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新課標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師范教學改革背景下小語教法課中存在的不足
師范教學改革背景下,逐漸顯露出了小語教法課中的不足之處,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fā)展。
(一)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學生學習興趣較低
隨著師范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逐漸不再適用于當前的小語教法課,很多學生易于在課堂上出現(xiàn)走神、溜號、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多數(shù)教師只是一個人在對知識進行講解與傳授,一味的照本宣科,而學生只是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使教學產(chǎn)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學生無法感受到語文教法的魅力和學習語文的樂趣,更無法在未來指導他們的學生進行語文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不利于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二)忽視實踐教學指導,學生實踐能力較差
實踐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知識掌握水平的重要方式,也能夠有效檢驗教學方法,不斷改革和完善教學質(zhì)量。師范教學改革背景下,對小語教學提出了更多的實踐性要求,實踐成為了提升師范生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元素。在師范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要注意靈活設計多種實踐教學方式,將新課標要求真正滲透于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師范教學改革背景下小語教學法的滲透模式
隨著新課標實施的不斷推進,勢必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師范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可以將小語教法課分為理論課、示范課和試講課三個模塊來展開教學,在每一個模塊中滲透改革內(nèi)容,建立完善的滲透模式。
(一)理論課中的滲透――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理論課教學中,教師除了注重向學生講解教學的方法和原則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新課標”與以往“教學大綱”不同的新教學理念,使新課標內(nèi)容能夠滲透于理論課教學活動當中,將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就業(yè)能力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
課程之初,我往往會印發(f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給學生,組織學生自主閱讀、討論,明確中小學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我們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實現(xiàn)目標,這是教法課的前提和基礎。在具體的教法教授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結合不同的課文體裁,傳授不同教學方法,在學生了解教材編排體系和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職業(yè)素養(yǎng)。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轉變以往自己是課堂主導的角色,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互動,促進情感交流,加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程度,使教師和學生成為親密的良師益友,并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zhì),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二)示范課中的滲透――開展多元化示例教學
當學生完成理論知識學習后,就要開始學習實用性的技能。教師可以通過靈活引入一線小學名師的視頻課、帶學生去附近小學見習聽課、教法老師自己“下水”教小學語文課等方式,滲透新課標內(nèi)容。讓學生用所學的教學理論知識去聽課、評課,暢所欲言,教師再加以總結、引導,這樣無論是別人教學的優(yōu)點還是不足,都能清晰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能取長補短,更好的設計、實施自己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能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和掌握更多的教學技巧,感受到語文教學的魅力和語文的豐富內(nèi)蘊,真正實現(xiàn)小語教學法課程改革的滲透。
例如,在指導學生對小學語文古詩詞內(nèi)容的教學時,我給學生放了名師王崧舟的教學視頻《長相思》,學生們被王老師詩意的教學語言、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設計、行云流水不著痕跡的引導藝術所折服,評課時熱烈發(fā)言,對這堂課在設計、實施中的教學智慧挖掘很深,有的學生甚至還敢于質(zhì)疑不足,引發(fā)了學生們更激烈的討論。這樣的課堂讓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下更直觀、更深刻地理解了新教學理念,掌握了教學技能。
(三)試講課中的滲透――提升學生的教學能力
學生在理論課程和示范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對小學語文教學知識就有了一定掌握。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展示課模塊中,教師可以適當舉辦一些“教學比武”。
當學習完一個課型的教學內(nèi)容時,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課文,充分準備一個星期之后進行展示。在講課的過程中,倡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能力,踐行新課標理念。當學生試講完之后,由全班同學針對參賽選手的教案和上課表現(xiàn)分組討論,派代表陳述打分理由及所打分數(shù),投票選擇出最佳“教學能手”。最后教師還要及時做出點評與總結,肯定優(yōu)點指正不足。通過學生的實踐展示,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授課技能,更好地滲透了新課標理念。
隨著我國義務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將重點的工作放在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的知情方面,尊重學生在體驗和理解方面的差異,提倡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所謂“五定”,主要指定向、定位、定點、定情以及定性。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中,“五定”的內(nèi)容、要求以及目標各不相同。本文以蘇教版教材為研究對象,詳細介紹“五定”的具體策略,以期能為教師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一、科學的定向,確定目標指南
作為閱讀教學最初的出發(fā)點與最終的歸屬,教學目標同時還是閱讀教學活動的靈魂。語文新課標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除了整體目標之外,還分列出了學段目標,并根據(jù)學段目標提出了相應的閱讀教學建議。因此,我們教師應當對新課標進行仔細的研究,熟悉教學建議,明確編者的實際意圖。同時,結合教師自身的理解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找準方向之后,設計出符合學生需求的閱讀教學目標。
例如,對《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的教學,教師需要對課文進行整體把握,根據(jù)文章的要求與教學目標,設計合理的切入點。這篇文章詞句、段落等方面的教學并沒有提出較高的要求,其重點是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得到享受,使學生了解到“擬人”這一修辭手法的運用。教師在講解結束之后,可以播放音樂,引導學生表達其閱讀感受。
二、合理的定位,進行學情導航
語文教學專家普遍認為:教學設計應該以幫助學生提高語文能力作為起點,并盡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或提供有效的途徑,使其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對閱讀教學起點進行定位,再結合學情,就可以找到文章切入的關鍵點。
例如,在教學課文《放飛蜻蜓》前,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余時間研究蜻蜓與人類以及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以此作為切入點;在引導學生進行課文朗讀之后,他們就會形成相關的知識結構。當教師講到人類應該保護蜻蜓、保護小動物等知識時,學生會發(fā)出疑問:老師,你小時候有沒有保護動物,有沒有捉過蜻蜓呢?此時,教師就應該給學生進行耐心的解釋,讓學生知道:人們對自然環(huán)境的認識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而變化的,并以此作為反面教材,引導學生形成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意識。
三、能動的定點,以文章作為指路
新課標要求閱讀教學以對文章語言文字的掌握運用作為其重要的任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大力研究,通過切入定點,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從而設計出開展閱讀教學的最優(yōu)方案。
例如,蘇教版第九冊的《莫高窟》一文,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其中又以第二部分作為重點,主要介紹了莫高窟中的壁畫、彩塑以及藏經(jīng)洞。因此,教師應將教學的重點放在該部分上。由于第二部分有明顯的過渡句,同時也有文章的中心句,因此教師可以以過渡句作為其教學切入點,學習文中的成語;同時,在學習這些成語的過程中引入壁畫知識與彩塑知識,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渾然一體。
四、準確的定情,對生活進行滲透
新課標明確要求閱讀教學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促使閱讀教學深深地根植于現(xiàn)實生活中,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象與品德修養(yǎng),并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目標。閱讀內(nèi)容來源于生活,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密。因此,在設計教學切入點時,必須以引起學生情感共鳴作為目標,結合其生活情境,使其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
