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范文

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

第1篇: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范文

一、課外體育活動的意義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

課外體育鍛煉是利用課余時間,運用各種身體練習的方法,結合自然力和衛(wèi)生措施,進行經(jīng)常的全面身體鍛煉,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鍛煉習慣,調節(jié)精神和豐富課外生活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二、課外體育鍛煉的特點。

1、以健康樂為目的,追求鍛煉的實效性

課外體育鍛煉是有鮮明的群眾性,其目的在于從學生個人的實際出發(fā),追求身心愉快、增強體質,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才能,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使其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2、組織形式靈活,內容方法多樣

課外體育鍛煉具有鮮明的課余性,它不采用課程、大綱教材等因素的制約。因而組織方法非常靈活,既可以班級形式進行,也可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進行,活動內容也豐富多彩,可以根據(jù)每個人情況和要求進行選擇。

3、因人制宜,區(qū)別對待

課外體育鍛煉是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學生有年齡、性別之分,體質強弱千差萬別,對活動內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擔負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學生體育鍛煉時必須考慮上述的不同特點,采取區(qū)別對待的方法

三、課外體育活動鍛煉獨特的原則

1、自覺性原則

自覺性原則是課外體育活動的優(yōu)點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是這樣的,有了興趣就有了目的,同時也增強了自覺性。這樣才能自覺積極地投身于鍛煉活動。

2、適量性原則

適量性原則主要是指鍛煉要有適當?shù)纳碡摵?并在漸進的基礎上有節(jié)奏地加大,并應隨著人體機能的變化而變化。而在上體育課時,則出現(xiàn)了"體質好的吃不飽,體質差的吃不了"的現(xiàn)象,課外體育活動的鍛煉就能明顯的克服這一現(xiàn)象,但在運用實施中也應該注意二點:第一,通過鍛煉中的生理測定和鍛煉后的自我感覺,做到勤而行。第二要根據(jù)實際情況,統(tǒng)籌安排運動負荷量、強度和間隔。

四、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

在討論和研究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時,首先應弄清楚它們的概念與內涵,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

體育課要按照體育教學大綱,面向全體學生,并認真制定教學計劃,系統(tǒng)的進行教學。每次課的內容和任務都是全學年,全學期的一部分,以保證其系統(tǒng)性與連續(xù)性。

此外,還有一引起其它特點,所以體育教學比起課外體育活動與其它一些體育組織形式更有系統(tǒng)性,連續(xù)性、全面性、穩(wěn)定性和法定性。

課外體育活動的特點,首先是鞏固提高體育教學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學校體育的任務,為了有效地促進學生生長發(fā)育,增強體質。每周上兩節(jié)體育課是不夠的,據(jù)有關研究表明,每周進行五至六次體育活動,每次一小時,并安排適宜的運動量,對于發(fā)展學生身體,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較合適的。

學校體育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能,并指導學生運用這些知識,技能鍛煉身體,但是,掌握技術和提高運動技巧,是與練習的時間與次數(shù)密切相關的,因此學生需要在課外活動中利用一部分時間來復習和鞏固在課堂教學中所獲得的體育技術,技能。

五、對于學校課外體育活動開展,其它部門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三個依靠,四個安排和五個結合。

三個依靠是,依靠校領導的重視,依靠室主任的支持,依靠有關部門的配合。

四個安排是,每周兩次班級體育鍛煉排入課表,鍛煉項目的活動內容排成輪流表。場地器材排好分配表,輔導教師出工表。

五個結合是,普及與提高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一般項目與《國家體育鍛煉標準》 結合,傳統(tǒng)項目與全面鍛煉結合,運動競賽與宣傳教育結合。

第2篇: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終身體育;終身體育意識

1前言

終身體育作為新世紀的體育思想,實現(xiàn)終身體育教育目的,最關鍵的是要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只有在觀念上形成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才能促使體育行為更加持久。因此,作為學校體育的最后階段――高校體育,不但是學校體育向社會體育的過渡時期,更是形成和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和樹立正確的終身體育觀對一個人今后的學習生活、事業(yè)成就都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再而隨著大學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人們對大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更合理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體育運動能力和經(jīng)常參加體育活動的良好習慣,增強健身意識,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fā)展,使學生逐步建立終身體育意識。大學體育教學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做好能力的儲備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打下基礎。使學生能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以此來發(fā)揮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的積極性和運動潛能,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目前人們把體育運動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已不再是因為要運動而進行運動。

2結果與分析

2.l周口師范學院學生對終身體育概念的了解程度

周口師范學院70名非體育專業(yè)學生對終身體育概念的了解和掌握的情況不容樂觀。70名學生中:沒聽說過終身體育概念的占問卷人30%,知道但不清楚的占問卷人數(shù)的50%,了解的占問卷人數(shù)的20%。這說明30%的同學沒聽說過或不了解終身體育概念,其原因是這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缺乏足夠的興趣,使得他們缺乏去深入了解體育知識的動力,從而造成他們對體育意識的匱乏。知道但不清楚的原因是體育教師沒有讓學生正確理解學校體育“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到體育與健康教育對自身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在練習的過程中,對部分同學來說,體育在他們的心中成為一種負擔,于是對體育產(chǎn)生厭惡心理。由于體育專業(yè)的學生以后將從事體育工作,對體育意識了解的比較透徹,但作為準體育教師,體育專業(yè)的學生應該對體育意識更深入的研究及探討,影響周圍的人。

