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交網站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繼Facebook后出現了很多社交網站,國外學者們紛紛對這些社交網站展開研究。他們的研究主要分為認知和行為兩個方面。但是與改變用戶的認知相比,改變行為更容易減少使用社交網站產生的消極影響。所以文章主要從行為方面分析國外社交網站。
一、社交網站使用行為的前因變量
社交網站使用行為的前因變量有用戶的性格、情緒和動機。Facebook用戶傾向于更外向、自戀和社會孤獨。其余的性格特征(社會比較導向,自尊,自我不確定,自我意識)影響個體在Facebook上的社會比較行為頻率 。除了抑郁,孤獨和焦慮情緒與社交網站使用有關系。體驗到高水平孤獨的個體與Facebook沒有太多的情感聯系,但是他們的確使用Facebook作為與其他人聯系的一種資源。焦慮的個體使用Facebook,既預示著他們與Facebook有情感聯系,也預示著他們使用Facebook作為與其他人聯系的一種資源 ??鞓敷w驗和有用性對于社交網站上的個人信息自我揭示有積極影響 。
二、社交網站使用行為的結果變量
社交網站使用行為的結果變量有用戶的自尊、自戀、情緒等。社交網站的活動幫助個體積極發(fā)展。在自尊水平上,社交網站的使用會導致積極的自我評價;在自戀水平上,不同的社交網站對用戶自戀水平有不一樣的影響 。在Facebook上長時間進行社會比較的個體,更容易認為其他人更快樂,且更加不同意生活是公平的 。自我揭示水平高的個體對于Facebook的滿意水平也越高 。與真實生活相比,個體在Facebook對于消極情緒更傾向表現積極和表現更好的心理幸福感 。對于高社會焦慮人群,Facebook社會支持解釋主觀幸福感水平的顯著增多 。那些在過去兩個星期使用社交網站越多的個體,他們的生活滿意水平在兩個星期后明顯下降 。
三、使用者的人口社會學特征
個體的人口學特征包括年齡、性別和國籍。年紀大的人更喜歡通過社交網站從事家庭活動 。女性在社交網站上的活躍程度明顯高于男性 。美國大學生比韓國大學生在網絡構建中更寬容 。社會學特征包括身份、文化和年份。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站主要為了娛樂,而無家可歸的成年人使用社交網站主要為了交流 。在社交網站上集體主義文化和內向的個體與其他個體比較,他們揭示最不真實和與關注者最相關的信息 。2006年到2009年,青少年在My Space. com的揭示公共可得個人信息內容的本質有顯著變化,且青少年在他們分享內容和與誰分享上有越來越挑剔和謹慎的趨勢 。
四、結論
綜上所訴,我們可以得出三個結論。首先,近幾年,社交網站的因果關系研究引起國內外學者們的廣泛關注。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存在,使到他們在社交網站方面的研究不同。中國現在的社交網站層出不窮,而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特別是移動社交網站的使用。因此與以往任何時期相比,學者們有必要研究社交網站與用戶的關系。其次,社交網站本身的特點使到國內學者們對它的研究困難重重。社交網站不同于學者們以往研究的某種心理和行為,它是作為一種產品出現的。所以學者們在研究社交網站時,應該注意社交網站使用對象的選擇。最后,雖然國內社交網站出現時間不長,但是它在用戶中產生了種種不良結果,例如不法分子利用社交網站行騙,用戶信息被泄露等。相反,國外成功地避免諸如此類的問題。為了建設一個和諧,健康和誠信的網絡環(huán)境,學者們要努力發(fā)現這些問題背后的原因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Lee,S.Y.How do people compare themselves with others on social network sites?:The case of Facebook[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4,(32).
[2]Russell,B.C.,Randall,E.O.,Brian,K.M.,&Crystal,D.O.Loneliness,anxiousness,and substance use as predictors of Facebook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3,(29).
[3]Jelenchick,L.A.,Eickhoff,J.C.,&Moreno,M.A."Facebook Depression?" Social Networking Site Use and Depression in Older Adolescents[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13,(52).
[4]Gentile,B.,Twenge,J.M.,Freeman,E.C.,et al.The effect of social networking websites on positive self-views: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
[5]Chou,H.T.G.,&Edge, N.'They Are Happier and Having Better Lives than I Am': The Impact of Using Facebook on Perceptions of Others' Lives[J].CyberPsychology,Behavior & Social Networking, 2012,15(2).
[6]Whitney, P. S.,&Kirsten,T.L.B.Self-disclosure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with Facebook[J].Com- 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2).
[7]Qiu, L.,Lin,H.,Leung,A.K.,et al.Putting Their Best Foot Forward: Emotional Disclosure on Facebook[J].CyberPsychology,Behavior & Social Networking,2012,15(10).
[8]Indian,M.,Grieve,R.When Facebook is easier than face-to-face:Social support derived from Facebook in socially anxious individual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4,(59).
[9]Kross,E.,Verduyn,P.,Demiralp,E.,et al.Facebook Use Predicts Declines i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Young Adults[J].PLoS ONE,2013,8(8).
[10]Andrew,F.T.M.&Jeong,H.S.Who does what on Facebook? Age, sex, and relationship status as predictors of Facebook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
[11]Moore K.,&McElroy J.C.The influence of personality on Facebook usage,wall postings,and regret[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
[12]Kim,Y., Sohn,D.,Choi,S.M.Cultural difference in motivations for using social network sit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Korean college studen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 27(1).
[13]Rosanna,E.G.,Nicole,L.M.,&David,E.P.The homeless use Facebook?!Similarities of social network use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homeless young adul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3,29(1).
[14]Chen,B.&Marcus,J.Students' self-presentation on Facebook: An examination of personality and self-construal factor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28).