例如,《落花生》一文,描寫了生活中非常平淡的事情,但父親的話卻頗有深意,旨在教育子女要以花生不計名利、默默無聞的精神為學習對象,從而形成要做有用的人的思想意識。文中的“我”實際上是所有子女的縮影。采取切入生活實際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認識到具有高尚品格的重要意義。學生把自己定位于文中的第一人稱“我”之后,他們就會朝著文章所要求的教學目標去努力。
五、有序的定性,教師進行嚴格把關
近幾年來,許多學校在備課環(huán)節(jié)都會采取集體備課的方式。這樣的備課形式能夠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設計出許多優(yōu)秀的教案。然而,針對這種備課形式,仍有許多教師持懷疑的態(tài)度,認為會對其個性化教學風格產(chǎn)生影響。鑒于此,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應該以他人的優(yōu)秀教案作為參照物,并結合自身教學風格,找準最佳的切入點。取長補短,不僅找到教學的最優(yōu)方案,而且還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小學語文;起源;重要性;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68-01
小組合作學習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結合小學語文新課標開展合作學習的研究,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對學習的興趣。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
要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組建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賴以開展的基礎。一般以6人左右為宜,人數(shù)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shù)太少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每個小組是異質(zhì)的,這樣各小組間產(chǎn)生了同|性,這是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為小組成員互相幫助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zhì)又為各小組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小組合作學習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學習的自主性。
1、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自從有了小組合作學習,作文教學不再是難事,反而變得是一場演講比賽。同學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作文中,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表現(xiàn)在自己的作文中。比如,我在引導小組學習《我真棒》這篇習作中,各小組先自由學習范文,明確習作的要求后,小組派人上臺即興演說,原本枯燥的作文一下子變成了一堂演講比賽課。同學們的熱情提高了,作文也就完成了。葉圣陶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鄙钍亲魑牡脑搭^,要引導同學們積極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素材,用活生活,作文自然就活了。小組合作學習作文就是要讓同學們在合作學習中探討生活,尋找生活,做生活的觀察者和尋路人,把自己生活中的素材組裝到作文中去,每個學生都可以成為寫作高手。
2、提高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培訓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僅靠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難以實現(xiàn)。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就需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意識和行為等方面的差異,針對性開展教學活動或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分享合作的樂趣,在這一過程中,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信心,增加與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從而增進感情。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最大限度促進學生發(fā)展
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心理成長和身體發(fā)育處于發(fā)展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發(fā)展和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對教師的評價、認可、肯定和鼓勵都十分在意。通過合作學習,教師可以根據(jù)小組總成績表揚和贊許整個小組成員,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積極主動參與語文學習。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應該學會分享,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將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分享給其他同學,在鞏固自己語文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學生之間互相幫助學習,共同成長和進步。
4、合作交流,集思廣益
交流的過程是百川匯海的過程、互補的過程。在學習的重難點處,學生獨立學習往往難以達到一定的深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疑難,產(chǎn)生交流欲望,學生能暢所欲言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產(chǎn)生思維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鳴,集思廣益,把學習引向深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草船借箭》中哪些地方反映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獨立學習后,都有表達的欲望。小組合作討論時,通過認識的交流和思維的啟發(fā),就認識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懂天文--知道三天后有大霧;曉地理--返回時東吳的船順風順水;識人心--了解魯肅忠厚守信,曹操用兵謹慎。這些都是成功借箭不可缺少的條件。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帶來的思考
1、評價激勵,延伸“合作”
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于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么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fā)學生盡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fā)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需要我們不斷地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
2、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打破思維受阻
當學生在教材的重難點處思維受阻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有效地突出重難點。教學《游園不值》時,在學生理解了詩意,欣賞了滿園春色后,教師問:從“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句詩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從而引領學生進一步探究古詩所揭示的哲理。這是一個難點,學生的思維往往無所適從。讓學生先在小組討論,互相啟發(fā),再全班交流,理解“春色”是鎖不住的,“紅杏”是必然要“出墻來”的,以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也是禁錮不住的,它必能沖破束縛,蓬勃發(fā)展。
3、合作學習對教師的要求較高
合作學習打破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教”為主的課堂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除了要掌握教授的文本知識外,還要領悟合作學習的本質(zhì)和要求,如對合作內(nèi)容的準確定位、合作學習教案的合理設計等,還要具備控制合作學習全局的綜合能力,確保合作理念按照正確的軌跡實行。教師應該通過教、學、研等活動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
結語:合作學習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先進性和優(yōu)越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符合新課程的理念與要求,滿足小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求,可以提升學生語文成績,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為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 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7
古代文學是小學教育專業(yè)文科方向的專業(yè)基礎課,也是必修課。這門課程對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未來小學語文教師的古詩文閱讀能力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該課程的教學存在一定的問題,不能順應小教專業(yè)的特點和小學教育變革的需要,有待深入探究改革。
一.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學的現(xiàn)狀及分析
(一)教學內(nèi)容不符合小教專業(yè)特點,與小學語文缺乏聯(lián)系
