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范文

微觀經濟宏觀經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觀經濟宏觀經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微觀經濟宏觀經濟

第1篇: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范文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定義 特點 區(qū)別 聯系

微觀與宏觀,顧名思義,宏觀就是指從大的方面去觀察,微觀就是指從小的方面去觀察。世界存在宏觀與微觀,當然,在經濟學中也會存在宏觀與微觀。從整體上研究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我們稱之為宏觀經濟學;而從局部的深層次上研究某種經濟現象的科學,我們則稱之為微觀經濟學。

具體的來說,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它闡述經濟社會中的經濟個體根據什么和什么樣做出經濟決策,例如:消費者怎樣做出購買產品或服務的決策;企業(yè)針對消費者需求、收益與成本的比較關系怎樣作出的決策;勞動力所有者怎樣決定勞動流向與勞動流量等等。

而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種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yè)、通貨膨脹、經濟變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它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研究社會總體經濟行為就是研究國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國民收入穩(wěn)定地(沒有通脹和縮退)以較合適的速度增長。這表明,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有:經濟波動及與此相聯系的就業(yè)與失業(yè)問題;價格水平及與此相聯系的通脹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等等。

當然,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于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并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來說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這就是說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有著相同的供求曲線形狀,它們的交點決定著價格和產量。

但是,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這就決定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區(qū)別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供給和需求曲線都是個體經濟的供求曲線,因而由此決定的成交價格和成交量也是個體商品(包括產品和要素)的價格和成交量。不僅如此,而且微觀經濟學中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一般形態(tài),看起來和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需求曲線和短期供給曲線的形態(tài)都差不多地向下傾斜和向上傾斜。

其中,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相比較,它在理論面貌和研究方法上有如下一些主要特點:1.以個量分析為基本方法、2.以邊際分析為主要工具、3.以均衡狀態(tài)為分析依托、4.以實證分析為主要手段、5.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6.以理論多元化為發(fā)展特色。而宏觀經濟學也有如下幾個特點:1.研究對象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2.其核心理論是收入決定理論或就業(yè)理論、3.其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方法和流量分析與存量分析方法、4.它是個體理性與總體非理性的矛盾、5.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層次包括國民收入的核算指標、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經濟穩(wěn)定增長的條件、開放經濟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

作為一門理論學科,微觀經濟學在其發(fā)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它對于微觀經濟現象的眾多說明和對于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闡述無疑是有價值的。在解釋微觀經濟現象或偷襲微觀經濟問題過程中,人們沒有必要實際上也不可能繞過人類已存的思想認識或研究成果。當然,它也只是提供了分析的邏輯和框架,并不能直接代替對問題的解決。如果說微觀經濟學提供的是理論基礎,那么,宏觀經濟學則是為了找出辦法,讓經濟社會運行得更加穩(wěn)定,發(fā)展得更快。

而兩者之間,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補充的,其次,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簡單加總或重復,兩者共同構成了西方經濟學的整體。而對于區(qū)別,1.它們各自的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或規(guī)律,從總量上分析問題。2.其次,它們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3.當然,它們的研究方法與基本假設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用個例分析,研究經濟變量的單個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采用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4.對于基本假設,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而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jié)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5.最后,它們的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也是不同的。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等等。而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等。

參考文獻:

第2篇: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范文

關鍵詞:微宏觀經濟學;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3)02-0128-01

一、《微宏觀經濟學》及其特征

微觀經濟學是以單個經濟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和相應的經濟變量單項數值的決定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包括的相關理論十分廣泛。主要有:一是均衡價格理論。研究某種商品的價格是根據供求雙方共同決定的。并根據價格機制對經濟進行調節(jié),當市場上某商品供大于求時,說明資源配置不合理,其價格下降。相反,供不應求,則價格上升。二是消費者行為理論。研究消費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到各種商品的購買上去,以實現效用的最大化。三是生產者行為理論。研究生產者如何把有限的資源用于各種物品的生產上去,以實現利潤的最大化。四是廠商均衡理論。研究在不同的市場結構中廠商如何決策。五是分配理論。研究按照什么原則來分配。六是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理論。研究微觀經濟政微宏觀經濟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

楊金磊

(棗莊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 山東 棗莊 277000)策有利于彌補公共物品、壟斷性商品等價格機制不能有效調節(jié)的缺陷。

宏觀經濟學則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包括相關理論十分廣泛。主要有:一是國民收入理論。研究包括長短期的宏觀經濟學決定。即長期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物價水平及失業(yè)問題;短期的AD-AS模型。二是失業(yè)與通貨膨脹理論。研究通貨膨脹的原因。三是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研究國民收入波動的原因。四是宏觀經濟政策理論。

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微宏觀經濟學》在研究對象、理論方法及經濟政策存有較大區(qū)別。但是,二者之間又有密切聯系。一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之間相互補充。即微觀經濟是假定資源充分利用的條件下,分析如何達到最優(yōu)的資源配置;宏觀經濟學則是假定資源配置的條件下,分析如何達到最優(yōu)的資源利用。同時,二者共同組成西方經濟的理論體系。二是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其中,微觀是研究個體行為,而宏觀則是研究總體行為。因此,微觀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三是《微宏經濟學》以實證研究方法為主。西方經濟學是在社會制度的背景下,來具體分析問題。因此,二者研究方法屬于實證研究領域。

二、學習《微宏觀經濟學》的困難分析

對于初學者來說,《微宏觀經濟學》較為抽象且不易理解。究其原因,既有學生自身原因,也有教學方法原因。

首先,入校新生對《微宏觀經濟學》缺乏理性認識是學習困難的重要原因。所謂經濟學的理性思維則是對任何觀點都要懷疑的。同時,需要用邏輯的精確性去懷疑。而對于初學者來說,從宏觀層面上看,在高中階段的教學環(huán)境相對較小,課程安排較為集中,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相反,大學階段教學環(huán)境相對寬泛,課程安排比較分散,教學方法多元化。從微觀層面上看,過去的教學內容以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為主,基本上沒有接觸西方經濟學思想。另外,對于高中應試教學為主,向大學以自我學習為主的轉變還沒有完全適應。再加上,課程的抽象、理論性強、難以理解更是讓入學新生學習西方經濟學難上加難。因此,入學新生無法形成學習的興趣和愛好,進而缺乏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入校新生對《微宏觀經濟學》中的基本假設理解缺乏是學習困難的關鍵原因。假設條件是經濟學理論成立的前提。因此,學習經濟學必須從正確的理解假設條件開始。諸如:在學習《微宏觀經濟學》之前必須理解基本假設。一是“經濟人”假設。把人的本性假設為利己的,企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是“完備信息”假設。在“完備信息”條件下,人們擁有做出決策的一切信息。三是“完備市場”假設。在“完備市場”條件下,市場競爭充分。四是資源稀缺性假設。正是因為人類欲望無限與資源有限的矛盾性,才有必要深入研究資源的配置和利用問題。

再者,入校新生對《微宏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學模型重視不夠是學習困難的直接原因。經濟學模型是深刻認識和理解原型問題而對其所作出的一種抽象和升華的概括。尤其是通過經濟學模型來分析經濟問題,更加直觀、更加清晰、更加簡化、更加利于理解。因此,重視經濟學模型對于初學者來說十分重要。

另外,教學方法陳舊,理論介紹過于枯燥乏味是學習西方經濟學困難的又一直接原因。

三、學習《微宏觀經濟學》的方法

當前,針對二批本科學生學習《微宏觀經濟學》的困惑。筆者認為,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專業(yè)老師應該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

首先,在經濟學教學中應該重視理論聯系實際。一是適時開展相關經濟學講座。尤其是結合一些經濟熱點問題(如:經濟危機、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等問題)進行合理分析其現狀及原因。二是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采用言簡意賅、通俗的語言講解尤為重要。三是采取案例教學,并將典型案例融入經濟學理論當中。

其次,在經濟學教學中應該重視與學生的互動。一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學生個人實際情況出發(fā),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二是注重通過適時反問,來不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三是重視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再者,在經濟學教學中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經濟學思維。一是要求專業(yè)課老師讓學生清楚地知道經濟學的基本結構。經濟學研究不僅是關于生產、成本、價格、供求等方面,也不單是通貨膨脹、失業(yè)、經濟增長、經濟周期等問題。而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和規(guī)律的社會學科。二是要求專業(yè)課老師讓學生了解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另外,要求老師必須采取板書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采取“黑板+板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看清全過程及各種邏輯關系。同時,還要多注重激勵教學與情感教學相結合,多激勵、多鼓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教的過程中注重眼神、肢體語言的交流。

參考文獻:

[1] 高鴻業(yè).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 黃亞鈞.西方經濟學(微觀和宏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3篇: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范文

關鍵詞 金融危機;宏觀經濟;政策反思

中圖分類號 F8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801(2009)04-0053-05

金融危機的范圍之廣、速度之快、對全球經濟沖擊之深、其走勢之不確定都堪稱百年不遇。我國經濟所受到的外部沖擊也超過了半個世紀以來的任何一次經濟危機。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以正確的視角審視危機、以科學的方法應對危機并認真總結危機應對的政策效果,是擺在每位經濟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

一、經濟穩(wěn)定向好,但反轉未至

目前各國經濟發(fā)展有好有壞,有的從危機中恢復得快一些,有的恢復得慢一些,有的剛渡過一個危機又滑入另一個危機,總的來看,全球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相比全球經濟疲軟,我國經濟在政策刺激下顯示出一些好的跡象。但考慮到我國經濟經過多年的開放發(fā)展,已經積累了一些市場經濟的弊端,即便沒有金融危機沖擊也要進行自我調整。斷言我國經濟已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并迅速反轉,為時尚早。

