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帶動物的詞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代詞式動詞se 錯誤分析 外語教學
引言
se是西語中使用相當廣泛的一種人稱代詞,它總是和動詞連用,甚至成為某些動詞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①然而,該用法恰恰是中國學生學習西語的一大難點,大量實踐表明,代詞式動詞se的錯誤率要高于各用法的平均錯誤率。針對這一情況,本文將以錯誤分析(Análisis de Errores)理論為基礎,選取西安外國語大學西班牙語專業(yè)本科二年級學生在15道關于se的用法的填空題中所犯的錯誤作為分析語料,按照錯誤分析的步驟對錯誤進行分類和解釋,并對錯誤作出評價,應用于相關教學。
1.錯誤分析理論
在第二外語習得的過程中,錯誤分析(Análisis de Errores)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二語習得的應用語言學要描述三個語言系統(tǒng),第一個是學習者的母語(LM),即第一語言(L1),第二個是作為學習目標的外語(LE)或二語(L2),即“目標語”(LM),第三個是中介語(Interlengua),即介于未掌握目標語到掌握目標語的中間狀態(tài)。因此,期望學習者避開中介語直接從L1達到L2的水平是不切實際的。從母語、中介語和目標語三個語言系統(tǒng)中產(chǎn)生三種分析范式:對比分析(Análisis Contrastivo),錯誤分析(Análisis de Errores)和中介語研究(Interlengua)。
20世紀50年代,語言學家們明確提出了對學習者母語與目標語進行比較的對比分析理論。對比分析理論認為,二語學習者的語言錯誤主要來源于母語干擾:目標語與母語越接近,學習者的困難就越少;反之,困難就越大。然而,在研究的過程中,通過對比分析所預測的錯誤并未完全出現(xiàn),且發(fā)現(xiàn)對比分析并不能預測學習者的全部錯誤②。在對比分析受到批評之后,20世紀60年代,錯誤分析應運而生, 錯誤分析倡導對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錯誤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然后確定其錯誤的來源,以便在之后的教學過程中引起注意,為消除這些錯誤提供依據(jù)。AE的一般步驟是:(1)選擇語料;(2)確認錯誤;(3)對錯誤進行分類;(4)解釋錯誤產(chǎn)生原因;(5)評價(主要為教學服務)。③
2.代詞式動詞se是西語學生的語法難點
語法學習是各高校西班牙語課程的基礎。為考查學生對語法的學習情況,我們列出了西班牙語語法的八個方面:冠詞的用法、介詞的用法、ser和estar用法的差別、gustar及此類不及物動詞的及物用法、時態(tài)的選擇、虛擬式的用法、動詞變位、代詞式動詞se的用法,讓學生用1~10十個數(shù)字來表示每個方面對于他們的難易程度,其中1是最簡單,10是最難。經(jīng)過統(tǒng)計,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根據(jù)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們給出的八個選項中,有23位學生認為代詞式動詞se是難度最大的語法部分,高達46%;另外共有8名學生認為它是難度第二位的語法部分,比率為16%。為了對此情況進行更為系統(tǒng)和科學的評價,我們按照他們所給的難度系數(shù),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進行描述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代詞式動詞se對于學生的難度系數(shù)大多集中在8分至4分,即學生認為se的用法屬于中高難度。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推斷,這個語法是中國學生學習西語的難點之一,且難點具有普遍意義,在教學上需要引起一定程度的注意。
3.錯誤描述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本練習以填空的形式考查代詞式動詞se的難點,每個空給予兩個選項,共計15個空。50位被考查的學生中15空全對的有4人,其他46位學生共犯錯誤132個,最多的一名考生犯了7個錯誤。我們記錄了所有的錯誤,并對其進行了描述和統(tǒng)計,請參見下表:
從表2我們可以看到,只有第2題沒有人錯,錯誤最多的是第13題、第10題和第8題,分別有23、22和19名學生在三道題上犯錯,錯誤率高達46%、44%和38%;另外錯誤較集中的是第12題和第14題,各有14和13名學生犯錯,錯誤率為28 %和26%;這五道題的錯誤總數(shù)達到了91個,幾乎占到所有錯誤(132個)的一大半(68.9%)。為了對錯誤進行更為系統(tǒng)和科學的評價,我們按照錯誤數(shù)將50位在填空部分犯錯的學生分為A到F共六組,對每組考生的錯誤分布進行描述和統(tǒng)計,請參見表3:
由表3我們發(fā)現(xiàn)A組學生,即填空部分得分較高的學生錯誤率最高的是第13個空。此外,我們發(fā)現(xiàn)B組學生在第8、10、13三道題上犯的錯誤也較多,在上文的分析中我們提到這幾個空的錯誤率分別是38%、44%、46%,是錯誤率最高的三道題,可見它們對學生來講難度較大。A、B兩組學生在這幾個空上都犯有不同程度的錯誤,說明這些錯誤并非考生的個性錯誤,而具有普遍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學上的不足。
第8個空應填帶有代詞式動詞se的se había marchado,但有38%,即19位學生在此處選擇了había marchado。Se可以和一些不及物動詞連用,現(xiàn)在一般都稱其為假自復句(seudorrefleja)或準自復句(cuasirrefleja),se起著假自復代詞的作用。有些不及物動詞加用se后,在詞義上不同程度地發(fā)生變化,如marchar和marcharse,前者意為“行駛”、“行進”,后者則有“啟動”、“出發(fā)”的含義。④原句意為當我們到達的時候,火車已經(jīng)開出了,所以是選擇有se的se había marchado。該題錯誤表明學生沒有分清它們各自的用法和表達的含義,或是對這個語法現(xiàn)象沒有很好地理解。
錯誤率最高的第13個空同理,幾乎一半的同學(23人)選擇了escapó,可能是對escapar和escaparse的差別沒有好好掌握,也可能是對原文的理解有所偏差。不及物動詞escapar僅指“逃”的動詞,加用代詞se后,表示動作的結果,有“逃脫”的意思。
而第10個空,與格代詞se有一種功能是用在一般沒有間接補語的及物動詞句里,給句子增加某種特殊的意義,如強調(diào)動作發(fā)生在自身,se表示人物參與動作,或?qū)幼鞯倪M行和結果有極大的興趣、有利益關系等。Se的這一功能,稱為興趣與格(dativo de interés)。如beber, comer, tomar這類動詞加用興趣與格后,句子便含有施事者的興致、動作的結束、動作對象的完盡的意味。根據(jù)后面的de un solo bocado,大灰狼一口吞下了小紅帽的外婆,在這里填se comió更形象和確切。
另外可以看到B和C組的學生在第12和第14題上的錯誤率也較高。第12個空考查的是se運用得較多的和及物動詞構成的自復句,這個句子是se表示主語間接接受動作的間接自復句,是想說那個老人給自己的頭戴了帽子。貌似是很常用的用法,卻有不少學生選擇了填puso,可能是因為漢語里沒有這個用法,受到了漢語思維的影響,一時忽略了此時se的用法。
