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基礎分課型教學模式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研究不同課型的教學模式,首先要對學科進行課型劃分。在劃分課型時應注意隨著標準的不同,所劃分的課型種類也不相同,比如我們所探討的計算機基礎課按照內(nèi)容新舊標準劃分可分為新授課、復習課和練習課,按照學習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講授課、實驗課和討論課,按照知識內(nèi)容屬性可分為理論課和操作課。雖然說劃分標準不一樣,但我們在劃分的時候需要兼顧兩個原則:一個是邏輯性原則,或者稱概括性原則,做到“不重,不漏,不增”,也就是說對課型的劃分不要重復,不要遺漏,不要增加多余的課型,根據(jù)這個原則所構建的教學模式才具有代表意義;第二個原則是有效性原則,或者稱具體性原則,劃分時必須考慮課型是否為研究效益服務,這樣構建出的教學模式才具有實際的可操作性。我們通常將計算機基礎課分為兩種課型:理論課與操作課。這兩種課型的劃分標準在于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否需要使用計算機作為主要的學習工具。而在經(jīng)過深入的課堂觀察后,我們發(fā)現(xiàn)在操作課中也存在著不同的課型。在這里,我們根據(jù)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的內(nèi)容特征屬性,將計算機基礎課分為三種課型,即理論課、技能課和作品制作課。
1.課型界定
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所涉及的純理論內(nèi)容,典型的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基礎性知識。比如計算機概述、軟硬件知識、網(wǎng)絡基礎知識等。這類內(nèi)容簡單易懂,并且占計算機理論知識內(nèi)容的絕大部分,但是它難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較難借助實踐或者實操輔助理解。(2)原理性知識。比如數(shù)值與漢字編碼原理、網(wǎng)絡通信工作原理等。這類內(nèi)容其抽象性較強,單靠老師講解學生不易理解,但可通過演示和體驗加深認識。(3)應用性知識。比如Windows窗口的各種操作、文件及文件夾命名規(guī)則、Windows搜索方法等,這類內(nèi)容通俗易懂,通過老師講解和學生練習即可掌握。
2.理論課課型下的教學模式探討
根據(jù)理論課課型的特點,我們可以采取老師講解、歸納和演示為主,學生體驗和練習為輔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老師講解是傳授知識的傳統(tǒng)模式,雖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靠學生主動建構的,不是靠老師傳授的,然而對于揭示計算機基本原理的基礎性理論知識,老師講解歸納仍是目前最實用的教學模式,比如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于1946年在美國誕生,這類理論知識它不需要學生去構建,也不需要去探討和研究,因為它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老師的講解更能幫助學生去記憶。而由于這類知識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難以借助實踐或者實操輔助理解,所以關鍵是老師如何運用講解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這就要求老師有廣博的知識、生動的語言和聯(lián)系拓展的能力,在講解過程中配合生動的故事、形象直觀的課件、圖片或者視頻等多媒體演示方式來加強講解的生動性和形象性。[2]比如在講解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時,老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主板、CPU、內(nèi)存、硬盤、顯卡、光驅(qū)等各種硬件設備,再結合生活中自己組裝電腦的實際經(jīng)驗,把教材中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的畫面,在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給知識增添了趣味性,促進了學生的有意義學習。同時老師在講解時也要注重知識的時效性,計算機的發(fā)展是日新月異的,課本知識總是滯后于現(xiàn)實社會技術發(fā)展的,與學生已有的體驗相去甚遠,所以老師應該突破教材的知識框框,用最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和知識來進行講解。比如在講解網(wǎng)絡基礎知識的同時,我們可以給學生解釋現(xiàn)代無線組網(wǎng)技術,或者對物聯(lián)網(wǎng)這類新興技術進行簡單介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習的積極性。最后,在講解為主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進行親身體驗和練習,比如讓學生親自動手拆卸和組裝計算機硬件,還可以以選擇題的方式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計算機基礎理論課課型下的教學模式還是比較傳統(tǒng),但是傳統(tǒng)也可以跟上時代的潮流,關鍵是我們要運用得當,發(fā)揮出它應有的特色。
二、分課型中的技能課及其教學模式探討
1.課型界定
技能課的主要任務是技能訓練,在不斷的練習中對操作逐漸熟練,從而掌握其技巧、總結其規(guī)律并形成能力進行遷移。技能課要求學生在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應用軟件操作技能的習得中明確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過程與方法、體驗過程與方法并感悟其中的意義。由此,技能課教學應強調(diào)將學生融入實際問題和具體工作的情境之中。只有在貼近實際的技能學習與運用中,學生才能夠自然地運用技術加以解決,才能實現(xiàn)學習遷移。
