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散文怎么寫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內容結構:是寫動物的作文,在三年級上冊的時候,就學習過寫動物的文章了,可以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寫。
2、具體內容:在描寫動物的時候,可以從動物的外形(體型)、生活習性來寫。因此,在描寫大熊貓的時候也要詳細地描寫。為了能夠使得作文更加生動,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當然,還可以用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得介紹更加準確。
3、點明主題:大熊貓是一種非??蓯鄣膭游?,我非常喜歡它。
(來源:文章屋網 )
我放下小說,單“練”散文,頭尾不只三個年頭了吧。當初覺得寫作沒勁,那么耽著好了,耽著更沒意思。那么小說煩惱,寫點散文沒準可以輕松輕松。
一寫開了散文,又想著借機把筆自由自由,回頭再“練”小說,可以去掉些緊繃,也許就是“散文化”吧。這個“練”字,也就是當前北京口語中“練攤兒”之“練”。
因此寫得不少,已經出了個集子,還有個集子據說已下廠,現(xiàn)在又編著第三個。小說的“散文化”還不知道化得怎么樣,看看散文,卻又有些“雜文化”了。
我說的小說“散文化”,著眼在筆下能夠縱橫揮灑。這才連帶著說上克服自己的“緊繃”。若從表面字數看,散文是簡約的?,F(xiàn)在短篇小說萬把字不稀奇,散文的短篇還是千字文居多。散文長到萬字,就很要些東西,也很要些功力。
“縱橫揮灑”,也分輕靈,清爽,純情,沉郁,悲憤……寫來有如蜻蜓點水,有如浮光掠影,有如流砂滾石,有如悶雷霹靂……其實寫法上好比一束花一把菜,只掐它幾個尖子。再若賣不到高檔,就賠了老本了。
多少人和事,也不擁擠。人多事多,尖子不多,空白還多。好比這里有一百個格子,寫小說的人有把它來填滿的,電視連續(xù)劇非填出一百二十個不罷不休。散文若填得滿滿當當,就不是散文了。
書法上有永字八法,第一法是點。有書家說點是基礎,或橫或豎都是點的連續(xù)延伸。這個道理在數理上也是對的。誰知有天晚上,偶在電視上看見一位書法家,在國外當眾表演書藝,身穿龍袍,放著“踢死狗”音樂,全身顫顫抖抖,寫出字來點點滴滴,聲稱“點體”。博得掌聲不少。我覺著不對頭。請教幾位書家,一位長嘆,一嗤鼻,一位開罵……嘆者嗤者罵者又都不反對永字八法,也以點為基礎。
散文的抓點,是感觸的焦點,也是基礎。有沒有發(fā)生過可嘆可嗤可罵的事?不但有,還可以說占了上風不少年頭。
是與非,對與不對的差別,若說句土話,南方有“差粒米稻桶般大”,翻成北方話可以是“差粒小米碌碡般大”。若說字兒話,則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p>
好了,小說由它“散文化”去了。怎么散文又“雜文化”起來?說白了,不過是愛發(fā)發(fā)議論。
玩點“深沉”呢?過去大家只說感情,現(xiàn)在愛說“情結”。為什么這個人散淡,那個人沉郁,這個人輕靈,那個人悲憤,往深沉里說,是有個情結的緣故。
難道散淡也還有個“結”?請看臥龍崗上那散淡的人,不只是“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贝核饋恚S口可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掐指算出“三分天下”頭頭是道。
