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優(yōu)秀語文課講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家好!我叫張家源,我很感謝學校給我提供這次機會,我的性格活潑、開朗、樂觀向上、幽默,很容易和別人搞好關系。我小學時雖然沒當過什么大官,管理人的任務對我來說懂的也更是一無所知,不過人總是有第一次,我想借此機會鍛煉一下我自己,我也希望各位親愛的同學投我一票吧!
如果我被選上了,我肯定會抱著無限的熱情和精力去處理每一件事,我會化解同學之間的矛盾,讓全班同學團結起來,一起踏向充滿光輝的明天。
如果我被選上了,我會進一步完善自己,減少自己的缺點,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各方面的素質,讓自己更有責任心,虛心向別人學習,接受別人的意見。否則,有何臉面管理他人。
如果我被選上了,我不會對大家太嚴格,可會對自己非常嚴格。對待自己,做到學習有條理,“日日清,周周結”,樂于助人,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這樣才會使我更有權威。
大家投我一票吧,如果我光榮入選,也請大家監(jiān)督我,找出我的不足。謝謝大家!
兒子今年上初中了,今天整理兒子的書包,發(fā)現(xiàn)他開學初競選課代表的演講稿。在剛開學的那二天他和我說他們班所有的班委、課代表都是自由競選的,因為他喜歡歷史,所以他想競選歷史課代表,我說可以呀,隨便你自己,后來我就沒再關注,只知道他當選歷史課代表了。今天看了他的演講稿,發(fā)現(xiàn)比他老媽的文采要好多了,呵呵。
希望兒子在新的起點能夠不斷完善自己,做一個有擔當?shù)男∧凶訚h。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下午好,今天我將要競選數(shù)學課代表。
關鍵詞:語文課堂;三分鐘演講;口語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3-0187-02
單靠幾本教科書,幾篇優(yōu)秀選文,幾個問題的設計,幾道練習的作答很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們是從“課堂三分鐘演講”著手,探索提升有效途徑。語文課堂“三分鐘演講”是一種比較主觀性的教學活動,如何順利、有序、高效地開展并非朝夕可就之功,教師要宏觀統(tǒng)籌,根據(jù)學生成長特點和教學進度,整體規(guī)劃,由淺入難,由簡到繁,分階段制訂計劃,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漸進式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對學生進行首輪的適應性“三分鐘演講”訓練
1.教師要提前兩星期布置“三分鐘演講”的任務,并明確演講順序按學號從中間往兩頭進行。
這樣安排便于學生及早準備演講內容并能掌握自己的出場時間,同時避免了乏味單調。學號的排列大多是先女生后男生,順序從中間開始往兩頭,恰能使男女生錯開。同時,好中差也基本分散。即使偶有幾個水平較差的學生連續(xù)演講,用一位學生的話來說也算是一種調節(jié),讓同學們看到了不足,為下一輪精彩的演講鋪墊蓄勢。
2.嚴格控制演講時間。既然是“三分鐘演講”,那么時間就是三分鐘,就要對學生的演講時間作嚴格的控制,時間一到,就得停止演講,而時間沒到,就得站在臺上直到三分鐘結束。這樣做的理由是擔心用時過多則會影響正常的教學進度,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認真準備講稿,構思演講思路,不然就有可能出現(xiàn)敷衍了事的情況。
二、在適應性“三分鐘演講”的基礎上推進第二輪的互評式“三分鐘演講”
推進第二輪的互評式“三分鐘演講”,教師可以在首輪適應性的“三分鐘演講”基礎上增加以下操作方法:
1.向學校圖書館借閱有關演講技巧的書籍和雜志,把它放在班級的公共書柜里,供學生閱讀和提升。
2.學生上臺可帶稿,但不可讀稿,學生演講后把演講稿張貼在教室指定的位置,供其他學生交流,讓該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也促使下面的學生認真準備講稿。同時,讓課代表每天及時統(tǒng)計并張貼各小組對當天演講學生的項目評分,讓學生了解哪些項目是高分,哪些項目是低分,與前面的學生有沒有差距,從而了解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
3.教師全程拍攝演講視頻,然后作為臨時文件放置在班級群空間,讓演講的學生下載觀看,了解自己演講過程中的語音和動作,同時也讓其他同學下載觀看,指出演講者需要改進的方面。
三、提升演講質量
教師要趁熱打鐵,在互評式“三分鐘演講”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三分鐘演講”層次,進行第三輪的展示性“演講”,教師可以作以下嘗試,而且筆者也作了嘗試:
1.自由式“三分鐘演講”。教師首先要改變演講順序,按學習小組輪流并由組長負責點將。每組每天指定一位組員演講,一天兩組,依次輪換,學習小組組長要組織討論演講內容,督審演講質量,商定具體演講人選,每人機會均等,可分工協(xié)作,也可獨立完成;其次要取消演講時間的強制性,延長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以免沖擊課堂教學,這樣便于學生掌握自己的出場時間,擁有更多的主動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后取消學生的項目評分措施,由視頻拍攝取而代之,學生每周末都可以到學校下載空間下載視頻文件,同時教師擇優(yōu)選取學生的演講作品,以供同學們欣賞評價,以示鼓勵。
2.主題式“三分鐘演講”比賽。教師事先布置演講題目,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小組推薦兩位選手,也可向別的小組租借選手參加比賽,然后每組推薦一名非選手評委,組成評委團,按比賽規(guī)則,評選出若干名優(yōu)秀選手,演講過程全程攝像,將優(yōu)秀選手的演講視頻上傳至優(yōu)酷網,以資鼓勵。
3.開設“5+1”講壇。所謂“5+1”就是5人學習小組共同確定一個主題,共同搜尋資料,然后推薦1位組員上臺演講,演講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也可攜帶相關資料,演講時間為40分鐘,講壇過程全程攝像,演講順序按小組抽簽決定,每周由輪到的小組開設講壇。實驗證明,由于前期演講能力的鍛煉,“5+1”講壇可以非常好地展現(xiàn)學生個性化的演講能力,例如筆者一學生的《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請點擊)講壇式演講就是很好的例證。在本輪的提升實施階段,主要在原有的適應性、互評式“三分鐘演講”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演講技巧和閱讀視野。活動的評價主要以老師的評價和視頻展示為關鍵,通過鼓勵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內驅力,使學生能夠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以提升語文整體素養(yǎng)為目的的演講活動中來。
綜上,遞進式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可以歸納出這樣一個遞進式步驟:適應性“三分鐘演講”互評式“三分鐘演講”展示式“演講”。筆者也對實驗學生進行了縱向分析,分析顯示,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了顯著進步。當然,“三分鐘演講”必須以規(guī)范為基礎,而且需要構建合理的評價機制。這樣才能扎實有效地從語文課堂“三分鐘演講”開始,遞進式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哲東.每天一堂演講口才課[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0.
