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茶文化藝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文化差異 英美文學評論 影響
縱觀英美文學評論,對其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種,比如,人們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知識及文化結構、專研方向以及從事的專業(yè)等。對于不同的文化來說,其鑄就的靈魂來各不相同,因而便給各國文化帶來不同程度的差異。事實上,評論家批評英美文學的論據、角度以及手段的不同,均會使英美文學評論的內容及其側重點產生一定的差異,當然,在英美文學評論中,文化差異對其產生的影響最為顯著。
一、英美文學特點及其發(fā)展史
1、英國文學發(fā)展史及其具有的特點。英國文學在整個英美文學體系中,當得上“源遠流長”的稱謂。英國文學在發(fā)展過程中,不僅內部遵循自身的規(guī)律,同時還受到相應的政治、歷史以及宗教等的影響,早期的英國文學為盎格魯薩克遜階段,然后出現了文藝復興,接著便是新古典主義的誕生,隨后從浪漫主義發(fā)展到而今的現實以及現代主義等。英國文學在二戰(zhàn)之后,基本上由過去的寫實,變成多元和實驗的趨勢[1]。英國文學的首要特性為帝國敘事,其特有的傳統即為烏托邦文學及反面烏托邦文學,而其包含的一個基本精神則是經驗主義。
2、美國文學發(fā)展史及其具有的特點。十九世紀末從英國文學中脫離并自立的美國文學,其早期盡管仍然處處透露著英國文學的味道,然而在隨后的數百年光景,其逐漸孕育出了自己的風格。美國文學共出現過三次大的的變化,第一次是十九世紀前期形成的民族文學;第二次和第三次乃是美國文學在一戰(zhàn)及二戰(zhàn)后兩度給世界帶來極大的影響,其中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便有近十位。鄉(xiāng)土主義作為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先聲,其在早期的美國各地不斷涌現。隨后美國文學的文學結構逐漸向著三十年代的新批評派,五十年代逐漸興起的結構及后結構主義、女權主義以及新歷史主義等方向發(fā)展[2]。
二、分析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本身隸屬于文學一個種類的文學評論,具有特定的內涵,且評論語言均被加以嚴格整理,因而可以從語言差異上來體會其對文學評論帶來的影響。
1、語言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作為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本質象征,語言在本國或本民族文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英國英語作為英語的正宗語言,具有長達1500多年的歷史,其漫長的歷程經歷了OldEnglish、MiddleEnglish以及ModernEnglish三個階段,其文化傳承作用可以通過語言的使用體現出來。由于語言傳承具有悠久的歷史,所以英國評論家在使用英語時,或許出于對語言傳統神圣性由衷地崇敬,或許是顧忌對語言傳統造成隨意破壞,所以張狂程序遠及不上美國英語,其應用與文學評論上的語言比較正統[3]。而美國語言因為是從英國語言衍生而出的,其伴隨著英國英語與北美大陸印第安土著語的接觸而生,盡管核心仍然秉承著對英國英語,然而作為一個新生的國家,美國的民眾、政治以及文化均充滿創(chuàng)新與叛逆。同時,由于美國在政治、歷史及文化等方面的歷史包袱很輕,所以在使用語言方面的顧忌很少,比較張狂和大膽,并且處處彰顯著美國一度推崇的“一切皆有可能”精神。
2、文化內涵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從英國文豪《哈姆雷特》之中,可以從其主人公哈姆雷特苦苦掙扎的復仇之中,看到其被抒發(fā)的淋漓盡致的優(yōu)柔寡斷性格,這就好比是英國文學評論,無論是在十七世紀及十八世紀充滿宗教神秘色彩的文學評論,亦或是當今荒誕派、邊緣體驗以及非個人化理論等,無不體現出英國文學評論徘徊于受傳統束縛以及脫出傳統束縛之間。自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英國文學評論便再沒出現能夠于世界批評界呼風喚雨的頂尖人物,因而其文學評論界不僅需要深刻反思過去那種荒誕及迷離理論,同時還應重新闡釋和鑄就傳統理論,構建全新的評論思潮。以人道主義文學評論為例,由于發(fā)展歷史情境各異,所以在人道主義方面,英國文學比較保守,美國文學則取向激進。英國文學在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大都反對暴力革命,如歌德傾向的改良主義,狄更斯強調“用愛戰(zhàn)勝恨”歌頌博愛,提倡寬恕,是英國人道主義的主體思想。
而美國文學評論的文化內涵則充分體現其獨立性,是開放性的文學評論,就像是混血兒。不存在沉重的歷史文化負擔,所以能夠將北美大陸印第安土著及歐洲大陸的優(yōu)秀文學加以充分吸收,以世界視角,將全世界優(yōu)秀文學評論理論收歸己用,所以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在人道主義文學評論方面,美國直接繞過“革命是否能夠作用于道德”的思想,因而比較激進,且具有極強的創(chuàng)新性。
結束語:縱觀英美文學評論歷史,其中給英美文學評論差異造成最大影響的還是英美文化方面的差異,從傳統性上看,英國文學評論由于具有悠久的歷史,因而占據極大的優(yōu)勢;但從創(chuàng)新方面來說,由于美國文學評論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其文化內涵充分體現出獨立性和開放性,所以其創(chuàng)新性明顯要強過英國文學評論。
參考文獻:
[1] 蓋穎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J].時代文學,2012,(4):183-184.
