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學生歷史教學論文(10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高中歷史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
一、實施先學后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先學后教模式是相對于先教后學模式而言的,該模式最大的亮點就是學生從上課開始就是自學,有目的地自學,這樣不僅給學生搭建了自主學習的平臺,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所以,教師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有效地將先學后教模式應用到課堂之中,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本文以先學后教模式在《明治維新》教學中的應用為例進行概述。先學:帶著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并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我,并自主地將明治維新和清朝的“百日維新”進行對比學習。當堂練環(huán)節(jié):
(1)日本明治維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其主導因素是____。
(2)試說明百日維新失敗與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影響因素。
(3)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主要的成果是____?!蠼蹋何腋鶕?jù)學生反饋的問題以及當堂練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以確保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同時,也促使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樂趣,進而,使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走進歷史課堂,成為課堂發(fā)展的主體。
二、借助小組討論,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組討論是歷史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教師的“一言堂”,而且,也有助于生生之間的交流,對高效率的歷史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施小組討論模式時,教師要選擇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要鼓勵學生自主發(fā)表意見、看法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識的中心思想。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立足于歷史教材,要借助小組討論來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確保歷史課程價值的最大化實現(xiàn)。例如,在教學《思想》時,為了加強生生之間的交流,也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的時候,我選擇了小組討論模式,首先,按照同組異質(zhì)、異組同質(zhì)的原則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確保課堂面向全體學生,接著,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思想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進行討論,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借多媒體輔助,營造自主學習氛圍
多媒體是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重要方式之一,該方式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將抽象的歷史課堂形象化,而且,也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之中。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有效地發(fā)揮多媒體的輔助功能,要借助恰當?shù)姆绞絹碚{(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中輕松地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例如,在教學《音樂與影視藝術(shù)》時,我借助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了早期的浪漫主義音樂、民族樂、爵士樂和搖滾樂等,并引導學生將其與現(xiàn)在的進行對比,同時,引導學生思考:“音樂和影視藝術(shù)對人們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這樣不僅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高效自主的歷史課堂的實現(xiàn)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傊?,在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借助恰當?shù)姆绞絹砼囵B(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在確保歷史課程目標最大化實現(xiàn)的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zhì)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劉想君 單位:甘肅省平?jīng)鍪袥艽h第一中學
第二篇:歷史教學中文字史料的運用
一、在歷史教學中運用史料的好處
1.使學生對歷史學習更深刻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突出本門學科的特點,比如數(shù)學就要突出數(shù)字而不是文字,所以歷史要能使學生感受到歷史的莊重,而不是把它當做語文教學一樣講故事。在課堂上,教師將史料運用到學習中,利于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歷史。運用時間可以使教材內(nèi)容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提高課堂效率。比如,當教師在講解西漢統(tǒng)治者削弱外藩時,不僅可以講述李廣、衛(wèi)青、霍去病抵抗外敵的歷史,還可以運用著名政治家晁錯提出的對策:“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倍潭處拙湓捑湍馨旬敃r面臨的困境交代八九,反而不需要教師用大篇幅文字去講解,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驗西漢削藩的迫切性,使學生能理解得更深刻。
2.提高學生思考歷史問題的能力