關鍵詞:社交網站;廣告;人文關懷;人人網
中圖分類號:F71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2)10-0042-03
近幾年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給人類的人際交往模式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社交網站的出現使得從人機對話變?yōu)槿寺摼W,從虛擬世界的交流變?yōu)榫€上線下聯通交流,這種深刻的變革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而在國外社交網站鼻祖Facebook試水之后,各種類型的社交網站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不僅滿足了人們的交流需要,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商業(yè)效益。從國外的Myspace,到國內的人人網、開心網,以及基于國內最大聊天工具QQ平臺的QQ空間,都擁有巨大的用戶群,而這樣巨大的商機人人網早已察覺到。因此它抓住有利的市場條件,將廣告投放在網站之中。人人網利用用戶對網站的依賴性,加強廣告對用戶的影響,與傳統廣告相比,社交網站的廣告更強調雙向的互動式傳播,注重用戶反饋信息;同時,發(fā)揮用戶主觀能動性和個性,通過用戶本身來創(chuàng)造廣告價值,而非網站本身。這就是社交網站廣告人文關懷的基本特點。
一、人文關懷的定義
人文關懷,一般認為起源于西方人文主義傳統,其核心在于肯定人的價值。人文關懷要求人的個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關懷人的精神生活等。
具體來說,包括以下涵義:一是除了注重人的物質存在方面,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內容;二是承認人無論是在推動社會發(fā)展還是實現自身發(fā)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主導地位;三是承認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統一、作為手段和目的的統一;四是尊重人的主體性;五是關心人的多方面、多層次的需要;六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1]。
西方人文思想中強調以人為本,在當今的社會中,運用廣泛。特別當下強調和諧社會發(fā)展,更加離不開對人文關懷的真正實踐?,F代社會的發(fā)展已經不是以“神”為核心,不再強調存天理、滅人欲,尊崇以命理、宿命論的思想為主導,而是強調人的全面發(fā)展和“事在人為”,強調人對社會、世界的推動作用。當然這是宏觀層面上的。具體來看,在平時我們?yōu)槿颂幨轮?、人際交流時,都講求與人和睦相處、講求“溫情”?!盎ブ?、“愛心”、“和諧”這些經常聽到的詞匯也正是體現了人文關懷。總之,人文關懷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來講,都要求把“人”放在第一位。
二、社交網站人文關懷廣告的具體表現——以人人網為例
社交網站(SNS)廣告的發(fā)展,越來越體現著人本思想,將人放在第一位,將用戶感受作為主導,注重人的主觀能動性。互動式傳播、植入性廣告、軟廣告形式的成功進入,使得社交網絡變得更加人性化。
社交網站(SNS)廣告的人文關懷,筆者認為指的是社交網站的廣告充分尊重用戶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具有這樣一種特點——即對用戶在廣告?zhèn)鞑ミ^程中地位的充分尊重,注重發(fā)揮用戶的個性,強調用戶在網站中的自我表現和個人價值。具體表現為將廣告融入網站內容,讓用戶自覺選擇和接觸廣告;利用互動式傳播,使用戶對廣告的感官體驗強度加大和體驗加深,使用戶主動、積極參與互動,且互動效果較高。另外,對廣告或者網站的黏度也較一般門戶網站高。
社交網站(SNS)廣告多種多樣,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體現著人文關懷,下面本文將以人人網為例,通過其所具有的各類組件中與廣告相關的內容,闡述社交網站(SNS)廣告人文關懷的具體表現。
(一)游戲應用中內容元素與廣告的深度結合
就目前來看,國內各大社交網站的游戲應用非常多,因此植入廣告也普遍存在,以人人網為例,2009年在開心農場中對于“樂事薯片”的植入、2010年在陽光牧場中植入“純果樂”果汁廣告,都帶來了不錯的廣告效果。
那么它的人文關懷體現在何處?筆者認為,在游戲應用中,人人網通過將廣告與游戲中的內容相融合,讓用戶把接收廣告、閱讀廣告或者了解廣告作為游戲娛樂的一部分。
在游戲內容上的“無縫”對接,是廣告主對用戶能夠在游戲中以較高效率接觸廣告的關鍵。廣告植入游戲內容前,必須找到與游戲內容類似點或者符合廣告產品特征的切入點,才能讓植入式廣告有良好的執(zhí)行力。例如,“純果樂”果汁廣告與陽光牧場的結合就是果汁來源于水果,而用戶在陽光牧場中可以通過種植“純果樂”的水果,獲得虛擬果汁。游戲內容與廣告的深度結合,是植入式廣告的最大特點。
(二)游戲應用注重用戶的感官體驗
用戶的感官體驗是廣告執(zhí)行力的重要體現,社交網的廣告人文關懷加強了用戶對游戲的每一步操作中所蘊含的廣告體驗的高度自覺性和黏度。
游戲應用中的植入式廣告可以說是社交網站(SNS)廣告人文關懷的典型代表,它將人的主觀能動性擺在了第一位,一切都由用戶自覺、自主感受,因此,其獲得的廣告效果較其他形式廣告更加突出。
社交網站的廣告并沒有刻意向用戶宣傳產品具有哪些優(yōu)點,而是利用用戶的自覺體驗,這樣比傳統的宣傳方法來得更為深刻。人人網在開心農場植入“樂事”薯片的廣告,其注重用戶的感官體驗就體現在讓用戶通過“虛擬勞動”來體驗“樂事”薯片的天然土豆,用戶通過這樣的體驗之后,會產生對“樂事”薯片純天然、美味等,甚至無化學農藥殘留的感觸,用戶在娛樂的同時,也對該品牌形成了良好印象。
1 垂直細分社交網絡信息特點
1) 垂直細分社交網絡以特定的專題領域為目標,發(fā)揮專業(yè)化特點,能滿足不同人群的各種需求;2) 社交網絡信息中80%是非結構化數據,即:各種格式的文本、圖片、XML、HTML、各類報表、圖像和音頻/視頻信息等;3) 社交網絡中的節(jié)點往往代表多種不同類型的實體、不同類型的實體之間存在的關系類型不同,即“多模”性;4) 不同社交網站的信息存在異質性[1,3-4]。
本體(Ontology)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確的形式化規(guī)范說明[2]。針對垂直細分社交網絡信息特點,引入專業(yè)領域的本體,通過提供機器可理解的信息,規(guī)范信息的建模與存儲,并為社交網站中的信息共享及網站間的協作提供幫助。
2 音樂論壇社交網站信息建模與存儲
垂直細分社交網絡的領域特征強,以音樂論壇類社交網站為例,如:百事高音樂論壇(http://bbs.besgold.com)現有會員118萬人,分論壇、群組、家園、上傳等板塊;清風音樂論壇(http://bbs.breezecn.com)有會員52萬多人,有音樂交流、朋友圈等板塊。這些在線音樂論壇具有明顯垂直細分社交網絡的特征:主題單一、音樂價值鏈完整、專業(yè)性強、活躍會員的關系穩(wěn)定。因此,建立音樂論壇社會網絡信息的本體OMSN(Ontology for Music Social Network)[5],通過恰當定義論壇用戶以及各個主題之間的社會網絡關系,設計易于存儲的數據模型。
2.1 信息特征分析
音樂論壇中形成主題社會網絡和會員(用戶)社會網絡。1) 會員(用戶)社會網絡蘊含著具有相近興趣愛好的用戶群體,可用RDF三元組表示:(member A,member B,relation Value),含義是:“member B”回復或者引用“member A”的次數是“relation Value”;如需要用戶的權威度,可通過記錄出度、入度,再結合精華、威望、級別值等表示。2) 論壇中的關鍵用戶是論壇中影響力大的會員,關鍵用戶發(fā)起的話題或者關鍵用戶關注的主題一般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往往會引起論壇其他會員的共鳴。通過主題社會網絡分析可通過找尋關鍵用戶發(fā)現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時下熱點主題群。
2.2 音樂本體設計
FOAF(Friend-of-a-Friend)和SIOC(Semantically-Interlinked Online Communities)是使用廣泛的本體框架,具有共享應用的基礎??山柚@些本體進行音樂論壇中用戶信息的建模。采用FOAF本體描述論壇中人的概貌信息,SIOC本體分兩部分:一是記錄論壇內容;二是記錄FOAF等詞匯間的映射關系。部分本體詞匯如表2所示,音樂論壇的本體結構如圖3所示[5]。
2.3 信息存儲設計
使用關系數據庫存儲OMSN本體,如表2,表3所示。
3 結束語
本體可表示網絡間需要共享的計算機可讀的信息,通過建立共享的垂直細分社交網絡本體可針對不同專業(yè)領域完成共享信息的建模存儲。通過設計的OMSN本體,完成音樂論壇類社交網站中部分信息建模及存儲,但對于社交網站中動態(tài)變化信息(如:在線用戶的變遷、信息的更新等)的處理還不完善,這將是下一步需研究的工作。
參考文獻: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Mining. Washington USA: IEEE Computer Society,2009:47-52.
. Proceeding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0:95-99.
. Journal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10,35(3):383-413.