關鍵字: 中職語文課堂 教學內容 教學形式 生活化
語文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我們與人交往的一種重要工具。無論我們做什么,都離不開語文。所以,學好語文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語文教學現(xiàn)狀并不樂觀,尤其是在中職學校里情況更為嚴重,很多學生認為自己就是來學技術的,根本沒必要學語文,漢語天天說,還用學嗎?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教師教起來也是索然無味。因此,培養(yǎng)中職生的學習語文的興趣,讓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這是當前中職語文教師教學的首要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歷年來的實踐,我認為要改變這個現(xiàn)狀,就必須想方設法讓中職語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把“課堂語文”生活化,讓中職語文課融入生活。
一、讓教學內容“活”在生活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社會和學校要實行教學合一?!焙唵蔚刂v,就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努力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帶著生活體驗走進語文課堂,這樣學生才會與其產生共鳴,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樂于學。
(一)口語教學生活化
擁有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更是中職生發(fā)展的需要。當代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說:“應當教學生在口頭和書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實際,切合日常應用的語言能力。”的確如此,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內容過于注重學生的語法技能,而忽略了它的社會應用功能,這就使得我們的教學與生活嚴重脫節(jié),所以才會出現(xiàn)很多學生上學上得不會“說話”的情況。語文教學中的口語教學更應該和生活緊密相連。
口語教學絕不可以脫離社會,否則就成了死讀書。我們應該根據(jù)中職學生的現(xiàn)狀和特點,加強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社會生活對語文教學的需要和幫助,在教學中要結合社會生活來講相關的語言知識。
考慮到中職的學生在畢業(yè)后,都要面臨現(xiàn)場招聘這一環(huán)節(jié),而歷年來很多學生正是因為口語表達能力差而無法展示自己的實際水平,導致求職失敗,所以我在語文教學中加強了這一方面的訓練。
1.課前三分鐘演講
每次上課前,我都會安排2―3名學生到講臺上演講,時間3分鐘。演講內容自定,可以講故事、講笑話,也可以談一談自己一天的心情或者收獲。開始時,學生們上臺后還表現(xiàn)得羞怯、緊張,常出現(xiàn)聲音發(fā)抖、結巴、忘詞等情況,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變得體態(tài)大方、聲音洪亮、表述清晰了。在課堂口語訓練中,要努力營造一個輕松快樂的授課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這樣學習目的明確,因為緊緊地和學生將來的工作聯(lián)系,學生的積極性就很容易被調動起來。
2.模擬情景
大部分中職生畢業(yè)后面對的都是服務性較強的行業(yè),所以就要求他們必須具備較高的口語水平。學生有了學習動機與學習的主動性,我就在課堂上模擬各種場景,如餐廳就餐、酒店住宿、招聘現(xiàn)場、旅行導游等,讓學生在課堂上扮演各種角色,應對各種類型的消費者。這樣,口語教學就緊緊地和生活聯(lián)系在了一起,學生們興趣盎然,有效地提高了口語水平。
此外,我們還可以運用辯論會、課本劇等形式來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這些方法的基礎就是緊密聯(lián)系生活,讓口語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
(二)寫作教學生活化
人情練達是文章,培養(yǎng)寫作能力,尤其是中職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讓教學走進生活。寫作必須以生活為依托,只有通過對生活進行細心觀察,認真感悟,才有可能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帶領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的見聞感受通過作文、日記、隨筆、博客等形式表達出來。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僅是要他們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更重要的是要把這種能力應用在生活中。所以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寫競選演講稿、廣播稿、主題班會詞等,也可以為某種產品策劃廣告詞、宣傳語等,這些都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也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讓教學形式“活”在生活
(一)把生活引入課堂教學
中職語文課本的很多課文直接來自生活,所以我們可以用學生喜愛的形式把課堂和生活銜接起來,這樣教學形式的生活化就可以生動、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
如有的課文內容其實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只不過因學生熟視無睹,所以才了解不多。我們在教學中就可以指導學生去留心觀察這些事物,讓他們重新認識生活,這樣他們就可以很快地把握課文內容,并且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同時還能提高理解能力。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們也要精心設計,讓導入內容和方式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講授《密西西比河風光》一課時,我首先講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哺育了我們偉大的華夏民族,黃河有著一種“崇高的美”,然后展示了密西西比河風光的圖片,講了密西西比河的概況,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體會密西西比河的美,并讓他們思考密西西比河的美與黃河的美有什么區(qū)別。這樣的導入就是從學生的生活入手,拉近了學生與課本的距離。
同樣的道理,課堂提問、課堂作業(yè)也一樣要引入現(xiàn)實生活的因素,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二)課外活動學語文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強的學科,所以學語文的終極目標就是應用。那么我們也可以在應用中提高我們的語文能力。語文教學一定要做好課堂的外延,讓學生在生活中把所學的知識、方法加以靈活運用,從而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關鍵詞]大學語文新時代教材教法品德教育
[作者簡介]王琦(1981- ),女,遼寧錦州人,石家莊城市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語文教育;陳瑞燕(1981- ),女,河北邢臺人,石家莊城市職業(yè)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美術教育。(河北石家莊050090)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4)17-0120-02
互聯(lián)網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當今時代成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在通過網絡等渠道獲得了大量信息的同時,易受到不良思潮和信息的影響。作為大學語文課教學,既要緊跟時代步伐、反映時代精神,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優(yōu)秀的文章和思想傳遞給學生,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啟迪心靈和智慧。
一、教材內容要貼近現(xiàn)實,與時俱進
當今大學生思想活躍,對人生和社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大學語文需根據(jù)學生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重新設計。大學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是在承接中學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對作品的閱讀、理解、分析、欣賞、領悟,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文化修養(yǎng),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展視野、增強綜合素質、提升精神境界、促進全面發(fā)展。在教學內容和教材的選擇上,首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貼近學生生活和思想的作品。
