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教學的思維導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語文 應用
思維導圖是基于多媒體技術產生的具有發(fā)散性思維特征的有效工具,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已逐漸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近幾年,隨著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教育工作者也逐漸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在教育中的有效作用,因此逐漸將其應用于教學工作中,促進教學事業(yè)的不斷完善與發(fā)展。
一、思維導圖內涵
思維導圖主要通過樹狀結構并對其進行按序標號實現(xiàn)思維展現(xiàn)的過程,這一方法可將傳統(tǒng)的語言、數(shù)字及創(chuàng)造等智能化因素結合,從而實現(xiàn)發(fā)散性思維的圖形表達,現(xiàn)如今,該項工具已被廣泛應用于多領域,尤其是教學領域的應用極大的改善了人們的思維能力及學習能力,實現(xiàn)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思維導圖雖然在國外發(fā)達國家教育事業(yè)中已有很完善的應用,但由于我國引進較晚,因此其該項技術發(fā)展還存在相應不完善性,個別學校教師針對思維導圖采取相關教育措施,但是該項技術的傳播有限,其效果也具有相對有限性。語文學科教學中,由于其學科自身的特性,該項技術對語文教學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語文教師應對思維導圖進行相應分析,同時將其正確的引入教學工作中,指導學生正確掌握語文技能,促進語文能力的提升。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用
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教學前,首先會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及基本含義等進行大致的了解并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這種教學方法具有相應的教學優(yōu)勢,但是該類思維方式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嚴重的遺忘現(xiàn)象,因此這樣會造成學習有效性的降低,影響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閱讀文章的記憶效果,使得學生在學習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逐漸提升學習主動性。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課堂預習教育,同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應注重對文章知識點的梳理,并找出文章中的問題,引導學生對預習的結果進行初步的整理,并將其繪制成思維導圖,后在課堂具體教學中,可通過對文章深入理解探討后,對初步思維導圖進行完善,在文章復習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將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關鍵詞語整理,并對其中的重點知識進行詳解,這樣可以不斷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xiàn)學習興趣的提升。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目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虛假情感、記流水賬等現(xiàn)象,寫作教學存在很多問題,教師可應用思維導圖對其進行相應的教學改善。在寫作開展前,教師可將寫作主題放置于學生中間,使學生針對其現(xiàn)象進行合理的想象,后對材料進行合理加工,之后形成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在繪制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這樣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有利于作文創(chuàng)作的順利開展。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復習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由于其自身的思維優(yōu)越性可應用于小學語文復習中,因此在該項目應用中,思維導圖可對語文的教學知識點進行詳細的歸納與整理并幫助學生對其重要知識點進行挖掘,并理清各自之間的相關性,這樣可以形成語文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思維整理,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有效發(fā)散,提升語文復習的有效性與針對性,快速提升知識掌握能力。同時思維導圖還可廣泛于課堂筆記、口語交際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以及教師的課件制作中,不斷促進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實現(xiàn)教學的高效性。
三、結束語
一、學習運用思維導圖的必要性
追求課堂自主高效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觀念,早已深入教者之心,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我們學習先進教學理論,模仿先進的教學模式,嘗試探究著各種教學方法。但現(xiàn)實狀況依然是老師找不到可以放手的好理由,學生找不到自主樂學的好途徑。歷經探求嘗試驗證,筆者終于找到了能讓初中語文課堂真正實現(xiàn)自主高效的利器―――思維導圖學習法。
二、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由一個中心出發(fā),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是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的圖形。
思維導圖在語文課文教學中的運用:將課文根據(jù)文體內容及應抓要點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有層次地展示出來,即引導學生經過聯(lián)想、想象、歸納、分析等思維活動將文字圖文化。
三、思維導圖用于語文課堂教學的可行性
目前運用狀況:思維導圖是21世紀風靡全球的瑞革命性的思維工具,在全球教育界掀起了一場超強的思維風暴。發(fā)起人是英國東尼·博贊,他著有《思維導圖大全集》一書,電視廣告中的學之源頭腦風暴,全腦開發(fā)、陳克正“高速記憶法”,均是著眼于對大腦思維模式的研究。全球已有2.5億人在享受使用思維導圖的好處,世界500強的許多企業(yè)已把它作為員工的必修課程。一圖勝萬言,思維導圖引發(fā)的大腦海嘯已惠及全球。四川出版集團出版的人教版《新課程實踐與探究叢書》首先展示的就是課文圖解,那就是思維導圖的一種,思維導圖用于教學將大有可為。
理論依據(jù):大腦潛能無限,左右腦各有分工,記憶主要由右腦負責,而右腦對圖形的記憶力是對普通文字記憶的100萬倍。課文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其實也是對思維模式的改進過程,是激活調動大腦多方功能的過程,故能充分的激發(fā)大腦的潛能,才能開發(fā)智力,提高效率。
四、繪制思維導圖的基本方法
工具:白紙、水彩筆和鉛筆數(shù)支
方法:1)從白紙中心開始畫圖,周圍留出足夠空白。
2)在白紙中心用圖象表達你的中心思想,即是將課文中心和標題圖形化置于中間。
3)盡可能多地使用各種顏色。因為顏色和圖像一樣能讓大腦興奮,能夠給思維導圖增添跳躍感和生命力。
4)將中心圖像與主要分支連接起來,然后將主要分支和二級分支連接起來,再把三級分支和二級分支連接起來,依此類推。
5).讓思維導圖的分支自然彎曲,不要畫成一條直線。曲線和分支就像大樹的枝權一樣更能吸引眼球。盡量多用圖形。
6).在每條線上使用關鍵詞。所謂關鍵字,就是表達核心意思的字詞。
五、運用思維導圖的策略
(一)形成一套基本思維導圖模式,讓學生有模式可用
與學生商討基本的導圖符號,商討繪制記敘類、說明類、議論類及適用所有類文章基本思維導圖模式的方法,并形成一套思維導圖模式,讓學生按所給思維導圖增刪完善。如以一支筆代表作家作品,以圓中加點代表文章的中心,以梯子代表層次,以心形圖代表愛、想念等。筆者將語文課文整理出了六大分支:作家作品、文章主旨、文章結構梳理、美點賞析、重點提要、課文拓展。這六個一級支上又有分支,尤其是結構梳理,支上分支極多,建議放在中心圖右側,便于書寫關鍵詞。筆者是從中心圖的上側開始按順時針方向繪制六大分支,以免遺漏和便于書寫,并便于學生形成習慣。下面是《出師表》導圖及適用所有課文的粗略圖:
