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語文教學;拓展;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623.2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學的內容僅僅是在課本范圍之內對知識進行講解,對于知識只是進行單純的灌輸,使課堂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使學生學習的熱情受到影響,有的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的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想要將學生在語文方面的能力進行有效提高,就要將學習內容進行積極探索與拓展。
一、時代的背景
眾所周知,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能夠使學生的修養(yǎng)進行不斷的提高,可以將課堂進行充分的豐富。但是,語文的教學不僅僅是使學生對語文方面的知識具備一定的了解,也要使學生通過學習熱愛生活,使學生能夠掌握相應道理。想要將這些目標實現,就要將內容進行拓展以及延伸,使語文的教學能夠具備更多的素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其他的知識,能夠使學生學習的興趣被充分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意識,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
二、作用
素質教育在不斷的發(fā)展,在學習的手段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以及探索,為了使學生的素養(yǎng)得到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就需要將內容進行拓展以及延伸。只有拓展以及延伸之后才能夠使學生獲得獲得更多知識,使學生情操得到陶冶,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fā)展。
(一)將語文的知識進行增加
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是非常密切的,將內容進行拓展以及延伸,要善于發(fā)現生活的點滴,發(fā)現生活中存在的素材。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依據課本提供的知識為前提將內容拓展以及延伸。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涉及到自然的相關知識,我們可以將社會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方面的知識融入教學中,如國家的大事、個人的相關事情、友情故事以及愛情故事等。這樣,學生注意力就會集中在課程上,對學生的道德能夠進行一定的教育??偠灾?,將內容與生活進行緊密的聯系,會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充實語文課堂,使學生能夠在知識的方面得到顯著增加,同時能夠使學生對其他方面的知識具備一定的了解,在相關的事件中獲得一定的感悟,使學生能夠對相關的優(yōu)秀做法以及行為進行有效的效仿,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fā)展。
(二)將學習的興趣充分激發(fā)
將內容進行拓展以及延伸有許多方法,對教材具備一定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將內容進行拓展以及延伸的前提就是教師對教材的熟悉程度,教師要對教材具備一定了解,以教材為出發(fā)點,將內容進行拓展以及延伸,才能夠保障教學順利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材具備一定的了解之后,會將教材重點進行了解以及掌握,依據學生興趣將內容進行拓展以及延伸。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權會有效增加,學生在經過教師引導之后,會將自身在學習方面的興趣得到有效強化,在學習方面的熱情被充分激發(fā),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使教學的目標能夠順利實現。
三、相關的措施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對內容進行拓展以及延伸,能夠使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知識有效增加,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激發(fā)。但是,在對內容進行拓展以及延伸時,對采取的措施要進行細致的探討,經過研究之后確定具體的措施,保障采取措施將內容進行拓展以及延伸之后,能夠符合學生的特點,使學生綜合的素質得到顯著提高,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fā)展。
(一)發(fā)揮評說作用
將語文的內容進行拓展以及延伸,可以采取很多手段,其中發(fā)揮評說作用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與方法。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后,對語文的章節(jié)以及文章具備獨特的看法以及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將獨特的看法以及認識進行總結,在班級中與其他同學進行積極的交流,對于章節(jié)以及文章掌握的情況教師也能夠及時的了解。同時,這種方式方法能夠將內容進行延伸以及拓展,學生對于章節(jié)以及文章的看法以及認識是獨特的,都具備自己的想法看法,在章節(jié)以及文章的學習過后,可以借助這種方法方法將內容進行延伸以及拓展。
(二)將內容形象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在教學的內容方面看到的是文字,是非常抽象的,沒有辦法對學習的內容具備生動形象的理解。因此,在對內容進行延伸以及拓展時,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能夠對內容具備生動形象的理解。教師可以采取許多措施將內容形象化,例如,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通過圖畫的形式將內容進行形象的表現,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減少障礙,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得到培養(yǎng),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對內容進行延伸以及拓展時,教師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對內容具備生動形象的理解,使學生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得到培養(yǎng),將學生綜合的素質進行有效提升,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fā)展。
(三)具體事件的運用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對內容進行延伸以及拓展時,對具體事件要充分的運用。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例如在學生以及教師身邊發(fā)生的事情等,都可以將它們進行充分的運用,使其成為語文教學的素材。對事件進行詳細的了解,同時融入與語文方面相關的元素,可以將具體事件變?yōu)檎Z文教學的素材,豐富課堂的教學。
對內容進行延伸以及拓展時存在許多方法,需要教師不斷的研究與探討,對與語文相關的素材要及時發(fā)現并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將內容進行有效的延伸以及拓展。使學生增加語文方面的知識,使學生情感得到不斷培養(yǎng),將學生綜合的素質進行有效提升,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fā)展,最終保障語文的教學目的能夠順利實現。
總結:
在新課標背景之下,對小學的語文教學在內容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內容進行延伸以及拓展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將語文的知識進行增加,將學習的興趣充分激發(fā)。因此,教師要采取相關的措施將內容進行延伸以及拓展,充分發(fā)揮評說作用,將內容形象化,同時對具體事件要做到充分的運用,使內容得到有效的延伸以及拓展,使學生綜合的素質得到有效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全面的發(fā)展,最終保障語文的教學目的能夠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給小學教育專業(yè)語文方向學科教育類課程提出了新要求,小學教育專業(yè)語文方向學科教育類課程必須在課程結構、教材建設和實踐教學等方面深化改革。