而第14個空是考查興趣與格表示的物主關系,有13名學生在這個空犯了錯,應該也是對se的這個用法尚未很好掌握,也有可能是對perder這個詞的用法不太熟悉。我們認為se的這個用法也是中國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很多學生還是會使用Se perdió mi llave諸如此類的中式說法。
除了我們上面分析的五個空以外,第3、6、9、11、15這幾道題的錯誤率也較高,且錯誤集中在得分較低的C到F組的學生中,這就表明教師在上課期間已經(jīng)講過明確相關的語法和規(guī)則,而平時學習能力較強和成績較好的學生已經(jīng)可以掌握,但學習能力一般或較差的學生對相應的語法規(guī)則仍沒有熟悉地掌握。其中較其他錯誤率最高的是第15題,它與我們上文描述的第10題和第13題同屬一個語法難點,在這里應該是Luego se acostó y se durmió,不及物動詞dormir僅指睡覺這一動作,加用se后,含有動作的開始,表示“睡著了”。其次錯誤率較高的是第9題,Juan se mira en el espejo,是個直接自復句,這里se的用法是它最常用的,具有直接補語的意義,表胡安照鏡子的意思。有不少學生在這里犯了錯誤,極有可能是受漢語影響,認為照鏡子只需往鏡子里看,卻忽略了西語要表述自己看自己這一層含義。再來看第11題,與第9題用法類似,與之前錯誤率很高12題是一個道理,這里是給自己換上媽媽的晚禮服,所以需使用se。再看第6題, quejarse de中的se根本沒有意義了,但是已經(jīng)成為固定用法。第3題,La fábrica se construyó en 1952,是自復被動句,la fábrica只是個語法主語,從邏輯上講有另一個隱而未出的動作施行者。其他幾題錯誤率較低(均低于8%),且錯誤表現(xiàn)分散,不具共性,可能是由于個別學生自身概念不清或粗心等原因引起。
4.錯誤分類及解釋
在對錯誤進行了初步描述和統(tǒng)計后,我們又對語料的錯誤進行了分類,并對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按不同類型作了更為全面的解釋,以便加深對錯誤的認識并應用于教學實踐。我們將錯誤分為以下五種類型:自復句的錯誤;自復被動句的錯誤;興趣與格的錯誤;與不及物動詞的連用的錯誤。根據(jù)上述錯誤分類和不同的學生組別,我們對132個錯誤再次進行歸納整理、分類統(tǒng)計,請參見下表:
從表4我們可以直觀地看到,“興趣與格的錯誤”和“與不及物動詞的連用的錯誤”是最為嚴重的,這兩類錯誤占到所有錯誤的68.1%(29.5%+38.6%),而且得分較高的A、B兩組學生犯的約80%的錯誤均屬于這兩類,它們的使用錯誤情況在C組到F組學生中更為明顯,分別占到他們各自錯誤的79.1%、73.8%、59.4%、65%和71.4%。代詞式動詞se的錯誤使用之所以那么普遍,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它是西語中很有特色的人稱代詞,使用廣泛、意義復雜,而漢語中沒有此類動詞。另外由于se的用法本來就是一個語法上的難點,學生對它的概念分辨不清是現(xiàn)今西語初級學生的普遍現(xiàn)象,導致很多學生在不該自復的時候“充分發(fā)揮”西語的特色,在語境下把一個不需要用se的動詞也用了。根據(jù)表格我們可以看到,在se使用頻率較高的自復句和自復被動句中,學生犯的錯誤相對較少,說明老師的反復強調(diào)和學生在該語法點的反復操練可以降低錯誤的發(fā)生。而關于se的其他用法,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給予重視,并且應針對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強se其他用法的訓練。
5.評價及教學應用
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和發(fā)展,語言中出現(xiàn)的錯誤不再被看做是一種消極因素,而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所作假設的一種驗證手段。對學習者的錯誤分析往往會使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改善和提高教與學的質(zhì)量。Corder (1967)指出,不能僅僅把錯誤看成是要消滅的東西,錯誤本身也具有重要意義。⑤
西班牙語中代詞式動詞se的用法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現(xiàn)行的教材中對se的解析大多局限于大而化之的層面,學生依然很難從書本的講解中獲得更準確的信息,故有必要在此做一探討。
se運用較多的是及物動詞構成自復句,用來表示“自我”進行的動作,例如“自我批評”、“自問”、“自言自語”,等等。自復動詞的原形動詞se(他自己), 例如“ llamarse ”(名叫,自己叫自己)。又如動詞“l(fā)avar”是“洗”的意思,“洗衣服”是“l(fā)avar la ropa”,“自己洗臉”是“l(fā)avarse”。動詞 “l(fā)evantar”是“舉起”的意思,“舉手”是“l(fā)evantar la mano”,“自己站起來、自己起床”是“l(fā)evantarse”。這是它最基本的概念和用法,可在實際使用它的時候,我們卻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比如西語中除了一些很明顯的自復動詞,如上文提到的上床、起床之類的。有很多都是為了突出主語和動詞而加上se的,如“se tratar mal”,這里是為了突出“tratar”這個詞和前面的主語,是為了加重語氣而采用自復的。其他類似的還有我已經(jīng)買過了“Ya me lo compré.”通常在口語中很常見。更多的是se根本沒有意義,如練習中的quejarse de...,同類的詞還有arrepetirse de..., atreverse,等等。另外還有很多意思無變化,卻是自復動詞的固定用法,如我們常用的“Siento calor.”和“Me siento mal.”,再如我們常用的“preparar+名詞”,但準備做什么就是“prepararse+para”。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到,se具有興趣與格的功能,能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正如在此次填空練習中考查學生的“l(fā)levar”和“l(fā)levarse”,“comer”和“comerse”。se還可以和一些不及物動詞連用,現(xiàn)在被稱為假自復句或準自復句,這些及物動詞加用se后,在詞義上發(fā)生了變化,意思有時候會有所不同,如“ir”和“irse”,“marchar”和“marcharse”,“dormir”和“dormirse”,“escapar”和“escaparse”。這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只有老師在教學中引起注意,學生才會在老師的引導下深入了解和運用自復動詞,使它不再是一個難點。
結語
代詞式動詞se的用法是西語語法中的常用方面和難點。通過我們開展的錯誤分析,發(fā)現(xiàn)了教學中的一些薄弱環(huán)節(jié)。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基于AE理論做了一些關于se用法的填空部分的錯誤分析,對錯誤進行了分類并探討了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我們對錯誤做出評價以應用于中國學生的西語教學。希望此次AE實踐能引起西語教師對學生平時錯誤的重視,并給相關教學帶來啟發(fā)。
注釋:
①陸經(jīng)生.“談談西語代詞se的幾種語義功能”,全國西語教學研討會,上,1982.
