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秦兵馬俑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段落劃分 教材體現(xiàn) 教學策略
“段落劃分”,曾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小語教學的流行語,“劃分段落、概括段意、逐段講解”一度成為閱讀教學的三部曲。后因在課堂教學中機械重復,逐漸偏離了新改革的要求而逐漸被教師所淡忘、遺棄。如今,在各類公開教學或公開發(fā)表的教學設計、實錄中,往往以第二課時教學為主,即使有第一課時的教學,也鮮有劃分段落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劃分段落,究竟在語文教學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又該怎樣恰到好處地實施?筆者結合蘇教版教材和自身的教學實踐,從教材體現(xiàn)、教學策略兩個方面作一粗淺的剖析。
一、“段落劃分”的教材體現(xiàn)
蘇教版教材編者將涉及段落劃分的訓練內(nèi)容以“練習”的形式在四年級上冊教材中首次提出,在四、五年級教材中合計安排了5次,具體情況如下。
四年級上冊:按照下面的段落大意給課文分段(《我給獻花》);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把課文分為三段,并寫出段落大意(《李時珍夜宿古寺》)。
五年級上冊:按下面的表達順序給課文分段(《變色龍》);給這篇課文編寫段落提綱(《莫高窟》);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天火之謎》)。
另外,還有部分教材間接體現(xiàn)了“段落劃分”這一訓練要求,如:說說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內(nèi)容(四年級下冊《人類的“老師”》);默讀課文,根據(jù)“啟航”“友好交往”“戰(zhàn)勝兇險”三個標題,復述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經(jīng)過(五年級下冊《鄭和遠航》);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具體介紹秦兵馬俑的(五年級下冊《秦兵馬俑》);默讀課文,說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五年級下冊《音樂之都維也納》)。
二、“段落劃分”的教學策略
1.咬住“例子”不放松。
蘇教版教材中明確進行段落訓練的5篇課文要求各有側重,其中,分段包括根據(jù)段落大意分段、根據(jù)表達順序分段,概括段意包括自己寫出段落大意、選用課文語句概括段意,而編寫段落提綱則是綜合要求。
這些訓練相輔相成,要仔細揣摩編者意圖,用好這些例子,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段落劃分的要求與方法。比如四年級《我給鮮花》一課,書后練習四要求“按下面的段落大意給課文分段”,并提供段意:(1)“‘我’和歡迎隊伍在機場等待”;(2)“‘我’給獻花,感到非常幸?!保唬?)“‘我’永遠忘不了這一天”。為將這一訓練落到實處,筆者設計這樣幾個流程:(1)出示書后練習,明確要求;(2)默讀段意,找出段意中的關鍵詞;(3)默讀課文,對照段意嘗試分段;(4)集體討論,交流分段理由;(5)回讀段意,感知段意來源;(6)教師小結,滲透分段方法。其中,“找出段意中的關鍵詞”這一環(huán)節(jié),便于學生借助“等待、獻花、忘不了”等詞語初步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知段意來源”這一環(huán)節(jié),便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去概括段落大意。
2.立根原在“方法”中。
學貴得法,指導學生劃分段落也需要滲透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切割法”。如《黃果樹瀑布》一課,可遵循作者“移步換景”的寫法將課文分為“進入景區(qū)——透過縫隙——來到谷底——登上平臺”這樣幾個部分;又如《少年王冕》一課,可抓住課文中表示時間順序的詞句“眼看三個年頭過去”“不知不覺三四年過去了”“到了十七八歲”等劃分段落。
此外,在段落劃分的教學過程中,筆者還常用“突破法”,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題目、重點語句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策略一:題目突破。教學課文《云雀的心愿》,讓學生圍繞題目進行質(zhì)疑。釋疑時引導學生從課文中介紹的小云雀和媽媽飛行的路徑——“沙漠、大河、森林”中分步思考、分步概括,從而理清課文脈絡,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策略二:語句突破。課文《秦兵馬俑》中的過渡句“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在結構上承上啟下,在內(nèi)容上提綱挈領。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關聯(lián)詞“不僅……而且……”追溯上文,追尋下文,文章的脈絡便一目了然。
策略三:話題突破。初讀課文《嫦娥奔月》后,拋出話題:“課文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人物?圍繞著這些人物分別寫了哪幾個小故事?”師生互動交流中,逐步引導學生概括出“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等幾個小故事,課文的段落劃分顯而易見。
當然,給課文劃分段落,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文而異,對那些層次不明、界限模糊,甚至教師也難以定奪的課文,還是不分為好;對那些有必要劃分的,要精心設計話題,變換劃分形式,將學生步步引向課文結構的敞亮。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后作業(yè) 有效化 自主能動性