課題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義
互聯網產業(yè)經過多年發(fā)展已日漸成熟,但其潛力依然不能被準確估計,各種新經濟形態(tài)與模式在互聯網平臺上不斷涌現。2008年時社交網站與視頻網站還被排除在主流互聯網廣告媒體之外,但現已登堂入室。以Facebook、人人網(原名校內網)為代表,實名社交網站以其與社會極高的相關性而擁有其他互聯網媒體不可比擬的“真實”優(yōu)勢。如何更好地運營、應用這一平臺是本文研究的課題重點。
從0到3.5億用戶,Facebook用了6年時間;創(chuàng)立至今s年的人人網,用戶數量雖然還不能以億計算,但成長迅速,過億只是時間問題。兩個網站的成功被歸結于其實名注冊方式,真實的社交圈子造成了極高的用戶黏度。在這個媒體上,廣告不再只是停留在紙面上等待用戶閱讀或播放于電視干擾用戶的視聽體驗,用戶可以方便精確地找到想要的信息,廣告主可以精確選擇受眾,這里的精準是雙向的,從而造就了一個極為方便于精準營銷的平臺。
但是,對于運營這一平臺的商業(yè)模式依然處于探索階段。Facebook2007年開始運營一個在線廣告平臺,它允許用戶以文字與圖片的方式向Facebook全體或某一范圍用戶競價付費廣告。運營兩年多來,平臺為公司帶來了期望中的利潤。人人網同樣開通了廣告平臺,并且于2009年末開通了人人愛購購物頻道,它允許用戶無縫鏈接到購物網站,可以實時與好友分享購物資訊。
經過WEB2.0的幾年發(fā)展,SNS被認為是互聯網下一階段的必然趨勢。wEB2.0時代是以博客為中心的時代,它使所有人都有了發(fā)言權,對促進用戶創(chuàng)造、分享內容起到了極大作用?,F在,內容已經不是制約發(fā)展的問題,我們恰恰可能正在面對內容過剩的問題。整合內容,更精確的內容服務將是下一階段的一個方向。在實名社交網站營銷層面上,只要提供了便捷分享平臺,用戶很愿意和朋友分享購物體驗,海量購物資訊可以為廣告主提供的便是可靠的用戶行為監(jiān)測報告,從而廣告主又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精準、高質量的服務,這就形成了一良性循環(huán),產生一個贏利點。
宏觀層面,雖然2009年世界經濟依然沒有完全走出經濟危機影響,但有賴于宏觀經濟的向好表現,全球互聯網廣告行業(yè)的跌幅收窄,可以認為已經觸底。中國互聯網廣告更是逆勢繼續(xù)保持迅猛增長,呈現21.2%增速,市場規(guī)模達206.1億元。網絡購物方面,中國網絡購物交易總額連續(xù)第五年實現翻番,增長110.2%,達到5766億元。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為實名社交網站發(fā)展電子商務,試驗、實施更有效的營銷手段提供了機遇。
從行業(yè)發(fā)展狀況到宏觀經濟運行態(tài)勢,對SNS社交網站來說都到了一個大發(fā)展的階段,探索其新運營模式有了市場的強大依托。作為掌控大量實名信息資源的社交站點運營企業(yè),如何更加合理的在電子商務上有所作為,在不影響用戶體驗、保證用戶粘性前提下取得不錯收益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實名社交網站的商業(yè)基礎分析
作為少有的與世界基本同步的產業(yè),中國互聯網產業(yè)有著發(fā)達國家同行們無法相比的優(yōu)勢。實體經濟發(fā)展迅猛,各行業(yè)年增長率均居高不下。2009年,國家經濟形勢在面臨外需與內需均不振的嚴峻形勢下,依靠強有力的政府經濟刺激政策依然保有8%以上的增長。網絡化、信息化的進一步深入,互聯網產業(yè)只會發(fā)展得比實體經濟更為迅速。電子商務作為多數企業(yè)的一個現實需求,正是新經濟企業(yè)家們有所作為的一片無主之地。實名社交網站已經具備以下電子商務優(yōu)勢。
第一:廣闊的用戶群
Facebook的全球用戶雖然已經超過了4億,但其用戶數量依然無法與Google匹敵。并且,人人網、開心網等國內網站的用戶數量同樣無法與搜索巨頭百度媲美。相對于門戶網站,社交網站依然不占有多少優(yōu)勢。但是,社交網站有個其他網站無法相提并論的優(yōu)勢,那就是用戶忠誠度與用戶粘性。緊密的關系圈子,大量的網頁游戲應用,保證了實名社交網站的用戶在線時間長度遠遠超過其他網站,而這正是他們想要追求卻不能實現的。營銷活動中,引起興趣是起始的第—步,也是最難跨出的—步。在實名社交網站中,商家不用再費盡心思去構想吸引眼球的廣告,熟人的—句話勝過商家的千言萬語。信息極易傳播的新特點,使產品品質、售后服務等關乎口碑的各個方面成為產品成功的重中之重。
第二:逐漸豐富的電子商務資源
中國電子商務騰飛的標志性事件是ebay與淘寶的大戰(zhàn)。作為國際網購巨頭的ebay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會在中國遭遇如此大的失敗,今天,中國年網購市場規(guī)模超過6000億,淘寶占據著半壁江山,騰訊、當當網、卓越網等其他網站分食剩下的份額,互聯網商品交易總額已經占有國民商品交易額的3%,且增長速度達到了~年翻一番的程度。如此豐富的資源,是實名社交網站與電子商務網站合作的堅實基礎。
第三:互聯網金融服務的完善
可能誰也不能想到,不到十年的時間,支付寶可以發(fā)展到今天這樣的規(guī)模。2009年,支付寶提供了超過6000億元的金融服務,占有互聯網金融服務近70%的份額。在銀行自有網上銀行體系存在各種不便的時期,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得到了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今天,代繳電話費、水電費、煤氣費等功能是第三方互聯網金融服務商正在進行的又一次以人為本的實踐。國內個人網銀用戶比例僅為20.9%,企業(yè)網銀用戶比例為40.5%,互聯網金融服務雖然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還有更大的發(fā)展?jié)摿Α?/p>
SNS+網頁游戲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 N N IC的《2010年中國網頁游戲調查報告》顯示,截至今年4月份,國內網頁游戲的用戶總數量已經達到了1.05億,其中,中國社交網頁游戲用戶達9209萬,占整體網頁游戲用戶的77.1%。通過CN N IC的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社交網站沒有社交類網頁游戲的功能和內容,27.4%的用戶明確表示不會使用社交網站服務,45%的用戶表示可能會不使用社交網站服務。由此可見網頁游戲在SN S網站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P C E M網絡整合營銷研究中心主任劉東明認為,游戲已經成為S N S的一條重要生命線。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SN S與社交類網頁游戲的結合為用戶提供了娛樂和社交價值,更有助于增強社交網站對用戶的黏性,“SN S+網頁游戲”今后將成為一個必然趨勢。易觀國際分析說,隨著SN S網站向平臺應用成功過渡,網頁游戲將成為重要的變現渠道,也將成為SN S行業(yè)2010年的營收重點。但實現這一模式的關鍵在于做好兩者的融合以及游戲的不斷創(chuàng)新。