就本學科來看,古代文學課程教材幾乎都是中文系的專業(yè)教材,知識體系系統(tǒng)完備,但不適用于小教專業(yè),實效性、專業(yè)性體現(xiàn)不明顯。人教版的小教教材也有不完善之處,因篇幅限制,有些經(jīng)典作品不入選。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學科專業(yè)知識不需要“專業(yè)化”,要相對寬厚一些。教材選材不廣泛,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量勢必受影響。新課標指出,語文的性質(zhì)在于“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人文性是指認識中外文化的豐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古代文學作品讀得少,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難以養(yǎng)成,這對于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是相當不利的。另外,教材與小學語文古詩文缺乏必要的鏈接,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加強本學科與小學古詩文的聯(lián)系。筆者對近三年小教畢業(yè)生古代文學學習作了調(diào)查,300份有效問卷顯示,經(jīng)常誦讀小學古詩詞與課外必背詩詞的不到50%,全會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的不足五分之一。這樣是很難勝任小學語文的古詩文教學的。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并將“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為核心培養(yǎng)目標。小教專業(yè)要培養(yǎng)的是小學教師,他們首先得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具備良好的文學鑒賞能力。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師往往花相當一部分時間講文學史,因受課時限制(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一般只有短短一學期),講析作品、品讀作品的時間就相對縮短。課程教學不重視作品的理解、鑒賞,這是跟不上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走向的。
(二)教學方法不利于作品賞析,不利于培養(yǎng)綜合能力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和課時的限制,古代文學課教師的教學基本上還是老套路,以講授法居多,進行系統(tǒng)的知識灌輸。學生對文學知識只能死記硬背,難以消化。即使講析作品還是以教師主講。這樣授課信息量有限,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fā)揮,他們就不會很好地賞析作品。參加畢業(yè)實習上語文課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不知道如何解讀文本。實習上課,只能照搬教參的觀點,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缺乏富有個性的理解。同樣由于只接觸老師選講的有限作品,畢業(yè)后學生也就沒有多少文學底蘊,對很多作品的理解難以有深切的體驗,難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在問卷調(diào)查中,62.41%的畢業(yè)生感到最困難的問題是不知如何賞析作品。究其原因,與古代文學的教學方法有直接的關系。
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法,老師講得疲,學生聽得累,興趣索然。據(jù)調(diào)查學生最不喜歡教師一講到底。缺乏探討、討論、交流的機會,學生就不能積極參與,不能主動學習。講授法顯然不利于“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高,同時也不利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課程評價機制缺乏多元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課程考核雖然增加了平時成績的考核,但主要還是一張卷紙模式,試卷仍然處于主導地位。“古代文學教學中現(xiàn)行的考核方式,還往往局限于考核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和初步的理解能力,并沒有注意到從學生綜合素質(zhì)能力的角度進行考核”。確實,期末考試要求學生記憶的內(nèi)容較多,試卷往往局限于考核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一些學生平時不努力,很少看文學作品,但臨考前,臨時抱佛腳也能取得好成績。因此一張試卷并不能科學地反映出一個學生的學習成果的真實水平。
對學生評價方法的一元化,注重結果,輕視過程,只看試卷,忽視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考試內(nèi)容缺乏綜合性和知識的整合,都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學生的調(diào)查問卷恰恰反映了這一點。只有5.67%的學生認為期末卷面考試能促進古代文學課程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提高,而贊成課外文學閱讀報告、課堂討論發(fā)言對課程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和提高的占了更高的比例,分別是60.99%、61.70%。顯然學生更喜歡多樣的評價方式,更喜歡反映綜合素養(yǎng)、知識整合方面的考核。
綜上分析,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學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學生學習興趣受到制約,閱讀作品能力以及綜合能力難以得到提高,使課程教學不能突出小教專業(yè)特點,不能面向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因此,探索教學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二.小教專業(yè)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措施
(一)規(guī)范作品閱讀,加強教學內(nèi)容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聯(lián)系
教材是教學內(nèi)容的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材料和依據(jù)。針對小教古代文學教材不夠完善的現(xiàn)狀,教師要對現(xiàn)有的教材作必要的增、刪、移、換。選取、增加、重組的教學內(nèi)容必須要以“突出作品閱讀,與小學教學實際的聯(lián)系”為出發(fā)點。
1、制訂作品“導讀”綱要
“導讀”綱要是整體謀劃、總體要求,對學習古代文學作品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導讀”綱要中不僅要規(guī)定精讀、略讀、誦讀、背誦等篇目,還要寫出閱讀作品的最佳切入點以及與小學語文相關的鏈接。如在唐五代詞這一章中,講授以反映江南為題材的詞可確定:精讀篇目為張志和的《漁歌子》,白居易的《憶江南》,韋莊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略讀篇目為溫庭筠的《望江南》,馮延巳的《菩薩蠻? 沉沉朱戶橫金鎖》。其中,張志和的《漁歌子》,白居易的《憶江南》作為背誦篇目,其他則為誦讀篇目。精讀作品的最佳切入點為描寫江南青山秀水,抒發(fā)詞人的情感。作品與小學語文相關的鏈接確定為:品讀小學語文新教材四(下)第一單元寫祖國山水的作品;賞讀《江南逢李龜年》(杜甫)、《江南春》(杜牧)、《泊船瓜洲》(王安石)等與江南有關的詩歌。
轉貼于
有了“導讀”綱要,對于作品閱讀的要求以及作品與小學教材的關聯(lián),學生心中就有數(shù)了。
2、提供課外閱讀書目及經(jīng)典作品
針對學生閱讀量不足,閱讀能力堪憂的現(xiàn)狀,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閱讀古典文學名著。但名著浩如煙海,教師要對作品進行梳理,開出必讀書目,這要以少而精為原則,要求學生細細品讀。另外,列出選讀書目,供學生泛泛而讀以改變閱讀量不足。當然,教師還可推薦知名網(wǎng)站讓學生課外瀏覽,如國學網(wǎng)中經(jīng)史子集方面的經(jīng)典之作能大大開拓學生視野。針對有些經(jīng)典作品不入選教材的現(xiàn)狀,特別是與小學古詩文聯(lián)系較密切的,任課教師可以選編一些作品印發(fā)給學生。如戰(zhàn)國策中的寓言“畫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補牢”,王維的山水詩《鹿柴》《竹里館》《辛夷塢》,李白具有童真般情趣的詩《山中與幽人對酌》《月下獨酌》。教師精心篩選書目、作品,可使學生避免閱讀的盲目性。
3、補充講授與小學語文相關的內(nèi)容
小學語文內(nèi)容豐富多彩,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相關的文學知識和素養(yǎng),古代文學老師有必要補充講授相關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聯(lián)系小學必背古詩詞來介紹有關作家,分析解讀作品,可以嘗試著把中華蒙學中的精華收入教學中來。另外,教師可聯(lián)系小學課本出現(xiàn)較多的作家作品,講一些整合性較強的文學專題課,如送別詩中的意象,辛棄疾、陸游詩詞的愛國情懷,并適當引進前沿性爭鳴成果。但“原則是要考慮教學內(nèi)容的意義與實用性,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將來所從事的專業(yè)的需要”。
(二)注重作品教學,采用學習型課堂教學方式
針對學生不能準確解讀文本,不能很好地適應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問題,這就要求古代文學教學的重點重新定位,注重作品賞析。新課標提到“小學生應具有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又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使古代文學教學有效地與小學語文課程新標準銜接,該課程教學可采用學習型課堂教學方式。
所謂學習型課堂教學,就是以團隊學習、互動對話、共同探究為特征的開放式教學方式。具體的操作分以下四步:
(1)通過問題預設,激發(fā)閱讀興趣
“通過問題預設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意識,調(diào)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針對學生學習古代文學興趣不高,閱讀量有限的現(xiàn)狀,教師可將討論的作品按小組分配下去,并提供思考的問題以及參考書目。如在作品“垓下之圍”這一節(jié)中,要求思考討論:①聯(lián)系有關情節(jié)分析項羽鮮明的個性特征。②談談你對“項羽不肯過江東,自刎身亡”的看法。“垓下之圍”是《項羽本紀》中的節(jié)選,教師可布置學生閱讀《項羽本紀》全文,同時提供《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史記》等參考書。
開課前,教師要求每小組對閱讀作品做充分的準備,以團隊合作的形式,閱讀文本,查閱資料,圍繞思考的問題展開討論,完成作品的分析和探討。
(2)闡述質(zhì)疑,彼此激發(fā),加強聽說訓練
在課堂上,各組代表要對討論的切入點、討論的要點進行闡述說明。其他組學生可向匯報小組質(zhì)疑和發(fā)問并作評價。這時教師需要做的只是聆聽學生的發(fā)言,加以點撥或者揭示學生未能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高全班同學的問題參與意識。如在學生闡述完“項羽不肯過江東,自刎身亡”這一議題后,教師可出示杜牧詩歌《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和王安石詩歌《疊題烏江亭》“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誰為君王卷土來”,讓學生評價兩位詩人對項羽身亡的不同看法并說說哪種看法更符合項羽的性格。