1.經典的文學作品是永不過時的選擇。古今中外的經典文學作品無論是從知識含量還是審美上來說,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健全其人格都有促進作用。在講解經典的文學作品時,除講解其本身蘊含的精髓外,還要結合現(xiàn)代思想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如此才能讓學生更了解經典文學,并從中收獲新的感悟。在選擇經典性作品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需求,除我國古代優(yōu)秀文學作品外,還要增加當代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的分量,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
2.多選取當代的文學作品。當代的文學作品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學生可以從這些作品中了解社會、人生和人性。在講解這些作品時,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情操,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選取一些具有實用功能的文章。如演講稿、影評等作品。大學語文的教育除了要從情感和思想上對學生進行教育,還要使其掌握一定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其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豐富多彩
大學語文課以理論講授為主,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不能在短期之內見成效。因此,作為大學語文教師要摒棄死板僵化、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努力探索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1.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大學語文課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而不是單純的知識講授;大學的功能不僅在于培訓職業(yè)人,更在于培育人,使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教師在講授課文的時候,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和理解,不能照本宣科,做知識的搬運工。如在講授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時,可結合自己第一次出門的經歷,讓學生談談自己第一次離家時的心情。這樣,可以很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將真情實感融入講授中,才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和共鳴,并有所收獲。
2.導入情境,結合問題。情境導入需要老師創(chuàng)設實物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談話情境、表演情境等,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積極地感受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產生興趣動機,并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自我探索、合作交流、共同研究相結合,尋求解決問題方法。如在講授《大學之道》時,對其中“三綱領八條目”的理解,可結合當今我國高等學校招生情況及大學通識教育中對高等學校職能的定位等,引發(fā)學生對探知問題的興趣,并根據(jù)學生的理解程度提出若干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討和自主學習。
3.結合專業(yè),結合實際。大學語文課作為一門公共課,在不同的專業(yè)采用不同的講授方法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外語系上課時可多加入外國文學作品;在給法律系上課時可從人格人性的角度入手講解作品。不同的專業(yè)有其不同的特點,需要學生具備不同的能力和素質。大學語文要滿足這些方面的需求,才能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
另外,大學語文課也要傳授給學生一些實際的技能,專門設置一些實踐單元,如寫對聯(lián)、公益廣告詞、求職信等。針對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點,結合專業(yè)性的同時顯現(xiàn)出生活化、人性化、信息化的特點。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也是個體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
4.交流思想,積極引導。當下學生思維活躍,對事物有獨到見解。教師應采用形式多樣的課堂交流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敢于發(fā)表意見,為學生的個性和獨到見解提供展現(xiàn)機會。教師多使用啟迪式、小組討論式與自主學習式等方式,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讓從學生被動接受轉變到主動學習中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文化觀念;教師更多是“引路人”的角色,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如學習蘇軾的《定風波》中的“莫聽穿林打葉聲”時,教師提出問題:雨點打在葉子上發(fā)出的聲響是客觀存在的,為何說“莫聽”?這種質疑的啟發(fā)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打破思維習慣,提高思想素質,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精神,建立靈活的思維方式。
5.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知識經濟時代,使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已經成了一個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隨著教學課件制作方法不斷更新,內容豐富、制作精良的課件將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善于將課件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發(fā)揮課件的最大效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為了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思考,通過形象生動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方案應遵循與教學內容契合、直觀形象、新穎獨特等原則。
三、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
大學語文教育不應僅僅停留在書本層面,而應面對現(xiàn)實生活,將社會中最新的、健康的理念帶給學生。目前,我國經濟發(fā)展迅猛,但精神文明發(fā)展卻相對滯后。社會上出現(xiàn)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一些不良的思想,青年一代疏離價值、混淆是非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對高等學校來說,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更要從思想上對其進行教育和引導,德育必須提上日程。
在此時代背景下,大學語文課更要肩負起正確引導學生思想的使命。程菁、劉漢波在《大學語文》的前言中指出,當下大學語文的功能首先在于健全大學生的人格,通過經典詩文的研讀,激發(fā)出潛藏在年輕學子心中的良知與愛,接續(xù)幾千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培植起堅實的文化心靈。從而促進他們人格的健全,以抵制現(xiàn)實的誘惑,對抗道德淪喪,做一個正直的現(xiàn)代公民。要達到這個目標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求教師具備健全完善的人格。教學需要言傳身教,教師本身人格品質是否完善直接決定著是否能教授出擁有健全人格的學生。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講到《武帝本紀?虞舜》時,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課文,更要讓其學習虞舜身上優(yōu)秀的品質,使學生明確:從古至今凡是成大事者首先必須是品德高尚的人。品德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教師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注重將正確的觀念傳遞給學生;同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可以多引用正面的例子,讓學生通過對榜樣的學習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新的時代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挑戰(zhàn)。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大學語文教育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適應學生和社會的需求,才會發(fā)揮出其真正的時代價值和教育意涵。
[參考文獻]
[1]程菁,劉漢波.大學語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胡楠.大學語文中培育人文精神的路徑綜述[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9).
[3]譚鳳菊.淺談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J].教育界, 2013(6).