著名教育學家皮亞杰曾提出過,一個人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不僅與頭腦發(fā)達程度有關,還取決于自身的努力和環(huán)境不可忽略的影響因素,通過營造類似環(huán)境是很好地學習歷史的方法,這樣不僅能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對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有不可估量的有利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們開設歷史學科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單純地希望學生記住歷史過程,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借鑒歷史,汲取失敗的教訓,同時學習成功的經(jīng)驗。通過運用史料教學,學生可以根據(jù)這些資料進行探究,尋找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直接從現(xiàn)有的學術(shù)觀點體會,這樣比直接學習得出的結(jié)論更能達到學習歷史的目的。比如,當教師在講解到甲午戰(zhàn)爭時,李鴻章面對日本海軍采取保船避戰(zhàn)的戰(zhàn)策,學生可以通過采取史料來比較當時中日兩國軍隊的懸殊以及中國面臨的困境,從而去體會李鴻章這么做的原因,自我探索思考這是不是最合適的方法,這么做帶來的直接影響。這些問題,學生都可以利用史料相互討論、自主探究得出結(jié)論,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觀點,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歷史,同時也能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歷史真理的能力。
二、在高中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史料
利用史料可以獲取想要了解事件的背景,但是同時它并不是事件的全部保留。很多時候,史料只是作者用自己的角度對當時事實的記錄,理所當然地,并不是全部史料都是準確無誤的。有的史料融入了更多的作者感情,使作者產(chǎn)生明顯的情感偏向,也有的史料被當局者壟斷,報道并不全面,存在失實的可能,所以教師在篩選這些與歷史教學相關的史料時首先要考慮正史。作為教師,一定要嚴格把關,挑選最符合實際最公平的史料,然后進行分析研究,否則將會給學生帶來誤解和困惑。比如,對剛接觸歷史學科的初一學生就選擇容易理解的圖像史料,幫助他們加深對歷史的理解。而對于已經(jīng)學習過很長時間的初三學生,就可以選擇沒有經(jīng)過加工的、能自行探究的史料來深刻理解歷史。綜上所述,史料在教學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影響,那么怎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史料的價值呢?我們就要從篩選史料、理解史料、剖析史料幾個過程認真分析運用史料教學的有效方法,使教師在教學中能合理運用史料。
作者:劉安峰 單位:吉林省實驗中學
第三篇: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思考
一、我國中學階段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現(xiàn)狀
我國中學階段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情況較“應試教育”時期有卓越成效,但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缺陷:
(一)思想教育效果不明顯
現(xiàn)階段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形式主要為講授法,教師過分注重知識點的講解和羅列,而思想教育僅僅是簡單的總結(jié)。如在講授《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內(nèi)容時,教學要求學生通過分析林則徐的史實得出林則徐是民族英雄的結(jié)論,而很多歷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主觀或客觀的原因草草得出結(jié)論,這就導致學生難以形成有主體意識的社會科學和人文精神,德育的目的也就無從實現(xiàn)。
(二)教學評估體系不完善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能力與學生卷面成績之間存在正相關性,這就易造成教師強調(diào)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而忽視對學生的德育。
二、新課改下中學階段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改進措施
(一)改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強調(diào)歷史教學中的德育
教師的功能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新課改下的中學階段歷史教學應考慮學生的學情,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教師只有把學生設為教學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學生為主,才能提高教學有效性,凸顯德育功能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二)教學手段多樣化
新課改下的中學階段歷史教學應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手段,如討論法、材料分析法、比較法、參觀考察法和多媒體教學法等。如學習《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時,若結(jié)合相關影像資料(如《鴉片戰(zhàn)爭》)進行教學,學生能更直觀地了解戰(zhàn)士因吸食鴉片而喪失戰(zhàn)斗力,官員們應吸食鴉片而不務朝政,百姓因吸食鴉片而國破家亡。這些不僅重現(xiàn)了鴉片戰(zhàn)爭所帶來的災難,還使學生對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了解歷史的同時萌生出抵制的思想。
(三)提高歷史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
歷史教師是中學生歷史知識的直接傳授者,其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職業(yè)道德素質(zhì)與歷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程度之間有直接關聯(lián)。除此之外,歷史教師還要有正確的教育觀、較強的教學能力、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淵博的專業(yè)學識及科學研究素質(zhì)等。歷史教師以身作則,更能為學生樹立良好學習榜樣,進而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zhì)水平,使?jié)B透德育的理念在中學階段歷史教學中生根發(fā)芽。總而言之,新課改下中學階段歷史教學中德育滲透是一個深遠的研究主題。讓學生接受德育,使其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是所有教師們的教學責任。教師應使教學方法多樣化,并通過多元化的教學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以期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素質(zhì)教育。
作者:完代吉 單位:甘肅省卓尼縣藏族中學
第四篇:高中歷史探究性教學
一、歷史教學中的“攔路虎”
如今,無論哪一門學科,其教學理念都離不開教學引導。引導是重中之重,只有將引導做好了,才能考慮其他的教學模式。教師聯(lián)系書本,切合實際,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在課堂要時不時地帶著學生進入教學內(nèi)容中,讓學生體會到教學內(nèi)容中的興趣,才能愛上歷史課,才能自主、熱情地學習歷史。而引導的缺乏不外乎兩個原因:
(1)對歷史不夠重視,學生缺少基本的歷史學習熱情;
(2)教師的專業(yè)性不強,無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就探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