2.2周口師范學生對體育課態(tài)度的調查結果與分析

周口師范學院非體育專業(yè)70名學生中:非常喜歡體育課的有7人,占問卷人數(shù)的10%,其中,男生4人,占6%、女生3人,占4%;喜歡的有35人,占問卷人數(shù)的50%,其中,男生28人,占40%,女生7人,占10%,不喜歡體育課的有21入,占問卷人數(shù)的30%,其中,男生7人,占10%,女生14人,占20%;非常不喜歡的有7人。占問卷人數(shù)的10%,其中,男生3人,占4%,女生4人,占7%。體育課是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過程。它對大學生形成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上述說明大部分學生對體育課有著濃厚的興趣,而少部分學生不喜歡體育課。這是因為,一是由于學校硬性規(guī)定,為了順利畢業(yè),不得不修體育課;二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問題,使得學生覺得體育課很枯燥,造成學生對體育課漸漸失去興趣。而體育專業(yè)學生大部分都非常喜歡體育課,對體育課有很大的興趣。

2.3周口師范學院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

70名學生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狀況一般。每次30min以上,每周3次以上的人數(shù)有14人,占問卷人數(shù)的20%,其中,男生10人,占14%。女生4人,占6%;每周l~2次,每次30min以上的人數(shù)35人,占問卷人數(shù)的50%;其中,男生17人,占24%,女生18人。占26%;每次30min以上,每半月1次的人數(shù)有13人,占問卷人數(shù)的18%;其中,男生7入,占10%,女生6人,占9%;每次30min以上,每月1次的人數(shù)有7人,占問卷人數(shù)的10%;其中,男生3人,占4%,女生4人,占6%;從不參加體育運動的人數(shù)有7人,占問卷人數(shù)的10%,其中,男生4人,占6%,女生3人,占4%。說明70%的同學進行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還比較頻繁,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時同和次數(shù)方面,他們將體育運動當作放松心情、減肥、強身健體的方法。20%的同學鍛煉的卻很少,而從不參加體育鍛煉的同學也有將近10%,從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大學生把閑暇時間多數(shù)用在上網(wǎng)、看電影等方面上,再者就是由于學習、就業(yè)、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沒有把身體鍛煉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沒有形成終身體育概念。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3.1.1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是比較積極的,具有較強的體育運動傾向,男生對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明顯好于女生 。

3.1.2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頻度較高,體育參與意識比較強,男生參與體育活動頻度明顯高于女生。

3.1.3健身仍是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最主要的目的。但掌握技能、打發(fā)時間和表現(xiàn)自己等選項的比例明顯增加,體育需求更加多樣化。另外,隨著學生的每周課外體育活動頻度的增加,學生發(fā)泄不良情緒的需求呈現(xiàn)出明顯的遞增趨勢。

3.2建議

3.2.1提高體育教師素質和進行體育教學改革。

3.2.2加強學校體育設施建設,滿足學生體育鍛煉的需求。

3.2.3利用社會體育大氣候及校園良好的體育氛圍強化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3.2.4培養(yǎng)大學生體育行為習慣。

3.2.5加強體育教學和健康教育的結合。

參考文獻:

[1] 林國忠.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樹立終身體育的探討[J].福建體育科技,2009(12)17―28

第3篇: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中考體育加試體育教學課外體育鍛煉初中生

據(jù)調查,我國相關素質教育以及體育教學的文件表明,各個學校為達到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保證其身體健康,應當著重加強中學生的體育健康教育[1]。為此,當前學校的主要目的便是鍛煉中學生形成終生鍛煉的觀點。然而,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在進入社會時,在堅持體育鍛煉方面的比率相對減少,出現(xiàn)斷層。由此可見,中考體育加試對初中體育教學及課外體育鍛煉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F(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一、研究對象

1.研究對象

對本市各地區(qū)的初中學生、學校相關領導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調查研究。

二、研究方式

1.調查問卷法通過需要調查的目的,筆者查閱相關文獻制定了調查問卷。以問卷的形式對學校中學生、學生家長進行調查分析,所有調查對象均采取自愿的方式進行調查。

2.走訪法對學校相關領導、教育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員采取走訪的方式進行調查研究,進一步的咨詢調查。

3.文獻資料法筆者在開展此次調查研究的活動中,通過收集查閱多種體育教育、體育加試等文件,以及研究大量關于體育教學、中學生體育鍛煉等相關文獻報刊,充分了解本地區(qū)當前的體育教育體制,同時的初中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進一步的了解。

4.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調查期間的問卷結果數(shù)據(jù)均通過SPSS22.0系統(tǒng)進行分析。

三、結果分析

1.中考體育加試的優(yōu)勢分析

我國自相關的體育教育考試制度改革后,學校領導、老師、中學生以及其家長對體育鍛煉課程的重視程度逐漸加深[2],調查顯示老師對于該課程的重視程度最高,約占問卷調查比例的71.3%,其次,學生對于該課程的重視程度約占問卷調查比例的44.3%,學校領導對于該課程的重視程度約為52.4%,學生家長對于該課程的重視程度約占比例的62.2%。由于該課程的效果與中考成績直接相關,因此引起了社會各層次的重視,對促進其全身心投入體育鍛煉具有重要意義。

總所周知,中考成績不僅是評價一位中學生是否優(yōu)秀的重要指標,而且是對教師能力的評價的重要因素之一[3]。其對于中學生的未來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研究顯示,只有5.62%的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沒有參與體育鍛煉,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對其提高總體身體素質具有積極影響。

2.中考體育加試的劣勢分析

從我國實行中考體育加試的政策執(zhí)行開始,多種體育項目被加入到考試列表之中,其考試內容主要根據(jù)不同地域而有不同差別,但是部分學校嚴重忽視素質教育,忽視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理念。

調查分析顯示,大多數(shù)中學生能夠較好的看待此次改革,認為其主要是為了提高全體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促進其全面理解甚至掌握體育鍛煉的基礎知識,促進學生的曲面發(fā)展;但仍有6.25%的中學生認為,體育課程的加試對于自己文化課具有不良影響;21.44%的中學生認為體育中考是為了達到升學以及引起家長對學生體育鍛煉的關注的目的;一味的根據(jù)考試項目進行鍛煉,使中學生不能學習鍛煉自己所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導致學生減少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對于學生離開學校后的身體鍛煉具有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4]。

