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九年級化學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課前教學;實際需要;設計教學
一堂課成功的關鍵取決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態(tài),如學生沒有積極主動參與,思維處于抑制狀態(tài);課堂氣氛沉悶,那么教師就很難教學,更談不上課堂教學效果。而課題教學效果又取決于課前教學的設計,根據(jù)自己教學的實際談談課前教學設計的一點體會:
一、根據(jù)學生生理要求設計教學
從初中學生的生理特點看,學生正處于大腦發(fā)育時期,學生大腦的可塑性很大,如果引導不好就會抑制學生的大腦,使學生大腦處于被動狀態(tài),學生就會在課堂上感到疲倦,學生就不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那么你這堂課就是你在唱獨角戲,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先從有趣的實驗、講授有關的化學史的故事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大腦處于積極活躍的興奮狀態(tài),產(chǎn)生求知欲,在課堂上發(fā)揮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教學
初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已知到未知、由宏觀到微觀,如果符合這個認知規(guī)律,學生的學習難度就會降低。例如在教學中從學生已知的事實來說明未知的道理,那就會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我在氧氣的應用過程中推理得到氧氣支持燃燒、供給呼吸的性質;從二氧化碳滅火的應用,推理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質等。任何學習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激發(fā)學生先前的經(jīng)驗,溫故而知新,使學生的學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這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三、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設計教學
如果一堂課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把知識點設計的高高的,學生好似聽天書,照搬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根據(jù)學生實際教學,課堂就會變得死板僵化,從而失去活力。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交流、討論活躍思維,使他們能主動參與在教學中,這樣教學才會取得好的效果。
總之,在教學設計中一定不能只是以教師的單方面去設計,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實際需要來設計,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紹凱.初探提高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有效性的策略.課程與教材研究,2011(12).
關鍵詞:九年級 化學教學 情境創(chuàng)設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廣泛應用,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的綜合化趨勢,以及科學技術發(fā)展周期的日益縮短都使傳統(tǒng)的教學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而且世界一流的教育必須是創(chuàng)新人才大量涌現(xiàn)的教育,必然是為搶占世界科技發(fā)展制高點而不斷提供一流人才的教育。在這樣的形勢下,以知識為載體,以情感為動力,以思維為紐帶的師生素質和人格不斷提高的師生共振類型的教學系統(tǒng)應運而生。要構建師生共振的教學系統(tǒng),首要的問題就是教師在教學中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實施情境創(chuàng)設在化學教學中方興未艾,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上顯示出了勃勃生機。情境創(chuàng)設有機的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一把學習的快樂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感覺到學習不再是一件受苦的事情,而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偉大的游戲[1]。
1.情境創(chuàng)設的原則
1.1目的性原則
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要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就應該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有機地將這些目標整合在情境中。
1.2啟發(fā)性原則
啟發(fā)性原則反映著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是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公認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在兩千多年前已被我國偉大教育家孔子及古希臘大思想家蘇格拉底所重視。九年級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教育,他們在這一階段的學習,將對他們今后乃至一生的化學學習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應注意情境的啟發(fā)性,要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能夠引導學生的獨立思考,要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為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并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由理性認識向實踐轉化創(chuàng)造條件[2]。
1.3真實性原則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教育不能離開生活而獨立存在,建構主義非常重視情境的真實性,真實的情境來源于日常的生活,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啟迪意義,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教師創(chuàng)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情境可以改變以往學生對知識刻板的、不完整的、膚淺的認識狀況,能夠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喚醒,使學生真正從內(nèi)心深處感受到他們所學所想不再是與現(xiàn)實生活或實際無關,就會不由自主的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1.4多樣性原則
單一的格式化與程序化的情境,容易使學生的學習變的枯燥、單調。很難使學生對學習化學產(chǎn)生持久的熱情,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變化,不同的教學過程,選擇和組織不同類型的、鮮活的教學情境,不斷的給學生的學習以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勢必會得到保護并不斷高漲[3]。
1.5主體性原則
情境創(chuàng)設的根本的目的不是教師的教。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依據(jù)不同學習者的智能特點,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適合于學生的實際,才能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才能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才能得到逐步的提高。
2.情境創(chuàng)設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2.1情境的引入
中學生受生理和心理的影響,對新鮮的事物總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在我們奇妙的世界上,千百年來醞釀出的和化學相關的故事,對九年級的學生更是有著極大的吸引力。這些故事或驚險離奇、或感天動地,大都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它們或見于史書記載,或見于人物傳記或見于民間流傳等,取材極為廣泛。課堂上教師一個動人的故事,能夠很快的使學生的學習進入的角色,在愉快的情境中快樂的學習化學知識,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樂趣,.端正學習化學的態(tài)度,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智慧火花。
2.2 情境的體驗
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在教學中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從學生的發(fā)展著眼,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和運用教材,為學生構建“生命課堂”,無疑會使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得到激發(fā)。如果說情境是帶有情感色彩的特定教育教學場景,那么體驗就是學生認知內(nèi)化的催化劑。沒有體驗,感知就不會深刻,沒有體驗就不會有自我構建,更不會有創(chuàng)造的發(fā)生。體驗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會使學習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化學源于生活,源于實踐,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教學中,作為教師應根據(jù)學生、教學內(nèi)容、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現(xiàn)實的、有吸引力的、鮮活的、富有生活氣息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化學習興趣與動機的情境。通過緊密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社會生活現(xiàn)象的情境,使學生獲得體驗,才可使化學知識形象化,讓學生的知識轉化為生產(chǎn)力,給學生帶來榮譽感和化學的價值感,從而促進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
因此作為化學教育工作者要做一個有心人,經(jīng)常收集一些與生活有關的教學資料,將知識巧妙的融合到生活情境中,就可以使學生學得有趣、學有所得。
2.3情境的拓展
人類社會的進步發(fā)展與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息息相關。二者相輔相成??萍嫉陌l(fā)展是人類知識和智慧的結晶。在九年級化學教學中教師結合科學知識和科學素材創(chuàng)設出適宜的學習情境,并適當?shù)募右酝卣共粌H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整體性、規(guī)律性、獨特性的認識,提升學生學習生活的經(jīng)驗和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探究的心理,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提升了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結論
總之,作為學科教學過程的情境設計相對于今天的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來說可能是微觀的,可是微觀的事物中常常包含著最有豐富內(nèi)涵,最有生命力的東西。構建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標的具有良好的靈活性與變通性的教學情境,符合時代的要求,方興未艾,己被很多的教育工作者認可與積極實踐。
參考文獻:
[1]林素琴、江孟.化學課堂氣氛沉悶的教師主導原因分析及其調控措施[J].化學教學, 2007,6,20-23.
化學是一門九年級剛開設的新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較多,學生學習的熱情較高,教師應正確引導,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績。本期我擔任九年級化學教學任務,這些學生基礎高低參差不齊,相對而言1班學生基礎較牢,成績較好;而4班學生大部分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教師要做好每一個學生的工作,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進步。