關鍵詞:刺繡;民族性;文化差異
一、刺繡藝術的民族性
(一)民族藝術的多元性
不同的民族有著其自身不同的經濟基礎與風俗習慣,處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中,它們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等,在彼此之間形成了很多的差異,正是這種差異形成了世界民族藝術的多元化局面。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建筑藝術、服飾藝術、飲食藝術等,都是一個民族的人們通過勞動、生活所自然產生的具有本民族風格的藝術。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具有不同地域的獨特屬性,但每一種藝術是不可能獨立存在的,它必定和多種藝術門類并存,從而形成符合這個民族習性的藝術。
(二)民族藝術的世界性
民族藝術的世界性體現在各民族藝術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融合。它們在不同的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狀態(tài),不同的風格。對于不同的民族藝術來說,時間和新舊程度是不一樣的。與你是新的,與我卻是舊的。與你古代的,與我卻是現代的。各民族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各個民族的藝術或多或少地受到其它藝術的影響,一個民族的藝術要向前發(fā)展,不僅是本民族自身絕對的、純客觀的東西,還要借鑒其它民族藝術中好的東西。因此,藝術的發(fā)展絕對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須是在相互交流和相互學習的過程中發(fā)展的。在交流中彼此融合,越發(fā)豐富多彩。
二、中西方地域文化差異性
(一)中西方的文化特征
中西方文化進行比較,存在著眾多差異。其中文化內容差異最突出的是中國的文化是多元的而西方的文化則是一元化的。錢穆曾說過,“西方文化主要在物,可謂是科學文化。中國文化文化主要是對人對心,可稱之為藝術文化?!笨梢娭形鞣降奈幕_實有其區(qū)別。在1942年,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后,英國人將刺繡藝術帶到美國。所謂美國文化,基本上是英國、德國、荷蘭、法國等歐洲等國家的風格文化藝術,而本土的文化反而很少受到重視。中國是56個少數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各區(qū)域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文化和風俗,甚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中國的文化相對于美國來說更加的多元化。中國的刺繡文化在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征。在中國,著名的刺繡就有蘇繡、蜀繡、湘繡、粵繡等,也稱之為四大名繡。
(二)中西方民族性差異對刺繡的影響
刺繡是印第安人的主要傳統手工藝,有棉線刺繡、絨繡、珠繡、羽毛管刺繡、發(fā)繡、補花等。在美國,靠北部的森林地區(qū),最古老的印第安人的刺繡屬羽毛管刺繡。他們大多以捕魚為生。在當地的人們除了捕魚之外,鳥禽也是主要的食物之一。因此,鳥獸身上的羽毛管自然成為了制作刺繡的原材料。珠繡則是在分布在美國南部最為著名的刺繡,這與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特征是息息相關的。南部地區(qū)離海近,所以大多就地取材。所制作的珠繡中,有貝殼珠,珊瑚珠,也有果核珠和粘土珠等。珠繡的品種繁多,人們大多在慶典節(jié)日上穿著帶有珠繡的飾品,服飾上修修滿珠繡圖案,光彩奪目。
中國刺繡是中國優(yōu)秀的民族性傳統工藝之一。刺繡與養(yǎng)蠶、繅絲是分不開的。所以,刺繡又稱為絲繡。中國刺繡擁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發(fā)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養(yǎng)蠶。所以中國的刺繡原料都以針線為主,刺繡品的圖案豐富,色彩清晰。在中國,刺繡文化多采用象征手法,早期的民間刺繡紋樣都從刺繡工藝的角度反映了傳統圖案的精神品格。最早的刺繡圖形是天子褒服十二章。這種手法代表著古代刺繡圖形的設計思想,歷代傳承,不斷拓展、完善,最終形成了“凡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創(chuàng)作原則。
三、中美文化在刺繡中的表現
(一)美國印第安人的刺繡文化
藝術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反映。美國印第安人的刺繡充分反映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經濟、宗教、信仰和思想觀點等。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傳統刺繡,特別是珠繡,羽毛管繡,在世界藝壇中可謂獨樹一幟,具有獨特的技法和民族藝術的風格,是一份寶貴的藝術財富。如今,美國印第安人的地位有了提高,人口有所增加,即使受到白人的侵略,他們也頑強的保守著自己傳統的生活方式和藝術文化。印第安人在刺繡上使用的色彩是和他們的自然環(huán)境、生活習俗、思想觀念以及等密切聯系的。比如他們很少用紅色,紅色象征著戰(zhàn)爭和流血。黃色是印第安人的主要谷物,是玉米的色彩,寓意著五谷豐登;綠色似乎溫暖的色彩,象征著萬物復蘇;藍色則代表平靜、溫柔。在平原地區(qū),以農業(yè)為主,崇尚太陽神,祈求五谷豐登,草木繁盛,所以大都喜愛白、黃、綠等,居住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大都以游牧和狩獵為主,性格粗礦,所以就更偏愛黑色。
