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服裝藝術論文范文

服裝藝術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服裝藝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服裝藝術論文

第1篇:服裝藝術論文范文

書法藝術與服裝設計看似兩個沒有聯(lián)系的文化因素,從本質上看卻存在著很大的聯(lián)系。兩者從本上看都由實用功能演變到審美功能的一種藝術,并且在演變的過程中,書法與服裝經歷的過程與性質是相同的。對于書法藝術而言,它屬于中國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是中國特有的一個視覺符號,擁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與重要的藝術價值。而服裝設計,要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國際元素,同時還要擁有一定的民族性的特點。書法藝術在當今世界上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為此,在服裝設計的過程中還要汲取書法藝術的精髓,將書法藝術應用到服裝設計當中,對推動服裝設計實現(xiàn)自身的生命力與藝術的價值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中國書法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書法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體現(xiàn)需要從直接體現(xiàn)、間接體現(xiàn)以及應用實例進行分析。

2.1中國書法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直接體現(xiàn)

書法也似乎在服裝設計中的體現(xiàn)可以從刺繡以及補花、貼花等方面實現(xiàn)。

(1)刺繡藝術刺繡又被稱之為針秀,屬于中國傳統(tǒng)的手工工藝之一。中國傳統(tǒng)的刺繡主要包括蘇繡、湘繡以及蜀繡、粵繡這四大門類。它的主要用途包括藝術裝飾,如服裝、床上用品等等裝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現(xiàn)代刺繡工序中,要摒棄傳統(tǒng)刺繡費時、費工的缺點,優(yōu)先的考慮機繡。將書法藝術體現(xiàn)在服裝設計中,使服裝設計更加的美觀,更具視覺沖擊力。

(2)補花、貼花藝術補花與貼花藝術都是將面料剪成書法作品并附在衣物上,兩者之間的不同之處在于補花的固定需要通過縫綴進行固定,而貼花的固定則需要應用特殊的粘合劑進行粘合。

2.2中國書法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間接體現(xiàn)

書法藝術在服裝設計中間接的體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將書法所表達的已經以及藝術的情感與服裝設計的理念相結合融入。中國書法主要分為楷書、行書、隸書、篆書等書法,我們將主要對楷書與行書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1)楷書藝術楷書產生與漢末,盛行與魏晉南北朝時期,它又被稱之為正書。楷書在中心的安放、筆道長短以及兩筆相交要求都是比較嚴格的,書寫著一定要按照順序一筆一劃的進行書寫,這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作者的創(chuàng)造力。而將楷書與服裝相結合,將楷書應用在服裝設計當中,創(chuàng)作者可以根據纏繞、包裹等方式制作出方正、挺拔等特點的,同時具有束縛感的、特有創(chuàng)意的服裝。

(2)行書藝術行書大致出現(xiàn)在西漢晚期與東漢初期,它是在楷書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行書介于草書與楷書之間,是為了能夠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過慢以及草書書寫潦草的缺點而產生的。在我國行書最著名的代表作品就是《蘭亭序》。行書將就的是收放結合,疏密得體等。在書寫行書的過程中需要書寫者將輕松、活潑、以及動與靜完美結合起來,確保能夠將行書的氣質充分的表達出來。在服裝設計中,創(chuàng)作者也正是根據行書的特有氣質進行服裝設計,很多服裝設計中有著懸垂的褶皺,還有一些不規(guī)則的設計,靈感都是來自于行書云流水般的特有氣質,為服裝設計增添了更多創(chuàng)作的靈感與色彩。

3結語

第2篇:服裝藝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藝術哲學;服裝品牌;廣告

一、藝術哲學

關于藝術哲學,研究者對其所界定的概念不一,不過從總的意思來看又有著統(tǒng)一的“說法”。羅素說,要了解一個時代或者民族,必須首先了解他的哲學。這話說得很深刻,每一個偉大的文明背后都有偉大的哲學存在。哲學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體現(xiàn),是文明成熟的標志,是文明人類對自身命運的思考。沒有哲學的民族是注定不會有遠大前途的。

藝術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特殊產物,是人們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xiàn)。

