,回到了寢室,那個地方是屬于他們自己的。沒有一個固定的班級場所,就更加談不上班級物質文化的建設。班級中同學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除了室友,對于其他同學甚至只是知道名字,而沒有說過話。因此,高校的班級教室使用方式,使大學生對校園更加缺乏歸屬感。在大學校園里更多強調的是專業(yè)、學院,以學院為單位,其學院物質文化是存在的。但相比學院的學生人數而言,學生能夠平等享受到這種物質文化的機會是比較少的。
(二)班級制度文化不健全
與中學教育不同,大學生沒有繁重的學習負擔,學習任務相對輕松。此時的班級制度,更多的是傾向于關注學生的出勤率以及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常情況下,大學課程考試分成兩個部分,期末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出勤情況包括在平時成績之中。也就是說,即使期末考試考得很好,但如果曠課次數多,仍然面臨掛科的風險。因此,關于遲到曠課的班級扣分制度應運而生。但是這種制度本身并不能很好的增加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如果班級制度中可以加入關于對幫助同學學習、生活的激勵制度,不僅體現人性化制度,而且可以成為大學生與校園的情感紐帶。另一方面,利用加學分制度來吸引學生參加活動,影響學生積極性,進而使其產生對班級文化、甚至校園文化的抵觸心理。班級應當制定出讓學生參與活動的激勵制度并不斷完善,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活動。這樣,班級同學在參與過程中自然而然增加對學校的了解與認同,增強校園歸屬感。
(三)班級精神文化薄弱
大學班級精神文化,與中學階段相比起來,已大大減弱了其影響力。首先,就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來說。中學老師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課余會花費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而大學輔導員現在已經成為學校政策指示的傳達者,頒布完要求就立刻離開,不多跟學生進行交談,只是過度強調讓學生自我管理??墒谴髮W生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從他律模式向自律模式的轉變。其次,在班級或學?;顒臃矫妫袑W時期的課余活動大多都是由老師組織,同學又大多是走讀生,活動效果較好。而大學活動基本上是由學生組織的,但因為學生自身能力的限制,所以導致活動吸引力較弱,同學熱情度不高。同時,多數情況是學生以寢室為單位,他們參與的也大多是寢室內部活動,對學校沒有什么了解,更談不上認可了。再次,從班級同學關系角度來說。大學生由于大多時間處于寢室小團體中,基本上與非寢室同學也沒有什么溝通與交流。再加上現在的大學生普遍處于“獨生代”,強調個性、自我,喜歡別人關心自己,卻不喜歡關心別人,群體意識較差,這就加深了班級同學之間的隔閡,也就不會真正認同班級文化甚至校園文化。最后,比較特殊的是,恐怕學生們考各類證書的熱情是對學生影響較深的精神文化。學生們?yōu)榱丝嫉酶黝愖C書而努力??甲C書固然是好事,使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但這也讓大多人成為了“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了。學生們只是自顧自地學習,然后考證,為的是畢業(yè)后能夠憑借證書的優(yōu)勢找到好工作。但是,在大學期間,學生應該學會很好地協調學習與生活的關系,在積極備考時,也需要主動地關心班級事情、關心班上同學,更好地適應大學這個小社會。(作者單位:貴州大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高瑩班級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歸屬感的培養(yǎng)[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03)
[2] 劉靜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構建和諧班級[J]新課程(中學)2010年(08)
[3] 張媛媛淺析重建大學新生歸屬感[J]才智2009年(19)
注解:
論文摘要:在對素描教學方法介紹和對當前藝術類學生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基于素描教學方法的藝術類學生管理提升對策,認為應該應用整體觀察意識,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加強與家長聯系,重視家庭教育和學生成才的重要性;借鑒形體內在結構認識方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應用形神兼?zhèn)涞母惺芰Ψ椒?,推動文化活動?yōu)勢,提升學生內涵;加強師德教育,更新專業(yè)教師習慣性思維的就業(yè)觀念,注重教師的示范作用。