關鍵詞:學科教育類課程;課程結構;教材建設;實踐教學
學科教育類課程作為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主流課程,傳授語文學科教育知識、培養(yǎng)語文學科教育技能是它的兩大基本目標,這兩大基本目標之間的關系常常被表述為語文學科教育知識是基礎,語文學科教育技能的培養(yǎng)要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但實際的情況是“語文學科教育知識是基礎”這一地位被無形中當作為“重點”,需要在這基礎之上發(fā)展起來的“語文學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襯。綜上所述,學科教育類課程的改革與結構重建,目前可以緊緊圍繞三個方面展開,即課程結構(內部學科構成)改革、教材建設改革和實踐教育改革。
一、課程結構改革
課程層次提升和學科結構領域擴充,指的是要提升課程的內涵,豐富學科教育類課程涵蓋的具體學科范圍。以往構成學科教育類課程的主干學科往往是小學語文教學法或者是小學語文教材概說和小學語文教學概論,外加教育見實習作為實踐教育課程,培養(yǎng)出的小學語文教師能夠輕松駕馭靜態(tài)的語文課程。適應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的需要,現有的以小學語文教材概說和小學語文教學概論為主干課程的學科教育類課程必須提高研究與訓練的規(guī)格層次,本著各有側重、區(qū)分能級、明確陣地的原則,建設好著眼于宏觀課程開發(fā)與研究的小學語文課程論、教學設計和創(chuàng)新的小學語文教學論和協(xié)調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語文課程資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學語文教育研究的學科體系。以課程層次提升和學科領域擴充為基礎,按照上述原則建構的學科教育類課程新格局,可以概括為“三個層次、四個方向和三塊陣地”。
“三個層次”是指包含與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結合緊密的語文學科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等學科,以中觀研究和探索小學語文教育的一般規(guī)律為主的課程論、教學論等學科,以及針對具體教學內容和方案的設計與研究的教材分析、教學設計等學科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按照從一般到具體的次序,越來越貼近小學語文教育實踐,將課程開發(fā)、教育研究、教學技術、實踐方法、課程評價等內容整合其中。“四個方向”是指具體課程設置主要圍繞課程開發(fā)與研究、教育技術(主要指軟性技術)、教育研究與設計、教育實踐四個方面的內容,從不同的角度而又突出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專業(yè)知識能力的傳授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影響?!叭龎K陣地”是指課堂教育與訓練陣地(包括必修課與選修課)、課外活動教育與訓練陣地和教育實踐陣地(包括到小學進行的見實習和參加社會語文教育活動等)。各個陣地學生和教師承擔的角色任務各不相同。這樣的課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課程建設的理論模型,知識與技能、理論與實踐、繼承與創(chuàng)造等多方兼顧,又體現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專業(yè)教育訓練。
二、教材建設改革
,按照新的《語文課程標準》重新解讀小學語文教材,詮釋小學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研究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趨勢,開發(fā)設計小學語文課程,盡快建設緊扣小學語文教育實際、緊跟小學語文課程改革步伐的教材體系,已經是當務之急。針對我國目前小學教育專業(yè)語文方向專業(yè)建設實際和各地初等教育存在的地域性差異,新教材的編寫和體系建設需要考慮如下因素:
一是教材應該由對一般教育理論、教育規(guī)律和對小學語文教育實踐和教育規(guī)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養(yǎng)的人員編寫,理想的人員構成是高等學校研究初等教育專家和小學教育界的名師的組合。這樣,既可以站在宏觀的、理論的角度審視小學語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觀的、實踐的角度深入小學語文教育內部,編寫出的教材則容易體現出一般學科教育理論對小學語文教育的指導作用,又能夠體現出課程的實踐性特點。
二是教材要有鮮明的開放性,兼顧小學語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異,將反映小學語文教育一般規(guī)律、研究小學語文教育普遍現象作為必修課的主要內容,而將具體細部的問題諸如教學設計、活動創(chuàng)設等放在課外陣地或者教育實踐陣地去完成,把廣闊的課程開發(fā)空間留給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
三是新教材要融會貫穿新課程標準精神,而不是對學生進行抽象的課程標準闡釋與教育,通過足夠量的課程開發(fā)、教學設計、活動創(chuàng)設等具體方案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的融會與體現。之所以提出這樣的教材建設構想,是因為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有著切身的體會和感受。?
三、義務教育
《語文教學標準》把小學語文教育當作師生不斷探索、不斷展開、不斷體驗的過程,客觀上要求教師具有熱愛語文教育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具有嶄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具有比較強的課程資源開發(fā)的能力,具有從事語文教育的綜合能力。適應這些客觀需要,學科教育類課程也要轉變課程理念,應對挑戰(zhàn)。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特別是熱愛語文教育的職業(yè)興趣和情感,是小學教育專業(yè)特別是語文方向學科教育類課程的重要任務。
通過系統(tǒng)的語文教育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和語文教育技能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有扎實的語文教育素養(yǎng)和具備語文教育探索改革的潛力,是學科教育類課程的核心任務?!墩Z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把握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實踐性等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和努力建設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些理念落實到對小學教育專業(yè)語文方向上,用簡要的話說,就是要盡全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教育實踐能力。
實踐教學以教師為指導和顧問,以學生為教育活動的實施者和承擔者,以師生雙方為評價者,由一系列語文教育實踐活動構成,是復雜而且有創(chuàng)造力的活動。故而,學科教育類課程應樹立重視和強化實踐教學的新理念,將其作為專業(yè)特色教學。立足于系統(tǒng)的實踐教學觀,實踐教學的活動形式,大致可以分為課堂實踐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兩大領域。課堂實踐教學是指根據需要安排在課內進行的由學生為活動的設計者、操作者參與的語文教育活動,包括教學影像觀摩、模擬教學、說課、評課和教學片斷設計等活動類型。課外實踐教學是指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安排在課堂教學之外由學生獨立完成的語文教育活動,包括教具制作與設計、教育調查、試講與實習、教育方案設計、教學軟件制作、友好班級活動、教學及研究信息收集整理、家教等活動類型。這些活動類型多樣,基本模式是一致的,那就是定向與激勵(提出目標并設法使學生自覺追求目標)、同化與圖式(將新經驗納入自己的能力結構框架中,并且能夠形成穩(wěn)定的程序模式,產生正遷移作用)、反饋與評價(師生都能全面了解活動全程,并就活動的過程、方法、效果做出客觀的評價)和強化與創(chuàng)新(通過系列實踐教學活動鞏固能力,并且能創(chuàng)造性獨立開展語文教育實踐活動)。
?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課程結構 教材建設 實踐教學
