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范文

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

第1篇: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范文

關鍵詞:生物形態(tài)特征;景觀小品設計;自然形態(tài);造型語言

1 生物形態(tài)特征概述

自然中的很多生物形態(tài),毫無疑問是一個值得借鑒的豐富的設計素材庫。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或者有生命的小動物以及花草樹木等植物,這些動植物經歷了自然進化后不僅適應自然,而且其進化程度也接近完美。它們除了有結構精巧的造型之外,絢麗的顏色也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

人類希望像鳥一樣在天空自由飛翔,于是模仿鳥制作了飛行器;希望像魚一樣在水中暢游,就模仿魚型造船、魚鰭造槳、魚尾造舵;見到隨風旋轉的飛蓬草而制造出輪子,以及做成裝有輪子的車……這些充滿智慧的創(chuàng)作都是學習生物特征的思想意識與實踐活動的成果,為人類古代文明創(chuàng)造了非凡的成就。

2 生物形態(tài)特征應用于景觀小品設計的重要性

2.1 生物形態(tài)特征在設計中的運用實例

在中國傳統(tǒng)景觀設計中,運用生物形態(tài)特征進行設計的例子都很多,例如:蘇州園林獅子林的假山借助仿生的形態(tài)模擬與佛教故事有關的人體、獅形、獸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達到渲染佛教氣氛之目的;中國古典建筑裝飾中的仿生造型運用則更加直接了當,蓮花柱礎、卷草、懸魚等生物形態(tài)皆是直接表述。

西方的景觀設計中大量使用生物形態(tài)作為擬化的對象。例如:在古埃及人們用沙草作為柱頭的圖案,到了古希臘則是以忍冬草的葉子變形成了科林斯柱式。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景觀設計中的巴洛可建筑和洛可可仿生紋樣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還有拜占庭建筑的洋蔥頭式的拱頂使其形態(tài)變得詼諧有趣。

2.2 生物形態(tài)特征應用于景觀小品設計的重要性

研究生物形態(tài)特征在景觀小品中的運用,從生物形態(tài)特征的形態(tài)、結構、色彩等角度出發(fā),進行景觀小品設計,不僅在景觀小品的功能和美觀上滿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同時還賦予產品形態(tài)以生命的象征。生物形態(tài)特征在景觀小品設計的運用必將受到當代設計師的重視和大眾的歡迎,也將成為景觀小品設計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3 生物形態(tài)特征運用于景觀小品設計的思維模式和步驟

3.1 生物形態(tài)特征運用于景觀小品設計的思維模式

人類在漫長的設計長河中,尋找到兩種設計語言,一種是人造的,一種是自然的,相比之下,自然的更具有原創(chuàng)性。在設計的初步階段可以從以下兩種思維模式進行探索:

(1)從生物形態(tài)特征的概念聯(lián)想到各種功能景觀小品形態(tài)特征進行模擬設計,以希望生物形態(tài)特征“能設計什么”的單純設計研究創(chuàng)新的思考與探求。

(2)從景觀小品形態(tài)特征的概念聯(lián)想到生物形態(tài)特征進行模擬設計,以某景觀小品“可以是什么”的生物形態(tài)特征仿生造型的創(chuàng)新思考與探求。

3.2 生物形態(tài)特征運用于景觀小品設計的步驟

經過這兩方面對比、逆向分析之后,可遵循以下步驟進行設計:

(1)根據生物自然形態(tài)的環(huán)境、組織結構、習性和屬性,有目的地搜索生物資源,并對生物資源形態(tài)特征進行分類,歸納自然形態(tài)形成規(guī)律的方法,建立儲存數(shù)據庫。

(2)根據景觀小品設計的目標與任務,提取生物形態(tài)特征等資料,進行全面比較、觀察、篩選出對景觀小品有科學技術性、造型意義等有價值的內容進行認定。

(3)通過對生物形態(tài)特征與特性的研究與認定,用繪畫的語言(素描、色彩等)表現(xiàn)其視覺形象空間關系以及結構特征,這是一個實驗性的過程,“解析的過程”。

(4)通過解構分析法,運用平面構成設計、立體構成設計、色彩構成設計的方法,完成從具象形態(tài)特征到抽象形態(tài)的形式研究,將已有的設計形態(tài)表現(xiàn)為設計方案形式。

(5)通過平面、立體、色彩構成設計,將有意味的形態(tài)設計方案,進行具體的景觀小品模擬應用設計研究,最終創(chuàng)作出人工化的設計方案成果。

完成以上5個步驟后,設計出的方案是否能與所處的整體景觀相融合,還要考慮景觀主題、環(huán)境因素以及服務對象的精神需求。

4 生物形態(tài)特征運用在景觀小品設計中的方法

4.1 仿生物形態(tài)設計法

自然界中的生物體,一般動植物、微生物等,對這些生物體所具有的外部空間中的圖像認知的基礎上,尋求對景觀小品設計的新思路。仿生物形態(tài)設計法是景觀小品仿生設計的主要內容,是強調對生物外部圖像美感特征與人類審美需求的表現(xiàn)。

4.2 仿生物結構設計法

自然生物的結構既是自然選擇與進化的結果,也是決定生命形式與種類的重要因素,具有其獨特的生命特征。仿生物結構設計法是通過對自然界中生物的觀察,從其形態(tài)結構出發(fā),結合不同小品設計需要進行創(chuàng)作,使景觀小品具有生命的意義與結構的美感。

4.3 仿生物功能設計法

仿生物功能設計法指的是從自然生物的功能特征出發(fā),結合設計的需要,在小品設計中模仿自然生物體的功能以提升景觀小品功能價值。

4.4 仿生物色彩設計法

生物體的色彩是自然生物體生命存在的特征與需要,對小品設計來說更是自然美感的主要內容,是動植物生命功能演化過程的自然形態(tài),其豐富的色彩關系與個性特征,對景觀小品的色彩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4.5 仿生物肌理設計法

自然生物的肌理按其造型特點可劃分為視覺肌理和觸覺肌理兩類。視覺肌理就是像圖案或紋樣這些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例如蛇紋、葉脈;觸覺肌理就是紙質或革質這些表面質感,例如砂質、紙質。通過對生物肌理的設計創(chuàng)造,可增強景觀小品形態(tài)的美感和表現(xiàn)力。

4.6 仿生物意象設計法

自然形態(tài)是意象創(chuàng)造的依據,生物意象就是賦予生物形象特定的美感和象征意義,創(chuàng)造新的人與生物的文化、審美關系,例如“蓮”諧音“連”,“魚”諧音“余”,蓮花和魚組合在一起,象征“連年有余”。仿生物意象設計法在小品設計中的運用,對景觀的文化特征體現(xiàn)具有重要作用。