②由母語負遷移造成的錯誤至多占33%(Fernández 1997: 24).
③曹羽菲.“西班牙語專業(yè)四級考試冠詞部分錯誤分析”.上海:外語與文化研究(8),2011.
④陸經(jīng)生.“談談西語代詞se的幾種語義功能”,全國西語教學研討會,上海,1982.
⑤Corder, S. P.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ndon,1967.
參考文獻:
[1]曹羽菲.“西班牙語專業(yè)四級考試冠詞部分錯誤分析”.上海:外語與文化研究(8),2011.
[2]董燕生.西班牙語句法.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陸經(jīng)生 .“談談西語代詞se的幾種語義功能”.上海:全國西語教學研討會,1982.
[4]束定芳,莊智象.現(xiàn)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5]孫義楨.西班牙語實用語法新編.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6]許余龍.對比語言學概論.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7]Corder,S. P .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67.
[8]Fernández,Sonsoles .Interlengua y análisis de errores en el aprendizaje del espa?觡ol como lengua extranjera,Ed.Edelsa, Madrid. 1997.
一、創(chuàng)設情境,興趣朗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對文學有興趣,就要讓學生對文學知識有需求感。根據(jù)教育心理學原理,起始狀態(tài)的學習欲望源于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不同年齡的學生有不同的需求心理。因此教師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就需要創(chuàng)設各種生動有趣的朗讀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心里頓悟,以體驗帶動朗讀,引導學生在切合文本的情境中感受情感,朗讀指導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低年級教材都是圖文并茂,利用圖文結合激發(fā)學生情感,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朗讀效果。在我教《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在學生深入領會第二自然段之后,我不失時機地用課件出示插圖(課文中沒有的圖),提問:圖中有哪些人?哪個是?正在干什么?鄉(xiāng)親們的表情怎樣?老奶奶好像在跟主席說什么?這下子學生可“炸開了鍋”,有的說:“老奶奶激動地說:主席,您真是個大好人啊,您為我們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庇械恼f:“主席,我們沙洲壩的鄉(xiāng)親們永遠都會記住您的?!薄瓕W生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此時再讀課文,學生便會移情文中,讀得情真意切,意味無窮,而那平凡的光輝形象已深植于學生心底。
二、重點詞句,感悟朗讀。在朗讀教學中,我們還要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好好朗讀、細細品評感悟,使學生的語言在朗讀中得到發(fā)展,使學生的思維在朗讀中得到啟迪。如在教學《兩只小獅子》這篇課文時,注重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在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在文中找一找描寫兩只小獅子的性格特點,待學生找到后,便在大屏幕上出示描寫勤獅子和懶獅子的句子:一只小獅子整天滾、撲、撕、咬,非??炭啵涣硪恢恍—{子卻懶洋洋地曬太陽,什么也不干。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和動作演示理解四個動詞“滾、撲、撕、咬?!比缓笤僮寣W生讀句子,說說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勤獅子很勤勞,孩子們說是“整天”和“刻苦”兩個詞語,及時進行說話訓練:
天剛蒙蒙亮,其它動物們還在睡覺時,勤獅子在練習滾、撲、撕、咬。
在炎熱的中午,其它動物們都回家吃飯了,勤獅子在練習滾、撲、撕、咬。
晚上天黑了,其它動物們都回家休息了,勤獅子在練習滾、撲、撕、咬。
三、講究方法,技巧朗讀?!吨熳魅收劺首x》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崩首x的形式紛繁多樣(輕聲讀、默讀、教師范讀、分角色朗讀等)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的興趣,從而提高朗讀的效率。但是,“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敝挥星閯佑谥蟹侥苌裥蜗嗑?,心不到,則情無共鳴。如陳瑩玉校長執(zhí)教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跨越海峽的生命線》一課,對于這句話:“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痹谥笇Ю首x這一句時,陳校長先引導學生自己默讀,找找這句話中哪些詞語令你感動,再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余震,而后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此時周圍的情況是怎樣的?許多學生都紛紛發(fā)言說,大地還在搖動,房屋也還在搖動,人們還在往空曠的地方跑去……教師在學生充分說的基礎上,進行引讀。
在余震中,周圍的情況那么惡劣,但是李博士卻還能仍舊那么“沉著”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還能那么“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為著那位急切期待骨髓的小錢,為著一個海峽西岸這位陌生人,這難道不讓人感動嗎?在反復的引讀中,學生的腦海里始終晃動著這樣的畫面:房屋還在搖晃,大地還在搖晃,隨時都可能發(fā)生危險。但是李博士和那位青年好像沒看到一樣,仍在做手術,那一份感動,能不激起學生的共鳴嗎?所以,學生通過朗讀,把這份感動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所謂:言為心聲,讀為情發(fā)呀。
四、給予時間,充分朗讀?!鞍炎x書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實踐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呼喚。這就是說要想學生學會朗讀,首先要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多讀、充分的讀。課堂上要精心設計問題,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讀準字音,特別是自學性的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
閱讀是學生成長的基石,而朗讀是閱讀教學的一種基本課型,是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一條常用教學線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要從始至終貫穿“讀”,以“讀”為本,以“讀”促悟,以“讀”悟情,從而扎實地推進語文閱讀教學。
一、還原詞語審美情境,體會詞語意境美
語文學科的詞語中,有一些描述性、形容性的詞語,具有很強的審美特點。語文教師可以抓住這些語言的特點,還原詞語審美情境,讓學生深刻體驗詞語的意境美。如此一來,詞語就能以生動、鮮活的形象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以學習小學語文《看》這一課為例。課文中有一句:“公園里的,千姿百態(tài)?!睘榱俗寣W生體會詞語“千姿百態(tài)”的意境美,我與學生展開了如下對話。
師:公園里的,千姿百態(tài)。同學們想一想,千姿百態(tài)是怎么樣的一個景象呢?