二、教學總體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教學具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學習,學生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得到發(fā)展。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身邊一些常見物質的組成、性質及其在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中的應用,能用簡單的化學語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學概念,初步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了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認識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3.了解化學與社會和技術的相互聯(lián)系,并能以此分析有關的簡單問題。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
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能提出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的信息,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能用變化與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化學現(xiàn)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4.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初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逐步樹立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觀念。
3.感受并贊賞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4.逐步樹立珍惜資源、愛護環(huán)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的觀念。
5.發(fā)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6.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的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
四、具體措施
(1)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在教學中,要堅決防止只重講授、輕視實驗的偏向。在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學生愛護儀器,節(jié)約藥品。
(2)積極開展化學課外活動。
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開闊知識視野,培養(yǎng)和發(fā)展能力,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課外活動的內(nèi)容和方式應,靈活多樣。在活動內(nèi)容方面可包括聯(lián)系社會,聯(lián)系生活、結合科技發(fā)展和化學史,以及擴展課內(nèi)學過的知識等;活動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實驗、舉行知識講座,化學競賽和專題討論,或組織學生制作教具,進行參觀訪問等。在組織課外活動時,應注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3)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等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相應的化學用語,結合化學用語聯(lián)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記憶,又有利于加深他們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
(4)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對于學生打好化學學習的基礎十分重要。為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lián)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些實驗,以增加感性知識。要采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在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后,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讓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制法和用途間的聯(lián)系,并注意加強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
五、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二周(9.1~9.9)緒言、物質的變化和性質,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第三周(9.10~9.16):走進化學實驗室(參觀化學實驗室,怎樣進行化學實驗,怎樣設計實驗)、單元測試。
第四周(9.17~9.23):空氣、氧氣。
第五周(9.24~9.30):制取氧氣,單元測試。
第六周(10.1~10.7):水的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凈化。
第七周(10.8~10.14):保護水資源、最輕的氣體、單元測試。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構成、元素、離子。
第九周(10.22~10.28):化學式與化合價、單元測試。
第十周(10.29~11.4):期中復習及考試、試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機動
第十二周(11.12~11.18):質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9~11.25):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單元測試。
第十四周(11.26~11.2):金剛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單元測試。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燒和滅火。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和熱量、使用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和煤的綜合利用、單元測試。
第十九周(12.31~1.6)第二十周(1.7~1.13):期末復習。
【關鍵詞】實驗探究;互動教學;組織與實施
Nine grades of chemistry experiment in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organ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ree steps
Fu Jiheng
【Abstract】“The outline of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 Trial)” pointed out that, to change the course of the tendency to concentrate on teaching knowledge, emphasize the formation of active learning attitude, make students obtain the process of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as learn to study and form the right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o change too much emphasis on receptive learning, rote, mechanical training statu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willing to explore, diligent hands, training students the ability of collect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the ability to acquire new knowledg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This i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and method proposed the new challenge——establish “chemistry explor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Key words】inquiry experiment; interactive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1 “實驗探究互動型”教學模式的功能
(1)九年級化學“實驗探究互動型”教學模式能夠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體性,特別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現(xiàn)實和長遠意義。
(2)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探究互動型”教學最能體現(xiàn)學科特點,又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在培養(yǎng)興趣、掌握知識的同時,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促使他們在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發(fā)生深層次的變化。
(3)初中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認知過程,主體是學生。采用“實驗探究互動型”教學模式,可充分發(fā)揮教師與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充分利用教材、日常生活及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等實際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己動手做實驗,自由發(fā)表意見,開展討論,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2 “實驗探究互動型”教學模式的組織與實施
在課堂教學中,圍繞著九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好奇心強的特點,努力尋求一種體現(xiàn)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模式。于是,本人對教材中的科學探究的模式(提出問題,查閱資料,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收集數(shù)據(jù),整理材料,表達與交流,得出結論,反思與評價),加以改進,本著“低起點,多臺階,小步走”的原則,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探究學習的方法和步驟,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形成了“實驗探究互動型”教學模式。組織與實施過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教師強化示范為主,學生領悟模仿為輔(稱為“教師拉著學生走”)。
在此階段中,教師要做到四點:(1)教師根據(jù)教材和課標及學生興趣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實驗。(2)教師講解、分析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3)教師根據(jù)設計思路和方法進行演示實驗。(4)教師選擇并布置學生要模仿的實驗主題。學生要做到兩點:(1)理解和揣摩教師的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2)根據(jù)教師的要求,學生模仿設計并進行實驗。
案例一:對蠟燭及其燃燒產(chǎn)物的探究之對燃燒產(chǎn)物的探究:
(1)提出問題:蠟燭燃燒產(chǎn)物是什么?