SNS+電子商務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理事長陳信祥認為,SN S與電子商務的結合將成為今后的一個方向。
他認為,在現代社會,網上交易已成為一種趨勢。而SN S開展電子商務的有著天然優(yōu)勢,其本身作為社交平臺、擁有龐大的社交網絡和人氣,將更有利于開展電子商務。尤其是細分的S N S社區(qū),將更有針對性。社交網絡與電子商務的結合將能充分挖掘社交網絡的商業(yè)價值。
騰訊拍拍網總經理劉春寧也表示,社區(qū)需要電子商務形成創(chuàng)造價值的商業(yè)模式。如何利用分成模式為網站帶來新的增長點,將成為S N S社區(qū)新盈利模式的研究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很多SN S網站正在朝這個方向發(fā)展,今年5月份,開心網向第三方開放平臺,引入了特價機票查詢、電影票購買、團購等第三方實用組件,與第三方進行盈利分成。6月底,千橡集團也借助旗下校內網的關系平臺,推出了團購平臺糯米網。有分析師認為“電子商務+SN S”將有可能成為SN S網站的下一個掘金點。
但陳信祥表示,SNS與電子商務結合要獲得成功的話,SN S企業(yè)應注意結合自身特點,分析客戶的取向,成為主導者。
SNS+手機終端
北京軟銀賽富投資有限公司的分析師李佳認為,今后社區(qū)與手機終端相結合應該成為一個趨勢,這將帶來SN S網站新的盈利點。
她認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3G資費的下降,未來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將成為熱點??梢詫N S在P C上的內容搬到手機中來,這讓SN S變得更加的隨心所欲,對用戶來說,也更快捷更方便。
北極光創(chuàng)投總經理姜皓天也從投資者的角度表示,手機SN S將成為適合創(chuàng)業(yè)的新天地,做出適合用戶的產品,然后把用戶與互聯網融合,這樣的SN S將會有大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外的Facebook和T w itter等社交網站都意識到了這個趨勢,并開發(fā)出相應的手機客戶終端,數據顯示,這兩家網站中1/3左右的用戶均為移動用戶。國內的S N S網站也在行動,開心網副總裁郭巍表示,用手機上開心網是他們必定要做的項目。騰訊無線執(zhí)行副總裁劉成敏在今年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也表示,騰訊正在實現SNS社區(qū)向移動互聯網上的轉移,未來會進一步加強用戶通過手機訪問騰訊S N S社區(qū)的體驗度,以此來增強騰訊與用戶之間的黏合性。
泛關系鏈營銷
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社交網絡市場收入為3 .87億元,同比增長47.7%。目前,SN S網站的核心盈利模式主要聚焦在頁面廣告、植入廣告、品牌主頁/空間、虛擬物品、公關活動等方面,而未來網頁游戲、電信增值、電子商務等將成為新增長點。
就此,騰訊提出了泛關系鏈營銷的概念,騰訊網媒產品部助理總經理劉曜認為,國內S N S行業(yè)到了告別純粹的“游戲制勝”,回歸社交本質的時候了。這也意味著未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鏈營銷將是未來SN S發(fā)展的方向,也是SN S盈利的核心出路。
“Make your site social.”當下這句話,對很多中小網站都具有現實意義。尤其當最近一年來,國內主要社交網站、微博等紛紛推出開放平臺之后,針對中小網站的社會化登錄開放就像春日里解凍的河水,迎來盎然生氣與活力。
一時之間,眾多網站和服務都不再需要新用戶注冊,只需要使用現有的如微博、QQ、人人網等賬號就能輕松登錄。這就是社會化登錄,也叫社交登錄。
社會化登錄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對中小網站而言,這是如何將自身的產品和服務與廣大社交網絡完好對接,如何在社會化時代中贏得長遠生存的現實問題,接入社交網絡將給其帶來流量、用戶資源,并讓自身站點得到更有效的推廣;對用戶而言,省去了注冊賬號的操作成本,以及后續(xù)記憶各網站賬號、密碼的成本;對開放平臺而言,則是擴張勢力和比拼影響力的絕好機會,并且通過五花八門的中小網站汲取了豐富的優(yōu)質內容。
據了解,目前在國外許多網站都爭相使用Facebook Connect,大都希望將自己用戶與Facebook賬戶相關聯,從Facebook拿到用戶數據,或讓用戶把本站的信息向Facebook發(fā)送,利用Facebook的巨大社交網絡作傳播。
國外社交媒體平臺研究公司新近的季度社交媒體登錄和社交分享趨勢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Facebook在社會化登錄中占據了39%的比例,Google有30%,Yahoo和Twitter則分別以12%和8%的比例緊隨其后。社交分享、第三方登錄服務提供商Gigya也公開表示,在各種第三方網站中,除第三方新聞網站,使用Facebook賬戶登錄的用戶數量均位居榜首,遠超使用谷歌、Twitter和雅虎賬戶登錄的用戶數量。但Facebook的登錄優(yōu)勢也絕非堅不可摧,它也面臨著激烈的挑戰(zhàn),稍不留神便可能被競爭對手撼動。
來自Blue Research的調查顯示了用戶的社會化登錄需求:使用社交網絡的用戶中,當他們遇到一個只有注冊登錄后才能訪問的網站時,75%的網絡用戶會選擇離開。另外,在能夠忍受必須注冊登錄才能訪問新網站的網絡用戶中,76%表示會填寫虛假個人信息或者是不完整的信息,并且,當他們再次登錄這樣網站而忘記密碼時,45%的用戶表示會選擇離開,而不會去重新找回密碼。三分之二的調查用戶表示希望網站能夠提供“社會化登錄”,比如通過技術手段使得用戶可以使用微軟Live賬戶登錄,為其使用網站提供很大的便利性。
但同時,中小網站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社交開放平臺之時,也有手足無措之處。據了解,整合不同開放平臺的社會化登錄插件是件讓廣大中小網站頭痛的事,因為每家開放平臺都使用不同的協議比如OpenID、OAuth以及混合的技術體系。結果,對社會化登錄的編碼往往花費了中小網站大量時間投入,而且還要隨著這些網絡的改變而不斷調整。
因此,在國外便衍生出如JanRain的第三方社會化登錄服務商。JanRain,在推廣OpenID方面起步很早,并準備將企業(y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在線賬戶認證系統發(fā)展成為一個商業(yè)模式。目前,該公司的賬號認證系統已經用于全球17萬家網站,其中包括環(huán)球唱片、百代唱片、??怂剐侣劸W站等。在國內,燈鷺則是第一家開展類似模式的第三方社會化登錄公司。由于專業(yè)的社會化登錄由站長來自行開發(fā)并非明智之舉,于是中小網站站長轉而采用第三方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
平臺方影響力之爭
今年以來,各大開放平臺賬號登錄接踵推出。4月,騰訊對外宣布QQ登錄功能申請向第三方網站完全開放,只要登錄騰訊社區(qū)開放平臺填寫網站資料便可以立即獲取QQ登錄相關的key和ID,無需等待審核。通過“QQ登錄”,用戶能使用QQ賬號一鍵登錄接入網站,借助龐大的QQ用戶群,給第三方網站帶來更多新用戶。已登錄用戶還可以將在第三方網站、分享的信息即時同步到QQ空間,使網站內容通過好友關系得到進一步的傳播,從而提升網站的訪問量和用戶數。