生:表示種類很多很多。
師:不但種類多、姿態(tài)也多。那同學們快點動腦筋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千姿百態(tài)?你能想象出有多少種姿態(tài)嗎?(提示學生從后文中的“有的像……有的像……還有的像……”展開回答,還原詞語的意境美)
……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先引導學生說出千姿百態(tài)是什么意思,然后利用語言帶動學生閱讀課文,深入體會千姿百態(tài)是怎樣的一個景象。教師利用語言刺激學生聯(lián)想,加深了學生對千姿百態(tài)的理解。因此,在這類詞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還原審美情境,讓學生在理解詞語大意的基礎上,融入審美情境,體驗詞語的意境美。
二、豐富詞語教學方法,利用語境呈現(xiàn)詞語
在利用語境式理論展開詞語教學的過程中,方法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可以結合詞語學習需要和課堂實際,在語境中呈現(xiàn)詞語,讓詞語教學栩栩如生,鮮活且富有生命力。
1.利用圖片,形象呈現(xiàn)
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詞語可以利用圖片進行呈現(xiàn),加深學生對詞語中的形、意、義等方面的理解。例如,動物類詞語、寫家庭成員的詞語、描述天氣的詞語等。以學習小學語文《月亮和云彩》這一課為例。題目中的月亮和云彩,比較難利用實物來進行教學。因此,我搜索網(wǎng)上的圖片,利用圖片形式呈現(xiàn)給大家。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就知道了月亮和云彩這兩個詞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還可以稍作拓展,如多種多樣的月亮,彎彎的月亮,圓圓的月亮等。云彩的顏色也是變化多端的,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畫出云彩,并給云彩上顏色,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個性來定奪顏色。如此一來,詞語教學不再單調(diào),而是在真實的圖片情境中進行,使得詞語教學更加鮮活起來。學生動手繪畫,畫出心目中的云彩與月亮,增強了詞語與實物之間的聯(lián)系。
2.聯(lián)系課文,還原語境
虛詞是詞語學習中的重要部分。這類詞語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虛詞基本沒有對應的實物。如果僅憑教師呈現(xiàn)出詞語意思,學生很難掌握其運用方法。因此,語文教師應聯(lián)系課文,還原這類詞語的語境,讓學生體會這類詞語的抽象意義。以學習小學語文《月亮和云彩》這一課為例。原文中有一句:“果然,一朵朵云彩很快跑過去了?!睘榱俗寣W生理解“果然”一詞,我與學生進行了如下對話。
師:果然,一朵朵云彩很快跑過去了。同學們想想為什么是“果然”?
生1:因為李小文說跑得快的是云彩。
生2:是為了證明丁大勇所說的是錯的。
師:那你們能說說“果然”到底是什么意思嗎?
生3:果然就是意料中會發(fā)生的事情,結果事情真的是這樣。
師:非常棒。那你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用“果然”說一個句子嗎?
生4:昨天媽媽說要幫我買漂亮的衣服,今天果然幫我買了。
……
在這個案例中,語文教師讓學生融入課文情境中思考“果然”的意思,進而引導學生造句,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還原詞語動作情境,揣摩詞語表現(xiàn)力度
表示動作的詞語有很多。學生有時能夠明白動作詞語的意思,但是其表現(xiàn)力度則很難體會。針對此,教師可以還原動作情境,讓學生揣摩詞語的表現(xiàn)力度,從而更好地掌握詞語。以學習小學語文《月亮和云彩》這一課為例。本課中有一個動作詞語――穿行,原文如下:“他們看見月亮在云彩里穿行。”那么,怎樣才算“穿行”呢?教師演示:自己一個人在講臺穿行。引導學生思考:能這樣表達嗎?學生搖搖頭。然后,教師利用多媒體繼續(xù)演示:火車在隧道中穿行;我在人群中穿行;小伙伴們穿行在油菜花里。此時,學生開始慢慢體會到了“穿行”的意思。有學生說:“哇,我明白了什么是‘穿行’。例如,我在大街人流中穿行?!庇袑W生說:“放學后,學校的學生在車流中穿行?!苯處熿`機一動,讓學生上臺演示這些動作。經(jīng)過觀看、對比、思考、分析,利用多種演示方法還原詞語的動作情境,學生瞬間明白了“穿行”的意思。
一、巧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幼兒“說”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班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愿意說、樂意說,很大程度上都受著興趣、情感的支配。所以信息技術的巧妙運用在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在開展兒歌教學《來來來》中,一開始我是運用“草地、小河、白云、太陽等”這樣一幅美麗的背景圖來吸引孩子的,然后讓幼兒說說畫面上有什么?每個孩子都樂意圍著我的話題說,接著我就通過點擊課件,讓孩子猜猜樹后面躲著誰?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小樹后面有一只耳朵在動,都忍不住說:“是小兔”,當孩子看到小兔從樹后跳出來時,都為自己猜對而高興地拍起手來。這時我就因勢利導地說:“小兔來,小兔跳過來,”有節(jié)奏的朗誦再配上課件動態(tài)的演示,孩子們一下子就理解了畫面的內(nèi)容,而且也樂意跟著我念,就這樣當小魚、小烏龜、小朋友動態(tài)的畫面,前后出現(xiàn)在孩子眼前時,孩子們很快就聯(lián)想到小魚是游過來,小烏龜是爬過來,而小朋友是走過來,不僅理解了兒歌內(nèi)容,而且對動詞的運用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不僅注意力集中,而且還能積極模仿各種動物的走路姿態(tài),并用稚嫩的童語一起朗誦兒歌,使活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
在與幼兒相處時,只要我們把幼兒當成自己的好朋友,尊重他們,并為他們創(chuàng)造表達的機會,他們就會在自由的氛圍中,有話愿說,有話敢說。如:在一日活動中,我會經(jīng)常利用飯前、飯后、午睡起床后等空余時間播放一些從網(wǎng)上下載的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動畫故事,來為幼兒愛說、樂說創(chuàng)造機會。
另外我們還在線播放一些經(jīng)久不衰的童話故事如《白雪公主》《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等,通過形象的動畫、優(yōu)美的語調(diào),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語言的熏陶和詞匯語句的刺激,他們會情不自禁地跟著故事內(nèi)容一起重復著故事中優(yōu)美的語句和精彩的詞語。
三、巧用信息技術,豐富幼兒“說”的內(nèi)容
小班幼兒發(fā)散性思維水平較低,在回答一個問題時不是跟著別人說同樣的答案,就是無話可說,如果我們能根據(jù)小班幼兒思維的特點,從形象、色彩、聲音上著手,通過聲像再現(xiàn)或創(chuàng)設教學所需的情境,那么幼兒就可以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有話想說,有話要說。如在開展綜合活動《快樂蛋寶寶》時,為讓幼兒了解小雞從蛋寶寶中鉆出來的過程,我就根據(jù)教學需要,從網(wǎng)上剪輯了“小雞出殼”的視頻,播放給幼兒看,當幼兒看到小雞是用嘴啄破后,然后用身體將破裂處繼續(xù)弄大,最后從蛋殼里鉆出時,他們都被這樣的畫面吸引住了,當再討論小雞是如果出殼時,孩子們的思維一下子打開了,有的說是嘴啄破蛋殼的,有的說是用身體撐破蛋殼的,還有的幼兒聯(lián)想到平時看到過動物出殼的情景……大家紛紛說道。就這樣,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拓展了視野,而且思維也有了更新的發(fā)展和飛躍。
此外我們還運用信息技術從網(wǎng)上查找圖片資料,如在實施主題活動《春天真美麗》中,我們就上網(wǎng)尋找綠瑩瑩的草地,枝頭的嫩芽,含苞欲放的花朵,飛舞的彩蝶,毛茸茸的小雞、小鴨,呢喃的小鳥……然后打印成圖片布置于主題區(qū)墻飾中,孩子們看到這些圖片后,紛紛圍著說:“這是蝴蝶,這是桃花;小樹發(fā)芽了,小草變綠了;小雞真可愛”等等,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談論起來,就連一些平時不樂意開口的孩子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不知不覺地被帶動起來,進行口語交往。
閱讀是內(nèi)化的吸收,是對基礎知識理解的過程;作文是外化的表達,是對基礎知識運用的過程。通過閱讀記憶,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材料,表達才具有心理前提。此外,閱讀還能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運用的直觀形式。作文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模仿的需要,從而帶動閱讀、促進閱讀。小學階段,如何讓閱讀與習作有機結合,讓閱讀真正成為習作的前提和基礎呢?
