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鑒賞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安徽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在高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學生運動損傷的事件.運動損傷的發(fā)生與體育項目特點、學生運動技術以及學生的身體狀況等,都有著直接的聯系.運動損傷不僅會危害到學生的身體健康,甚至會給學生帶來終身的身心健康困擾,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必須重視對運動損傷的研究及預防.本文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對運動損傷產生的原因進行了闡述,并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尋求預防和處理運動損傷的有效方法,以期指導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全面提升對運動損傷的應對能力.
關鍵詞 :體育教學;運動損傷;預防;處理
中圖分類號:G8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5-0100-02
高校體育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還有利于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但是,體育運動學習與訓練過程中,經常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問題,如果忽視運動損傷的存在,不能夠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加以預防,就有可能對學生造成身心的雙重傷害.運動損傷的發(fā)生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除了體育項目自身原因外,與人體局部解剖生理特點、學生的心理素質等因素也有著密切的關聯,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加強對運動損傷的理論性研究,并將其結合到體育教學實踐當中,最大限度保障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1 運動損傷的理論研究現狀
目前相關的流行病學、臨床診斷以及康復治療等運動醫(yī)學體系,對于運動損傷的理論研究都非常重視.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對運動損傷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重點等都給出了一定理論依據.在上世紀80年代,針對體育運動損傷研究的重點是運動動機與損傷的關系.得到的結論就是運動損傷與心理學、解剖學有一定關聯,這為運動損傷理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關于運動損傷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還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體系.但是隨著近幾年,我國體育事業(yè)的迅速成長,與運動損傷相關的研究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這種研究趨勢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不同程度促進了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2 運動損傷成因分析
從筆者的調查和分析來看,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中,比較容易出現的運動損傷主要有:踝關節(jié)脫位、小腿肌肉痙攣、肌肉群拉傷、皮膚擦傷、皮膚組織滲出血以及軟組織挫傷等.嚴重一些的運動損傷有骨裂、骨折等.結合現有的研究理論,筆者對運動損傷的成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具體歸納如下:
2.1 技術因素
體育教學中,每一項運動都有著一定的技術要求和技術要點,只有對體育項目的技術要點全面掌握了,才能有效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但是一部分學生由于身體原因或者思想原因,容易忽視對技術的學習和訓練,進而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此外,很多體育項目都帶有一定的對抗性,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存在行為過當或者違反規(guī)則的問題,也容易造成運動損傷.
2.2 身體因素
現階段網絡游戲、微信聊天等,已經成為學生主要的業(yè)余活動方式.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度越來越低,身體素質也開始走下坡.運動機能的滯后,或者學生帶傷、帶病參與體育訓練,不僅會影響運動技術的順利發(fā)揮,也會導致運動過程中危險性的提高,增加了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機率.
2.3 心理因素
研究證明,運動損傷與學生的心理因素有著必然的聯系.當代大學生正面臨著學業(yè)與就業(yè)的雙重壓力,容易使學生忽視體育鍛煉,對體育課也采取應付的態(tài)度.很多學生上課時容易出現精神不集中、情緒低落、自控能力差、反應慢等消極態(tài)度.而且有些學生的心理素質較低,在進行體育學習和訓練時,存在怕受傷、怕失誤的心理,這些心理因素,對學生的韌帶延展性和身體肌肉力量等指標都會產生一這的影響.直接為體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埋下隱患.而且如果學生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忽視一些危險信號,這也大幅增加了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幾率.
2.4 場地及器材因素
場地、設施、器材以及運動服裝等因素,也是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重要因素.在體育課堂教學或訓練比賽時,如果場地不平整.比如地面結冰、有坑或者碎石等雜物,很容易導致學生跳動、跑動時摔倒或滑倒,造成運動損傷.此外,光線的明暗、氣溫的高底也容易造成學生的運動損傷.另外,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如果運動服裝不合身或者缺乏必要的護具等,都有可能造成運動損傷.
2.5 教學組織因素
在教師方面,教師在組織安排教學內容和訓練內容時,缺乏合理的分析與全面的考慮,導致運動時間不合理或運動量不當.體育課堂教學必須循序漸進的進行,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的忽視,很多準備活動都形同虛設,草草了事.準備活動不充分,或準備時間不足,就不能保證學生的肌肉、關節(jié)及骨骼等都能夠適應運動狀態(tài),就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對學生的運動量安排不合理,或者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身體狀況的了解,再或者課堂紀律不嚴謹,學生之間活動隨意,等都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3 預防及處理運動損傷的實踐措施
3.1 預防措施
3.1.1 做好教學指導
在體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大學生體育活動進行科學指導.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計劃,及實際情況,對體育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認真分析與設計.做好訓練計劃和指導工作.針對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運動項目或活動內容,教師必須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并向學生交代好具體的防護措施.教師還需要對各項運動要領進行認真說明,減少因技術運動不當而發(fā)生的運動損傷.比如在教授足球時,應該將足球的基本規(guī)則及運動要領交代清楚.教師還需要正確指導學生使用護具,盡量減少意外傷害的發(fā)生.此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還應該將必要的健康保健知識教授給學生,在進行劇烈運動后,幫助和指導學生采取有效的恢復措施,避免由于運動疲勞而引發(fā)運動損傷.
3.1.2 科學組織與管理
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組織學生做好課堂準備和熱身活動.教師應根據學生身體條件及教學安排,對上課時間、運動強度及運動難度等進行科學組織與管理.體育教師還應該教授給學生一定的應急處理措施,讓學生學會一些常用的急救方法,使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得到提升.
3.1.3 提高預防意識
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保證意識,從而提高學生對運動損傷的預防能力.學生自身也必須認識到運動損傷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積極學習一些專業(yè)的運動防護知識,不斷提高自身對運動損傷的預防意識和防護能力.在體育學習和訓練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穿著適當的服裝,準備好防護用品.此外,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品質,避免在學習和訓練過程中,由于學生動作粗野或刻意沖撞而引發(fā)運動損傷.
3.1.4 強化身心素質
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水平,不僅會影響到體育運動水平,也是運動損傷的直接誘因.高校體育教師首先應該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對體育鍛煉往往缺乏熱情,身體素質較差.因此,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體育態(tài)度進行改變,運用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情境教學等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熱情,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全面了解,幫助學生積極處理各種心理問題.對自信心不足、膽小或者心理緊張的學生應該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調整,在體育教學中采用鼓勵、激勵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參與體育運動.
3.1.5 完善場地設施
體育運動場地和設施也是造成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之一.因此,學校及相關人員,應定期對運動場地和設施進行檢查,如果發(fā)現存在損壞或老化的問題,應該及時修整或更換.在體育運動之前,教師也需要對場地及設施等進行認真的檢查,對存在隱患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處理,最大限度的預防因場地、器材而引發(fā)的運動損傷.
3.2 處理措施
3.2.1 肌肉、關節(jié)或韌帶拉傷
肌肉、關節(jié)或韌帶的拉傷,是體育教學最為常見的運動損傷形式.當出現拉傷時,教師應命令學生立即停止運動.然后利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涂于患處.由于發(fā)生拉傷的患處可能會出現局部血管操作或斷裂的問題,因此,應該避免對患處進行按摩.可以采用冷敷的方法來減少患處充血水腫.如果傷勢較為嚴重,可以進行局部的加壓包扎.在傷后24小時以后,可以采用熱敷、外擦藥物等措施進行處理.
3.2.2 骨折
骨折是一種較為嚴重的運動損傷.通常骨折可分為開放性骨折和閉合性骨折兩種.在運動過程中,如果懷疑學生發(fā)生骨折,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如果患處出血,采用消毒紗布進行包扎,并用木板、紙板等硬質物體將患處固定,避免二次損傷.固定時要避免改變骨折部位形狀.如果懷疑為頸椎或脊柱骨折,則不可觸動或搖晃患者頭部.
3.2.3 撕裂傷
對于撕裂傷,首先應該對傷口進行清理和消毒,避免傷口發(fā)生感染.如果傷口較淺,進行簡單的消毒即可,一般不需要包扎;如果傷口較為嚴重,則需進行必要的止血,然后使用消毒藥水清洗創(chuàng)面,并迅速送往醫(yī)院.
4 結論
近年來,運動損傷已經成為高校體育教師普遍關注的話題,在進行體育訓練和比賽時出現的運動損傷,極大的影響了學生運動水平發(fā)揮,甚至會影響到學生的日后學習和生活.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對運動損傷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以此來避免或減少運動損傷帶來的危害.
參考文獻:
〔1〕錢建龍,孫穎玲.體育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與心理健康相關關系的研究[J].國際會議,2012:91~93.
〔2〕朱年豐.高校體育教學中常見運動損傷的應對及預防[J].體育世界,2011(11):34~35.
〔3〕師磊.高校體育教學常見運動創(chuàng)作分析與預防探討[J].科教導刊,2014(3):126~127.
〔4〕李芬.淺談體育學習與鍛煉過程中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及其預防[J].科教文匯,2012(12):159~160.
