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師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藥學專業(y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
藥學專業(yè)是一門實驗學科,要求培養(yǎng)的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1-2];同時,伴隨著醫(yī)藥產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就業(yè)市場對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逐漸成為決定藥學專業(yè)學生就業(yè)率與就業(yè)滿意度的決定因素。有機化學實驗作為藥學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對于后續(xù)實驗課程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而原有的實驗教學體系已經無法滿足藥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要求,因此有機化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1改革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在改革前,教學團隊曾做過一個問卷調查,其中有一項“你認為如何做,可以提高你的實驗動手能力?”的問題,在收回的81份問卷中,有56.7的學生回答“需要改革實驗開設內容”,由此可見改革實驗教學內容的迫切性和必要性[3-4]。南京中醫(yī)藥大學藥學專業(yè)有機化學實驗為72學時,于第二、第三學期開設,分別稱為有機化學實驗Ⅰ和有機化學實驗Ⅱ,每學期均為36學時。改革前后實驗開設內容及學時數如表1所示。改革后,在實驗內容、順序等方面都做了合理的調整和改變。有機化學實驗Ⅰ(見表1序號1~8)側重于基礎實驗。對比改革前后,刪除了有機化學實驗Ⅰ中的兩個性質實驗。多年來,常有學生反映性質實驗效果很差,因為理論滯后于實驗,即使預習了還是搞不懂反應原理,實驗時“照方抓藥”,學生“動手不動腦”,整個實驗過程糊里糊涂;據此刪除性質實驗,將它放在理論講解時視頻觀看。這種做法得到了師生的一致歡迎,既避免使用易揮發(fā)的醛、酮、醇、酚、醚等有機物,減輕了實驗室的味道,也減少了這些有機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加強了有機化學實驗內容的“綠色化”[5-6]。在實驗順序上,將“熔點測定”安排為第1個實驗,緊隨其后的第2個實驗是“蒸餾和沸點測點”。實驗2包括兩個基礎實驗,可以利用它們進行有機物的沸點測定,“蒸餾”是常量法,“沸點測定”是微量法,學生可以做一個對比。前兩個實驗中,“熔點測點”和“沸點測定”所用裝置一樣,都需要提勒管,由于學生在第1個實驗中已經學習了“熔點測點”,所以在做“沸點測定”時就能很快領悟。升華和萃取也是兩個重要的基本操作,改革后在設置上進行了巧妙的安排;其中“萃取”實驗安排在“水蒸氣蒸餾和萃取”中,首先利用“水蒸氣蒸餾”實驗萃取中藥徐長卿中的丹皮酚,因為是混合物,再利用“萃取”實驗進行分離;而“升華”實驗則安排在“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中,較之改革前升華粗碘的實驗,環(huán)保安全了很多,體現了綠色化學的思想。改革前,“液體有機物常用物理常數的測定”實驗包括了“沸點測定”和“折光率測定”兩個基礎實驗,因為改革后“沸點測定”已經安排在第2個實驗中,“折光率測定”則安排在“乙酸乙酯的合成”中,即合成出的乙酸乙酯進行提純后,再測定其折光率并與文獻值比較;將實驗學時數從原來的6學時調整為時。這樣的安排使學生對“升華和萃取”和“液體有機物常用物理常數的測定”這些基本實驗在實際操作中的應用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得到了師生的一致認可。有機化學實驗Ⅰ除了基礎實驗外,還安排了“乙酸乙酯的合成”和“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這兩個綜合性實驗,這是對前面常用基本操作的一個鞏固。有機化學實驗Ⅱ(見表1序號9~14)則完全是提高型和研究創(chuàng)新型實驗,教學團隊精選了不同的反應類型,如親核取代反應、親電取代反應、消除反應、氧化反應以及乙?;磻龋瑢⒂袡C化學反應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同時也對基本操作技能進一步熟練強化。經過與同行教師反復討論和同學生座談等形式,現階段有機化學實驗內容的安排和順序的設置既符合目前本校藥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又非常有利于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
2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同樣,在多次學生問卷調差中,90的學生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師生關系民主、互動、融洽”,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參與教學的強烈愿望?;诖耍趯嶒灲虒W中,給出更多時間讓學生自己積極參與,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驗開始前,需要對本次實驗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及問題進行講解,這個環(huán)節(jié)現在基本上以學生為主體來完成,即由學生自己講解、教師補充引導、中間穿插提問討論等。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實踐上,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認真準備,常常超出教師的期望。例如在實驗裝置的安裝上,剛開始的“蒸餾”實驗的安裝由帶教老師演示完成,告訴學生實驗裝置的安裝一定要做到規(guī)范、準確、穩(wěn)固和美觀,并詳細講解其中操作技巧,以后實驗課出現的實驗裝置均由學生來做示范安裝,師生共同指出其優(yōu)、缺點進行點評,經過兩個學期的訓練,學生們在基本操作的熟練性、規(guī)范性和正確性上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實驗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防止實驗事故的發(fā)生;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例如在重結晶這個操作中,有些學生產品質量不好,我們就讓學生自己來回答這個問題,通過學生自己對重結晶整個操作的分析,來幫助他們認識問題的存在,這樣實踐的結果,我們發(fā)現以前反復出現的錯誤,現在學生可以很快克服了。每次實驗結束時,帶教老師都要記錄每位同學本次實驗的結果,然后進行評比討論,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也逐漸養(yǎng)成了良好的班級學習風氣。例如對于合成實驗的最終產品,教師會讓每組學生寫上組號,擺放在一起,大家來評出產品的好壞。這時學生們情緒高昂,討論熱烈,做得好的學生開心自豪,做得差的學生也不服輸,有些學生要求重做,我們都給予了滿足。對于做得好的學生,在受到表揚的同時,也要求他們在下次課堂上將成功經驗分享給大家。尤其對于實驗中出現的異常現象,帶教老師要抓住機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尋找到原因后,再批準學生重新開始實驗。這種做法無疑培養(yǎng)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及不斷探究的科學精神,而且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際動手的能力。經過我們大家反復實踐,上述這些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施,對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確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7-11]。
3改革考核體系,客觀評價學生實驗成績
