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歷史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案例教學;知識群;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658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6)09-0072-02
案例教學是1870年以美國哈佛大學為代表的許多著名高等學府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增強學生積極進取精神的目的出發(fā)率先推出的。案例教學于20世紀70年代運用于普通教育學。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決策能力,弘揚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滿足時代對人才的需要。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案例教學法在我國高校地理學科也已得到應用。但在實際地理教學中,許多老師明顯地感到無所適從,特別是對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取、案例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及作用感到迷惘,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嘗試運用這一方法,收到較好效果。下面僅對案例教學在地理教學中的實施談幾點體會。
一、案例選取實施的原則
地理案例的選編是實施地理案例教學的基礎和前提,選編地理案例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典型性和針對性原則
當教師為某一教學內容選取案例時,面對的是成百上千的相關地理事件,因此選取教學案例必順要有明確的重點,有清晰的目的。所謂典型性,是指所選取的案例有利于學生得出預期的地理規(guī)律、結論,案例必須反映地理事件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規(guī)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內在聯(lián)系和地理原理。同時案例對學生來說應該是新奇的,應該恰當?shù)芈?lián)系熱點問題,能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趨勢,適應地理的改革和當代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夠為緊隨其后的問題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如有關地理的新聞報道,盡管這些素材也源于現(xiàn)實生活,但它并不是專門為地理教學準備的。如果教師使用這些素材作案例,需要在選擇時充分考慮素材的典型性和針對性,要做適當?shù)募庸ず吞幚?,使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可以達到教學目標規(guī)定的要求。
2內容的豐富和完整性
內容豐富、相對完整的地理教學案例,從開始背景的交代到問題情境的描述都應是相對完整的,有比較豐富的信息,使學生對一個點、一個具體區(qū)域、一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能設身處地地使學生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決策。提供的案例必須真實,來自地理事實,存在著從各個側面分析解釋的可能性。內容的豐富性為學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間。在地理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引用一些鮮活、真實的實例,如在講“人口遷移”問題時,一般教師會把我國溫州地區(qū)到法國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實例作為例子講述給學生,如果把這個例子加工成案例,使其成為一個有遷移背景、具體時間、地點及移民生存狀況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案例的突出特征,形成了一個“溫州城”的地理教學案例。
3情境性和可讀性原則
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案例的情節(jié)、所給的材料和敘述的方法應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讀性是案例教學成功的前提,可讀性強的地理教學案例常能吸引學生閱讀。因為案例的使用者是學生,如果學生對閱讀案例失去興趣,案例就會失去意義,所以案例應有既能令人愉悅又能增加學生學習經驗的價值。案例必須精選。那
種“信手拈來”的案例,地理意義和教學價值均難以符合要求。
二、案例教學實施的方法
與其他教學法不同,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為導向,以探究為基礎的課堂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學生增加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案例教學如果只在素材和內容上引入案例,而在教學方法和思路上沿襲傳統(tǒng)模式,必然進入一種無所適從的兩難境地,難以收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教學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講”和“授”變得不再重要,讓學生自主、能動地探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是教學的核心。所以,案例教學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改變,更重要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轉變,是教師角色的轉換。
(1)開放教學過程。案例教學的一大特色是師生互動、共同參與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教師的主要職責應該是精選教學案例,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以考促學。在案例教學的組織中,教師應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既是組織者,同時也是案例討論的參與者。因為多數(shù)情況下,案例所涉及的“問題”之解決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根本沒有標準答案。而學生集體智慧的結果,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難以預料的解決方略。這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全體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辨,另一方面自己要積極思索,運用“知識群”的相應理論,就學生觀點進行研討。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提升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即所謂的“教學相長”。
(2)學生自主學勻。在案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真正被關注的中心,教師的角色就是喚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積極參與精神,鼓勵學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學習,并進行總結或提煉要點。案例教學中學生在閱讀案例內容、尋找并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表達自己觀點等方面都可以發(fā)揮很大的自主性。采用這種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能最有效地開發(fā)學生的思維潛能,學生能把課程中相互分割的知識點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看到其內在的聯(lián)系,透過表面現(xiàn)象探尋其本質,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最透徹并能靈活運用。
(3)問題的探究。案例教學把教學變成了一種特殊的探究活動,師生共同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圍繞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完成探究內容的確定、解決問題、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過程。整個過程是學生敏銳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提出問題,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地理結論的學習過程。
(4)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案例教學是使用特定案例學習某種原理或規(guī)律的方法。在地理案例教學時,應把原理的學習與實踐的應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滲透,相互支持。
三、案例教學實施過程
首先,提供和呈現(xiàn)地理案例。在呈現(xiàn)方式上,可采用印發(fā)地理文案材料、教師描述、電教手段展現(xiàn)、模擬再現(xiàn)實際情景、學生表演等。在呈現(xiàn)時機上,地理案例可在講解地理知識點時呈現(xiàn),或在某一章節(jié)教學之前或中間呈現(xiàn)。不同的地理內容可選用不同的時間和方式。