“本質(zhì)上文學也是一種交流形式,是作家和讀者心靈對話的媒介”,文學作品一旦離開了學生的接受,文學作品的實在意義就難以在課堂上存在,一個有效的、成功的文學課堂就難以生成。因此,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和興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與文本對話;只有在問題互動過程中,彼此激發(fā),才能促使問題探討的深度和層面不斷升級。
(3)分析典范作品,傳遞思路和方法。
文學史教材已經(jīng)比較完備,觀點闡述也是清晰的,學生完全可以自己看明白,無須教師再來復述一遍。需要教師講授的是對典范作品的分析。通過分析文本,傳遞分析思路和方法。分析應有不同的側重點。對于傳記、小說,教師可突出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題思想;對于詩詞曲賦,教師可著重講析藝術手法和獨特韻味。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分析相關作品,學生更能接受思路和方法,對作品的鑒賞分析能力能更有效地提高。
(4)把學習延伸到課外,提高寫作能力
在討論、思考的基礎上,課后教師要求學生以書面作業(yè)方式實際操作,運用自學和課堂討論探究獲得的知識,或把點滴的感想和思考記錄下來;或選取相關作品,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問題;或布置寫作小論文,獨抒己見。為進一步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教師還可布置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寫讀書報告,讓學生自評、互評,并定期舉行讀書報告會。這個過程既是學生鞏固和擴大知識的過程,也是吸收、內(nèi)化知識為能力的過程。
學習型課堂教學,注重以學生為學習的中心,強調(diào)學生主動探索,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弊病。這能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轉貼于
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當然,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喬依斯說:“由于沒有一個模式是為了完成所有類型的學習,或者是適用于所有的學習風格而設計的,因此我們不應該把我們的種種方法局限于任何單一的模式上。”古代文學教師不能按單一的模式來授課,必須要根據(jù)教學的具體情況,大膽探索,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古代文學課的教學模式。
(三)改革評價方式,加大作品閱讀考核
目前的評價主要是一張卷紙模式,評價缺乏對綜合能力、知識整合方面的考核。因此,對小教專業(yè)學生學習的評價在內(nèi)容上要加大對作品的分析和理解的考核,鼓勵創(chuàng)新與個性的見解,加強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查。在方法上可試行期末和平時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結合、閉卷與開卷結合。改革主要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一是增加平時成績考核,突出口語表達能力的考核。
一張卷紙難以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價應增加平時成績的考核,平時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40%,包括課堂討論、平時作業(yè)、科研活動等。在綜合能力中,口語表達尤其重要。小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考慮小教專業(yè)的特點,在書面考試、考察之外可增設一定次數(shù)的口頭測試內(nèi)容。包括學生參與置疑、辯論、誦讀古詩文、讀書報告會、課程小論文匯報等教學活動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和能力。
二是在期末考試中加大作品閱讀的考評,突出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核。
摘要人文精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靈魂,語文課堂就應該讓學生在自主的想象和聯(lián)想中再現(xiàn)文字所承載的形象,體會作者在文字中傾注的感情,體會課文的人文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課程中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精神發(fā)掘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人文性是語文學科繼工具性后,人們關注最多的一大特性。人文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人文素養(yǎng)是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內(nèi)容。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是語文課程義不容辭的責任?!墩Z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nèi)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這段話指出了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基本途徑和基本方法。
語文教育的人文性,還主要體現(xiàn)在尊重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情感的熏陶,內(nèi)心的體驗,注重想象、直覺和創(chuàng)造性。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提出:“語文學科是一門應用學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語言文字就失去了靈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組合文字的死胡同?!?“人文性”正是語文課程的靈魂。離開人文性,語文教育將褪去生命的色彩,喪失人性的魅力。
小學是人文素養(yǎng)的初塑階段,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關愛他人,是每一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那么,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從備課開始
備課是教學過程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是教學之本,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把學生放在首位。在備課時明確課堂教學過程性、體驗性的目標,創(chuàng)設具有滲透力、影響力的情景,從學生活動的時間、表現(xiàn)的機會、成功的體驗等角度去設計教案,實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讓學生在品味、討論、判斷、交流中,享受學習過程,發(fā)展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讓學生有活動的空間,有表現(xiàn)的機會,有成功的體驗。
二、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陶冶學生的情感
情感是語文教學具有鮮明特色的個性目標。培養(yǎng)學生情感,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感情,讓學生與作者同喜同悲,教會學生敢愛敢恨,敢說敢為,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針對蘊涵著豐富情感的語言文字,教師要善于“披文入情”,通過語言文字讓學生徜徉于課文的意境,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充滿激情的導語和聲情并茂的范讀,能把學生帶入意境,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在這里,教師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語文教學是生命的教學,它本身就棲居著爛漫和詩意,作者情意的表達就隱匿于語言文字的深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帶著真摯的情感去體會語言文字,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處處流淌著感情,讓課堂充溢著濃濃的人文情懷。
三、作品欣賞與人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所推崇的人才成長的必由之路。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同樣要通過大量的文學作品賞析,才能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名家的風采,才能感悟到人類文化的博大精深,才會愛上文學,也才會喜歡寫作。簡卡爾說:“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迸喔f:“讀書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备郀柣f: “讀書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蔽膶W作品是美的,偉大的文學藝術家無不具有求真的人文精神,文學作品欣賞,能豐富學生的人文知識。在作品賞析過程中,燃起情愫,在作品賞析過程中,潛移默化。
四、關注學生的生命個體,凸顯人文關懷
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顧名思義,首先要把學生當一個“人”來看,尊重其人格和發(fā)展的權利,并給予充分的信任。語文教學不是簡單的、規(guī)范化的、單一的、一致化的課堂傳授,而是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關注并發(fā)展人性,以發(fā)展學生健全的個性、健康的人格。
語文的學習是一種個性化的內(nèi)心旅途,是一個生命的體驗和感悟的歷程。學生的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學習更為深刻,它帶著生命烙印,涌動著生命的激情。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這又決定了體驗和感悟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應該重視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驗、感悟。在朗讀課文時,在課文分析時留給學生一片想象的天空。讓學生體驗過程、體驗成功、體驗樂趣;感悟真理、感悟真情、感悟文化。
