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秦兵馬俑課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那么,如何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讓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一、“支架式”預習,讓學生有章可循
預習在中高年級的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高年級教材的篇幅、選材及信息量涉獵廣泛,要想達到課堂教學預設的目標,如重點詞句的理解,文章寫作手法的感知與內化,思想內涵的提煉與升華,僅靠兩到三個課時的集中講解是不夠的,教師必須借助預習的手段將學習空間及時間向課前延伸。預習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墒?,盡管我們深知預習的重要性,學生的真實預習水平卻不能讓人滿意,他們情愿寫十分鐘不動腦筋的作業(yè),也不愿做一分鐘的深刻思考。教師要以這種思維惰性為出發(fā)點,為學生提供一份學習預案,先“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如教學《秦兵馬俑》一課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預案:(1)認識課后的所有生字,做到不借助音節(jié)也能認讀,并使用工具書為生字組詞;(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讀出感情;(3)畫出課文中你認為重要的生字詞或句子,并進行批注;(4)從寫作方法來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在查閱各種補充資料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收獲?
這樣的預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預習的主線和范例,學生既明確了預習的內容,也逐漸內化了預習的方法,有章可循。
二、“支架式”閱讀,讓學生有線可抓
閱讀感悟,在眾多的課堂中流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一問一答,看似熱鬧,但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卻毫無裨益。教師需要精簡教學預設,從整體著手,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共同思考,衍生出主線式的話題。如教學《秦兵馬俑》一課時,當學生匯報交流了預習成果之后,教師可對重點段落的學習進行提示:(1)課文是用什么樣的方式呈現(xiàn)秦兵馬俑的三大特點的?你能結合具體的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嗎?(2)課文的謀篇方式給了你什么啟示?(3)讀了整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這樣搭建整體支架,有助于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明確學習同類型文章的思路,培養(yǎng)他們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整體布局,給學生梳理出清晰的框架,再遇到同類型的文章時,教師就可放手讓學生自學了。
課文是個性化的,當然也要有個性化的解讀,這樣才能將課文學得更透徹,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入。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各種指導性支架,如《秦兵馬俑》一文的特色是使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語言生動,描寫細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課文用了哪些方法來表現(xiàn)兵馬俑的特點?如果沒有這些方法,你覺得效果一樣嗎?”在對比中,學生領悟到打比方、列數(shù)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對展現(xiàn)秦兵馬俑的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必不可少;通過辨證的剖析,感悟到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支架式”拓展,讓學生有法可用
適度拓展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素養(yǎng)的提升,為他們的學習打開一扇窗,激發(fā)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增加人文底蘊,使他們透過窗子看世界,拓寬他們的語文視野。
支架式拓展,在課堂上主要應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留白,在留白處做文章,挖掘出更多的內涵。如學生了解了眾多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品之后,教師可提問“兵馬俑還會有怎樣的神態(tài)”,帶領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仿照課文的語言模式刻畫出自己心中的兵馬俑。另外,課文的構段方式也可以生長出拓展點,如“學習課文總分式的結構,介紹一處景點”等。
在課外,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遷移式的創(chuàng)作。如學完《秦兵馬俑》后,教師可以展示豐富的秦兵馬俑輔助資料,引導學生說說還想了解哪些秦兵馬俑的知識,使他們繼續(xù)關注相關知識,使學習有持續(xù)力。
當然,我們還是應堅持以學生的興趣為主,這樣,在他們的心中,語文才是有趣的。
一、準確具體的規(guī)模介紹
