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深入接觸,了解情況。了解是教育的前提,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好教育工作,我決定更加深入地和莊接觸,了解他的真實世界。為了打開他的心靈世界,我盡量避開教育主題,尋找他感興趣的東西,慢慢打開他的話題。時間久了,我們成了朋友。終于有一天他向我這個朋友敞開了心扉:他四歲時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改嫁他人,他和年邁的爺爺生活在一起。再加上自己是聾啞人,小伙伴總嘲笑他、欺負他,所以他很自卑。到了學校以后,由于不能迅速適應學校的集體生活,導致學習基礎沒有夯實,再加上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老師不喜歡他,同學欺負他。于是他常常用拳頭和同學“對話”,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其實他非常仰慕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出于自卑和自衛(wèi)的心理,便更加排斥優(yōu)秀的同學。
2、把握特點,制定個別方案。 根據掌握的資料,我認真分析了莊的家庭情況、思想狀況和行為習慣,又和他進行了一次深刻的溝通。我對他說:“莊,其實你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孩子。你有很強的獨立生活能力,思維敏捷,關心比你弱小的同學,你可以成為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彼@訝地說:“品學兼優(yōu)!老師,我可以嗎?”我肯定地對他說:“是的!只要你努力,一定會,老師相信你。我們共同努力,好嗎?”通過和莊的接觸,我發(fā)現莊有很強的自尊心。于是我在心中給他制定了一個成長方案:(1)尋找優(yōu)點,樹立信心。(2)改正缺點,爭取進步。(3)完成學業(yè),全面發(fā)展。
3、有效幫助,實現轉化。為了克服莊的自卑心理,樹立他的自信心,我努力的在莊身上尋找閃光點,予以放大。同時要求莊每天為自己找一個優(yōu)點,和我共同分享。莊喜歡畫畫,我找到美術老師讓他多幫助、多鼓勵他。于是美術老師經常在課堂指出莊的畫的優(yōu)點,還經常把他的繪畫作品在校內櫥窗展出。讓莊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慢慢的樹立了莊的自信心。這讓莊冰封的心靈逐漸融化,愿意聽老師的話,有話也愿意主動和老師交流。于是,我因勢利導指出他身上的不足,引導他認識、改正自己的錯誤。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我在課堂教學中給予莊較多的關注。通過多種方式吸引莊的注意力,了解莊的知識掌握情況。課后經常給他“開小灶”,幫助他解決學習上的困難。我還特意安排班級學習最優(yōu)秀的同學和他結成“學習對子”,在每天晚自習的時候幫助他復習功課,讓他感受同學之間的團結與友愛,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同時針對莊的特殊家庭情況,我在生活上給予莊積極的幫助,經常給他買些生活用品,帶他去理發(fā)、洗澡。莊生病了,我就帶他去看醫(yī)生、打點滴,給他買可口的飯菜。
經過努力,莊漸漸融入了學校這個大家庭。他變得樂觀向上,能和同學友好相處,學業(yè)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1、以生為本,尊重學生 。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接觸的教育對象都是在生理或心理上存在缺陷的孩子。由于殘疾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許多聾人很自卑,自暴自棄,會養(yǎng)成諸多不良習慣。所以我們特教教師更應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學生。教育的過程既是一種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所以教師要與學生建立心靈相通的愛心橋梁。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對于莊這樣特殊的學生我們老師更應該放下師道尊嚴,走進他,親近他。敞開心扉,以教師博大的愛來撫慰他受傷的心,融化他冰封的心靈。用師愛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從而幫助他克服人生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個障礙,快樂生活,快樂成長。
2、榜樣熏陶,友情感化。同學的榜樣作用和關心幫助對一個有問題的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說教。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梁,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說。偶像同學是學生的益友,對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端正學習態(tài)度具有很好的推動和催化作用。莊由于自卑和自衛(wèi)的心理,非常排斥同學特別是優(yōu)秀的同學。如何讓莊走出心靈的陰影,幫助他建立良好的同學關系,是我工作的一個重點。我讓班級的同學特別是品學兼優(yōu)的同學慢慢的接近他,與之交朋友、幫助他學習,從各方面影響他。讓他感受同學的信任,感受同學的友情。在交往的過程中盡量尊重莊的想法、做法,保持他的自尊心,提高他的自信心,讓他體驗和同學友好相處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生活。通過同學的榜樣教育、感染,進一步促進同學間的情感交流,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效果,取得了很好的轉化效果。
關鍵詞:課堂提問 問題情境 優(yōu)化問題 質疑能力 策略
陶行知先生說過:“創(chuàng)造始于問題,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有找到獨立思路的可能?!闭n堂提問貌似簡單實則復雜,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陶行知先生還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隨著課改的深入實施,課堂活動的生成性和變化性,使得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只有誠心誠意的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因此,探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對于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有重要意義。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策略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xié)調”,把學生列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基礎之中,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
1.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
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數學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我們要保證所設情境能誘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學習。懸念設置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而定??梢园褢夷钤O置在課始,使學生一上課,就有急于學習解決問題的需求,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梢园褢夷钤O置在課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學生感到余味無窮,從而激發(fā)繼續(xù)學習和思考的熱情。例如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出示題:小明今年12歲,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這時學生情緒高漲,對問題產生了“疑”,心理產生了懸念。這種疑制成懸念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隨即教師指出:等你們學了今天的課后就知道了,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情趣。
2.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
根據不同的數學問題創(chuàng)作或改編出不同的故事,引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研究,使學生在故事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中解決數學問題。故事的作用在于使問題更接近學生心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為了使學生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教師編了一個“紅角和藍角比大小”的故事:有一對兄弟名字叫紅角和藍角,看,他們在吵架呢!紅角說:“我比你大!”藍角說:“我比你大!”正當他們吵得厲害的時候,我們班的小朋友來了,他們馬上請小朋友們幫忙當裁判。這樣的故事情境深深地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結合學生的理解我用多媒體動態(tài)演示紅角和藍角邊的長短,并進行重疊比較,學生經歷了整個探究過程,對探究的問題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二、優(yōu)化教師提問策略