五、誦讀訓練,體會人文精神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人文性體現(xiàn)在既關注民族優(yōu)秀文化,又主動吸納全人類優(yōu)秀文化。課文中不僅知識豐富,大部分的課文都反映了作者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深刻的理解,體現(xiàn)了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也蘊含著極為豐富的人文資源。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多方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通過誦讀,加深理解。在語文教學中,大量而有臺階性的誦讀訓練,不僅能積累語文知識,更能指引學生一步步深入課文,獲得不同的心靈感悟,體會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靈魂,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應該讓學生在自主的想象和聯(lián)想中再現(xiàn)文字所承載的形象,體會作者在文字中傾注的感情,體會課文的人文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課程中落實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是語文教育邁向成功的關鍵,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楊定明,呼喚語文教育人文關懷的回歸,語文學刊,2006 年第9 期
一、基本情況概述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所以在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我就盡量去了解他們。我發(fā)現(xiàn)班上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占了大多數(shù),我備課時就要注意到這點,做有針對性的準備。
二、努力做好教學常規(guī)工作
我一向努力做好教學常規(guī)工作,經(jīng)常向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請教。課前能認真?zhèn)湔n,吃透教材和小學語文新課標的精神,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教案詳細。上課遵循科學的教學程序,堅持使用普通話教學,板書工整,條理清晰。根據(jù)六年級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的情境,分散知識的難點、突出知識重點,達到了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突出語文課的特點,注重讀中感悟,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善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還注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精講精練,開展素質(zhì)教育,向40分鐘要質(zhì)量。當然注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課后能認真仔細地批改作業(yè)。同時積極參加科組教研活動,比如公開課、到外校學習取經(jīng)等等。每個學期均能對教學工作進行認真的總結,汲取經(jīng)驗教訓。
三、想法設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學習的興趣
從小到大,我就討厭老師課堂教學中枯燥的講解。老師的語言干巴巴,如若音色還不好聽,或是男不帥,女不靚,表情不豐富,對于不是學習很勤力的學生來說,無異于受罪,整節(jié)課肯定是坐如針氈。所以,在課堂講解中,我總是注意語言的幽默風趣,語文學科,語言為主,老師的語言不生動,何能吸引學生呢?遇到詞語句子的理解,我總是把學生的名字嵌入其中,這樣一來,念到名字的學生---多半關系到聽講不專心的孩子注意力一下集中了,而其他學生一聽到老師講解中提到同學的名字,自然也會關注,效果肯定要好狠多。對于學生回答中的好詞好句,或是能體現(xiàn)其平時大量閱讀的結果,我都是贊不絕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成功。讓他們知道,只要進行大量的,健康的閱讀,必定會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從而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學生都喜歡上我的課。
四、注重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一踏上教師這個職業(yè)就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先得有一桶水。因此我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和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業(yè)務素質(zhì),我還自覺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此外,還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不斷鉆研《教育學》、《心理學》、新課程標準等教育教學理論和書籍,為適應現(xiàn)代化教學的需要,為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注重在利用多種手段輔助語文教學。它的無窮魅力豐富了語文課堂,讓語文從枯燥無味的語言文字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寓學于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突破口,經(jīng)常在課堂上開展小組競賽活動,課外閱讀競賽活動,成語故事會等,讓積極探究、爭辯,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覺學習和主動學習的優(yōu)勢,讓學生自覺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三)狠抓課堂常規(guī)的落實和班風學風的建設。在每節(jié)課上課前,我都比較注重學生課堂常規(guī)的培養(yǎng)和檢查,如果沒有按我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我一般都不急著開始上課,我寧愿不上課也要先把課堂常規(guī)落實好。通過狠抓班風學風的建設,以良好的班風學風,推動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進一步提高。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我所任教班的語文成績,在考試中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績,教學質(zhì)量也達到了要求。今后,還要堅持不懈地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精益求精,大膽創(chuàng)新,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教學
我國語文新課程標準明顯提出應該讓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充滿生活感和交互感,作文教學內(nèi)容應該貼近生活,同時能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保證學習在作文學習課上樂于表達與溝通,在生活中收集寫作素材,寫出的作文具有真情實感。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對此深有感觸,對小學五年級這一特殊階段的作文教學現(xiàn)狀展開深入思考,并從理論角度提出一系列應對策略。
一、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現(xiàn)狀不容樂觀,目前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教學觀念、教學流程、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方法四個方面。
(一)教學觀念過于落后化
有些語文教師自身教學觀念非常落后,尤其是年齡相對較大的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習慣以固有的思想教育學生,在作文教學工作中也是如此。在實際工作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多年保持陳舊封建的教學觀念,當學生作文成績或作文學習效果不佳時,也習慣將責任推到小學生自己身上。隨著我國新課標的普及實施,個別語文教師還會堅持落后教學觀念,或者錯誤解讀新課標內(nèi)容,不會隨著時代的進步及時更新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生作文學習效果。
(二)教學流程過于模式化
由于小學五年級學生的詞匯運用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還有限,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生寫作文時仍需要以模仿為主,當模仿達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漸過渡至自由寫作,這也是每一個小學生學習作文的必然流程。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卻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作文教學課堂上無法給予五年級小學生科學合理的引導,即使部分教師意識到這些問題,也習慣利用既有的教案及通過模式化的教學流程開展作文教學活動。
(三)教學內(nèi)容過于呆板化
作文的本質(zhì)是結合生活實踐表達情感,所以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學生結合生活寫作文的能力,對于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而言,如果不幫助其樹立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的觀念,很可能會導致其未來作文寫作方向完全跑偏,或者出現(xiàn)越來越不會寫作文的情況。不少五年級語文教師雖然也清楚這一點,但是受到自身因素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共同影響,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具多樣性的生活素材或靈感,在開展作文教學活動時也不會選擇靈活多變的教學內(nèi)容吸引小學生目光,這導致不少學生對作文的興趣日益減少。再加上當前國內(nèi)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學場合基本以室內(nèi)為主,教師很難帶領學生真正進入不同地點收集素材,教學內(nèi)容的傳播也限定的教室內(nèi),即使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但受到教師呆板教學內(nèi)容的影響,很難找到發(fā)揮想象的基底,使得小學五年級作文教學失去活力。
(四)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化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不少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仍然以傳統(tǒng)的基于教材教學法為主,部分學校五年級教室內(nèi)有多媒體設備,但是在作文課堂上使用不多,個別教師即使應用這一設備也僅僅是為學生展示下文字及圖片。整體對課外閱讀材料的應用情況不佳,甚至有很多教師擔心五年級小學生自控力不足,如果引導其閱讀課外材料會導致其對語文課本的學習興趣更低。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造成很多五年級小學生的作文寫作方法也相對單一,不少學生會在數(shù)篇作文中利用同一種寫作方法。