在這幾天的活動中,老師們深刻地感覺到“童心話語”的教學模式是美術教學方面一個新的思想,讓她們對美術教學活動有了新的了解和想法。
第一天,劉亞明老師和參加培訓的幼教老師們一同分享她的美術教學新理念:讓幼兒畫自己心中的畫,講自己心中的故事。讓每一個孩子在美術活動中“想得出來!畫得出來!說得出來!”一一這也正體現了《童心話語》的含義:展現童心世界的真善美,讓孩子的美術活動和語言活動成為孩子表現表達的活動,成為孩子思維的活動,讓孩子自由地去發(fā)揮想象!她說:“孩子的思維是源泉。我們要保護好孩子的靈性,讓孩子畫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為畫而畫。”隨后,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給老師詳細地闡述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整合游戲式繪畫教學方法和釋放過程。其中,她所講的實例“看牛撒尿”“蚊子和大象”“畫媽媽”等許多案例,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都非常實用。從一開始,大家就被劉老師的一言一行所吸引,特別是她新穎的教學策略使人佩服。教師們個個都細心聽講,認真做筆記。
第二天,劉老師針對幼兒繪畫創(chuàng)造指導方法以及幼兒繪畫表現形式與使用材料的參考等內容進行了詳細地講解。她談到:
美術活動的選材要兒童化、生活化,最好是孩子身邊剛發(fā)生和熟悉的故事、游戲、動物等,如《好吃的糖果》、《淘氣的小貓咪》等,孩子頭腦里有印象、能激發(fā)他們的表現欲望,并能發(fā)揮出孩子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
繪畫材料要多樣化,為幼兒提供各種筆(包括自制的)、顏料、畫紙,使幼兒在嘗試新材料時,產生新的感受。如:《給柳樹媽媽梳頭發(fā)》繪畫活動,老師給孩子提供了彩筆、油畫棒、水粉、棉簽、毛筆等,有的用棉簽畫線,用毛筆畫葉子,用手指醮顏色畫小花,孩子把畫筆當玩具,嘗試著各種玩法,享受著其中的樂趣。
繪畫過程要游戲化,有趣的游戲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和表現力。如:繪畫《種子寶寶長大》,通過游戲感知種子的生長。小朋友裝扮種子,老師當園?。骸翱旖o寶寶喝點水,寶寶長高了、長大了!”(教師帶領孩子伸出胳膊,體會一點一點長高的樣子。鼓勵孩子把種子寶寶畫下來“種子一點一點向上長,它們直著長、斜著長、螺旋著長……看看誰的種子寶寶長得高,誰得葉子多?!?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
活動引導情景化,如自助餐、打電話,把孩子帶入事先準備的環(huán)境中,讓孩子扮演角色,融入游戲中感受和表現,從而能夠使之愉快自然地過度到繪畫活動中。
評價作品故事化,繪畫活動是孩子思想情感的表達。對孩子的畫不要妄加評論,可以先請孩子講一講畫的是什么,看看畫面是否表達了他們的想法,尊重、傾聽孩子畫里的聲音,欣賞孩子的畫,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和自身的進步,鼓勵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讓孩子感到繪畫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越來越喜歡繪畫活動。
第三天,劉老師講了幼兒個性化繪畫活動的指導策略,對于一些不會使用工具、畫不出“形”、會說不會畫、畫面不生動不豐富的孩子作品的指導方法進行了講解。
重點向老師講了要突破“教師示范,幼兒模仿”的傳統(tǒng)繪畫教學方法,可以運用到的五大教學方法,即: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法,物象分析法,動作感受法、表演法,作品賞析法等方法來使教師的教法更靈活,使孩子的學習更自主。 參加培訓學習的老師們說,感覺到以往的教學模式束縛了幼兒智力的開發(fā)。孩子總是被動地無法自己去想象,結果影響了幼兒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發(fā)揮,聽了劉老師的講課,好像是為孩子們發(fā)揮想象開創(chuàng)智能設立了一個窗口。她們說:“劉老師的講課內容我們感覺很受用。她是從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并且應用于實踐教學中。
第四天,劉老師對于美術活動設計的幾大要素進行了培訓,包括美術教學的選材,備課,上課流程、評課等內容。特別提到了不同年齡班孩子的引導過程不同,她說:“小班的孩子一定要多用游戲化的引導,中班的孩子則要用特征明顯的事物進行引導,而大班的孩子要用挑戰(zhàn)性的內容來引導更適合孩子的特點。”
劉老師將她平時收集來的優(yōu)秀美術教學活動和大家分享。讓大家進行現場評課,并且結合教學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地探討。大家好像是被劉老師這些天來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所感染,發(fā)言都非常積極踴躍,氣氛熱烈。下午,劉老師引導大家在課堂上備課說課,模擬教學,使老師們在接受新的美術教育觀念的同時快速進入到實踐中去。
7月27日,是這次培訓的最后一天,培訓的內容是實踐公開課。西安第四軍醫(yī)大學幼兒園的魏煜老師和惠安幼兒園的關信玲老師依據《童心畫語》教學模式,上了兩節(jié)效果顯著的示范課。
魏老師給小朋友上的是《我最喜歡的老師》一課,在選材上選擇了孩子們最熟悉、最喜愛的老師作為繪畫的題材。課上老師運用了大量的語言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老師,通過對比觀察老師的五官、發(fā)型、服飾、個子的高矮……使得老師的形象在孩子的頭腦里有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孩子在繪畫的時候,創(chuàng)設出了自己的符號,設計出7漂亮的卷發(fā)頭;有的孩子為了表達自己喜歡老師,給老師的嘴里畫上了可愛的桃心還有的孩子畫出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老師在買菜的時候都要帶上她。這些都真實地反映出了孩子們自己的想法。
關老師以《我給大樹穿花衣》為主題進行實踐教學,這節(jié)活動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師在整個活動中沒有在黑板上示范如何去畫大樹如何去裝飾,而幼兒通過這節(jié)活動卻都能夠很完整地畫出來,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給大樹穿上漂亮的衣服。沒有給孩子固定的模式,所以孩子可以隨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地畫出所想要表達的東西,沒有對與不對,像與不像,發(fā)揮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才是最重要的,孩子可以很自然地將自己所畫的故事分享給其他人。教學活動結束后,劉老師和在場的幼教同行們對這次公開課作7認真的點評。她們認為:這兩節(jié)課選材上是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fā),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們細致觀察的能力同時還增進了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情感,教學效果很顯著。但是新老師難免會出現經驗不足的情況,在點評時,老師們既談到了這兩節(jié)課的成功點,也指出了上課老師的經驗不足之處,以及今后應注意的問題。
【摘 要】游戲化學習,就是采用游戲化的方式進行學習。如何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游戲項目學習過程,體驗問題解決過程中的算法思維呢?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呢?本文將就一個具體的游戲項目——《冰雪奇緣》的教學設計與實踐為例,談一談游戲化學習在Scratch創(chuàng)意課程中的教學實踐與體會。
關鍵詞 游戲化學習;Scratch;計算思維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15)03-0066-03