一、以本為本,積累運用
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文質(zhì)兼美,典范性強,是我們用于指導學生寫作的最好范文。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課文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要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廣泛閱讀,該背的課文要背誦如流,該記的內(nèi)容要滾瓜爛熟,讓學生在閱讀中享受“美文”的熏陶,體味謀篇布局,達到善于借鑒、運用自如的目的。同時要把作文訓練貫穿于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求學生隨課堂積累優(yōu)美詞句,因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優(yōu)美的語言和詞語。著名作家莎士比亞在他的作品中使用的詞語達一萬六千個之多,沒有這么多的詞匯,恐怕他也難以寫出聞名世界的不朽之作。這些詞匯從哪里來呢?主要靠平時的積累。我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優(yōu)美詞句積累本,每學完一課,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詞語還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練習寫話。這樣日積月累,使學生獲益匪淺??傊?,要引導學生從課文中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表達方式,積累詞匯,積累素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后,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既積累了語言又鞏固了課文的寫作順序。然后我指導學生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觀察身邊相似的景物――漢江,再把景物按“江邊――江面――江水――江里”的順序?qū)懴聛怼_@樣,學生在觀察、寫作的時候有章可循、有話可寫,自然寫得條理清楚、語言生動。
二、課外閱讀,積累沉淀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并且對各年段的閱讀量提出了明確規(guī)定:一、二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三、四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五、六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廣泛閱讀是寫好文章的基礎,對于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毙W生語言積累明顯不足,寫起文章來就難免“入不敷出”,因此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引導學生廣泛閱讀。但是單從課文中學習知識、積累素材是遠遠不夠的,老師除了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課文外,還要要求學生多讀課外書籍、報刊、雜志,擴大知識面,充實寫作材料。
一、興趣培養(yǎng),激發(fā)表達
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差,很多時候全憑著自己的興趣做事,因此在寫話教學中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降低要求寫話
《語文課程標準》把第一學段的作文稱為寫話,目的是為了降低寫作難度。標準不能過高,要求不能太多,僅以“把話寫完整”為基本要求。哪怕是一句很簡單,很普通的完整話,如“我會寫字。”“我在吃飯?!薄拔乙ド蠈W了”等,就要給予學生肯定。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這樣便排除了學生寫作的心理障礙,讓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心態(tài),要努力讓學生愿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如果,一開始就給他們提出高的要求,如:“我會寫字?!蹦愀嬖V他這句話太簡單了,寫具體些,那么學生就可能產(chǎn)生畏難心理。畢竟低年級的學生詞匯有限,他們的語言是特殊的,他們不懂什么是具體或者具體到什么程度。一旦知道自己達不到要求,久而久之就會對寫話產(chǎn)生畏懼心理,那么就會無法完成寫話任務。所以,應降低要求,激發(fā)他們的寫話興趣,再逐步提高要求。
2.收獲成功喜悅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成就感非常容易實現(xiàn),哪怕是教師的一句
肯定的話語、一句鼓勵的話,都會讓他們感到非常開心。如果教師把他們的作品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念出來,或者在班上的某一個角落展示出來,那么他們就會感到心花怒放。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這樣的機會,比如,有的寫“我喜歡老師。”教師就要給予肯定:你真棒能懂得用“喜歡”這個詞。也有的寫“小莉和小洪一起去上學”,教師也要鼓勵學生:不錯呀,你還懂得用“和、一起”這兩個詞。這樣既讓每位學生都有了被別人認可的機會,又提高了各自口頭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欣賞水平,同時也能帶動全班學生寫話的積極性。
二、詞句訓練,奠定寫話
詞語、句子都是段落的組成部分。要讓學生學會寫段,首先得從詞語和句子的積累入手。寫話,要求學生能寫流利、通順、正確。我們應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在一、二年級學生寫話的起步階段,認真在教學中挖掘典型的詞語和句式,對學生進行詞句訓練,提高學生的詞句運用水平。
教材中蘊藏著大量的好詞、好句,這為學生積累語言提供了方便條件,各種典型詞語的造句就可以讓學生在現(xiàn)有句子的模型下生成新的句子。如讓學生用“開心”一詞的造句時,有學生寫 “我今天很開心”這樣的句子。這個句子完全符合寫句的規(guī)律,這時教師可以順勢引導:“你為什么開心?”學生經(jīng)教師的點撥,可能會這樣說:“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只小白兔,這是我盼望已久的,媽媽終于答應給我買了。小白兔渾身白白的,只有眼睛是紅紅的,尾巴短短得像個小絨球,我特別喜歡它,所以我很開心?!碑攲W生在教師創(chuàng)造的情景中說話,并說得有條有理,教師及時給予表揚,再讓學生把剛說的幾句話寫下來。這樣,學生不僅在說話上得到訓練,而寫話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口語交際,促進表達
葉圣陶先生曾明確提出:“作文與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說話的經(jīng)驗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啟示。”他認為:嘴里說的是一串包含著種種意思的聲音,筆下寫的是一串串包含種種意思的文字,那些文字就代表說話時的那些聲音。
在低年級,口語交際是一項重要內(nèi)容,教師要利用這一陣地,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寫一句或幾句完整的話。因為有了口頭表達的基礎,學生比較容易下筆,寫出來的內(nèi)容自然比較豐富,句子比較完整、通順。比如“我們的課外活動”主題口語交際,在對話交流時,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下課后,我在看書”“我在跳繩”“我在跑步”“我在踢毽子”“我在下棋”……接著教師讓學生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把這么多的活動組合在一起說。多數(shù)學生能圍繞主題,運用好上面的句式把同學們的精彩課后活動口頭表達出來,這時教師再要求學生把剛才所說的一段話寫下來,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把握好,其實這樣的寫話某種程度就是課堂口語教學發(fā)言的再現(xiàn)。
四、生活體驗,豐富寫話
習作源于生活,要引導學生提高寫話興趣與水平,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走近生活、觀察生活,自由地用筆記下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想。