那寫散文以淡名家的,勉強學他的人,直學得清水寡淡。若沒有個情結在里頭,如何解釋得出來,不就“一塌括子”推給神秘了。
卻說春分初暖,華燈初上,和一位詩人散步街頭。聽他以輕言細語,說深思熟慮。講究藝術,現(xiàn)在也難。抱著大部頭寫,看來不是時候。把一些話能夠說清楚的說說清楚,說不清楚的意思意思也就是了。這就是什么?雜文。
但詩,原有哲理詩一路。小說里發(fā)議論,外國中國的名著里都有,現(xiàn)代讀者多半以為是“毛病”。中國索性“明碼標出”,寫完了小說,另作一段如“異史氏曰”“蕓齋曰”曰明教訓?;蛘摺坝性姙樽C”,或“有詞”“有贊”“有偈”,有韻文道明宗旨?,F(xiàn)代讀者有以為損害了作品。有以為“形象不夠,議論來湊”。有以為這些氏曰詩云,根本不是藝術里的血肉,是外貼的膏藥。
雜文卻是發(fā)議論的藝術。不發(fā)議論,不成雜文。雜文是藝術文字中的一體,偏偏有雜文大家,公認文學大師。
有的小說“散文化”了,有的散文“雜文化”了。把小說、散文、雜文化到一起,當代也有作家在試驗。當然,凡試驗不外成功與失敗,也當然,文學若不試驗,包括試驗的失敗,沒法前進。
敘事散文,也稱記敘文、寫實性的文章,是中小學寫作教學的主要文體。
散文帶著自敘傳色彩,它講述的是發(fā)生在作者身上的真實故事,好的散文必須真。但真的散文卻未必是好看的。真實,只是散文寫作的最低要求,不是最高要求。真的生活寫出來未必好看,因為真實的生活大都平淡無奇,跌宕曲折的那是小說或劇本。
為了寫出好看的散文,學生摸索出兩條路子:一條路通向文采,給平淡的生活、平庸的情感披上華麗辭藻的“羊皮”;另一條“捷徑”是編故事賺同情,把發(fā)生在別人身上的精彩動人的故事“移植”到自己身上。
每每讀到學生散文中為追求文采而用力過猛的語言,我常常覺得,與其空洞的華麗,不如簡單的質樸。好的散文作者,的確會在語言上用心;但語言之美,絕非等同于文采藻飾。即便是散文大師朱自清,其《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一連用了十四個比喻,被余光中先生批為“俗濫”“輕易”“草率”,葉圣陶先生也認為這篇文章“有點兒做作,過于注重修辭,見得不怎么自然”??梢?,追求文采要有度。散文語言的打磨,除了積累,離不開思想的磨刀石。離開這二者,純粹作雕章琢句的文字游戲,對于散文寫作來說往往會適得其反。而不顧真實的底線去編造或“移植”他人虛假的故事,則更不足取。
采風團名譽團長鄧友梅說,56年前,我曾到過湘西。當時根據的指示,要一支不拿槍的部隊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qū)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我隨中央民族訪問團西南訪問團來過這里,那時的人民群眾多數還居住在茅草屋內,如今水泥馬路兩旁樓房林立,這使我感受到50多年來,人民群眾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湘西這塊古老土地是一座文學寶庫,你怎么挖都挖掘不盡,怎么表現(xiàn)都表現(xiàn)不完。采風團團長王巨才表示,參加采風的作家評論家會把在湘西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融入到文學創(chuàng)作的實踐中,在湘西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進程中做湘西人民的啦啦隊,為湘西的每一個變化、每一次發(fā)展加油,叫好!