5 結語

第2篇: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范文

關鍵詞:德育的生命關懷;本質;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10-0117-02

一、德育的生命關懷的本質

1.生命關懷釋義

生命關懷是德育的核心價值,是德育以人為本的根基。教育視閾中的生命關懷是對受教育者的生命成長的關注、尊重、愛護和指引,是指生命關懷是“充分關注生命,關注人的生存狀況和生存意義,關注人的生成和完善,并由此及于與之密切相連的對一切生命的熱愛”[1]。真正的教育是一種實施生命關懷的活動,正如葉瀾教授所言: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為了人的生命質量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中最體現(xiàn)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yè)。生命關懷既是一種教育理念又是一種教育實踐活動,真正的生命關懷教育,將通過對個體自然生命的關照、對個體精神生命的提升和對個體社會生命的引領,來指引人的成長和完善。它包括充分關注個體生命的自然狀態(tài),關注人的生存狀況和生活意義,關注個體的生命體驗和內在精神發(fā)展等。誠然,教育的生命關懷屬性在當前往往會被以應試教育為中心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所遮蔽、瓦解,甚至成為教育理論的一種奢望或空談,但教育的生命關懷特性并不就此消失,它必將憑借特定的教育形式和課程形式加以表達。

2.德育的生命關懷的特質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幸?!分姓f:“教育的過程首 先是一個精神成長的過程,然后才成為科學獲知的一部分?!盵2]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教育的生命關懷特質。仔細審視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它應是集中表達教育生命關懷特質的教育形式,思想政治課應是執(zhí)行生命關懷教育職責的課程形態(tài)。思想政治課進行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是對學生生命價值與人生態(tài)度的引導與提升,是對學生心靈世界、精神生命的指引和關懷。思想政治課回歸生活,就是貼近學生的生存環(huán)境,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況和生命意義,是實施生命價值和生命情感的關懷。新的時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堅持科學發(fā)展觀的教育取向。思想道德教育理應是表達教育生命關懷特性的特定形式和教育載體;拓展和強化生命關懷特性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課題。

德育的生命關懷更確切的解釋是:關懷生命的道德教育,是以教育活動給受教育者以生命關懷。生命關懷既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理念,又是其教育形式和方法。它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目標和宗旨,對人的生命狀態(tài)、生活樣態(tài)進行干預和引導;面向學生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念,重視學生個體的人生體驗,在貼近學生生活的層面上作用于學生的人格成長,教育學生理解和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和珍惜生命的價值,培育健康的生命情感,在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建立生命神圣感、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幫助他們協(xié)調生命與生活的關系,正確處理現(xiàn)實人生問題。德育生命關懷也是生命教育在高等教育形態(tài)中的應然表達。

二、德育的生命關懷的策略

1.德育價值生命化

人是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的雙重存在,德育關懷人的完整的生命存在,既要保持對個體自然生命的持續(xù)關切,又要關注人的精神生命的發(fā)展和價值完善。這就必須把學生置于現(xiàn)代社會的背景中去,關懷他們人性的發(fā)展和精神的成長?,F(xiàn)代社會技術化和體制化對生活的深度控制,使人生活的實體空間增長,而精神空間在萎縮,內在的心靈世界有失平衡。在社會轉型的浪潮中,傳統(tǒng)價值的消解與多元價值的沖擊,帶來了個人選擇的迷失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疏離,說教式的高而大的價值觀無法深入人心。涉世未深的青年學生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經歷著物質的誘惑、心靈的擠壓和價值的虛無,他們缺失的恰恰是精神層面的深層觀照。生存的壓力感越來越明顯,許多人心靈世界的平衡也越來越難以獲得,社會生活、學校生活的深度體制化控制,讓人感覺生活越來越依賴于外界,生活沒有核心的基礎,每個人生活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基礎越來越需要自己去樹立和創(chuàng)造。德育生命關懷的力量是關注人的完整性存在,是引導個體在技術化、商業(yè)化的時代中找到自我,找到生命的價值依戀,建構心靈世界的安頓之所……在生命意義的世界中,給人一種本源性的關照。這也正是德育以人為本的真正涵義。為此,德育應是人性化的教育,主旨是關注生活、關懷生命、指引人生,從而關照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導引生命成長和發(fā)展,幫助個體的生命質量和生活品質得以提升。

2.德育內容具體化

第3篇: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范文

關鍵詞:日本園林;現(xiàn)代景觀設計;意蘊美

中圖分類號:TU986.2文獻標識碼:A

在景觀美學領域中,共存在三種形態(tài)的美學,即表層形式美、中層意境美及深層意蘊美。而其中的深層意蘊美是美學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是一個好的建筑和景觀規(guī)劃設計中所具有的以上三種形式的美中最難于表達和設計的重要部分?!耙馓N美是景觀表現(xiàn)性象征的終極目的,其審美機制是景觀整體特征與主體心靈圖式的同構契合。”① 意蘊美是人們通過景觀的整體形象帶給人們的心靈震撼而產生的感悟,而非直接通過單獨的具體的形象所感知的表面意義,并且指的是客體帶給主體的感受,并同時引發(fā)人們對于生命、歷史、宇宙等人性深層次問題的思考,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深、城市特色逐漸流失缺位,人們逐漸忽略或淺化了對建筑及景觀設計中意蘊美的設計,但仍不乏有一些極具意蘊美的現(xiàn)代景觀設計涌現(xiàn)。

日本現(xiàn)代景觀設計便是對傳統(tǒng)園林的意蘊進行傳承傳統(tǒng)、大膽創(chuàng)新的成功代表。日本傳統(tǒng)園林善于營造極賦“遠離塵世、寧靜致遠”意蘊的禪宗意蘊?!叭毡就@中傳統(tǒng)內容的簡練與對禪宗的執(zhí)著,呈現(xiàn)出十足的還原主義與神秘主義,與現(xiàn)代主義的審美趣味在一些方面不謀而合?!雹谠诂F(xiàn)代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們并沒有拋棄這種意識,現(xiàn)代景觀大師領悟了傳統(tǒng)造園理論中象征手法和進行意境表達的精髓,將其所代表的意義和范圍進行擴展或顛覆,力求用現(xiàn)代人的視角來重新詮釋對禪宗意境的解讀。本文通過對日本科學未來館的外環(huán)境設計以及麴町會館中所體現(xiàn)的深層意境美進行分析,引發(fā)對日本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對于深層意蘊美的表達的思考。