語文是一門學習和研究現(xiàn)代科學較為基礎性的學科,然而,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很多學生都對其興趣乏乏乃至產(chǎn)生一種或多或少的抵觸情緒,究其根源對學生學習興趣產(chǎn)生影響的不僅來源于語文自身的特點,同時,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主導因素之一,面對如此現(xiàn)狀,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著手于教學方式的改革,讓課后作業(yè)的設計融入多元化特點,以求增強學生的自助能動性,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鍛煉其思維能力趨于靈活、嚴謹,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1、分層引導進行教學
在現(xiàn)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進行分層引導。因為不同的學生的能力是不一樣的,在教學中,教師只有針對不同W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的教學才能夠取得最好的效果。
傳統(tǒng)的課后作業(yè)設計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的任務型模式,在這種課業(yè)設計下,一部分學生開始產(chǎn)生指令性學習反射,同時也會對缺乏挑戰(zhàn)性的課后作業(yè)難以滿足自身需求,教師應當將作業(yè)公開透明化,設置不同難度,不同形式的作業(yè),給予學生自主選擇權力,根據(jù)自身學習情況選擇作業(yè)難度,形式以及數(shù)量,用以提升學生的能動性,幫助學生認識自己,通過這種課后作業(yè)設計方式,層次不同的學生同樣能在其中獲得幫助其學習的動力。
2、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布置實踐型的作業(yè)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yè)的功能定位于“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yè)陷入了機械重復、單調(diào)封閉的誤區(qū)。教師布置作業(yè)總是本著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學生做得越多,記得越牢,將來學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學語文要培養(yǎng)的是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因此,這種單一的書寫作業(yè)已不能適應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而且,單調(diào)的書寫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學生失去學習興趣、不做或不完成作業(yè)的原因之一。
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經(jīng)常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yè),爭取使作業(yè)富有創(chuàng)造性,聽、說、讀、寫、做、玩、觀都可能成為語文作業(yè),讓學生總保持一種新鮮感。使學生不覺得是為完成老師留的作業(yè)而被動做作業(yè)。我曾嘗試過下列語文實踐性作業(yè),學生興趣盎然,樂做喜學。
3、控制作業(yè)量
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控制自己的作業(yè)量,避免因為大量的課后作業(yè)使得學生討厭課后作業(yè)??傮w來說,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yè)的時候首先應該根據(jù)實際教學內(nèi)容來布置,而且教師應該在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狀態(tài)的基礎上控制好作業(yè)量。一般來說教師的課后作業(yè)需要學生花費一定的時間,但是不能夠嚴重影響學生的娛樂時間。小學時期的教育需要娛樂和教學相結合,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舉個例子來講,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yè)的基礎上還有時間進行鍛煉和娛樂,教師應該對每一個學生都進行考察和調(diào)研,同時結合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情況來確定學生的作業(yè)量。在學生的作業(yè)完成過程中其注意力會經(jīng)過集中到分散的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了學生的作業(yè)上,一般來說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階段學生的作業(yè)完成質(zhì)量會更好。在控制作業(yè)量的時候教師可以參考這一內(nèi)容。另外,教師還應該多聽取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生更加愿意接受的完成方式。
4、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資源
生活與知識是緊密相連的,小學語文是一門注重生活與實踐的學科,新課標下,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是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后作業(yè)生活化的重要舉措。如在學完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最后一單元《水》后,通過學習,學生對水的功能、用途和重要性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無法深刻體會那些生活在缺水地方的人們對水的珍惜,一些學生把沒喝完的水倒掉。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樹立節(jié)約用水的意識,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yè)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聯(lián)系生活學習、了解。