3.中考體育加試的機遇

為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愿望,就必須加強我國青少年的身體健康,全面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增強中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本次教育改革對于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具有極大的正面影響,據(jù)統(tǒng)計,自該方案實施以來,學生的整體身體素質有著明顯的提高和改善。

4.中考體育加試的危機

由于該種體育教育改革的特殊性,部分學校為了達到提高升學率的目的,著重加強訓練中學生的考試項目,而忽視了中考體育加試改革的根本初衷,偏離了相關的政策要求,應試教育的觀念比重仍然存在,扭曲了改革的目的所在。有些學校只是為提高學生應對考試項目的能力,其身體健康狀況并未出現(xiàn)可觀的改善,模糊了體育鍛煉與考試的關系。更甚至由于相關部門體育道德的缺失,在較大程度上阻礙了中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展。

結語

調查發(fā)現(xiàn),雖然多半數(shù)的學生認為體育考試改革對于其身體健康發(fā)展十分重要,但是36.8%的學生認為應當加入適當?shù)睦碚摽荚?,增加考試的透明度,有利于中學生在參加中考時享受更加公平公正的待遇。當前實施的教育考試體制比較單一,加入上述的體育改革,更有利于中學生對體育基礎重視的了解和掌握。

為防止學生對于中考體育項目的應試訓練感到乏味,在考察學生體育鍛煉能力時應從多個角度出發(fā),開展自選考試項目,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同時為保證中考考試的絕對公平公正,以及對于弱勢群體的適當照顧,應改革相關考試標準,適當簡化考試項目[5]。

校方領導以及教師應當明確中考考試成績與體育鍛煉的關系,不能模糊概念,使其協(xié)調發(fā)展。一方面,全面優(yōu)化中學生的體育鍛煉方案,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考試能力;另一方面,在以提高中考考試成績?yōu)槟康腻憻捝眢w的同時,發(fā)掘自身潛力,提高對于身體鍛煉的興趣,促進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大慧,李文輝.江蘇省普通高考體育加試模式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29):18-20.

[2]劉建兵,史衍.中考體育加試對初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歸因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4(11):19-21.

[3]朱婷婷,周曙.初中生中考體育加試探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6,2(3):141-143.

[4]黃聚云.教育柔性化及其對學生體質與健康的負面影響[J].體育學刊,2012(6):11-16.

第4篇: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

為提高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水平,我國于2007年開始啟動“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作為高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課程在高校陽光體育運動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如何才能使陽光體育運動落到實處?如何才能真正實現(xiàn)陽光體育運動的最終目標?筆者認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將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構建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鍵。

一、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概念的界定

體育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體育教學思想指導下,按照一定原理設計的具有相應結構和功能的體育教學模型或策略,它既是體育教學系統(tǒng)與教學過程的具體化和實踐化,又是體育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綜合載體。什么是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河南教育學院李小莉將其界定為課余體育與體育課程相互配合,轉變原有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為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使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群體競賽、運動訓練、健身娛樂有機融合為一體,共同完成學校體育目標任務的新型教學模式。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要特征是把課外體育鍛煉和體育課堂教學視為一個整體,將體育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注重理論與實踐、課外體育鍛煉與體育課堂教學、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有效結合。

二、構建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意義

實現(xiàn)高校體育課程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建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1)是實現(xiàn)體育課程目標的有效手段。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展空間,提高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設計、自我發(fā)展與交往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使學生體質得到增強,從而實現(xiàn)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2)是營造多元化校園體育氛圍的重要保障。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教學訓練,如基礎技術培訓、提高技術培訓、體育競賽、健身鍛煉指導、裁判員培訓等等,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與欲望,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和健康意識,推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促進高校經(jīng)濟體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營造一種高層次的、多元化的校園體育運動氛圍;(3)是落實健康第一、終身體育必然要求。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使體育教學由關心體力發(fā)展或技能轉變?yōu)殛P心體力、技能與情感意趣協(xié)調發(fā)展,使體育課程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興趣的過程。

三、構建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途徑

(一)重構課程體系,將課外體育鍛煉納入體育課程

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它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選擇具有實用性、健身性、娛樂性、科學性和民族性的教學內容是體育課程建設的核心,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因此,課程內容的改革是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要以“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為指導思想,并以此為出發(fā)點,注重體育文化含量,科學對待傳統(tǒng)競技體育,做到吸收精華,放棄糟粕,在繼承的基礎上追求發(fā)展,同時還要結合當今體育運動的發(fā)展趨勢和新的成果,吸收新知識、新內容,構建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為目標的課程內容體系。

構建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還必須將課外體育鍛煉、校外活動(社會、野外)、運動訓練等納入體育課程體系,這些都是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將課外體育鍛煉、運動訓練、校外活動等內容納入體育課程結構體系已成為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體育課程的目標分為運動技能目標、心理健康目標、身體健康目標、運動參與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要實現(xiàn)上述目標,我們不僅要依靠體育課堂教學,還要注重課外體育鍛煉,因為課外體育鍛煉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和滿足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需要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實現(xiàn)體育課程目標的重要手段,是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調查,多數(shù)體育教師認為應該加強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訓練或輔導,使學生能夠在課外繼續(xù)復習和應用體育課上學習的內容;大部分學生也認為自己有課外體育鍛煉的需要,對在體育課上學習的內容加以復習和應用。由此可見,課外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技術水平的掌握與提高有著重要作用,把課外體育鍛煉納入體育課程體系,是建立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重要途徑。

(二)轉變教學組織形式,推行“2+3”一體化模式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不同運動項目特點轉變教學組織形式,普及選項教學,推行“2+3”一體化模式。