MSN去年10月試運行、今年4月下旬正式推出開放平臺服務“MSN連接”,向第三方開發(fā)者提供開放接口。其中一號通行網絡,讓用戶用MSN賬號登錄微軟授權連接的平臺網站;用戶在合作網絡的任何更新,會同步在MSN社交面板。當然,背后暗藏MSN擴大影響范圍的動因,如將MSN植入到第三方合作伙伴頁面,用戶可直接在合作伙伴頁面上聊天,與合作網站共同增加用戶黏性,其實也是讓MSN深度滲透到廣大合作伙伴,試圖影響合作網站所覆蓋的領域。
7月,基于OAuth2.0授權協議的百度連接開放平臺問世,向所有第三方開放了百度的賬號體系、好友關系鏈以及相關產品線的核心數據接口。第三方網站可通過該平臺,讓用戶用百度賬號登錄自己的網站,而百度應用開放平臺的開發(fā)者還可以在其IFrame應用中獲取百度登錄用戶的基本資料和好友關系等數據。人人網則早在2009年10月便人人連接功能,與多家優(yōu)秀網站全面連接,如允許用戶用人人網賬號登陸土豆、互動百科、天極網等。
然而,各大開放平臺的社會化登錄卻也存在高姿態(tài)心理,一再強調助力各類網站成長。歡迎各網站前來申請的架勢,仿若嗟來之食,真正誠心幫忙中小網站成長的開放平臺鮮有。對于各大網站的開放賬號登錄,針對中小網站的社會化登錄與開放大多流于表面,各大主流網站之間的明爭暗斗,競合博弈才是他們樂此不疲的營生,時常拉幫結派爭得面紅耳赤。
如去年11月,MSN中國與新浪微博達成戰(zhàn)略合作,并與新浪全線產品全面打通,雖然雙方辟謠此次合作并非趁3Q大戰(zhàn)之危,但卻解釋得略顯蒼白;今年,人人網在6月與奇虎360賬號打通后,8月又與MSN中國結成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涉及社交網路、即時通訊服務、開放平臺等方面賬號互通。社交網絡集團合作,表面上利好網民,實則利益集團之間的殊死博弈,如MSN與人人歃血為盟也被視為,在QQ和微博占據目前熱門社交產品地位的背景下,針對SNS優(yōu)勢業(yè)務微博及QQ的一次反抗。
因此,各中小網站接入和迎合各大社交開放平臺的接入要求和申請,便不得不完全靠自身之力,夾縫中尋求機會。這其中門道卻也著實不少,勞神傷時。
接入社交平臺之困
社交媒體專家Jesse Pickard表示,社會化登錄帶來好處,即網站不需要再重建社交圖譜,只要一個點擊就可為第三方網站添加社交元素。社會化登錄在社交化日益普及的今天,一方面對中小網站是不錯的幫手;另一方面,社會化登錄當中所隱含的問題也著實不少。
115網盤資源分享論壇“就下吧”的站長115大隊長表示,“現在大網站的地位不可撼動,社會化登錄和社會化分享無疑是中小型網站發(fā)展的動力。不再依托搜索引擎排名,而在其他大型社交網站里廣泛地宣傳,成為中小型網站新的發(fā)展動力,所以應該著重于信息同步到大型社交網站這一發(fā)展方向?!蓖瑫r,他也講道:“社會化登錄方便了用戶,降低其進入網站的門檻。Web2.0的網絡是互動的網絡,社會化分享是必然的趨勢,微博的火爆,正是說明了這種現象,網站結合這種互動推廣必然是長久之計?!?/p>
“社會化登錄與分享是一個網站走向開放的步驟,現今的網站單打獨斗是非常困難的?!敝腥A漢文化網站長陳澤佳道出了中小網站的生存現狀,“通過開放平臺,中小網站可以通過分享系統把網站的優(yōu)質資源推薦至如新浪、騰訊、天涯社區(qū)、人人網等公眾網站,引導各大公眾網站對中小網站資源有興趣的會員進入本站討論,從而留駐本站?!?/p>
MY網站站長王學良認為:“社會化登錄與分享減輕了做網站推廣的工作,社會化登錄給我們帶來龐大的用戶群,分享則可以達到在站內一條信息,即同時傳送到各大平臺,提高站點推廣的效果?!?/p>
51book的總裁陳鵬對社會化登錄篤信不疑:“社會化登錄是互聯網開放趨勢下的產物,是巨無霸型網絡平臺與非平臺各類網站之間的一種新的紐帶。一方面,大型網絡平臺獲得新的內容、應用方面創(chuàng)新增長的原動力,另一方面,非平臺的各類大中小網站們有了借助大型平臺資源和用戶而發(fā)展的新發(fā)展模式。最終使互聯網的生態(tài)圈更加趨向緊密、共享。更重要的,增加社會化、增加社交元素是一種趨勢,這是增加每個網站對用戶吸引和粘度的必然方法;而開放平臺+社會化的出現無疑給非平臺型的網站提供了一個新的發(fā)展模式:即不應再自己去運營和開拓這種社交元素,而是借助開放平臺、借助社會化登錄,通過與平臺共享用戶和內容來為自己的網站迅速添加社交元素。”
雖然中小網站日漸看重社會化登錄,但擺在中小站長面前的顧慮依然不少。
王學良表示:“有些用戶看到社會化登錄,第一反應是‘是不是騙賬號的,如果登錄,會不會造成賬號被盜’等問題。如果可以建立一個官方且有一定權威性的,安全驗證機制,讓廣大網民可以相信、放心使用,解決新網民的一些顧慮。”
115大隊長認為:“社會化登錄目前在隱私保護方面還欠缺,用戶在我網站垃圾廣告和不良文章,如果來不及發(fā)現刪除,有可能就已經分享到其他登錄網站,影響網站的聲譽。”
同時,即使看到社會化登錄帶給中小網站的美好愿景,各網站卻依舊要結合自身網站特點,詳細制定自己的社會化登錄策略,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在陳澤佳看來:“中小網站的社會化登錄與社會化分享主要在于站方的定位及運營。應該以一個公眾網站為主要平臺,其他公眾網站為輔,結合自身網站的性質進行誘導性宣傳?!?/p>
無疑,面對迥異的開放平臺,面對不同的協議、OpenID、OAuth以及混合的技術體系,中小網站想接入社交平臺獲得支持的難度著實不小。國外的中小網站其實也存在社會化登錄的困惑,于是才會產生如開篇所講的JanRain社會化登錄公司,為廣大網站提供針對各大開放平臺的對接。在國內,第三方社會化登錄解決方案提供商燈鷺也做著同樣的事情。燈鷺CEO梁霄表示:“社會化登錄的精髓是可以簡化網站用戶的注冊流程,方便用戶快速登錄,大幅度提高網站的用戶注冊量。并且,社會化同步功能可以將網站信息分享給社會化媒體好友,同時吸引好友回訪,大幅度提高網站流量。社會化登錄和社會化分享的意義在于,讓網站更具社會化屬性,借助社會化媒體的影響力提高用戶粘度,提升轉換率?!?/p>
換而言之,社會化登錄和分享是社會化概念下兩個最重要的內容,無法割裂。“社會化登錄作為社會化的入口,更加底層,而社會化分享則是登錄之后的重要應用。當用戶通過社會化登錄網站之后,除了分享之外,還有社會化同步、社會化分享、邀請好友、社會化評論等功能,這些都是社會化的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边@是梁霄看來中小網站急需要做的社會化努力,而燈鷺的愿景就是以專注的第三方服務商為站長和開發(fā)者們提品和服務,使他們更好的借助社會化和開放平臺的力量。
據了解,合理的社會化登錄和分享工具應該讓站長只需費心編寫一次,就可以快速的連接所有的社交網站。燈鷺可通過對眾多開放平臺接口進行研究,經抽象封裝后,統一提供一套標準接口給網站站長和開發(fā)者,使他們能夠快速對接。同時無論開放平臺的接口如何升級或更新,作為第三方登錄公司燈鷺都將做針對性的維護工作,從而使面向合作網站的技術接口保持穩(wěn)定。可見,站長通過第三方社會化登錄解決方案接入開放平臺可降低開發(fā)成本、維護成本。更重要的是,第三方的解決方案還可以提供專注的數據統計分析報告,以幫助站長的社會化運營和營銷。