公益性文化事業(yè)(也稱公共文化服務事業(yè))是指由政府舉辦的傳播先進文化和保障大眾基本文化需求的各種文化機構和服務的總和,涵蓋文化政策、基礎設施、人才隊伍、技術技能、創(chuàng)造發(fā)明各方面內容,旨在滿足大眾的多層次、多樣化、整體性的公共利益。它與經營性文化產業(yè)相對應,主要著眼于社會效益,以非營利性為目的,為全社會提供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因此,公共文化服務事業(yè)既是商洛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商洛整個社會公共服務事業(yè)的一個重要方面。公共文化服務事業(yè)在積累、傳承、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區(qū)域文化,落實公民文化權力和滿足城鄉(xiāng)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發(fā)展和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促進多樣化的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將發(fā)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商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必須在整合資源、查漏補缺上下功夫;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完善必須統(tǒng)籌兼顧,把握重點。
1、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1)必須按照“結構合理、發(fā)展平衡、網絡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則,大力發(fā)展公益性文化事業(yè)。扎實實施重點文化工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加大眾文化體育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要建成設施網絡覆蓋面廣、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強、資金人才技術保障有力、組織支撐和運行評估機制靈活、群眾滿意度高的覆蓋城鄉(xiāng)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堅持政府主導、面向基層、不斷創(chuàng)新、城鄉(xiāng)統(tǒng)籌。①城鄉(xiāng)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公益性事業(yè),必須把公共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總體發(fā)展規(guī)劃之中,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出發(fā)點,做好把握方向、統(tǒng)籌規(guī)劃、政策引導、強化扶持、有效監(jiān)管等工作。②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③要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豐富公共文化產品、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真正實現文化惠民。④要堅持城鄉(xiāng)、區(qū)域間文化統(tǒng)籌發(fā)展,通過以城補鄉(xiāng)、示范引導和輻射帶動,把建設的重心放在基層和農村,充分利用現有設施,統(tǒng)籌規(guī)劃、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實施,著力改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形成城鄉(xiāng)文化協(xié)調發(fā)展的生動局面。
2、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完善
(1)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健全城鄉(xiāng)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一是實施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工程。在加大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的同時,重點規(guī)劃與建設基層文化設施,進一步擴大公共文化設施的覆蓋面,實現“十五分鐘文化活動圈”。進一步完善文化館、圖書館空間布局,組建集圖書閱讀、廣播影視、宣傳教育、文藝演出、科技推廣、科普培訓、體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動等功能為一體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綜合文化站。推進村落文化活動陣地建設;把基層文化宮建設納入城市規(guī)劃。二是加大公共文化設施資源整合力度。要本著共建共享的原則,充分整合利用不同領域、不同系統(tǒng)文化設施,有組織地實施學校、企業(yè)等社會公共文化設施資源的開放共享,為廣大城鄉(xiāng)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建成功能結構合理、地區(qū)分布均衡、高效便捷可及的公共服務設施網絡。三是根據《國務院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的基本原則,出臺商洛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條例或辦法,加強對已建或新建的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四是針對商洛相當部分的公共文化設施功能欠完善、活力不夠、效率較低的情況,積極探索與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設施的服務機構,充分挖掘與發(fā)揮商洛已有的公共文化設施的功能,優(yōu)化服務,提高效益。如通過采用總分館制或加盟館制、網絡圖書館和流動圖書館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新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和方式,以市、縣圖書館為核心,以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為紐帶,以村(社區(qū))圖書室為基礎,以企業(yè)、學校等行業(yè)系統(tǒng)圖書館聯合加盟為補充,構建覆蓋全市、城鄉(xiāng)一體、功能完善、資源共享、管理規(guī)范、具有商洛特色的新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
(2)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隊伍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首先,要著力抓好三支隊伍建設。一是公共文化單位要配足配強各類業(yè)務干部,理順用人機制,建立健全競爭、激勵、約束機制和崗位目標責任制,進一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強基層文化工作隊伍建設。進一步明確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工作職責和主體地位,著重解決專職文化站長的配備、使用、待遇等問題,建設、培育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社區(qū)文化員、村落文化員隊伍。三是要把文化志愿者作為公共文化工作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和培訓機制,提高文化志愿者的素質,使志愿者更好地投身于公共文化服務,積極促進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次,要加大業(yè)務技能培訓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人才培養(yǎng)培訓和繼續(xù)教育制度,以基層和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人才為重點,整合資源、完善機制、創(chuàng)新內容、擴大規(guī)模,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門類的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養(yǎng)培訓體系。建立健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藝術團和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機構工作崗位規(guī)范,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要求,逐步實施職業(yè)資格管理制度。再次,要完善選拔和激勵競爭機制。制定落實選拔、任用、激勵、評價等方面的措施,吸引各類優(yōu)秀人才進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發(fā)展,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者進行表彰宣傳。鼓勵高校畢業(yè)生到基層從事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注重發(fā)揮基層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作用,培育和發(fā)展農村業(yè)余文藝團隊、文化示范戶等,形成一支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專兼職公共文化服務隊伍。
(3)進一步提供優(yōu)質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公益性文化單位要充分發(fā)揮在城鄉(xiāng)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骨干作用,面向基層、面向群眾,提供優(yōu)質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進一步加大政府購買服務的力度,博物館、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要免費向社會開放,深入開展“萬場電影千場戲劇進農村”活動,繼續(xù)實現“一村一月看一場電影”和“一村一年看一到兩場戲”的目標。依托流動圖書館,擴大服務覆蓋面,有效解決農民看書難的問題,爭取到“十一五”末,全市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和社區(qū)建立起流動圖書館流通點。組織開展全市農民文化藝術節(jié)、社區(qū)文化藝術節(jié),精心安排適合外來務工人員需求的文化活動。鼓勵和支持國家投資的影劇院每年安排一定場次,為低收入居民、外來務工人員及其他特殊群眾免費或低價演出。