[4]魏存禮.探討大學語文教學和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J].旅游縱覽,2013(6).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應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多媒體技術融入了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技術,而這些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創(chuàng)造出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清晰直觀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學生帶來了優(yōu)美的視聽享受和新鮮感。其獨特的“全方位、多視角、多層次、多變化”的主體演示功能,使一些傳統(tǒng)手段下難以表達的教學內容,或無法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生動、形象、新穎、直觀地展示出來,有利于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讓學生在愉悅中感知意,感悟情,在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完成學習,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了,在語文課上獲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強了,學習的興趣也相應產生了,這些都是過去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利用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的整體思路會比以往更加清晰,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認識、理解、把握語文課堂所講的內容。而且,在整個過程中會大大拓寬學生的思路,讓他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思想更加解放,真正達到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全神貫注中愉悅身心、激發(fā)靈感,求得最佳創(chuàng)新狀態(tài),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同時,多媒體教學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教學活動之中,對每一名高中語文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認識、不斷提高的過程。一個優(yōu)秀的多媒體課件往往傾注了多名教師的心血。在完成課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不斷的交流和探討,通過大量的信息篩選工作,制作出如投影片、錄像、動畫等形式的課件,這個過程使得每位教師會有更多、更高層次的收獲。
二、目前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或問題
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顯而易見,然而在課件制作和實際應用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
1.教育手段先進,教育思想落伍
現(xiàn)代教育技術是以現(xiàn)代教育理論為基礎的,現(xiàn)代教育理論要求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教育技術的應用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有一些教師只是借助了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xiàn)代教育的外衣,卻仍然墨守著傳統(tǒng)教育的陳規(guī),教師依然是講解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灌輸、填鴨之風依然我行我素,只不過是將“人灌”變成了“機灌”,換湯不換藥。
2.公開課必用多媒體,華而不實
由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明顯優(yōu)點,因此“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的局面普遍存在,這也無可非議,但是有的課件只是“繡花枕頭稻草芯”,多媒體課件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網絡功能的優(yōu)勢得不到體現(xiàn),有的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夠實現(xiàn)的,這樣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資源浪費。選擇媒體必須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然而很多人恰恰違反了這一原則。
3.視聽代替朗讀,語文教學的藝術性受限
多媒體課件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fā)了學生興趣,但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運用多媒體的語文課上,很難或者很少再聽到朗朗的讀書聲了。高中語文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況且有的文章是非讀不能明其真諦的,只有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才更容易使學生感受文學形象,揣摩作品語言,領悟作品的藝術價值。語言的朦朧、模糊美如果用具體、生動的畫面去代替,會破壞作者給我們創(chuàng)設的美妙意境。
4.教學按部就班,學生思維受限
由于每個課件的程序都是預先設計好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就按部就班、循規(guī)蹈矩,但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隨機性很大,師生們在分析、探討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局面。因此,課堂上得出的結論,有時不能和課件設計的結論完全吻合,甚至會有全新的見解??墒?,有的教師為了把討論引導到自己設計的答案上來,往往會過多地限制學生的思維。答案的單一性使原本豐富活潑的課堂變得簡單劃一,這是與高中語文教學的理念背道而馳的。
教師教學行為是重要的隱性課堂教學內容,學生從教師的形體語言中,包括板書、目光交流、教學儀態(tài)等,學習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了解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做人的風格和做學問的鉆研精神,從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和治學風格的影響。在多媒體教學方式下,由于教師教學行為明顯減少,沒有情感的大屏幕成為教學的主角,自然地減少了教師言傳身教的教學效果,師生之間缺少情感交流,不利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和熏陶。
5.多媒體技術使用不當,課件設計質量不高
有些問題不是多媒體技術本身的問題,而是使用不當?shù)膯栴}。如將講稿變成電子教案,課堂教學照著電子教案念;直接利用引進課件,不加選擇、改造,與自己課堂設計不符或是相去甚遠;過分依賴多媒體,精力集中于鼠標操作,忽視屏幕投影效果與學生反應等等。
有的課件設計缺乏科學性與藝術性,如字體過小、數(shù)量過多、色彩花哨、屏幕背景顏色與文字顏色、圖形顏色不協(xié)調,人為地導致屏幕的可讀性降低;課件內容重點、難點不突出,缺乏條理性,華而不實;一味追求動畫及聲音效果等等。
這些都會淡化上課的內容,造成本末倒置、喧賓奪主,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三、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
南國農先生強調:“重視多媒體技術教育應用的研究是完全應該的、必要的。但是,如果認為計算機多媒體可以取代其他教學媒體,可以取代教師,只重視研究計算機多媒體的教育應用就行了,不必再去研究其他媒體的教育應用。如果有這種認識,那就是有問題的,不正確的?!?/p>
因此,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和傳統(tǒng)教學的即時性與動態(tài)性巧妙結合,將多媒體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適時地用,適當?shù)赜茫魏螘r候都不能以輔代主,代替文本閱讀,代替教師講解,代替課堂交流,代替學生討論,讓多媒體技術與高中語文教學有機整合,充分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深入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Abstract:TheintegrationofmultimediatechnologyandChineseteachingcaneffectivelyimproveclassroomteachingeffect,improvestudents’Chinesecomprehensivequalityandpromote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seniorhighschoolChineseteaching.ThispapermakesadiscussionandreflectiononthepositivefunctionsandnegativeproblemsintheapplicationofmultimediatechnologyinseniorhighschoolChineseteaching.
Keywords:multimediatechnology;seniorhighschoolChineseteaching;applicationandreflection
一、高中口語交際的地位和作用
現(xiàn)行高中語文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語文》在編排上將口語交際與閱讀、寫作并列,突出了口語交際的地位.并明確規(guī)定了口語交際的教學內容。第一階段(第一冊),引導學生把握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大膽開口,文明得體。第二階段(第二冊),培養(yǎng)單向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應答。第三階段(第三、四冊),培養(yǎng)雙向互動的口語交際能力:勸說,討論:辯論.演講。
新課標、新教材的要求體現(xiàn)了順應時展的改革思想。力求改變長期以來高中語文教學重“讀寫”.輕“聽說”的傾向,把聆聽、說話放到了與閱讀、寫作同等的地位。在用語上將“聽說”明確的表述為“口語交際”。強調了語用功能.這不僅是提法的改變.而且是認識的變化。標志著語文教學中向聽、說取向的重大轉移。教材確立的體例反映了語文教育的改革思想。