哲學是藝術的根本思維基礎,藝術較之哲學具有更廣闊的表現(xiàn)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學意識決定了藝術的發(fā)展方向和審美趣味,而藝術形式反過來又影響著哲學的發(fā)展。而在于哲學借助于文字語言為中介,藝術則不完全是這樣。哲學的陳述不外乎一系列文字語言符號的變換過程,所用語言不明確就意味著推理的模糊和松散。通過文字語言的中介,哲學力求使情感概念化、明確化,于是情感在哲學中變成了思想,感性動力在哲學中凝固為理性結構,但藝術則不一定要依賴文字語言這個中介。

哲學通過藝術的手段展示,就有動人心魄的吸引力;藝術包含強烈的哲學反思,自會增添絢麗悠長的光彩。

二、服裝品牌與廣告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審美意識有了很大的改善?!按┮轮粸樯硇枨蟆钡臅r代早已過去,服裝消費已上升為精神文化價值的消費。對于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而言,本著創(chuàng)百年品牌姿態(tài)的服裝企業(yè)在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服裝品牌的競爭日益激烈。新時代的發(fā)展使服裝企業(yè)以服裝產品的功用為主要賣點的現(xiàn)象已經“過時”。服裝品牌的廣告作為一種長期被企業(yè)青睞的宣傳方式一直沒被冷落。新的服裝現(xiàn)代廣告已是人們生活中衣食住行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現(xiàn)代人在購買服裝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那些有廣告、有品牌的產品,感覺這些產品比較可靠,有保障,甚至可言穿衣穿的是一種品味。

服裝品牌廣告的主要作用在于傳達品牌文化價值和品牌形象,通常出現(xiàn)在時尚雜志、影視媒體以及戶外廣告等載體上,色彩豐富,制作精良,視覺表現(xiàn)力強。并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服裝品牌廣告在數(shù)量、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服裝品牌廣告基調必須與服裝品牌理念相協(xié)調,為了清晰地傳達特定的品牌理念,一方面需在廣告中突出品牌標志和廣告語,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相對固定的廣告色彩特征。其中廣告色彩應用中首先需要巧妙地強調標準色,可以在圖像中占據相對固定的位置和比例,并且在一段時期內,廣告畫面主體及背景的色彩關系可以具有固定特征,與其競爭品牌保持一定差異。

三、關于服裝品牌廣告的藝術哲學思考

丹納是法國史學家兼文學評論家,他在《藝術哲學》中提出了兩大理論:一是“種族、時代、環(huán)境”三元素說;二是藝術批評的三種尺度,即藝術品表現(xiàn)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前者強調了三元素對文學藝術的決定性影響,后者則強調了藝術批評的客觀性。

他以藝術發(fā)展史實為依據,強調了種族、環(huán)境、時代等三個因素對精神文化的制約作用,并認為在三個因素中,種族是“內部動力”,環(huán)境是“外部壓力”,時代則是“后天動力”。

品牌是經濟不斷發(fā)展的產物,特別是進入商品經濟以后,服裝品牌也不例外。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審美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服裝企業(yè)主開始打品牌之戰(zhàn)以占領更廣闊的市場,其中服裝品牌廣告就是最重要的品牌文化宣傳方式之一。服裝品牌是因消費者而存在的,所以廣告也是面向消費者的。服裝品牌廣告的文化傳達方式同時是受種族、時代、環(huán)境三元素影響的。從有關于東西方或國內外廣告的比較研究來看,因創(chuàng)作主體不同即民族不同,服裝廣告所表達的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也會有顯著的差別。西方的服裝廣告偏重于用視覺沖擊力來達到宣傳文化的效果,比較側重于直觀性的表達。我國的廣告偏重于利用含蓄的方式來表達,比較側重意境的表現(xiàn)方式。在時代方面,相對同一個國家而言,廣告的文化宣傳有從服裝的功用到服裝審美以及服裝所代表的精神價值的趨勢,到現(xiàn)在注重服裝品牌的文化內涵的廣告已經越來越受到服裝消費者的認同。所以不論是從時代的角度還是從環(huán)境的角度,服裝品牌廣告的發(fā)展還是與服裝消費者這一服裝品牌廣告外在的環(huán)境核心因素有密切關系的,可以說服裝品牌廣告各方面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服裝消費者為準繩的。