雷抒雁說,湘西采風活動不僅使我感受到錦山繡水的自然之美,更使我感受到民情的淳樸,經濟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進步,這些給了我們文學的思考和創(chuàng)作的靈感,文學的根源在生活之中。
周明說,從沈從文、黃永玉先生的筆下、從宋祖英的歌聲中我認識了湘西,由于沈從文先生的影響,湘西文學創(chuàng)作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廣大湘西作家在這塊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上發(fā)奮創(chuàng)作,為民族放歌,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好的作品,為繁榮少數民族文學、維護民族團結、謳歌湘西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在此次采風中,湘西的自然風光給作家、評論家?guī)砹烁嗟母形?。李炳銀說,最早知道和了解湘西是從沈從文先生的小說散文中開始的,但真正感受“神秘湘西”,開始于1994年的初訪和這次的再訪,湘西是個不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的地方,來一次就會有一次新的感受。人到了這樣的地方似乎與大自然有一種親和感,和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有一種交流,和先賢有一次對談,心是放松的,感覺到了民族文化的深沉、鮮活。作家要深入到少數民族地區(qū)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少數民族精神風貌的作品。何西來認為此次湘西之行是尋美之行。湘西之美,美在神秘、奇崛、詭異、變幻莫測;自古以來,為歷代騷人墨客所歌詠、所弘揚,是南國荊楚、湘楚藝術重要的靈感的源泉。苗家風情,土家清歌,漢家器度,相撞相激,成為中華文化地域特色鮮明的一脈。就文學而言,文學是有特色的,這種特色有諸多的表現(xiàn)形式,寫出特色就要求作家深入生活,了解特色。閻綱說,青山座座抱古鎮(zhèn),沱水沅江繞名城,這是詩意的語言,也是畫家的職責。作為文學,要寫出人性人情的新深度。這是因為藝術思辨構成心靈哲學,把人性、人情推到兩難境地才能寫出令人震撼之作。只寫出湘西的自然之美還不夠,還要寫出人性美才是文學旨歸。
寫所知,寫所見,寫議論,寫所感;
寫鳥獸,寫風光,寫人物,寫事件;
寫展望,寫成就 題材多,任你選。
題材定,有底氣,“怎么寫”,細打算:
寫人物,有形貌,有性格,有語言。
寫事件,有始束,有意義,有看點。
寫議論,有事實,有邏輯,有論點。
寫所知,寫成見,依事實,角度鮮。
寫所感,放得開,收得攏,不跑偏。
寫鳥獸,寫風光,能言志,譜新篇。
寫變化,寫發(fā)展,放歌喉,盡情喊。
或記敘,或說明,或散文,或詩篇……
體裁多,隨你選,揮巨?矗?瘧矢傘
選材小,境界大,挖掘深,思路寬
謀篇局,要得宜,分主次,上下連。
據實情,想象妙,出意料,情理間;
表現(xiàn)一:教師要求學生全文搜尋,說出中心,將“以文悟意”變成“以意析文”。
如在教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教師導入課文、疏通字詞后,便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找到文章主旨所在――喜愛并留念百草園的生活,對內容艱深的三味書屋生活的厭惡,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然后由中心衍生出三個具體的問題:一、作者為什么喜歡百草園的生活?二、文章是如何寫三味書屋生活的?三、全文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情感?
這種“以意析文”式的散文教學思路在如今的課堂里屢見不鮮,甚至成為一種范例。因為這種閱讀教學思路在中考和高考中有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理解題“命中率”的功能,對付應試教育尤為管用。然而它卻在文本和讀者之間構筑起一堵無形的高墻,堵塞了雙方情感交流的通道:文本的感染力、震撼力無法激蕩讀者,讀者的生命體驗無法與文本碰撞。這樣的閱讀剝奪了學生披文入情、親近文本的機會,再美的散文在學生心目中呈現(xiàn)的也只能是骨肉分離、支離破碎的形象。
教師要避免“以意析文”帶來的閱讀缺陷,必須重視“以文悟意”的過程。“以文悟意”和“以意析文”是散文閱讀不可分割的兩個環(huán)節(jié),“以文悟意”是基礎,“以意析文”是深化。只有深入文本,從字里行間感悟文意,才能實現(xiàn)物我交融,才能調動審美聯(lián)想,引發(fā)創(chuàng)造激情,才能進入高層次的審美鑒賞和評價。
