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外科護理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是公共可訪問的教育資源,給教育者提供全球化的教育資源,幫助其改進課程內容,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職業(yè)院校課程教學改革的注意。外科護理學是高職院校護理學專業(yè)的基礎課程,涉及多方面的護理學知識,而且越來越需要新的和更好的教學方法。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的醫(yī)學教育促進了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臨床實踐的開展,我們在此基礎上,利用強大的交互性,通過實時反饋、調查問卷等形式,應用于我校2016級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外科護理學教學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外科護理學慕課的時間跨度為6個月,內容包括閱讀材料、視頻講座和多種選擇問題,其特點是由教師指導的課程與考試、作業(yè)結合在一起,利用網絡較低的成本縮小師資力量不足帶來的差距,如果學習者達到一定的水平,就可以通過在線測試來確定,鼓勵學生和老師共同參加在線討論,以反饋和分享他們學習的知識內容。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研究共納入2016級護理專業(yè)學生2006名,其中男生556人,女生1450人。所有護生對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表示能夠嚴格按照研究方案完成培訓。2.研究方法(1)教學改革方法。參與了此次學習,當他們登錄“在線課堂”,并且至少訪問了一個學習模塊(視頻課程或作業(yè))時,參與者均完成了我們的在線課程調查。平均來看,大多數同學都有回答“我學到了一些在我的課程中使用的東西”。我們繼續(xù)評估這門課程對他們的專業(yè)教育和實踐的影響,并給以更細節(jié)的網絡問卷調查。這次課程的教學大綱包括流行病學、預防醫(yī)學、診斷學、遺傳學、藥理學等多學科的內容。(2)調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2016級護理專業(yè)2006名學生進行無記名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006份,回收率100%,全部為有效問卷。問卷分3個部分,分別為學生一般資料、對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教學改革的看法、對教學方法及效果的評價。(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
關于2016級護理專業(yè)學生對教學改革的看法,其中有90%的同學很喜歡這種學習方法,80%的同學獲得了該學科的知識,75%的同學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并且提高了臨床實踐能力,87%的同學拓展了專業(yè)網絡學習,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培養(yǎng)了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三研究討論
在為期6個月的在線課程之后,參加實驗的同學們都提高了外科護理學知識,并且提高了他們的整體學習能力。在2006名學生中,有超過90%的同學表示,他們改善了對外科護理學知識理論和實踐操作的認識,重要的是,他們認為通過這門課程學習,提高了他們對相關基礎課程的聯系。完成這門課程的學生中,大多數人(89%)表示,他們獲得了與未來職業(yè)相關的知識。這表明,以適當的教學基礎設計的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可以改善學習效果而從中受益。通過增加與網參與者的互動,充分地認識到改變一個人的知識并不一定會轉化為她們的實踐或行為。不過,當前研究尚存一個局限,由于我們的數據是基于自我評估而非客觀測量的,因此,無法準確地調查課程參與者的能力。因此,未來的研究可能更多是對結果的客觀評估,比如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對護生職業(yè)生涯的影響。醫(yī)學教育,包括基礎和臨床醫(yī)院,仍然是護理學的支柱。外科護理學是相互關聯的學科,影響了很多的護生的職業(yè)定位。過去十年技術的進步,為醫(yī)學專業(yè)學生繼續(xù)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機會。在線教育,尤其是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成為學校教育的主力,也作為學生繼續(xù)教育的重要補充,并讓學生們認識和掌握了相關疾病的新的治療方法和指導方針,更新學生的知識儲備。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MOOCs)是一個在線教育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無論位置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參加課程。然而,這些在線資源和課程的影響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調查。為了提高我們的調查的價值,在學生完成整個課程的過程中及結束之后,我們將所有調查問卷通過電子郵件發(fā)給參與的學生?;谀壳暗难芯吭O計,抽樣偏差可能并不一定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正如之前所解釋的那樣,但是,回憶偏差,尤其是在理論上,反應偏差可能會對我們調查的有效性產生影響。毫無疑問,在當前的設計中,我們無法控制調查的數據受選擇偏差的影響,然而,調查參與者和課程參與者并沒有顯著差異。鑒于調查參與者和課程參與者在年齡、性別和完成率方面沒有顯著差異,我們認為目前的研究有效性對得出的結論是能夠支撐的。
1.1對象
選取我校2011級四年制中職護理專業(yè)在校生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化分組法將研究對象所在班級按順序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按所在班級分為對照組(102人)和觀察組(104人)。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基礎技能水平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研究結果測評時排除厭學或因其他原因中途可能退學的學生。
1.2教學方法
在實踐教學安排上,兩組學生均為同組教師授課,在教學時數、授課內容、基本技能步驟分解及成績考核標準均一致。
1.2.1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即:一聽(教師講,學生聽)、二看(教師示教,學生觀摩)、三練習(學生自主練習,教師指導)。
1.2.2觀察組教學方法
觀察組采用微格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向觀察組學生說明微格教學法的目的、具體程序、評價方法與標準、階段性任務等,在課前設計實施方案及教學路徑并分發(fā)給學生,使其能積極參與每個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將教學實施地點放在實訓中心的微格教室中,教室內配備微格教學的相關設備及教學系統,可控制相關攝像系統、錄制教學過程中的聲音和圖像,以便對講課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信息記錄用硬盤存儲或刻錄成光盤,師生可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或光盤對教學過程進行點播、測評與觀摩。微格教學的具體做法為:將完整的操作項目分解成多個可獨立操作、易重復、可測量的具體步驟,對每一步動作提出具體訓練目標和評價標準。這樣,將復雜的教學過程分成獨立的操作子項目,每個子項目時間控制在5min~10min;并將每個子項目規(guī)格化、規(guī)范化,使學生分步驟、有重點地訓練各項環(huán)節(jié)技能;同時,攝錄系統將教學過程全部記錄下來,師生針對整個教學過程及子項目的技能練習環(huán)節(jié)共同研討分析,并反饋于技能訓練中。