(2)查閱資料: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蠟,石蠟是石油分餾產(chǎn)品,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碳氫化合物,它燃燒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提出猜想:蠟燭燃燒產(chǎn)物可能為水和二氧化碳氣體。
(4)設計實驗方案:二氧化碳氣體的特性是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用澄清的石灰水來驗證二氧化碳氣體的生成。用什么樣的儀器?考慮到蠟燭燃燒生成的氣體和水不好收集,因此把氣體導出的方案不可取??梢圆捎迷诨鹧嫔戏秸譄姆桨?。
(5)進行實驗:用一干燥而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燒杯,迅速注入少量清石灰水并振蕩。
(6)收集數(shù)據(jù):燒杯內(nèi)壁有水霧;石灰水變渾濁。
(7)整理材料 :水霧的形成是有水生成的表現(xiàn);石灰水變渾濁是有二氧化碳生成的表現(xiàn)。
(8)得出結論:蠟燭燃燒產(chǎn)物為水和二氧化碳氣體。
學生經(jīng)過這樣一個觀摩的過程后,無論從思想上還是方法上都對實驗探究都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于是,教師趁熱打鐵,給出材料:探究酒精燃燒后的產(chǎn)物是什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熟練實驗探究的方法和過程。一旦實驗成功,學生會有很大的成就感,激發(fā)了他們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在培養(yǎng)他們化學科學素養(yǎng)的同時,又增添了學生對化學學科主動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第二階段:以學生設計和實驗為主,教師引導和幫助為輔(稱為“教師引著學生走”)。
在此階段中,教師要做到三點:(1)教師根據(jù)教材和課標及學生興趣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實驗主題。(2)教師提供理論幫助,適時指導學生的實驗設計思路和方法。(3)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學生要做到三點:(1)學生小組討論和協(xié)商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2)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建議,初步進行實驗。(3)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實驗評價進行反思和評價。
案例二:雙氧水分解催化劑的再探究
在學習了雙氧水制取氧氣中二氧化錳作催化劑起催化作用的知識后,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催化劑的特點,本人充分利用教材中給出的素材,引導學生自己設計了如下實驗探究:
(1)提出問題:氧化銅能否作雙氧水制取氧氣的催化劑?