二、當前高中語文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問題
(一)口語交際教學內容空洞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教學提出了三條目標要求。要達成這些課程目標,僅僅依靠教材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中對口語交際提出的教學建議是:“應注重培養(yǎng)人際交往的文明態(tài)度和語言修養(yǎng),如有自信、有獨立見解、相互尊重和理解、談吐文雅等。應重視指導學生在各種交際實踐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選擇他們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交際話題,采用靈活的形式組織口語交際教學,而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還應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中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边@段要求只列出了較為籠統(tǒng)的目標,并沒有可以依托的具體內容。課程目標需要進一步具體細化成可操作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也需要拓展和加深,這些都需要語文教師的能動性參與。語文教師“重構”口語交際教學內容除了受到課時無法保證的影響之外,更沒有足夠的可參考的教學資料,口語交際嚴重缺乏課程理論的支持,與之相關的口語交際專題教材也嚴重匱乏。
(二)口語交際評價一片空白
“口語交際,應考查學生參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的態(tài)度,能否把握口語交際的基本要求,善于傾聽,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清楚、準確、自信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的評價建議只有這寥寥幾行的指導性文字,除此之外,再不曾看到任何口語交際評價的標準。在專家學者著述的各種書籍中,口語交際教學評價這一部分大多是引證、介紹各國的口語交際評價標準、實施方法,罕見指導方法和具體的評價標準。
三、對策
(一)課前演講,鼓勵交際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高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熱衷于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對人生、對社會,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所以提倡課前演講,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己的演講能力的機會,同時為大家相互學習提供一個平臺。對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授方法,掃清障礙。
主要通過研讀教材,使學生明確寫演講稿的方法并掌握演講技巧。在此基礎上,播放一些著名演講視頻供學生鑒賞:如學生比較熟悉的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奧巴馬的就職演講,以及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到隴東學院的演講,師生共同欣賞、共同研討,在班級中掀起一股學習演講的熱潮。這樣學生既產生興趣,又掌握方法,消除對口語交際漠視或者畏懼的心理障礙。
(三)階段引領,逐層推進。
開展課前五分鐘演講時,我遵循“低起點,小臺階,面向全體,課內外相結合”的原則逐層推進。學生按照學號順序,每天一人,輪流進行演講。
(四)開展活動,訓練能力
1、開展讀書活動,培養(yǎng)語感
學生往往口語交際能力弱,詞不達意,這需要通過擴大閱讀面,豐富自己的語言,在閱讀中汲取優(yōu)秀作品的語言營養(yǎng),充實語言內涵,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學生應該閱讀大量的書籍,特別是文學名著,豐富詞匯,培養(yǎng)語感。高中新課標對課外讀物從文化著作、文學作品、語言和文學理論著作等方面提出了建議。語文課堂開展讀書活動,可以開設閱讀課,有條件的學??梢栽陂営[室進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朗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教師進行范讀,指導學生朗讀,講解朗讀的方法和規(guī)律,如停連、重音、語氣、節(jié)奏等。朗讀名篇如《陳情表》、《項脊軒志》、《荷塘月色》、《聽聽那冷雨》等,學生在朗讀時體會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教師引領學生進行美讀,涵泳品味,培養(yǎng)語感。
2、進行口頭作文,訓練寫作思維
寫作是內部言語轉化為外部言語的過程,有的學生缺乏轉化的能力,想表達而表達不出來,在作文教學中,嘗試讓學生進行口頭作文,可以開闊學生的寫作思路,同時語言的技能訓練有利于寫作的提高。教師在口頭作文中可以進行思維的訓練,如形象思維訓練和邏輯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邏輯表達水平。記敘文按照鮮明的人物形象、感人的事件、優(yōu)美的開頭、含蓄的結尾、曲折的結構等訓練,議論文按照論點明確、論證方法多樣、論據(jù)典型、結構有層次感、分論點的擬寫等訓練,學生說出文體特征鮮明的作文,提高寫作的能力。
(五)社會實踐,運用交際
一、與自我不分離,以激情喚醒學生
著名特級教師王棟生老師在《一盞一盞的燈》一書的序言中這樣說:“教師不是春蠶,也不是紅燭,更不是什么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只是一盞燈,一盞明亮且引導學生的燈。只有先照亮自己,成為發(fā)光的思想者,才能照亮課堂,照亮他人?!?/p>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教學是要喚醒學生心靈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墒?,現(xiàn)在的一些課堂上只有知識、技巧與方法,教師更多的是把知識信息注入到學生被動的軀體之中,從一種信息源到另一種信息源,直到畢業(yè)。于是,我們很多的青少年成了迷惘的一代,課堂上死氣沉沉,麻木遲鈍,不知道為什么而學習,更不知道怎樣去學習。因此,喚醒學生成長的自覺,成了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這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xiàn)。
喚醒學生的心靈,首先教師要有完整的心靈。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教學策略,為什么第一天上課很精彩,而第二天的效果則很糟糕?備得很充分的課,課堂上往往沒有獲得預想的成效,而一些備得不是很充分的課,有時卻取得意想不到的精彩,這又是為什么?
筆者以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我們上課時的狀態(tài),教師在與自我不分離、保持心靈完整、內心強有力的時候,往往更能激活與喚醒學生,產生優(yōu)秀的教學。因此,教師備課首先要“備自己”,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有較寬闊的視野和深湛的內功,課堂上目光炯炯,春風滿面,以激情與理性去感染學生、引領學生。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备挥屑で榈恼Z言才能產生強烈的號召力和凝聚力,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應力求做到抑揚頓挫,準確精練,生動形象,幽默詼諧,努力通過情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恰到好處的點撥,把學生帶進瑰麗的知識殿堂,幫助他們開啟心智,陶冶情操,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語文是一門極具情感色彩和人文精神的學科,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靈氣生機的空間,教師應該成為情感激發(fā)的引領者,以情激情,用自己的真情撥動學生心靈的情弦。
我們的教授對象是活潑潑的兒童與青少年,他們充滿朝氣,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虼私處熞蚤_放的心態(tài)擁有教育的激情。心靈的開放與教育的激情,要靠教師自己讀書、反思以及在實踐中的修煉。永遠與自我不分離,永遠保持自身的完整,成為一個光芒萬丈的人,一個始終充滿正能量的人。這樣,課堂上動之以情,才能啟之以慧。學生學習因有了情感而愈發(fā)幸福,課堂教學因有了情感而愈發(fā)高效。
二、與學生不分離,以尊重親近學生
教師對學生充滿尊重、關心和期待,以一顆愛心去包容學生,學生也會給教師以積極的情感回報。當這種情感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產生情感的遷移,從而“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促進情感的健康發(fā)展,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格。熱愛與我們相遇的每一個生命,渴望我們賴以生存的課堂教學,人長大了,但心永遠是孩子的。
要尊重學生。于永正老師說:“在教育的現(xiàn)實中,我們允許老師不喜歡某些學生,但不允許不尊重學生。尊重是做人的第一原則,也是教育的第一原則?!庇谟勒蠋熋看紊险n之前,總要拿出幾分鐘來與學生“嘮嗑”。充分地尊重學生,讓他與學生之間的隔膜消除了,學生的言談由羞澀、拘謹變得活潑、大方,從而進入了學習必不可少的心理狀態(tài)。
說寫訓練課《于老師印象記》的教學伊始,于老師說:“當我走進教室時,同學們都用一種好奇的、詢問的目光看著我(板書:詢問)。你們想了解什么?想問老師什么?”于老師讓學生提問,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的提問越來越多,角度越來越不同,他都一一加以回答。于老師利用與學生初次見面這一特殊情境,用平等與尊重贏得學生的信賴,看似進入正題前的閑聊,其實是切切實實的言語交際和心靈的溝通,師生之間富有生命力的親密關系就在這無痕的交流中建立了。
要激勵學生。莎士比亞說,贊賞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反饋信息中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注重激勵性的評價,讓那些容易被遺忘的角落灑滿陽光,使他們看到自己的能力,感受到進步,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特級教師王文麗在給三年級的孩子上《錫林郭勒草原》時,請了一位一直低著頭不舉手的孩子朗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王老師一直用親切的語言、和藹的目光來鼓勵孩子。在小女孩望著老師不敢讀書的時候,王老師扶著她的肩膀輕聲地說:“我給你起個頭,能讀嗎?”