(二)教給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方法,幫助其克服怕羞怕難心理
通過思維導圖在具體課文中的運用,學生充分地體驗了思維導圖的神奇作用,學習運用思維導圖的興趣被大大地激發(fā),有了運用思維導圖學習語文的強烈沖動;在課文思維導圖的大體模式的增刪完善中享受著自主學習的樂趣。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難,最突出的問題:不會繪制中心圖、圖不成形、理不出層次、提不出關鍵詞。
這時要告訴學生,中心圖多為文章的中心,是在對全文內容把握的基礎上再借用圖畫將主旨直觀的表達出來,要用到比喻、象征、夸張、想象、借代等手法,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驗,老師做起來都有難度;如果找不到恰當?shù)膱D,可先將中心圖空出,在完成其他環(huán)節(jié)后再設法補上。
圖畫虎犬不分,沒關系,圖能自認就行,那只是增強記憶的方式,真實圖形自在心中。畫標準圖形是畫家的事。敢畫就是有膽,能畫就是有才。
理不出層次,提不出關鍵詞,面對這個問題,老師要降低要求,分層次給學生提目標,讓學生在成就感的激勵下向思維導圖深入邁進。祝賀學生找到了自己的重難點。理不出層次提不出關鍵詞這正好體現(xiàn)了思維導圖的神奇作用,能幫我們發(fā)現(xiàn)難點,這正是獨學、對學、群學要解決的重難點。全體參與,優(yōu)秀者可在基礎模式上自創(chuàng),困難者學會依樣畫瓢,根據(jù)示例去增刪完善。讓人人有得,個個有成就。
(三)小組為單位,分層要求,交流激趣,評比勵志
以小組為學習競爭單位,針對學生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以獨學、對學、群學等方式學習,并以自我推薦、同學舉薦、老師賞評等方式交流評比激趣,評出“超強創(chuàng)意星”并大力表彰。
六、思維導圖的作用:實現(xiàn)課堂的自主高效
(一)思維導圖模式,讓學生能夠自主
思維導圖模式讓學生學有抓手,能知要點、明難點。在按照老師所給導圖模式分析課文時,學生知道應抓之點及自己的難點所在,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做、能做,學生個個忙碌,老師只需巡回引導,真正體現(xiàn)學生主體老師主導,還課堂與學生。
(二)思維導圖模式讓學生樂意自主
在繪制導圖中要用上比喻、聯(lián)想、想象、夸張借代等手法,激活學生思維。在梳理課文層次結構時,體會到了能將復雜的課文梳理得層次井然的成就感;更有在梳理中發(fā)現(xiàn)課本的錯誤的驚喜,儼然自己就是一個研究者,這種自豪感能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信心;在提取關鍵詞的思索中分析與概括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在交流自己作品及品同學不成形的或創(chuàng)意豐富的作品中,快樂地享受智慧的交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以自我推薦、同學舉薦、老師賞評等方式的評比中,享受著成功的喜悅;在考試檢測中享受分數(shù)提升的幸?!T多的可喜變化,讓學生樂于利用思維自主學習。
(三)思維導圖模式讓學生享受課堂的高效
思維導圖模式在讓學生繪制彩色導圖中要用到聯(lián)想、想象、比喻、夸張、借代等手法,尋找以圖代文的途徑,思維被全面激活,大腦處于高速運行之中,枯燥的信息變成了彩色的生動圖畫,記憶必然快速而深刻。
如陽宇浩同學為《楊修之死》設計的中心圖用了漫畫手法。軍賬中對峙兩人,曹操頭部碩大如球,心卻小如綠豆;楊修雙目望天,長舌上擱刀,喻示了曹操的心胸狹小、楊修的恃才放曠禍從口出;馬鳳君繪《星星變奏曲》主圖用紅色與藍色的變幻分別象征黑暗與光明;劉哲宇為《陳涉世家》繪的主圖是一面大旗上寫著一個大大的“反”字下面光芒萬丈,陳涉頭戴王冠,意味著高舉反旗,首事之功,永耀史冊;李濤介紹傅雷時用了英語與漢語互換來表明其翻譯家的身份。
在完善思維導圖模式中學生至少要完成六個主支,其中多大數(shù)同學都會在理層次與提關鍵詞中遇到困難,于是就有了思考的重難點,就會調動各種思維方式及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資料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層次分析的能力、關注整體、細化局部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大提升。
摘 要:文章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指出當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就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小學作文教學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小學作文現(xiàn)狀;思維導圖;相關建議
一、引言
語文是一門講究語言邏輯性的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十分重要的模塊。作文作為訓練小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鞏固文化知識點的一個重要模塊,受到學校和家長的普遍重視。思維是寫作的核心,不論是構建文章整體結構還是組織通篇文章的語言,都是思維在文中作用的體現(xiàn),而思維導圖就是用一定的樹狀結構呈現(xiàn)思維過程,培養(yǎng)思維技巧,鍛煉思維能力的工具,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生作文訓練適應了小學生作文教學的需要,有助于小學作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淺談小學生作文教學現(xiàn)狀
作文是一種記敘方法,它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后,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確定的主題。作文是訓練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工具之一,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小學生年齡局限,特別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寫作存在很大難度,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作文偏題離題
在接觸正式的作文寫作之前,低年級學生寫作練習模塊主要是“看圖寫話”或者根據(jù)給定的主題對內容進行擴充。然而,接受正式作文訓練后,特別是某些作文要求學生根據(jù)語段提煉出中心思想后進行寫作,由于小學生語言思維能力還有所欠缺,讀懂題目中心思想存在難度,作文偏題離題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
(二)思維結構混亂
作文通常都有一定字數(shù)要求,特別是篇幅較長的作文,文章后半部分往往有拼湊字數(shù)的嫌疑,使得文章整體缺乏邏輯性。小學生構建作文整體結構具有隨意性,很少進行系統(tǒng)性構思,導致寫作更像是文字的堆積,此外,小學生作文中標點符號使用不當也是導致其作文思維結構混亂的一個重要因素。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直接導致了語句不通順,意思表達不明確,文章結構混亂。小學生寫作特點使得作文訓練本意得不到真正落實。
(三)內容空洞,缺乏感情
小學生對作文練習存在排除心理是一種常見現(xiàn)象。課內知識鞏固不牢、課外閱讀積累不足,加之生活經驗總結缺乏,使得大部分小學生寫作時無話可說,寫作內容大都無病,沒有融入真情實感。就算作文中偶有感人事例或者名言名句,但由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弱,通常以口導式的語句將寫作資料拼湊在文章中,顯得語句膚淺空洞。
(四)教師寫作引導缺乏邏輯性
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師能夠幫助學生讀懂作文要求,提煉中心思想。但是,小學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日常寫作練習時,通常是以直接告訴學生主題的方式進行寫作,極少用思維引導的方式將學生寫作主題導入正軌,缺少鍛煉學生自我提煉題干的訓練,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提高學生寫作主題準確性。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上的應用