據梁霄介紹,作為社會化登錄的第三方機構,燈鷺主要工作是推動社會化的落地,其目標和開放平臺是一致的。換句話說,第三方機構幫助中小網站更好的接入開放平臺,這與開放平臺目標一致,所以開放平臺對其持歡迎態(tài)度。但目前,第三方社會化登錄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看似做著一項偏公益的事情,對中小網站基礎服務免費。因此,對其而言,如何在基礎服務之外的數據增值服務,以及深度數據分析、宏觀數據統計、行業(yè)報告等領域尋找商業(yè)模式顯得尤為重要。4D家居網絡互動平臺方面表示:“登錄和分享,社交網站都有API可供網站進行開發(fā)接入,但周期卻要比較久,所以像燈鷺這樣的應用會很受歡迎的。”
115大隊長通過社會化登錄發(fā)現:“目前本站綁定多為新浪微博,每天引來的流量很多,這是在沒有加入燈鷺第三方社會化登錄插件之前所缺少的。而且還發(fā)現越是新奇的網站信息,同步到社交平臺上用戶的訪問與關注越高?!?/p>
王學良認為:“對于中小網站而言,用戶體驗的人性化程度應該是最值得看重的。操作和運行方面,當然應該本著讓用戶操作越簡單越好。目前,登錄、分享、反饋、同步等社交元素對于中小網站都比較重要,未來第三方社會化登錄公司,還應進一步完善社會化分享功能和反饋,讓中小網站自身以及用戶都使用更加方便?!?/p>
陳鵬對51book的社會化出路看得比較清晰:“社會化用戶的獲取是社交元素構建的基礎,所以如何能夠通過社會化登錄最大程度深入對接開放平臺,而后在用戶共享、互通的基礎上構建分享、朋友邀請等社交元素,對非平臺型的網站今后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當然,采納和借助社會化+開放平臺這個路線本身就對網站以后的發(fā)展具有很大戰(zhàn)略意義?!?/p>
據陳鵬介紹,登錄對于網站本身來說是運營層面的工作,分享則是營銷層面的工作。從運營的角度講,核心是“內容”,內容是否符合受眾群體,那么社會化登錄解決了用戶參與對“內容”交流的門檻。同時,社會化登錄作為一個入口,是所有其他社會化元素統一接入和構建的基礎。從營銷角度講,核心是“流量”,無論是社會化同步還是社會化分享,不能和傳統的SEO等營銷模式等量比較。如果其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加入一種新的營銷模式,又不用有專人來維護,并且每天能給其帶來一小部分流量,他覺得這種營銷模式就有價值。
[關鍵詞]社交網站 擔心拒絕 歸屬需要
[分類號]G20
1 引言
20世紀90年代下半期之后,青年人利用互聯網建立和維系人際關系的機會成倍增加,而互聯網也從單純的信息平臺轉變成一種多媒介的人際交流工具鑒于近年來社交網站(SNS)在世界范圍內的流行和年輕使用族群的日益擴大,社交網站可能會在青年人學習自我形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的過程中起到獨特的作用,以實現其自身的社會化并與其他人維系關系。
盡管社交網站在青年人中已經非常流行,但對于人們使用這類網站的社會動機方面的研究依舊缺乏。與傳統的網絡人際互動工具如交友網站、網絡論壇和聊天室相比,社交網站具有以下兩個特性:①社交網站更注重對個體現有社會網絡的維護與展現以及對原有社交關系的鞏固,而非結交陌生人或是建立新的人際關系。Ellison、Steinfield和Lampe的研究顯示出社交網站通過建立線上與線下之間的聯系進而鞏固用戶已有的線下社交聯系和網絡。Choi也證實青少年將維系和加強已有的社會網絡作為其主要的使用社交網絡的動機。②社交網站融合了多種印象管理和人際互動的工具,如自我表現、信息共享、人際回饋和同伴接受,從而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提升青少年的社會幸福感。因此,如果說網絡能夠影響青少年,那么這種影響極有可能出現在他們對社交網站的使用上。本研究旨在初步揭示青年人社交網站的使用情況,并展現青年人社會動機對其使用社交網站的影響,以期更好地理解社交網站在青年人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2 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
就互聯網使用對使用者社會生活層面的影響而言,研究文獻顯示出好壞參半的結果。有研究顯示網絡交流與互動可以提升個體社會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如增加與朋友相處的時間,提升人際親密感,減少孤獨感以及增強人際間的信任。楊銀娟的研究也發(fā)現,兒童參與網絡游戲的動機既有促進內在心理滿足的個體層面的動機,也有促進“社會交往”的群體層面的動機。
但也有一些研究顯示互聯網的使用與某些社會心理,如社會幸福感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比如互聯網的使用會替代人際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減少真實的人際互動,因而導致個人在社會中更加感覺到孤獨與無助。另外,還有一些研究顯示互聯網的使用并不能對個體的社會與心理層面產生顯著的影響。
Valkenburg等人在分析這一現象時指出,對互聯網使用的社會動機方面研究的缺位,有可能是導致互聯網使用在社會心理影響研究方面結論不一致的原因,因此提出有必要檢測互聯網使用的社會動機類型。
在有關社會動機的研究中,通過對欲求和嫌惡動機體系(appetitive and aversive motivation system),以及有關正面/負面社交動機對于人際關系強化預期影響的研究,社會動機的兩種類型――歸屬需要和擔心拒絕分別被社會心理學者所發(fā)現。歸屬需求是人類互動的準則,尋求社會依賴與歸屬是人類行為的普遍行為。Bell和Daly認為“人們把相當多的精力用于去獲得他人對自身的喜歡和欣賞”。也就是說,歸屬需要對人際互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動機,它可以刺激更多積極的社會互動和在社交關系上的回報,對于社會幸福感也有正面的效果。在社交過程中擔心被他人拒絕則意味著人際焦慮、不自信、不確定和害羞,這些將導致相應的社交反應,在發(fā)生負面的社會事件時個體將減少人際間的交流,導致消極的社交心理影響。邏輯上而言,在社會交往過程中越擔心被別人拒絕的人,其歸屬需要也應該會越強烈;因為他們需要在歸屬的群體中尋找社會安全感。
在網絡人際互動中,歸屬動機會促使個體去建立并維系與自身相關的印象,參與各種在線活動,如在線聊天、約會、自我表露以及知識獲取等。Wahher,Slo-vaeek和Tidwell認為,網絡媒介的使用者有著更多的歸屬動機來尋求和交換個人信息,也更為主動地去評價他人。Gibbs等人檢驗了在線約會網站使用與在線的自我呈現之間的關系,發(fā)現歸屬動機與使用者的在線自我表露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劉麗群等人的研究也同樣發(fā)現:“親和需求”(歸屬需要)對虛擬社區(qū)的使用者“知覺知識欲求”的產生有正向影響,因而會導致使用者更愿意使用虛擬社區(qū)去獲取知識;但有意思的是,她們的研究還進一步顯示,“親和需求”對虛擬社區(qū)的使用者“知覺知識貢獻”的產生不具有影響,即虛擬社區(qū)成員個人的親和需求越高時,不能說明其在社區(qū)的知識貢獻也會越高。這一結果也顯現了歸屬需要的社會動機對互聯網使用行為的復雜影響。