5、拓展設計,重視聯(lián)系課內(nèi)外
雖然小學語文課本內(nèi)的知識豐富多彩,但內(nèi)容有限,所以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后作業(yè)時不能只完成課本上的作業(yè)練習題目,還要重視拓展設計,注重課外知識跟課內(nèi)知識之間的結合。
例如,對于四年級上冊的《秦兵馬俑》一課,雖然這是標記*的選讀課文,但卻是教師開展課后拓展練習的好機會,能為學生快樂作業(yè)奠定基礎。當學習課文描寫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內(nèi)容后,教師可設計創(chuàng)新性的課后作業(yè),適當引入一些課外的資料,并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兵馬俑圖片,為學生講解兵馬俑坑里馬俑的種類、數(shù)量等,當學生大致了解兵馬俑的總體情況后,教師順勢要求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課外拓展練習,讓學生認真觀察兵馬俑的各種神態(tài)、形態(tài),以此判斷兵馬俑的地位、年齡、性格、心理活動等。
6、注重語文作業(yè)的階段性
筆者認為,針對小學語文課后作業(yè)要注重區(qū)別作業(yè)的階段性,將作業(yè)分為三種即課前、課中和課后,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在課前作業(yè)中,教師布置課前作業(yè)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對未學習的內(nèi)容產(chǎn)生學習興趣,并提前熟悉課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作業(yè)內(nèi)容以識記詞語漢字和朗讀課文為主,換言之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到的課前預習。在課中作業(yè)中,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及時的檢查。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時,教師在課上可以提問學生,通過學習這個故事你們學到了什么,大家認為烏鴉喝水的行為有哪些地方可學習,哪些地方值得批判,這樣學生便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思考。
課后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而言,對課后作業(yè)進行優(yōu)化設計能夠最大限度的拓展小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小學階段的語文課堂非常重視語言實踐活動,因此,要精心設計課后作業(yè),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小學語文課后作業(yè)進行優(yōu)化設計,讓作業(yè)成為小學生自我超越的平臺,多設計自助式、個性化的作業(yè),使得學生快樂的做作業(yè),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一、不繞彎子,在直接中踐行簡約之美
(一)導入簡潔,開門見山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閱讀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要激活學生的情感,如磁鐵般緊緊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干練簡潔,開門見山,這樣才能富有實效。否則,繁瑣冗長的導入不僅不能有效地鏈接學生與文本,反而阻礙學生對文本的有效解讀,起到適得其反的反作用。
例如,在教學《秦兵馬俑》一課時,教師這樣導入:“對兵馬俑你們了解嗎?”這一問題有效地將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即將教學的文本對接起來。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了解了學情,為隨后的教學奠定了基礎。可在學生交流之后,教師又補充了秦始皇的相關資料,并告知學生秦始皇為什么要建造兵馬俑。顯然,這些內(nèi)容與文本描繪兵馬俑的特點關系不大,使得整個導入環(huán)節(jié)花費5分鐘以上,明顯得不償失。
因而,準確考量學生的學習需求,有效滿足學生的閱讀訴求,才是提升語文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
(二)刪繁就簡,有的放矢
古語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庇袃r值的問題不僅能夠成為解構文本的鑰匙,也是聯(lián)系教師、學生與文本的有效橋梁,更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助推器。有些問題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直接告知學生,或者適當?shù)匾龑б源侔l(fā)學生的自我感受。但很多教師卻偏偏不明就里,硬讓學生在細枝末節(jié)中自主探究,白白地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例如,在教學《游園不值》時,為了讓學生理解“扣”字的意思,教師直接拋出工具書上的幾種解釋供學生選擇。由于語境的缺失,加之對解釋的意思學生理解不清,學生的選擇不正確。這樣教師只能對工具書上的解釋再次逐一解釋,最終得出結論。其實,這一“扣”字本身并不復雜,只要教師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聯(lián)系語境來理解,便可水到渠成。
花招越多,范疇越窄。只有在簡潔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才能獲取更為豐厚的認知體驗。
二、不賣關子,在輕松中踐行簡約之美
(一)在起點考量中激發(fā)共振