(二)中國民族傳統的刺繡文化
中國的刺繡用品涉及到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說刺繡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產物、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與民族精華”可謂恰如其分。傳統刺繡展現其獨特魅力,刺繡也輻射各族人民的喜愛。通常也要做出相應的更改,以確保民族服飾刺繡圖案的完美表現。中國的民俗節(jié)日豐富多彩,一年12個月基本月月都有不同的傳統民俗節(jié)日,各地的人們也在用各自的方式在歡慶著這些節(jié)日,大多節(jié)慶活動中也少不了精美的刺繡工藝。居住在山寨的喜用花卉、鳥獸構圖,以綠、藍二色為主;居住在溪河邊的多取材于魚蝦、人物之,以紅、黃二色為主;還有涼亭、佛塔、寺廟和各式各樣的幾個圖形。中國刺繡是在中國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在特定的文化、思想、的孕育中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中國刺繡具有歷史積淀的文化精神,這決定了它不單是形體。民族刺繡是一種帶有自發(fā)性、業(yè)余性和自娛性的藝術創(chuàng)造。在漫長的歷史中,它也自然形成了它獨特的審美造型和獨特風格。
四、結語
藝術是為了表達感情和交流而產生的。在藝術的世界里,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優(yōu)勢,這使得我們對自己的民族、對自己的文化的傳承具有了藝術價值。本文主要將美國和中國的刺繡進行比較,對比中西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性。由于不同的民族之間的風俗習慣和生活環(huán)境造就了不同的刺繡文化的歷史形態(tài)。彼此之間的這種差異性形成了世界民族百花齊放的多元化格局,才使得世界藝術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鄭珊珊.刺繡[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
[2]李宏復.中國刺繡文化解讀[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
1.1移動通信技術特征和優(yōu)勢
第一,移動網絡覆蓋面廣,使用方式靈活,擴展性比較好,在使用過程中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地連接到移動網絡中去,沒有其它硬件軟件設備需求,方便快捷地讓用戶實現網絡擴容;第二,移動網絡的價格相對而言是比較便宜的,移動網絡在建設、維護、擴容等方面都是公開透明的,是值得信賴的網絡;第三,移動網絡在使用上更為方便。移動網絡通過終端提供給用戶豐富多彩的軟件設施,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新的移動智能通信終端更是不僅僅在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上使用,已經融入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來。
1.2移動通信技術在檢察業(yè)務中的應用
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的不斷發(fā)展壯大,我國政府也積極地推動電子政務,將移動通信技術應用與高新的電子政務結合起來,不但減少了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還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水平和效率;檢察機關也在大力發(fā)展現代信息系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外出辦案時,一些辦案場所比如說看守所之類的對嫌疑人進行詢問時,移動信息技術可以直接對現場進行監(jiān)管,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二是在偵查指揮方面,移動通信技術可以實現上下級之間的任務分派、指揮、詢問等等,可以將現場情況直接轉達到指揮中心,方便了集中的部署和指揮。三是在遠程協助方面,專家可以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對相關的操作進行遠程協助;特別是在一些重大審訊現場等場合,專家可以通過語音、視頻等方式進行遠程指導。四是在視頻會議方面,檢察機關可以通過視頻方式進行提審、工作匯報、在線學習等等,不同地區(qū)的人員也可以實現共同會議。五是在無線監(jiān)控方面,對于那些不方便鋪設有線網絡的地區(qū)可以通過無線網絡進行覆蓋,通過無線網絡對這些地方進行監(jiān)督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與水平。