其次,分析和討論地理案例。分析案例的關鍵是師生互動,將地理案例的內容與相應的地理知識聯(lián)系起來,揭示地理案例與地理原理之間的聯(lián)系,討論其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教師的職責是啟發(fā)引導、組織調控、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在寬松、自主的狀態(tài)下,運用相關的地理知識,大膽進行獨立思考,積極參與交流和研討,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探索實踐。具體操作方式可以靈活多樣,通過個人準備、小組討論、集體辯論、角色扮演、現(xiàn)場考察等,充分發(fā)揮地理案例教學的功能,提高地理教學實效。
再次,總結和評價地理案例。這是對前一個階段案例教學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師來完成??梢詫Φ乩戆咐懻撟龀鲈u價,指明其中的關鍵性問題,為后續(xù)的地理課堂教學打好基礎;也可以指出學生在分析、討論地理案例中的成績和不足,進行彌補性、提高性講解;還可以啟發(fā)學生在教師指引下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受到更多的鍛煉;或者提出一些發(fā)人深省的問題,促使學生開闊視野、調整視角,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思考。對于部分有典型意義的重要案例,可要求學生在課后撰寫分析評價報告。對于學生獨到的觀點,只要符合教學“知識群”體系的基本原理,就應該給予肯定,而不要強求和教師思路的一致。即使是對基本理論有所突破,只要其思想符合人類思維規(guī)律并自成邏輯,能自圓其說,教師也應該給予肯定。因為創(chuàng)新、進取的精神比一些具體的所謂知識要重要得多。對于學生的案例分析發(fā)言,應以肯定鼓勵為主,其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并進而形成今后的工作習慣和人生哲學。
四、案例教學考核的實施
1.變“單一測試”為“復合測試”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考核評價一般集中于期末。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通常就是該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至于學生平時的綜合素質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業(yè)評價中難以得到真正的體現(xiàn)。因此,要改變傳統(tǒng)的考核模式,變“單一測試”為“復合測試”。具體做法是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以學生平時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現(xiàn)為主,包括案例分析閱讀資料等準備情況、課堂討論的參與度、發(fā)言過程、神態(tài)及表現(xiàn)、觀點的正確性、邏輯的嚴密性以及地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變“靜態(tài)測試”為“動態(tài)測試”
傳統(tǒng)的教學考核模式通常過于注重“靜態(tài)測試”,忽略了學生能力的考核,從而導致學生看重對各“知識點”的死記硬背,忽略了對理論知識進行有效的消化和理解。這樣往往造就了所謂的“高分低能”現(xiàn)象。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學業(yè)評價只是一種提高學生能力的手段,因此,必須對這種靜態(tài)測試方法進行改革,變“靜態(tài)測試”為“動態(tài)測試”。使用案例教學為嘗試把平時完成的課程作業(yè)作為考試成績的一部分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為通過案例研究學習某個地理原理或理解某個地理問題,無須死記硬背,所以可以把學生平時完成的案例研究的課程作業(yè),作為最終考試的一部分。靜態(tài)題占50%,著重測試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情況的掌握和熟練程度;動態(tài)題占50%或更大的比重,主要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能力。甚至也可設計較為簡單的案例,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案例分析,考察學生對“知識群”的綜合運用能力??荚嚨男问娇梢罁?jù)各門地理課程的具體情況,既可閉卷考試,也可開卷考試;既可筆試,也可口試或實際操作。靜態(tài)測試與動態(tài)測試的結合,促使學生由“死學”變?yōu)椤盎顚W”,由死記硬背的機器回歸到具有靈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活生生的人,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力。
總之,案例教學是一種獨特的學習方式值得我們去嘗試和探索,它與其他教學方式一起構成地理教學方法體系。地理課程中的許多內容,特別是人文地理部分,更適合使用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基礎知識的傳授轉移到運用基本知識培養(yǎng)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來,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性,使課堂教學社會化,呈現(xiàn)出開放的特點,這必將使地理課堂教學更具活力,更有魅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新課改 導學案 學生
一、什么是導學案?
所謂導學案,就是課前將教師設計好的包括預習案、探究案、訓練案三者于一體的學案先行下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導學案中的預習案,提前預習教材,對教材有總體的的了解掌握,并把導學案中的預習案的內容給填充完成,課上,同學們通過探究案進行分組討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適時給以點撥、總結。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它是一種能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知識構建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如何設計導學案
(一)、指導思想
“導學案”教學模式很好地處理了素質教育與應試的關系。新課改中明確指出:素質教育不是不要教學質量,而是探討保證教學質量的良好方法和途徑。而“導學案”正是實現(xiàn)了把教學重心從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轉變到研究學生的學法上,教師成了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因為參與了學習,知識與能力得到了提高,自然而然保證了教學質量。
(二)、主要內容
1、根據(jù)課程標準,明確學習目標:在“導學案”的編制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把握了解、識記、掌握、運用等不同層次的目標,另外還要然給學生明確每課的重難點,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做到有收有放。
2、預習本課內容,進行知識梳理。知識梳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基礎知識,同時基礎知識也是整個導學案的核心部分,其中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框架、基本知識點。而對于基本知識點,則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現(xiàn),讓學生在空白處填寫好基本知識,并在課本上進行勾畫,以此強化學生對重要概念、知識關鍵詞等的掌握,如必修一第一課中的分封制、宗法制等。通過課堂教學證明,這樣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能更好的掌握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因為現(xiàn)在教材是“一個課程標準,多個版本”,為了加強對重要知識的理解,再編寫“導學案”時,教師也應吸收其他版本的優(yōu)點,緊扣課標,厚積薄發(fā),整合教材,設計出更優(yōu)秀的教學方案,從而有利于學生的有效學習。最后是讓學生把自己在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寫下來,供課堂解決。并由學生自己寫出思維導圖,有利于對一節(jié)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形成對教材知識的整體感知
3、合作探究,知識升華。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在老師設計一些升華本節(jié)課內容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集體討論,這些問題普遍特點是跨度大,思維含量高,往往會涉及全課,或者跨章越節(jié),也有可能會通過提供的史料來設計一些問題。例如探究分封制的特點時:提供如下史料:
史料一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稱偏焉?!盵注:姬姓為周王姓氏]
――[戰(zhàn)國]荀況《荀子?儒效》
史料二 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
――《孟子?告子》