思維導圖在諸多學科的教學中都發(fā)揮了一定作用,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也具有可行性,它既能給老師在作文教學上帶來很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它能訓練小學生思維能力,學習語文作文相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一)思維導圖融入作文教案準備
教案準備在教學過程不可或缺,作文教案也不例外。運用思維導圖準備作文教案具有優(yōu)越性,它能縮短資料整理與運用所需的時間,提高教案質量。例如小學作文前言引導的主題為“愉快的假期”,教師可以將相關體現(xiàn)作文主題的語段用關鍵詞標注,用分支結構的方式在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特別是PPT制作與展示,思維導圖能夠將教師思維分析過程很好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題目。使用關鍵詞來寫教案,不僅能減少教案的篇幅,還能使得教案主次程度更加直觀,方便教學。
(二)思維導圖融入作文技巧訓練
小學生作文存在偏題離題、邏輯結構混亂、感情空洞等問題,教師要從根本上糾正或者改善作文問題,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作文技巧訓練,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作文主題的確定以及篇幅的展開都有一定技巧,都是思維的體現(xiàn)。首先,教師指導學生標注語段關鍵詞,細細琢磨后確定主題,其次,細分出作文將要展開的事例或者分論點,最后,在文章主次明確的基礎上收集資料,完善文章內容。例如,小學第十二冊作文要求題目為《難忘的……》,在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進行舉例教學,通過《難忘的一件事》的導讀,讓學生先了解一下對于這類題目的寫作形式和內容,對整個題目有更加具體的把握,然后學生就可以進行有效的拓展,聯(lián)系身邊的實際經歷,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思維更加活躍,感受到生活中的任何經歷都會對寫作產生幫助,會讓學生更加了樂于觀察生活,運用到寫作當中,讓寫作成為體現(xiàn)生活的途徑,運用想象,讓學生在作文教學中快樂的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極大的提升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通過這種開源化的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寫作技巧,提升學生測寫作能力。
(三)思維導圖融入作文課后總結
提高學生作文能力不僅在于課堂練習,課后總結同樣重要,它能及時反饋學生作文問題,提醒學生重視并改正。教師利用作文課時間,將學生作文問題運用思維導圖列出。例如作文《愉快的假期》,將作文輯結構混亂這一共性問題作為主支,繼而羅列出導致這一問題的不同原因作為分支,如標點符號使用不當導致的語言表達不明確,實例選取與主題不符等。這種課下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根號的把握寫作課堂的重點,從而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此外,還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作文互評,小組成員可以自行決定,然后,成員合作總結作文問題并制作出思維導圖,最后選出做得最好最快的組別,進行獎勵。
四、結語
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實踐中體現(xiàn)為“作文地圖”,它從作文主題和脈絡展開兩個方面促進小學生作文質量的提高?;谧魑脑谡Z文教學中比重較高,小學生寫作水平將將直接影響我語文的教學質量,教師應該掌握思維導圖操作原理,在作文教學中構建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克服作文難題,提高學生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英)托尼?巴贊.思維導圖[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高中語文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2-243-01
引言
將思維可視化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僅適應新課程標準,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同時符合學生現(xiàn)狀要求與心理學發(fā)展的要求。從思維可視化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的意義而言,其有利于實現(xiàn)高中生更有意義的學習語文,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學習語文的信心。
一、充分結合思維可視化創(chuàng)設更利于記憶的情境
從高中語文教材的特點入手可以發(fā)現(xiàn)高中語文中大部分都需要學生進行記憶,特別是長篇需要背誦的文言文部分,例如《游褒禪山記》、《蜀道難》等都是需要學生背誦的課文。從學生的特性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不夠濃厚,死記硬背的方式影響教學效果。因此語文教師需要采用靈活的方式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原本的煩惱痛苦的記憶變成輕松快樂的記憶過程。對于文言文的教學,首選需要讓學生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再經過一個深入的思考與理解的過程讓學生自身形成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得到修正、補充與完善,最后幫助學生得到一個全面深入的認識。
例如,某語文教師在進行《游褒禪山記》的教學時,考慮到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理解,更好記憶,該教師充分結合思維可視化的特點采用了視頻展示與圖片展示的方式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理解作者之所以寫下這篇文章的原因作為切入點,將褒禪山的命名、禪院、華山洞、前洞以及后續(xù)的探洞過程,這樣的一個敘述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利用影視資料、圖片將山的實景展示給學生,更加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這種方式下學生能夠更好的記憶,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仿佛置身其境,以作者的角度去感受那種環(huán)境,在緩解學生學習文言文畏難情緒的同時使得學生能夠加深對文言文知識的理解。
二、充分結合思維可視化創(chuàng)設更有利于形成學生思維的情境
思維作為學生理解高中語文知識點以及更深層次內部規(guī)律的認知過程,不同的思維方式能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教師需要結合思維的特點,利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在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設計出能夠有利于學生思維形成的情境。利用高中語文知識圖形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語文思維。
例如,某教師在進行《滕王閣序》這篇文言文的教學時,先將滕王閣各種圖片資料展示給學生,這個階段可能學生往往處于一個比較粗淺的階段,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讓學生一邊朗讀課文的第三、四段,一邊結合圖片進行分析,讓學生以作者的角度仿佛置身其境一般感受滕王閣當時的景色。讓學生進行思維導圖的練習并且逐漸形成思維導圖模式,這樣一來學生逐漸形成自身的一種思維模式不僅有利于更好的總結,也更有利于語文的學習。學生在學習此類課文的過程中就會條件反射的進行想象,就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充分結合思維可視化創(chuàng)設更利于概念形成的情境
學生一旦形成了對語文知識點的概念就能夠更好的進行下一步的學習[2]。]思維可視化中有一個關于思維導圖的內容,思維導圖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理清語文知識點中相近或相似的概念,從而幫助學生突破原有的固定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將原有的只關注答案、關注結果的方式變成更加注重答案與結果生成的過程,最終幫助學生實現(xiàn)建立一個全面、完整的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后期進入到一個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過程中。思維導圖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口、眼、耳進行立體化對詞語、圖像等方面信息的理解與記憶,有效提高學生的記憶。