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場面威武,氣勢上空前絕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三個坑共發(fā)掘7000多件陶俑、100多乘戰(zhàn)車、4000余匹陶馬、10萬多件兵器??觾瘸鐾恋膭?、矛、戟、彎刀等青銅兵器,雖然埋在土里已有兩千多年,依然刀鋒銳利,可謂是世界冶金史上的奇跡。圍繞兵馬俑的規(guī)模,作者用列數(shù)據和作比較的方法加以形象介紹。“已發(fā)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達19120平方米,足有兩個半足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8000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總面積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馬俑也最多,共有6000個左右?!边@樣,讀者對其規(guī)模之大就有了形象具體的認識。
二、活靈活現(xiàn)的特征描繪
作者在介紹兵馬俑特點時,先抓住特征進行描繪,然后根據俑的神態(tài)展開聯(lián)想,使筆下的兵馬俑活靈活現(xiàn),如在眼前。將軍俑“身材魁梧”,給人以總體的感受;“頭戴金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站在隊伍前列”,則從穿著、動態(tài)、神情等方面具體說明?!按鳌薄芭薄拔铡薄鞍骸薄巴Α薄罢尽钡葎釉~使用得很準確,讓讀者在頭腦中可以勾畫出具體的樣子,很形象。秦俑以寫實的手法,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統(tǒng)率千軍萬馬,吞并六國,威震四海的雄武神威。將軍俑昂首挺胸,站在隊伍的前面,像在指揮。他們顯得沉著冷靜,足智多謀。武士俑目光炯炯,神態(tài)嚴峻,威武剛烈。騎兵俑堅守崗位,堅毅地駕駛著戰(zhàn)車,保護著馭手。弓弩手張弓搭箭,隨時準備將箭發(fā)出去。這些陶俑乍看一樣,但細看才知他們表情不一,神態(tài)獨特。陶俑的制作細膩,手藝精湛,每個陶俑的發(fā)式、神態(tài)、衣服,甚至戰(zhàn)袍的扣子、鎧甲的編綴都有細微的差異。這在中國雕塑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三、表達手法的綜合運用
仔細端詳,它們神態(tài)各異:有的微微頷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zhàn)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tài)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走近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
作者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加以細描,仿佛讓我們看到,那一個個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拼死沙場的高大形象;仿佛讓我們聽到,那一個個威猛將士思鄉(xiāng)念親的凄婉心聲;仿佛讓我們感受到,那一個個陶俑背后的血淚與辛酸……正是作者獨具匠心的觀察視角,扣人心魄的表達方式,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體悟出中華民族的智慧?!啊绷艚o我們的是思考,是回味……當你與作者一道思緒馳騁,就會用想象的翅膀觸摸到兵馬俑的神韻,感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
四、水到渠成的自然過渡
第3自然段的前半句“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緊承上文,下半句“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則開啟了下文,成為下文的總領。這一句在文章中起到過渡的作用,使上下文形成一個整體。在此基礎上,你再用心地讀讀第三至第十自然段,會真正體會到:“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從而由衷地熱愛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針對這一教學重點,我主要設計了三步:1、小組合作、交流完成調查表,體會類型眾多,個性鮮明;2、通過朗讀感受兵馬俑神態(tài)各異;3、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一部分的教學,學生對于填表的任務不是太理解,教師巡視時并沒有做準確的了解和指導;所以在全班匯報交流時氣氛不是很活躍,學生的表演環(huán)節(jié)沒有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其次,學生閱讀感悟的時間少了,給人的感覺像是在做表面文章。
第二部分的教學,由于上一環(huán)節(jié)耽誤了一些時間,在本環(huán)節(jié)中只是讓學生讀了一遍,教師和學生合作了一遍。對于學生的朗讀指導明顯的時間不足。
關鍵詞:聽障學生;語文課堂;朗讀指導;語文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會激發(fā)起學生高漲的朗讀熱情。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地愿意讀,喜歡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是朗讀教學的第一要務。