小女孩點點頭,在王老師的帶領下開始小聲地讀, 后來越讀聲音越大,越讀越流利。待她順利讀完后,王老師問她:“ 你現(xiàn)在還緊張嗎?”小女孩自信地答道:“ 不緊張了?!?/p>
王老師又說:“ 你在四千多人面前讀書,多不簡單啊。回去告訴爸媽。你多么了不起,多么自豪,多么驕傲??!” 小女孩的臉上漸漸浮現(xiàn)出笑容。
王老師用有聲和無聲的激勵語言,評價中飽含著善意的激勵,使學生們身心愉悅,形成了良好教學所依賴的基礎――教師與學生親密聯(lián)系的能力。優(yōu)秀的教師與學生在上課伊始就能建立起親切的聯(lián)系,進而引導學生在整堂課中與學科建立親密的聯(lián)系。很多時候,所謂的教學的藝術在親密的、朋友般的師生關系面前將顯得蒼白無力。
三、與學科不分離,用“偉大事物”凝聚學生
當畏懼學生的時候,我們顯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當不能駕馭教材的時候,我們同樣心中沒有底氣。教材吃不透,課堂就顯得拘謹,教學就不瀟灑、不從容。這樣的課堂又怎么能夠喚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呢?
薛瑞萍老師說,站在講臺上,我就是語文。與學科的不分離,也促進她與學生的不分離。她就是《小黑~》中的那條小黑魚,學生就是那一群小紅魚,永遠被她吸引, 永遠圍在她的身邊。
帕克?帕爾默認為,如果我們要把課堂作為真正的共同體,一個讓我們彼此坦誠相對的共同體,我們必須在教學的核心范圍內,加入一件“偉大事物”,也就是求知者永遠聚集其周圍的主體,是把我們召集在一起,呼喚我們去認知、去教學、去學習的主體。它指的是語文學科中語言文字的運用、數(shù)學學科中的數(shù)理、英語學科中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等學科主體。只有對偉大事物的魅力充滿深深的敬意,認知、教學和學習才能植根于神圣的土壤,教師才能從其日常工作中獲得一種神圣的感覺,學生才能永遠為偉大事物的魅力所凝聚、所吸引。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不少教師的課堂效率不高,激不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與興趣,關鍵在于我們和學生圍著一個欠缺“偉大事物”的圓圈而坐。竇桂梅老師上課,有激情,但她的激情是對“偉大事物”的激情,熱衷于把“偉大事物”而非教師本人推進課堂學習圓圈的中央。教師該如何在課堂上展示學科主體的魅力、深深地吸引學生呢?
我們要有能力并勇于執(zhí)教學科的大循環(huán)。這樣我們就會更好地發(fā)現(xiàn)學科知識體系、能力訓練序列、知識運用規(guī)律,就會在教學中“瞻前顧后”,提升教學的效率。1983年,于漪老師曾給全國中學生夏令營做了3個小時的報告,她把初、高中12本語文教科書的精髓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把語文學科的魅力展示給學生。如果對教材不熟悉,她怎么能夠做到如此“爛熟于心”?如果對教材如此“爛熟于心”,語文課又怎么會上不好?
我們每節(jié)課都要“有備而來”。要把每一節(jié)課所要講的內容裝進自己的腦袋,扔掉教案、課件進課堂。這樣才能在課堂上騰出精力與學生進行眼神、動作、神情等方面的交流,才能真正抓住學生。如果一邊講課一邊想教案想課件,時不時還要去看教案看課件,分不出精力管理學生,課堂效率一般好不到哪兒去。作為語文老師,凡是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我們自己首先要背誦出來。
《陶校長的演講》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篇課文,結構嚴謹,語言流暢,通篇講道理,語言理性且口語化。教學的經驗告訴我,學生不太喜歡這樣的課文。怎么辦?于是,我決定用自己脫稿演講的方式來教學這篇演講稿。
開始上課了。聽寫并教學完“鍛煉”“道德”等新詞后,揭示了今天所學的課題:陶校長的演講。我開始脫稿演講課文,學生邊聽邊看書。當我邊配以動作邊富有激情地演講完,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脫稿演講后讓學生練習,請他們挑戰(zhàn)我的演講。學生模仿著我的語調、節(jié)奏去“演”去“講”,積極性很高。
除教參中講到的寫“四問”的4個自然段均按“問什么―為什么要問―希望怎么辦”構段外,我在帶領他們脫稿演講的練習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了這篇演講稿一些特有的語言規(guī)律:一是語速比一般課文要快,二是引人注意的設問手法,三是增強語勢的整齊句式,四是口語中的不規(guī)整。我引導學生運用規(guī)律快速地進行脫稿演講,學生似乎一下子發(fā)現(xiàn)了演講的新天地。
四、成為獨特的自己,用個性吸引學生
新學年開學第4天,一位當年新上崗的教師找到學校分管領導,請求不當班主任,理由是家長可能會拿她和過去的班主任作比較。一個人的能力固然有大小,但我們青年教師沒有自信做獨特的自己,特別讓我痛心。
教學亦同理,它是教師源自心靈的在課堂上的各顯神通。有的老師整堂課滔滔不絕,有的老師卻惜字如金;有的老師激情四射,有的老師卻不疾不徐;有的老師依本講本,有的老師卻天馬行空。優(yōu)秀的老師雖然用的方法各不相同,但他們都保持了自身的完整,都與自我不分離,有勇氣做獨特的自己,這也是他們深深吸引學生的重要原因。倘若教師千人一面,學生會對我們及我們的教學沒有一點兒興趣。
目前,不少老教師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感覺,認為自己不要再學習了;而一些新教師特別喜歡跟風,向你學、向他學,唯獨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學生需要我們以開放的心態(tài)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擁有生命的新氣象,但同時也需要我們不丟失自己,保持自己的獨特個性。
關鍵詞:大學語文改革素質職業(yè)能力
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與21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掌握較寬厚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綜合職業(yè)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從事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工作的應用人才。在此環(huán)境下的大學語文教學,既要堅持和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guī)律,又必須尋求突破,明確定位,拓展功能,使其與高職教育相和諧,并對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和能力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高職教育環(huán)境下大學語文的界定
徐中玉先生在談到大學語文時說:“大學語文這門課,不僅可以讓大學生進一步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他們對祖國優(yōu)秀文化、文學作品的鑒賞水平和審美表達能力,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他們的人文精神和高尚品德,‘鑄造中國人為人的道德’(魯迅語)”。①據(jù)此,大學語文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功能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界定:一是為專業(yè)服務的功能,表現(xiàn)在為學生學習專業(yè)提供必需的語文知識,以提高專業(yè)學習的質量和效率,通過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二是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現(xiàn)代社會合格人才的素質,大體可分為兩類,即智能素質與品德素質;三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這種功能實際上是前兩種功能實現(xiàn)的必然結果。必要的語文知識儲備、語文素質的提高、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是學生轉換職業(yè)或崗位、升人高一級學校學習以及創(chuàng)業(yè)所必需的。