例如,某語文教師在進行《林黛玉進賈府》的教學之前,先將最符合原著最貼近原著的紅樓夢87版中第一集“林黛玉別父進京都”的視頻資料展示給學生,同時教師在播放的過程中一邊進行講解,講解其中人物性格、人物說話特點,對視頻中出現(xiàn)的每個人物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對比分析,這種做法將學生記憶的知識點得到具體化,學生不再是單一的、虛幻的想象,利用實際的視頻資料將學生的想象結合現(xiàn)實更好的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林黛玉進賈府這件事作為全文的主線將每一個出現(xiàn)的人物分析并聯(lián)合起來,最終幫助學生更好理解了整個事件中牽涉到的所有人物、所有存在各種關聯(lián)的人物的內在聯(lián)系更加明了,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一個整體概念。
四、結語
從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而言,思維可視化的教學已經進入到教學過程中,雖然只是初級階段,但是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方式已經成為了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思維可視化結合學生的特性、認知特點創(chuàng)建一個思維情境,幫助學生在高中語文的學習中能夠加深理解,牢靠的掌握知識點。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導學制
【中圖分類號】G623.2
2012最新修訂《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修訂稿)指出:“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改革?!睘樨瀼剡@一要求,我校語文組立足本校實際,將導疑、導研、導練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相結合,使語文教學回到課標中,找到了提升我校語文教學質量的引擎,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精彩轉身。
(一)導疑――在自主學習中積累
課標修訂稿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不應完全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zhèn)€人閱讀,或遠離文本過度發(fā)揮。”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鉆研文本,讓學生在矛盾沖突中展開積極的思維,激發(fā)智慧的火花,引發(fā)強烈的求知欲,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形成覺悟,為接下來的導研做好必要的知識支撐。
要使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思考,有所進步,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大膽質疑。學生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時,并不要直接道出答案,而是通過側面點撥,給予一定的思考方向,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導疑可以是小學語文教材中預設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預習作業(yè)中暴露出的問題,還可以是學生主動思考提出的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設多種自主學習的活動形式,打開學生思路,引導學生自我釋疑。引導學生課堂質疑不是教師越俎代庖的強推,也不是學生無聊幼稚式的作秀,如何啟發(fā)學生從低效質疑步入高效質疑,教師的指導作用尤為重要。質疑的基本方法有比較法、懷疑法、想象法、求異創(chuàng)新法等。
(二)導研――在合作學習中提煉
課標修訂稿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轉變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書,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币龑W生研習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導研既可以是生生互動、合作學習,求得問題解決和認識深入,也可以師生互動,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交流研究,提煉知識,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結構。
導研,教師應當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路,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堂上充分地讀、思、寫、辯、議,指導學生圍繞重點、難點,有目的地探究課文,展開思維,引領學生由宏觀到微觀、有粗淺到深入、由此及彼進行合作學習,努力做好知識的挖掘、遷移和提煉工作。在課堂上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踴躍表達,善于抓住問題的關鍵,以師導促生學,以師導促生研,在疑問中研究,在研究中交流,在交流中釋疑,在釋疑中歸納,在歸納中提煉,力求把握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
學習是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內化感受過程,學生每解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都要經過一個復雜的思考過程。因此,導研需要彈性,有“彈”性才有“活”性,有“活”性才有“靈”性,有“靈”性才有“創(chuàng)造”性,彈性不僅表現(xiàn)在課堂提問、設計、評價上,更表現(xiàn)在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上,學生可能會一時答不上來,此時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適時點撥,將問題的思考引向深入,在此基礎上交流想法,各抒己見,增強他們對知識的消化吸收,發(fā)揮其內在的創(chuàng)造力,使小學語文課堂綻放出互動共進的生命之花。
(三)導練――在探究學習中檢驗
問題的研究、知識的積累、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不是最終目的,而這之后的實踐與思考才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依據(jù),才是教者反思教學、改進教學的基礎,因而課堂導練必不可少。課標修訂稿在“實施建議”中指出:“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fā)性,有利于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
課堂導練是引導學生鞏固知識、發(fā)展能力、反饋學習效果的一種方法。在探究訓練中它不僅具有幫助學生聯(lián)系舊知的再現(xiàn)功能,還具有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比較的綜合功能。在教學實踐中,我校語文組從有利于學生探究學習,在訓練中提高的角度出發(fā),采用了“導學制” 的三制模式:審批制、選擇制、追蹤制。訓練的編寫采取“審批制”,由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具體負責把關。“選擇制”,必須制定知識分布明細表,合理安排能力要求;習題要有針對性、基礎性、原創(chuàng)性;檢測具有信度、效度、區(qū)分度;提供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努力使作業(yè)的設計符合課程要求,具有恰當?shù)碾y度、合理的梯度、適當?shù)念}量。 “追蹤制”,學生訓練反饋情況要及時矯正, 采取“批改――訂正――再批改――再訂正……”的多輪循環(huán)矯正的方式,堅決做到“適當、適量、適時,不達標的堅決不放過”的訓練要求。
導練的形式可以是講練結合,如先講后練、先練后講、講練交替等;也可以是條塊結合,每塊均由“講解”“練習”“小結”構成;還可以是在教學推進的過程中穿插微型訓練等。