表現(xiàn)二:學生未動,幫扶在前,脫離文本,層層暗示。
如學習散文《往事依依》,在新課初始階段的背景知識介紹中,教師出示了具有明確提示性和指向性的材料:全國特級教師于漪應河南《中學生閱讀》編輯部的邀請,撰寫了本文,突出強調了熱愛自然、熱愛祖國,多讀書、讀好書、明做人之理的重要性。有了這幾乎明朗化的暗示,“聰明”的學生很快懂得了教師的良苦用心。在體會景中之情時,學生馬上對號入座,根據以上提示解決問題,一路暢通無阻,即使作者品讀《水滸》圖像的想象再怎么奇特,自然風光描寫再怎么充滿詩情畫意,文中詩句再怎么優(yōu)美、空靈、曠遠、奇特,學生也難以深入文本,因為他們的閱讀思維早已被暗示和鋪墊所左右,不需理解就可以“懂得文本”。于是,文本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這種做法有其深層次的原因,隨著對教師綜合素質考核要求的提高,上公開課成了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為了追求課堂結構的完整,不影響課堂進程,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不少教師便采用如此方式順利求得一個合乎教參的標準答案。這種急功近利的“聰明”做法剝奪了閱讀者的獨立思考的權利和提升閱讀能力的機會,違背了散文閱讀的規(guī)律,使閱讀失去了意義。
如何回歸正道?最好的辦法是不借助其他文本,不借助他人的指導,學生以獨立的姿態(tài)開始閱讀,憑借自己的力量,獨立地閱讀文章,讓閱讀回歸本真的狀態(tài)。在遇到閱讀困難的時候,教師再作適當的引導和啟發(fā),慎重選擇作為“腳手架”的材料,切不可束縛學生的思維,干擾閱讀的進程。
表現(xiàn)三:著眼于應試教育,閱讀過程成為知識和方法的運用過程。
如學習《幽徑悲劇》一文,先回憶相關的散文知識:記敘描寫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記敘描寫的升華。然后提煉與知識點對應的記敘描寫的內容,劃出議論和抒情的關鍵句。思考兩者的關系,得出結論:先敘寫古藤蘿前后的不同境遇,這是議論的基礎;后議論抒情,這是記敘描寫的升華。這種散文教學思路常常被美其名曰重視學法指導,關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加快課堂節(jié)奏,突出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但這種以知識引路的教學,遏止了學生的感性渴望,限制了學生的閱讀探究之路,泯滅了學生的閱讀個性,將教學納入機械、程式化的軌道,將經典文章降格為訓練知識的工具,這種實用功利的閱讀只能塑造平庸愚蠢的閱讀者。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喜歡上文學。可能是我四年級時,屢次出現(xiàn)逼近滿分的作文后吧,那時候,不僅僅是同學,就連老師也承認我有這方面的天賦,說好好栽培我。當時,還是那么懵懵懂懂,日子過去的自然也很快。自從進了初中,我才開始對文學的追逐了。
不知道在班級里第一次寫作文,拿了全班第一,會不會有點搶風頭,但對于我來說,這熱情卻異常的高漲。于是,我開始學當名作家韓寒的筆風去寫散文,可是寫久了我才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韓寒的文字是追求速度與力量,而我卻總是把持不好,我也明白是怎么一個回事,我并不適合這種文筆。我又想了下我自己,我的名字叫:李蕭茗,名字整體都透露著大自然的味道,所以我的文筆應該是自然的,輕松的,卻又帶著幾許悲傷。
我就選定這一套文筆開始研究和學習練習了。發(fā)現(xiàn)自己學的還挺快的,才一個禮拜,我寫古文和古詩歌都能寫出古文的味道。這點令我的筆友們都很驚訝,我也很開心。散文情感帶入很豐富,讀過后,同學們都說還真被帶進去這個世界了。我也很開心,漸漸的驕傲了起來。后來,我總有一種感覺,感覺就像是所有才華都用盡的感覺。
后來,我才知道自己過于驕傲,只是學到了文學的一點皮毛,文學之所以被稱為最厲害的武器,就是因為它能帶動民心。我要繼續(xù)努力下去,成為文學界一顆璀璨的心。
其實我還有一個最終的夢想,也就是想為中國在拿一枚諾貝爾文學獎,聽上去好像挺天真的,但內心就燃燒著這股力量和信念。
現(xiàn)在的我們 還是天真
卻常常寫些 與年齡不相符的東西
很多人不理解
難道寫這些東西有錯嗎
--------
我不知道,我該怎么說才好.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就是喜歡寫些與年齡不相符的東西,這有問題嗎?我不覺得.我就是經常寫些比較傷感的小詩,散文的,也不長,但自我感覺挺有味道的.我不喜歡傷感的感覺,但是自己卻總會莫名地寫一些出來,是小說看多了嗎?呵~也許.