(4)進一步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一是要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改革。以發(fā)展為主題,以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為重點,進一步推動政事分開、事企分開,解放和發(fā)展文化生產力。要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要求,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內部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公共文化單位要優(yōu)化組織結構,整合內部資源,面向群眾、開拓市場,增加公共文化服務總量,提供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優(yōu)秀文化產品和優(yōu)質文化服務。二是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創(chuàng)新。改革傳統(tǒng)的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方式,引入競爭機制,對重要公共文化產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動,要實行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增強服務效益。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和手段,努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向社區(qū)和農村延伸。要完善管理制度,簡化審批登記程序,提高辦事效率,積極引導社會力量以興辦實體、贊助或冠名承辦活動、免費提供設施等多種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支持各類文化基金會和文化投資公司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支持民辦公益性文化機構的發(fā)展,鼓勵民間開辦博物館、圖書館等,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多元化、社會化。積極探索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實行市場化統(tǒng)一配送服務的新路子。三是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技術水平。加快推進現代科技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應用,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信息化、網絡化水平。大力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提供更多更好的網絡文化產品,發(fā)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使之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新途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平臺、大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
關鍵詞:保險利益 “倉至倉”條款 海上運輸保險
中圖分類號:F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01
作為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成果,國際貨物買賣的迅速發(fā)展備受矚目。由于跨區(qū)域的涉外貿易活動涉及合同標的數量多,價值大,運輸路途遙遠,合同當事人多采取海上運輸的方式,因而在履約過程中面臨著巨大風險。對買賣貨物進行投保,則成為合同雙方分散風險的首選。而我國確立的保險利益原則與“倉至倉”條款存在明顯沖突,導致該條款的實踐價值大打折扣,也就是說,即使在倉至倉的責任期間內,保險人經常提出有關被保險人不具有法定保險利益的抗辯而使被保險人無法得到賠償。本文將從理論角度出發(fā)并結合相應案例分析導致兩者沖突的原因,并提出相關對策及建議。
一、幾個主要價格條款中“倉至倉”條款與保險利益沖突的體現
(一)“倉至倉”條款的定義
該條款屬于海洋貨運保險單背面條款,PICC對其進行了定義:本保險的責任期間是“倉至倉”,生效時間為被保險貨物從起運地倉庫或其他存儲處所運離并開始運輸時,被保險貨物到達收貨人位于目的地的倉庫或用作分配、運輸的其他儲存處所時保單責任結束,其中的運輸方式包括內河、海上、陸上和駁船運輸等。
(二)我國對保險利益產生時間和性質的界定
有關保險利益產生時間的界定,我國主要依據《聯合國買賣合同公約》與《200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在主要價格條款下,我國采取的是以風險轉移的時間來劃分保險利益的轉移,即當被裝載貨物越過船舷時起,買方承擔貨物損壞滅失的風險,享有保險利益;在被裝載貨物越過船舷之前,則由賣方承擔這一風險,并享有保險利益。
保險利益性質的界定方法多樣,我國主要依據2009年新頒布《保險法》的相關規(guī)定。《保險法》雖指出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的保險利益應滿足的條件為具有法律上承認的利益,但沒有做出更加具體的解釋。因此,在我國的實踐中,保險利益的享有需滿足兩個條件,即要求被保險人不僅要對保險標的具有“經濟利益”,同時要具有相關的“法律關系”。
(三)主要價格條款下有關“倉至倉”條款的典型案例
我國某家外貿公司向外國某公司購進了一批貨物,合同以FOB為價格條件,收貨時發(fā)現集裝箱為空箱,由警方確認貨物被盜,被盜地是海外運輸公司某倉庫,外貿公司向保險公司索賠但被保險公司拒絕。法院認為,此案件遵守FOB條件,因此,在裝貨港貨物越過船舷之前,由賣方承擔貨物的風險,在貨物越過船舷裝船后,風險才轉移至買方,買方享有保險利益。由于貨物被盜發(fā)生在越過船舷之前,買方外貿公司不具有保險利益,不能得到保險賠償。
可見,在FOB下,由買方購買“倉至倉”一切險,當貨物的損壞滅失發(fā)生在越過船舷前,買方不具有保險利益,無法獲賠,而賣方不是保單持有人,故雖具有保險利益,卻無權向保險公司索賠,貿易雙方均無法獲賠的狀況由此產生。實際上,此時保險人的責任期間已經無形中縮至“船至倉”,沒有承擔倉庫至船舷的“倉至船”期間的責任。在CFR及CIF貿易下,也會出現類似被保險人無法獲賠的情況。
二、從保險利益角度分析“倉至倉”條款適用受限的原因
(一)以“風險轉移”界定保險利益的產生、消滅限定了“倉至倉”條款的適用
雖然我國《保險法》明確規(guī)定保險利益要滿足經濟利益與法律利益兩個構成要素,但法律利益的界定標準并不明確。在實踐中,依照《通則》,有關海上貨運主要價格條款下貨物風險轉移為保險利益轉移的標準,即貨物未越過船舷,賣方承擔風險;貨物已越過船舷,風險由買方承擔。以風險轉移來界定保險利益的轉移使得“倉至倉”條款不能得到充分適用,為保險人采取的純技術性抗辯的拒賠提供了依據,不利于保障被保險人向保險人實施索賠權,這有悖于確定保險利益原則與賠償原則的初衷。
(二)“嚴格限制準則”限制了“倉至倉”條款的適用
所謂“嚴格限制準則”又稱“艾爾登準則”,它產生于1806年英國Lucena案。該案的最終結果是,上議院接受了艾爾登勛爵的觀點,由于被保險人不屬于法律上權利人的范疇而不享有保險利益。也就是說,被保險人要具有保險利益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即被保險人不僅應對保險標的具有經濟利益,還必須具有法律上的關系。
我國《保險法》規(guī)定:“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庇捎谖覈⒎ㄊ菂⒄沼嚓P成文規(guī)范,因此司法實踐中法官對于該條的解釋也趨近與“艾爾登準則”。
“嚴格限制準則”對于“倉至倉”條款的適用產生的矛盾和弊端為:
(1)在FOB\CFR\CIF貿易術語下,買賣雙方對于合同標的物享有經濟利益是無可非議的,但其是否享有法律利益卻界限不清。
(2)“嚴格限制準則”縮小了享有保險標的的保險利益的人群,將該人群限定在了標的物的物權人和依合同產生的對貨物占有的占有人的范圍之內,這導致買賣雙方不能同時對物享有保險利益。
(3)“嚴格限制準則”使一部分實際受損者不能向保險公司經濟索賠,有違保險賠償的原則?!皣栏裣拗茰蕜t”對“倉至倉”條款責任期間的限定,將導致非賭博性質的受損者無法得到賠付,有悖于保險賠償原則。
三、確立以寬松靈活準則與實際損失承擔界定買賣雙方保險利益的原則
有學者指出,可以規(guī)定從買方實際支付了貨款,或者有責任且后來確實支付了貨款時起,就享有對貨物的保險利益。此種觀點本質上是提倡保險利益的界定應以“實際損失承擔”為準。這種觀點在國際貿易中更加受到推崇,不少機構及個人都認為其更加合理有效,并且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單中的一些規(guī)定也與之相符。以“實際損失承擔”為原則,可使得主要價格條款下買賣雙方對于購買或出售的貨物都享有保險利益。眾所周知,海上保險的基本原則是賠償原則,保險賠償的基礎是被保險人發(fā)生了實際損失,超過損失金額或者無損失都不能得到賠償。被保險方不會由保險方的賠付獲得其他利益,即保險方對損失的賠付不能超過被保險方的實際損失額度。
現代社會的商品流轉速度飛快,很多交易當事人在約定風險轉移時間或財產權時,都沒有做到足夠明確。在Lucena案中法官勞倫斯放寬了被保險人是否具備保險利益的條件,認為只要滿足經濟利益一個條件,即可認定被保險人具備保險利益。“勞倫斯準則”又被稱作“寬松靈活準則”。若采取寬松靈活準則,則界定保險利益的唯一原則是買賣雙方是否具有經濟利益關系,而保險利益獲得的時間界定就并非必要的考察標準。只要被保險人發(fā)生了保險事故并最終受到了經濟損失,根據寬松靈活準則,即可認定被保險人具有了保險利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均采納這種觀點。這一觀點使貨物利益方在“倉至倉”條款的責任期間內的經濟權利得到充分保障,也符合條款制定者的本意。因而我國應當考慮吸收“寬松靈活準則”的觀點,放寬對保險利益享有者的限制,注重強調保險利益的經濟屬性,并將其法律屬性置于正確位置。
四、結語
綜上,我國《保險法》規(guī)定當被保險方與保險標的具有相應的法律關系才具有保險利益。一方面規(guī)定了保險利益中的法律利益,另一方面又沒有對此提出明確說明,不利于被保險人正常索賠權的行使。此外,以風險轉移來界定保險利益的轉移也使得“倉至倉”條款的責任期限不能得到充分適用,不利于被保險人向保險人實施索賠權,有悖于賠償原則。因此,在處理海上貨物保險糾紛時,應當以“經濟利益”與“實際損失承擔”作為確定保險賠償的標準。
參考文獻
[1]王愛玲.論海上保險中的“倉至倉”條款與中國保險利益界定原則之沖突及對策[J].中國海商法年刊,2011(9).
[2]李欣.海上貨物保險利益案例的分析[J].對外經貿實務,2007(5).
[3]王凱.海上貨運主要價格條款下的保險利益問題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9(12).
[4]梁山.英美法系海上保險法保險利益原則初探[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7(17).
提單這份源于歐洲商人發(fā)明的單證,通過幾百年來的實踐,習慣做法與改良,已成為國際貿易與航運的基石[1]l.近年來,無單放貨案件在海事審判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成為海運提單問題的焦點,人們對無單放貨行為的定性,法律責任及無單放貨保函的法律效力長期以來爭執(zhí)不下,甚至有人認為“無單放貨幾乎可以說是涉及理論與實務問題最多的‘變態(tài)’海運行為之一。” [2]弄清這個問題不僅對承運人、貨主、港口還是船貨、貿易雙方都是很急需的,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外貿信譽。
本文將系統(tǒng)的對無單放貨的問題加以疏理,并重點對當前學術界關于其行為性質及保證函效力等問題的觀點嘗試性地提出質疑,并以一個全新的角度從邏輯上去認識無單放貨責任問題,最終提出解決無單放貨問題的途徑。
目錄
一、憑正本提單交貨的法律依據
(一)提單的法律性質決定應依正本提單交貨
(二)依正本提單交貨是一項國際慣例
二、無單放貨行為的界定、原因、典型樣態(tài)及抗辯
(一)無單放貨行為的界定標準
(二)無單放貨的原因及主要形式
(三)無單放貨的抗辯
三、無單放貨行為的責任屬性及訴權的行使-對學術界“違約說”、“侵權說”、“競合說”等的檢討
(一)有關無單放貨責任屬性的學說及評價
(二)對無單放貨責任屬性的邏輯推導
四、無單放貨下的保函-對當今理論和實務中做法的質疑
(一)無單放貨保函的性質
(二)無單放貨保函的效力-對“善意、惡意”標準的質疑
(三)無單放貨保函的獨立性擴張趨勢-見索即付保函
五、無單放貨的解決途徑
(一)目前人們對無單放貨問題解決途徑的建議
(二)對上述建議的評價及對無單放貨解決途徑的看法
一、憑正本提單交貨的法律依據
(一)提單的法律性質決定承運人應依正本提單交貨;
1978年《漢堡規(guī)則》對提單的定義做了如下闡述:“提單是指用以證明海上運輸契約和由承運人接管或裝載貨物,以及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單證。”
一方面提單是貨物的收據和運輸合同的證明。承運人和托運人之間確立了運輸合同關系,承運人便有義務完整無損地將貨物交付給提單上的收貨人。只要承運人未將貨物交付,正本提單持有人承運人的責任尚未完結,運輸合同即未終止。
另一方面,提單是物權憑證。有觀點認為提單代表著提單項下貨物的所有權,在法律上占有提單與具有貨物的所有權有同等的法律效力[3].提單的轉讓就表明貨物所有權的轉移,提單持有人就是貨物所有人。因此承運人必須憑正本提單交付貨物[4].以上觀點實際上曲解了“物權憑證”的含義,物權憑證的核心特征是不須任何正式讓與或對債務人任何通知即可轉讓,它只表彰貨物占有權與貨物所有權并無必然聯系,權利滲透于憑證,由此產生了最具有商業(yè)重要性的只有向持有人交付才能清償的原則[5],正如Rix法官所說:“In my judgment ,a true owner cannot in the absence of some special arrangement oblige a
shipowner to deliver his goods to him without presenting his bill of lading.”