同時丹納還認為,藝術批評不是隨意的、主觀的,而是有著自己的客觀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他提出來的藝術批評的三種尺度,即藝術品表現(xiàn)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若將丹納的三個尺度與服裝品牌廣告結合理解,那么這三個尺度應該是服裝品牌廣告表現(xiàn)服裝或服裝品牌文化特征的重要程度、服裝品牌廣告所具有的有益程度、服裝品牌廣告效果的集中程度。需要首先理解他的“特征”概念。在丹納看來,藝術家因突出主要的特征要刪去那些遮掩到主要特征的東西,重點表現(xiàn)的是具有主要特征的東西。因而,服裝品牌廣告的目的是要表現(xiàn)服裝品牌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來宣傳品牌的重要的觀念,就是要與其他的服裝品牌相區(qū)別以讓消費目標群長期記住并接受。

“特征重要的程度”在丹納看來,最穩(wěn)固、最接近本質的東西,則是種族的特征,因為種族這一因素深刻而持久。所以,深刻而持久的特征對于作品的價值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服裝品牌廣告這一方面來言,廣告要有個整體的突出特征,廣告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是為這個主旋律服務的,不能喧賓奪主。這個突出特征又受到廣告主要宣傳對象的制約,服裝品牌廣告設計師在設計廣告前所做的第一步并且必須要做的是要了解廣告受眾的文化背景、愛好、消費習慣等方面的內容。所以正如丹納所說,種族特征是最本質、最重要的特征。換句話說,服裝品牌廣告的文化特征的確定是定位于消費者的,正是消費者消費文化狀態(tài)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

“特征有益的程度”則是指藝術所包含的道德教育作用。用丹納的話說,就是藝術價值在于,別的方面都相等的話,表現(xiàn)有益的特征的作品必然高于表現(xiàn)有害的特征的作品。服裝品牌廣告作為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所傳達的文化在得到目標消費群認同的同時又有著引導作用。一般而言,好的廣告不僅讓目標消費群樂意接受,還要引導受眾的價值觀審美觀向好的方向發(fā)展,以推動社會的進步。

“效果集中的程度”是指藝術作品各個方面的元素通力合作去表現(xiàn)特征的程度。因為只有把元素所有的效果集中的時候,特征的形象才格外顯著。對于文學作品來說,效果的集中主要表現(xiàn)在人物、情節(jié)、風格三者之間要保持平衡、和諧配置。服裝品牌廣告是展示服裝品牌理念的一種宣傳方式。所涉及的人物、情節(jié)以及所表現(xiàn)的風

格必須與服裝品牌的文化相一致,而且三者又要相互和諧統(tǒng)一來共同塑造服裝品牌的鮮明形象。

隨著一些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服裝供應日趨豐富,國際貿易交流日益活躍。消費者對忠于服裝的品牌形象有了更深入的認識。面對當下服裝消費品特別是高級奢侈品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服裝品牌企業(yè)一直將服裝品牌形象廣告宣傳作為向消費者展示品牌形象以達到刺激消費為目的的主要手段。這樣,企業(yè)的文化滲入消費者的心目中,出現(xiàn)了有關“服裝品牌個性形象”的說法。

四、結語

丹納關于藝術哲學的闡述使我對服裝品牌廣告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從他的藝術哲學觀念中可以總結出服裝品牌廣告分為三個元素,即服裝品牌目標消費群、目標消費群所處的時代以及目標消費群的審美大環(huán)境。從這可以看出,服裝品牌廣告只是品牌文化的一種宣傳方式,是為服裝品牌服務的,關于它方方面面的定位是與目標消費群密切聯(lián)系的。同時評價服裝品牌廣告的標準在一定程度而言又是客觀的,即以品牌文化為基礎的服裝品牌廣告是否具有鮮明突出的特征,是否能推動社會的進步以及是否能使自身內部的人物、情節(jié)、風格有效和諧統(tǒng)一起來。