(2)查閱資料:氧化銅和二氧化錳都屬于金屬氧化物,故性質相似。催化劑的特點是:1)能改變其它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2)在化學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不變;3)在化學反應前后,本身的化學性質不變。
(3)出猜想:氧化銅能作雙氧水制取氧氣的催化劑。
(4)計實驗方案:分三個小實驗進行。
1)探究氧化銅是否能改變雙氧水的化學反應速率。
2)探究氧化銅在化學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是否改變。
3)探究氧化銅在化學反應前后,本身的化學性質是否改變。
在學生整個探究過程中,本人融入學生之中,不斷巡視各小組的表現(xiàn)情況,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結果,實驗現(xiàn)象明顯,實驗結論明確,學生們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這樣的探究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親身體驗到類似于科學家發(fā)明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有利于創(chuàng)新個體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三階段:以學生獨立設計和實驗為主,教師鼓勵和評價為輔(稱為“學生摸著石頭走”)。
在此階段中,教師要做到兩點:(1)教師根據(jù)教材和課標及學生興趣的要求設置不同的實驗主題。(2)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學生要做到五點:(1)學生選擇自己小組感興趣的實驗主題;(2)學生小組討論和協(xié)商實驗設計的思路和方法。(3)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設計和操作。(4)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實驗評價進行反思和評價。(5)學生對教材中的實驗探究活動素材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
圖1
案例三:對分子運動性質的探究
第三單元課題2分子和原子一節(jié),分子有運動的特性。教材P50有濃氨水和酚酞溶液的實驗,目的是驗證氨分子的運動性。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
知識背景:酚酞是一種酸堿指示劑,遇酸不變色,遇堿變紅色,濃氨水呈堿性,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
現(xiàn)象:B和C燒杯無現(xiàn)象,A 燒杯中的酚酞溶液變紅色。
結論:C 中的氨分子運動到A中使酚酞溶液變紅。
教師演示完本實驗后,學生經(jīng)過認真的分析和思考后,對此實驗進行了創(chuàng)新:
有的學生把實驗裝置改成如圖所示:將滴有酚酞試液的濾紙放在試管中,試管口塞上一團脫脂棉。用滴管吸取濃氨水,滴在脫脂棉上。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無色酚酞從右到左依次變紅。(圖2)
有的學生把實驗裝置改成:將滴有濃氨水的濾紙放在試管內(nèi),管口塞上一團脫脂棉。用滴管吸酚酞試液滴到脫脂棉上。
習成績,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F(xiàn)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從上學期末考試的情況來看,這些學生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
習習慣、行為習慣。這樣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進步。從考試情況來看:優(yōu)等生占8%,學習發(fā)
展生占30%??傮w情況分析: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熱情不高,不求上進。而其
中的優(yōu)等生大多對學習熱情高,但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識拓
展和知識的綜合能力等方面不夠好,學生反應能力弱。針對學生以上特點,本人在分類復習時重點把學生的基礎知識抓好
抓牢。
二、成績經(jīng)驗
(一)、扎實做好教學常規(guī)工作jsgzzj/
1、認真鉆研教材,中考考試說明,對教材,考試說明中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
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2、加強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管理,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教師指導下學
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場所,但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完成一個任務的學習花的時間較多致使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
標無法完成。
(二)、搞好培優(yōu)轉差工作
對于部分偏科的學生引導他們不斷強化,突破重點,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提升興趣。我還和班主任保持密切聯(lián)系,隨時把
握偏科學生學習情況,為他們出謀劃策,排解困難,并利用課余時間個別輔導,開開“小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考
入重點高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尊重他們的人格,以表揚為主,和他們交談時,
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發(fā)現(xiàn)挖掘他們的閃光點,以達到喜歡老師并喜歡學習你所代課程,成績自然也
就提高了。
(三)、抓好復習備考工作
1、趕好進度。3月底前上完全部課程,進入總復習。
2、重視“雙基”知識的復習,深挖其內(nèi)涵和外延。。努力提高復習效率。高效的復習應該是激活學生已存儲的基礎知識,
并在此基礎上適當拓展、拔高,鼓勵學生勇于去嘗試,去探索未曾觸及的知識內(nèi)容。
3、重視解題過程的分析,掌握不同題型的解題程序和思維模式特點,對不同的解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使之形成能力結構
。
4、養(yǎng)成認真審題、主動思考、自我“解惑”、準確表達的好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思維品質。
5、重視相關學科的知識、解題方法在本學科中的聯(lián)系與應用。
6、加強實驗這一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復習,提高解決綜合實驗題的能力。
7、做好各復習階段的時間分配
(四)、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
在教學交流方面,我們積極參與同科教師相互觀摩課堂教研活動,我還走出校園,參加了中考研討課與其他兄弟學校研討
中考的復習課,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經(jīng)過一學期的辛勤勞動中考取得以下成績:b+:1人,b:10人,c+:31人,c:35人,d:5人。
