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

第1篇: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 生物中考 復習策略 復習思路 教學模式

福建省漳州市的生物中考時間是安排在八年級下學期,與其他學科的期末統(tǒng)考時間相當接近。因此,如何在四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完成八年級下冊的新課教學,并對四本初中生物課本進行系統(tǒng)高效復習,是初中生物教師需要重點探討的課題。在此,筆者談談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做法。

1.做足準備,抓住機遇

1.1提前規(guī)劃,贏得時間。

根據(jù)歷年的經(jīng)驗,只有在八年級上學期提前進行八年級下冊的部分教學,才能從容不迫地在八年級下學期進行周密的中考復習。當然,這并不是意味著要趕時間倉促結束課程而忽視教學質量。因此,在開學初,初二生物老師們必須同心協(xié)力設計出合理的教學計劃和統(tǒng)一的教學進度表,以此為依據(jù),在平時的授課中調整好教學進度。那么在八年級上學期結束時,至少可以保質保量地完成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新課程教學。

1.2研讀資料,把握方向。

首先,要結合《生物課程標準》,研讀本市最新的《生物學中考說明》,也可以通過參加市初中生物中考分析會準確掌握考試范圍、各知識點的考查難度及考試題型等。這么做才能防止把知識點挖掘得太“廣”、太“深”,避免增加學生的負擔,節(jié)省出寶貴的時間。但若挖掘得太“淺”,走馬觀花,則不利于強化復習效果。其次,在中考復習前要對本市近幾年的質檢和中考試卷進行分析,了解考試題型和試卷難度,歸納知識點的命題角度,收集或改編這些試卷上的難題和陷阱題,編成《生物中考復習的易錯題集》,復習時就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針對性強。

1.3思想動員,家校合作。

決心是奮斗的力量,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在中考復習前,班主任和生物老師合作,專門給學生召開一次隆重的中考動員會,讓學生意識到中考的重要性。只有引起學生的重視,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他們才有可能配合老師認真復習。動員會上可邀請本校歷屆在生物中考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談談心得,消除畏懼中考的消極心態(tài),增強信心,鼓舞士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學校教師的得力助手。由于初二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學習上不喜歡家長擅自過多干預,可是大部分人的學習缺乏計劃和毅力,甚至部分學生有嚴重的厭學情緒。同時學生的手寫作業(yè)、自主復習幾乎都是在家里完成。因此,特別需要家長配合老師落實作業(yè)是否完成和及時疏導孩子的心理問題。為此,在中考復習前,務必要專門召開家長動員大會,傳達生物在中考科目中的重要性和復習時間的緊迫性,讓家長知道怎么做才能幫助孩子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我校初中生物備課組精心設計了《生物中考復習提綱》和配套的《生物中考復習提綱空格版》。每一天,筆者都會把生物作業(yè)的具體布置范圍通過校訊通和班級微信群發(fā)送給家長,其中一項就是要求家長監(jiān)督孩子默寫《生物中考復習提綱空格版》中的兩頁,然后家長可以根據(jù)《生物中考復習提綱》很輕松地找到答案,用紅筆批改并簽名,當然錯的只需要打“×”,孩子自己訂正答案。筆者發(fā)現(xiàn),把家長需要配合的工作明明白白公布,學生一般不會抵抗,因為是老師要求家長做的。事實證明,家校合作,雙管齊下,作業(yè)的完成率和質量大大提高了,學生們有根據(jù)地提前復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明確思路,胸有成竹

2.1第一階段立足教材,夯實基礎。

歷年漳州市生物中考的難度不是很高,容易題、稍難題和難題所占分數(shù)之比大致為8:1:1,注重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第一階段復習應以教材為主,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中重要概念和基礎知識的重溫。為此,筆者布置的第一項家庭作業(yè)是提前細讀下節(jié)課要復習的課本內容,在不理解的地方打個大問號并折頁。第二項家庭作業(yè)是默寫出下節(jié)課要復習的《生物中考復習提綱空格版》中的內容,檢驗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主動復習。這樣進入課堂,學生有備而來,回答問題自然是對答如流。第三項家庭作業(yè)是完成上一堂課復習內容的精選配套習題,講評后收集學生的易錯題編入《生物中考復習的易錯題集》。

本階段,一周進行兩次小測,一個月至少一次月考,以此檢測階段性的學習效果。而且每次月考后,筆者都會要求學生寫出本次考試的錯題反思,分析的內容包括當時錯誤的想法和現(xiàn)在的理解,總結出怎么避免審題不清、怎么彌補不理解和遺忘的知識點等。通過反思,不但有利于老師及時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講評過的題目,而且有利于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知識體系。這一階段的復概會在5月上旬結束。

2.2第二階段專題訓練,綜合考查。

根據(jù)考試反饋,顯微鏡和制作臨時裝片的實驗操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科學探究、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和遺傳規(guī)律等是難點,往年中考,學生在這幾方面失分較多。學生最怕的題型是曲線圖和表格,在綜合運用方面比如把呼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知識點串聯(lián)考查也是相對薄弱。針對以上情況,老師要精心出卷,涵蓋上一次考過的和作業(yè)中的高頻率錯題,凸顯主干知識,以全新的角度考查,提高學生知識的遷移和應用能力。本階段從5月中旬到5月底。

2.3第三階段真題模擬,沙場練兵。

本階段進行真題模擬考試,可以讓學生提前適應考試氛圍,檢測復習成果,便于進行查缺補漏。真題試卷可以是近幾年本市或本省其他市的中考卷和質檢卷。本階段從6月1日到6月20日。

3.提問教學,競賽比拼

3.1精心設問,巧妙引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參與過程中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但復習教學不同于新課教學,學生對復習舊知識不再有新鮮感,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經(jīng)常自說自答就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所以,復習課上要想方設法讓學生盡量多動腦、發(fā)言和動筆,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此,筆者借助多媒體課件,在基礎知識梳理環(huán)節(jié)中,全部以填空、填圖、連線、判斷等問題形式,把重要的概念、原理、結構圖和一些規(guī)律性的重、難點內容呈現(xiàn)出來,喚起學生的記憶,創(chuàng)造學生活動的機會,使他們時刻處于緊張興奮的狀態(tài)。教師主要起到點撥、糾錯、表揚、總結和提升的作用。每堂課的最后5到8分鐘時間,筆者精選少量習題,按照難度梯度呈現(xiàn),讓學生當堂完成,檢測課堂效果。