二、提升小學五年級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策略
(一)樹立個性化教學理念
語文教師首先必須認識到小學五年級屬于一個特殊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學習能力及個性特點比低年級學生有了明顯改變,要想從根本上提高這一時期小學生的作文學習效果,教師就需要與小學生共同成長,并學會從小學生的角度看待一切。作為小學生作文學習的引導者,教師應該樹立個性化教學理念,認識到每個五年級小學生的個性都有自身獨特性,在為其開展作文教學活動時必須尊重這些個性,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出最佳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空間,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寫作形式表達思想和感悟。在教學工作中進行作文命題與考核評價活動時也需要充分體現(xiàn)出個性化特點。
(二)開發(fā)更具靈活性的教學流程
小學五年級語文教師不應該拘泥于固有的作文教學流程中,而應該在不同情況下針對不同教學內(nèi)容開發(fā)出更具靈活性的教學流程,使小學生充分體會到作文教學的多變性與趣味性,并對其產(chǎn)生一定期待感及參與感。比如可以適當轉變師生身份,安排作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上臺為其他同學授課,分享自己的寫作秘訣,這既可以滿足部分學生的展示欲望,又能激發(fā)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改變以往學生先寫作、教師再評閱的作文考核方式,安排學生之間互相批閱作文,一方面讓小學生直接看到其他學生的作品,另一方面還能提高他們的作文評價水平,對其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有促進作用。
(三)注重課內(nèi)外資源的開發(fā)
為了盡可能為小學五年級學生作文教學提供更多實用性內(nèi)容,必須注重對課內(nèi)外資源的同時開發(fā)。其中課內(nèi)資源主要指語文教材,小學語文教材是業(yè)內(nèi)多名專家經(jīng)過精心收集與篩選之后編制而來,所以相當于一本內(nèi)容豐富的百科全書,教師必須學會在最大程度上開發(fā)及利用語文教材,帶領小學生吃透教材,通過模仿課文掌握多種寫作方法。而課外資源一方面指課外讀物,小學五年級已學習掌握了大部分漢字,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已能獨立閱讀并理解簡短的文章,所以教師應該學會科學引導小學生多多涉獵課外讀物,并鼓勵他們通過課外讀物進一步反觀教材內(nèi)容的美妙之處,這種做法不僅不會減弱小學生對語文教材的興趣,還可以幫助他們挖掘到教材中的更多知識點。當學生讀的書籍較多時,自然就能在無形中提高作文水平。課外資源另一方面也包括生活資源,日常生活是小學生獲取素材的直接源頭,當小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之后,也意味著他們掌握了寫作文的基本功。
(四)選擇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好奇心較重且探索欲望較強的年紀,如何激發(fā)小學生的作文學習興趣是語文教師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之一。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興趣,教師應該盡可能選擇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發(fā)出多種教學形式吸引小學生目光,將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比如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強化小學生的細節(jié)觀察能力,提高他們對生活素材的積累熱情。還可以在作文教學過程中采用小組合作法或小組比賽法等方法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思維能動性,進而全面掌握寫作技能。
關鍵詞:感悟積累以讀促寫妙筆生花
作文是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它是學生認知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如何讓學生的習作妙筆生花?我認為把“讀”與“寫”結合起來,以讀促寫,讀中學寫,從而有效地積累語言,提高運用語言的水平?!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讀是積累,寫是提高,只有讀寫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讓學生的習作妙筆生花。
一、閱讀積累,領會文字之神蘊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遍喿x是寫的基礎,因為閱讀是眼、耳、口、心等多種感官同時參與的一種較為復雜的認知活動。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清晰地感受文章中極具感染力的語氣、節(jié)奏、句式、格調(diào)的美,可以充分地感知文章的意境美、思想美,從而深深地喜愛祖國優(yōu)美、豐富、神奇的語言文字,并促使其由衷地產(chǎn)生出能寫出與課文一樣美的語句的寫作欲望。閱讀積累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厚積薄發(fā)才能游刃有余,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積累,才有創(chuàng)新的可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積累語言,學以致用,才能以文字砌就一個絢麗多姿的世界。
1.以讀為本,感受語言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長才?!睆哪撤N意義上講,閱讀課就是為了“讀”而“讀”。關于“讀”,新課標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薄伴喿x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能力,只能通過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來培養(yǎng),靠“聽”是聽不會的,靠“講”是講不出的,靠“做”(特指做習題)是做不成的,只有通過“讀”才能學會“讀”。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爆F(xiàn)行小語教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音韻美、語言美、情感美的文章不勝枚舉。對這些課文,學生只有通過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誦讀,才能體會到山光物態(tài)的情趣,感受到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但是,要把課文讀美讀活絕非易事。這就需要學生反反復復地讀、專心致志地讀、細致入微地讀、浮想聯(lián)翩地讀,這樣,課文中的形象就會鮮活起來,容易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如教學《找春天》時,教師可以播放有關春天的美景或者是班得瑞的音樂作為背景,用舒緩、輕柔的語調(diào)向學生娓娓道來。學生也會被感染,進而帶著感情進入課文,在自由誦讀課文時去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學生只有進入文章所描繪的情境,才能以聲傳情,領悟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欣賞美、感受美、體會美。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自己喜愛的章節(jié),直至熟讀成誦,將這些精美的語言爛熟于心,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
2.以悟為臂,內(nèi)化語言
歌德說過:“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看,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痹陂喿x教學中,教師只有引導學生用心去讀,用心去揣摩,“披文入境”,品味文字背后的含義,這樣,文章中的形象就會在學生心中鮮活起來。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學生的朗讀就會繪聲繪色、聲情并茂、生動感人,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如教學《觸摸春天》,讓學生在文本中體會能表現(xiàn)盲女孩“神奇的靈性”的特點的句子是教學的重點。
生1:我認為“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這句話最能寫出盲女孩的“神奇的靈性”。蝴蝶翩翩起舞,就是我們眼睛好的人都很難捉到,但是盲女孩卻做到了,可見盲女孩具有“神奇的靈性”。
師:同學們,這句話的描寫非常有技巧,再仔細讀這段話,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2:我總覺得蝴蝶是活的,通常我們只是寫蝴蝶怎樣就可以了,加上“睜著眼睛”好像是多余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有水平,那么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句子中“睜著眼睛”是多余的嗎?
生3:“睜著眼睛”是強調(diào)了蝴蝶也是有靈性的,它能看得見盲女孩。用上“睜著眼睛”,更加深了盲女孩抓蝴蝶的難。
師:你們分析得很對!作者非常注意遣詞造句。同樣的語言用在不同的地方就不僅僅是它本來的含義了,恰當?shù)剡\用語言能給人以暗示,引發(fā)人去領悟。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及時地捕捉住了學生發(fā)言與教案預設中的結合點,引導學生從語言分析的角度理解文章,領悟作者遣詞造句之妙。整個品詞析句的過程,教師沒有多余的講解,不做過多的指導,而是恰到好處的品味,不但讓學生體會到了語言運用的妙處,而且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讓學生感受到作者語言表達之美。一個“睜”字,一個“盲”讓學生明白地感受到了盲女孩的神奇之所在。在語文的課堂上,“讀”,不僅讓學生快樂地走進文本,自然地融入文本,更精彩的還是那超脫文本的個性洋溢。在品評中,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作者用詞的分寸感、描寫的形象感和蘊含的情味感。他們在感知到語言精妙的同時也在思考這樣的內(nèi)容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懂得這樣運用語言的所以然,從而逐漸滋養(yǎng)出準確、精妙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3.泛讀求廣,積累語言