2移動通信技術在檢察信息化應用中的發(fā)展
2.1更新思維方式,突破觀念壁壘
當前我國政府和許多機構雖然開始實施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些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規(guī)模小,普及率低,沒有從根本上轉變機構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因此,我們必須鼓勵相關人員學習新技術、開拓新思潮、轉變新思路,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高移動通信技術在工作生活的利用率。
2.2完善制度機制,統一標準規(guī)范
如今,移動通信技術并沒有統一標準,不能兼容使用,帶來很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政府采購限制、入網許可限制、安全保密限制、技術壁壘、標準真空、標準重疊等更是層出不窮。一方面,在政府機關移動通信應用上,我國政府進行了各種限制,沒有采取合理的引導措施;另一方面,如今我國各通信運營商采用了完全自由的3G技術路線,如TD-SCDMA、CDMA2000、WCDMA等。
2.3加強技術研究,注重信息安全
檢察機關信息化應用將會和公民的隱私、社會公平和安全問題聯系在一起,移動應用安全性、可靠性研究,對提升檢察機關移動應用系統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檢察信息化與信息安全協調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在檢察機關中,信息化建設是重中之重。因此,必須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立足根本,利用當前越來越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不斷提高我國檢察機關的能力與水平,不斷增強我國檢察機關的管理與技術能力,保障我國的檢察工作更為順利的展開。
3結語
茶是一個溫性的飲料,是一個健康的飲料,是一個和平、和諧的飲料,人越喝茶越清醒,越文靜,越高雅。所以現在我們的一個口號就是“不抽煙、少喝酒、多喝茶,會喝茶的男人不會壞。”
品茶聞香相忘言
古代人品茶到底品什么、怎么品。品茶這個階段大約開始于西晉,長江流域的文人雅士在介入茶事活動當中,帶著文人作家們審美的觀點、審美的情趣來從事茶事活動,從而把中國人飲茶提高到品茶階段。西晉詩人張載的茶詩《登成都白賦樓》里有兩句話:“芳荼冠六清,溢味傳九區(qū)?!狈枷愕牟枭w過六種盛行的飲料,茶的香味傳到九州大地。這首詩不說茶的保健提神作用,而提到了它的芳香,強調它的氣味,我們現在品茶就品它的色香味,味是最重要的。所以從西晉開始,品茶過程中就強調品它的芳香和滋味。一直到了唐朝,這樣的習慣、風氣越來越盛,所以就出現了以茶代酒的各種茶會,叫做茶集,也叫茶宴。人們在品茶當中吟詩作對,是一種很高雅的集會。唐朝詩人錢起有詩《與趙莒茶宴》:“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敝裣?,說明茶宴的地點不是在室內而是在竹林里;紫茶,是唐朝很有名的貢茶;他們在竹林底下對著
很美妙的紫筍茶達到忘言的程度,陶醉在茶香之中。此時大家都不說話,因為開始的時候肯定話很多,大家吟詩作對,但是這時候都沉浸在茶香之中了。人不管從事什么活動,如果達到忘言,就是最投入的階段。
十年前,我陪一個日本的茶話專家到廬山參觀,到了山上,翻譯腿受傷了,不能陪我們。我不懂日語,他不懂漢語。晚上吃完晚飯,天還沒黑,我們決定出去走走,走到牯嶺,天黑了,再走到小天池,那時候月亮出來了,那里有一片松樹林,我們走過松樹林,發(fā)現月光穿過松樹林,地上有一塊一塊的月光。走過去看到九江萬家燈火,我們就在亭子里坐下一直看,因為語言不通,就在那靜坐。那時只聽到風吹
過松樹林引起一片松濤聲。我們兩人在那里整整坐了一個半小時。這個晚上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后來回去之后,我心潮澎湃,寫了一首打油詩給他:“林中結伴踏月行,萬家燈火耀眼明。相對無言聽天籟,萬里松濤訴衷情?!蹦菚r我們兩人都達到了忘言的階段。唐朝人品茶也到了忘言的階段。接著說上面的詩。流霞,是一種名貴的酒。那句詩的意思就是在竹林里喝紫茶,勝過神仙喝仙酒。本來心里有很多雜念,都被這碗茶湯洗得干干凈凈了,滿心興致很高,不知不覺,大半天過去了,只聽到一樹知了在叫,太陽已經西下,影子斜了。這首詩說明了唐朝詩人在品茶時達到了忘我、投入的境界,它沒有提到茶的功利的作用,完全是一種藝術上的享受。這就是品茶的意境,要達到這個境界才算品茶。
茶道的三個層次
唐朝還有個詩人叫皎然,他把品茶的意境細分為三個層次,是茶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首詩:“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畢卓甕間夜,笑看陶潛籬下時。崔候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