一、課程設計理念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基于“自我統(tǒng)合”這一概念?!白晕医y(tǒng)合”也稱為“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感”,它是一種個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是一種關于“我是誰”“我在社會上應占有什么樣的地位”“我將來準備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及“我怎樣努力成為理想中的人”等感覺。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機是埃里克森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中的第五個時期,而這個階段正是個體進入青春期之后接受初中和高中教育的階段,是人格發(fā)展歷程中的關鍵時期,個體在這個階段所面臨的發(fā)展性危機主要是“自我統(tǒng)合”與“角色混亂”兩極之間的矛盾。因此,這一階段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基本任務是發(fā)展自我同一性,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
心理活動課是一種互動的“團體的過程”,這個過程“會產(chǎn)生影響團體成員及整個團體的力量,此即所謂的‘團體動力’(group dynamics)”。團體動力指團體中各種存在著的驅(qū)動性的力量,由于這些動力的存在,團體的運作才得已開始并持續(xù)下去。一般團體都普遍具有靜態(tài)與動態(tài)兩面。靜態(tài)方面包括:團體名稱、組織結構、最終目標及某些固定不變的特質(zhì)等。此外,團體亦具有動態(tài)的一面,如:正在進行的運作、改變、互動、反應等。團體動力便是由這些力量的互動作用及其在團體中產(chǎn)生的影響效果所組成的。課程各環(huán)節(jié)設置應注重團體動力的作用。
新課程倡導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在學生自我體驗、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展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創(chuàng)設一種充滿靈氣和活力的生命課堂,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以最佳發(fā)揮。關注互動、注重生成——團體動力學與新課程理念的完美融合,必將引領學校心理活動課教學走向新的發(fā)展。
二、靈動生成性心理活動課堂的特征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所有細節(jié),而是在于根據(jù)當時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蹦敲挫`動生成性心理活動課堂具有哪些特征呢?筆者通過教育實踐總結出以下三點特征。
(一)互動性
有效的心理活動課不應該讓學生因教師的預設而成為課堂教學中的被動參與者或旁觀者。面對不斷變化的學生,教師在課堂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學生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應該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豐富和靈動。
(二)開放性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對于心理活動課而言,學生的心理本身就是變化發(fā)展的,這就需要教師以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高度的教學機智在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fā)現(xiàn)、想象和表現(xiàn)的愿望,讓學生的思維、心態(tài)處于開放狀態(tài),師生在“自由的”空間愉悅自發(fā)地教與學。
(三)生命性
生成性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課堂教學的生命性。生成性課堂教學具有鮮明的生命性價值特征。課堂教學應該促進師生生命多方面的發(fā)展,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不具有生成性。從生命的高度來看,每一節(jié)心理活動課都是不可復制的激情與智慧靈動生成的體現(xiàn)。
三、靈氣和活力的生命課堂教學設計
多年心理活動課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使筆者認識到,一堂成功的心理活動課教學,需在課堂中體現(xiàn)互動性、開放性和生命性等特征,因此在設計“遇見最美的自己”公開課時,在團體暖身階段創(chuàng)設了安全和積極的心理氛圍,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團體轉(zhuǎn)換、工作階段注重搭建學生溝通和合作的平臺,關注學生情緒的獲得和轉(zhuǎn)換。在團體結束階段的教學設計則充分體現(xiàn)了開放性和生命性的教學理念,在前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鋪墊下,本階段的教學設計以學生情緒再體驗為主要教學方式,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心理活動課主題的選擇是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坝鲆娮蠲赖淖约骸币徽n內(nèi)容為我校生涯輔導系列課程之自我意識篇,因此,本階段設計的教學目標是:營造積極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引導學生對“自我”進行思考。高中是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個體在這個階段所面臨的發(fā)展性危機主要是“自我統(tǒng)合”與“角色混亂”兩極之間的矛盾。心理活動課的課程設計是為了滿足學生以下的心理需求:每個學生都渴望了解自己的生理、性格、能力等;渴望知道自己在班級和學校所處的位置;渴望被別人接納,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些都說明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學生對自我的認識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人際關系。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不僅對學習產(chǎn)生消極影響,而且還會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出現(xiàn)種種與自我問題有關的心理危機。因此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悅納自己、超越自己,幫助學生化解可能出現(xiàn)的同一性危機,推動他們形成新的自我同一感,成為我校高中學生生涯規(guī)劃課程中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一)團體暖身階段教學設計的思考: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有效的教學情境,能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在的求知欲,更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本節(jié)課以自我認識為主題,以斯芬克斯之謎的故事與心理游戲活動的融合作為團體暖身階段。如何巧妙地把教學的背景知識和活動相結合成為團體暖身階段教學設計的重要思考點。本節(jié)課的團體暖身階段采取的活動是:捕捉信息即根據(jù)教師講的一個故事,學生對指定詞語作出反應。故事是斯芬克斯之謎:一種動物早晨四條腿,中午兩條腿,晚上三條腿,腿最多時最無能。如果路人猜不出,就被斯芬克斯害死。俄狄浦斯猜中了謎底是“人”,斯芬克斯跳崖而死。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也必須接受斯芬克斯的挑戰(zhàn),這是判斷一個人能否認識自己的客觀標準。當人類避開外界的喧囂,靜下心來,常常發(fā)現(xiàn)令我們困惑最多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課后學生反饋:游戲活動緊張刺激,能夠很快進入上課狀態(tài),同時也關注到了故事本身,引發(fā)了對后面內(nèi)容的關注和思考。
(二)團體轉(zhuǎn)換階段教學設計的思考:活動的設計如何增強學生的心理體驗