即真正貨方也必須退回提單才能取貨。
(二)依正本提單交貨構成了一項國際慣例:
憑正本提單提貨已是各國接受和公認的一項法律制度,作為一項國際貿易慣例,在航運實踐中普遍得到遵循。83年對外經貿部曾以通知的方式下發(fā)了文件,允許以副本提單出具保函提貨,但是學界普遍認為它不屬于政府的法規(guī)性文件,而是具有協(xié)調作用的規(guī)范性文件,且只能對國內船舶以及有關的專業(yè)部門發(fā)揮協(xié)調作用[7],憑正本提單放貨作為一項國際慣例仍應遵守。
二、無單放貨行為的界定,典型樣態(tài)原因及抗辯
(一)無單放貨行為的認定標準:
判定承運人無單放貨行為是否已完成應以提單下的貨物是否完成法律意義上的交付而非物理意義上的交付,即承運人向提貨人出具提貨單這一行為為標準。而提貨人在提貨當中的行為對承運人無單放貨并無影響。
(二)目前無單放貨主要形式及原因:
1、貨抵目的港,承運人憑保函將貨物交給提單所載收貨人以外的第三人。這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有關保函的問題將在后文詳述。
2、由于目前航??萍嫉陌l(fā)展,航速高的航程短,單據流轉速度慢,承運人為減少港口費用,開始投入新的航次,而將貨物放給無正本提單的持有人。而此時無單提貨人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未持有正本提單:
(1)在信用證條件下,單證不符,銀行拒付,而單證尚未退給賣方,賣方未及時行使中途停運權。
(2)收貨人經濟困難,無力向銀行付款贖單。
(3)收貨人與承運人因長期業(yè)務往來,形成無需正本提單提貨的慣例。
3、承運人與提貨人惡意串通欺詐正本提單的持有人。
(三)無單放貨的抗辯:
現實中,與無單放貨相關的情況頗為復雜,有時盡管有無單放貨的事實出現,但因某些特定事由的存在,可阻卻其違法性。近年來,船東在訴訟中提出了種種抗辯無單放貨責任的事由,理論界與實務界對此看法不一,爭論激烈,現擇幾種典型的抗辯事由加以分析。
1、提單持有人起訴超過訴訟時效:關于無單放貨的訴訟時效曾有過爭論,較為一致的看法是,無單放貨訴訟時效仍為1年。
2、貨物交付地法律或港口習慣做法要求貨物在無正本提單的情況下也必須交付[8]. 3、提單遺失、被盜、滅失或因金融上原因未能得到提單,提貨人如能證明它是提單受讓人,且對正本提單去向做出滿意解釋,承運人有權將貨物交給提貨人,但是一般應經公示催告程序后憑擔保提貨[9]. 4、提單持有人明知承運人無單放貨仍積極協(xié)助無單提貨人提貨或為無單提貨人提貨提供其他便利條件或就提單項下的貨物已與無單提貨人或買方達成付款協(xié)議。這即是衡平法上的禁止反言理論。
此外,當前學術界和實務界還提出一些較為流行的無單放貨抗辯事由,但其能否成立值得探討,筆者現舉幾例分析:
關鍵詞:美術鑒賞課教學;概念;重點;直觀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8-0072-02
如何上好美術鑒賞選修課,筆者總結多年教學經驗,有以下四個方面的體會:
一、旁征博引清概念
對于一門課程,明確概念,理清思路,是課程建設的首要問題。作為老師,必須教學目的明確,重點難點清晰;作為學生,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確“美術”和“鑒賞”的概念,了解“美術鑒賞”的基本特征,知曉“鑒賞”與“史論”、“鑒賞”與“欣賞”的區(qū)別,等等。在非美術專業(yè)的大學生中常出現“打體育”、“唱音樂”、“畫美術”等類似的語病。這些語病的出現就是因為概念不清造成的。
有人會說,那些概念,很多教科書上已經談過,老師不必擔心學生概念不清的問題。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層面和個體理解能力不同,教科書中涉及到的概念,未必所有學生都能弄清楚。也就是說,要弄清概念,光靠課本還不行,還要求老師去做一些“旁征博引”的工作。
“旁征博引”的工作,要從兩個方面去做,一是學生,二是老師,而關鍵是老師的引導。在備課時老師首先要了解學生,要考慮到課文中有哪些學生不易弄清的概念,對此先有一個預測,盡量多查一些資料,讓學生在弄清概念的基礎上,學到的知識能更豐富一些。比如關于“美術起源”問題。在美術鑒賞教材中,都是只講了“美術起源于勞動”,不曾論及其他觀點?!懊佬g起源于勞動”只是眾多美術起源說之一,即是現代視覺文化中普遍認為的“起源說”。其實在之前西方就已有了“摹仿說”、“巫術說”和“游戲說”。這三種學說,雖然各有一定道理,但它們只是談到了藝術存在的“后天”因素,而忽略了藝術產生的更根本的原因――人類的起源和發(fā)展。“藝術起源于勞動”的觀點恰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它不僅談到了藝術與勞動的關系,還涉及到了藝術與人腦機能、藝術活動與人體機能的相互作用及相互促進的關系。這樣一來,學生很容易認識到“美術產生于勞動”是藝術發(fā)生學說中最科學、最有說服力的一種學說。
盡管旁征博引有擴大知識面和弄清概念的特點,但旁征博引并不是漫無邊際或面面俱到,而是主要針對那些與課文內容聯系緊密、學生比較關心或老師意欲解決的概念。比如,講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主要介紹一下“人文主義”;講魯本斯主要介紹一下“羅可可”藝術風格的基本特征及影響;講宋、元繪畫主要介紹一下“文人畫”的產生及發(fā)展;等等。
二、提綱挈領抓重點
所謂提綱挈領抓重點,就是在有限的時間里通曉系統(tǒng)的美術理論,以課本知識系統(tǒng)為線索,緊緊抓住課本知識重點這個“重中之重”。
美術一般包括“繪畫、雕塑、建筑和工藝”。在人類美術發(fā)展史上,各個時期大都存在這四種美術樣式,然而每個時期這四種美術樣式的發(fā)展則是不平衡的,于是便出現了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個代表性的美術樣式。比如,新石器時期以“彩陶”為代表,先秦時期以“青銅器”為代表,唐代以“人物畫”為代表,宋、元時期以“山水畫”為代表,明清時期以“花鳥寫意畫”為代表。而每一個代表性的美術樣式中又有著核心的美術作品、美術家及美術流派。如青銅藝術的代表作品有《司母戊方鼎》、《立鶴方壺》,秦、漢雕塑藝術的代表作品是《秦陵兵馬俑》和《霍去病墓雕刻》,唐代的人物畫代表作品是閆立本的《步輦圖》、《歷代帝王圖》及周的《簪花仕女圖》,等等。
如果每一個時期只著重介紹一兩個美術樣式或作品,勢必使前后的內容變得支離破碎,互不相連。因此,我們在“抓重點”的同時,必須將其建立在“提綱挈領”的基礎上。在美術鑒賞課程中,“提綱挈領”主要表現在每一章的“概述”或每一課程內容前的提示或總論中。凡概述、總論中的內容,老師不僅要逐字逐句地分析、串連和講述,還要結合實際作品及美術家,使整個章節(jié)內容貫穿一氣。概述就像一條線,每個內容的重點就像穿在線上的珠子?!疤峋V挈領抓重點”就是使線穿珠而過,珠不離線,線不離珠。只有這樣,整個教學過程才顯得有血有肉,有條不紊,謹“毛”而不失“貌”。在概述中重點講解內容的聯系性,分講時重點突出它的時代特征及個性。
抓重點并不是孤立抓一點,而是要力求抓一點帶一片。比如我們把清代的石濤及其作品作為鑒賞的重點,從而聯系到、弘仁、髡殘的繪畫及其創(chuàng)作思想,以清初“四王”保守派繪畫來反襯石濤的大膽革新精神,以揚州八怪的藝術風格來論及石濤繪畫對后世的影響。如此這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既使重點鮮明突出,又避免了單調乏味,而且還給人一種“疏而不漏”的感覺。
三、明史通論重直觀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美術創(chuàng)作不單單是為了摹仿客觀形象,而且是無時不在地創(chuàng)造新的視覺形式美。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視覺形式也在不斷地翻新,而這種翻新無形中又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所以說,作為一位美術鑒賞者,對美術作品的直觀認識是極其重要的。
所謂“直觀”,就是人們對美術作品的直接的視覺認識和感受。達?芬奇的作品給人的直觀是“理智”;米開朗琪羅的作品給人的直觀是“雄強”;拉斐爾的作品給人的直觀是“秀雅”。人們對美術作品的直觀認識多是來自于作品的構圖、筆觸、色彩、形象等外在形式,而外在形式的演變往往隱伏著一些規(guī)律和內涵。古埃及人把高山、大漠、長河的神圣賦予皇權至上的金字塔,而金字塔那穩(wěn)定、沉重、簡潔的感覺又對人們的靈魂產生一種威懾作用。古埃及神廟的出現,使人們的那種“靈魂威懾”由外表形態(tài)轉入內部空間?!傲_馬風”教堂中的“穹頂”蘊涵著人們對天國的所有幻想,對天國的向往又促使教堂建筑的外部形態(tài)向上發(fā)展,于是便出現了后來的挺拔向上、直刺蒼穹的哥特式建筑。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在眾多藝術家的不懈努力下,終于再現了往日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的輝煌。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及教會的豪華、享樂,曾使“羅可可”和“巴羅克”藝術風行一時。德拉克羅瓦的浪漫主義美術雄風打破了過去古典主義美術的寧靜,印象派繪畫的出現使人們開始對繪畫本體重新認識……
“明史通論”就是明晰社會、美術的發(fā)展歷史和通曉各個時期的美術理論。明史通論是我們準確把握各代美術作品視覺直觀印象的最好辦法。秦陵兵馬俑被國際友人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fā)現”。數以千計的大型陶俑構成一個完整而威武壯觀的軍陣圖。它給人的這一“氣勢宏大”的直觀印象,正是秦王朝生氣勃勃、不可一世歷史的藝術再現。對唐、宋、元三代的藝術,后人曾做出“唐尚法、宋尚意、元尚趣”的理論總結和評述。唐尚法主要表現在“理法”、“法度”和“技法”三個方面。宋尚意主要表現在“意境”、“理意”和“詩意”上。如果說唐代的繪畫多突出在“外功”上,而宋代繪畫則多突出在“內功”上。元尚趣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意趣”、“情趣”和“墨趣”。以山水畫而論,吳道子及荊、關、董、巨是“尚法”的代表,文同、蘇軾及“南宋四家”是“尚意”的代表,“元四家”是“尚趣”的代表。以上事例說明,明史通論不僅能使人們很快地把握對各代美術的直觀認識,而且還能使人們的直觀把握更加深刻而準確。
古人在對美術的直觀把握上,曾總結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有人從風格上把握不同的直觀,如“黃家富貴,徐熙野逸”;有人從衣紋勾勒上顯示不同的直觀,如“雀爪郭熙,拖技馬遠”。
四、厚積薄發(fā)抒已見