眾所周知,藝術專業(yè)的學生在思想、心理、性格、行為等多方面與高校其他專業(yè)學生相比有著迥然不同的特點,如何做好藝術專業(yè)學生的管理工作,已成為高校目前一個迫切研究的課題。素描是造型藝術領域中最基礎的學科,也是美術愛好者入門必學的一門基礎學科,對藝術類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有很強的基礎指導作用,將素描教學方法運用到他們的思想教育領域同樣也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一、素描教學方法
(一)整體觀察意識
一幅素描作品缺乏整體感,一定雜亂無章,沒有秩序感。因此,為了表現整體感,首先對所描繪的對象要有整體觀察意識,無論擺放多少靜物,始終都應該把它們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通過對形體的分析比較,從內部結構到外觀現象作出有機的聯系,去粗存精,予以歸納概括,當對于所描繪的物象有了整體的認識之后,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數。對于一般人來說,通常的觀察方法是局部觀察,這是一種由某一局部向另一局部單向移動的觀察方法,通過局部的拼合,湊成一個表面化的形狀。例如畫人物頭像時還沒確定好頭部的結構架就開始進入頭發(fā)、眼睛、眉毛、鼻子的細節(jié)描繪,這樣就會出現局部高于整體,造成喧賓奪主的副作用。這樣局部的觀察方法只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處理整體的關鍵在于建立一個正確的描繪程序:“整體——局部——整體”。整體是由局部組成的,沒有具體的細節(jié)(局部)就構不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沒有細節(jié)的形象或具體的局部也會缺乏真實感,為了更加確切地表現形象,眼睛要時常觀察到局部細節(jié),但重要的是描繪細節(jié)時,始終不要脫離形體結構的大關系(整體)。在整體制約下做細部描繪,做到有“嚴”有“活”、有“虛”有“實”、有“穩(wěn)”有“變”的藝術處理效果,達到局部與整體的統一。
(二)形體內在結構認識
形體內在結構認識就是對所描繪物象在解剖結構上的研究理解,弄懂其結構原理并利用結構來塑造其形體。在繪畫過程中,僅以看到的形狀當作物象的全部顯然是錯誤的。如一個立方體,雖然視覺僅能看到形體六個面中的三個,素描表現也僅涉及視覺所見的這三個面。然而在認識上卻應該理解到整個形體上、下、左、右、正、反、全部六個面的組合聯系,這樣才能夠從結構的觀點去透過形體表象認識其內在聯系,掌握造型上的主動性。當我們觀察形體時應透過其表現,推測估計它全部結構的存在。不僅要分析眼睛看得到的一切形體之樸素銜接的關系,尤其重要的是要想得到眼睛看不到的那些位于背面的形體,將它和看到的前面的形體銜接起來觀察其來龍去脈,有些地方表現方法可以是意到筆不到。
(三)形神兼?zhèn)涞母惺芰?/p>
形神兼?zhèn)涫抢L畫造型的一個重要美學原則,與任何藝術品一樣,一幅素描作品的視覺感染力是與作品的造型形式感和作者的情緒感密不可分的。那些窮于物象之形似,產生造型僵化,是失去藝術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原因。當然形不準也無處求神,沒有形體真實感的表現,素描造型就沒有說服力,人物的精神面貌也就無從表達。故而形神統一成為塑造成功素描作品的重要標志。有經驗的畫家都十分重視造型技巧中兩個方面的發(fā)揮,一個是造型的形式美感,另一個是形象神態(tài)刻畫的深度。因為這兩個方面恰恰是產生藝術感染力的關鍵之處?!八囆g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藝術的真實不等于生活真實。即使是那些強調真實甚至追求自然主義的藝術作品,也都對現實生活作了不同程度的提煉和加工。如果是分毫不差的真實,百分之百的客觀素描寫生,還不如用高科技的照相機拍照來得省事、真實。
二、當前藝術類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過分強調全校統一嚴格管理的重要性,而忽視了藝術類學生局部的特殊性
藝術專業(yè)學生對新事物較好奇,追求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特點,表現出較強的個性及以自我為中心的散漫,大多學生認為搞藝術就應該天性自由,思維靈活,思想開放,不愿接受紀律約束,置校紀校規(guī)于不顧,上課遲到早退,有不少同學因遲到、曠課次數太多而被學校給予不同程度的紀律處分。