“科學的神秘性”——日本科學未來館

人們對于宇宙、萬物神秘性的探索與追求是永恒的,同時,這也是營造景觀中意蘊美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日本現(xiàn)代景觀善于營造這種變化、神奇、充滿神秘感,同時引發(fā)人進行思考的意蘊,日本科學未來館位于東京都江東區(qū),是一處通過向人們展示現(xiàn)代高端技術,從而使人們與日常生活中陌生感較強的科學技術進行良好的溝通。這個作品以“科學的神秘性”為特征圖示引發(fā)了人們對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思索,象征著人們對科學的態(tài)度——從最初的無奈抵抗、茫然好奇到最后的坦然接受、積極探索。

1、原始神秘、茫然

場地中大量空白的地面上的的石頭、直白的山體等元素均為樸實無華、沒有過多裝飾的原汁原味的材料營造出一種原始的清幽和神秘之感。而人們最初站到庭院中,由于周遭極少的景致設置和由于運用少量的元素而留下的大片的空白而感到迷茫并引發(fā)讀者的思索和感悟,使得人們能夠慢行而靜靜思考,而不是在花繁葉綠中匆匆而過,這種以少襯多的置景手法給人一種原始神秘、茫然無助、不知所措的感覺,這象征著人最初對科學感到茫然好奇、不知所措、懵懂思索(圖1)。

2、變化多端、深不可測

另外,其場館空間僅由幾個零星散落的立方體建筑、一些水面和幾組造型各異的土山構成,這幾組土山均高于人的視角且其至高點各不相同,這使得人們在欣賞時由于角度和駐留點的不同而所觀察的景象也變換多樣,從而產生的心理感受也不盡相同,隨后,當棱角多變的山體及水體間互相形成的凹凸呼應的變化以及主體建筑在大量空白的凸顯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時,又會令人增添豁然開朗的感覺(圖3、圖4)。這些變化的山體、水體象征著神奇奧妙的科學,多層次、多視點、多角度、多樣不停變化的空間表達了科學的變化多端、深不可測的特征。而面對如此多意外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人們一種驚喜之感(圖2)。在這里象征著科學給予人們從最初的茫然好奇到逐漸意識到科學的神秘和變化莫測。

圖1 圖2圖3圖4

“生命力量”——麴町會館

景觀中意蘊美的設計主要體現(xiàn)在人類對于深層精神的探索和挖掘,而對于生命的思索是人們窮盡畢生所追求的,也是體現(xiàn)設計意蘊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其中“生命力量”是更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日本著名禪宗大師枡野俊明所設計的麴町會館便是現(xiàn)代景觀設計表現(xiàn)生命力量意蘊的代表作,在這個作品中,設計師摒棄日本傳統(tǒng)園林中的寂靜、清幽、估計的氛圍,主要以 “生命力量”為特征圖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命的無限崇拜與追求。作品著重表現(xiàn)了萬物和諧、自由、生機盎然、跳躍、希望、力量等特征。

萬物和諧、統(tǒng)一

生命的“和諧統(tǒng)一”是麴町會館的一個重要特征,強調著“不同中的統(tǒng)一”。雖然院中每一種形象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形態(tài)和顏色,但是它們互相交織在一起卻十分和諧、統(tǒng)一,淺色的石材與深色的墻體、靜態(tài)的獨立的石材與動態(tài)的流水、靜止的死板的墻面與其身后生機盎然的植物,這些看似對立的場景整合在一起和諧共生,體現(xiàn)了生命、萬物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 (圖5、圖6)。

2、生生不息、充滿動勢、追溯本源

日本禪宗中以"死水"代替"活水"的概念在這里以相反的思路得以重新呈現(xiàn),真實的水體代替了傳統(tǒng)園林中象征各種形態(tài)水流的白砂,跳躍的水珠、奔騰而下的流水,時刻體現(xiàn)著生命的動勢、生生不息與永不停歇。同時,麴町會館中的用原生形態(tài)石頭砌筑而成的墻體在水中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沖洗,試圖重新去挖掘自身的價值。在這個庭院中,“所有對外來的不確定和模糊感表達了一個對本質的、循環(huán)的內心世界的追求。表達了一種無限輪回的、不斷反思的禪宗境界?!雹垡l(fā)人們重新對生命的本源、生命的意義進行思考(圖7、圖8)。

圖5 圖6圖7 圖8

總結

由此可見,景觀設計中的意蘊美是最難達到的審美形態(tài),而日本現(xiàn)代景觀設計對于傳統(tǒng)園林意蘊美的表達的核心指的是并非對傳統(tǒng)園林關于意蘊的設計手法進行機械復制和“拿來即用”、固步自封、滿足于現(xiàn)狀、停滯不前,而是在傳統(tǒng)要素與現(xiàn)念之間找到了一個良好的契合點,將其傳統(tǒng)元素進行抽象提取、重組出新,并在滿足現(xiàn)代人的使用功能及審美意向的基礎上將傳統(tǒng)意境進行顛覆式的設計,同時將人類共同關心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層次問題賦予其中,創(chuàng)造符合時代特色的現(xiàn)代山水園。

參考文獻:

劉曉光.景觀象征理論研究,2006年.

張云路,李雄,章俊華.日本枯山水的禪宗理念在現(xiàn)代日本園林中的表達方式,《日本風景園》.

第4篇: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范文

一、朗讀。朗讀就是要求用恰當?shù)恼Z調朗讀課題,以此達到理解課題的含義、把握課文整體內容的目的。如《我的母親》。師:如果要讀課文題目的話,你會用什么語調去讀,為什么?要解答這個問題,學生便只有去閱讀全文了。從課文中可知,是母親含辛茹苦養(yǎng)育了作者,更是母親的寬嚴相濟,使作者成才。所以作者對母親懷有深厚的感恩之情。因此,課題應該用充滿崇敬、感激之情去讀。這樣,課題讀法到位,課文的內容也大致把握了,真是一舉兩得。

二、添加。添加就是通過給課題添加適當?shù)脑~語,來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教學《看云識天氣》一文,我先出了道填充題讓學生思考:看云的識天氣。學生依據這道題速讀課文,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課文第3自然段至第5自然段介紹了云的形態(tài)及其與天氣的關系,而第6自然段則是介紹了云的光彩及其與天氣的關系。所以很容易用“形態(tài)”和“光彩”兩個詞來填充,這樣課文的主要內容也就把握了。

