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愛國之星事跡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鑒于此,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大膽嘗試,通過多種形式,以經(jīng)典誦讀為載體,讓讀書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讓傳統(tǒng)文化扎根在素質(zhì)教育這塊土壤中,讓孩子們在中華經(jīng)典文化中學習語言文字、學習國學、體會真、善、美,學會做人,學會生存,雕琢心靈。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認識和做法,與各位商榷。
一、做好引領,轉(zhuǎn)變認識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多數(shù)家長和學生處在閱讀的盲區(qū)之中,對閱讀認識不夠,認為閱讀是浪費時間,只有考出好成績,升入重點學校才是重要的,忽視了閱讀對學生的影響。還有一部分家長和學生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但是沒有堅持下去,讀了幾本書,認為沒有什么明顯的效果,就放松了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這種認識很顯然是不正確的。2001年江蘇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蔣昕捷,受到當年作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的高度贊揚,“相當難得!前途無量!以他現(xiàn)在的文化修養(yǎng)完全可以被破格錄取!” 她的成功,是和她大量的閱讀分不開的,她5歲就迷上袁闊成講的《三國演義》,小學就讀過很多遍《三國演義》。而對于那些一提起寫作就咬筆尖、抓耳撓腮、無從下筆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好的說教素材,俗話說“肚中無本,難下清水”,正如朱熹詩句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二、營造氛圍,激發(fā)興趣
子曰:“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室,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同化矣?!笨梢姯h(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直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塊黑板,不放過任何一處可以利用的空間,通過板報開設“我的作品”、“成長的足跡”、“我讀書我快樂”“每日一詩(文)欣賞”、“書林漫步”等欄目;并讓學生為自己的學習小組起名字,如“起航組”、“奮進組”、“圓夢組”等,還在教室墻壁張貼《弟子規(guī)》、《千字文》、《三字經(jīng)》等,讓學生時時刻刻與古代先賢對話,讓教室的角角落落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充滿著耐人尋味的詩情畫意,讓經(jīng)典文化的誦讀成為一種隨時可行的事情。同時,充分利用媒體,讓強烈的視覺效果沖擊學生的眼球,引起學生的誦讀興趣與欲望。
三、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享受讀書的快樂
為了引領學生好讀書,讀好書,讓閱讀成為習慣,我在班里開展了“營造書香班級,享受書香人生”活動。
一是在教室布置“讀書角”,讓學生隨手拿到好書,開墾學生讀書的樂土,引領學生每天走進書籍天地,享受書香人生。
二是開展師生共讀、同桌共讀、室友共讀、親子共讀活動,給學生布置一些經(jīng)典作品,讓閱讀走進教室、走進家庭、走進每一個學生的生活,形成“小手牽大手,同讀一本書”的良好氛圍。并及時開展“讀書交流會”和“寫書評”等活動。
三是倡導學生收看《百家講壇》等欄目,讓學生聆聽眾多專家學者對《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史記》、《論語》等經(jīng)典著作的精彩解讀,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到其深邃的內(nèi)涵。學期末開展班級“百家講壇”,讓學生成為班內(nèi)的大講家,收獲閱讀經(jīng)典的快樂。
四是充分利用各種節(jié)日,開展誦讀經(jīng)典古詩文活動,閱讀經(jīng)典,讓書香遍校園,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在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熏陶下得以凈化。
五是開展評選讀書之星、讀書筆記之星、日記之星、親子共讀之星活動,將評出的星級學生的照片和事跡材料展示在教室宣傳欄內(nèi),彰顯學生個性,激發(fā)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