Scratch數字藝術單元主要利用畫筆模塊中提供的圖章和劃線等功能,完成一些有趣作品創(chuàng)作,如《萬花筒》《神奇畫筆》《同心圓》和《冰雪奇緣》等教學內容。由于作品中設計的內容具有互動感強、生活氣息濃、體驗感多、圖形奇特等特點,是學生特別喜歡的一個學習內容。如何上好這個單元的課,可以采用多種游戲化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從多角度訓練學生的計算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感受數字藝術的奇特和程序設計課程的趣味和價值。
本文就筆者在《Scratch創(chuàng)意設計》課程中數字藝術單元第4課的教學設計與實踐談一談教學體會。
冰雪奇緣項目簡介
1. 項目功能介紹
本項目源于code.org網站提供的冰雪奇緣的游戲(圖1)。學生在游戲中跟隨安娜和艾爾莎創(chuàng)建一個冬季仙境,利用網站提供的在線編程環(huán)境,拖曳模塊組件腳本,完成畫圖,學生逐一完成游戲中提供的20個謎題(圖2)。謎題完成后可以收到網站提供的證書,同時還可以打印自己的成績。
謎題將學習知識分為小步子進階,不斷為學生搭建學習和了解數學知識以及畫圖編程技能的階梯,幫助學生把一個大問題分為若干小問題,由易到難,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學習前進。當學生組裝的代碼不太準確時,游戲會提示孩子們繼續(xù)嘗試,還有視頻講解,直到成功進入下一步學習。學生在不斷挑戰(zhàn)進級中完成學習任務,他們可以習得關于什么是正多邊形以及畫正多邊形時旋轉角度和多邊形邊數的關系等知識,通過模仿游戲中的腳本組件,畫出正多邊形以及由它組成的其他圖形。
2.相關知識點
(1) 數學知識:正多邊形及其內角和外角。
(2)畫正多邊形時角色旋轉的角度的計算方法。
(3)單循環(huán)、雙重循環(huán)的結構。
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項目的學習,了解編寫畫正多邊形以及由它組成的更多圖形的程序設計基本過程,建立基于計算機編程的問題解決的基本邏輯。
(2)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按照老師提供的網站,進入“編程一小時與安娜和艾爾莎創(chuàng)建一個冬季仙境”的項目學習(圖4)。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同座合作交流,師生個別對話交流。
(3)自由創(chuàng)作
學生陸續(xù)完成游戲項目中的謎題后,請學生打開Scratch(圖5),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自己心目中的冰雪世界。
教學實踐與反思
本次教學的主旨是圍繞“為創(chuàng)作而教”,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編程畫圖后,創(chuàng)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冰雪世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主要有如下特點。
1.通過對游戲中謎題的解答,他們模仿學習了畫線、畫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以及圓形等規(guī)則圖形;還學習了畫“米”字圖、“雪花”圖以及由正多邊形組成的其他圖形。這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是學生在玩游戲過程中自主建構的,這種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學生參與度。通過完成謎題,學生學會了思考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失敗中發(fā)現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發(fā)現規(guī)律。
2.學生通常喜歡玩市面上的游戲,不喜歡設計自己的游戲。通過這次學習活動,學生在游戲中學到了知識和編程技能,發(fā)現了畫圖規(guī)律,然后在Scratch中嘗試設計自己的游戲,畫出心目中的冰雪世界,從而他們會發(fā)現自己也能設計游戲,甚至比市場的游戲更有趣,培養(yǎng)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和創(chuàng)造能力。
4.教師針對學生作品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發(fā)現更多規(guī)律和編程技巧,同時體驗更多數字藝術的奇特和程序設計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課程的興趣。
5.游戲化學習活動學生非常喜歡,他們說道——學生甲:這次活動課非常有趣,我們可以自由地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作品。而且我從這次課中發(fā)現了變量和重復模塊的重要性。雖然這次的腳本很簡單,但是要做出美麗的圖案還是比較復雜的,有那么一點挑戰(zhàn)性。我相信這對其他多數同學來說都是一個“自由的挑戰(zhàn)”。
學生乙:這次的信息課別具一格,老師讓我們玩游戲。學完冰雪奇緣的游戲教程后發(fā)現:一個圖形重復多次、旋轉,便可以做出另一個新的圖形。自己所想的一部分東西都可以做出來了。發(fā)現做游戲真的很需要數學啊,不然的話真的會弄得頭暈眼花。不過也有不明白的地方。就是自己所做的雪花,無法填色,很空蕩,不知道填色后怎么樣做出那種透明感。希望以后的課程也能像這次一樣受益匪淺。
學生丙:這次課上的是冰雪奇緣,讓我明白了許多編程畫圖的方法,知道怎么樣畫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如怎么樣做雪花分支,從中我學到了如何熟練地運用重復執(zhí)行和落筆、前進像素、旋轉等。我有一些不明白,落筆線條怎么始終都是一條細細的線,不能通過加粗來體現雪花的美。但是在Scratch中我用程序實現了,我畫出了一朵美麗的雪花,我會在以后的課程中多多運用,并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程序來。
關鍵詞 信息技術;聾校;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7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3-0042-02
1 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激發(fā)聾生學習興趣
聾生主要通過視覺獲取外界信息、認識周圍事物。聾校語文課通常需要閱讀大量的文字,由于長時間依靠視覺,聾生極易對文字產生視覺疲勞感,甚至失去耐心和學習興趣。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是激發(fā)聾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手段。多媒體所特有的圖文結合、動靜相生、信息量大等優(yōu)勢,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設生動、逼真的情境,有效地激發(fā)聾生的學習欲望,極大地調動聾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教學《觀滄?!窌r,筆者就制作了一個圖文并茂、實用性強、色彩鮮明、重點突出的多媒體課件,通過導入圖片和問題,使學生增加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多幅優(yōu)美的海景畫面如大海的洶涌澎湃,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曹操觀滄海時的心境和雄心壯志。課件中對詩句進行了詳細的解析和欣賞,知識全面、講練結合、圖文對照、直觀形象,便于學生理解詩意。
又如學習《火燒云》這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讓聾生欣賞火燒云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這些神奇美妙的圖片,邊試著說一說或者用白板筆在電子白板上寫一寫火燒云的特點和形成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學的中心由教師轉向聾生,聾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可以引導聾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課件和微課等資源對聾生進行重點詞句的教學指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合理運用多媒體,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能夠突破聾校語文教學重難點,促進新知識的內化。