1.設問的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的問題一定要經過精心篩選,避免隨意性。問題選擇得當,能激發(fā)學生思維共鳴,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但是,如果選擇的不恰當,容易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難以達到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提高問題設計能力,做到問題精當、難易適度、思維含量高、切入點準確。例如教學“找規(guī)律”一課時,學生已經基本學會找規(guī)律了,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已經會找規(guī)律了,大家想不想創(chuàng)造一些規(guī)律?①在“60”的前面和后面再寫一些數,使這些數的排列有規(guī)律。②請你設計一行或幾行有規(guī)律的數列。學生通過創(chuàng)造規(guī)律,并將所創(chuàng)造的規(guī)律提供給其他的同學和老師進行思考。在互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活動中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自主評價,同時使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發(fā)揮,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學生還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愉悅與幸福。
2.發(fā)問的策略
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選擇適當的時機,采用適當的形式向學生提出問題,提高課堂發(fā)問的藝術性,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思維。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把握提問的時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要注意時機,時機得當就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時機不當就會分散學生的精力,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一般情況下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如學生的新舊知識發(fā)生激烈沖突,意識中的矛盾激化,受原先經驗影響無法實現知識遷移,即為發(fā)問的時機。二是教師的教學視角,發(fā)問時機應與教學需要并于教學視角吻合,如教學達到教材的關鍵處、精華處、創(chuàng)新處時,即為發(fā)問的時機。
(2)掌握提問的方法。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功能,就必須掌握科學的提問方法。教師在提問過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依據教學內容,善于靈活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與教師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三、提高質疑能力策略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是數學經驗或實踐上的一個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庇纱丝梢?提出問題對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提問,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生就能善于提出問題;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也就悄然得到發(fā)展。
1.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想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兒童探索知識的強大動力。要使兒童對數學感興趣,教學中我們要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的好奇,讓學生覺得數學有趣、有用、好玩,而喜歡數學,我們還要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使學生感到數學并不難,從而引發(fā)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進而在求知欲的驅動下,愿意向老師、同學、家長提出問題。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認知需要,把握各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捕捉每個機會,引導學生想象、探討,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起學生提問的熱情。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認識分數”時,教師設計了下面的學習情景:在一次愉快的隊日活動中,老師讓學生兩人一組分食品,小強和小麗拿到的是4個蘋果、兩瓶礦泉水和一個蛋糕。(課件演示)你愿意幫他倆分一分嗎?怎樣分比較公平呢?由分實物入手,讓學生在平均分得不到“整個”的時候,感受到用學過的數已不能滿足學習的需要,從而提出“能不能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的問題,并請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半”。學生情緒高漲,大膽嘗試,勇于指出自己的表示方法。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不由自主地想到“半個能不能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這個問題,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教學民主,讓學生敢問
學生能夠敢提問題,前提是教師在教學中要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寬松的民
主氛圍。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能幫助學生克服情感、思維等方面的心理障礙,消除學生對提問的恐懼以及怕斥責、譏笑的擔憂,從而為學生提問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空間。因此,課堂教學中,盡量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是師生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是學生自己充分展示才華的舞臺,這樣學生上課時才有一種愉悅感和輕松感,思維才能處于積極狀態(tài),并敢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同時對多提問的同學,或問題提得好的同學不失時機表揚和鼓勵,肯定成績,讓他們獲得成功感,使學生問有所樂,培養(yǎng)學生敢問、多問。例如,在教學“第幾”一課時,教師在學生基本會區(qū)分幾和第幾后,挑選幾個小組到講臺前表演,對表演出色的同學給予表揚,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同時激勵那些平時比較膽小的孩子也上臺演一演、說一說。在這種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害怕、害羞心理就得到克服,其思維顯得更加活躍,他們提出了許多問題:講臺前有幾個小朋友?從右數起小明排第幾?從左數起小明排第幾?幾和第幾有什么不一樣?我們班共有幾個小組?我坐在第幾小組?……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其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皢栴}”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問題”是創(chuàng)造的起點,“問題”是激發(fā)思維的跳板,“問題”是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創(chuàng)新。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有效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重視課堂有效提問,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主體思維,使學生的思維被“點燃—碰撞—放出絢爛的火花”。
參考文獻:
①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____教育出版社.____6.