聽障學生對直觀形象的事物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w、掛圖、視頻錄像和老師的體態(tài)語言等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學生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促進課文內容的理解。如教學《秦兵馬俑》這一課時,由于聽障學生知識面的狹窄,對歷史知識的了解甚少,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下載秦兵馬俑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當一幅幅畫面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對秦兵馬俑“宏大規(guī)模”,身材魁梧的將軍俑,體格健壯的武士俑,準備殺敵的騎兵俑,形體健壯的陶馬有了直觀認識,用眼睛“讀”懂課文,仿佛自己來到了西安,目睹神態(tài)各異的兵馬俑,課文內容不再需要老師的過多講解,學生就進入了課文的意境,有了強烈的朗讀欲望,在朗讀中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明確目標,反復訓練
課堂上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后,要給予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為了避免學生泛讀走過場,要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朗讀,以達到提高朗讀能力,加深對文本理解的目的。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提出“讀”的具體目標:第一步是讀正確。在講讀課文之前先讓學生借助字典讀準字音,了解字義,理解詞語,掃清字音和詞義的障礙,還要借助手語書,解決新詞語的手語,然后讓學生自由朗讀,強調在讀“正確”上下功夫, 做到不丟字、不重復、不顛倒字詞、不破句,手語流暢準確,達到準確的認讀。第二步是讀流利。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讀講結合,以讀促講,以讀促學,要讓每個學生明白課文向他們傳達的是什么信息。做到講中有讀,讀中有講,兩者相輔相成,強調在“流利上下功夫。”第三步是讀得有感情。在學生熟讀、讀流利的基礎上,有目的地訓練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強情感體驗,讓文章之情、教者之情、學生之情通過朗讀融于一爐。在有感情的朗讀訓練中,要求學生手語也應帶著感情來打。
三、示范朗讀,個別指導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時候,教師的示范朗讀尤為重要。教師必須深刻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感情,先受到感染和教育,再通過聲情并茂地朗讀,用聲音、手勢和表情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感受其中的感情,準確傳達作品的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認真看(聽),正確看(聽)出節(jié)奏、停頓和速度,輕重緩急。這樣,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加上聽障學生的模仿性極強,學生就能以看(聽)助讀,在模仿中糾正自己的發(fā)音、語氣、手語等方面錯誤,掌握朗讀方法,提高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力。
四、形式多樣,練評結合
朗讀技巧的掌握和運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進行訓練。為保證每節(jié)課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設計朗讀的形式也要為全體學生服務??刹捎谬R讀、個別讀、、分角色讀、教師范讀、開火車輪讀等形式,為每個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如《小木偶的故事》一文以告訴學生要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生活、面對生活。為了讓學生理解“老木匠說得沒錯,笑是很重要的。不過,要是只會笑,那可是遠遠不夠的?!笨刹捎梅纸巧首x的形式再現(xiàn)課文內容。在實際的朗讀表演過程中,通過語言、動作、神情的演示,聽障學生發(fā)現(xiàn)了小木偶因為只會笑而受冤枉、被懷疑、遭誤解,明白了要用不同的表情來面對所發(fā)生的事情,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快樂的人生。這樣,在對課文朗讀的過程中,既鍛煉了聾生的朗讀能力,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分類要求,尊重個性
在一個班級中,由于聽力受損程度不同,班級內學生發(fā)音兩極分化現(xiàn)象會很嚴重。朗讀時,教師應根據學生聽力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對聽力較好,發(fā)音較準的學生,要求字音要讀得準確,聲音清晰、響亮、富有感情,并配以正確的手語;聽力較差的學生要要求手語準確到位,朗讀時盡量口型準確。教師只有正視學生的差異,分層次要求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朗讀,陶冶了聽障學生的高尚情操,讓他們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朗讀,調動了聽障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將書面語言轉化為他們自己的語言;朗讀,提高了聽障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感??傊诼暻椴⒚睦首x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提高。因而聾校的語文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朗讀的指導,使聽障學生能有滋味地讀,恰如其分地讀,讓瑯瑯讀書聲在聾校語文課堂精彩呈現(xiàn)。
參考文獻:
[1]何文明.聾生語文學習情況調查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1年第1期.