如在聾校高年級教學說明文常見的三種說明順序時,為了使聾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說明順序,筆者錄制了《說明要言之有序――說明文常見的三種說明順序》這節(jié)微課。本節(jié)微課根據聾生認知特點,以《景泰藍的制作》《故宮博物院》《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等課文為例,圖文結合,重點講解說明文常用的三種說明順序,即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這三種說明順序對聾生來說都是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通過適當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文字和概念,轉化為直觀、形象、生動、具體的內容,深入淺出地為聾生講解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
每位聾生聽力補償情況不同,因此把要講解的內容以聲音、文字和圖像結合的形式動態(tài)地呈現出來,而且講到哪里,鼠標就跟隨顯示到哪里,提醒學生注意,這樣有利于各種程度的聾生學習和理解所講解的知識。在播放微課過程中適時點擊暫停,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互動,可以學知識、學方法、做練習,效果很好,既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3 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拓展學生視野和思維能力
聾生聽力障礙引起的語言障礙,影響了聾生對語言信息的理解、儲存和運用,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使這種情況明顯得到改觀。多媒體信息技術打破了傳統(tǒng)聾校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能根據需要充分再現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可以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有助于拓展聾生的視野和思維能力。
如《故宮博物院》這一課大體按照游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邢臺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大部分聾生沒有去過故宮,即使去過也體會不深,頭腦中很難形成具體形象,因此缺乏全面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把多媒體課件和視頻短片納入教學過程,清晰而準確地向學生傳遞出一組組知識信息,增強了直觀、形象感,創(chuàng)設出教師做導游引領學生參觀故宮的情境。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平板電腦搜索出有關故宮各個建筑物的外觀和內景的圖片以及文字信息,傳到教室前面的觸控一體機上,使聾生既從中獲得對故宮的一般性了解,又對祖國的傳統(tǒng)建筑藝術產生自豪感。
又如教學《蝙蝠和雷達》一課時,很多聾生并沒有見過蝙蝠。因此,首先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聾生看到蝙蝠的身體結構,弄清科學家的試驗過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樣飛行的;然后出示雷達的圖片,介紹這個探測裝置,利用課件演示雷達工作的原理,引導聾生理解雷達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原理是很相似的。教師還可以利用觸控一體機出示從網上搜集到的一些其他動物與人類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開闊聾生的視野,從而使聾生對仿生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
4 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聾校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聾生能積極主動地把興趣和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還可以通過適當使用電子白板等多媒體信息技術圈畫、標注、寫字、交流,實現教師與聾生、聾生與聾生之間的互動,讓聾生真正學得有趣、學得輕松而高效。
如在教學《愛蓮說》時,可以先提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然后交給聾生搜集資料的方法,讓學生分組利用平板電腦連接網絡自主搜集關于《愛蓮說》的學習資料,并且從蓮的圖片、歷史、作用、詠蓮詩句等方面展示搜集的資料。之后引導聾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感受,比如圍繞“你喜愛蓮花嗎?為什么”“你喜歡什么花?談談你為什么喜歡”這些關鍵問題展開討論。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愛蓮說》進行總結,并且對學習的課題進行延伸,布置作業(yè)在課后仿寫《愛蓮說》,借以提高聾生欠缺的表達能力。
又如在教學《鳥島》時,雖然很少有學生去參觀過鳥島,但是可以通過多媒體網絡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鳥島迷人的風光和熱鬧的景象,體會文中譴詞造句的準確性和生動性。在這里主要選用動畫形式制作的課件,如出示“一群鳥兒飛來了,又一群鳥兒飛來了,就這樣,一群一群的鳥兒接連不斷地從遠方飛來”的畫面,引導聾生讀第二自然段理解“陸續(xù)”這個詞。讓學生在電子課文上找出鳥多的語句,用白板筆在下面畫上橫線做標注。通過動手實踐,促進學生思考,讓他們初步學習作者是怎樣描寫鳥島上鳥多的特點的。可以讓學生在白板上通過繪畫的形式裝扮心中的鳥島,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繪畫,然后通過實物展臺展示給大家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還能夠檢驗自讀效果。在此基礎上,聾生學習語文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聾校語文教學中,教師適當、靈活、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它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聾生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中師生的互動方式的變革,提升聾校語文教學的信息化水平,切實使聾校語文教學整體得到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袁小紅.多媒體技術及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實際 操作 優(yōu)化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學生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縹緲。