1.致力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其對歷史的熱情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誠不欺我也。閱讀是一位良師益友,它不僅能夠開闊我們的眼界,還能提升我們的智力。而要想致力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其對歷史的熱情,閱讀的重要無可比擬。舉個例子,在對《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教學中為了不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概括是關鍵。即在教學之前,讓學生對這門課的內(nèi)容進行一個概括總結(jié),列出每一段的簡潔提綱,讓人一目了然,對所學的內(nèi)容也能有個大概的了解。讓學生之間自由組合,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分析,列出合理的提綱,對教學內(nèi)容形成初步的認識,這樣學生才會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與理解。
2.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拓展
在學習中要想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就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拓展并不可少。而通過一定的實踐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集中在三個時間段:分別是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在教學前,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對要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一個預習的過程,先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如,在教師進行《鴉片戰(zhàn)爭》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觸類旁通,引左右而言。比如“鴉片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與尼古丁有什么區(qū)別?”等等。為接下來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對健康更好地把握。同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卦诮虒W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知識片段合理地提出一些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與探索。如“鴉片戰(zhàn)爭是否可以避免?“”鴉片戰(zhàn)爭的本質(zhì)是什么,它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有怎樣的聯(lián)系”?等等。在思考的過程中,讓思想得到升華的同時,也鍛煉學生對歷史的探究能力。
3.強調(diào)學生間的合作、創(chuàng)新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中國作為一個古老的國家,其發(fā)展歷史更是源遠流長。前面我們具體分析了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性學習的開發(fā),讓我們對高中歷史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和了解。同時我們也要明白一個道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學的宗旨即是傳承,將這份知識不斷地傳承下去。而教學作為傳承的載體,它是媒介,是知識傳承的媒介。因此,良好的教學方式能夠更順利地傳承歷史,也更符合以人為本的思想。比如,在《九一八事變》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各自選擇某一片段,以學生合作的方式,將片段中的對話生動地再現(xiàn)、表達出來。這樣的做法可以使學生對九一八事變的過程、原因、影響有一個充分、清晰的了解和認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適時地引導學生,適時地提出一些新穎的問題,也可以讓下面的學生對別人的表演做一個總體的評價,通過組員間的交流與討論,教師的領導與支持,讓學生身臨其境,體會到歷史文化的重要與有趣,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自我探究能力。
作者:閔勇 單位:湖北省恩施市鶴峰縣第一高級中學
第五篇:高中歷史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一、高中歷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1.營造合作氛圍,創(chuàng)造有效的合作學習模式
高中歷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首先要營造一種集體合作的氣氛,要讓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合作,感受到合作的作用和意義。要想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首先教師要做好前提工作,不僅要掌握好學習時機,精心挑選合作材料,還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教給學生合作技能,培訓一批得力的小組長,使小組合作學習有序進行。高中歷史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可以采用以下學習模式,一是小組互助模式。首先,將任務分配給小組成員,讓其獨立完成任務,然后讓大家分析總結(jié)完成任務情況,對于復雜的問題和一些重、難點,由相關學生進行解釋,然后大家總結(jié)歸納。在總結(jié)歸納過程中,促進小組成員對知識的掌握。采用小組互助模式,可以有效梳理知識要點,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其次自由論壇模式。將同樣的學習材料分配給小組成員,讓小組成員各自發(fā)表意見,最后,總結(jié)歸納,全組學生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凝聚學生群體智慧,開啟學生的頭腦風暴,使學生能夠在互相配合下共同解決難點重點問題,如在講授“諸子百家思想”一課后,教師設置問題,分別從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諸子百家思想出發(fā),闡述一下如何遏制學生抄作業(yè)的現(xiàn)象。還有在講授“秦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一課后,教師設置問題,針對秦始皇修長城,建秦始皇陵,修建著名的阿房宮等歷史事實,評價一下秦始皇的功與過,這種評價可以采用自由論壇的模式,讓學生各抒己見。
2.端正教學角色,提升學生合作意識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中,往往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枯燥乏味,學生只是被動學習,教學效果低下。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局面,強調(diào)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角色由以前的被動,變成了主動參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成為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參與,互相交流與合作,教師認真傾聽大家的發(fā)言,然后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在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中,往往比較重視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很少有教師關注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因此,導致許多學生在合作意識上比較欠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學生性格急躁,不習慣于與人合作,有的學生喜歡獨立思考,缺乏合作意識。