三、刪減。刪減就是把課題中的某些詞語刪減后,來啟發(fā)學生閱讀、把握課文內容。如《你一定會聽見的》。師:課題中的“一定會”能刪掉嗎?為什么?請從課文中找答案。由于學生心存疑慮,閱讀課文的興趣很濃,他們能夠很準確地從課文中找到答案:“一定會”是不能刪掉的。因為課文內容既給我們介紹了用耳朵很容易聽見的有聲之音,更主要的是替我們描述了需要用心去傾聽的無聲之音。而課題中的“一定會”是與后者相照應的。所以刪掉“一定會”的話,就文不對題了。

四、更換。更換就是更換課題,即用一個新課題來代替原課題,以此來引導學生閱讀全文。教學《背影》一文,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師:同學們想一想,課題“背影”能否改為“蒲口送別”?為什么?學生閱讀全文并對兩個題目進行比照后發(fā)現(xiàn),課文主要是抓住父親替兒子買橘時的“背影”這一典型的外貌特征進行詳細、生動的描述,來反映真摯的父愛。所以用“背影”作題,既具體、形象,又含蓄、新穎,而“蒲口送別”作題則顯得平淡、直露了。

五、拆開。拆開就是把課題拆成兩部分,來引導學生對全文內容進行把握?!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把課題分為“白雪歌”和“送武判官歸京”兩個小標題,而學生通過兩個小標題來閱讀全詩的話,詩的兩部分內容,前者“詠雪”、后者“送別”便很快就把握了。

六、犯錯。犯錯就是有意識地把課題中的某些關鍵詞語寫錯或讀錯,以調動學生閱讀課文、把握內容的興趣。如《談生命》,我故意把它錯寫成“記生命”。當學生的疑問產生后,師:“記生命”與“談生命”有什么不同?生:“記生命”應以記為主,主要記敘描寫生命的現(xiàn)象,“談生命”應以“談”為主,除記敘外,主要議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師:下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把課文中描述生命的內容找出來,再把課文中的議論句、段找出來,并分析議論和記敘間的關系。你看,通過這些環(huán)節(jié),課文的主要內容不就把握了嗎?

七、調換。調換就是通過調換課題中相關詞語的位置,來分析、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如《阿長與〈山海經〉》一課。師:把課題中的“阿長”與“山海經”對調,好嗎?為什么?閱讀并討論后,生:不好。課文內容是以“阿長”為敘述主體的,對調后,課文內容就變成了以“山海經”為敘述主體。這樣文與題就不一致了。師:那么,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看看哪些內容是寫阿長的?《山海經》又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兩者有何關系?

第5篇: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范文

火星,因其熒熒如火,亮度經常變化,位置也不固定,我國古人將火星取名為“熒惑”;古巴比倫人稱“尼嘎”(剛烈英雄);古埃及人稱“哈·底契” (紅色亮星)。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神話中,火星是宙斯和赫拉的兒子,他司職戰(zhàn)爭,形象英俊,勇猛頑強,喜歡打仗,是力量與權力的象徵,是好斗與屠殺的戰(zhàn)神。古希臘人稱火星為“阿瑞斯”(戰(zhàn)神)。

火星有兩個平均直徑十幾千米的小衛(wèi)星,就是以阿瑞斯的兩個兒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的;古羅馬人稱火星為“瑪爾斯”,是身披盔甲渾身是血的戰(zhàn)神,火星的符號是。Mars之名和火星符號被國際沿用至今。

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第一次用望遠鏡觀察火星,開創(chuàng)了人類用科學儀器觀測火星之先河。1666年,G.卡西尼 通過望遠鏡觀察火星并確定了其轉動周期,計算火星的日長是24小時40分鐘。1672年,惠更斯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在火星的南極有一個白點,可能是極冠,并第一次提出了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猜想。1777-1783年,英國天文學家W.赫歇爾用自己發(fā)明的望遠鏡研究了火星,并錯誤地認為火星上黑暗的地方是海洋,明亮的地方是陸地,還認為所有的星球都居住有生命。他還預言,也許火星居民也享受著與我們類似的環(huán)境。

1877年米蘭天文臺臺長亞帕雷利斯基觀測火星之后,宣布他看到了火星上的“cannali”,原意是道路卻被錯譯為“運河”,后來演繹出火星上有運河就有開鑿和利用運河的火星人和興盛的農業(yè)。19世紀末,開始了火星運河的狂熱研究,大量有關 “火星人”、“火星人襲擊地球”、“大戰(zhàn)火星人”等小說和電影應運而生。1905年,美國的厄爾火星觀察臺,拍攝到火星38條“運河”的照片。

已知的火星

太陽系的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由于它們體積較小,密度較大,具有固體的巖石表面,被稱為類地行星或內行星;火星之外是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四個巨行星,也叫類木行星。

火星的平均赤道半徑為3393千米,僅為地球的53%;火星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10.74%;火星繞太陽的公轉的運行軌道呈橢圓形,周期為687天,即1.88個地球年;火星的自轉情況跟地球相似,自轉方向跟地球相同,自轉周期也就是火星一天的時間為24.63小時;火星的自轉軸是傾斜的,傾角為25.19。,因此火星上也有四季變化,但每個季節(jié)大約比地球季節(jié)要長一倍。

火星與太陽的距離比地球遠,平均距離約為2.28 億千米(地球約1.5億千米),火星表面的年平均溫度為-57。C,表面晝夜溫度變化于20℃到一139℃之間,火星比地球寒冷,晝夜溫差比地球大。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3.72米/秒2,逃逸速度5.0米/秒,而地球分別是9.75米/秒2和11.2米/秒;因此火星的引力場較弱,大氣比較稀疏容易逃逸,平均表面氣壓僅700帕,不到地球海平面氣壓的1%?;鹦谴髿獾闹饕煞质荂O2(占95.3%),其次是N2(占2.7%)?;鹦怯捎诖髿庀”?,風速很大,風在火星表面肆虐,形成了廣泛分布的活動沙丘和沙漠。火星上經常發(fā)生臺風和龍卷風。當風速達到50~100米/秒時,100微米的塵沙被吹到大氣中,形成區(qū)域性塵暴。每個火星年約發(fā)生上百次區(qū)域性塵暴,幾個區(qū)域性塵暴偶然聯(lián)合起來,把大量塵沙卷到30千米的高空,發(fā)展成全球性大塵暴,可持續(xù)幾個星期。