首先。我國經濟關鍵指標離健康還很遠。到2009年5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5.9%,已經連續(xù)7個月下滑,現10年來最大跌幅。出口在GDP中所占比重從2008年的32%降為2009年第1季度的25%,出口對GDP增速貢獻率為負。我國目前外需不足而內需又歷來較弱,投資拉動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當前政府主導型的投資能量雖已得到部分釋放,但民間投資仍然不足,公共支出對私人投資帶動效應不明顯。如浙江省1―4月全省限額以上國有控股投資同比增長30.9%。而民間投資僅增長7.9%,社會投資未明顯啟動。雖然消費占GDP比重從2008年的36%驟升到2009年第1季度的45%,但在缺乏社會保障、房價高企、居民預防性儲蓄較高、社會失業(yè)加重的情況下,被動式增長的消費缺乏拉動經濟持久增長的底氣。與此同時,我國工業(yè)生產在低點徘徊。發(fā)電量和工業(yè)增加值指標并不樂觀。而反映經濟活躍程度的物流指標2009年第1季度同比、環(huán)比增幅均為負值,即便剔除2008年同期雪災因素后,同比降幅仍達30%,公路、鐵路、水運下降尤為明顯。

其次,我國經濟運行中的新問題已經出現。在財政大量投資和信貸巨量投放的推動下,雖然國民經濟的部分領域出現好轉,但我國已經面臨通貨膨脹壓力。雖然CPI指數同比連續(xù)4個月為負,但2008年我國處在明顯通脹期,考慮到翹尾因素,目前相對2007年已經是通脹了,預計下半年CPI指數也會揭示出明顯通脹。與此同時,隨著財政收入下滑和財政支出增加,我國的財政壓力也相應增大。

短期來看,我國部分經濟領域,如金融、鋼鐵、建材、水泥和房地產等似乎已經明顯復蘇,但短期復蘇是否有利于國民經濟的長遠發(fā)展和實質性復蘇仍待斟酌。應當看到,為迎接下一個經濟增長周期做好堅實準備,理順阻礙發(fā)展的體制機制,優(yōu)化失衡的國內外經濟結構才是最為關鍵的。

二、當前宏觀經濟政策反思

我國經濟的根本問題是經濟結構失衡,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確保經濟發(fā)展、解決就業(yè)困難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如何既能確保就業(yè),又不繼續(xù)加深結構失衡,實現“近期保增長、遠期調結構”的總體經濟政策目標,需要有一個政策銜接機制。目前的經濟刺激計劃尚未著力于對這種內在銜接機制的深度考量,地方重復建設問題、就業(yè)問題開始露頭。應當看到,宏觀經濟政策的支點是保就業(yè)、保企業(yè),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保GDP增長率,更非單純的大興土木。

(一)貨幣政策反思――增強預見性、科學性和配套性

經濟增長、物價穩(wěn)定和充分就業(yè)作為貨幣政策的三大目標,內在矛盾一直存在。在金融市場發(fā)展不健全的背景下,貨幣政策必須保持穩(wěn)定性,而非短期的相機抉擇,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增強貨幣政策的預見性、科學性和配套性。

在2006-2008年緊縮的貨幣政策周期。2007年連續(xù)6次上調存貸款利率,2008年上半年連續(xù)5次上調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同期美國次貸危機卻愈演愈烈,“兩房”被美國政府接管,其金融機構已經浮現流動性危機。但人民銀行仍向外界堅稱緊縮的貨幣政策不動搖,實施嚴格的信貸規(guī)模管理,過緊的信貸政策加劇了企業(yè)特別是中小企業(yè)的融資困難。

雷曼兄弟破產倒閉之后,人民銀行才重啟新一輪的寬松貨幣政策,4個月內存款準備金下調了4次、存貸款利率下調了5次。這種集中而猛烈的貨幣政策調整引起信貸投放大增,助推了經濟的大起大落。今年以來,廣義貨幣供應量(M2)已連續(xù)3個月增長超過25%,余額達到了54.82萬億元,信貸投放繼續(xù)猛漲,僅第1季度信貸投放新增就達4.6萬億,達到2008年一年貸款新增量。按常理,企業(yè)受危機沖擊,負債意愿會降低,而政府類項目由于2008年緊縮政策,新開工項目較少,社會實際資金需求應不足,無法承接如此規(guī)模的貸款。但2009年1―5月份信貸市場卻硬生生接下了5.84萬億元的貸款,同比多增3.72萬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新增就占到了49%。市場的此種反常行為至少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貨幣政策的反復性導致了公眾預期的錯判,尤其是對通脹預期的提前到來,使部分企業(yè)和銀行擔心信貸寬松政策突變,提前把本該分數年投放的貸款一步到位;二是地方政府“保增長”壓力很大,GDP考核模式沒有根本改變,面對未來預期不明朗的經濟形勢,地方政府投資拉動意愿強烈,政府類融資平臺不顧債務承載負荷,大量儲備資金。這兩種內在動因表明,在信貸政策扭曲下,市場的心理預期猶如驚弓之鳥。此外,信貸集中投放可能進一步加劇了資金配置的“馬太效應”。商業(yè)銀行為了避險競相將貸款投向具有政府背景的客戶,導致其信貸集中度畸高。帶有“指標性”烙印的貸款一方面促使信貸資金于投向分布上出現分化,最需要資金的弱勢產業(yè)和弱勢企業(yè)資金獲得并不容易;而另一方面,信貸增長在品種分布上也出現分化,商業(yè)銀行在缺乏項目的情況下,為了完成貸款投放任務,放松對票據融資的審核,僅2009年前5個月,票據融資新增就達到1.69萬億元,占總貸款新增的29%。

我國貨幣政策尤其是信貸政策存在的上述問題平添了我們對遠期可能蘊藏風險的擔憂。一方面,信貸市場潛在風險加大,信貸集中投放會導致政府負債空間大幅收窄,其承擔的高成本不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強行負債則會嚴重透支政府后期財力。另一方面,政策轉向的潛在風險也在加大,銀行與政府之間博弈的結果是信貸資金堆積于政府項目,造成信貸投放猛烈的假象,一旦引起通脹預期。央行不得不適度緊縮貨幣政策,則可能催生銀行大量不良資產。這種風險預期又進一步固化

了信貸市場負債主體的“層級化”結構:政府類客戶一大企業(yè)集團一中小企業(yè)一弱勢客戶,這不利于經濟結構優(yōu)化。

(二)財政政策反思――增強前瞻性和配套性,重視結構優(yōu)化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最大的“二元經濟”體,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財政投資還非常不足?!皵U內需、保增長”可以轉變一下視角,從解決“二元經濟”、優(yōu)化經濟結構開始,避免進一步加劇經濟失衡,重點解決好財力分配與切人點問題,增強政策的前瞻性和配套性。

從中央地方財政預算執(zhí)行情況看,當前的民生投入仍然比重較低,欠賬較多,有必要進一步加大支持。以制度變革推動發(fā)展。中央2009年財政預算與2008年各方面基本比例類似,增加較大的是為保災區(qū)重建的農林水務支出。社會保障支出比例有所下調,醫(yī)療、衛(wèi)生、社保等關切居民生活的財政支出增加總量1343億元,其中713億元是建設投資,而非體制性改革投資,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和社會保障支出比例遠低于美國、日本和印度等國。這表明我國財政投資中存在重建設投資、輕體制改革投資的問題,社會保障包袱沒有真正得到解決,缺乏藏富于民的政策力度。我國的高儲蓄率是基于低保障基礎而產生的,這個儲蓄本質上并非居民手中的現實消費能力,而是對未來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的自我保險,具有社會發(fā)展的階段性制度和結構特征。目前轉變的方向就是以國家社會保障逐步替代這種居民自我保險,將預防性積蓄轉化為真正的消費能力。

當前政府直接和隱性負債過高,財政風險較大,財政投融資管理體制改革仍較為滯后。從中央財政角度看,國有大型銀行和央企的負債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政府隱性負債;從地方財政看,政府投融資平臺的負債也大部分是政府隱性負債。有觀點認為我國中央財政赤字率保持在國際警戒線以內(GDP的3%),較西方國家不高,因此風險可控。但實際上,我國地方政府隱性負債較大,高財政赤字風險不容忽視。根據財政部測算,到2007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達4萬多億元,其中直接債務占80%,擔保性債務占20%,隱性債務則無法統(tǒng)計。如果我們僅以地方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融資平臺的負債來估測一下隱性負債,則這個數字于2009年第1季度就可達到兩萬億,再加上高校和公路建設等貸款,那么地方政府性或準政府性負債更大,可占我國GDP的20%以上,這對經濟的長遠發(fā)展有很大的危險。

地方財政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政策導向下,投資配套壓力很大,難以完全承擔起當前投資拉動政策的任務要求。根據中央檢查組的檢查,至2009年4月28日,第二批新增1300億投資中,地方配套資金到位率僅30.7%,個別省份地方配套資金甚至不足10%。社會投資沒有跟進、地方財政下降、政府收入減少是影響配套的三大原因。我國經濟未來發(fā)展壓力還很大,改革、發(fā)展以及結構性調整的任務還很重,金融危機下一步走向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財政政策運用上需要留有余地,避免因為短期大幅財政支出,反而加緊稅收征收力度,打擊企業(yè)經營動力,造成“涸澤而漁”的不利局面。要使有限的財政資源發(fā)揮出最大效果,在財政資金的使用上要更加精細化。改變粗放型投入,加強集約化管理,將財政政策預期與市場預期以及最后的政策效果緊密結合起來。在制定財政政策之前就要對政策效果和市場反應進行科學評估,測算重點受益領域和受益強度,政策執(zhí)行一段時期后,要及時評估其效果是否與調控目標相一致,并作相應的階段性調整。