1 加強感知性操作,訓練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操作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是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著的。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早期兒童是在動作中思考的,而且只能在動作中思考,不能在動作之外思考。所以早期兒童的思維是直觀動作思維,也稱作“用手思維”。到了學前期兒童進入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到了小學、中學以至成人逐步進入抽象邏輯思維階段,仍有很多學習需要借助實際操作。正如心理學家所說,這種“用手思維”的形式并不會隨著更高級的思維形式(即邏輯思維)的發(fā)展而消失。贊科夫也說過,有實際對象的活動(即指實際操作),不僅具有運動的技能和技巧本身的特點,其中也以一定方式反映出感覺、空間觀念和思維活動。教學實踐也表明,在實際操作中,學生要觀察、分析、比較所操作的對象的相同點、不同點,然后進行抽象、概括。由于實際操作是在現代教學論的思想指導下進行的,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引導學生通過操作發(fā)現規(guī)律性知識,因此在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 親自動手實踐,尋找數學有生活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培養(yǎng)數學應用意識的最有效的辦法是讓學生有機會親自動手實踐。教師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鼓勵學生自己主動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機會,并努力去實踐,培養(yǎng)應用意識。比如學了行程問題之后,讓學生測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測一下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再計算出從家到學校的距離。學了納稅之后,布置學生回家了解一下爸爸媽媽一個月或者一年要繳納多少稅款。學了利息的計算之后,布置學生把自己的零用錢存起來,看一年或幾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學生經常吃的食品、飲料就是由廠商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學生學了“比的應用”之后,可讓學生自己動手按不同比例配制飲料。再嘗嘗不同的味道,覺得自己喜歡按哪一種比例配制出的味道。這樣當生活實際中的情景再現時,學生就會再現所學知識時的情景來解決數學問題。
3 加強動手操作,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小學生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認知規(guī)律,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操作、演示。通過放手讓學生操作,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操作中萌芽,并且操作要到位,人人參與,個個動手。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首先讓學生猜一猜探索計算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接著,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在書本后面剪下來的三角形(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按課本三個層次要求分別拼圖操作,并同桌討論以下問題:從上面實驗操作可以看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不論是哪一種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我們已學過的什么圖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聯系?三角形的面積與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有什么聯系?通過操作,討論,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結論(邊總結邊板書)。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與三角形底和高相等,而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得出: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操作可加深理解公式中為什么“除以2”的道理。通過動手擺一擺,動腦去思考,動口說過程,使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獲得圓滿的成功。成功的喜悅,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數學的魅力,引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
4 動手操作積極驗證所得出的結論
學生一旦在自己的活動中無意識發(fā)現了新的知識,就觸及了他的精神需要,他就會有一種需要探究和滿足的欲望,此時教師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的、開放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辨論、取長補短,盡情地分享發(fā)現后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 高中化學 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 有效整合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04-084-01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讓學生主動、生動地學,從而活躍思維,提高全體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激發(fā)求知欲。有利于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知識,有利于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最終形成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
一、把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通過實驗、幻燈、錄像、實物投影、多媒體等信息手段呈現適當內容的影象資料、用富有生氣、富有規(guī)律的圖像,結合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讓學生邊看邊思考,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興趣,為積極主動學好化學打下一個穩(wěn)固的基礎。如在學習“空氣污染”時,我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演示1. 工廠煙囪中排放的大量廢氣;演示2. 市中心汽車大量排放的廢氣;演示3. 燃放煙花爆竹。提出問題1. 你認為上述現象對空氣質量產生什么污染?2. 你所生活的環(huán)境還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3. 你認為如何從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討論過程中,同學們暢所欲言。課后,在老師的影響下,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資料。有的自己上網搜集大氣污染的資料,有的逛書店或到圖書館或到化工廠考察,了解有關環(huán)境方面的知識,并用了一周時間撰寫事實充分、立意新穎的論文。