美術鑒賞與美術欣賞的不同之處,在于鑒賞有鑒別和欣賞的意思,欣賞一般不具有鑒別的意思。就是說,“鑒賞”是人們帶著一種科學、審慎的態(tài)度來對美術作品進行觀賞。“欣賞”乃是人們帶有一種肯定、贊譽的態(tài)度來對美術作品進行觀賞。鑒賞與欣賞的區(qū)別在于能否對美術作品抒發(fā)個人見解上。大學生一般已進入成年人階段,世界觀已經形成,有了一定的知識面和思考能力。對美術作品或史論表示一些個人見解則是大學生“美術鑒賞”選修課中不容忽視的一環(huán)。
所謂“抒已見”就是讓學生談個人看法,這種看法必須是自己的真情實感,既能符合歷史實際和言之成理,而又不同于他人的觀點。
中國素質教育要改變那種“被動式”的教育模式,學生從小學知識,往往不是主動獲得,而是被動獲得,久而久之,使學生形成一種思想,即凡是課本上的都是正確的,不可改變。這種思想對抒發(fā)個人見解極為不利。當我們講授美術鑒賞選修課時,要盡力扭轉學生的這種觀念,使他們認識到,書本里的觀點和思想只是編著者個人的見解,當然也有可能缺乏正確性或全面性。美術鑒賞又是一種特殊的意識活動,對同一問題或事物有不同認識也是正常的;只有敢于否定才能敢于肯定。這樣一來,學生的思想就會馬上活躍起來,他們的個人見解也往往由此而產生了。
“個人見解”不是“妄發(fā)議論”,這是讓學生們必須理解的第二個問題。當學生提出某一見解時,老師要反問他:你的認識與別人有什么不同,你為什么要提出這一觀點,你準備用什么樣的事例和論證讓人們同意你的觀點?當然這種反問不是潑冷水,而是為促使學生更深入地閱讀課文,去豐富自己的知識,去查閱資料和進行深入的思考。要使學生懂得,“厚積”是“薄發(fā)”的基礎,只有“厚積薄發(fā)的見解”才是有意義、有價值和有說服力的。
鑒賞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一個對美術有很高鑒賞力的人,除了要具有深厚扎實的美術基礎知識外,還要具有哲學、歷史、文學甚至自然科學的廣泛修養(yǎng)。我們要對某一美術作品做出全面、公正、科學的評價或認識,就得對作者的思想、身世,對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對作品的制作手法及材料,對作品在美術發(fā)展史上的地位等都要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Abstract: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lass adviser work, for various complicated reasons,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relatively late,but the education in this aspec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growing progress of vocational students,an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schools.
關鍵詞: 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美育教育
Key words: vocational class work; aesthetic education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4-0196-02
0引言
美育的目的是通過美育的各項任務完成而實現的,學校美育主要通過教育和課外活動來實施。教學班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基層組織,班主任是學校的基層政治工作干部,班主任在一系列日常事務工作中必須根據高職學生的特點確定美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努力貫徹美育的原則,完成美育的任務。
1認真組織好課外活動,積極開展美育教育,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
從心里上說,人們對某一道理的接受和理解,總是發(fā)自他的內心的愿望和渴望。人們一旦對某事物感興趣,便會毫不遲疑地去盡情的設法理解,而一旦他們理解了,使得內心的需求得到滿足,就會引起幸福的快意。這種動情性,促使他們對獲得的理解深信不疑,并將在心靈里穩(wěn)定的貯存。
人們的這種接受心理,決定了班主任工作在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時,必須體現美育這一特點,即形象生動性,非強制性和潛移默化性。
一般說來,高職院校學生的課外活動還是比較豐富的,既有學校統(tǒng)一開展的活動,又有班上自行組織的活動。比如,體育比賽、文藝演出、外出參觀、旅游、集會等,班主任老師不僅要組織好這些活動,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其中增強美的知識和接受美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例如,在組織體育活動和比賽中,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和掌握生命是健與美、力與美,從而使學生增強對美的形象的感受能力,自覺的鍛煉好身體。在組織文藝活動時,要讓學生學會欣賞藝術美、語言美,從而學會和掌握這些事理。在組織外出游覽時,讓學生學會認識和欣賞自然美等。而活動中這些美的事物,班主任要自覺的引導,必要時要幫助學生學會分析、掌握。
又如,在欣賞運動的美感時,要使學生對美感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可以以一些項目進行仔細分析。例如,觀看籃球比賽要讓學生了解到美國的NBA籃球賽不僅是世界上籃球水平最高的比賽也是最吸引觀眾的體育競技項目之一,這其中美感起了很大作用。NBA的球星們他們身體協(xié)調性好,肌肉發(fā)達,爆發(fā)力強,經常會表演一些諸如空中接力,大力扣籃等一系列讓觀眾很感愉悅的動作。馬拉多納長相也許根本算不上美男子,但他那一雙出神入化的腳,卻征服了世界上所有的球迷,這就是美感的作用。
如果班主任老師能把課外活動同美育教育自覺地聯結在一起,并把它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指導學生,那么,這樣的教育效果會更好一些。
比如,讓學生觀看電影《黃土地》,組織一次影評活動,其中可安排進一些美育的內容。電影《黃土地》的從多寫景畫面是一層又一層貧瘠的黃土高原,那兒沒有生命的跡象,似乎也沒有誘人的風光可賞,但是這些原始的山脈,經過攝影師的取景,構圖,顯示出一種博大、粗獷的美。也是最初的感受,占四分之三的畫面的黃色山脈與線條的形式美的組合。這是最初的感受,而其深邃的象征意義,則讓人感到這一塊古老而又貧瘠、落后的土地,使人產生一種沉悶的情感反映。自然地發(fā)出一種作為這塊土地的兒女的使命感。這樣的分析、總結,會使學生學會觀察、認識和掌握美的事物。增強了審美的感受能力。
2加強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美的認識
審美鑒賞能力是指審美主體對審美對象的美丑分辨能力、性質與類型的識別及其領悟的證價能力、性質與類型的識別及其領悟的證價能力。在高職階段,學生對美的追求是強烈的,但在審美鑒賞能力方面也存在著許多不足,而且其中的個體差異也很大,這時候班主任老師就要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引導學生,加強審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拿組織一次詩歌朗誦會來說,其中重要的一項工作任務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感受和欣賞詩美及凈化作用??鬃訌娬{:“老于道,據于德,依于人,游于藝”(《述而》),整個意思是,目標在道,根據在德,依靠于仁,娛樂觀賞于藝術園圃之中。因為“藝”和“道”相互聯系。既學道,又學藝,于藝術欣賞中,得到美的熏陶,使精神世界更完滿,更符合道的要求??鬃诱f:“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說苑?修文》)而二者的結合,其效力當然就更為顯著了。正因為如此,孔子對詩美的教化作用作了極高的評價,據《論語?陽貨》篇,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們?yōu)槭裁床粚W《詩經》呢?學習《詩經》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近可以事文,遠可以事君:還可以多識與鳥獸草木之名?!彼^“興”,就是“感發(fā)志意”的意思,就是說,“詩”可以興發(fā)人的感情和興起事理:所謂“觀”,就是說,“詩”可以“觀”風俗,明得失,甚至參政事,還可以由“詩”知人,如通過宴酒賦詩,看一個人的文化教養(yǎng)和思想品德:所謂“群”,就是會合,團結的意思,就是說,“詩”可以使人心相印,情相通,使天下豪杰,民族貴族或平民百姓,情感交融,心音相通,團結一致。就在于這樣把個人從離群和孤單中解放出來,就在于這樣使個人和其他的個人融合在一起;所謂“怨”,即“怨刺”或“批評”的意思,尤其是可以“怨刺尚政”,批評統(tǒng)治者上層的不良傾向。這就不僅直接說明了詩歌以及文藝作品的社會作用,而且間接說明了美學的倫理道德價值,即古人所說的“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詩?大序》);甚至“經國之大業(yè)”(曹丕《典論?論文》。“濟文武于將墜,宣風聲于不泯”的偉大作用。
由于高職學生的認識能力所限,他們對美的評價也往往停留在一般感官和感性認識上。比如,因為寵愛聲嘶力竭的所謂通俗歌曲而對嚴肅音樂表現出無知和蔑視;追求所謂的個性解放身著奇裝異服而忽略了服飾文化的社會性:對那些“星”族的狂熱追求而冷淡了那些令人肅然起敬的英雄人物……等等。所有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對于這些成長中的青年學生來說,教育他們認識到真正的美是非常重要的。席勒曾說過“以感覺的被動狀態(tài)到思想和意志的主動狀態(tài)這一轉變過程,只有通過審美自由這個中間狀態(tài)才能實現……總之,若是要把感性的人變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徑是先使他們成為審美的人”。我們不反對青年學生對那些“星族”的贊美,他(她)們的表演及其瀟灑的風度的確有美的一面。但以人的美來講,最根本的美是內在美,即心靈美。模范軍人李潤五同志的臉是黑了些,嘴唇也厚了些,身材也不那么高大,但這更能體現出他那守邊疆,戰(zhàn)風沙,吃大苦,耐大勞,為人民的事業(yè)無私奉獻的山東漢子的形象來。試想,如果身后不是站著近十億的人民,的“美男子”形象能顯得那么高大?那么長遠嗎?由此可見,把握好對美的本質的認識,對青年學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3加強專業(yè)美育教育,增強學生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高職學生的職業(yè)方面是基本確定的,所以美育的任務,還將使他們學會把美學知識應用于所要從事的職業(yè)領域,這事實上也是一種美育實踐。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他們對專業(yè)興趣,另一方面,也為他們學好專業(yè)并服務于社會增強本領。