(1).據(jù)史料一說明,西周分封的對象有什么特點?(2).據(jù)史料二說明,西周時期的天子和諸侯之間是什么關系?進而由學生們討論歸納:分封制的四大特點。這樣使學生能積極的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又培養(yǎng)了他們思考,辯論,綜合概括的能力,很快掌握知識點。同時在講到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這課時,為了讓同學們學會如何判斷一個歷史人物的功過問題,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把課堂設計成為一個法庭:
原告:秦統(tǒng)一后的平民百姓
被告:秦始皇
案情:被告被控于BC221年統(tǒng)一天下后,在十五年統(tǒng)治期間,殘暴不仁,奴役百姓,實在是一個暴君
被告人自辨:在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陪審團:全體學生
如果你是法官,你將如何斷案。
這個小案例的設計,完全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表達方式,在課堂上,同學們熱烈的討論著,翻書,思考,辯論,興趣盎然。并很快將枯燥簡單的知識轉化為自己探究得來的知識,并很快掌握,而且牢固的記住了。
4、當堂檢測,課后訓練。鞏固練習是對一節(jié)課知識的以此檢驗,它可以有選擇題、判斷題、材料題等形式,對于訓練題的設計上,要有針對性、實用性,既要對基礎知識檢驗,又要訓練基本的歷史技能。這樣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張開,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新課的理解。
5、學習心得。導學案最后,要給學生留出學生做小結的地方,以便學生寫出自己的心得和體會,以利于學生自我調節(jié)和提高。
總之,“導學案”的使用能夠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較好的解決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問題,使教學質量得以提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能力有了可靠的保證。并且創(chuàng)設了富有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的熱情參與也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導讀》鐘啟全、崔永、吳剛平
(一)案例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案例教學的教學優(yōu)勢在于可以利用學習的地理知識針對某一個問題可以深入的進行研究與分析,讓學生展開自主討論。學生要想針對某一個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展開自主討論就必須要具備相對應的地理知識,必須要了解解決這一案例所需要的地理知識有哪些,才能夠展開案例分析,這樣就使得學生必須要加強對于課本內容的了解與鞏固,更要理解課本知識所要講述的內容有哪些,其內在含義是什么。例如:在學習地理工業(yè)區(qū)位的選擇時應該注意的問題這一課題,學生首先就要了解對于工業(yè)區(qū)位選擇的限制因素以及有利與工業(yè)區(qū)位選擇的因素有哪些,認識到工業(yè)的布局,通過對于一個工業(yè)區(qū)位選擇的案例分析就可以讓學生對于知識的靈活運用,鞏固了地理知識。
(二)案例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地理課堂案例教學的開展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要對問題自己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對于解決問題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案例教學的開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對于不同的案例分析,促進學生對于問題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案例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地理課堂的案例教學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將整個地理課堂氣氛活躍了起來,因為地理課堂本身就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每一個案例分析都是對于社會上所關注的話題進行討論,這樣學生就會對地理課堂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推動了整個地理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使得學生成為了整個課堂的主人。
二、地理課堂案例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
(一)展示案例,做好案例分析前的準備工作
所謂展示案例就是在課前教師將整個課堂引入到主題中,利用對媒體設備將本堂課所要討論的案例展示給學生,再將本堂課所要進行的案例分析需要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例如:在學習西北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這一課題,通過簡單的圖片引入到整個案例分析中去。
(二)提出案例討論的問題
提出案例討論的問題,教師對于案例分析提出幾個不同的問題,讓學生緊緊地圍繞著這節(jié)課的主體展開案例分析與討論,讓學生自己通過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案例分析中的難題。仍以西北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為例,提出幾個不同的問題:1.西北地區(qū)的氣候特征;2.西北地區(qū)的海陸位置。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案例分析。
(三)開展案例討論,學生開始自主學習
教師提出案例分析的問題后,學生就要開始對于案例進行分析,講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小組進行案例分析,對于案例開展討論。通過討論每個小組要總結出自己小組所討論出來的成果,在案例分析的討論階段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空間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四)進行案例總結,鞏固知識
通過討論,每個小組會總結出不同的結論,讓每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發(fā)言。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總結出對于案例分析的結論,哪些問題仍然需要討論解決,集中大家的智慧去解決問題,從而促進了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能力。最后教師在租出本堂課的總結工作,讓學生對于知識能夠更深的鞏固。這樣就完成了一個案例的分析,提高了地理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結語
一、導學案問題設計要層次化
導學案作為導學的載體,主要是通過問題來體現(xiàn)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這就要求學案中設計的問題要層次化。如何做到問題層次化?即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jù)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徹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如我在設計歷史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這份導學案時,注重問題設計的層次性,我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是怎樣形成的?”對于這個問題,一般層次的學生認真看書即可得到答案。緊接著我又設置了問題:“‘一國兩制’構想是針對解決什么問題提出的?其內涵是什么?”這個問題需要學生看書后思考分析得出答案。之后,還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對于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有何重大意義?”要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需要老師給出相應的輔助材料,結合歷史與現(xiàn)實因素去分析,要領悟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根本目的才行,這個問題對于我校的優(yōu)等生來說也需要些時間認真思考才能得出結論。設計這樣的問題不僅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還使優(yōu)秀的學生從導學案的設計中得到挑戰(zhàn),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二、導學案問題設計要情境化
