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yī)特色療法治療冠心病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冠心病的中醫(yī)特色療法有針灸、推拿、刮痧、穴位注射、穴位埋線、穴位貼敷、耳穴壓豆、中藥足浴、中醫(yī)運動等。中醫(yī)特色療法體現了中醫(yī)簡、便、廉、驗的特點,在當代三級分級診療的醫(yī)療環(huán)境中,值得在基層醫(yī)院,尤其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村衛(wèi)生所推廣應用。
[關鍵詞]冠心病;中醫(yī)特色療法;概述
1針灸
針灸通過激發(fā)人體經絡之氣,疏通壅塞的經絡,調暢氣血,治療疾病。對于冠心病病證,一方面能夠減輕心肌缺血、損傷,加快心肌血流灌注的恢復;另一方面可提高心肌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對預防冠心病的發(fā)作及延緩其形成有一定意義。現代研究證實,針灸可以干預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內分泌環(huán)境來發(fā)揮作用。
1.1針刺
靳宏光等[1]針刺厥陰俞、心俞、內關、豐隆、血海,其中厥陰俞、心俞斜刺,繼而提插捻轉,內關直刺0.8寸,繼予捻轉補法,豐隆采用提插瀉法,血海運用平補平瀉法,得氣后行針1min,留針20min,每天給予一次針刺,持續(xù)21天,治療證屬痰瘀型穩(wěn)定性心絞痛患者36例,心絞痛總有效率94.4%,中醫(yī)癥候療效:顯效14例,有效21例,無效1例,且心電圖缺血性改變、西雅圖心絞痛量表積分均得到改善。魏瑞仙等[2]針刺治療60例血瘀證冠心病病人,分為本經子穴位組(針刺心經子穴神門)和子經子穴位組(針刺脾經子穴太白)各30例,2組的心肌缺血狀況均得到減輕,在減慢心率及回升壓低的ST段2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在升高T波方面,本經子穴組勝于子經子穴組(P<0.01)。這一臨床研究運用中醫(yī)經絡腧穴、五輸穴子母補瀉理論選取穴位治療冠心病,拓展了臨床治療思維。吳濱[3]采用內關為主穴,脾氣虛弱配足三里、脾俞,腎氣虛弱配關元、腎俞,肝氣郁滯配太沖、肝俞,針刺穴位,結果發(fā)現心絞痛及心電圖總有效率均高于口服復方丹參片組。調和陰陽作為治療冠心病的指導原則,取穴具體表現為陰陽經腧穴同取、胸背側腧穴并用及寸、關、尺三部脈象候應五臟的規(guī)律,結合臟腑、氣血辨證,針刺治療心絞痛,取得良好的效果[4]。相比傳統(tǒng)的單純毫針刺法及手法針刺補瀉,電針的應用也相當廣泛。電針法是將毫針刺入俞穴氣至后,將導線與針尾相連,通上適宜強度及頻率的脈沖電流,結合電、針2種不同性質的刺激,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方法。其優(yōu)勢在于節(jié)省人力,提高針刺效率,并能精確地調控刺激量。楊冠男等[5]用電針法治療穩(wěn)定性勞力性心絞痛,在靈臺、神道兩穴進針0.8~1.2寸,針尖方向指向心前區(qū),針感后接電針治療儀,選擇疏密波,20min后取針,心電圖提示前側壁及下壁心肌缺血情況得到不同的改善,對前側壁的作用效果更好。嚴潔等[6]臨床研究冠心病90例,分為電針、藥物、針藥3組,每組各30例,電針組選內關為主穴,寒凝心脈者加足三里,氣滯心胸者加太沖,痰濁內阻者加郗門,心氣虛弱者加膻中,心陰耗損者加陰郗,心陽不振者加氣海,藥物組口服復方丹參滴丸,針藥組并用電針、藥物的治療方法,電針組、藥物組的心肌耗氧量、臨床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下降,2組下降值無明顯差異,提示2組療效相當,針藥組效果最好,顯著優(yōu)于前2組。此次臨床觀察提示電針對冠心病能起到治療作用,針藥結合的方式還能進一步獲得更好的療效。