從培養(yǎng)中師層次的小學語文教師,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培養(yǎng)專科層次的小學語文教師,再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培養(yǎng)本科層次的小學語文教師,長期以來,小學教育專業(yè)語文方向教育類課程(以下簡稱學科教育類課程)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整合。2001年9月,國家教育部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給小學語文課程開發(fā)、教學理念、學習方式等帶來了一系列嶄新的變化。而小學教育專業(yè)語文教師培養(yǎng)框架中無論是課程結構、教材體系、教育理念還是實踐教育,變革步伐已經落后于小學語文改革與發(fā)展的步伐。適應于《語文課程標準》的需要,進一步整合小學語文學科教育類課程,改革課程結構,提升課程層次,已經迫在眉睫。學科教育類課程的改革牽動的學科領域也比較多,從《語文課程標準》新要求來看,矛盾集中在課程結構上。
一、課程結構改革
主要解決課程層次提升和學科結構領域擴充的問題,應本著各有側重、區(qū)分能級、明確陣地的原則,構建語文學科教育類課程的新格局,提升課程層次和擴充學科結構領域,提升課程的內涵,擴大學科教育類課程涵蓋的具體學科范圍。以往構成學科教育類課程的主干學科往往是小學語文教學法或者是小學語文教材概說和小學語文教學概論,外加教育見實習作為實踐教育課程,培養(yǎng)出的小學語文教師能夠輕松駕馭靜態(tài)的語文課程?!案饔袀戎亍笔侵高m應《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課程開發(fā)、教學理念、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學科教育類課程各內部課程設置要具有對應性,并相對獨立而又互相形成合力;“區(qū)分能級”是指不同學科在傳授知識和訓練能力、培養(yǎng)情感和價值觀、探索過程和發(fā)現方法等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力量不同,教育影響的結果也有長效短效之分,學科教育類課程內部課程設置要綜合考慮能級,實現學科的互補;“明確陣地”是指適應《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育的綜合性、交叉性和自主性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內部課程設置要兼顧課堂教學主陣地、學校課外教育陣地和社會教育陣地,立足于不同的陣地加強對學生的專業(yè)思想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語文教育知識學習和語文教育能力的形成。以課程層次提升和學科領域擴充為基礎,按照上述原則建構的學科教育類課程新格局,可以概括為“三個層次、四個方向和三塊陣地”。
二、教材改革
主要解決目前學科教育類課程教材存在的不足,以適應當前小學教育專業(yè)建設的需要,編寫貫徹《語文課程標準》課程理念的新教材。當前小學教育專業(yè)所使用的學科教育類教材,存在很多不足。從小學語文教育專業(yè)建設的角度看,目前缺少一套適合小學教育專業(yè)語文方向需要的教材;從與小學語文教育關系看,當前使用的教材無論在體系上還是內容上與小學語文教育實際有一定的距離,對小學語文教育發(fā)展改革的趨勢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從《語文課程標準》所體現的課程理念看,當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沒有體現出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三維統(tǒng)一,對小學語文教育的研究也沒有從這三個維度去解析。
三、義務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貫穿的語文課程理念,要求學科教育類課程要轉變觀念,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語文教育實踐的能力水平,培養(yǎng)學生從事小學語文教育的興趣和情感?!墩Z文教學標準》把小學語文教育當做師生不斷探索、不斷展開、不斷體驗的過程,客觀上要求教師具有熱愛語文教育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具有嶄新的語文課程理念,具有比較強的課程資源開發(fā)的能力,具有從事語文教育的綜合能力。
課堂實踐教學是指根據需要安排在課內進行的由學生為活動的設計者、操作者參與的語文教育活動,包括教學影像觀摩、模擬教學、說課、評課和教學片斷設計等活動類型。課外實踐教學是指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安排在課堂教學之外由學生獨立完成的語文教育活動,包括教具制作與設計、教育調查、試講與實習、教育方案設計、教學軟件制作、友好班級活動、教學及研究信息收集整理、家教等活動類型。這些活動類型多樣,基本模式是一致的,那就是定向與激勵(提出目標并設法使學生自覺追求目標)、同化與圖式(將新經驗納入自己的能力結構框架中,并且能夠形成穩(wěn)定的程序模式,產生正遷移作用)、反饋與評價(師生都能全面了解活動全程,并就活動的過程、方法、效果做出客觀的評價)和強化與創(chuàng)新(通過系列實踐教學活動鞏固能力,并且能創(chuàng)造性地獨立開展語文教育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意識
愛國主義教育是永恒的主題。小學語文教材眾多的學習篇目中包含著許多愛國主義思想的元素。因此,在教學中相機滲透愛國教育,定會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例如,陸游《 示兒 》這首詩被國人一代又一代傳唱。曲折的用筆、渾然天成的語言、真情的流露,使他那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在教學這一首詩時,我沒有過多地講解詩句,而是在學生讀熟古詩的基礎上,補充了較為詳細的有關陸游的生平資料,以及他當時所身處的時代背景。了解這些內容之后,學生再來讀這首詩,就更清晰地觸摸到陸游那一顆拳拳的愛國之心了。在獲得這些認知之后,我進一步引發(fā)學生去思考,作為我們這一代人,應該怎樣去愛國,從而有效地幫助學生培養(yǎng)愛國意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
我認為,責任心是一個人學習、事業(yè)取得成功的關鍵。缺乏責任心,一個人就失去了立人之基。責任心需要從小培養(yǎng)。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閱讀教學告訴學生一個人具備責任心的必要性。例如,在教學《 我不是最弱小的 》這一課時,我緊緊抓住“弱小”這一詞,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思考“誰在誰的眼里是弱小的”這個問題。通過這一梳理,再對照文中人物傳遞雨衣的順序,學生很快理解了文中隱藏的“每個人都要保護弱小者”的道理。接著,我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幫助弱小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動植物)的經歷。對教學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明白了:每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角色里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并盡己所能去履行自己的責任。
3.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
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一個人生命成長的重要助推器。通過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知道:人生總是充滿坎坷、布滿荊棘的,只有那些具有頑強意志的人,才能將苦難踩在腳下,才能將自己的生命活出精彩,活出不平凡來。例如,在教學《 小草與大樹 》這一課時,我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引領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聲色朗讀等多種方式,對夏洛蒂·勃朗特這一充滿傳奇色彩的偉大人物進行了深入地解讀。像小草一樣“卑微”的夏洛蒂不畏生活的艱辛、不畏世俗的偏見、不畏環(huán)境的惡劣,憑著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最終長成參天大樹。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都表示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一定不畏困難,勇于挑戰(zhàn)和拼搏。
4.培養(yǎng)學生誠實的品格