1.3效果評價
①學生實踐技能評價。課程結束后,評價學生實踐技能。為排除主觀因素干擾,考核時實施教考分離制,安排授課教師除外的教師考核,依照統一的學科實踐考核標準,實踐成績?yōu)橐罁缶V要求完成的技能綜合總成績。②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采用自行設計的學生測評表評價教學效果,含10項內容: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自我意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身形象、自我成就感、評判性思維的養(yǎng)成及對實踐教學的整體感受,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分為非常好、比較好、好、一般、差5個等級,得分越高表示教學效果越好,總計100分。③學生對教師教學技能的評價。采用教學能力評價表調查兩組學生對教師教學技能的評價,該表結合師范院校的教師教學技能評價表自行設計,將教學技能分為10項,每項技能得分為10分,均有不同的評價條目,總計100分。調查問卷均在所有實踐課程結束后統一發(fā)放給護生填寫,采用統一指導語、不記名、當場收回的方式。觀察組和對照組學生均按時參加技能考核,成績有效,調查問卷均發(fā)放206份,回收206份,有效率100%。
1.4統計學方法
所測數據輸入電腦建立數據庫,并進行邏輯核查,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兩組學生實踐技能考核得分比較
對照組實踐技能考核得分83.29分±6.10分,觀察組得分90.22分±5.09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86,P<0.01)。
2.2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對教學效果總體及各分項目的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兩組學生對教師教學技能評價比較
在對授課教師的教學技能評價上,觀察組與對照組在板書、演示兩項技能上的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8項技能的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3.1微格教學可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微格教學組學生的外科護理實踐成績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微格教學模式對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上均有效。微格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實踐教學的“教師示教—學生練習—教師評價”的了三段式教學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具和實踐模型加強學生的感官印象;同時,利用多媒體攝錄系統拍攝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對教師示教及自我練習的過程有一個整體、系統的認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微格教學法將拍攝的教學過程用于教學反饋、評價和教學效果的完善,學生通過合作研討、分析、評價自作練習中的不足,并尋求進一步完善,可激發(fā)其探究意識,提高其創(chuàng)新意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微格教學法要求學生在訓練中不斷完善自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調動其自我訓練、自我評價的積極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評價分析不斷提高、完善,調整自我學習能力及行為,有助于提高其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使學生在提高實踐能力的同時又完善了自我。張洪等指出,采用微格教學法,學生通過小組協作學習,不僅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被他人觀察、評價的對象,這種相互交流反饋,為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自我意識和表現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此外,學生通過交流、評價、反饋、改善,自我學習能力及學習效果得到了提升,可增加學生的自我成就感,激發(fā)自身形象的塑造;教學評價及反饋貫穿教學的全過程,有利于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
3.2微格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教師技能,促進師資隊伍發(fā)展
實施微格教學組的學生與傳統教學組相比,在對教師在導入、提問、講解、教學語言、變化、組織、強化、結束8項教學技能的評價上有顯著差異,可見微格教學可促進教師能力提升,凸顯其教學主導地位,這與劉燕南等的研究結果一致。岳定權指出微格教學將教學過程分為教學設計、教學展示、教學反饋、教學修正,教師分別擔任指導者、觀賞者、評價者、幫助者,學生擔任設計者、主持者、評價者及修正者,微格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是動態(tài)交融的。因此,微格教學法在提高學生能力的同時也促進教師業(yè)務素質的提高。微格教學法優(yōu)化了教學手段,同時將授課過程微格化,激發(fā)教師對課程的關注度和對技能改革的熱情。在進行微格教學前,教師需對教學過程進行精心設計才能保證教學過程的有序性及完整性;同時,微格教學中攝錄系統將對教學過程進行攝錄,因此,要求教師需在課前做充分準備,將操作程序標準化、科學化,這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嫻熟的技能、豐富的臨床經驗為前提;其次,微格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有良好的調控能力;這些都可有效促進教師技能的培養(yǎng),有利于師資隊伍的發(fā)展。
3.3微格教學可優(yōu)化教學調控,有效展現教學效果
微格訓練的特殊性在于將復雜的教學過程分解為若干教學單元,利用錄像反饋使教學行為具有可觀察性、可操作性和可描述性,實現教學技能訓練的有效調控。傳統的外科護理實踐教學的三段式教學模式缺乏完善的反饋、調節(jié)機制,而評價恰是微格教學的主要反饋方式,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微格教學評價是以教學行為的改進為目標所進行的一種價值判斷活動,教學評價階段以學生自由表達為主,這種學生自主性的表達將評價主動權歸于學生,更能反映評價的真實性、具體性,師生相互評價有利于彌補不足,從多個視角完善教學效果,彌補了教師評價的單一性和主觀性;其次,微格教學模式在特定的微格教室中進行,有可控制的攝錄設備、訓練環(huán)境、完整有效的反饋系統,師生可及時了解訓練效果,將教學的反饋信息有效地應用于教學過程,優(yōu)化了教學調控,提高了教學效果。
4小結