因此,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把合作項目先確定下來,制訂一些必要的小組合作制度,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也要提升學生合作意識,使大家養(yǎng)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共同探討解決問題。只有端正教學角色,提升學生合作意識,構(gòu)建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二、結(jié)語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高中歷史教學教育理念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當今社會,急需具有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才,高中歷史教學也要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不僅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小組合作學習,還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營造合作學習環(huán)境,改變過去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將教學與“立德樹人”相結(jié)合,把課堂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
作者:赫英剛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第二高級中學
第六篇:高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yǎng)分析
一、務實基礎引發(fā)思維深刻性
歷史基礎知識不僅是思維能力的基礎,而且是思維能力的載體,即積累歷史基礎知識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歷史思維能力,在深化認知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歷史基礎知識。充分積累并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以及奠定豐富的知識基礎,便于學生透過事情的表面現(xiàn)象深入問題的本質(zhì),查找事情發(fā)展的根本原因,進而對事情發(fā)展進程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事態(tài)結(jié)局進行預測,繼而幫助學生從感性認知升華為理性認知。例如:在教學半殖民地與半封建社會時,學生討論如何逐步淪陷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可以從時間跨度以及知識跨度兩個層次進行挖掘,作為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思維過程,學生需要具較為扎實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知識,教師通過對知識進行分析和歸納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取令人滿意的結(jié)論。高中歷史教師以深層次問題作為引導,啟發(fā)學生深層次思維,教導學生學會由淺入深、由低向高遞進并予以逐步升華。
二、設置障礙引導思維獨立性
就高中歷史教學的實際而言,其屬于一個教師向?qū)W生傳遞、分析以及歸納歷史信息的過程,因此針對其中模糊、復雜的理論教師可以通過設置障礙的形式對學生的思辨和思索進行引導,通過學生直接表達個人看法的形式對學生獨立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例如:教學羅斯福新政時,歷史教師提問:“為什么羅斯福新政無法實現(xiàn)對經(jīng)濟危機的遏制?”教師可以通過錯誤回答進行誘導:“羅斯福新政是國家的經(jīng)濟政策干預,故其無法發(fā)揮根本性的作用?!苯處熓紫葍A聽學生的意見,其后組織學生對提出的錯誤回答進行討論,最后和學生共同總結(jié)出正確答案。高中歷史教師通過對這一知識理論的引導,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敢于質(zhì)疑、動腦尋求答案的獨立思維個性。
三、誘導爭論促進思維批判性
批判思維作為獨立思維的進一步表現(xiàn),其強調(diào)對傳統(tǒng)觀點或者答案提出疑問并尋求解答,全面地分析前人的知識并接收精華部分以獲取全新的思維成果。在教學高中歷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存在個別疑點的歷史采用提問式教學進行誘導,讓學生通過爭論的方式得到思辨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教學時,教師提問:“袁世凱未出賣維新派,維新變法運動肯定可以成功?”按照學生的支持方向分為兩方進行辯論,通過爭論的方式鞏固失敗的主要因素。高中歷史教師以提問的方式誘導學生進行爭論,可激發(fā)學生進行批判性的思維,在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四、變換形式以鍛煉思維靈敏性
靈活且敏捷的思維活動不僅可在較短時間內(nèi)獲得結(jié)論,而且可快速將從一件事情向另一件事情轉(zhuǎn)化,面對無法正常通用的思維方式可以采用較為適宜的新方法解決問題。高中歷史教學中,結(ji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知識水平對其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予以培養(yǎng),輔助于具有設計特點和技巧的提問對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焙養(yǎng)。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順口溜、對聯(lián)或者謎語等形式,將課堂中的新舊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借助新穎且極易趣味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與此同時鍛煉學生靈活敏捷的歷史思維能力。高中歷史教學質(zhì)量提升的關鍵之一在于學生良好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通過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歸納總結(jié)和探索豐富歷史知識,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靈敏的思維能力,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幫助。
作者:劉正玲 單位:江蘇省沛縣湖西中學
第七篇:高中歷史教學與史學研究
一、高中歷史教材引用史學研究的幾個原則
1.結(jié)合學生的認識能力
在歷史教科書中引入史學研究成果時,應遵循新課標的要求,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注意引入一些通俗易懂的知識。如果在高中生的認識范圍外,則會增加學生理解、學習知識的困難。所以歷史教師要把握好史學研究成果的知識層次,進行適當?shù)匾谩?/p>
2.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補充
在高中歷史教材中,對于有些教學內(nèi)容并沒有詳細講述,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引進一些新研究的詳細史料,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同時,也可以為教材中涉及的觀點提供依據(jù),從而說明歷史教科書的權(quán)威性,其歷史觀點的準確性。
3.堅持與教材觀點一致