誠實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的重要品質,也是社會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基礎。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文本資源,培養(yǎng)學生誠實的品格?!?誠實與信任 》反映了人與人之間因為誠實和信任而獲得心靈溫暖的小故事。在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體現誠實和信任的句子,然后讓他們抓住關鍵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文中“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與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這句話被學生反復提起。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出示了一些與誠實和信任有關的名人名言,讓學生加深對誠實重要性的認識。上好這一課,誠實的種子就深深地植根在了學生的心里。
【論文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現在的社會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講道德的事情,所以我們要通過對比中西方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發(fā)現中國學校在道德教育這方面仍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吸取經驗,促進我國學校的道德教育能更全面的發(fā)展,使我們祖國接班人的素質得到不斷地提高。
一、道德、道德教育的目的
眾所周知,“道德”這一術語源于拉丁語。起初意味著傳統(tǒng)的習慣之意。而“倫理”的源于希臘語,即風俗、習慣、傳統(tǒng)型慣例。所謂“道德”可以界定為:“作為某社會對其社會成員或成員相互間的行為的一種約束,為公眾所認可的規(guī)范的總體。它并不伴有諸如法律那樣的外部強制力,而是一種個人的內在的精神力量?!边@就是說,構成社會的人們旨在制約行為的一般公認的規(guī)范總體,就是“道德”。然而,這不過是道德的一個側面而已。就是說,作為社會現象和社會來看,道德是那個時代某集團所承認的行為準則的總體。
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旨在發(fā)展“善”,培養(yǎng)“好孩子”、“好公民”。不過,這種“好孩子”、“好公民”是從社會的角度提出來的主張。從個體角度看,尊重個人、實現人格才是它的目的。降生于世的人,為了生存就必須有基本的能力。但教育教育的目標終究是完美人格的實現。每個人必須對自身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正確的思考、判斷并能付諸實踐。
二、學校的道德教育
在現在的社會中,學校是影響兒童最深的一個地方之一,大部分兒童都是在學校學習到很多知識,并且為以后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兒童在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學校里的一切都會對學生的成長造成很大的影響。然而,在人的一生中,不僅僅只有學習知識這一件事情,學會做人比學習知識則顯得更重要。如果一個人只有知識,不講道德,那將會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我認為,道德的教育才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靈魂。
現代學校教育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道德教育就構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撐整個生命成長的決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長,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發(fā)展都會受到限制??梢?,教育中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規(guī)定了道德教育的統(tǒng)攝性。實際上,居有統(tǒng)攝狀態(tài)的道德教育又必然是通過滲透的方式而非依賴于獨立時空展開的。在此問題上還存有誤區(qū),很多人認為,只有安排了單獨的時空,道德教育才會有了現實的抓手,這在實際的學校教育生活中就表現為德育工作與學科教學活動在時空設置上的沖突。其實,正如德羅布尼斯基所認為的那樣,道德并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現象,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侵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道德的表達方式也是多樣的。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種復雜的滲透的方式完成的,而由此產生的影響最終也就變成人的內在穩(wěn)定的心性品質。
1.西方學校的道德教育(以美國為例)
美國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與美國國家的性質具有很大的關系。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多民族的國家。美國的年輕,體現出它較少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注重現實,具有進取奮進的特性。美國的多民族,反映出它的多元性文化共存,具有開放、包容、公平競爭的特點。因此,美國提倡的總的道德教育的目標是要培養(yǎng)全體國民具有這種特性的美國精神。美國又是一個分權制的國家,各州掌管各自的教育事務。因此,很難整體性地描述出美國學校道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這是因為在美國根本就能沒有一個全國性的、統(tǒng)一的學校道德教育的大綱或計劃。然而,通過各州教育改革的文獻和對道德教育的規(guī)定的及各州學校實施的道德教育方案,也可以大致勾畫出美國學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標與內容。
長期以來,美國一直較注重愛國家、對國家忠誠的教育。美國并不在學校中大張旗鼓地向學生宣傳要愛國、要對國家忠誠,而主要注重的是通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社會政治生活的思想意識和基本技能,塑造具有愛國精神或沒有精神的一代人。通過學習沒有政治體制、法律制度、國家行政體制及功能、多元化、國家決策過程以及比較美國與其他類型國家的差別,是學生更好地了解美國的國情。注重通過國際理解、交流等國際主義教育,使學生了解美國在國家上的地位和影響以及其他國家的關系,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培養(yǎng)有責任心的公民這一目標,在美國的學校中倒是較為明確提出的,并通過專設的課程,使學生了解人人都享有法律上規(guī)定的各種文件、義務和責任,懂得尊重他人、遵守各種法律規(guī)定、履行自己的承諾等,培養(yǎng)學生具有自我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2.中國學校的道德教育
個人品德是個人在道德行為中表現出來的自我完善、自覺的和穩(wěn)定的傾向。個人品德與政治觀點等不同,在不同背景的人群中容易產生共同的理解,不易產生明顯的分歧。這部分內容即古人“修身”的內容。學校道德教育中的個人品德教育,應進行現代社會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教育;進行中華傳統(tǒng)美德和文明社會應具備的品德教育。其主要內容是:正直、善良,誠實,寬容。這些品質為人們所公認,并容易在行為中表現出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僅僅把這方面的品質看成是對他人生活的適應,而不是主體人生活的需要,那么這種道德就必然是表面的,注重法律的。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炭嗲趭^,珍惜時間,有責任感,堅持不懈是學習成功的重要條件。責任感、有毅力、自制力這方面的品質雖然被教育者認為是重要的,但學生卻并不容易意識到,同時也是最難具備的。這類品德更多地突出了道德行為主體的自我約束、自我規(guī)范能力,其特點是不易通過短時間的道德行為表現出來,甚至沒有特定的道德行為作為其載體。這方面的品德體現出學生對于其個人行為和個人欲望的控制能力,是內在的。
家庭,是學生的安身立命之地;家庭,也是學生的真情愛意之田。社會在進步,人心更重要;家庭在變革,美德值萬金。家庭美德教育的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珍愛家庭、孝敬父母、勤勞儉樸及文明禮貌的教育。人的生活從家庭開始。教育學生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家人,尊敬、關心父母,聽從他們的教導和指點。無論大中小學生都要參加家務勞動,培養(yǎng)勞動觀點和勞動習慣,珍惜勞動成果。學生有條件的可以勤工儉學,以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教育學生在生活上力求節(jié)儉樸素,不追求奢侈享受。雖然有的學生家庭生活條件較好或很好,但還是提倡勤儉樸素,在生活上不要攀比,不要追求高消費;在生活上要互相謙讓,互相照顧,這樣家庭才能安寧幸福。
參考文獻:
[1][日本]廣辭苑(1983年版).