情趣是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元素。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關注學生的認知起點入手,從學生已經(jīng)具備的認知結構出發(fā),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并在此基礎上合理遴選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方式,以學生喜歡的策略引領他們進行文本閱讀,促發(fā)語文能力的形成。
例如,《鞋匠的兒子》一文寫了參議員對林肯的嘲笑。為了讓學生體驗這種嘲笑對一個即將任職的總統(tǒng)的羞辱,教師采用了現(xiàn)場采訪的方式,以“你的嘲笑蘊含著什么”采訪上課的學生。在角色置換中,學生對嘲笑進行了詮釋,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
現(xiàn)場采訪以其新穎性、獨特性將教學設定在學生的生活視角下,喚醒了學生表達的欲望。
(二)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提升
語文能力的形成有其自身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教師切不可違背這一規(guī)律,一廂情愿地“牽引”學生跳躍式發(fā)展。否則,不僅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反而會讓學生在挫折中折戟沉沙,喪失信心。因此,教師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引領學生由淺入深,走實每一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于永正老師在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時,對學生的概括進行了這樣的引導:“走進祖父的園子,你看到什么?”讓學生從文本中提煉相應信息,嘗試對事物進行概括分類;接著,他又提出要求:“你看到什么,先概括,再分說?!边@樣讓學生進行有條理的表達。
這一教學設計簡潔,思路清晰,讓學生在“走入”“邁出”“再走入”的過程中準確地把握文本內(nèi)容,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概括能力,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不打幌子,在質(zhì)樸中踐行簡約之美
(一)語言文字訓練――咬定青山不放松
語言文字的訓練是語文教學恒久不變的主題。語文教學應該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采用各種策略給予學生直面文本語言的機會,經(jīng)歷種種語言訓練,夯實學生語文感知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經(jīng)典古詩時,教師并沒有完全借助多媒體展示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而是緊扣李白筆下的描寫,引導學生想象體驗,感受廬山瀑布的壯觀。對“飛流直下”一詞,教師先引導學生想象瀑布從天而降、一瀉千里的氣勢,并從形態(tài)、聲音等維度進行體驗;接著,讓學生想象比較 “飛流直下”與“銀河落九天”的情境;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場景。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品味文字、想象體驗中,理解了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感受到詩歌的藝術魅力。
(二)人文情愫體驗――湖光秋月兩相和
語文新課標強調(diào):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有機統(tǒng)一在一起的,是一件事物的兩個方面,切不可人為地割裂開來,進行所謂的專門的人文性或工具性的訓練。
例如,在教學《生命橋》一文的最后,教師以“我想對老羚羊說: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訓練。這既是對文中老羚羊高貴品質(zhì)的贊美,同時也是對學生語言文字感悟運用的訓練。一箭雙雕,在教師簡潔的引導下,學生不斷邁向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
[摘 要]教學設計要從“設計教”向“設計學”轉變?!秾憣в卧~》的教學設計要圍繞“世界遺產(chǎn)”“寫導游詞”和“模擬導游”三個關鍵詞展開,并精簡與整合,因此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他們閱讀和習作的起點,探尋合理科學的學習路徑,融通閱讀與習作、指導與評改。這樣,才能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凸顯生本課堂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教學設計 定點 尋徑 融通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1-015
《寫導游詞》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習作內(nèi)容。教材中僅有這樣一段文字:
“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chǎn)’,我們來寫寫介紹‘世界遺產(chǎn)’的導游詞。先確定自己要介紹哪一處‘世界遺產(chǎn)’,然后選取最有特色的內(nèi)容向大家介紹??梢灾v景點風光,也可以講與景點有關的故事、傳說,還要提示參觀游覽的注意事項。寫好以后,可以根據(jù)所寫的導游詞,模擬導游進行講解?!?/p>
初讀這段文字,“世界遺產(chǎn)”“寫導游詞”“模擬導游”這幾個關鍵詞引人注目。 基于這樣的理解,試教時,先讓學生互相說說自己熟知的世界遺產(chǎn),然后用導游詞的形式介紹一處世界遺產(chǎn),最后設計黃金線路,模擬導游進行講解。三大板塊貌似有條有理,結果處處使力處處不得力,學生對“世界遺產(chǎn)”一知半解,寫導游詞倉促為之,模擬導游更是走過場。課后反思,從教的角度設計教學,求滿求全是課堂崩盤的原因所在。那么如何將“設計教”變?yōu)椤霸O計學”?三個關鍵詞孰輕孰重?又該怎樣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精簡與整合?在專家們的引領下,仔細推敲,反復揣摩,努力踐行生本課堂的理念,慢慢探尋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