在歷史研究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和歷史教科書觀點不一致的研究成果,所以,在引進這些研究成果時,應仔細查其觀點和歷史教科書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要進行判斷和驗證。如果引進和課本不一致的歷史觀點,很容易導致學生的思維混亂,影響歷史教學。
二、高中歷史教學吸納史學研究新成果的方法
1.史學研究新成果可以糾正教材中落后的觀點
因為受到教材篇幅的限制,高中歷史教材雖然經(jīng)常修訂,但還是存在許多落后、片面的觀點,無法跟上歷史研究的步伐。如,中法戰(zhàn)爭中,教材并沒有涉及中法戰(zhàn)爭的影響,而是重點論述了清政府的“乘勝即收”的政策,和法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譴責清政府“雖勝尤敗”的結(jié)局。但是有史學研究者指出,清政府是從維護領土的大局出發(fā),才提出這一政策,其實是明智的決策。如果能把學者的研究成果引進教科書中,就能端正學生對中法戰(zhàn)爭的認識。
2.史學研究新成果可以引導學生從新的視角認識歷史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史學研究者注重從近現(xiàn)代的角度審視中國的歷史,甚至成立了專門研究近現(xiàn)代歷史的“顯學”。但是,在當今的高中課堂中,并沒有運用到這一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法,仍然遵循“革命史范式”的教學模式,落后于高等學校的歷史教育。比如,在評價李鴻章時,按照“革命史范式”,他是簽訂《馬關條約》的賣國賊,是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人物,他參與了多個喪權(quán)辱國的政治、外交活動。但是按照現(xiàn)代化范式來評價他,他又是洋務運動的主要力量,在中國現(xiàn)代化事業(yè)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所以,需要引進新的史學研究成果,從新的視角來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3.史學研究新成果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史學討論
高中生在接觸歷史教學活動時,往往不滿足于課堂的教學知識。喜歡自己查閱一些資料,觀看相關的歷史事件的電影、電視劇。并且喜歡對歷史事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質(zhì)疑歷史人物的行為,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比如,在學習辛亥革命時,教材上是這樣給辛亥革命定義的:辛亥革命是我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如果在教材中加入國外學者的研究內(nèi)容,不僅可以開闊學生視野,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綜上所述,史學研究和高中歷史教學密不可分,雖然他們之間存在著矛盾,但是史學研究的新成果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非常重要,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認識其重要性:史學研究新成果可以糾正教材中落后的觀點,引導學生從新的視角認識歷史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史學討論。
作者:劉國永 單位:河北保定外國語學校歷史組
第八篇:高中歷史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方法
1.發(fā)掘情感素材,進行情感滲透
高中學生有著強烈的自主意識和批判意識,他們反感各種枯燥的情感說教。歷史學科有著極為豐富的情感素材,這些素材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整合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充分發(fā)掘情感素材,對學生進行感性的情感滲透。
2.關注社會生活,貼近教學實際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價值。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結(jié)合社會和生活實際,引領學生去了解和關注社會、熱愛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意義
1.有利于塑造學生的品格
中學歷史教育特有的美育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其人文素質(zhì),而且有助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健康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品質(zhì)、高雅的審美情趣、真誠的情感,并學會寬容和尊重別人。
2.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寓教于樂能發(fā)揮情感的調(diào)節(jié)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觀察、記憶和思維能力,并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轉(zhuǎn)變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情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3.有利于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開放的情感教育過程中,由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與交流,而使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變得更和諧。隨著師生關系的和諧,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也會更加輕松快樂,學習效果也會更好??傊?,在教學過程中需注重基礎知識與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的有機結(jié)合,這樣才能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過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必須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發(fā)掘情感素材、結(jié)合社會生活實際,融入情感教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塑造健全、高尚的品格。
作者:何婷婷 單位:江蘇省泰興中學
第九篇:高中歷史教學情感教育策略
一、利用形象的故事、真實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情感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對學生實行情感教育,教師就要學會利用形象的故事、真實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情感。作為歷史教師,對學生實行情感教育,首先要對歷史科學充滿熱愛和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融入自身的情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的場景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那些歷史故事好像在眼前上演,感受到歷史的魅力和教師的真情流露,不由自主的參與到情感學習中來。例如:當教師在講到無數(shù)的民族英雄獻身祖國時,要真情流露,對他們充滿敬意,傾注自己的感情,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感受到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和現(xiàn)代人對他們的崇高敬意。這樣一來,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中就能功能更容易的理解那種愛國情感。當教師在講課時,講到那種為了自身利益而出賣民族的奸佞小人時,要表達出自己那種義憤填膺的情感,將自己對民族敗類的厭惡、鄙視、仇恨等情感淋漓盡致的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兩種人的情感的強烈反差。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感悟到歷史中各式各樣的情感,在激發(fā)對歷史科學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