評價性內容是指與評價有關的內容,主要是教材中非課文內容部分中能夠體現學生評價、判斷的相關語句。當代教育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為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媒介的教科書應當呈現一定的評價性內容,促進學生對學習,對內容的評價,提升其學習質量?;诖?,探討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評價性內容,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
一.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的選擇與歸類
依據教育評價的相關理論,筆者翻閱現行蘇教版全套小學語文教材(2011年版)共計十二冊,對這些教材進行了仔細的閱讀與認真地記錄,并對相關內容進行了嚴格地篩選和歸類。因此本文所呈現的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評價性內容,都是非課文內容部分中與學生評價和判斷有關的語句內容。如三年級(上冊)第7課中的“找出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再抄一抄”[1]。以及一年級(上冊)中出現的“說一說,上面圖中的同學做得對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做”。[2]這些內容均屬于筆者的研究內容。
對評價性內容進行的分類,具體從其分布、呈現方式、具體內容及評價方式這四個方面對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評價性內容進行。
在評價性內容的分布分析中,按分布位置,將評價性內容分為三類,屬于課后習題中的評價性內容、屬于單元練習中的評價性內容、屬于習作中的評價性內容。而在評價性內容的呈現方式分析中,按句式分為三類,屬于陳述句型的評價性內容、屬于問句型的評價性內容、屬于組合型的評價性內容。在評價性內容的具體內容分析中,按其內容屬性分為三類:一類是學習型的評價性內容,主要是關涉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另一類是內容型的評價性內容,主要關涉對課文內容及課文中人物的做法行為進行的評價;還有一類是生活型的評價性內容,主要是指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評價性內容。而在評價性內容的評價方式分析中,按其評價方式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比較進行的評價性內容;另一類則是不通過比較的評價性內容。
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的具體分析
(一)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的分布分析
按分布位置不同,將評價性內容分為三類,一類是屬于課后習題中的評價性內容,如二年級(下冊)第24課《問銀河》中課后的第四小題“你見過‘斜拉橋’和‘攔河大壩’嗎;大家都來畫一畫,看誰畫的好”[3]。一類是屬于單元練習中的評價性內容,如一年級(上冊)《練習6》中的“聽老師講《小貓釣魚》的故事,然后再把故事講給同學聽;比一比,看誰講得好”[4]。最后一類是屬于習作中的評價性內容,如三年級(上冊)《習作7》中的“請你把自己喜愛的玩具帶到學校里來,擺一擺,玩一玩,再編個童話故事;先把故事大意講給同學聽,然后寫下來,比一比,看誰寫得有意思?!盵5]評價性內容分布的具體情況詳見表1。
經統(tǒng)計,位于課后習題板塊的評價性內容共22處,位于習作板塊中的評價性內容共5處,位于單元練習板塊中的評價性內容共18處,從評價性內容的數量上來看,位于課后習題板塊中的評價性內容數量最多,其次是位于單元練習板塊的評價性內容數量,而位于習作中的評價性內容數量則最少。
位于課后習題板塊中的評價性內容數量呈現出遞增的趨勢,內容數量隨著學段的升高而增多。
位于習作板塊中的評價性內容數量,從三年級上學期評價性內容開始在習作板塊中出現,直至五年級上學期止,基本都處于第二學段。
位于單元練習板塊中的評價性內容數量,呈現出先減后增的趨勢,在第三學段時內容數量到達最高點。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內容分布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具體表現為:分布區(qū)域較多,不論是課后習題、單元練習或習作板塊中均有分布,有利于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練習;分布范圍廣,除二年級上冊之外,每一冊均有分布,尤其是從一年級上冊便出現關于評價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進行評價的意識。
但從教育評價及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顯示出以下不足之處: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評價性內容的分布較為零散,不論是橫向的每一冊中的內容分布,或是縱向的每一學期的內容分布,均無固定的板塊及數量,就分布位置的固定性及分布的平均性均較差。因此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在分布的固定性及穩(wěn)定性方面有待加強。
(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的呈現方式分析
筆者將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評價性內容,按句式不同分為三類:一類是屬于陳述句型的評價性內容,如一年級(上冊)的“聽老師講《小貓釣魚》的故事,然后再把故事講給同學聽,比一比,看誰講得好”[6]。一類是屬于問句型的評價性內容,如四年級(上冊)的“你最喜歡這首詩里的哪些詩句”[7]。還有一類是屬于組合型的評價性內容,如二年級(下冊)的“你見過“斜拉橋”和“攔河大壩”嗎?大家都來畫一畫,看誰畫的好”[8]。評價性內容呈現方式的具體情況詳見表2。
經統(tǒng)計,以陳述句型出現的評價性內容有27處,以問句型出現的評價性內容有8處,以組合型出現的評價性內容有10處,從數量上看評價性內容最多的是陳述句型,其次是組合型,而問句型出現的最少。
陳述句型的評價性內容,呈現出先增后減的趨勢,在第二學段時內容數量達到最高點。
問句型的評價性內容,內容分布并無明顯規(guī)律,甚至有些雜亂,有些學期并無相關評價性內容出現。
組合型的評價性內容,其分布較為雜亂,在第三學段時出現的評價性內容數量最多。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的呈現方式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呈現方式多樣,有包括陳述句、問句的句式,并且句式排列較為多樣,從句式的作用來看,陳述句表述直白,內容簡潔明了,有利于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問句表達的語氣更為強烈,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引發(fā)學生對于句子意義的思考,并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第一學段的學生要能夠: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9]。而一年級(上冊)中便已出現帶有句號及問號符號的評價性內容,這一點十分符合課程標準對于學生標點學習的規(guī)定。
但從教育評價及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的呈現方式存在不足之處:句子較長,而且句子理解的難度并沒有依據學生學習發(fā)展的規(guī)律依次遞增,如一年級(上冊)中的評價性內容就比四年級(上冊)中的評價性內容,總體上學生理解起來要更困難一些,因此依照學生學習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進行評價性內容呈現方式的選擇更為科學合理。此外,筆者發(fā)現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的標點的標注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為什么”后面既有“?!睒俗?,又有“?”標注,這也給分類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因此不僅要考慮評價性內容的呈現形式與學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還要注意規(guī)范標點的形式,做到準確、統(tǒng)一。
(三)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的具體內容分析
筆者將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按其具體內容不同分為三類:
一是學習型的評價性內容,主要是指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有評價自己學習的評價性內容,如三年級(上冊)中的“讀讀下面的詞語,加點的字可要留心呦;讀后再查字典,看自己讀得對不對”[10]。也有評價他人學習情況的評價性內容,如三年級(上冊)中的“收集幾個小笑話,講給同學們聽聽??凑l說的笑話最有趣”[11]。