王寧等[7]電針內關,抽取治療前后外周經脈血,送往實驗室檢驗,記錄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治療后與健康組、藥物組比較比率下降明顯,提示電針治療可能會讓患者獲得更好的預后。隨著現代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將影像學引入,對針刺治療冠心病進行可視、定量研究,是一種新的風向標。高宙等[8]對功能影像學研究進行了探索,將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分為針刺組32例、硝酸甘油組27例,應用單光子發(fā)射型計算機斷層心肌顯像觀察2組的心肌血流灌注,結果顯示針刺組、硝酸甘油組心肌改善的節(jié)段率分別為70.1%、77.4%,無明顯差異,2組缺血心肌的放射性攝取率,組內差異顯著,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該研究成果為評價針刺治療冠心病的效果提供了一種全新、直觀、可視的研究方法。
1.2灸法
艾炷灸是把艾絨捏成炷壯后,放置于灸療腧穴處點燃的治療方法。孫艷梅等[9]用艾炷治療寒凝血瘀型胸痹34例,下墊針刺數孔的新鮮薄片生姜,置于施灸腧穴處,取穴內關、神道、厥陰、心俞,艾炷未燃盡時易炷再灸,每穴三壯,隔天一灸,5次為1個療程,施予2個療程,結果顯效13例,有效11例,生活質量ST-36量表評分有提高。艾條灸可細分為懸起灸和實按灸。艾條是由艾絨外加塑形硬紙制作而成,基本藥用材質艾絨和艾炷相同,但相比于艾炷,點燃后一般無需更換,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而且灼傷皮膚風險小,尤其適用于一些糖尿病、神經根病變等感覺功能減退的患者。李兆寶等[10]對患者雙側內關穴進行溫和灸,每側15min,對胸部予紅外線熱成像檢查,發(fā)現左胸心前區(qū)部位溫度高于對稱右胸區(qū)域,皮溫與內臟熱輻射強度有一定的關聯(lián),由此推想艾灸可能促進心肌代謝。燈火灸亦稱火爆焠,用燈心草蘸油點火后,在穴位上快速的焠灼。燈火觸及肌膚的時候,可聞及弱微“啪”的一聲,燈火滅,為一燋。古稱“神火法”,民間俗稱打燈火,曾盛于江南,古籍載其多用于小兒,《幼幼集成》高贊為“幼科第一捷法”。燈火灸隸屬快灸法的一種,因其方法經濟、簡便、效驗,適用于基層。燈火灸有暖心陽,益心氣,安神復脈的功效,周岐源運用本法治療冠心病,療效滿意[11]。天灸是采用刺激性藥物貼敷于穴位或病變處,因其未用明火而又有火灸之效,故又名自灸,常用的藥物為蒜泥、天南星、白芥子、旱蓮草等。浙江慈溪的高氏重視灸法的使用,認為天灸、溫和灸適用于冠心病、腫塊疾病,證屬氣虛血瘀型尤佳[12]。基于循證醫(yī)學的一項系統(tǒng)評價:評價艾灸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選取13項臨床試驗,共納入1318例患者,艾灸有減輕心絞痛癥狀、改觀心電圖表現、調節(jié)血脂的作用[13]。
2推拿
推拿運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對人體進行自然療法,又稱案杌、按蹺。推拿通過經絡傳導,順應氣血,改善心臟功能,對冠心病的康復及治療有積極意義。張依群[14]在常規(guī)口服西藥的基礎上加用五經推拿法干預冠心病伴有抑郁的患者80例,五經推拿法為劉開運教授的特色推拿方案,結合五臟、經絡理論,手法作用于五腧穴相通的手指螺紋處的穴位,具體治療方法為心虛者主補心經、輔補肝經、佐補脾經,實者主清心經、輔清肝經、佐瀉肺經、使補腎經、脾經先清后補,冠心病屬胸型類加以整脊法,頸型類另加揉頸法,治療后臨床療效率88.8%,胸悶、氣短、心悸、頭暈、頸痛癥狀緩解,不良情緒也有減輕。冠心病患者多合并情緒障礙,推拿不僅提升冠心病的預后,還可平復情緒、維持身心健康,有實踐運用的價值。通陽散結推拿法包括團揉腹部法、振丹田法、拿手三陰及手三陽經法、拿揉胸大肌法,治療穩(wěn)定型心絞痛亦安全有效,便于社區(qū)推廣[15]。
3刮痧