(三)對外經濟政策反思――引導外資、改善貿易結構、建立新國際經濟循環(huán)

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后,我國外向型企業(yè)受到沖擊,尤其是沿海地區(qū)的中小企業(yè)大量倒閉。我國參與進出口貿易的企業(yè)發(fā)生了結構上的變化,國有企業(yè)占全年進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相反外商投資企業(yè)則明顯下滑。這表明我國長期以來以外資為主的對外加工貿易經濟,在抵御外部沖擊方面的能力較弱。

對此,首先要反思我國吸引外資的政策。招商引資到底要引什么?中國經濟失衡的深層次原因是國際制造業(yè)向中國轉移,造成國內產業(yè)布局加入到跨國公司的全球化軌道,影響自身產業(yè)升級與制度改革進程。如果采用GNP來衡量經濟增長,剔除30%的外資企業(yè)貢獻后,外貿依存度將會下降到40%左右,經濟增長速度則會較GDP指標下降2個百分點,我國并沒有那么快的發(fā)展速度。故從對外經濟角度看,調節(jié)我國經濟結構的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要改變引入外商投資泛濫的政策,對外資有甄別有選擇,限制或拒絕在戰(zhàn)略行業(yè)和產能過剩領域的外商投資。

我國出口導向戰(zhàn)略所施行的鼓勵貿易順差政策同樣需要加以反思,貿易順差真是越多越好么?我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并呈加速增長之勢,2000-2007年期間年均增速達到40.62%,遠遠大于1994―2000年期間的28.31%的水平。我國貿易順差的成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長期推行吸引外資、鼓勵“三來一補”的加工貿易政策,使得生產性外資輸入持續(xù)增加;二是廉價土地、勞動力、自然資源和地方性稅收補貼政策,造成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低價競爭戰(zhàn)略,創(chuàng)造大量出口外匯;三是產能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貿易品生產相對過剩和公共品供給不足,國民儲蓄超過國內投資,是導致大量貿易順差的內生性動力。因此,當前鼓勵出口的貿易政策如果繼續(xù)推行,將使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國際分工地位難以發(fā)生根本改變,這無疑增加了產業(yè)模式改革轉變的難度,會將勞動就業(yè)能力與國民財富增長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發(fā)展水平,加劇了我國國際收支不平衡。

從對外經濟運行的地理布局與產業(yè)循環(huán)看。當前的貿易政策存在不對等、不匹配與不可持續(xù)問題。簡單講,我國外貿出口40%以上面向西方發(fā)達消費國家。而對亞洲傳統(tǒng)貿易區(qū)、新興市場和貿易國家則主要表現為進口為主,平等雙向循環(huán)貿易關系并沒有建立,這與跨國公司全球化布局、產業(yè)結構內在特征和資源要素稟賦密切相關。解決此問題要從兩方面人手:一是與資源國開展立體經貿往來。建立起生產國與資源國之間全方位的雙向貿易內循環(huán)體系,加大工業(yè)制成品在資源國的消費;二是加強外向型企業(yè)管理,適度調整產業(yè)結構。加強對引入外資的戰(zhàn)略管理,增加外資投資與我國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的契合度,支持國內部分資源消耗型企業(yè)“走出去”,實現資源屬地化發(fā)展。通過與戰(zhàn)略經貿國之間貨幣互換等高端領域合作完善新的內循環(huán)體系。

三、一些政策建議

目前,中美兩國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顯現出一定效果。美國銀行業(yè)通過壓力測試,金融市場傷口正在愈合,地產價格下滑趨勢減緩,居民消費能力反彈;中國國內信貸資金充裕,投資力度較大,國內消費逐步發(fā)展,部分產業(yè)明顯復蘇,宏觀經濟指標回暖跡象日益增多。然而。我國的產能相對國內需求仍然過剩,若長期缺乏外需,而結構調整和欠賬補缺又未能實現,國內經濟就可能出現通貨膨脹、不良貸款上

升、失業(yè)嚴重等諸多困難。

目前,我國尚處于發(fā)達國家“建設、產業(yè)、消費”發(fā)展路徑的前半部分,即“建設”階段的中后期和“產業(yè)”階段的中期,“消費”仍處于初期階段。立足當前國情,本文從財政支持、“走出去”戰(zhàn)略、人民幣國際化、金融服務體系和城市化5個方面提出相關政策建議。以期對充分實現“近期保增長、遠期調結構”的總體經濟政策目標有所助益。

第一,充分發(fā)揮財政政策的對沖作用,加大對社會保障體系的財政支持力度,激發(fā)民間投資和消費。目前,應通過以下渠道確保我國社會保障建設資金來源:一是通過政府直接投資加大社會保障方面的財政支出,對弱勢群體適當傾斜;二是建立國有資本運行管理新體系,委托國資委和中央匯金進行國有資本(涵蓋金融和實業(yè))資產管理,收益優(yōu)先分配給全國社?;?改組成具有覆蓋全民保障的投資管理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實現長期資源有效配置,根本上解決內需制約;三是把城市化進程中儲備的土地分為經營性土地和保障性土地,后者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或將土地升值納入地方社會保障體系中,以解決地方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

第二,大力推進“走出去”戰(zhàn)略。對金融危機從被動防御到積極應對,實現產業(yè)結構調整和資源貿易平衡的雙重目標。首先,國家要做好海外投資的長遠規(guī)劃,建立海外能源、資源和戰(zhàn)略產業(yè)的海外市場,企業(yè)間根據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和自身業(yè)務目標建立起有效協調機制,借助行業(yè)協會作用,聯合對外談判,增強議價能力,避免惡性競爭。其次,政府、國企、民企應通過政府協議和企業(yè)并購的互動模式安排,形成緊密合作的運行機制。再次,企業(yè)應有系統(tǒng)性戰(zhàn)略思路,明確發(fā)展目標,制定戰(zhàn)略規(guī)劃和應對策略。例如,中鋁、五礦、華菱三家在澳洲鐵礦市場的并購行動在醞釀前期沒有通氣,缺乏協作機制,給當地政府造成傾巢而出的印象。反而延緩了資源整合進程。

第三,金融危機對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提出了挑戰(zhàn)。我國可以從人民幣的邊貿化、區(qū)域化和國際化逐步實現人民幣的全球性計價、結算和儲藏功能,擴大人民幣的國際影響。2009年1季度末,我國外匯儲備19537.41億美元。黃金儲備1054噸,人民幣從1998年以來一直堅挺,在周邊國家中樹立了信心。這為人民幣作為國際支付手段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我國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有力支撐了人民幣的邊貿化,人民幣逐漸成為一些國家(如蒙古、越南、柬埔寨、老撾、俄羅斯)的交易結算貨幣。在部分亞洲國家(如柬埔寨),人民幣已經成為儲備貨幣,在規(guī)模上成為世界第五大貨幣區(qū)。從當前實踐看,貨幣互換和貸款換石油(或資源)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有效舉措,我國已經同阿根廷、白俄羅斯、韓國等6國簽訂了共6500億元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下一步應通過周邊化、區(qū)域化、全球化的現實路徑有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適當時機和適當范圍內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逐步使人民幣成為多邊國際貿易與投資中的儲備貨幣。

第四,進一步加快完善我國金融服務體系,重點解決好我國金融的兩個失衡問題。一是解決金融系統(tǒng)內部結構的失衡,加快參與主體的市場化改革,鼓勵不同金融市場平衡發(fā)展,政策性機構和商業(yè)性機構自主發(fā)揮作用。我國的金融體系與經濟體制、政治體制密切相關,帶有濃重的政府印跡,需要通過一系列有步驟改革,尤其是銀行決策與運行的公司治理機制改革,實現市場化主體建設目標,避免重回行政管理老路。二是解決金融國內外發(fā)展的失衡,提升服務國際化的能力,支持我國“走出去”戰(zhàn)略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增強自信心和把握時機的能力。我國擁有世界矚目的貿易量,但是對應的避險手段非常不足,缺乏積極有效的政策調控手段和金融市場工具,有必要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實現本國金融體系的創(chuàng)新,參與全球金融治理改革。

第4篇: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范文

宏觀調控體系是指為了保證宏觀調控的有效實施,而制定的各種法律法規(guī)、政策以及與之配套的各種執(zhí)行措施。這里的法律法規(guī)主要是指經濟法,具體包括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金融法、財政法、產業(yè)政策法等??梢姡洕ㄊ怯梢幌盗械淖臃ㄏ到M成的,涉及到市場經濟的方方面面,為政府采取宏觀調控手段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促進宏觀經濟政策的順利實施。所以,離開了經濟法,宏觀調控體系將是有名無實。