1、普及選項教學。力求選項自由,擇師自主,力求選擇的教學內容、方法及教材的結構更符合學生實際需要。體育課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教學內容,注重由技術“教練”向知識教育和能力指導方面轉化,注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要精講多練,結合專項實踐教學滲透體育鍛煉的原理、方法和人體運動變化規(guī)律等,使學生能根據(jù)自身需要及特點選擇健身方法進行體育鍛煉。同時,體育課教師還要加強專項運動競賽活動組織方法的學習和實踐,通過專項教學比賽和課外各類體育賽事,提高學生的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2、推行“2+3”一體化模式。要在每周兩節(jié)體育課的基礎上,以教學班級為單位,將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排入學校的總課表之中,構建“2+3”的模式。即兩節(jié)體育課加上三次課外體育活動,這樣能夠實現(xiàn)體育課內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結合,建立課堂教學、課外活動、體育競賽互動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在課堂中學、練,在課外競賽,以賽促練,以賽促學,形成理論與實踐、興趣與項目、基礎與提高相結合的發(fā)展趨勢,從而培養(yǎng)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熱情,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為實現(xiàn)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三)開發(fā)網(wǎng)絡課程資源,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當前,高校教育教學特點使體育課堂教學時數(shù)有限。因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已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部分學生的健康意識、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網(wǎng)絡是信息高速傳播的有效途徑,如何利用高校網(wǎng)絡資源,強化網(wǎng)絡在體育課程中的作用,建設高校體育網(wǎng)絡課程,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發(fā)揮體育教育教學的作用,使體育學習的知識和信息更快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是需要體育課教師探索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應開展以下工作:(1)建設校園體育網(wǎng)絡課堂。以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意識和良好生活習慣為目標,結合學生校內外生活和個體差異的需要,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組織和整合體育網(wǎng)絡課堂內容,建設校園體育網(wǎng)絡教學。網(wǎng)絡教學具有交互性、開放性、協(xié)作性、共享性和自主性等特征,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進行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必須注重開發(fā)和利用課程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教學管理,推動高校體育網(wǎng)絡課程建設,以此保持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競爭優(yōu)勢;(2)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實踐證明,校園文化對優(yōu)化成才環(huán)境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課外體育活動代表著校園文化中最活躍、群眾性最強的一面,它對學生健康意識的教化和熏陶與體育課堂教學有著同等重要的作用。通過課外體育活動、體育競賽、體育專題講座、體育征文演講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意識,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四)健全體育組織管理機構,加強校園體育特色項目建設

1、健全體育組織管理機構。部分高校存在課外體育鍛煉管理體系不健全,組織較為松散的現(xiàn)象。因此,實現(xiàn)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課教學改革,必須建立合理、健全、關系暢通、管理有力、能夠充分調動各部門積極性的管理組織機構。要在校黨委的領導下,成立校體委以及校級和院系學生會體育部、體育協(xié)會、俱樂部等,負責組織、管理課外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活動的開展,為高校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尤其要充分發(fā)揮體育協(xié)會、俱樂部的作用,有計劃地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以便營造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2、加強校園體育特色項目建設。校園體育特色是指在高校校園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身體練習為手段,以各類體育知識為主要內容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校園體育特色項目包括各類課外體育活動、體育競賽、體育知識專題講座、體育征文演講、課間操、運動會、體育文化節(jié)、學校業(yè)余運動隊的訓練等。要建設校園體育特色項目,高校必須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建設健身與競技、傳統(tǒng)與時尚、休閑與娛樂等不同層次內容的課程體系,組織開展有目的的教學、訓練、競賽以及課外娛樂活動,建設良好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發(fā)揮體育運動獨有的健身價值、教育價值和休閑娛樂價值,這些是實現(xiàn)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

(五)建立課內外一體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實現(xiàn)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還必須建立課內外一體化的考核評價體系,采用體育課綜合考評的方式,以體育課堂教學考核為基礎,并將課外體育鍛煉、訓練與競賽的情況按一定比例納入學生綜合成績測評。評價過程中要注重質與量、過程與結果、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實現(xiàn)考核內容和考核方法一體化,讓考核評價貫穿整個體育學習、體育運動過程。建立一體化的考核評價體系要注意兩點:(1)考核內容的設計不但要考慮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還要注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表現(xiàn)。課堂部分的考評主要評價學生的運動技能學習、身體素質狀況、基本知識掌握情況等等;課外部分主要評價學生在課外體育鍛煉方面的特長、出勤情況、參與意識和參與態(tài)度等等,從而培養(yǎng)自覺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和終身體育的習慣;(2)考核方法的運用上要注重動態(tài)地評價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實現(xiàn)終結性評價與過程評價、定量評價與定性分析相結合,以此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和積極性。實現(xiàn)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考核評價,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

綜上所述,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是實現(xiàn)高校體育課程目標重要途徑。高校必須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為指導,重構課程體系,將課外體育鍛煉納入體育課程;轉變教學組織形式,推行“2+3”一體化模式;開發(fā)網(wǎng)絡課程資源,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健全體育組織管理機構,加強校園體育特色項目建設;建立課內外一體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改革,真正實現(xiàn)陽光體育運動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葛超.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11).

