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全媒體下的新聞采編內容與技術創(chuàng)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網絡傳輸的速度越來越快,信息的傳遞媒介也日新月異。隨著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率不斷提高,以電腦、智能終端設備為陣地的新媒體開始取代以報紙、雜志為主的傳統(tǒng)媒體。信息渠道的紛繁,使得信息資源不再稀缺,受眾群眾的信息瀏覽偏好是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全媒體時代下,媒體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新聞采編內容就需要不斷與時俱進,結合目前最流行的信息傳遞方式,創(chuàng)新新聞采編內容與技術,提升新聞的公信力,擴大受眾群體。本文針對全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的內容與技術創(chuàng)新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新聞采編;技術創(chuàng)新
由于手機APP等新媒體的出現與普及,人們對新聞的獲取方式不斷更新、認知程度不斷提升,傳統(tǒng)媒體的傳播方式受到了挑戰(zhàn)。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在競爭的過程中,從競爭逐漸走向融合,取長補短、相互依存,這是全媒體時代的發(fā)展趨勢。技術的進步改變了過去傳統(tǒng)媒體一家獨大的局面,傳統(tǒng)媒體市場急劇萎縮。在這樣的形勢下,新聞采編工作方式與內容必須要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時展的趨勢,新聞事業(yè)才能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新聞采編的內容
新聞采編按工作流程可以分為采訪與編輯,主要是對來源信息進行收集、歸納、分析與傳播。新聞采訪是帶有強烈目的與任務的調查方式,對具有宣傳價值的事件進行宣傳。新聞編輯就是從經濟、社會或者政治的角度解讀信息素材,研判新聞素材的可信度、合理性與準確性,保證對外宣傳時新聞內容具有公信力與嚴肅性。
二、全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現狀及特點分析
經濟、政治與社會活動的各個方面都已經融入互聯網,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快速獲取信息資源,新聞信息占據了其中大部分的信息傳播渠道。通過報紙、雜志獲取新聞信息的受眾越來越少,主要是新聞業(yè)界人士以及政府、事業(yè)單位。絕大部分新聞受眾都是通過智能終端(手機)獲取偏好信息,只要存在網絡,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取信息資源,還可以通過智能終端新聞。但是隨著獲取信息資源的手段越來越便捷、廉價,其弊端也越來越明顯,新聞信息極易失真,多數新聞未經證實、研判就被推送給新聞受眾。傳統(tǒng)媒體雖然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但是能夠有力地控制信息失真造成的后果,不會在短時間內造成新聞風暴,不實信息的破壞力有限。傳統(tǒng)媒體在新聞采編中存在問題,主要是內容趨于一致,表現形式單一,制作不夠精美,無法吸引公眾注意力。在信息化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自媒體,在這樣的時代,媒體只有不斷進步與創(chuàng)新才能生存下去。[1]
(一)全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載體多元化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未結合前,新聞信息主要以電視、報紙、雜志和廣播為信息傳播渠道,渠道單一,范圍局限性大,且新聞信息具有明顯的滯后性。通信科技與互聯網結合,多樣的信息載體和傳播渠道應運而生,不僅拓展了信息傳播的渠道,也促進了新聞媒體行業(yè)變革與發(fā)展。新舊媒體的結合下,新聞信息傳播的瞬時性更強,信息傳播的范圍幾乎不存在邊界,新聞信息更易影響社會情緒。
(二)全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時效性更強新舊媒體結合后,新聞采編工作的時效性更強。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采集工作更多是依靠人力完成,收集信息的范圍與途徑都比較狹窄,采集到的新聞往往具有滯后性。新舊媒體結合后,新聞采編渠道多元化,獲取新聞信息的成本、難度降低,而且新聞的時效性更強。新聞的時效性強,就能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要,獲得更高的關注度,促進新聞行業(yè)發(fā)展。
三、全媒體時代下新聞采編的策略