二、宏觀調控功能是經濟法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通常我們認為經濟法的調整對象主要是經濟管理、運營中產生的各種經濟關系。我國經濟管理中產生的重要經濟關系——宏觀經濟管理關系就屬于經濟法的調整范疇。國家根據經濟法來實施宏觀調控政策,引導市場經濟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這一過程不僅體現了國家的宏觀調控職能,而且反應了經濟法在市場健康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經濟法指導著宏觀調控政策的正確執(zhí)行,宏觀調控職能的實現體現了經濟法的作用,可見,宏觀調控功能是經濟法的主要功能之一。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都是計劃經濟,阻礙了我國經濟的發(fā)展,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經濟體制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革,開始擺脫計劃經濟走向了市場經濟。雖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市場經濟不成熟、經驗缺乏,再加上計劃經濟的陰影仍然存在,導致了國家宏觀調控的措施主要是經濟手段、行政手段,對法律手段認識不足。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不斷深入,我國企業(yè)普遍遭受來自國外大型企業(yè)的威脅,因此,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加強經濟法律法規(guī)建設,提高國家宏觀調控能力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最重要任務。首先,經濟法對宏觀經濟具有監(jiān)控作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有一國經濟出現問題,全球經濟都會受到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所以這種環(huán)境下,各國面臨的經濟風險也增大了,如何有效的控制風險是各國都在思考的問題。其中,防范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不斷健全和完善經濟法律法規(guī),使經濟運行的各個方面都有法可依,從而保證經濟有序、平穩(wěn)的運行。根據這一原理,我國近些年出臺了各種經濟法律法規(guī),比如金融法、會計法、財政法、證券法等,實現了對國民經濟的有效監(jiān)控。在全球金融危機之時,美國、日本等發(fā)達國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大蕭條,而我國因為有著經濟法的監(jiān)控,政府采取了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保證了我國遭受的經濟損失最小。

其次,經濟法對宏觀經濟運行具有保證作用。市場經濟調控的一個弊端就是,以利益為中心,許多商家為了爭奪市場不擇手段,造成了市場競爭的不公平性。還有些商家為了獲得最大的利潤,投機取巧、偷工減料,導致了產品質量不合格,例如假奶粉、假雞蛋事件等,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因此,必須通過制定完善的經濟法來規(guī)范市場的運行,對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商家進行嚴懲,對于惡意競爭、不正當交易的商家給予法律制裁。為了保證市場的健康發(fā)展,我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不僅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還促進了市場經濟的有序運行。再次,經濟法能較好地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說明,經濟法是一個完整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應該在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經濟法律法規(guī),從而有助于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經過幾十年的摸索,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已經以大國的身份加入了全球經濟,為了和世界經濟接軌,首先必須完善法律體系,彌補法律漏洞;其次,根據不斷發(fā)展的現實要求,調整陳舊的法律條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并且任務繁重,因此,堅持不斷拼搏、不斷奮斗的精神,同時要求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才能建立一步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制定經濟法律法規(guī)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執(zhí)行不到位,違反法律法規(guī)無人追究責任,那么經濟法律法規(guī)就形同虛設了。加強司法力度,首先,健全司法機構,嚴格規(guī)范經濟案件的審判流程,保證審判結果公平、公正;其次,提高司法人員整體素質,包括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其專業(yè)能力、加強其法律意識,保證司法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再次,加大懲罰力度,對于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司法機構要給予嚴格的懲罰或處罰四、運用經濟法糾正“市場失靈”市場這雙看不見的手可以自主的進行資源分配,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實行優(yōu)勝劣汰的生存法則,從而推動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但是,市場調節(jié)存在著很多弊端,它缺乏理性,只是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節(jié),無法考慮社會的實際情況。換句話說,市場調節(jié)容易出現“失靈”現象,具體表現在:無法恢復正常的調節(jié)功能,造成經濟惡性循環(huán);資源分配不合理,容易出現壟斷現象;不能及時調節(jié)或者盲目調節(jié);出現不正當競爭,市場調節(jié)不起作用。市場失靈后,就無法再靠市場自身調節(jié)來使經濟恢復正軌,必須通過政府進行宏觀調控才能引導市場經濟走上正軌。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希望達到的效果是,通過經濟、法律、行政等三大手段,來調節(jié)市場經濟中的不正當交易、不公平競爭等,引導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的運行,從而實現優(yōu)化經濟結構、合理配置資源等目標。三大調控手段的地位是不同的,根據其重要性,我們認為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是最常用、最重要的。行政手段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主要是輔助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的應用。經濟政策是宏觀調控目標的反映,指導著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實施。

我國經濟政策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其中貨幣政策在經濟調控手段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國家召開的各種經濟會議中以及制定的各種經濟文件中,政府反復強調貨幣政策的重要性,指出央行應該保證貨幣供應和需求的均衡,實現幣值穩(wěn)定的目標。如果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時,央行應及時采取適當的貨幣政策。為了保證貨幣政策的有效執(zhí)行,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金融法律法規(guī),例如銀行法、證券法、投資法等。這些金融法律法規(guī)在促進貨幣政策的具體實施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健全金融法律法規(guī)體系是保證金融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前提條件。經濟政策的另一大政策便是財政政策,財政政策又可分為兩種類型,即財政支出政策、財政收入政策。財政支出是指政府給予社會的各種補貼、福利、基礎設施建設支出等,財政收入是指社會經濟組織或個人向國家繳納的稅款。比如,政府降低個人所得稅、增加轉移支付以鼓勵社會消費和投資。為了保證政府財政政策的推行,必須要有相關的財政法律法規(guī)作保障,財政法律法規(guī)在經濟法律法規(guī)中占據較高的比例,可見,財政法律法規(guī)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不斷完善有助于健全我國稅收制度、合理進行收支分配、縮短貧富差距。宏觀調控和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需要一定社會經濟條件和法律氛圍,因此,財政法、產業(yè)政策法、稅法、銀行法、投資法等法律法規(guī)所形成的法律體系對于宏觀調控政策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經濟立法固然起到了關鍵作用,但是司法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充分發(fā)揮宏觀調控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地豐富和完善我國各級別的經濟司法機構,不斷豐富和調整經濟審判的相關步驟和程序。

三、結語

第5篇: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范文

    學習環(huán)境的定義比較寬泛,眾人對其界定不一。通過文獻查閱發(fā)現以下兩種觀點較為合適:一是何克抗等人的觀點,他們認為學習環(huán)境是學習資源和人際關系的組合,其中學習資源包括學習材料、認知工具和學習空間,人際關系包括師生、生生人際交往[1];二是李奇的觀點,他根據加涅關于教學設計的原理將學習環(huán)境定義為根據不同的學習結果類型創(chuàng)設不同的學習內部條件并相應安排學習的外部條件。通過對定義的描述發(fā)現,學習環(huán)境設計的要素包括:內部條件 (人際交往等) 和外部條件 (資料、工具、空間等)。林軍來在 《基于 Moodle 平臺的協作學習環(huán)境構建與實踐探索》 一文中,將協作學習環(huán)境分為組織環(huán)境、空間環(huán)境、硬件環(huán)境和資源環(huán)境[2]。郭寧在 《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下協作學習活動設計》 一文中把混合式學習環(huán)境分為物環(huán)境、軟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3]。移動協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它屬于學習的范疇,因而對其環(huán)境的分析可以參照相關學習環(huán)境的要素內容。但是,移動協作學習活動有其特殊性,在環(huán)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例如硬件環(huán)境是在移動技術或服務支持下形成的等等。參照上述分析,移動協作學習活動環(huán)境總體可以歸納為“二大四小”環(huán)境。其中,“二大”主要指內部環(huán)境和外部環(huán)境,“四小”主要指硬件環(huán)境、軟件環(huán)境、空間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其中,內部環(huán)境主要指活動本身為促進學習者提供的內部條件,它包括硬件環(huán)境和軟件環(huán)境;外部環(huán)境主要指活動進程中借以輔助學習者開展活動的外部條件,它包括空間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

    二、模型設計

    依據環(huán)境設計要與活動特點相符合的原則,同時結合設計要素的分析,本研究設計出一個適合移動協作學習活動的環(huán)境模型。該模型構建活動環(huán)境的規(guī)則是從宏觀到微觀,從整體到局部,步步細化環(huán)境內容,并融入到具體移動協作學習活動中。如圖 1 所示,整個模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宏觀層面的環(huán)境構建,第二部分是微觀層面的環(huán)境構建。在宏觀層面上主要是把握設計環(huán)境的方向,該模型根據“移動、協作”兩大特點,將移動協作學習活動環(huán)境分為內部環(huán)境和外部環(huán)境,學習者與教師在活動環(huán)境中開展具體的協作。在微觀層面上主要是分解、細化每個環(huán)境構建內容。其中內部環(huán)境主要指軟件環(huán)境和硬件環(huán)境,軟件環(huán)境包括軟件和資源環(huán)境,硬件環(huán)境包括手機和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外部環(huán)境主要指空間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空間環(huán)境包括交流、共享和知識管理空間,人文環(huán)境包括規(guī)則、策略和心理環(huán)境。

    三、內部環(huán)境設計

    內部環(huán)境主要指活動本身為促進學習者提供的內部設施條件,它是移動協作學習活動開展的前提,只有構建好內部環(huán)境,活動才能順利進行。因此,內部環(huán)境是活動環(huán)境的必備要素,合理構建它的環(huán)節(jié)是不可或缺的。內部環(huán)境的設計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軟件環(huán)境設計和硬件環(huán)境設計。