三、存在問題與教訓
由于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方法不對,經(jīng)過多次復習學習成績都未得到明顯提高特別是對化學方程式、化學式記憶,
在今后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平時多積累,記憶,不要等到學完一起來記就更難。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過一學期的努力,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也得到了提高,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
關鍵詞:現(xiàn)狀分析;教學建議
文章編號:1008-0546(2013)05-019-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初三化學復習是初中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在學生學完初中化學知識的全部內(nèi)容后進行的一次系統(tǒng)、全面地回顧與整理,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讓學生對各部分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進一步鞏固初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強化基本技能和熟練基本方法,另一方面也要能讓學生在化學學科思想、科學方法、對科學探究過程的體驗等方面得到提升。讓學生深刻認識化學知識結構的內(nèi)部聯(lián)系,形成學科觀點,以學生的需求作為中考前復習的根本目標。筆者近來對二十幾所初中學校進行了聽課調研,對目前初中化學復習的一些不佳現(xiàn)狀進行了分析,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完善對復習教學的思考,提高復習教學效率。
一、現(xiàn)狀分析
1. 各階段復習的目標不清晰
初中化學總共有十個月的教學時間,用七個半月左右教完新課,用兩個半月的時間復習,這是很多學校的普遍做法。然后在兩個半月的時間內(nèi)分為三輪復習,第一輪用五周時間對課本內(nèi)容按章節(jié)進行梳理,第二輪用兩周時間根據(jù)中考重點、熱點進行小專題或題型復習,第三輪用兩周時間進行綜合練習、模擬訓練,而在三輪復習中有許多學校沒能設計好各階段的復習目標,只是按照時間進行簡單的安排。
2. 復習教學內(nèi)容缺乏設計,復習課的形式單一
第一輪的復習課復習流程基本上是師生共同回憶原來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根據(jù)課本順序對相關知識進行梳理,很多是新課內(nèi)容的濃縮,然后完成課堂訓練題,最后師生共同討論習題,解決習題中存在的問題;第二輪的復習課基本上是學生先做題,在學生練的基礎上師生進行評講;第三輪則是對學生練習卷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集體解答;總之,在教學中缺乏教學設計,沒能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并建構合理的知識框架。
3. 迷信復習參考資料,忽視教材的作用
由于復習階段很多學校都會為學生增訂學科復習指導用書,于是有的教師就迷信現(xiàn)成資料的使用,按照現(xiàn)成教學資料的內(nèi)容按部就班地進行復習,而把課本丟在九霄云外。
4. 進行題海戰(zhàn)術,糾錯不徹底,學生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
根據(jù)筆者的調研,目前也有許多教師十分相信或不自覺地運用題海戰(zhàn)術,特別是5月份以后,各地區(qū)、各校的模擬卷接踵而來,大多數(shù)學校的教師是來一份做一份,害怕少做一份而使復習效果受到影響,缺少了教師對試卷的選擇與思考;由于練得多,帶來的問題是講評來不及,對學生的錯誤分析不到位,糾錯工作更不能落實到位,此方法更嚴重的影響在于造成對學生仔細審題、認真思考、規(guī)范答題的習慣與能力的培養(yǎng)缺失。
二、教學建議
1. 指導思想正確,實現(xiàn)教學公平
由于初中教學階段屬于義務制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以學生的需求為教學目的,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作好充分準備,因此,在復習教學過程中要能正確面向全體學生,特別要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作好充分準備。
2. 有據(jù)有序,方寸不亂
俗話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比粼趶土曤A段教師對復習沒有方略自亂陣腳,學生肯定處于混亂狀態(tài),所以在復習階段教師要做到“三個力戒”。①力戒無序。此時教師要根據(jù)前階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科知識、學科能力的情況,有序規(guī)劃好復習階段的內(nèi)容復習,讓學生溫故知新。②力戒無效。到了復習階段教師感到?jīng)]有什么好講,該掌握的掌握了,有的內(nèi)容也無法把握,導致復習階段的隨意性增強,就像有的人說:腳踩西瓜皮,手拿爛泥巴,走到哪里滑到哪里,滑到哪里糊到哪里,導致最后復習低效,甚至無效。③力戒浮躁。通過前階段新課內(nèi)容的學習,復習階段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新鮮感逐漸下降,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會感到學習的枯燥,會出現(xiàn)一些狀態(tài)不佳或情緒不穩(wěn)定或犯莫明其妙的錯誤等,此時,教師不能亂方寸,應該靜靜地思考一下,分析其中的原因,對癥下藥,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教師應該是學習心理健康的輔導教師,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對其進行有效的引導,讓學生在喜歡化學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特別是遇到困難時能關心、鼓勵、幫助他們,使學生在復習階段具有穩(wěn)定、積極、陽光的心理狀態(tài),并將這種狀態(tài)帶入考場。若復習工作能在有序、專注、高效的節(jié)奏下進行,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3. 尊重教材,發(fā)揮教材的基礎性和挖掘教材隱含性
通過對中考題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許多中考試題是由教材知識點、能力點衍變而來,是對教材的基礎內(nèi)容進行組合、加工和發(fā)展,教材成為中考試題的基本來源和主要依據(jù),所以在復習階段一方面要立足教材,充分發(fā)揮好教材的基礎性作用。