導學案是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案,編寫導學案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導學案問題的設計要情境化。如何做到問題情境化?即創(chuàng)設的問題要能表現(xiàn)出較強的吸引力,促使學生產生懸念,造就一種主動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領悟知識的奧妙,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我還以歷史必修一第22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為例,我在設計這份導學案時特別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在學案中的課前導讀部分,我引用了元老于右任的詩《望大陸》,讓學生感受作者想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接著設置懸念問題:“于右任為什么思念家鄉(xiāng)卻至死也沒能回到家鄉(xiāng)?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臺灣與大陸的分離?針對臺灣的統(tǒng)一問題,中國政府提出了怎樣的方針和政策呢?”這樣既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于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也為后面分析的有利因素埋下了伏筆。
三、導學案設計中要注重體現(xiàn)所教內容的知識結構
“353學案導學模式”的最大特點是將知識問題化,但卻同時也容易產生一個弊端,即教學內容缺乏整體性,通篇學案在形式上是由一個個的問題組成,很容易造成知識的支離破碎,沒有體系。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導學案的設計中注意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導學案在整個教學內容問題設置前,都先設計一個“自主學習”的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要求學生學習一個新內容,必須首先閱讀教材,梳理知識結構,掌握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去學習。如《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一課,我要求學生在閱讀完課文之后,完成學案中有關本節(jié)課每個子目的知識填空并創(chuàng)建知識樹,這樣既發(fā)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又激發(fā)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第二,問題在布局上要能體現(xiàn)知識結構。導學案盡管是由多個問題組成,但只要注意問題的安排,照顧到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就會避免問題的重復與堆砌。如《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一課,在導學案設計中我依然使用傳統(tǒng)教學中慣用的表達知識結構的方法,即一統(tǒng)一之由――港、澳、臺問題的由來;二統(tǒng)一之策――“一國兩制”方針;三統(tǒng)一之路――港澳回歸;四統(tǒng)一之盼――海峽兩岸關系的發(fā)展。與傳統(tǒng)教學的區(qū)別在于,在這四個標題下都有相應的歷史材料以供學生分析思考相應的問題。這樣,既能做到導學案知識問題化的要求,用問題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同時在問題之間又能體現(xiàn)本課知識結構的整體建構,解決了學生對學案知識感到支離破碎、不成體系的困惑。
四、高中歷史導學案要注意加強培養(yǎng)學生研讀史料的能力
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研究分析史料或歷史材料,從而對當時社會發(fā)展狀況做出分析,得出結論。近幾年新高考試題的命題規(guī)律也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即創(chuàng)設新情境,給出新材料,要求學生理解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我?!?53學案導學模式”教學正好能夠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突出培養(yǎng)學生研讀史料的能力。如《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一課,不論是影響臺灣統(tǒng)一的有利因素,還是不利因素,我都給出相應的歷史材料,或文字或圖片,或一些視頻資料,而不是干巴巴的問題,使學生能有的放矢、有話可說。這樣,既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又訓練了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找到了學習歷史的途徑,也適應了新高考的要求。
縱觀近幾年高考、 不難發(fā)現(xiàn)、 無論是地理單科試卷還是文科綜合測試卷、 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地方自主命題卷、 在大部分主觀試題的命題形式上都體現(xiàn)了“案例導原理” 或“案例導理論的特點、 即要求學生根據(jù)試題中所提供的材料或案例、 運用已學過的地理知識、 地理原理或規(guī)律來分析解決教材中未曾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 這里,舉兩個例子。 ①2004 年上海單科試卷主觀題中的第七大題、 通過提供冰島的一段資料、要求學生分析該國的相關區(qū)域特征(包括冰島的地理位置、地形、巖石成因類型、氣候、洋流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產業(yè)結構、經濟發(fā)展水平、土地利用類型、旅游業(yè)發(fā)展條件、主要城市和能源資源等人文地理特征)。②2004 年“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沿海和安徽等地區(qū)卷”的第 36 題、通過提供中亞平原地區(qū) 20 世紀 60 年代頻發(fā)沙塵暴(“白風暴”)的案例、要求學生分析該地區(qū)河水的主要補給形式及影響因素、外力侵蝕作用、人類的不合理活動導致的結果及形成過程和機理等。 因此,從高考的上述命題形式及其反映出來的命題意圖看,重視地理案例教學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勢在必行的,否則,學生在高考中很難具備這種較高層次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此外,依據(jù)現(xiàn)行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編寫的教材(尤其是人文地理部分和《選修》教材)乃至即將全面實施的與新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相配套的實驗教材中,“原理加案例”或“理論加案例”式內容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因此,實施地理案例教學也是可行的、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地理案例教學的實施過程
根據(jù)現(xiàn)行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編寫的高中地理新教材、在高一(必修)下冊和高二、高三選修教材中,“原理加案例”式內容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但教材中的案例往往只提供一種情境,至于問題的設置需要教師去創(chuàng)造。 因此、教學的任務就是如何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下面,就現(xiàn)行教材高一下冊《7.3 交通運輸網中的點》一節(jié)中分析影響上海港建設的主要區(qū)位因素為例,談談如何實施地理案例教學。
1、呈現(xiàn)地理案例
首先、在上課之前、應該根據(jù)教學目標要求、結合教材提供的上海港背景素材、確定所要討論的問題。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前可預先把案例材料印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 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生動描述,并輔以計算機多媒體手段或網絡環(huán)境方式呈現(xiàn)背景材料,模擬再現(xiàn)實際情境。
補充:上海港區(qū)位案例相關材料
已有幾百年悠久歷史的上海港,位于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心,扼長江入海之咽喉,東臨浩瀚的太平洋,同時又處于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運輸通道的交匯點。 上海港地理位置適中,腹地經濟發(fā)達。 上海港最突出的地理優(yōu)勢是水上交通便利、水陸相連,江海相連。
上海港是我國第一大港、也是世界著名大港口之一。 2000年以來,貨物吞吐量突破 2 億噸大關(位居世界前列),上海物資總量的 60%和上??诎锻赓Q進口物資的99%都通過上海港??梢?上海港在上海乃至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上海港的管轄范圍包括長江口、黃浦江水域和杭州灣北岸水域,港區(qū)總面積達3600km2。 主要港區(qū)沿黃浦江兩岸分布,現(xiàn)有萬噸級泊位 70 個、黃浦江航道水深約為 8—10m。
討論問題設計如下:
①閱讀課本“圖7.15上海港位置”。找出上海港的位置,觀察其主要港區(qū)分布在哪里? 為什么說上海港首先是一個河口港,又可兼作海港?②上海港所處地區(qū)屬于何種地貌,這種地貌對港口建設有何優(yōu)缺點?③長江和黃浦江為上海港建設和發(fā)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④為什么上海港能發(fā)展成為我國第一大港?其有利的區(qū)位因素有哪些?⑤什么是經濟腹地?上海的經濟腹地對上海港發(fā)展有何促進作用?⑥上海市經濟發(fā)展對港口建設和發(fā)展起什么作用?⑦與上海近在咫尺的浦東地區(qū)經濟長期以來沒有得到發(fā)展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⑧對比上海港,鹿特丹港有哪些區(qū)位優(yōu)勢?