從丹納的理論闡述中明顯得出什么樣的藝術品才是好的,所以同時可以得出什么樣的服裝品牌廣告是成功的。我們可以看到成功的服裝品牌廣告必須具有鮮明突出的特征也就是說廣告的內容風格必須得到目標消費群的關注和認可,社會效應是好的,利于服裝的銷售和服裝品牌文化理念的正面?zhèn)鞑?。服裝品牌廣告的宣傳效果能夠提升目標消費群的素質水平已達到社會的進步。服裝品牌廣告自身的各個元素必須和諧統(tǒng)一以共同實現(xiàn)廣告宣傳的效果。

第3篇:服裝藝術論文范文

蒙古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以其獨特的文化歷史在世界民族史上形成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服裝風格,這與當?shù)氐纳鐣h(huán)境有關,同時也與本民族的文化形成有關。以喀爾喀民族服飾為例,大部分人頭戴尖頂立檐帽、風雪帽、尤登帽以及圓頂帽等四種不同類型風格的帽子,而且不同的帽子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有著自身佩戴要求,這就體現(xiàn)了該民族對蒙古族傳統(tǒng)造型文化藝術的傳承。除此之外,對于婦女頭飾,喀爾喀民族也有著自身的特色,對于成年婦女來說,她們的發(fā)套大多數(shù)采用藍色或者黑色布料做成,并且頭套上還會繡上花草,在發(fā)套下端則采用黑色絲線做成裝飾穗,將發(fā)套左右套在頭發(fā)上,可以起到裝飾作用,同時也展現(xiàn)出特色的民族風格。在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婦女都會穿上這樣的服裝來進行慶祝。而且從喀爾喀民族服裝設計中,也可以看出該民族繼承和發(fā)展的理念,在他們的服裝設計過程中,他們積極汲取其他民族文化,并不斷完善自身的服裝,豐富了服飾種類,同時在做工上也有大大的改進,讓本民族的服裝更具民族風格,也更具民族魅力。