火星的地形明顯地不對稱,南半球的地勢比北半球高?;鹦潜砻娴?/3都是古老的、撞擊坑非常密集的地形。南半球分布有無數(shù)網絡狀的河谷系統(tǒng),它們看上去象是被流水切割形成的,太陽系最長、最大的水手大峽谷,長3000多千米,寬600千米、深約8千米;而地球上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大峽谷”,其長度僅 800千米、寬30千米、深1.8千米?;鹦墙o人印象最深刻的面貌是巨大的盾狀火山,例如奧林匹克火山就是一個龐然大物,直徑達550千米,山峰高27.4千米,是太陽系最高的山峰?;鹦堑谋卑肭蛩坪踉浭沁|闊的大洋盆地,是“河流”匯集的“海洋”?;鹦鞘且粋€寒冷的、干燥的荒漠世界。

尋找生命跡象

自1961年以來,美國和前蘇聯(lián)在火星探測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競爭。

2003年,歐空局開始發(fā)射“火星快車”探測火星,迄今為止對火星實施了42次探測,探測方式實現(xiàn)了對火星的飛越、環(huán)繞、軟著陸、火星車巡視和現(xiàn)場分析樣品,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大大提高了人類對太陽系探測的能力,獲得了對火星深入系統(tǒng)的科學認識?;鹦翘綔y的科學問題主要集中在探測火星生命活動的信息,探測與研究火星的演化,以及與類地行星的比較研究和探討火星的長期改造與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類第二個棲息地的前景,為人類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服務。

火星探測的首要任務是探測火星生命活動的信息。通過大量火星軌道環(huán)繞探測器的探測,特別是美國在1975年發(fā)射的海盜1號和海盜2號著陸器和2007年發(fā)射的鳳凰號著陸器,在火星表面開展了一系列生命活動信息的探測與生命科學實驗,證明當今火星表面沒有任何生命活動的跡象。

正當人們對火星生命的探測懷著絕望之際,卻在火星大氣層中發(fā)現(xiàn)了含有微量的水蒸氣和甲烷,又重新點燃了探測火星生命的希望。凡有生命的活動必定會釋放甲烷,大氣層中的甲烷可能表證火星有最低等生命的活動。地球上廣泛分布的天然氣藏(主要成分是甲烷),絕大部分也是生物成因;但是,在大慶等地也發(fā)現(xiàn)一些天然氣藏是由非生物過程形成的。因此,關鍵問題是要科學判別火星大氣中的甲烷是生物成因,還是非生物成因?由于火星大氣中甲烷的含量僅有30ppt(1ppt是1萬億分之一),當今火星探測衛(wèi)星的同位素質譜儀還不具備測定甲烷等化合物碳同位素的技術能力,只能在技術取得突破后才有可能予以回答。

1984年在南極阿連山地區(qū)找到了一塊火星隕石ALH84001。美國的科學家將隕石切片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發(fā)現(xiàn)隕石中有大量密密麻麻分布的微體生物 “化石”——細菌。微體生物的截面大約只有1%頭發(fā)絲大小。經測定,ALH 84001的形成年齡為36億年,表明36億年前,火星曾繁衍過最低等的生命——細菌。當時,地球發(fā)育的生物水平也是最低等的微體生物——細菌。問題引發(fā)了更大范圍的科學爭論:既然火星的生物“化石”現(xiàn)在可以帶到地球上來,在更遠古的時代,火星的生命物質也可以隨隕石帶到地球上來,說不定地球的生命是火星生命的后代。當然也完全可以相反,地球的生命物質也可以隨地球隕石帶到火星上去,火星的生命卻是地球生命的后代。也許地球和火星都曾各自發(fā)育過生命。由于火星環(huán)境惡劣,生命被夭折了,而地球的生命得以演化繁衍。ALH84001經過全世界科學家的精細研究,有一派科學家列舉大量事實證明,這些“化石”并不是生命物質的化石,而是自然過程形成的特殊結構,是典型的非生物成因?;鹦鞘欠裨浻羞^生命仍然是一個謎。

希望依然存在

火星現(xiàn)在沒有任何生命活動的信息?;鹦沁^去可能發(fā)育過生命,火星的演化歷史的確存在過氣候適宜于生命產生與生存的環(huán)境。大量的探測成果表明,火星表面存在大量的古河道體系和水流動痕跡。生命產生與演化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必須有水的存在,而火星上曾經有過大量的水體活動,無疑給火星上曾經有過生命物質的觀點提供了有利的證據。要確證火星曾經存在過生命,必須找到火星表面的沉積巖并在沉積巖中發(fā)現(xiàn)火星的生物化石。

火星現(xiàn)在是不是具備生命存在與繁衍的條件與環(huán)境?

第6篇: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范文

一、搜集作文資料,詩化生命形態(tài)

如今的孩子,生活空間窄,生活閱歷淺,書又讀得少,所以對社會上的人情冷暖、生活百態(tài)往往理解不深,體會不到。寫作時,作文題材廣泛,所有的作文素材都要親身經歷,可能性很小。面對每次的作文題目,我們不能次次都有身臨其境的機會。怎么辦?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文學作品,積累寫作素材?!皶凶杂悬S金屋”,引領他們走進文學境界,發(fā)現(xiàn)生命與自我,人與他人,生命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關系。感悟生命的靈性與美妙,完善促進人類進步的起碼品質,鼓勵家長帶孩子去書店買書,讀書。在尊重孩子自己選擇的同時,家長購買健康有益,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孩子讀書時,一定要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好詞、好句、好段。圈圈畫畫,寫寫記記,都行。在閱讀盡興時還可以鼓勵孩子仿寫,寫讀后感??傊?,通過日積月累,孩子不但豐富了寫作素材,拓寬了眼界,而且會在書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認識生命的珍貴,凈化了心靈,避免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生命行為的發(fā)生,深刻認識生命的意義,更加珍惜生命,養(yǎng)成關懷他人,關愛自然的習慣,為創(chuàng)建和平、和諧的社會而努力奮斗!