一、關注三個起點
“學為中心”的課堂,應該從兒童的實際出發(fā),全面了解學生的真實起點,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我們經(jīng)常說:教學要基于學生的學習起點。經(jīng)過不斷的推敲、琢磨,我們發(fā)現(xiàn)“寫導游詞”的教學,應關注學生三個方面的起點,而后定位教學原點。
(一)關注兒童的生活起點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學生的習作離不開他們個性化的生活。寫導游詞,是一項非常生活化的習作內(nèi)容。學生要介紹的景點應該是他了解的,感興趣的,最好是他游覽過的,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如果讓孩子去介紹他自己都不清楚的地方,語言肯定是蒼白的,表達肯定是假意的。“寫導游詞”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基于學生生活的。杭州的學生往往會介紹西湖十景,而北京的學生往往會介紹萬里長城、北京故宮。
桂林是一個著名的旅游城市,百里漓江、龍脊梯田、象鼻山、銀子巖……美景環(huán)繞著城市,城市擁抱著美景。賽課的會場國學堂就在靖江王府之內(nèi),場外就有著名景點獨秀峰。在這樣的一座城市,寫導游詞何必舍近求遠,硬要拽著“世界遺產(chǎn)”這塊招牌不放手呢!再說“桂林山水”也在世界遺產(chǎn)之列。在桂林上課,就應該讓孩子們推薦桂林的景點,寫一份桂林景點的導游詞,感受家鄉(xiāng)桂林的美。
(二)關注兒童的閱讀起點
閱讀和習作是語文學習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閱讀積累在很多時候會延伸到習作中,而習作需要從閱讀中源源不斷地汲取養(yǎng)料?!皩憣в卧~”這一習作與寫景類文章相關,又有別于寫景。對于本次習作,教參提出“要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語言和資料中的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實用的語言”。這是典型的閱讀與習作的銜接。人教版教材在本次習作之前圍繞“我國的世界遺產(chǎn)”安排了《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三篇課文,就是為寫導游詞做準備。而桂林的孩子使用的是語文S版教材,這三篇課文在該版本沒有編入。瀏覽了語文S版教材,發(fā)現(xiàn)在三年級上冊以“祖國山河”為主題編有《廬山云霧》《錫林郭勒大草原》和《趙州橋》三篇課文。除了這三篇課文的閱讀,學生在課本中、在課外還有大量的寫景類文章的閱讀,所以,對直接描寫景點風光應該不是難點。很多孩子從小就是聽故事、讀故事長大的,有的還熱衷于編故事、講故事。如果學生選擇介紹有關景點的故事傳說,應該有更扎實的閱讀基礎?;谶@樣的閱讀起點,“寫導游詞”的教學重點應該是讓學生掌握導游詞的表達特點。
(三)關注兒童的習作起點
關于“寫導游詞”,課本中提示“可以講景點風光,也可以講與景點有關的故事、傳說,還要提示參觀游覽的注意事項”。這只是在習作的內(nèi)容上作了要求。導游詞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導游詞有什么特點?學生寫導游詞應該寫到怎樣的程度?在閱讀了大量文獻資料后,終于在《大學語文》中找到了比較全面科學的介紹——《導游詞及導游詞創(chuàng)作》。書中對導游詞是這樣定義的:“導游詞是導游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吸引和招徠游客的重要手段。” 文中對“導游詞”的創(chuàng)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語言詼諧、幽默和具有詩歌音樂美,靈活運用各種修辭和表達方法”等。這是大學語文的要求,小學語文又該如何處理?基于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習作水平,反復研究之后,確定指導習作時應該緊緊抓住導游詞“講究口語化,注重互動交流”的特點。另外,四年級上冊還處在習作的起步階段,因此,本次習作的目標是學生能夠按照要求寫一段導游詞。
二、探尋最佳路徑
(一)前置學習做準備
前置性學習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個性差異,有利于教師基于學生的真實起點組織教學?!皩憣в卧~”的教學,如果僅僅在課堂上讓學生回憶參觀游覽的某個景點來進行習作,要想取得教學的成功是相當困難的。如果由教師提供某些景點的風光介紹或故事傳說展開教學,學生面對的是他未必熟悉或未必感興趣的內(nèi)容,想要獲得好的教學效果也是困難的。同時,這樣做法跟當下倡導的“生本課堂”的理念也是相悖的。因此,根據(jù)《寫導游詞》這一特定的教學內(nèi)容和桂林學生的學情編制了《桂林景點資料收集單》,讓學生提前一天完成。
桂林山水甲天下。你覺得哪兒最值得游覽?請推薦桂林的一處景點,并完成資料收集單。
1.我推薦游覽的一處桂林景點是 (填景點名稱)
2.我重點收集了:(選擇一項在括號里打“√”)
景點風光(?。?景點故事、傳說( ) 其他(?。?/p>
3.我能把收集的資料整理成100字左右的文字。
課始,呈現(xiàn)學生推薦景點的統(tǒng)計,讓學生感受到那一個個景點是他們真誠用心推薦的,一個個數(shù)字是他們自主學習的結晶。這既是對前置性學習的回應,又是對課堂學習的驅(qū)動。習作前,展示優(yōu)秀的資料收集單,并對學生收集整理的資料進行梳理,分類羅列給予表揚,這樣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和習作興趣。習作時,有了這一“前置性學習單”的支撐,大大降低了寫導游詞的難度,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合作探究尋方法
通覽教師的習作課,往往會從“習作提示”入手,通過引導學生對“習作提示”的閱讀、討論、分析,明確習作的內(nèi)容和要求;然后,教師再根據(jù)習作的內(nèi)容和要求對學生進行作前指導。這樣的做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一步的學習。如何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作用,從“教而學”走向“學而教”呢?在“寫導游詞”的教學中,又該從怎樣的途徑讓學生明晰習作的內(nèi)容,掌握導游詞的習作特點呢?