    1. 軟件環(huán)境設計

    軟件環(huán)境是用以支持移動協作學習活動所提供的內在設施條件,對它進行設計主要從軟件和資源兩個方面著手。

    (1) 軟件設計

    軟件是活動的輔助手段,學習者借助軟件的功能進行協作。本次移動協作學習活動所選擇的軟件工具是“QQ+ 飛信”,以 QQ 學習工具集為主,飛信為輔。QQ 學習工具集的作用是提供各項功能,實現效能工具、信息工具、情境工具、交流工具、認知工具、評價工具的要求,借以幫助學習者完成活動目標。飛信的作用是當手機或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上 QQ 不在線時,利用飛信實現及時通信的功能,保證協作學習的順利進行。由于多數學習者對這兩個軟件的功能很熟悉,在具體活動中教師沒有必要介紹它們的操作,只需要引導學習者合理使用它們,避免工具成為擺設或出現迷航現象。

    (2) 資源設計

    資源是活動環(huán)境設計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它主要指在移動協作學習活動中活動主題所需要的內容和材料。從資源的呈現形式分,移動協作資源可以呈現為短信形式、網頁形式和下載存儲形式[4];從資源的承載形式分,移動協作資源可以呈現為文本形式、圖形形式、音頻形式、視頻形式和動畫形式。具體到本研究,活動重點在于協作,根據活動主題和部分條件限制因素,本次活動選取的移動協作學習資源主要是短信形式、網頁形式和協作形式,同時結合文本等各種形式呈現資源。首先,短信形式的移動協作學習資源設計。這類形式的資源主要是以文字的形式通過短信傳遞與活動相關的內容,一般用作通知或提醒等等,它的特點是形式單一、內容精練、操作方便。具體行為是:教師設計活動主題后,通過飛信將活動重要要素內容 (主題、活動安排、完成活動的時間等) 發(fā)至每個學習者的手機上,保證信息的及時性;在協作小組內,根據小組活動計劃,組長通過飛信通知組員討論時間和內容進度安排,保證協作活動開展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短信形式的資源設計時文字盡量言簡意賅,學習者不需要翻頁即可對提醒內容一目了然。其次,網頁形式的移動協作學習資源設計。這類形式的資源主要是以瀏覽網頁的形式查找活動資源,它的特點是形式多樣,利于學習者多角度獲取活動所需的資料。具體行為是:協作小組通過瀏覽網頁查看或下載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 (文本、圖形、音頻、視頻、動畫) 或自己尋找相關資料。需要注意的是,網頁形式的資源設計時教師應該盡量少提供現成的資源,這樣才能充分鍛煉學習者查找、甄別資源有用性的能力。最后,協作形式的移動協作學習資源設計。這類形式的資源主要是通過協作小組內組員間的交流總結出的信息,這類資源不需要預先設計,它只需要學習者參與活動、積極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資源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協作形式的資源設計需要學習者的共同努力,因此在活動中要充分調動和培養(yǎng)學習者協作的興趣、能力,保證資源的流動性。

    2. 硬件環(huán)境設計

    移動協作學習活動所涉及的硬件環(huán)境主要指在移動技術或服務支持下學習者參與活動所使用的硬件設備。硬件是支持移動協作學習軟件的載體,也稱之為移動終端設備。移動終端設備包括普通手機、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MP3 或 MP4、PDA 等。移動終端設備多種多樣,可以選擇的范圍也很多。通常而言,移動終端設備的選擇需要綜合以下幾方面因素:

    (1) 以活動任務和需求為出發(fā)點,立足于活動本身

    移動協作學習活動任務和活動需求不同,選擇的工具也會有所不同。根據活動任務不同,選擇合適的移動終端設備。如果是概念學習類任務,它僅需要知識的查找與羅列,沒有過多復雜的操作,在協作中可以選擇簡單易攜帶的工具,例如普通手機、MP3或 MP4、智能手機。如果是問題解決類任務,它比概念學習類任務過程復雜一些,在協作中應該選擇支持復雜程序或工作的工具,例如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PDA。如果是作品設計類任務,它涉及作品的設計與開發(fā),對設備的要求更高,在協作中可以選擇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PDA。如果是移動技術應用任務,所有的移動設備都可以參與協作學習活動中。

    (2) 依據學習者具體擁有的設備條件,立足于實際

    參照問卷調查的結果,如圖 2 所示,在 143 名研究生中 83.22%擁有筆記本電腦,48.25%擁有普通手機,40.56%擁有智能手機,52.45%擁有 MP3 或MP4,0.7%擁有 PDA。數據表明,大多數研究生目前擁有的移動設備是筆記本電腦、手機、MP3 或MP4,因此這幾種設備應該成為移動協作學習活動工具的首選。

    (3) 依據網絡條件,立足于網絡

    移動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活動要求學習者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在任意時間與地點自由進行協作學習,因此,對于移動協作學習而言,無線網絡環(huán)境是先決條件。隨著無線校園網的建成,對師生來說,使用無線網絡如同有線網絡一樣方便。所以移動終端設備的選擇要考慮網絡條件,協作應該在網絡通暢的情況下進行。

    綜合以上三個因素,在本次移動協作學習活動工具的設計中,以最小代價為原則,最終選擇的硬件(移動終端設備) 是具有上網功能的手機和支持無線上網的筆記本電腦。硬件設備是軟件設備的載體,它承擔著支持活動順利開展的基本角色。因此,在活動中教師和學習者要關注硬件設備的可用性和實用性,充分利用硬件設備的優(yōu)勢,進而有效輔助學習活動。

    四、外部環(huán)境設計

    外部環(huán)境主要指活動進程中借以輔助學習者開展活動的外部條件,它是移動協作學習活動開展的保障。外部環(huán)境的設計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空間環(huán)境設計和人文環(huán)境設計。

    1. 空間環(huán)境設計

    空間環(huán)境是活動開展的場所,移動協作學習所涉及的主要活動是協作交流,在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到知識管理的重要性,最后實現知識共享。因此,對于空間環(huán)境的設計主要從交流空間、共享空間和知識管理空間三個方面著手。

    (1) 交流空間設計

    交流空間是學習者進行協作學習的主要場所,其它一切活動都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礎上,所以重點是對于該空間的設計。在移動協作學習活動中,交流分為個人交流和小組交流。個人交流的形式是一對一、有針對性的交流。小組交流的形式是協作組內組員之間一對多或多對多的交流。因此,交流空間的設計是個人交流空間和小組交流空間的結合設計。具體到本研究,個人交流空間主要建立在 QQ 好友聊天和 QQ郵箱功能上,小組交流空間主要建立在 QQ 群聊天、討論組聊天功能上,學習者通過手機或電腦在交流空間內使用這些功能進行無障礙討論。這樣的功能空間建立既操作簡單,又方便實用,有利于盡快進入協作學習狀態(tài)中。

    (2) 共享空間設計

    共享空間的作用是將教師和學習者的資源放于該空間內,每個人都能查看并下載這些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真正實現資源的共享。因此,該空間的設計主要關注共享功能的實現。具體到本研究,共享空間選擇的是 QQ 空間。它的功能是當自己或是好友更新內容時,自己或好友可以第一時間接受、查看并轉載到自己的空間內,同時群共享功能可以讓師生自由上傳、下載資料,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循環(huán)利用。

第6篇: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范文

經濟增長:“舊蜜月”難抵“新傷痛”

(一)“舊蜜月”

所謂“舊蜜月”,是指依照過去的經驗來判斷,2014年中國經濟似乎至少有兩大希望:一是改革,二是美國復蘇。

從改革來講,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出了市場所關切的所有關鍵問題的改革藍圖。依照過去的“甜蜜”經驗,“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如果這些改革措施能夠迅速落實到位,無疑會釋放出巨大的增長潛力。但是,全面的改革需要時間,無法做到一步到位,其作用更加類似于需要持續(xù)服用方能慢慢見效的“培本固原藥”,短期內已無法重現如1992年“春天的故事”中那種經濟增長火山般噴發(fā)的場景。

從美國復蘇來看,2013年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速經季度調整后環(huán)比折年率達到4.1%,進入2000年以來的最高增速區(qū)間;從時間序列來觀察,2013年是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各季度增速持續(xù)回升的一年。從分項來看,私人投資和消費成為經濟增長主力,并且拉動力持續(xù)加大,增長顯示出較強的可持續(xù)性。同樣,依照過去的經驗:美國經濟,特別是消費的增加,似乎預示著2014年中國出口可能迎來曙光(見圖1)。但這種基于2000-2010年間的“甜蜜”記憶,對于現在來說并不可靠。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高估的情況下,美國進口的增加并不會自動讓中國出口多分一杯羹,在本輪危機后,中國出口與美國消費的關系已更加清晰地展示出來,實際上這種情形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同樣高估的1997至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也曾出現過。這兩段時期所出現的美國消費需求與中國出口之間的缺口,主要是由于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高估,使得中國出口產品相對競爭對手偏貴,由此丟失了訂單。

(二)“新傷痛”

在目前的“雙高”(高利率、高匯率)和2014年穩(wěn)健貨幣政策導向下(其中隱含一個非常重要的假定是2014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不會貶值),預計明年的“三駕馬車”很難上行。

首先,消費缺乏動力。從社會消費品名義增速來看,1994年以來走出了一個“反轉N”型軌跡:1994-1998年下行,1999-2008年上行,2009年到2013年下行;即使剔除影響較大的零售物價因素后,這種大趨勢仍然沒有改變。而從目前看來,甚至看不到能夠拉抬明年消費的力量:房地產限購可能影響裝修、家具、家電等;蔓延全國的霧霾意味著采取汽車限牌、限行的城市會增加,從而影響汽車消費;“八項規(guī)定”仍會繼續(xù)執(zhí)行等等。這就意味著,如果明年零售物價不顯著上行,消費若能維穩(wěn)已屬不易;而從M1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之間關系來看(見圖1),很可能明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還會有所下行。