第5篇: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因素

 

學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教育,特別是中、小學階段,尤其以體育教育為突出。免費論文,養(yǎng)成。在學生成長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其一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青少年學生的體質連年下降,為此,國家頒布了多個有關增強學生體質和健康水平的文件,來加強青少年學生的體育工作?!度窠∩碛媱澗V要》提出:“各級各類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做好學校體育工作。要對學生進行終身體育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技能與習慣。”《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指出: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是運動參與目標中的關鍵內涵,也是作為大多數(shù)學生的努力目標。大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會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對今后高校體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啟迪,對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大慶市3所高校在校的大學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問卷調查法

對大慶石油學院等3所高校在校的996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采用隨機抽取的方式進行,其中男生603人,女生383人。就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過程、體育鍛煉態(tài)度,以及體育項目的愛好等問題進行調查。

1.2.2 訪談法

調查問卷的同時,還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了解,內容包括體育課應開設什么項目,課外體育活動應采取怎樣的方式進行等。

1.2.3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現(xiàn)狀,為此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與數(shù)據(jù)上的支撐。免費論文,養(yǎng)成。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現(xiàn)狀調查

習慣是在一定情況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體育鍛煉習慣是人們經(jīng)過了認真思考,并理解身體鍛煉的價值及其所具有的效果,明確了個人通過鍛煉期望達到的目標,懂得了身體鍛煉的一般規(guī)律,掌握了身體鍛煉的原則和方法,能準確的評價和判斷自我體質的情況,且具備了良好、比較穩(wěn)定的身體鍛煉自覺性。本研究以體育鍛煉持續(xù)的時間、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和每次活動所用的時間等方面的量化指標來衡量大學生是否具有體育鍛煉習慣。

2.1.1 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現(xiàn)狀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態(tài)度和對體育運動項目的喜愛程度差別很大。

表1 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喜愛程度

 

 

第6篇: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河南?。黄胀ǜ咝4髮W生;課余體育鍛煉

Abstract: the research to college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the physical exercis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and symptoms since the rating scale (SCL-90) research tools, in henan province, the different levels, different professional, different gender P.E. exercise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relationship of investigation and measurement analysis.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fter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and the major effect factor, 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for P.E. development exercise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main factors after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for: the lack of exercise equipment, schoolwork burden is heavy, and the lack of time, etc.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study further puts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henan province;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students; After school physical exercise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課余體育是指學生在課余時間里,運用各種身體練習和方法,以發(fā)展身體、增強體質、活躍身心、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和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為目的而進行的體育教育活動,課余體育活動是體育課程的延續(xù)和補充,是高校體育教育過程中不可分割的環(huán)節(jié),它為實現(xiàn)高校體育目的和任務提供了又一重要途徑。[ 曲宗湖、楊文軒等,課余體育新視野[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11:1.]而課余體育鍛煉是指學生在體育課以外的時間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的身體練習活動,目的是為了增強體質。它主要包括早操、課間操、班級體育活動、課余訓練、課余競賽以及校外體育鍛煉、家庭體育鍛煉等各種組織形式和內容。[ 沈德立、陰國恩,非智力因素與人才培養(yǎng)[M],教育科學出版社,80-82.]

文章把課余體育鍛煉理解為學生體育課以外的課余時間進行的身體活動。在這一基礎上,把調查內容分解為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方式、參加課余體育體育鍛煉的參與率、頻度、每次活動持續(xù)時間、強度、活動方式、場所、形式、活動項目分布特征等方面。在此,結合調研所取得的大量來自河南省大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對河南省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xiàn)狀進行分析。

1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方式選擇

參與體育(Sport involvement)是美國學者凱尼恩在論證體育角色時所用的概念?!皡⑴c體育”與“參加體育”(Sport participation)是兩個不同層次、不同范疇的概念?!皡⑴c”比“參加”行動上有著更廣泛的意義,它在“參加”的行動層次以外,還存在著認知和傾向層次,即它不僅意味著直接參加體育運動,還包括與體育運動直接或間接有關的事物。本文參與體育鍛煉指直接參加體育運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方式分為主動參與方式和被動參與方式兩種。那么,參與課余體育鍛煉也可分為兩種。[ 中國群眾體育現(xiàn)狀與調查[R].中國群眾體育現(xiàn)狀調查組.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9:67.]主動參與型的學生雖然個人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意識各不相同,但參與體育鍛煉積極、主動,有濃厚的興趣、愛好。被動參與型的學生對體育缺乏足夠的認識,大多數(shù)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是受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一般情況下尚能參與鍛煉,但畢業(yè)離開學校后,他們的體育行為一般不會持續(xù)下去。

表1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方式

體育鍛煉方式 人數(shù)(人) 百分比 累計百分比

積極主動參與 641 58.3% 58.3%

被動參與 396 36% 94.3%

不參與 63 5.73% 100%

合計 1100 100%

表1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結果表明,河南省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總體情況較好,但積極參與率不高。積極主動參與的有641人,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58.3%;被動參與396人,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36%;不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有63人,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5.73%。因此,目前應在提高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參與率的基礎上,重點設法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率,培養(yǎng)學生自覺、積極、主動參與課余體育鍛煉,完成終身體育的學校體育階段的任務,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2 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頻度選擇

頻度是指單位時間內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鍛煉頻度是指兩次參加體育鍛煉之間的時間間隔,習慣上用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shù)來衡量。國家體育總局在統(tǒng)計我國體育人口時,判定體育人口的標準中,對鍛煉頻度的要求也是每周3次或3次以上。課余體育鍛煉頻度既是反映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還能反映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的養(yǎng)成程度,它又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學校體育的效果。

第7篇: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范文

摘 要 高校體育是高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學生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質的主陣地、主戰(zhàn)場。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體育課程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倍受人們關注和重視。終身體育理念是一種科學而先進的思想理念,是高校體育課程開設和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終身體育理念指導下,高校體育教學體制改革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 終身體育 改革 教學機制

體育學科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課程,也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要堅持和貫徹終身體育理念,幫助學生養(yǎng)成和形成終身體育、終身鍛煉的運動習慣。終身體育理念是一種科學的體育教育思想,是體育教學長足發(fā)展的必然途徑。現(xiàn)階段,受應試教育機制的影響,在考試分數(shù)大棒的指揮下,高校體育教學在實施終身體育理念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不和不足。筆者從樹立終身體育理念;堅持身心統(tǒng)一鍛煉原則;引導學生成為教學主體;提高教師體育教學水平;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能力;定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等方面,對高校體育改革提出了幾點思考。