總之,“導學制” 框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它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相結合,強調尊重學生的理解、張揚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閱讀的能力。但“導學制” 框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和其它教學模式一樣,只是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結構框架和活動順序,是一種在摸索探討中的程式,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絕對不能簡單的程式化、規(guī)范化;如果一味遵循模式,則不能達到更高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張慶著:《我的小學語文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摘要:小學階段正是夯實語文基礎的關鍵時期,根基是否牢固,扎實程度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所以,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對構建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堂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優(yōu)質課堂
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圍繞素質教育的要求,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把握學生的發(fā)展脈搏,根據(jù)學生的情感愛好、認知能力,創(chuàng)設靈活多變的語文教學情境,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讓學生喜歡語文,樂于學習知識,提高教學成效。
一、課前精心準備
1、精心設計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師生想要達到的預期的教學結果或者標準,以語文課標所限定的范圍和語文相應教材內容所應達到的深度是教學目標的確立的依據(jù)。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首要的是確定課堂的教學目標。在教學目標一欄里把知識與能力目標寫出來即可,我們應該把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自始至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我們要靜下心來,從多個預期的教學目標中意義選取,大膽舍取,選擇出最符合學生學習發(fā)展的教學目標。追求高效課堂最本質的含義,為每一堂課,確定一個科學的教學目標,是每一個優(yōu)秀老師必備的能力。
2、精心設計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確保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一個個的環(huán)節(jié),它是教學活動的運動,變化、發(fā)展在時間連續(xù)性上展示所需要經歷的基本階段。常教學目標的達成是至關重要的,任何成功的教學流程都要體現(xiàn)這一點。教師應在學生之前誦讀課文,誦讀課文就是為了透徹理解教材。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對課文中許多不起眼的詞句中蘊含的微妙常常忽然領悟,教學設計的靈感也常常會不期而至。教蛹讀懂是為了引導、指導學生讀懂,這是教師鉆研教材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所以教師鉆研教材是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
二、創(chuàng)設寬松氛圍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能夠讓人感覺到一種安全和自由。在這樣的氛圍中,有利于學生對于信息的獲取以及知識的生成。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運用課件、語青、音樂以及視頻等多種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比較寬松的學習氛圍,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熱情,能夠讓學生自覺地進入到放松的學習狀態(tài)。小學語文是學生對于語言理解的入門階段,小學語文教育面臨的第一任務就是要幫助兒童做好學習語文知識的準備,讓他們能夠適應語文教學的環(huán)境。因此,寬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夠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地尋找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
三、注重語言細節(jié)
優(yōu)質課堂備課要細致,教師的課堂連貫語言也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富有磁性、蘊含感情、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小學生始終處于思維積極發(fā)展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率大大提高。語文教學語言的情感是指語文教師在深刻體會語文教材的思想內容后發(fā)自內心的飽含熱情的真情實感。語文教師蘊含真摯情感的極具表現(xiàn)力的語言能激發(fā)小學生情感的共鳴,促使小學生緊跟教師的思維引導,情感認識不斷變化,起到提高學習效果的良好作用。教學語言控制著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在語文教師富有情感變化的節(jié)奏中,時而激動、時而慷慨、時而婉轉、時而憂傷、時而平靜等等,語文教師在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情感影響下,達到熏陶小學生情感的最佳效果。同時通過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的恰當運用,能有效調控小學生的課堂情緒和轉變課堂學習狀態(tài),快慢得當、輕重有度、張弛適宜的節(jié)奏是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達到為高效課堂增添色彩的目的。
四、凸顯學生主體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曾指出:“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fā)展思維?!边@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好引路者,教會學生思考,凸顯學生主體,這是高效課堂的深化。首先,教師要做好引路者。在語文文本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審美情趣去感悟文本,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導規(guī)律、導知識、導注意點、導能力。同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例如朗讀的方法、文言文翻譯的方法、現(xiàn)代文理解的方法等。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只有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領悟去獲得知識,才是最佳學習途徑,因此,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合作、探究,使學生能真正處在學語文、用語文的情境中,從而自覺、積極地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
五、注重培養(yǎng)習慣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好語文的前提。農村初級中學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不高,除與認知水平和生活環(huán)境有關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習慣差。那么,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哪些習慣,才能促進語文成績的提高呢?
