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語文教學審美與求知的結合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學生是非常有可塑性的,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只要在教學中欣賞他們,理解和解讀他們快樂、愉快的眼神,接近他們蘊藏智慧、洋溢著情感熱情的神態(tài)和學習精神時,不但要引導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審美,用審美的眼光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還要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刷新教學成績,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從而實現審美與求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最大的意義,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這門學科由于它的豐富性、人文性等,學好它真的應該說有很多的契機和方法。但是我們知道,小學生由于知識基礎,認知能力的原因,他們對語文學科的魅力還不能很好的發(fā)現、窺探,對于語文學習,只能是被動式的、任務式的完成,而不是主動地接受,所以,老師教學累,學生學習也累,且效果平平,成績不高,總是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新時代新課標的教育教學要求,整體傾向素質教育,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本著發(fā)掘學生學習潛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等等,讓學生首先學會用審美的視角看待語文,學習語文,發(fā)現語文學科的魅力和美好,讓語文學科中的這種美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渴望學習語文,使學生能對每一篇課文,每一個知識點,都能有探索、追求的目的,從感官到視角到情態(tài)等,激勵學生全面學好語文,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推動語文教學的發(fā)展。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老師,筆者在此,就審美與求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結合運用,談幾點自己淺見與總結,希望能為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面發(fā)展助一份力。
一、運用激趣導入法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導入對于一堂課來說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是打開學生學習學習狀態(tài)的最好方式,同時也是能把學生快速代入學習內容,使學生沉入其中,主動、自覺學習內容的主要手段。首先,導入是開啟新課的方式,也是一堂課的開始,導入的好壞可以說會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教學質量。有效的課前幾分鐘或幾句話的導入,既能起到引人入勝,先聲奪人的代入感,也能一下子拉近學生與新內容的距離,讓學生放下心里的緊張與壓力,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其次,我們知道小學生天性好動,他們對美的事物充滿天然的好奇,所以,情趣化的課堂導入既能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求知意識,大大增強課堂教學的導向性;第三,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他們對于課文中所描寫的故事、景色、人情世故等,都知之甚少,老師在導入時借用先進的多媒體,一下子就能打開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直接地看到課文中的描寫美,感受到課文中的人情美、故事美等等。比如,在學習《草原》時,老師考慮到小學生大多數都沒見過草原這一真實的現象,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草原上廣闊無垠的狀觀,展示那種“天蒼蒼,野茫茫”草原之感,還有“一碧千里、人歡馬叫”的草原風情等等,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學生注意力,把學生的意識代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使學生在心里想,草原真美,運用語言發(fā)出感嘆,草原真大,草原真綠,草原上的人民真熱情等。學生初步對草原有了這樣的感慨與認識,老師接下來再運用談話式的教學方式,自然就能進入新課的教學,能大大提升學生對課堂學習的期待,讓學生帶著對草原美的欣賞和渴望,深入學習,獲得新知,從而實現審美與求知結合的教學效果。
二、結合圖文帶學生深入理解
語文是一種語言,對語言的學習不但要會認、會說,還要能真正的理解其意,才能達到靈活運用,表達思想的目的。但是我知道小學生由于生活經歷,知識基礎等不同原因,他們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一篇課文中的重要詞語、語段,甚至整篇課文的理解與感悟都很淺很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靠語文老師的口頭解析和講解,即使老師費了很大的精力,講得口干舌燥,學生還是很難理解,因為他們也不理解老師語言中基本的意義,更不要說其深意了。顯然,這樣單一、簡單的教學方法,不要說能通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審美,激發(fā)其求知欲,就連最基本的理解都很難實現。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語文老師,要想通過學生的審美,增強其求知欲,一定要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圖文并茂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既能通過文字了解課文內容,也能通過對圖片的欣賞和觀察了解課文,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還是用《草原》這篇課文為例,學生對“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辈⒉焕斫猓蠋熡谜Z言也難盡其意,教學只能算是淺嘗輒止。但是如果老師借助多媒體,運用幾張關于草原的圖片或者幾段關于草原的視頻,讓學生從心、到眼、到聽,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就能讓學生心眼結合,真正理解什么是“一碧千在”,什么又是“并不茫?!?,這樣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草原》這篇課文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通過草原美,而愛上這篇課文,形成主動、自覺地學習和了解這篇課文的自覺性,大大促進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升華學生的學習意義。
三、深化主題加強知美融合的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小學語文學科的與其它所有學科的不同就是它內容的情感性、豐富性、多樣性。它能讓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學會很多道理,如,為人處世的方法,行為方式、交際方式等,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情趣和意境,使學生能做一個豐富的,有內容、有趣味的人。當然,一切的結果,要建立在學生對每一篇課文內容的理解上,對每一個故事的了然于心上,才能使學生學會這一切,懂得運用這一切強大自己,提升自己。否則,學生也只會咿呀學步,固化地完成學習任務而已。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為學生上每一節(jié)新課時,一定要深化主題,突出主題,并要加強知美的融合,使學生帶著美感,進入更深的學習。就如《草原》這篇課文,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和手段進行講解,最后一定要回到或者要緊緊結合“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這一個主題,深化主題的意義,強化課文中心,增強學生的理解。所以,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賞析這句話的情感美,意境美;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發(fā)揮想想,“你果你身在草原,或者初見草原,你想對草原說什么話,對草原的人民說些什么,會懷揣怎么的情感和深意向草原以及草原上的人民話別呢?”這個時候,學們的嘴里說的,腦中想的一定是“草原你真美”“謝謝草原上朋友的熱情款待”“蒙漢一家親”情感連接等等。在這種狀態(tài)下,老師運用多媒體,呈現圖片,運用圖文并茂,文字與視頻結合的呈現方式,不但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美景和情感,更能實現審美與求知有機融合的教學效果,大大促進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提升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在語文學習中審美與求知是兩股有力的力量,只要老師能在教學中把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并能在教學中根據內容的需要,使審美能激發(fā)學生一定的求知欲,使求知深化和提高學生相應的審美能力,實現審美與求知相結合的教學目的,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內容的欣賞、喜歡,對語文學習的熱愛,從而為更好的語文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樹連.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教育[J].知音勵志,2016(022):45.
[2]張曉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審美教育的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8(8):51.
[3]吳秋玉.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5(35):47-48.
[4]連星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9(5):79.
[5]吳海燕.試論審美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J].讀與寫(上,下旬),2015(7):100.
[6]胡春成.淺談審美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及運用[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6(12).
[7]宋麗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與情感滲透[J].科學中國人,2017(08).
作者:陳改花 單位:甘肅慶陽鎮(zhèn)原縣東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