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戶外拓展課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采用戶外拓展課程教學實踐作為研究方式,以較為客觀的形式反應戶外拓展課程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探討通過戶外拓展課程,能否有效提高和改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否能夠讓大學生在之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快速融入到集體中,增加他們的交往自信心、包容力,以此來減輕他們的社會交往的焦慮心理。
關鍵詞:戶外拓展人際交往溝通交流社會適應
前言
人際交往是困擾大學生的一大問題,在大學生活中,針對人際交往的問題較多采用心理疏導等方式進行,然而這樣的方式主觀性過于強,對于能否有效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問題未能給出準確答案,有研究顯示,體育行為能夠對大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大學生的交往行為和心理適應水平。在前人的研究中,對大學生拓展訓練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學生的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評價等方面的研究,而針對人際方面的研究卻十分缺乏,本文以此為背景,對戶外拓展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具體影響展開探討。
1、研究方法與對象
1.1、研究對象
實驗對象為大學本科大二學生,共400人,均為自主選課。首先完成對學生的相關數(shù)據(jù)的第一次采集,然后進行戶外拓展教學實踐為期16周的課程。然后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的第二次采集。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利用中國知網等文獻資料庫閱讀了大量的大學生戶外拓展訓練的有關資料,為本文的創(chuàng)作做出奠基性的工作。(2)訪談法。受訪者和受訪者面對面交談,以了解受試者心理和行為的基本研究方法。在本文中,我們就人際交往,自信,情緒調節(jié)和心理適應方面采訪了參加戶外發(fā)展教育實踐課程的學生。(3)問卷調查法。這是一種預先使用一組標準化的問題(量表)測試特定心理素質的方法。測試還可以為診斷,評估,選擇,有效的實踐和指導提供基礎。根據(jù)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分類方法。(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將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錄入計算機,運用SPSS17.0對問卷調查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最終得出戶外拓展教學實踐課程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戶外拓展課程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效果與分析
本次實驗樣本組在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為人處世能力及與異性溝通能力四個方面體現(xiàn)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經過戶外拓展教學實踐課程后,4方面的差異比較明顯。通過戶外拓展教學實踐課程前后測的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表1),通過實驗研究得出,戶外拓展教學實踐課程對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方面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通過表中分析可以看出,在經過戶外拓展教學實踐課程之后,學生的溝通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為人處世能力、與異性溝通能力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因此可見,拓展訓練對于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改善具有顯著積極影響。
2.2、戶外拓展課程對大學生自信心的影響效果
分析通過表中分析可以看出,在經過素質拓展訓練之后,對于大學生在與異性溝通、參與團體活動以及在團體中積極表達自己意見等方面都有顯著作用。
2.3、戶外拓展課程對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的影響效果
分析通過對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得出,在經過素質拓展訓練之后,大學生在情緒調節(jié)能力方面能力較強的同學沒有發(fā)生顯著變化,情緒調節(jié)能力一般的同學在戶外拓展之后略有下降,情緒調節(jié)能力較弱的同學在戶外拓展之后明顯減少。因此可以看出,戶外拓展訓練對維持原有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學生有良好的保持作用。
2.4、戶外拓展課程對大學生心理適應的影響效果
分析通過對表中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看出,在經過戶外拓展訓練之后,人際適應較強的大學生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在短時間內可以適應新環(huán)境的大學生略有提高;缺乏適應新環(huán)境的大學生在經過素質拓展訓練之后的人際適應能力有明顯增長,這說明戶外拓展訓練對于有比較好人際適應能力的大學生來說有良好的保持作用,對于適應能力較差的大學生來說,有明顯的提高作用,在經過戶外拓展訓練之后,大多數(shù)人際適應困難的大學生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溝通是人際交往中重要的一部分,溝通能力也是現(xiàn)代大學生必不可少的能力,是衡量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重要的一部分;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在人際溝通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缺乏與他人打交道的技巧,尊重他人和承擔責任等都是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在學生參加了發(fā)展培訓之后,能力較弱的學生會逐漸了解如何尊重他人,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能夠從他人的角度思考以及其他問題如嫉妒逐漸好轉。在社會適應方面,通過擴展培訓,學生可以表現(xiàn)出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更加自信地與他人交談,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于具有社會適應能力的群體,他們的行為和內在表達可以進入更多的適應性群體。