一是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工具書的習慣。運用工具書的習慣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字詞句的含義。促進學生字詞句運用能力的提高。字音、字形、字義需要查字典解決,詞義、成語需要查詞典解決,鞏同查字典、查詞典的方法,養(yǎng)成運用工具書的習慣。有助于提高自學能力。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能促進學生課前獨自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要有針對性、實效性,預習的問題是學生能運用工具書、已有知識、文中注釋能解決的問題,學生在預習的收獲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加主動學習,增強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未知問題的有效注意,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朗讀習慣,朗讀習慣的養(yǎng)成能促進學生對字音的正確朗讀和語言的正確理解。教師要通過范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正確朗讀。在學生試讀過程中矯正學生朗讀的錯誤,逐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朗讀習慣,提高學生的朗讀理解能力。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要與實際緊密結合,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新課標的精神和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育工作者應該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這樣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素質,提高了小學語文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歡.淺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新課程(小學版),2009
關鍵詞 中學語文 教學模式 建構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標對語文教學提出新的目標要求,結合現(xiàn)如今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我們不能忽視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模式理論、建構主義理論、心理學以及非指導性教學理論的指導下,提出“導—讀—思—練”教學模式,旨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良好的閱讀過程中,使學生深入思考,發(fā)散思維,通過有效的練習,最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能力。
“導—讀—思—練”教學模式圖示如圖1:
1 導讀的重要性及方法
“導”即引導,向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選擇能觸動學生的材料或者學習信息,設置一些學生親身經歷過或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情景,能使學生產生聯(lián)想,主動去思考想象,就是一種無聲的策略性引導。教師通過“導”的過程,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法:首先,情景法導入。教師通過場景設置,使學生能夠切身體會課文,融入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之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情景法導入既可以作為新課程的導入,也可以做新舊課程之間的過渡,是課程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它直接影響著學生接受后續(xù)內容的興趣。從教學目標出發(fā),這種導入方法否定了以傳授知識為目標的注入式教學,使教師講授知識改變?yōu)閷W生自主探求知識,把教學的核心放在思維的發(fā)展與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從教學內容出發(fā),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與教學重點相互關聯(lián),同時,又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為學生后期的探索、發(fā)現(xiàn)預留出一定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探索、發(fā)現(xiàn)、解決等能力;從教學結構出發(fā),這一方法著重以學生自主觀察、自由聯(lián)想為主 。其次,展示法導入。展示法導入可分為語言描繪、圖像展示、實物展示、活動展示等具體展示方法。教師可通過語言、圖像、實物展示,或是設定一個相關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奮點。給予學生直觀的感受,再通過精要、生動的講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導學生逐步接近知識結構。
2 閱讀與朗讀的有機結合
即閱讀、朗讀。通過“讀”的過程,加深課程印象,利于課程理解。要學生切身體會“四感”,就離不開“讀”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憑借自身對課程的理解經驗和情感積累進行范讀,使學生對課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起到一個向導的作用。在教師范讀使學生對課程有了初步了解以后,讓學生通過自讀,來主動走入課程深部,啟發(fā)學生自身對于課程的理解和感悟。
3 思維的創(chuàng)新價值
即思維、思考。中學語文教學要摒棄“應試教育”的教學目標,注重學生思維的發(fā)散與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首先要做的就是質疑討論。新課程所堅持的觀點是,自專制通往民主,自封閉過渡到開放,由學科通往學生經驗的途徑。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觀念中提倡避免教師單方面的傳授和安排,應注重課程的創(chuàng)新與價值。在教學過程,配合具體教學內容,加深師生之間的互動,增加學生的自我體驗,鼓勵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加強學生的參與能力與對自我的肯定。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尋找并追求以實際的參與中尋求體驗,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求發(fā)展。 教師根據(jù)語文教學的新課程特點和學生在現(xiàn)實學習過程中常遇到的教學難點提煉出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設置疑問,對學生進行相關啟發(fā),并(下轉第134頁)(上接第128頁)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對課程進行思考,提出問題。這樣,讓學生產生質疑后自覺、主動地叩開知識的大門,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認知能力,積極、努力地進行自我探索。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持不同觀點或者是錯誤觀點的學生,要保護好他們的積極性。通過質疑討論,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也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相互學習,不斷進步。其次要做的就是總結感悟。在質疑討論過后,或是課程結束的最后,設置“總結感悟”的過程,通過概括課程內容、談談學習感受等一系列方式,讓學生自我思考、總結。這樣,不但能夠鞏固知識,開啟學生感知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 切實行動,助力教學模式完整
即練習、鍛煉。在語文教學模式中,“練”是必不可少得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練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檢查學生學習的效果,發(fā)現(xiàn)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以便完善,學生通過練的環(huán)節(jié),可以完成自我檢驗,查漏補缺。