[關鍵詞]隨文練筆;開掘資源;多維度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3-0065-01
教材是閱讀教學最重要的平臺,蘊藏著豐富且極具邏輯性的價值資源,是引領學生語文能力不斷發(fā)展的助推器。因此,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對文本內容的體悟,將更豐富的視角聚焦在文本的言語形式和寫作策略上,并契合學生表達的認知需要,開掘出最適切的語用價值訓練點,引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感知w悟,在情境遷移中開掘文本資源
隨著學生年級的不斷升高,他們的感知能力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閱讀教學就應該由關注文本內容逐步向文本的言語形式過渡,引領學生在提取感知、涵泳辨析的過程中,感受獨特的言語形式所形成的表達效果,并組織學生在深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仿照性練習,從而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不斷提升。
如在《船長》一文中,哈爾威與大副對話的部分,作者在語言形式的運用上就匠心獨運,不僅語言簡練短促,而且連續(xù)對話中沒有一處提示語。教師首先引領學生深入對話文本,意識到這種對話方式與韻律形象地展現(xiàn)了當時緊張的氛圍與節(jié)奏。其次,教師引領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思考:“還可以在怎樣的情境中運用這樣的語言方式?”有學生說:“我曾經在醫(yī)院急癥病室,看到醫(yī)生詢問病人家屬時的對話,就可以運用這樣的語言形式?!庇谑?,教師順勢而導,要求學生想象醫(yī)生在急診室與家屬的對話,并嘗試模仿課文中的對話方式進行描寫。
相同的意思、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就會衍生出完全不同的價值情韻。只有真正發(fā)揮文本的語言形式資源,才能真正讓練筆實踐落到實處。
二、把握特性,在辨析提煉中開掘文本資源
隨著語用理念在閱讀教學中的不斷實施,閱讀教學以表達為本位的模式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關注哪些寫作策略,如何關注寫作策略才能真正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發(fā)展呢?這些都應該充分遵循教材編者設置在每篇文本中的寫作價值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順應學生基本的認知規(guī)律,形成彼此相連、息息相關的語用訓練體系。
如《秦兵馬俑》《埃及金字塔》《音樂之都維也納》三篇說明文被設置在同一單元中,既有其文體相同的共性,又分別彰顯出與眾不同的價值點。以《秦兵馬俑》為例,這篇說明文最大的特點在于:作者以全面、細致的觀察為起點,借助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實寫,并通過大膽合理的想象,展現(xiàn)了兵馬俑的特點。這種充滿文藝氣息的表達策略,在一般性說明文中并不常見。因此,教師為學生出示了其他文本中的兵馬俑圖片,并組織學生在深入、細致觀察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想象進行練筆表達。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以單元的整體性視角探尋出《秦兵馬俑》作為說明文與其他說明文存在的最大不同,并將隨文練筆的訓練價值點確定于此,真正發(fā)揮了文本的價值資源,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策略。
三、整合融通,在類比聯(lián)系中開掘文本資源
閱讀教學中,只有在兩篇或者多篇文章的聯(lián)系對比中,才能窺探出文本獨具魅力的語用訓練點。因此,教師可以嘗試著運用整合的視角,對同一單元中的文本內容進行深入感知,在融通中開發(fā)文本資源,為學生表達練筆服務。
如五年級上冊人物傳記單元中,編者選用了《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和《諾貝爾》這兩篇課文。相同的人生遭遇、相同的鍥而不舍、相同的成果豐碩,彰顯了兩篇文本整合融通的可比性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兩篇文本都是屬于同一種文體――人物傳記類。但深入到文本內核之中進行細致對比,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兩篇文本對人物描寫的視角和維度的不盡相同?!抖蜻\打不垮的信念》基本上是以整體性概述的方式,描述了談遷收集素材、到處尋訪、燈下疾書的畫面;而《諾貝爾》則更多的是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細節(jié)描寫來刻畫、展現(xiàn)人物形象。正是基于這樣的質態(tài),筆者引領學生分別從兩篇課文的核心語段中,感受到了這兩種寫法的不同特點。隨后,教師則組織學生嘗試運用《諾貝爾》中人物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來具體補充談遷收集資料的詳細過程,讓實踐練筆真正尊重了文本蘊藏的價值資源。
在這一案例中,教師通過整合對比的視角,豐富了學生的整體性效益,從別樣的視角中發(fā)揮了教材文本的內在資源,提升了課堂隨文練筆的實際效益。
[關鍵詞] 閱讀教學 夯實 字詞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0-050
字詞教學是小學生語言積累的一個重要內容。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老師指出:“識字、寫字、學詞是貫徹整個小學階段最基本、重要的任務,一定要夯實這一語文學習的基礎?!蹦敲?,如何夯實字詞教學呢?