新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讓學生學會泛讀、瀏覽。通過泛讀能吸收人類智慧的精華,達到“厚積薄發(fā)”。只有讓學生們在讀書中積累,才能讓寫作成為“有源之水”,自然噴涌而出。因此教師采取多種形式激勵學生閱讀的興趣,使學生樂讀,開辟廣闊的閱讀天地,使學生充分感受祖國文字的魅力,學習豐富多彩的表達方式;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會讀??梢圆捎玫闹饕姆椒ㄓ校海?)摘錄。讓學生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本,隨時隨地把精彩、優(yōu)美的詞句、片斷摘錄下來,美美地讀幾遍,試著記下。(2)交流。閱讀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閱讀情況,討論解決疑難問題,教師還借助語文活動課,擴展語文學習的天地。如舉辦一些檢查課外閱讀的故事會(講童話故事、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詩歌、散文朗讀會(將自己讀到的優(yōu)美詩文朗誦給大家聽),使學生閱讀興趣不斷地提高。從而激勵學生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為寫作磨制生花妙筆。
二、以讀促寫,學習文字表達之精氣
學習語言重在吸取和積累,然后轉化為運用語言(口頭的、書面的)言語形式的過程。說白了一點,語文課重中之重的任務是讓學生學著把“話”說美,把“文章”寫美的一門課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力創(chuàng)造給學生“傳情達意”的機會。
1.讀讀說說,為寫奠基
(1)以讀導說,培養(yǎng)能力
小學語文讀本中,有許多課文篇幅短小,情節(jié)簡單,文字淺顯。教師完全可以從瑣碎的情節(jié)分析中跳出來,以讀為本,讀中導說,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領悟內(nèi)容,體驗情感,訓練語感;在讀的過程中將內(nèi)容的理解轉化為學生的個性語言,將語言的積累內(nèi)化為讀寫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讀代講,以讀導說,以讀練聽,讀中悟寫,融聽說讀寫于一爐,讓學生充分發(fā)掘自己積累的詞匯,選擇合適的詞語填上后帶上表情帶上動作讀一讀,然后演一演。提示語的訓練能讓學生興趣盎然,在說、聽、讀、演的過程中,學生體驗著展示自我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靈,讓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xiàn)無遺。在閱讀教學中,以對話的提示語作為說話的訓練點,是對課文恰到好處的補白,學生思維敏捷,表現(xiàn)異?;钴S,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課堂上的說為以后的寫打下了深厚的基礎,體現(xiàn)了低年級的階段性訓練目標,走說與寫結合的道路。在理解課文中,有了這些提示語,讀得也更有味道了。
(2)口語交際,由說學寫
人們常說:語文姓“語”,因其必須張開口說;語文也姓“文”,因其還得拿起筆寫??谡Z交際課便是實現(xiàn)由說到寫的一座有效的橋梁。當口語交際與寫話初練有機結合時,能讓學生在先說后寫、穿句串段、連段成文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例如在口語交際《說春天》時,教師先播放課件創(chuàng)設了一個姹紫嫣紅的春天,在歡快的歌曲《春天在哪里》中引出“用你明亮的眼睛尋找春天”,展示自己收集的有關春天的詞,然后巧妙地讓學生說說“你眼中的春天”,接著連句成段,評選“春的使者”。加上教師適時的提示句式:“春天來了,……多么明媚的春天??!”降低了學生獨立說話的難度,此時再讓孩子們動筆寫一寫自己眼中的春天,教師穿插點評,滲透寫作方法;或結合品賞引導學生提出修改意見,并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補充,一切便水到渠成了。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表達水平,達到聽說讀寫綜合發(fā)展、習作與口語交際雙豐收的效果。
2.讀讀寫寫,學會寫作
(1)瞄準句式,仿中學寫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多文質(zhì)兼美,遣詞造句非常講究,其中有一些表現(xiàn)力很強的詞語,有著特殊的構詞組句方式,抓住它們進行仿說訓練的實踐往往能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在教學《秋天的雨》時,教師抓住關鍵句子“秋天的雨,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边M行語言遷移練習。
師:學著課文的樣子,我們也來說幾個句子吧?。ǔ鍪荆┣锾斓挠?,把_______給了葡萄,_______像_______。秋天的雨,把_______給了_______ ,_______像_______。
生1:秋天的雨,把紫色給了葡萄,一串串紫色的葡萄像一串串瑪瑙,搖啊搖啊,好像跳著歡快的舞蹈。
生2:秋天的雨,把紅色給了柿子,一個個紅紅的柿子像一個個紅燈籠,在嘀噠嘀噠的雨中搖啊搖啊,好像唱著一首歡樂的歌。
學生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對文本語言的有效內(nèi)化,以讀為本,吸收人類智慧的精華,從而達到厚積薄發(fā)。在讀中學寫,也是作文教學的一條有效途徑。
(2)巧用補白,以讀促寫
閱讀理解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感知活動,感知的過程離不開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參與,更需要通過想象去填補和完善文中的意義空白,完成對知識意義的建構。課文中有許多“空白點”,等待著學生去填補和豐富。適時引導學生去思索,去開掘,去領會,不僅能促進理解,而且使讀寫有機結合,以讀促寫。
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片段:
師:那位車夫有著一張飽經(jīng)風霜的臉,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臉嗎?誰來給我們具體形容一下什么是“飽經(jīng)風霜”的臉?
生1:這是一張又黑又瘦的臉,布滿一道道深深的皺紋,像一條條小山溝,頭發(fā)枯黃,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還布滿了血絲。
生2:這是一張蠟黃的臉,孤獨地透出一絲悲涼,嘴唇干裂,露出一道道血口子,亂糟糟的頭發(fā)上滿是灰塵,像一個被霜打焉的茄子。
生3:這是一張蒼老枯瘦的臉,臉黑得像鍋底,連那些深深的皺紋里也都布滿了灰塵,密密的胡須又亂又臟。
師:說得很好,“飽經(jīng)風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你們懂了嗎?
生(齊):懂了。
一般教學詞語,不是直接講授,就是機械地照搬詞語手冊,這位教師沒有走這些常規(guī)的路數(shù),而是充分發(fā)揮詞語豐富內(nèi)涵的召喚作用,借助詳細、聯(lián)想,去激活學生腦海中已經(jīng)儲存的生活表象,讓學生把眼前讀到的語言文字與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把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鮮活的生活畫面,把僵化靜止的文本信息還原成生動活潑的人物形象,通過“文字的橋梁”,再現(xiàn)作者筆下的生活情境,促進學生全面地理解和立體地積累。
閱讀是語文之根,是學習之母,是教育之本,閱讀能為寫作提供廣泛而豐富的語言素材和寫作的范例,以讀促寫是提高寫作水平的最有效最簡捷的途徑;同時,寫作也是反映閱讀效果的重要形式,能夠修正閱讀,促進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葉圣陶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lián)系。”實踐證明,“讀”與“寫”猶如鳥之雙翼,需要緊密結合起來,以讀促寫,讀中學寫,才能使學生的習作妙筆生花。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崔允郭、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 朱作仁,《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993
[3] 郝克明,《教師的教育觀》[M],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語文老師個人總結1
本學期我的語文教學工作在忙忙碌碌中結束了?;仡欁约阂粚W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實踐,感覺既漫長又短暫,在教學中,我本著將理論與實踐,將課內(nèi)與課外緊緊地融合到一起,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孩子們在語文學習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體驗到了快樂。對于我個人而言,作為小學教師,我也是本著對這份職業(yè)的熱愛與對學生的責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從而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F(xiàn)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聽課,認真?zhèn)湔n,善于反思。
聽課,不僅開闊了思路,也為備課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本學期,我積極聽課,校內(nèi)校外的公開課總共聽了16節(jié),每聽一節(jié)課,我都會認真地做好記錄并積極地思考,在別人的課堂中汲取到了精華,從而彌補自己教學工作中的缺失,同時在思考中也讓自己的教學觀點得以更高的提升。聽課讓自己受益無窮,有了很大的幫助。讓自己的教學思路更清淅,教學過程更有條理,得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備課,本冊書中的每一課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都是精心地分析、準備,從而 再到課堂上給學生來講授,在我的意識里,我覺得只要是自己能努力去做好的,就一定要竭盡全力地做,能夠在課堂中讓孩子們獲取更多的知識,是作為一名教師最大的快樂與成就。在教學,我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上好一節(jié)課,最重要的還要及時地進行反思,在課后的反思中找到課堂教學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自己講課的不足,從而冥思該如何去改進。在本冊書中,我在每一課教學后,都會認真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同時,每個單元后的綜合學習,我也會緊緊抓住其中一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認真做好反思。
二、深入扎實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它不同于數(shù)學,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而語言文字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語文教學中,不管是哪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都是深入扎實地上好。就拿識字和寫字教學環(huán)節(jié)來說,每節(jié)課我都嚴格要求孩子們在家里做好充分預習,在課堂上檢查每個學生的掌握情況,采用同桌合作、指名讀、開火車等各種形式進行檢查。同時在指導認讀的過程中,我也會花大量的時間在課堂教給學生識記生字的方法,在理解字音字義的情況下,讓孩子們牢記每一個生字。
三、多種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