現(xiàn)行的大學語文教學基本上沿襲了中學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模式,受制于應試教育的框框,重視字、詞、句、章的分析,缺少文學知識的系統(tǒng)介紹;缺少整體的感悟與思想的啟迪;缺少實踐能力的訓練;缺少質疑、批判、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如此等等,導致教師不愿意教,學生不愿意學,大學生的語言和書面表達能力日漸下降,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文化素質、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大學語文教學如何應對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和自身存在的問題,是巫待解決的問題。
高職教育環(huán)境下大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構想
高職教育環(huán)境下大學語文課程的改革應當建立以學生為實踐主體,以人文精神為內核,以言語技能培養(yǎng)為主線,全面提高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和言語實踐能力的課程體系??筛鶕?jù)語文學科思想性和工具性的本質以及實用性與倫理性的特性,以語言文字為核心,教給學生各種專項能力,它不應是對中學語文的補充,而應注重對中學語文知識的回應和銜接,拉開與中學語文教育應有的距離。大學語文應是對中學語文知識的梳理、激活,是在較高平臺上的升華和總結。
筆者以為,模塊式教學可以彌補高職大學語文課程中的這些不足?!澳K”是以能力為核心的加拿大“CBE”模式中的概念。
這個模式可歸結為“以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把職業(yè)人才的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要求用課程模塊一一對應,用活的課程模塊與多方向的專業(yè)對應。它是根據(jù)專項能力的最終目標及實現(xiàn)目標的各項要求,按照職業(yè)實際需要的知識技能、工作態(tài)度和能力而確定的教學單元。可以將大學語文課程的學習分解為相互融會的四個模塊,針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教學。
(一)語文基礎知識模塊(包括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的基本常識)
要求學生掌握語音、詞匯、語法、修辭、邏輯、文體常識、文學常識等,建立文學史的知識體系。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所學的文學知識的梳理,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激活”舊知識。對中小學學過的作家作品從文學史的角度重新加以認識,使學生對中國文學發(fā)展的全貌有系統(tǒng)的了解,從而建構文學史的知識體系,大致能指出各個朝代詩、詞、文、賦、戲劇、小說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主要流派、代表作品及其成就與得失,使新老知識從中找到相應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此模塊在教學中可結合專業(yè)特點添加如下內容:
漢字書寫基本知識與訓練(書法史、書寫意義、楷書與行書的書寫技巧等)對文房四寶,歐、柳、趙、文等書法名家,以及篆、隸、楷、草、行等書寫形式,如何欣賞書法藝術作品等均作簡要介紹。在訓練中,可采用摹影、描紅、對帖、背帖、創(chuàng)作等方式,使學生從硬筆到軟筆,從楷書到行書,從一般字體到名家名作,由淺人深,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
口語交際訓練語言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承擔著重要的交際作用,一個人語言表達水平的高低,與人溝通協(xié)作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他在社會活動中的成功或失敗,因此,在大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應有意加強這些能力的訓練。提高高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搞集中突擊,要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在教學中,可以將口語交際訓練分解為:(1)普通話能力訓練(面對不同身份、性別、年齡、熟悉程度的談話對象得體地提出問題、回答間題的能力);(2)口頭表達能力訓練(有準備的和無準備的);(3)演講和論辯能力訓練。在整個過程中,既教給學生知識,也教給學生訓練方法,如聲韻發(fā)音練習、聲調練習、蓄氣換氣練習、兒化韻練習、說繞口令、口才得體性訓練、口才集中性訓練、口才思維性訓練等并聯(lián)系學生的專業(yè)進行實際模擬教學。
(二)閱讀與鑒賞模塊
大學語文絕不是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繼續(xù)。就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言,必須注重鑒賞批評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如果說有關文藝學的種種知識都是必要的,那么它的歸宿應該是鑒賞和批評,也就是說,學習理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
高職大學語文課的閱讀與鑒賞模塊可以采取專題講座的形式,由專業(yè)教師輪番講授,致力于將優(yōu)秀作品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文化、文學、藝術名著,在與古今中外的大師們進行心靈對話的同時,豐富情感,升華境界,使他們關注社會、人生、人性、人類、自然等等,并在充滿詩意的描述中,幫助學生形成高品位、開放性的文學藝術審美意識,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靈的凈化,從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華和健全人格的塑造,達到“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教育目的。
閱讀與鑒賞模塊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兩組,一組是為形成一定文學、文化素質而必須研習的作家、作品及學術界對它們的權威闡述;另一組是為達到閱讀鑒賞、寫作等能力目標而必須研習的概念、技能、策略、態(tài)度、價值觀等,主要講授那些文質兼?zhèn)涞拿颐?,介紹作者、作品的背景、風格等一般常識。學生可從教師深人講解剖析作品、展示人物形象的過程中,在匠心獨運的分析環(huán)境描寫、情節(jié)設置、細節(jié)編排、場面描繪、感情流露和思想表達的過程中,獲得情感、藝術、精神上的充分享受,在此基礎上,完成字、詞、句、修辭、邏輯、篇章的學習,提高他們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此類課可以借助于文學講座、評論、閱讀指導、讀書報告、播放錄像等形式,努力實現(xiàn)文學的立體傳授與立體接受,并進行輔導、答疑、討論,扎扎實實地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寫作訓練模塊
高職學生尤其要加強寫作能力的訓練。高職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應以中學生已基本具備的寫作知識和寫作能力為起點,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寫作理論知識,強化思維訓練,提高學生對寫作材料的搜集、處理能力,并從文體學角度把握不同文體特征,以具備常用實用文章的寫作能力。大學生的寫作能力,應體現(xiàn)在具有文體感的文章寫作上。所謂文體感,就是要有自覺的文體意識,寫什么像什么。
寫作訓練模塊包括常用文體的寫作(如記敘文的特點與寫作、議論文的特點與寫作)、應用文的寫作,重點是學術論文的寫作(小論文、研究報告、畢業(yè)論文、實習報告、調查報告等)。在教學中,教師應把側重點放在典型例文的評析和實訓演練內容的設計上,盡可能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實現(xiàn)課堂寫作和實踐的互動。如在應用文的寫作教學中,可以先集中講解寫作知識,然后利用學生調研、實習的機會,寫出系列應用文,即調研、實習前寫通知,調研、實習回來后寫總結,并結合調研內容、實習內容和自己的認識,寫競聘報告、求職信、請柬、演講稿、實習報告、調查報告等,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文體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四)信息資料搜尋模塊