(一)保持新聞內容的公信力作為傳媒工具,引導正確的社會輿論與傳播事情的真相是新聞最基本的要求。新聞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傳播過程的客觀性與真實性,新聞受眾才會覺得傳媒具有公信力。全媒體時代下,一部分新媒體為了聚焦群眾視線、增加點擊量,常常起駭人聽聞的標題。新聞采編要注意新聞內容的真實性,為了不失去新聞內容的公信力,要以客觀、理性的心態(tài),從正確的角度分析、解讀新聞素材,將隱藏的真實信息挖掘出來,去偽存真,梳理清楚事件的發(fā)展脈絡,將全面、真實的新聞傳播給受眾,使其在瀏覽信息時不會因新聞內容產生疑惑,更不會扭曲其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如此,新聞的真正價值才會得到體現。[2]
(二)新聞采編與新媒體相結合新聞采編要改變以往的信息處理方式,與新媒體相結合,共同發(fā)展。依靠報刊和廣播的傳統(tǒng)媒體與依靠互聯網的新媒體,各有優(yōu)點和缺點。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信息真實性、權威性比新媒體強,新媒體的傳播速度、范圍、互動性又是傳統(tǒng)媒體無法比擬的。在新媒體快速占領傳播陣地的今天,傳統(tǒng)媒體要利用新媒體的傳播范圍與時效性,拓展自身的信息來源渠道,以新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給受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例如在快手、抖音以及微博開通賬號,對新聞線索進行追蹤,通過吸收其他媒體的經驗,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對外傳播,吸引年輕受眾的視線,占領更多的傳播陣地。
(三)保持新聞內容的可讀性新聞采編人員要從大局出發(fā),首先要完善采訪的策劃方案,避免與其他媒體的報道內容趨于一致,要善于抓住關鍵細節(jié),將事物的不同之處表現出來,保持新聞內容的可讀性。例如采訪唐湘龍(臺灣新聞界人士),新聞采編人員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唐湘龍先生的人生發(fā)展歷程、重要的人生轉折點,然后了解其政治立場、業(yè)界成就或者社會地位。在采訪前就要擬定大綱,在采訪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問與記錄內容,從獨特的視角解讀唐湘龍這個臺灣新聞界的業(yè)內人士,了解臺灣新聞的刀光劍影、臺灣同胞對于回歸祖國的態(tài)度,窺一斑而知全豹。要區(qū)別于一般媒體只是簡單記錄,在采訪過程中,對專業(yè)性很強的知識點,要舉簡單例子說明或者講解得通俗易懂,便于新聞受眾理解。如果相同的采訪出現,受眾更易讀懂,必將增加受眾的黏性。
(四)改善新聞內容制作流程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傳遞新聞信息,最終的目標都是使新聞受眾群體易于理解、接受和增加受眾對媒體的黏性。傳統(tǒng)媒體往往采取的是圖文結合的方式,新媒體更多是運用音樂與視頻的結合,視頻所包含的范圍、內容比紙質的圖文更具優(yōu)勢,因此視頻是優(yōu)先選擇的新聞傳播方式。視頻的制作主要分兩個部分,一是拍攝,二是剪輯。以視頻的形式進行傳播的新聞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嚴肅性很強的新聞內容,如政治、天氣和災害類新聞,在制作過程以客觀真實為主,不能帶有個人的感情色彩;另一類就是可以有輕松氣氛的新聞內容,如經濟、娛樂或者藝術相關新聞,這類新聞要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就需要有詼諧的氣氛或者新穎的解讀角度,引起新聞受眾的探究興趣。
(五)豐富新聞采編形式,從新穎的角度挖掘新聞信息傳統(tǒng)的新聞采編模式在媒體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已經不能滿足新聞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因此,除了要滿足廣大新聞受眾的基本要求,還要革新新聞采編模式,以時尚新穎的角度解讀社會熱點、經濟熱點滿足市場需求,占領更多的市場。新聞采編應該以團隊的組織形式收集信息。分析現今的受眾市場,市場細分越來越精細化。簡單地從體育、軍事、政治等角度進行分析,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例如對比生活類的李子柒與華農兄弟,李子柒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生活已經影響到了世界,作為中國文化對外輸出的一部分;華農兄弟只是簡單地對農村生活進行拍攝剪輯,加入現代化的元素,受眾范圍較小。因此,新聞采編要改變以往的模式,在滿足受眾閱讀需求之余,還需要滿足受眾的精神需要,以更高的新聞層次,產生文化的影響。
四、結語
在新聞素材碎片化的今天,在媒介多元化的背景下,新聞從業(yè)人員和媒體作為信息的傳播者,無論是在新聞內容還是在采編模式方面,都需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意明.淺議全媒體時代新聞采編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J].今傳媒,2016(10):105-106.
[2]宋亮亮.全媒體時代傳媒人才需求變化特征和對應策略[J].新聞論壇,2015(03):36-37.
作者:蓋如峰 單位:四平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