2.技能課課型下的教學模式探討
在技能課中所涉及的技能有可能是單一的技能,比如Excel課程中的排序技巧;也可能是復合的技能,比如Word課程中的文字格式設置,包括字體、字號、字體顏色等設置。一般來說,在技能課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采取先由老師對知識和技能進行講解和演示,再由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技能訓練的講練結合教學模式。在不斷的技能訓練中,學生逐漸熟悉操作,掌握技巧,進而更深刻地總結其規(guī)律,從而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能力。講練結合教學模式又分為邊講邊練式和先講后練式。邊講邊練式的特點是老師把一堂課的知識和技能劃分為若干個小單元,每完成一個小單元的講解后就由學生自己操作練習。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是學生能夠及時對每一個知識技能進行實操訓練,趁熱打鐵,有助于知識的及時消化。但邊講邊練的教學模式的缺點有三:第一,老師在講解時的操作方法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操作,造成學生在技能靈活應用上缺乏創(chuàng)造性;第二,由于學生水平的差異,可能會導致水平高的學生吃不飽,水平低的學生消化不良,無形中打壓了這兩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由于課堂知識和技能被劃分為若干個小單元,所以會出現(xiàn)操作速度慢的學生當前單元訓練活動隨時被老師終止的情況,更進一步影響了這類學生對下一個小單元的學習。而先講后練式正好克服了邊講邊練式的某些弊端,它的特點是老師把整堂課的知識和技能全部講解演示完成,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操,但這種模式又產(chǎn)生了新的問題,就是部分學生記不住全部的技能或者操作步驟,被卡在某個環(huán)節(jié)上停滯不前,需要老師臨時進行個別輔導解決問題,造成了課堂秩序的混亂。
由此可見,要正確運用好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需要對全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并根據(jù)當前技能課的教學內(nèi)容合理分配講與練的時間,靈活運用邊講邊練和先講后練兩種模式,使所有層次的學生能夠吃飽并消化。也有老師嘗試將任務驅(qū)動教學模式運用到技能課中,讓學生根據(jù)任務進行自主學習,溝通交流,尋找完成任務的方法。但是任務驅(qū)動教學模式并不適合所有技能課的教學內(nèi)容,對于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的技能使用任務驅(qū)動教學模式未免顯得小題大做。比如PowerPoint技能課中的幻燈片版式設置,步驟是點擊“格式”菜單,從菜單中選擇“幻燈片版式...”一項,再從彈出的幻燈片版式選擇對話框中選擇符合要求的幻燈片版式即可,老師采用講練結合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話只需要幾分鐘便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但如果我們采用任務驅(qū)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那么老師在課前就要設置任務,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交流合作,自主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去完成任務,可是這個知識結構如此單一,學生不消片刻便可解決問題完成任務,完全不能體現(xiàn)任務驅(qū)動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而為了實施任務驅(qū)動教學模式所進行的前期工作例如學生分組、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等更是浪費了課堂教學的時間??梢?,不考慮教學內(nèi)容和課型籠統(tǒng)套用教學模式是行不通的。
三、分課型中的作品制作課及其教學模式的探討
1.課型界定
作品制作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并綜合運用知識來系統(tǒng)地完成一個完整作品的能力。[3]在作品制作課中也會涉及技能的學習與訓練,但它與技能課是有所區(qū)別的。技能課中所涉及的技能學習和訓練大多是局部的和微觀的,包括接觸計算機和應用軟件、操作計算機與使用應用軟件、將計算機與應用軟件操作技能應用于解決問題的某個階段或者某個具體環(huán)節(jié),這個過程中的“技能學習與訓練”是為掌握知識服務的,是以知識為導向的,比如通過Word技能課中對格式設置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了文本排版知識,在Excel技能課中對函數(shù)運用的訓練使學生掌握了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法;而在作品制作課中所涉及的技能學習和訓練則是相對完整的和全面的,它側(cè)重于對較為完整的信息技術過程(分析,規(guī)劃、設計、制作,和評價過程)的經(jīng)歷,在這個過程中的“技能學習與訓練”是為作品服務的,或者說是以任務為導向的,比如制作一份幻燈片節(jié)日賀卡,那么學生就需要對這個任務進行分析規(guī)劃,運用對PowerPoint軟件的操作技能,設計并制作節(jié)日賀卡,以完成作品作為最終目標。
2.作品制作課課型下的教學模式探討