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學習中的重要。不管哪一個學科,學生學習的興趣都是重要的,有了興趣,才能擁有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為了讓孩子們更喜歡語文,除了讓孩子喜歡我這個語文老師外,更多的是我要想辦法如何豐富語文課,豐富語文課堂的學習。這個學期,我采用了評比、鼓勵的形式,積極給表現(xiàn)好的學生加分,每天早晨的晨會課,也總會聽到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另外,我還將語文課堂融進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每當學到了適合角色表演的課文,我都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來進行表演,孩子們喜歡表演,樂于表演,這樣一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更加濃厚了,我讓孩子們進行了適當?shù)谋硌?,而孩子們的表現(xiàn)也很不錯,真正地投入到了課文的角色中。
四、注重平時的積累與寫作。
本學期我要求孩子們進行知識積累,如:收集好詞好句,成語等等。在寫作上,我結合本學期的教學要求,通過寫日記的方式,讓學生寫寫自己所見所聞的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對寫得好的同學進行及時表揚,孩子們很興奮。
五、緊抓作業(yè)批改,注重后進生輔導
作業(yè)的檢查和批改,是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開學以來。我一直堅持作業(yè)的認真批改,這不僅有利于對學生知識落實的情況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情況,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從而能夠更好的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調(diào)整教學。對于個班里的學困生進行了再次鞏固基礎知識,并且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當面教學。
語文老師個人總結2
一晃半年就過去了。回頭看看我的學生,看看這半年來我的語文教學工作,似乎有些凄涼和慘淡。本來付出了兩年的努力和汗水,臨到九年級了,又重新分班。來自不同班級的惡習像病毒一樣以極快的速度蔓延著,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一次碰到有學生不交語文作業(yè),連催兩三遍都沒反應,讓他在辦公室里做,可一磨兩三個課外活動還是老樣子;第一次給一個厭學的學生做思想工作,臨結束時問他有沒有觸動,他卻斬釘截鐵地告訴我:“沒有!”第一次聽學生告訴我:“其實我們都挺喜歡您的,只是我們早就不想學習了。您沒有必要和我們較真?!钡谝淮卧诎嗌咸焯焱扑]“勵志”名篇也不見起色;第一次發(fā)現(xiàn)大面積學生一上課便低著頭默不作聲,到檢測時頭卻抬得高高的,轉個不停;太多的第一次讓我無法可想。
于是,便有了抱怨,有了牢騷。但終歸是要冷靜的想辦法來扭轉這種現(xiàn)狀的。
落后者最有潛力。就分班的數(shù)據(jù)來顯示,我班的語文成績在四個班中暫居最后一名。老師懊惱,學生郁悶。針對這種現(xiàn)狀,必須要先樹立能學好的信心。于是,我跟學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教育家在調(diào)查分析了大量的小學生后,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每次考一百分的學生是最容易下滑,因為他每天都在擔心那些考90分的人會趕上自己;那些每次考90多分的人呢,進步的潛力也很小,因為他必須要趕上一百分的,而又不至于被那些80多分的人拽?。欢挥心切┛?0多分的人,往后望望,沒有了追兵,因而能一個勁兒的向前。講完故事,學生自然明白了我的意思:其實,你們是最有上升的空間和潛力的。能這樣被信任和鼓勵,曾有一段時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是不錯的。
每天進步一點點。學生的書寫情況糟糕,我就從怎樣讀貼教起;漢字與拼音不過關,我就從拼音兒歌和漢字溯源教起;作文空洞乏味,寫不具體,我就從怎樣分塊充實語段教起;一切都必須耐著性子,降低要求和難度,要不,不僅是和學生過不去,更是和自己過不去。除此之外,就是讓學生每周擬定一個自己能夠達到的目標,用目標來激勵和約束自己。
選定自己的學習“敵人”。其中一種便是“對手鼓舞”——沒有對手,人是不能不斷創(chuàng)造,不斷開拓的。另一種便是“小人成就”——如果只想做小人物,小人是一定要拒絕的。但做大事情,一定要靠小人來成就你。小人物時時刻刻讓你警覺、清明。想想,真的很有道理,也很有借鑒的意義。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和基礎選定自己的對手,他可以不斷的告誡和提醒自己,“學習如逆水行舟,不日進則日退”。
幫助別人,成就自己。我堅持了自己一貫的做法,那就是每次語文課按照語文學習小組來坐。語文學習小組的安排也是有講究的:
一是實力平均;
二是強弱搭配;
三是對手分開。
這樣,一部分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就能在本組內(nèi)找到自己的輔導老師。組與組之間的競爭,兩個組不同對手之間的競爭,就能很好的刺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率也就會逐漸提高。同時,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自身的表達能力等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盡管采取了很多辦法,但收效卻并不是很理想,但我總是在想,只要有微小的進步,我們的教育就還是算成功的!
“不輕言放棄”!“耐心,耐心,再耐心一點”!這些都是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提醒自己的!
語文老師個人總結3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驀然回首,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又告結束。這一學年我擔任六年級語文教學。我對教學工作嚴肅認真,勤奮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學習。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基本情況概述。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所以在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我就盡量去了解他們。我發(fā)現(xiàn)班上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占了大多數(shù),我備課時就要注意到這點,做有針對性的準備。
二、努力做好教學常規(guī)工作。
我一向努力做好教學常規(guī)工作,經(jīng)常向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請教。課前能認真?zhèn)湔n,吃透教材和小學語文新課標的精神,精心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教案詳細。上課遵循科學的教學程序,堅持使用普通話教學,板書工整,條理清晰。根據(jù)六年級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的情境,分散知識的難點、突出知識重點,達到了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突出語文課的特點,注重讀中感悟,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善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還注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精講精練,開展素質(zhì)教育,向40分鐘要質(zhì)量。當然注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課后能認真仔細地批改作業(yè)。同時積極參加科組教研活動,比如公開課、到外校學習取經(jīng)等等。每個學期均能對教學工作進行認真的總結,汲取經(jīng)驗教訓。
三、想法設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學習的興趣。
從小到大,我就討厭老師課堂教學中枯燥的講解。老師的語言干巴巴,如若音色還不好聽,或是男不帥,女不靚,表情不豐富,對于不是學習很勤力的學生來說,無異于受罪,整節(jié)課肯定是坐如針氈。所以,在課堂講解中,我總是注意語言的幽默風趣,語文學科,語言為主,老師的語言不生動,何能吸引學生呢?遇到詞語句子的理解,我總是把學生的名嵌入其中,這樣一來,念到名的學生---多半關系到聽講不專心的孩子注意力一下集中了,而其他學生一聽到老師講解中提到同學的名,自然也會關注,效果肯定要好狠多。對于學生回答中的好詞好句,或是能體現(xiàn)其平時大量閱讀的結果,我都是贊不絕口,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成功。讓他們知道,只要進行大量的,健康的閱讀,必定會獲取更多的課外知識,從而養(yǎng)成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學生都喜歡上我的課。
四、注重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一踏上教師這個職業(yè)就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先得有一桶水。因此我不斷更新教育思想和知識結構,不斷提高業(yè)務素質(zhì),我還自覺加強教學基本功訓練。此外,還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不斷鉆研《教育學》、《心理學》、新課程標準等教育教學理論和書籍,為適應現(xiàn)代化教學的需要,為學生素質(zhì)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注重在利用多種手段輔助語文教學。它的無窮魅力豐富了語文課堂,讓語文從枯燥無味的語言文中解脫出來,讓學生寓學于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突破口,經(jīng)常在課堂上開展小組競賽活動,課外閱讀競賽活動,成語故事會等,讓積極探究、爭辯,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覺學習和主動學習的優(yōu)勢,讓學生自覺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
(三)狠抓課堂常規(guī)的落實和班風學風的建設。在每節(jié)課上課前,我都比較注重學生課堂常規(guī)的培養(yǎng)和檢查,如果沒有按我的要求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我一般都不急著開始上課,我寧愿不上課也要先把課堂常規(guī)落實好。通過狠抓班風學風的建設,以良好的班風學風,推動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進一步提高。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我所任教班的語文成績,在考試中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績,教學質(zhì)量也達到了要求。今后,還要堅持不懈地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精益求精,大膽創(chuàng)新,積累豐富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