一個人最熟悉的是自己,最陌生的也是自己;最親近的是自己,最疏遠的也是自己。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引入了心理學概念——投射。由“人是……”到“我是……”轉(zhuǎn)變的活動設計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亮點,學生在寫“人是……”的過程中,會有對自己的投射,在進行歸納的過程中,這種投射促進了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本階段的活動,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團體動力的作用,同時也自然而然地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
本節(jié)課的主題活動是以小組為單位,表格的填寫有效促使團體動力積極力量的形成,小組的團體動力得到激發(fā),充分調(diào)動了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心理活動課堂不是獨舞的舞臺,而是師生、生生共舞的平臺,這個課堂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舞臺,使學生在參與、自主的學習活動中不僅客觀地評價和認識了自己,更學會了聆聽、分享與合作。
本階段的活動設計:
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聯(lián)想活動,每個學生完成十個句子“人是……”的填寫。
教學環(huán)節(jié)二:根據(jù)小組成員所寫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填入表1。
表1 形容人的詞語
人
形容外貌的詞語
形容性格、能力等的詞語
形容角色、責任等的詞語
學生課后分享:填寫“人是……”的時候思維是開放的,想到了很多的詞語,如善良、狡詐、虛偽、需要愛的、需要關心的、渴望被關注的等;每個同學寫的詞語角度會有區(qū)別,看到一些詞語的時候內(nèi)心會有觸動。
(三)團體工作階段教學設計的思考:活動中如何促成學生內(nèi)省的自然生成
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不在于設計多么的精巧,結果多么的完美,而是要讓師生都能享受過程,有所感悟。基于這一教學理念,“遇見最美的自己”整個團體工作和轉(zhuǎn)換階段從始至終呈現(xiàn)著積極主動的氛圍。
本階段的活動設計:
環(huán)節(jié)一:換位思考,詞語轉(zhuǎn)換:“人是……”轉(zhuǎn)換成“我是……”
環(huán)節(jié)二:根據(jù)自己所寫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填入下面的表2,可以參考表1的內(nèi)容填寫。
表2 與我有關的詞語
我
屬于我的詞語
我討厭的特征
我希望具有的特征
學生課后分享:由“人是……”換成“我是……”的時候,感覺很奇妙,會喜歡一些詞語,感覺就是自己,有些詞語雖然讀起來感覺別扭,但感覺也是自己的一部分,有些詞語感覺比較抗拒,甚至有些討厭,但當老師讓把那些詞語進行歸類的時候,才明白了自己為什么會有之前的那些感覺,像是在一面面鏡子中看到了不同角度的自己。
(四)團體結束階段教學設計的思考:課堂如何成為生命課堂
畢淑敏老師曾經(jīng)在《心靈游戲》中寫過這樣一段話:“天底下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手掌,天底下也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每個人都是如此與眾不同。我們因此而寶貴和神圣。所以要珍惜自己善待自己,請從認識自己開始。”每個人都與眾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也有自己的不足,認識自己是改變的開始。生命是鮮活的,是成長的,是有希望的,因此對于未來的自我的描述對學生自我認識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心理意義。未來自我的生成需要一個載體,而活動的情緒再體驗則是課堂靈動生成的重要載體之一,因此在團體轉(zhuǎn)換和工作階段的基礎上,本階段教學設計的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夠樹立積極的自我形象。本環(huán)節(jié)以“理想自我”活動為設計主線,讓學生在音樂背景下畫出理想中的自己,內(nèi)容可以是具體的人體頭像,也可以寄托于物象,如一只鳥、一棵樹、一朵花、一片云等,然后進行小組分享,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與本節(jié)課的課題“遇到最美的自己”相呼應。
學生課后分享:開始畫的時候不知道畫什么,聽著音樂,靜下心來的時候,腦海中不自覺地浮現(xiàn)出一些景象來,然后就很自然地畫出來了。雖然自己繪畫技巧不高,但感覺很好,很舒服。這過程中會產(chǎn)生對未來的希望和目標。
四、專家點評
很榮幸聽了楊海榮老師的心理活動課“遇見最美的自己”,對這堂課產(chǎn)生了深刻的印象。青春期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幫助青春期的高中生化解可能出現(xiàn)的同一性危機,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感對自我意識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坝鲆娮蠲赖淖约骸闭麄€團體活動各階段的設計巧妙合理,各環(huán)節(jié)的轉(zhuǎn)換自然順暢,本節(jié)課的主題是“自我認識”,從“人的特點”到“我的特點”,在看似簡單的活動中讓學生認識了“生理的我”“心理的我”和“社會的我”,層層推進,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帶動了學生的情緒體驗,幫助學生客觀評價自己,最終達到讓學生在今后的成長中不斷去完善自己的目的,課堂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點評者:張波,廣東省惠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副主任,惠州市實驗中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心理學高級教師。
關鍵詞: 中年級 習作指導 六個善于
中年級是小學作文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從低年級的寫話邁入習作的門檻,于是對作文產(chǎn)生了畏懼心理,感覺無從下手,無話可說。要掃除這種寫作障礙,就需要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有目的地積累,有創(chuàng)造地想象,有情感地抒發(fā),把握結構善顯層次,抓住中心善表情感,使習作更上一層樓。
一、激趣導入,善學范文
在學習例文的時候,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眼、耳、口、鼻等五官,通過看、聽、嘗、聞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例文的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快樂地學習例文。
1.視頻切入。在教學《動物名片》這節(jié)課中,我課前搜集了有關動物的視頻錄像,一上課就說給同學介紹幾個好朋友,一邊讓學生看視頻,一邊用講故事的方法講出例文中的內(nèi)容,學生不時地說:“這個很可愛,我喜歡那個小動物!”從而與例文產(chǎn)生共鳴。
2.有聲錄音。在教學《小鬧鐘的自述》時,我課前提前錄好了例文的內(nèi)容,一上課,我就告訴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聽一個故事,于是放出圖片,配上音樂,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這就是課本中的例文,從而對例文產(chǎn)生興趣,學習效果就更好了。
3.親近大自然。教學《山坡上》這篇習作時,當時正好是秋天,于是我?guī)е鴮W生一起去校園里走一走、逛一逛、寫一寫秋天的校園。讓學生在快樂中觀察發(fā)現(xiàn),樂于寫作。
4.實物展示。碰到一些寫水果、文具等事物的習作時,我把這些靜物帶到課堂中,拉近課堂與習作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為快樂習作增添了一份生機。
二、觀察有序,善于發(fā)現(xiàn)
陶行知先生曾說:“要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能看,引導學生看清事實,就能活躍學生的思想?!睂θ昙壍男W生來說,只有親身體驗,才能獲得最真實、最深刻的內(nèi)容和資料,寫出的文章也比較具體、生動。當然,三年級畢竟是習作的起步階段,因此,在指導觀察時應多收少放。教師應把握大致的觀察順序,讓學生的習作不至于雜亂無章,東一句,西一句,偏差太大。與此同時,也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小部分詳細寫,這樣既有了“收”的順序,又有了“放”的詳略。
1.寫景物時,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看,從左到右,從近到遠,等等。例如,在看的同時,讓學生交流你看到秋天的校園到底有什么變化,學生最容易發(fā)現(xiàn)的肯定是植物,哪些植物有季節(jié)特點?哪些沒有?讓學生小組交流。當然秋天的校園中不僅有植物,我讓學生注意那些更細小的事物,比如草叢中的西瓜蟲、螞蟻等小動物,使文章更添一份生氣。