圖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速與M1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CEIC,興業(yè)銀行

(編者注:圖例分別改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增速”、“M1同比增速(領先1年)”)ytd改為ytd(年初以來變動幅度)

其次,投資缺乏有效支撐。在目前的固定資產投資中,占比最大的三項是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制造業(yè)投資。而這三項投資在明年都缺乏能夠維持現狀的有效支撐。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對社會融資總量的變化相當敏感,而2013年下半年以來市場利率的持續(xù)上升,將壓制明年社會融資的增速。從與社會融資相適應的情況來看,目前基礎設施投資和商品房銷售(一般領先房地產投資兩個季度)都還顯著偏高,這意味著這兩類投資未來將不可避免地出現下降。對于制造業(yè)投資來說,2013年的出口狀況對于明年制造業(yè)投資有相當大的影響,2013年出口疲弱,無法為明年制造業(yè)投資提供支撐。

最后,出口難以復蘇。出口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量,即給定中國出口占全球份額不變,海外經濟復蘇會使中國自然分享到出口增長的好處;二是價,即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若中國出口產品比競爭對手貴,即便其他經濟體需求增加,中國也難以1:1地分享到出口增長的好處,未來我國出口仍將面臨下行壓力。

通貨膨脹:政策周期換檔

(一)PPI:難出通縮

我國PPI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綜合指數(CRB)同比變化保持著較好的一致性。CRB的變化與亞洲發(fā)展中經濟體增速之間關系密切,而與全球發(fā)達經濟體增速的關系并不緊密。而從目前的狀況來看,2014年將是全球發(fā)達經濟體加速發(fā)展的一年,而亞洲發(fā)展中經濟體增速估計與2013年大致持平。這就意味著,明年CRB不僅缺乏明確的上漲動力,反倒還可能因為美元反彈而承受壓力,這種判斷也與近30年來CRB的周期變化規(guī)律不謀而合。

(二)CPI:壓力不大

對于明年CPI的判斷,首先要適應新的政策周期。我國CPI環(huán)比變化一般領先CPI同比變化6個月(主要是統(tǒng)計技術決定的)。因此,前瞻性地分析CPI同比變化,重點是應該分析CPI環(huán)比變化。市場主流依然沉浸在我國CPI的運行大致以40個月左右為一個周期的認識中,這主要是根據過去10年的經驗得出的,而這恰是上一屆政府執(zhí)政的10年。的確,圖2的虛線框部分顯示,2003-2013年間CPI顯示出一個完美的“M”型,即兩個CPI升降的小周期。但如果觀察1995年以來的CPI環(huán)比數據,就會發(fā)現這種規(guī)律其實并不總是有效:在1995-2002年的7年間則是一個“V”型。這顯示出中國的CPI存在明顯的政治周期,而目前正處于新一屆政府的換擋期。這意味著,對于未來CPI走勢的判斷,需要從過去的思維定勢中走出來,逐步適應新周期。

圖2 CPI環(huán)比趨勢變化

(編者注:Yoy改為同比)

資料來源:CEIC,興業(yè)銀行

宏觀政策:中性偏緊

(一)中性

從設定主要政策的預期目標來看,預計仍與2013年基本一致,以體現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具體來說,預計新增信貸10萬億元,新增社會融資總量19萬億元,M2增速為13%,年度預算赤字2.1%。

(二)偏緊

偏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量穩(wěn)速緊”。由于上述穩(wěn)定性更多體現在“量”上而不是“速”上,比如信貸比上年增加1萬億元,社會融資比上年增加1.5至2.0萬億元,都與2013年的狀況基本相當,但由此計算得到的信貸增速、社會融資增速卻是微幅下降的。二是監(jiān)管政策的變化。2014年可能出現的政策變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對地方政府融資管控政策的調整;二是對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調整;三是對銀行同業(yè)資產監(jiān)管政策的調整。其中任何一項調整,都只會使宏觀經濟政策更“緊”,而不是放“松”。

從貨幣政策來看,在常規(guī)方面,預計貨幣市場利率波動增加仍會是明年貨幣市場的特征;隨著美聯儲的退出,我國央行也可能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改革方面,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NCD)的常態(tài)化發(fā)行和進一步向居民和企業(yè)擴張、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預計會成為明年利率市場化的主要內容;擴大人民幣對美元波動幅度、加大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日間波動幅度,可能成為明年完善匯率機制的內容,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從財政政策來看,在常態(tài)化政策方面,結構性減稅政策會繼續(xù)推進,特別是“營改增”會繼續(xù)擴圍;保障房和棚戶區(qū)改造會繼續(xù)推進;在改革方面,需關注三中全會強調的財政改革措施的推出節(jié)奏,特別是地方債管理新規(guī)的出臺。

第7篇: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范文

關鍵詞:宏微觀經濟學 雙語教學 教學方法

一、引言

《宏微觀經濟學》是財經類專業(yè)的基礎課程之一,其內容涉及到經濟中的方方面面,不僅理論內容深,而且實踐性強,初學此課程者不容易理解掌握。改革開放以來,宏微觀經濟學在教學中得到普及,管理類、財經類等專業(yè)已將其列為基礎理論課。

自教育部了《關于加強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之后,雙語教學已在高等教育領域,尤其是高等學校的經濟管理學科課程教學中得到迅速推廣和運用。就我國而言,雙語教學就是指教師用中、英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向學習者傳授學科知識。一般而言,專業(yè)課的雙語教學要求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課件;在平時作業(yè)及考試中采用英文出題和答題;并且外語授課課時達到該課程的50%以上。

《宏微觀經濟學》采用雙語教學尤其重要,因為它主要是為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這些學生畢業(yè)后大多在跨國公司、合資企業(yè)或外資企業(yè)從事與國際經貿和管理相關的工作,其性質使得他們必須更多地使用英語,否則將無法勝任工作。不僅如此,英語的掌握還將幫助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所以,英語就顯得特別重要。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他們大多能夠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的考試,但其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仍相當低下,絕大多數學生不能順利運用英語進行交流。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少足夠的閱讀量二是缺少英語交流機會。如果實施宏微觀經濟學的雙語教學,將會使這一情形有所改善。

二、教學實踐

1.教材選用

教材是決定教學效果和課程建設優(yōu)劣的重要因素?,F行的經濟學教材可大致分三種模式:一是主要傳授經濟學最基本能思想。例如:著名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著的《經濟學》和格利高里?曼昆著的《經濟學原理》。二是屬于中級經濟學,主要運用基本的幾何知識和初級高等數學講述經濟學的思想。例如:著名的經濟學家平狄克和魯賓菲爾德合著的《微觀經濟學》、范里安著的《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三是高級經濟學。例如:Andreu Mascolell、Miehaeld.Whinston、JerryR.Greea合著的《微觀經濟學》。

由于宏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主要是針對的是對于經管類專業(yè)大一學生開設的??紤]到大一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英語應用能力仍然有局限,本課程選用了屬于初級經濟學類別的教材――世界三大出版業(yè)巨頭Thomson公司出版的Microeconomicsh Today和Macroconomics for Today,國內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教材在美國上百所大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人選北京大學出版社的“經濟與金融經典人門教材”。它結合了中西方教材的優(yōu)點:邏輯嚴謹而又案例豐富,語言深入淺出。作為原版教材,它在提高學生自身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增加了英語鍛煉的機會。

2.教學方法

經濟學大師凱恩斯指出:經濟理論并未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結論,它不是教條,只是一種方法,一種心靈的器官,一種思維的技巧,幫助擁有它的人導出正確的結論。顯然經濟學的教學目的與一般課程不同,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要求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后面所體現出的思考方法或者分析工具。學了經濟學就要達到這樣一種目的,用經濟學家的話來說就是要“像經濟學家那樣思考”。

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不同,作為一門最接近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它專注于因果關系和行為反應的揭示,使其具有極強原理性。經濟學的整個分析工具或方法也正是通過一個個經濟學原理展現出來的,所以國外教師非常注重經濟學原理的教學,一般都會在教科書的開篇或者新學期的第一次授課中將重點經濟學原理列舉出來。

針對經濟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本人在講授宏微觀經濟雙語教學做了以下的教學安排。首先,對經濟學原理的介紹。通過對教材上原理的詳細介紹和講解,使學生對經濟學原理有個基本認識和理解,為理解案例打下―個基礎。其次,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講授要從抽象到具體。課堂重視案例分析,讓學生積極參與案例討論,使學生體現了經濟學作為一種分析工具或思考方法是如何來分析具體問題的。最后,對經濟學原理的總結。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原理的理解和記憶。本人對所講的原理進行一個歸納和小結,包括對疑點、難點、重點的強調,包括對原理的高度概括。

通過上述三個步驟的教學,學生對原理的認識相應也經歷了一個了解一理解――深化的過程,有助于將原理內化到自己的腦海中,提高教學效果。

本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體現了經濟學的趣味性。與其他許多枯燥的學科不同,研究人類行為選擇的經濟學按用Samuelson的說法,天生就是一個有著無多魅力的“睡美人”。本人主要先通過引入ABC的經濟案例節(jié)目,從美國的經濟問題引申到中國的經濟問題,如房價泡沫、教育高收費和環(huán)境污染、中國的經濟增長等,同時還進一步將經濟學理論和身邊的生活聯系起來。去找尋蘊涵在食堂、課堂、寢室、圖書館和運動場等學習生活場合中的大量經濟學事例,向學生講授身邊的經濟學,使學生感到經濟學可親可愛、可觸可感。通過這些教學,強調了經濟學的應用性,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經濟理論對現實世界具有強大的解釋力,激發(fā)了學生對經濟學的興趣,鍛煉了他們的研究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