2蒙古族造型藝術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的繼承和發(fā)展

(1)傳統(tǒng)造型藝術元素的繼承與發(fā)展。在蒙古族傳統(tǒng)服飾中,它包含有許多元素。因此,教師在進行服裝設計教學時,應該要充分提升學生對蒙古族傳統(tǒng)造型元素的認識,在設計過程中能夠充分將這些元素應用到服裝中,讓服裝更具民族風格,從而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在蒙古族服裝中有許多的圖案元素,正是由于這些圖案的存在,才讓其服裝有著更加鮮明的民族風格,體現(xiàn)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服裝設計理念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民族元素融入服裝設計中來。例如,在蒙古中輔助中,就有許多的民族圖案。這些圖案來自于蒙古族歷史文化之中,所以也就更能夠體現(xiàn)出該民族的文化。例如,在喀爾喀民族服飾中,主要是采用刺繡的方式來將圖案元素展現(xiàn)在服裝上,而且不同的圖案也會蘊藏有不同的文化含義,有表達富貴的,也有表示生命繁衍不息的。這些圖案元素的使用極大地豐富了蒙古族民族服裝的設計理念,從而給予服裝更多的文化象征意義,讓人們在欣賞服裝設計時更能夠深刻體會到該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并且將這些元素與現(xiàn)代服裝設計相結合,在保留傳統(tǒng)蒙古族服飾特點的同時加入現(xiàn)代設計,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蒙古族服裝設計的良好發(fā)展,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蒙古族造型藝術的繼承和發(fā)展。(2)傳統(tǒng)造型服裝面料的繼承與發(fā)展。在傳統(tǒng)蒙古族服裝中其主要面料為羊毛、布、綢、皮以及蕾絲等,這些傳統(tǒng)面料與當?shù)氐纳a生活息息相關,大部分服裝都是就地取材,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從而形成本民族獨特的服裝文化。教師在進行服裝設計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了解蒙古族當?shù)氐娘L俗習慣以及歷史文化,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服裝設計的面料,才今后設計中可以選擇出更具民族特色的面料,這樣不僅可以體現(xiàn)出設計人的設計理念,同時也可以賦予服裝更多的文化內涵,使其設計更具民族風,能夠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在新時期,傳統(tǒng)的服裝面料已經不能夠適應消費人群的需求。因此,設計人員需要從民族服飾面料出發(fā),找到更多體現(xiàn)蒙古族服裝設計面料,給予人們更多的服裝選擇,為民族服飾的繼承與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3)傳統(tǒng)造型服裝款式的繼承與發(fā)展。蒙古族作為一個比較大的民族,他們內部又會隨著地域分布的不同形不同的服裝款式,除此之外,人們在不同場合中穿著服飾代表的意義不同,這樣也會產生不同款式的服裝。例如,對于傳統(tǒng)的喀爾喀袍來說,它就可以分為單袍、夾袍、皮袍以及棉袍等不同款式,從而適應蒙古族當?shù)厣瞽h(huán)境的變化。袍子這種蒙古族民族服裝主要是以寬大舒適的設計贏得蒙古族人民的喜愛,但是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該種民族服裝已經不能夠更好地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服裝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就可以轉變自身的設計理念,在保留傳統(tǒng)服裝特點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民族服裝,這樣不僅可以保留傳統(tǒng)服裝的特色,同時也可以提升民族服裝的魅力。例如,在喀爾喀袍子中大多數(shù)以圓角高領、右衽以及方襟為主,而且在袍子的袖口和邊緣部分都有飾邊,不同款式的袍子其飾邊寬度也不同,設計人員在設計時可以充分保留這一原生態(tài)的服裝設計理念,充分展現(xiàn)出蒙古族民族特點,同時還可以將現(xiàn)代元素服裝設計理念融入其中,在發(fā)揮傳統(tǒng)蒙古族造型藝術特點的同時也可以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服裝藝術氣息。(4)傳統(tǒng)造型服裝工藝的繼承與發(fā)展。蒙古族服裝一起獨特的藝術風格贏得了世人的贊美,作為服裝設計教學的重要陣地,學校在進行服裝設計教學時,應該要繼承和發(fā)展蒙古傳統(tǒng)造型服裝工藝,從不同角度來對其進行分析,更加深入的了解蒙古族文化。例如,在造型上,蒙古族主以衣、帽、靴為主,這樣的造型會給人深刻的立體感。設計人員在進行服裝設計時,應該要從其造型上來進行,使設計出的服裝更能體現(xiàn)造型美,給人一種民族風之美。在對服裝進行裁剪時,設計人員可以結合具體服裝款式來選擇裁剪工藝,嚴格按照傳統(tǒng)服裝造型裁剪,這樣才能夠保證服裝設計質量。教師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傳達這一重要設計理念,使蒙古族傳統(tǒng)服裝藝術能夠更好地展現(xiàn)在大眾面前,給予蒙古族民族服飾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3總結

第4篇:服裝藝術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圍城》,比喻,文化意義

錢鐘書先生的《圍城》經問世以來,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學者、作家們紛紛從各個方面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可謂包羅萬象,色彩紛呈。而《圍城》中的比喻歷年來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因為這些比喻都新穎、貼切、恰當、形象,幽默中蘊涵深刻的哲理,令人不得不贊嘆和佩服。更令人贊嘆的是這些比喻中包含著深刻的文化意義,包含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對這些比喻句進行整理和分析,大致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研究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一、中西方的婚戀文化;二、中西方男女的社會地位;三、中西方的家庭觀念。

一、中國傳統(tǒng)的婚戀文化

錢鐘書先生作《圍城》時,是20世紀40年代,當時的時代背景是戰(zhàn)爭,但作者的重心不在于刻畫戰(zhàn)爭中的人生百態(tài),他更關注的是在戰(zhàn)爭年代中中西文化的碰撞與交流。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戰(zhàn)爭雖然是主流背景,但大批外國人進入中國,這意味著曾經封閉的中國大門被打開,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的已被解構,甚至是消失,但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tǒng)文化仍有其不可被磨滅的印記,這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必然。當然,中國大門的打開對于文化的影響,不能絕對的說是好還是壞,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一方面使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使得文化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地得以發(fā)展文學藝術論文,同時也打開了中國文化的視野,另一方面,外國文化的進入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入侵,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體系。錢鐘書先生在使用比喻時,將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婚戀文化作為喻體,從而在比喻中展現(xiàn)了一幅中國特殊的婚戀文化圖景,比如(以下比喻句選自錢鐘書.《圍城》,北岳文藝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蘇小姐)年齡看上去有二十五六,不過新派女人的年齡好比舊式女人合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據學家所謂的證據來斷定真實性。