2.分析討論地理案例
(1)在簡單介紹港口建設的歷史及我國海洋運輸概況后,引入我國第一大港—上海港的建設,首先呈現(xiàn)中國政區(qū)圖及上海港補充材料,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從水域條件和陸域條件兩方面了解影響上海港建設的主要區(qū)位因素。 然后圍繞小組合作、現(xiàn)場搶答等形式展開問題討論。
(2) 指導學生閱讀“圖 7.15 上海港位置”,得出上海港地處長江口與黃浦江交匯處,主要港區(qū)沿黃浦江兩岸分布,東臨東海,因此它首先是一個河口港,又可兼作海港。
(3) 結合案例材料有關數(shù)據(jù)討論長江三角洲地貌對港口建設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筑,以及上海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三角洲坡度極緩,水流分汊多,泥沙容易淤塞航道),以及長江和黃浦江為港口建設提供的有利條件(為港口提供淡水,并保證船舶入港航道應有的寬度和拋錨所需的空間)。
(4)呈現(xiàn)“上海港的經濟腹地”示意圖,聯(lián)系《4.3 海洋資源(二)》一節(jié)中有關港口建設、經濟腹地及配套設施等內容,分析上海港的經濟腹地是中國經濟最發(fā)達的地區(qū),通過比較長江流域水陸交通運輸條件,說明經濟腹地是港口興衰的重要基礎;聯(lián)系《5.6 工業(yè)的區(qū)位選擇》一節(jié)中寶鋼原料運入、產品運出與上海港交通運輸條件的關系,討論上海港依托上海市這個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和外貿基地,對港口建設和發(fā)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5)指導學生閱讀“圖 7.15 上海港位置”,討論與上海近在咫尺的浦東地區(qū)經濟長期以來沒有得到發(fā)展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由于黃浦江的阻隔,交通不便所致。
(6)最后讓學生對比上海港和鹿特丹港、討論鹿特丹港有萊茵河流量季節(jié)變化小,海港更廣闊、更發(fā)達等區(qū)位優(yōu)勢。
3、總結點評地理案例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 案例教學法 《超重和失重》
新課改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要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體驗科學探究過程中,了解科學研究方法,在不斷研究學習中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有效探索自然,提高理解自然的興趣和熱情,提升學習效率”。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同時要通過正確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有效教學,有效完成學習任務,實現(xiàn)學習目標。教學方法包括教師的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地講解內容,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定不高,參與意識很差。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發(fā)展。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講解各種思考題、討論題,不能使學生在題海中不斷掙扎,要重視實踐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實踐活動,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培養(yǎng),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在不斷研究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采用案例教學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并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中得到有效發(fā)展。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由于高考指揮棒的作用,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高考進行的,教學評價完全依賴于高考成績,在教學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1.現(xiàn)代教學理念缺失。
在物理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很努力地研究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研究高考熱點問題,對于高考的常見題型爛熟于心,他們的腦海中積累了大量的經典高考試題。教師信手拈來,用于課堂教學,可以說,這些教師都是很優(yōu)秀的,在學生眼中,他們是天才教授,是教學名師。但是如果我們對學生的聽講情況進行仔細分析,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就會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這些教師好像是權威,是所有學生仰視的對象,學生對他們言聽計從,認真地跟著教師走,聽高考題,做高考題,課下,學生又埋入題海,不停做題,不停參加形式各異的模擬考試,學得很累,但在高考中卻有很多學生名落孫山,不能考入理想的院校。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教師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有缺失,只是一味地進行課堂講解,引導學生做練習,學生的主觀參與意識很差,不能認真研究物理規(guī)律,在盲目聽講做題的過程中,學生成了學習的工具。學生的個性被抹殺,創(chuàng)造能力被埋沒,興趣、愛好和探究自然、理解自然的精神被剝奪。在高考形式內容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各種創(chuàng)新題型在高考試題不斷出現(xiàn),學生就很難有效應對高考,學生的成績和努力并不成正比關系,這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教學技能單一。
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更好地講解各種知識點,使學生有效思考,對學生進行積極啟發(fā),教師需要掌握多種教學技能,并能夠針對不同情況進行選擇性的應用。對于傳統(tǒng)課堂而言,教學技能是相對單一的,尤其是對于剛從事教育事業(yè)的青年教師而言,他們很少考慮到教學技能的有效應用問題,在教學中一味地應用講解法解決問題,教學技能單一,甚至出現(xiàn)所用教學技能與所講授知識點不匹配的情況,教學效果就受到極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教學技能包括導入技能、提問技能、展示技能、變化技能、論說技能、反饋技能等,教師合理選用教學技能,才能獲得教學的有效發(fā)展。
二、使用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是把自然事件中的部分真實情境引入課堂,使學生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判斷,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有效發(fā)展物理素養(yǎng)。案例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究自然、理解自然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而不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可以提高學生的技能,使學生在寬松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不斷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驗技能;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有效克服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xiàn)。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具有發(fā)言權和動手實驗的權利,培養(yǎng)物理學習的積極情感,樹立科學探究態(tài)度,形成積極心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應用多種方式解決問題,這對于解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三、以《超重和失重》為例探究案例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案例教學是一種高效、科學的教學方法,在促進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提高各種技能、豐富情感體驗、提高認識等方面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應當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踐行。我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對于案例教學方法的應用進行了如下探究:
1.引入試驗案例,教師做實驗演示,學生做分組實驗。
教師可以先通過引入兩組實驗案例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生活案例1:一個在側面靠底部開一小孔的塑料瓶,用手按住小孔,裝入適量的水。當瓶子處于靜止在狀態(tài)時,放開手指,誰就從小孔流出來。當手放開時,讓瓶子從高出自由落下,當瓶子在下落的過程中,水并沒有從小孔中流出。
生活實例2:一個重錘上綁上一根細線,慢慢拉起細線,細線能夠承受住重錘的重量,但如果在此時讓重錘做向上的加速運動,細線立即就斷了。
教師演示實驗內容后,引導學生分組完成實驗,內容如下:
彈簧秤上掛上鉤碼,靜止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等于鉤碼所承受的重力;當突然向上拉彈簧秤時,使鉤碼向上做加速運動,彈簧秤讀數(shù)大于鉤碼所受的重力;當使鉤碼向下做加速運用時,彈簧秤讀數(shù)小于鉤碼所受重力;當放開手時,彈簧秤和鉤碼做自由下落,彈簧秤讀數(shù)為零。
2.針對實驗案例,開展小組討論活動。
在教師試驗和學生實驗后,學生好奇心都能得到有效調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實驗現(xiàn)象,并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對剛剛師生做的三個實驗做探究分析,學生討論后,推出一名學生代表發(fā)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小組之間展開討論,研究問題。當思維受阻時,他們會積極地通過學習課本內容的方式尋求答案,學習討論之后,需要形成共性答案,共同撰寫實驗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有效鍛煉。
3.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全班討論。
在小組代表對本小組的討論情況進行陳述后,可以引導學生在全班之間對各小組的陳述情況進行討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扮演好“主持人”角色,引導學生充分討論是重要的內容。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建立一個考核體系,對于課堂上積極發(fā)言、勇于表現(xiàn)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表揚和肯定,以此方式調動全班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在班級討論中,教師要防止個別善言的學生滔滔不絕地講,即使遇到物理天才,也要使之注意發(fā)言的時間,盡量通過問題引導大多數(shù)學生深入思考問題,使學生之間有效溝通,解決問題。這樣,通過有效討論,全班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就本節(jié)教學而言,通過充分討論要能使學生認識到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時,處于超重狀態(tài);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時,處于失重狀態(tài);物體做自由落體時,處于完全失重狀態(tài),使學生形成正確認識。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式是實施案例教學。教師要重視案例教學,使學生在對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中,有效積累知識,提高探究能力,使物理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案例教學法的內涵
案例教學法(CaseStudy)最早于1870年由當時擔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的克里斯托弗?哥倫姆布斯?朗道爾(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教授創(chuàng)立,他在《合同法案例》一書的前言中說道:“被作為科學的法律是由原則和原理構成的?!恳粋€原理都是通過逐步的演化才達到現(xiàn)在的地步。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通過眾多的判例取得的發(fā)展道路。這一發(fā)展經歷了一系列的案例。因此,有效地掌握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徑就是學習那些包含著這些原理的判例。
我們對案例教學法有這樣的理解: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基于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xiàn)場”,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2、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施
案例教學在化學課教學中的實施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2.1展示案例――閱讀感知階段
展示案例可以在課前或課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師導入了“主題”之后進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種多樣:(1)給每個學生發(fā)放文字材料;(2)運用投影儀將案例投射到屏幕上;(3)播放案例錄音;(4)教師或學生生動形象地描述案例;(5)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案例;(6)將案例化為劇本,進行角色表演等。以上方式可以兼而施之,但不管使用何種方式,教師應盡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圍,讓學生盡快地進入案例情境之中,從而充分感知案例,為后面的“分析”與“探究”做好準備。
下面以高中化學 第四章第二節(jié)“海水中的元素―氯”為例具體加以論述。
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氯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氯氣的欲望,同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氯氣的性質,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用了這樣一個案例――來自BTV-7生活頻道的一段視頻,其中主持人報道說一個家庭主婦在清潔廁所時使用了84消毒液,但還嫌不夠干凈,又使用了潔廁靈,結果造成主婦中毒,送往醫(yī)院急救。這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很自然地過渡到了第二階段。
2.2設疑問難――引發(fā)思考階段
學生“進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師應立即設疑問難,要求學生剖析解惑。教師的設疑,不宜將所有的問題一次全盤拋出,而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達到“誘敵深入”之目的。否則學生難免產生厭煩情緒,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師設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兩個基本任務:(1)巡回檢查,了解學生自主探究的情況,進行個別指導,并對學生探究的進程、課堂紀律等進行“微觀調控”。(2)指導學法,如指導學生選擇分析問題的角度、指導學生把握主題、指導學生理解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指導學生系統(tǒng)地闡述問題等等。為后一階段的討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上述案例,教師拋出的問題是:為什么84消毒液和潔廁靈(含硫酸)不能混合使用?隨后圍繞問題教師利用以下自制儀器,讓學生分組完成探究性實驗:首先在四周的五個孔內分別放入干紅紙、濕紅紙、藍色石蕊試紙、8滴氫氧化鈉溶液、4滴硝酸銀溶液,然后在中間的大孔內快速滴入8滴84消毒液和6滴稀硫酸,立刻將盒蓋蓋上。讓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
通過設疑,學生的思維積極性被極大的誘發(fā)了,他們認真地做著實驗,詳細記錄實驗現(xiàn)象,努力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
2.3指導探究――小組合作階段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得了個人關于案例問題,即“84消毒液和潔廁靈不能混合使用”的見解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這一階段為每個學生提供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認識、見解的機會,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體的潛能,培養(yǎng)合作的精神。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小組討論的效益,小組的規(guī)模應以4-6人為最佳,成員輪流擔任組長,組長負責協(xié)調關系、記錄討論內容。討論中要求小組每個成員都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討論、修正、補充,具體的做法不拘一格。為使討論充滿活力,更好激發(fā)小組成員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可以允許意見、見解有沖突、紛爭,無須非達成共識不可。在這階段,強調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合作,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空間。