二、抓作文機遇,整合生命資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對生命本身敏感?!比绻覀兿肱囵B(yǎng)尊重生命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具有生命的智慧,必須引導學生珍視生命?,F(xiàn)在的孩子是在愛的花房里長大,心理脆弱,承受力差,經不起一點風吹草動。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感情不合、與人交往中的一次沖突、在學校教育中老師嚴厲的批評都可能使其走上極端,給自己、家庭和社會都帶來巨大的痛苦和無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至關重要。

去年,某學校一名優(yōu)秀學生自殺。幼小的生命,花樣的年華,到底是何理由讓他如此殘忍地殺害了自己?我們在質問學校和家庭的同時,也應該質問這個孩子。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了他,父母含莘茹苦養(yǎng)育了他,老師孜孜不倦教育了他……他有何權利殺害自己?對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我們還苛求他能善待他人?善待社會?目睹這名學生的悲劇,我開始對“生命”有了更多的關注和思考,開始有了更敏銳的感觸和體會。我怕我的孩子們對生命漠視和輕視……

我?guī)ьI學生對此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盁o論遇到什么問題,總會有解決的辦法。輕生不是解決的辦法?!薄吧疾淮嬖诹耍€談什么未來?!薄八乇芰藛栴},有沒有想過父母的感受,太不孝了?!薄斑B自己的生命都不在乎,他會在乎什么?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死不足惜?!薄粗⒆觽兩袂榧ぐ旱挠懻?,我淚眼模糊,在關愛孩子,盡我們一切可能給孩子一切的同時,生命教育之花根深蒂固開在孩子清澈的心田。

認識生命,珍愛生命,發(fā)展生命,提升孩子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質量,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是作文時隨時可以記下的內容。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有了更多的關懷和期待,對生命的態(tài)度也有了較大的改變。如果我們每天都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抽枝拔節(jié),生命就會永葆清鮮,同時也愿意為他人生命的成長付出終身的辛勤。

三、利用習作教材,升華生命主題

《語文課程標準》建議教師“學作文與學做人高度統(tǒng)一”。教材中的習作都是編者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地精心設計的,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點,作文的中心,是課標要求我們必須達到的要求。

蘇教牌國標本第十一冊語文第二單元的訓練重點是:“人間有真情”。與之相匹配的課文有:《負荊請罪》、《船長》、《愛之鏈》。本單元的小練筆有:改寫《負荊請罪》,續(xù)寫《愛之鏈》。單元習作是《我愛你,爸爸(媽媽)》。怎樣讓學生在本單元里習作達到目標要求呢?

(一)研讀課文,積累素材

單元的課文是讓學生學習課文中主人翁的品質與精神,并使其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實際生活中恰當?shù)靥幚砩c自我,人與他人,生命與自然的關系。

課堂是學生的主要陣地,學生通過對課文深刻透徹地學習,既掌握了語文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懂得人生的價值:生命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長短來衡量,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在于為他人和社會奉獻了什么。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廉頗,藺相如,他們的顧全大局,知錯就改。外國的有:哈爾威船長、喬依,他們活了幾十年,危急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樂于助人的品質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二)突出個性,敲定素材

《習作2》作文要求:……我們一直聽爸爸媽媽對我們說:“我愛你!”你對爸爸媽媽說過:“我愛你”嗎?回家后,為爸爸媽媽做一件事,并且對他們說:“我愛你!”

作文時有學生寫道:“……我飽含深情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我以為媽媽會感動得熱淚盈眶。可是媽媽,一邊炒菜一邊擦汗,平淡地說:‘傻兒子,什么愛不愛的?…’對!愛就是平平淡淡,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7篇: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范文

美國一家名為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的私立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5月20日報告說,他們培育出第一個由人工合成基因組控制的細胞,他們將人工合成的細菌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植入另一種無核細菌體內,最終使植入人造DNA的細菌重新表達并開始自我繁殖。這是人類向人造生命邁出的關鍵一步,其意義在于,新生命體的誕生完全可以人為地“創(chuàng)造”,而不是一定要通過“進化”來完成。

學術意義大于社會意義

面對這項成果,科學家們心情復雜,有人高度評價,更多的人則態(tài)度審慎。美國拉特格斯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理查德?埃布賴特表示:“這是人與自然關系的一個轉折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整的帶有預定特性的細胞?!辈ㄊ款D大學生物醫(yī)學專家詹姆斯?柯林斯則認為,上述合成的單細胞生物體并不意味著一種人造生命形式的誕生,它只是一個帶有人造基因組的生物體,而非人造生物體;而加州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戴維?迪默卻指出,任何人造的東西都不可能與那些在自然界中進化了30億年的生物競爭。長期致力于“囊生物反應器”研究的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生物學家埃爾伯特?里勃切特在接受英國BBC采訪時說:“如果這一切成為可能,我們就該重新思考一下生命究竟是什么。與其說這是個科學上的問題,不如說是一個哲學問題。對我來說,生命就像一個機器,一個由電腦程序控制的機器,僅此而已?!蔽奶貭栕约阂步忉屨f,他們的研究純粹是基礎性的,不是徹底人工制造一個全新的生物,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對一種生命體的改造。不過他認為,這項研究可以從根本上加深對細胞生存最關鍵條件的理解。如果初步實驗取得成功,那么后續(xù)的工作就是不斷為其增加新的功能,如分解二氧化碳,生產燃料氫等,從而為低成本、高效率制造生物能源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其實,人造生命的出現(xiàn)只是把人類自古以來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就目前的研究進展而言,其學術意義大于社會意義。在生物學領域,生命的本質、起源和演化一直是研究的主題,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所有生物都是由一個共同的祖先即原始生命體演化而來的。那么原始生命體是怎樣產生、如何演化的?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生物學界。半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們?yōu)榱私忾_這一謎團,一直在進行人造生命的探索。自然界將非生命物質轉化成生命物質至少經歷了35億年,人造生命的出現(xiàn)使人類在探索這一演化歷程的過程中有了一個很好的認識系統(tǒng),在這種意義上,無論是從哲學,還是從生物角度看,人造生命系統(tǒng)的研究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生命究竟是什么

生命是自然界中最復雜的形態(tài),對于什么是生命的問題科學界也難以明確解答。目前,科學家們認為,作為生命至少應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能進行新陳代謝;二是能進行自我復制和繁殖;三是具有復雜適應性的系統(tǒng)。然而,把生命機體置入環(huán)境中就會產生隨機突變和環(huán)境變化的自然選擇等一系列問題,由此產生不可測的現(xiàn)象。對于哲學家,生命本質的問題越來越具有科學性;對于生物學家,這一問題的哲學色彩太濃。

事實上,盡管探究生命起源的科學家米勒及其之后的科學家通過各種實驗手段合成了一些組成生命的基本物質,但它們仍然不是生命,因為它們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文特爾的工作使人們看到了人造生命的曙光。他們選擇生殖道支原體作為突破口,因為生殖道支原體是目前自然界中已知的最小生物體,它含有生物體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基因,是人工合成基因組的首選模式生物。文特爾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582970個脫氧核苷酸單元,并按照合適的順序進行拼接,制造出人工染色體;然后將它移植到宿主中,產生了新的支原體,這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造生命。盡管它是最小的生命體,但是具有自我復制的能力,因此這一成果在人類進行人造生命的探索中具有重要意義。