二、把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信息手段以其豐富的表現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達到充分的感知,激勵學生探究實踐,滿足學生的心理要求,特別是對宏觀和微觀中人們平時無法觀察的化學現象,以及難以觀察的微觀世界運動,更能顯示出巨大的作用,為化學概念和化學規(guī)律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感性認識基礎,克服以往教學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實驗的弊病,讓學生在已學過內容的基礎上去找內在聯系,使學生主動提取舊知、探究新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苯酚》的性質時,我就讓學生觀看計算機動態(tài)演示的苯酚分子結構模式,再根據苯酚的結構,討論苯酚有哪些化學性質?學生被苯酚的動態(tài)模型所吸引,討論熱烈,他們在討論中以所學的知識為基礎再通過聯想和類比,認為苯酚分子中含有苯基,應具有苯相似的性質,可能發(fā)生鹵化、磺化、硫化、還可能具有可燃性;又因為苯酚分子中含有羥基,應具有與醇相似的性質,可能發(fā)生氧化反應,取代反應以及與活潑金屬(如鈉)反應。再提出同學們能否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討論又達,有的學生提出:將金屬鈉與苯酚直接混合加熱,有的學生考慮到固體物質間接觸面小,于是想先配成苯酚的水溶液或苯酚的乙醇溶液,有的學生討論出苯酚溶解在苯或甲基中配成濃溶液,學生討論熱烈,討論出的內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最后借助實物投影儀演示實驗全過程。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踐中也得到一次升華。
三、把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高,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益
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自覺性、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提高學生思維品質,使學生保持良好地學習注意力。進一步增加了教學的互動信息,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四、把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有助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轉變
通過對化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探索,使我對信息技術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地體會到了其在引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加教學密度、加大教學信息量、短時高效等方面的優(yōu)越性,促使我更好精編教案,精選素材,有力地提高了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理論素養(yǎng)和具體操作能力,也進一步促進教學觀念的轉變。值得提出的是我校今年被推薦為我區(qū)唯一的一所《上海市信息技術實驗基地》,建立了校園網。這些條件又為我們第一線教師提供了方便,為推廣信息技術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優(yōu)化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課程整合的深入,必將產生新型的教學模式?,F代信息技術集文字、圖像、聲音、動畫于一體,優(yōu)勢明顯,用它輔助數學課堂教學,具有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化靜為動、形象直觀的特點。這些現代化教學媒體的合理應用,不僅改變了原有的教學設計、課堂結構、教學方法。同時還促進了教材觀念、教學思想的變革。引發(fā)了新理念、新課堂、新數學、新方法的思考與探索。我根據自己幾年來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情況,從以下幾方面談自己的體會。
一、信息技術帶來了數學課堂教學愉快輕松的氛圍。
教育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的材料的興趣".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引發(fā)其好奇心。而好奇心是推動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動力??梢妼W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往往成為學習的動機。而"現代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能使這些動機得到優(yōu)化,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循環(huán)小數"這課時,在新課導入階段,我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軟件,演示太陽、月亮、地球三個天體的運行規(guī)律:即地球一邊繞太陽公轉,一邊不停地自轉,地球自轉一圈產生白天和黑夜的情境。電腦邊演示,邊配以悅耳動聽的音樂,讓學生觀察生動的畫面,遐想進入奇妙的宇宙去感知白天和黑夜是怎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屏幕上這一生動形象的演示,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短短的幾分鐘看、思、議。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就像火山一樣即將噴涌而出。正當他們紛紛舉手、個個充滿著強烈的學習欲望時,教師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去認識"循環(huán)"的意義和"循環(huán)小數".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因此,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授課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形象直觀、豐富多彩的特點,生動巧妙地導入新課,進行多感觀的學習。能起到調動學生學習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化靜為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作為一名教師重在對學生授之以"漁",教學過程中關健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應掌握知識的所以然。教師能否合理地處理教材,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教學中深感棘手的問題。而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就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這一課中,為讓學生對"年、月、日""閏年"這些比較抽象的詞語了解得更加透徹。在教學中我就自制了教學課件,向學生們展示了"地球繞太陽轉一周為一年,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為一月,地球自轉一周為一日"的動態(tài)影像展示,將這些平時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生動形象地展示在學生們面前。這樣不僅使他們對奇妙的宇宙充滿了好奇,還在不經意間突破了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這樣教學,由于利用了計算機的動態(tài)效果,較好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一堂課下來,平時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也能輕松掌握學習內容。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向高層次發(fā)展。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活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技術,創(chuàng)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把問題建立在學生豐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以擴大學生探索數學的視野。為學生提供可探索性的、能從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以激活課堂思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如:錄制生活中一些場景或將平時與教學有關的資料(背景材料)以現代信息技術形式存入電腦。教學時根據需要選擇其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片斷設置為問題情境在課堂上播放。從而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的探索活動,參與問題的發(fā)現及問題的分析過程,讓學生在有趣的氛圍中學習數學。