3.2多種提問,積分獎勵。

第一種是隨機抽簽,采取個人積分獎勵機制。把寫有每個學生姓名的小紙條折成小紙團,統(tǒng)一放在一個盒子里。提問時,隨機拿出一個小紙團看看抽到的是誰。下次提問前,仍然要把這個小紙團放回盒子里。因此,剛回答過的學生還有可能被抽到。事實證明,這種提問方法比較刺激,學生們都比較緊張興奮,但是提問的覆蓋面時窄時寬,隨機性較強,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第二種是小組競賽,采取小組和個人積分獎勵機制。根據(jù)成績優(yōu)、良、中、差搭配,全班分成5個學習小組,限定每個人只能舉手回答一次和組內求助一次。這種方法小組間競爭激烈,甚至連成績中下的學生也能搶答,覆蓋面廣,學生主動性強。第三種是老師點名提問,采取小組和個人積分獎勵機制,針對性強,難度不大的可以注重提問中等生和后進生,覆蓋面也廣。

在一堂課里穿插這三種提問方法,氣氛一次次被點燃,學生注意力集中了,課堂數(shù)學效率自然就高。但不管是哪種提問,教師都要當場表揚和鼓勵學生,并在每堂課后及時公布個人和小組的積分排名。教師可定期買些筆芯、糖果和小本子進行適當獎勵,保證人人在意甚至喜歡這種競賽機制。對于回答不上來或錯誤的學生,課后一定要找他們談話、輔導和鼓勵,避免他們失去信心成為“局外人”。

綜上所述,激活生物中考的復習課,提高復習效率,教師必須善用策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上述幾種策略只有有機結合并認真加以打磨,才能使中考復習課的效率穩(wěn)定提高。

參考文獻:

第2篇: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中考;復習策略;地理學科

中考既是學業(yè)畢業(yè)考試,也與高考一樣是選拔性考試。從某種意義而言,中考比高考是更為重要的考試。作為進入社會的成年人深深知道地理、生物等學科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梢哉f地理無時不在,日常生活、外出旅游、投資做生意等更是離不開地理。為了保證地理、生物等學科教學質量,本縣把地理、生物課程列入中考科目,各以50分分值計入學生中考總分。由于課程設置原因,這兩門課程在八年級就已結業(yè),到九年級學校還須安排一定課時進行復習,大大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和學校教學任務,還影響到九年級其它學科的教學質量。因此,本縣的地理、生物中考就安排在八年級結業(yè)時進行,一方面可保證這兩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可減輕學生在九年級的學習負擔和學校教學壓力。這種變化需要廣大地理、生物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及時調整復習策略,面對內容多、課時緊、任務重,如何利用有限課堂教學有效進行復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中考復習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必須周密計劃,合理安排。為在有限時間里,把握考試要點,做到科學合理、優(yōu)質高效復習,教師應提前考慮各種因素,把時間和內容的安排精確到天,精確到每一節(jié)課。復習一般而言包括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夯實基礎

這一階段于4~5月中旬,主要立足每年《豐都縣地理學業(yè)水平標準與考試說明》以下簡稱《考試說明》。從近年學業(yè)水平考試試卷看,命題覆蓋面廣,考試范圍以湖南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2012)上下冊、八年級(2013)上下冊內容為準。

七年級上冊: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第一節(jié)天氣和氣候,第二節(jié)氣溫和降水,第四節(jié)世界氣候的主要類型。

七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亞洲及歐洲;第二章了解地區(qū);第三章第三節(jié)俄羅斯,第六節(jié)巴西,第七節(jié)澳大利亞。

八年級上冊:第一章中國的疆域和人口;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第四章中國的主要產(chǎn)業(yè)。

八年級下冊:第五章中國的區(qū)域差異;第七章聯(lián)系與差異;第八章第一節(jié)北京市的城市特征與建設成就。

試題凸現(xiàn)靈活性,與社會和時政及生活相結合。但無論試題如何靈活,呈現(xiàn)方式如何新穎,試題始終不能脫離地理課程標準要求,也不會脫離課本基本知識點考查。

例如,云南省被稱為我國的“動植物王國”,其原因是:

A.我國氣候復雜多樣 B.云南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C.云南省位于熱帶 D.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多

這一題涉及多個方面,但展示云南位于橫斷山區(qū),各種不同氣候類型集聚于此,再加之位于高原地區(qū),所以該地區(qū)氣候紛繁復雜――突顯中國氣候復雜這一顯著特點,抓住這個特點,任何變化都不離主題。這一階段復習主要嚴格緊扣考試標準規(guī)定范圍,以《考試說明》中概括的知識體系為線索,記憶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

2.第二階段:強化專題

這一階段于5~6月上旬,梳理知識體系,講練結合。打破4冊課本之間、章與章之間、節(jié)與節(jié)之間的界限,以地圖為中心,整合相關地理知識,構建知識網(wǎng)絡體系,以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提高地理思維能力。

重點落實以下專題進行復習:地球;天氣和氣候;大洲;世界地區(qū)差異;中國的疆域和人口;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中國的自然資源;中國的主要產(chǎn)業(yè);中國的區(qū)域差異。

主要分各種題型的講練(讀圖、填圖、繪圖訓練,材料分析題、開放性題目訓練) 。地理學科訓練尤其強調地理圖形讀、填、繪、記,要學會把地理科學的基本現(xiàn)象、規(guī)律、原理落實到圖形上,通過經(jīng)常的圖形復習,達到地理知識的鞏固積累,完成知識的“積少成多,厚積薄發(fā)”。做練習時切忌僅滿足于知識答案,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融匯貫通。學生在頭腦中積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對問題分析深入,下筆才能做到“胸中有文,訴諸筆端”。通過講練結合,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地理規(guī)律性知識,教給學生解題思路及方法。