4. 優(yōu)化教學設計,保持復習課的新鮮感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于這種經(jīng)驗的介紹和講解。根據(jù)這種理論,在中考復習教學中,我們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將知識寓于情景之中,讓學生去感受和體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另外從學生貯備的知識來看,由于通過近一年的化學學習,學生的知識已經(jīng)不再是零起點,從學生的思維特征來看,他們也已經(jīng)具備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根據(jù)以上的認識和分析,在復習教學中一定要重新審視所復習的內(nèi)容,通過教師的反復思考設計出與常態(tài)不同的教學過程,而是一種新穎有效的學習情境,重新燃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沉淀,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新鮮感,讓復習課充滿活力。
如:滬教版《金屬的冶煉與利用》復習時創(chuàng)設如下情景。
[情景1]:茶葉罐中有一包干燥劑,它既能吸水又能吸收氧氣,因此也叫“雙吸劑”。該干燥劑是一種灰黑色粉末,在空氣中逐漸變成紅褐色。某同學利用所學化學知識推測該干燥劑的主要成分可能是鐵粉。請你設計一些方法來證明該同學的猜想是否正確。
通過四個情景的設計來復習鞏固金屬的有關性質、金屬防護的有關知識、鞏固鐵的冶煉及有關知識的運用。同時,每節(jié)課都留有幾分鐘自由活動的時間,讓學生自我復習或自我完善或學生與學生之間提問或學生向教師提問或教師的個別輔導,確保每位同學都有收獲。
5. 切實糾錯,預防錯解
俗話說得好:“學生的正確解法往往是模仿,而學生的錯誤卻是一種創(chuàng)新?!币虼?,要學會向“錯誤學習”,幫助學生糾錯過關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得分手段。我們采取的方法是:一是將平時測試中常出現(xiàn)的錯例收集、整理,建立糾錯日記,針對錯例寫出分析,包括思維方法、知識漏洞、同類錯誤等,并讓學生自我糾錯,同伴交流,然后教師在交流過程中對學生仍然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和督查,及個性問題面批解決,減少同類錯誤的發(fā)生。二是強調解決問題的過程化分析,讓學生牢固掌握常規(guī)方法解決問題,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個性化發(fā)展。
6. 適度的專題訓練,養(yǎng)成規(guī)范答題的習慣
關鍵詞 : 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九年化學的學習內(nèi)容并不是十分的難,作為入門教科書,其所講述的內(nèi)容十分的淺顯,但相對于物理或是生物來說,作為中考必考的一門理科課程,它的學習時間只有一年,但卻同樣要為高中三年的課程打下基礎,所以許多初中化學老師十分的苦惱,若是只為了應付中考而教便是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不負責,可是深入,有可能會引起學生反感。顯然,利用好課堂時間,最大化的講授化學知識,提高課堂的有效率十分的重要。因此需要足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對于化學的探索性,提升學生課內(nèi)外對化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很有必要。
一、抓住學生的視線,吸住學生的聽力
1.了解他們上課的心理,充分利用九年級化學的趣味性
每天上不同的課,在不同時間段上課,每個時間段學生對于課堂的興趣都會有所差異,心情也會有所改變。早上前兩節(jié)課,學生對于課堂并不反感,相對的,十分的積極,之后就會越來越覺得煩悶。這是教師們都有所體驗的,因此對于前兩堂課的老師來說,講課只要不干枯平乏,課堂的有效性都不會差。不過九年級的化學課通常都不會在這兩節(jié)里,所以,上課時需要充分的關注學生,不僅關注他們的回復,更關注他們說話的神態(tài)。好的老師知道如何讓學生卸下疲憊,可以通過過一些化學小笑話,講授些化學趣事,做些趣味小實驗,問些簡單的化學問題,比如說燃燒是不是一定要有氧氣參與?通過學生們的回答,在親自演示下不需要氧氣參與的燃燒反應,增加學生對于燃燒反應的理解。既可以解除學生的疲憊心理,又能夠加深理解,一舉兩得。當他們積極主動時,可以問他們?nèi)绾畏直婺硞€反應為氧化反應這類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使得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2.善用教學工具,最大化形象化學知識
在講氣體這章,區(qū)別不同集氣瓶里的氣體(氧氣,二氧化碳等)時,可以當場展示,設置懸念,讓同學們親眼觀察到帶火星木條的變化,以此引出各種氣體的性質及特性,縱使早就從生活經(jīng)驗中接觸過各種氣體,復燃的火焰讓人眼前一亮,自然能多吸引學生的主意,引起學生對氣體的疑問。或是利用好多媒體技術,通過動畫或是ppt來展示整個過程,讓學生們加深印象,形象化各種化學物質。如此一來,相對于干枯的講課,自然就抓住了學生們的眼球,讓他們愿意看愿意聽,好奇來聽,好奇去看,這樣的教學課堂能夠讓他們充分的思考問題,提出問題,關心生活,培養(yǎng)出他們對學科的興趣。
二、避免誤區(qū)理解,謹慎拓展知識
在九年級化學中,學生們由于是初學,很多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需要逐一的記憶理解,然而正是由于此,會出現(xiàn)很多的理解誤區(qū),或是背誦理解。比如說對于燃燒反應通常都會覺得一定要有氧氣參與,酸一定要有氫離子,諸如此類的理解誤區(qū)。所以需要教師提前整理好資料,每過段時間進行一次知識的梳理,比如說學完酸堿這章后,將溶液這章的概念再過一遍,避免學生學完以后再次理解進入誤區(qū),當然如何安排課程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況。
除卻課本上的知識以外,更要注意下課外知識的延伸,圓要越畫越大,所接觸的面積自然也就越來越多,但是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涉獵要根據(jù)課內(nèi)知識而定,尤其是化學。適當?shù)恼n外引入自然是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興趣,但是過多的探究與課外內(nèi)容,并不利于他們理解,反而會鎖住他們的思維。例如在學習酸時,多多介紹一些酸的種類和分類方式是好事,但是過早地引入有機酸卻不是什么好的選擇,因為它的知識面需要很廣,而且需要綜合性來思考酸堿各類物質分類的標準。所以在拓展知識時,盡量要在課堂上介紹些有助于理解的內(nèi)容,才能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理解加強,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避免寶貴的課堂時間浪費在沒必要的講解上。
三、結語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步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十分的重要。九年級化學是整個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增加九年級化學的課堂教學有效性,不僅要把握住學生的心態(tài),充分掌握教學知識,還需要增加教學的合理性,教學的趣味性,教具使用的充分性。 要充分發(fā)揮九年級化學的趣味性,淺易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好奇心,最大化的提高學生的理解性,接受新的學科及學科知識。各種實驗的演示,會增加學生的注意力,抓住他們的視線,吸引住學生的聽力。進行誤區(qū)理解查處,能夠使得學生們的理解更加的透徹,合理的知識拓展,讓他們更加專注于學習。
參考文獻
[1]江存春. 九年級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 學周刊,2014,31:57.