一、關注理解,把握詞語內涵
教學時,我們應根據詞語的不同特點,采取多種方法,多方面、多方位地引導學生對詞語進行理解、感悟,使學生達到觸類旁通。
(一)巧用聯(lián)系,精確解讀詞語
1.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字詞。如學習《翠鳥》一課中的“鮮艷”一詞時,教師先從字理上解析“艷”字:左邊是“豐”,意為豐富、豐滿,右邊是“色”即顏色,合起來就是顏色豐富的意思。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表示翠鳥羽毛顏色豐富的詞語――橄欖色、翠綠色、淺綠色、赤褐色……最后,教師啟發(fā)學生歸納:像翠鳥羽毛這樣顏色豐富而又靚麗的,我們就叫顏色――(生:鮮艷)。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使學生更精確地理解詞語的內涵及多種含義,這也是學生閱讀過程中必須掌握的方法之一。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字詞。如《從現(xiàn)在開始》一課中“輪流”一詞的教學,教師讓學生“開火車”讀詞,然后提示學生:“像剛才這樣,我們有秩序地一個接一個讀,叫做‘輪流讀’?!苯又?,教師讓學生想一想:“平時我們還會輪流做什么?”學生會聯(lián)系到輪流掃地、輪流分早餐、輪流幫老師發(fā)作業(yè)等。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理解詞語可以豐富學生的詞匯量,達到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目的。
(二)比較品評,辨析詞語的深度
在課堂實踐中,通過比較辨析近義詞的異同,能夠明確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體味出詞語運用的精妙。如“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中的“瑰麗”一詞,教學時,我們可以先把“瑰麗”拆開來理解:“麗”是美麗,“瑰”字是斜玉旁,與碧玉、瑰寶有關?!肮妍悺币辉~就是指像碧玉一樣晶瑩透亮、美麗;而“美麗”則是指漂亮、好看。課文中五光十色的海水在陽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如同碧玉般晶瑩透亮。顯然這里用“瑰麗”最準確。掌握了辨析法,學生就能夠運用不同的詞語來準確地表情達意了。
(三)追本溯源,感知詞語的厚度
在執(zhí)教《秦兵馬俑》時,教師抓住“精”字,先通過字理解析:“米”形“精”聲,古時候人們用舂來舂稻谷,把米和米糠分開,舂得越久,米和米糠就分離得越好,分離得好為“精”,分離得不好則為“粗”?!熬钡谋玖x指挑選過的好米、上等細米,引申指品質最美妙的事物。學生在感知了“精”字的本義后,找到課文中具體描寫秦兵馬俑“精美”的語句是“兵馬俑的神態(tài)雕刻得很逼真,十分完美”,從而進一步理解了文義。這是從文字上直接獲取的“精”。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反復研讀文本,探究文字的厚度。首先從雕刻技藝上看,8千多個兵馬俑,工匠們居然能夠一個個雕刻得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可見工藝精湛;其次從語言表達上看,用了很多四字詞語,簡潔明了,非常恰當,這是語言的精練;最后從寫作的角度看,文中“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語句用了寫實加想象的方法,寫出了兵馬俑的精美,這是寫作方法上的精妙。這些都是隱藏在文字背后的“精”。這樣的教學,以字理析詞為基礎,追本溯源,能讓學生透過文字的表面去感受文字背后豐富的內涵,去觸摸語言的溫度,去感知詞語的厚度。
二、注重積累,豐富語言積淀
語言積累的數(shù)量是決定一個人語文能力的關鍵要素,大量的語言積累能幫助學生熟悉并掌握漢語言規(guī)則。王林波老師在執(zhí)教《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時,通過“卓爾不群、鍥而不舍、攀險峰、涉危澗”等詞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找出更多類似的詞語。學生找出了“名山大川、奇人異事、長風為伍、云霧為伴、千辛萬苦、燃松拾穗、走筆為記、不避艱險、求真求實”等詞并相互分享。王老師在引導學生主動積累詞語,豐富語言積淀的同時,既教給了學生積累的方法,又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遷移運用,打好寫作基礎
語文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意義的理解也好,語言的學習也罷,都是為了更好地運用語言,服務于生活。再看王林波老師的教學,在讓學生找出文中值得積累的詞語后,教學就指向了運用:“剛才我們讀了那么多好詞,誰能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徐霞客?”學生的回答有“卓爾不群、求真求實、不避艱險、鍥而不舍……”王老師的字詞教學,立足文本,創(chuàng)設語境,使學生學以致用。
教學細節(jié)是教學過程中從預設到生成、從生成到預設的統(tǒng)一。學生素質的不同使得每節(jié)課都各有千秋,隨時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答案。處理好一堂課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也就能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所以說,課堂教學的小細節(jié)中包含著大智慧。
一、教學細節(jié)是可以“打造”的
1.“打造”教師對教材的理解