1)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常規(guī)授課,按照教學大綱及試驗大綱要求,針對每項內容及技能操作先講解示教,然后學生分組練習,教師針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糾正,最后抽查考核。此教學方式為大多數醫(yī)學院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方式。
2)實驗組。采用情景教學法,同樣按照教學大綱及試驗大綱要求,對相關教學內容及技能操作項目運用先進、復雜的情景帶入等方式進行教學。a.情景模擬:將相關教學內容及技能操作項目融合到具體的相關情境中,引導學生按照教師假設或實體布置的相關案例思考問題,隨著案例情境的逐漸發(fā)展,使學生連貫、有序、形象具體地掌握相關內容,且記憶深刻。如在教授《損傷患者的護理》此項目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假設有病人在馬路中間發(fā)生車禍,進而需要緊急處理,從而引導學生從生命體征判斷,急救復蘇,現場包扎,現場轉運等方面主動思考處理方法,條理清楚地掌握所學內容。b.分組討論: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將相關案例布置后,學生利用模擬模型為載體,分組討論相關操作要點,然后選出代表進行匯報,一人解說,一人操作,匯報結束后由其他組同學及教師進行點評,糾正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找到優(yōu)點供其他組同學借鑒,反復強化練習,從而達到教學大綱要求。分組討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能力,在教授過程中可取得良好效果。c.綜合模擬訓練:在學生將所有單項操作練習掌握完畢后,教師設計綜合病案情景,將各單項練習游記聯系起來,是學生將各項技能操作融合掌握,便于臨床實際運用。如在模擬人員受傷的病案環(huán)境中,設計不同角色,讓同學扮演醫(yī)生、護士、患者等,各司其職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如需手術處理可將巡回護士、器械護士讓同學分開扮演,從準備手術器械、刷手、穿手術衣、戴手套等方面系統地將所學護理技能展示出來,教師根據同學訓練效果做針對性點評,糾正錯誤,并強化練習,加深記憶,使同學講所學知識融為一體,為己所用。
(一)教學效果
1)教學效果調查,將教學效果評價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部分滿意”和“不滿意”,向兩組同學發(fā)放調查問卷,進行無記名調查,并且在調查結束后將問卷回收,統計結果。
2)考核結果調查,將所有操作項目教學完畢后,制定統一標準進行考核,分為單項考核及綜合考核,綜合考核由多人配合完成,考核時分別記分,考核標準分為“優(yōu)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并且將考核成績進行統計。
(二)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軟件,兩組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顯著性。
二、結果
1)問卷調查結果統計。發(fā)放問卷105份,回收105份,經整理和分析后,有效回收率為100%,實驗組學生教學效果滿意度為94%,對照組學生滿意度為83%。實驗組學生普遍認為通過情景教學法可以將書本內容更直觀地展示出來,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此種方式教學可以更好地調動自身學習主動性,加深記憶,增強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成績,并且普遍認為自身實驗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都得到了較大提高;對照組學生認為傳統教學方式缺乏趣味性,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且在學習中師生交流較少,缺少互動,容易滋生厭學情緒,學生外科護理技能掌握熟練程度較低。2)兩組學生技能考核結果。通過考核,實驗組學生合格以上人數為50人,合格率為96%;對照組學生合格以上人數為41人,合格率為77%,結果表明實驗組考核結果優(yōu)于對照組。
三、討論
1)情景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外科護理學這門課程比較注重實踐性及操作性,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比較高,而傳統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對于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比較欠缺,情景教學法恰恰通過引導學生進入相關的案例情境中,刺激學生主動思考,有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足夠多的相關知識,并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意識極高自身動手能力,從而獲得好成績。
2)情景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通過情景教學法可以將不同的單項操作融合起來,設計成綜合的實驗考核項目,在學習中需要多人配合,如果想獲得好的考核成績,就需要明確個人在團隊中的作用,明確個人與團隊之間的關系,通過不斷的練習與磨合,可以大幅度提到學生的團隊配合能力,為今后在臨床工作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奠定基礎。
3)情景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師在運用情景教學法教學過程中,可以設置不同的情景,而學生需要發(fā)揮自身不同的能力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各項能力,如團隊協作能力、自學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在完成相關教學的過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不足
1.1研究對象
我校2010級三年護理專業(yè)120名學生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60名。兩組均使用同一統編教材、同一教學大綱、同一授課計劃,由同一位教師授課。A組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法,B組學生采用病案引導-情景模擬教學法。
1.2方法
1.2.1A組:教師依據教學大綱寫出教案,依照教科書的程序進行講解。采用多媒體教學,以教師講授教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缺乏感性認識。
1.2.2B組:采用病案引導-情景模擬教學法,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過程以典型疾病為主線,由外科護理學教學組教師聯合臨床帶教老師集體備課,討論外科護理學教學大綱范圍內有代表性的病例,如乳腺癌、腹外疝、腸梗阻、闌尾炎等,提供病例相關疾病的多媒體資料和參考書籍。學生以10人為1組,分為6個學習小組。課前1周將病例資料發(fā)給各組,小組長負責組織病例相關問題的討論、分工合作及查閱文獻,學生結合課本和查詢的資料預習相關知識。課堂上每組選派學生模擬真實的病例,授課教師按照病例資料內容,依據教學組編排的診療護理評價規(guī)范引導學生根據病例設置若干臨床情景,每個情景提出若干問題,由每組討論后派代表發(fā)言,各組互相補充、取長補短。最后,教師引導、補充、完善、總結并提出要求和改進措施。各小組在每次課后相互評價,以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1.3考核方法