口述練習對教學模式非常的重要??谑鼍毩暟ǎ罕痴b原文、概括大意、談感受等教學方法。通過口述練習,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能夠使學生的表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寫作練習同樣不可忽視。寫作練習包括:命題寫作、模擬創(chuàng)作等教學方法。通過寫作練習,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語言組織能力的提高以及寫作能力的進步。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教育工作者們的共同努力,人們逐漸接受新課程改革的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學習方式,改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不良影響,越來越多地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加強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
無論什么樣的教育和學習,都應該順應一個大致的方向進行。而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模式上卻存在著許多具體問題。本文正是為了解決這些具體問題而做的一個研究課題。其目的是探索出一條適合新課標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路子,為中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提供一個有利條件。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去,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痹诮虒W過程中師生之間必須進行平等地交流,才能激發(fā)師生之間的心靈碰撞,才能產生智慧的火花?!皩Аx—思—練”教學模式就是要創(chuàng)設一個能產生智慧火花的活躍的語文課堂氛圍。
“導—讀—思—練”教學模式的實施及應用,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熱愛學習、樂于學習。這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包括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學生身邊和生活中挖掘材料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皩Аx—思—練”教學模式的實施及應用,同樣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積極進行獨立思考,發(fā)散思維,使學生主動參與進學習中去?!皩Аx—思—練”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學有所成。
關鍵詞:語文教學 激發(fā)興趣 創(chuàng)新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69-01
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本應是師生用心感悟、激情交流、智慧碰撞的場所,而現(xiàn)實卻往往是“講者諄諄、聽者藐藐”,是我們的語文課本失去了魅力?還是我們的語文教師沒有了水準?亦或是我們的學生不懂得欣賞?究其根本,是語文課堂缺乏吸引力,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呢?那就要我們語文教師做好語文人,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
一、去繁就簡,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
教師的導課對于引入新課、提高課堂效率有很大作用,但學生經過課前預習,都知道學哪一課,此時再按部就班地導入,有多余之嫌。因此,我把導課改為學生說課,即說說自己的預習收獲與不懂之處。學生說課的內容包括:泛讀課文,認識生詞,課前設置的習題,自讀提示的內容等。如此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習慣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評議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更有利于課上閱讀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創(chuàng)新教學,調動語文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激活思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營造輕松民主的氛圍,使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
在課堂上建立師與生,生與生和諧友愛的關系,時時處處,人人都能受到贊賞和鼓勵,使學生經常伴有輕松感、快樂感和成功感,這樣,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創(chuàng)造性自會得到激發(fā)。如用“你的想法很獨特,能夠做到多方面的思考,但是如果你再換個角度去想,那會更精彩”來代替對學生思考片面性的批評和指責,鼓勵他們更進一步去思考,逐步使學生敢于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
2.知識遷移,激活思維,使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教學中要善于把豐富的課外知識和書本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供一個廣闊的空間,同時也大大激活了思維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講解《本命年的回想》一課中,在講到“送灶王”這一風俗時,學生們都很好奇什么是“送灶王”,于是我暫且將這一問題保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搜集關于“送灶王”的文字、圖片、視頻,然后進行課堂交流。學生在文字的想象中和圖片視頻的直觀感受下,理解了這一風俗習慣,還打算在下一個新年也要親自“送灶神”。通過課內外知識的遷移,學生的思維被真正的激活了,不僅理解了文章,還升華了情感,創(chuàng)新的能力也就在這點之中逐步形成。
3.鼓勵新見,激發(fā)爭辯,讓學生樂于創(chuàng)新
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異議以辯論的形式進行爭議,從你爭我議的唇槍舌戰(zhàn)中發(fā)散思維,各抒己見,可以更大程度地使學生樂于創(chuàng)新。如學習《狼專題》后,學生圍繞是應該獵狼還是應該護狼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獵狼方從保證其他物種、保護人類安全、保證狼群質量等方面強調獵狼的必要性;護狼方則從狼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維護生態(tài)平衡、勇敢團結、充滿母愛等方面給予有力的反駁,雙方充分調動知識積累強化立場,巧妙抓住對方的破綻猛烈攻擊,機警犀利的言辭和活躍創(chuàng)新的思維讓人驚嘆!最后大家在總結陳詞中一致認為,看待任何事物都要關注其兩面性,學會辯證地看待和處理問題。這種全新的思想,創(chuàng)新的結論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在激烈的爭論中,學生既享受了辯論的樂趣,又開闊了思維,使課堂生氣勃勃,自然就對語文學習充滿了興趣。
三、教無定法,提高語文學習興趣。
學生語文興趣的提高離不開老師辛勤的教導和科學的教法。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非常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力求讓課課都有新鮮感,堂堂都有吸引力。