【關鍵詞】化學概念;有效性;教學策略
初中九年級化學教材中大約有70個概念,第一章至第四章出現(xiàn)的化學方程式近30個,第八章概括了重要的酸、堿、鹽、氧化物的性質及它們相互反應規(guī)律,這些都是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能把這些包括物質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化學量和化學用語等基本概念弄清,并能準確地運用概念,那么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由此可見基本概念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但學生往往對概念理解不深不透,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失去學習信心。針對這些情況,我在教學別注重概念的教學。具體做法如下:
一、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概念
1.通過化學實驗導出概念
如在形成“催化劑”和“催化作用”概念時,做好氯酸鉀加熱分解的幾個對比實驗。學生觀察到加熱氯酸鉀時放出氧氣速率較慢;加熱二氧化錳時不放出氧氣;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時,放出氧氣的速率很快。這時再把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后的剩余物進行分離,把黑色的二氧化錳烘干、稱量。又把干燥的二氧化錳和氯酸鉀一起加熱,放出氧氣速率仍很快。這樣學生不僅建立了催化劑的概念,即“一改變”“二不變”,而且掌握了獲得概念的方法。又如在“質量守恒定律”概念教學中,在提出“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后,教師先做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的實驗,然后讓學生分組做氫氧化鈉和硫酸銅的反應、氯化鈉和硝酸銀的反應、氯化鋇和稀硫酸的反應等實驗,這樣學生就基本能歸納出概念,達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2.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例如,“元素”這一概念,學生對“總稱”不理解,更不理解“元素”只有種類而無數(shù)目的意義。我就用比喻:元素和人類,原子和一個個人聯(lián)系起來,問題就簡單化了。學生已知道:白人、黑人……都是人,總稱“人類”,只能表示種類,沒有個數(shù)的意義,這跟元素的意義是相似的;而一個個具體的人又有白種人、黑種人、黃種人之別,因此既有種類又有個數(shù)的意義,這跟“原子”的意義也是相似的。這就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和積極性,而且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二、強化理解和類比,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概念
1.在比較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如在講“氧化物”概念時,為了避免學生發(fā)生“含氧物就是氧化物”的錯誤觀點,在教學中有意列出三類化學式:
O2 O3
CO2 SO2 Fe3O4 MnO2 H2O MgO
H2SO4 KClO3 KMnO4 Fe(OH)3
問:每類物質各由幾種元素組成?哪一類是氧化物?接著提出一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為什么?”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反復推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關鍵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對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講清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
內(nèi)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的總和。而外延則是概念的范圍對象。講清概念的內(nèi)涵外延的做法,應該啟發(fā)學生抓住定義表述中關鍵性的字、詞、詞組。例如:講分子的概念r應強調“化學性質”這一詞組和“一種”兩字。試想,如果將分子概念中的“化學性質”簡化為“性質”。或刪去“一種”二字,分子的概念不是面目全非就是范圍對象大了。經(jīng)常這樣訓練學生,能提高其記憶概念的興趣,養(yǎng)成善于推敲、分析的習慣。
3.明確概念的使用前提條件
概念往往是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都有其前提條件。如不明確概念的使用條件,在使用中就難免出差錯。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于理解?!叭芙舛取备拍钪械摹耙欢囟?、100克溶劑、 飽和狀態(tài)、溶解的克數(shù)”都是使用溶解度這概念和前提條件。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tài);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shù)。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如說硝酸鉀的溶解度是29.9克,不指明是在什么溫度下是沒有意義的。由其可見,使用概念要注意其使用條件,弄清概念是在什么條件下提出的,適用范圍如何,如不重視這一點,就講不深,學不透。
4.加強新舊概念的聯(lián)系、深化舊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定義“燃燒是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熱發(fā)光的劇烈氧化反應”,而在第二章學習過“鈉在氯氣中燃燒”之后把燃燒定義為:任何劇烈的發(fā)光發(fā)熱的化學反應,叫燃燒。這時為了區(qū)別它們本質的不同,可提出:燃燒是否一定要有氧氣參加?電燈通電后發(fā)光發(fā)熱是否為燃燒?讓學生討論。溫故而知新,可使知識得到升華。
三、精心設計問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概念的能力
在實際運用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主要通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習題來鞏固、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增強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關鍵詞語填空題。此類題故意將定義中的關鍵性字、詞留空,作為填空題讓學生練習。例如,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 )的( )微粒。
(2)選擇題。把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似是而非的說法作成若干條文,按題意選擇答案。例如:對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均一的、穩(wěn)定的、無色透明的化合物
B、均一的、穩(wěn)定的、無色透明液體
C、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
D、均一的、穩(wěn)定的化合物
(3)判斷改錯題。此類題目既可以檢查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可以鍛煉其文字表達能力。例如,下列說法是否正確,不正確的加以改正:
A、物質和氧氣的反應叫氧化反應
B、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叫單質
這樣,通過練習,學生對概念就理解深透、記憶就牢固,運用就不會出差錯了。
四、注意概念的發(fā)展變化,防止絕對化