3.第三階段:精準訓練

這一階段于6月上旬至考試之前,重點從基礎考點――需要學生背誦內容、地圖專項能力、答題技巧三方面入手進行強化訓練。

教授可自己命幾套地理中考復習模擬試題進行基礎知識點實戰(zhàn)強化訓練,試題做到限時、限量、優(yōu)質,注意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指導??蓭ьI學生做讀圖專題訓練。因為近年地理考試別注重考查學生讀圖能力,重點突出世界海陸分布圖、世界氣候圖、中國山脈圖、中國地形圖、行政區(qū)劃圖、河流圖、鐵路交通圖等方面的練習??删C合練習,演練完整的中考模擬題,從學生答題技巧、心里應對入手,重點培養(yǎng)學生應試能力。

二、關注重點內容落實

初中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地理、中地理的自然和人文知識,知識容量偏大,每周2節(jié)課,時間緊,任務重,教師必須高效利用有限課堂進行復習,讓每一節(jié)地理復習課學生都學有所獲。復習過程中應對癥下藥,狠抓“講”、“練”、“評”。

1.講清基本概念

地理基本概念反映地理事物及其演變過程的本質屬性,是對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總結,也是地理基礎知識的有機組成部分。地理考試中,許多學生極易將相近或相鄰的概念混淆一起(如山地與山區(qū):山地是眾多山體的統(tǒng)稱,由山嶺和山谷組合而成。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qū));還有部分學生對一些概念僅僅進行想當然的直觀理解,沒有掌握概念的實質;有些學生隨意縮小概念的內涵,擴大其外延,或者反之,這樣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采用對比教學法,將相鄰及相近的概念集中一起進行對比講解。而這些知識是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地位極其重要,須有針對性地補充這些概念,否則將會形成一系列的難點。

2.講透基本原理

地理原理在初中教材中只有概括性、描述性地零碎涉及,學生分散接受這些原理,學習效果可能較差。為此,教師有必要將這些原理整合歸納,向學生進行講解,講解過程中應想方設法加強學生“練”,并引導學生進行應用,才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地理學的一個根本性的論題是:何事發(fā)生在何地,以及為什么?即地理學的3個“W”(what,where,why)。地理學家試圖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包括自然和人文現(xiàn)象?!叭藗兠媾R區(qū)位選擇”是對地理學3個“W”中關于人的活動進行分析的起點。因為對某一區(qū)位的選定是以放棄在其它區(qū)位利益為代價的,所以,地理學家在對這些問題分析時,必須設置分析的背景,即人們面臨在哪些區(qū)位之間進行選擇。

設想要建設一座水庫,如果壩址已定,如三峽大壩,接下來還有很多問題:壩高是多少,不同壩高的淹沒范圍,淹沒地區(qū)的地質和自然地理條件,人文地理狀況,移民數(shù)量和職業(yè)結構等;不同壩高的社會利益,包括發(fā)電、防洪和航運。這些都是水庫建設選擇的背景。以地理學家為代表的“新經(jīng)濟地理學”學派強調經(jīng)濟體是在有差異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制度、文化空間中進行選擇,即強調經(jīng)濟體在社會文化中的“嵌入”。因此,區(qū)位選擇的背景或區(qū)位選擇的情景設計,或者思考人們面臨什么情景的區(qū)位選擇,均是地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原理。

3.講明讀圖要領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讀圖分析能力一向是地理學科必考的重點難點內容。教師可以專題圖形式進行學法指導。首先,仔細審題。要從試卷中呈現(xiàn)的地圖加以定位。細讀圖下說明,了解屬哪類圖,如地形圖、氣候圖、工業(yè)圖、農業(yè)圖、交通圖等。再對照教材和圖冊資料查找相應信息,再次認真讀圖。

例如,地形圖包括分層設色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前者在平時學習中常見,學生會依據(jù)顏色、高度表和圖例進行判讀。而地形剖面圖較陌生,教師則需在講清概念后,訓練學生能將這兩種地形圖有機結合分析。對于地圖,老師可以適當縮小范圍以減小他們的學習壓力。

三、強化地理復習效果

1.知識升華為規(guī)律和技巧

地理復習不要只滿足于復習知識點,而是一定要將知識點升華為規(guī)律和技巧,讓學生了解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地理要素規(guī)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辨證關系。

例如,復習整個初中地理最難的知識點經(jīng)緯網(wǎng)時,一開始復習經(jīng)緯線、經(jīng)緯度等知識,后利用幻燈片帶領學生找出度數(shù)變化規(guī)律,總結出類似“橫緯豎經(jīng)”,“向北遞增是北緯,向南遞增是南緯,向東遞增是東經(jīng),向西遞增是西經(jīng)”這樣的規(guī)律,最后通過幾個例題鞏固地理規(guī)律,學生的難題可迎刃而解。又如,復習利用等高線判斷山地不同部位時,難點是山脊和山谷的判斷,除復習山脊和山谷等特點外,可帶領學生認真觀察等高線上海拔數(shù)值的遞變情況,總結出“凸高為谷,凸低為脊”的規(guī)律,并加強練習鞏固,這樣可達到較好的復習效果。

2.靈活運用區(qū)域比較

地理學業(yè)水平考試中,區(qū)域地理分值最高,包括世界區(qū)域和中國區(qū)域,區(qū)域眾多,學生很容易混淆,用區(qū)域比較法可化繁為簡。例如,復習我國的四大地理區(qū)域時,可利用區(qū)域比較復習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用圖片和表格把兩個區(qū)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加以呈現(xiàn),學生則一目了然,容易記住。還可以用區(qū)域比較復習我國四大工業(yè)基地的特點和發(fā)展條件:北方地區(qū)煤、鐵、石油資源豐富,工業(yè)歷史悠久,所以在遼中南地區(qū)適合發(fā)展重工業(yè);京津唐地區(qū)資源豐富而發(fā)展綜合性工業(yè);長三角地區(qū)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廣闊的市場則發(fā)展成為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而南方地區(qū)交通便利,市場廣大,勞動力資源豐富等,所以在珠三角地區(qū)適合輕工業(yè)發(fā)展等。教師不僅在復習課上多用區(qū)域比較法,還應教會學生自己復習時常用。