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指的是中小學生上進心的驟然萌動和進步欲望的閃現振奮,是他們在受教育過程中因受教育情境感染、教育活動刺激、師長或同學言行激勵而閃現的渴望進步的思想火花和振奮情緒。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過程既是中小學生自我選擇規(guī)范、接納揚棄的思想碰撞過程,也是追求進步、奮發(fā)向上的思想萌動、孕育、生長的過程。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可分為自然沖動和自覺沖動兩大類。自然沖動即主要由情景感染、環(huán)境陶冶、情感激發(fā)等自然因素和情感因素誘發(fā)的無意識沖動,包括新奇沖動、趣樂沖動、愛好沖動、靈感沖動、美感沖動、特長沖動、共振沖動、情感沖動等。自覺沖動是一種能動的、覺悟的、有意識沖動,包括明理沖動、成才沖動、需要沖動,目標沖動、認可鼓勵沖動、仿效沖動、前途理想沖動等。根據沖動功能,又可分為有效沖動和無效沖動兩大類。有效沖動指符合中小學生實際、能夠穩(wěn)定保持、對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有實際激勵價值的沖動;無效沖動是一種癡妄心理的閃現,指的是脫離個體實際,不可能且無法穩(wěn)定保持,對中小學生成長進步沒有實際價值的沖動。根據沖動時效(即沖動保持的時間)還可分為瞬時沖動和持續(xù)沖動等。l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幾個基本特征
①情感性。上進心理沖動具有濃厚的情感色彩,通常情況下受青少年學生當時的心情心境、興趣愛好、新奇愉悅等感情好惡、需求欲望等情緒支配。環(huán)境的綠化、美化、凈化、優(yōu)化,教育者的音容笑貌,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友好幫助、信任尊重以及對學生情感的適應調諧、師生課內外活動交流的和諧融洽,都為中小學生上進心的孕育萌發(fā)營造情感氛圍,開啟思想碰撞的情感閥門。
②時境性。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受時間、地點、空間等環(huán)境背景條件制約。
③閃現性,即突發(fā)性。上進心理沖動易生易逝,一般是由強到弱地快速遞減消失。因此,抓好上進心理沖動的復現誘導,“留住沖動”、“延續(xù)沖動”是教育者永恒的職業(yè)課題。
④多端性。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具有多角度、多渠道、多范圍、多形式、多層次的誘發(fā)開端。
③遷移性。它具有心理順勢和心理慣性,自然沖動可以向自覺沖動(引導)遷移;無效沖動可以向有效沖動(引導)遷移;瞬時沖動可以向持續(xù)沖動(引導)遷移。
⑤感染性。同一層面的青少年學生群體的上進心理沖動氛圍具有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良好的學風、教風、班風,良好的家庭、社會風貌,優(yōu)美的育人環(huán)境,群體的榜樣示范,都能相互感染、相互滲透而產生“你追我趕”的“共振效應”。
以上特征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包容;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認識、把握這些基本特征,對于提高教育工作者抓好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誘發(fā)引導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是十分必要的。
2上進心理沖動的教育價值
①凈化作用。上進心理沖動在中小學生心錄深處能夠驅逐消極情緒和頹廢思想,抵御拜金主義。封建腐朽思想,戰(zhàn)勝心靈深處的利己主義、懦夫懶漢思想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從而起到自我凈化作用。
②強化作用。上進心理沖動對青少年學生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的心理品質起著自我鼓勵、自我肯定、自我贊賞和自我強化作用。使他們身上具備的進步思想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鞏固、加強。
③催化作用。上進心理沖動可以促進中小學生不斷進行總結回顧,反省自新,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揚棄。促進中小學生不斷地深化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確定新的目標,向更加高遠的標準看齊,隨時調整、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積極、主動地追求進步。
④升華作用。隨著上進心理沖動的不斷萌發(fā)、凝聚、擴展、生長,必將促使中小學生不斷地向著高遠的理想境界、堅定的意志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升華,向著追求進步、嚴格要求的思想品質和精神風貌過渡,從而逐步發(fā)展成為較為穩(wěn)定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誘發(fā)引導原則策略
1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誘發(fā)引導原則
①鼓勵性原則。教師對學生采取肯定、贊賞、支持的做法,使學生得到鼓勵,誘發(fā)上進沖動,促其優(yōu)良品質得到鞏固發(fā)揚。具體來講,一是對學生要一分為二,用肯定、鼓勵代替批評、懲罰;二是及時對學生的優(yōu)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表示認可;三是注意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發(fā)現、發(fā)展、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優(yōu)勢和特長。
②針對性原則。熟悉每一個學生,了解其特長優(yōu)勢、志趣需求等,及時準確地發(fā)現、誘導上進心理沖動。③漸進性原則。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誘發(fā)引導是由量的積累(上進心理沖動)到質的變化(奮發(fā)向上的進取精神)的連續(xù)不斷的漸進過程。
④順勢性原則。把握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心理慣性,“趁熱打鐵”,順勢引導,使其向著奮發(fā)向上、不斷進步的精神風貌迅速過渡,最終形成比較穩(wěn)固的追求上進、敢于拼搏的優(yōu)良品質。
⑤情趣性原則。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的上進熱情和參與興趣。
⑤點滴性原則?!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誘發(fā)引導必須堅持從我做起,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此外還有超前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等。
2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誘發(fā)引導的策略
①立志扶志,引導中小學生選準人生的參照物。志是人之本,無志不成器。無志就等于沒有靈魂。中小學生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教育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立下宏大志向,確定終身奮斗目標,是人民教師最首要的任務。一是要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二是要引導他們選準人生的參照物;三是鼓勵支持他們堅定理想志向,為理想志向的實現而奮發(fā)努力;四是當他們困惑、迷茫、搖擺時給他們以力量,使其堅定理想信念,并轉化為上進心。
②育心交心,讓中小學生的心熱起來,勁鼓起來。育心即培育、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人的各項素質的基礎,是學生健康成長、不斷進步的動力支點。交心即交流思想,開展談心活動。交心的主要方法有:拉家常法、商討迭、尋掘潛能優(yōu)勢法、推心置腹法、體諒寬慰法、心理補償法、期待鼓勵等。
③發(fā)掘潛能,讓中小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信心。自信心是上進心的重要源泉?!氨仨毰囵B(yǎng)中小學生具有情緒穩(wěn)定、作風踏實。自尊自強、充滿自信、勇于獨立思考、敢于質疑求新。不怕失敗挫折。有遠大理想抱負、有創(chuàng)造欲望和信念等心理品質”。幫助他們發(fā)現自身的智慧潛能,排除阻礙智力開發(fā)的心理障礙與不良習慣。
④置境激情,給中小學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獲勝”。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上過熱情,給他們參與、表現和獲取成功的機會,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
烏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習慣是人在某種神經系統(tǒng)中存在的道德資本,這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享受著它的利息。”這道出了良好道德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極為重要。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中國教育鼻祖孔子對從小養(yǎng)成習慣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睆男○B(yǎng)成良好習慣,優(yōu)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如果一個人養(yǎng)成一種壞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先生也曾說過:“教育者,養(yǎng)成人格之事業(yè)也”。我國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則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是一句話,就是要養(yǎng)成良好習慣?!泵绹軐W家羅索曾經說過:“人生幸福在于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苯逃暮诵氖桥囵B(yǎng)人的健康人格,而培養(yǎng)健康人格應從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入手,小學生是養(yǎng)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