(2) 魚肝油丸當然比仁丹貴,但已打開的藥瓶,好比嫁過的女人,減低了市價。

(3) 這開會不是歡迎,倒像新姨太太的見禮想。

(4) 講師比通房丫頭,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

在封建社會,人們極其重視婚姻程序,繁文縟節(jié)十分繁復。從周代起規(guī)定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其中,問名主要是詢問了解欲聘女子的家世,身份地位,是嫡出還是庶出,以及出身年月日時等,在(1)中作者說到的合婚帖上的年庚,就是在婚書上寫上女方的出身年月日時,即問名。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人們的成婚年齡很低,在清朝男十六歲,女十四歲,這樣的早婚習俗雖然在其后的年代有所改善,但仍然一直延續(xù)到近現(xiàn)代。在早婚的社會風氣下,人們將結婚晚的人視作不正常,對于一些由于各種原因還沒有出嫁的“大齡”女子,家里人為了幫助其順利成婚,不得不在合婚帖上將女子年齡改小,所以作者說:“舊式女人合婚帖上的年庚,需要考據學家所謂的證據來斷定真實性。”錢鐘書先生用這個喻體來比喻蘇小姐的年齡不僅是一種幽默,更是在幽默中帶有揶揄的味道。

在封建社會,女子的地位很低,按禮制要求,女人要“從一而終”,丈夫死后應當守節(jié),不應再嫁別人。《禮記.郊特牲》說:“一與之齊,終身不改,故死不嫁。”[1]而對于離婚,一般情況主動權在于男方,女方一般要求離婚的很少論文格式范文。男方棄妻一般是妻犯了“七出”:一無子,二,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盜竊,六嫉妒,七惡疾”[2] ,這也成了負心男人或挑剔婆婆拋棄女子的借口,所以女子一旦被休文學藝術論文,她們在社會中便被人恥笑和瞧不起,另外在古代社會極其重視一女只可侍一夫,所以一般沒有人家愿意娶嫁過了的女人。作者在(2)中將開過瓶的魚肝油比作嫁過了的不值錢的女人,可謂是形象生動,新穎貼切,同時也側面刻畫了李梅亭吝嗇丑陋的嘴臉。

姨太太是舊社會大家族的下人對主人的妾的稱呼。中國古代雖然將一夫一妻制作為正型,但是實際上中國一直奉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男子可以納妾以達到多妻的目的,清律上說:“妻者齊也,與夫齊體之人也;妾者接也,僅得以與夫接見而已。貴賤有分,不可紊也。”[3]可見妾只能侍奉左右,身份卑賤,而妾的主要來源是買賣婦女、搶奪婦女。(3)中,李梅亭去參見學生給他舉辦的歡迎會,發(fā)現(xiàn)只不過是汪主任給他設的圈套,給他一個下馬威,讓他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罷了。錢鐘書先生抓住了人與人之間這種互相爭斗的微妙關系,把李梅亭的歡迎會比作姨太太的見禮,生動的刻畫出了當時表面祥和,實際充滿硝煙的人際戰(zhàn)爭場面,同時也表現(xiàn)了李梅亭尷尬和卑微的處境。(4)中的通房丫頭和妾差不多的,但不如妾的身份高,通房丫頭算是陪嫁,可以與男方主人發(fā)生性關系,但實際沒有名分,只是仆人身份,就如《紅樓夢》中的平兒一樣,作者把講師比通房丫頭,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形象生動的表現(xiàn)出當時社會中講師,教授和副教授的地位高下的不同,同時也表明了方鴻漸尷尬的處境。