二、利用教師的言傳身教實施情感教育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除了上述兩種教學方法之外,還可以利用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自古以來,教師對于學生來說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示范帶動效應,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和生活態(tài)度、觀點等,學生都會模仿和推崇。因此教學中可以抓住這一自然屬性,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但是值得提出的是,利用自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品質(zhì),在教學中對學生實施正確的引導。例如:教師在教學之余,可以為學生講一些自己是如何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發(fā)奮讀書的故事,引導學生:“在我們小時候,條件十分艱苦,不像你們現(xiàn)在這樣能夠吃飽穿暖,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里心無旁騖的讀書。但是,我們在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都能好好讀書,明白求學的不易和艱辛。而你們現(xiàn)在有這么好的學習條件,有些學生都不知道珍惜,你們這樣對得起父母和老師嗎?”通過這樣的情感教育,很多平時不努力的學生就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辛苦培育自己的父母和老師,也才能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幸福的生活,情感教學也就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偠灾?,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是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重要途徑。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積極行動起來,從挖掘教材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情感,利用形象的故事、真實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情感等方面出發(fā),從多渠道、多角度的培養(yǎng)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魏移山 單位:甘肅省永登縣第二中學
第十篇:高中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
一、大力挖掘教材內(nèi)涵,在文本分析中融入情感教育
歷史學科中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并且其中很多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它對于學生積極進取人生態(tài)度的確立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應充分利用歷史學科這一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歷史教學中對教材內(nèi)涵進行深入挖掘,從而將情感教育融入歷史教材的文本分析中。比如,在學習必修一第六單元中《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fā)展》這課內(nèi)容時,為了實現(xiàn)良好的課堂導入,我設計了耐人尋味的導入語,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我為學生出示了以下問題:
(1)了解發(fā)展歷史原因、過程及對民主法治建設的破壞表現(xiàn);
(2)結(jié)束后我國社會主義法制為什么能得到健全?采取過哪些措施?
(3)民主制度的重建與完善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然后,我要求學生自行閱讀課本,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最終得出正確答案。這樣一來,我通過讓學生對文本中的重難點問題進行自主分析和研究,既使學生深刻感悟了“”的危害,又使學生體會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決心和信心,增強了學生對黨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熱愛之情。
二、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在濃厚氛圍中融入情感教育
高中歷史教材中,所記載的都是距離人們現(xiàn)代生活久遠的事件和人物,單純的語言描述,并不能讓學生對當時的歷史場景有真實、真切的體驗和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教育思想,學生也就不能受到浸染和熏陶。所以,我們就可運用一種直觀式教學工具,將當時的歷史情境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式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在濃厚的歷史氛圍中,接受情感的洗禮和教育。比如,在學習必修二第五單元中“物質(zhì)生活與習俗的變遷”這課內(nèi)容時,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將近代社會生活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在了投影屏幕上,如在飲食方面,引入了中國八大菜系和各式西餐的圖片;在住宅方面,播放圖片天圓地方的四合院、最早出現(xiàn)在租界的洋房、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等;服飾方面,介紹了晚清時期的長袍馬褂、舊式旗袍以及民國后流行的西裝、中山裝等,這樣,我通過運用直觀化教學工具讓學生直接觀看與人類物質(zhì)生活與習俗變遷相關的圖片,渲染了濃厚的歷史教學氣氛,使學生意識到了進步的文明終將取代落后的習俗,歷史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應以開放的心態(tài)面對外部的世界。同時也深刻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才能真正實現(xiàn)新生活、新風尚。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我們要切實加強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使學生不僅掌握歷史基礎知識與技能,還能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為祖國現(xiàn)代化、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yè)作貢獻的人生理想。
作者:鄭玲 單位:貴州省習水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