期末理論考試從本校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閉卷考試,占總成績的70%;實訓操作考試由學生抽簽選取兩項操作,占總成績的30%。同時,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查B組同學對病案引導-情景模擬教學法的評價,問卷統一發(fā)放,當場收回,發(fā)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問卷有效率100%。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B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和實訓操作考試成績均明顯高于A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組學生的成績及問卷結果可見,病案引導-情景模擬教學法較傳統教學法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有助于在以下方面提高學生及教師的綜合能力:
3.1調動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
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病案引導-情景模擬教學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授課模式,學生需要親自查閱文獻、搜集資料,參與備課和講課等活動,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向主動學習、積極探究。這樣不僅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輔導者和引領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2提高了學生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助于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病案引導-情景模擬教學法促使學生完全自主利用學習資源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和分析,這種教學法給予了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以便形成他們自己的臨床思維。學習過程中,在教育者不斷地啟發(fā)、引導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提高自身的知識能力和水平。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共同探討交流,充分體驗相互協作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溝通能力。病案引導-情景模擬教學法通過教師設立的問題情境,學生獲得了廣闊的探索空間,也引導和激勵了學生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
3.3有助于改善學生的臨床處置能力
提高學生的競爭力病案引導-情景模擬教學為學生提供的是臨床典型病例,情景也大多為臨床上遇到的真實情景,使學生仿佛處于醫(yī)院工作任務的實際情景中,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角色扮演等方法將理論與實踐、認知與情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教與學巧妙地結合起來,把課本知識和臨床緊密結合起來,學生在學習中身臨其境,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有助于改善學生的臨床處置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了相互評價的環(huán)節(jié),既能保障學生基礎知識達標,又能提高學生對自己的認知,以促進他們競爭力的提高,使學生成為具有綜合能力的高素質實用型護理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不同服務對象提供個性化高質量的護理服務。
3.4有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護理學專業(yè)課程
開設課程:
1、主干學科: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護理學。
2、主要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醫(yī)學心理學、醫(yī)學倫理學、護理學導論、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急救護理學、預防醫(yī)學、精神護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禮儀、護理科研。
3、主要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臨床綜合實習、社區(qū)實習、論文撰寫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6周。
護理學專業(yè)就業(yè)前景
護理專業(yè)被教育部、衛(wèi)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yè),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wèi)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
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yī)護比例嚴重失調。這為學習護理專業(yè)的畢業(yè)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yè)空間。隨著國際醫(y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各國醫(yī)學界面前。
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y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y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我國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改變,家庭結構卻呈現出小型化趨勢。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疾病譜發(fā)生了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區(qū)醫(yī)療保健工作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關鍵詞】外科護理學 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外科護理學》是護理學的一大分支,也是護理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臨床專業(yè)課程,它包含了醫(yī)學基礎理論、外科學基礎理論和護理學基礎理論及技術,是一門理論緊密聯系實踐、臨床實踐檢驗護理理論的臨床學科。隨著現代護理模式發(fā)展,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她已成為護理教學人員關注和研究的熱點?,F就我院《外科護理學》教學改革實踐過程進行總結。
1 研究對象