---
我就愛胡思亂想
看著藍天發(fā)呆
我就愛莫名大笑
不讓自己傷感
傷感 傷感
我已經在傷感
我自己卻不知道
還傻傻的笑
直到
眼角滑下那苦澀的味道
——七上第一單元《春》《雨的四季》聯(lián)讀
一、設計意圖: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是“四時之景”,共有《春》《濟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寫景散文,天然適合組文聯(lián)讀。初中生雖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但長期被學業(yè)和電子產品所牽制,很少能有時間、心境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寫作選擇時,常常避開寫景類型。再加上考試題目往往是寫人或敘事,缺少訓練,即使面對美景,情動于中,也往往無從下手。但從大自然中汲取能量,獲得審美體驗是身而為人必不可少的素養(yǎng),學會寫景是學生應學、必學之技能。故借助教材,解構例文,訓練學生學會寫景。
二、學習目標
1. 朗讀《春》《雨的四季》,根據課文內容繪制思維導圖,解構例文寫景順序秘密;
2. 選讀《春》《雨的四季》開頭和結尾,朗讀賞析,解構例文首尾秘密;
3. 美段美讀,聚焦細節(jié),解構例文繪景秘密,并嘗試創(chuàng)作。
三、課堂實錄
(一)導入
師:四時美景,各有不同。今天我們就隨朱自清、劉湛秋兩位散文家一起感受作者筆下的自然風光。請同學們齊讀作者相關信息:
屏顯: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詩人、學者,著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景》《歐游雜記》《你我》等。
劉湛秋:當代散文家,詩人。
師:請同學們在課下注釋中圈畫批注,齊讀。
(二)活動一:繪導圖,學順序
師: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兩篇課文,遇到不會的字詞,參考導學案資料,批注掌握,然后劃分段落,完成課文內容結構圖。
生自主朗讀,完成繪圖,師巡視指導
師:請同學們向同桌說明你的繪圖,在交流中補充完善。
生交流,師巡視指導
師:來吧,請同學們在兩篇課文中任選其一,對全班同學說明你的成果。
生1:我選擇《春》,朱自清的《春》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前兩段“盼春”,3-7段“繪春”,最后三段“頌春”。
師:謝謝你的回答,段落劃分非常好。誰能把“繪春”部分再具體細分一下?
生2:“繪春”部分可以分為“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春人圖”。
師:請同學們再思考,為什么要按照這個順序編排呢?能不能把這幾幅圖換一下順序?
生3:不可以,由腳下的春草,想到春花;有吹在身上的春風聯(lián)想到春雨,最后是人。
生4:老師,我也覺得不可以,但我的理由和他不太一樣。我認為是由低到高,最后聚焦到人身上。
師:同學們能從不同角度分析作者行文構思,特別好。第一個同學重邏輯分析,第二個同學從空間位置出發(fā),都有理有據。
師:寫景就像我們朋友圈的九宮格圖,哪個圖放在哪個位置是有講究的。我們接下來分析《雨的四季》。請同學們說說你對《雨的四季》的結構劃分。
生1:《雨的四季》屬于總分總結構。開頭總起作者對四季的雨的喜愛,結尾再次抒發(fā)自己對四季的雨的喜愛之情。中間分別寫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師:不同于《春》,《雨的四季》明晃晃的告訴我們它就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作者開頭結尾都在表達對四季的雨的喜愛,那題目應該改為“四季的雨”吧?同學們先思考,再討論。
生2:我覺得題目應該是《四季的雨》,因為作者全篇都在寫雨,通過描寫不同季節(jié)的雨表達對雨的喜愛。
師:有思考,敢質疑,非常好!
生3:我不認同,我覺得應該師《雨的四季》作者開頭結尾只是引出和總結,主體部分在強調不同季節(jié)雨的不同特點,強調的是雨在四季的不同。
師:兩個同學分析的都非常好。作者不但寫四季的雨,更寫雨帶給四季的不同。另外,雨怎么會有四季呢?這是什么手法?