另一類是內容型的評價性內容,主要是對課文內容及課文中人物的做法行為進行的評價,如二年級(下冊)中“看圖,說說下面圖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跟誰說話,說話姿勢是不是正確,為什么”[12]。以及一年級(上冊)中的“說一說,上面圖中的同學做得對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做”[13]。
還有一類是生活型的評價性內容,主要是指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評價性內容,如對學生個性特長的評價、學生參加活動的評價等。如四年級(上冊)中的“讀了這兩篇習作,你一定會想,我也有我的長處,我的本領。請選擇自己最得意的一個方面寫下來”[14]。評價性內容具體內容的分析詳見表3。
經統(tǒng)計,學習型的評價性內容有17處,其中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的評價性內容僅1處,對他人的學習進行評價的評價性內容共16處。而內容型的評價性內容有23處,其中對課文詞句進行評價的評價性內容共11處,對課文整體進行評價的評價性內容共7處,而對課文中人物做法行為進行評價的評價性內容有5處。生活型的評價性內容僅有5處。
從內容數量來看,內容型評價的數量最多,其次是學習型內容,而生活型內容的數量則相對最少。
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的評價性內容僅有一處,并且在第二學段中才出現;在對他人的學習進行評價的評價性內容中,第二、三學段中的相關內容明顯較多。兩者從比例上來說極不均衡。
在對課文詞句進行評價的評價性內容中,同樣也較為集中在第二、第三學段;在對課文整體進行評價的評價性內容中,幾乎僅在第三學段出現過相關內容;在對課文中人物做法行為進行評價的評價性內容中,則只在第一、第二學段出現過相應的內容。
而生活型的評價性內容,則基本分布在第三學段,一共僅出現了5處,占總體數量的比例也較少。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內容具體內容的編排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涉及的范圍較廣,既包含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評價性內容,也包含了與學生相關的評價性內容,內容的類型多、范圍廣,這樣的內容編排有利于學生體驗不同類型的評價,豐富學生對評價內容的認識。
但從教育評價及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中具體內容的編排存在以下不足之處:盡管教材涉及的評價內容類型較多,但有關學生對自我進行評價的內容很少,直到三年級上學期,即第二學段時才出現相關的內容,并且僅有2處相關內容。而根據兒童心理發(fā)展理論的相關知識:我國兒童自我意識各因素(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控制)的發(fā)展是隨年齡的增長而發(fā)展的,其中自我評價開始發(fā)生的年齡為3—4歲之間。[15]這一結論正說明了處于第一學段中的學生,完全有能力也應該進行自我評價,并且學生在1至3年級期間,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速度十分迅速,因此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應該適當增加有關學生自我評價的內容,并且應該從一年級上學期開始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與自我評價的能力,這樣能夠使得評價性內容的內容編排更為全面、科學。
(四)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的評價方式分析
筆者對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按其評價方式的不同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比較的評價性內容,即有對比的評價性內容,如三年級(上冊)的“練習講一講‘哪吒鬧海’的故事,看誰講得最生動”[16]。另一類則是不通過比較的評價性內容,即無對比的評價性內容,如三年級(上冊)中的“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有人敲門,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大家說說這些做法對不對,為什么”[17]。而有無對比的評判標準,筆者則是依據評價性內容中有無“比一比”、“看誰”、“誰最”等一些含有比較性質的詞語。評價性內容的評價方式分析詳見表4。
表4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評價性內容的評價方式分析
經統(tǒng)計,有對比的評價性內容共19處,無對比的評價性內容共26處。從數量上看,無對比的評價性內容多于有對比的評析性內容。
有對比的評價性內容,總體呈現遞增的趨勢,第三學段時內容的數量達到最高點,但六年級時并無相關內容出現。
無對比的評價性內容的趨勢則相對平穩(wěn)一些,第二學段及第三學段時所占比重均較多,第一學段時內容數量最少。
盡管從數量上來看,無對比的評價性內容多于有對比的評價性內容,但從內容出現的時間來看,在一年級上學期時就已經出現讓學生進行比較的評價性內容,過早讓學生進行比較,這一點是否符合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仍需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內容具體內容的編排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體現的評價方式較多,學生能夠得到不同鍛煉機會,并且通過比較也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
但從教育評價及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角度來看,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評價性內容的評價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處:盡管評價方式較多,但其中大部分評價的進行需通過比較的方式,并且還讓學生通過比較他人與自身的學習表現,從中選出表現較好的一方,這樣的比較方式、結果,以及比較次數的過于頻繁,會使學生之間產生相互攀比、相互競爭的問題,從而影響到同學之間的關系。此外,對學生評價能力發(fā)展的相關研究中也并未提倡或鼓勵過早的讓學生接觸比較性的評價,因此關于選擇何種評價方式讓學生進行評價的問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注: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項目“大陸與臺灣現行小學語文教科書比較研究”(12YJA880066)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1]張慶,朱家瓏.語文第五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38.
[2]張慶,朱家瓏.語文第一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28.
[3]張慶,朱家瓏.語文第四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35.
[4]張慶,朱家瓏.語文第一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38.
[5]張慶,朱家瓏.語文第五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23.
[6]張慶,朱家瓏.語文第一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38.
[7]張慶,朱家瓏.語文第七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8.
[8]張慶,朱家瓏.語文第四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35.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8.
[10]張慶,朱家瓏.語文第五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07.
[11]張慶,朱家瓏.語文第五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93.
[12]張慶,朱家瓏.語文第四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78.
[13]張慶,朱家瓏.語文第一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125.
[14]張慶,朱家瓏.語文第七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40.
[15]朱智賢.中國兒童青少年發(fā)展與教育[M].北京: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420.
[16]張慶,朱家瓏.語文第五冊[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55.