1.舉止文明的習慣。(1)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2)見到老師、客人主動問好。(3)自覺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禮貌用語。(4)在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微笑著向別人致謝。(5)向別人請教,態(tài)度要誠懇。(6)不打架,不罵人,公共場所不喧嘩。(7)不給同學起綽號,不歧視身體有殘疾的同學。當同學答錯問題時,不起哄、不嘲笑。(8)集合做到“快、靜、齊”,觀看比賽文明喝采。
2.誠實守信的習慣。(1)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應的事確實難完成的,應向對方說明原由,用誠摯的態(tài)度向對方表示歉意。(3)借了別人的東西要按期歸還,說話要算數。
3.尊重他人的習慣。(1)耐心聽別人說,不隨便打斷他人說話。(2)聽到別人的批評時,不要激動,平靜地聽他把話說完。(3)不打擾別人的學習、工作、生活、休息,一旦妨礙了他人要及時道歉。(4)未經允許,別人的東西不亂動。(5)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自己的家庭情況不能隨便告訴別人。
4.守時惜時的習慣。(1)晚上按時睡覺,早上按時起床。(2)放學后按時回家,不在馬路上溜達玩耍。(3)回家后,馬上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當天事當天畢。(4)做事有計劃,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習慣。(1)聽從父母、老師的教誨,不頂撞父母、老師。(2)體會父母、長輩的艱辛,主動給老人洗腳、捶背、夾菜等。(3)主動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4)孝敬父母,以優(yōu)異的成績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5)要尊重勞動者的勞動。
6.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1)愛惜學習用品,不在課本上亂寫亂劃,不隨便撕扯作業(yè)本。(2)不隨便向家長要錢,不亂花錢買零食、玩具。(3)珍惜糧食,不挑食,不浪費飯菜。(4)節(jié)約用電、用水,做到人走燈滅,水龍頭用后隨時關緊開關。(5)對自己、他人、集體的財物要愛護,輕開關門窗,輕拿輕放物品。
7.遵守秩序的習慣。(1)上下樓梯,輕聲慢步,靠右邊行。(2)上下學排路隊,紅燈停,綠燈行,不亂穿馬路,不在馬路上追跑打鬧。過路口,注意避讓車輛。(3)購物、上車時自覺排隊,不加塞。集會時按指定位置就座,遵守公共場合紀律,不吵嚷。(4)愛護學校、公園花草樹木和公共設施,不亂踩綠地,不隨手折花枝。
8.勤于動手的習慣。(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疊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
9.鍛煉身體的習慣。(1)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和課內外文娛、體育、科技活動,上好“兩操兩課”。(2)學習運動常識,做好自我保護。(3)在運動中要聽從指導教師的安排,在活動中不做帶有危險性的動作,不參加危險性較大的活動。
10.講究衛(wèi)生的習慣。(1)勤洗澡洗頭,勤剪指甲,勤換衣服,睡前刷牙、洗臉,指甲內無污垢,身體無異味。(2)飯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書包。(4)愛護環(huán)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見到廢紙等垃圾物要主動撿起放到果皮箱里。(5)不在桌子上、凳子上、墻壁上亂寫、亂畫、亂貼、亂掛。(6)不吃變質食物,不喝生水。
1. 強調校規(guī),制定班規(guī),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先哲朱熹說:“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笨梢娭c行是不可分的。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應以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fā),按照先入為主的規(guī)律??梢园验_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guī)養(yǎng)成教育宣傳周,第一節(jié)課定為養(yǎng)成教育課,由校長、班主任向學生宣讀學校、班級規(guī)范,提出新學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
2. 教師以身作則,引領養(yǎng)成教育。“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永遠是教師的
主題,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對學生無言的教育,學校的全體教師都應注意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自己應為人師表,言談舉止、衣著住行,都應起到表率作用,因為在小學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師是神圣的,教師的舉止經常滲透于孩子的言行。3. 養(yǎng)成教育要從點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币虼耍囵B(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著眼細節(jié),從學生點滴抓起,要求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學習用品的擺放、坐立姿勢、作業(yè)書寫的規(guī)范到升旗、進出門的禮儀,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認真,培養(yǎng)他們從小養(yǎng)成文明禮貌、儀表端莊的品質。如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來,在校園內輕聲慢步行走,見到老師主動行禮問好,上學衣帽整齊,佩戴好紅領巾,放學站路隊等等。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臺起于壘土”,良好的道德素質是建立在種種良好的道德習慣之上的。
4. 養(yǎng)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養(yǎng)成教育要重視行為習慣的訓練,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要抓好學生行為的訓練,首先要強調持之以恒,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其次嚴而有愛,訓練要強調“嚴”,突出“愛”,不見實效不收兵。對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兩次仍不佳,但不能灰心。矯正一個壞習慣,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獲。習慣養(yǎng)成固然要嚴,但也要注意激發(fā)學生接受訓練的興趣,在訓練中注重“趣味”二字,增強其靈活性、游戲性,讓訓練成為一種愉快的活動過程。
音樂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營造樂學氛圍,培養(yǎng)小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音樂課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以興趣為中心,引導小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讓學生自主體驗和探究歌詞,開闊小學生的文化視野,鼓勵他們喜愛音樂,感受音樂。在教學新歌前,教師要帶領學生讀歌詞,分析理解歌詞內容,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感受歌曲的內涵。如教學《閃爍的小星星》一課時,教師在學習歌曲之前,先領學生讀歌詞,促使學生、教師、文本和情感之間進行對話。讓學生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記住歌詞后,教師帶唱,學生模仿唱旋律,讓學生把旋律唱準,然后讓學生試著表演太陽和烏鴉的動作。讓學生想象月亮姐姐和小星星之間發(fā)生的故事,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乘坐月亮船飛上太空看到的景色。課堂煥發(fā)生命活力,引起師生情感共鳴。學生盡興品讀,讀得搖頭晃腦、如醉如癡,激發(fā)課堂活力。通過說、唱、演,幫助學生輕松理解記憶歌詞,初步學會演唱歌曲。在品讀中感受到星空的神奇,為學習歌曲延長做好恰當鋪墊。