3.掌握特殊記憶方法

第3篇: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學情 先學后教 當堂訓練 課堂模式

新課堂追求和諧、活躍、有序的教學環(huán)境,鼓勵教師能有效地調動起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使學生注意力集中,不斷地參與、交往、思考、釋放個性與潛能,愉快地學習,主動地構建知識,最終形成良好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以達到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因此追求有效教學,從生物課堂教學層面分析,有效的生物課堂模式尤為重要。但調查、反思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對學生的情況沒有深入的研究分析,使得課堂教學質量低效。

一、學生學情分析

我校八年級學生的生物學習情況大致分成以下四種:

第一類: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生物知識基礎和學習方法,對生物學習興趣濃,成績相對比較穩(wěn)定;

第二類:一部分同學,學習生物熱情高,但知識基礎薄弱,學習方法不當;

第三類:一部分同學因各種原因成績始終提不上來;

第四類:這一小部分同學,基礎差,對學習沒興趣,但內心還是想盡量跟得上老師。

學生存在了差異,必須分層教學,才能提高成績。怎么分層呢?在同一個班級里也不能分個快慢班,即使分個快慢班,學生之間的差異仍然存在,不少學生還是會掉隊,教學質量不理想。

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這一認識規(guī)律,經(jīng)過分析、考慮、實踐,反思,我采取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

二、課堂模式――“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所謂“先學”,就是指學生實踐(看書、檢測)形成初步的認識。

分層后怎么教學呢?

這就是“后教”,根據(jù)學生的認識情況,采取“生教生”、“師教生”?!吧躺笨梢圆扇∥倚R恢碧岢摹?8420”模式,即合作學習。讓做對的同學講出“為什么”,最后老師點撥,共同教會不懂的學生。

(一)體現(xiàn)了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唯物辯證法認為,課堂上,教師知識再淵博,講得再精彩,只有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堂,這才算一節(jié)成功的課。最近,“聽講座睡覺的孩子們,你們欠92歲院士一個道歉”不就是從側面說明了這個情況嗎?!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突出內因的重要性,也并不否認外因――“后教”的重要性,并且強調“后教”一定要教好。

(二)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主體原則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改變了“教”與“學”的順序、主次、關系;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符合并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原則,并科學處理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一場革命。它也同時科學處理了知識與能力之間的關系。

(三)體現(xiàn)了分層教學的原則

所謂“先學”,就是指學生看書、檢測,一部分做對了,一部分做錯了,這就是符合實際、準確的分層。分層后怎么教學呢?“兵教兵”,即合作學習,采取我校一直提倡的“18420”課堂模式,讓做對的同學給做錯的同學更正,讓懂了的同學講出“為什么”,最后老師點撥,共同教會不懂的學生。

三、“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的生物課例

(一)導入

教師由現(xiàn)實生活入手,采取一切可能性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課堂興趣,引入課題。1分鐘

(二)預習:學生以展示提綱為本,8分鐘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學習目的性很強,基本能夠在主觀意識的驅動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去去探索、學習了解課堂即將感知的知識點。因此,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探知能力。這在施教育區(qū)效果較明顯。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先學――讀書、檢測),暴露出疑難問題,個人不能解決,在這種情況先,再讓學生合作學習(后教――學生更正、討論)。這時,合作學習就有了必要性,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也有了合作的內容(自主學習中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合作的目的(解決存在的疑難問題)、合作的方式(更正討論)、合作的人(做對的學生幫助做錯的學生更正,懂的學生教不懂的學生。這樣的合作學習(后教)解決了個人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最后,還是自主學習(當堂完成作業(yè))。

(三)釋疑

以提綱為軸,以學生回答的方式進行釋疑。

簡單的知識點一代而過,時間約為5分鐘,

在重要的、難理解的知識點處,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精確、高效地分析,結合圖表、動畫、視頻、表格、等多元化的感知途徑促進學生的理解,最后以習題的形式輔助學生去鞏固理解。時間約為15分鐘。

(四)課堂總結

如果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進展地很順利、很高效的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回憶知識點,構建相應的知識框架。5分鐘

(五)課堂鞏固

教師展示課堂知識點,有助于學生的鞏固和記憶。學生進行課堂知識點的記憶過程,實際上是知識點的再次消化吸收過程,這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點再理解過程變得更流暢、更迅速。(2分鐘)

(六)課堂檢查

課堂習題獨立完成,這是檢查課堂高效率的必備方式。(8分鐘)

1.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強化課堂秩序。

2.為使學生提高自覺意識,避免過大的成績分化,倡導學生先學,教師后教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掌握學習技巧,大幅度提高教學課堂效率。

3.在先學后教,分層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對一部分尖子生學生的培養(yǎng)工作,使學習優(yōu)秀者一直保持在領先行列,引領和鞭策其他學生,努力拼搏,迎頭趕超。

4.對第2、第3層次的學生進行培優(yōu)和補差相結合,課堂輔導,作業(yè)批改及已學知識過關上進行系統(tǒng)化跟蹤管理。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就是每堂課都能讓學生像上戰(zhàn)場一樣,努力拼搏!