根據(jù)作品制作課課型的特點,本文提倡采取基于任務驅(qū)動法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任務驅(qū)動法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以任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識內(nèi)容并運用到實際當中去,從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合作精神和增強學生計算機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4]基于任務驅(qū)動法的教學模式,先由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任務,然后引導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提出問題,通過交流合作,尋找出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方法。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難以理解和解決的問題,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當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要對所完成的任務進行評價,并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歸納總結,便于下一任務的拓展。[4]自從在教學研究領域開展任務驅(qū)動法研究以來,這種教學模式已被廣泛應用到各種學科的教學活動當中去,但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必須結合具體的學科和具體的課型才能發(fā)揮其重要作用。老師在設計任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基礎性原則。即所設計的任務難易程度應該以學生的最低水平為基礎,避免影響基礎水平低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層次性原則。即所設計的任務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提高每位學生的計算機技能進而提高全班的計算機水平;(3)提高性原則。即在基礎性原則前提下,稍微提高某些任務的難度,以滿足高水平學生的需求,實現(xiàn)教學效率最大化;(4)實用性原則。即所設計的任務應與當前所教的計算機知識內(nèi)容和學生能力水平結合起來,既能讓學生鞏固課程內(nèi)容知識又能調(diào)動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4]
3.作品制作課基于任務驅(qū)動法教學模式案例——旅游景點宣傳海報制作
下面我們以一個實際的案例,展示任務驅(qū)動法教學模式在作品制作課中的運用。(1)明確目標,設計任務。這個案例的教學任務是旅游景點宣傳海報制作,在課前老師需要對這個任務進行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應該明確教學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分析、規(guī)劃、設計以及利用Word軟件進行圖文混排的能力。同時,老師還可以制作一份知識手冊,將海報制作所涉及的相關知識羅列其中,以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用作參考。(2)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任務。在課堂上,老師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應當考慮學生水平的差異,使各組之間學生的層次達到平均。然后老師創(chuàng)設情景:為了興旺家鄉(xiāng)的旅游業(yè),吸引更多游客前來消費,每個小組以一家旅游公司的身份,分別設計家鄉(xiāng)旅游景點宣傳海報。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更貼近于生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3)提出問題,分析任務。海報設計任務中隱含著舊知識和新知識,老師先不急于進行講解,而是讓學生對任務進行討論分析,提出問題,老師再引導學生查閱知識手冊,復習舊知識獲取新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4)合作交流,完成任務。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自主探究,老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給予適當指導,通過這種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海報設計任務。(5)交流反饋,評價任務。在任務完成后,要及時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反饋,及時對學生完成任務所取得的效果進行評價,通過交流反饋,可以拓寬學生思路,尋求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和途徑,通過評價可以及時反饋出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及時了解自己掌握知識的程度,同時還可以將教師的教學效果反映出來。(6)歸納總結,拓展任務。任務完成并不意味學習結束,老師還應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歸納總結,建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啟發(fā)學生對任務進行進一步的拓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在計算機基礎作品制作課中運用任務驅(qū)動法教學模式要遵循基礎性、層次性、提高性和實用性原則,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出與當前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至此為止,本文對計算機基礎課的課型進行了劃分,并對各種課型的可行性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當然,各種教學模式自身還有不足之處,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學習。(本文作者:張泳 單位:廣州市財經(jīng)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