第一,對不同文體的課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時同一文體的課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例如同是寫景抒情散文,講《三亞落日》時主要是采用“朗讀體會法”;講《濟南的冬天》時,采用了“聯(lián)想導引法”,講《秋》采用了“審美品析法”。多種教法結合,達到“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效果,因課制宜,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第二,充分利用學校教學資源——多媒體進行教學。運用電教媒體聲像并茂、視聽結合的特點,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迅速把學生帶入濃厚的學習氛圍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朱自清的《春》這篇情文并茂的散文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春的美景,給人以美的享受,激發(fā)學生對明媚春天的熱愛及奮發(fā)向上的熱情,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上“欣賞感知”課。當美麗迷人的春色奇景伴隨著悅耳動人的音樂出現(xiàn)在屏幕上時,學生伴隨著春光明媚、萬木爭榮的美景,對春天的熱愛贊美之情溢于言表。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四、拓展課堂,拓展語文學習興趣。
在信息化的現(xiàn)代社會,知識急劇增長,課堂學習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汲取知識的需要。因此語文學習應打破課時、教材的束縛,把學習的觸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延伸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去,讓學生在大環(huán)境,大渠道中學習,發(fā)展,拓展語文學習興趣。
首先豐富課外閱讀,要“廣采百花”,讓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如同空氣般滋養(yǎng)學生,如陽光般照耀學生的心靈,讓每一個學生的血液里都充滿著豐盈的語言。
一、實施課改,改變教學觀念
首先,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和主動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長,教師要不斷了解、分析學生的差異情況,使不同的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fā)展,每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有求知欲、有創(chuàng)造力的個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使學生主動自覺地接受教育。
其次,不把考試分數(shù)、平時課堂答問題的正確與否,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把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綜合起來評價學生。
最后,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現(xiàn)實,重視多維素質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強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注意學生創(chuàng)造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使每個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二、實現(xiàn)“兩個轉變二個優(yōu)化”
初中語文課改勢在必行。那么,語文教學應該如何適應課改呢?筆者認為語文教學走向“素質教育”,必須實現(xiàn)“兩個轉變二個優(yōu)化”。表現(xiàn)在:
(一)努力實現(xiàn)兩個轉變
(1)教學模式由傳統(tǒng)的講解轉變?yōu)閱l(fā)教學。在舊的模式下,語文教學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學方式。大到篇章,小到字詞,全是老師說了算,“滿堂灌,滿堂問,一言堂”的局面隨處可見。學生毫無獨立性可言,只是一個個記憶的機器,它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我們必須打破舊的傳統(tǒng)模式,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掌握材料,省去機械傳輸所造成的大量時間的耗費。
(2)教學思維由機械模仿轉變?yōu)閯?chuàng)造性思維。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不是被動地機械復制,而是積極地對客觀世界能動反映。授之以漁,把學習知識的規(guī)律和方法教給學生,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方式獲得知識。語文教學無非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然而這幾種能力的提高,無一不是靠學生自己的反復實踐活動。老師要推學生一把,讓他們下水自己游,告訴要領,還要隨時把握水中情況,以便指導;而學生之間互相糾正與彼此豐富,更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二)進一步搞好兩個優(yōu)化
(1)優(yōu)化教學及反饋體系。一個完整的教學系統(tǒng)一般包括教學實施和反饋兩個相互依存的過程,它們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針對這兩個過程的不同特征,我們應遵循分層次教學原則。應堅決摒棄“大鍋飯”式的平均主義,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堂結構、教學情景,使全體學生人人有壓力,個個有動力,激發(fā)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優(yōu)化教學評價體系。在應試教育中,對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jù)是升學率的高低,學校評價學生的惟一標準就是分數(shù)。于是考試成了老師的指揮棒,分數(shù)成了學生的存在價值。這樣,人為地加大了師生的雙方心理負擔,嚴重違背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在教學評價中應徹底摒棄惟分論、惟升學率論,由看誰的課講得好,到看誰對學生指導得好;由看誰對問題分析上得透,到看誰的學生學習效率高。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得到最優(yōu)化的過程。
三、初中語文課改中常見問題
(一)不能正確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雖早已成為廣大教師耳熟能詳?shù)目陬^禪,但真正做起來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新教材為教學只提供了基本的內容,并未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學法指導,學生如何去學、如何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還需要教師去指導、去點撥。特別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可以說隨時都需要語文教師的扶、幫、引,因為課程門類增多,內容擴大加深,對學生學習的要求大大提高。為此,語文教師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將自己的聰明才智、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創(chuàng)造個性滲透于研討教材的過程中,涌動于課堂教學中,把語文的學法指導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精心構思教案,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材,力求做到課前備課兼顧學法,課堂教學法,課后輔導點撥,強化學法,讓學生得到的不僅僅是一條魚,而且還有鉤“魚”的方法,學生才有吃不完的“魚”,才有樂趣吃“魚”,使靜態(tài)沒有生命的教材內容“活”起來,具有探索性地研究問題,引導、啟迪學生探索問題,從而實現(xiàn)教學重心,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移,徹底改變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位。只有這樣才能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實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目標”。
(二)追求形式,忘了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