2自主表演,張揚個性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經常遇到一些膽小、愛面子、自卑感強的孩子,他們不敢在課堂上唱歌,更不敢表演,別人唱他們聽,別人演他們看。教師要多關注這樣的孩子,給他們一個微笑,送上一個贊美的眼神,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自主表演。用角色化的歌聲與表演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內驅力。自主表演是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歌曲內容形象地再現給大家。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小學生的心理,了解小學生的心態(tài),不斷激發(fā)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在自主表演中理解歌曲內容,培養(yǎng)學生表演能力,張揚學生個性。如教學《小烏鴉愛媽媽》時,教師動情地說:“烏鴉媽媽受傷了,小烏鴉特別著急,希望媽媽盡快地好起來。它會怎樣照顧媽媽呢?它對媽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注意用表演的形式體現孩子愛媽媽的深厚情懷?!睂W生小組合作進行表演。孩子用柔和的聲音、關切的眼神問媽媽還疼不疼了,給“媽媽”端水、喂藥,輕輕地拉好被角。孩子們的表演惟妙惟肖、情真意切。學生的表情是興奮的,忘記了疲勞,彰顯了表演魅力。自主表演時,學生分工明確,相互配合,積極努力,共同完成了表演任務,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踐行了感恩教育。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空間和相應的條件,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方位參與,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良好發(fā)展。
3結語
二營造學校和家庭的英語氛圍。例如把鋼筆、鉛筆、鉛筆盒、黑板、門、窗等分別貼上標簽,寫上相應的英語單詞,并鼓勵學生用這些單詞造句,學校黑板報要寫上常用的英語句子,英語角,英語小天地,學校的宣傳標語也要注明漢語和英語,以唱助教,以唱助學,愛唱歌是孩子的天性,優(yōu)美的旋律,簡單的英語歌詞能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課堂上,可運用錄音機學唱英語歌曲,也可分角色表演唱、全班齊唱、男女生對唱等形式。同時老師要同學們一起唱,例如abc字母歌、過生日時唱的happybirthdaytoyou等等。把學習英語推上了一個新,這樣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實踐已經證明,以唱助教,以唱助學,事半功倍,效益多多。
三簡筆畫情景教學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重要方法之一。簡筆畫易學易畫只求寫意,不求寫實,寥寥數筆,畫龍點睛,明白其意即可,它可以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能力。為英語信息的輸入創(chuàng)設了最佳通道,大大提高記憶效果,由抽象的語言文字到形象具體的簡筆畫,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許多學生在初學英語時,都是抱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去學習的,但由于以往的教學方法沒有能為學生提供暢通的信息通道,使學生學起來費勁,單詞記不住,知識不系統(tǒng),能力沒提高,他們的成功體驗得不到滿足,久而久之,就對英語失去了興趣。而簡筆畫情景教學法則恰恰相反,由于它抓住英語形象性、直觀性、情景性的特點,把抽象的語言與具體生動的形象結合,提供了信息傳遞的最佳通道,因此能最佳的教學效果,學生過去學不會的東西學會了,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而正是這種自豪感和成就感,能夠重新喚起小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在試用簡筆畫情景教學法半年后,筆者做過一次民意調查,結果表明,100%的學生喜歡這種做法,就連學習最差的學生也表示:過去聽課只是聽老師講,對知識一知半解,而且在課堂上從來沒開過口,自從用了簡筆畫情景教學法,不僅聽懂了,而且還能當堂把所學的內容復述出來,這在沒用簡筆畫情景教學法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這次民意測驗,100%的學生表示對英語很感興趣和比較感興趣,沒有一個表示不感興趣。實踐證明,簡筆畫教學情景教學法是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方法,每個英語教師都應該掌握這種方法,把它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
四串詞成句編故事,激發(fā)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開始學習英語時都抱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決定英語教學的成敗。針對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例如在教學zoobusboybikemonkey這些單詞時,我這些單詞的圖片編成小故事,配上輕松優(yōu)美的音樂,進行講解。如一個boy騎bike去zoo看monkey,玩得很高興,回來時坐bus.然后提問,誰去動物園了?怎么去的?去干什么?怎么去的?怎么回來的?學生通過回答,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了單詞的含義。中間交叉了母語更讓學生容易和生活產生聯(lián)系,激發(fā)想象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這樣學生就能愉快地獲取知識。
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要遵循三個原則。
一、“循序漸進,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
培養(yǎng)品德集中到一點,就是要落實到道德行為上。道德行為總是要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出來,正確的行為方式才會帶來良好的行為效果,小學生特別是低幻兒童對行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體性和情境性。教師、家長必須對其進行具體的指導,細致地加以評價。對高年級學生,除了讓他們明了道德行為的一般要求、規(guī)則和步驟外,還要使他們具有獨立地靈活地選擇道德行為的能力。
我們在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評價時,必須針對各年級道德認識的能力,由淺入深、由初級到高級、由概念到行為制訂出不同程度的評價標準(我們稱它為“思想品德評估導向標”),為他們創(chuàng)設道德情境(條件),有計劃、有目的地使他們得到道德行為反復訓練的機會,逐步形成正確的觀念和行為習慣。
二、“激勵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
小學生品德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由非意志行動向意志行動轉化的過程,小學生的道德言行內容簡單,表現刻板,直接與外界(教師、家長等)的褒貶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在評價時要做到確切、合理,把不斷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意志做為出發(fā)點,在設計“評估導向標”時對不同年級的評價標準應有側重點,有適當的坡度和必要的反復,允許學生一次做不到,下次再重做,培養(yǎng)他們的自覺性,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當然,評價小學生的道德行為,既要以激勵為主,也要給予必要的處罰,但一定要講清道理,使其明白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了。應該怎樣去做才對。在使用“評估導向標”犑輩患欠鄭瑺對犯了錯誤的學生進行適當的處罰就是引導他限期(下次自我評價前)改正錯誤,重新做起,然后給予登記。再讓其多次反復去做,這樣就給了他改正的機會,激發(fā)和保護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好勝心。有時在引導小學生改正錯誤的時候,應該有目的地組織他們反復練(為他們創(chuàng)造改正錯誤的條件),培養(yǎng)其道德意志的控制和調節(jié)能力,從而達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以身作則,以情感人”的原則。
一個人的情感,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感染別人,使對方產生相同或與之有聯(lián)系的情感,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
在進行思想品德評價中,教師要針對小學生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要用自己對學生高度熱愛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他“親其師,信其道”;另一方面又要用自己具有豐富道德情感的形象對學生起示范作用,所以在引導學生評價中要嚴格作好教師的自我評價,(我們?yōu)榇嗽诮處熤虚_展教師工作評估,實行教師工作積分制)要求每一個教師用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衡量、要求自己,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儀表和行為,注意自己對社會、對他人、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勇于自我批評,誠心誠意地、民主地接受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這樣,才能做好學生的表率,不愧“為人師表”,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起到感染、教育學生的作用。