一、終身體育理念的概念

終身體育即指為了強身健體和發(fā)展身心,一個人將終身貫徹身體鍛煉的生活習慣,并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接受正規(guī)的體育教育和學習。終身體育理念是改變國民整體精神面貌自強不息的佐證,是實現(xiàn)全面素質教育的民族智慧,未來我國將持續(xù)完成“中國夢”的大國夢想,但是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享樂主義與拜金主義也隨之盛行,這是人性的弊端,也是歷史的必然產(chǎn)物。若要改變腐朽的文化侵略就要發(fā)揚民族精神。終身體育理念就是這樣一種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它指引國民保質樂觀向上,返璞歸真的生活本質,發(fā)揮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美德,締造一個強大而健康的民族。我國高校教育目標便是培養(yǎng)具有民族競爭力和凝聚力的人才,與終身體育理念相結合,有助于更好實現(xiàn)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

二、結合終身教育分析當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必要的終身教學理念

在當前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對終身體育教學缺乏必要的認知,有關終身體育的教學要求和內涵更是缺乏深度了解。一直以來,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我們更注重的是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次數(shù),參與體育項目的成績等,不但未能注重培養(yǎng)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同時連基本的鍛煉意識都缺乏有效的培養(yǎng),很多學生厭惡體育課,往往以消極的態(tài)度來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可以說,造成這一切現(xiàn)象的根源在于沒有樹立必要的終身教學理念。

(二)缺乏完善的教學體系和內容

開展終身體育教學則是希望通過比較體系的體育教學活動,使得個人能夠一直參與體育學習活動和活動鍛煉,進而在培養(yǎng)其身心健康的同時,提升人的體質和生活品質。然而當前我們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仍然以開展競技體育教學活動為主,比如籃球、足球等一系列常規(guī)化、大眾化的教學活動,不但缺乏休閑化、健身化,同時也沒有認識到學生的興趣差異和體質差異,未能結合學生實際學生適合學生的體育項目。當前教學活動中,所開展的體育項目或是難度大,或是教學體系安排不合理,學生始終未能對體育活動保持足夠興趣,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安排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前體育教學需要。

(三)缺乏合理的思想引導,學生認知存在偏差

高校階段是教育的最終階段,因此在學生管理上,很多高校更多采用自由選擇,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性的辦法。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在這一階段,減少了必要的身體鍛煉,只要是認為苦或者累的,就堅決不參與,當然這也與我們教學活動開展的質量較差有一定關系。學生沒有認識到,終身教育開展的目標是幫助每一個學生,使其個人觀念思想和生活方式都能滿足社會發(fā)展要求。由于學生對終身教育理念的認知偏差,加上缺乏合理認知的引導,從而使得體育教學很難取得應有效果。

三、基于終身體育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

(一)樹立終身體育理念

要做好高校體育改革教學,首先高校就要樹立起終身體育觀念,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理念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自我認知和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長期堅持進行體育鍛煉的信念,讓學生不僅在學校的生活中能夠進行體育鍛煉,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夠自主的利用體育鍛煉來增強個人體質,發(fā)展體能,把體育鍛煉變?yōu)槭棺约航K生受益的一項能力。高校應當將終身體育教育的理念貫穿體育教學活動當中,以終身體育作為教學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鍛煉觀,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從而將體育當成一種日常行為進行鍛煉。

(二)堅持身心統(tǒng)一鍛煉原則

高校體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獲得身體上的健康,通過體育運動來強化自身體質,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工作中,不僅要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更多的是要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將生理與心理相結合進行教育,在理論教育中除了教給學生一些基礎的體育常識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男睦磔o導,教會學生一些簡單的心理調節(jié)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控制意識在體育實踐教學活動中,注重對學生體育技巧的培養(yǎng),讓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鍛煉,既要保證學生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同時心理素質也能夠健康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和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

(三)引導學生成為教學主體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直接決定了課程質量的好壞,因此,體育教學應當建立在學生的興趣基礎之上,激發(fā)學生鍛煉興趣并進行教學。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來達到教學目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體育活動的形式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顯然已經(jīng)無法滿足現(xiàn)代教學目標,教師要學會與學生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對體育活動形式的建議,以此來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適當?shù)膶⒄n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不對其進行硬性灌輸知識,如組織體育活動和競賽等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并對學生行為表現(xiàn)進行肯定和贊揚,增強師生友誼之外還能夠讓學生真正成為體育教學活動的主人。

(四)提高教師體育教學水平

要想進一步加強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除了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教師也要重視自身體育素質的提高,努力提高自身體育知識水平,在貫徹終身體育理念的同時跟上時代的步伐,以進步的思想看待體育教學。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當具備優(yōu)秀的教學素質和豐富的教學知識,因為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深淺,特別是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知識結構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教師應當隨著教學的改革來調整自身教學結構,如進行相關專業(yè)的進修、展開教學研討會等等,對體育教學進行積極的教研;同時加強自身教學責任感和榮譽感,樹立教書育人的職業(yè)精神,為更好的開展體育教學改革而不斷努力。

(五)培養(yǎng)學生自主鍛煉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教師要注重知識點講解的重要性,對于一些簡單易懂的理論知識,教師可以適當?shù)牟捎米灾鲗W習模式,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自學?,F(xiàn)代大學生接觸知識面積廣泛,接受能力普遍較強,教師只需要從旁加以引導,讓學生通過相關教材和資料進行自我學習即可,這樣不僅能夠減輕教師教學負擔,更多的還可以鍛煉學生自主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獨立性。而對于一些體育重難點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外進行針對性的講解,或者集中進行講解,既能夠節(jié)約教師授課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又可以讓學生分清教學主次,把重心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在課后主動對教學內容進行學習。

(六)定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

體育教學不僅僅在課堂上教授學生知識,教師更要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進行體育活動項目的舉辦,如每個學期定期舉辦校運動會,讓群體體育活動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舉辦和體育知識相關的競賽、演講等等,加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理解和認知能力等等,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達到體育教學鍛煉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同時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娛樂需求。并且在一些需要通過合作來贏得比賽的體育活動中還有利于學生團結合作能力的激發(fā),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化發(fā)展。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群體協(xié)作意識,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引導學生對體育鍛煉產(chǎn)生興趣并能夠自主進行鍛煉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理念,讓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能夠自覺的進行體育活動。

參考文獻:

[1] 潘靜敏.新形勢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理論界.2011(11).