選擇我校2006級護理本科學生116名、2007級護理本科學生94名,將2006級學生設為對照組,2007級設為實驗組,年齡20-24歲,平均24歲,兩組學生年齡、錄取成績等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教學改革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實驗組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方法手段,師資人才,評估體系,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體推進改革。
2.1 建立教學與實踐的良性循環(huán)互動
優(yōu)化課程設置,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構建“以人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采取雙軌制的教學計劃,以護理專業(yè)知識和醫(yī)學基礎知識為主線,以人文、社會、心理學等知識為副線齊頭并進,使各門課程之間合理銜接,協調配套,著眼于創(chuàng)新,緊跟社會發(fā)展[1]。發(fā)揮教學醫(yī)院的優(yōu)勢,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實現教學與臨床的良好結合。按發(fā)病機制、病情判斷、并發(fā)癥、治療原則和護理措施來組織,強調病情觀察、判斷、緊急情況處置、危重癥監(jiān)護和健康教育等與臨床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知識點突出護理特色。
充分利用有利資源,加快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的步伐,提高課程和教材的國際化程度和水平,教學內容既體現本學科的最新進展,又維護課程結構內在的邏輯性和整合性,促進交叉滲透。以國際上新的教育理論和思想為指導,借鑒國際上成熟的心理護理教育、教學經驗改革護理教學,突出以人為本的現代護理理念。近年來國內外護理實踐發(fā)生了實質性變化,一是實行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二是實施了以實證為本的循證護理,三是采用了一種新的工作方式——臨床路徑。因此,強調人性化和人際溝通技巧,注重護生護理倫理、護理保健和護理專業(yè)角色的培養(yǎng),讓護生形成一個整體觀念,能夠把服務對象看成是一個由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多維度構成的整體,對生活環(huán)境、生活習慣、文化背景和社會因素影響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有所認識,對疾病治療和預防有較全面的把握,能夠多角度去觀察和理解護理服務的對象,為其提供優(yōu)質的身心整體護理服務[2]。
2.2 優(yōu)化教師結構, 教學團隊“一幫一”結對活動
教研室非常注重教師的選拔和培養(yǎng),選擇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并具有“雙師”資格的臨床專家擔任《外科護理學》的教學工作。在師資培養(yǎng)、教學方式改革、教書育人等方面科學地認識和運用隱性知識[3],積極開展教研室教學團隊“一幫一”結對活動,教師之間形成一股良好的“傳幫帶”相結合、教學相長、教書育人的良好教風。青年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加強學科的研究和管理,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作用,推進教科研工作。
2.3優(yōu)化教學方法—五字教學法
2.3.1引—探究性、啟發(fā)式教學法
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引導學生要經常深入外科病房,查找病例、檢索資料,并在病人身邊真實情景中主動體驗、探索,從而了解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直接掌握疾病護理的特點、難點。例如:圍手術期護理中,必須結合病人自身的特殊情況進行個體化的治療和護理。我們一直認為保持傷口的干燥對于傷口的愈合十分重要,但如今研究已經證明保持傷口的濕潤更有利于傷口的盡快愈合,因為濕性的環(huán)境能夠極大地促進細胞遷移、增殖、分化,形成神經和血管,促進傷口愈合。
2.3.2問—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
注重評判性思維,循證護理理念的培養(yǎng),開發(fā)學生潛力,關注棖?倡導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由教師提出問題,教師在討論中的角色體現多元化的特點,時而是組織者,時而參與者,時而是評判者,時而是引導者。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思維活躍時會有不同于教材、教師觀點的時候,教師要動之以情地鼓勵,觀點偏頗的要曉之以理地啟迪,允許有不同觀點,大膽鼓勵發(fā)散思維。例如:術后壓瘡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壓力、潮濕等,通過查詢相關資料發(fā)現糖尿病、營養(yǎng)不良、貧血等也是壓瘡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以前對于術后壓瘡的預防護理措施中有一項是對骨突部位進行按摩,這些方法好不好? 效果怎樣? 這樣做有證據嗎?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這些方法是否適用于所有患者?在1992 年AHCPR 指出RCT 研究結果表明,按摩會導致局部皮膚血流受阻,局部皮溫下降,甚至發(fā)生組織變性,因此,現主張避免在骨隆突部位進行常規(guī)按摩。
2.3.3案—案例教學法
根據典型案例,組織學生討論。老師挑選典型或疑難病例,學生分組到病房收集病史資料,護理體檢—運用護理程序提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目標—實施護理措施。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鼓勵學生以循證護理的理念進行批判與質疑,寓思維訓練于問題解決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胃腸減壓排空胃、腸道的積氣、積液,有利于更好的暴露手術視野,減少手術并發(fā)癥。胃腸減壓可以減少全麻時的誤吸,減輕術后腹脹、惡心、嘔吐。保留尿管可以避免膀胱過度充盈而造成的腸管上移,影響手術視野,可以避免術后發(fā)生尿潴留。因此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推行的初期我們幾乎都是遵循常規(guī)安置了胃管、尿管。改良LC所進行的術前準備是:免去術前留置胃腸減壓,代之以術前一天禁食產氣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術前晚進適量不產氣流質,術前10~12 h禁食,對于某些患者(比如有習慣性便秘者)術前視情況分別給予口服清潔腸道劑,或開塞露塞肛,或清潔灌腸。免去術前留置尿管,代之以術前1~2 d進行床上排便訓練,術前排空膀胱。
2.3.4演—情景模擬教學法
實戰(zhàn)演練,組織學生角色扮演,教師進行指導和點評,要讓學生體會到師生間、同學間合作的歡愉,使優(yōu)秀生有所得,后進生有所獲。例如:對高血壓病病人術后出院的健康教育指導,讓“護士”和“病人”進行有關休息和運動,情緒調節(jié)、飲食護理、藥物療效觀察及病情監(jiān)測等方面的指導,提出模擬要求,通過對角色的塑造和模擬,增強學生的真實感和現場感。