由于小學生的道德行為往往受教師、家長和社會評價的影響,所以教師和家長在平時各項活動中對學生的評價要準確、恰當,要有激勵性。特別是對待道德行為差的學生,要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因勢利導,激發(fā)他們的道德情感,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意志和信心,使其剛剛蔭芽的思想火花能夠越閃越亮。
在評價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同時,要為其道德行為的培養(yǎng)設置一定的情境,通過少先隊、班集體,組織他們參加各種活動,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豐富多彩的第二 課堂之中,使其產生出各種道德情感,培養(yǎng)意志,促進道德習慣的形成。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向前推進,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中小學生的音樂素質究竟怎樣,至今還很少看到有這方面的調查評估結果,以至于我們很難對音樂教育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做一個真正客觀全面的、有說服力的結論。往往是從教師教學改革角度評價的多,而從學生音樂素質提高角度評價的少,評價時或者過分悲觀,抹殺了業(yè)績,或者又盲目樂觀,夸大了成果。這對我國音樂……
在各地數十位基層音樂教師的參與和幫助下,我們最近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次中小學生音樂素質問卷調查。這次調查涉及到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安徽、陜西、江蘇、浙江、吉林、新疆、內蒙古、甘肅、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20個省市自治區(qū)。調查學校包括省級、地市級城市學校18所,縣級以下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校11所。調查學生總數為1541人,其中,小學低年級學生221人,小學高年級學生561人,初中學生512人,高中學生247人。在選擇調查樣本時,我們盡可能地考慮了調查省市、地區(qū)、學校、班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兼顧了發(fā)達與不發(fā)達地區(qū),城市、鄉(xiāng)鎮(zhèn)與農村學校,小學與中學,先進班級與后進班級等各個方面。盡管這次調查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和代表性,但客觀上講其結果并不可能完全反映我國中小學生音樂素質的整體狀況。不過,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次問卷調查所獲得的結果應該說多少還是從一個側面描繪出了我國中小學生音樂素質的基本狀況,也反映出了一些令音樂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衡量一個人音樂素質高低的因素有許多,考慮到問卷調查的局限性和中小學生的特點,也基于本人有限的能力,本次調查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對調查對象的音樂素質進行全面測評。為此,我們主要從歌曲演唱能力、音樂鑒賞能力、音樂知識技能、音樂興趣愛好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調查了解。下面就本次調查在這幾個方面所獲得的結果做一個簡要總結和分析。
一、歌曲演唱能力
歌唱能力并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音樂素質的高低,但很難想象一個不能歌唱的人其音樂素質會是多么地高,尤其是對中小學生而言。
那么,中小學生會唱歌嗎?中小學生究竟能夠演唱并記住多少首歌曲?他們唱的又是一些什么樣的歌曲?這似乎是幾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但沒有調查我們卻很難對此貿然推測和給予準確回答。而這幾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也正是最有說服力卻又最易被人忽視的問題。我們的調查便是從這幾個問題開始的。
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所有調查對象中,有20%的學生不看歌譜只能背唱1-5首歌曲,31%的學生能背唱5-10首,17%的學生能背唱10-15首,9%的學生能背唱15-20首,8%的學生能背唱20-25首,有15%的學生能背唱25首歌以上。如果考慮到中小學音樂課本中的歌曲數目以及通過廣播電視媒體在社會廣為傳播的歌曲數目,這一結果顯然并不令人樂觀。
就這個問題我們還對地市級以上學校和縣級以下學校,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分別進行了統(tǒng)計,得出的結論是,地市級以上學校的學生能演唱的歌曲數目要明顯多于縣級以下學校的學生;年級越高,能演唱的歌曲數目也越多。如:只能背唱1-5首歌的,地市級以上學校是16%,縣級以下學校則有23%;小學低年級有37%,小學高年級有18%,初中有17%,高中有13%。能夠背唱25首以上歌曲的,地市級以上學校有17%,縣級以下學校是14%;小學低年級只有2%,小學高年級有9%,初中有17%,高中有37%。應該說,這一結果與我們的想象是一致的,反映出城市學校與農村鄉(xiāng)鎮(zhèn)學校在音樂教育方面存在著一定差距,也反映出學生接受音樂教育時間長短與歌唱能力之間的正比關系。
那么,學生能演唱的這些為數不多的歌曲又是怎樣學會和掌握的呢?主要是在學校音樂教學課堂上由老師教會的嗎?調查顯示,事實并非完全如此:只有37%的學生說這些歌主要是由老師教會的,而多達51%的學生承認大多數會唱的歌是自己聽錄音或看電視學會的,另有5%的學生說是自己看歌譜學會的,7%的學生則是同學之間互相學會這些歌的。
對這個問題,城市學生與農村鄉(xiāng)鎮(zhèn)學生之間、低年級學生與高年級學生之間表現出了較大的差異。承認“大多數會唱的歌是自己聽錄音或看電視學會的”學生比例為:地市級以上學校有55%,縣級以下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校只有41%;高中有57%,初中有63%,小學高年級有50%,小學低年級只有14%。而承認“大多數會唱的歌是由老師教會的”學生比例為:地市級以上城市學校只有31%,縣級以下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校有48%;高中只有12%,初中有26%,小學高年級有42%,小學低年級有80%。另外,有23%的高中學生說大多數會唱的歌是同學之間互相學會的。
與上述問題相聯(lián)系的另外兩個問題是,學生會唱的歌主要來自音樂課本內還是來自音樂課本外?這些歌主要是青少年歌曲還是通俗歌曲或其他?調查結果是:59%的學生會唱的歌主要來自音樂課本外,余下41%的學生會唱的歌則主要來自于音樂課本;42%的學生會唱的主要是通俗歌曲,45%的學生會唱的主要是青少年歌曲,另有13%的學生會唱的歌多數是民歌和外國歌曲。同樣在這兩個問題上,城市學生與農村鄉(xiāng)鎮(zhèn)學生之間、低年級學生與高年級學生之間差別很明顯。66%的城市學生、84%的高中學生演唱的歌主要來自音樂課本外(大多為通俗歌曲),52%的農村學生、80%的小學低年級學生演唱的歌則主要是音樂課本上的(大多為青少年歌曲)。
綜觀上面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除了得出我國中小學生歌曲演唱的整體水平并不太高這一基本結論外,我們還可發(fā)現:社會音樂環(huán)境尤其是大眾傳播媒體對學校音樂教育的作用是很明顯的,它對中小學生的影響力甚至有可能超過學校音樂教育,由此我們也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小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并不能全都歸功于學校音樂教育。盡管社會音樂環(huán)境可能在音樂教育內容等方面給學校音樂教育帶來一定沖擊和負面影響,但它客觀上有力地促進了中小學生音樂素質特別是歌唱水平的提高。社會音樂環(huán)境對學校音樂教育的這種影響在城市學校學生以及高年級學生中表現得更為明顯,這些學生所擁有的客觀條件和主觀心態(tài)使之更易于接受社會音樂環(huán)境的影響和熏陶。這一現象啟示我們,學校音樂教育一方面必須主動與社會音樂環(huán)境聯(lián)手,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其有利于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必須對自身加以認真反思與檢討,努力提高自身質量,特別是在教學內容和歌曲選擇上要充分考慮中小學生身心特點和審美規(guī)律,以增強學校音樂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在對學生歌曲演唱能力的調查中,我們還特別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你能準確、熟練地演唱國歌嗎?”結果是:有86%的學生回答說“能”,14%的學生回答說“不能”。對不能熟練演唱國歌的學生所分別統(tǒng)計得出的結果是:地市級以上學校為11%,縣級以下學校為20%,小學低年級學生為24%,小學高年級學生為12%,初中學生為14%,高中學生為11%。顯然,這樣的結果是難以讓人接受的,國歌不是一首普通的歌,要求甚至強制中小學生人人會唱國歌,這不
應該算是音樂教育對學生的苛求。
二、音樂鑒賞能力
對于普通人,音樂素質的高低恐怕更多地是體現在音樂鑒賞能力方面,愛聽音樂的人其音樂素質通常會比不聽音樂的人的音樂素質要高出許多。可我們常??吹揭恍├蠋熀图议L卻無法容忍自己的學生和孩子塞著耳機忘情地聆聽音樂的樣子,其實他們是在阻擋著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一條最佳途徑。