二、中國傳統(tǒng)男女的社會地位

我們知道在中國的傳統(tǒng)社會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在婚姻中,她們附屬于自己的丈夫,沒有自主權,被自己所屬的男人分為三六九等。在《圍城》中還有一些比喻也反映出中國男尊女卑的社會現(xiàn)象。如(以下比喻句選自錢鐘書.《圍城》,北岳文藝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好像蘇小姐是磚石一類的硬東西,非鴕鳥或者火雞的胃消化不掉的。

(2) 說女人有才學,就仿佛贊美一朵花,說它在天平上稱起來有白菜番薯的斤兩。

(3) 柔嘉,你這人什么都很文明,這句話可落伍。還像舊式女人把死來要挾丈夫的作風。

(4) 據說“女朋友”就是“情人”的學名,說起來莊嚴些,正像玫瑰花在生物學上叫“薔薇科木本復葉植物”,或者休妻的法律術語是“協(xié)議離婚”。

中國從宗法制的奴隸社會起,就形成了男尊女卑的觀念。后世奉為禮制總規(guī)范的《禮經》確立了“三從”的理論基礎?!抖Y記.郊特牲》說: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4]《儀禮喪服傳》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文學藝術論文,既嫁從夫,夫死從子。”[5]《孔子家語》也說,女子必須順從男子,小時候要順從父親兄長,嫁人后要順從丈夫,丈夫死后要順從兒子,“這個三從之說實是古代確立婦女地位的根本原則,是男尊女卑、夫權統(tǒng)治在婦女生活中的集中體現(xiàn)。”[6]其實,就是把婦女的一生從生到死都安排在從屬于男子的地位。.男女不平等的根基樹立于奴隸社會,以后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又變本加厲。除了“三從”,婦女還必須遵守“四德”,而“四德”之首的婦德就規(guī)定女子“不必才能絕異也”[7] 。

中國還有一句古話“女子無才便是德”,說明女子只要安心相夫教子,主內持家就可以了,不必有才能,不必太過張揚。(1)中,方鴻漸的父親聽說蘇文紈是留學博士以后,趕緊說怕鴻漸吃不消她,而且還得意的發(fā)表了一通男人必須比女人才學高一層,不能和女人平等匹配的言論,可見女人一旦有才學反而受限制的處境,(2)中也是同樣的道理,仿佛女人有了才學是多么恐怖和滑稽似的。(3)中舊式女人把死來要挾丈夫的作風,可謂是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受壓榨而形成的作風了,婦女在家中從屬于丈夫,自己沒有自主權,如果男方想要休掉女方的話,女子是不能提出任何異議的,法律上也不會給她們任何的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她們維護自身利益時只能用苦肉計去威脅對方了,所以,有句古話概括中國古代女子的這種行為很形象:一哭二鬧三上吊,雖然很不雅,但背后卻藏著女子們受壓迫的辛酸境遇!當然,作者此處用這個比喻并不是要同情孫柔嘉的可憐命運,而是將孫柔嘉比作舊式女子,諷刺她無理取鬧的性格和脾氣。在(4)中,休妻的法律術語是“協(xié)議離婚”,很形象地說出了中國社會中的男女不平等,明明是男方找借口不要女方,結果卻要打著協(xié)議離婚的幌子。作者在這里用這樣一個比喻主要是點明方鴻漸對蘇小姐的感情,對她僅僅是一般般的感情,算不得很深。

三、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

“中國傳統(tǒng)家庭倫理強調家庭本位,以強大的父權家長制為基礎,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宗法等級關系,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嫡庶長幼有序。[8]而中國傳統(tǒng)的主導思想學派——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夫子就一直強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反映在政治上就是“忠”,反映在生活中就是“孝”。在家庭內,家長地位極尊,權利極大文學藝術論文,作為兒女小輩的家庭成員都要無條件的服從家長的統(tǒng)治。《圍城》中,也有一些比喻能反映我國的這種孝文化,比如(以下比喻句選自錢鐘書.《圍城》,北岳文藝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一版.):

(1) 買張文憑去哄他們(父親和丈人),好比前清時代花錢捐個官,或英國殖民地商人向帝國府庫報效幾萬磅換個爵士頭銜,光耀門楣,也是孝子賢婿應有的承歡養(yǎng)志。