在注重專業(yè)知識講授的同時,注意兩種語言的使用比例。本著雙語教學的落腳點是完成學科教學任務,在此同時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這一教學目標,在宏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中,絕大部分用英文講授,重點、難點知識再用案例討論的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授課過程中使用英文時要循序漸進,盡量用通俗簡潔的語言,保證學生在反復的練習和沉浸式的英語氛圍中學到經濟學的基礎知識、提高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在整個課程進程中,英文比例保持在80%以上,極大強化學生的英文思維能力。

3.教學反映

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對這門課評價很高,評分達到了96分,普遍反映: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實際,課堂互動氣氛良好,英語英語能力和專業(yè)分析能力都有了顯著提高。05、06工管雙語班的同學,不少同學在大一就通過了六級考試,有的同學甚至在六級考試中取得了600多分的高分。他們說,通過宏微觀經濟學雙語課程,對英語的提高,遠遠高于大學英語課對英語的提高。專業(yè)課程的雙語教學,對我校雙語教學推廣有很大的作用,促進我校在教學過程中把英語授課的教學方式推廣發(fā)揚。

三、經驗總結

雙語教學不是簡單的為學生提供日伸說英語的能力,而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考、用英語解決專業(yè)問題的能力,而且同時有利于教師專業(yè)學術水平和外語水平的提高,這是本人雙語教學實踐中最深刻的體會。

下面總結了從事雙語教學實踐的一些經驗和看法。

1.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雙語等習熱情

只有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才能確立與學生已有的英語水平和身心成熟度相符合的雙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保證教學質量,又不會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建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是情感關注的重點。師生間所建立的真切交流、幫助學生即時發(fā)現問題、排除困難的措施、教師給予的贊同與認可等均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提高雙語課程的學習效率。熱情是學習的原動力。在雙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進行精心的課堂設計,注意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幫助學生克服對外語的畏懼心理,使每個學生都滿懷熱情地投入到雙語課程的學習中來。

2.重視教學工具的質量和多樣性

教材盡量選用高質量的外文原版教材可以讓學生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采用多媒體授課,講課的時候盡量多采用國內外最新的案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案例討論,以增大雙語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和學生學習的興趣及積極性。同時還要不斷積極地探索各種教學方法。

3.明確雙語教學的目的,重視語言文化的交融

雙語教學應以提高課程整體教學質量為目的。不是為設雙語課而設雙語課。不同的語言都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并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不斷地發(fā)展變化。雙語教學中所使用的英語帶有西方語系國家的文化烙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向學生傳達不同的文化信息,并去粗取精,讓學生對不同的文化從最初感知到逐漸接受,這樣才能確保學科知識的增長和外語水平的提高同步。

第8篇: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范文

關鍵詞:宏觀審慎 資本率 金融監(jiān)管

一、金融監(jiān)管理論概述

(一)微觀審慎監(jiān)管

在金融危機之前的監(jiān)管主要是基于微觀審慎視角的,這次的金融危機反映出其具有很多監(jiān)管不充分之處。

對于銀行的傳統(tǒng)微觀審慎監(jiān)管是基于以下邏輯的:銀行利用不會令其遭遇撤資的政府擔保存款來融資,此時損失由納稅人來承擔,這使銀行經理傾向于承擔過量風險。資本管制的目標就是促使銀行能夠將損失內部化,從而保護存款保險積極并且減輕道德風險。因此,如果存款承保人遭受損失的可能性降低到一個低水平時,微觀審慎管制即發(fā)揮了作用。

但是微觀審慎監(jiān)管存在一定的缺陷:當管理者利用微觀審慎原則引導出現問題的銀行恢復其資本比率時,管理者并不在意銀行是通過分子還是分母調整――即籌集新資本還是縮減資產。

當我們考慮的是單個因為特定原因陷入困境的銀行時,這樣對調整方式并不在意的監(jiān)管是合理的。如果此銀行選擇縮減它的資產,其他金融機構可以買入。事實上,這樣的資產縮減可以視為是優(yōu)勝劣汰,市場份額由弱勢機構轉移到強勢機構。然而,如果大部分金融系統(tǒng)都陷入困境,大量機構同時進行資產縮減會給經濟帶來更大的危害。

(二)宏觀審慎原則

簡單來說,宏觀審慎方法是:當多家金融機構受到沖擊時,控制由過量的資產負債表縮減帶來的社會成本。

當進行宏觀審慎監(jiān)管時,需要明白兩個問題。第一,多家金融機構同時縮減資產所帶來的社會成本是什么?第二,為什么金融機構不將這些成本內部化?或者說,為什么當其所持股票貶值時,為什么它們更愿意減持資產而不是籌集新資本?為什么它們不事前建立充足的資本緩沖,這樣不用進行籌資或者減持資產?

大規(guī)模的資產減持有兩個主要的影響:信用緊縮和廉價出售。如果銀行通過削減新貸款來減少資產,則企業(yè)由于信用更昂貴而減少投資和雇傭數量,會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如果大多數銀行沒有減持資產而是拋出同種低流動性證券,這些證券的價格會大幅度下降,這就是被Shleifer 和 Vishny 稱為“fire sale”的廉價出售行為。而且,廉價出售效應和信用緊縮效用是緊密聯系的(Diamond and Rajan,2009;Shleifer and Vishny, 2010;Stein,2010a),廉價出售的實際成本也表現為未來信用緊縮的加劇。

當經濟危機開始出現時,資金由于“債務積壓”(Myers,1977)會出現流動緩慢的現象。一旦當銀行陷入巨大的困境并且其債務價值受損,即使是為了具有正的凈現值的投資對象,銀行也不愿意籌集新資本。這是因為其創(chuàng)造的大部分價值都被優(yōu)先債權人所占有。在出現債務積壓問題的情況下,銀行考慮到股東的利益,更傾向于通過縮減資產來調整資本率,即使籌集新資本更有利于社會利益。

總體來說,基于fire-sale和credit-crunch的模型顯示金融機構有以下強烈的傾向:第一,當危機出現時,銀行更愿意縮減資產而不是再融資;第二,銀行在危機發(fā)生前持有資金緩沖不足,因此提高了危機發(fā)生和系統(tǒng)性的資產負債表收縮的可能性。因此,宏觀審慎管制的目標在于平衡這兩種傾向。

二、宏觀審慎管制的工具

有兩種方法可以阻止銀行縮減資產:第一,銀行可以籌集新資本來彌補損失;第二,銀行可以降低資本/資產比率。宏觀審慎工具都是通過這兩方面來進行調整的。

(一)隨時間變化的資本要求

防止資產負債表縮水可以直觀地通過制定隨時間變化的資本要求,銀行被要求在經濟繁榮時期保持比經濟衰退時期更高的資本充足率。在這樣的規(guī)則下,銀行可以在出現困難時通過減少緩沖資金來繼續(xù)運營,而且面臨較少的資產減持壓力。Kashyap and Stein (2004)認為當政策制定者意在將福利函數最大化時,隨時間變化的資本要求是一個優(yōu)選方案。

設計此機制有一個難題,當經濟蕭條時,監(jiān)管情況下的資本要求對銀行的約束力并不強。當銀行資產的風險增大時,市場通過拒絕融資于實力不強的機構而給銀行以更大的考驗。所以,為了達到有意義的時變資本率,經濟繁榮時管制的最小資本率必須在實質上超過經濟衰退時市場賦予的標準。IMF(2010)估計美國銀行從2007年到2010年的累計信用損失大概是資產的7%,如果經濟蕭條時期資本充足率的市場標準是8%,那么在經濟繁榮時期規(guī)定的資本充足率的最小標準應該是15%。

(二)更高質量的資本

傳統(tǒng)意義上,管理者最注重的資本指標是一級資本占加權風險資產的比率。一級資本包括普通權益和優(yōu)先股,因此當衡量是否滿足資本管制要求時,權益和優(yōu)先股用同樣的方式來計量。從微觀審慎的角度來看,這樣很合理。如果只是為了避免銀行破產導致存款保險承保者遭受損失,只要普通股和優(yōu)先股的持有者的清償權在存款承保人之后即可。

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許多投資者和監(jiān)管者開始討論銀行的資本質量問題,并且討論了普通股是如何在資本質量上優(yōu)于優(yōu)先股的。盡管從微觀審慎的角度來看兩者是沒有分別的,但是從更注重動態(tài)、全局的宏觀審慎角度來看,兩者的區(qū)別對待是很自然合理的。普通股之所以在再籌資過程中比優(yōu)先股的質量更高,是因為它的清償地位次于優(yōu)先股,這樣會更少受到債務積壓問題的影響。

當處于困境中的銀行面對快速融資的目標時,監(jiān)管者應該要求資本要求中的大多數都為普通權益。

(三)對債務期限的管制

從近期的金融危機中,監(jiān)管者意識到沒有足夠重視短期債務與長期債務之間的差異。盡管被政府保險的存款在危機開始時不容易被擠兌,但是對于大規(guī)模資金來說不盡然。事實上,大規(guī)模資金的擠兌――拒絕回購協議和商業(yè)票據的債務人延緩貸款償還――在北巖銀行、雷曼兄弟等的破產中起了重要作用(Shin,2009;Gorton and Metrick,2010;Duffie,2010)。