[2] 王淵.傳播人文體育理念,打造高校體育品牌[J].市場論壇.2007(12).

[3] 李世森.英國競技體育政策發(fā)展案例分析[J].經(jīng)營管理者.2013(02).

第8篇: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 ; 身體素質 ; 現(xiàn)狀 ;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27-0313-01

隨著國家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學校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方面花費了大量成本,比如增加和改善體育用地、器材等。但是我國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仍出現(xiàn)下降的趨勢[1],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呈現(xiàn)一種無精打采、毫無生氣的精神特質。這是一個不容樂觀的現(xiàn)象,必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中學生身體素質調查

為了解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實際情況,本文以抽樣調查的方式,選取湖南長沙某中學2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對其身體素質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視力調查

校醫(yī)按常規(guī)方法操作進行檢查,以雙眼中最低的一只眼為標準,低于或等于4.9者為視力不良。視力檢查結果為,男生視力不良人數(shù)高達79.65%,女生視力不良數(shù)高達82.75%,視力不良總人數(shù)百分比為81.00%(見表1)。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學生的視力水平,由于學習時間過長,眼睛長期處于一種高負荷狀態(tài),再加上運動時間過少,造成視力不良人數(shù)居高不下。

表1 視力調查

(二)體能調查

以任教的體育教師對學生的測驗成績?yōu)樵V饕獪y試了速度素質,50m跑;彈跳素質,立定跳遠;力量素質,男生引體向上,女生仰臥起坐;耐力素質,先用了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結果男、女體能素質許多不能達到標準要求,有些甚至與標準要求差距特別大,比如男子力量素質分值50遠遠達不到標準,中學生體能素質令人堪憂。

二、中學生身體素質現(xiàn)狀分析

本人就我以往中學經(jīng)歷以及對于現(xiàn)在中學生在校情況以及課外活動的了解,對于導致中學生身體素質現(xiàn)狀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鍛煉的時間不足

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有嚴格的規(guī)定,《學校衛(wèi)生工作條例》中規(guī)定學生的在校時間小學生6小時、中學生8小時,而課程設置方案中要求開設的學科必須都要開設。在這種情況下,在繁瑣的課程安排中,體育課的份額越來越小,甚至存在排不進課程表的行為。要想全部課程排夠,則會延長學生在校時間,與國家規(guī)定相矛盾。另外在社會可供學生活動的場地很少,并且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孩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及培訓活動,越發(fā)壓榨了孩子的課外時間,從而導致了中學生鍛煉時間不足。

(二)體育教學質量不高

雖然現(xiàn)在很多中學都開設了體育教學的課程,但是整個的教學模式至今還處于“以學習成績論英雄”的狀況,這也是目前的教育體制不夠完善的一大主要原因。導致了很多中學采用的還是以傳統(tǒng)放羊式體育教學為主,很多的體育教學以自由活動的形式進行的,教師們沒有通過一種有編制的課程鍛煉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自由活動使得學生往往達不到專業(yè)體育訓練的標準。這種放羊式、懶散的體育教學方式導致學生越來越對體育教學不感興趣,有的學校甚至逐漸取消了體育這門課程。

(三)運動興致不高

大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強身健體,提高自身身體素質的概念?,F(xiàn)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家長的過分溺愛,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活條件,導致根本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絲毫沒有健身健體的意識。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休閑娛樂的活動也比以前多得多,體育運動對孩子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弱,相比于體育運動,更多的孩子愿意選擇上網(wǎng)和看電視。同時家長的不良習慣也在影響孩子的行為,大多數(shù)家長參加工作以后對體育運動、體育鍛煉的意識開始淡化,早上睡懶覺,晚上很晚休息,不參加體育鍛煉,這些不良的習慣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觀念。

三、中學生身體素質現(xiàn)狀對策

(一)減輕學生負擔

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加強素質教育,努力促進青少年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fā)展。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體育鍛煉。另外對于課外輔導補習方面,家長應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盲目跟風,為孩子報名補習班和培訓機構。這樣加不僅加大了孩子的負擔,使孩子長期處于一種高負荷的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

(二)完善體育教學制度

學校應堅持體育工作常態(tài)化,就是各學校以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為目的,根據(jù)自身體育教學資源而開展的各種運動組織活動。拋棄為了應付而不符合實際的活動組織方案。作為體育教師,我們需要的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適度的運動時間和條件,不要目的性太強,要注重實際效果而不是形式主義。在初中階段,學校體育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們接受運動、喜歡運動,學習應鼓勵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形成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熱潮。切實的根據(jù)學生的年齡、性別和體質狀況等各種方面,積極開展適應青少年特點的體育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的、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提升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

(三)培養(yǎng)學生運動興趣

學校可以根據(jù)季節(jié)和具體情況的不同,結合學校現(xiàn)有的器材和場地,開展各種體育鍛煉的項目。冬季以長跑、跳繩為主,其他三個季節(jié)則以武術、籃球、排球為主,更有效地調動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增強學生運動興趣。

另外家長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不良生活作息可能對于孩子的影響,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對于自己和整個家庭都會有產(chǎn)生積極影響,也可以定期的帶著孩子參加各種戶外運動,培養(yǎng)孩子運動興趣,這樣既有利于和孩子的溝通交流,也提升了孩子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田世禹.淺析中學生體質下降的現(xiàn)狀及對策[J].新課程,2013(10):90-91.