同樣,一些學者也發(fā)現了擔心拒絕的社會動機與互聯網使用之間的正面關系。Leanly認為,為了減少可感知的社會風險,存在人際焦慮的人會把他們的自我呈現局限于“相對安全的賭注”和“希望能回避危害自身形象的行為”的情境中。由于網絡傳播賦予了用戶很大程度的自我控制特性,有著人際焦慮或害羞內向特征的人通常會把興趣轉向網絡,來滿足他們的社會需求和親密性的需要。比如在網絡上個人可以自我選擇如何進行自我展現,自由建構身份與形象,并且網絡的匿名性等特征為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交流焦慮的群體提供了一個自由的交流平臺。一些學者已經證實,有著此類動機的人會比那些沒有此類動機的人更傾向于在線的社會互動,因為與面對面的交流相比,此類人在線的時候能更好地感知他們的自我呈現效果。以上研究雖然都或多或少地關注到了社會心理與互聯網使用之間的關系,但考慮到互聯網的使用與社會動機方面錯綜復雜的關系,特別是面向年輕人群體的SNS社交網站與其他互聯網服務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我們顯然無法直接套用已有的研究結論。我們希望能通過本研究清楚地展現青年人是如何使用SNS社交網站的,并進一步對歸屬需要和擔心拒絕這兩個社會心理動機與SNS社交網站使用之間的關系予以深刻揭示。
3 研究方法與測量維度
本研究是一項個體層面的橫向研究,資料搜集以問卷調查為主要手段。調查抽樣的樣本范圍為南京大學仙林校區(qū)。該校區(qū)聚集了南京大學本科一年級到三年級的近萬名學生,涵蓋了學校的所有院系。筆者所采取的抽樣方法為:先對每幢樓的宿舍進行隨機抽樣,然后組織所抽中宿舍的人員進行全員填答。這樣,理論上覆蓋了絕大多數的學生群體。
本次調查于2010年3月進行,共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問卷550份,對所回收的問卷進行初步檢查,
并在錄入資料時對不合格的問卷進行剔除。最后共得到有效問卷484份,占總發(fā)放問卷的80.7%。調查樣本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由于本研究的變量主要是通過量表進行測量的,而這些量表又是根據文獻探討和本研究的具體情況確定的,因此需要先對本問卷所涉及的若干量表的信度加以檢驗。信度是一種內部一致性(internal-consistency)的反映,即衡量一個量表中不同題項反映一個共同概念的程度。通常,對于特定大小的樣本而言,信度高的量表比信度低的量表更具有統計效力。Cronbach’s alpha(即α值)是用來衡量內部一致性的最常用的統計量。理論上,α值的取值在0―1.0之間。Nunnally建議0.70可作為一個可接受的內部一致性的下限。
社交網站的使用:這個測量維度包含有5個題項的量表――“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平均而言,你參與以下活動的頻率如何(從1到5排列):①在社交網站上接收好友的訊息;②在社交網站中好友的個人主頁上信息;③在社交網站上給好友發(fā)送信息;④在社交網站上與好友共享視頻、圖片和文章;⑤在社交網站上與好友玩游戲,如搶車位、開心農村等?!睂Υ肆勘磉M行效度檢測,因子分析結果顯示5個題項組成一個線性量表(KMO為0.760,p
歸屬需要的測量:本研究使用的是Jackson(1974)的歸屬需要量表,包括15個正反向陳述題項(見表2),采用5點量表式作答,1表示強烈反對,5表示強烈同意,分數越高,表示有越高的歸屬期望。題項后標注(*)的為反向題項。這個量表在本次研究中的可信度alpha值為0.763。
擔心拒絕的測量:本研究使用的是Mehrabian(1976)的量表。該量表包括24個正反向陳述題項(見表3),采用5點量表式作答,1表示強烈反對,5表示強烈同意,分數越高,表示越擔心被他人拒絕。題項后標注(*)的為反向題項。這個量表在本次研究中的可信度alpha值為0.752。
歸屬需要和排斥恐懼呈正相關關系(見表4),相關系數為r=0.154,p
首先,本研究力圖展現青年人社交網站的使用行為特點。我們的研究對象平均使用SNS網站達到了11.1個月(S.D.=.932);每天花費在SNS網站上的時間平均為21.6分鐘(S.D.=1.26);而在過去一周內登錄SNS網站的頻率平均為3.8次(S.D.=1.08)。
此外,本研究還進一步考察了抽樣對象在SNS網站中的好友情況,社交網站的使用者平均在SNS網站上的好友數目為143個(S.D.=2.45);其中約67%的人線下好友所占的比例在40%以上。
已有的研究顯示,青少年是SNS網站的主要使用者,但真正的使用者卻是那些具有高教育背景和社會地位的成年人。基于這一觀點,本研究考察了樣本中SNS網站的使用行為與使用的年齡和社會實踐參與情況之間的關聯性。研究數據顯示,用戶的年齡與SNS網站的使用行為呈負相關(r=-0.19,p
在新關系的建立方面,已有的研究顯示,在SNS網站中,人們是通過你所擁有的朋友來認識你的,朋友在留言板上對你的評價、朋友們的照片的吸引力將會影響其他瀏覽者對你的認知,從而影響其是否選擇與該用戶建立新的社會關系。但在本次研究中卻顯示,影響SNS網站使用者選擇是否與對方建立關系考慮的因素主要包括:是否有共同好友(28.5%),學校(24.1%),家鄉(xiāng)(17.9%)。性別、年齡、頭像、興趣愛好等因素并不是決定關系建立與否的首要因素。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就青年人而言,他們在SNS網站中的社交模式更多地側重于已有人際網絡的拓展,傾向于去認識朋友的朋友,而很少去結識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群,這一點與國外對于Facebook中用戶交際模式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
本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檢驗歸屬需要、擔心拒絕這兩個社會動機與社交網站使用行為之間的關系。為此我們進行了多層次的回歸分析,以社交網站使用作為因變量,歸屬需要和擔心拒絕則作為自變量被放在同一欄中。此外,我們將年齡、性別、入學前戶口及平均每天上網時長作為控制變量分別代人,進行了逐步回歸分析,如表5所示:
逐步回歸結果顯示:在歸屬需要及擔心拒絕這兩個社會動機未作為自變量進入回歸模型時,年齡、性別、入學前戶口及平均每天上網時長等因子并未對年輕人社交網站的使用產生顯著影響。而當歸屬需要及擔心拒絕這兩個社會動機作為自變量進入回歸模型后,歸屬需要顯示出對于年輕人社交網站使用的重要影響(β=0.130,p
同樣,在擔心拒絕和社交網站的使用方面,結果也顯示擔心拒絕是社交網站使用的一個重要預測因子(β=-0.179,p
5 結語
>> 社交網絡中的隱私關注及隱私保護研究綜述 社交網站:默認選項下的網絡隱私保護 社交網站情境下隱私問題研究回顧與展望 社交網絡中的隱私侵權 社交網絡中的位置隱私保護研究 為了隱私安全,遠離社交網站吧 淺談互聯網上隱私權和侵權特點及保護原則 圖書館在社交網絡服務中的隱私保護研究 基于位置大數據的移動社交網絡服務軌跡隱私保護研究 中國社交網站盈利模式及問題研究 惡意軟件隱私侵權問題研究 網絡隱私權侵權問題研究 數字圖書館用戶隱私侵權風險及對策研究 SNS社交網絡隱私問題研究 淺論網絡隱私權的侵權與保護 論新聞侵權與隱私權保護 侵權責任法對隱私權的保護 電子商務隱私保護必要分析及對策研究 關于移動社交網絡用戶隱私安全保護相關建議 社交網絡近鄰檢測中的位置隱私保護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微信社會經濟影響力研究報告[EB/OL].騰信科技,http:///a/20141226/038806. htm.