一位老師上《秦兵馬俑》一課時,出示課件,讓學生逐一觀賞兵馬俑,問:你們知道這是什么俑嗎?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嗎?(學生因為預習過,大都使用文中的語言)教師很滿意地點了點頭,那課文是怎樣描述的呢?(請學生讀課文)指名讀,齊讀,讀完后練習對照課件介紹不同的兵馬俑??此平陶哌\用了最先進的教學手段,讀得熱火朝天,可其實學生什么也沒有學到,教學目標到底是什么,令聽課的老師感到茫然。而另一位老師上的《秦兵馬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指導上,則層層推進,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層體會。教者讓學生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一種俑練讀,結合文中的詞語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通過重點詞語體會到了將軍俑的威風凜凜,武士俑的英勇善戰(zhàn),騎兵俑的干脆利落……然后再讓學生讀,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真正讓學生感悟到了秦兵馬俑的類型眾多,個性鮮明。
2.“打造”教師自己的評價語言
畫面一:
這是一堂公開課,教師在講完例題后,叫了一位坐在角落里的女生回答問題,可是答錯了。教室里響起了一片嘲笑的聲音,女孩的臉羞得通紅?!盎厝グ?,請下一位同學回答。”數(shù)學教師極不滿意,趕緊喊了一位成績不錯的同學回答這個問題,似乎怕耽誤了公開課的寶貴時間,避免節(jié)外生枝。回到座位后那位同學的頭再也沒有抬起頭來。臨走出教室時,我看到了這位女生眼角晶瑩的淚花。
畫面二:
這是一堂語文公開課,同樣的一幕再次出現(xiàn)。這時,只見語文老師打了一個“停止”的手勢,笑著說:“同學們,我們在回答問題時,都有出錯的時候,這是一種正?,F(xiàn)象。這時,我們大家應該互相幫助使對方改正錯誤,而不應該嘲笑別人,相反我們應該感謝對方:一是她讓我們避免了再次出錯,二是她能夠當著這么多老師勇敢地回答問題,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應該向李玲同學表示感謝,隨后,教室里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在后來的課堂上,她始終昂著頭,認真地聽老師講課,一臉的自信和幸福。
同樣是回答錯了問題,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同,學生的感受就不同,當然,教育的效果也不同。
3.打造“教師”自己的誘導語言
有幸臨聽了淮陰市顧琴老師的一節(jié)《愛如茉莉》,學生找到了相關的句子體會出“愛在爸爸那匆匆的腳步里”,可讀時卻有條不紊。這時,印象最深的是顧琴老師的一句導語:“著急的爸爸能這么沉穩(wěn)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意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后,放聲自由練讀起來,毋庸質疑,重新站起來的讀書表現(xiàn)令所有聽課老師贊嘆。
4.打造教師對學困生的責任心,助“鐵”成“鋼”
有幸聆聽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的一節(jié)課。除了課堂的精彩,一個細節(jié)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于老師布置讀文感悟作批注,幾名優(yōu)秀的很快完成了,舉起手來急于作答。于老師走到他們跟前,耳語了幾句。只見那幾個同學眉飛色舞地離開座位,像老師一樣巡視起來。后來,于老師說明,他對孩子們說:“你們班誰有困難,快去幫幫他們。”
其實,讓先做好的等一等,并不覺得有何不妥??捎诶蠋焻s就這樣細致,在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背后都輕輕地推一把,讓每一個孩子都走得更快。
二、教學細節(jié)是需要“發(fā)現(xiàn)”的
1.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誤點”
一個教師在教學《海倫凱勒》一課時,直至下課,學生一直讀包扎(zhD)而事實上應讀(zD)。這雖然只是一個很細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但往往教師一開始沒有及時糾正,而導致學生多次練習后形成錯誤的印象,甚至會影響他的一生。即使后來糾正,它的掌握也往往會大打折扣。
2.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
本學期,我上了《愛如茉莉》公開課,上課時,一切都有條不紊地進行,可當我讓學生板書愛的感言時,學生卻在黑板上寫下了“愛是一聲心疼的詢問”,這可是我始料不及的,但我仔細分析,學生寫得很對,文中的小作者在感悟愛,學習愛的同時也在表達著愛,我隨即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并因勢利導:我們要學習文中的小作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懂得回報周圍每一個人給我們的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謝那些給我們帶來愛的人。由于我的因勢利導,使得文章中心更加升華,反而成為本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
近兩年來,“真學課堂”的概念深入人心,引發(fā)了教學改革的新。在真學課堂上,教師運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的教學不是“演戲”,而是引導學生閱讀、學習,掌握知識,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閱讀教學落到實處,收到實效,讓語文學習回歸本真,讓語文課堂變成學生展示自我的大舞臺,呈現(xiàn)無盡的精彩。
一、智慧閱讀,健全人格