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由淺到深,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況且客觀事物也是在變化中,人們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思維。為了避免教學上前后矛盾,防止絕對化,必須注意概念的階段性及其發(fā)展變化。例如,對于燃燒,九年級化學第三章指出“可燃物跟空氣里的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熱發(fā)光的劇烈的氧化反應”,第二章“金屬鈉在氯氣中燃燒”實驗中又進一步深化為“任何發(fā)熱、發(fā)光的劇烈的化學反應,都可以叫燃燒”。如果我們把燃燒概念局限在第一章范圍,就會使人誤認為只有氧氣才能支持燃燒。所以講概念時要注意概念的嚴密性,也要注意特殊性、又要防止絕對化。
總之,在化學基本概念教學過程中,要依據(jù)九年學生認知特點和思維能力,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和事實進行分析形成概念,并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理解和加強記憶,再把基本概念運用到解題和生活實踐中,這樣就能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肖紅梅.從課標要求看新課程下的初中化學概念教學[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9):22-25
[2]保志明.理性思維幫助形成基本觀念[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2(4):10-11
【關鍵詞】九年級化學 高效課堂 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101-01
一、主要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
1.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的影響
我國長期以來處于傳統(tǒng)教育體制之下,這也對國內(nèi)的很多初中學校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在初三化學教學中仍然使用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知識填鴨式的灌輸給學生,學生知識課堂上聽課的群體,并沒有將其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出來,在這種“一切看分數(shù)”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的潛能很難得到挖掘,也無法對他們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我們只能通過考試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學生在學習化學的時候也只學到了最表層的東西。但是如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產(chǎn)生了很大的不利影響,很難保證教學目標的徹底實現(xiàn)。
2.社會風氣對教學氛圍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近年來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非常迅速,城市化建設的節(jié)奏也在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生活節(jié)奏也變得更快,普遍出現(xiàn)了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青少年處于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心態(tài)必然會發(fā)生變化,雖然學生仍然很努力地在完成學習任務,但只是為了獲得高分,對于深層次的知識并不主動去進行探究和學習。
3.家庭教育會對學生產(chǎn)生很大影響
如今很多家長忙于工作,忽略了和孩子之間的交流以及關心,學生因此很難養(yǎng)成那種良好的習慣和意識,去獨立自主的進行學習。如今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們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會習慣性地進行包辦,孩子們甚至沒有機會將自己的意愿表達出來,同時父母過分的溺愛會讓孩子產(chǎn)生依賴感,不具有良好的自主操作、實踐能力。例如在某節(jié)九年級化學課程上,很多學生不愿意自己動手去清潔實驗所需要的儀器;有一個實驗是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氣,也有很多學生不愿意動手參與進來。
二、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
1.改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習熱情
缺乏主動性對于教學的質量以及學習的成效有很大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改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瘜W課程不僅要學習理論,更好和實踐操作相結合,所以必須要重視化學實驗,這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例如滴水生煙這個實驗中,先準備一個石棉網(wǎng),然后在上面放上干燥磨碎的碘粉2~3g,再準備A1粉0.2~0.3g添于其中,使用玻璃棒充分攪拌混合均勻并堆成小山狀。將玻璃管中預先準備好的水緩慢的滴在這堆混合物上,會立刻有火山爆發(fā)一樣的劇烈反應產(chǎn)生,并且伴隨著大量升起的紫色濃煙。學生被這一現(xiàn)象吸引,注意力自然會高度集中。再例如學習氫氧化鈉有關知識的時候,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好奇,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握手成血”的實驗。這一類的實驗是非常多的,并且多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千絲萬縷的練習,在九年級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轉變教學思想,通過各種引人入勝的小實驗,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習的效果。
2.通過問題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思考
在九年級學習過程中,學生自己思考和獨立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改變學習的思路和方式,因此九年級化學教學中也應該從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圍繞這些問題來進行教學活動的全面開展。例如在學習酸的相關化學性質的時候,學生一般都知道酸可以除銹,所以教師可以圍繞這一點來進行問題的設計,例如除銹后會產(chǎn)生什么顏色的溶液、寫出氧化鐵和鹽酸產(chǎn)生反應生成氯化鐵的方程式等。這樣一來實驗就不僅僅是在講解課本相關的知識,更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進行實驗并且對現(xiàn)象進行分析,最終解決問題。
3.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
九年級的學生馬上會經(jīng)歷中考,屬于壓力比較大的時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九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化學沒有多久,所以使用的教學模式也要更加科學、合理,為今后的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學生之間也應該多進行討論、互動,這樣才能將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調動起來。自主探究這種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將學生的潛能充分挖掘出來,激發(fā)他們身上的主觀能動性,探究式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此,而高效課堂的構建也是以此為基本內(nèi)容的。
參考文獻:
[1]王延芳.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02: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