監(jiān)管金融機構對于短期負債的使用是基于以下兩個觀點的:第一,短期債務債權人在擠兌時比同量的長期債務能給銀行帶來更大的沖擊。第二,在存在市場范圍的廉價出售時,對債務期限的選擇具有外部性作用。當一家銀行選擇短期負債來進行大部分的融資時,它沒能在金融危機中將其內部化,無法對短期負債延緩償付會促使銀行變賣資產,這種廉價出售會對持有同樣資產的機構產生負面效應,間接增加了其成本。

宏觀審慎監(jiān)管方法主要涉及在經濟繁榮時期提高對金融機構的資本要求。如果從一個長期、平穩(wěn)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相關理論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較高的資本要求可能會對貸款的成本產生長期的影響,不過這種影響很小。

三、金融改革

2010年9月,巴塞爾委員會在Basel III中針對銀行監(jiān)管提出一些建議。

我們強調了金融機構保持較多資本及更高質量的資本的重要性,在這方面,Basel III也同樣重視。它將普通權益量占風險加權資產的最小比重從2%提高到7%。盡管這個比重應該更高,但是Basel III的要求表明其正向正確的方向探索。

資本金政策的主要不足是實施的過程很緩慢,預計到2019年1月新的資本要求才能完全有效,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如果要求銀行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更高的資本率要求,銀行會通過縮減資產負債表而不是籌集新的外部資本來實現,這樣又會導致長遠的信用緊縮。在過渡階段,監(jiān)管機構應該強制要求銀行籌集新的美元股票權益,同時不能給它們進行縮減資產的選擇。美國于2009年進行的壓力測試表明這個方法是可行的,如果將其應用在過渡期間會使資本要求落實的更快而且對信用供給的負面影響很小。

我們同樣討論時變資本要求的有效性。Basel 委員會提出一個位于0到2.5%之間的逆周期緩沖,具體的數量則針對各國不同情況給出。Basel 委員會在報告中給出:“逆周期緩沖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更有效的宏觀審慎目標,即在信貸增長過量的時期保護銀行部門,對于任何銀行來說,這種緩沖的生效條件是由整個系統(tǒng)范圍的風險增加導致了過量的信貸增長?!边@條規(guī)定在大體方向上是正確的,但是如何具體衡量“信貸增長過量時期”,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在Basel III 中的某些改革還存在發(fā)展不足的問題。比如,對于債務期限問題,Basel 委員會引入了“net stable funding ratio”測試,要求金融機構的資本結構包含一定量的長期融資,并且其中應有期限超過一年的權益和負債。然而,關于這條規(guī)則的設計和校準的細節(jié)問題還沒有完全落實,從2012年開始“觀察期”直到2018年才正式引入這條標準??梢哉f委員會的確認識到了債務期限管制的重要性,但是具體的執(zhí)行還需要很長一段路。

最后,在Dodd-Frank法案和Basel III 中都存在一個不可忽視的弱點――沒有全面地認真對待影子銀行系統(tǒng)的重要性。如前文所述,如果從宏觀審慎角度出發(fā),金融監(jiān)管的目標不僅僅是保護由政府保險的儲蓄,而是減輕在整個金融系統(tǒng)內由過量短期借貸引起的廉價出售和信用緊縮效應。

盡管對銀行較高的資本和流動性要求可以幫助其減少金融危機的沖擊影響,但是考慮到金融服務領域競爭的激烈性,這很容易使金融中介將其一部分份額轉入影子銀行領域。比如,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個人貸款被證券化,并且這部分證券會被大部分高杠桿率的投資者持有(比如對沖基金),這些投資者不受針對銀行的資本管制。如果這樣,受監(jiān)管的銀行也許更安全,但是整個金融系統(tǒng)則不盡然。

為了確保整個金融系統(tǒng)的安全性,就必須確保政策的制定能涉及到各個領域,避免導致產生意想不到的破壞后果。因此應該在管理影子銀行部門和其他金融系統(tǒng)部門上具有一致性。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并且需要各種各樣的特定工具。

最后一個問題是關于監(jiān)管的執(zhí)行程度。在美國和歐洲,宏觀審慎已經被分別授權予FSOC和European System Risk Board。這兩個機構都由許多監(jiān)管部門組成,其是否能有效執(zhí)行或者引起權限之爭還是個待解的問題。不過在判斷監(jiān)管系統(tǒng)是否存在不足上,這些委員會會起關鍵作用并能合理地進行處理,就像在影子銀行問題上。

參考文獻:

[1]Diamond, Douglas W., and Raghuram G. Rajan, 2009, “Fear of Fire Sales and the Credit Freeze,” University of Chicago Working Paper

[2]Gorton, Gary B., 2010, Slapped by the Invisible Hand: The Panic of 2007(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Gorton, Gary B., and Andrew Metrick, 2010,“Securitized Banking and the Run on Repo”, Yale ICF Working Paper 09-14

[4]Kashyap, Anil K, and Jeremy C. Stein, 2004, “Cycl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Basel-II Capital Standards,” (with Anil Kashyap),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 Economic Perspectives, 28 Q1, 18-31

[5]Shin, Hyun Song, 2009,“Reflections on Northern Rock: The Bank Run that Heralded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3,101-119

第9篇:微觀經濟宏觀經濟范文

關鍵詞:大數據;云計算;專業(yè)技術能力;審計風險

一、由大數據引起的微觀專業(yè)技術能力思考

在大數據環(huán)境下,高校宏觀經濟風險管理和審計人員的微觀專業(yè)技術能力有著密切的辯證關系,進而會導致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yè)技術能力與審計風險之間內在聯系的變化。一方面,在大數據時代,高校需要用新的處理模式來大幅度提升經濟管理上的決策力、洞察發(fā)現力和流程優(yōu)化能力,以有效管理海量的、高增長率的信息資產;另一方面,這種大數據海量信息的獲取、存儲、管理、分析,要求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依托云計算來掌控分布式處理、分布式數據庫和云存儲以及虛擬化技術的現代信息處理能力。如果高校內部審計人員能夠掌握大數據處理能力,就能在實施財務審計工作中有效地降低審計風險;反之,就有可能加大審計風險。針對當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所出現的問題和面臨的困難,在一次全國高校內部審計專題培訓班上,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前副會長王光遠教授作“適應新環(huán)境的內部審計文化”專題講座時,歸納性地總結了高校內部審計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審計風險:(1)內部審計本身不健全、不合理;(2)領導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夠;(3)學校各部門間的牽制、反彈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影響;(4)教職員工不愿改變現狀的心理或無法適應改變后的狀況而產生對內部審計的抵觸心理;(5)內部審計的效果難以短期顯現而影響內部審計人員信心的建立;(6)內部審計人員本身技術能力不足;(7)內部審計人員之間的溝通協調性不佳。這些問題的存在,在當前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此,筆者僅就內部審計人員本身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及其與審計風險的關系、當前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專業(yè)技術能力現狀、產生該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途徑,結合大數據理念,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二、大數據下的專業(yè)技術能力與審計風險關系變化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降臨,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專業(yè)技術能力與審計風險的關系變化。2004年,國家并施行了《教育系統(tǒng)內部審計工作規(guī)定》。近年來,各高校陸續(xù)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高校內部的自我約束,保障了學校的合法經濟利益,發(fā)揮了內部審計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和“經濟衛(wèi)士”作用,增強了學校內部控制的力度。但是,隨著高校改革的日益深化,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越來越多,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已涉及到學校所有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經濟活動事項,為此,對高校內部審計要求進一步提高的同時,高校審計風險也隨之加大了。

所謂高校審計風險,是指在反映高校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經濟活動事項的財務會計報告存在重大錯報、漏報或內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執(zhí)行,或者內部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時,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實施審計后發(fā)表不恰當審計意見所產生的風險。高校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內部審計法規(guī)體系不完善、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內部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內部審計機構職能定位不準確、審計程序和審計工作方式方法不當等,在這些原因中,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高低是決定高校審計風險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包括從事內部審計工作所需的政策法規(guī)水平、專業(yè)知識、工作經驗、操作技能、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工作責任心等,可歸納為:相應的專業(yè)技術能力、高度的思想責任意識、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除了思想責任意識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外,是否具備相應的專業(yè)技術能力,是衡量內部審計人員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

如果高校內部審計人員不具備相應的專業(yè)技術能力,就容易直接導致審計風險的發(fā)生,即:由于專業(yè)技術能力的低下,有可能在實施審計中對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的會計報表以及具有重大影響的經濟活動發(fā)表不恰當的審計結論,以及由此對內部審計部門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及損失。這種導致審計風險產生的“失誤”一般有以下三種情形:一是誤受風險。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由于專業(yè)技術能力的欠缺,將錯誤的被審事項誤認為正確,對于存在重大錯報的事項誤認為不存在,從而錯誤地接受風險。二是誤拒風險。與誤受風險正好相反,由于專業(yè)技術能力的欠缺,把正確或無重大錯誤的被審事項誤認為錯誤,從而錯誤地拒絕風險。三是漏審風險。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由于專業(yè)技術能力的欠缺,漏掉一些關鍵性的審計程序,或者忽略某些重要的審計證據,出現審計“盲點”,從而掩蓋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

可見,即使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思想責任意識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沒有問題,專業(yè)技術能力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審計風險的大小。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yè)技術能力越高,審計風險越??;反之,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yè)技術能力越低,審計風險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