參考文獻:

[1]巨瑛梅,劉旭東.當代國外教學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張家軍,張軍.理解教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第4篇: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教學設計 新課標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是教學的基礎框架,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和學法指導、教學過程等三個方面,以《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與影響》一節(jié)為例,談一談初中生物學的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與影響》是濟南版初中生物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章第二節(jié)內容。它與第一節(jié)《環(huán)境對生物的作用》一起論述了“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統(tǒng)一整體”這一觀點。可以說,本章的兩節(jié)內容緊密聯(lián)系,在本書乃至整個學科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過以上分析,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和對學生們認知水平的了解,確定本節(jié)課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舉例說明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與影響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確立保護環(huán)境和珍愛生命的情感。

本節(jié)課的重點: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與影響。由于“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部分涉及到實驗,需要動手操作加以分析,所以可確定它為教學難點。

第二部分:教法分析和學法指導

1.教法分析。為了體現(xiàn)“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在充分準備各種資料的前提下,我主要利用多媒體來組織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和總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xiàn)其主體地位。

2.學法指導。為了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本節(jié)課將指導學生采用分析圖文資料,分組合作,實驗操作與觀察,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各種相關資料及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蚯蚓翻耕”實驗。

課時安排:本節(jié)內容授課需一課時。

第三部分: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讓學生“心”動

(二)資料剖析,擴展引申,讓學生“會”動

(三)自主探究?;咏涣?,讓學生“能”動

(四)實戰(zhàn)鞏固,情感升華,讓學生“行”動

1.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讓學生“心”動。本節(jié)課一開始,首先放映一段有關昆蟲“保護色,擬態(tài),警戒色”的影音資料。

影音資料的特點是生動、直觀、形象,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觀看資料,可以使學生們更好的理解教材所寫“生物具有自我保護的本領”。教師適時提問:“生物的這種保護本領是如何獲得的?”引導學生回歸課本找出答案,從而導入新課――生物對其生活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一定的適應!

2.資料剖析,擴展引申,讓學生“會”動。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很多,課本上列舉了動物和植物兩大類。

首先引導學生結合教材資料和多媒體展示,仔細閱讀分析,然后回答兩個問題:(1)這些生物生活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它們又是如何與之適應的?(2)你還能舉出其他例子嗎?

這兩個問題,我是這樣考慮的,第一個問題,由于課本和多媒體上已經(jīng)有比較豐富的圖文介紹,學生回答起來難度較小,所以主要針對薄弱層次的學生,希望他們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提升自我認同感,從而激發(fā)他們對生物學的興趣。第二個問題相對開放,面向全體學生,但是對較高層次的學生我會有意識的對問題進行提高和深化,要求學生不僅舉出例子,還要嘗試說出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例如形態(tài),結構或者生活習性與環(huán)境相適應。

在學生們解決完以上問題后,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肯定和鼓勵,然后設置環(huán)節(jié)“想一想”:大熊貓和北極熊分別適應怎樣的環(huán)境?如果將它們的環(huán)境互換一下,可以嗎?這說明什么?

其實,這個問題是比較有意思的,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們會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當他們有了自己的答案后再引導他們回到課本找到理論依據(jù)――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適應能力,因而大熊貓和北極熊適應各自的環(huán)境,否則,無法生存。

有關“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最后一個知識點是“耐受范圍”問題,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我設計給學生出具“青蛙冬天冬眠,夏天繁殖”的資料。然后多媒體展示課本上的圖片,同時布置任務,用“>”和“

這樣,有關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重點“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到此處理完畢。

3.自主探究,互動交流,讓學生“能”動。本節(jié)課的第二大知識點“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是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教材中設計了演示實驗“蚯蚓對土壤的翻耕”??紤]到演示實驗學生的參與性不強,不能很好的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這個實驗的操作過程簡單易行,教材上講解詳實,所以我大膽設計把這個實驗放手給學生。在課前安排學生預習,并分小組進行實驗活動,要求學生記錄并拍下實驗過程。

這樣,本節(jié)的重難點問題自然地分流到課下和課上兩部分完成。課上學生們要做的就是展示自己的實驗成果。對現(xiàn)象及結果進行分析交流。同時完成教材上的討論問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鍛煉學生觀察,分析,表達交流等多項能力。

本實驗成功的結果是細沙與土的分界不再明顯,考慮到學生實驗也許會有失敗,因而要引導學生對實驗有正確認知,分析失敗的原因:如壓土力度,水和菜葉的用量,是否留有玻璃縫隙以及最為重要的是否放到黑暗環(huán)境等。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分析,認同蚯蚓松土的作用。

另外還有一點,實驗展示完畢后,要提醒學生將蚯蚓放歸大自然,從點滴滲透環(huán)保和珍愛生命的教育。

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這些微妙的作用使環(huán)境隨之發(fā)生相應的變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并鼓勵他們舉出自己了解的例子。從而深刻體會教材中提到的:“生物不僅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而且能改變環(huán)境”這個觀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4.實戰(zhàn)鞏固,情感升華,讓學生“行”動。教材上的課后習題在授課后及時處理。第一、二題比較簡單,主要面向基礎薄弱的學生;第三題是開放性題目,相對來說要求更高一些,本題面對全體學生的同時,鼓勵較高層次的學生課下整理,開展探究活動。

板書設計: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與影響

1.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1)生物能夠適應環(huán)境

(2)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適應能力

(3)生物對每一種生物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圍

2.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1)活動:蚯蚓多土壤的翻耕

(2)總結:生物不僅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而且能改變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第5篇: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

摘 要:微課短小精練,方式靈活機動。借助生物微課,根據(jù)實際情況,巧用微課,能夠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提升生物課堂效益。主要介紹微課特點,探討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巧用微課突破重難點,提高生物課堂效益,以及在微課制作過程中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課堂教學;巧用微課;突破重難點;課堂效益

生物教學中有很多重難點,教師往往難以用語言講述清楚,或難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其教學效果受到了教和學生的一致認可。相比視頻教學,微課的特點更加突出,優(yōu)勢更大,其主要表現(xiàn)是:主題明確且具針對性;短小精悍,利于傳播;資源容量小,方便移動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準確理解微課的基礎上,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制作并巧用微課,可以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下面,筆者就自己利用微課進行生物課堂教學的一些嘗試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微課及其特點

1.什么是微課

微課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網(wǎng)絡課程?!拔⒄n”的核心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但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習題測試、教學反思、教師點評、學生反饋等教學支持資源也包含在內。因此,“微課”不同于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資源類型,而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2.微課的特點

(1)教學時間較短,學習方式靈活

所謂“微課”,首先表現(xiàn)在它的時間很短――其視頻一般都在5~10分鐘左右。它化繁為簡,讓學生只學最有用的,從而使學生更易于掌握。

(2)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學習

學生理解水平參差不齊,微課的出現(xiàn)可以解決學生水平上的差異問題。教師不可能反復講授某一內容,而微課視頻可以反復播放,而微課視頻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學習情況來反復觀看。更利于學生學習。

