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形成性評價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述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評價是外語教學主要內容,做出科學合理教學評價可以促進外語教學目標進一步貫徹落實。但又因為基于應試教育束縛,在外語評價時通常將測評、考試視為一件事,成績反倒成為評價的主要內容,也就是終結評價成為評價的主要形式,而最重要的能力、價值觀等卻被忽略掉。為此,提出一套科學高效評價方式已經勢在必行?;诖?,本文接下來就將形成評價與外語教學結合在一起,力爭為后續(xù)關于形成性評價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方面研究提供理論上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外語教學;應用
教學評價為課程教學主要內容,這不但是教師取得反饋信息,加強教學改進,確保教學水平的基礎,還是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改正學習習慣與提升學習效率有力舉措,對教學活動順利展開具有宏觀調控作用,確保教學效果能夠超出預期。而教學評價大致又分為形成性與終結性的評價這兩方面:形成性的評價以學習作為最終目標,重視學習過程;終結性的評價典型內容是規(guī)范化考試。因為教學結果同教學過程脫不了干系,所以,應當把形成評價作為所有評價工作中的關鍵來看待。但現(xiàn)如今我國外語教學普遍以終結評價作為主要內容,雖然該評價方式存在不可忽視優(yōu)點,但是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而言卻沒有過多好處。而對形成評價做適當運用可有效彌補上述不足,輔助教師對及時高效反饋信息加以接收,有效改善學習手段,提升學習效率。
一、外語教學中應用形成式評價的重要性
終結式評價主要評價對象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大多具有證明與選拔的作用;而形成式評價主要評價對象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在于對學生學習潛力加以確認,開發(fā)學生學習潛能。換句話說,形成式評價重視學生發(fā)展所需,更加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習體驗。同終結式評價比起來,形成式評價主體更加多元,包含有師生、家長、學校與社會各界等;評價形式也更為多元,可從教學內容、目標與要求等很多角度出發(fā)做出評價,而通過在外語教學中應用形成式評價又具有如下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外語教學水平和質量
將形成式評價模式帶入到外語教學中,能夠有效的提高外語教學水平和質量。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中,教師側重于對學生的外語知識的講授,對學生能力、態(tài)度、價值觀等的培養(yǎng)卻有所忽視,以“灌溉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為主,學生難以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久之容易也會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形成式評價模式的引用,通過積極有效的改進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調整課堂教學計劃,能夠有效的提升外語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實現(xiàn)師生的雙向發(fā)展與全面互動。同時,將形成式評價模式帶入到外語教學中,還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外語學習水平和效率,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二)外語課堂評價變革必然趨勢
我國很多教育學家都認為新外語課堂評價需要關注學生技能、知識掌握程度同時,更要關注學生掌握技能和知識方法及過程,還有相應的情感認知與價值觀等,要不只能選取與鑒別,還要調動起評價激勵作用,使學生學習自信感增強,變得更加積極主動。綜合評價階段,使學生也可以有效參與進來,同時對學生個性化表現(xiàn)要有所重視。要努力由終結式評價過渡到形成式評價[2]。從此不難發(fā)現(xiàn),外語教學中應用形成式評價模式是外語課堂評價變革必然趨勢。
(三)有利于加快素質教育體制改革的進程
在外語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形成式評價模式的應用,有利于加快素質教育體制的改革進程?,F(xiàn)階段,在素質教育體制全面改革的時代背景之下,我國外語教學體系以培養(yǎng)社會應用型人才作為主要目標,而該目標的全面貫徹落實除了是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yǎng)、能力提升和實踐能力強化的同時,也是踐行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方略,素質教育以以人為本為主要精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是外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3]。而想要實現(xiàn)上述目標,合理引入形成式評價模式無疑也是時展的必然,是相關教育人員的當務之急。同時,教育體制還是教育實踐的理論框架,教育實踐是教育體制的形式載體,在外語教學中恰當?shù)膽眯纬墒皆u價模式,可以進一步擴展教育體制改革的范疇,深化教育程度,推動教育改革的長遠發(fā)展。
二、形成式評價在外語教學當中的應用途徑