2.4班級交流――歸納整合階段
班級交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全班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是小組討論的延續(xù)與深入,主要任務是解決小組討論階段遺留的有爭議的問題,一方面,使學生的思維火花再一次閃光,并發(fā)生碰撞。另一方面,通過交流,鞏固和強化大家已達成共識的知識、觀點或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它的主要意義在于:(1)尊重和肯定每個學生及每個小組集體自主探究的成果,給學生展示自己、欣賞自己的機會,從中獲取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進取心和創(chuàng)新精神。(2)學生可以進一步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這一階段的討論,教師要力保其沿著預期的軌道運行,把討論引導到問題的解決上去;這一階段的交流,要力爭班上每個學生都有一次發(fā)言的機會,切實做到有效參與。
上述案例中,教師在組織全班學生討論時,針對各組學生匯報的實驗現(xiàn)象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教師在黑板上設計了如下板書:
目的很明顯,就是幫助學生由表及里,深入認識氯氣的性質。
一、“導學案”的編制
“導學案”教學模式起于學案的編制。如何根據(jù)認知理論、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課程標準,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物理知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物理思維,學案的編制就顯得尤為關鍵。
(一)導學案內容服務于教學內容。按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導學案”的編寫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對課時的內容、時間的把握上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做到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對于不同教學內容學案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對“雙基”內容的課時,設計時要將物理概念、規(guī)律、公式的建立過程、物理意義、成立條件、應用方法、單位等體現(xiàn)出來;在學習技能上,通過學案指導學生從相關信息中抽取知識點及關鍵詞,找出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練習側重于對概念內涵的理解。對實驗探究為內容的課時,學案編寫時側重通過學生預習,弄清楚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要觀察的現(xiàn)象、實驗注意事項、數(shù)據(jù)的處理等,練習側重于實驗步驟、數(shù)據(jù)處理及注意事項,使學生熟記這些內容,進一步理解實驗原理。
(二)導學案結構體現(xiàn)認識規(guī)律。導學案從結構上應包含以下板塊:①課前預習引導板塊;②歸納整理知識板塊;③檢查學習效果板塊;④學生自學的疑問板塊;⑤評價板塊。上述板塊反映了認知過程的層次性、漸進性,從而使“導學案”表現(xiàn)出一條明晰的學法線。
(三)導學案各板塊的內容及作用
1. 課前預習的引導部分要詳細列出要求課前閱讀的書目、頁碼,這一節(jié)內容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以及閱讀后要回答的基本問題或習題,使學生明確任務和目標,減少預習的盲目性,使預習在主線上有目的地進行。
2. 知識的概括和梳理是“導學案”的核心,是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的基礎。在“導學案”上要求學生通過預習,將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概括、整理、歸納,理清內容的邏輯關系和脈絡,完成對該節(jié)知識的建構,并將梳理的知識按邏輯關系書寫于學案規(guī)定的留白處,可以節(jié)省學生抄筆記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參與思考。
3. 針對性較強的練習是學生自我評價、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的主要標準之一。練習的編寫要針對本節(jié)的內容和層次,采用填空、選擇題的形式,課堂及時檢查,及時反饋,是教師把握課堂效果的主要武器。練習難度起點要低,要求包含部分顯性的問題,讓每個學生認真預習之后就能做,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主動預習的臺階。然后循序漸進,讓練習難度有層次感,要讓優(yōu)等生看到挑戰(zhàn),中等生看到激勵,學困生看到鼓勵。
4. 學生自學產生的疑問要及時記錄,以免忘記,有的疑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就可以解答,解決不了的就要提出,等待教師點撥。
5. 評價板塊要設計有效的量規(guī)和檢查表。檢查表可以讓學生根據(jù)量規(guī)來了解教學目標、技能培養(yǎng)目標,根據(jù)描述語知道等級層次要求,使之自主學習、交流等各種學習活動有規(guī)可循,同時也是自我反思的依據(jù),是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的依據(jù)。量規(guī)和檢查表要視教學目標及時調整。
(四)控制學案的篇幅。導學案的內容不宜太多,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成果展示,質疑與析疑、課后的作業(yè)、反思及評價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不能編制過多習題而使學案變成習題集,讓物理學習負擔極重而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只有精選內容,才能使學案集預習、課堂筆記、作業(yè)于一體,真正做到低負擔高效率。
二、“導學案”的實施
(一)要合理建立學習小組。小組內組員基礎不能相差太遠,這樣才能讓整個小組活動易于形成討論、研究的氛圍,而不是由部分學生包攬學習活動??茖W的分組使各小組實力上旗鼓相當,形成良性而有效的競爭機制,再加上適當?shù)募畲胧湍茏屓嘈纬闪幧嫌蔚木置???梢姾侠矸纸M、形成小組的學習動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決定“導學案”課堂模式成效大小的關鍵。
(二)形成固定的學習節(jié)奏
第一步,課前自主學習,給予自我評價。教師提前一天將學案發(fā)給學生,學生按學案的要求認真預習課本上的內容,梳理知識,書寫在指定位置,在備注處列出不理解的詞句,需要別人幫助的問題,并對應學案上的評價方案對自主學習予以評價。
第二步,小組合作,互助研討,給予小組評價。課堂的前10分鐘,學習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討論各位同學學案上知識梳理的優(yōu)缺點、互相核對習題答案,互相解答同學的疑問,并將無法解決的疑問列出來,并由小組成員給予小組評價。
第三步,課堂展示,給予教師評價。由學生展示自己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或解題方法。由于學生展示的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結果,教師可以有效地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和存在問題,對下一步的教學和學案的改編提供了事實依據(jù),并可以作出形成性評價。
第四步,質疑與析疑,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給予形成性評價。由學生自由提出疑問,自由討論,自由發(fā)言解答疑問,學生無法解決的疑問,留待教師講解本節(jié)知識后再思考解析,根據(jù)學生的活動表現(xiàn)予以形成性評價。
第五步,教師點撥。教師可以就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認知中存在的概念理解偏差,知識建構中存在的銜接問題,予以糾正點撥;也可以就質疑與析疑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無法解決的問題、解決方法欠佳的問題予以點撥;亦可以就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給予課堂學習情緒上的點撥;還可以就不同角度理解問題或是引導學生用前知解決后疑的學法點撥。因為課上有些學情課前不可預知,需要教師具有極強的觀察能力、隨機應變和臨場發(fā)揮的能力,隨時根據(jù)前四步調整教師的點撥,以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安全教育;有效策略
引言