(3)主題突出、內容具體

“微課”只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活動,因而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難點容易突破。相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活動指向更加明確、集中。

二、如何巧用微課處理教材,提高生物課堂效益

1.借助微課,促進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學習

課前預習,找準預熱點。微課視頻能提升學生預習知識的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地提前預習將要講授的知識。

課后復習,鞏固重難點。教師可以把生物各單元中的章節(jié)重點內容制作的微課視頻隨著教學進度發(fā)到班級QQ群中,供學生課后自主學習。使學生根據(jù)自身狀況去學習沒有掌握的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突破重難點。

2.發(fā)揮微課優(yōu)勢進行課堂教學,有效突破重難點

生物課程中有很多微觀領域的內容,教師往往難以用語言講述清楚。教師可以制作微課,以微課形式向學生展示具體的內容,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更直觀地感知知識,而且可以讓學生更快地理解知識,突破重點和難點問題。如借助微課展現(xiàn)顯微鏡下的血細胞的種類,將難以用語言表述清楚的有關血細胞的種類以及它們各自的形態(tài)和特點的知識呈現(xiàn)出來。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很快就認識了血細胞。通過微課的放大形式,學生也能在觀察中總結其各自的特點。

3.活用微課演示實驗,促進學生理解知識

生物教學以實驗為基礎,離不開生物實驗學習。但有時生物教學實驗會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如設備、條件、時間等,教師無法演示,或沒有時間操作實驗。這些限制導致了生物實驗教學效果不佳,很多學生無法深刻地理解相關的生物內容。此時,教師可以巧用微課,把現(xiàn)實中難以操作的實驗以動態(tài)形式呈現(xiàn)出來,彌補實驗操作的不足,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4.借用微課章節(jié)復習,構建知識體系的內容

微課也適宜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復習、鞏固。教師在復習階段,借用微課,可有效幫助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形成知識網(wǎng)絡。如在復習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時,我將本單元分為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無性生殖,昆蟲的生殖與發(fā)育,兩棲類的生殖與發(fā)育,鳥類的生殖與發(fā)育,DNA是主要遺傳物質及生物的變異,人的性狀與遺傳,人的性別決定及遺傳病和優(yōu)生優(yōu)育這八個部分分別用微課的方式呈現(xiàn)。如此一來,通過微課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對本單元的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復習已學知識的積極性,避免了復習課“炒冷飯”的結果。

“微課”對于每位教師來說已經(jīng)不是一個新鮮的事物,在應用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但是只要我們堅持探索,巧加利用,完全可以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運用“微課”的有效途徑,加以巧用,可以在生物教學中較好地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

參考文獻:

第6篇: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

下面結合生物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看法。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為什么愿意玩電子游戲?因為學生能在游戲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激勵學習的巨大的潛在力量。當一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興趣時,就會調動自己的一切潛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手。

一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和學生熟悉的生物現(xiàn)象入題。例如《人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一節(jié),筆者是這樣引題的: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2008年9月,一場問題奶粉風暴席卷全國――“三鹿奶粉事件”導致大批嬰兒死亡;為什么我們每天的生活離不開谷物、米飯、饅頭、青菜,為什么做過手術的病人要吃雞蛋、喝排骨湯、魚湯?這樣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疑問,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對于生活中人人感興趣的話題,學生自然愿意去了解。

二是用實驗來吸引學生。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通過實驗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進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思維觀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我把實驗作為使學生愉快接受知識的方法之一,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思考,得出結論。例如,分析膽汁對脂肪的作用時,讓學生首先觀察試管中水和食物油的現(xiàn)象;再觀察試管中加入膽汁的變化,這樣通過對比很容易地得出結論:膽汁將脂肪乳化為脂肪微粒。

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優(yōu)點多多,能夠為生物課堂創(chuàng)設一個具有豐富美感、生動形象、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境,同時節(jié)約時間、空間,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講授《人體內血液循環(huán)途徑》一節(jié)時,利用多媒體步步引導學生觀察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的途徑,學生根據(jù)老師鼠標的移動,能夠很好地概括出體循環(huán)的途徑。從彩色畫面上學生也能分析出動脈血、靜脈血的變化都是在毛細血管處發(fā)生變化的。創(chuàng)設這種教學情境不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具體化。

二、要重視生物教材插圖的作用

翻開新課程標準的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內容豐富多彩、圖文并茂、信息量增大、布局新穎。課文中的插圖是生物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要重視插圖教學。

新教材以圖代文,圖文并茂。插圖上不僅有名稱結構,在名稱結構上也注明了該結構的作用,并配有少量的文字敘述。學生通過看圖就可理解并記住了內容。例如,八年級上冊插圖“青蛙的發(fā)育過程”,指導學生從局部到整體的順序,從青蛙的受精卵開始發(fā)育成蝌蚪(有尾無腿,先長出后腿再長出前腿)、幼蛙、成蛙四階段。通過比較蝌蚪與青蛙在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上的不同,學生便總結出青蛙的發(fā)育是變態(tài)發(fā)育。教師又進一步讓學生討論,蝌蚪和青蛙在不同時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理特征,從而概括出兩棲動物的含義。

三、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學習的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是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雙邊活動。生物課堂教學中也應提倡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而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所強調的那樣,教師為了保持所謂的權威,教師既“導”且“演”,結果是導不明、演不精,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真正得到體現(xiàn),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乏。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討論式的學習情境中,就是從學生主體的認識特點出發(fā),讓學生以主體的地位參與討論,在討論中發(fā)揮學生的潛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在討論學習中,能理清思路,化難為易,達成共識。教師在學生討論學習過程中,要到每個小組巡問指導,了解情況,關鍵時給予點撥或提示,起到“導”的作用。