刮痧是在中醫(yī)經絡腧穴的理論指導下,用刮痧板蘸取凡士林等油性物質,在體表肌膚刮擦,發(fā)揮透痧驅邪、活血通絡作用的方法。朱守應[16]取類心俞位(心俞附近)刮痧,配合指揉至陽穴,胸悶心悸癥狀基本緩解,效果較好。此外,循經刮痧聯(lián)合耳穴壓籽可減輕冠心病癥狀[17]。
4穴位療法
4.1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使用液態(tài)中藥或西藥注入人體穴位,來獲得治療效果的方法,又有“水針”之稱。虞金龍等[18]用黃芪注射液注射至足三里穴位,治療23例平均年齡為66歲的冠心病患者,治療后臨床控制1例,顯效5例,有效13例,無效4例,心電圖缺血性ST-T改變也有好轉。韓勇等[19]對58例心絞痛患者進行穴位注射,選取3組穴位:內關、陽陵泉、豐隆,心俞、太沖、通里,膈俞、三陰交、足三里,3組穴位輪換治療,注射雙側,每天1次,10天1個療程,有效51例,心電圖改善46例
4.2穴位埋線
是基于中醫(yī)經絡理論,用針具將羊腸等可吸收線埋入穴位,從而持久刺激穴位,以達疏通經氣的方法。蘇仁強等[20]使用內關埋羊腸線治療冠心病,治療前每天心絞痛發(fā)作次數平均為4.5次,治療后為1.2次,且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提示心肌缺血發(fā)作次數、持續(xù)時間均有明顯好轉,此外臨床僅1例無效。穴位埋線治療,減少了患者來醫(yī)院就診次數,減免奔波之苦,相應地提高患者依從性。
4.3穴位貼敷
貼敷又稱薄貼、經皮給藥貼等,此法選擇藥物作用于腧穴,通過經絡調制機體狀態(tài)。穴位貼敷是在貼敷外治上發(fā)展起來的,早在《黃帝內經》就有:“用桂心漬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一涂風中血脈”。周鑫等[21]在常規(guī)的西藥治療基礎上,用川芎、冰片、硝酸甘油制成敷貼,貼于心俞、膻中、足三里、氣海穴,治療心絞痛有效率為85%,高于對照組的60%。崔丹陽等[22]研究穴位貼敷與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干預作用,各48例,貼敷組藥用丹參、川芎、紅花、三七、當歸、葛根、澤瀉、降香、山楂、黃芪、馬齒莧、黃芩研磨成粉,姜汁調勻,攤涂于治療貼,取穴:內關、期門、神門、心俞、大椎、豐隆、足三里、三陰交,每天1貼,藥物組睡前口服10mg瑞舒伐他汀鈣片,治療6周,穴位貼敷組的LDL-C、TC、TG的下降幅度,HDL-C的升高幅度優(yōu)于藥物組。彭立萍等[23]選用通冠散穴位貼敷治療穩(wěn)定型心絞痛,同樣獲得較好效果。中醫(yī)子午流注十二正經各守其時,心主午時,腎主酉時,此時貼敷,藥物易隨經氣入心腎經,可提高治療的效能。廖光榮等[24]選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平均年齡為67.3歲,分為治療組(午酉時貼)和對照組(早晨交班后),2組除了貼敷時間不同,其它的基礎治療、穴位選擇、貼敷藥物、療程均相同,結果提示治療組患者的癥狀及體征、心電圖改變、調節(jié)血脂作用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貼敷的時間對療效也有影響。蘭鵬飛等[25]用心痛寧貼膏穴位貼敷于造模心肌缺血的大鼠,結果發(fā)現可降低其LDL、TC、IL-6及TNF-α的水平。袁琛皓等[26]為尋找穴位貼敷用藥規(guī)律,檢索中國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檢索出420篇文獻,甄選出73篇可靠文章,載有73首方子,結合中醫(yī)平臺軟件分析數據,分析出高頻用藥前5位為冰片、川芎、丹參、紅花、乳香,組方前3位為川芎、冰片,丹參、川芎,丹參、冰片。此次藥用規(guī)律探索,為今后穴位貼敷的藥物組成提供了參考。為了科學評價穴位貼敷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張澤等[27]通過檢索醫(yī)學數據庫得到544篇文獻,有20篇為高質量文章,結果發(fā)現穴位貼敷可改善心絞痛癥狀、減少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心電圖缺血表現、調節(jié)血脂、提高中醫(yī)癥候療效,4篇文獻中的3項研究報道了不良反應、過敏反應、皮膚瘙癢、胃腸道不適各2例,這6例中僅剩1例未退出試驗,客觀評價了穴位貼敷的作用與不良反應,此種中醫(yī)特色療法得到了循證醫(yī)學的支持,便于推廣使用。