關鍵詞:童話故事; 小學語文教學; 具體應用
【分類號】G623.2
一、前言
童話故事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合理的應用童話故事并提高童話故事的教學質量,是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基于童話故事的重要性以及童話故事的特點,應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應用童話故事,不但使童話故事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也使童話故事成為滿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要的重要措施。我們應當加強對童話故事的作用及應用情況的分析和探討,掌握童話故事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二、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應合理選擇童話故事的類型和內容
1、對童話故事進行篩選,選擇與小學教學聯系緊密的童話故事
從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來看,童話故事的應用十分關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童話故事都適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應用,為了提高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應當對童話故事進行有效的篩選,其中篩選依據應當為與小學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的童話故事,并且具有一定的正面意義和象征作用的童話故事為主。只有做好童話故事的篩選,才能夠發(fā)揮童話故事的作用,達到提高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效果的目的。
2、注重童話故事對小學生的啟發(fā)作用
由于童話故事是小學生能夠接受的一種重要文學形式,選擇了相對應的童話故事之后,就應當對童話故事的作用有所了解和掌握,做到根據童話故事的內容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地發(fā)揮童話故事的促進作用,使童話故事在應用過程中能夠成為推動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有效進行的關鍵,并達到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目的。使童話故事能夠成為啟發(fā)學生思路的一種重要的文學形式。
3、做到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實際選擇對應的童話故事
與此同時還要提高童話故事選擇的針對性,應當根據童話故事的內容以及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相關要求做好童話故事的選擇,發(fā)揮童話故事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保證童話故事能夠有效的滿足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需要,避免童話故事選擇造成小學語文教學秩序的混亂,無法發(fā)揮童話故事的積極作用。
三、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應根據童話故事制定具體的教學方案
1、童話故事選定之后,應制定與童話故事對應的教學方案
童話故事的選定對現有的教學內容是一個豐富和補充,選定的童話故事之后,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制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使教學方案能夠根據童話故事發(fā)生一定的變化,提高教學方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保證教學方案能夠達到預期目標,提高教學方案的實施效果,使教學方案能夠做到根據童話故事的特點并圍繞童話故事進行相應的語文知識教學。
2、在教學方案中利用童話故事引入教學內容
選定了童話故事之后,應當在教學方案中引入童話故事的內容,并形成以童話故事為主的教學方案,使教學方案能夠以童話故事為核心起到優(yōu)化教學方案和提高教學方案實施效果的目的,使童話故事能夠在教學方案中扮演重要的作用,保證童話故事成為推動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因素,充分發(fā)揮童話故事的作用,使童話故事能夠在整體效果上得到提高。
3、利用童話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從小學語文來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只有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才能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在語文學習中有良好的表現,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童話故事的應用是關鍵,從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來看,童話故事的應用不但增加了語文教學內容,同時也吸引了學生的關注,使學生對小學語文產生了良好的期望,并在學習興趣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四、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應注重與教學大綱相結合,提高教學針對性
1、童故事的應用要與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相適應
雖然童話故事的作用相對突出,并且童話故事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童話故事的應用應應與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相結合,應當在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和框架下進行,童話故事的選擇和應用只有滿足這一要求,才能使童話故事的應用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規(guī)范。使童話故事的應用能夠與小學語文教學相融合,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內容支持。
2、童話故事的應用應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基于對童話故事的了解以及童話故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經驗,在童話故事的選擇中應當提高其針對性,做到根據小學語文現有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的需要合理的選擇童話故事,使童話故事能夠與現有的教學內容相融合,達到與現有的教學內容相統(tǒng)一,避免童話故事的應用給現有的教學語文教學秩序帶來較大的影響,使童話故事的應用能夠與縣有的教學基礎相結合。
3、童話故事的應用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與此同時,考慮到童話故事的作用以及童話故事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實影像,在童話故事的選擇中,應當提高童話故事的代表性,使童話故事能夠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成為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以及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代表,使童話故事能夠形成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推動,便于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五、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效地應用童話故事,使童話故事能夠成為現有教學內容的有力補充,并且形成對現有教學模式的有力促進,改變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針對性,為此,應當根據教學需要合理地選擇童話內容。并做到根據童話故事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措施,還應當確保童話故事的應用與現有的教學大綱融合在一起,提高童話故事的應用效果,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內容支持。
參考文獻:
[1] 龍小龍;;論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策略[J];時代教育;2013年06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整合辦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22-0-01
1 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基本原則
1.1 基于教學目標,順應教學規(guī)律
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過程中,不能夠盲目地將信息技術生搬硬套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根據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性質規(guī)劃教學內容,并且應該順應小學語文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最終才能使信息技術科學與小學語文教學達到最大程度的融合。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特點不斷改革語文課堂教學,不斷實踐總結出一種新型的小學語文教學體制,才能夠真正做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進行“雪猴”課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用語言形象地表達出雪猴與平常的猴子的不同是很困難的,這時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就可以將雪猴與平常的猴子直接用圖形、文字的形式進行對比,這樣就能夠鮮明地反映出雪猴的形象特征,這時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主動提出雪猴的特征,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掌握教學內容,同時也能使學生的觀察力得到提升。
1.2 以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為出發(fā)點
教師須明確教育的真正內涵是以學生為主體,向學生傳播、傳授知識,并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因此,語文教師應竭盡所能地利用周圍的資源來不斷地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例如,通過網絡、自然環(huán)境以及校園趣聞等資源,使學生能夠了解到生活中各種有效的信息,以增長生活經驗,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以提高。目前,大多數的學校在小學三年就開設了相應的信息技術學習課程,這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情況和實際教學的教學內容,對應給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制作出與教學目標相關的計算機作品。例如,在開設“西湖的綠”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相應地給學生布置作業(yè),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別從網絡渠道找到有關西湖的圖片以及文字信息,并制作出電子文檔,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學會利用多媒體工具。
1.3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主動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如果將信息技術的引用僅僅當作是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輔助呈現工具,那么對課堂效率的提升作用就會很小。相反,如果學校利用信息技術作為學生與知識相通的橋梁,應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才會得到相應的提升。例如,在進行“靜夜思”課程內容的學習中,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準備,從網絡或者圖書館搜集與本文有關的資料,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設備進行演示,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教學內容,還能使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2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進程中,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需要整理出合理的、科學的教學方法。筆者通過以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融入信息技術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以下幾點教學方法:
2.1 情境教學法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模式中,情境教學法可以得到有效的運用。情境教學法就是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教學工具為學生提供和課堂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進行情境教學。在情境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和教學內容相符合的動畫、故事以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頻等來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在教學內容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運用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信息,使學生能夠更加形象地了解到所講內容的情與景。例如,在進行《雷雨》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將與雷雨相搭配的電影播放給學生,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故事的全過程,通過視頻中環(huán)境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洞察全文的中心思想,最后教師進行相應的點撥,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更加深刻地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2.2 課前準備法
在進行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的準備工作,從網絡等各種有效途徑搜集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資源信息,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進行自我演講,然后教師再進行相應的點撥教學,這樣不僅讓學生能夠真正地了解、掌握教學內容,同時能夠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模擬教學法
在日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等多種信息技術教學工具達到對教學內容進行動態(tài)模擬的作用,擴大學生的視野,從根本上填補學生知識面上存在的空白,同時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所學內容。例如,在進行“琥珀”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查琥珀的形成過程以及其他相關資料信息,然后在課堂上用多媒體播放出來,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由“看”到“想”,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這一科學現象。
3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小學語文也要相應的進行現代化的優(yōu)化教學,這樣不僅僅能夠使學生快速明了地掌握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從各個方面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同時也實現了教學現代化,符合創(chuàng)設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qū)馮卯鎮(zhèn)中心小學,山東 棗莊 277214)
參考文獻:
[1]康艷麗.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5).