例如,在八年級下冊《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首先,利用圖片的展示,給予直觀的信息刺激,學生處于積極思考、思維活躍的狀態(tài)。接著,學生描述圖片中的內容,歸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最后,讓學生討論各種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再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各成分,并介紹自己組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這樣不僅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協(xié)作能力,也能夠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回歸,獲得個性發(fā)展。

第7篇: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DNA;主要;遺傳物質;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是蘇教版八年級《生物學》上冊第十五章“生物的遺傳和變異”中的一節(jié)內容。由于本節(jié)知識比較抽象、復雜。涉及范圍又較廣。為使學生充分理解遺傳物質的實質,教材中通過灰鼠和黑鼠的遺傳實驗解釋了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本節(jié)內容在整章中起到重要的承接作用,它既是本章的重點同樣也是難點。學生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但學生對遺傳、變異、克隆等名詞又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梳理知識,層層遞進,抽絲剝繭,為學生學習知識,突破難點、掌握重點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基因、DNA和染色體三者之間的關系。說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能力目標: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對DNA的空間結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和綜合分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通過學習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激發(fā)學生對珍愛生命,感恩父母的深層次的思考。

三、課前準備

(一)教師準備

1.搜集和整理相關資料

2.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二)學生準備

1.收集有關細胞核移植、染色體、DNA基因的相關資料

2.尋找自身與父母相似的外貌特征

四、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讓學生與教師一起做一個游戲,(1.兩手放在面前快速搓動2.一起彈指)學生傾聽所發(fā)出的聲音似什么?從而引起極大的探求生命的興趣。

(2)讓學生來描述自身哪些外貌特征與父母相似,通過學生的回答,啟發(fā)和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遺傳現(xiàn)象,從而引出遺傳的概念。

(3)教師及時歸納: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特有的現(xiàn)象,對生物生命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從而引出本章內容。

設計意圖: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簡單明了的直指主題,相信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2.分組討論,交流展示,提高能力

將學生分成四組,閱讀材料,小組討論,分別思考4個問題:1.為什么白鼠會生下灰鼠?2.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是什么?3.染色體是由什么組成的?4.DNA是一種什么樣的結構?

(1)第一組學生代表到講臺上講解:白鼠生下灰鼠的實驗圖解

結論:細胞核里有遺傳物質

說明: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中心

(2)第二組學生代表到講臺上講解:細胞核中含有遺傳物質的是染色體。通過收集材料舉出兩個實例:①每種生物的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是恒定的,如人有23對,犬有39對,貓有19對。

②當這種恒定受到破壞時,比如人體細胞中第13對染色體多了一條時,人就會患先天性唇裂。

結論: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

(3)第三組學生代表到講臺上講解: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的。通過查找資料,許多科學家通過化學分析和實驗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4)第四組學生代表到講臺講解:DNA的分子結構是一種像旋轉的樓梯,它有兩條長長的互相盤繞而成的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

(5)教師及時展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以加深學生對DNA結構的認知,同時又提出問題:剛才第二小組學生談到的人的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也就是46個DNA分子,但人的性狀何止千萬,那么DNA又如何控制人的性狀呢?

(6)各組積極討論,利用已有知識進行拓展,提高能力。然后小組匯報,總結:一個DNA分子可以決定很多個性狀,而決定每個性狀的DN段就是基因。從而理解了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平臺,會還你一個精彩?!蔽覀円浞窒嘈艑W生的可塑性,給予他們更多展示的平臺,相信學生會越來越精彩。

3.總結評比、及時鼓勵、拓展升華

在4組學生展示過后,對知識點掌握較好,表達層次清晰準確的學生給予掌聲鼓勵,同時又提出一個課后探究題:同學們,你知道人類基因組計劃嗎?我國是唯一一個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發(fā)展中國家,請大家設計一份墻報,讓我們共同來了解人類基因組計劃。

五、小結

學生通過繪制概念圖,來概括本節(jié)的學習內容。

第8篇: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

一、動靜結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這種“灌輸式”的教育方式讓學生覺得課堂學習是比較枯燥的,單一的教學形式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能夠播放動畫、圖片,這樣直接的感官刺激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沖擊,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比如,在“輸送血液的泵——心臟”的學習中,這一知識點單靠文字方面的學習是很難理解的,學生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心臟泵血的方式,對于真實的過程很難通過想象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進行心臟泵血的模擬演示,通過動態(tài)的形式將這一過程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觀察了解心臟的泵血過程,動態(tài)形式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能夠產(chǎn)生更強的吸引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新穎的方式對于學生來說能夠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會更加愿意深入學習生物知識。

二、總結歸納教學重點

在傳統(tǒng)生物教學中,教學的重點難點一般都是教師通過板書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但是這樣的方式需要教師通過反復的強調才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并且大量的總結歸納會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負擔,導致教師的工作量比較大。板書的形式是比較復雜的,并且這樣的形式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說為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利用多媒體對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總結歸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精美的課件,在課件中教師可以將教學的重點內容提煉出來,對于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相關的一些學習任務提前羅列出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開始階段就能夠有清楚的了解,對于教學的重點難點內容教師應該使用特殊的字體或者顏色進行標注,并且還要列舉相應的實例來加深學生的印象。

比如,在八年級下冊的第十五章“動物的運動”中,最重點的教學內容就是對于動物的分類,通過動物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進行運動方式的判斷。所以說首先要以這樣的形式對動物的種類進行劃分,水中的動物運動方式是游泳,陸地上的動物分為多種,有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等多種形式,然后教師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提出問題——飛行是不是鳥類獨有的運動方式呢?學生通過了解教學重點難點,已經(jīng)對教學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候可以進行問題的解答,一般學生會認為飛行是鳥類獨有的運動方式,但是一些昆蟲還有蝙蝠也是可以飛行的,所以說飛行并不是鳥類獨有的運動方式。通過列舉重點內容以及提問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生物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三、知識拓展,提高學生的知識面