首先,制作了一段介紹“趙州橋”的導游講解視頻讓學生欣賞,使學生對導游詞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出示課文《趙州橋》相應片段,架構起習作與閱讀的鏈接;最后,同時呈現(xiàn)趙州橋課文片段與導游詞,提出合作學習的要求:“①比一比,導游詞和課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②比一比,導游詞和課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最大的不同點是什么?”讓學生小組探究。
學生經(jīng)過對比探究,不僅明白了導游詞的習作內(nèi)容,而且了解到導游詞最大的特點是導游與游客的互動交流,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導游與游客交流的方式有歡迎、指示、提醒等,發(fā)現(xiàn)導游在介紹時經(jīng)常會用自問自答的方法引起游客的注意,引導游客參觀游覽。
這樣的教學,學生通過與同伴一起探究、討論,對有關導游詞的知識了解逐步深入,對導游詞的表達特點逐步明確,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改變了以往教師提問,學生思考,個別學生回答的策略,使得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學習的全過程,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對提升全體學生的能力有比較好的效果。
(三)分層習作自主選
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應該是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課堂。那對四年級的學生“寫導游詞”應該提出怎樣的要求比較合適?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興趣點也不盡相同。于是,在反復研究之后,設計了分層習作的要求:“請選擇一項內(nèi)容寫導游詞:①把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寫成導游詞,可介紹景點風光或景點的故事、傳說等;②把自己收集整理的資料,寫成導游詞,既介紹景點風光又介紹有關景點的故事、傳說等。”
這樣的要求,通過一個“或”字與一個“和”字,使得學生在習作的內(nèi)容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加以選擇,在習作的難度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加以選擇,摒棄以往星級分層的做法,將分層的形式淡化、弱化,充分觀照學生的心理感受。
三、融通指導評改課
在習作教學中,有“習作指導課”和“習作講評課”之分,兩種不同的課型一般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呈現(xiàn)。“寫導游詞”的教學,根據(jù)中年級習作的要求和習作內(nèi)容的特殊性以及前置性學習的支撐,設計了評改與指導的融通。具體分三個步驟來實施。
(一)借助清單自評自改
在習作教學中,哪怕在習作前學生已經(jīng)非常明確習作的要求,在習作時有些要點也會被他們忽視甚至忘卻。因此,我們在學生的習作單下面設計了一份“評價清單”。
評價清單
互評 自評
1.介紹景點風光或景點的故事、傳說了
嗎?
2.介紹時與游客互動了嗎?
3.介紹的內(nèi)容講清楚了嗎?
4.提醒游客注意事項了嗎?
有了這樣一份清單,學生就會在習作的過程中不斷地對照清單修正自己的習作。初稿完成后,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導游詞,對照清單在自評一欄里打打鉤。這樣一次自評,使學生在評價自己的習作時有了明確的方向和依據(jù),避免了孩子無從著手的尷尬,也改變了以往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僅僅改幾個錯別字和標點的狀況。“習作評價清單”對孩子們深入地把握導游詞的基本特征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幫助,同時也為孩子們自主獨立地評改習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習作評價清單”在自我層面上融通了評改和指導。
(二)互讀習作提出建議
在試教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完成200字左右的導游詞,大部分的孩子大約需要12分鐘,少數(shù)孩子只要8分鐘左右,而有些孩子需要15分鐘以上。如何讓先行完成的孩子繼續(xù)提高,而不是無謂的等待,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學生自評完成后,讓他們尋找學習伙伴交換評改,讀一讀對方的導游詞,在“評價清單”互評一欄里給對方打打鉤,并且提出修改建議。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可以看到他人的缺點,另一方面也能夠?qū)W習他人的優(yōu)點。這是一個互相評改、互相指導的過程,在同伴層面上融通了評改與指導。
(三)指名展示二度指導
有了“評價清單”的指引,有了自評和互評的鋪墊,集體的評改就有了較強的針對性,沒有了以往評改時零碎、跳躍的發(fā)言。
在展示習作、集體評改環(huán)節(jié),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針對“互動交流”提出贊賞和建議;針對“提醒注意事項”討論得出“注意事項”要根據(jù)不同的景點、環(huán)境等方面來提,有時要提醒保護文物,有時要提醒保護環(huán)境,有時要提醒注意安全……針對既寫風光又寫故事的導游詞,提出要運用恰當?shù)倪B接詞或過渡句做好兩方面內(nèi)容的銜接。這一次評改,讓慢一拍的孩子跟上來,讓快一拍的孩子再提升。在學與教的層面融通了評改與指導。
關鍵詞:自主閱讀;質(zhì)疑;自主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07-080-2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積極地以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努力構建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征的新的學習方式。開展自主閱讀就是要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對知識主動探求的積極的學習方式。正如詩人特奧多爾?馮塔內(nèi)所描述的那樣,教育“旨在努力為毫無依靠的幼樹提供一根拐杖,從而使其能在純凈的空氣中自由自在地、無憂無慮地成長,那么,我們則接受了非常不錯的教育?!痹谛W語文教學中開展自主閱讀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要,更是促進學生主體發(fā)展的需要。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自主閱讀,促進自我成長呢?