生:擬人!
師:對,《雨的四季》更靈動,更有情趣和意境。
師:那我們現(xiàn)在來總結一下通過這兩篇文章我們發(fā)現(xiàn)寫景作文構思的秘密。
生七嘴八舌的說:總分總結構,按照一定順序。
師:是的,寫景有絕招,我們齊讀。
屏顯:
總起總結有首尾。
分段描寫有順序。
(三)活動二:讀首尾,學抒情
師:現(xiàn)在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兩篇文章的首尾,我們先來大聲朗讀。
屏顯:
《春》
開頭——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結尾——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家都是新的,他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雨的四季》
開頭——
我喜歡雨,無論什么季節(jié)的雨,我都喜歡。她給我的形象和記憶,永遠是美的。
結尾——
啊,雨,我愛戀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動,你給我的生命帶來活躍,你給我的感情帶來滋潤,你給我的思想帶來流動。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這世界是活的,是有歡樂和淚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們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綠色,能把你請回我們的生活之中。
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
生大聲朗讀一遍
師:請同學們再有感情的朗讀一遍,說說你發(fā)現(xiàn)的秘密。
生1:我發(fā)現(xiàn)開頭和結尾作者都寫得很有感情。
師:謝謝,《春》營造意境,發(fā)揮聯(lián)想,把我們帶到作者得情感中;《雨的四季》直接抒情,情味很濃。
生2:我發(fā)現(xiàn)結尾比開頭字數更多,篇幅更長。
師:文字背后是作者濃烈的情感,結尾的情感濃度遠遠高于開頭?,F(xiàn)在請同學們再次朗讀結尾,反復品味,學習怎么強烈表達自己對景物的喜愛贊美。
師:好,我們先來分析《春》
生3:《春》結尾連用三個比喻,反復強調春的美好。
師:三個比喻句也是三個層次,三個角度,形成排比,全面深刻的表達春之新、春之美、春之力。
生4:這三句還有擬人手法,還有動詞,春天好像就來到我們身邊。
師:你品讀的非常細致,結尾處“我們”二字很容易就把我們帶入作者創(chuàng)設的意境。第一人稱抒情濃郁。
生5:老師我想說《雨的四季》?!队甑乃募尽芬彩堑谝蝗朔Q,擬人手法,還連用三個“你給我……”帶來,形成排比句。
師:這和《春》有異曲同工之妙。
生6:《雨的四季》中有非常多的嘆詞,像“啊”,“我愛戀的雨啊”,“使人愛戀的雨啊”。
師:還有感嘆號,強烈的直接抒情。
生7:《雨的四季》結尾處還有對比手法。用北方天氣的干燥、雨的稀少表達雨的珍貴,讓我們更加強烈感受到作者對雨的渴望。
師:強烈的感情不僅在對比中,還在“只有……才……”這樣的關聯(lián)詞中呢!
師:我們在聚焦首尾段中有了新發(fā)現(xiàn),請同學們讀——
屏顯:
表白利器
語氣助詞+第一人稱+比喻擬人+反復排比+對比襯托+多角度多層次=濃情蜜意
師:情同學們再次大聲誦讀這兩篇課文的首尾兩段,感受作者的抒情之妙。
(四)活動三:讀美段,學繪景
師:請同學們認真品讀作者繪景的段落,鑒賞批注,誦讀積累。
生誦讀、批注、積累,師巡視。
師:來吧,分享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
生1:我發(fā)現(xiàn)作者雖然在每一段都圍繞一個中心,但寫的東西卻很豐富。比如由草到人;由花到果,由果到蜂蜜。寫風也是,由風到母親的手,到泥土氣息,到鳥兒和牧童。
師:你的觀察真敏銳,我們請其他同學接著你的話往下說,行不行?
生2:由雨到燈,到人,到草屋。
生3:由風箏到孩子,由孩子到大人,由城市到鄉(xiāng)下。
生4:由雨到樹枝、樹葉、花苞、小草、果子。
生5:由雨到人到大地到荷葉到蟬聲蛙鼓。
生6:由雨到人們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