4.4耳穴壓豆/籽
耳穴壓豆操作簡單,安全有效,需要的材料簡單易得。耳廓上分布豐富的神經血管淋巴,相互交織,通過神經體液機制對機體內部產生影響,進而調理臟腑氣血,平衡陰陽。楊月等[28]用耳穴壓籽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主穴取耳穴中的神門、交感、皮質、小腸、心,配穴取耳穴中的肝、內分泌、胸、腎上腺,用鑷子將粘有王不留行籽的小方塊膠布貼附于耳穴上,按壓3次,每次60s,每次貼單耳,兩耳交替,3天更換1次膠布,持續(xù)2周。治療前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持續(xù)時間、自我疼痛評分分別為2.53次、3.33min、3分,治療結束后分別為1.07次、1.20min、1.6分。王岱君等[29]則從血清指標變化來觀察耳穴壓丸對冠心病的作用,耳穴壓丸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患者血清丙二醛下降明顯、超氧化物岐化酶顯著升高,可抑制冠心病的脂質過氧化反應,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5中藥足浴
中藥足浴通過溫熱透散、藥物經皮吸收達到治療目的,無胃腸道刺激及肝臟的首過消除。范增光等[30]用中藥足浴(足浴方:細辛7g,干姜、川芎、丹參各15g,桃仁、紅花各20g,遠志、夜交藤各30g)聯(lián)合口服養(yǎng)心湯治療冠心病,有效率可達83.33%。冉亞軍等[31]研究發(fā)現足浴天香丹(紅景天、銀花、紅花、玄參)亦對冠心病患者有不錯的療效。
6中醫(yī)運動
中醫(yī)養(yǎng)生強調“行神合一”,動以養(yǎng)形,靜以養(yǎng)神,動靜結合,形神統(tǒng)一,則可保養(yǎng)身體,增強體質。中醫(yī)功法鍛煉有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氣功等,以調養(yǎng)形體,結合調攝精神,內養(yǎng)真氣,最終“形與神俱”,體健病少。太極拳作為一種輕柔的有氧運動,能降低冠心病的危險因素,降低去甲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水平,抑制交感神經興奮,調節(jié)脂蛋白及脂類代謝,降低血脂水平;此外還能減緩心室重構,提高體力活動水平;在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及康復中發(fā)揮重要作用[32]。
7小結
中醫(yī)特色療法有簡、便、廉、驗的特點,在防治冠心病方面仍有一定的價值,尤其適用于慢性冠脈病、冠心病康復患者。在當今三級分級診療的醫(yī)療環(huán)境中,值得在基層醫(yī)院,尤其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村衛(wèi)生所推廣與應用。既往的臨床研究缺少科學設計,且通過冠脈造影證實的冠心病人數不多,病情分析過于簡單,對照分析不足,中醫(yī)缺少病機分析及辨證探討,導致結果的信任度低,指導臨床乏力。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的實驗稀少,尤其是研究作用機制的動物實驗匱乏。未來的臨床運用及研究可進一步探索上述內容,這對中醫(yī)特色療法的科學體系的建立,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及應用推廣有重要意義。
作者:建 吳溧興 朱志侖 單位:南京市溧水區(qū)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