[3] Westin.,A.,“Privacy and Freedom”,New York: Atheneum,1967.
[4] Parent,W.,“Privacy”,“Morality and the Law”,Philosophy and Public Affairs12,1983.
[5] 呂光.大眾傳播與法律[M].臺灣: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
[6] 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4.
[7] 張民安.隱私權的比較研究――法國、德國、美國及其他國家的隱私權[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3.
[8] D. McQuail& S.Windahl,Communication Models,p10.
[9] 孫毅,郎慶斌.楊莉.個人信息安全[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10] 張秀蘭.網絡隱私權保護研究[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11] Arthur R.Miller,The Assault on Privacy,1971,p211.
[12] Richard A. Posner,The Economics of Justic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p235.
[13] 陳力丹,羅了.新媒體語境下的信息提供與隱私安全[J].記者搖籃,2012(2).
[14] 王忠.大數據時代個人數據的隱私規(guī)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只要鋤頭揮得好 沒有用戶挖不到
2007年以來,以校內網、開心網等為代表的SNS社交服務網站迅速崛起,據市場研究公司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SNS社交網站用戶規(guī)模約為4390萬,到2008年已經增長超過100%至9460萬,在口碑效應等因素的刺激下,2009年中國社交網站的用戶規(guī)模達到了1.71億。目前國內領先的社交網站,不僅提供了基于社交網站的社交游戲服務并吸引了大量的用戶,更催生了一大群以社交游戲開發(fā)為主頁的公司和個人,社交游戲在中國的發(fā)展可謂如日中天。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看社交游戲和社交網站的用戶情況。從性別上看,中國社交網站用戶中有21.2%的用戶使用了社交網站中的游戲組件服務,女性玩家比例達到了45%。而在MMORPG中,女性玩家比例僅為15%;從年齡上來看,中國40歲及以上的網絡游戲玩家比率僅為1.7%,而中國40歲及以上的社交網站用戶為5%;從職業(yè)來看,中國社交網站中企業(yè)職員、管理人員、機關事業(yè)單位行政人員的比例達到了60.9%,遠遠超出游戲玩家中該群體的比例。
而網頁游戲則是2008年年初開始迅猛發(fā)展的一種游戲形式,從目前的發(fā)展狀況來看,網頁游戲已經形成了一個產值約10億規(guī)模的細分產業(yè),催生了千橡互動、九維互動、杭州樂港等以網頁游戲為主業(yè)的企業(yè)的繁榮。
網頁游戲誕生之初,就因為其對在線時間要求低,不用玩家長時間保持在線的特點,吸引了大量的白領玩家。從網頁游戲的用戶來看,2008年中國網頁游戲25~35歲之間玩家比例高達40%,而傳統網絡游戲分布在這個年齡段的玩家比例僅為25%左右。從網頁游戲用戶的職業(yè)特征來看,企事業(yè)單位及公務員的比例更是超過了60%。
從上述的數據不難看出,無論是社交游戲還是網頁游戲,它們搶奪的用戶正好是白領、高齡網民和女性網民這些個用戶群體,而這些用戶也正是傳統網絡游戲的用戶或潛在用戶。社游和頁游高舉的兩把鋤頭,已然松動了傳統網游的墻角。
調整與互補 終結萎靡之態(tài)
國產網游在經歷了前幾年的井噴發(fā)展后,已經進入了調整期,得益于中國網游龐大的用戶基數以及用戶APRU的持續(xù)增長,各網游廠商的業(yè)績基本平穩(wěn),網游的調整期基本上已經安全度過。傳統網游的確經歷了一段低迷期,但值得慶幸的是,在這段時間內,眾多網游廠商都將網游的生命周期盡可能的最大化,這主要歸功于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產品、優(yōu)質的開發(fā)運營以及內容不斷的更新。
而且,在這一年多“調整”過程中,傳統網游的表現依舊強勢,這足以表明,無論經過多久,傳統大型網游仍會受到玩家青睞,因為其操作性及精美的畫面是其他類型的游戲所取代不了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網游行業(yè)不能一味追求高速發(fā)展而忽略游戲品質,這對用戶將會是一種傷害。此前正是因為網游同質化嚴重、惡性競爭等問題讓玩家對傳統網游產生了失望的情緒,也導致網游行業(yè)步入發(fā)展瓶頸期,不過,只要網游企業(yè)能夠開放和創(chuàng)新,做出更優(yōu)秀的產品,玩家終究會回歸。因為在任何環(huán)境下,游戲品質都是可以直接決定用戶的。只要持續(xù)創(chuàng)新及完善用戶體驗,網絡游戲的生命周期可以無限地延伸下去,這樣就能夠一直保持著前進的姿態(tài)。
另一方面,不同的游戲類型與傳統網游之間都是互補的,不同的游戲形式也會在不同的平臺上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產品同質化是傳統網游長期以來的課題,在題材和內容上面一直都相互抄襲缺乏創(chuàng)新,在過去的一年里一些新的游戲方式比如社游、移動互聯等新的東西,這些給了很多用戶一些更多的體驗,也給了傳統網游業(yè)一些新的靈感。而且中國的移動互聯網擁有著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目前,大部分的互聯網應用都已經復制到了移動互聯網上,這個趨勢是不可逆的。隨著新興的互聯網應用讓市場越來越細分化,社交游戲和微博之類的產品與傳統網游更是相互促進,也會帶動游戲的用戶群體。所以,傳統網游業(yè)在自我調整過后,同社游、頁游互補著前進,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發(fā)展方向。
業(yè)內的應對之道
面對社游和頁游的崛起,國內眾多網游廠商都認為這將為傳統網游帶來一個自我突破的機會。
盛大游戲董事長兼CEO譚群釗表示,傳統網游的下一個爆發(fā)點就在眼前,目前,盛大的很多產品已經在向社交游戲學習,傳統網游和社交游戲是可以相互滲透共同發(fā)展的。中國網絡游戲行業(yè)站在新一輪浪潮起點上,新平臺的降臨,給游戲行業(yè)提供了巨大的發(fā)展空間,傳統網游未來能夠在海外市場、多平臺上獲得更大的成功。
完美世界互動娛樂總裁竺琦也認為,移動互聯網經營模式跟傳統的網游有很大不同,如果移動互聯網能夠得到“開放”的支持,那么很多小廠商都會得到發(fā)展機會,傳統網游的第二個春天也會隨之而來。
據巨人總裁劉偉透露,巨人目前在開放平臺方面也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巨人也將會在包括社區(qū)、移動互聯網等板塊進行投資,實現社區(qū)、移動互聯網與傳統游戲的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