在學校學習生活中,常常由于藝術類學生的個性張揚、自由散漫、紀律觀念差等負面表現,使他們在全校各種常規(guī)檢查評比中常常落后于別人,因此導致學校領導、系院主管學生工作領導都一再強調要統一管理、強化管理、嚴格管理,但往往在統一嚴格管理的過程中,矯枉過正,忽視了藝術類學生的局部特殊性,一味地限制約束學生,把藝術專業(yè)的學生管得太“死”、太“平”沒有了個性,而這在專業(yè)上也就難有較大的發(fā)展和成就,這樣的教育與管理工作其實是失敗的。比如在宿舍管理中就要既堅持統一標準,又考慮學生張揚個性的合理要求,不能簡單機械地強求一致,藝術類的學生(尤其是女生)大都喜歡在床頭按自己的個性和風格進行裝飾,這應該是合理的,但如果簡單地以“不夠整齊統一”為由一律禁止,不僅不利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遭到學生的“軟抗”,往往會形成一種“雖有禁而實不止”的尷尬局面。相當一部分專業(yè)教師片面認為加強管理會扼殺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他們對全校性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很不理解,甚至有抵觸情緒,常常會有意無意說一些反對的話,從而影響藝術專業(yè)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事實上加強管理與扼殺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沒有因果關系,而放棄管理卻與風氣的敗壞有著直接的聯系。因為人是有惰性的,人的惰性因管理的加強而逐步得到克服,放棄管理惰性就會膨脹。惰性與人的綜合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綜合素質越高克服惰性的能力就越強,越低惰性越大。藝術專業(yè)學生文化素質相對低時,決定了其綜合素質也相對低些,惰性大自我約束的能力就差。
(二)只是注重形式教育,忽略了學生內涵的提升
由于藝術類學生入學錄取文化課分數線比較低,藝術專業(yè)系院教師與學生不同程度地都存在重專業(yè)技能輕文化理論,而忽視、輕視思想教育的現象。有的認為只要專業(yè)成績好,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因此,對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工作存在馬虎應付的態(tài)度,注重了形式上的表現,忽略了學生內涵的提升,導致不少學生思想空洞,知識面狹窄,缺乏人文精神,社會文化基礎素質仍然普遍較低,表面上有《大學語文》等常規(guī)社會文化課程,還有文學、美學、社會學以及藝術哲學等選修課程。但多數學生沒有認真學習,沒有打好藝術創(chuàng)作所需的思想文化知識,到考試時想方設法作弊。另外,許多專業(yè)教師認為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輔導員、班主任的事,與他們關系不大,由此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沒有借助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品行培養(yǎng),提升他們的內涵,沒有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忽視了教師示范作用的發(fā)揮。
(三)注意了顯性觀念的引導,忽視了隱性觀念的改變
顯性觀念認為認真學習好專業(yè)課和各種文化課,做個好的學生。隱性觀念是,在學習好的同時要重視綜合素質的提高,與社會多接觸,從思想上引導以實際出發(fā),與時俱進、和諧發(fā)展。藝術類的學生大多自我感覺良好、自命清高,不能認清自我,比較突出感性思維,而缺乏理性思考,喜歡乘興而做,興盡而止,有興致時,可以通宵達旦。興致低時,也可能多日“不務正業(yè)”。特別是80后的新一代青年,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家庭溺愛,有中國“小皇帝”之稱,表現在行為上出現沉穩(wěn)不足而奔放有余,情感豐富,好惡不明,對外界刺激敏感,情緒受環(huán)境的干擾和影響較明顯,遇事不冷靜,思想偏激且容易激動,不能夠辯證地認識和看待事物的發(fā)展,遇到困難問題要么正面頂撞,要么消極回避;較少能冷靜地思考怎樣解決好問題。
而學生管理者也只是注意了學生顯性觀念的引導,忽視了隱性觀念的改變。沒有注意到當前藝術專業(yè)畢業(yè)生面臨的就業(yè)形勢和其它專業(yè)一樣,不容樂觀,近幾年隨著藝術類專業(yè)的擴招,就業(yè)問題突發(fā)嚴峻。藝術專業(yè)畢業(yè)生供給緊缺的時代已經過去,藝術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已來臨,精英教育時代已結束,藝術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將發(fā)生與大眾化相適應的質的變化。