人造生命的出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能使生命本質得到合理的解釋。因為,首先,它是以人的意志實現(xiàn)生命物質的組合,由此產生生命;其次,它是通過實驗過程人為控制和干預生命過程。由于生命產生的方式不再按自然法則進行而是依照人類意志,因此,人類通過實驗操作來理解生命就比在自然狀態(tài)下要簡化很多。

人造生命出現(xiàn)以后,著名的《自然》雜志邀請了八位不同專業(yè)領域的專家,就人造細胞對其各自領域的影響和意義給出自己的評價和意見。他們認為,人造細胞的誕生是在人類重新設計生物體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步,它將有可能幫助人們回答生命是如何誕生的這一仍然存在的生物學問題。文特爾等人的工作證明了人類可以利用物質世界的原料來合成生命,也使已持續(xù)了幾千年的對生命本質的辯論走到了盡頭,因為人們可以通過他的工作將化學和自然界的歷史鏈接起來,根據現(xiàn)存各個物種的基因組序列,人們可以推斷出這些物種已滅絕的祖先的基因組,再利用新的合成技術,就可以合成出那些已滅絕的古老生物,而這些古老生物將會告訴我們100萬年前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怎樣一種狀況。不管怎么說,人造生命強化了人們對生命的認識,它將有助于更好地解釋與生命相關的一系列謎團,如生物分級層次上的生命、生命的物質化身和其中各種物質動態(tài)反應過程之間的關系等。

人造生命的倫理學思考

人造細胞的誕生是基因工程取得重大進展的標志性事件,它讓人類擁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生命的機會,同時也意味著社會風險的增長??茖W家進行人造生命或者人造細胞的研究主要出于兩個動機。一是純科學性的探索。如果能從零開始制造人造細胞,尤其當所使用的原料和方法與自然界的方法一致的時候,我們將為生命系統(tǒng)的分子基礎提供強有力的證據。二是人造細胞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自然界的細胞比人類生產的任何產品都要復雜得多,因此,制造能進行自我組織與維持,并適應于環(huán)境的人造細胞將有助于打開未來技術之門,這種技術將具有生命系統(tǒng)的能力。

然而,我們知道,任何由科學產品帶來的實際應用往往都會與倫理問題相生相隨。對于人造生命的探索以及由此帶來的應用性產品所伴隨的倫理問題會更加復雜。美國學者馬克?貝道對此有過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他認為倫理問題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生物圈的神圣性;二是人類生命的神圣性;三是如何負責地處理這些新生生命;四是人造生命的技術性風險。

實際上,人造生命的倫理問題與動物實驗、干細胞研究和人工智能面臨的問題相似。制造新的生命形態(tài)以及如何與它們相處,必然把人類置于新的道德境地?;蛟S最大的倫理問題就是在實驗室中從零開始制造新的生命形式。由于人造細胞是非自然的,所以與尊重生命的理念相違背。如同基因操作和納米技術一樣,人造生命產生的一個主要的倫理問題是這些產物會產生什么樣的社會和生態(tài)后果,如人類最終可能失去對人造生命的控制,或因處置不當造成生物入侵,從而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等。目前,這些技術大部分是由私人公司所掌握,它們是否會因經濟利益驅使而不關心社會和生態(tài)問題,由于各種利益關系糾結在一起,這些技術的應用對于人類健康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變得難于預測。

第8篇: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范文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的主體地位的提高,設計需要以人為本,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消費者的需求,在情感消費或文化消費中的生活者所追求的遠不是物質性的商品,更有商品背后的精神意義和文化附加值。由消費方式向生活方式的轉變,預示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绑w驗”就是企業(yè)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為道具,以消費者為中心,創(chuàng)造能夠使消費者參與、值得消費者回憶的活動。仿生形態(tài)在包裝容器造型設計中的表現(xiàn)使得產品與所模仿的自然形態(tài)之間產生了某種關聯(lián),避免了產品包裝形態(tài)上的單一或者機械化的冷漠,變得生動且充滿生命的氣息,易于促進消費者與產品之間形成情感互動,甚至促成消費者的某種美好回憶,從而大大增加商品的趣味性和生動性,進而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

二、包裝容器造型設計中仿生形態(tài)的表現(xiàn)手法

通過深入研究多方面相關資料,歸納總結出包裝容器造型設計中仿生形態(tài)的表現(xiàn)主要可從以下角度切入:

(一)具象仿生與抽象仿生

具象形態(tài)與抽象形態(tài)之間其實沒有嚴格的分界,但在包裝容器造型設計中應對具象和抽象的程度進行合理的把握。越具象的形態(tài)對生產技術和工藝都有更嚴格的要求,復雜的生產過程會較大程度的提高包裝的生產成本。不過從另外的角度來看,越具象的形態(tài)與所模仿的自然生物形態(tài)越相似,形態(tài)更生動活潑,生命感更強,易于促成其與消費者之間產生情感互動。越抽象的形態(tài),對于生產技術與工藝的要求相對較低,但如果對抽象的程度沒把握好,往往難以使消費者能夠成功識別。

(二)整體仿生與局部仿生

整體形態(tài)的仿生是指將包裝容器的整體造型都設計成某種自然生物的形態(tài)。整體形態(tài)的仿生對于生產技術與工藝的要求較高,但容易造就獨特的視覺整體效果,使產品與包裝之間形成自然的融合。由于整體形態(tài)的仿生在造型上擁有較多的曲面,因此,不適用于乳狀物質的包裝容器,一般應用于液態(tài)與固態(tài)的產品包裝。局部形態(tài)的仿生設計是相對于整體的仿生來劃分的,即通過對產品包裝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構件進行仿生形態(tài)設計。局部形態(tài)的仿生設計較靈活多變,可以根據產品包裝的需要做靈活變動,同時,對于包裝整體造型形象的影響可大可小,易于設計師把握。

(三)靜態(tài)仿生與動態(tài)仿生

第9篇:生命的主要形態(tài)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來,社會上出現(xiàn)了很多傷害生命的事件,大大小小的生命危機事件使得人們將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探索和思考提到了一定的高度,這些事件催生了國內的生命教育并推動其發(fā)展。生命教育既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迫切要求。對青少年特別是在校大學生開展生命教育變得非常的必要和迫切,因此有必要在現(xiàn)有的課程設置下探索生命教育的合理模式,而利用現(xiàn)今大學里普遍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將生命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中具有一定的革新精神和時代意義。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及實施

“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臘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教育活動。具體來講,學校“生命教育”是一種以生命為核心,以教育為手段,對個體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進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愛護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種提升生命質量、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活動。生命教育的本質在于尊重生命和生命的價值。