學習外語,站在內容層面,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外語基礎技能,還需要掌握商貿等知識。站在學生能力培養(yǎng)層面,不僅要強化書面表述能力,還要有流暢口語表述能力,也就是學生在實踐方面也不能弱化。按照該原則,我們借助形成式評價有關內容,將該模式引入到外語教學當中,以提升教學效率,同時有效摸索出一套更加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
(一)注重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當前我國外語教學中還在大面積采用期中期末考試方式,但是這種方式卻并未讓學生學有成效,反倒讓有些學生厭惡日常學習,出現(xiàn)很多逃課曠課,然后通過想各種辦法應付考試的情況。還有些教師為了緩解這種情況,提出課堂提問或點名等形成式評價模式,但是因為其隨機性不可控,而且缺少持續(xù)性,因而這種做法還是治標不治本的。所以,以期末考試作為基礎采取多樣化評價形式,將課堂出勤和表現(xiàn)等都作為考察各點綜合掌握,這樣才可以激發(fā)出形成式評價的整體價值[4]。
(二)提倡非測試評價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熱情
為了更好利用形成式評價,本文提倡不應采取測試評價辦法,而可以考慮比如小組討論、課堂記錄、情境創(chuàng)設或作業(yè)等方法。提問方法是擁有豐富資歷與閱歷教師慣常使用方法,能促進學生全神貫注于其中;而小組討論也是一種相對靈活評價舉措,把學生按照小組劃分,教師所提問題先經過小組討論,學生借助外語語言闡明自身觀點,接下來再對不同觀點進行歸納匯總,教師做出最終式評價;課堂筆記需要學生閱讀以往商務案例,用外語標出閱讀心得和重難點;情境創(chuàng)設是先經教師將場景設計出來,安排學生飾演不同角色,學生置身于此情景中做虛擬交流,該教學模式是具有較深遠實際意義的,對學生未來走入社會也很有好處。而以往很多案例也證實,通過采取該靈活生動教學模式,對學生是具有寓教于樂效果的。而案例模式的成績評估,可以結合自我評價、生生互評、教師總評的辦法,這樣實效性會更高一些,學生認可與配合程度也會更高。
(三)讓自我評價與問卷調查成為輔助評價方法
縱觀美國與日本課堂教學評價整體,我們發(fā)現(xiàn)這兩個國家對學生的自評都是非常重視的。為了培養(yǎng)學生成為國家與社會所需之才,就要努力提高大學生的自學能力,形成式評價模式中學生自評是提升學生自學能力非常有力的手段。如今網絡時代下,各校通過建立網絡教育平臺,就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更多便利,學生可以輸入學號查找自身所需資料,學習后平臺也會儲存學生學習狀態(tài)。待學期末的時候,學生與教師可以通過查找平臺確立出評價依據,展開相應的自評與總評。具體評價過程時教育學家與眾多學者也還注意到,因為外語中存在很難定性與量化人為元素,教師考慮采取訪談、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學生能力提高情況進行評價,這是一種相對理智的做法。經開展訪談與問卷調查等活動,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產生問題有更深入的了解,然后由此提出針對性解決辦法,這對為學生營造健康學習氛圍是很好的。所以,實際評價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個體差異以絕對尊重,讓學生得以綜合發(fā)展。應對所有評價對象都一視同仁,創(chuàng)造平等評價環(huán)境,要讓學生處于身心愉悅狀態(tài)下學習,使學生對自身有更清楚了解同時,了解評價標準與指標,進一步在學習外語過程中能夠做好自我評價。
結束語
綜上所述,評價是外語教學核心內容,對提升外語教學與學習效率推動作用十分明顯。但是現(xiàn)如今,我國外語評價形式還是以終結式評價為主,也就是認為測評和考試是一碼事,該成績只以成績論長短,形成了只重結果、不重過程、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讓學生很難意識到自己學習時的缺陷及時加以修補,讓學生因看不到學習成效而放棄自己,認為自己是一事無成的失敗者。所以,對于外語教師,就應當積極變革當前教學思想與方式,構建起一套行而有效評價系統(tǒng),處于教學過程階段,要根據學生學習具體情況,及時找到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找準病根、對癥下藥,從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也堅信自己可以收獲成功,幫助學生制定科學教學規(guī)劃與目標,使其可以不斷增加外語知識與技能,打造符合我國國情外語教學形成式評價模式。
參考文獻:
[1]陳忱.形成性評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學為例[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03):94-98.
[2]婁宏亮.商務英語課程形成性評價體系的應用———基于體驗式教學模式[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4,(02):127-129.
[3]韋麗秋,歐陽護華.形成性評價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河池學院學報,2012,(01):106-111.
[4]田娜.形成性評價在獨立學院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1):47-48.
[5]張潔,劉璟陶.基于AHP的大學英語形成性評估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石家莊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01).
[6]常樂,徐淑玉,李琳琳.大學英語聽力形成性評價實驗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
[7]陳倩.綜合英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對學習焦慮影響的實證研究[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2(04).
作者:魏佳 單位:福建農林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