如:教學"10的認識"時,教師放錄像展示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的場景,然后讓學生看圖說話:甲生說:"7個小朋友在玩,又跑來3個小朋友,現在有10個小朋友:7和3組成10".乙生說:"把7個小朋友和3個小朋友合起來就是10,7+3=10".再引導學生看圖口述應用題。丙生說:"操場上原來有7個小朋友,又路來3個,現在一共有幾個小朋友?"又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教學"15—8"的計算時,教師也可采用這樣的方法來呈現問題情境以及15—8的多種計算方法。以促進學生認真傾聽,學會合作。掌握表達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樣教學,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呈現素材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和合作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和理解數學。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應用意識。
四、運用信息技術,讓數學走進生活
關鍵詞: 信息技術教學 游戲化活動 設計與實施
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絡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能感受計算機對生活、生產和學習的影響。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教學內容融入生活的實際應用,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缺乏主動性,對游戲的興趣程度都遠遠超過課程本身。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要求我們改變教育觀念,改革教育模式,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完全禁止游戲是不科學的。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該找出能引起學生感興趣,刺激學生的材料,然后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蔽覀儜撧饤墝τ螒虻钠姡浞掷脤W生喜歡游戲的心理,加以引導,將它與信息技術教學結合,創(chuàng)造輕松的游戲課程,讓學生在游戲化活動的教學設計中感悟技術,自然而然地獲取新技能。
一、游戲化活動設計的原則
游戲是一把雙刃劍,歸根結底,游戲化活動的設計必須為教學服務,與教學密切相關。并不是所有的游戲都適合教學,也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能夠用游戲來完成,選擇不當,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要有利于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和增強技能。
中學生的自控能力不足,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也要把握好學生玩游戲的尺度,注重對學生的監(jiān)督管理,盡力保持游戲化活動設計的積極作用,保持課堂的嚴肅性。
二、游戲化活動設計的價值
1.游戲化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
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多加留意,借助游戲化活動的設計,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事物探索發(fā)現的能力,轉化為積極主動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講解《視頻編輯與合成》時,首先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演繹一段方言版《大話西游》的經典橋段,學生使用自己家鄉(xiāng)的語言進行表演對話,在活動挑戰(zhàn)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對視頻的編輯與合成產生極大的興趣,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更仔細、認真,甚至后期的自主學習階段表現出較大的創(chuàng)造力。
2.游戲化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人終身教育的需要。自主學習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強,學習的有效性就越高,學習效果就越好。
例如,在講解初中《計算機病毒》這個章節(jié)的內容時,我事先調試了幾臺有攜帶“病毒“計算機,讓學生分小組自行通過觀察、網上搜索等方式研究該病毒的特征,并通過比賽的方式讓學生角逐班級的“最佳防守”,得出病毒的類型、破壞力及查殺病毒的方案等,最終要求學生清除病毒,還原干凈的系統(tǒng)環(huán)境。學生在緊張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集思廣益,認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協(xié)作探究,很好地進行分工合作,并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三、游戲化活動設計的應用
1.寓游戲于課前導入中
萬事開頭難,這一關把握得當,就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化活動開場,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因特網信息查找》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你說我猜”的小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利用語言描述自己看到或者聽到的東西,游戲的設計由易到難,從簡單的詞組到生僻字、圖片、歌曲等,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體驗“信息查找”關鍵詞的重要性,也深刻體會查找對象的多樣性。通過這樣的課前導課,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寓游戲于教學內容中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當某些課堂教學內容的訓練較為單一、枯燥時,便可以將游戲化的活動融入其中,進而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性。例如,在《信息的編程加工》的教學中,要求學生理解算法的概念和正確描述算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選擇“石頭剪刀布”的小游戲,讓學生在反復的猜拳和游戲的過程中理解算法: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石頭剪刀布”的原理。學生如果想要自己設計這么一款小軟件,必須先了解軟件執(zhí)行的算法,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更加認真和有針對性,效率更高。
3.寓游戲于課后激勵中