班主任如果是專業(yè)老師,那么結合專業(yè)特點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就再好不過了,不過仍有那么一些非專業(yè)的班主任,這在客觀上對工作會帶來一定的困難。這些班主任要對所帶學生的專業(yè)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主動配合專業(yè)教師,實習指導老師和師傅共同抓好學生專業(yè)美育能力的培養(yǎng)。
比如在機械、電氣設備的制造過程中,首先要涉及到產品的設計問題?,F代工業(yè)產品的設計,不再僅僅是功能的設計,而且還是一種藝術設計,產品既要滿足消費者物質上的需要,又要在精神上使他們得到滿足。隨著現代文明的發(fā)展,許多機電產品還要起到一定的擺飾作用,即要求產品的造型和色彩能與周圍的環(huán)境達到整體和諧。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必須時時提醒學生們注意到這些方面,以便將來更好地開展職業(yè)工作。
指導學生在感受、鑒賞美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美和美的生活,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長期任務。在這一方面,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人才,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使廣大學生在美的領域里有用武之地。除正面教育外,有條件的班上還可適當訂閱一些美學書刊,也可以請一些有美學專長的人來傳授經驗。更重要的是要發(fā)動好學生去盡力地做好一些涉及到美育的日常工作,比如辦好學習園地、黑板報、標語,布置好教室、宿舍等。事實上,一些在美育方面有專長的學生,也正是在這些經常的活動中鍛煉和發(fā)展起來的。
以上我們就三個方面談到了班主任工作中的美育教育,在這一題材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班主任工作者要把美育當做一項戰(zhàn)略任務來抓,以實際行動為祖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日昌主編.普通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關鍵詞:俄語學習;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1003-2738(2012)04-0307-01
一、可利用的俄語學習網絡資源
1.查找搜索方面。
在外語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所難免,未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們常常需要查找資料?;ヂ摼W產生和普及應用之后,為查閱資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條件,但是隨之一系列的問題也應運而生。怎樣查找所需的資料便是眾多問題之一。作為我們查找資料必不可少的工具,常使用的搜索引擎有:yandex.ru яндекс是大學生們經常使用的搜索工具,這是一個綜合性的網站,不論是單詞解析、語法解釋、文章淺析等等都可以搜索到,畢竟яндекс是最大的俄文門戶網站。而dir.spylog.ru 也是一個不錯的可推薦的網站,各種各樣的網站在該網站中都會分類列出,所以在進行查找的時候非常的方便;google則是眾所周知的強大的搜索引擎,能夠進行各種語言的搜索。
2.新聞報刊方面。
作為俄語學習的專業(yè)學生,我們不僅要學習俄羅斯的日常生活交際用語,同時還要關心俄羅斯以及國際社會的的時事政治,因此,閱讀報刊雜志則是必不可少的。俄羅斯比較有名的報紙有:utro.ru 《莫斯科日報》(“Московская ежедневная газеда”) izvestia.ru《消息報》(“Известия”),比較受人們歡迎的雜志有:nights.russ.ru、magazines.russ.ru。經常閱讀這些報紙雜志對了解俄羅斯的時事政治、提高俄語的閱讀水平都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說不只是想要了解俄羅斯時事新聞,更多的是想要提高俄語的閱讀和聽力的話,不妨嘗試一下中國新聞網站像:人民網、中國網絡電視、新華網的俄文版,在網頁的頂部會提供各個國家的語言選擇項。其實利用這種方法也可以達到練習和提高的目的。
3.郵件等交流方面。
對于外國語言的學習者來說,最好的提高外語溝通交流能力的方法便是與所學外語的本國人進行包括文字上的和口頭上的交流,在國內的學習者們能夠與他們面對面的進行交流的機會可能并不是很多,這個時候網絡就給我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比較常用的俄羅斯郵箱網站是mail.ru 并且這不僅僅是個郵箱網站,同時你還能夠閱讀新聞,進行游戲娛樂,查找關于汽車、體育、商品、視頻等各種信息。對俄語學習者來說這應該是個非常有益的網站。
除了郵箱外mail.ru Агент則是一個可以進行即時聊天的工具,同時可以進行視頻聊天,這就是國內俄語學習者與俄羅斯人面對面的口語交流成為可能。如果說利用郵件的溝通對于俄語學習者的書面交際能力以及語法、句式組織有巨大的幫助,那么利用mail.ru Агент就是有益于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并且這種提高是飛速的,卓有成效的。
另外,還可以推薦給廣大俄語學習者的有second life和Facebook 這都是能夠與外國學生進行交流的工具。
4.文學方面。
俄羅斯的文學應該說稱為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當之無愧的。俄羅斯不論在詩歌方面還是在小說方面,都為世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俄語學習者很多都抱著一種想要閱讀俄文原著,以領略從原文中所流露出的作家的最原始的情感和思想。lib.ru對俄羅斯文學懷有極大憧憬的學習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在Библиатека Максима Мошково還是比較方便的,網站頂端有圖書的分類,便于進行分類查找,此外還可以通過直接輸入圖書名稱進行檢索,極大地滿足了各類讀者的需求。
5.論文方面。
不論是本科還是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外語專業(yè)學生,都要求提交論文,然而小語種的學生在寫論文時常常遇到的一個難題就是去何處查找相關的外文資料。就拿俄語舉例,在知網上能查找到得俄文資料客觀的說是比較有限的,很可能遠遠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因此,與大家分享幾個有幫助的網站。referat.ru是一個能夠查找俄文論文范例的俄文網站,網站提供不同類型的關鍵字檢索,所以說對俄語學習者來說是很方便的。此外,ruscorpora.ru 5ballov.ru這兩個都是不錯的能夠對撰寫俄語論文提供一定幫助的網站。
二、網絡資源的作用
將網絡資源融入到俄語學習中給廣大的俄語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使略微枯燥的語言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對學習者更具吸引力,與此同時也讓從前費時費力的資料查找過程變得簡單快捷,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1.藝術鑒賞方面。
眾所周知,俄羅斯也是藝術家的殿堂,不論是繪畫還是音樂,俄羅斯都人才輩出。就拿俄羅斯的繪畫藝術來說,俄羅斯巡回展覽派的不少畫家都舉世聞名:蘇里科夫、列賓、列維坦、希施金、謝洛夫等等。在俄語學習的過程中免不了要接觸俄羅斯藝術,那么對這些知名畫家的畫作鑒賞則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現實生活中想要找全這些畫作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網絡為此提供了便利。打開任何一個搜索引擎,輸入所需的畫家和作品名稱,便可以找到作品圖片和畫家介紹。這為俄語學習者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交際能力方面。
通常對國內的俄語學習者來說,找到俄羅斯人并經常同他們進行交流不是很方便,然而口語交際能力卻又是絕大多數俄語學習者的軟肋。這時候,網絡便能夠輕而易舉的幫助我們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同外國學生進行音頻和視頻對話,這樣即使足不出戶,不用跨出國界也可以得到口語鍛煉的機會,快速的提高說話的能力。
3.俄羅斯國情方面。
了解俄羅斯地理、歷史、人口、民族等方面的狀況是對一個俄語學習者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過去,我們對這些內容的了解都只限于書上用文字進行的抽象的描寫,而在網絡走進我們的學習之后,在網上可以查找到有關的圖片、視頻資料。相對于文字來說,圖像更為直觀,更具有表現力,能夠更清楚的俄語學習者進行理解和記憶。
綜上,能清晰地看出網絡給俄語學習開辟了一塊新的天地,讓所有的俄語學習者受益良多,它在俄語學習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參考文獻:
[1]在俄語學習中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朱磊,2011年第一期(下半月)軟件導刊•教育技術。
論文摘要: 文章分析了中專舞蹈教育中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重要性。就其現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益探索,并提出人文素質教育與舞蹈專業(yè)教育是相輔相成的。