模擬練習的使用:生理驅動型模擬系統它能夠模擬人體真實的病理生理特征以及臨床實踐中經常遇到的各種病例和救治場景,模型人的各項生理指標會自主發(fā)生相應變化。我院護理實驗中心在利用規(guī)范化培訓標準來培訓護生進行“青霉素過敏性休克救治”的過程中,采用了一種與國際接軌的新模式——“簡短理論講授+分項技術練習+綜合模擬演練+錄像分析總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開展床邊教學或教學查房和實習護生教學。學生10—18人一組,在病房或示教室授課,鍛煉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教案書寫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2.3.5 研—研究性教學法
教學要從學生的經驗和體驗出發(fā),密切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教師不僅要增加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演講、辯論、表演以及觀看影視、錄象等活動成分,而且應打開校門,引導學生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進行社會調查,參與社會實踐,并及時引導學生收集資料、舉辦展覽、壁報等活動,安排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選擇不同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等。
2.4 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師生交流溝通。
教學活動中的教與學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社會交往中形成的一種特有的社會現象,是集約化、高密度的多元結構的溝通關系,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現象。我教研室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所提供的強大資料庫和開放性軟件系統平臺,極大地滿足了教師與學生個性化、高效性的教育需要,不僅為學習者提供很大的交流學習機會,也為教學管理提供了多種便利,進一步促進了護理教育的發(fā)展。學生可以通過向教師發(fā)電子郵件、在網絡電子論壇(輔導答疑)、QQ等方式與教師進行實時或非實時的交互。
2.5 優(yōu)化考核方式,完善評價標準
在教育評價上,注重考量學生的綜合能力。改變單一的閉卷考試方式,探索實驗、口試、現場操作、課題研究等多種考試、考核形式。學生的課程總評成績由討論發(fā)言、論文撰寫、社區(qū)實踐、臨床教學等多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態(tài)度、知識、能力的評價和綜合卷面考核來確定,在成績中體現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進一步淡化學生對過分細化成績的追求,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抓好課堂評估、課程評估、終末評估、師資評估“四個評估環(huán)節(jié)”,采取專家督導、同行評價、學生評價三者結合的方法,使評估更具有規(guī)范性、綜合性、指導性。有老師明確提出要建立考核反饋機制,建立課后網絡聯系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如對階段測驗、大作業(yè)、主題作品要及時講評,而且講評時要淡化分數,注重實質性評價,以能給學生有效的指導為講評的宗旨。有效應用多次性考核結果,可隨時指導學生改進學習。如教師能對多次性考核結果加以認真地反思,必將會不斷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3 結果與評價
下發(fā)問卷調查表,發(fā)放問卷共210份,全部收回,有效問卷100%。課程結束時兩組學生進行理論、實踐考核比較。
兩組學生問卷調查情況,見表1
表1 2006級護理本科116名學生對《外科護理學》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
項目
有很大幫助
有較大幫助 沒有幫助
班級
06護本
07護本
06護本 07護本
06護本 07護本
(116人)
(94人) (116人) (94人) (116人) (94人)
對促進基礎課與專業(yè)課的銜接
50
54
53
40
13
對引導理論與臨床問題聯系
40
70
67
24
9
對規(guī)范操作,提高實踐效果
53
51
59
40
4
3
對激發(fā)學習興趣
46
52
70
42
對觀察病情、分析及
46
60
56
31
14
3
處理問題能力提高
對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能力
52
59
59
35
5
對溝通能力的提高
55
53
59
41
2
對循證護理理念、 批
22
50
45
43
49
1
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注:表1顯示95%以上的學生贊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4 討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外科護理學教學中教育方式的創(chuàng)新,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肯定,促進了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首先,創(chuàng)新型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以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為目標,注重社會對護士知識、能力、素質要求,著力構筑完美的人格教育,加強了護理學生專業(yè)責任感、使命感,更好的服務社會。其次,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理念,建立教學與實踐的良性循環(huán)互動,優(yōu)化課程設置、優(yōu)化師資結構、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考核評價標準,培養(yǎng)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針對外科護理學教學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和弊端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全面提高外科護理學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效果。
參 考 文 獻
[1]劉宇,張靜平,葉曼.護理模式轉變下護理專業(yè)教學改革的思考[J].現代護理,2007,7(13):21.
[2]劉書銘.構建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的課程體系[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3,21(5):5.
1文獻的概念及其分類
文獻是通過載體記錄的知識,載體是文字語言附著物,是物質形態(tài)。從古至今,載體有竹簡、紙張、磁帶、磁盤、光盤等??萍嘉墨I是記錄、保存、交流和傳播科學知識和思想的一切著作的總稱。其分類包括:①一次文獻即原始文獻。②二次文獻。在一次文獻基礎上加工而成,常稱為“檢索工具”,如目錄、索引、摘要等。③三次文獻。通過檢索工具(二次文獻)收集原始資料(一次文獻),加工整理成的綜合性文獻資料,如綜述、述評、年評、指南等。④零次文獻。
未成文的口頭傳遞的信息,或手稿之類的資料,即還沒有傳播載體。
從上可以看出,綜述既不同于原始論文,不屬一次文獻,也不是論文的摘要、索引或書目,不屬二次文獻,而是一次文獻高度濃縮的產物,是把多篇相關文獻綜合加工而寫成的三次文獻。因此,綜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學術動態(tài)快,是獲取信息、促進科研、指導實際工作的有效途徑。