一、學會質(zhì)疑,激發(fā)閱讀欲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辟|(zhì)疑最能調(diào)動學生讀書、思考的積極性。學會質(zhì)疑是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課堂教學的學問,首先是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其次才是學會解答問題,正如朱熹說的“讀書無疑者須教其有疑;有疑者,須教無疑,到這里才算是長進。”如何“教其有疑”呢?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充分尊重學生,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寬松、平等、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想問、敢問、樂問。對于學生的提問,要多肯定,多鼓勵。同時更要教給方法,讓學生學會質(zhì)疑,善于提出問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圍繞題目質(zhì)疑,如學習《夜晚的實驗》就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誰在夜晚做實驗?為什么在夜晚做實驗?這是什么實驗?這個實驗是怎樣做的?這個實驗的結果怎樣?等有價值的問題??梢砸龑W生在難點處質(zhì)疑,如《爺爺?shù)奶J笛》一課中有這樣一句“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沾點海水”、“長不結實”什么意思?為什么這么說呢?另外還可在文章的矛盾處、重點處質(zhì)疑,對文章的結構、寫作方法、用詞造句,乃至標點符號的運用都可以引導學生質(zhì)疑。心理學告訴我們,人在問題情境下,能調(diào)動認知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的習慣和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的欲望和興趣,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的狀態(tài)。
二、學會選擇,激活自主實踐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tài)度”。(《給教師的建議》)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fā)現(xiàn)的過程,要求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diào)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接受知識,要像數(shù)學家那樣去思考數(shù)學,像歷史學家那樣去思考歷史,親自去發(fā)現(xiàn)問題的結論和規(guī)律,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創(chuàng)造性閱讀”,“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教師必須轉變角色,變“主演”為“導演”,從學生自主性活動的臺前退到幕后,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需在更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探究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的教學機制。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學習:目標自己確定,問題自己發(fā)現(xiàn),知識自己習得,方法自己運用,規(guī)律自己揭示,習慣自己養(yǎng)成,能力自己提升。學生是學習、實踐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實踐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服務者。必須重新審視教師在學生語文學習、語文實踐中的角色以及恰到好處的作用,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觀念,重塑學生的學習角色,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學生的自主實踐,大力創(chuàng)造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的機會,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地參與語文實踐,演好語文實踐的“主角”。
語文自主閱讀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以主動為基礎,要把課文以及自然、社會、自我都作為探究的對象。運用多種方法,比如社會調(diào)查、現(xiàn)場觀察、走訪專家、體驗學習、課堂討論、查閱資料等等,可以使學生在更高的層面上進行學習。教師的教育行為只是指導和引領,在教學《夜晚的實驗》一課時,我讓學生從自己的質(zhì)疑里選擇大家最感興趣的問題深入探究。在學生探究學習時,允許他們自己選擇合作伙伴,允許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來反映探究的結果。有的用畫圖的方式表示實驗的經(jīng)過和結果;有的則用列表的方式來反映;還有的則圖文并用。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來反映探究的結果。也許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將實驗經(jīng)過列出一張表,讓學生對照課文來填一填,就算是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了。那么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的課堂將更為開放,應該給學生更多選擇的機會。我們應該允許學生按自己的興趣選擇探究的內(nèi)容、探究的方法、探究的途徑、探究的伙伴、探究的呈現(xiàn)方式等等。開放課堂就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實踐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會選擇,自主探究實踐。讓學生真正成為課題的提出者、設計者、實施者,真正體驗學習主體的成功之樂。 《埃及的金字塔》一課,重點介紹了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文章通過列數(shù)字、作比較、形象描述了它的宏偉和精巧。如何幫助學生真切地感悟呢?在具體教學中,往往會為學生選擇好具體的參照物讓學生來比較想象,這樣的教學應該說統(tǒng)得太死。