另外,屬于“強適應性”的大學生群體在擴展訓練前后沒有明顯變化。說明戶外拓展訓練對維持相關能力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異性溝通是大學生社交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進行戶外拓展活動后,學生可以適當?shù)靥幚砼c異性朋友的關系,并可以適當?shù)卣莆障嗵幍某潭?;?)拓展訓練對大學生自信心的調節(jié)能力也比較顯著,拓展訓練效果顯示,經過拓展訓練后,學生的與異性積極溝通能力變強,并且表現(xiàn)得更加積極的參與集體活動,更愿意在集體活動中表達自己的看法,這些都是自信心增強的表現(xiàn);(3)拓展訓練對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能力具有促進作用,經過戶外拓展訓練,大學生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也有了明顯的增強。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學生在較為激進的場景下能更好的維持自己平和的心境,防止產生不可預料的后果;(4)拓展訓練對改善大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通過戶外拓展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使學生能在環(huán)境的改變下更快的適應環(huán)境,使自己更快融入新環(huán)境中,在新環(huán)境下開啟新的生活。
3.2、建議
(1)了解學生需求。本科高校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多種途徑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并根據(jù)需求、對不同學生設置不同的拓展訓練課程,在充分地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和社會對于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的基礎上,有的放矢的進行實踐教育,使拓展訓練變得更加有效和具有針對性,對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起到充分的作用,使不同需求的學生都能夠獲得良好的戶外拓展效果。(2)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考慮。己經開設了拓展訓練的高校,應該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號召更多同學關注心理健康問題,讓同學們有更多機會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正視自己的問題,將戶外拓展訓練的課程內容與學校的心理咨詢室進行結合,幫助同學們排除心里困擾,減輕心理壓力,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培養(yǎng)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3)注重師資培養(yǎng),加強戶外實踐。戶外拓展教學實踐,對所需老師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應全面負責學生的心理健康宣傳工作,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認真對待學生在事件過程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并將其在事件中得以解決。戶外拓展教學實踐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后續(xù)的維持以及事件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一人值得我們更加深入的考慮。所以,研究依舊不能停止。目前,教師參與戶外拓展教學實踐的主要措施基本上就是閱讀以及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通過互相聽取觀摩雙方的課程完善自己。為了完善高等院校戶外拓展教學實踐的需要,我們要使用多重渠道完善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防止理論能力較強但無法應用于實踐和缺少理論知識無法在實踐中受阻等情況的發(fā)生。提升戶外拓展教學實踐的專業(yè)性和實踐性,讓學習渠道增多,加強教師間的交流。首先要聘請戶外拓展教學實踐的專家對相關教師進行幫扶和指導,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其次要為我們的老師提供更多了解戶外拓展教學實踐的機會,提供更高更廣的平臺讓他們學習,使用更先進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能力。(4)明確課程目標,優(yōu)化課程設置。培養(yǎng)方案是高校培養(yǎng)學生的總體目標和實施尺度,是安排教學內容組織和管理的主要依據(jù)。調研發(fā)現(xiàn),戶外拓展教學實踐對于大學生人際交往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該課程從體育課程的角度出發(fā),以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為目標,推動高校學生心智能力的多方面發(fā)展。從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出發(fā),開展戶外拓展教學實踐課程,對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著極大幫助。因此,高等院校應在必修基礎上更多拓展訓練公共選修課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同時必須保證課時長度和時間,不能形同虛設,在一定程度上應充分滿足了學生對于該課程的學習需求。同時還應該避免拓展訓練隸屬于體育必修課中實施時的一些束縛,設計更準確全面的課程,方式更加靈活多樣。
參考文獻:
[1]張偉.拓展訓練安全保障體系構建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2]陳曉華.戶外拓展訓練在大專體育教學中的開展對策[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24).
[3]李春鵬.拓展訓練對初中生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影響的研究———以易縣實驗初級中學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18.
[4]李丹娜.將拓展訓練引入技工院校體育課程的實踐研究[J/OL].體育世界(學版),2019,12.
[5]凌占一.公共體育課與“拓展訓練”有機結合提高學生體能的實證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12).
[6]張亮.戶外拓展活動對大學生品格特質的影響研究———以瘋行戶外工作室為例[J].藝術科技,2019,32(07).
作者:沈雷 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