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茶文化傳播中動畫元素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遷,動畫元素在茶文化傳播中逐漸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茶文化傳播中動畫元素的作用分析,尋求茶文化與動畫之間的契合點,以期進一步推動我國茶文化傳播與發(fā)展。
關鍵詞:茶文化傳播;動畫元素;作用
茶源自中國,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我國有著幾千年的飲茶習俗,茶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人們賦予了茶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與情感,使中國茶文化得到積極的傳承與發(fā)展,茶文化精神也成為時展的重要代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變遷,茶文化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動畫作為現代科技發(fā)展的重要代表,為推動茶文化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1動畫元素在茶文化傳播中的重要意義
動畫是現代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動畫也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從最早期的手工繪制到之后的網絡動畫,動畫的形式不斷發(fā)生變化,但是無論是何種動畫形式,其所具備的基本功能仍然是傳播大眾文化,推動現代社會的發(fā)展進步。首先,動畫以媒介方式將傳統文化與大眾文化融合起來,為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我國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民間故事、歷史傳說等內容,將這些傳統文化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不僅使更多人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也使動畫深入人心,同時還豐富了動畫的表現形式,從另一個側面使中國傳統文化進入大眾視野,豐富了大眾文化內涵。其次,動畫以載體方式將傳統思想美德融入大眾群體中。我國的動畫發(fā)展受傳統文化影響較深,其中融入了我國傳統思想美德的精髓,并引導著主流價值觀。例如一些傳統動畫短片中傳播了助人為樂、謙虛禮讓的美德,這些選材不僅吸引了人們的關注,同時也傳達出深刻的思想內涵,給人以啟迪。
2茶文化的傳播方式
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中國作為最早種植茶樹的國家,從茶的發(fā)源到飲茶習俗,都體現了豐富的文化特色。通過對中國茶文化傳播方式的分析,不僅能夠了解中國茶的發(fā)展進程,而且對中國茶文化的思想文化內涵有更深刻的認知與體會。
2.1中國茶文化
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在西漢之前,茶已經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人們對茶的認識既有飲用之效,同時也有治病功效,所以常常飲茶,既能感受茶之甘甜,同時還能夠袪病養(yǎng)身。我國有著廣泛的茶葉種植區(qū)域,據資料考證,最早的茶葉種植區(qū)域在四川地區(qū)。在封建社會,茶葉是一種極為珍貴的商品,其價值可以與絲綢媲美。在國際貿易中,茶葉也作為一種昂貴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國家,成為西方國家貴族身份與地位的象征,這也使中國茶文化得到廣泛的傳播與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認識茶葉,并通過茶葉了解了東方文化。曾經的茶馬古道也見證了中國茶文化的輝煌歷史。我國有著幾千年的飲茶歷史,無論歷史如何變遷,飲茶這一習俗一直延續(xù)下來,在如今物質生活日益豐盈的時代,人們對于茶的鐘愛絲毫沒有減弱,不僅如此,茶的種類日益增多,茶文化的傳播也越來越豐富。由此可見,中國人對于茶的感情之深。當前我國的茶葉品種十分豐富,其中的云南普洱、西湖龍井、安溪鐵觀音、洞庭碧螺春等都是弛名中外的茶葉產品,銷量范圍輻射到世界各個角落,茶葉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代表。隨著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人們對于茶的認識也逐漸上升到一種文化層次,即不再單純地將茶看作為一種飲品,而是一種中國文化的象征,這不僅是因為茶有著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無論何種類型的茶葉,無論品性如何、味道如何,都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懷,其中融合了中國儒道佛文化中的精髓,即淡雅、釋然與平和。在中國茶文化中,儒家思想得到了完美的詮釋,茶色與茶味與儒家的中庸之道合二為一。道家講求天人合一,而茶正是集合了天地之靈氣,才能使其味道更加甘甜清爽。佛家講求茶禪一味,在飲茶中可以體會人生,感悟人生,正是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只有細細品味方能感知。
2.2主要傳播方式
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使茶文化得到了積極的發(fā)展,茶文化的傳播方式也日異豐富。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茶文化的主要傳播方式主要包括商業(yè)貿易、人際交往和大眾媒體傳播等方式。商業(yè)貿易是茶文化傳播中最早出現的方式。在早期,茶葉是作為商品出口到其他國家的,在16世紀,中國茶葉逐漸傳入歐洲等國家后,茶葉貿易的輻射范圍也越來越廣。我國與西方的茶葉貿易主要通過海運渠道流通,茶葉在傳入西方國家后,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飲茶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隨著中西方貿易的繁榮發(fā)展,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茶葉仍然是中西貿易流通的重要商品,但是茶葉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商品,而是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征,人們在提到茶時首先想到的是中國文化,由此說明,茶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橋梁,茶與中國文化已經成為一個共同體。