2.寫人物、狀物時一般讓學生遵從整理到局部,從上到下的觀察順序。在教學《自畫像》這篇習作時,我讓學生當天帶好鏡子,一邊對照著鏡子,一邊從整體的臉型入手,從頭發(fā)、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入手寫好五官。在教學《臺燈的自述》時,我?guī)硪粋€卡通的臺燈,讓學生從整體形狀著手,再按先是最上面的燈罩,接著是燈柱,再到底托的順序進行集體觀察,把握整體觀察順序。
當然在觀察的同時,交流是最好的指導和反饋??梢宰尡磉_能力好的學生帶動語言組織能力稍差的同學進行說話練習,從而產(chǎn)生習作的火花,為動筆習作打好基礎。
三、積累素材,善選文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背酥笇W生積累有關課文中的妙詞佳句以外,我還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做讀書筆記,完成《藝海拾貝》的收集和整理。
課前我也會準備學生可能會用到的有關好詞好句,讓學生適時選用?;蛘邔W生在寫的同時一發(fā)現(xiàn)有什么字詞不會寫我就把它寫在黑板上,一方面教會了學生不會寫的字,另一方面也可以給其他同學借鑒,有時學生想到的詞語比我事先準備好的都要精彩且貼切。一堂習作課下來,經(jīng)常都是滿滿一黑板的詞句短語。
四、啟發(fā)想象,善用修辭
修改版“大綱”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幻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毙W生的想象富有創(chuàng)造力,常常能產(chǎn)生許多生動的聯(lián)想,讓老師嘖嘖稱奇。
1.修辭手法的運用。在寫小動物的習作時,我讓學生明白,簡單的一幅圖,小作者也能寫出生動有趣的介紹,為什么呢?學生很容易就答出,作者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從而把小動物介紹得生動形象。課堂中,讓學生說一說擬人句、比喻句,比一比誰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在交流的同時,也能啟發(fā)其他同學的思維。
2.大膽的思維發(fā)散。在學寫看圖作文和童話故事時,更加需要學生有豐富大膽的想象,這里的想象不僅僅是比喻、擬人的運用,更多的是思維的發(fā)散。教學時,教師要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事物,豐富學生的表象,訓練學生通過想象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富有想象力。比如看圖作文《孫小圣到此一游》中,僅僅一幅圖,你能寫出什么呢?我啟發(fā)學生想象孫小圣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學生很容易想到猴子的特性,金雞獨立、倒掛金鉤、抓耳撓腮等,以及孫小圣和胖胖熊的爭辯。學生在交流中,集思廣益,文章內(nèi)容就比較豐富多樣。
五、講究層次,善表中心
中年級的學生剛剛從寫話過渡到寫文章,常常會發(fā)生從頭到尾只有一大段的情況,使文章沒有重點,讀者看著吃力。因此,讓學生掌握常見的“總分”“總分總”結構特點還是很有必要的。教學中,我也常常運用反饋的手法,讓學生知道分段寫作的重要性。
一、溫故而知新
溫故知新是一種常見的導入方式。雖然聽起來耳熟,但在實際教學中,卻能收到啟迪新知的效果。因為,英語學科知識是系統(tǒng)而連貫的,很多新的內(nèi)容往往是在舊的知識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如果我們注意用舊知識去帶動新知識,那么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記憶品質(zhì),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追求新知識的欲望,逐步達到“溫故而知新”目的。
二、音樂促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笨梢?,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動力。英文歌曲是一種很能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形式,如果采用英文歌曲導入新課,那么往往能起到以情激情、以知啟智的效果。這不僅因為初中學生對于英文歌曲具有濃厚的興趣,而且還因為美妙的音樂能夠提高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因而,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英文歌曲導入新課的方法,以“事半”之勞取“功倍”之效。
三、感官刺激
初中生的思維方式還比較簡單,因此,形象思維成為初中生思考問題的主導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圖片、實物、幻燈片、錄像、錄音等手段導入新課教學,以此來刺激學生的感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新授課8A Unit6 Natural disasters時,我利用幻燈片呈現(xiàn)了各種自然災害場景的圖片,如:rainstorm、typhoon、thunder and lightning、 earthquake、drought等等,同時在呈現(xiàn)“typhoon ”、“ thunder and lightning”時,視屏與聲屏相應結合,在加強學生視覺感受的同時,加強學生的聽覺感受。使學生從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自然災害的概況。這種感官刺激,不僅降低了單詞和詞組學習的難度,而且促使學生腦、眼、耳、口并用,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四、Free-talk
上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花上1~2分鐘欣賞與教材有關的豐富多彩的插圖,然后進行適當?shù)靥釂柖鴮胄抡n。這樣,便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如,筆者在南通市通州區(qū)初中英語優(yōu)課評比中,所教學的材料是課外的。這則材料的標題是“Why a dog really is a man’s best friend”。當時我就想:狗是很可愛的動物,也是部分學生眼中的寵物。于是,我就下載了一些有關狗的圖片,制作成幻燈片讓學生在課前欣賞。然后就跟學生進行了以下的交談:
T: What are they? Are they lovely? Do you love them?
S: --- T: Do you keep dogs at home? S: ----T: Do you like your dog? S: ---T: Why? S: It’s lovely/beautiful/nice---
T: Can it keep house? (When a stranger comes, it can bark at him/her, right?) S: I can play with it. It can makes me happy.
T: Ok. Do you think dogs are our friends? S: Yes. T: Why are dogs our friends? Here is a passage about dogs.
這種通過圖片展示,結合教師提問的方法,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聯(lián)想與想象,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zhuǎn)化。
五、故事講解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τ诔踔猩裕處熑裟馨阉虄?nèi)容與故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就會興趣盎然。因為,故事既有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又有助于啟迪學生的形象思維。如教牛津初中英語9A Unit2 Colour一課時,教師可以用“彩虹的由來”這個傳說導入。故事的結尾說道:“The colours united and joined hands. They formed a beautiful rainbow.”這個故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有關彩虹的七種顏色的詞語,而且讓學生明確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這種以故事導入的方法,既貼近了文本學習,又傳遞了為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