從課程與教學的角度看,生命教育主要有兩大類實施形態(tài),一類是滲透式實施,另一種是獨立式實施。滲透式實施主要是在多學科教學和學校生活、管理中進行滲透。獨立式實施則包括獨立設置的生命教育課程、開設講座式生命教育課、開展專題研究性或探究性學習、安排生命教育課外活動等幾種形式。生命教育的知識信息容量大,涉獵的主題內容較多,專業(yè)性不強,學科分類不明顯,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界限較為模糊。在大學現(xiàn)有的學制和專業(yè)學科設置下,開設一門獨立的生命教育因為涉及的范圍廣、缺乏專業(yè)人員、教學內容不確定等原因而在短時間里難以實施,然而對大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又破在眉睫,刻不容緩,在這種情況下,采用滲透式實施手段,搭借其他課程的平臺開展生命教育可以避開大學生課程設置較滿難以加入新課以及生命教育課程設置過長導致過多的空洞說教等現(xiàn)實沖突。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基于教學內容和課時分配的考慮,以學科教學為載體的滲透式實施應該是生命教育的主要陣地,承擔著生命教育的主要任務,所以要協(xié)調和發(fā)揮好學科教學在生命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生命教育可以滲透的課程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軍事理論課等,而在諸多可滲透的課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xiàn)在:

(一)生命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在內客上互相包涵,存在許多交叉地

從廣義上來講生命教育包涵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也包涵著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可以說是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深入的一個領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而健康的價值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意義與境界。從這個意義上講,關注生命,關注學生成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價值。在關注的主題上,生命教育同心理健康教育有共同的關注點,例如對于生活的興趣和意義,生命教育將其上升為生命的意義,而心理學將其作為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和教育目標之一;對于自殺,生命教育從尊重生命,重視生命價值的角度出發(fā)呼吁人們珍惜生命,而心理健康教育中則強調及時有效地處理自卑、抑郁、焦慮、壓力等負面情緒的困擾,使人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來避免自殺;對于死亡,生命教育中著眼于樹立正確的生死觀,理性看待生與死,而心理健康教育將其作為心理應激來處理,著眼于心理創(chuàng)傷的處理及心理狀態(tài)的恢復等等。

心理健康教育與其他課程相比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它是一門直達學生心靈的課程。心理健康教育面對的是人本身,生命的個體。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等方面健康、和諧、統(tǒng)一發(fā)展,它涉及到個體生命成長的整個歷程,追求一種客觀向上的生命態(tài)度與精神狀態(tài)和一種不斷完善的生存價值和生命意義。心理健康教育關注人,就是關注人的生命,關注生命成長和發(fā)展的整個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講,心理健康教育應是一種最基本的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深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同生命教育具有相同的功能和基礎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是:一為發(fā)展,即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和健全的人格特點;二為預治,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預防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出現(xiàn);三為矯治,即對已經出現(xiàn)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的學生予以矯正治療。而生命教育具有發(fā)展、預防和干預。不同的是,生命教育的發(fā)展功能體現(xiàn)在發(fā)展生命認知、生命體驗和生命實踐上。而在預防、矯治或者干預的功能上,二者均體現(xiàn)在對某一時期某一階段大學生可能面臨的重大學習問題、心理問題、生活生存問題進行預見性處理,防患于未然,對已經出現(xiàn)生命困惑,人生挫折或者心理疾病的學生給與及時、有效的援助、救護和治療。

同時,心理學起源于哲學,在思想上具有一脈相承的基礎和優(yōu)勢,生命教育追求的五個取向分別是生理取向、心理取向、生涯取向、社會趨向、死亡取向,這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生命教育的載體,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滲透生命教育。

(三)生命教育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補充

隨著國家對心理健康的重視,各高校紛紛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開設了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人們發(fā)現(xiàn),當涉及到人生觀價值觀生死觀的問題時,心理健康教育有些無能為力。例如,在引發(fā)大學生自殺自傷的原因中,除了壓力、抑郁、自卑、絕望等情緒心理問題之外,大學生對于生命和生活的態(tài)度本身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很多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也是對于生命意義、生命價值的追問。例如學業(yè)和求職就業(yè)問題,自我意識中的自我價值等這些都會引發(fā)大學生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而一旦關于這些問題的某些消極思考占了上風則必然會帶來生活無目標、喪失價值感、網癮、自殺自殘等嚴重的心理社會問題。在這些問題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治療可以給人以心理和行為上的調試,但關及人生觀價值觀生死觀方面的教育卻是心理教育所達不到的,而這些內容卻正是生命教育所涵蓋的。

在這個信息量空前豐富,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里,大學生迫切需要有關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教育、澄清和指點,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勢必會引發(fā)各種心理問題,甚至引發(fā)生命危機。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現(xiàn)今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開展生命教育,作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補充,引發(fā)當代大學生對于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生命教育的開展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勢必會帶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新理念,使其突破心理專業(yè)的局限。然而在具體的運行和開展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一些障礙和阻力,為了讓生命教育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應該注意到以下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的確定

從目前的生命教育教材來看,生命教育的內容大體上包含欣賞生命的自然生命教育、悅納自己悅納他人的人文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死亡教育、社會責任教育、價值觀教育、信仰教育等涉及內容非常的廣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中的生命教育需要抓住最主要和最精髓的部分,生命的本質在于尊重生命及生命價值。因此筆者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生命教育應該包括以下的內容:認識生命的價值、探索活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死觀、直面死亡,同時將生命教育中的對抗生活挫折、駕馭生命的情緒情感可與心理健康中的挫折應對、情緒管理等相結合。

(二)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

將生命教育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備開展生命教育的知識和素養(yǎng)。所以課程前的學習和培訓是必不可少的,現(xiàn)今大學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多是心理學、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師,他們所具備的專業(yè)基礎和教學技能有助于對于生命教育的把握。

(三)教學模式的選擇

生命教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教學模式,脫離單純的理論說教,讓學生結合內在心靈世界、心理狀況來體驗生命、感悟生命、進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梢圆捎玫恼n程組織形式有開展有關生命議題的討論,開展增加生命體驗的生命實踐活動,養(yǎng)動植物感受生命的存在等等,這些形式克服呆板單一的課堂教學,加深學生對生命的感悟和體會,同時也增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趣味性、生活化。

參考文獻:

[1]曾偉玲,生命教育刻不容緩――淺析青少年漠視生命的現(xiàn)狀、成因及對策[J],汕頭科技,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