盡管如此,在我們的調查對象中,依然有66%的學生說自己養(yǎng)成了欣賞音樂的習慣,只有34%的學生還尚未養(yǎng)成這一習慣,如果我們考慮當前中小學生繁重的學習負擔,考慮一些老師和家長對學生聽音樂所持的消極態(tài)度,可以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當然,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有欣賞音樂的習慣的高中生達77%,而小學生只有48%。愛聽音樂是人的天性,學校音樂教育有責任創(chuàng)造條件、排除干擾,好好地保護學生的這種天性,這應該是學校音樂教育所承擔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
聽音樂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大部分學生也具有聽音樂的好習慣,但這并不意味著目前我們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就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下面這組統(tǒng)計數據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在聆聽音樂時,能基本想象出音樂所描寫的景象的學生有58%(高中要高,為77%),不能產生任何聯(lián)想與想象的有42%(小學要高,為52%)。
在談到欣賞音樂的感受時,認為感受最深為“令人愉快”的學生有46%,感受最深為“音樂真美”的學生有41%,在欣賞音樂時“談不上有什么感受”的學生有13%。此項不同年級、不同地區(qū)之間差別不大。
在聽一首不熟悉的歌曲時,能準確地打出音樂節(jié)拍的學生只有37%,不能打出音樂節(jié)拍的學生高達63%。此項不同年級、不同地區(qū)之間差別不大。
在欣賞歌曲時,注意力較多地集中在歌詞內容上的學生有29%(小學低年級為60%、小學高年級為27%、初中為22%、高中為17%),注意力較多地集中在歌曲旋律上的學生有50%(小學低年級為22%、小學高年級為47%、初中為60%、高中為65%),注意力較多地集中在演唱者身上的學生有21%(小學低年級為28%、小學高年級為26%、初中為18%、高中為18%)。此項地市級以上學校要明顯好于縣級以下學校。
通常情況下,決定學生選擇演唱(或欣賞)歌曲的主要因素是“歌詞寫得好”的占18%(地市級以上學校為13%、縣級以下學校為28%),主要因素是“旋律優(yōu)美動聽”的占57%(地市級以上學校為65%、縣級以下學校為40%),主要因素是“演唱者是自己崇拜的偶像”的有25%(地市級以上學校為22%、縣級以下學校為32%)。此項不同年級之間差別不大。
在欣賞樂曲時,完全不能分辨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占27%(小學低年級為51%、小學高年級為26%、初中為17%、高中為28%),能分辨得出個別樂器的占51%(小學低年級為37%、小學高年級為53%、初中為60%、高中為44%),能分辨得出某些樂器的占22%(小學低年級為12%、小學高年級為21%、初中為23%、高中為28%)。此項地市級以上學校要明顯好于縣級以下學校。
在欣賞歌曲時,完全不能分辨美聲、民族、通俗唱法的占25%(小學低年級為63%、小學高年級為22%、初中為17%、高中為12%),基本上能分辨的占60%(小學低年級為32%、小學高年級為64%、初中為71%、高中為58%),完全能分辨的有15%(小學低年級為5%、小學高年級為14%、初中為12%、高中為30%)。此項地市級以上學校要好于縣級以下學校。
在欣賞音樂時,完全不能分辨出民族音樂與外國音樂的占21%,基本上能分辨的占50%,完全能夠分辨的有29%。此項較其他各項,不同年級之間、不同地區(qū)學校之間存在的差距相對要小一些。
應該說,僅憑以上幾道選擇題所涉及的這幾個方面以及學生所做出的選擇,就給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高低做出準確鑒定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從上面這些統(tǒng)計數據中我們還是可以發(fā)現一些比較明顯的問題。
首先,部分中小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很大程度上還是停留于感官的、娛樂的層面,演唱者、歌詞內容以及欣賞者自身情緒等一些非音樂的因素對學生的欣賞喜好影響較明顯,學生從音樂中獲得的感受、體驗和通過音樂引發(fā)的聯(lián)想與想象還比較膚淺、有限。這些問題一方面與中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和審美特點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我們的學校音樂教育在欣賞教學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而且也沒有對社會音樂環(huán)境發(fā)揮出應有的導向作用,致使學生的音樂欣賞品位受社會音樂環(huán)境的影響較深。
其次,音樂鑒賞能力是音樂素質的一種綜合反映,不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技能,不具有基本的音樂常識,音樂鑒賞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而且,即便具備了一定的音樂基礎,如果我們不能有意識地、靈活地把它們運用于欣賞教學之中,運用于音樂欣賞活動之中,那么,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也難有真正的提高。一般來講,在音樂教學中,節(jié)奏練習沒少做,各種唱法及各類樂器的音色特點、民族音樂的特點等知識也沒少講,但孤立地訓練與傳授,很難獲得滿意的效果,因為音樂并不就是知識技能。中小學音樂教學主要應該是在音樂中學習知識技能,又把知識技能靈活地運用到音樂之中。
此外,調查顯示,小學生與中學生在音樂鑒賞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這是很正常的,但初中學生與高中學生之間的差距不明顯,在某些方面,初中學生所表現出的能力甚至超過了高中學生。這里的主要原因恐怕還是高中學生面臨的升學壓力較之初中學生更大,他們接觸音樂的機會相對要少些。雖然目前大部分高中學校已開設藝術欣賞課程(本次調查學校均已開設),但流于形式的估計為數不少。因此,如何真正提高高中藝術欣賞課的教學質量,乃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三、音樂知識技能
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知識技能教學是近年來引起爭議最大的一個問題。爭議之一是知識技能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究竟應該處于什么樣的地位,爭議之二是中小學音樂知識技能教學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學形式與方法,爭議之三是目前我國中小學音樂知識技能教學的效果究竟怎樣,顯然,這三個問題實際上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由于本文主題及篇幅的限制,這里只談談第三個問題。
有人說,知識技能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投入最大,產出最小”,也有人對此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批評。那么,我們這次調查所獲得的結果又怎樣呢?
就這個問題,我們設計了如下五道簡單的題目:
1.能記得幾個音樂家的名字?
具體統(tǒng)計結果是:連一個音樂家的名字都不記得的有18%。其中地市級以上學校為8%,縣級以下學校為21%;小學低年級為46%,小學高年級為14%,初中為2%,高中為4%。能記得1-5個音樂家名字的有58%。其中地市級以上學校為61%,縣級以下學校為52%:小學低年級為50%,小學高年級為65%,初中為58%,高中為49%。能記得5-10個音樂家名字的有19%。其中地市級以上學校為20%,縣級以下學校為18%;小學低年級為3%,小學高年級為15%,初中為28%,高中為23%。能記住10個以上音樂家名字的有10%。其中地市級以上學校為11%,縣級以下學校為9%;小學低年級為1%,小學高年級為6%,初中為12%,高中為24%。記得住或記不住音樂家的名字也許本身并不是什么大問題,也并不能說明太大的問題,但接受了好幾年的音樂教育,竟然連一個音樂家的名字也記不?。ū壤_到18%),這恐怕并不是一個好的交待。
2.能識簡譜嗎?
具體統(tǒng)計結果是:能識簡譜的占68%。其中小學低年級為76%,小學高年級為64%,初中為75%,高中為56%。其余為不能識簡譜。另外,地市級以上學校能識簡譜的有67%,縣級以下學校能識簡譜的占71%。
3.能識五線譜嗎?
這個問題的統(tǒng)計結果是:能識五線譜的有42%。其中小學低年級為50%,小學高年級為45%,初中為39%,高中為34%。其余為不能識五線譜。另外,地市級以上學校為47%,縣級以下學校為32%。
上面兩項的統(tǒng)計結果似乎有些違反常規(guī),與人們所想象的存在距離,居然低年級學生比高年級學生具有更強的識譜能力(特別是五線譜),縣級以下學校比地市級以上學校在識簡譜上反而要強。分析其原因,可能有兩點:第一,不同年級之間、不同地區(qū)學校之間,教師所持有的音樂教育觀念,以及對音樂教學任務、目標的不同理解,導致對識譜教學所投入精力的多少也不同。第二,與前些年相比,近幾年音樂教育普遍受到重視,因而年級越低,學生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基礎反而相對要好。
4.會簡單作曲嗎?
創(chuàng)作教學是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最薄弱環(huán)節(jié),許多教師甚至還不曾嘗試過創(chuàng)作教學,因此,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并不理想是在意料之中的。在被調查對象中表示會簡單作曲的只有18%(小學低年級是5%、小學高年級是28%、初中是19%、高中是11%),不會的占了82%。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應該成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一個主要目標,而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為此,創(chuàng)作教學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5.能演奏樂器嗎?