所謂“人文”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1]“人文”與“天文”相對。人文是指區(qū)別于自然現象及其規(guī)律的人與社會的事物,人文精神說到底就是以人為本的精神。對人自身完善的關注和追求,尊重人的理想和信念,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價值理想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為終極目標。
人文主義教育重視身心和人格的和諧發(fā)展,強調應該使學生的各個方面都得到和諧發(fā)展;注意美育,以發(fā)展受教育者的審美能力;注意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才能;還要注意德育,以使學生具備應有的道德品質素養(yǎng)。
1 中專舞蹈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文化部在1988年1月公布的《藝術院校的建設與改革方案》指出:“藝術教育建設與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發(fā)展我國社會主義的文藝事業(yè)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德才兼?zhèn)涞膶iT人才。”舞蹈藝術作為人類特有的并為人所存在的精神現象,以借助動態(tài)形象為手段,表達人文情感為目的。自古就有“言之不足,象能顯之”以及“歌以詠言,舞以盡意”等說法,都把舞蹈作為達情的最高層次,因為舞蹈語言與人類情感模式具有同構性質,用舞蹈來展現人類的情感生活,可以獲得最為理想的效果。[2]回顧歷史,就不難看出舞蹈的發(fā)展已不僅是形式上的轉變更是文化上的傳承。這就必然要求它的參與者具備人文情懷的表達以及傳承這種人文精神的能力。
我國的中專舞蹈教育正是培養(yǎng)專業(yè)舞蹈藝術人才的根基,在注重專業(yè)訓練的同時,更應加強學生人文知識的熏陶。舞蹈是一門表演性較強的藝術,不同于體育,或是雜技。它同時具有“人體文化”和“情感符號”的共性。只有內在情感與外在肢體統(tǒng)一了,才能真正發(fā)揮其感染人、鼓舞人、啟發(fā)人和教育人的作用。我國舞蹈教育的目的,就是從這一點出發(fā)提高受教育者的藝術鑒賞力和參與力。如今在鑒賞舞蹈作品時,人們更加關注的是舞者精湛的技術技巧下所詮釋的人文內涵。例如舞蹈《孔乙己》該舞蹈的表演者是一名舞蹈學院附中的學生,他能夠在短短幾分鐘的表演中找準特定風格化語言與特定人物性格的契合點,將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與舞蹈藝術完美的結合起來。并將編導的意向恰如其分地傳遞于肢體傳達給觀眾,對于一個舞蹈參與者來說僅僅能夠用身體機械地去表述舞蹈動作,而不注重平時對人文知識的捕捉、積累是永遠展現不出作品內在的精髓。在素質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我們的中專舞蹈教育作為專業(yè)舞蹈教育的基礎陣地,擔負著為國家輸送優(yōu)秀藝術苗子的重任。在培養(yǎng)目標上應特別強調人文素質和藝術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2 我國中專舞蹈教育的現狀
2.1 人才培養(yǎng)與市場需求不適應。長期以來,中專舞蹈教育作為舞蹈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存在滯后性。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我國的中專舞蹈教育從為演出團體培養(yǎng)演員的單一目標擴大到為高校輸送合格生源,從以往的滿足文化系統(tǒng)內部對人才的需要,調整為整個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要。目前,在我國的舞蹈專門人才中,除了演員還包括編導、教師、史論研究、科學研究、藝術管理等人員。[3]然而,就目前的中專舞蹈教育而言,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然沿著技術教育的道路發(fā)展,重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與技術技巧的訓練,忽視了文化內涵的培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我們的舞蹈中專學生給外人的印象總是思想品德差,文化修養(yǎng)少,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這種現狀的產生規(guī)結為:首先,從生源來看,不少學生是因為文化成績差才選擇讀藝校。其次,舞蹈界(也包括文藝團體)一貫以專業(yè)能力來衡量一個舞蹈人才。第三,整個社會的態(tài)度趨于同情,從每年的高等學校招生來看,藝術類分數線往往低于文科或理工科類,而舞蹈專業(yè)的錄取分數線又是藝術類中最低的。
2.2 生理發(fā)展與心理發(fā)展不平衡。我們的舞蹈學生總是有重才不重德的傾向,重情不重理的特點和重體不重腦的問題,從而形成身心發(fā)展的不平衡。這種現狀的產生規(guī)結為:首先,藝校學生自身的特點。藝術類學生往往與普通中學學生不同,他們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尤其是形象思維能力)喜歡引起他人注意,比較講究個性,隨意性強。再加上由于專業(yè)訓練的要求,往往入校年齡較小,一般在11、12歲左右。童年期的心理特點尚未消失,逐步進入青春期,學生生理發(fā)育較快,心理發(fā)展也是矛盾重重,各項品質觀念尚未定型,是教育的困難時期。其次,從課程設置的特點來看。專業(yè)課程與文化課程的交織,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轉變,使學生從接受程度上有了心理選擇,更容易被動態(tài)事物所吸引,無興趣聽文化課程,對科學技術以及政治理論知識厭倦,排斥。從而使得我們的學生總給人一種散漫,肆無忌憚的印象。第三,藝校的整體學習氛圍,只顧強化身體能力訓練,對學生綜合能力開發(fā)較少。
3 中專舞蹈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的辨證統(tǒng)一
3.1 由單一的學科知識技能教學到人文知識和學科知識雙重教學。在中專舞蹈教育中,必須保證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質兩方面協(xié)調發(fā)展。藝術的各種社會功能只有在審美價值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而正確的審美價值取向,必須建立在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之上。[4]那么,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如何將專業(yè)技能與文化知識相互滲透的進行教學。例如,在英語課堂中插入舞蹈專業(yè)英語術語,并在每節(jié)課中抽出5至10分鐘進行現場情景模擬,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充分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非常適合活潑好動、表現欲強的舞蹈專業(yè)學生。
還有如果在語文課堂里老師在教授《孔乙己》這篇課文時給學生們放一遍這個舞蹈,那孔乙己這個人物,《孔乙己》這篇文章會不會更容易被學生們接受,更能增加學生的興趣呢?再如我們在上民間舞課時,教師在講授藏族舞蹈的基本風格,松垮、弓腰、上身微向前傾。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風格,就可以通過歷史和地理方面的知識去分析,也可以布置成作業(yè)讓學生主動去查找有關資料。從而不但能將專業(yè)和文化相互滲透,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2 由教師的灌輸式教學到教師用人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人文知識精髓。教師在言傳身授過程中引導正確審美和人生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為主體。教師在傳遞知識之外其言行舉止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中專學生年齡較小,思想較為單純,易受教師行為語言上的感染。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重視和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尊重學生人格、思想、情感等。要善于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現自我的機會。正處于青春期的舞蹈中專學生,思想變化大,學習生活中會有很多困惑和迷茫,作為教師,要善于建立和學生之間的信任感,和他們成為良師益友,既要嚴格要求,又要寬容和鼓勵他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3 由學校單一強調專業(yè)為本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和人文情懷的陶冶。承載人文精神的不僅局限于課堂,還應重視建設校園文化生活。開展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書法比賽等;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去敬老院、孤兒院的慰問演出;邀請校內外舞蹈家舉辦專題講座,有計劃的開展舞蹈鑒賞活動,豐富人文知識,提高鑒賞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藝術、關注成功,并為自己的未來做好心理及思想準備。
4 結語
時代在進步,經濟在發(fā)展,科技在創(chuàng)新,社會對舞蹈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漸轉變。我們可以暫且將中專舞蹈教育定位于通向高等舞蹈教育橋梁的位置,舞蹈是一技之長,若是沒有人文上的理解和關懷,僅僅是一位的學習動作,這樣會使中專舞蹈教育走向一個極端。所以加強人文關懷,將舞蹈真正的變成一門學問,中專教育在其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專教育必須達到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來帶動學生對舞蹈意識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的良性循環(huán)。中專舞蹈教育只有把人文精神注入學生的素質發(fā)展,才能為社會培養(yǎng)21世紀所需要的有用的舞蹈人才!