信息資料搜尋模塊包括科研方法介紹、常用文史工具書的使用(專題研究資料的查詢)、現(xiàn)代網絡信息資料的查詢等,重點培養(yǎng)學生搜集、整理、運用信息資料的能力。
【關鍵詞】課前活動;學習興趣;年級階段;學習效果
“語文難教”、“語文課難上”、“學生不重視語文”等,我們經常都能聽到,這些言論也幾乎被大家承認。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改變這一現(xiàn)狀,以便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呢?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就必須下工夫培養(yǎng)和調動學習語文的興趣。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認為,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就在于課前三分鐘的安排。課前三分鐘的精彩活動能使那些本來很容易心猿意馬的十三四歲的“淘氣鬼”,一上課就能使思路迅速轉移到語文學習上來,因而也就出現(xiàn)了接下來轉入正課后師生配合相當默契,整個課堂生機盎然的情形。那么,如何利用這三分鐘呢?在這方面,我不斷地進行探索、實踐,并形成了有自己特色且收到了較好效果的做法。
我主要按年齡特點、發(fā)展水平分年級進行以下訓練:
七年級:
1.向你介紹我
學生剛進校,彼此之間都很陌生,需要進行相互了解,作個自我介紹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在自我介紹時,我會提前告訴他們除了介紹自己的姓名、畢業(yè)學校外,還要從愛好、特長以及人生觀等方面介紹自己。介紹時盡量做到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有特點,有個性,要富有吸引力,切忌人云亦云。09級1班的學生劉睿佳就是在開學時自我介紹中嶄露頭角的,她介紹自己時的那句“相信我,沒錯的”,至今都還記憶猶新。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初中三年,她不僅成績優(yōu)異,而且能力突出,一直擔任班長,是我的好幫手。這樣的自我介紹不僅讓同學之間能相互了解,增近情感,而且也讓老師對學生的能力能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
2.名言在心中
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對人們的生活起著鼓勵、警示和鞭策作用。在學生的自我介紹結束后,我就要求學生每天在黑板上寫一句自己最印象深刻的名言警句,講他們最喜歡的理由。除了要講出句子外,還要他們結合生活實例,談認識、談感受、談啟迪。學生為了作好演講,選擇很多的句子,進行思考、重組,從中受到不少教益,積累了知識,豐富了語言,為寫作活動做了有效的積累,同時,聽講的同學也獲益匪淺。還記得電視連續(xù)劇《士兵突擊》正熱播時,有一個學生就在黑板上寫下那句經典的“不拋棄,不放棄”,并結合許三多的形象和自己的經歷,表達了自己永不言敗的信念,給了同學們極大的鼓舞。抓住這個契機,我把這句話用毛筆書寫,精心裝裱,懸掛在黑板上方的墻上,做為我們班的班訓。這條班訓激勵09級1班的同學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戰(zhàn)勝了無數(shù)困難,取得一系列輝煌的成績,最終獲得區(qū)優(yōu)秀班集體的殊榮。
八年級:
1.百家講壇
在讀好課內書的基礎上,課外的書也要學生廣泛閱讀,首先可從教材上所選的著名作家的作品讀起,如,朱自清的散文,魯迅的雜文、散文,冰心、巴金、老舍、莫泊桑、高爾基等人作品,同時還可以廣泛涉獵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和當代文學、報刊雜志。
2.腹有詩書氣自華
雖然在初中階段需背誦的古詩已有一定數(shù)量,但畢竟有限。中國古代的優(yōu)秀詩詞還有很多。加上現(xiàn)在中考的詩詞鑒賞均出自課外,所以加大背誦量,多了解一些古詩文的知識還是很必要。我常在課后收集一些短小的詩詞或文言文引導學生來賞析,背誦,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經典的詩詞傳承的人文意蘊令后人賞不完、品不盡。我還要求學生從《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詩詞賞析中找自己喜愛的詩人、詞人的作品,介紹作者,欣賞作品,講析時將作品及一些重要的解釋抄錄在黑板上,讓同學也摘抄好,背誦積累,一舉多得。有的學生因為喜歡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就大量地讀蘇軾的詩文,以及有關評價蘇軾的文章;有的同學因為喜歡杜甫的“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也大量地去翻閱杜甫的詩文以及評介杜甫的文章。這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賞析能力。比如2010年成都市中考考的唐代詩人韓愈的《春雪》就是學生曾經在課前活動中背誦和賞析過的。
九年級:
1.新聞會
到了初三,我每周安排一次新聞會,盡可能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課前可以讓學生多收集新聞,可以是班級或學校的新聞,也可以是國內國際新聞,也可以是熱點問題的透視。我要求學生新聞的同時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循序漸進,學生會越談越好,對時事的洞察力和分析力也會大為增強。
2.演講與口才
演講是課前活動中難度最大的,在經過七、八年級的積累后,初三就可以采用這種方式。我提前一周給學生布置演講內容和要求,學生自己搜集資料和素材,寫好演講稿,并熟悉演講內容,到時進行表演。這個步驟難度較大,我會給予寫作和演講指導,要求學生從選擇材料,確定主題,安排結構到命名標題,風格樣式,逐項精心構思,巧于提煉;在語言方面可以層層切磋,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做到準確簡練,富于表現(xiàn)力,盡力口語化,曉暢明白,不致產生歧義和誤解。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演講水平,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可謂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呢?我選過以下一些主題:誠信、寬容、惜時、感恩、博愛、堅韌、樂觀、勇敢等。為了讓學生關注時事,加強對世界的了解,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還會安排一些專題性演講。如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我們在第一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有關抗震救災的專題演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課前三分鐘活動開展幾年來,我真切地感到學生們進步了,學生由開始時的不敢上講臺到現(xiàn)在的爭著要上講臺,由開始的無話可說到現(xiàn)在的滔滔不絕,由開始的忸怩拘謹?shù)浆F(xiàn)在的聲情并茂,由開始的不知所措到現(xiàn)在的瀟灑自如。他們的口語表達、書面表達、交際、思辨能力都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語文成績也有了大幅度的長進,對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也大為提升。
實踐表明:抽出一堂課中的三分鐘搞一下“語文活動”,看似占用了一些時間,但是,其激發(fā)出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做學習的真正主人的效果,卻是“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所不能取得的。那真是:精彩課前三分鐘語文學習更輕松。
愿能有更多的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前語文活動”方面走出更多、更寬廣的路子來!我也將繼續(xù)探索下去,真正做到“精彩課堂,魅力語文”。
【參考文獻】
[1]仇芬英.《調動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