[2]范五一.淺談初中體育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J].中文信息.2014(5):25.

第9篇:課外體育鍛煉的概念范文

【關鍵詞】體育教學 引進 大眾流行健身項目

【中圖分類號】g40-01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10)06-00-01

1 前言

體育鍛煉是指體育課內外組織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參加體育活動。國家在不同時期頒發(fā)的有關決定、報告、暫行規(guī)定、通知、條例等一系列文件,充分說明了黨和政府對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視。大眾體育健身項目的內容包括街舞、有氧舞蹈、健美操等。本文以健美操為例進行研究。健美操課程目前在一些高校較為普及,而在中學卻很少能夠得以實施。它是以人體為對象,以健美為目標,以身體練習為內容,以藝術創(chuàng)造為手段,融體操、舞蹈、音樂為一體的新興體育項目。運動者在明快的節(jié)奏中進行全身各關節(jié)、各部位的節(jié)律運動,沉浸在節(jié)奏的美境,融化在忘我的藝術審美境界,陶醉于音樂的旋律之中。這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高鍛煉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形成個人個性心理特征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健美操對客觀條件要求不高,只要一塊平整的場地,即使無器材也能徒手練習,堪稱自我鍛煉的最方便運動項目。因此,中學體育教學引進大眾健身項目——健美操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 研究對象、方法

2.1 研究對象

承德市第一中學高一年級4個班和高二年級4個班,學生共計328人。

2.2 研究方法

2.2.1 實驗法:實驗組以大眾流行健身體育項目——健美操配以音樂融入到課堂的熱身部分和放松部分。而對照組則按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內容,以傳統(tǒng)的講解、示范、模仿練習為主要教學手段。

2.2.2 文獻法:書籍、專業(yè)資料、上網(wǎng)查閱相關資料。

2.2.3 問卷法:向實驗組和對照組同學發(fā)放問卷。通過整理找出學生的學習趨向性。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根據(jù)問卷對照表(如表1所示),教學中引進大眾健身體育項目——健美操,豐富了河北省承德市第一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容,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滿足了學生的學習愿望,充分調動了他們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并使他們在體育鍛煉中不斷獲得了快樂的情感體驗,得到了個性的進一步發(fā)展,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并且,在體育鍛煉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了提高,據(jù)了解學生體育成績達標率明顯增加,感冒發(fā)病率明顯減少,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健康水平。

(1)體育鍛煉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內容與方法,引進大眾流行健身體育項目,使學生能夠達到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目的。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練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產(chǎn)生冷淡、厭倦的心理,這就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大眾流行健身項目的引進,使學生以活動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要我學”為“ 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體育教學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與體育能力。以健美操為例,我們用少量課時進行健美操基本動作的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自由組合各種動作和選擇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變換進行自由表演。讓學生在自由組合的表演中,提高自我鍛煉意識,從表演中感覺到某方面的不足,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從表演中產(chǎn)生對健美操的濃厚興趣,把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學習鍛煉中。完成“要我健身”“我會健身”“我要健身”過程的轉變。使學生既鍛煉身體又學知識,并且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形成他們自己的鍛煉能力。

(2)傳統(tǒng)體育鍛煉內容單一,引進大眾流行健身體育項目能夠豐富體育鍛煉內容。

體育鍛煉的內容相當豐富,有田徑、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羽毛球、健身等。但從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中學生鍛煉內容單一,主要集中在籃球、田徑等項目,缺乏吸引力,因而,引進大眾體育健身項目,例如健美操,街舞,有氧拉丁等,就顯得更加重要與可行了。

(3)中學生傳統(tǒng)體育鍛煉缺乏科學指導,引進大眾流行體育健身項目可以科學地指導學生怎樣鍛煉。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使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較為統(tǒng)一,認為體育鍛煉只是一種形式,沒有什么興趣可言,他們只是把體育鍛煉作為應試體育教育的一種手段,沒有意識到體育的教育功能、競技功能、娛樂功能等特點。尤其在一些學校里,竟然出現(xiàn)了占用體育課而改上文化課的現(xiàn)象,認為抓了體育會影響學業(yè)成績,這說明了社會環(huán)境對中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并不是積極的,相反它也會對整個學校體育工作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體育鍛煉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思想上重視,明確課外體育鍛煉的意義,應以終身體育為目標,教會學生鍛煉的方法,真正幫助學生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強體質。那么,大眾健身項目的引進就顯得尤為重要。

4 建議措施

針對以上問題,在中學應積極開展大眾流行項目的教學,使中學生更積極參與體育健身運動,學校和家庭更應鼓勵孩子們進行流行健身項目的了解和學習,學校體育教學中應減少競技體育為主的內容。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善:

4.1 領導重視,認識統(tǒng)一

要真正加強中學生的體育鍛煉,必須確定大眾流行健身項目在學校體育、學校教育中應有的地位,明確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為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供保證。

4.2 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

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是終身健身運動關鍵所在,體育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不同年齡、生理、心理特征,逐步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和參與意識,發(fā)展學生身體的一般素質和運動技能,加強學生學習目的性教育和意志品質的教育。

4.3 增加體育理論課時,普及體育理論知識

人類對自己的認識直接影響體育的發(fā)展,因此有必要讓每一位學生都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體質狀況,懂得如何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二種大眾流行健身項目進行體育鍛煉,樹立健康新概念。

4.3 補充器材設施

一些學校應盡快改變設施落后的現(xiàn)狀,有條件的可以引進一些大眾健身項目的器械,保證體育鍛煉積極開展,同時也為活躍中學生課外生活創(chuàng)造一定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季瀏.《體育與健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