朱永新教授提倡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要引領學生智慧閱讀,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在真學課堂中,學生的閱讀不僅是為了掌握知識,也是為了引導學生超越知識,走向智慧,獲得真實的感悟。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自主閱讀的權利,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例如,在教學《秦兵馬俑》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的關鍵詞句,主動體會文本中的重點內容,也就是秦兵馬俑的特點。通過學生精讀文本,探討交流,總結出秦兵馬俑的突出特點是“規(guī)模宏大,種類繁多,具有十分鮮明的個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走近文本,獲得感悟。如在本文第十段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到文本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們抓住文本中對其神態(tài)的描寫,重點分析其細膩的手法和獨具特色的句式特點,這樣就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文本的語言之美。同時,教師還引導學生抓住文本后面的名人名言,讓學生在感悟名言警句的深刻內涵以及教育意義的基礎上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提高想認識,形成健全的人格。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抓住文本中重點句子和有深刻哲理的句子引導學生重點體會,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學生走近文本,自主體會,這樣的閱讀才是智慧的閱讀,不僅讓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二、創(chuàng)新閱讀,自主探究
小學階段的“真學課堂”,要實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新閱讀,在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就要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實現(xiàn)個性化解讀。
例如,在教學《愛因斯坦和小女孩》這篇課文時,在這篇文章中作者用生動的語言表現(xiàn)了愛因斯坦一心撲在研究工作上,而忽視了生活細節(jié)的平凡和質樸,表現(xiàn)了他對孩子們的關愛,喜歡以一顆童心和孩子相處的性格特點。這樣的文章對小學生來說也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讓學生讀懂文本,感悟其中的思想,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文本中表現(xiàn)愛因斯坦前后變化的句子,這樣的問題設計讓文本解讀變得簡單,學生很輕松就能找到“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里,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fā)”以及“他整個變了一個人,按小姑娘那樣穿戴得整整齊齊的”,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表現(xiàn)了愛因斯坦的什么品質?”通過這樣的層層深入,學生自然容易掌握愛因斯坦寬廣的胸襟和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還看到了愛因斯坦對孩子的關愛。
在這個教學實例中,教師將問題進行簡化處理,以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閱讀,層層深入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提高了學生深入文本學習的能力。
三、真實互動,激活思維
在以前的課堂上,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隨著新課改的開展,有些看似熱鬧的互動活動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效果。因此,語文教師要在真實課堂的背景下真實互動,使之落到實處,獲得深刻的感受。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文《蘋果里的五角星》時,教師將教學目標預設為在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其中的重點詞語的含義。在教學過程中,經過學生閱讀文本,對“循規(guī)蹈矩”這個詞語的理解不夠透徹。于是,教師讓學生自由結組,準備了刀子和蘋果,然后讓學生展示一下平時都是怎樣切蘋果的。讓同學意識到這樣“循規(guī)蹈矩”的做法是看不見五角星的,那么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五角星呢?在教師的提示下,有的學生橫切蘋果,果然看見了五角星。這樣,通過師生的互動操作,使學生的認知得到了深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語文教學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6-0108-01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整個社會生活越來越“信息化”,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也在不斷提高,21世紀人類科學技術最偉大的成果之一就是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被引入教育教學過程。學生的閱讀對象不再限于文字和圖片,而且有大量的有聲讀物、大量的動畫等視頻資料。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把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來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多種局限。這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 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迸d趣對學習產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而多媒體的引入,就像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魔術師”,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可以借助聲、光、影、像,化遠為近、化虛為實,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這較之教師的抽象講解、有限的板書更容易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興趣,使學生很快地進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學習情境之中。