高校藝術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從精英走向大眾,這是一個不以我們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歷史性的轉化,畢業(yè)生就業(yè)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處于賣方市場,在社會對藝術人才需求總量增加不大的一段時間內,藝術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競爭日趨激烈。但是面對這種歷史性的變化,藝術專業(yè)畢業(yè)生的就業(yè)觀、就業(yè)期望值卻還未充分與之相適應,不少人仍持有精英教育時代的觀念,特別是高校藝術教育工作者,這種思維根深蒂固,平時不加以引導學生正確的擇業(yè)觀,使學生思想上都希望進入社會的精英崗位。可理想與現實差距越來越大,是應該大力改變就業(yè)觀念的時候了,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三、基于素描教學方法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升對策
(一)應用整體觀察意識,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
藝術類學生管理工作者應該按照素描整體觀察意識,注意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讓全校統一嚴格管理與藝術類學生局部特殊性相結合;學校教學與社會、家庭教育相配合,在觀念更新方面走在前面,胸懷寬廣,具有一些能夠容得下藝術專業(yè)學生某些個性和異端的雅量,從大處著眼,從培養(yǎng)學生做人、培養(yǎng)高級審美趣味的高度要求學生,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層次的人生追求和獨立的人格思想,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此基礎上注意嚴格管理,建立完備的規(guī)章制度,強化集體團隊意識和組織紀律觀念。要實現保護藝術專業(yè)學生個性與嚴格管理相結合,實現平衡,要注意把握好三個關系:
(1)嚴與活的關系。要嚴而不死,活而不亂,嚴中有方,嚴中有活。嚴是管理的立足點,是對藝術專業(yè)大學生整體性、紀律性、刻苦性的總要求和理性的培養(yǎng)。但嚴的同時要注意嚴與活的統一,即制定制度要嚴,提出要求要嚴,貫徹執(zhí)行要嚴,而教育管理內容要活,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要活,活是藝術專業(yè)大學生管理的藝術化表現,也是素描理念中的局部表現;
(2)穩(wěn)與變的關系。穩(wěn)是條件,必須創(chuàng)建一個安定團結的校園環(huán)境及有條不紊的學習、生活秩序。變是指管理要適應形勢的要求,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改進管理方法,因人而宜,因事而宜,以滿足藝術專業(yè)學生新、奇、特的追求;
(3)虛與實的關系。虛指的是正面的思想教育,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實是指在管理中要做到“三實”,即著眼實際,堅持實干,狠抓落實,從日常工作抓起,下功夫真干、苦干,長期堅持,一抓到底。
大多數學生管理工作者習慣性以為嚴格才是對學生最大的愛,而事實上寬容與嚴格是矛盾的統一體,寬容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嚴格;寬容應該因人而異,因事而別。筆者認為應該做到: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判斷一個學生要看“整體”,如果“局部”地認定一個學生不可救藥,那么這位學生有可能就會真的一步步走向更糟糕的地步,因為同學看不起,老師看不上的學生是容易自暴自棄,破罐破摔的。而如果認為一個學生是塊好材料,缺的只是精心加工(老師引導和同學幫助),盡管他自己有些小缺點,那么老師寬容、耐心會使他自律、自束。要經常同家長聯系、溝通,詢問家庭情況,了解學生成長的社會背景和生活習慣,加以引導,這樣更能有效地把學生工作做好、做活。
(二)借鑒形體內在結構認識方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藝術專業(yè)學生管理工作者要借鑒素描形體內在結構認識,加強教育工作,應用素描結構認識的知識打比方、舉例子,幫助學生們認清形勢,正確認識自我,在學期間,認真學習各種文化與專業(yè)知識,重視藝術實踐和社會實踐,平時灌輸正確的就業(yè)觀念,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就業(yè)的準確定位。學生們如果自我定位準確,要求的條件符合客觀情況,并且對對方的要求越簡單,求職將越能實現,反之,要求越多,實現起來越難。不要幻想和要求第一次選擇的就業(yè)崗位或從事的工作必須是十全十美,符合自己理想的。每個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調整,終生在一個崗位上工作的可能性是越來越小了。特別是在畢業(yè)生就業(yè)形勢緊張的時候,應該先解決生活問題。向學生說明從小事做起的重要性,就如素描形體內在結構認識方法提到有看到面要認真刻畫,沒有看到的面,也要“表達”出來,每一筆每一筆的表達都是很重要的道理是一樣的。只要一筆一筆認真去畫,才能完成一副好的素描作品。因此,每個藝術專業(yè)學生應該和其它專業(yè)學生一樣,調整就業(yè)觀和就業(yè)期望值,樹立大眾化的就業(yè)觀,要先就業(yè)后擇業(yè)、再創(chuàng)業(yè),破除畢業(yè)后就當國家干部,端鐵飯碗的就業(yè)期望值。通過一定的工作實踐,積累經驗,成為藝術或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才。