游戲化活動的設計,不拘泥于課堂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有的時候作為上課任務后的放松之舉,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有機化學 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174-01
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化學作為自然科學之一,已經與生物、信息、材料、物理,甚至是環(huán)境和新能源交叉滲透到一起,在我國的經濟發(fā)展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學好化學學科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生受用的。但就目前的學生的學習現狀而言,普遍存在著學生對有機部門規(guī)律掌握不清,不能清晰掌握有機化學的學習特點等現象。所以,如何有效的提高當前有機化學部門教學是擺在所有高一化學任課教師面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1.高一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主要障礙分析
1.1 缺乏有關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
由于在內容設置上,化學有機部分是緊跟在無機部分之后,因而在開始進入有機部分學習時,缺乏對有機化學的知識儲備和心理準備。具體來說,一方面是學生們習慣于照搬以前的無機化學部分的那一套學習方法并按照無機部分的學習思路進行學習,不能很好的適應有機部分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們沒有準確把握學習有機部分的基本規(guī)律,如有機化合物通常用結構簡式來表示,其性質通常與其結構聯系密切等。由于多方面的缺乏,如果長時間下去,學生就后續(xù)學習就會覺得越來越困難,以至于失去學習的自信。
1.2官能團結構、特征認識缺失
作為學習有機化學的基礎,必須熟悉而準確的掌握官能團的結構和特征,但目前高一部分學生剛開始學習有機化學時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對官能團結構、特征認識的缺失是學生們學習有機化學部分的另一主要學習障礙。具體來說,一方面是部分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差、缺乏立體思維,想象不出其結構和特征。另一方面是部分學生對官能團的意義理解不透,區(qū)分不清,在具體的學習和解題過程中不能有效的辨別相關官能團,導致成為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習障礙。
1.3思維靈活性差,掌握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
另外,高一學生學習有機化學部分的另一主要障礙是思維靈活性差,掌握知識缺乏系統(tǒng)性。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思維定勢,缺乏逆向思維。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受任課教師布置練習呆板及側重對正向思維的鍛煉,因而,逆向思維得不到有效鍛煉,學生們普遍缺乏逆向思維。一是對知識點的掌握缺乏系統(tǒng)性。這主要表現在做題的過程中。很多有機部分的題目都不是對單一知識的考查,而是對多個相互聯系知識點的考查,很多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常常由于對某些知識點的缺失而不能正確作答,而只能解其中的一部分。
2.如何提高高一有機化學部分教學的有效性
2.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循序漸進實現過渡
要提高有機化學部分的教學有效性,任課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循序漸進的幫助學生們實現不管是從心理還是知識上的平穩(wěn)過渡。具體的做法是:上課前,各任課教師應當反復認真研究,精心的準備,合理的科學的安排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各個環(huán)節(jié),并努力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并與實際教學聯系起來,經常思考如何教學才能夠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則應對學生的整體水平及學習有障礙的知識點等進行全面的摸底,確立適當的教學目標,并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和各個擊破。課后,各任課教師還做好及時的教學反思,看看還有哪些不足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重點,實現學生們對有機部分學習的平穩(wěn)過渡。
2.2注重知識點的總結與聯系,引導學生掌握有機物結構與性質之間的規(guī)律
雖然有機化學存在多、亂、雜等顯著的學科特點,且與無機化學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思路,但有機化學中有很多基礎性的知識和基本的規(guī)律確實可以總結歸納出來的。因而,這就要求各任課教師在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知識的聯系,并及時幫助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引導學生們掌握有機物與性質之間的規(guī)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更加清晰的知識結構與框架,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比如,總結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方法:從結構到性質,接下來是用途、制法,最終尋找同類物質,使學生學習有機化學能從結構入手,抓住官能團的性質進行一步步深入。另外,還應鼓勵學生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根據自己學習感受不斷總結心得、規(guī)律,總結自己的一套學習有機化學的規(guī)律和方法。
2.3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知識素養(yǎng)水平和教學業(yè)務水平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是一門藝術,不同之處就在于各個學科知識結構不盡相同,學習方法也大相徑庭。但總體來說,各學科的任課教師要提高本學科教學的有效性,都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知識素養(yǎng)水平和教學業(yè)務水平。化學有機部分的教學亦是如此。具體來說,一方面任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水平。任課教師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結合當前的新課程改革、高考、教學大綱等展開研究分析,及時調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4開展啟發(fā)式教學,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行之有效的教學效果。雖然目前隨著新課改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單一的講授式、填鴨式滿堂灌教學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要提高學生們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還應該大力開展啟發(fā)式教學,教學方法仍有待完善。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充分運用設疑,引導學生觀察與感知主動發(fā)現疑惑,最終通過自身思考和教師引導得出正確結論,靈活的掌握和運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