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生物教學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普及使人們在生活中查閱一些資料或是信息的時候更加方便快捷。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使教學的范圍變得更廣,學生的學習不再僅限于教材,應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得到能力上的拓展。教材上的一些知識雖然是比較典型和基本的,但是受一定條件的限制,對于學生的學習還是有局限性的,現(xiàn)代社會需要綜合能力比較強的人才,要求學生掌握更加廣闊的知識面,實現(xiàn)能力上的提升,因此在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相關的資料,通過一些故事或者是真實的人物故事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在第二章,第二節(jié)“動物先天和學習行為”的學習時,主要就是學習區(qū)分一些動物的一些先天和學習行為,并且能夠說明這些行為對于動物的生存意義。所謂先天就是指動物在出生時就必不可少的行為,學習行為就是動物不斷適應多變的環(huán)境,才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能學會了對動物行為的區(qū)分,但是對動物行為的實例還不是很了解,這時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查找一些相關的信息,比如珍妮•古多爾和黑猩猩的故事,主要講述的就是一個英國女人研究野生黑猩猩的故事,她潛心研究,一待就是40年,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嘗試,逐漸被黑猩猩所接受,并且取得了黑猩猩的信任的故事,在這一過程中珍妮對黑猩猩的行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獲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9篇:八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生物;課件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

初中生物屬于非中考科目,學生往往對這門學科不夠重視,上課觀課的學生比較多,參與的學生少。因此學習內容是否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很大。教師只是學習者的引導者,教師教學過程就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于學生有效學習具有積極意義。巧妙創(chuàng)設課堂探究情境.可以將學生的興奮細胞激活,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處于積極狀態(tài),從而達到愉快學習的效果。下面就以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第25章第一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為例談一談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表演情境和游戲情境)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

一、初始教學設計

1、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Flas課件----小小水族箱。

第一步:只有水的水族箱。

問:是不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什么?

第二步:在有水的水族箱中放入一條魚。

問:是不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什么?

第三步:在有水有魚的水族箱中放入水草。

問:是不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什么?

2、 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學生代表不同生物(其中包括人)。一位代表植物的同學用手中的紅線(可多條)與代表其他有關動物的同學相連,以此類推,其他同學再與它相關的同學(代表生物)連線,這樣先形成食物鏈,而后連成網(wǎng),成為食物網(wǎng)。

二、初始方案反思

我精心設計了以上兩個情境,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學生似乎被老師牽著走,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揮,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只有少數(shù)同學愿意舉手回答問題;在“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這一知識點的教學中,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課堂看似很熱鬧,但最后通過知識點的檢測發(fā)現(xiàn)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并不理想。課后我通過找一些同學談心以及自己進行反思,尋找到了一些原因:

1、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啟示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里說的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是指使學生成為和諧的人、完整的人、全面發(fā)展的人。以人為本,就是要把學生視為能動的主體,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教育的客體,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其在主動的參與中享受到自身價值實現(xiàn)的快樂,使學校真正成為實現(xiàn)學生生命價值的綠洲。

創(chuàng)設的“小小水族箱”這一情境未能很好貼近學生的生活,有些同學對水族箱并不了解或者并不感興趣,故影響了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2、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這一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本身較好,但游戲規(guī)則不夠明確,以致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比較混亂,光顧著玩而忽略了知識點的學習;教師在游戲過程中未給予適時和適當?shù)囊龑?,對課上學生反饋的信息未能進行加工處理;游戲時間太長,游戲結束時未注意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結合游戲開展的情況未進行適當?shù)脑u價。

三、教學研究后的再度設計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

請學生觀看學生自導自演的情境劇《大草原的故事》,嘗試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哪些組成部分?

(2)草、鹿、狼、細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分別起什么作用?

(3)除了生物成分之外,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還應該包括什么?

(4)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組成部分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

組織學生把繪制好的頭飾戴在頭上,代表不同生物(其中包括人)。一位代表植物的同學用手中的紅線(可多條)與代表其他有關動物的同學相連,以此類推,其他同學再與與它相關的同學(代表生物)連線,這樣先形成食物鏈,而后連成網(wǎng),成為食物網(wǎng)。然后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連線有沒有連錯的?若有,請糾正。

(2)同學手中的連線越多說明了什么?連線少又說明了什么?

四、教學總結及其實施注意要點

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最容易出現(xiàn)玩得很熱鬧學得不理想的問題,因此游戲實施的過程需要精心設計,在游戲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1)精心設計教學結構

每一個游戲的設計都必須服從教學的需要,服從教材的需要。因此,首先要根據(jù)“課標"的要求,對教材的內容提出全面、具體、準確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然后制定出游戲教學的具體目標,具體分析游戲的對象,明確游戲對解決教材中的重、難點有哪些幫助,或游戲對教學中的某一環(huán)節(jié)將會產(chǎn)生哪些作用,然后選擇合適的游戲種類,開展游戲。游戲只有與教學結合緊密,才能發(fā)揮出游戲的作用。

(2)制定適當?shù)挠螒蛞?guī)則

游戲規(guī)則規(guī)定了游戲的整個實施過程中應該遵守的規(guī)定,它是順利完成游戲的一個重要保證。制定游戲的規(guī)則既是游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好游戲的需要。游戲的規(guī)則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不宜定得太繁,應當簡明并且容易執(zhí)行。在游戲中要盡量提醒學生按規(guī)則進行游戲。由于游戲教學只是教學中的一種手段,教師不可能用整節(jié)課來玩游戲,因此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要有可操作性和激勵性。

(3)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

教師在組織游戲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包括如何使學生能夠順利地進行游戲和如何盡可能地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得知識兩個方面。指導學生進行游戲時教師應該先講清楚游戲的名稱、方法和規(guī)則,有必要時還需講解游戲中所使用的各種材料和器具的名稱以及使用的方法,并予以適當?shù)难菔?。只有讓全體學生都明白了做什么游戲,怎樣做游戲,才能在游戲中開展各種活動,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取知識。必要時教師也可以作為游戲的參與者,使師生感情更加融洽。在指導學生學習和獲取知識方面,要針對初中學生知識和能力都很有限的現(xiàn)狀,根據(jù)學生在進行游戲時的需要和表現(xiàn),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啟發(fā)他們的思維,教給他們具體參與游戲的方法,糾正錯誤,盡量使學生在游戲中由淺漸深地獲取新知識。