(三)應用形神兼?zhèn)涞母惺芰Ψ椒?,推動文化活動?yōu)勢,提升學生內涵
藝術系(院)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加強專業(yè)教師的國內就業(yè)形勢學習,更新教師就業(yè)觀念,讓教師樹立不一定專業(yè)技能尖端,而不重視人文修養(yǎng)及其它素質的提高,就是當前社會可用之才,反之,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提高尤為重要。在當前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要注意加強教師個人的道德風范和修養(yǎng),講奉獻精神,增強他們的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同時,學校及系院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各大學之間,相互開放課程并承認學分,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術興趣,在相鄰的不同大學間自由選擇;盡可能地邀請各地著名學者、藝術類教授、專家來校舉辦高水平的學術講座、演出及藝術作品展覽,以彌補無法“親炙大師”的缺陷;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特長及趣味,盡可能參加學生的社團活動;盡快完善校園網絡建設,教會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聯網資源,而不是因噎廢食,為防止學生沉湎網絡而禁止帶電腦進校園。積極鼓勵綜合素質較高的專業(yè)教師能有大量接觸學生的機會,象梅貽琦先生所說“大魚帶小魚”的感覺一樣。這樣通過他們言傳身教,影響感染學生。全面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發(fā)揮專職學生工作隊伍所沒有的某些工作優(yōu)勢,彌補他們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藝術專業(yè)學生個性強、思想活躍、群體意識差、比較散漫,對他們的教育管理工作,應該按照素描的感受力理念,不能僅僅停留于簡單統一的管理和枯燥呆板的說教,應該根據藝術專業(yè)學生興趣廣泛、表現欲強、參與性強、有文藝特長的特點,揚長避短,寓教于樂,充分利用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式,提升學生內涵,做到形神兼?zhèn)?,既讓學生的專業(yè)優(yōu)勢在活動中得到發(fā)揮、展示,又潛移默化地發(fā)揮校園文化特有的導向和教育功能。文化活動的形式可以是歌詠、舞蹈、音樂欣賞等文藝活動的編排、表演和鑒賞,可以是美術作品的欣賞、創(chuàng)作和評論,可以是適合學生特點的主題園活動,也可以是與典型人物的座談交流或社會考察等等。特別是藝術創(chuàng)作類活動,藝術專業(yè)學生在策劃組織、廣泛參與和積極配合中,既可以受到與主題內容相關的思想教育,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專業(yè)學習的熱情。
應用素描教學方法理念指導藝術類學生工作通俗易懂容易接受,能把工作做到他們“心坎”里,使他們心服口服,做到“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引導學生好好學習、實踐,將來更好地服務社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劉丹,許洪范,李偉.藝術類專業(yè)學生思想特點和教育管理對策分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2]歐陽俊虎.新時期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管理對策[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2).
[3]張海峰.改革教學管理模式促進藝術類學生個性發(fā)展[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