關鍵詞 小學語文;信息技術;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3-0102-02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符合素質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育模式。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承擔著傳承文化的責任,也肩負著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職責,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之間的有效整合,更能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在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影響它們整合效果的不良因素,并產生一些問題。因此,如何提升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整合是有待于探討的課題。
1 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整合的重要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生掌握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對發(fā)揮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信息技術優(yōu)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能夠使小學語文教學結構得到優(yōu)化,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 由于語文本身就是一門文字生動形象、內容廣泛的學科,其多姿多彩的熱薟⒉荒芄灰攬拷灘娜部展現出來,會因教材篇幅限制,影響教學內容信息的傳遞,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求知欲得不到應有滿足。而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可以發(fā)揮出信息技術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補充教學內容不足,增加教學容量,使教材內容的生動性與形象性得到升華,加強學生與語文教學內容的深入交流,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更加深刻。
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相關的課件,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和生動,增強語文教材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強烈求知欲,引導他們去探索語文世界中的奧妙,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其目的是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學生實踐的機會與團結合作的機會,從而強化學生相互合作的能力與實踐能力。
能夠開闊學生視野,拓展知識面,豐富學生個人內涵 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有效地強化與完善語文內容資源,對比較生僻、不易被理解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搜集到相關的解釋資料,降低學習內容的難度,而其他課本上沒有的內容也會查詢得到,增加學習的知識量,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個人內涵。
2 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動搖教材的教學主導地位,影響課本價值的體現 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之間的有效整合并不是決定兩者之間誰處于主導位置,而是充分發(fā)揮它們的共同優(yōu)勢,實現對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在現在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精力投入信息技術教學中,忽視了對于語文教學目標實現,不僅動搖了語文教材的教學主導地位,還影響了其課本價值的體現,弱化了和語文教學整合后的教學成效。
過分注重教學形式,忽視教學的真正內涵 現在多媒體語文教學中,所采用的多媒體課件過于追求制作形式,讓小學生只片面地認識到語文內容的藝術性,反而忽視了語文教學內容的思想性與文學性,局限了小學生思維能力與想象力的發(fā)展。這種整合方式,不僅體現不出語文教學的真正內涵,反而削弱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整合后的優(yōu)勢。
學生主體性未得到發(fā)揮 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倡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在信息技術被引入語文教學后,不僅沒有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反而讓機器代替人的功能,在多媒體教學時完全用教學多媒體課件進行分析與講解,致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機會也越來越少,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過分依賴網絡資源,助長學生養(yǎng)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當前互聯網應用較為普及,雖然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為教師的授課與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但也給學生的個人成長帶來不良影響。由于小學生本身心智與思維模式不夠成熟,無法正確判斷網絡信息資源的優(yōu)劣,反而極容易受網絡上不良信息的影響。同時,教師頻繁地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很多學生過分依賴網絡資源,養(yǎng)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3 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整合的有效策略
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內容情境 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情境,能夠快速地讓學生融入教學中。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材料或是信息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同時要營造出愉快生動的學習氛圍,從而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使其能夠積極地參與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如教學《天安門廣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收集一些天安門的圖片或影音資料,讓學生能夠直觀欣賞到天安門的壯美、雕梁畫棟,對天安門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與感受。
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是吸引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加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可以采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教學的直觀形象演示性教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漢字進行演示性教學。如教學“尖”這個字時,教師可以將其拆分為一頭大一頭小為尖,并以錐子、針等圖片形象性地顯示“一頭大一頭小”是“尖”字。
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加強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小學生處于兒童時期,其心智與思維能力還比較幼稚,而要提升小學生思維能力,就必須要增加小學生自主探討與合作學習的機會。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與學生之間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創(chuàng)造溝通平臺,營造他們自主探討與合作學習的優(yōu)越語言環(huán)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促進小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加強對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遵循語文教育規(guī)律,找到有機整合契機點,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優(yōu)勢的充分利用,是實現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最有效策略,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信息技術優(yōu)勢的利用,必須要遵循語文教育的特征,找到有機整合契機,才能夠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實現整合后共同作用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以語文教學內容的規(guī)律為基礎,科學合理地安排整堂課的教學計劃,并且能夠明確課堂中信息技術整合的契機,實現整合的有效性。
4 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整合的注意事項
對信息技術運用頻率要適當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要適當,不能過分或極少地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在當前有很多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并制作大量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課件,如果過分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反而會讓學生忽視教學內容的重點,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如果極少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反而會影響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整合過程中優(yōu)勢的發(fā)揮,無法發(fā)揮出對小學生培養(yǎng)的功能。因此,教師要把握對信息技術使用頻率的尺度,合理安排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使用,以小學生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并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小學生學習興趣、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內容等,制訂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的使用計劃。
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以及與小學語文的整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信息技術,并與之進行有機整合,其主要目的是促進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提升,快速并優(yōu)質地達成教W目標。因此,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要具有明確的目的,不能盲目使用于教學全過程,應該對其與小學語文的整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能夠做到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從而將教學內容細化,開展有針對性的輔助教學。
5 結束語
通過對小學語文和信息技術整合必要性的分析,充分認識到它們二者之間有機整合的重要意義,只有通過整合共同作用,才能夠提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加強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促使小學生向全方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邁進。同時,能更好地完成教育對小學生設定的教學目標,推動教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沈炳英.運用信息技術 提高課堂效率[M]//新世紀中國教育發(fā)展論壇(第二卷).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