除商業(yè)貿易外,茶在人們的人際交往中也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茶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廣受國人推崇,從古至今,茶都是人們禮尚往來的重要禮品。在古代,君王賞賜物品中,茶是極具代表性的物品。尤其是在唐宋時期,我國的茶文化發(fā)展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許多國家都派使者來到中國學習中國先進的文化,其中茶文化是代表內容之一。在他們學習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將茶葉和茶文化帶回到自己的國家,使中國茶文化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其中受中國茶文化影響最深的當屬日本與朝鮮,這兩個國家在不斷的發(fā)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茶文化,但其中仍然帶中國茶文化的印記。茶不僅是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成為國人拜訪親朋好友時的饋贈佳品,由此可見,茶在人們的人際交往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此外,大眾媒體傳播也推動了茶文化的發(fā)展。由于大眾傳媒具有較強的影響力,這也使茶文化輻射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在古代,茶葉的傳播主要依靠商業(yè)貿易,而隨著茶文化傳播方式的逐漸擴大,如今茶文化的傳播更多地依靠的文化載體,例如詩文學作品與詩歌藝術等。從報刊雜志到電視網絡,多元化的傳播渠道更有力地推動了茶文化的宣傳推廣。但是也不得不看到,盡管這些媒介的宣傳方式十分豐富多樣,但是其中主要以廣告信息為主,對于茶文化的宣傳效果較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茶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因此,對于茶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仍然需要更具體的途徑,才能更好地突出其文化內涵與精神價值。
3動畫元素在茶文化傳播中的作用分析
動畫元素的運用對于茶文化傳播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動畫元素具有較濃厚的歷史積淀,其中運用了大量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作品。這些動畫作品通過動畫與水墨畫等方式的結合,突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特色,而將動畫元素與茶文化的融合也能夠更形象地傳達出中國傳統茶文化的藝術內涵與審美價值。動畫元素在茶文化傳播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動畫元素與茶香茶韻的融合
大眾文化作為一種廣為流行的文化形式,其包含的形式也十分多樣化,其中包括了雜志報刊和網絡電視等形式,動畫作為大眾文化形式的一種,也具有一定的傳播流行特點。在茶葉貿易發(fā)展中,可以將動畫元素融入到茶葉廣告宣傳當中,在一個動畫作品中加入相關茶元素,例如茶葉、茶具、飲茶場景等,通過對茶葉、茶具的介紹與分析,將這種大眾化的元素融入其中,給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也可以通過運用高科技手段設置更加逼真的場景,既能夠形象地展示茶園的自然風貌,同時也能夠使人們親臨其中,感受采茶、飲茶等過程,增加人們的聯想與體驗,更好地實現茶文化的傳播。除了在動畫中主茶文化元素,還可以運用主題動畫形式,將茶文化的主線貫穿于整個動畫作品當中,由此構成一條清晰的茶文化地圖。以不同茶類作為創(chuàng)作主線,動畫作品中的主人公帶領人們去茶鄉(xiāng)探尋茶文化,從中感知中國儒道佛家文化與茶文化的精神統一,使人們對茶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知。
3.2動畫元素與茶文化作品的融合
將動畫與茶文化作品加以融合,以動畫片的形式更好地展現出茶文化的深厚底蘊。我國有許多與茶相關的詩歌與文學作品,其中對于茶的描寫也十分形象生動,如果能夠將這些茶詩與茶文化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融入到動畫當中,無疑能夠有力地促進茶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發(fā)揮茶文化的傳承作用。
4結語
科技的發(fā)展給茶文化的傳播與發(fā)展帶來了更多的機遇,豐富了文化的內涵,同時也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承。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fā)達,我們也同樣面臨著文化消失的問題,茶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與精神價值,如何將茶文化的豐富內涵傳承下去,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動畫元素與茶文化的融合,不僅能夠更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茶文化內涵與精神,同時也對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意義。
參考文獻
[1]竺濟法.各地四種茶文化“宣言”、“共識”中的茶史與學術錯誤[J].農業(yè)考古.2015(02)
[2]周小生,黃皓,王斌,韓坤,何紅霞,陳瀟.茶制品的發(fā)展現狀及趨勢[J].中國茶葉加工.2013(01)
[3]王海輝.探析我國影視動畫場景設計中運動捕捉技術的應用[J].西部廣播電視.2016(17)
[4]龔永新,黃研亮,張耀武.中國茶文化發(fā)展的歷史回顧與思考[J].農業(yè)考古,2015(02):12-16.
[5]余悅.中國茶文化與上海世博會—————兼論茶文化在公共外交的作用[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2).
[6]竺濟法.各地四種茶文化"宣言"、"共識"中的茶史與學術錯誤[J].農業(yè)考古,2015(02):37-39.
作者:張雯 單位:鄭州成功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