高中物理課程是觀察性和操作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在實施其教學活動的過程之中,我們必須重視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在現(xiàn)今的一些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他們仍是以老師為主,仍是重視物理的理論知識的填鴨,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忽視了學生物理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不利于學生物理素養(yǎng)的發(fā)展。究其因,主要是部分老師認為學生自己去做相關的物理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存有安全隱患;另外就是學生自身的問題,他們缺乏應有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他們在進行物理實驗或操作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引起安全方面的問題,這不但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還能給學生造成身心方面的傷害。學生,他們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每個家庭的希望,現(xiàn)今各個學校對安全教育已經提升到了“一級戰(zhàn)備”地位,成了學校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關系到社會、學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對此,這些老師看起來在思想上已經重視,可忽視了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也使學生的知識學習僅僅滯留表面,這種做法是不妥的。筆者認為: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在高中物理教學時,我們應有機地滲透安全教育,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同時讓他們掌握一些必備的安全錯誤,規(guī)范他們物理實驗的操作習慣和行為,促進高中物理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充分認識高中物理教學中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隨著現(xiàn)今社會的發(fā)展,課改也與時俱進,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質量也成了教育教學的重中之重,教與學的質量不但體現(xiàn)在學生物理素養(yǎng)的提升上,而且體現(xiàn)在物理教學的安全性上。物理實驗和操作是學生獲得體驗、習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更是他們親歷知識的形成、發(fā)展的過程。但在物理實驗與操作中,學生實驗的規(guī)范性、操作的有序性等直接影響到實驗是否成功,是否安全。就此,很多學生對它的重要性沒有認識清楚,雖然他們有著探究知識的沖動,他們敢做,但在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觸電、爆炸等安全事故,這就會給他們帶來無盡的傷害,會威脅他們的生命健康,嚴重的時候還能造成火災,如此傷害的面積更大、更危險。所以,將安全教育有形地滲透到高中物理教學之中,就顯得非常必要了。事實證明:也只有對學生進行了相關的實驗安全知識的教育和相關的安全保護措施的培訓,才能使他們懂得如何規(guī)范地進行實驗操作,知曉如何應急,從而確保學生安全獲得物理知識,提升學習質量。
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機滲透安全教育的策略
安全重于泰山,加之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時期,心理不成熟遇事不冷靜易沖動,所以,安全教育應作為我們高中物理教學中一項基本、常態(tài)的內容,這也是人才教育的根本保障,應貫穿于平時的教學活動之中。高中物理作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必須全面落實安全教育,讓學生始終把安全牢記在心。1.切實提升學生對物理學習過程中安全問題的認識筆者認為:在高中物理教學的實踐操作過程中之所以會發(fā)生一些安全事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部分教師和學生在思想上不夠重視,特別是對安全教育的認識和落實不重視,也導致了學生對安全的認識不足、不夠,進而給物理教學帶來安全隱患。所以,我們應該增強教師自己對安全教育的認識,同時向學生傳播科學的安全常識和知識、規(guī)范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的各種行為。比如在教學“測定金屬電阻率”這個知識點時,我們在課中可以先向學生介紹電的危險性,對有關測定金屬電阻率的操作步驟和過程以及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的細節(jié)和事項做詳盡的說明。接著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給學生視頻展播“測定金屬電阻率”實驗的操作步驟,展播不規(guī)范的實驗操作行為以及由此帶來的嚴重事故和后果,增強學生在物理操作實踐中的安全意識,使他們牢記安全操作的規(guī)范并落實在行動中。2.教師應明確自己的安全責任,緊繃安全這根“弦”在現(xiàn)實的學校教育和學科教學中,極少部分教師由于受到“嚴師出高徒”的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他們?yōu)榱吮WC自己的教學質量,而忘記了師德規(guī)范,采取了一些極端的措施,如體罰學生、言語打擊學生,使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導致了一些好面子和自尊心強的學生干出蠢事和傻事。筆者認為,在高中物理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學校必須明確物理教師課內外的安全職責和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責任,檢測相關的安全教育制度的落實情況,要求教師堅決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去諷刺和挖苦學生;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尤其實驗的操作過程中不得離開崗位,在安全問題上多長一個“心眼”,能及時發(fā)現(xiàn)安全隱患并做好排除工作。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在具體的高中教學中必須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首先,按照要求做好實驗的準備工作,對實驗所需的藥品、器材等做好課前檢測,同時自己先進行實驗,做好安全問題應急預案,確保劣質、已損的器材不進入課堂。其次,作為教師必須對實驗的內容、步驟進行整理;課中,在學生實驗前,詳細講述和演示操作的步驟,同時提出應注意的安全事項,如不要接觸一些低壓的帶電體,不要接近高壓的帶電體,堅決不能可以用身體觸及帶電電器的損害處和處,不用濕手接觸電開關,告知他們應急的預案,要求學生進行復述;課中,在學生實驗時,我們一方面要做好實驗的指導工作,幫助學生解決知識學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另一方面,要對學生的實驗進行全程監(jiān)控,發(fā)現(xiàn)不良苗頭,及時糾正,確保學生的學習和身體的安全。3.營造安全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和氛圍高中物理,它是一種應用型的課程,物理的問題是貫穿教學全程的主線。高中物理實施問題教學法,其根本宗旨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能力,而它依靠大量的物理實驗。有關實驗的安全,除了教師的教導外,我們還可以利用“環(huán)境育人”,良好的安全環(huán)境和氛圍也是開展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只有把學生置身于安全教育的環(huán)境中,才能更好地保證物理教學的安全和質量,使學生在安全的課堂習得知識。比如在實驗室里,我們可以張貼安全提示語、安全注意事項和發(fā)生安全事故是如何逃生等。再如,在相關知識的教學時,一定要預先置留安全的時空等,如教學高中物理“平拋運動”時,我們必須讓學生知道這需要足夠的空間,否則容易受傷。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安全的氛圍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空余的時間給學生作安全方面的講座,進而為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習質量保駕護航。
結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特別是物理實驗操作,我們一定要將安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結合物理教科書中的具體內容,進行有效的滲透,使學生在正確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掌握安全知識,提升他們自我防范的能力,規(guī)范他們的學習行為,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高菊杰.寓安全教育于物理教學之中[J].中學物理,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