2文獻綜述的特點
綜述包括現狀綜述——成就性綜述、回顧性綜述——動態(tài)性綜述和專題爭鳴性綜述三種。其特點如下:①資料來源是拿別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對象是文獻資料,不是人或動物。③內容涉及面廣,信息濃縮、精煉。④敘述性的表現手法,以事實為基礎,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評論。⑤引文多,有很強的參考性。
3撰寫文獻綜述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信息時代的特點如文獻數量多、增長快,內容分散,重復交叉,語種增加,知識老化加速,質量下降,時滯嚴重等,呼喚著護理綜述文章的出現,使其顯得非常必要。此外,綜述是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研究(科研分為創(chuàng)造知識、修改知識、綜合利用知識),寫作綜述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是促進護理學科發(fā)展、成熟,促進人才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再則,綜述提供回溯檢索文獻線索等,以上說明文獻綜述的撰寫顯得非常重要。
4寫作步驟
4.1選題
①選取護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②選取位于學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術、新動向或矛盾焦點的問題。③選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礎的題目。④選題要大小適度。⑤希望在雜志發(fā)表的綜述,應注意期刊的要求??傊x題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個相符:與個人主觀條件相符、與自身客觀條件相符、與護理進展現實相符、與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獻資料
4.2.1對文獻數量和質量的要求:①數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資料最好>100篇。②質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獻發(fā)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過5年;專業(yè)分析,資料來自本專業(yè)學術期刊、核心期刊的論著性文章;國別分析,資料來自本課題研究的先進國家、權威機構、有威望的專家;主題分析,引用資料的主題與自己的選題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順查法。順年查找,由遠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遠,從當前開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獻。③追溯法。又稱篇后文獻檢索法,是利用已發(fā)表綜述后的參考文獻進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檢索工具:有目錄、索引、文摘等類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yī)藥衛(wèi)生)、《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技術)、《中國醫(yī)學文摘》和《國外醫(yī)學》等。②英文工具。美國《醫(yī)學索引》(IM)、荷蘭《醫(yī)學文摘》(EM)、美國《生物學文摘》(BA)、美國《化學文摘》(CA)等。③聯機與光盤。中國生物醫(yī)學光盤數據庫(CBMDISC)、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聯機數據庫(MEDLINE)等。④網上檢索。中國生物醫(yī)學數據庫、美國國立醫(yī)學圖書館數據庫、中醫(yī)藥信息檢索系統網上數據庫等。
4.2.4檢索途徑:①題名途徑(主要按書名、刊名檢索)。②著者途徑(按作者姓名檢索)。③分類途徑(按文獻所屬學科類查)。中國圖書分類法規(guī)定,“R”是醫(yī)藥衛(wèi)生,如R4為臨床醫(yī)學,R47為護理學,R248為中醫(yī)護理學,R5為內科學等。④主題途徑(按規(guī)范化術語即主題詞查)。
4.3整理加工文獻
①閱讀(瀏覽、粗讀、精讀;應確定優(yōu)先閱讀的文獻)。②整理、分類、篩選。③綜合組織(可按主論點、分論點組織論證材料,確定論證方法,安排層次結構)。④擬定提綱,完成全文。
論文關鍵詞: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臨床實習,內科護理
臨床實習教學是護理學教學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臨床實習時間內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護理思維能力,將護理理論知識與護理實踐能力最大化結合是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為此,我們對湖北醫(yī)藥學院2005級護理學系本科實習生在腫瘤科嘗試性地實施了以問題為中心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PBL教學模式,并與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比較,確實收到了較好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
1 PBL教學法實施
按大綱要求,實習學生輪轉腫瘤科時間安排為3周,我們選擇已完成內外婦兒等其他專業(yè)實習任務,最后來我科實習的學生做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6人,一組安排在腫瘤一病區(qū)做為試驗組,采用PBL法帶教,另一組安排在腫瘤二病區(qū)做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方法帶教。在具體實施中臨床實習,試驗組一般是一名教師帶教3-4名學生,這符合PBL教學法所要求的小班學習,教師向學生講解臨床實習所應掌握的常見病例診治和實踐技能要求,向學生說明PBL教學的目標和具體安排。學生每天上午跟隨教師所在護理小組進行查房或操作,由相應的帶教教師負責指導。在帶教中,除了讓學生熟悉臨床工作程序、掌握臨床操作規(guī)范外,還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醫(yī)學風險意識和醫(yī)學倫理知識。在空閑時間,將學生組織起來通過PBL教學法進行理論自學、病例討論、書寫臨床資料和臨床技能培訓等。
我們在內科護理學臨床實習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遵循二步法:①問題呈現②問題解決。
1.1問題呈現
PBL包含的問題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焦點,是影響PBL教學效果的關鍵論文怎么寫。腫瘤患者往往都有基礎病史和并發(fā)癥,涉及到全身的各個系統,這使得學生在臨床實習中,可以遇到許多真實的臨床場景,也幫助帶教教師提出各種好的臨床問題,以食管癌患者的護理為例,首先由帶教教師帶領學生在病床前收集病人的資料,主要由學生執(zhí)行,帶教教師在旁協助,事后指出不足并提出問題,如:①要對該患者進行護理評估,需要收集哪些資料?②護理診斷是什么?③你的護理計劃,護理措施有哪些?④如何進行護理評價?等[1] ,要求實習學生自己收集相關資料然后進行小組討論,最終形成統一意見后做以匯報。問題的設置除內科護理知識外,還可以是外科護理、基礎護理等方面的問題,由于學生已系統地學習了護理專業(yè)的全部課程,并已完成了其他專業(yè)的實習,理應有這個基礎,也有這個能力完成上述的任務。