近年來,樂器進課堂成了許多學校和教師進行音樂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口,實踐證明,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當然,器樂學習不像唱歌,它需要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因而特別在許多農村學校實施器樂教學面臨諸多困難。調查顯示:有53%的學生不能演奏任何樂器(小學生低年級學生與高中生比例更高,分別為65%和66%。高中學生在這里又一次讓人吃驚。初中學生比例最低,只有39%)。能簡單演奏一種樂器的占32%,能簡單演奏兩種樂器的有10%,能簡單演奏三種樂器的有5%。值得補充的是,在樂器演奏方面,地市級以上學校與縣級以下學校之間并不存在多大的差別,這說明許多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校通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樂器,較好地克服了經濟相對落后給器樂教學帶來的困難。
我們對學生識譜、演奏、作曲等音樂基本知識技能的調查所獲得的上述數據是準確無誤的。但對他們在這方面的基本素質究竟做何評價,是高還是低?這大概又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四、音樂興趣愛好
現代音樂教育觀已經把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與愛好提到了一個十分顯要的位置,認為音樂興趣與愛好的培養(yǎng)直接關系到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程度,甚至還可能影響學生一輩子生存生活質量的高低??砷L期以來,我們的中小學音樂教育并沒有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至于有的音樂教育不僅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相反還嚴重挫傷甚至扼殺了學生已有的音樂興趣愛好。在這次問卷調查中,我們也有意識地設計了幾個與學生音樂興趣愛好相關的問題,試圖對此也能有所了解。
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在所有被調查對象中,有87%的學生是明確表示喜歡音樂的,只有13%的學生表示自己不喜歡音樂。盡管喜愛音樂是青少年兒童的天性,但在當今中小學生學習、升學負擔依然繁重的背景下能讓87%的學生依然保持著這一愛好,我們的學校音樂教育還是有功的。讓余下13%的學生也喜歡上音樂,這是學校音樂教育下一步必須領受的使命,任務艱巨但很神圣,需要靠切實提高我們音樂教育的質量來把學生吸引到音樂中來。
在調查中,表示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永遠需要音樂的占69%(其中小學低年級為57%,小學高年級為60%,初中為75%,高中為87%)。表示今后不需要音樂的有8%(小學低年級為14%,小學高年級為10%,初中為5%,高中為3%)。表示對這個問題不清楚的為23%。這一結果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增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越來越認識到音樂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關。同時,隨著年齡的增大,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也更加穩(wěn)定。這也啟示我們,應該在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初始階段、在孩子們的音樂興趣愛好尚不穩(wěn)定的時候,盡一切可能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他們的音樂興趣與愛好,并使之保持長久。
學生對音樂有興趣與愛好,也懂得音樂對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并不表明他們今后愿意從事專門的音樂事業(yè),這是很正常的。調查表明,真正希望將來從事音樂事業(yè)的學生只有39%。在這個問題上,不同地區(qū)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之間表現出了一定的差距:縣級以下學校為31%,地市級以上學校為43%;小學低年級為46%,小學高年級為49%,初中為30%,高中為28%。這說明兩個問題,一個是城市學校的學生受社會音樂環(huán)境特別是音樂專業(yè)領域的影響相對要大一些,再一個是學生年齡越大,其擇業(yè)取向也越趨于冷靜務實而非感情用事。另外,在調查中,明確表示不希望將來從事音樂事業(yè)的有23%,表示尚不清楚的占38%。
最后,我們還了解到,在那些希望將來從事音樂事業(yè)的學生中,有70%的學生是因為“熱愛音樂”而欲選擇音樂作為自己未來職業(yè)的,有10%的學生是因為注意到了“當音樂家能賺大錢”的現實,有20%學生只是覺得“當音樂家很瀟灑”。我們想,學生在這方面不管有什么動機和想法都是無可指責的,關鍵是面對學生的種種心態(tài),我們的學校音樂教育應該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學生在音樂天地里健康成長。
注:
共有26位老師參與了本次調查。他們是:
陳宏曹亞新王美玲張cì@①人關偉利華蕊趙俊華仲燕萍賴文舜諶書靜陸靜蕾何敏梅樂謹。涂遠裕李春玲金俠劉建會管正敏陳秋琴杜媛梅沈繼東李朝霞陳春艷涂江濤李秀軍黃媛
關鍵詞:小學生音樂論文,中小學生音樂課教案,音樂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9-057-01
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中提出: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在多年來的農村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我深刻的認識到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音樂的強大動力,自己在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興趣的方法上也有一些粗淺的認識,下面就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習音樂興趣的前提
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做一個學生喜愛的老師,首先教師要做到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想學生所想,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在關注著他、愛護著他。 上課了,教師首先要面帶微笑,來到學生身邊,學生如沐春風,心情舒暢,這樣可以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生疏感、懼怕感,拉近彼此的距離;然后用優(yōu)美和諧的音樂師生問好,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進入學習;再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當學生在課堂上犯錯或不遵守紀律,教師必須控制好自的情緒,以一顆寬容的愛心對待他們,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做到童心未泯,青春煥發(fā),愉快地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程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
有了良好的開端,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精彩,每一步都能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將教學內容融于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音樂節(jié)奏、旋律。如:每次在聽辨音練習時,我發(fā)現學生沒有興趣,于是我就自制了一些音階、唱名頭飾,設計了“歡樂坐凳子”游戲,讓學生戴上頭飾,有節(jié)奏的繞著一個凳子律動,我彈哪個音,戴這個音頭飾的學生,就坐在凳子上,這樣就將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了。另外充分利用各種方法豐富教學,把語言、音樂及舞蹈的基本動作融合起來,設計出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特有的旋律。如開始上課設計“師生問好歌”、學生表現好時設計了“表揚鼓勵歌”等,這些教學常規(guī)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學生很容易在音樂氛圍如此濃厚的環(huán)境中的學習音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音樂素質。
三、利用電教媒體和打擊樂器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好奇的心理特點,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打擊樂器、頭飾等各種教具,既有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豐富想象,開發(fā)智力,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又可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如在教學人音版三年級音樂下冊《我是草原小牧民》時,我充分利用電教媒體和網絡資源下載課件,讓學生先欣賞了解蒙古族的生活環(huán)境(遼闊美麗的大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的飲食起居,美麗的民族服飾,粗獷豪邁的民族舞蹈。 通過欣賞,學生自然而然的產生向往、自豪的思想感情,這時在播放出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學生想學這首歌的激情已達到,由于多媒體的運用,就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很快就學會了表演這首歌。再帶上自制的蒙古族頭飾,配上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效果就更好了。
四、在動手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喜愛
在音樂課上有許多樂器能發(fā)出各種各樣好聽的聲音,每當這時學生都很好奇,這些東西怎么會發(fā)出這么好聽的聲音呢?我會順勢啟發(fā)他們:“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不起眼的東西,會發(fā)出美妙的聲音。還有的東西,通過你們的小巧手一加工,就成了各種各樣的樂器。”于是很多學生就開始了他們的經驗之談:“我用樹葉和小麥的葉子和麥稈能吹出好聽的聲音!”。“我用竹筒能敲打出雙響筒一樣的聲音!”。“我用我爺爺的鋤頭能敲打出三角鐵一樣的聲音。”“我用小玻璃瓶裝些水,能吹出與空瓶不一樣的聲音。”“我家有一棵銀杏樹,樹上結了銀杏果,銀杏果成熟了,我撿了幾個,從一端將果肉掏空,對著小孔能吹出美妙的聲音,不信你們聽。”“真好聽!真好聽!”同學們七嘴八舌的各自炫耀起了自己制作的樂器。我趕忙說:“既然大家這么能干,下星期我們舉行一個自制樂器比賽好不好?”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好!好!”制作的樂器雖然簡陋、粗糙,但學生在自制樂器的過程中,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在自制樂器展示活動中,他們充滿了自豪,也不知不覺的愛上了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