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生活體驗,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選擇自己身邊的事物來自行比較想象。在感受塔的高時,學生們可以跟教學大樓比,可以跟廣播電視塔比,也可以跟高山比。學生們自主選擇,跟自己熟悉的事物來比較想象,不僅更容易產(chǎn)生真切的感受,而且感受會更深。在學習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時,可以讓學生自主閱讀,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介紹,有的畫出了建造的結構示意圖,有的拿出橡皮泥捏一捏建造的過程,有的通過語言文字來具體介紹。同學們在畫、捏、寫的過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金字塔的建造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從而更深切地體會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偉大。
三、學會聯(lián)系,激情體驗收獲
開展語文自主學習必須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優(yōu)化語文學習環(huán)境,努力構建課內(nèi)外聯(lián)系,校內(nèi)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
在《埃及的金字塔》一課的教學中,筆者事先在課前讓學生充分地預習,搜集有關金字塔以及像金字塔一樣舉世聞名的人類奇跡的信息。課上組織學生交流,課后讓學生們自己選擇其中一個主題,編寫一份手抄報。結果同學們編寫的手抄報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萬里長城、秦兵馬俑、雪域奇觀布達拉宮等等。同學們在編報的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而且增強了對勞動人民的崇敬之情。學習了《海洋――21世紀的希望》以后,筆者讓學生自行組織小組,去調(diào)查我們周圍的水污染情況。同學們走出家門,觀察附近的河流,走進環(huán)保局,采訪有關專家,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我們的水污染情況十分嚴重。他們寫出了詳細的調(diào)查報告,還提出了不少合理的建議。
《音樂之都維也納》一文介紹到“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惫P者讓同學們精讀課文,展開想象:如果讓你來設計,你會怎樣用音樂來裝飾這個城市呢?有的說:“把噴泉設計成薩克斯管形狀?!庇械恼f:“把草坪設計成一個高音譜號?!庇械恼f:“把廣場用音符裝飾,踩上去會發(fā)出動聽的音樂。”多么豐富的想象力。同學們在想象的過程中,豐富了教材,美化了生活。課后讓其畫一畫“我心中的音樂城”,并組織畫展展出其作品。這樣的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知識的重組,而且能促進知識結構的活化。
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形式和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體驗學習的快樂。自主閱讀、探究學習的過程正是教師和學生共同開發(fā)、整合、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可以突破教師單科課程的限制,強化課程意識,提高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能力,也必然帶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四、學會評價,激勵自我成長
學習效果既是學習的目標,也是學習的歸宿。學會自我評價就是要求我們改變單純的教師獨家評價方式,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質(zhì)量進行相互評價、自我評價,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努力做到目標明確、要求適度、可操作性強,這是實現(xiàn)學生自我評價的前提。教學過程中依托教材,努力構建自我評價機制,讓學生自己或相互間做出評價,探索對錯的原因,把評價權最大限度地交給學生。
預習檢查階段,對照預習要求,組織小組互評,無論是聽說還是讀寫,檢查形式、檢查內(nèi)容都由小組研究決定。此時的評價可讓學生了解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以后的學習就更有針對性。
閱讀理解階段,對照近期目標,評價。閱讀理解過程是近期目標不斷達成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及時組織學生對個別目標的達成情況作出正確恰當?shù)脑u價,學生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再由教師引導集體討論解決,讓每個學生及時明白是非原因,及時校正,保護學生的“求是”心理。
鞏固檢測階段,對照學習目標,引導自我評價。對已學知識,引導學生自己回憶、自己檢測,對照課本和學習目標進行自我評價,發(fā)現(xiàn)不足自己彌補,自己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掂量自己的學習能力,以此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我們要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自我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學會學習,促進發(fā)展,從而不斷地實現(xiàn)自我完善。只有這樣尊重主體,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落實自主探究,引導學生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究中獲取知識,鍛煉才干,才能使每個學生的各種潛能都得到有效地開發(fā),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有效的發(fā)展。
總之,人是一切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的主體,在教育活動中,要充分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真正為學生提供發(fā)表見解、張揚個性的空間,鼓勵、支持、幫助和引導他們在閱讀中學會質(zhì)疑,學會選擇,學會評價,插上自主閱讀的隱形翅膀。只有確保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使學生快樂地自主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