參考文獻
1 現代漢語辭海委員會.現代漢語辭海[z].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
2 袁禾.中國舞蹈意象概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
關鍵詞:高校; 立德樹人 ;藝術教育
黨的十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在實現這一根本任務中,高校承擔著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職責,藝術教育在其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德樹人的基本內涵
立德樹人,即樹立德業(yè),培養(yǎng)人才之意。“立德”,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與叔孫豹的一段對話,問:“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答曰:“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本褪钦f,人生最高的境界首先是樹立高尚的道德;其次是為國為民建立功勛;再次是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此三者即使經歷再長的時間也不會被廢棄,能經久傳唱,永不磨滅?!皹淙恕笨梢姟豆茏?權修》的記載:“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币饧醋鲆荒甑拇蛩悖瑳]有比得上種植莊稼的;做十年的打算,沒有比得上栽種樹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沒有比得上培養(yǎng)人才的。
立德樹人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教育理念的一貫追求。當今,面臨世界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多元文化交相融合、相互沖突以及我國人才培養(yǎng)結構中的缺失等問題。高校教育要圍繞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培養(yǎng)鑄就具有高尚道德品質和杰出才能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立德樹人更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高校藝術教育的概念
高校藝術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集知識性、感受性、觀念性和創(chuàng)造性于一體的綜合素質教育。藝術教育與我國教育方針“德智體美”中的“美育”,緊密相關且又有不同之處。美育,是一種按照美的標準培養(yǎng)人的形象化情感教育。通過培養(yǎng)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yǎng)。美育的涵義包含藝術教育并以藝術教育為主要內容和實現途徑。在高校的實踐過程中,藝術是實現美育的主要資源,藝術教育是主要的教育形式。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主要通過教師對藝術知識的講授,運用音樂、舞蹈、繪畫、攝影、書法、雕塑、文學、戲劇、電影等形式,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通過對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評價和欣賞,提高大學生的藝術鑒賞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建立起美的終極信仰和崇高的審美理想,造就具有豐富個性、完美人格、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
高校藝術教育與立德樹人的關系
1.藝術教育對于立德樹人有著獨特的意義和密切關聯
在藝術教育過程中,通過對大學生進行藝術的培養(yǎng)和熏陶,使學生掌握人類藝術審美的經驗,感受藝術美的感染力并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審美素質,達到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大學生高尚的藝術情操、得體的儀態(tài)舉止和真誠的學術風范,加之文明、高雅、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對促進立德樹人這一高等教育目標的早日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可以這樣認為,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內在要求和最終目的,為高校藝術教育的發(fā)展指明了方向;藝術教育則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和途徑。
2.藝術教育與“德智體美”相互融合、相輔相成
“立德樹人”的歷程,體現在對包括美育在內的“德智體美”四育的實施之中?!八挠敝械拿烙?,相對其他三個方面來講,既有其鮮明的特性,又有著密切的聯系。而藝術教育則是美育的核心內容,對“四育”的實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藝術教育與德育并行不悖,相互促進。我國古代禮樂理論專著《禮記?樂記》記載:“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惫糯@類從美的角度反映社會文化道德的樂教,也就是綜合性的藝術教育?,F代教育中,藝術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能夠促進德育的發(fā)展,而德育同樣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藝術教育的健康形成。藝術教育的進程也是道德教育的完善過程。
藝術教育對智育有著啟迪作用。藝術教育對于充分開發(fā)人的右腦功能,發(fā)揮大學生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有著很大的啟迪作用。這方面,一些非藝術專業(yè)但藝術造詣頗高的科學家的經歷,很能說明問題。例如:愛因斯坦幾乎每天都要演奏小提琴;李四光學習過小提琴演奏,還創(chuàng)作有《行路難》的小提琴曲;錢學森選修過詩文、音樂、倫理等課目,學習過水彩畫,大學期間他還能演奏鋼琴、小提琴、管樂等。與藝術的結緣,為他們日后成為兼具人文精神與藝術涵養(yǎng)的偉大科學巨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對北京市各高校的調查中,有86%和84%的大學生認為,藝術教育有助于開發(fā)智力(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等)和大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1]另一調查也顯示,“接受公共藝術教育的大學生的獨立性、自信心、敢為性以及意志力,都優(yōu)于未接受公共藝術教育的學生”。[2]
藝術教育使體育在與藝術的交融發(fā)展中更顯魅力。體育與藝術同源于人類的社會勞動實踐。體育借助藝術來豐富和發(fā)展;藝術在不斷滲入體育的同時,給體育運動帶來顯性的吸引力,使體育更具審美價值。特別是現代高校的體育活動,已超出單純鍛煉身體、增強健康的意義。體育與藝術在發(fā)展中互相促進、相互滲透,成為反映各高校大學生精神風貌和文明水準的重要標志,體現了體育與藝術教育所具備的“體”“美”特質。
藝術教育是高校實現美育的核心。如前所述,藝術教育通過對大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和藝術鑒賞力的培養(yǎng),造就具有豐富個性、完美人格、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是我國高校實現美育教育的主要資源和形式。
高校立德樹人中的藝術教育實踐
1.藝術教育課程是高校實現藝術教育目標的基本依據和重要載體
落實藝術教育課程建設,是提高高校藝術教育水平、推動藝術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目前,全國高校大多都設立了音樂、美術、舞蹈、影視等藝術類課程,初步建立了高校藝術教育課程的體系。高校藝術課程的形式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礎知識類別的,如“音樂基礎”“美術概論”“大學美育”等。二是鑒賞類的,如“音樂欣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等。還有的高校在這方面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如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開設了“歐洲音樂賞析”“經典昆曲賞析”“交響樂名曲賞析”“中國音樂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西方古典音樂文化”等課程。三是實踐類課程,是學生在課堂內直接參與某類藝術技能的學習與訓練,經歷感受、創(chuàng)造藝術美的實踐過程,如合唱、西洋和民族管弦樂合奏、舞蹈、素描、攝影、戲曲表演等。目前,藝術教育課程開設最多的高校是清華大學,達76門之多,覆蓋了音樂、美術(視覺藝術)、舞蹈和戲劇等,豐富了學生的藝術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接受藝術教育的更大選擇空間。[3]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是近幾年合并組建的理工科類全日制普通高校。學校藝術教育是在不斷借鑒外校成功經驗和結合本校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摸索前行的。學校設立了藝術教育中心,組建了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藝術教育教師隊伍。自2006年合校以來,學校在完善教學課程體系的同時,開設了“美學”“現代音樂賞析”“美術作品賞析”“中國文化遺產與文化傳播”“音樂修養(yǎng)”等10余門公共藝術類課程。近年來,還在此基礎上,開設了多門藝術實踐類課程,如“器樂藝術欣賞與實踐”“合唱藝術欣賞與實踐”“舞蹈藝術欣賞與實踐”等,把藝術實踐引入課堂教學。在對本校2009級~2012級的1,300名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中,選修這類課程的學生達98%。
藝術教育課程及實踐對于理工科類學生還有著特別的現實意義。高校最有可能開齊開足藝術教育課程,特別是加大藝術實踐的環(huán)節(jié),使理工類學科的學生有大量的機會接觸高雅藝術并進行各類藝術實踐活動。藝術與科學的交替思維使人更富于靈感,更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三位學生創(chuàng)作的中國畫仿真繪圖“水墨丹青”(Ink Painter)手機軟件,在2010年北京市大學生計算機應用大賽中獲得了一等獎。賽后,學生們又把這款軟件進行完善并成功在蘋果商城運營。[4]近幾年,該校學生在全國和北京市科技競賽中獲獎達1,000余人次。
2.大學生藝術團活動為高校美育的深入開展集聚了力量
教育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中要求“每三年舉辦一次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迄今已舉辦了四屆。展演活動主要有聲樂、舞蹈、器樂、戲劇和藝術作品展覽以及藝術教育論文等項目。高校大學生藝術團素質水平和隊伍建設狀況,是衡量學校校園文化環(huán)境及藝術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各高校都十分重視大學生藝術團的建設和持續(xù)發(fā)展。毋庸置疑,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學生藝術團是目前國內高校規(guī)模最大、綜合藝術水平最高的學生藝術團,擁有合唱團、舞蹈團、軍樂團、民樂團、交響樂團等多支分團,藝術團每年在校內外進行多場演出,還多次赴國外進行交流演出,向全國、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青春風采,更體現著中國高校擔當中國傳統(tǒng)藝術和先進文化傳承的重任及取得的成果。
大學生藝術團在提升校園文化質量、營造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發(fā)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高校中最受學生歡迎的藝術教育形式之一。據北京市的一項調查顯示,70%以上的學校都建立了學生藝術團。參與人數最多的學生藝術團體是高校合唱團,平均人數達81人;其次為舞蹈團、話劇團及民族和西洋管樂團等,人數都在30人~50人。[5]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有三十多個學生藝術類社團,如合唱團、舞蹈團、話劇團、管樂團、相聲社、書畫社、街舞社、攝影協(xié)會等,藝術類社團拓展了學校的藝術教育實踐活動。調查顯示,學生參加學校藝術社團的約占67.5%。在北京市第三、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學校合唱團的大合唱《山南道河》《雪花》《沂蒙山歌》《Lux Aurumque》(中譯《金色的光》),小合唱《塞維利亞理發(fā)師序曲》《La Cucaracha》(中譯《蟑螂》)分獲聲樂組大、小合唱一等獎;管樂團《耶利哥》《阿爾卑斯山傳奇》《友誼圓舞曲》《龍之山》獲管樂合奏一等獎等。在參賽的幾十所高校中脫穎而出,突出展現了新組建高校的藝術教育成果,也為學校美育的深入開展集聚了力量。
3.高校校園文化藝術活動體現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特質
高校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則體現在高校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的各個方面,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結合學校特點舉辦的學生節(jié)、藝術節(jié)、電影節(jié)、重大節(jié)慶日紀念活動等。多數高校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已形成了自己的活動特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目前形成了具有本校藝術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動與院系班級相互補充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模式。一是常年舉辦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特色的、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品牌項目。例如:連續(xù)多屆的由學校相關部門牽頭、各學院(系)參與的“紅五月藝術節(jié)”“一二?九新星杯科技節(jié)”“新生合唱節(jié)”“社團文化節(jié)”“校園十佳歌手”等。二是在學校藝術團的基礎上,倡導學生因地制宜建立有學生基礎的其他藝術類社團,擴展校園文化活動的廣度。例如:在2013年學校建校五周年校慶活動中,街舞社學生表演的歌舞劇《相親相愛》受到了師生的好評。三是鼓勵學校藝術團的骨干成員,在各自院系班級參與組織、輔導各類文化藝術活動,提高學生藝術教育實踐的參與率。
需要強調的是,校園文化藝術活動與學校的藝術教育一樣,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顒又校盟囆g團學生的藝術才能優(yōu)勢,在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加上教師的指導, 促進全體學生藝術水平的提高,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才能、參與藝術實踐的機會,體現了高校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特質。
總之,開齊開足藝術教育課程、搞好大學生藝術團的建設和持續(xù)發(fā)展、開展人人參與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等,是高校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準備和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
[1]韓學周.北京高校美育-藝術教育現狀研究[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67.
[2]林琳.公共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創(chuàng)新人格的調查研究[J] .中國輕工教育,2011,(1):75-77.
[3]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共青團清華大學委員會. 2008年藝術教育工作情況匯報 [EB/OL].http:///yishu/yishuxsst/bjdxsyst.
[4]王亞飛,楊曙輝,李學華. 計算機應用大賽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探索 [J] .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2 ,(6) :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