(2) 因為遯翁近來閑來無事,忽然發(fā)現(xiàn)了自己,像小孩子對鏡里的容貌,搖頭側目地看得津津有味。這種精神上得顧影自憐使他寫自轉、寫日記,好比女人穿中西各色春夏秋冬的服裝。做出支頤扭頸、行立坐臥種種姿態(tài),照成一張張送人留念的照相論文格式范文。

(3) 行禮的時候,祭桌前鋪了紅毯,顯然要鴻漸夫婦向空中過往祖先靈魂下跪。……..阿丑嘴快,問父親母親道:“大伯伯大娘為什么不跪下去拜?”這句話像空房子里的電話鈴響,無人接口。

(4) 有人送別,仿佛臨死的人有孝子順孫送終,死也安心閉眼。

在中國古代,“建立在奴隸私有制和封建小農經濟基礎上的個體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政治單位和教育單位。這種個體家庭的家庭成員之間,… …存在著互相依賴的關系,他們休戚相關,榮辱與共。”[9]在古代社會流行“光宗耀祖”,很多人有權有勢,并不僅僅是自身獲得利益,而是整個家族都獲得利益,這可以說是中國宗法社會下的特殊產物。比如秀才去參加科舉考試,一方面是為了自己的生計和實現(xiàn)自己的人身價值,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給自己的家族增光添彩,揚眉吐氣。而對于宗法制家族中的家長來說,他們統(tǒng)治著整個家族,他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家族繁盛,于是他們把實現(xiàn)家族利益的重任放在其子孫的身上,他們撫養(yǎng)子孫,是為了使子孫更好的為家族服務。所以(1)中,面對父親和丈人的壓力,方鴻漸不得不買假文憑去哄騙他們,以便表明自己得“孝”心。

在中國古代的家庭內,家長的地位非常高,權利也非常,家族中的成員必須絕對服從家長的意志,不得違背。中國古代的家長權其中一項就是教令權,指“子孫要遵從父祖的意志,要接受父祖的管制。”[10]作為家族中的最高統(tǒng)治者,家長也享受著這種權利帶給他們的。(2)中方鴻漸的父親正是享受著對家庭和子女的統(tǒng)治權,他寫自傳,寫家訓,其實都體現(xiàn)了家長的意志和權威,特別是他寫自己對鴻漸的教育時的情形更充分體現(xiàn)了家長的統(tǒng)治欲望。

中國是一個宗法制社會,人們按自己的家族形成宗族,宗族所以成為一個聚合體,正是因為族人出自共同的祖先,為了增強宗族的聚合力量,“任何一個宗族都將崇祖、祭祖作為自己最神圣的義務”[11] 文學藝術論文,而崇祖在人們心里的意義大不相同,因為祖先在這里不僅僅是一個故人,而更多的是被神化了神。崇祖主要包括修祖譜、建祠堂、重墓所,秩義社、立宗子、綿嗣續(xù)、保遺業(yè)。近代以后,建祠堂這樣的祭祖活動就不多見了,但一般過節(jié)或結婚生子時,人們還是會在家中舉行一些簡單的祭祀祖先的活動,正如(3)中鴻漸夫婦要向空中過往祖先靈魂下跪,以表示對祖先的尊敬。同樣(4)中的孝子順孫送終也體現(xiàn)了祭祀這一文化現(xiàn)象,同時也表明,家長的權威在臨終時也是要體現(xiàn)的,家族中的孩子一定要在病塌前守孝,這是不可更改的傳統(tǒng)習俗。

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一書,睿智深刻,在其比喻句中, 作者根植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為我們展開了一幅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圖景。

注釋:

[1]《禮記·郊特牲》.

[2]《大戴禮記·本命》.

[3]史鳳儀.中國古代婚姻與家庭[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10.

[4]《禮記·.郊特牲》.

[5]《儀禮·喪服傳》.

[6]史鳳儀.中國古代婚姻與家庭[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121.

[7]《女戒·婦行》.

[8]史鳳儀.中國古代婚姻與家庭[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53.

[9]史鳳儀.中國古代婚姻與家庭[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56.

[10]史鳳儀.中國古代婚姻與家庭[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