以本人教學《魚游到了紙上》為例。在新課伊始,先用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話題:動畫中,幾條魚在水里歡快地游著,游著游著竟游上一張白紙。這時,畫面打出課題——《魚游到了紙上》。屏幕上,生動的畫面再配以有趣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了。這時,再引導學生進入所學習的新課文,同學們都會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讀題后,我問學生:“你想從文章中知道什么?”這時學生活躍起來,紛紛提出問題:“魚真的游到了紙上嗎?”“魚為什么會游到紙上?”多媒體設置疑問、創(chuàng)設懸念的效果真明顯,它將不可能的事情生動地展現(xiàn)在眼前,怎能不催化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個個急于想從課中探個究竟,在這樣強烈的學習欲望驅使下,他們的學習過程必然是主動積極的。
2 利用信息技術,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以學生獨立探索為主要形式的個別化學習和基于網絡的協(xié)商學習兩種模式,恰恰是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的集中體現(xiàn)。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fā)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里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所以,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完全可以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機互動、師機生互動、生機互動、生機生互動的多種友好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的機會,有且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例如,教學《秦兵馬俑》一課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了教學,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圍繞以下問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網搜索查尋有關秦兵馬俑的相關資料;②運用所查尋的資料,自學《秦兵馬俑》一文;③針對疑難問題進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你從網絡上所了解到的秦兵馬俑。
3 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方式
在信息化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不再以是否能夠把教材講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徹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信息化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的角色由前臺的“演”轉為后臺的“導”,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學生提供豐富有序的學習材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最佳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時,我通過分析,先明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了解楊梅樹的美麗和楊梅果的可愛,得到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學習到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為了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進入自主學習,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查找了大量資料,把教學要求、教材說明、學習方法、播音員的朗讀錄音、生字的音形義、重點詞句和段落的分析、課后練習以及楊梅樹和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楊梅的產地及生長情況、楊梅的營養(yǎng)價值、楊梅的食用和藥用方法、當?shù)貒@楊梅而形成的產業(yè)情況、果農收獲楊梅時的歡快情境、楊梅產業(yè)為當?shù)厝藙?chuàng)造的價值等有關資料以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形式按一定的秩序制作成了具有人機交互功能的課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只要真正融入人機交互的環(huán)節(jié),必然就進入了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而此時,教師的角色也較好地完成了從“前臺”到“后臺”的活動空間轉變,完成從“演員”到“導演”的角色轉變,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最好環(huán)境。
4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