1.2問題解決
我們按照經典PBL教學要求,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由帶教教師和3-4名所帶學生組成。這一過程可在第二天進行。學生在討論前通過網絡資源、圖書館、參考教科書溫習和查找資料獲取相關理論知識,在討論與問題相關的臨床資料和信息時,學生密切合作,相互間彌補不足。針對所提問題進行自由討論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見解。如:我們要求學生在接觸典型病人前,將有關食管癌護理實習摘要組織好學生的討論及相關知識的引導和啟發(fā),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臨床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考核
考核分為對教師考核和對學生進行考核臨床實習,對教師主要進行問卷調查,對學生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出科考試進行考核,出科考試采用綜合評定,最終成績由理論+臨床實際操作組成。理論考核采用閉卷方式進行,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將試題分為記憶(50分)、理解(28分)和應用(22分)3部分,滿分100分。臨床實際操作按臨床操作熟練程度評定,分優(yōu)、良、差三等并折算成相應的分數,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t檢驗,評價兩組學生在腫瘤內科護理學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應用方面是否有差異。
2效果
兩組學生的出科考試成績統計結果見表1,在總分和記憶部分兩組比較沒有差異,這可能是由于實驗組進行PBL學習的時間較短,所學內容占整個考試內容比例不大所導致的。而在理解和應用部分,實驗組則優(yōu)于對照組,有明顯差異(p﹤0.05),說明PBL教學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增強了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多數學生認為通過PBL帶教,在文獻檢索和閱讀能力、主動發(fā)現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總結問題和撰寫論文能力及信息共享和協作精神的培養(yǎng)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對帶教教師的問卷調查顯示,①PBL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②在輔導學生的同時對帶教教師的知識更新也非常有幫助,促使自己主動學習。③PBL提高了帶教教師通過查閱文獻解決問題和撰寫論文的能力。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考試總分、記憶、理解和應用成績比較(分, ±s)
班別
人數
總分
記憶
理解
應用
實驗組
16
82.2±3.7
37.6±5.3
26.1±2.6*
19.1±3.4*
對照組
16
79.3±4.1
38.8±4.8
【關鍵詞】 心肌梗死 病因 護理措施
(一)護理評估
1.護理病史及心理社會資料 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生時,病人極度不適,護士應重點收集有關病人疼痛的情況,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質、劇烈程度、持續(xù)時間,以及是否出現惡心、嘔吐、心衰、休克等表現。急性心肌梗死疼痛劇烈,使病人難以忍受,往往產生瀕死感,使病人處于恐懼之中。此外,看到醫(yī)護人員緊張的搶救工作以及身處陌生的、充滿儀器設備的冠心病監(jiān)護病房也易使病人由此產生不安、擔心、焦慮等情緒反應,護士應注意觀察,及時給予護理。至于病人既往是否存在冠心病病史、以往用藥情況,及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吸煙等病史,可通過病人家屬或待病人疼痛稍有緩解后再進一步詢問。
2.身體評估 病人的神志、面色、脈搏、血壓、呼吸、心尖部第一心音變化情況、肺部濕啰音應重點評估,這些資料有助于及時發(fā)現病人是否出現了心力衰竭或休克。
3.有關檢查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電圖和血清心肌酶是最重要的兩項檢查,其結果不僅為診斷提供依據,也有助于了解病情進展及對溶栓治療效果做出評價。
(二)主要護理診斷
1.疼痛:胸痛:與心肌缺血壞死有關。
2.恐懼:與劇烈胸痛導致的瀕死感有關。
3.焦慮:與對自身疾病不了解有關;與擔心梗死再次發(fā)生有關。
4.有便秘的危險:與急性心肌梗死后絕對臥床及進食減少有關;與不習慣床上排便有關。
5.活動無耐力:與心肌壞死致心臟功能下降有關。
6.潛在并發(fā)癥: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
(三)護理計劃及評價(舉例)
疼痛:心前區(qū)痛:與心肌缺血壞死有關。
1.目標主訴疼痛減輕或消失。
2.護理措施
(1)臥床休息:發(fā)病后1~3天內應絕對臥床休息,自理活動如洗漱、進食、排便、翻身等由護士協助完成。向病人、家屬說明絕對臥床休息目的是減少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荷,隨病情好轉可逐漸增加活動量。
(2)疼痛護理:疼痛使患者煩躁不安,可加重心臟負擔,易引起并發(fā)癥發(fā)生,需要盡快止痛,遵醫(yī)囑給予嗎啡或哌替啶皮下或肌肉注射,可同時使用硝酸甘油持續(xù)靜脈滴注或口服硝酸異山梨醇酯。并隨時詢問病人疼痛變化。
(3)吸氧:給予2~4L/分持續(xù)吸氧。
(4)保持情緒穩(wěn)定:病人心前區(qū)疼痛劇烈時,保證有一名護士陪伴在病人身邊,便于詢問疼痛變化情況及安慰病人,向病人說明應用多種治療措施,疼痛會逐漸緩解。
(5)飲食護理:最初2~3天以流食為主,隨病情好轉逐漸改為半流食、軟食及普食。飲食應低脂、易消化食品,需少量多餐。
(6)心電監(jiān)護:在監(jiān)護室行連續(xù)心電圖、血壓、呼吸監(jiān)測3~5天,若發(fā)現頻發(fā)室早>5個/分,或多源室早、R-on-T現象或嚴重房室傳導阻滯時,應警惕室顫或心臟驟停可能發(fā)生,必須立即通知醫(yī)生,并準備好除顫器。
(7)排便護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臟負荷,易誘發(fā)其并發(fā)癥,囑病人排便時嚴禁用力。由于急性期臥床期間活動少,腸蠕動減慢,進食減少,又不習慣床上排便,故易發(fā)生便秘,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應常規(guī)給予緩瀉劑?!?/p>
(8)溶栓護理:心肌梗死發(fā)生在6小時之內者,可遵醫(yī)囑進行溶栓治療,其目的是使閉塞冠脈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護理工作包括:①詢問病人有無近期大手術或創(chuàng)口未愈、活動性潰瘍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出血傾向或出血史等溶栓禁忌癥,了解后及時與醫(yī)生溝通;②遵醫(yī)囑迅速配制并輸注溶栓藥物,使用鏈激酶需做皮試;③注意觀察用藥后有無過敏反應如發(fā)熱、皮疹等;用藥期間是否發(fā)生皮膚、粘膜及內臟出血,尤應注意消化道出血;④用藥后定期做心電圖、心肌酶檢查,且詢問病人胸痛情況均為判斷溶栓是否成功做準備。
3.評價 病人主訴心前區(qū)疼痛消失。
參 考 文 獻
[1]葉任高.內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93.
[2]楊永麗,許瓊芬,代靜.急性心肌梗死康復護理[A];全國心臟內、外科??谱o理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